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2024-05-14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精选6篇)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第1篇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利用地震属性进行油气检测应用较广,通常利用某种地震属性与油气之间的关系去预测储层.理论证明地震波通过含气储层时频谱要发生衰减,因此利用地震资料频谱衰减信息进行含气储层预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对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基础上,对含气储层处的地震资料频谱衰减进行研究,寻找谱衰减属性预测含气储层的方法,阐明了利用谱衰减属性预测含气储层的机制,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实际资料,并与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

作 者:赵虎 尹成 张华光 徐峰 ZHAO Hu YIN Cheng ZHANG Hua-guang XU Feng  作者单位:赵虎,尹成,徐峰,ZHAO Hu,YIN Cheng,XU Feng(西南石油大学,成都,610500)

张华光,ZHANG Hua-guang(长庆油田公司油气工艺研究院,西安,710021)

刊 名: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1(4) 分类号:P631 关键词:储层预测   谱衰减   地震属性   低孔低渗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第2篇

采用地质定性-地球物理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地震资料多属性解释及属性分析理论,系统研究了无煤带地震属性响应特征,分析了无煤带与地震信息之间的关系,对比研究了无煤带瞬时属性在偏移和相对波阻抗数据体上的差异及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方差属性对小康井田南二采区进行了实验研究,确定了勘探区无煤带的.发育范围,实现了应用地震属性预测未采区无煤带的目的.

作 者:代凤红 程增庆 张生 谷松 Dai Fenghong Cheng Zengqing Zhang Sheng Gu Song  作者单位:代凤红,张生,Dai Fenghong,Zhang Sheng(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100073)

程增庆,Cheng Zengqing(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物探研究院,河北,涿州,072750)

谷松,Gu Song(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丹东,118008)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第3篇

随着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 勘探开发的难度逐步变大。油田范围内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类型多样、储层横向变化快且难以利用地震资料精细描述, 储层预测难度加大。

地震属性, 就是指地层中储层物性和充填在其中的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 造成地震反射速度、振幅、频率等的相应变化, 这些变化的各种数学表现就是地震属性。

地震属性分析的目的就是以地震属性为载体从地震资料中提取隐藏的信息, 并把这些信息和钻井、测井信息紧密结合转换成与岩性、物性或油藏参数相关的、可以为地质解释或油藏工程直接服务的信息, 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地震资料在储层预测方面的潜力。

就是针对渤海复杂油气田的特点与难点, 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全方位的信息, 针对每个油田的具体难点, 针对影响储层的几个关键点, 以振幅属性、频率属性、波阻抗反演、地震相等地震属性分析技术为手段, 分析地震属性的地质意义, 保证地震资料储层预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2 波阻抗反演和砂体描述

地震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对地下岩层空间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的过程, 通常意义上的地震反演常指波阻抗反演。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反演地层波阻抗的地震特殊处理和解释技术, 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反演而成的波阻抗剖面不仅便于解释人员将地震资料与测井资料进行对比, 而且能有效地对地层物性参数的变化进行研究, 从而得到物性参数在空间的分布规律, 指导油气的勘探开发。

B油田主要目的层段明下段属于河流相沉积地层, 储层横向变化大。为了更好的把握储层空间展布, 进而研究油气分布情况, 开展了储层反演工作, 反演结果用于砂体描述工作, 定量的得到了储层的分布范围。

实际工作中, 通过目的层段声波与自然电位交会图 (图1) 分析, 声波的变化反映不出砂泥岩变化规律;密度与自然电位交会图 (图2) 则可以得出密度在横向上随SP值的增大而变小, 能够反映砂泥岩变化规律, 这说明在B油田明下段密度资料要比声波资料区分砂泥岩更可靠。因此, 可通过拟波阻抗数据体来区分砂泥岩, 从而建立了以密度为主的反演方式, 也就是低拟波阻抗对应储层, 高拟波阻抗对应非储层。

本次采用稀疏脉冲反演方法, 通过子波提取、井震对比, 在地质格架模型的基础上 (图3) , 应用地震数据及井的约束, 生成主要基于地震数据的拟波阻抗体, 与井上生成的拟波阻抗体模型合成, 产生绝对拟波阻抗体和相对拟波阻抗体。通过井上钻遇储层与拟波阻抗反演剖面反映储层对比, 各油组井上钻遇储层与地震反演储层一致性

良好, 利于砂体追踪与描述 (图4) 。进而精细标定明化镇组37个主要含油气砂体, 并精细刻画了它们的空间展布特征。

3 振幅、频率属性分析与储层预测

本次研究以K油田为例说明如何针对中深层地震资料进行振幅、频率等属性提取来进行储层预测。

K油田主要油层段为沙三上段, 由地震资料可以看出, k油田沙三上段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组中频、强振幅、连续反射的地震相特征, 多次试验确定本次地震属性分析主要用振幅类和频率类属性对储层进行预测。

首先选定油层组顶和底解释层位然后做等时地层切片并在该时窗内提取了多种属性 (半能量和均方根振幅, 瞬时频率等) 用来进行地震相分析 (图5、6、7) 。从沿层提取半能量属性 (附图5) 可以看出k油田区目的层沙三上段储层物源

主要来自北面的LB低凸起。从地震属性综合分析看出, 沙三上段砂岩在k油田范围分布广泛, 平面分布较为稳定。经开发井证实储层分布范围和我们的预测是一致的。

4 地震相技术和储层预测

地震相分类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自组织神经网络技术来实现单一或多种数据体的地震相分类。地震相可以和井信息进行标定, 更精确地预测储层内容。

自组织神经网络是一种具有自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 由两层组成。输入层中神经元在一维空间中排列, 而输出层的神经元可以是多维的, 并且输出节点与邻域的其它节点广泛互连。神经网络在地震层段内对实际地震道进行训练, 通过几次迭代之后, 神经网络构造合成地震道, 然后与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对比, 通过自适应试验和误差处理, 合成道在每次迭代后被改变, 在模型道和实际地震道之间寻找更好的相关。

实际应用中, 针对J油田, 选定主要含油层段沙二段的顶、底面为预测目的层的时窗, 然后在该时窗内进行地震相分析。根据目的层段的厚度大小, 选取波形分类数12, 进行地震相处理, 得到地震模型道、地震相图等处理结果, 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得到与地震相相对应的沉积相。

图8为J油田主要含油层段沙二段地震相分析图, 和已钻井成果比较, 地震相红色部分指示井上砂岩部分。据此预测J油田的储层分布情况。经开发井证实储层分布范围和我们的预测是一致的。

以上地震属性技术的应用说明,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预测中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不同的属性参数对不同的储层特征敏感, 针对储层的不同特征选取不同的属性参数, 不能照搬照套。

本文列举的属性技术, 只是众多属性技术的一部分。在今后的储层预测过程中, 面对渤海越来越复杂的油气田, 必将会出现更多的地震属性技术的新方法, 结合其它地球物理新技术和新方法, 结合地质、油藏、测井等相关专业, 定会让储层预测工作更加高效。

摘要: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深入, 面对的大多数是断层发育、构造复杂、储层类型多样、储层横向变化快的油气藏, 给储量预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加快新油气田的评价步伐、确保成果质量, 物探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震资料全方位的信息, 运用多种地震属性手段来预测储层。本文所运用的地震属性包括振幅属性、波阻抗反演、频率属性、地震相等。

关键词:振幅,波阻抗反演,频率,地震相

参考文献

[1]陈军, 陈岩.地震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石油地质, 2001, 40 (3)

[2]邓传伟, 等.利用波形建立地震相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4, 39 (5) P.539-542

遥感技术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第4篇

【摘 要】遥感影像全面、客观地记录了地表综合景观的各种特征,可通过对其图像特征的提取,获得丰富的地质信息。包括判读盆地露头区各种地质地貌特征;发现由油区烃类微渗漏造成的地表理化特征异常区;指导现代沉积研究。本文给出了这些应用的介绍和一些成功的实例,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遥感影像;油气勘探;波谱特征

1.油气遥感探测机理

遥感影像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地表综合景观的几何特征和物理特征,因此,从遥感图像上不仅可以获得地表景观的形态及其分布组合特征,而且还可以获得物体的成分、结构和理化特征,从而实现识别的目的。

1.1油气遥感的间接探测

间接探测主要是分析遥感图像的几何特征,在油气遥感勘探中已广泛应用。主要是判别地质构造和隐伏的油气储构造。

(1)根据影像的形态、色调和影纹(形态的组合)进行判断,最主要的是线性构造的识别及环影影像的识别。

出露地表的线性构造往往具有明显的地貌特征,如断层、河流直线段等。对于隐伏的线性构造,在遥感图像上也可以清晰地显现,这是由于处于覆盖层下的原始构造对地下水的活动产生很大影响,使之在线性构造发育带多为地下水充水带,直接构成地表土壤湿度及植物群落特征的差异,在遥感图像上表明为一条明显的线性影迹。

(2)根据水系发育的特征,来推断区域岩性分布及区域构造。

一般水系密度主要反映地表岩性特征,水系形态反映地下构造环境,在油气遥感勘探中,水系形态分析对推断隐伏油气储集结构有着重要意义。

1.2油气遥感的直接探测

直接勘探主要是利用遥感技术探测烃类微渗漏的地表标志,实现推断地下油气藏的存在。这些烃类异常的地表标志的探测机理就是捕获地物目标的分子或分子群的电磁波谱特征。

2.利用遥感资料进行地质地貌判读

2.1地貌判读

地貌判读对于地质找矿、石油天然气勘探、构造分析等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地貌判读主要从地貌学原理出发,分析图形、色调和阴影等直接判读标志,再根据地质、水文、土壤、植被等地理要素的相关信息,综合分析判读[3]。

利用遥感技术可进行流水地貌判读、黄土地貌判读、卡斯特地貌判读、风成地貌判读、冰川地貌判读、火山地貌判读等。流水地貌判读主要有以下内容:河谷形态、阶地、河漫滩、洪积扇、冲积扇、三角洲、牛轭湖、古河道等。流水地貌判读对分析新构造运动和环境演变很有帮助。

沉积地貌的发育范围多在几十公里甚至更大,单靠地面调查研究其演变过程比较困难,利用遥感影像从宏观角度观察和分析其空间演变具有很好的效果。不同的沉积相因组成物质不同河后期地表地貌的不同,遥感影像上表现出不同的光谱特征[8]。因此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可以识别不同的沉积地貌。例如中科院崔卫国等对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的遥感研究,分析了该冲积扇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形成和演变原因进行探讨。

2.2岩性判读

组成岩石的矿物在热红外谱域具有选择性发射的特性,同一矿物在不同谱域具有不同的发射率,不同矿物在同一谱域也有不同的发射率,因此,根据低发射率带的波长位置,可以提取和识别岩石的矿物组成信息,从而判定岩石类型。

岩石色调是岩石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引起的辐射差异的反应,岩石色调的深浅主要由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深浅和它们的含量所决定的[3]。影响色调的因素还包括岩石表面的湿度、粗糙度、粘度大小。此外。环境因素如植被覆盖度、风化壳、土壤厚度都直接影响岩石色调。岩石色调实际上是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必须结合实际作具体分析。在大比例尺、高分辨率影像判读中,形状是另一重要标志。

另外,很多时候水系形态、地貌特征、土壤植被等都可作为岩性判读的标志。根据不同岩性的热红外特征,利用遥感航片、卫片还可以判读三大岩性。

2.3构造判读

2.3.1岩层产状判读

利用遥感图像可以判别水平岩层和倾斜岩层。水平产状的岩层层面界线与该处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水平产状的岩层在地貌上常常构成方山、桌状山。如果被开垦利用,常呈套环状梯田。倾斜岩层的解释标志是:地质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相交,并受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弯曲折转,或通过山脊沟谷等不同地形。

2.3.2褶皱构造解释

褶皱构造分背斜和向斜,在影像上表现为色调不同的条带且对称平行排列,其整体图像常呈闭合的图形,有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环带状等多种形态。

在遥感图像上可以利用岩层产状来确定背、向斜构造。还可以根据褶皱转折端的单层影像的出露宽度特点和组成折转端的岩层形态来分析分析背、向斜。

2.3.3断裂构造判读

断裂构造包括出露断层和隐伏断裂,前者许多断裂要素可以直接观察到,运用直接标志即可;后者则更多的运用间接标志,并结合其他方法才能确定。

许多断层要素都可以在航片和卫片上直观地看到,如地层、岩脉、矿体、褶皱等各种地质体被切断、错开的现象。

对已知油气田构造的研究表明,它们在地形地貌上均有特征显示,一个真实的隐伏构造应该在地表造成多种异常标志,如水系异常、色调异常,甚至会出现微地貌异常[9]。

3.油气遥感技术存在问题及展望

从油气构造的遥感解译分析,到综合遥感资料与物化探资料进行油气综合评价,再进一步发展到将遥感技术与油气化探、地面波谱测试、地磁、地温、能谱测量以及地电化学勘探手段相结合而进行的遥感方法直接找油,标志着遥感技术应用在油气勘探领域的一次次重大飞跃[5]。但是利用遥感探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遥感影像在识别岩性方面,由于火成岩的热红外光谱特性比其它岩类要清楚得多,所以对于火成岩的研究相对的较成熟一些。但是对于沉积岩和变质岩的研究则相对的较少,主要是由于岩石中的不同矿物对热红外光谱影响较大。因此对于岩石和矿物发射光谱特性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将热红外谱域的研究延伸到3~5μm和17~25μm,目前对这两个热红外谱域的岩石、矿物光谱特性还知之甚少。

油气遥感技术不断发展,不仅可以在前期油气勘探中发挥作用,并将会涉及到油气勘探的各个阶段。在隐蔽油气勘探、岩性油气勘探、水动油气勘探及老油气田的扩大、挖潜勘探中同样可以取得成效。

先进的遥感探测器是油气遥感勘探的前提,尤其遥感应用研究是基础。随着应用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化,定会促使油气遥感勘探技术不断完善。油气遥感勘探是一种有希望、有前景的勘探技术[2]。

【参考文献】

[1]陈继福.RS技术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2006,10.

[2]宋小宁.遥感影像复合与油气显示的相关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彭望琭.遥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云鹏,耿安松,刘德汉.鄂尔多斯盆地地表烃类的遥感探测研究[J].天然气工业,1999, 19(6).

[5]余华琪,齐小平.石油遥感二十年[J].国土资源遥感,1999,No.3.

[6]靳秀良.陕北油田烃类微渗漏遥感化探特征[J].国土资源遥感,1999,No.4.

[7]王云鹏,丁暄.川东某地地表土壤烃类蚀变特征及遥感机理研究[J].地球化学,1999,Vol.28,No.4.

[8]崔卫国,穆桂金,夏斌玛等.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遥感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Vol.22,No.3.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第5篇

从阻断热辐射传递理念出发,介绍了一种防热辐射构造在某超大型浮式生产储油装置(FPSO)上的应用情况,包括它的布置特点、它与FPSO主体结构的连接型式、支撑辐射防护屏的`结构设计方法,以及相应支撑结构抗意外跌落载荷的动态分析等.

作 者:王璞 程维杰 赵耕贤 WANG Pu CHENG Wei-jie ZHAO Geng-xian  作者单位:708研究所,上海,11 刊 名:上海造船 英文刊名:SHANGHAI SHIPBUILDING 年,卷(期): “”(3) 分类号:U674.38.02 关键词:辐射源   辐射防护屏   防辐射技术  

属性技术在油气检测中的应用 第6篇

结合我国西部地区2个化探应用实例,探讨了化探技术在西部油气勘探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指出化探技术在西部应用效果的提高有赖于化探样品的`采集、化探方法的选择、指标的选取、单指标异常信息提取、单指标化探异常模式的对比、综合异常信息及模式提取、指标异常与石油地质因素的结合等.

作 者:蒋涛 吴瑞金 程同锦 汤玉平陈浙春 JIANG Tao WU Rui-jing CHENG Tong-jin TANG Yu-ping CHEN Zhec-hun  作者单位:蒋涛,程同锦,汤玉平,陈浙春,JIANG Tao,CHENG Tong-jin,TANG Yu-ping,CHEN Zhec-hun(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

吴瑞金,WU Rui-jing(中国石化胜利新疆勘探开发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刊 名:天然气地球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NATURAL GAS GEOSCIENCE 年,卷(期): 18(1) 分类号:P61 关键词:西部   油气勘探   化探   认识  

上一篇: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方案下一篇:小学信息技术职称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