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2024-06-17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精选7篇)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第1篇

一位管理学家说:“如果你让别人干得好,就得给他一份恰当的工作”,衡量一份工作对一个人是否恰当,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兴趣、有热情。盛田昭夫从索尼公司的管理实践中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人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就会精神振奋,更加投入。

为了让员工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盛田昭夫下令创办了一份公司内部周刊,并在上面刊登每个单位或部门现有的空缺岗位,有意向的员工可以前去应聘,同时公司约定每两年一次,设法调整部分职工的岗位或工作性质,使他们对工作保持新鲜感。公司希望借此对那些有闯劲、期望一试身手的员工提供及时的内部调整机会,使他们重新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这样一来,员工们通常都有机会找到自己更满意的工作,而人事部门也可以根据员工们的调动情况,揣测出具体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凡是管理不当的主管,公司就将他调离,减少上下级的冲突。

海尔追求自我管理

海尔的严格管理在我国企业中是有名的,在严格管理中,工作报酬与绩效考核挂钩,用物质利益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

这是引导员工对工作发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海尔不仅有严格管理的一面,还有追求员工自我管理、直觉状态的一面,注意在精神激励上下功夫。主要做法是:让员工在各自的领域真正处于主导地位:尊重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力求使每个员工的聪明才智都有用武之地,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所能,而且是处于自觉的状态中。这是比严格管理更高一层的境界,其实质还是在于充分发挥工作兴趣这一内在动机在人的心理和行为中的积极作用。

一般来说,员工工作兴趣的激发与培养依赖于以下一些因素:

岗位安排:岗位与人的相互匹配有利于员工提高工作兴趣。

目标设置:目标的具体性、挑战性和个人价值性影响人的工作兴趣、水平。目标设置应当遵循具体、难度适中、具有个人价值、可以被个人接受的原则。

激励机制:工作的过程既是实现组织和团体目标的过程,也是实现个人目标的过程,组织目标与员工目标应该成为命运的统一体。

工作设计:工作设计是否得当对激发员工工作兴趣有重要影响。工作丰富化和工作括大化对提高工作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教育培训:人们对世界的探求和对自我发展的追求是工作兴趣的主要来源,教育培训有利于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而且教育培训也有利于员工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的变化,同时利于保持和提高员工和组织在发展目标上的一致性。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第2篇

那是一个难眠的夜晚,躺在床上,外面很吵,夜半的歌声更是唱出了这个城市的寂寞和空虚。是的,这是一个充满寂寞和疲惫的年代,凌乱的灯光,跳动的人影,一张张冷漠的脸,多少人在你的生命中来了又走,你几乎记不清他们的面孔,他们的声音,只是依稀记得到处都听到有人在说,累。

睡不好,很累;工作不顺心,很累;到处奔波,很累;感情纠结,很累;生活不如意,很累。

于是我们活得都很累。

身边有很多刚才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包括我。别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你没经验没阅历,一脸的稚嫩,于是你平白无故就多了很多抱怨,抱怨工作太繁琐,抱怨工作太辛苦,抱怨同事太古板,抱怨薪水给得太低,抱怨公交车太挤,甚至,连早餐难吃都要抱怨。可是你发现,越是抱怨,你的生活越是糟糕。抱怨了那么久,你不知道吗,很多的事情不会因为抱怨而改变。

曾经很不喜欢那些官场式的阿谀奉承,不喜欢那些见到上级的卑躬屈膝,不喜欢面对一群之前在自己看来是低俗到不行的官腔。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也会笑着去迎合那些虚伪的语调,学着在很不喜欢的人面前赔笑,学着说一些让别人听着开心却很虚伪的话,学着对那些曾经觉得很低俗的言语一笑而过。那时候的趾高气扬和自恃的清高一去不返。

有个朋友说,我也变得圆滑了。我只能承认,我不是变得像那些人一样,我只是在接受和融入我生活和工作的这个环境,只是慢慢在学习一种在学校永远学不到的技能,社交。人和人之间的交际,其实也是一种很深的智慧。我只是变得更加成熟了。

其实很多的时候,很多的东西不要自以为是地坚持,你不走出那个圈子,永远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永远都只是在坐井观天。只要心中信仰的一些没有改变,环境或现实改变了又怎样呢?生活还不是一直继续,很多东西都会在渐行渐远的道路上悄悄改变。不会改变的人,停留在过去的人,永远都不会快乐。

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所以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要微笑。

我不害怕面对这个社会,因为我依然相信,爱笑的女孩子,运气不会太差。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去做呢,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换个角度,喜欢自己现在做的事,不再抱怨生活。生命中的很多快乐都是有心而生,只有喜欢了,才会热爱。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第3篇

而当做题成为常态, 阅读也异化为“训练”的时候, 如何看待阅读, 如何进行阅读, 如何理解阅读的使命?在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 这位教育家的真知灼见能否对当今阅读教学的现状有所启迪?

“阅读应该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

“可能, 在某一个时候, 某一个学生最需要读的只有唯一的、适合他的具体情况的那本书。”

“无论哪一种爱好, 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 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几句话促使我们深思:阅读的指向是何处?是分数的追求, 还是人格的塑造?

苏霍姆林斯基将阅读作为吸引学生爱好的发源地, 阅读的文本就成为吸引的手段。学生以兴趣促发或者为了某种需要而成为读书的主动者, 这种主动涉猎和独立思考就会鼓舞他们作出大胆的判断, 最终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结论、判定正误, 这样才能产生最大胆的怀疑和最优美的联想, 才能使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阅读不应该是一个任务, 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因为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触动学生思想和打动他的心的爱好才是有益处的。

“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自由人格只有在自主的阅读中才能充分体现。”

“真正的阅读能够吸引学生的理智与心灵, 激起他对世界和对自己的深思, 迫使他认识自己和思考自己的未来。没有这样的阅读, 一个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使用。”

阅读中的思考是对文本的积极参与和个性创造。接受美学理论认为:“任何文学文本都具有未定性, 都不是决定性的或自足性的存在, 而是一个多层面的未完成的图示结构, 其本身并不能产生独立的意义。而意义的实现则要靠读者通过阅读使之具体化, 即从读者的感觉和知觉、经验将作品中的空白处填充起来, 使作品的未定性得以确定, 最终达到文学作品的价值的实现。”唯有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 文学作品才能够真正获得其社会功能和效果。阅读作为一种自主行为, 只有伴随着读者积极参与, 才能最终实现作品的价值。

阅读中的思考更是一种珍贵的人生经验的收获。从学生的角度而言, 阅读实际上是为他们打开一扇窗, 使他们对自然、社会、自我的亲身认识和体验有所拓展。而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思考, 不仅为理解文本服务, 更是为他们认识世界服务。不论是思考的结果还是思考的过程, 它都是不可复制的、珍贵的, 更是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益的。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阅读过程与阅读现状相机而动, 在学生的兴趣点、疑问点巧妙激发, 引导他们思考。

“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年代里就爱上书籍, 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 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 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 那么他的精神世界是粗鲁的, 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

“一个人在中小学年代里读过哪些书, 书籍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什么痕迹, ———这一点决定着人的情感的培养, 决定着年轻人对待同年龄的人、对待长者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

“‘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就是追求思想的美, 享受文化的财富, 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苏霍姆林斯基将中学阶段的阅读看得如此重要, 它不仅是中学教育的需要, 更是毕业后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其实苏霍姆林斯基“毕业后自我教育”的说法, 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终生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阅读教育应该上升到人格塑造的高度, 因为阅读的一个终极目的是塑造人格。瑞士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医师荣格也曾说:“任何文化, 都积淀为一种人格。”而书籍, 不正是文化的载体吗?

“用灵魂塑造灵魂。”阅读呈现给学生世界生活的真实面貌,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解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喜怒哀乐和世界的复杂多变, 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道德问题、价值问题、理想问题、人生问题的兴趣, 为他们精神的充实壮大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创设真实、具体、可靠的环境。

让员工选择喜欢做的事 第4篇

王艳华不是那种对下属不讲情面的领导,她手下的员工大部分是80后,另有少部分刚踏出校门的90后。成都富力丽思卡尔顿酒店现有员工中,80后占46%,90后占37%,她没有也无法拿自己当年刚入行时,意气风发的工作状态去要求他们。“新一代员工渴望被关注,也喜欢与人沟通。当我发现他们心事重重,或突然不爱说话时,就会和他们主动谈话,他们的个性里需要被理解、被重视。”王艳华总结这批年轻的员工。

年轻人得清楚自己的目标

酒店业是一个公认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行业,深受许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青睐。2000年后,我国酒店业的人才流动率一直居高不下。一方面因为酒店业整体发展迅速,竞争也随之增大;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年轻员工不愿花太长时间在一家酒店、一个职位上。他们进入酒店工作时,看中的是这个行业的光鲜亮丽,以及良好的工作环境。高星级酒店意味着一种精致的生活方式,而酒店业从业者又往往是一个城市里最先消化国际时尚生活方式的人群。

然而这只是年轻人的择业标准,或者说是一时的兴起。事实上,酒店行业不仅工作辛苦,要求也严格。所谓“魔鬼藏在细节中”,一个为所有人提供最完美生活方式的行业,不能出现一丝纰漏。“很多年轻员工因为压力辞职。”王艳华直接点出。她同时也无法理解那些在一个位置上只做了一两年就急于跳槽至高职位的年轻员工,“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职业目标。”她又说,“我认为,对个人职业生涯做一个全面的规划,这比急于跳槽更有长远的发展前景。”

择业标准和趣味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否就扎根在这个行业,在“干一行爱一行”这件事情上,70、80、90年代的员工都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表现。对这一点,王艳华感触非常深。

Q:《成都女报》A=王艳华

Q:你初入职场时,当时整个行业大环境认为什么样的员工才是好员工?

A:我是1990年进入酒店行业工作的.那时很多人对酒店业不了解,就觉得是个新兴行业,前景光明,工资比父母辈高几倍。那时候国内没有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因此员工招聘的时候主要看其自身条件,比如,相貌、身高等,有时甚至要求女生身高要一米六五至一米六八左右。我们那个时候的好员工,最重要的就是心态积极,勤于学习。酒店业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既陌生又新奇,同事间的竞争就是比赛专业技能,谁学得快、学得好。为了学习,都不知道什么叫苦,能学新东西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Q:这些年来,不同年代出生的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心态、价值观、能力等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A:中国酒店业发展之初,员工在一个职位上要待上5年才能算掌握核心技能。而现在抱有这种想法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70年代出生(或者年纪再大一点)的员工,更看重一个职位的技术含量以及上升空间,觉得自己只要把专业做好,就会得到相应的职位和薪酬,不会在自己的本职工作还没有完全胜任的情况下提升职要求。而年轻的80、90后员工则更看重这个职位能给他带来什么,年轻一代对自己的能力更为自信.但面临压力和挑战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往往需要更多勇气去战胜,不过,现在的年轻人希望找到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点,并且,工资一定要让人满意。

Q:如今员工流动性大,有的城市出现“白领荒”,请问在酒店行业有没有存在这种现象?

A: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酒店的扩张速度很快,不断有新酒店开业,经验丰富的员工难找,这是行业现象。在我20多年的从业经历里,就看到有人做到国际品牌酒店的销售总监,然后跳到本土酒店做总经理.除非他很善于和业主方沟通,赢得信任,否则从长远职业发展来讲,想要再回归国际酒店品牌,就会有难度了。

Q:你自己心中的“好员工标准”是什么呢?

我最不喜欢做的事――照相 第5篇

镜头一:

咦,瞧前面在干什么呢?好热闹,我好奇地向前张望,想要看个明白,在我的多次摧促之下,主人终于动身了。拔开热闹的人群,原来他们在为灾区捐款呢。在这些人中有衣着华丽的城里人,有朴实的农民,他们纷纷将自己的钱放入捐款箱里,这时人群里来了一位可爱的“红领巾”,他掏尽了自己的口袋,掂起脚尖,高高举起手,把钱放入比自己还高的箱子里,在场的人啧啧称赞。而脑筋灵活的我急忙让这动人的一幕永远地珍藏在记忆的匣门里。

镜头二:

我和主人一道东奔西逛。主人不知不觉把我带到农村,一路上我忘掉了疲劳。瞧,前面那绿油油的一片,是玉米吧!正随风和我招手,还有看着另人眼馋的柿子、辣椒……还有那路边的小花,他们虽没有花店里花的华丽高贵,却有大自然的最真实的美,这美让我进入人人间仙境,看到了吗?一对蝴蝶嬉戏其中,是不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呢?我怎能让这一切从我眼低流起呢?

镜头三:

正在我们饥渴难耐的时候,一位热情的农民伯伯,他沏茶过来,并邀请我们共进晚餐,此时真有陶渊明的“”,啊好一幅其乐融融的农家生活图景,倘若不拍下来,岂不可惜/

我最不喜欢做的事――照相 第6篇

一路上,我和妈妈有说有笑。不一会儿,妈妈说到了,我抬头一看:第六人民医院,“妈妈,这是医院,不是照相馆。”我奇怪地问。妈妈愣了一下,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孩子,你正在换牙,上面的牙还没掉,下面的牙已经长出来了,今天我们到医院是给你的牙齿照相。”“给牙齿照相?这怎么照呀?”我小声嘟囔着。来到了牙科诊室,妈妈向医生说明情况,医生果然先让我去照相。

到了照相室,医生阿姨让我站在一台大机器前,双手扶住把手,张嘴咬住一根塑料棒,阿姨说:“站好了,别动。”听阿姨这么一说,我紧张极了,心砰砰跳得非常快,我努力克制自己一动不动。忽然,左耳边有个东西贴近我的脸,呆了一下,松开,从左边转到眼前,又从眼前转到右边,贴在右耳边。这东西转动时,我急忙看了看,原来是一块米黄色的长方形的机器。很快,阿姨说:“好了,半小时后取照片。”

我最不喜欢做的事――照相 第7篇

我10岁那年,妈妈说给我照“明星照”留做生日纪念。我一听便欣喜地答应了,心想:“照相嘛,小事一桩,再说,那可是‘明星照 ’,照出来一定很漂亮。”

那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拉着爸爸、妈妈去了照相馆。我是穿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另外还特地让妈妈帮我梳了个漂亮的小辫儿。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开拍”了。但结果却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刚到照相馆,我就被一位化妆师按在了一张椅子上,她用化妆品,在我的脸上认真地“折腾”了一番。经过一番“包装”后,他们才正式地给我照相。接着就是我又开始听照相师的“命令”。他一会让我换衣服,一会让我摆造型,别扭死了。更可气的是,照相师似乎有意为难我,非要我笑得好看。唉呦喂,我怎么知道自己笑得好不好看,再说了,给你们这样折腾后,我还能笑得出来吗?我不禁自言自语:“照相就照相呗,怎么这么麻烦。”我无可奈何地向爸爸、妈妈做了个苦脸,希望得到他们的“同情”。可他们却津津有味地看着我“表演”,一脸幸福的样子。我失望了,他们怎能明白我当时的感受。

终于熬出了头,爸爸、妈妈走过来问我感觉如何,我直截了当地回答他们:“真是受罪,以后再也不想照相了。”

上一篇:3大类特殊的英语词汇下一篇:给予是快乐的 导学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