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2024-06-22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精选6篇)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第1篇

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发展研究成本会计论文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就会计专业而言,要求通过高职培养教育,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业务能力,有较高的会计核算和会计软件应用技能,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目前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无论是学生素质,还是师资力量,以及教材与教法等方面,都与培养现代高职应用性人才有一定差距,务求通过改革,从而达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打造优秀毕业生的目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同样如此。

一、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一)专业性强,但需要若干课程知识作为坚实基础

成本会计教学应该在《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学完的基础上进行,以这些课程的知识为基础。成本核算有一定的程序性,会计核算程序在基础会计学习后就应有足够的认识,如各项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是成本核算的关键,如果进入成本会计学习前已掌握了费用归集与分配的概念,学起来就会思路清晰,易于掌握。

(二)计算方法多,但有着严密的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成本会计中涉及许多计算或分配方法,如生产费用在当月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之间的分配方法有约当产量比例法、定额比例法和按定额成本法等七种,多数方法都有一系列较复杂的计算公式;再如辅助费用的分配,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以及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各种分配方法也涉及到很多计算分配公式;产品成本计算有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种基本方法,还有分类法与定额法两种辅助方法,各种基本方法又自成体系,并涉及大量产品成本明细账、产品成本计算单等会计资料,学生学习起来困难较大。不过,成本核算的系统性很强。如产品制造企业的成本核算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完工产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划分等。

(三)涉及图表多,但各类图表的共性广泛

如辅助生产费用的各种分配方法中,都要编制较为复杂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但这些分配表的共同点都是将当期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给各个受益对象,目的是一致的;再如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中,要根据成本计算对象编制产品成本明细账,但这些明细账的共性是都按成本计算对象设置,分别每个成本项目来反映。

(四)理论性强,但与会计实务的联系尤其密切

成本核算从材料费用、动力费用、工资薪酬的归集分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再到制造费用的归集分配、废品损失及停工损失的处理,直至选用恰当的方法来计算分配完工产成品成本与月末在产品的成本,上述过程理论体系强,但这些过程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和会计账簿的登记,工作非常细致,且与实务联系紧密。对此,学生学好、用好成本会计,必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二、高职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一)学生理论基础薄弱,畏惧意识较强

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具有专业性强、涉及图表多、计算方法多等特点。在教学实践中,不少高职学生往往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知识不扎实,不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和生产中的要素消耗项目,缺乏“系统”的观念,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中遇到相关的会计计算与处理就不知从何下手。如对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区分不清,对材料成本差异的形成和结转似懂非懂,对平行结转与逐步结转理解不透,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模棱两可等,因而十分害怕学习成本会计,畏惧意识较强。

(二)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能力欠缺

从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实际教学现状来看,多数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动手实践。与财务会计相比,教师对成本会计往往重视不够,不能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性。此外,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的现象也十分严重。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如三种基本方法的讲解,忽视了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相互结合,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现代管理需要。不少教师实践锻炼少,缺乏实际经验,对实践教学自身也缺乏足够的认知,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充实与提高。

(三)教材注重理论讲解,缺乏实训案例

成本会计属于应用性课程,是集知识、技能、技巧为一体的专业课。但从目前的教材情况来看,一方面现有的成本会计教材,基本上都是按成本核算程序分章来组编,包括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划分以及各种具体的成本计算方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授课前任课教师会花费很大的精力备课、认真组织课堂内容,理论讲解较为详实、具体,虽讲得有条有理,但学生仍然感到似懂非懂;具体操作、技能训练接触较少,成本会计实训类教材不多,即便有少数实训教材,教师教学中也不太注重使用。另一方面教材中讲述的成本核算方法都是传统成熟的方法,这些方法来源于成本核算实际工作的总结,但这些方法只能以一些典型的企业(或生产车间)为案例,不可能涵盖所有的企业单位,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尤其是在实习中觉得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并不能真正的掌握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别说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四)教法过于陈旧老套,创新意识不强

现行的成本会计教学,不论是板书教学还是多媒体教学,一般都只是就书本知识进行讲解,沿用“理论——实践”教学模式,主观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成两部分。有的授课老师透过语言或文学创设问题情境,并穿插不少例题,但学生仍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在理论学习中学生往往感觉成本会计理论很抽象,且内容前后综合运用难度较大,对成本会计理论知识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在学期末进行模拟实训以及就业实习时,感觉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缺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得不到有力的保证。另外,不同行业、不同类企业的成本核算理论与方法也不相同,如工业企业成本核算要将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同的成本项目,按生产工艺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这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甚至不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流程的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是知识背诵,不能深入理解,需要创新教学方法。

三、加强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职应用性人才目标

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及目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中常见的问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探索,以期求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职会计人才。

(一)消除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畏惧意识

学生往往以学习财务会计的思维习惯来学习成本会计,弄不清成本会计课程各章节之间的关系,缺乏对成本会计核算体系的把握,因而感觉学习困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成本会计教学的关键。对此,我对成本会计教学的第一次课认真进行设计,以使得学生既觉得成本会计课程不难学,又能增添学习兴趣,从而消除对成本会计课程学习的畏惧感。在第一次课上,我并不讲解成本会计的具体概念与内容,而是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对成本的感性认知。比如同学们穿的衣服是如何生产出来的,生产出衣服要发生哪些消耗?多数同学能大体说出衣服的生产过程,对其生产发生的消耗也能说出几分。对此,我在同学们认知的基础上适当地加以归纳与总结,特别是对生产衣服要发生的耗费进行说明与分析,并进一步联系到成本会计关于成本计算的内容与方法上。在同学们对上述问题有一定感性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企业成本计算的必要性,并与企业效益和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分析说明,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教授成本会计的能力素质

要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有个性、有特色的学生,就必须有一支既有丰富教学阅历,又有较高实务能力的教师队伍。成本会计教学,要求教师对该课程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对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程序及各个模块成本的核算(归集与分配),既提得起(上升到理论高度),又放得下(与成本核算实践紧密结合),从而形成过硬的能力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问题的实质,不能流于表面,否则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如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时,对在产品完工率的理解,比如在产品的完工率为60%,很多教师教学中往往就数字论数字,而作“100件在产品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解释,而往往忽视对在产品完工率本质的解释,从本质上讲,在产品完工率为60%,是指100件在产品的成本耗费相当于60件产成品的成本耗费,由此进行分配,学生自然易于理解。此外,教师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设计几个为什么,围绕一个知识点解答了多个为什么,学生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比如,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中的成本还原是既重要又不太好掌握的一个知识点,讲解这一内容时首先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成本还原,成本还原为什么要从最后一个步骤开始,成本还原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按照上一步骤所产半成品的成本构成进行还原,成本构成是什么,如何把还原后产成品的各个成本项目进行汇总计算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产成品成本资料,如果把这些内容都讲解清楚透彻,学生就不会觉着成本还原不好学了。当然影响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原因有许多,但教师本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担任会计教育的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更胜任成本会计教学工作。

(三)组编易学实用的成本会计规划教材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要与高职教材改革同步进行。目前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的体例、结构、内容等基本相似,理论体系虽强,但内容不新颖,缺乏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体现,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背离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如从对巢湖职院经贸系08级、09级会计专业近600名学生成本会计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普遍存在着把费用分配和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不能很好地将有关分配结果与记账凭证相联系,也不能很好地将有关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结果与会计账簿相联系。因此,研究并改革成本会计教材的编写体例与内容刻不容缓。鉴于此,教师应根据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认真筹划成本会计教材体系、内容与要求,如将全书的内容分解为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综合应用等若干个项目或模块,且每一个项目或模块要有相对独立的实训案例,让学生通过课后实际训练,具备成本会计各岗位所需的素质能力,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项目或模块的设计上,一定要将每个项目或模块涉及的会计凭证、账页完整地列出,以避免学生误认为成本会计只是单纯的计算,而与会计实务脱节。

(四)创新科学先进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打造合格毕业生的法宝。专业教师应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提炼出更好的适用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并逐步推广。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下列方法尤其重要。

1、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企业单位实地观摩

实地观摩不仅仅是观摩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还要观摩企业的生产情况。让学生亲自到工厂看一看,到车间走一走,使他们能了解产品的生产工艺过程,知道产品是经过哪些环节生产出来的,成本费用是从哪些环节发生的,并充分理解针对不同的生产特点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的必要性,真正理解并掌握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

2、认真揣摩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围绕职业工作内容选择教学项目,通过项目组织并展开教学,使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全过程。其核心在于:以项目为教学载体,以项目的完成过程作为教学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应把握好三个关键点。一是选取合适的项目,明确具体任务,确定能力目标;二是在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采用适当的形式组织教学,如团队合作还是个人独立完成;三是考核评价要真正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项目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并不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的任务,而主要是准备教学情境,构筑学习氛围,组织和引导教学过程,教师扮演的是导航员和协调员的角色。如何确定成本会计教学项目与每个项目的教学单元,不再赘述。

3、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围绕某会计处理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它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选取应具有典型性,并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教师积极引导,多鼓励,力争形成热烈探讨案例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所学得到升华。

4、充分发挥成本会计模拟实训的作用

由于会计校外岗位实习的诸多不便性,学校应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模拟实践操作场所,可建立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和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成本会计手工实训室可以按照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岗位的要求进行配置和运作,主要用于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等岗位技能实训;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用于成本会计电算化岗位技能的实训,通过成本会计电算化实训,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的应用。通过校内实训,学生对成本会计各岗位的工作流程和业务有了进一步综合认识,毕业后就能很快胜任成本会计工作。

当然,提高高职学生成本会计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毕业生,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教育工程,需要以教师为主体的各方面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期求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风长.成本会计[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08).

[2]郭秀珍.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J].会计之友,(01).

[3]张春莲.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09(07).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第2篇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部门所颁布的专业指南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专业课程,也是教学中的主要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门也开始对其进行不断的改革。

近几年,我国教育部门在财务管理的教学上逐渐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教学与会计的考核等存在一定的难度,知识点相对较为集中,

学生往往都是以此为依据进行学习,这也就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使对成本会计的教育中产生一定的问题,难以有效的开展教学,以下对其进行分析。

1.1理论与实践不相符

由于成本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协调。

随着社会发展的逐渐加快,企业对会计与财务管理方面的人才要求在逐渐增加,这也就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受到一定的挑战,这也就需要对现阶段的会计教育进行改革,从内容与形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但现阶段的财务与会计方面的教育缺少实践,往往都是对教材进行研究与学习,但教材主要是对传统的财经管理知识进行教学,内容相对较为陈旧,难以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无法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相符合。

在我国各个大学中成本会计的教材内容都有一定的滞后性,同时,也没有进行实践,导致理论与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结合。

1.2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快,我国市场对财务管理以及成本会计的人才需求逐渐增大,这也就使教学向着理论与应用的方面进行转变,但由于教师的素质与水平有限,这也就难以实施教学改革。

这就需要对教师的素质进行提高,加强其基础会计、财务方面等等的知识,并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由于现阶段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其教学的方法与内容已经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大,难以对其进行改变,这也是教学改革难以有效进行的一方面原因。

1.3成本会计知识与实践存在一定差异

成本会计在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也就使其在教学内容构建上存在偏差,与实际的需要不相符。

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成本会计的本身就是一种管理方面的工具,所以在对其进行定位的过程中就应该突出其管理上的特点,我国的成本会计教学处于起步的阶段,

不能对管理的思想进行体现,这也就导致对其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偏差,使学生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价值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成本会计工作难度较大的一方面因素。

1.4没有明确的体系与规范

成本会计与普通的会计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专业性相对较强,内容也比较丰富,设计的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这也就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其主要是以成本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此来达到对成本控制的效果,成本不仅是其中的基础内容,也是核心的内容。

但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教材的`结构相对侧重于成本的核算,对成本的管理内容并不重视,对教学的方法与形式重视,对定位理论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这也就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形成与创新意识发展,难以对成本会计的知识进行掌握。

二、成本会计整合教学的改革措施

2.1对成本会计的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教学方式与课程的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优化,通过实践与知识的动态发展方向来对学生的教学进行完善,并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会计内容。

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对成本进行控制主要有统计学、运筹学、战略管理等等方面,这几要求教学的过程中与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结合,以此来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预算以及决策,加强学生对成本会计工作的认识,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为了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成本会计的教学就应该对教学的方式与体系方面进行完善,以此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2.2对教学的结构进行整合

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教学应该从基本知识、应用技能到理论的研究这一过程进行,这种教学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这也与教学的规律相符合,可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辅导与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加快,对成本会计的管理工作要求也在逐渐的提高,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结构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不断对教学的内容与方法进行更新与优化,并加强对价值工程与管理方面内容的分量,以此来对学生的财务管理能力进行完善。

2.3实现定位理论与整合成果的应用

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不仅要求对理论知识进行掌握,还应该注重实践的能力,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的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教学的质量。

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联系相关的实践单位,通过对实践的组织来对理论知识进行完善,以此来对学生的综合实力进行提升。

三、结语

成本会计的教育工作是培养相关人才的主要方式,这就要求教育部门对教学方式、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整合教育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第3篇

一、我国当前成本会计教学的不足之处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忽视。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 《成本会计》作为一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 其内容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然而在教育界, 相对于对财务会计领域的重视程度而言, 一直存在对成本会计的忽视, 认为成本会计附属于财务会计, 没有充分认识成本会计的重要的、独立的地位。因此, 成本会计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相对比较轻, 学术界对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投入的力量也较少, 学者们很少深入实践去调查、访问和总结成本会计的实践经验。然而实际上, 与财务会计相比, 成本会计更加关注企业内部运营和管理, 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作用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成本会计课程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尽管成本会计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被介绍到国内开始, 就逐步成为高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必修课程, 但成本会计设置目的似乎仅为了补充财务会计的不足, 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与财务会计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体系相比, 成本会计教育显得十分单薄。

3.成本会计教学与企业管理需要相脱节。当前, 新的制造环境和管理理论与方法要求成本会计体系必须提供与管理需要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充分可靠性的信息, 这就要求成本会计教学必须与生产管理实践密切结合, 以满足企业日益发展的管理需要。然而目前成本会计教学中, 往往只注重对传统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讲述, 即使对于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也因课时的限制而仅仅作初步的介绍。长期以来, 成本会计教学忽视了与企业管理实践的结合, 忽视了应满足企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管理需要。

4.会计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力量, 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事实上, 虽然有部分教师参加了社会实践, 但大部分会计专业教师仍是从学校到学校, 理论基础不错, 但实践功底较差, 很难把理论和实务有机地联系起来, 使实践教学不生动、不能贴近企业成本会计运行实际。

5.学生实习机会有限, 成本会计实践不足。企业会计部门通常是一个单位的机密部门, 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会计系统, 更难全面了解企业成本会计的核算和管理机制, 很多单位甚至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因此, 学生的实习就只能在会计模拟实验室通过实训来完成。但目前的会计实训, 与真实的业务还有一定的差距, 缺乏真实业务往来的立体感, 因此学生很难对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另外, 学生的实习通常是在毕业前夕完成, 这也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二、对我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几点设想

1.促进成本会计创新, 结合实践推动成本会计发展。回望西方国家成本会计的发展, 如作业成本制以及综合平衡记分卡等, 从根本上说都是突破了原有成本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 更多地关注成本会计的管理本质,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因此, 只有对成本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 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 即以对外报告为目的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与以内部控制为目的的成本会计信息系统相结合, 才能促进成本会计创新。成本会计的创新只是成本会计发展的手段, 真正推动成本会计发展的力量还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实践。企业应当增进创立成本会计系统和运用成本会计信息的意识, 重视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对于成本会计的研究, 学者们一方面要关注西方国家成本会计的发展, 总结好的做法, 形成系统的评价, 进而应用于解决我国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 要深入实践, 总结我国成功企业的经验, 使经验上升到理论。

2.构建合理的成本会计课程体系。成本会计课程应当有其自身的体系, 借鉴财务会计从初级到中级、高级的体系, 它也应有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过程。对于初级成本会计, 应当从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的通用性出发, 以生产过程最为典型的工业企业为例, 对基本的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对于中级成本会计, 应详细介绍近年来国外在成本会计领域出现的新思想和新方法, 如目标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责任成本管理、质量成本管理、战略成本管理、物流成本会计、环境成本会计、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等, 旨在改变我国成本会计信息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对于高级成本会计 (主要针对研究生教育) , 应当面向我国企业管理的实践, 探讨成本会计的新发展, 从以管理控制为核心的视角, 对成本会计的新思想、新方法在国内的有益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分析, 借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社会历史责任。

3.完善会计模拟实验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课的开展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因此, 要完善会计模拟实验室, 配备多媒体、电脑等设备, 创造仿真的会计环境, 从成本的核算到成本的管理控制,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模拟实验过程中给学生分配角色、布置任务,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查阅教材, 搜集资料, 相互讨论, 寻求教师的帮助, 进而解决问题。

建议将会计模拟实验分成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初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 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某一特定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 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成本计算方法、各账户的月初余额、原始经济业务、财务分析指标、相关财务制度和政策规定等, 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核算成本、编制报表到财务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财务部门,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高级会计模拟实验阶段, 通过给出某模拟单位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 让学生综合利用所学过的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专业知识, 对该模拟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决策分析, 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实际单位的决策层, 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其职业判断能力、处理问题能力以及团体协作能力。

4.强化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在校教师会计实践水平, 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培训,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同时应经常与实务界保持联系, 长期聘请一线的会计人员兼职任教。一方面, 教师真实的经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把最新的成本会计发展成果介绍给学生, 更好地指导学生会计实训, 最大程度地改变成本会计教学与管理需要相脱节的局面。

5.适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将案例应用于教学, 通过教师讲授, 组织学生讨论, 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 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要想增强学生的成本会计意识,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会计人才, 就必须加强成本会计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中的教学案例必须含有一定的问题, 即思考题。思考题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 应先要求学生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并辅以一定的作业, 而后再结合案例教学, 才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6.理顺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的衔接关系。从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来看, 成本会计开始属于财务会计, 但到了近代, 成本会计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和方法, 形成了独立的学科, 并且随着经营管理的发展, 成本会计逐步向经营型成本会计发展, 形成了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三个领域的共同发展局面, 所以在我国会计教育体系中, 《成本会计》是介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一门课程。正因为如此, 在组织教学和编写教材中, 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之间, 常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叠或重复。建议在教学工作中, 有关教师增加沟通协商, 尽量减少课程之间的重复。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复, 也要强调从不同的角度予以各有侧重的阐释;对于这些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上, 也要注意各门课程的知识衔接。

三、结束语

随着高科技在各领域的运用, 面对21世纪学科综合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必须是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通用型和智能型人才, 为此, 必须加大会计学历教育改革的力度。而成本会计教学是会计学历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成本会计教学中我们应当转变观念, 由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教学, 逐步上升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成本会计管理思想的运用, 并且在教学中要常常激励学生, 鼓励他们在企业管理实践中担负起应有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王立彦, 徐浩萍, 饶菁.成本会计——以管理控制为核心[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张华, 徐惠珍、陈纪南.成本会计[M].中国工商出版社, 2003

[3].郑晓云.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 2003

[4].宋红霞, 于广敏.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会计之友, 2007 (8)

[5].王志红.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与改革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9)

成本会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成本会计 会计教学 教学改革

本文首先研究了成本会计课程特点,对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思路,对其分别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1、成本会计课程特点

1.1、课程系统性强

成本会计是以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为基础的一门专业课,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乃至统计学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汇总性强。学生很难把握各知识点在整个成本核算过程中的系统应用,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知识在成本会计课程里的合理应用束手无策。

1.2、课程内容体系庞杂,方法多,计算比重大

成本会计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成本核算是最基础的内容,主要通过各种要素费用的归集及分配,最终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要求的是实实在在准确的数字,费用分配方法繁多,计算比重大、因此,学习成本会计,重理解,轻记忆,需要课后多做练习,尤其是计算题。通过大量的练习实现思维方式的转换,掌握重点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的基础知识更为扎实。

1.3、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强

成本会计学与实际联系极为密切,学生对数据的生成途径和来源摸不着头脑,造成学生在成本计算过程中混淆成本数据之间的关系,漏记或多记数据,抽象地理解,生产过程成本计算能力不强,更不用说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了。因此,应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少学习的热情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根据成本会计课程的特点,按照大量表格示范和计算的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在传授教学知识的时候照本宣科,根本就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热情。

2.2、教学内容体系滞后

当今,在我国会计的实务界,普遍应用的制造成本法面临着变革的现实。然而,当今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不能融入这种变革当中,学生只是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过程和基本生产耗费,采用传统的产品计算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缺少对产品制造环境的介绍,学生无法根据不同的制造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只是计算出来,很少考虑提供的成本信息是否满足管理当局的需要。

2.3、课程教学导向的偏移

近年来,受其所在行业的限制和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对成本会计专项人才的需求有所下滑。加之目前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热潮的冲击,高校会计专业教育的导向逐渐有向应试教育倾斜的趋势。在初级会计师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中成本会计的内容所占分值都较低,且覆盖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在此影响下,部分高校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了学时压缩,学生也对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也不太重视。

2.4、教学手段落后,影响了成本教学果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的表格很多,教师讲课很不方便。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由于表格的理解没有文字理解直,而教师又受到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只能针对书本上的表格解释某些数据的关系,学生听起来乏味,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3、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的思路

3.1、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对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不能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应该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方式,通过模拟教学案例讨论法、小组分析法、比较归纳法等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集体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丰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上,教师应更多地将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引入到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中,调动学生自我推导,课外求知的兴趣,更多地去引导学生通过生产流程与管理要求、账户设置与结转、比较与归纳去掌握计算公式与方法,从而达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的效果。

3.3、协作式自主学习模式

协作式自主学习模式是通过采用一种游戏的学习方式,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进行讨论、交流与合作,以达到对成本会计知识比较深刻的理解。成本会计协作式自主学习模式,是协作式学习与自主式学习的有机结合,自主式学习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立足点,协作式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促进与升华。例如,在进行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组内可以交流探讨,组问交流并相互评价。

4、结语

成本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要想提高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工作当中善于发现为题,同时还要充分的认识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解决思路。本文只是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探讨研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有更多的人士能够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

[1]张波,王健姝.基于定位理论的成本会计整合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05:66-67.

[2]周松.本科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1:88-90.

成本会计教学改革问题分析 第5篇

针对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其课程教学的改革。

因此,分析并研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

1.“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选用的教材比较落后。

目前,对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而言,由于其涉及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因而这门课程很具有理工科相关课程教学的特点。

但是,大多数高校选用的“成本会计”教材还是传统的比较落后的教材。

这些传统的教材最大的缺点就是内容创新少,且大多数内容偏向于理论而缺少实践操作的教学环节。

因此,由于教材选用的比较落后,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影响到“成本会计”的教学的质量。

1.2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环节。

由于“成本会计”这门课程具有实践性较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

只有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于会计工作之中。

但是,我校的“成本会计”教学中并没有或者很少涉及实践教学,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实践教学成本较高且相对比较麻烦。

同时,很多高校的教师对“成本会计”教学的改革意识不强,导致他们也不够重视其实践教学。

因此,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是现代化“成本会计”教学中的另外一个重要问题。

1.3教学方法落后。

目前云南工商学院“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系统讲授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为主,对学生的技术技能训练不够系统,未将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每一次课堂教学中。

采取的教学方法也是比如简单的案例分析法等。

这些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相对比较单一,还具有缺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缺点。

1.4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对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而言,不外乎是这些成本核算、生产费用的核算和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等内容,这些“成本会计”教学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

与此同时,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理论知识过于繁琐,很多学生都很难甚至无法理解和掌握。

因此,“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这一问题也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实现。

2.“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方法

2.1选用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针对会计这门专业实用性强的特点,在选用教材时,首先应该要选择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材。

保证教材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真实的工作情境,同时也符合现代化素质教学的要求。

当然,为了进一步加强“成本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在教材中引进一些真实的案例也是一个理想的方法。

只有选用了实用性更强的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能够及时提高学生处理实际会计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2.2强化“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

当前,对“成本会计”这门课程而言,实践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

结合这门课程的特点,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所在。

根据成本会计岗位完整的工作流程,将成本会计课程中若干个核心技能重组在一起进行实践教学。

按“建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成本会计报表”的成本核算工作过程组织教学,从而使学生对整个专业的技能要求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解和掌握。

我校一直实行“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通过去工业企业实习体验、了解企业各种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的材料物资的收、发、结存核算与管理;

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类型的特点,体验到流水线上工序的操作;通过请企业财务部的会计师介绍企业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的方法,成本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相关的职业道德在成本会计岗位的应用。

通过企业实习为学生开拓专业视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2.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目前,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探究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探索,主动性地学习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岗位扮演法。

这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将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细分,然后假设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工作角色,让学生处理一些实际的会计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行动导向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加强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尤其能够调动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

当然,最后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教学互动情境。

在采用行为导向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教师只需尽可能地激励学生自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利用高科技的教学设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过程之中。

但是,针对“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引进会计仿真实训等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能够使“成本会计”教学更具有真实性,也更能培养会计专业的实践动手能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主要是由于影响现阶段“成本会计”教学质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当然,对会计专业的教学教师来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现阶段研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于耀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模式探析[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30(1):94-96.

[2]郭长平.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4):13-16.

[3]黄世英,徐保华.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财会经纬,,29(5):66.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第6篇

成本会计岗位所从事的成本核算和成本管理活动,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主要依托成本会计课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中,不论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方面都与企业的岗位能力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有必要对本课程进行改革。尤其是2013年8月财政部印发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征求意见稿)》,建立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操作性规范制度,为本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材内容“教条分割”

传统的成本会计的教材将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计算程序“教条分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先是讲授成本计算的程序,包括各项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以及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然后通过三个例题展示几种成本计算方法,最后简要阐述成本分析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安排,使得学生对于成本会计的岗位工作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掌握。

(二)教学重点“处理失当”

成本会计课程主要特点是计算量重和大量的图表运用。产品成本计算的程序中所涉及料、工、费等多个项目,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其间需要借助各种费用计算表格完成复杂的数据处理,由于受课时限制,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基本上集中于公式、单个计算方法的机械灌输,对于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与比较未加以引导,更为重要的是漠视了对计算过程的账务体现,分配表的编制与凭证账簿的对应关系是什么,学生搞不清楚,以至于学生在成本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普遍存在着把产品成本核算视为纯粹计算的情形,像是在学数学,而不是会计课程,导致对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错误认识。

(三)实训过程“纸上谈兵”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因为缺少仿真的实训资料,因此教师上课时主要以教材为主。而教材本身内容体系就存在缺陷,而且教材中的成本计算方法的运用,都是使用现成的例题和数据进行展示,教师只是顺着例题进行讲解即可。由于教学重点的“安排失当”,缺乏仿真教学情境和仿真的成本核算的实训资料,使得课程的实训变成了纯计算题的练习。

(四)学习过程“被动接受”

由于存在以上几点问题,学生缺乏实际动手操作环节,课程的教学环节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

二、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路

成本会计的课程改革是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思路进行。首先,进行课程职业岗位分析,通过调研企业典型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岗位,提炼出企业成本会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岗位职业能力,进而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最后,重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的项目化设计,最终培养学生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程改革与实施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思路和项目化的课程改革理论,本课程的改革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一)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成本会计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与控制。从成本核算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属于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体系,从成本分析与控制的内容来看,本课程又属于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管理会计是会计未来改革的方向,管理会计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人才之一。因此,学习本课程将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成本会计课程面向的是企业的成本会计岗位。通过深入企业进行调研,确定了成本会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包括:一是整理各项费用的原始资料,与材料仓库、车间等部门进行核对,做好协调工作,进行各项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二是做记账凭证并登账,月末对费用进行核算,根据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三是统计各项费用的指标考核结果并上报经理,根据成本构成和历史发生情况以及计划指标进行比较,编制成本分析报告。三项典型工作任务所对应的岗位工作能力分别为原始凭证的分析汇总能力、成本计算与账务处理能力和初步的成本管理能力。前两项能力保证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后一项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明确细化课程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的成本会计课程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进行岗位操作,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成本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素质教育。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按照原始凭证的审核要求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会分析审核与成本核算相关的原始凭证;

(2)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规定,会正确选择成本计算方法,准确进行费用分类,按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能够分别采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准确进行成本核算;

(3)会编制成本报表,能够进行成本分析,并协助财务管理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2.知识目标

(1)熟悉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

(2)熟悉成本与费用的关系;

(3)熟悉成本核算的要求及账户设置;

(4)熟悉生产特点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5)熟悉产品生产成本表的编制;

(6)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成本核算的程序,掌握5类要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掌握6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分配方法,掌握3种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7种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产品分配的方法;

(7)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8)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9)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应用;

(10)掌握产品成本分析的对比分析法、构成比率分析法和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的应用及反映情况。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有遵章守纪、诚信保密、精打细算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养,具有成本管理的意识,为后续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设计实施课程项目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特点,重构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三个递进的课内项目和一个综合的课外项目。三个课内项目分别是:

(1)运用品种法完成服装企业A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2)运用分批法完成订单企业B某月份的成本核算;

(3)运用分步法完成纺织企业C某月份的成本核算。针对三个项目,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合作企业,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核算方法,整理三套对应三个项目的仿真实训资料和一套课外综合实训资料,项目实施采用“学训结合”的方式。通过项目(1)的实施,使学生能够掌握成本会计岗位工作的流程,能够按照流程完成品种法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理论知识穿插在实训过程中进行讲解,成本核算各程序中包含的计算方法,以及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对比分析。项目(1)完成后,另外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比较学习法进行实施。在后两个项目的实施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个项目相辅相成,通过对岗位工作的反复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岗位操作技能。课外项目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期末进行检查考核。

(四)创新使用教学方法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创新使用两种教学方法,一是角色扮演法,二是分组教学法。

1.角色扮演法课程内容的三个项目对应着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扮演企业的成本会计人员,运用仿真实训资料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角色扮演使学生站在岗位工作人员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另一方面将职业素质渗透在角色中,达到了素质教育目的。

2.分组教学法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每组成员6-8人。分组教学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在组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这是分组的主要目的。第二,建设课程题库。第一次课教师就布置建设题库的任务,之后组长负责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数量,完成各小组题库的搜集整理工作,最终进行展示,各组题库的完成情况将作为小组成员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各组的题库,由各组长合作,最终整理出本课程题库。期末理论考试内容,从题库抽取,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第三,实施“补偿教育”。针对组内因为某些原因跟不上进度或学习习惯欠缺的学生,由组长自己或安排组员担任指导教师,“一对一”或“一对多”实施“补偿教育”,目的通过“帮带”达到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第四,进行岗位调研。对于学有余力或善于研究的小组,布置岗位调研的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开展本地区企业成本会计岗位工作调研,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最终出具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可以作为毕业设计。在此过程中锻炼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和调研分析能力,将来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五)完善考核评价办法

上一篇:春之校园小学作文下一篇:三年级数学学科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