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2024-08-15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精选6篇)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第1篇

浅谈如何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

如果说中国古典文学是一所瑰丽的花园,而中国古诗就是园中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特别是近年来的中考、高考都加强了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考查,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词赏析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下面以《江城子 密州出猎》和初中部分古诗为例来谈谈从哪些方面引领学生鉴赏古诗词呢?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炼字

炼字主要是品味重点词语,分析其含义和表达作用,体会其妙处。

如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其中“卷”字用得好,简析好在何处?

赏析用词妙处时应从以下几点入手: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它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上题答案是:①一个“卷”字写出千余匹马卷过小山冈,一个“卷”子极言队伍行走之快,体现出出猎的威武雄壮。②其妙处表现作者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小山冈,。③一方面写出速度快;另一方面写出猎的情绪高昂、精神抖擞,阵势威武雄壮。

二、炼句

例如:《江城子 密州出猎》问题:“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含义: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好处: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此题属于炼句题,主要是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古代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主要指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三个方面,这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1、抒情方式。抒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就是藉此来言志抒怀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明确诗中常见的抒情方式:①直抒式,直抒胸臆。如《关睢》《蒹葭》,爱慕之情流露大胆、直接、强烈而真挚。“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断肠人在天涯”等都直接抒发了思乡之情。②叙事式,即通过叙事来抒情,如《木兰诗》《观刈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③写景式,这是最主要的抒情之式。情景相生,写景就是为抒情服务的。《观沧海》《春望》《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渔家傲》《天净沙秋思》等均是情景珠联璧合的典范之作。④议论式,即通过评论来抒情。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今我何功德„„尽日不能忘”,“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等。

2、修辞方法。修辞的运用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修辞方法的分析对理解诗的内容极为重要,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双关等。如:《雁门太守行》首句中“黑云”“金鳞”的比喻,写出敌重兵压境及守城将士们严阵以待的情形。《书湖阴先生壁》中“两山排闼送青来”用拟人修辞写出送青入门的两山是多么的多情可爱。《观刈麦》中农民辛勤劳苦与自己不劳而获的对比,表现白居易作为封建官吏关心民生疾苦的可贵。《凉州词》中的“春风”,《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风吹雨”都是双关词,要分析其深刻含义则要指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比喻等修辞手法。

3、表现手法。诗人常用烘托渲染、典故、借古讽今、虚实相对等表现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以利于自己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要讲解透彻,以便学生能由此及彼,在诵读时注意这些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如《泊秦淮》首句以“烟、水、月、沙”四种景物烘托出凄迷冷寂的气氛,暗示唐王朝国运衰微,隐含对国事的担忧,与下文沉湎声色享乐的达官贵人形成对比。《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冯唐”典故的运用,表现苏轼渴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王昌龄在《出塞》中借汉代李广英勇善战,威镇边疆来讽刺唐王朝用人不当,边将无能的现实。《观沦海》中曹操先写眼前大海生机勃勃的实景,后写想像之景,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博大气象,借以抒写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和宽阔胸襟。

三、炼意

“意”既指全诗的主旨,也指该诗的意象和意境。即理解诗歌内容,初步把握诗人所要抒发的感情。

例题:《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词的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案:意思:到那时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情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中学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 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何来确定归纳出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呢?

1、看作者。每个诗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和创作风格。如李白 浪漫、豪放,杜甫现实、沉郁;苏轼开豪放词风,李清照以婉约表情;王维、孟浩然属田园诗派,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陶渊明隐居田园,消极遁世,曹操充满豪情,敢于包揽日月。

2、看诗题。有些标题即指明了诗的主题,如标题中出现“送”,表明是送别诗,往往是表达真挚友情的;出现“塞上塞下”,表明是边塞诗,往往表现的是戍边将士们的爱国思乡之情;出现“秋”,则往往是悲秋之作,抒发的常常是思乡怀人之情。

3、看意象。意象即诗中所表现的人、景、物。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如“胡 马”、“单于”、“楼兰”象征入侵的敌人;“柳”与送别有关,古人有折柳而别的习俗;“雁”、“月亮”借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花落”、“花残”令人伤感;“杜鹃”、“子规”,叫声哀婉,令人凄凉哀伤;“菊花”、“梅花”象征是坚强、高洁。中阶段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有: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4)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以上所谈是我在毕业复习古诗词鉴赏时归纳的几点看法。我国是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意蕴悠远,内涵丰富。作为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第2篇

本课题的研究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中学生古诗词赏析能力提高为宗旨,以新课标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切实解决师生在赏析古诗词过程中的问题。我们通过调查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等方法开展研究,探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的有效的方法。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日益席卷各地,各国的民族文化也都变换不同的方式融入其中。古诗文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包含有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历史知识,对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来说非常重要。但同时古诗文因为离我们时代较为久远,要读懂它并不容易,面对陌生化的语言,学生往往也无从下手,而且古诗文作为古代的一种文学存在,作为最精粹的汉语言文学,又包蕴有丰富的情感和表达手段,因此,学会赏析古典诗文有相当难度,尤其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对于教师来说,也时常面对费时费力地教,学生能力却难以提高的窘境。而且,课改的全面实施也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如何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课题背景及界定

1、很多的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课堂上主要是听老师讲解,课后下功夫背诵,大都是以记忆为主,学一首(篇)掌握一首(篇),没能举一反三去赏析古诗词。在考试时,很多学生赏析古诗词,不知道该如何着手,更不用说深刻领会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

2、当前古典诗歌教学中,过分重视字词注释和简单吟诵,再加上信息技术的滥用,导致教学方法的迷失,把一首首充满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动人的诗情画意的古代诗歌支离破碎了。

3、古典诗词是最灿烂辉煌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从诗经开始,唐诗、宋词、元曲,无数诗人骚客把自己对人生、对事业、对情感的铭心感悟宣泄在字里行间。诗歌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结晶,是生命的载体。古诗词是我们民族最精粹的文学样式,融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于一体,是初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4、古典诗词,不仅能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而且有助于开拓知识,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古典诗文传承着祖国文化的命脉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它们包含着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砺志怡情、明理启智等多种多样的作用。学习古诗赏析是开发智力,丰富词汇,掌握知识,提高语言修养的最好途径。

5、《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6.课题的界定。赏析是鉴赏的一个过程,是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诗词赏析就是对古诗词中的语言、形象、手法、意境等进行鉴赏。其中,“形象”可理解为诗歌的“意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语言”通常指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凝炼性,以及语言的总体风格及其艺术魅力。“手法”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思想内容”是指作品表现的具体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人生观,作品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等。“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明 朱承爵 《存馀堂诗话》:“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二:“ 云栖 修篁夹道,意境殊胜。”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对诗词进行赏析,从而达到知识传授、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目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①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引作用;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情感;③突出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④突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成。

具体目标:注重学生“审美、情操和价值观”的启发和培养,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涵泳,接受审美欣赏、情感熏陶,感受感情世界的丰富多彩,从而培养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审美态度和人生理想,同时,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增进对祖国文化的亲近感和归属感。

2、研究内容:

(1)通过对我校师生古诗词教学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方面,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困惑。

(2)征求了学生及教师对古诗词学习和教学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针对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应对策略,以课堂为阵地,探索一套新的适应课改理念的有效的诗词赏析方法。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观看诸多名师的古诗词教学录像,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激发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

(4)在校园里组建了“诗词社”,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诵读和赏析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吸引更多的古典诗词爱好者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为研究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契机。

A、在教师的指导组织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利用板报、墙报、学习园地、多媒体、校园文化节等推介名家、赏析名篇名句。

B、定期开设诗词讲座,主要是专题学习的讲座,如“唐朝边塞诗与盛唐气象”“诗人笔下的梅、松、菊、竹”等,主讲者先是教师,然后培养学生成为主讲或主持,强调师生互动、自由活跃,突出自主、合作、对话、情感与理性结合、具体与抽象结合。

C、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诗词朗诵欣赏和诗词表演等活动,使诗词从远古走进现实生活、走进心灵,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实现诗人、作品与读者的精神交汇。

D、引导学生指物诵诗、感怀吟诗、即景背诗。尤其是在中华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举办诗词诵读大赛,激发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E、开展总题为《生活因诗而精彩》的系列写作活动。生活需要诗情、诗意、诗韵。只有把诗词融进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满眼诗意、满怀诗情、满口诗香,在生活中品诗,在品诗中生活,诗词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毕生的精神追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5)结合与学生个别访谈中了解到的学生对古诗词不感兴趣的原因,以语文课堂和晨读课堂为阵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摸索不同的古诗词赏析模式与方法,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教学实践,并及时做好教学反思。

3、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分析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4、研究过程:

(一)成立课题小组,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2017.09)

申请课题后,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确定了立项课题的名称及具体的负责人,并组织课题研究的教师认真学习课题《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的内容,并研讨了课题方案: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课题方案制定后,各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古诗词赏析方法的相关资料,确保课题研究内容充实,及顺利完成。并在此时撰写了开题报告,研究了本次课题研究的意义、范围、方向、内涵,提出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及任务。

(二)开展调查研究(2017.10------2018.06)(1)走进课堂,实际了解

首先,我们的重点任务是:走进课堂了解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学生是否能掌握一些赏析古诗词的方法。这期间,我们语文组组织了一轮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讲听评课活动,一共听了7位老师的课。了解我校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况及教师教学情况。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材料。

(2)调查问卷阶段

根据前一个阶段听课的情况,我初步制定了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各位语文教师商议并进行详实的制定及修改,内容充实,面广,很有针对性。制定好后印刷并发给学生,对七、八、九年级九个班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后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了解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实际情况及教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撰写了问卷调查分析报告,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3)举办“朗诵”“征文”比赛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便于古诗词教学,我们语文组在各年级学生中举办了一次“古诗文朗诵汇报”活动和“我最喜欢的一首古诗”征文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兴趣浓厚。

(4)分工协作、分类编写 古诗词内容较多,各位负责教师分工协作,分类归纳讲授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做好实验课例、课件、论文等研究资料的积累和整理;定期研讨、交流;根据各人负责的的内容,组内讨论,修改,再编写;最后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结果:

1.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

实现开放式教学,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扩大了学生活动与交流的空间。而且由于师生间的互动,使教与学呈现出开放、可控、有序的整体态势。把教师的激励、组织、指导作用和教学过程中的定向、行为、反馈的机智和谐地交织在一起,促进了学生认知的良性循环,使“主引”与“主体”的结合得到了最佳体现。实现整体优化模式,形成了师生互动、和谐共振的有效机制。打破了过去单一的古诗文教学教学模式。

2.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的解题能力。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激发了学生阅读古诗文的热情。通过广泛的阅读,学生更加深刻得体会到古诗文的丰富内涵,古诗文阅读能力也自然随着提升;同时让学生明确在高考中古诗文考察的基本内容,熟练掌握古诗文解题方法,建立正确的答题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解题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本课题对古诗文教学进行提升,将其与写作教学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的文章富有内涵、富有文采。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我们对于古诗词教学的研究,所涉及的深度还可以再深挖,现阶段还只是经验的积累与总结,还没有上升到达到推广实施的高度。而且研究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很多方面都有待于继续进行更深的研究。

2、由于科研水平有限,在研究中很难做到宏观协调把握各种研究资料和数据,对课题的感悟往往较多停留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好多经验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希望的得到专家推荐的关于这方面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通过我们的学习消化,以资借鉴。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有所提升。

3、由于平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诗词教学受到课时限制,对学生古诗词学习诵读平台不足的问题,以组建诗词社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阅读和诵读及赏析活动。从而在获得更多诗词教学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适合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水平的古诗词赏析方法。

古典诗词赏析的思路及方法 第3篇

一、三路并走, 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综观07、08年课外诗词赏析题, 发现最多的是要求考生把握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言志”, 志, 就是诗人通过诗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它是诗歌的灵魂。读诗, 就必须读出诗的灵魂, 读出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此, 必须三路并行, 仔细体味。

1、细读关键词句, 揣摩诗人感情。

从感情的悲喜角度讲, 诗中多出现暖色明丽之词句, 则诗句表达喜乐之情;诗中多出现冷色灰暗之词句, 则诗常表达忧思悲伤之情。“沉醉”、“兴尽”、“争渡, 争渡”流露的是词人活泼率直, 无忧无虑, 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表达的是词人孤寂及无计可除的思夫之情;而“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 则倾吐了词人离乡背井之苦, 国破家亡之痛。当然我们更要结合全诗内容, 揣摩诗人感情。如08山东济宁考题:

秋夜雨 (唐·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 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 征衣未寄莫飞霜。

题 (2) :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细读诗句 (2) 我们知道这一天的月亮时而被遮住, 时而又露出来, 由此可揣度出主人公一直在看着月亮, 这是为什么呢?心境百般孤寂吧。再读全诗细想, 主人公为什么要听着“丁丁漏水”觉得夜那么长, 为什么要听着秋虫整夜地响?根据最后一句中“征衣未寄”可揣到主人公的丈夫是出征了 (古时出征多为男子) , 秋天来了, 尚未寄御寒衣;“莫飞霜”, 则透露出对丈夫的思念, 牵挂。至此可感悟出全诗表达了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2、结合时代背景, 揣摩诗人表达的感情。

诗人的感情通常是由景而生。这景一是眼前的自然之景, 二是所处的时代背景。因此, 平时上课时老师常给我们讲诗的时代背景, 以助我们了解诗人“此景”下产生的思想感情。考试题中有些诗我们是很难从词句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那么可以从诗词的小记 (如苏轼《水调歌头》) , 及出题人所给的写作背景中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如:08山东考题:

渡汉江 (唐·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2)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直接解此题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离乡之久, 应该是“近乡”“情更切”, 怎么会“情更怯”?又为什么“不敢问来人”?可读一下诗的“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 途径汉江时所作。”便可知诗人写此诗时的背景是“被贬”, “逃回”。由此可揣摩诗人的心情是:近乡想询问一下亲朋之情, 可又怕暴露逃犯身份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3、结合课文所学内容相似的诗词、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中考所选课外诗词, 多为名家诗词, 他们的诗词我们课内多次学过, 考试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已学诗词帮助我们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因为诗人, 尤其是著名诗人, 在人生的某一阶段, 其思想感情、生活态度基本是一致的。如08江苏泰州考题: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李白)

江城如画里, 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

第 (3) 小题:联系学过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根据“注” (1) , 可知本诗同样写于“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 弃官而去, 政治失意漂泊流荡”之际, 再联系所学课内诗《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便知本诗同样表现了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寂寞之情和找不到出路, 只待寄情山水, 缅怀古人的复杂情感。

二、结合语境, 感悟词的妙用。

古人写诗很注重用词的锤炼, 刻苦求工, 因此诗词欣赏很注重对字词妙用的欣赏, 其实通过课内诗词的学习, 我们应该感悟到古人写诗对词的锤炼主要体现在动词、副词的选用上, 而词的选用又体现在务求传神、传情、创造佳境, 突现人物性格特征等方面。

1、用词务求十分传神。如07浙江义乌考题:

春游图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 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 小舟撑出柳阴来。

题 (1) :“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得十分传神, 请作简要分析。

这“蘸”字用拟人手法, 生动活泼, 传神地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可爱, 也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多。

2、用词务求传情:如08江苏南通题: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 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 故穿庭树作飞花。

题 (1) :诗中的第2句“惊”一词表现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里的“惊”一词传出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另外前面宋之问《渡汉江》中的一个“断”字, 也不仅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 更传出了诗人思家之情。

3、用词务求创造佳境。

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 而词的妙用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如2008年陕西中考题:

吴门道中二首 (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 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 一蓑烟雨湿黄昏。

题 (1)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这一“湿”字运用了通感手法。黄昏在人眼里本来总是迷茫暗淡的感觉, 在烟雨中, 空气充满了水分, 黄昏似乎也被打湿了, 视觉换成触觉, 一个“湿”字, 生动可感地创造出雨中黄昏清幽润泽的意境, 充满了奇妙的空灵之趣。

4、用词务求突现人物性格特征。如07四川达州考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题 (1) :一个“独”字, 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这儿的“独”字和前面“千”“万”形成对比, 和“孤”相照应, 表现了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三、多角度透析, 品赏千古佳句。

课外诗词赏析第三项重要内容就是对诗词中千古名句的赏析。这种赏析常常有两种情况:一是要求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二是对诗句所蕴含的道理进行赏析。

1、从艺术手法角度赏析。

赏析时首先必须辨明诗词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其二必须结合诗词内容说出运用此艺术手法的妙处。

(1) 借景抒情, 寄情于景。诗人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不直接吐露出来, 而是寄寓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 这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08江苏宿迁考题:

寒塘 (唐·赵嘏)

晓发梳临水, 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题 (2) “一雁度南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思乡之情的?

如果说前句是直抒胸臆, 那么该句则是寄情于景:此句初看是写景, 实际上寄托的却是“雁归人未归”之意;这“一”字极可人意, 表现出清冷孤独的意境, 更突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08扬州考题中李白诗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也是通过目送友人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 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 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 寄托了依依不舍的离别深情。

(2) 衬托手法的运用。如08山东淮坊考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 石榴开遍秀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 梦觉流莺时一声。

题 (1)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创造了优美的意境,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诗的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 写出了“别院”的清幽, 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 则是以动衬静, 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的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 自在的情趣, 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 闲适幽静的意境。

(3) 比喻、夸张、对偶、借代等修辞的运用。如07年广州考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题 (2)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 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上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1)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此诗句首先是化抽象为具体, 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 二是用夸张手法表现凄苦忧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 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

(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此诗句用比喻, 将无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 永流不尽, 生动形象写出了“愁”之多。

(4) 近景和远景的结合。如07山东滨州考孟浩然诗《过故人庄》赏析:

题 (2)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 请自选一个角度 (表现手法、语言运用) 作简短赏析。

从表现手法角度来赏析:两句诗采用了近景和远景的结合, 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 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诗歌的艺术手法还有好多, 虽然中考所选课外诗词中尚未出现, 但在我们所学课内诗词中已经出现, 如:用典, 象征, 渲染, 曲笔, 侧面描写, 以小见大, 虚实相生等。这些艺术手法要好好掌握, 以便在今后读诗时能灵活地多角度去赏析。

2、对蕴含的道理赏析。

古诗中的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 更因为这些诗句内蕴丰富。说它内蕴丰富, 是说诗人常常不把自己的主观情思直接表露出来, 而是运用“比兴”手法, 借助某一物象寄托自己的主观情思, 因此, 读诗要学会由物及人、由此及彼的联想, 感悟名句所蕴含的哲理。如07南通考题: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题 (2)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第4篇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 第5篇

一 古诗分类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分类2:按内容题材分类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欣赏基本方法

1、注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题注。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中心句。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4、组织语言完成相关的问题。

常用句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个)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1、读题目

因为有的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2、知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维◆诗画一体 王昌龄◆雄建高昂 高适◆悲壮苍凉 李商隐◆朦胧隐晦 岑参◆雄浑奇拔 韦应物◆清新典雅 韩愈◆奇特新颖 李贺◆忧郁激愤 元稹◆艳丽浅近刘禹锡◆清峻明朗 李商隐◆清丽俊逸 杜牧◆含蓄绰约 李煜◆伤感细腻 欧阳修◆清丽明媚 范仲淹◆苍凉悲壮 晏殊◆明朗疏淡 苏轼◆旷达豪迈 柳永◆缠绵悱恻,黄庭坚◆自然流畅 秦观◆情真意切 李清照◆婉约凄切 陆游◆雄浑奔放 辛弃疾◆气势雄壮

3、看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4、寻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 《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

6、品意象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莲—爱的象征。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红豆—爱情或相思(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青鸟—信使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悲凉、高洁(4)其它

羌笛—凄切(征人思乡)

7、赏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照应,对比,抑扬变化,烘托 渲染,象征联想,借古讽今,化无形为有形等。◎巧用修辞

答题句式:这句诗运用()修辞,()写出了某物()特点。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二)、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表现手法之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表现手法之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 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 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形象地描述了昔盛今衰的沧桑之变。◎表现手法之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表现手法之渲染烘托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为下文四句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的不胜感伤。②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如: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很想回家,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绚丽。如此美景,为何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表现手法之对比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表现手法之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理感情

①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②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③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④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⑤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⑥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⑦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⑧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概括诗词感情常用短语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忠君爱国、建功立业 踌躇满志、乐观旷达 淡泊名利、恬淡闲适 轻松愉悦、激动喜悦 喜爱赞美、向往憧憬 不畏艰难、豁达豪迈 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离愁别绪、凄清哀婉 遭贬愤世、伤感不平借古讽今、感叹世事 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焦虑矛盾 孤寂惆怅、凄苦烦闷 清高孤傲、超尘脱俗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词鉴赏题型

【一】诗词鉴赏题型之一:炼字品析

※提问方式 :“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二】诗词鉴赏题型之二:内容理解

※提问方式:“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三】诗词鉴赏题型之三:描绘画面

※提问方式:“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四】诗词鉴赏题型之四:情感体味

※提问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五】诗词鉴赏题型之五:主旨领悟

※提问方式:“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六】诗词鉴赏题型之六:形象感知

※提问方式:“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七】诗词鉴赏题型之七:景物描写

※提问方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八】诗词鉴赏题型之八:意境欣赏

※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九】诗词鉴赏题型之九:名句鉴赏

※提问方式:“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十】诗词鉴赏题型之十:表达赏析

赏析古诗词的一般方法 第6篇

下面我们分五方面来为大家做一个讲解

一、从标题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感弄猴人赐朱绂(fú)

罗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弄猴人”是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黄巢起义爆发,唐昭宗逃难,随驾的艺人只有一个耍猴的。这猴子驯养得很好,居然能跟皇帝随朝站班。唐昭宗很高兴,便赏赐耍猴的五品官职,身穿红袍,就是“赐朱绂(fú)”,并给以称号叫“孙供奉”。昭宗赏赐孙供奉官职这件事,本身就很荒.唐,说明这个大唐帝国的末代皇帝昏庸已极。亡国之祸临头,不急于求人才,谋国事,仍在赏猴戏,图享乐。对罗隐来说,这件事却是一种辛辣的讽刺。他寒窗十年,读书赴考,十试不中,依旧是一介布衣。与孙供奉的宠遇相比,他不免刺痛于心,于是写这首诗,用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嘲讽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这类标题还有很多:“逢入京使”、“江南逢李龟年”、“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诗歌 都在题目中透露出作者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

二、从标题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不厌。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别具一格。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一反常情,却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此怜惜之意、伤春之感从标题中的“惜”字可见一斑。

这些标题都可以用来推测诗歌的感情倾向:如:“悯农诗”、“伤田家”、“春怨”、“书愤”、“怀吴中冯秀才”、“桃林夜贺晋公”、“汾上惊秋”等等。我们找准了凝聚着诗人情感的那个字眼,就不难判断诗歌的感情倾向

三、从标题看诗歌的意旨,即诗人写作本诗的目的意图

闺意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有两个标题,标题不同大异其趣:

标题为“闺意”。这个标题可以暗示读者,此诗写的是闺中新妇的心情。首句写成婚,次句写拜见公婆。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大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两句便接着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此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人写诗的用意,唐代士子在参加进士考试前,时行“行卷”,即把自己的诗篇呈给名人,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而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写下此诗,看看是否投合主考官的心意。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

四、从标题看诗歌的题材类型

很多标题会反映出一首诗的题材类型,不同题材类型的诗往往有不同的情感内容、不同的写法。

1.以地名(包括亭、台、堂、馆)为标题

如:“隋宫”、“金谷园”、“乌衣巷”、“石头城”、“赤壁”、“苏武庙”、“马嵬坡”、“台城”、“焚书坑”、“西施滩”、“江亭”、“琴台”、“竹里馆”、“黄鹤楼”等。

以此为题的诗大多是怀古诗,表达的感情常常是借古讽今、吊古伤今或登临揽胜、即景抒怀。

2.以动植物或事物名为标题

如:“蝉”、“菊”、“早梅”、“孤雁”、“柳”、“蜂”、“云”、“流莺”、“石灰吟”、“海棠”、“子规”等。

这类标题一般都是咏物诗,多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也有摹写物态、托物寄兴的。如有定语,定语是诗歌立意的重点。

未展芭蕉

钱翊 [yì]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含苞待放的芭蕉色泽光润,仿佛翠脂凝成的蜡烛一般,却没有蜡烛的烟尘,超凡脱俗,清爽宜人。春寒料峭的时候,芭蕉还未开放。芳心犹卷的芭蕉如一卷书札,真不知她内心蕴藏了多少心事,而风儿会捷足先登知道芭蕉满腹的心思。此诗细致地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芭蕉画面,并联想到了含情不展的少女的感情与气质,塑造了一个别具新意的艺术形象。

3.以人物为标题

如:“山中寡妇”、“里中女”、“贫女”、“蚕妇”、“贾生”、“渔翁”、“剑客”等。

这类标题中的人物如果是下层人民,那么该诗多表达对其命运的同情;如果是历史名人,多表达的他的景仰或同情或身世之感。这种类型的诗多为代言体,即诗人代人设词,假托他人的身份、口吻、心理、语气来创作构思,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抒发情志的一类写法。

五、从标题推知诗歌的具体内容

如:“过故人庄”、“早发白帝城”、“秋晓行南谷经荒村”、“晚泊润州闻角”、“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等。

这类诗歌的题目往往对诗歌的内容有明显的提示或概括作用,诗人常常会把诗作叙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起等内容在题目中向读者作交代。因此,赏析诗歌时抓住题目中交代的主要事件,便可比较容易地把握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上一篇:人生感悟的英文句子下一篇:社区精神文明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