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用与利率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2024-06-22

从信用与利率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精选3篇)

从信用与利率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第1篇

从信用与利率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一、信用与利率的关系:

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表示的是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偿还性和支付利息是它的基本特征。而利率是指借贷期满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利率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数量的尺度。西方的经济著述中也有时称之为到期的回报率、报酬率。

二、利率发挥作用的世界性趋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作为重要的经济杠杆具有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对一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利率的管理在方法上更为多样,在手段上更为灵活,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适时根据经济形势调整利率,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例如在2010年我国为稳定通货膨胀预期,抑制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10 月20 日、12 月26 日两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1 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2.25%上调至2.75%,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 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5.31%上调至5.81%,累计上调0.5 个百分点。12月26 日同时上调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其中1 年期流动性再贷款利率由3.33%上调至3.85%;1 年期农村信用社再贷款利率由

2.88%上调至3.35%;再贴现利率由1.80%上调至2.25%。

三、我国利率改革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化解方法:

从总体看我国经济社会中利率作用的发挥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利率形成机制没有真正实现市场化。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发展市场经济,构筑必要的微观基础。只有经济发展到较高的水平,才会对金融活动有多样化的需求,才能为金融改革的成功提供可能。我国要尽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步摆脱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业模式,努力构建创新导向的发展战略,完善市场基础建设,实现我国市场经济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另外,为了实现利率作用的传导顺利实现,一个重要条件是众多企业对利率变动必须反映灵敏,并迅速做出调整政策,这要求微观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作为微观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虽然经历了这些年的改革,依然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不完善,产权不清晰以及对银行贷款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为此,要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多样化国企的股权结构,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同时,增强国企的经营自主性,实现其硬预算约束,使其资金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所以,为了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实现经济的高速健康发展,要不遗余力地继续推进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设施。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单纯的利率问题,它实际上是整个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和货币市场建设、放松外汇管制、健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等密切相关的,这些改革的进行都以完整的金融市场为基础。

利率放开后,要保持资金市场秩序,不能像过去一样靠行政命令来实现,而必须依赖于灵活有效的金融监管。首先,金融监管要摆脱行政干预,独立自主地进行;其次,要落实金融监管责任制,实现层层负责;最后,要尽早制定科学的监管标准,引入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监管手段。

关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探讨 第2篇

张衍龙(1989-11-27),男,汉族,安徽合肥,学生 ,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专业,研究方向:银行证券方向。

李雪芹(1986-2-5),男,土家族,湖北恩施,学生 ,硕士研究生,单位: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证券投资专业,研究方向:银行证券方向。

摘 要: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的一次战略性变革,本文主要探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阐述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变革

从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利率市场化基本理念开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本质是让市场对利率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不是由政府对利率实行完全的管控。

一、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利率市场化能够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市场化利率的形成。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存贷款利率差,通过实行利率市场化,能够打破这种传统的盈利模式,提升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促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盈利点。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我国目前的信贷市场,由于利率市场化的不充分,很多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比如一些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在需要资金时候得不到银行贷款,只能去借高利贷,高利率的融资成本又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从而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了中小企业破产倒闭的风险,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利率市场化能够形成最有效率的资金配置,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利率市场化形成的利率价格是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信号,而利率市场本身又是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自身的发展就对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银行利益受到严重影响。

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的存贷利率完全由市场决定,存贷利率逐渐减小,这使得银行的存贷利差收入大幅度缩水,而目前我国银行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收入,这使得银行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国外很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都伴随着银行的破产倒闭。在我国,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银行体系的安全与否直接决定着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否,如果由于利率市场化而使得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纷纷破产倒闭,从而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定,这无疑得不偿失,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利差收入的缩小对银行体系的冲击。

(二)、利率市场化使得中小银行面临存贷危机

随着利率市场改革的推进,银行为了获取利率,肯定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比如优惠利率、极低的利率差等,在这种剧烈的竞争环境中,中小银行就更加处于劣势,中小银行的风险管控能力较低,技术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利率风险的识别水平更是无法和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的经营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剧烈的竞争很有可以会引发中小银行的存贷危机。所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我们必须得关注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不利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利率市场化的真正积极意义。

(三)没有完善的债券市场

利率市场化需要有个比较完善的债券市场做支撑,没有完善的债券市场,信息很难在资金供求双方迅速流通,这样必然形成不了市场化的利率水平。一方面,在完善的债券市场中,交易双方通过大量的撮合交易,能够形成最有效率的债券定价,从而形成了最具效率的利率水平,进而充分发挥市场在利率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水平,另一方面,中央银行的很多调控措施都是通过债券市场来完成的,一旦能够形成完善的债券市场,中央银行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宏观调控,积极纠正市场上低效率的定价水平,从而将利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

(四)没有健全的基准利率体系

利率市场化使得市场决定利率,在整个市场化利率体系中需要一个基准利率体系,所以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必须得有一个健全的基准利率体系。目前,我国的基准利率体系并不完善,主要是以上海同业拆借利率为主,这与利率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三、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银行业务创新,寻找盈利增长点

如前面所述,利率市场化的变革过程伴随着银行存貸利差的降低,这必然使得银行的存贷款收入减少,为了避免银行的收入过分下滑,商业银行必须积极开展业务创新,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也是银行进行业务转型的一个机遇,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个机会,积极开展中间业务、表外业务等新型业务,开展金融综合服务,实现多元化经营,把自己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创新型商业银行,这样,商业银行的收入水平才不会因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剧烈波动,能够减少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破产风险。

(二)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面临着比较大的破产风险,从而影响着金融体系的稳定,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来降低这种风险。存款保险制度主要是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能够让银行系统稳健的运行,一旦利率实现市场化,我国的商业银行会面临着巨大的利率风险,并且银行业很可能会产生一些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会引起我们所熟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而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为了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定和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行,我们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

(三)完善我国债券市场、健全基准利率体系

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还很不健全,存在着很多非市场化因素,从债券的审批到发行以及交易,很多时候都没有发挥市场的作用,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们必须采取诸多措施,加快推进债券市场的发展,从而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同时,我们还要逐步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只有这样,利率市场化才能最终形成。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以及实体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改革过程中,也会面临着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要从加强银行业务创新、建立完善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债券市场以及健全基准利率体系四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发挥市场在利率决定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

从信用与利率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第3篇

关键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金融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2-0133-02

一、引言

从社会的长期发展来看,我国金融市场利率应当进行市场化。利率市场化不是突变事件,是一个逐步推进或者不断进行逆转和反复的演变过程。利率市场化主要通过利率管制的政策来进行反应和考察,其测度方式应该与金融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反映出利率的不断反复和转向的逐步推进的特性。

二、利率市场化的测度

对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要进行测度,以便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和调整,可以用以下几种指标对利率市场化进行测度。

(一)实际的利率水平。实现金融的深化和减轻金融抑制需要在金融市场的实际运作中解除对利率的管制。通过对利率解除管制,可以进一步避免实际当中的利率为负值。同时,物价水平的变化也可以对利率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应把实际利率水平的作为利率市场化的首要测度指标。

(二)利率决定方式。利率的决定方式按照由谁决定可以分为三类,即政府控制下的完全抑制状态、 场供求决定的完全自由化状态、中间状态。

(三)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利率市场化的程度可以从侧面由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进行考察。利率的浮动范围越大,反应出政府对利率的管束程度就越低。通过利率的浮动范围可以反映出利率进行市场化水平的高低。

此外,利率决定方式指标和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指标可以共同反应政府对利率的管制度。两者的作用有一部分重合,利率的决定方式主要影响利率的形成方式或者利率的水平,利率浮动的范围和幅度主要影响利率的灵活程度。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指向

(一)完善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利率作用要想顺利地实现传导必须要有经营性金融机构和一般企业能对利率变化做出快速的反应,并及时调整经营的方法和策略。利率市场化由于银企未实行完全的企业化,还不具备相应的基础。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银行要把握时机,随时准备好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自身运行过程中做好自我的调整。

1.及时做好机构、员工和业务的整合。调整信贷结构、优化增量和盘活存量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经济效益。在实际运作中,可以借鉴国际上那些现代化的商业银行,引用它们最新的经营管理模式,重塑信贷经营理念,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以便建立新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效地对整体的运营风险和收益进行控制和核算,提高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

2.强化风险管理。在确定内部资金的转移价格时,要制定合理的政策。由于市场化以后,利率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商业银行也开始变得对市场资金更加依赖。要以效益为中心建立能高效协作的产品定价体系。因此,也要对利率的制定方式进行改革,以使内部资金利率的确定机制更加灵活,同时对市场的反映更为灵敏,力求建立科学、高效的分级授权体制、严格完善的监管制度和科学合理的本外币存贷款定价机制。

3.推行业务创新。利率市场化后,银行反面的传统业务进行盈利地能力会下降,要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必须要进行业务整合和金融创新。商业银行可以增加像高附加值的投资银行业务等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赢利水平,还可以从事一些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限制性投资业务,进行业务交叉。

4.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商业银行的稳定客户在利率市场化后,使得银行的存款业务从关系银行业务转变为价格银行业务。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经营模式,开发新的市场盈利机会和方式,不断调整与客户关系的模式,对不同的客户进行差别化地经营管理。

(二)完善金融市场。利率的市场化的过程实际上是金融市场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由简单形态向复杂形态转化的过程。利率市场化要求金融市场应当具有合理可靠的融资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特色的监管体制以及其主体充分而富有竞争意识等的特征。然而,目前的金融市场有诸多的缺陷,严重的影响利率对起其他企业的作用,使得利率的作用不能继续深化;同时,金融市场的监管不完善,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利率功能的歪曲。

因此,必须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为给中小型企业和大中型国有企业提供大致公平的融资环境。此外,完善的金融市场,有利于培育素质较高的投资队伍,为最终实现利率的市场化的创造条件。

(三)完善利率风险的防范手段。 利率市场化可以优化资金的配置,提高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然而,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必须要完善利率风险的技术手段。被动式的防范虽然免除了利率变动给银行带来的损失,也排除利率有利于银行收益的可能性。主动性的管理则在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也注重获得收益的机会。

(四)健全金融的监管。当利率从管制状态变为到市场状态,可能会引起社会经济运行的波动。为保证利率市场化的顺利,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做到政府监管、社会监管和金融监管内部自律性监管的有机结合,相互督促,相互制约。通过相应的法律法去约束和监督金融行为,使他们在利用金融市场的便利性,从事金融活动的情况下,也能遵纪守法,不危害他人利益和国家利益。但是也要注意,防止金融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利益牵连。

(五)建立充分竞争的资金市场。充分竞争的资金市场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机制。利率一方面表现为对过去资金供求的均衡,另一方面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经济效应的產生并引起中央银行改变金融政策。

四、结束语

我国金融市场较为复杂,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选择。采取稳健的渐进式的改革方式,有利于加速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为了促进利率市场的改革,完善经营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强对利率风险的防范,健全金融的监管制度,建立充分竞争的资金市场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陶雄华,陈明珏,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测度与改革指向[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03:74-79+160.

[2]黄嘉英,李美婷,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01-204.

[3]刘金山,何炜,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测度:观照发达国家[J], 改革,2014,10:20-27.

作者简介:

上一篇:家乡的枣树-三年级作文下一篇:水资源的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