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

2024-08-05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精选3篇)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 第1篇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

摘 要: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国家来说,新疆作为农业大省,近几年来国家对于新疆的教育也加大了投入。近几年来,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对民族汉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尤其是南疆地区特别是贫困农牧区是我区汉语教学的重点、难点, 而师资短缺是“双语”教育的一大瓶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是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赋予双语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关键词: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师资力量;师资培养

我是第一次来南疆,对这里充满了好奇。作为石河子大学的师范生,我们在大三下学期来到南疆支教,因为从前从师哥师姐口中了解到南疆的一些情况,刚刚开始的时候会有些担心。担心语言不通,担心教不好这里的孩子,担心自己经验不足,不会教,总之各种担心,各种不安,一直围绕着我。直到来到这里,才明白只有设身处地,才能知道真正的环境,你才能明白你真正的诉求是什么。

在这里已经有四个月了,刚来之初,学校领导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无论住宿条件还是生活方面,都尽量满足我们,这让我们对新环境的适应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之后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岗位,来到新岗位之初,都有些不习惯。我带的是五年级五班的汉语课,刚刚进班时,也许是学生的汉语水平不高,对于教学方面我也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把握课堂,后来指导老师给了我很大帮助。后来一切就慢慢变得顺利起来。

我是初次来到南疆,但是可以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来, 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教育工作, 尤其对民族汉语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但是, 双语教师队伍的质量,素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族教育的发展。“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为了加快民族教育的发展, 要大力培养、培训“双语”师资, 着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应需要, 质量符合要求, 以当地少数民族教师为主的“双语型”教师队伍。而目的培训,对汉语教师的考核只有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了各培训院校双语教师结业考核唯一的硬性指标,希望接下来我的一些思路能对南疆的教育有些帮助。

一、南疆地区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师的基本情况 南疆地区深处天山以南, 包括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巴州, 主要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族, 少数民族占南疆总人口95%。当地中小学使用维、汉、柯、蒙四种语言文字教学。截止2005 年底, 双语教师缺3651 名。地区民族学校汉族教师不足2% , 98% 以上是民族教 师, 其中达不到应有汉语水平和教师资格的相当普遍。特别是乡镇以下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牧区连开汉语课的师资都有困难, 由于汉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教学方法及手段有待改进, 且受到语言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大部分学生上课学、下课丢,汉语教学收效甚微, 导致学生运用汉语能力很差。这种现状不仅影响了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而且对培养民族人才极为不利。所以说提高汉语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方式迫在眉睫。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双语教师短缺, 素质不高。据调查截止2005 年底, 南疆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总量达94063 名,根据目前学生数量与教师数量配备比例, 尚缺教师16952 名, 尤其是广大农牧区教师缺编更为严重, 其中, 双语教师就缺了3651 名。在教师总量不足的情况下, 双语教师极为短缺。如有些地方安排了在本小学或中学学了一点汉语课的学生给低年级学生教汉语, 他们仅会念书上的几句话, 既不会说汉语, 也听不懂;严重影响民族学校汉语教学质量。即便如此,连这种教师都找不到的还有不少学校;高中、师范毕业生知识面窄, 对汉语言文化知识缺乏了解, 有的对汉语教学一无所知, 有的老师只能给学生“画”汉字而自己都不会读, 有的教师讲得汉语不是很标准,亟待提高,所以说 必然教不出合格的学生, 如此下去必然形成恶性循环。

2.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待遇低。边远地区师资力量目前来说也是双语教育的一大瓶颈,对于南疆这样偏远的区教师待遇也有待提高。因为大部分地方交通不便,教育水平落后,很多人都不愿意前往这里。所以说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会双语的教师队伍不失为一个办法。

3.教师“进出口”渠道不通畅。据了解南疆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仅占教师总量的50% 左右, 有的地方甚至更低, 并且目前对汉语教师的考核及选拔标准不够科学,汉语水平考试HSK成了各培训院校双语教师结业考核唯一的硬性指标,而HSK未设口语考试,即使中级水平达50%以上,其口语表达也未必过关。4.农村校舍紧张, 教学设备落后。在改造中小学危房, 添置教学设备方面, 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因民族地区教育设施基础太差, 底子太薄, 不少学校的校舍仍然十分简陋, 教学软硬设备严重不足, 尤其是边远的农牧区。在推进双语教育的进程中, 由于有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家庭逐步意识到学习汉语的重要性, 愿意将孩子送入汉族学校读书, 所以使得南疆汉语完全中学教室非常拥挤,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大影响。当前, 学校“双语”教育所需的教学设备简陋、手段落后, 大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5.民族“双语”教师大多数系统培训并不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西部打开发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双语人才, 教师的知识更新显得更为重要。由于汉语教师人数不足, 各地财政十分困难, 培训经费短缺, 大多数教师培训的不是很到位,这对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影响很大。

6.教材建设缺乏系统性、科学性。从小学到大学预科汉语教材的体例是一样的。而且几十年来编的教材形式和内容方面基本上大同小异很少借鉴疆外对外汉语教材以及外国一些语言教材的特点, 缺乏创新精神;各教育阶段的教材缺乏连续性, 各门课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协调, 缺乏配套、系统的视、听、说音像教材, 学生的听说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提高汉语教学, 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南疆“双语”教育的实际状况, 在继续加强南疆贫困地区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 以及继续完善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对教师经济补 贴政策的基础上, 重点对提高汉语教学质量, 加强民族双语教师队伍素质, 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1.加强对“双语”教学工作的领导和规划。新疆的双语教育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多民族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状况使新疆的双语现象呈现出主次分明的层次性分布格局,而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区域,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彼此的碰撞中求同存异,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开创了新疆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多元一体、共同发展的美好局面。这些已经成为自治区的双语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内在文化动因。因此,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才如此高度重视南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 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文件。这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所以相关教育部门领导要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及早规划, 组织落实, 检查督导。

2.全面推进“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强化培训实效。南疆地区是少数民族, 特别是维吾尔族相对集中的地方, 条件艰苦。多年来通过多种渠道培养或 配备了不少汉语教师, 但是数量仍然不够。现在虽然在数量上配备三分之二的教师, 但业务水平真正过关的还不到三分之一。教师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双语”教育师资来源和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所以要制定科学、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 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提高汉语师资队伍水平。一是选派骨干教师到疆内外参加培训学习;二是实施市、县、乡级“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逐级由教研培训中心承担培训任务, 投入资金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三是实施汉语学校培训“双语”教师工程, 每年选派“双语”骨干教师到汉语学校提高学习一学期, 一帮一结对子, 相互上课、听课和评课, 不断提高“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水平;四是实施校本培训工程, 对民语教师强化校本培训, 每天坚持自学一定数量的汉字, 每周学会一句汉话, 学校指定专任教师, 按照教师不同层次的汉语水平实行分层教学, 并对教师进行汉语水平测试;五是组织区内优秀教师, 国内著名专家进校讲课, 教师们不需要走出去, 即可享受优质的教师教育资源;六是切实加强培训工作与基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紧密联系, 培训院校从中小学校抽调部分高水平教师从事“双语”教师培训工作, 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 同时经常组织专家和教师到地州调研, 掌握一线中小学校的实际需求, 使培训工作更加贴进中小学教师实际。

四、增加合格教师总量, 合理调整教师队伍结构

自治区新增教师编制重点应向南疆倾斜, 主要用于增补双语教师, 在招录教师时, 应本着“引得来,用得上, 留得住”原则, 鼓励民考汉或学维语专业的汉族学生毕业生到南疆教师队伍中去。对特岗教师一年见习期满后及时纳入编制给予转正,实现“双语”教师及时补充与逐步退出的平稳过渡。为解决南疆贫困地区双语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建议设立双语教学岗位实行专项补贴。对双语教师职称评聘实行优先政策,对赴边远贫困地区担任双语教师的高校毕业生和支教老师实行各类优惠政策。

五、加大“双语”教学的推进力度 要从组织上、制度上全力推进“双语”教学, 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双语教学的氛围, 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 用优惠政策在工作、生活、职称等方面吸引更多的人去南疆从事汉语教学。;同时, 政府应政策性地选派大批优秀汉族教师充实民族中小学师资队伍, 提高汉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各地应从实际出发, 创造条件, 继续稳步推进民汉合校。建议在南疆地区中心城市各新建一所汉语完全中学,缓解当前南疆汉语系学校班级拥挤现象, 以满足众多民族学生上汉语学校的需求。继续加大民、汉学校、城乡学校之间的交流力度, 促进“双语”教学的优质、均衡发展。

六、重视并加强幼儿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已获得共识。根据新疆特殊情况, 建议申请国家将我区幼儿双语教学纳入基础教育范畴, 扩大九年义务教育时段, 把幼儿双语教师纳入基础教育教师编制当中。建议自治区在中央财政支持下, 加强南疆公立双语幼儿园建设。

七、教材类型、内容要系统化、科学化

不同的教学阶段使用不同的教材。建议组织有关专家编写适应双语授课的配套系列教材,小学一到三年级要使用完全用汉语编的儿童识字课本;四年级开始用词加注维语的教材。初中的教材增加汉语语法常识翻译内容;从高中起要增加两种语言对比材料汉语写作基础知识。教材内容要以汉民族的语言文化、用语习惯为基础, 课文题材要选通俗易动的优秀作品。口语教材尽量避免书面语的出现。让教材具有层次性,让学生能接受并且消化。

八、增加对南疆教育的财政投入

在逐步提高南疆基础教育阶段在职教师工资待遇的同时, 落实解决“双语”教师临时编制和代课教师的工资。建议这部分工资由自治区向国家申请中央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解决。将自治区财政原来支付南疆教师工资的一部分, 继续用于南疆教师培训、退休教师工资支付和幼儿双语教育等。建议自治区能加大对“双语”教育的投入, 增加解决“双语”教师临时编制和代课教师工资, 适当放宽汉语教师编制比例。保证“双语”教学班所需校舍, 改善办学条件, 切实解决农村民族学生上学经费难问题.为期四个月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在这里我们哭过,笑过;成功过,失败过;在这欢笑与泪水,成功与失败中让我收获了经验,为我以后未来的道路奠定了基础.支教生活的结束意味着将会有新的挑战等待着我,未来的路还很长,我相信在支教期间总结出的经验能为以后的生活提供帮助,成为我成功的助力。

这次的南疆之旅让我收获颇多,同时也希望南疆的明天会更好!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 第2篇

为贯彻落实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指示精神, 提高自治区财政扶持临时聘用学前双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自治区依托新疆师范大学、新疆教育学院、新疆幼儿师范学校, 分批实施“自治区临时聘用学前双语教师培训计划”。自治区教育厅提出的培训目标是:通过一年全脱产系统培训, 提升临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 提高参训学员的汉语听、说、读、写能力, 使其具备学前双语教育的能力。

通过对已经结束培训重返工作岗位的学员和目前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前双语教师学员 (下称学员) 调查表明, 他们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仍然欠缺, 难以用汉语进行正常表达与交际, 汉语口语考试对相当一部分学员来说是难以逾越的一道坎, 这已经成为制约学员实现汉语授课和专业发展的瓶颈。汉语口语课承担着培养和提高学员汉语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的任务, 如何通过汉语口语课的教学, 在短期内通过强化口语教学提高学员汉语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 已经成为目前学前双语教师培训中汉语口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笔者选择在新疆师范大学接受培训的一批学员 (共100名) 为研究对象, 通过访谈、观察, 了解学员汉语口语学习的状况, 分析影响因素, 提出提升口语教学效果的有效建议, 以期为今后的培训提供借鉴。

一、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培训时间短, 目标要求高, 学习任务重。

在一年的培训中 (教学活动仅为36周左右) , 学员要学习《汉语精读》、《模拟课堂训练》、《音乐》、《美术》等多种课程。待培训期满, 学员需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汉语授课能力考核和培训院校组织的其它考核, MHK成绩一般要达到三级乙等以上水平, 这是比较困难的。

2. 缺乏学习汉语口语的动力, 学习观念不正确。

部分学员认为回原单位工作后说汉语的机会少, 日常生活中基本不用汉语交流, 学汉语对今后的工作、生活不重要, 来参加培训仅仅是为了能够通过考核, 完成单位委派的任务, 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员的学习观念急需转变。

3. 汉语基础普遍较差, 学习干扰因素较多。

学员大多来自南北疆七地州偏远乡村幼儿园,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使用母语, 汉语听说读写能力基本不具备。学员年龄普遍在25~35岁, 已经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 学习相对吃力。加之培训期间学习任务繁重, 有些学员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畏难情绪, 导致丧失信心, 有的甚至破罐子破摔, 放弃学习。同时学员多为女性, 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 会因家人的牵绊而影响学习;又扮演多种社会角色, 常常为应对各种社会关系而干扰学习。

4. 缺乏专门性的汉语口语教材。

在“培训使用的汉语口语教材的满意情况”的调查中, 选择满意的占40.5%, 选择“基本满意”的占36.33%, 选择“不满意”的占21.2%。这说明我们的教材存在一些问题, 不太适合学员的实际情况。目前, 全自治区还没有针对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的统一教材, 更没有适合一年制的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的教材。新疆师范大学使用的口语教材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的《发展汉语中级口语教程》新疆版。“该教材主要是为学习汉语的外国人编写的, 新疆版的《发展汉语中级口语教程》虽然作了一些修改, 但还是存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说的兴趣。”因此, 双语培训专用教材的问题应该尽快解决。

二、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的对策

1. 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使学员正确认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在“学习汉语的目的”的调查中, 75%的学员选择“为了更好的和人交流”;63%的学员选择“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11%的学员选择“为拿到结业证”。从中不难看出, 有些学员的学习动机是非常局限、不能持久的。因此, 我们要想办法让学员认识到汉语学习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员产生自觉学习和掌握汉语的强烈欲望。其次是要引导学员合理利用语言环境。汉语口语水平要真正提高, 依赖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 课外还须下大功夫。在“课余时间与同学交流时使用语言情况”的调查中, 选择“使用汉语”的学员仅占15%;在“观看汉语电视频道、收听汉语广播情况”的调查中, 选择“看汉语频道、听汉语广播”的占57%。这说明, 学员在家或者在学校交流主要还是使用母语, 接触汉语只是在课堂上, 而课堂上练习口语的时间又非常有限。

所以, 我们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汉语环境, 促使学员有机会尽可能多的使用汉语交流。比如, 要求学员坚持课外训练, 在课余生活中大胆练讲普通话;组织形式多样的汉语活动, 如“教唱汉语歌曲, 用汉语做游戏, 讲汉语故事, 开展各种汉语竞赛活动等”, 给学员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

2. 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和动力。

学员学习的压力很大, 一方面是由于学员认识到了学习汉语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来自工作单位。很多单位都对受训教师提出了严格要求, 甚至培训成绩决定着返回后能否上岗。因此学员思想负担重, 想学好汉语, 又担心达不到要求, 产生紧张和畏难情绪。我们应该让学员明白, 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日积月累, 只要勤奋努力, 在一学年中提高MHK两个等级是能够做到的。我们要引导学员将压力转化为动力, 促使学员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目标明确的优势, 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口语课堂以学员为主, 结合普通话测试多练习、多实践。

目前的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学生听、老师讲, 灌输式的教学, 没有互动, 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语言实践。吕叔湘先生认为“讲解和练习都是为了教好学好语文, 很难分主次, 如果要追问两者的关系, 恐怕只能是讲为练服务, 不能说是练为讲服务”。因此, 应该让学生提前预习,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 侧重讲解重点难点, 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大量的口语练习, 尽量让学生多开口。此外我们可以利用普通话测试题型进行训练。普通话测试第一部分是“读单字、词”, 它要求发音准确, 吐字清楚, 每个字词的声韵调准确无误。进行这项练习, 可以减少母语发音的影响, 减少语音偏误。普通话测试和MHK考试都包含“短文朗读”和“话题表达”内容。我们可以下载普通话考试朗读录音, 给学员播放, 让学员跟读。指导学员“利用复读机、录音机等工具跟读录音材料并录下自己的朗读声音, 不断反思, 找出问题”, 纠正自己的读音。我们还可以设计出实用性强的话题表达题目让学员进行大量练习。

4.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改善教学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普及, “将多媒体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引入教学, 更重要的是把不可见的课程内容变成了可见的, 静态的变成了动态的, 枯燥的变成了有趣的, 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促进口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5. 将口语测试、MHK考试与口语课程考试相结合。

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培训结业时必须通过MHK三级乙等和结业考试中的口语测试。MHK每一级别都包含口试。虽然不能仅仅以这两种测试作为标准和目标, 但教学中必须穿插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在“是否参加过MHK口语考试”的调查中看出, 84%的学员从未参加过MHK口语考试。学员培训中第一次参加考试非常紧张, 对“人机对话”形式考察口语了解不详细, 出现很多问题:如耳机、话筒调整不好, 输入准考证号不正确, 甚至忘记将考试的文件打包保存, 规定时间内不能朗读完规定内容, 朗读完了却记不住文章内容等等。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熟悉考试流程和“人机对话”, 避免由于技术性的不适应造成考试失分, 还要针对MHK口语测试题型进行大量练习。

在“学习汉语口语是否需要考试”的调查中, 85%的学员认为“通过考试可以测出学生的水平、有了考试才能更努力学习”。因此, 在培训中, 每个学期除了期中、期末考试, 平时也要定期对学员的口语能力进行测评, 采用人机测试结合人人测试, 更多地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教师教学。对试卷和口试录音进行分析, 并向学员反馈测试结果, 提出学习建议, 可以使学员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和主攻方向。

6. 制定教学大纲, 编写高质量教材。

当前新疆学前双语教师培训汉语口语教学缺乏专门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使教学无所依据, 脱离实际。为了培养出能为新疆的双语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学前双语师资培训意义重大。因此, 自治区教育部门应该高度重视, 加大投入, 加强研究, 编写出具有新疆本土特色、符合学前双语教师培训实际情况的高质量的口语教材。“如果不及早考虑解决双语培训专用教材的问题, 积重难返, 势必会影响双语培训的质量。”

“教材的编制或选择时, 应考虑到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 收录部分与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相关的日常对话, 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背景。”同时还要收录现实生活中常用的口语表达, 设计出话题新颖、丰富有趣、能引起学习兴趣的课下练习等。

三、结语

南疆地区汉语教学和民族教师双语情况调研 第3篇

[关键词]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

从2004年起,新疆地区制定“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等系列政策,促进双语教育,今年6月中旬,国家发改委相继下达3笔专项资金,共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5.3亿余元,支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双语教育。实际教育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促进和帮助双语教师提高以上能力呢?

一、提高双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新疆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2011年6月对新疆南北疆地区基础教育的基本情况进行的 调研发现,双语师资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老师,占到87%,汉族老师只有百分之十几,部分双语教师接受双语集中培训回原单位后,由于没有语言环境,又缺乏终身学习意识,不能积极通过远程教育网络等有效学习渠道,继续提高或保持双语教学能力,致使汉语表达能力严重退化,不能继续保持双语教学能力。因此,通过集中培训模式加远程教育模式,建立信息化双语教学资源,提高南疆地区双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其终身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

1.建立适应双语教学需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语言因素成为制约地区少数民族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平提高的瓶颈。如笔者在前所述,信息化双语教学资源是助推器,可以较快推动信息化教育的开展和教师信息能力的提高,从而最终实现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双语资源开发、教师信息能力提高的良性循环。 在当前短期内不能大规模、快速提高少数民族教师汉语水平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加强双语信息化资源的开发。让各种成熟的软件开发技术与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处理技 术相结合,使软件开发实现本地化与乡土化。各个学校也鼓励教师们开发适合双语教学的信息化资源并逐步建立本地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

2.完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目前,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就笔者亲自参与的培训及在众多的研究中可以看到,由于 众多因素的影响,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往往不大或者是收效甚微,与我们期待的要很好地开展信息化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因此,对于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水 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是主要途径,如重视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重视职前培训中对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加强信息技术教学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

3.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汉语学习。推动少数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提高少数民族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进行有效培训,其汉语水平是非常关 键的。笔者认为,对于在岗的少数民族教师,结合教师继续教育,以提高汉语水平为重点,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汉语水平不合格的教师可以进行适 当的脱产培训。结合机构改革和教育对口支援,调整选派汉族教师到民族学校任教或支教,一方面这些教师可以弥补当地汉语教师的不足,另外,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汉语教师资源,广泛的和少数民族教师一起学习、交流,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少数民族教师提高汉语水平。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各种资 源。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提供了教学光盘、远程教育资源网等各种丰富的资源,这些资源都是汉语内容,少数民族教师除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外,还可以 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提高自身汉语水平。

二、提升双语教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就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曾说过:“如果不坚持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教"的任务外,还有一个"管"的任务,也就是协调、控制课堂中各种教学因素及其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以保证教学活动的 顺利进行。这一活动课堂管理即为通常所说的课堂管理,课堂管理包括课堂人际关系管理、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纪律管理等方面。课堂人际关系的管理指的是对课堂 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的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群体规范、营造和谐的同伴关系等;课堂环境管理是指对课堂中的教学环境的管理,包括物理环境 的安排、社会心理环境的营造等;课堂纪律管理指的是课堂行为规范、准则的制订与实施,应对学生的问题行为等活动。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因此, 也必须加强对双语教师教学课堂管理技能的提高。

三、提高和促进双语教师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杜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反思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反思把我们从单纯冲动和单纯的一成一变的行动中解放出来,使我们能够预见指 导我们的活动,能够按照预定的目标或我们意识到的目的来进行计划,能够以深思熟虑和带着目的的反噬开展行动。”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对于教师而言,经验是培训活动无法超越的,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干预性研究得以加强。因此,对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研究成为教师培训实践的核心问题。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地分析和再认知的过程。”教师的反思能力包括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进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是说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自我诊断。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具有问题意识,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极关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并能对自己的选择和行动负责。同时广泛地收集和深入分析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最重要的是要自我提出教学改进策略,并能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多种反思方法,针对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现实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并加以调整和完善。

上一篇:应聘时自我评价下一篇:厦大会计学考研临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