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2024-09-19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范文(精选6篇)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

龙安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龙安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一、龙安区工业企业现状

2011年我区中小企业单位228个,从业人员达15846人,年产值1019611万元,营业收入累计完成950236万元,利润总额累计完成33450万元,上交税金累计完成18668万元。全区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33家,从业人员达7973人,年产值745149万元,营业收入累计完成674697万元,利润总额累计完成7316万元,形成了以有色金属、煤炭化工、机械制造加工、特种合金和造纸包装五大行业为支柱的工业经济格局。

二、走访企业调研情况

东风乡中小企业43家,其中发展形势良好的有9家,有发展前景,但缺乏资金的有10家,市场疲软,发展前景不太乐观的有4家,其它属于家庭小作坊、零售业、交通运输业。规模以上企业有7家,其中有发展前景,但缺乏资金的就占有4家。安阳市红旗玻壳包装厂受市场影响,企业处在困境,发展前景不理想。

龙泉镇中小企业42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经调研,龙泉镇中小企业(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融资需求较为迫切,其中大部分企业有很好的成长性,很值得扶持,如安阳市红岩铁合金有限公司拟融资5000万元用于新型技术生

产线建设,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公司拟融资3000万元用于铁路器材生产线的流动资金,安阳市盛隆铸造有限责任公司拟融资200万元用于生产。出口企业融资量较大,有3家出口型企业拟融资6000万元,其中安阳市丰旺冶金耐材有限公司、安阳市李氏公司、河南省鑫屹冶金耐材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分别都有500万元-3000万元不等的融资需求。流动资金是融资的主要用途,融资用途有部分或全部用于流动资金,这与当前原材料上涨和企业生产成本较高也都比较一致。

马投涧中小企业26家,规模以上工业4家。规模以上企业在生产、销售比较稳定,其中安阳市飞越实业有限公司计划对四条生产炉进行技术改造,技改后将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限下企业安阳市希林环保建材有限公司现占地12.3亩,投资1100万元,年产6千万煤灰砌块,产值将近2000万元,计划新投资800-900万元,生产轻质保温砖,此产品在全国生产厂家很少,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利润可观。

田村办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金鹏铅业有限公司受市场限制,原材料采购匮乏,企业满负荷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不过企业生产经营相对平稳。

彰武办工业企业42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规模以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良好,限下工业企业中铁合金生产企业多,但企业规模较小,生产工艺差,技术落后,铁合金整合势在必行。除铁合金生产企业以外,安阳市钰源冶金制造有限公司,是彰武街道下一步重点支持企业之一。位于北彰武村西,属原彰武水泥厂废弃用地,占地40亩。公司于2011年元月开始建设,公司建成后专业从事铸造加工业务,主要铸造产品:窨井盖,汽车轮壳系列,制动系列,差减系列、烧结机配件、成品铁模等产品。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一期投资10000万元,2011年8月份建成投产。二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新增产值7000万元,利税1200万元;三期投资5000万元,建成后可新增产值1亿元,利税2000万元。

文昌办工业企业18家,规模以上企业3家。中原异型钢有限公司已不生产,生产车间搬移汤阴。市华豫针织有限责任公司已搬走,原厂址已开发成商品房。限下企业家庭式小作坊居多,发展形式不乐观。其中安阳市紫薇花针织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申报了2012年淘汰落后生产线,上了一条新工艺、新技术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带动企业的蓬勃发展。

文明办工业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安阳市诚信铝箔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的铝箔是河南唯一一家生产高精度0.0063*460mm烟用铝箔。公司固定资产1500万元,年产铝箔3000吨,生产真空镀铝膜400万平方米。年总产值3000多万元,销售额3000多万元。由于产品滞销,产品积压严

重,预计今年利润下降,销售额下降。安阳安科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员工300余人。主要生产经营低压电器开关、电器附件、节能灯三大类产品。今年1-2月份总产量约200万,总产值约740多万元,销售额940多万元。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预计今年利润下降,销售额下降。限下工业企业:精特轴承有限责任公司: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2010年属于限上工业,但效益不太好,年产值900多万元,销售额900多万元,利润一直亏损。由于年产值达不到限上标准了,现属于限下。今年生产运行情况正常,预计今年利润有所提高,销售额也有所增长。

包装材料工业园区工业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市嘉华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经营正常。恒河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受市场影响,产品滞销,生产经营不太乐观。豫鑫锅炉厂有限公司2012年元月16日通过了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的审核,A级锅炉认证通过,为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经过调研,我局认为应重点扶持有发展空间,能延伸拉长产业链条的企业有:安阳市相州化工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开元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安阳光华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安阳市红岩特种合金有限公司、安阳市铁路器材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李氏公司、安阳市飞越实业有限公司、安阳市钰源冶金制造有限公司、安阳市紫薇花针织有限责任公

司、市嘉华塑业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豫鑫锅炉厂有限公司。这些企业在政府的政策支持下大力发展,将带动龙安区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龙安区工业企业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推进我区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落实国家和我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简化报批、审批手续,进一步规范扶贫济困、企业赞助等社会公益活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强化服务意识,主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重点支持有市场、有订单、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发展;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的财务辅导和授信培育工作,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信用等级高、还贷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金融部门要尝试开设中小企业融资绿色通道,简化贷款手续。

(三)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税务部门要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税收环境。有关部门要加强税务政策宣传,定期检查政策落实情况。

(四)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场地问题。积极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兴办中小企业。对占地量小、科技含量高的的企业,积极支持进入产业集聚区,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中小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一、明确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章》明确要求:“党的基层是党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组织能不能发挥作用,是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生命力所在。党组织肩负“保证、服务、协调和监督”四项基本职责,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一定要加强建设,形成“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的活动就拓展到哪里”的良好局面,努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夯实企业党建工作的物质基础,提升党组织阵地建设水平,推动企业党建工作,实现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的相融互动,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公司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着眼大局、求真务实,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党支部作为最基层党组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想真正做好党建工作,就必须着眼党建工作的大局,着力创新,求真务实地抓好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开展各项工作的能力,真正为企业发展起到更好地服务保障作用。

(一)着眼大局,找准工作定位。党建工作要准确把握党建工作要求,着力改变“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做法,牢固树立“在服务中心中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紧紧围绕促进企业各项业务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中心,高起点谋划、强有力推进。特别是面对当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要把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努力达到“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党的活动就拓展到哪里”的良好局面,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凝聚力的作用。通过多种途径,灵活运用多种载体,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企业发展资源,把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把党建活力转化为企业发展活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可靠政治保证和强大组织动力。

(二)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水平。学习理论,贵在正确理解把握,重在实践落实。通过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所有党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争做掌握工作技能的模范、服务企业发展的模范、积极探索创新的模范、锤炼党性修养的模范。建立充满活力的党建工作体制机制,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与“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分析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有利于工作、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科学合理化对策建议。

(三)健全完善制度,扩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制度是落实工作的有效保证,科学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同样也是我们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研究新问题,在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企业党组织建设,规范党组织日常工作等方面,努力形成制度性意见,更好地开展工作。注重宣传引导,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激发企业员工的政治热情,扩大党的影响。增强服务意识,切实方便党员群众。把党组织打造成为集组织关怀服务、人才素质提升服务、各类便民利民服务等于一体的服务阵地。强化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定期走访、访谈,开展关爱党员、党员互助等活动,做好困难党员和群众慰问帮困等工作,提高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引导党员发挥好对职工群众的影响和教育作用,把广大职工群众牢牢地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四)创新载体,发挥作用,积极营造企业党建工作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和谐氛围。在党的工作目标上,我们要始终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引导和帮助企业在党的经济政策指导下发展壮大,通过分析企业的现状,寻找党组织的有效定位,成为企业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积极探索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进一步发挥党组织在经营决策、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上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找准生产经营与党建工作的结合点,广泛开展“党员先锋岗”等活动,不断强化党员的角色意识和先锋作用。以凝聚和服务员工为工作出发点,促进企业文化与党建文化的融合,以党员作用发挥为核心,引导党员自觉将个人奋斗目标凝聚到推动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上来,把增强党员意识落实到党员岗位工作实践中,团结凝聚企业精神,为企业和谐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第3篇

一、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发展势头强劲

“十一五”以来,全省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7%,增加值年均增长16.9%,其中2009年增长18.2%,高于同期全省GDP增速。至2009年底,全省中小企业发展到135.36万户,其中法人企业12.44万户,个体经营户122.92万户。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 017家,亿元以上企业687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914.52亿元,比2008年增长42.5%。

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向好的增长态势。前三季度,全省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2 900亿元、营业收入8 100亿元、利润总额64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24%、26%;实缴税金300亿元,同比增长25%;支付劳动者报酬390亿元,同比增长15%。中小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8%,规模以下工业增长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 500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非公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农产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1 000亿元,同比增长29%。全省新增小企业、个体经营户1.8万户,新增从业人员16万人。

(二)地区分布基本合理

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的个数和营业收入中,关中占64.23%和75.48%,陕南占22.39%和10.94%,陕北占13.38%和13.58%,陕南、陕北比重逐年提高。“十一五”以来,关中地区中小企业中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科技型农业、房地产开发、餐饮娱乐等产业发展较快。陕南地区生物医药、有色金属采选、林特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陕北地区呈现后来居上之势,在交通运输、建筑与房地产开发、农产品加工、能源化工等产业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企业,成为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三)经济实力增强

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总资产6 57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 630亿元、利润总额699.9亿元、缴纳税金378亿元;增加值3 54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3.3%,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3 98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48.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非公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占“半壁江山”的格局基本形成。全省非公企业进出口值47.88亿美元,比2008年增长11%,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7%,比2008年提高5.5个百分点,连续3年超过50%,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力量。其中,有25个县(市、区)中小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不断优化,为全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是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发展迅猛。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增加值的一、二、三次产业的占比分别为1.16%、66.05%和32.79%;其中工业增加值占60%。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的一、二、三次产业的占比分别为6.25%、51.03%和42.72%。2008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显示,陕西在全国经济总量排名由普查前的第19位提升至第17位,经济总量增加了463.26亿元。其中,以中小企业、非公经济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占到增量的95.89%,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二是工业集中区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初具规模。2009年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到187个,聚集中小企业、非公企业10万余户,从业人员103.9万人。各类园区、集中区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占全省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43%,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和县域工业化的主要载体。全省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5年的44.7%提升到2009年的51.6%。

三是农产品加工和家庭工业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各地围绕农产品和民俗工艺、日常用品的生产加工,大力发展粮油、食(果)品加工和服装、机械、家具、石雕、草编、泥塑、绘画、塑料、乐器、木器等家庭工业,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2009年,全省家庭工业发展到15.26万户,从业人员84.84万人,实现营业收入957.49亿元,比2008年增长20.8%。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1 354.62亿元,比2008年增长2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63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09户,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成为扩大城乡就业的主渠道。“十一五”以来,全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数量年均增加2.66万家,从业人数年均增加18.61万人。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从业人员达667.44万人,占二三产业企业从业人数的70%;比上年增加33.44万人,占当年新增就业总数的90%以上;32%的农村劳动力在中小企业和非公企业就业,约占全省农村所有务工人员的60%。

二是成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十一五”以来,全省中小企业支付劳动者报酬从2005年的330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05.77亿元,年均增长18.4%。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年均工资从2005年的5 565元提高到2009年的9 079元,年均提高878元。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9%来自中小企业、非公企业的工资性收入。

三是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投入主体。“十一五”以来,全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共投入农村各项事业建设的资金达27.16亿元,年均投入近7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基本建设8.84亿元,农村卫生福利事业2.89亿元,农村文化教育事业4.38亿元,小城镇建设7.32亿元,其他公益事业3.83亿元。

四是成为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全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乡(镇、街道办)271个;过亿元的村203个,分别比2005年增加143个和73个。这些乡(镇、街道办),平均聚集各类企业1366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户。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村镇规模不断扩大,非农人口不断增加,公共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不断改善,带动了周边地区交通、商贸、餐饮、物流等第三产业同步发展。

二、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相关资金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合理安排支出,全省不断增加中小企业资金规模和资金投入,“十一五”期间,中、省两级累积对中小企业投入资金约15亿元,其中:省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累积投入6亿元,企业技术创新资金累积投入5 000万元;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关中一天水经济区规划机遇,把握中央政策和投入重点,争取中央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达4.6亿元,项目1 251个,位于全国第六,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5亿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1.2亿元,特色产业中小企业专项资金约8 000万元,有效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一)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按照《陕西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的要求,从2003年起,设立了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目前该项资金总规模达2亿元。同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动市县两级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截至目前,全省11个市(区)均已设立了支持中小企业资金,总规模达5.78亿元。眉县、府谷、平利等26个县区也相应设立了不同规模的县级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贴息、技改、人才培训、表彰奖励等。

(二)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促进了中小企业项目建设

关中地区支持以为大工业配套项目、农产品加工等项目为主,带动了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的良好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陕西奥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型汽车零部件及金属磨料生产线项目竣工投产后,年销售收入达3 566.29万元,新安排就业50人,增强了为陕西汽车集团的重型汽车零部件的配套能力。陕南地区以茶叶等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项目为主,带动农产品加工业、采矿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有力促进了陕南经济的突破发展。紫阳县盘龙天然富硒绿茶有限公司的富硒茶清洁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项目,扩建富硒茶清洁生产线2条,新建50吨冷藏室1个,完成3500亩茶园的有机转换,新建400亩无性系标准化有机示范茶园。项目竣工投产后,当年新增产值1 315万元,新增税收32万元,新增就业人员60人。陕北支持依托当地的煤、气、油等资源发展的能源化工项目和大枣、小杂粮的加工项目,带动相关产业长足发展。佳县众福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竣工后实现销售收入1 230万元,利润260万元,新安排就业人员86人。

(三)加速企业技术创新,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

通过支持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产学研联合开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企业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引导下一批企业投入资金进行了技术创新,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益。2009年全省重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273项,开发新产品282个,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陕西皇城玉全机械制造(集团)有限公司自主创新的砖瓦机械研发项目,建成年产达到100台套节能紧凑型真空硬塑挤出机的生产能力。2010年1月正式投产后就销售出23台(套),实现销售收入1 500多万元,出口创汇148万美元,上缴税金130多万元,同时,利用节能型成型工艺装备比同类型成型装备减少电耗30%。

(四)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了社会化服务体系

按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原则,“十一五”期间累计安排约9 000万元,支持为区域和行业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检测、法规标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设备共享等服务体系建设。从2007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择优选取部分市县,建设陕西省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立小企业孵化平台,近年来支持了3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的标准化厂房和孵化器建设。在全省64个县(区)建立中小企业远程创业培训基地,初步形成创业培训体系,近两年共举办各类创业培训班1000余期,接受创业培训的超过25万人次。

三、制约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客观上讲,陕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从全国来看,陕西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从建设西部强省要求看,还存在不小差距和问题。

(一)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够平衡

陕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上,从数量来看表现为“两少一小”,即企业数量少、骨干企业少、经济总量小;从发展水平来看表现为“两低一少”,即产业集中度低、产品科技含量低、知名品牌少。由于陕西属于内陆型经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比重较大,非公企业发展空间相对狭窄。2009年,全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远低于浙江的73.5%和江苏的64.1%,也低于毗邻的河南、四川、重庆等省市。税收贡献也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县均法人中小企业1 162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6%,浙江的13.8%;县均规模以上非公工业企业34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江苏的7.3%。全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

(二)县域经济薄弱,县域工业化水平低

2009年全省县均工业增加值是全国平均水平的70.9%,是浙江的28.7%,重庆的45.8%。目前还有40个县的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30%。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今后几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要走在西部的前列,要求非公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55%以上,从目前发展形势看,实现这一目标和要求任重道远。

(三)产业层次偏低,管理水平不高,发展质量欠佳

一是产业聚集度不高,集群化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仍处于起步阶段,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园区个数仅占县域工业集中区总数的9%,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的平均工业营业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8%。全省中小企业分散发展、重复生产的情况较为普遍,没有形成专业化分工及产业关联互补的明显效应。大企业在省内的配套率不到30%,对小企业的带动和催生效应不明显。产业集群和县域工业集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比较普遍。全省现有的能源、原材料和重化工业等资源密集型主导产业和初级加工方式对小企业的带动和催生效应不明显,限制了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多数地区企业聚集度低,产业关联度不高。

二是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据统计,全省法人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平均拥有专业技术资格以上人员6.8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3.7%,明显低于江浙川渝晋豫等省市。不少非公企业仍停留在家族式管理的水平,开放意识不强,管理粗放,创新乏力,创业容易成长难,影响了企业做大做强。2010年以来用工成本上升、原材料和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对中小工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一些工业企业用工短缺、开工不足,部分批发零售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幅较低,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效益受到较大影响。

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步伐不大,创新能力不强。中小企业传统产业、资源加工、初级产品居多,技术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产品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难度大,创新能力不强。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比重偏小。许多行业面临着关停淘汰限产压力。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低,现代企业数量少,有限责任公司个数仅占全省法人中小企业总数的23.7%。中小企业、非公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特色产业不强,科技含量不高。据统计,全省高新企业数仅占全国总数的2.45%;拥有的中国名牌产品仅占全国的3.15%;全省专利超过6 000项,但专用技术利用率仅4%。大部分中小企业、非公企业技术含量低,加工手段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瓶颈制约突出,政策落实不力,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金融机构信贷门槛偏高,激励作用不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够健全,机制不活;加之一些企业管理不规范,信用缺失,造成“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并存。2009年全省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8 322.8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57.11亿元,仅占全部贷款余额的7.89%,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1个百分点(浙江、江苏等省小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比例高达34.3%、25.18%),与中小企业在经济总量中的占比很不匹配。据人民银行西安分行统计,2010年1—9月份,全省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余额为2 333.42亿元,新增309.51亿元,只占同期各类银行新增贷款的21.4%;小企业贷款额新增155.73亿元,仅占同期各类银行新增贷款的10.7%。据不完全调查,全省中小企业、非公企业银行贷款占企业资金需求量不足20%,自筹资金包括民间借贷约占65%,存量变现约占8%,股权融资约占3%,风险投资约占1%,其他约占3%。据此测算,中小企业实际资金缺口仍在千亿元以上。由于贷款难度太大,很多中小企业、非公企业将融资目标转向民间借贷等渠道。同时,银行规避信贷风险的问题并没有改变,而质押、抵押等方面条件还很严格,这对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来说,贷款难依然突出。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缺陷,担保资金规模过小,资本金补偿制度缺位,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差,担保条件过高,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在担保放大倍数、风险分担比例上存在分歧,难以形成良好合作。非公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困难没有得到实质性缓解。

二是涉企服务水平不高,发展环境仍需改善。近年来,中央和省上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发展非公经济的政策法规,有的地方没有研究细化,缺乏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政策效用未能充分发挥;有的部门和单位职能转变滞后、办事程序繁杂、运作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损害投资者和经营者利益的情况仍有发生。一些领域和行业涉企服务水平低,对中小企业门槛高,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现象依然存在。在发展环境方面,许多企业反映仍不够宽松,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发达,使得部分中小企业缺乏产业引导,创业者缺乏项目、技术等方面指导,难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三是企业用地紧张。中小企业用地的审批手续比较繁琐,用地费用较高,用地紧张问题使很多项目不能落地,影响了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也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非公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性因素。

四、推动全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管理创新,推进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素质

一是促进和支持企业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大力推行企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改造,促进家族式作坊式企业向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和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转变。引导一批有实力的非公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

二是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鼓励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对中小企业从境外引进高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升级,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着力支持以企业为龙头,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支持企业培育人才。整合资源,利用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现有培训基地,力争在5年内全省全面实施中小企业“一十二三”人才发展计划。即:培养1万名成长型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养10万名具有一定现代管理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创业者和职业经理人,培养20万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30万名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和操作技能的中小企业从业人员。

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促进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向支持企业转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创新体系。有重点地向有市场、有效益、带动示范作用大的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倾斜,力争做到扶一个、强一个,逐步培育一批“专、精、特、新”核心技术示范中小企业。

(二)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企业优化升级

一是提高中小企业配套水平。引导中小企业按照省政府制定的12大产业振兴规划和20大产业集群规划,主动配合,全面配套。扶持一批具有紧密分工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大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优先与省内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力争使全省大企业的省内配套率从目前的不到30%提高到60%以上。

二是推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在100个县域工业集中区中,支持建设10个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示范区,培育500户信息化推进示范企业,每年促进万户小企业入网。

三是推动中小企业开放合作、开拓市场。采取财政补贴、降低展费标准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各类展览展销,帮助中小企业宣传产品、开拓市场。积极承接国外和东部产业转移。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参与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业务,进一步落实出口退税等政策措施。

(三)实行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促进特色产业壮大,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以各类工业集中区为载体,坚持走园区化、集群化、新型工业化发展路子。继续重点扶持100个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建设,以县域工业集区为依托,以区域特色产业为基础,支持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聚集区内中小企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协作配套,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引导企业向工业集中区聚集,配套企业向核心企业集中,形成规模效应,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城镇化提供发展动力。把县域工业集中区做特做优,并逐步向产业园区过渡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使工业集中区成为催生企业的“孵化器”,成为集约产业的高地,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中要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产品优化升级,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科技应用型企业和新兴产业,实现率先发展。陕北要依托能源化工、现代农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寻找着力点和结合点,拉长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实现跨越发展。陕南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林产品、畜牧产品、水产品的加工、运输、仓储、销售以及旅游、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发展。

(四)推进全民创业,培育更多市场主体

研究破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催生创办中小企业,着力培植市场经济创业主体。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县域工业集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向初创企业和人员倾斜。引导和支持各类人才在软件开发、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领域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大胆创业;积极发展投资小、见效快和易创业的传统服务业。继续抓好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器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广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扶持模式(YBC),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创业理念和创业方法,普及创业知识,提高创业培训成功率。成立陕西创业促进会,整合资源,凝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组成陕西创业导师团队,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经验和导师服务。

(五)拓宽渠道,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推动建立政府协调引导、金融机构主动服务、企业诚信发展的协调机制。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创新支持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财政激励、第三方担保、银行放贷,以及产业园区提供配套服务的多元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多方合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格局。

一是拓宽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点行业和服务领域,逐步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企业自主新创的支持力度,整合资金,转变扶持方式,逐步拓展专项资金支持服务体系建设领域,加大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力度,建立完善支持服务中小企业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体系。

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扶持政策的惠及领域,要由个别领域、个体性优惠性向区域性、群体性普惠性方面转变;财政的支出对象,要由单一项目或对企业的直接支持,向间接扶持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转变,扩大财政扶持中小企业的范围。

三是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发挥担保和再担保作用,逐步提高商业和互助担保机构比重,共同创新融资方式。促进担保行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支持计划,在全省贷款增量中增加投放中小企业比例,积极推进银企合作,以保证总量供给。推动各大银行成立专门服务小企业的机构,推出服务小企业的系列产品。

四是按照“统一冠名、分别负责、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新模式,鼓励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融资券,财政对融资前期费用给予适当补贴。开辟绿色通道,积极培育和扩展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凡在境内外首发上市和实现再融资的中小企业给予补助和奖励,实现财政资金撬动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目的。全力激活和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发展各类以服务小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银行、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五是安排资金通过参股方式引导民间资本在县域工业园区建立20-30个小额贷款公司,丰富县域金融市场,搭建政府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

(六)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研究制定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着力抓好技术创新、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体系建设,争取在3-5年内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网络化的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有关协会、促进会、服务中心、商会、合作组织的作用,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创业开展服务。

二是加快建立省级创业辅导中心和市、县级创业服务站,为各类创业者和成长企业提供辅导服务。组织专家顾问团,深入基层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三是研究制定“十二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划。加强与信息化服务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在全省培育一批信息化应用重点企业和示范企业。新建25个县级中小企业分网,实施万户小企业入网计划,为小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及时、实用的信息技术服务。

(七)完善现行的财务法规,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认真清理现行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财税政策、制度、规定,完善现行的财政法规,进一步做好规税清费工作减轻企业负担,减少行政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帮助企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逐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和规范中介服务机构依法开展服务,为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课题组组长:周彬县

课题组成员:秦爱梅叶稳太王建青韩耕

课题执笔:韩耕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推动陕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完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是促进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针对当前陕西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及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以期进一步完善陕西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

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第4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 F27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8-7-2

1 蓬莱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4年年底,蓬莱市实有市场主体17958户,同比增长16.47%,其中,企业4704户,个体工商户12472户,专业合作社782户。2014年,蓬莱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874户,同比增长19.35%,其中,企业875户,个体工商户1901户,专业合作社98户。总体来看,我市企业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在烟台市排第十二位,不到第一位芝罘区的四分之一。二是经济总量不够大,在烟台市排第六位,仅为第一位龙口市的三分之一强。三是龙头骨干企业不够强,缺乏像龙口市南山、丛林、玲珑、杰瑞、恒邦、龙大这样的明星企业引领。四是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5%,比值排名位列烟台市第六位,比第一位的开发区低36个百分点。五是全民创业热情有待提高,2014年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在烟台市排第十二位,仅为第一位芝罘区的六分之一;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同比增速排倒数第二位,比第一位招远市低323个百分点。

2 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2.1 生产成本持续攀高

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企业融资成本高,市场销售疲软,期末借款余额和产品库存数量上升较快;同时,用工成本上涨,职工工资待遇持续提高,社保、医保等费用相应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用工成本涨幅达20%,利润空间受“多重挤压”,导致中小企业生存空间缩小。

2.2 市场前景不容乐观

目前,因出口市场下滑造成部分地区外向型中小企业停产、倒闭。我市外向型中小企业比重虽然很小,目前暂未出现大面积中小企业关停、倒闭现象,但因对市场和投资预期把握不准,部分中小企业已出现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等状况。

2.3 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仍未得到缓解

中小企业贷款时通常会在规定利率的基础上上浮50%左右,仅房产土地抵押登记费、担保费、会计审计等中间费用,就占贷款成本的20%左右。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成本基本在百分之十几,有的甚至高达20%,是大企业的两倍。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缺乏抵押资产,且有效担保不足;同时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市场行为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健全,依法经营、诚信观念不强,导致银行贷款意愿不高和“惜贷”。

2.4 劳动用工困难仍未缓解

虽然工人工资及福利待遇持续提高,但辞职率高、招工难仍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抽样调查显示,2014年蓬莱市中小企业员工主动离职率达27%;1-4月份企业招工计划完成率为75.8%,其中普通管理岗位为91.2%,普通操作岗位为75.1%,研发设计等技术岗位为63.9%。低薪岗位无人肯干,高技术岗位薪资相对较高却无人能干,素质稍微高点就要求坐办公室不愿下车间。并且随着新生代工人对权益保护及工作环境诉求等意识的提高,现在企业用工问题已不是单纯提高工资就能解决的,涉及企业生产环境、管理文化、劳动者素质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的盈利水平能否容纳高工资,劳动者素质能否创造出足够效益支撑起高工资,企业的软硬件环境又能否满足员工薪资以外的要求等,都是提高工资背后隐藏的实际问题。

2.5 转型升级之路依然艰辛

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但问题是往哪儿转,怎么升的问题。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看,小微企业受资金、人才、产品结构等制约,大多没有余力进行创新升级;有余力的中小企业又往往因为站不到产业前沿,找不准创新转型的方向;还有的企业在创新时存在求大、求洋、赶时髦的心态,走了不少弯路。

3 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未来我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为推动全市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现提出如下建议。

3.1 切实落实各级促进政策,营造积极的发展环境,提高创业发展热情

对各级确立的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事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减少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等政策的落实工作要作为刚性任务来抓。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打折扣、搞变通,确保政策切实得到执行落实,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大力宣传发展中小企业重大政策举措和守法经营、文明诚信、科学发展的中小企业先进典型;加强与企业家的沟通交流,帮助排忧解难;健全完善激励表彰机制,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政治认同”和“社会尊重”。

3.2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促进产业聚集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全民创业”和“转型升级”并重的环境下,我市中小企业现状不应该一味追求“高大上”,不是每个创业者一上来就可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转型升级也绝不是简单的杜绝所谓“低端产业”,我们在鼓励发展“高精尖”产业之余,还应适当扶持一批市场容量大、就业容量大、创业门槛低的产业,快速膨胀市场主体总量和经济总量。这就需要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高中低端产业协同发展,构建“金字塔型”产业结构;并促进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以产业聚集区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创业者依托产业聚集区的资源聚集效应,不用自己找项目、找原材料、找市场,照着葫芦就能画出瓢,不同能力的创业者可以选择不同层级的产业聚集区,选择不同的创业项目,实现便捷化、差异化创业。

3.3 强化创业载体建设,提供创业便利,实现创业热情的实际转化

目前,经营场所的局限是影响创业热情转化为实际创业的重要原因,解决场地、用地问题是当务之急。推进创业载体建设可有效缓解此问题。一是推进专业创业基地建设。蓬莱市小企业与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总投资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可容纳工业企业100家,服务业企业150家。下步,要加快推进小企业和大学生创业辅导基地建设,争取尽快建成,实现小微企业入驻创业,引进专业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各项创业服务和生产服务,提高创业成功率。二是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创业服务。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利用现有土地、场地、设备等资源,成立专业服务团队,提供创业服务。三是依托资源优势鼓励网上创业。发挥资源优势和特色产品优势,鼓励自然人网上创业,开办水果、海产品、葡萄酒等“网店”;支持农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研究“淘宝村”电商创业兴业模式,探索“淘宝村”建设试点工作。对申请从事电子商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的市场主体,允许利用有合法使用权的住宅作为经营场所。

3.4 多渠道开展融资服务,化解融资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输氧供血

积极推进银企对接活动,促进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增加贷款额度。充分发挥助保金贷款平台作用,力争助保贷款额度逐年上升。积极协调担保公司开展融资担保工作,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动产、股权、专利权等抵(质)押担保贷款业务。支持中小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支持中小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多种债券。中小企业在授信、评级、信贷等方面与国有企业享有同等待遇。鼓励企业破除观念障碍、体制障碍和股权障碍,实现我市中小企业上市的新突破。加强培育指导,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进行分类辅导,实现主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境外上市分类培育,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可利用场外市场挂牌转让系统,实现多层次融资。

3.5 多途径拓宽劳动用工渠道,缓解用工难题,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中小企业10年生产经营报告范文 第5篇

为准确把握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发展趋势,近日市统计局在全市开展了一次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快速调查。本次调查采用抽样方式,对我市86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电话问卷调查,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60家,服务业企业20家,房地产企业6家。重点调查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状况、生产订货、投资意愿等情况,以便于分析今年以来湖州中小企业生产经营

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准确判断宏观经济形势。

一、企业生产经营情况

调查显示,今年以来多数中小企业

能保持稳定的生产经营状况。但由于受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企业普遍对明年经济形势的预期不乐观,生产经营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企业对明年形势的悲观预判,将直接影响我市中小企业的发展。

1.多数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保持正常,预计能完成目标。86家被调查企业中共有61家企业的生产经营处“正常”状态,占%;22家企业处“部分停产”状态,占%;只有3家企业处“停产”状态,仅占%。25家“部分停产”或“停产”企业中有24家为制造业生产企业,1家为服务业企业。大部分企业能完成全年目标,在全部调查企业中53家企业能完成2008目标,占%;33家企业不能完成,占%。

2.企业对明年经济走势的预判不乐观,经营信心不足。在全部调查企业中只有7家企业对2009年上半年经济走势的预判“趋好”,占%;24家企业预判为“持平”,占%;41家企业预判为“略有

下降”,占%;14家企业预判为“明显下滑”,占%。同时,企业经营信心普遍不足,只有1家企业预计2009年上半年企业订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0%以上”,占%;5家企业预计“增长10%以下”,占%;40家企业预计“持平”,占%;11家企业预计“下降10%以下”,占%;29家企业预计“下降10%以上”,占%。

3.企业资金状况偏紧,投资意愿不强。39家企业当前资金状况处于“正常”,占全部调查企业的%;34家企业处于“比较紧张”,占%;12家企业处于“紧张”,占%;1家企业处于“十分紧张”,占%。由于受资金状况和对明年经济形势预期的不乐观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在全部调查企业中有20家在2009年有投资意向,占%;66家在2009年没有投资意向,占%。

二、当前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

今年上半年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正常,但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企

业普遍反映生产经营状况大幅下滑,形势严峻。当前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拉动内需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其效应的显现还不明显。

1.市场需求明显不足。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企业订单明显减少。多数企业开工不足,预计今年春节部分企业将提前放假,即使目前生产尚属正常的企业预计年底负面影响可能还会显现。虽然近期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增加内需、扩大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但政策的实施和真正发挥效用尚需一段时间,除一些与项目投资建设直接相关的企业预计会在明年较早时候形势趋好以外,企业家普遍对明年一季度和上半年的经济持谨慎态度,认为市场需求仍将不足。企业增加投资意愿不强,企业很少有明确意向在明年进行大规模工业性投入,更多的企业对增加投资持观望态度,甚至在建的投资项目也会延缓。

2.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制约了

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原材料价格的大起大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今年上半年,煤炭、钢铁等主要能源原材料价格一路攀升,但下半年尤其是进入8月份以来,原材料价格急转直下,主要原材料价格的剧烈波动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很大影响,导致企业库存原料大幅贬值和产品价格、销售收入下降。企业家们也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措施,价格大幅波动在对企业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也给部分企业带来了机遇。总体来看,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给企业生产经营和决策带来严峻考验。

3.出口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受国家生产成本大幅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出口业务受到制约,大大缩小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尤其是人民币对欧元的持续升值,给企业的出口带来较大的冲击,影响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同时对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企业的效益产生很大影

响。虽然,近期国家出口退税率的上调对企业是一大利好,但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国际市场需求大幅下降,对我国出口产生很大影响,且政策的效应还有待观察。

印刷企业自检自查报告[范文] 第6篇

本企在印刷经营活动中能够自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印刷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国家、省、市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参与任何形式的非法印刷活动,并主动配合政府部门打击各类非法印刷活动。

认真遵守印刷行来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接受所在地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工商管理部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管理,积极参加所在地印刷行业社会团体组织的各种有益活动,自觉遵守章程,在出版行政部门的指导下,加强自律管理,为促进本地区印刷行业的健康发展多做贡献。

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本企业会更加严于克己,促进本地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多做贡献。

上一篇:老护士工作总结下一篇:教育培训机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