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

2024-06-23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精选8篇)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 第1篇

孟母三迁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人称“亚圣”。他三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开始,母子俩住在墓地附近,常看到出殡的场面,孟母怕影响他学习,把家搬迁到集市附近。在集市常看到杀猪卖肉也不

行,又搬到一所学堂附近。孟子每天看到的是读书郎,就喜欢读书了。于是,他们才住了下来,不再搬家了。

[注释]迁:迁移。

[提示]比喻注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不识丁

唐朝时,张弘靖手下有两个部将,他们没有什么文化,经常聚在一起喝酒发牢骚。每当喝多了酒,他们就责骂士兵:“现在天下太平,不需要打仗了,你们空有拉开硬弓的力气,有什么用?还不如认识一个字。”后来被误传为“识一丁字”。

[注释]丁:指简单的字。

[提示]形容没有文化,一个字也不认识。

鹏程万里

传说远古的时候,北海里有一只叫鹏的大鸟。它的背就像泰山那么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层。它在海面上击水而行,一去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能飞出九万里。

[注释]鹏:传说中的大鸟。

[提示]比喻前程远大。

杞人忧天

古时候,杞国有一个人,常常看着天空发愣,吃饭不香,睡觉不着,站着不是,坐着也不是,不知不觉就消瘦了许多。朋友问他怎么啦,他说:“要是天掉下来怎么办?”朋友开导他,天是空的,掉不下来。他又担心太阳、月亮和星星岂不是要掉下来了吗?

[注释]杞:地名。

[提示]比喻不必要或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人杰地灵

唐朝诗人王勃应邀参加滕王阁落成的宴会,有人倡议为滕王阁做序,宾客纷纷推却。王勃沉思之后,挥毫即书。起初众人都一笑置之,但写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时,众人皆拍手叫好,夸赞他为当今的才子。

[注释]杰:才能超过一般人,杰出。灵:特别美好。

[提示]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同甘共苦

战国时,燕昭王继位之后,想恢复国力,为父报仇。他去请教郭隗应该怎么做。他按郭隗的意见,筑了黄金台,以招揽天下贤才;同时,他关心臣民的疾苦,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用了二十年时间,使燕国国富民强,在讨伐齐国时打了胜仗。

[注释]甘:甜的。

[提示]比喻同享欢乐,共度患难。

编辑:东浩 发布时间:-08-12手机版

趾高气扬

春秋时,楚武王派大将屈瑕带兵去攻打罗国。大臣斗伯比为他送行时,看到他走路时把脚抬得高高的,回来就对楚王说:屈瑕太骄傲了,他必败无疑。楚王赶紧派人去提醒屈瑕不可轻敌,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屈瑕已经兵败鄢水。由于羞愧,一个人跑到山谷中上吊自杀了。

[注释]趾:脚。

[提示]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的样子。

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内乱。公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待他很好。当问及如何报答时,重耳说:“如我当上国君,要是两国交兵,我就退兵九十里以谢恩。”后来,重耳成了晋国国君,称晋文公。不久,楚晋两国发生了战争,重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注释]舍:一舍为三十里,今为十五千米。

[提示]比喻退让和回避,以免引起冲突。

完璧归赵

战国时,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赵王的宝玉“和氏璧”。赵王派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秦王看到玉后,只字不提城池的事。蔺相如捧着玉说:“大王如不用城池来换,我就和玉一起撞个粉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带着完好的和氏璧回到赵国。

[注释]璧:圆形扁平而中心有孔的玉。

[提示]比喻将物品完好地归还原主。

亡羊补牢

战国时,楚襄王沉湎于享乐,不理朝政。大臣庄辛劝他也没用。后来秦军攻占了楚国不少地方。这时,他问庄辛怎么办。庄辛说:“丢失了羊,赶紧修补羊圈还算不迟。大王现在振作起来,楚国还有希望。”楚襄王采纳了庄辛的建议,后来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注释]亡:丢失。牢:牲口圈。

[提示]比喻出了问题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再受损失。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 第2篇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一叶障目》《天衣无缝》《世外桃源》《对牛弹琴》《水中捞月》《画蛇添足》《百步穿杨》《东施效颦》《螳臂当车》《朝三暮四》《一箭双雕》《老马识途》《杀鸡吓猴》《此地无银三百两》《骑驴找驴》《自相矛盾》《空中楼阁》《黔驴技穷》《返老还童》 《对症下药》《熟能生巧》《杞人忧天》《按图索骥》《解铃还须系铃人》《塞翁失马》 《杯弓蛇影》《狐假虎威》《鸿鹄之志》《一举两得》《为虎作伥》《叶公好龙》《望梅止渴》《滥竽充数》《三人成虎》《瓜熟蒂落》《瓜田李下》《鹬蚌相争》《夸父追日》《凿壁偷光》《沧海桑田》《草船借剑》《盲人摸象》《囫囵吞枣》《入木三分》《见怪不怪》《程门立雪》《名落孙山》《两败俱伤》《邯郸学步》《一鼓作气》《盲人瞎马》《愚公移山》《一字千金》《悬梁刺股》《呆若木鸡》《疑邻盗斧》《买椟还珠》《道听途说》《起死回生》《相煎太急》《请君入瓮》《打草惊蛇》《闻鸡起舞》《一字之师》《孺子可教》《三顾茅庐》《以讹传讹》《夜郎自大》《瓮中捉鳖》《毛遂自荐》《呕心沥血》《州官放火》《胸有成竹》《金石为开》《游刃有余》《黄粱一梦》《梁上君子》《郑人买履》《感恩图报》《两袖清风》《同舟共济》《余音绕梁》《围魏救赵》《江郎才尽》《破釜沉身》《破镜重圆》《月下老人》《价值连城》《精卫填海》《水滴石穿》《唇亡齿寒》《卧薪尝胆》《班门弄斧》《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累卵》《指鹿为马》《高山流水》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 第3篇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 走近孩子。然而, 笔者调查发现, 绘本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 很多老师都将绘本阅读安排给家长, 进行“亲子共读”, 但是大部分家长都没有经过培训, 不了解绘本的特点, 也没有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 往往进行“功利性阅读”, 只重视故事情节, 或者干脆把绘本当作识字的教材; (2) 有些老师也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由于受传统阅读教学的影响, 把绘本变成了分析理解的语文阅读教材,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 使故事情节支离破碎, 破坏了绘本的完整性。或者进行“测试式”阅读指导, 每读完一本绘本, 就要问“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让学生无从回答, 久而久之, 就打击了儿童阅读的兴趣。那么究竟如何有效开展绘本阅读教学, 才能让绘本发挥真正的阅读价值呢?

一、图文结合———提高儿童的观察力

绘本, 除了文字, 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图画。绘本的图画不是文字的解释说明, 而是有单独生命的, 可以独立存在的。很多图画出自著名儿童画家之手, 画面让人赏心悦目, 不仅凝聚着画家们的智慧, 其中也隐藏着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秘密。有的绘本全书只有图画, 没有文字, 却也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因此, 在课堂上, 除了引导学生感悟文字带来的快乐, 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读图方法的训练, 让学生通过画面学会观察、想象、推理等, 这样才能使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解读出不同的图意, 充分享受读图的乐趣, 在有趣的读图中学会阅读。

例如, 《爷爷一定有办法》用重复而又富有节奏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祖孙之间的故事。故事由一块蓝布料开始, 心灵手巧的爷爷给亚瑟做了一条小毯子。后来毯子变旧了, 爷爷像变魔术似的, 总是能将旧的东西重新改成新东西, 不停地带给亚瑟和读者惊喜。最后纽扣丢了, 故事似乎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吗?仔细观察图, 细心的学生会有惊喜的发现, 画面上除了约瑟一家, 下面还画着小老鼠一家。事实上, 在这个故事里有两条线索, 一条明线, 一条暗线, 暗线就需要学生去仔细看图发现。图中还隐藏着一个故事, 小老鼠一家和亚瑟正好相反, 它们得到的布料越来越多, 它们会用这些布料做什么呢?于是学生自己又发现了一个奇妙而又精彩的故事。可以想象, 当学生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秘密”, 心情是何等的兴奋与惊喜。

这就是画家的高明之处, 好像在图画中藏了无数宝藏, 等待着儿童用敏锐的眼睛去一一发现。当然, 这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 需要反复观察, 多看几遍, 才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学生经常这样练习, 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二、预测猜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生命的丰盈离不开想象的参与, 而想象力的发展则离不开阅读的滋养。低年级儿童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绘本阅读是培养想象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为每一本绘本离奇有趣的故事情节里, 都融入了作者无穷的想象。每个故事都有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 丰富的想象让读者惊讶、惊喜、惊叹。

例如, 无字绘本《疯狂星期二》, 全书没有文字, 完全依靠图画来表现作者疯狂的想象。晚上八点多, 一群青蛙满天飞, 进行了一夜的狂欢。天亮后, 它们返回池塘, 恢复正常。而满街的荷叶却让警察和侦探百思不得其解。读到这里, 每一个读过它的孩子跟大人都会忍俊不禁, 这真是一个充满超级想象的世界。读完后, 引导学生大胆猜想:下一个星期二, 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动物们又会有什么疯狂的举动呢?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发散思维, 让孩子们天马行空地进行想象, 比赛谁想象的最离奇、最疯狂。这本绘本充满了戏剧的张力, 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 更多的是带来想象力的冲击。教师要善于利用绘本鲜艳明快的画面、妙趣横生的情节, 为孩子播撒下弥足珍贵的想象力的种子。

三、比较辨析———提升儿童的思维力

有的人认为绘本很简单, 没有多大的思维含量, 仅适合低幼儿童阅读。其实不然, 一本好的绘本, 不同年龄的人, 可以读出不同的感动。同一主题的绘本, 表达的内容与方式也大相径庭, 这就需要孩子们在读中去比较、去思考、去辨析其中的异同, 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例如, 《逃家小兔》和《亲爱的小鱼》都是关于爱的主题的。《逃家小兔》讲述的是一个温情故事:一只小兔子想要离开妈妈的怀抱, 想方设法地离家出走, 可是无论它变成什么, 走到哪里, 妈妈总能找到它, 把它带回家。很多老师教这本绘本时, 落脚点都是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 母亲可以跟随孩子到天涯海角, 永远守护着孩子。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 说说妈妈是怎样爱你的?但是稍微大些的孩子看这本书时, 会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小兔子为什么要离家出走呢?也许正是这浓浓的母爱束缚了它成长的自由, 它想要更多独立的空间, 这也正是“中国式”妈妈的问题所在。爱可以是跟随, 是守护, 但爱也可以是一种放手。《亲爱的小鱼》表达的就是这样一种大爱。一只小猫养着一条小鱼, 它给予小鱼无微不至的关爱, 但是当鱼缸盛不下长大的小鱼时, 它将小鱼放归了大海。虽然它深爱着小鱼, 但是它更愿意看到小鱼自由地离去。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爱它, 就给它自由, 让它离开后找到自己的幸福。

在教学时, 教师可以把这两本绘本放在一起, 让学生比较, 这两本书中表达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在比较辨析中, 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四、既画又话———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就是创新的能力, 是孩子学习的动力, 也是孩子重要的潜能之一。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重要。生动有趣的绘本在满足学生求新求知需求的过程中, 也将引领学生走向未知世界进行深入地探讨, 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 《苏菲生气了》是一本教孩子管理情绪的绘本, 讲的是小女孩苏菲因为和姐姐抢玩具而被妈妈批评后, 心理充满着委屈和愤怒。她通过乱踢、尖叫、咆哮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后来生气的苏菲跑了出去, 爬到一棵大树上, 看到了大自然的美景, 心情逐渐平静下来。这个故事很贴近儿童生活, 读完故事后, 老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你们曾经为什么而生气?生气后你是怎么做的呢?可以把当时的场景画下来, 创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 名字就叫《我生气了》。只要你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们就会表现出惊人的创造力。因为加入了自己的生活体验, 同学们的表现内容各不相同, 有的把怒气化为汗水, 有的把愤怒消散在音乐中, 有的找最好的朋友聊天, 有的把委屈吐露给玩具熊……也许孩子们的画不够精美, 稍显稚拙, 但是每一幅作品都是极富个性的, 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创造的。”把画画与写话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和创造特点。

除了以上几点, 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创意阅读活动, 如绘本故事会、读写绘作品展, 绘本表演等多种形式, 用绘本敲开儿童阅读的大门, 让孩子们在绘本的滋养下快乐地成长。

摘要: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小学校园, 走近孩子。然而, 绘本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着一些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呢?可采取以下策略:图文结合——提高儿童的观察力、预测猜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较辨析——提升儿童的思维力、既画又话——挖掘学生的创造力。

大学生必读的音乐经典 第4篇

安徽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孙大鹏、王利群主编的有声版普通高等院校艺术选修课使用教材《大学生音乐经典必读——欧美音乐部分》。

该书是根据我国目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结构及我们所掌握的大学生的音乐知识现状,并结合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特点编写而成。全书依据欧美音乐的常见体裁分为16课:小夜曲与夜曲、幽默曲与浪漫曲、进行曲与舞曲、练习曲与即兴曲、船歌与诙谐曲、无词歌与摇篮曲、前奏曲与间奏曲、随想曲与叙事曲、狂想曲与幻想曲、序曲、交响诗、奏鸣曲、室内乐、协奏曲、组曲、交响曲。程度由简至难、由浅入深,力求做到通俗易懂,使大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经典作品。每一课后面还设计了“随堂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它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附录中还收录了西洋乐器类别及其名曲介绍和一些著名的音乐家简介。此外,随书赠送的MP3光盘收录了该书中介绍的所有乐曲,便于学生课外欣赏。

《大学生音乐经典必读——欧美音乐部分》的主编孙大鹏现就职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素质发展中心,1986年开始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组织大学生参加省、部级艺术比赛多次获得一等奖;王利群现任浙江林学院艺术指导中心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多次荣获国家级文化艺术大赛金奖、优秀教师指导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第5篇

目 录

1.拔苗助长 2.杯弓蛇影 3.对牛弹琴 4.东施效颦 5.负荆请罪 6.井底之蛙 7.刻舟求剑 8.狼狈为奸 9.毛遂自荐 10.奴颜婢膝11.弄巧成拙12.前车之鉴13.叶公好龙14.画蛇添足15.狐假虎威

16.杞人忧天 17.投笔从戎 18.集思广益 19.三缄其口 20.守株待兔 21.负薪(xīn)挂角 22.悬梁刺股 23.凿壁借光

24.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25.囫囵吞枣 26.居安思危 27.开卷有益 28.不耻下问 29.卧冰求鲤 30.黄香温席

拔苗助长

【成语释义】

把禾苗拔高一点,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假思索,反而把事情弄糟。【成语溯源】

宋国有个农夫,种下稻苗后,便迫切地希望能早早有个好收成。于是,他一天去田间看好多次,可是稻苗像是被人施了定身术一样,几乎看不出变化来。

农夫犹如热锅上的蚂蚁,非常着急。突然,他想到一个好办法。于是,他高兴地跑到田间,顶着炎炎烈日,把稻苗一棵棵地生生拔出一节来。经过一番劳作,看着自己的丰硕成果,农夫喜滋滋地扛着锄头回家了,还向儿子炫耀:“你去咱家地里看看吧,咱家的稻苗比别人家长的都高。”

儿子飞速跑到地里,不一会,就沮丧地回家了:“稻苗都枯死了,看你干的好事。”农夫吓得连鞋都没穿,飞奔到地里。眼前的景象,彻底让他傻眼了——稻苗都枯死了。“啪”地一声,农夫瘫坐在地头上。

杯弓蛇影

【成语释义】

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成语溯源】

古代有个叫乐广的人,他有一位很要好的朋友,两个人来往非常密切。可是,自从上次在他家喝完酒之后,好久都不见这位朋友来自己家了,乐广百思不得其解:莫非这位朋友出了什么事了吗?于是他带着疑问,向朋友询问。朋友告诉乐广,上次在他家喝酒,看见杯中竟然有条蛇,喝完酒后,越想越觉得厌恶,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吃不好睡不好,然后就生病了。乐广想了很久,终于明白了:当时墙上挂着一张角弓,上面用漆喷上了一条蛇,那么杯中的蛇,应该就是墙上角弓的影子。

于是,乐广再次把朋友邀请到家中,向朋友一一解释。然后,又摆酒设宴与朋友共饮。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酒杯,乐广问朋友:“这次,你在杯中看到了什么?”朋友看了看,说:“所看到的和上次一样,但是我知道了其中的原因,这次心里豁然开朗,不再害怕了。”说完两个人就欢快地喝着酒,聊起天来。

对牛弹琴

【成语释义】

对着牛在弹琴,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比喻对愚蠢的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同时也讽刺说话的人不看对象。【成语溯源】

古时候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师,他经常表演才艺给大家欣赏。赞美声总是在他的耳边围绕,渐渐地,公明仪觉得自己只把乐曲带给人类,而其他的动物,却从未欣赏过如此美妙的曲子,实在是遗憾。

一天,公明仪路过一片树林,他发现牛儿在吃草。于是,他灵机一动:为何我不弹奏一曲给牛儿呢?于是,他弹奏了古雅情调的曲子,自己都快陶醉了,闭着眼睛在想:“牛儿一定也和我一样,沉醉在优美的旋律中了吧。”结果,他睁开眼睛一看,大吃一惊,牛儿依旧悠然的吃着草,不时地甩动着尾巴,驱赶着蚊虫。

公明仪很疑惑:怎么会这样?这时身边小牛犊的叫声,让公明仪茅塞顿开。于是他模仿牛犊和

蚊虫的叫声,果然,吃草的牛儿竖起了耳朵,小步回应,欢快极了。

东施效颦

【成语释义】

效:仿效;颦:皱眉头。比喻不顾客观条件,盲目模仿,结果适得其反。【成语溯源】

春秋时期有个女子名叫西施,长得特别漂亮。西施胡美貌丝毫不用修饰,仿佛天仙下凡,连老人、小孩和女人见到她都不愿意离开。

一天,西施心口疼的毛病犯了,只见她捂住胸口,眉头紧皱,流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娇柔之美。过往的行人,都流露出怜香惜玉的眼神。邻村有一个丑女叫东施,她说话粗俗,举止不雅,却梦想着自己有无数追随者。她她看到这种情形心想:这病怏怏的样子,能有这么多人欣赏,我模仿她,肯定也会有很多人喜欢。

第二天,她便捂住胸口,眉头紧锁在街上行走。结果,人们吓得纷纷逃跑了,行人都像躲瘟神一样避开她。

东施只知道西施双眉紧锁的样子很美,可不知道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美,她仅仅模仿西施的动作,可她粗俗的举止,怎会让人感觉美呢?

负荆请罪

【成语释义】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形容主动向人承认错误,诚恳认罪。【成语溯源】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出名的将士,一个是文将蔺相如,另一个是武将廉颇,他们都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后来,蔺相如在渑池会上立了大功,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地对别人说:“我为国家屡立战功,蔺相如只凭一张嘴,官位竟在我之上,我见了他,一定要当面羞辱他!”

这话传到蔺相如耳中,他常常向赵王请了病假不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一天,蔺相如的马车在街上遇到了骑马的廉颇,他让马夫赶紧给廉颇让路。他手下的人不服气地说:“大人,您真的怕廉颇?”“你说秦王和廉将军,哪个更厉害?”手下人说:“当然是秦王了。”蔺相如反问道:“我连秦王都不怕,又怎会怕廉将军呢?我是怕敌国知道我国的文武大将不和,借机攻打我们啊!”

廉颇得知一切后,十分懊悔,他脱下战袍,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蔺相如热情相迎,从此二人成为好朋友,共同保卫自己的国家。

井底之蛙

【成语释义】

井底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片天。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成语溯源】

从前,有一只青蛙生活在一口枯井里。他对自己的家满意极了,总觉得很宽敞,只要有机会,就会炫耀一番。

一天,一只小鸟正好站在井台上歇脚,青蛙一看,赶紧把小鸟叫住了:“小鸟小鸟,你快过来呀,今天让你见识一下我宽阔的居室,你肯定没见过呢,这回你小子可大饱眼福了啊。”小鸟站在井台往

井里看了看,长满青苔的井壁,一股扑鼻的臭味,周围不时还有小虫子爬出来。小鸟打断了在旁边一直说个不停的青蛙:“青蛙大哥,外面的天空比你家的大一千倍一万倍,你赶紧出来看看吧。说完便飞走了。

青蛙半信半疑地跑出来,眼前辽阔的蓝天,让它顿时头晕目眩,不知所措。原来小鸟没骗自己,天空真的很大,自己一直引以为荣的“宽阔”的家,真的是很渺小的。

刻舟求剑

【成语释义】

为了找到宝剑,在船上做记号。比喻不会随着事物的变化来进步性地看待事物,仍然用旧的、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叫渡江的人,他非常喜欢和朋友一起去划船。

有一天,他们正划得起劲,渡江不小心把自己的宝剑掉在水里了,这可是父亲去年送给自己的礼物啊,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突然,他想了个好办法,急忙用朋友的刀,在宝剑掉下去的船壁上划了一个记号,然后露出满意的笑容。朋友不解地问他为什么这么做,渡江说:“这就是宝剑掉下去的地方。一会,船靠岸之后,我就从这个划记号的地方跳下去,寻找我的宝剑,不就可以了吗?”朋友哭笑不得地说:“哪有这样的道理啊,船走了,可是宝剑并没有前进啊。”

果然,在船靠岸后,渡江急忙跳下水,可是什么也找不到了,他后悔极了。

狼狈为奸

【成语释义】

狼和狈一同出外伤害牲畜,狼用前腿,狈用后腿,既跑得快,又能爬高。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成语溯源】

森林里有一只狼和一只狈,狼的前腿长,后腿短。狈则相反,前腿短,后腿长。

一天,他们俩在树林里觅食,冬天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早早准备好了过冬的食物,都躲在家里,谁也不愿出门。

狼和狈走了很久,还是没找到吃的。这时,狈突然想到,森林附近有一些牧民,他们的羊圈里,一定有很多的肥羊。他刚和狼一说,狼的眼睛立刻闪出绿光,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于是他们飞快的奔向牧民的羊圈。果然,栅栏围成的羊圈里,几只小羊悠闲的吃着干草,它们还不知道,一场大的灾难就要来临了。只见狡猾的狈,正把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后腿上,这样,慢慢地逼近一只靠它们最近的小羊,最后,这只小羊被它们杀害了。

事后,狈得意扬扬地对狼说:“哥们,以我的智商,加上你的能力,咱们真是‘最佳拍档’啊。”

毛遂自荐

【成语释义】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成语溯源】

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叫毛遂的人,他是官员平原君的门客。毛遂饱读诗书,学识渊博。后来,秦国攻打赵国,平原君奉命去楚国求救。楚国国王是一位非常严肃的人,很多人都不敢和他说话,为

此,平原君也很犹豫。这时,毛遂主动提出想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平原君非常感动。

到了楚国后,平原君诚恳地和楚王谈了一上午,一点结果也没有。毛遂便对平原君说:“大人,小人愿前往与楚王谈判。”于是,在平原君半信半疑的思虑中,毛遂已经到了楚国大殿,他详细地为楚王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最后,楚王心悦诚服,对毛遂的分析赞不绝口,他派大将春申君带兵,前往赵国营救。毛遂的自荐行为,也得到了平原君的大力赞赏。

奴颜婢膝

【成语释义】

奴才一样满脸堆笑的面容,婢女一样跪地求饶的样子。形容人奴才相十足,低三下

四、拍马讨好。

【成语溯源】

南宋时期,朝廷多次与入侵的元兵交战,可是兵力不足,总是打败仗,南宋面临着灭亡的危机。此时,南宋的皇帝每天只知道享乐。官员贾似道只报喜不报忧,每天都谎报军情,说宋军一直在打胜仗。

另一官员陈仲微知道后,感到气愤,同时也很担心,于是他便告诉皇帝说:“高宗在位时,君臣都十分昏庸,敌人攻打进来时,他们都向敌人屈膝投降,就像奴才一样满脸堆笑,像婢女一样跪下求饶,我们千万不能像他们一样啊!”南宋皇帝听了很生气地说:“你不要在这乱说话,我们大宋物产丰富,百姓们不知道过得有多幸福;战场上每天都有好消息传来,难道是假的不成?过不了多久,我们一定会打败敌人的。”

南宋有如此昏庸的皇帝,没过多久就灭亡了。

弄巧成拙

【成语释义】

本想耍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成语溯源】

北宋时有位著名画家叫孙知微。有一次他画了一幅《九曜星君图》。他将图勾画好后,只剩着色一道工序了。这时,他有急事要出门,便叮嘱学生们用心给画上色。

他走后,学生们围在一起观看老师的作品。纷纷夸赞老师画得形象逼真。其中有一个叫童仁益的人,却一言不发。有人问他:“你为什么不说话呢?”童仁益说:“水曜星君身边的童子虽然逼真,只是他手中的水晶瓶好像少了点东西。”其他人说:“没发现少什么呀。”童仁益说:“少了支莲花。”说着,他就自信地在瓶口画了一枝莲花。

老师回来后,发现画中多出的莲花,哭笑不得地说:“这是谁干的蠢事,童子手中的瓶子,是水曜星君的镇妖瓶,可是添上莲花后,宝瓶就变成了普通的花瓶了啊。”说着,把画撕碎了。童仁益看见,低着头不说话了。

前车之鉴

【成语释义】

借鉴前面翻车的教训。比喻把前人或以前的失败作为借鉴。【成语溯源】

西汉时期有位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名叫贾谊。贾谊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参加各种考试总是取得优异的成绩,18岁时,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这个神童聪明过人了。

汉文帝非常欣赏贾谊的才能,十分重视他,并且让他担任朝廷的重要官员。在任期内,贾谊不负众望,专心读书写书,十分刻苦认真,并且写出了流传千古的政论文《治安策》,其中一些治理国家的想法,非常有意义。

贾谊在书中详细分析总结了秦朝统治者只顾自己享乐,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死,最终灭亡的惨痛教训。他写到:“只有关心百姓疾苦,为百姓办实事,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啊!秦朝的灭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千万不能走他的老路啊!

汉文帝看了《治安策》后,他十分佩服贾谊的见解,并且采纳了书中的一些建议,勤政为民的治理国家。

画蛇添足

【成语释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了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有害无益,徒劳无功。【成语溯源】

楚国有一位负责祭祀的官员,送给了前来帮忙的王二一壶好酒,王二迫不及待地打开了酒壶,刚想喝,可这浓浓的酒香,把周围其他几个伙伴的馋虫勾起了,大家都想喝,可酒又不够。正当人们沉思的时候,其中一位伙伴说:“要不咱们比赛画蛇吧,谁最先画完,谁就可以喝。”大家都表示同意。

王二第一个完成了任务,他拿过酒壶,美滋滋地看着其他几个人还在努力中,心想:我还有时间给蛇把脚画上呢。于是他飞速地按照自己的想象,给蛇画上了脚,得意扬扬地拿起酒壶准备尽享美味。这时,张三也画完了,只见他夺过酒壶,笑着对王二说:“蛇是没有脚的?”说完,便咕咚咕咚喝起了酒。

此时的王二,傻乎乎的呆在那里:“是啊,我怎么把这一点忘了啊,蛇怎么有脚呢。”他叹了一口气,眼巴巴地看着别人把美酒喝光了。

叶公好龙

【成语释义】

指表面上爱好某种事物,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喜爱,含贬义的色彩。【成语溯源】

古代有一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衣服上面绣着龙的图案,屋子上刻着龙,酒杯上也贴着龙的画像,甚至扇子上,都挂一个龙的吊坠。他崇拜龙的程度,简直到了狂热的状态。他还总是对身边的人说,自己有多么喜欢龙。人们知道后,总是用敬佩的眼光看着他。

住在天上的龙,知道了这件事,他高兴得不得了:“居然有人这么喜欢我,好开心啊,我一定要亲自去叶公家看看,给他一个惊喜。”于是,龙精心打扮一番,腾云驾雾到了叶公家。

叶公看到真正胡龙吓得脸都白了,转身就跑。龙不解地皱着眉头想:“不是说崇拜我吗,怎么见到我吓成这个样子,难道高兴过头了„„”其实,龙哪里知道,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而只是喜欢像龙却不是真龙的东西啊!

狐假虎威

【成语释义】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倚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含贬义。【成语溯源】

一天,森林里一只饥饿的老虎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只狐狸,他高兴得不得了,口水都流出来了,他一把抓住狐狸,准备美餐一顿。这时,狐狸开口了:“小老虎,我可不怕你,我才是真正的万兽之王,不信,你按我说的做试试看。”

老虎看着狐狸一本正经的样子,就按它说的做了,自己走在狐狸的后面,在森林里转了一圈。果然,小兔子、小松鼠等小动物见到这个场面,都吓得跑开了。狐狸在前面得意扬扬地笑着说:“怎么,我说老虎兄弟,这下,你相信我说的话了吧?”老虎低着头,像个做错事的小孩子一样:“是啊,狐狸大哥,小弟以后可不敢这样了。”说完,灰溜溜地走了。

狐狸心想:“没想到这就把你唬住了,就你的智商,还出来和我斗呢,哎呀,赶紧跑吧,一会遇到一只聪明的老虎,我就完了„„”

杞人忧天

【成语释义】

杞人担心天会塌下来。比喻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成语溯源】

古时侯,杞国有个叫赵四的人,年过四十,家庭幸福并且十分富有,他却整天闷闷不乐的,好像这美好的生活会一下子消失似的。

有一天,赵四在街上遇到好友王五,于是两个人便聊了起来,王五感觉到赵四情绪低落,便对问他:“你怎么了?”赵四叹了口气说:“哎,我总是感觉天会塌下来,地也会陷进去的,到时我们就没有住的地方了。就算我有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呢,还不是没福享受啊?”

王五听完他的诉说,连忙开导他:“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咱们的呼吸、活动等都是在空气中进行的,天怎么可能塌下来呢。再说了。天塌下来,还有地接着呢,你愁什么呀!地,都是由土堆积成的,你整天在地面上活动,地怎么可能陷进去呢。”

赵四听了好友的分析,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

投笔从戎

【成语释义】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成语溯源】

在东汉时期,有位著名的将军叫班超,他从小便志向远大。因家境贫寒,班超便找了个替人家抄书的差事挣钱养家。可班超是个志向远大的人,日子久了,他不再甘心做这种乏味的抄写工作了。

一天,他正在抄书的时候,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大丈夫就应该像他们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写之类的小事上浪费光阴呢!”

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了功被封了官。之后,他当上一名将军,在对抗匈奴的战争中取

得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采取了班超的建议,就派他再次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联络了西域的几十个国家,共同对付匈奴,为保卫国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集思广益

【成语释义】

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成语溯源】

三国时期,刘备死后,他的儿子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成为蜀国实际主权掌握者。他的威望很高,但他并不居功自傲,常听取部下的意见。

一位杨姓官员对诸葛亮亲自过问每一件事的做法提出了建议,他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分工应不同。”他还举出历史上一些著名的例子,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过问一些琐碎小事,对下属应该有所分工,自己应主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对于这位官员的劝告非常感激。后来这位官员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

为鼓励下属踊跃参与政事,诸葛亮特地写了一篇文章,号召文武百官积极地发表政见。他写道:“朝廷让大家都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来治理国家。”官员们对诸葛亮的做法,都称赞不已。

三缄其口

【成语释义】

在嘴上多次贴了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成语溯源】

孔子非常崇尚礼节,他曾专程到周国考察文物礼仪制度。

孔子在参观周王拜祭祖先的太庙时,看到台阶旁边站立着一个铜铸的人,但是嘴被贴了三道封条,在这个铜人的背面,刻着一行字:“古之慎言人也。”意思就是说:这是古代一位说话非常慎重的人。

看到这句话,孔子受到极大的震动和启发,他领悟到:其实人们应该像眼前这个铜人一样,说话办事都保持谨慎的态度,反复思量,这也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品德。孔子想到这些,兴奋地回国了。他觉得自己这次出行,收获很大。

在以后的日子里,孔子总是教诲自己的学生,要明白说话办事慎重的道理,更要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做。他自己更是桃李满天下,几乎每个行业都有他的学生,谨言慎行这个道理,也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

守株待兔

【成语释义】

在木桩旁边等待,希望捡到撞死的兔子。原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成语溯源】

宋朝有个农夫叫陈达,他的田边有一截树桩。

一天,陈达和妻子正在地里除草,突然,一只兔子飞快地跑过来,一头撞死在树桩上。他一看,高兴地跑过去,捡起兔子来,兴奋地对妻子说:“今天中午咱们有肉吃了!” 他们兴高采烈地往家走,陈达想:“我每天捡一只兔子,以后就是不用种庄稼,也每天有肉吃啊。” 从此,陈达家里的活不干,地里的庄稼也不打理,每天都坐在那个树桩旁边等兔子,可是,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好事啊。转眼到了秋收的时节,别人的庄稼都喜获丰收,再看看陈达的地里,草比庄稼长得还高,颗粒无收。

陈达依然不思悔改,还是每天坐在那里等兔子,家里没米没柴他也不管。妻子一气之下,带着孩子回娘家了,只剩下他,依然孤零零地坐在那截木桩旁边等兔子。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苏秦刺股苦学)[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借光

匡衡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

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西汉时期,有一个着名将领叫李广,他精于骑马射箭,作战非常勇敢,被称为“飞将军”。

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猎,忽然发现草丛中蹲伏着一只猛虎。李广急忙弯弓搭箭,全神贯注,用尽气力,一箭射去。李广箭法很好,他以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于是走近前去,仔细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块形状很像老虎的大石头。不仅箭头深深射入石头当中,而且箭尾也几乎全部射入石头中去了。李广很惊讶,他不相信自己能有这么大的力气,于是想再试一试,就往后退了几步,张弓搭箭,用力向石头射去。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居安思危 洪水未到先筑堤,豺狼未来先磨刀。

一只野狼卧在草上勤奋地磨牙,狐狸看到了,就对它说:“天气这么好,大家在休息娱乐,你也加入我们队伍中吧!”野狼没有说话,继续磨牙,把它的牙齿磨得又尖又利。狐狸奇怪地问道:“森林这么静,猎人和猎狗已经回家了,老虎也不在近处徘徊,又没有任何危险,你何必那么用劲磨牙呢?”野狼停下来回答说:“我磨牙并不是为了娱乐,你想想,如果有一天我被猎人或老虎追逐,到那时,我想磨牙也来不及了。而平时我就把牙磨好,到那时就可以保护自己了。”

提示:做事应该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样在危险突然降临时,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书到用时方恨少”,平常若不充实学问,临时抱佛脚是来不及的。也有人抱怨没有机会,然而当升迁机会来临时,再叹自己平时没有积蓄足够的学识与能力,以致不能胜任,也只好后悔莫及。

开卷有益

“开卷有益”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打开书本,总有益处。常用以勉励人们勤奋好学,多读书就会有得益。

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

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文臣李防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这部书是宋太平兴国年间编成的,故定名为《太平总类》。对于这么一部巨着,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当宋太宗下定决心花精力翻阅这部巨着时,曾有人觉得皇帝每天要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还要去读这么部大书,太辛苦了,就去劝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过度劳神。

可是,宋太宗却回答说:“我很喜欢读书,从书中常常能得到乐趣,多看些书,总会有益处,况且我并不觉得劳神。”

于是,他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三卷,有时因国事忙耽搁了,他也要抽空补上,并常对左右的人说:“只要打开书本,总会有好处的。”

宋太宗由于每天阅读三卷《太平御览》,学问十分渊博,处理国家大事也十分得心应手。当时的大臣们见皇帝如此勤奋读书,也纷纷努力读书,所以当时读书的风气很盛,连平常不读书的宰相赵普,也孜孜不倦的阅读《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谓。

后来,“开卷有益”便成了成语,形容只要打开书本读书,总有益处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 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

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现在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不耻下问。

卧冰求鲤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黄香温席

黄香小时候,家中生活很艰苦。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黄香非常悲伤。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爸爸,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爸爸心疼地说。

“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黄香说。爸爸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第6篇

于是,有人想了个办法,对大家说:“这样吧,咱们来比赛画蛇。谁先画好,最后一杯酒就让给谁喝。”大家都同意了,就在地上画起蛇来。有一个人很快就画好了,他看到大家都还在画,就说:“你们还没画好呀,看吧,我还来得及给蛇添上四只脚哩!”于是他端起酒杯,一边喝一边又在地上画起来。他还没把四只脚画完,有个人也把蛇画好了,就抢过他手里的酒杯,几口就把酒喝干了,对他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他画四只脚呢?你现在画的不是蛇了,所以你不能喝这杯酒!”

“画蛇添足”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 第7篇

有一天,外国人送给他一只大象,他很想知道这只大象有多重,于是就对手下的官员说:”你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我想知道它有多重。”这可是一件难事,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怎么称它?手下的官员开始使劲想,没有那么大的秤,人也没有那么大的力气把大象抬起来,这可怎么办啊!大家都围着大象发愁,谁也想不出称象的办法。

这个时候,跑出来一个小孩子,站到大人面前说:“我有办法,我有办法!”官员们一看,原来是曹冲,大家心里在想:哼!大人都想不出办法来,一个五岁的小孩子,会有什么办法!而且大象这么重,他怎么可能想到办法称它呢!

可是千万别瞧不起小孩子,这小小的曹冲就是有办法。他想的办法,就连大人也想不出来。

他爸爸就说:“你有办法快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曹冲说:“我称给你们看,你们就明白了。”

他叫人把大象牵了过来,跟着他到河边去。他的爸爸,还有那些官员们都很奇怪,曹冲去河边干什么呢?大家都想看看他到怎么称大象,就一起跟着来到河边。河边正好有只空着的大船,曹冲说:“把大象牵到船上去。”

大象上了船,船就往下沉了很多。曹冲说:“在船挨着水的地方画一条线做记号。”记号划好了以后,曹冲又叫人把大象牵上岸来。这时候大船空着,就往上浮起来很多。

大家看着,一会儿把大象牵上船,一会儿又把大象牵下船,心里想:“这孩子在玩什么把戏呀,他这样怎么能称出大象有多重呢?”

接下来曹冲叫人搬了很多石块过来,装到大船上去,搬了很多很多,大船又慢慢地往下沉了。

曹冲看见船上的记号到了水面,就大喊:“行了行了!不要再搬啦!”就叫人把石块一块块搬下船来。这时候,大家明白了:石头装上船和大象装上船,那船下沉到同一个记号的地方,这时候,石头和大象是一样重的;再把这些石块称一称,把所有石块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小学生必读的成语绘本 第8篇

一、走近绘本,海量阅读,慎重选材

(一)关于绘本

绘本也叫图画书,它通过一组连贯的图画与相对较少的文字(有时没有文字)共同讲述一个故事或表达一个主题。绘本一般只有二三十页,版式灵活多样,处处彰显生命的灵动。除了我们见过的绘本样式外,手工书、洗澡书、枕头书、拉拉书、洞洞书也加入到了绘本阵营,绘本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

绘本有两个语言系统,一个是图画,一个是文字。绘本可以整本没有文字,但图画是必不可少的。“日本绘画之父”松居直认为,绘本不单单是“文+图”,而应该是“文×图”。在绘本中图画像珍珠,文字是串珠的线。珍珠没有细线的连缀,无法呈现聚合的美好;而细线没有珍珠,便是空然无物。

优秀绘本不胜枚举,选择绘本犹如沧海拾贝。绘本在17世纪起源于欧洲,1930年传入美国,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1950年绘本落户日本。20世纪60年代,绘本理念进入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在1990年后大量引进绘本,顺势掀起校园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的热潮。受台湾影响,我们内陆地区的幼儿园最先开设绘本课程,近五年绘本阅读才逐渐走进小学。所谓优秀绘本囿于阅读对象不同、阅读种族不同,并非都适合选作小学低年级阅读教材。

在微信朋友圈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链接:风靡全球绘本作品排行榜、感动无数人的经典绘本20本、不可不看的绘本经典、某年度最受欢迎的30本绘本力作等。这些所谓排行榜推荐的绘本的确精彩,但不一定适合教学,更不一定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那么,如何选择适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教材呢?教师应海量阅读,慎重选择,机智调整,力求实效。

(二)海量阅读

绘本的内容包罗万象,天文、地理、历史、社会、科学、自然、情感都可以成为绘本的主题。教师先期要海量阅读。正如我们所知,分享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拥有一桶水,或让自己成为源头活水。不要盲目相信所谓排行榜,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才能让课堂趣味盎然。

按主题划分,教师可阅读以下绘本:

教师阅读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分类。阅读质量与数量都要重视,这样才能胸有成竹地选择适合师生共读的读物。

(三)精挑细选

不同年龄的学生,对人、事、物的感受差异极大。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以认知规律为前提。例如,一年级上学期的选材以认识自我、学会自我保护、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为宜;一年级下学期的选材从介绍父母开始,感受亲情学会爱。二年级上学期可以推荐自我成长或与自然科学有关的绘本,二年级下学期可以阅读名家系列作品,感受经典的无穷魅力。

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调整预设。下面是我草拟的小学低年级绘本教学课程。

二、亲近课堂,师生共读把握细节

绘本好简单,“图+文”分分钟搞定;绘本好深情,“文×图”念念不能忘。绘本言简意赅,却是丰富的情感世界。那么,如何把握教学节奏,才能教之有法,导之含情?

(一)研究儿童心理,重构绘本教学模式

皮亚杰指出,2~7岁儿童属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儿童能使用符号(例如:词语、头脑中的形象)来理解世界。假扮游戏中,儿童能清楚地辨别出现实与幻想的不同,直到这个阶段的后期,儿童才能考虑他人的观点。给幼儿讲故事,是发展幼儿的语言,促进幼儿个性发展最方便、最简单、最有效的手段。

大约在6~7岁,就是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儿童的智力发展出现飞跃。他们开始进行系统的推理,用逻辑的方式解决问题,最后放弃自我中心。在这一阶段,通过绘本阅读开启儿童对世界的全新认识,更灵活,也更有效。

绘本作为视觉艺术的呈现,不同于单纯的文字抽象符号呈现,通过图像来传达意义。在阅读时,可从图入手,结合生活经验展开合理想象,凭借文字线索,串联所有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绘本内容的理解。因此,绘本阅读能够激发学生的感性认知。

(二)从封面入手,每一页都不可或缺

一本完整的绘本包括封面、环衬、扉页、内文、封底。好的绘本。从封面到封底,每一页、每一笔都有其不可或缺的用意与价值。

1. 封面

封面是一本书的灵魂,能激起我们对阅读的向往。多数绘本封面都取自内文中的点睛一页,从阅读封面入手是绘本教学的不二法门。看题目,知作者,看绘画,知风格,这是绘本教学的起点。彼得·卡纳沃斯的经典作品《爱书的孩子》封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一只猫、一只鸡都在书堆上看书,书像海洋,与天相接。看到这个画面,学生能够明白,这里的“爱书”,不是普通的爱,两个孩子将书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容。而书名用卡通、彩色字体书写,让人觉得童趣十足。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2. 环衬

环衬可能是一张彩纸,也可能是一张有图案、有故事的纸。绘本的环衬绝非多余,而是经过作者和编辑精心挑选,借以展现故事的整体,或者暗示内文里面的线索。翻开环衬,很快就能感受到故事的主题氛围。例如《花婆婆》的环衬就是淡雅的绿色,犹如春天般萌动而美好,一如书中的主人公,是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那个人,是春姑娘的化身。有时前环衬与后环衬遥相呼应,一个作为故事的开端,一个作为故事的结尾,简单对比这种不同,也会激起我们深入阅读的兴趣。

3. 扉页

扉页中暗藏玄机。阅读内文之前,扉页值得细细品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有两张扉页。第一张是一只小兔子骑在一只大兔子脖子上,他俩都将头扭向书外,用黑亮亮的眼睛瞅着“读者”,似乎在说:“准备好了吗?”原来是作者邀请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第二张图画由三张充满动感的小图组成,大兔子背着小兔子,扬起后腿—准备起跳—猛地一窜。其实这是一个连贯起跳的动作,跳着跳着,我们就跟着两只兔子跳进了内文。

4. 封底

封底图有尽而意无穷,是全书的最后一个版面,通常有介绍或推荐文字,配以小图,帮助读者简要了解绘本。虽然是书的最后一页,却并不意味着故事的完结。许多绘本作者都会匠心独具地在封底上大做文章,比如和封面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场景,又或者将未讲完故事的结尾画在封底上。

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封面、环衬、扉页、封底的功能,让整本书脉络更清晰。

(三)把握节奏,准确领会故事主旨

共读绘本故事,既不要简单地翻书读字,白开水般稀释故事的张力;也不要边读边问,破坏故事的整体感受。要准确领会绘本的叙事节奏,通过对日常世界的剥离,在绘本教学中营造出童真世界、幻想世界、完美世界,从而引发小读者对当下生活的思考,其中的图与文、时间与空间、细节、色彩都值得推敲。

1. 图与文

经典的绘本作品都是图与文合奏共鸣的艺术。面对图画的意义、文字的意义、图文相融产生的意义,我们更重视后者。教学时,教者要帮助学生先梳理观察顺序,定位绘画风格,明确图画内容,然后再读文字的内容。在学生语言不足以将画面内容表达得细致准确时,教师可补充“弦外之音”,这样的共读过程才能情境化。

2. 时间与空间

时间是叙事中最能用来连贯前后故事的线索。在关注时间的同时,教者要体察空间是否为故事发展提供了舞台。绘本中,空间表现的形式非常多样,作者往往通过场景变化、画面切换,来展示空间交替。有的绘本在表现“奇思妙想”时会转换时空,这在童话里是常见的。教者要深入作者的创作意图,才能准确把握。

3. 细节的发现

走近绘本,没有捷径,只有细读,细读,再细读。绝大多数绘本,每一页都暗藏细节,等待读者去发现。比如《我的爸爸叫焦尼》中,妈妈佩戴绿色围巾,爸爸佩戴红色围巾,而“我”的围巾是绿色红条的,这是巧合吗?还有《小兔逃家》中有的内页是彩色的,而有的则是黑白画面,作者为何这样安排?阅读中与暗藏的细节邂逅,会让每一次阅读都有新意。

4. 色彩

感受色彩是绘本对读者特别的要求。冷调让人忧伤,暖调给人喜悦。把握作者在绘画中的色彩选择,可以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触发观察与思考。

总之,绘本的阅读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把握儿童心理学原理,关注辅助页面,注重整体与细节,反复阅读,定能触动学生心灵,使其拥有更完美的阅读体验。

摘要:小学低年级教学的绘本选择建立在教师广博而深入的阅读基础之上,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特点选材,教学时从阅读封面、环衬、扉页、封底入手,关注图与文、时间与空间、细节的理趣、色彩等四要素,通过师生共读,最终与美好邂逅。

关键词:绘本,儿童认知发展规律,阅读目录,细节研究

参考文献

[1]【英】H·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M].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2]刘继华.小学绘本教学指导[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3]陈晖.经典绘本的欣赏与讲解[M].新星出版社,2012.

[4]林美琴.绘本有什么了不起[M].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1.

上一篇:“朝阳假日”旅游团――九寨沟游记作文下一篇:计算机信息管理专科毕业设计论文框架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