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2024-09-12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精选13篇)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1篇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临江仙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诸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杨慎(1488-1559),明朝中叶杰出词人。官经筵讲官.以直谏件旨,被明世宗廷杖请戍云南永昌,年七十二,死于贬所。这首“临江仙”是杨慎为自己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写的开场词。

1.这首词塑造了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远离尘嚣,看惯争斗,为人淡泊,博学旷达的老渔翁形象。(2分)“江诸上”表明渔翁远离尘嚣;“惯看秋月春风” ,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表现了渔翁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习惯于悠闲自在的生活;“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现出了渔翁看惯了争斗、旷达的情怀。(2分)他寄托着诗人鄙夷世俗的是非成败、淡看荣辱得失的人生理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赏析人物形象和诗人理想的能力。鉴赏人物形象要从他的兴趣、爱好(嗜好)、居住环境、着装等角度分析,这些角度往往能透露其志趣。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苏轼《赤壁怀古》里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哀、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下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骇涛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

2. “是非成败转头空”这句话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个字用得最精彩?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空”。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1分)诗人追溯历史,认为英雄再叱咤风云,也会如浪花般随历史消失,终为一场“空”,山河依旧。英雄长眠后,其生前的是非成败不过是人们助酒的谈资罢了,依旧一场“空”。(2分)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2分)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这首词的大意,结合着关键词句分析,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浪花淘尽英雄”,写出了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写出了古今所谓英雄的是非成败,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终成一场“空”。由此可知“空”是词眼是成立的。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2篇

临江仙诗歌

朱敦儒(1)

直自凤凰城破(2)后,擘钗破镜(3)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啼。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注】

(1)朱敦儒,两宋之交时的词人。此词约作于金朝灭北宋后十四年。(2)指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兵攻占。(3)擘钗破镜:常代指夫妻在战乱中离散。

(1)简析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并赏析还字的表达效果。(3分)

答:

(2)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运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3分)

答:

【解析】

(1)在古代诗歌意象中,杜鹃的啼声是悲切的,诗人往往借杜鹃啼鸣写自己悲愁痛苦的心情;还则表明不是第一次,后面的一十四番回就表明年年如此。

(2)从写作角度分析,整个时代社会的悲剧通过夫妻的离散来表现,抓住这一点,就能较好地理解以小见大的`手法。

【参考答案】

(1)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诗人多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1分)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1分)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中亦暗含对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不思复国的不满与控诉。(1分)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3篇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The word addiction usually makes you think of alcohol or drugs,but in modern-day society we are seeing some new kinds of addictions. Some people are compulsive(难以自制的) shoppers. Others find it impossible to pull themselves away from their work. Still others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

(2) Over the years,shopping has become a very common activity. Many people enjoy going to stores more and more every day,but its more than a common hobby for some of them. They have turned into shopaholics. They are people who simple enjoy shopping and walking around spending money without being able to stop doing it. They are hooked on shopping and usually buy things that they dont need. Even though they dont have enough money,they buy everything they want.__(3) 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 There isnt a specific answer. Some people go shopping when they are sad,worried,upset or lonely,and they want to feel better. They use this activity as a way to forget their problems. Shopaholics say that they feel more important and better after they buy something. They also tend to have this addiction when they feel guilty.

(4) 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but it can__________________ . 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 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break this habit. However,the process,like for most addictions,is long,and they suffer a lot. 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 They just think about satisfying their feelings,so they spend money they dont have. They get deep in debt,and they can even go bankrupt and get sent to prison.

76. 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Whats the main idea of Paragragh 3?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8.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 4 with proper words. (Please answer within 6 words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9.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Accordingly,these shopaholics should turn to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 so that they can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 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 2 into Chines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76. 答案: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working,

watching TV ( 答出其中三个即可,不根据原文回答者不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封闭式问题,考查考生对文段的理解能力和对语言的总结概括能力。

文章第一段阐述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种种沉迷、上瘾的现象。从文段中我们可以找出重要细节“... alcohol or drugs ... compulsive shoppers ... . impossible to pull ... from their work ... spend countless hours watching TV or playing computer games.”。其中的关键词可以依次对应: drinking,taking drugs,shopping,playing computer games,

working,watching。

77. 答案:The reason why some people /shopaholics have shopping addiction.

The possible reasons for shopaholism/shopping addition.

解析:这是一道段落主旨概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段主题的能力和高度概括的能力。

确定主题句(Topic sentence)是获取段落主旨大意的一个有效方法。第三段的第一句“The question is,why do they have this addiction?”的表达具有概括性,结构简洁明了,本段中其它句子都是以此句为中心层层铺开的,它符合主题句的特点。所以本段的主旨是阐述购物成瘾的原因。

78. 答案:cause/bring about/result in many problems

解析:这是一道补全句子题,考查考生语篇衔接和综合归纳信息的能力。第四段位于本文最后,相对独立地阐述购物成瘾的危害。要补全的句子位于本段的首句,是本段的主题句。首句是一个由but连接的并列句,前后句呈转折关系。前半句Shopaholism seems to be a harmless addiction.说购物癖似乎无害,下半句应与其意义相反,强调购物癖的危害。下文涉及购物癖者会遇到精神和财政方面的问题和麻烦,都是对其危害的阐述。另外,本段中“Some of them can be psychological”和“It can also cause financial problems.”对补全的句子的结构进行了暗示。

79. 答案:If this is the case,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 should go to a support group to help them to break this habit.

解析:这是一道释义对照题,考查考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对英语句子释义的能力。

所给句子的意思是:因此,这些购物狂们应该向某个援助团体寻求帮助,以便能够停止这种难以自制的购物行为。在本文的第四段第三句与题中给出的句子意义相符。其中,If this is the case 对应 Accordingly;people addicted to shopping对应these shopaholics;a support group 对应 a certain organization for help;break this habit 对应 stop compulsive shopping。提取出关键实词的信息对应点是解答这道题的关键。

80. 答案:他们购物成瘾,而且通常买的都是用不着的东西。

《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第4篇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写作背景】

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意思是说,侯蒙年青时,久困于考场,三十一岁才中了举人。他长得难看,人们都轻笑他,有爱开玩笑的人,把他的像画在风筝上,引线放入天空,讽刺他妄想上天。侯蒙看了就在上面题了这首词。后来,他竟真的一举考中了进士,历任要职。

鉴赏:

这是一首讽喻词。这首词,表面上是写风筝,骨子里是讽刺封建社会那些往上爬的势利小人。“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是这些人行径的生动写照。

上片写那些势利小人对他的讥讽。“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开头就从自嘲落笔。“行藏”,出处,见于《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两句是说:一直没有遇上圣明的君主,没作上官,过着隐居的生活,谁肯信服呢?而今才显现了名声和踪迹。“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这三句紧承“表名踪”而来,自己的容貌,被人画到风筝上,趁着风势,借着风力,与风筝一起,飞上了高高的天空。“无端”,无缘无故;“形容”,形体和容貌。原来他就是这样被“表名踪”的,从“无端”二字中,能感受到词人在自嘲的调侃语气里的一腔激愤。这里一方面,写自己无端被人嘲弄,无可奈何;另一方面,又是对那些苦苦钻营,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往上爬的小人们的辛辣讽刺。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如同这风筝一样,“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一语双关。明说自己就是这样显露了名踪,真叫有苦难言,哭笑不得;骨子里却在为那些一心趁势往上爬的势利小人画像,揭露他们丑恶的嘴脸和肮脏的灵魂。也许正因如此,曹雪芹才化用这一警策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派做藏机不露的薛宝钗的内心独白。(《红楼梦》第七十回)

下片紧承上片末两句的句意,由写风筝怎样飞上天空转写飞空之后的情形;同时在寓意方面既承上文,又拓新境,全力以赴地开始对封建社会中那些得势一时之徒,从外形到内心展开全面的揭露,给予辛辣的讽刺。

“才得吹嘘身渐稳”,明写风筝得风吹助,渐渐平稳地飘飞起来;暗喻那些趁势爬上社会高层的人得到权势者的吹捧,社会地位逐渐地稳固起来。“吹嘘”,吹助,一语双关,贬意显豁。“只疑远赴蟾宫”,明写风筝越来越远地高飞,只怕是要飞到月宫去了;暗喻那些一心往上爬的人简直要去蟾宫折桂、一品登科了。俗传月中有蟾蜍,又传月中有桂,人们常以蟾宫折桂为登科之称。“雨余时候夕阳红”,明写风筝在雨过天青、落日通红之际飘飞天穹的景象;暗喻爬上去的人那种有如拨开阴霾而飞黄腾达的景象。三句用韵,一气而下,名写风筝高飞,实写小人心理,纯用比喻手法,进行双关刻画,把那些讽刺他妄想上天者的隐秘企图揭示得酣畅淋漓,入骨三分。“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在连用比喻之后,转用直露描述,赤裸裸地说:在那平地上,有几个人正在眼巴巴地看着我高飞青天之上。言外之意是:从平地向上看,能有几个人像我这样上了天呢?进一步描绘了得势小人洋洋得意的神态。名义上是写风筝,实际上是写人,勾勒出一个势利小人得势后自鸣得意的面貌。

相关试题及参考答案

⑴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4分)

⑵《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4分)

【答案】

⑴(4分)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第5篇

宋·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①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②,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注释]①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②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

B.“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

C.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

D.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

15.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的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4. D【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第6篇

辛弃疾

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只消闲处过平生。酒杯秋吸露,诗句夜裁冰②。

记取小窗风雨夜,对床灯火多情。问谁千里伴君行?晓山眉样翠,秋水镜般明。

【注释】

①祐之:辛祐之,辛弃疾的族弟。

②裁冰:比喻构思新颖精巧。

1.在辛弃疾看来怎样才能做到闲处过平生?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表达了什么情感?主要是通过哪一种手法来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先,要有这样的人生态度:在朝在野都是幻梦,不必为宠辱得失自我惊扰,只需平静闲淡地度过余生。其次,可以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饮如露般甘美的酒,写构思精巧的诗

2.下片表达了与弟弟祐之的离别深情。主要用了虚写(想象)的手法,首先回忆了往昔与弟弟小窗风雨、对床夜话的手足情谊;接着想象族弟归途之中的情景,祝福他有青翠如眉黛的山、明亮如镜的水相伴前行。若答其余手法酌情给分

【原作翻译】

不管是锦衣玉食的官宦生活

还是啸吟山林的隐居生涯

想开了,看淡了,其实不过虚无的梦幻

人世间的这些得失荣辱,

浮云般飘忽,不需心惊,不要在意

只要清静闲适,自由在在度过一生:

秋来饮美酒,冬到吟佳句

有了好心情,触处皆画境

你该不会忘记,当年

风雨之夜,我们窗前相聚

油灯之前,我们闲坐畅谈

如今,你要远去浮梁

这慢慢长途有谁伴你而行

好在还有一路的好风景:

傍晚,山峦秀美青翠,宛如佳人的双眉

秋水澄澈透明,好像晶莹的明镜。

【赏析要点】

上阕以议论为主,是对朋友的劝解,希望朋友能直面得失,有好的心境。有两层意思:仕途中的顺与逆,生活中萼荣与辱,不过如同梦一样的虚幻,没有必要为此伤脑筋费心思;就算是遇到了坎儿,有了好心情,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本是送别,却来了这么一番议论,似乎有些离题。其实,这正是这首诗的特别之处,词人的送别不同于一般的送别:不做悲戚忧伤之态,不抒哀怨缠绵之情。男儿的送别,有从容有豪爽,有豁达有寄托。

《临江仙》阅读及答案 第7篇

玉立清标消晚暑,胸中一段冰壶。画船归去醉歌珠。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

鸳鹭行间催阔步,秋来乘兴凫趋。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

1、“冰壶”二字让你想起了王昌龄的哪一句诗?“冰壶”在词中比喻什么?(2分)

2、“微云收未尽,残月炯如初”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试作简要分析。(4分)

4、“烦君为我问西湖。不知疏影畔,许我结茅无”写法精妙,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一片冰心在玉壶纯洁美好的情致(或:高洁清廉的情操)

2、渲染友人离去后凄清、空寂的氛围;表达了对朋友依依不舍和自己孤寂失落之情。

3、运用比拟、设问的修辞手法。作者不明说自己对友人感情之深,而是嘱咐相“问”西湖,巧妙传递流露。构思精巧独特,给人清新婉丽、余韵未尽之感。

4、运用拟人(或想象)手法,寄语鸳鹭(或王叔济),问能不能在西湖边结茅而居,表达了自己归隐的思想(或追随友人的愿望)。

参考译文

友人啊,你姿态美好、面容俊美,足以消散这夏末的溽热,更何况你还有冰壶般高洁的情操。你乘坐的画船渐渐远去,但你那圆润如珠的歌声犹回荡在我的耳畔,令我心醉。歌声犹闻,但天边微云却将退尽,残月黯淡如初。

临江仙诗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8篇

临江仙 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注],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李辅之是元好问的朋友。齐州即东州,今山东济南。济源,今河南济源。

(1)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这首词的上下片有何不同?请对此作简要说明。(4分)

(2)词作下片集中写“离愁”。请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离愁的。(4分)

参考答案:

(1)(4分)

作者写作此词时正客居济源,已与李辅之分别三年了。上片,作者回忆三年前的初秋时节,在济南(齐州、东州)与李辅之泛舟畅游大明湖的.惬意与欢欣;下片,作者回到现实,写在济源思念相隔千里、远在东州的朋友。

【评分参考】时间2分:上片时间是“三年前”,下片时间是“现在(写作此词时)”。空间2分:上片空间是在“济南(齐州、东州)”,下片空间是“济源”。

(2)(4分)

作者将抽象的离愁形象化,用具体可感的载体来表现离愁。(2分)作者与李辅之分别后,离别之愁无以排遣,便借酒消愁,希望借“一尊白酒”来“寄离愁”,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不仅如此,作者还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2分)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9篇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②。

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③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

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南宋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齑盐:细碎的腌菜。

(1)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参考答案

(l)(3分)金人人侵、国事不宁、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年华已逝的感叹之情;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思念友人之情。(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

(2)答案一: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1分),遥想故人在雨天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1分)。

答案二:此句借景抒情(1分),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分),抒发了作者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的孤独凄苦之情(1分)。

译文:

十年了!国家的兵祸还是没有尽头!金人的侵略,前几年都已经深入到南京了!我客居在他乡的日子已经很久,年华已经老去,一想起这,我就心中黯然。我这一把稀疏的胡子,已经变得雪一样白了,枯涩的泪水,也是像冰一样的冷!

哪里该是我隐居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去吴兴吧,可是,又怕这里的朋友们思念我。到那时啊,友人只有独个儿面对深夜的凄雨,屋子的小窗上,灯火映着孤单的身影。

赏析:

本词作于1136年冬,当时作者正在吕祉幕中为属僚,时年五十六岁。在此之前,他曾在吕祉主持下撰定《东南防守利便》,向宋高宗进谏以建康为都,收复中原,不被采纳。因此在本篇中既有对金伪入侵的愤慨,又有对宦途的厌恶,词风由以前的艳丽而变得“苍老”不堪。这是他留给后人的最后一篇作品,次年八月就英勇就义了。

上片“四海”二句,金兵南来到此时已十年,兵战不休,胡虏的铁骑已直抵建康。此二句是叙事,但对金兵南侵和朝廷的妥协,一任金人兵临建康,十分愤怒不满。“岁华”三句,自己消磨了岁月,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在冬天的寒风中结成冰粒,这一事实使他感到惊恐,自己的年华就在这兵燹之中渐渐消失了。

下片情绪更为低沉,词人想到自己一生将尽,以后终老何处呢?“送老”二句,意为何处是我终老之地?我的缘份大概就在这吴兴之地吧,年老力衰,又能去向何方呢?以“盐”代处所。“故人”句,写自己对故人思念之情。在下雨的深夜,孤灯伴着孤影,满腹离愁别绪,难解难排。国破之忧和离别之愁,郁结于词人心头,情绪低沉甚至苍老,使人不忍卒读。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事实,包括从宣和七年金灭宋至绍兴四年金军兵临建康城下这段历史。其时吕祉帅建康,辟陈克为右承事郎都督府准备差遣。职期间,陈克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秦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国运不振,年事已高,作者只好慨叹:“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词上片主要借史实抒悲愤之情。而词下片的情绪则从悲愤转为悲观。“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就是被追归隐思想的反映。齑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吴兴,今浙江湖州市。宋之湖州亦称吴兴郡,陈克意将隐居于此。但是,另一方面,不是说走就走得干脆的,陈克长期侨居金陵,这里有不少朋友是他所不忍心离别的。所以有“故人相望若为情”云云。

这首词悲慨沉郁,感情深厚,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两句正面点提形势,诉说对进犯者的谴责,和对造成“胡尘直到江城”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客心惊”的原因不只是时光消逝,“疏髯如雪”一句似乎还为不能报效疆场而惋惜,欲生冰的“衰涕”,实际上也反映了为国事而涕泪交加的情态。“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承上“故人相望若为情”,是悬想别后故人孤愁情状。苏轼寄弟苏辙诗云:“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箫瑟。”这里,借用苏诗意象,以“别愁”、“孤影”表之,见故人于今独处无侣之苦,也反衬出自己的孤苦处境。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10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探梅

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请赏析上片“一枝先破玉溪春”中“破”字的妙处。(4分)

(2)词的下片是怎样表达词人“爱梅”的思想感情的?(4分)

试题答案:

(1)“破”,点破的意思,一枝早绽的梅花点破玉溪的春天。(1分)这里化静为动,(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初绽的盎然生机,表达了词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临江仙·送钱穆父阅读练习及答案 第11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樽前不用翠眉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练习】

1.“ 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赞扬了友人什么样的品格?(3 分)

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 请简要分析。(3 分)

3.“ 送行淡月微云” 营造了什么氛围?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3 分,“ 手法”2 分,每点1 分;“ 品格”1 分)

2.① 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② 是失意伤怅。意在感伤自身。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

③ 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3 分,其中“ 看法”1 分,联系作品分析2 分)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12篇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赏析】

起首两句,以滚滚而去的长江喻人类奔腾前进的历史,气势恢宏,境界阔达。然而,长江水是亘古不变的,人类的历史却是不断在演进的。历有多少,有多少成功人物,有多少失败者,最终,他们都被历史的长河带走,不留下丝毫的痕迹。只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青山和夕阳才是亘古长存的。“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绵长,尽管历史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它们都不会随之改变,而作为历史的主角——人类,却是代代变换,变得面目全非。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两句,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他只着意于自然界的春风秋月,对人世的是非成败已然看透,任它沧桑巨变,任它滚滚流去。他只固守着一份宁静与淡泊的情怀,在握杯把酒间笑看古今之事。一个“惯”字,体现了渔樵的超凡脱俗,同时也给人以莫名的孤独与苍凉感。其实,这位通晓古今的老者,也是作者的自我画像。杨慎一生沉浮不定,历尽了世态炎凉,看透了朝政的腐败,宁愿终老边荒,也保持自己的高尚节操,他“惯看秋月春风”,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扩展阅读:杨慎的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复为翰林修撰,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后人论及明代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推杨慎为第一。他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扩展阅读:杨慎的文学

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他在被谪滇时,妻子黄娥伴送到江陵话别,所作的《江陵别内》表现别情思绪,深挚凄婉。《宿金沙江》描写往返川滇途中的感慨:“岂意飘零瘴海头,嘉陵回首转悠悠,江声月色那堪说,肠断金沙万里楼。”以今昔行旅思情相对,衬出离愁的痛苦。

他临终前所作《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怀》诗:“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叙述自己因病归蜀,途中却被追回的憾恨,深为感人。

他也有一些诗作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怀。《海口行》及《后海口行》揭露豪绅地主勾结地方官吏,借疏海口占田肥私。他在诗中指出,“疏浚海口银十万,委官欢喜海夫怨”,并呼吁“安得仁人罢此宴,亿兆歌舞如更生”。他在《观刈稻纪谚》中托老农之语,说“乐土宁无咏,丰年亦有歌。惟愁军饷急,松茂正干戈”。表现了农民遇丰年,却因军饷赋敛沉重而仍然不得温饱的贫苦生活。其他如《宝井篇》、《滇池涸》等,也是此类作品。

杨慎《临江仙》的阅读答案及解析 第13篇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凋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筠:竹。

1.“送行淡月微云”句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5分)

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句,有人认为豪放达观,有人认为失意惆怅,你的看法呢?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营造了在夜间为友人送行时凄清幽冷(凄冷、冷清、凄凉)的氛围,②表现了作者与友人分别时抑郁无欢(惆怅、失落、忧伤、惜别、依依不舍)的心情。

2、【示例一】①是豪放达观,意在劝慰他人。②诗人认为人生如行旅,人人都是漂泊的旅人,自当随遇而安。③表现了诗人超然物外、恬淡自安的洒脱情怀。

【示例二】①是失意惆怅。意在感伤自身。②诗人认为自己和友人一样不幸。③表达了诗人对仕宦浮沉的惆怅,对身世飘零的慨叹。(如说既有豪放达观,又有失意惆怅,心境复杂,言之成理亦可。6分。表明看法,得2分;结合诗句解说,得2分;揭示诗句含义或表达作用,得2分。)

诗歌原意:

距离都门畅饮已三年了,走过尘世的很多地方。相见欢笑还很温暖。如同无波的古井、有节的秋竹一样,你我也都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在这微明的月色淡淡的云的夜你又要乘孤舟远去,心中不免惆怅。但在这酒樽之前不用皱眉。人生就是座旅店,我也就是个行人。

解说:

上一篇:六年级语文上册复习点下一篇:课堂上的幽默“笑话”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