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024-07-01

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精选8篇)

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1篇

浅谈金融体制改革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在国际上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金融制度的完善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金融工作必须围绕着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这三项任务。只有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逐渐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立起健全的金融法制,才能保障金融市场健康发展,为我国未来的金融市场体系打下夯实的基础,使得我国金融良性循环。

最近几年,金融业蓬勃发展。但是在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偏差,尽管金融服务的能力一直在有条不絮的上升,但是由于过快的扩张规模,导致金融业并没有想象中一样服务于实体经济,而是有所“脱实向虚”。这是由于最近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使得原本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机构蠢蠢欲动。这样既不利益实体经济的发展,也对金融业自身有所危害。实体经济无法得到资金支持,无法顺利转型,导致国家金融实力受损。

纵观金融的历史长河,全球发生过多起金融危机事件。一旦发生金融危机,不仅对波及全球金融市场,而且对发生金融危机的经济体是毁灭性的打击。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地区和国家,他们的金融体系存在缺陷:这些国家在他们长期以来的发展中,严重脱离的实体经济,即没有服务好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与金融业本就是互相促进互相发展的。脱离实体经济的根基,那金融业将自食恶果;失去金融业的支撑,实体经济也将缺乏活力。金融与实体经济两者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服务好实体经济,使实体经济产业链进行转型升级,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不会脱实向虚,畸形发展。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其经济发展的根基必定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可谓重中之重,一个国家要是缺少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产业链会出现空心化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受到严重的障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世界经济一片萧条,爆发源头美国,采用了实体经济增长的模式,逐步化解,慢慢恢复经济。前后共用了6年时间,才使得原本崩溃的经济逐渐回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中。由此可见,服务实体经济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而实体经济中的产业发展以及以后的产业形态高级化将会促进金融资源的再分配,进而影响金融业发展。

习近平指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但是我国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1.我国实体经济与金融业缺乏互动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必定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但是融资困难一直是目前无法得到改善的问题。究其原因是一方面融资成本高,在我国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虽然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加快发展,但是间接融资的成本依然较高,这会使得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严重阻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均衡,因银行等金融机构主要以规避风险为目标,故而融资便利的目标以大型企业为主,小微企业难以得到足够的资金支持,造成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

2.金融业金融创新不足,金融结构中多层次资本市场未形成。

从国际经验表明来看,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比间接融资的银行体系更富有效率。成熟的市场体制中,应该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为辅。但在我国金融结构中,间接融资占绝大部分比重,远高于直接融资。而且,我国金融业政府行政调控多,政府直接插手金融市场的情况也会出现,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绝对控股,一股独大,这样的治理结构及产权结构使银行间竞争不足,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并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依靠规模扩张和存贷款利差为主导的增长模式并没有发生改变,创新业务的品种、渠道及内容都不够完善。

3.金融业发展态势不均衡

从各行业发展态势来看,银行业发展稳中趋升。虽然存在降息周期利润受挤压、非银行机构竞争更为激烈等不利影响,但是积极因素更占上风: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增强对信贷规模要求加快增长、银行非信贷业务不断创新发展将带动银行业保持较快发展;同时,银行也在降息周期中延长定价周期,减缓利率降低的不利影响。证券行业发展有较大改善。一是在流动性持续改善、实体经济企稳的状况下,资本市场相对有一定回暖,交易量上升带动营业收入、利润回升,从而带动行业较快增长;二是随着监管层加大对证券公司创新的支持力度,证券行业很多创新业务试点启动(约定回购证券交易、保证金管理等业务),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种类逐步增加,行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带动行业较快发展;三是新三板扩容,一方面丰富了资本市场体系,为中小企业疏解融资难问题,另一方面带动相关收入较快增长,保险业发展相对平稳。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设计金融体系的顶层方针,改革金融管理体制,提高金融系统效率

在金融领域中,金融危机的实体经济的破坏影响深远。众所周知的08年金融危机,美国就是通过将生产效率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仅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并且从金融危机的低谷中走了出来。因此,要全面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体系顶层方针,规划好改革路线图,将改革同步推进。并且要加强金融体制建设,建立一个与我国国情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管理体制。一要加快社会资金的配置格局,形成产融有效融合,充分发挥政府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对落后产能及过剩产能行业,要限制金融企业对其支持,并在适当时机退出,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对高新技术企业,新兴工业等则需要更多的金融扶持;二要加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要以改革的方式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多措并举引导实际利率下行,加快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三要加快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服务方式。

2.优化金融结构,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水平

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当前,我国金融机构的数量与种类还比较少,要健全以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不断优化金融结构。首先,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使更多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减少企业对借贷杠杆的依赖。引导更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积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其次,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有较大空间,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银行业,引导民间资本规范发展,构建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再次,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建主流业态与新兴行业协调发展的金融体系,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大数据平台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金融机构稳妥开展综合经营。

3.深化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要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要特别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金融运行的市场化,金融监管日显重要,目前已经建成了“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金融监管格局。然而,“一行三会”的分业监管体制存在诸多缺陷,例如,监管部门在金融监管方面过度集中权力,忽视了地方政府、行业自律组织和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一行三会”缺少有效协调机制,监管过度和监管不足同时并存。对此,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法律制度,形成协调有序的监管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产业法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济转型升级,防范各种金融风险。三是要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金融创新加剧了金融活动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增大了金融风险。但正是由于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监管也在不断寻求更为有效的体制和运行方式,从而推动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变革。因此,需要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加强对金融创新过程的监管,促进监管手段的丰富与创新,另一方面则需要赋予金融机构足够的金融自主权,鼓励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事实上,金融领域混业经营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可以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合并成一个金融监管机构,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金融产品的特点,实行不同的监管政策;对于不同的行业,也可以实行不同的监管幅度;金融创新产生大量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如果监管存在空白、监管标准不统一,极易滋生新的风险。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的发展,自律性的内部监管表现得很有效,但也要加强宏观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与深化金融改革是相辅相成的,是要通过强化金融监管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还要特别注意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按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来定,任何情况下实体经济的规律都是第一性的,要根据实体经济发展规律改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理念、机制,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切实改变金融业的服务理念、原则、员工结构。我国的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信贷原则、风险评价标准等,多是基于发达市场为基础的抽象金融理论,这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及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存在一定的差别。我国的金融从业人员特别是银行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学经济、金融、会计的出身,对产业、行业的特征及发展趋势不甚了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从根本上解决能力不强、效率不高的问题,需要从根本上改变服务理念、服务原则、员工结构。金融从业者尤其是银行机构中要充实、配备具有与产业、行业相关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这样才能知道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需求、风险点,服务才具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服务实体经济。

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进一步明确机构的功能定位。当前社会上常说传统金融服务门槛高,很多实体经济尤其是经济发展薄弱环节如“三农”、小微企业、学生还有一些创业的群体无法覆盖,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及深度。理论和实践研究已经表明,我国并不缺少大银行,而缺少为社区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因此要通过市场准入等方面措施为商业银行从“跑马圈地”向“精耕细作”转变提供条件。一方面须合理限制城市商业银行跨区经营,对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跨区经营更要从严把握,防止中小金融机构通过规模扩张做大做强的冲动,从政策上创造条件,培养中小银行服务本地实体经济的能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征信服务机构、担保机构等金融服务机构,强化配套体系建设,使金融机构能够有意愿、有能力、有保障服务实体经济。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之基础的风险分散、价格发现、激励约束等功能。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大众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但以银行机构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很难对这方面金融需求提供有效的支持。这就需要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畅通金融服务供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为生产要素的重组提供便利,为创业、创新提供试错的金融机制。一方面要发展有效的股票市场,建立主板、创业板、三板市场有效支撑的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权益资金;发展有效的债券市场,为企业提供长期和短期的债务性资金;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金融租赁市场,要促进产业和金融业进一步的深度融合。

加快建立规则统一的金融市场,畅通政策传导渠道。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要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这就需要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来向各个领域去传递信息,并能够使资金顺畅有效地流动。但当前我国的金融市场是分割的,有银行间市场、场内市场,还有场外市场等,这些市场由不同的部门管理,规则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中央银行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传导存在阻碍、时滞甚至出现错乱,金融市场的条块分割也容易导致资金流转不畅、价格发现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不同市场的套利还易产生金融风险。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协调,强化中央银行监管地位,统一监管规则,推进金融市场扩大对内对外双向开放,建立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促使金融市场资金能够按照市场化原则在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之间高效的流动。

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2篇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证券业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业应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提高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金融体系,证券业,实体经济,创新驱动

一、概念界定(1)实体经济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典型的例证便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德国。作为欧洲的头号经济体,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经济的脊梁,重视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发展是德国成功抵御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影响的重要原因。

(2)金融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将金融业分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和其他金融活动,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业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金融业在直接产出、解决就业、实现资源配置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金融的功能包括:一是融通社会资金,为实体经济在不同经济主体、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之间配置资源。二是集中资本和分割股份,在一定的程度上,资本市场、银行、投资基金等可以集中小额资金、短期资金,解决大额、长期资金需求。三是提供清算和支付结算,完结商品、服务和各种资产的交易。这一功能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四是提供信息和形成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等都是实体经济投融资决策、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变量。五是分散、转移和管理风险,将风险配置到有承担意愿且有承担能力的经济部门或经济主体。六是缓解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委托-代理”问题。七是通过金融体系,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可以发挥杠杆作用。

(3)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辩证

金融产生于实体经济支付结算的需要,发展于实体经济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体经济是金融存在的基础。金融通过融资、支付结算、分散风险等功能,不断推动实体经济发展,金融是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金融的发展过度,会产生泡沫,使得经济不稳定;金融发展不足,实体经济融资难,交易成本过高,为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经济的发展和稳定,金融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背景与重要政策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始于华尔街的次贷危机暴露了美国金融与实体经济严重脱节的缺陷,再次警示金融创新的边界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立足于实体经济的客观现实。2008年后,欧美国家在救市过程中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在中国,金融工作由此也变得更加谨慎稳重。201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国内外引起了重大反响。

2012年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了“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总方针,温家宝总理在会上明确提出了“五个坚持”,其中第一个坚持就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2014年5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称为“新国九条”,旨在更好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促进创新创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5年11月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到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2015年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即是部署在多地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认为,坚持突出特色、重点推进,选择一批条件成熟的地区分类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可为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积累经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会议决定,一是建设浙江省台州市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通过发展专营化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服务新模式、支持小微企业在境内外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等举措,探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二是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围绕分散现代农业规模经营风险、盘活农村产权,对农村金融组织、供应链金融服务、扩大农业贷款抵质押担保物范围、优化农业保险产品等进行探索。三是支持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别以深化粤港澳合作、发展融资租赁、推进两岸金融合作为重点,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资本项目可兑换、跨境投融资等方面开展金融开放创新试点,成熟一项、推进一项。有关部门和试点地方要向国务院专题报告试点工作情况。

三、证券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现状

一行三会是(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三会所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证券法》指出证券公司可以经营的业务范围包括:一级市场的承销与保荐业务,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经纪与投资咨询业务,证券自营与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财务顾问业务,以及其他证券法规定允许的证券业务。证券业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基本职能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建设证券账户平台,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证券业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上市和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是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之前只有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是国家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通过上市或挂牌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我国证券业目前开展的创新业务包括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类贷款业务、PPP合作模式等。资产证券化是指将可以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组合作为支持,发行证券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是指中小微型企业在中国境内以非公开方式发行和转让,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目前证券公司可以开展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股权质押等。

(三)以专业化团队、专业化方法为实体经济提供咨询与服务,提高实体经济利用金融的效率。

四、证券业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措施

证券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证券公司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券商转型,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证券业可以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发展跨境业务,提高国际竞争力。证券业可以为境内企业跨境上市、发行债券、并购重组提供财务顾问、承销、托管、结算等中介服务;可以在港、澳、台和其他境外市场通过新设、并购重组等方式设置子公司;可以为符合条件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提供相关服务,积极参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并依托上海自贸区等经济金融改革试验区机制和政策,为境内外个人和机构提供投融资服务。

(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证券公司让优质中小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证券公司应在产业的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证券公司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地支持,为万众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支持。

(三)创新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向进行创新和转型。我国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分业经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被限制在传统业务的框架内,但是从近期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证券公司更应该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实体经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证券公司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打新股贷款、约定购回等,相当于替代了部分银行的职能,朝着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具体可以:开发资产管理业务;开展固定收益、外汇和大宗商品业务;加快融资类业务创新;稳妥开展衍生品业务;发展柜台业务;自主创设私募产品。这既是我国监管部门所鼓励的,也是证券公司的发展方向。

(四)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最近发展方向。证券公司也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在具备一定的硬件条件和互联网思维。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缩短与客户的距离,免去地域的限制,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营销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的发展等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证券业应该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3篇

(一) 钢铁业

可以说钢铁业是各个行业的支柱, 对各个经济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 一吨普通钢铁的利润还不如蔬菜的利润高, 甚至买一吨钢铁都是亏本的买卖。

(二) 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 经历了几年前的风光高速发展之后, 老天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 光伏行业一下子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行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 江西赛维LDK都陷入了巨亏, 面临纽交所退市摘牌的危险。

(三) 船舶制造与航运业

波罗的海综合指数 (Baltic Dry Index, BDI) 是散装船航运运价指标, 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因此, 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

二、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 技术水平较低, 受制于人

几年前, 我们对“Made In China”感到万分的自豪, 但是当我们渐渐发现我们得到的利润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 大量的利润被外国厂商赚去。我们的大量, 低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渐渐地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退而显现出竞争乏力:大量的外资将代工厂移到越南,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的大量代工厂商遭遇了釜底抽薪之痛, 没了订单, 无米下锅。

(二) 行业集中度不够, 话语权不足

中国的最大五家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 伴随的使上千家的中小型钢铁企业的低效, 高耗, 无序的竞争。于此同时, 在与国外铁矿石巨头进行价格谈判时, 中国钢铁企业的不团结与话语权的丧失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受制于人。

(三) 内需不足, 过于依赖外需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一直被我国所忽略, 我国的储蓄率占GDP的40%以上, 很多的资金都进入了银行体系, 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流通消费领域, 这在很到程度上造成了内需的严重不足。

(四) 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 限制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业为主导, 信托和证券高速发展为特点的。在我国100万亿的金融资产中, 银行要占到90%以上, 其次是信托, 证券也最为式微。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贷款, 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 要求没有通过发行股票等资本市场的融资来的要求严格。这种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资金有效利用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是不利的。因为银行贷款很容易受到宏观政策调解的影响和银行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

三、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一) 企业的技术转型, 推动产业的战略转型

1、通过企业自身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 先进的生产理

念, 尖端的技术, 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演变。2、走技术联盟路线, 各个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 为了尽快地占领市场, 降低技术研发的风险, 可以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进行技术联盟, 由原先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低效竞争转为强强联合, 优势互补。3、实体经济应该根据国家的战略规划, 主动从原先的竞争激烈的红海产业中走出来, 主动淘汰原有的低端产业, 通过不断拓展新的领域, 进入有高附加值的产业。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夯实基础管理工作, 开源节流, 降本增效, 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二) 加强行业集中度, 增强话语权

1、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优胜劣汰, 通过市场使竞争力不

强, 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破产, 重组, 兼并退出这一行业, 从而让资源集中到生产效率更高, 更有竞争力的企业, 这样才能使社会资源产生最大的财富效应。2、可以以行政力量进行适当干预, 强制淘汰落后, 高耗, 低效的小企业, 让他们被并购或重组退出这一领域。用行政手段来弥补纯粹市场手段约束力的不足。

(三) 提高国民收入, 推动内需

1、国企, 央企应该逐步退出一般流通领域, 他们只需要

在关键的国计民生产业中起到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即可, 如军工, 航天, 石油。2、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使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能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而不是人们把大部分钱存在银行里不敢消费。

(四) 改革金融体系, 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1、平衡银行, 证券, 信托的发展, 调节他们三者之间的不

平衡状态, 改变银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 促进另外两者的快速发展, 从而实现实体经济获得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得到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 而不是目前的单一的, 系统性风险较强的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完善的资本证券市场, 制定更加规范的股市融资规范, 借鉴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运行经验。2、使金融体系真正做到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依存, 共同发展, 而不是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3、要做到公平地对待各种类型的实体经济, 使每一方都能安全渡过后金融危机时代。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回归实体经济。诚然, 金融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但是纯粹的过分的强调金融业而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很不明智的本末倒置的行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之源。要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关键时点, 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 优化金融体系结构,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是后危机时代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后危机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改革与战略, 2011, (8) :25-28

[2]庞志强.危机后思考:外向型经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J].经济, 2010 (3)

浅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第4篇

关键词:公平 实体经济 转型

一、中国经济的现状

(一)钢铁业

可以说钢铁业是各个行业的支柱,对各个经济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但是就目前的市场行情而言,一吨普通钢铁的利润还不如蔬菜的利润高,甚至买一吨钢铁都是亏本的买卖。

(二)光伏行业

光伏行业是一个高科技行业,经历了几年前的风光高速发展之后,老天似乎和他开了个玩笑,光伏行业一下子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行业龙头企业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都陷入了巨亏,面临纽交所退市摘牌的危险。

(三)船舶制造与航运业

波罗的海综合指数(Baltic Dry Index,BDI)是散装船航运运价指标,散装船运以运输钢材、纸浆、谷物、煤、矿砂、磷矿石、铝矾土等民生物资及工业原料为主。因此,散装航运业营运状况与全球经济景气荣枯、原物料行情高低息息相关。

二、中国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水平较低,受制于人

几年前,我们对“Made In China”感到万分的自豪,但是当我们渐渐发现我们得到的利润处于“微笑曲线”的底端,大量的利润被外国厂商赚去。我们的大量,低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渐渐地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减退而显现出竞争乏力:大量的外资将代工厂移到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人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我们的大量代工厂商遭遇了釜底抽薪之痛,没了订单,无米下锅。

(二)行业集中度不够,话语权不足

中国的最大五家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伴随的使上千家的中小型鋼铁企业的低效,高耗,无序的竞争。于此同时,在与国外铁矿石巨头进行价格谈判时,中国钢铁企业的不团结与话语权的丧失带来的是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受制于人。

(三)内需不足,过于依赖外需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一直被我国所忽略,我国的储蓄率占GDP的40%以上,很多的资金都进入了银行体系,很少一部分进入了流通消费领域,这在很到程度上造成了内需的严重不足。

(四)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限制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业为主导,信托和证券高速发展为特点的。在我国100万亿的金融资产中,银行要占到90%以上,其次是信托,证券也最为式微。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实体经济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银行的贷款,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要求没有通过发行股票等资本市场的融资来的要求严格。这种过于单一的融资方式对企业的资金有效利用和企业的战略发展是不利的。因为银行贷款很容易受到宏观政策调解的影响和银行自身发展状况的影响。

三、发展实体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一)企业的技术转型,推动产业的战略转型

1、通过企业自身不断的引进高素质人才,先进的生产理念,尖端的技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演变。2、走技术联盟路线,各个企业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特技术,为了尽快地占领市场,降低技术研发的风险,可以行业领导地位的企业进行技术联盟,由原先的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低效竞争转为强强联合,优势互补。3、实体经济应该根据国家的战略规划,主动从原先的竞争激烈的红海产业中走出来,主动淘汰原有的低端产业,通过不断拓展新的领域,进入有高附加值的产业。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

(二)加强行业集中度,增强话语权

1、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优胜劣汰,通过市场使竞争力不强,不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破产,重组,兼并退出这一行业,从而让资源集中到生产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的企业,这样才能使社会资源产生最大的财富效应。2、可以以行政力量进行适当干预,强制淘汰落后,高耗,低效的小企业,让他们被并购或重组退出这一领域。用行政手段来弥补纯粹市场手段约束力的不足。

(三)提高国民收入,推动内需

1、国企,央企应该逐步退出一般流通领域,他们只需要在关键的国计民生产业中起到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即可,如军工,航天,石油。2、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养老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能真正地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人们把大部分钱存在银行里不敢消费。

(四)改革金融体系,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1、平衡银行,证券,信托的发展,调节他们三者之间的不平衡状态,改变银行业一家独大的局面,促进另外两者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实体经济获得多元化的资金支持,得到更加全面的金融服务,而不是目前的单一的,系统性风险较强的银行信贷支持。建立完善的资本证券市场,制定更加规范的股市融资规范,借鉴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运行经验。2、使金融体系真正做到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而不是只是一味地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了另一方的利益。3、要做到公平地对待各种类型的实体经济,使每一方都能安全渡过后金融危机时代。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回归实体经济。诚然,金融业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但是纯粹的过分的强调金融业而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很不明智的本末倒置的行为。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力量之源。要抓住后危机时代的关键时点,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加快改革发展步伐,是后危机时代的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秀丽.后危机时代创业型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J].改革与战略,2011,(8):25—28

[2]庞志强.危机后思考:外向型经济要提高核心竞争力[J].经济,2010(3)

践行普惠金融 服务实体经济 第5篇

银行腾讯大粤网·财经频道2015-07-28 13:12 我要分享

[摘要]作为客户数量最多的银行,邮储银行专注服务“三农”、小微金融,积极创新融资模式,努力构建“O2O”的立体化金融服务网络。

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自成立以来,邮储银行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超过2.3万亿元,有效解决了1200万户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短缺困难。截至今年6月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237亿元,1-6月新增贷款664亿元。八年来,邮储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特点,推动产品创新工作,形成了“强抵押”、“弱担保”、“纯信用”相结合的全产品体系;改变“自下而上”做小微的思维定式,立足网点优势,通过专业化机构打阵地战,建设了578家专业化的小企业特色支行,覆盖全部36家一级分行,为高新科技、电子商务等222个细分行业提供专业服务。

然而,在当前创新不断的大环境下,有越来越多的新兴小微企业缺乏的已不仅仅是资金支持。品牌的传播平台、技术的指导、商业模式的交流、行业信息的了解等均是其所需。

针对这些涌现在市场的新诉求,自2010年以来,邮储银行连续六年举办“创富大赛”活动,与地方经信委、人民银行、银监局等共同组织,为个人创业者和小微企业搭建“一个联盟,四大平台”为基础的创富综合平台。“一个联盟”,是建设以支持中小企业客户发展为目的、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为支撑点的创富联盟;“四大平台”分别包括:资金支持平台、品牌传播平台、技术指导平台、商业模式交流平台,形成了“帮扶小微企业、助力百姓创业创富”的良好氛围。

邮储银行还联合经济日报共同推出了“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这一指数当中,集合了全国75%县市、2500户以上小微企业样本的月度运行情况,全面考虑了小微企业采购、生产、绩效、信心、融资、成本各个环节,重点关注小微企业运行中融资、成本、风险问题。该指数填补了国内小微企业现行统计指数的周期性空白,为小微企业确定自身发展路径、政府宏观决策、政策导向、社会机构健全小微企业服务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积极创新融资模式 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徐学明表示,当前,社会融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社融股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银行传统的存贷汇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客户的需要了。为此,邮储银行积极创新融资模式,走“投贷债”联动发展的路子,积极拓展PPP、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政府债务重组等融资方式。6月份,邮储银行在全国首个地方高铁PPP项目——济青高铁(潍坊段)项目中成功中标,投放资金43亿元。未来,邮储银行将加大对城市轨道建设发展专项投资基金、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基金、充电站和充电桩建设投资基金,以及现代物流投资基金等方向的投资,力争三年投资总量达到3000亿元。

服务实体经济总结 第6篇

服务实体经济总结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部作为新设营业部,2016年度尚未发生保荐企业上市、推荐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再融资、服务企业融资、服务江西企业挂牌江西省区域股权市场情况,也未参与培训、扶贫等工作情况,为此,在新的一年,本部将会大力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一、服务于实体经济现状

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三会所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业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我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基本职能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建设证券账户平台,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证券业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上市和挂牌。我部将大力发展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通过上市或挂牌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通过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类贷款业务、PPP合作模式、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股权质押等方式进行业务创新。

二、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措施

证券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证券公司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券商转型,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我部拟将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证券公司让优质中小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部应在产业的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我部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地支持,为万众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支持。

(二)创新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向进行创新和转型。

我国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分业经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被限制在传统业务的框架内,但是从近期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证券公司更应该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实体经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证券公司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打新股贷款、约定购回等,相当于替代了部分银行的职能,朝着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三)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最近发展方向。我部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缩短与客户的距离,免去地域的限制,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营销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的发展等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我部在新的一年中,将会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总结 第7篇

服务实体经济总结

经济学上,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从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上看,实体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更为稳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竞争力更强。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了我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由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内在关系所决定的,有关部门为落实该政策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

本部作为新设营业部,2016尚未发生保荐企业上市、推荐企业新三板挂牌、上市公司再融资、服务企业融资、服务江西企业挂牌江西省区域股权市场情况,也未参与培训、扶贫等工作情况,为此,在新的一年,本部将会大力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一、服务于实体经济现状

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三会所监管的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业对实体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我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实体经济:

(一)基本职能实施,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证券经营机构的基本职能包括拓展投资融资、销售交易、资产托管等。证券经营机构为大宗交易、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等各种金融产品开展做市等交易服务;开展资产托管业务;建设证券账户平台,建立与私募市场、互联网证券等业务相适应的账户体系。证券业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主要是公司的上市和挂牌。我部将大力发展通过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俗称“新三板”,通过上市或挂牌实现企业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实现企业的直接融资,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业务创新

通过资产证券化、中小企业私募债、类贷款业务、PPP合作模式、融资融券、约定购回式交易、股权质押等方式进行业务创新。

二、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进一步措施

证券业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证券公司应在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实现券商转型,采取措施进一步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证券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情况,我部拟将采取下列具体措施。

(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助力中小企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家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途径。证券公司让优质中小金融机构进入资本市场,让优质的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购重组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部应在产业的并购重组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助力产业升级。创新驱动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我部在实现其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可以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地支持,为万众创新创业提供咨询与支持。

(二)创新金融产品,向综合金融服务的方向进行创新和转型。

我国金融行业经过多年的分业经营,导致证券公司的业务被限制在传统业务的框架内,但是从近期证券公司创新业务的发展来看,未来的证券公司更应该是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为实体经济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同时,目前证券公司正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类贷款业务,包括融资融券、打新股贷款、约定购回等,相当于替代了部分银行的职能,朝着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目标更迈进了一步。

(三)创新服务方式,加快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和创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概念不断提出,互联网金融成为金融行业最近发展方向。我部必须要积极加强自身信息技术建设、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可以借助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缩短与客户的距离,免去地域的限制,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可以借助互联网实现营销模式的创新,增强竞争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技术的发展等为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我部在新的一年中,将会抓住机会,应对挑战,不断创新与改革,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第8篇

但是, 如果虚拟经济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的实际需求过度发展, 并与实体经济越来越远, 就可能导致货币超常扩张, 推动通货膨胀、从而产生泡沫。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自我发生、自我实现的资本循环, 直至最后以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

2011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12年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 都提出了一条重要指导的方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 在贯彻落实这一方针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1年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的处境不断恶化, 这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受到资本的冷遇。近些年来, 由于房地产业、商品投机等行业的蓬勃发展, 不少企业受到诱惑前仆后继, 投资收入已超主营业务成为不少企业主要的收入来源, 产业资本投入金融资本, 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 这种“实业空心化”的愈演愈烈只会使实体经济的生存环境更加难以为继。

我们更进一步看, “金融资本”抢占“产业资本”地盘的背后体现的是我国深层次的经济问题: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面临困境。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大多是基于各种资源上的比较优势, 比如我国优势就在于大量低廉的劳动力, 但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出现, 劳动力成本会逐步增加, 原先基于低廉劳动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模式将受到挑战, 与之相应的劳动密集型实体经济也面临冲击。根据宏观经济内生增长理论和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 此时现代服务业和技术创新应成为实体经济发展新的动力。

增长模式的转型离不开资本的优化配置。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 2011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 其中, 各类贷款共计9.54亿元, 占比74.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1.03万亿元, 占比8.0%;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共计1.81万亿元, 占比仅14%, 银行融资占社会融资总量四分之三以上。另据银监会和证监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 至2011年12月末, 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11.5万亿元, 同比增长18.3%, ;同时, 2011年A股和B股总市值为21.48万亿元, 同比下滑19.09%, 109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1.57万亿元。无论是融资规模, 还是资产总量及其他相关指标, 银行业依然是我国社会融资格局中绝对的主体。今天的投资转型就是明天的经济转型,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 银行业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明确了金融服务实体、资金投向实体的要求。这是我国政府通过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得出的论断, 也是针对当前实体经济发展放缓、部分资本从实体转向虚拟经济所行的部署。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 应当重视金融服务于经济的内在本质, 充分发挥自身在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努力形成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相辅相成、互动双赢的良好局面。

银行业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产业政策,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各银行应将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纳入各自的战略规划和经营计划, 实现信贷政策与国家宏观政策的有机统一。在当前的信贷行业分配上, 应切实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主导产业、绿色环保和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 引导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严格把控“两高一剩”等限制性行业的信贷业务。在信贷的地理布局上, 应积极支持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还有的重点就是安排信贷资源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及保障性住房建设, 做到“有扶有控”, 促进实体经济沿着国家产业政策发展。

银行业还应当不断创新服务方式, 着力提高服务水平。在转变经营理念的基础上, 真正满足实体经济主体的融资需求, 通过提供有实际价值的金融服务为企业创造增值, 实现银企共赢。针对当前反映强烈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银行业应规范收费行为, 建立科学、透明的收费制度, 公布公开收费标准;应充分考虑小微型企业抵质押品不足、“三农”客户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等因素, 积极研究开发各式“量体裁衣”的金融产品;优化服务结构体系, 完善营业网点布局, 促进各分支机构有机整合, 提高行业服务的质量与速度。

同时, 还必须加快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拥有足够的中小金融机构是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金融服务的保障之一。目前宏观经济形式复杂多变, 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不仅可以优化金融机构的所有制结构和规模结构, 体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还有助于稳定投资增速。金融监管部门应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到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建设中, 通过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 建立健全合适的中小金融机构资本金监管制度和业务发展机制, 以增强其经营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上一篇:懒政庸政怠政也是腐败下一篇:文体委员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