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024-06-03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精选14篇)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1篇

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邵炜是一名学习成绩时好时坏、极不稳定的学生,做作业或答试卷时他经常不是漏掉答案的单位、少写符号,就是审题不仔细,看错条件而答错了题,甚至草稿纸上算好的答案,抄到试卷上却抄错!每次考试后,各门功课到底能考几分,他心里没一个“准”。 邵炜自己也不愿意这样,可他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不粗心。

注意力不集中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背后反映出很多孩子学习方式简单化,不太注意消化、巩固,细节方面疏漏较多。气质类型对孩子的注意力也有影响。胆汁质的孩子,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较大,易兴奋,情绪不够平衡;而多血质的的同学虽然神经活动均衡性较好,接受新知识迅速快,但往往流于表面,并且常常由于意外干扰而转移注意力,做事不扎实。

人的注意力具有指向和集中性,要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应做到:

1.增强学习工作的目的性,养成较长时间内关注同一事物的耐性,善始善终完成任务的习惯;

2.使学业深度恰到好处,并加强综合性训练,多进行自我检查;3.加强学习策略培养,训练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勇于知难而进的习惯

《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通过讨论,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反复加工酿造蜂蜜。 但是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家长都只是引路人,孩子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孩子自己去解决。独立思考、自学是掌握和巩固知识的主要途径。孩子做习题时遇到困难,家长切不可马上帮孩子解决;孩子做完习题,也不要老是由家长负责检查,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养成等、靠、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成为孩子的行为模式,将成为他学业以及今后的事业发展的绊脚石。 擅于定时定量的习惯

新学期伊始,阮圆晨每次决心都很大,开学头几天晚上很迟才睡觉,她不但要求自己听好每节课做好笔记、超额完成作业,还要自学很多内容。可是一两个月后由于成绩上升很慢,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效,就坚持不下去,不了了之了。

学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就如一日三餐,要有规律地吃,暴饮暴食对身体是不利的。学习也同样,不能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学习任务繁重,孩子如果不为自己安排一个周密的任务表,只有按照碰巧落在桌上的东西去分配时间,时松时紧,也就是完全由别人来决定他们的学习行动,就不能指望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了。

制定学习计划,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学习现状、思维习惯、身体素质、学校课程进度、考评要求等,计划不能太宏观,策略要有针对性,任务要具体能检查,时间也不能抠得太死。“边界模糊”化,但又不能无原则放恣自己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2篇

2.主动学习:学习积极,主动,化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认真做作业:做作业的时候尽量不要抄袭,可以参考网上的答案,也可以询问老师或者同学。

4.学会利用资源:学会利用身边的资源,例如找学习笔记,找相关视频,找老师或者同学请教。

5.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不要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6.持之以恒: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需要耐心和毅力。

7.主动休息:学习的时候要主动休息,不要一味地学习,否则会效率低下。

8.计划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

9.反思总结:定期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制定改进方案。

10.积极互动:积极参与课堂,与老师和同学互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的思维活跃度。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3篇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不能把握解题技巧, 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小错误多, 不能完整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 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习题, 不适应考试节奏;

以上问题若不能很好的解决, 学生的数学成绩就不能提高, 反而会越来越差, 时间一长, 不少学生会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 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我个人认为, 要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从培养学生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入手, 那么教师培养学生养成哪些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上新课之前, 认真预习要上的内容, 对于不懂的地方要求学生做上记号,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 这样便于学生集中精力解决他所不懂却又想了解的问题, 听课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不妨要学生自己做个对比实验, 一节课课前预习, 一节课课前不预习, 让学生自己亲身感受两种方式在听课的效率上有何不同?让学生实实在在体会到课前预习的好处, 从而对学生自觉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二、培养学生认真发掘概念、公式、结论的习惯

1.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对概念、公式、结论的理解要全面。

例如, 七年级数学中互为相反数的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为互为相反数) , 不少学生认为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为互为相反数, 忽略了“只有”, 那么象+5和-7也就成了互为相反数, 教师要及时指正, 从而强调对概念的理解要全面, 否则会导致解题错误。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 熟记概念、公式、结论。

例如, 学生没有记住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那么, 他怎么能利用判别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去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呢?所以教师要时刻提醒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熟记概念、公式、结论。

三、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 我发现不少学生在做习题时, 为了节省时间, 不喜欢认真看题目的条件、要求, 拿到就做, 往往由于漏掉了若干条件做不出来, 反而耽误了时间, 尤其在考试时影响大。或者由于题目的要求没看清答非所问。或者题目的条件理解错了, 直接导致解题错误。例如, 有这样一道数学题“求负数a与a的相反数的差”一些学生把“负数a”理解为“-a”, 导致题目解错。上述情况长期发展下去, 对学生好的数学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 要经常强调学生要认真读题, 举一些实例让学生认真体会不认真读题的危害。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 认真读题是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 提高解题效率。

四、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勤于思考, 尽量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看过题目后, 没有认真思考, 就急着问老师或向其他同学请教这个题目怎么做, 我认为这样是不妥的。首先, 这些同学没有真正弄清楚针对这道题我到底在什么地方不会做, 即使别人告诉你这道题如何做, 由于自己不清楚对于这道题我的思考障碍在哪里?所以对题目的解题技巧印象不深, 时间一长, 往往会遗忘对这道题的解法。其次, 由于平时大脑的思维没有经过锤炼, 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 往往会显得紧张、急躁, 结果无从下手, 而且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从而影响了考试成绩。所以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要勤于思考, 尽量独立解决问题, 实在想不出来, 再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这样既锻炼了大脑的思维, 又对这道题我到底在什么地方被卡住了印象深刻, 一般不会忘记。长期这样坚持下去, 就会增强思维能力, 牢记解题方法, 增强自信, 这样遇到难题不会慌张, 解决问题也会得心应手。

五、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合理表达的习惯

在教学中, 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思路是正确的, 但在书写过程中去表达时却显得凌乱, 不够合理。尤其在解几何习题时, 不少学生不清楚该先写什么, 后写什么, 以及前后语句间逻辑关系不严密, 造成整个解题过程混乱不堪, 若在考试中出现, 肯定失分。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范例的表达过程, 认识这样表达的合理性。教师自己在黑板上板演时, 要提醒学生注意解题过程的表达。经常找一些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不合理的表达过程, 在课堂上集体订正, 指出不合理的地方, 要学生认真体会。只有这样坚持下去, 学生的合理表达的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为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完习题时, 要总结在解这个习题时用了什么方法, 每解一个习题都不断地总结、归纳, 这样长期坚持下去, 那么对于同种类型的题目, 就会有多种方法去尝试, 会集中思考方向, 缩短解题时间。例如, 几何中证明两边相等的问题, 通过总结、归纳可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1.通过两个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通过等角对等边来证明3.通过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来证明4.通过比例等其他方法来证明。这样解题时, 思考方向明确, 多种方法不断地去尝试, 解题时会显得游刃有余。不少学生做了不少习题, 由于不善于总结、归纳, 即使遇到做过的题型, 思考时往往会杂乱无章, 丢三落四, 结果却做不起来, 这种现象也时有发生。

好的学习习惯在于培养 第4篇

关键词:教育;习惯;行为养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25-01

对教育而言,培养习惯是头等重要的事。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渐渐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渐渐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渐渐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儿童学者告诉我们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要顺其自然,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我总结了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有以下几个措施:

一 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孩子充分的参与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使我有一个深刻感受:在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培养的过程变成奴役孩子的过程,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制定规范,然后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自身培养,孩子本身是主人,我们应当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

在德育课堂中,我着重于向孩子们宣传做一个好孩子应有的良好行为习惯,要尊师爱老,团结同学,乐于助人,怎样礼貌的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应请注意哪些礼仪……这样才能给人留下一个良好印象,才是个好学生才能多交朋友。我在教学中渗透良好习惯的宣传,鼓励孩子自主自动去追求、自觉完善行为习惯。

二 衡量秉性,因性而施

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如:你们需要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意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说话算数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孩子,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

好动的学生培养她健康运动习惯,灵活的同学陪养她善于观察的习惯,内敛的同学培养她善于思维,这样因秉性而施于教,事半功倍。

三 矫正不良习惯

培养良好习惯同时是矫正不良习惯的过程,对着孩子,我们会发现许多学生有不少的坏习惯,怎么办?让我们来重温一下乌申斯斯基的话:“人类神经体不仅可以有天赋的反射,而且在活动的影响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这说明人体在长期对某方面进行培养活动,也可以形成新的活动习惯,这是人体所具备的,因此经过教育,经过培养,人是可以形成新的习惯,新的反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孩子们的不良习惯。

在教学中,我经常用这样方法来矫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如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同学他有个聪明的头脑,但总是不完成作业,经过几次批评教育,无济于事。

我发现这同学不完成作业已经成为习惯了,因为他发现老师父母只是批评,也没拿他怎样,惰性也就养成了。

四 树立形象榜样进行教育培养

树立班内劳动积分子,常在劳动工作过程当众表扬,并及时提倡鼓励同学向其学习。例如,这次期中考后,天气开始热,教室与老师办公室后有条滴水沟,长久的积淤,形成垃圾成堆,虫蚊开始多起来。为此我组织同学清除垃圾,在清除过程中树立几个典型,并当场提出表扬,同学们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五 从建立好习惯到“习惯成自然”

什么是“习惯成自然”呢? ?

叶圣陶是这样解释的:“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是那样的意思。”他举例道:“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形成是因为我们从小就习惯了,'成自然'了;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勉勉强强地做一做,就說明我们还不具有那种能力。”

初中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5篇

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

2.主动学习:在课堂上要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寻找答案。

3.认真听课:认真听讲,抓住老师的重点,记好笔记,积极思考和提问。

4.独立完成作业:作业是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要独立完成,切忌抄袭。

5.合理安排时间:要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上下学的路上,可以听英语或者背诵古诗文。

6.多阅读:阅读可以拓宽视野,增加知识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7.学会总结:每章结束后,要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知识框架。

8.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

9.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0.认真对待考试:考试是对知识的检测,要认真对待,分析错题,总结经验。

11.学会团队合作:在班级或学校活动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1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天定时复习知识点,做题,阅读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积累好的学习习惯的方法 第6篇

1、早晨背一些英语课文或课文的名家名段,或一些古代文言文。

2、晚自习一般是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然后写作业,做一些练习题,复习完了,理解了再做题,比做一道,翻一下书效率要高得多。

3、有时间再分专题的读一些英语语法,如:虚拟语气,连词之类。

如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第7篇

第一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第二包括: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 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第三包括: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 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臵,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第四包括: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 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 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抄作业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杜绝。作业可以使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8篇

一、鼓励学生们张开嘴说英语

在日常的课堂中要求他们自己说答案或与搭档对话都尽可能地说英语,比比哪个同学的英语表达流利地道,夸奖那些大胆张嘴的同学。以前胆怯,发音和语法不是很好的同学敢说了,慢慢形成大家争着说英语的班级学习氛围。而且要不断的鼓励学生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在不断的犯错中进行的,没有人一开始就不犯一点语法、语音等方面的错误。这样大部分学生就会打消怕犯错而不敢张口的旧习惯,慢慢建立起用英语表达自己想法的习惯。

二、养成大声读,互相用英语交流的学习习惯

出声读、大声读能很好的提高英语听和说的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也非常适合另外一门语言的学习。大声读对培养语感是至关重要的,语感就是在朗读中逐渐加强的。有一部分孩子认为默读也是读,还省力,作为老师一定要让他们明白对学习语言来说,朗读和默读从根本上是不同的,一定要朗读,感受语言的节奏、韵律,从中发现英语的美,学生在不断读的过程中慢慢爱上了英语,这就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因为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另外,教师可以找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和程度的英语朗读材料,放录音,让他们坚持模仿,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形式都贵在坚持。

三、课上多加入活动、比赛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比如:

(一)给出谜面,让学生说出是哪个字母:

三合一(打一大写字母),答案是Y;一条曲折地人生之路(打一字母),答案是S;半把剪刀(打两个小写字母),答案是d、p;幼苗初绽(打一小写字母),答案是r;永远走不完地路(打一字母),答案是O。

(二)用放录音传卡片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牢记句型。

开始放录音,卡片开始传递,录音停止,图片在哪个桌,那张课桌的两个学生站起来进行对话。他们问What’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What’s your major?这种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逐步提高。课堂上既有充满逻辑的紧锣密鼓思考,争先恐后的竞争,又有开心的大笑,同学彼此之间真诚的交流。从读书向交流转移,逐渐就形成模式。在这种看似游戏的活动,之前掌握的单词、句型与对话,大部分学生都能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实践中。

四、养成灵活使用英语语言的习惯

在教学中,竭力为孩子们铺设一个地道的语言外在载体,用英语组织课堂。用大量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让孩子们理解教学内容。有了这个榜样的力量,学生们才会更加努力地去说英语.在任何情境中都用英语来提问,思考,表述。激励他们在校园和家中,都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英语,这样不断地巩固、加深,对英语的进步是很有帮助的。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继续英语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英语与运用英语的能力,这样,学生们的学习劲头和情绪更加高涨,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得到更多更实用的语言。学生们取得了成绩,他们就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满足感,信心百倍,有句老话说的一语中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而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他们如果对英语语言有了很大的兴趣,就会去积极探索,不断前行。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高了,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去付出,去求索,去进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孩子们产生了乐趣,教与学才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

五、保持愉悦舒畅的课堂氛围

在给职校的学生上课时,一定要考虑他们的特点,包括年龄、心理、学习模式的特点,既要保证他们学到英语知识,又要充满乐趣,这样他们才能将学习的兴趣与劲头保持下去。要运用具体的物品、照片、图画、角色扮演、比赛、音响、电脑等多种教具与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愉悦地练习。新鲜的式样新颖的教具最容易引起脑皮层的兴奋,使大脑进入一个快速思维的状态。顺利愉悦的教学能让老师把精力放到改革创新、用心组织课堂教学上来,孩子们也可以不再埋头于压得透不过气的作业负担中。通常用下面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

(一)认真备课,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快乐,心情舒畅地学习。

讲英语语法是最枯燥无味的,可以借鉴外教老师们的方法,采用体验式、浸润式教学方式,设计一些卡片,上面写上一些语法现象,让学生们上来抽,谁抽到哪个,就讲解并举例甚至角色扮演一下,把这种语法现象给全班同学解释清楚,还是鼓励他们尽量用英语。

(二)设情景,让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掌握知识。

例如,讲到问路这个部分,就可以在黑板上挂上一幅尺寸比较大的地图,有街道,街区,各种各样的建筑。选定一个起始点或问路人的所在点。两个学生一组,先来抽卡片,抽到哪个地点或建筑,就让这组学生来进行询问和指路。起始点或问路人的所在点可以不断变动调整,既让学生们保持新鲜感又能让他们多角度多范围的进行练习。

摘要:职业学校的学生英语语言基础薄弱。他们之所以选择上职业学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初中成绩不好,无法进入理想的高中,而英语往往又是他们学习中最薄弱的一门课,英语学习兴趣也很淡薄。想让他们学好英语,首先要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关键词:职校学生,英语学习,学习兴趣,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王振光.《潜意识下的英语奇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4.

[2]陈忠.《科学英语学习法》.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3.

[3]胡文仲.《和胡老师谈学英语》.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从何培养 第9篇

关键词:阅读;聆听;独立思考;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190-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具有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和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中少不了聆听老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听老师讲解时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会听老师讲解,认真听老师讲课,特别是要听清楚老师所提的问题。老师的解题思路,老师所总结的方法,,这些一般都与教学重点有关。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认真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更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同学之间的思维水平比较接近。有时候老师的讲解未必能听懂,但是换成同学的语言后却能使其明白。但是有的学生就是没养成好好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的习惯,导致基础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掌握不牢,做题就错误不断。学会听同学们发言,小孩子年龄小往往只注意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让他来说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明确规定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要学好一个新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读懂课本,会“读”才能“懂”,才能学好。阅读并不是语文学习的“专利”, 数学阅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是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使学生逐步在数学阅读中领悟数学语言,正确地理解数学题的意思。如:我记得在一次测验中,其中一题目为:请在下面的方格纸中画一个直角,再标出它的各部分名称。对于后面一个问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未能完成,原因在于没把题目读完。对于解决问题的题目,大多数同学只读一遍,更有甚者只看数字或个别词语做题,不作深入思考,而是凭着感觉做。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独立思考的人,是不惟书,不惟上,非常自信的人。一个常怀疑自己的人,也是不敢怀疑书本的,一个不敢怀疑书本的人,是不可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只有在学习和生活中善于独立思考,才能开出智慧的奇葩。在学习上独立思考,其实质就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经过自己头脑的消化。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些机械的记忆和模仿是必要的,但最终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还是要经过自己的一番思考。如果不能独立思考,在学海中随波荡舟,人云亦云,那就不知会飘向何方。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胡思乱想,它需要一定的知识作基础。完全独立的“独立思考”是没有的,人们总是在吸取前人有益遗产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独立思考,得出与前人多少有所不同的东西来。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学习一切有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许多社会学家提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更为重要。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如果学生不能把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与他人合作性互动之中的话,那么这些知识与技能都是无用的,这种教育就是失败的。由此可以看出,学会与不同的人共事是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在在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与人合作,不愿为他人服务,他们的这种意识与做法显然是与时相悖的。针对这种状况,数学课标准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即在数学课学习中,要培养学生学会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三、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并把数学应用于生活”的思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实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和实践数学的兴趣。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中“镜面对称”的内容时,先让同学都去照一下镜子,然后在小组立交流:人在镜子里的特点,镜子内外人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有没有变化,学生通过活动和交流能总结出:照镜子时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10篇

我认为高中阶段应该侧重于对学生以下学习策略的培养:

词汇策略:词汇是整个高中学习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词汇策略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单词记忆的规律。主要应该强调以下策略: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最关键的地方还是在于对学生的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们的知识运用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英语教学而言,理解能力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增强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需要学生在理解语言含义的基础上,把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能够适时回顾,建立完整的框架,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理解能力的提高,需要从逻辑能力、推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训练,让学生不断总结出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从深层次把握语言的内容意义。增强英语的记忆能力,是学习英语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记忆能力的提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训练方式以口语的形式展开,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复述的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英语的学习

归根到底是学习词汇的活动,大多数学生虽然明白词汇是影响他们英语水平的关键因素,但记忆单词增加词汇量的意识普遍较淡泊,没有明确的目标,缺乏计划性,随意而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根据发音规则来记忆单词;部分学生经常使用构词法记忆单词,有的有时使用,有的很少或从不使用;学到新词时,有的学生有时或经常会联系旧单词记忆;有的学生经常把单词分组记忆,有的学生很少或从不这样做;有的学生经常把单词放在课文里或句子中记忆,有的学生经常定期复习学过的单词,对于老师课堂上比较强调的记忆方法,学生使用的频度较高,如根据发音规则、构词法及联系旧单词来记忆单词。象将单词分组记忆及把单词防在课文或句子中记忆的方法,学生觉得麻烦,不爱使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大部分学生对科学的记忆方法都有所了解,但经常使用的比率大幅低于有时使用的比率,这说明学生在认识方法和运用方法上存在很大差距,这样记忆效果自然不好。对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总体来说停留在“有时使用”这一水平。

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第11篇

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好的习惯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正文:很少谈谈家教方面的话题,女儿今年小学升初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私立百汇学校的免费班。可以说在经济上给家庭节约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教师的配备也是全市非常优秀的教师,也让我省了不少的心。朋友和同事在祝贺之余总爱问我是怎么样培养了这么一个又听话、又好学的女儿。想想确实也有一番感想。女儿特好问。同事们在调侃时戏言说:学问式教学在你女儿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平时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只要是不懂的,就一定会问个水落石出,而且从不不懂装懂。有一次,班主任卢老师对我说,她讲了一道竞赛题,问学生懂了没有?其他学生都说懂了,只有女儿摇了摇头说不懂。卢老师说她一共讲了三遍,女儿终于才点了头。我听后笑了,我说,这才是让我最放心的,平时我最怕学生不懂装懂,愚女可教。・平时在家里,我是很少给她开小灶。她班竞赛题训练抓得非常好,如果有不会的,我会同她一起,找出最简单而且又容易懂的方法。这些也得到了女儿的.肯定,说爸爸的方法易懂,而且简单。在学习上,只要她自己能做的,我是绝对不会代劳的。早在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时候,经常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来问我,我从来不直接告诉她,而是给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让她自己查,因为我认为自己查的留下的印象要深一些,记得要牢固一些。

怎么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 第12篇

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第一,抓态度作风,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专心读书,是否按时完成作业,书写是否工整,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持何态度,有无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等。

第二,抓作业,家长应查看孩子放学回家是否自觉做作业,做作业前是否先复习,做完作业是否检查,对老师指出的错题、错字是否更正了,作业本是否整洁等。第三,抓技能技巧,家长应查看孩子写字是否又快又好,作文是否格式正确、内容充实、语言生动,手工、图画、唱歌是否合乎要求等。

第四,抓能力,家长应查看孩子是否有复习、预习、记忆、思考、写作、心算的能力,会不会朗读、复述、背诵故事和诗篇等。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注意些什么:

第一,必须从“强制”入手。孩子不会学习,也无所谓习惯,所以,孩子开始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耐心讲高温齿轮泵解,比如,孩子写作业时,从握笔姿式,到书写内容,家长都要仔细观察,随时纠正,直到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后,再放手。

第二,要具体指导。家长应废除空洞的说教,而要一点一滴地具体纠正孩子学习中的一些不良习惯。孩子善于模仿,家长应以自己的良好学习习惯来影响孩子。第三,要因势利导。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要因势利导。如果你发现了孩子自觉学习的行为,就应及时鼓励,使之巩固,逐渐形成习惯。

第四,不断提出新要求。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应勤检查,勤督促,及时鼓励。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家长不要过分夸奖,而应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不足,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孩子就不会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而会向更高的目标前进了。第五,要创造学习条件。孩子写字需要桌椅、文具,阅读要有图书家长应想力、法为孩子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如果让孩子坐若小板凳,趴在椅子上做功课,不但不能使其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还容易驼背。

培养孩子的智慧应从小尽早

孩子的智慧是老天赋予的,这是大家都这样认为的。但在实际的生活中,孩子的智慧取决于生活环境和遗传因素这两个方面。大家公认的是遗传因素占大多多数,而环境因素只占40%而已。

从古到今,智商高的家族千千万万。就像我们熟知的巴赫音乐家,还有韦伯和莫扎特世家中,在之后的几带人在都有很多的音乐家出现。另外还有,远在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祖冲之的儿子祖桓之科学家、机械发明家孙子祖皓都是。他们也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与数学家。像这样一个家族几代人出现这样的高人,刚好说明了先天和后天因素对才艺天赋的作用。

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都会遗传个孩子的,很多方面的天赋都有很大的希望遗传给后代。这样后代就继承了爸爸妈妈YCB齿轮泵的天赋。在有些方面很突出。所以,在周围的环境影响下,父母的天赋如果适当地进行开发,很有可能给孩子的智慧带来意想不到的发展。

其次,环境对孩子的智慧也有很大的因素。后天的影响对孩子的智慧有很重要的影响。早教是我们做父母一直提倡的。从怀孕开始,发育脑细胞的第一高峰会在10~18周的时候,第二高峰会在宝宝出生后的3~6个月之间。如果希望孩子智力发育的很好时,首先要在怀孕时注意营养的吸收。其次就是在出生后喂养的时候。这些都是对孩子的智慧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七分靠努力,三分天注定。这句千古名言。还有长期研究过很多智商在140分以上的孩子的人,他们发现这些孩子大长大一直保持优秀的才能,这些的孩子的智商大多数在128分左右,都远远超过平常孩子的智慧。也有那些精神先天缺陷者,他们的孩子有精神缺陷或反应迟钝。智商,情商不算是在遗传中。

情商就是人的个性啊、脾气啊、处事能力啊、交际能力啊等方面的。孩子有的方面会像爸爸,有的方面会像妈妈。这些都是不一定的。

从小培养孩子的智慧是最好的。从早也是少不了的。长辈要教孩子怎样去观察事物的好与坏,要与别人有不同的发现、看法和想法的时候,教他一定要说出来,做出来,更进一步。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13篇

大一新生暂时还未能将自己从中学生的角色中剥离出来,仍然延用中学时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心理,等待教师指定学习内容,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不知道如何应对忙碌而相对独立的生活,不知道如何应对全新的种种课程,不知道如何应对上完课就匆匆离去的教授。他们对学习的认知还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尚未养成适合大学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也没有意识到不同的学习习惯就会形成不同的学习和做事风格,会造就不同的人生。

倘若学习习惯和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提高,大学生活就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将严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对大学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甚至对他们今后的人生的轨迹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如何让新生迅速适应新环境、新生活是辅导员面临的主要任务,而如何调整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使之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自然就成为这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一、目前大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学生的学习情况主流是好的,很多学生经过一段适应期,都能根据大学的学习生活节奏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中学的应试教育让他们习惯了“教授-接受”的教育方式,在学习中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问题:

1. 学习努力程度不高。

据调查,很多大学生以为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在经历了长期紧张压抑的高中学习之后,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会自然产生,于是一进校就放松了学习。若是有张有弛,劳逸结合,也不失为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的初期,这种张弛就失去了度,过度放松,完全处于一种毫无压力的状态,整日娱乐,忘记了学习,失去了目标与动力,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2. 学习动机有功利倾向。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学习动机与学习密切相关,决定着学习活动的引起、继续、完成的全过程。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个人主义,学习上有较明确的实用和功利目的。例如,某些学生丝毫不考虑专业学习的需要,选课时只选比较简单、轻松并容易得高分的课程;有的学生考试得高分的目的只是为了评奖学金;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考试课,其他课程一律“60分万岁”。

3. 学习方法不佳。

一些学生没有根据大学教育的特点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部分学生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不论从学习动机还是行为上,不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学习习惯是大学生在学习上所面临的主要障碍。那么何谓学习的主动性?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对顺利完成学业有何帮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育者,这些问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又称自我调节学习,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具备自主学习习惯的人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强的人往往具备以下特点:(1)学习目的明确,对学习价值观有正确的认识。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汲取知识的欲望强烈。(2)学习方向性强。能从庞大的知识海洋中准确地捕捉自己希望获得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利用和处理这些信息,做到为己所用。(3)学习创新性强。对所学的知识不满足于约定俗成的答案,能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不同视角去认识事物,善于将所学的内容综合起来并进行总结,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有意识地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4)自我控制能力强。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学习情绪和态度,合理主动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并对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阶段性的评价。(5)乐群性强。能主动地与同学和教师沟通,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享和交流学习经验,能够迅速适应群体生活,为团体所接纳。

在这种主动性的激发下,久而久之,学习者不断总结经验,可以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养成“温故而知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良好习惯的引领下,学习者不但可以顺利完成学习目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而且会在学习中建立自信。学习者一旦具备了强烈的学习自信心,在之后的学习中就会受到之前所取得成绩的鼓舞,进入一种良性循环状态,对学习的认识逐渐由感性过渡到理性,最终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此可见,这种学习方式主要强调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一直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三、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

大学的环境比中学要相对宽松,课余时间也较多。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只靠任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更要依靠个人的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养成独立思考和自学的习惯。还可依靠各种学生组织,将学习能力培养贯穿到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如班级、宿舍等,使自主学习的意识深入人心,由此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依靠群体力量带动个体发展,以达到预期效果。

1. 课堂内提倡互动教学,培养学生自我参与意识。

罗杰斯曾说:“传统教学缺乏真诚的、亲密的人际关系,充满着威胁和恐惧,教师以权威自居,发号施令。”不得不承认,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育,通常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主宰”着课堂上的一切,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课堂气氛呆板,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上的反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任课教师应该主动深入到学生中去,以饱满的热情、平易近人的态度去和学生沟通,要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他们在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多样化:

(1)集体讨论。这是生生或师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良好机会和平台,教师可以布置一个任务,由学生自愿分组,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大家可以互相交流思想和看法,互相启发,达到共同完成任务的目的。在这一模式下,教师不应过多地参与讨论,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哪怕学生讨论的结果略显肤浅或者存在微小的错误,教师在最后做一个总结性的发言即可。

(2)角色转换。让学生掌握一次主动,由学生自己备课,讲课,互相布置作业。让学生充分理解教师的工作,体会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学生自己才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使其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使命

(3)求新求异。鼓励学生对现有的一些尚不成熟的理论持怀疑态度,不拘泥于传统的思维,能够在怀疑和批判中有创新的思维发展,不断获取新的知识,拓宽知识面。

2. 课堂外及时引导,拓展思路,开辟多元化工作途径。

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的有限时间是远远达不到效果的。如何在课堂外的学习中使学生继续保持自主学习的热情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我们每一位思想教育工作者仍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寻找学习动力。有的学生学习没有动力是因为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缺乏了解,认为自己的兴趣不在于此,对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行业没有信心,导致一时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作为和学生距离最近的辅导员教师,应该善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学生的疑惑并及时帮助他们予以解决。对于上述问题,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多收集关于本专业的比较著名的书籍、业内名人的资料。每个班都有一位专业教师做班主任,可以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主要介绍专业知识。其次,引导学生树立为就业、为生活而学习的目标,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为就业和生活而学习,当然就是学习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个人素质,为过上理想中的生活需要具备何种条件,这些知识都不是学校要求学生去学的,而是为了自己的就业和生活必须掌握的。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收集相关信息,使他们明确就业要求自己具备什么样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人文修养和个人素质,引导学生逐步地明白自己将要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要过这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大学阶段为条件的完成需要做什么样的储备。

(2)广辟途径,加强教育,注重非正式群体的建设。大学生按年龄层次划分,尚处于青春期阶段,这类群体的认知很容易受到和他们亲密接触的人的影响,如老乡、同宿舍和同一社团组织的同学。这些非正式组织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对其加以规范化的管理,使之发挥正面作用,如组织高年级学生给大一新生做形势与政策报告。在这些活动中,由于相关知识的匮乏,学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相关知识的需要。此外,还可以采取演讲、宿舍评比等活动形式,并通过完善激励机制,促使其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

(3)提高学生自我监控能力,注重学习策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储备;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即提高学生自我认知的水平,能够对知识进行控制调节,促进个体思维的创新;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即提高学生对自己所完成任务能力的评价和判断,都是培养学习策略的有效方法,学生具备了良好的学习策略,就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有利于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

(4)启发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习惯,培养其持之以恒的精神。在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之后,还要提醒学生将学习的热情维持下去。这种热情在产生的初始状态可能是自发的、无规律的,由此种思想所支配的行动也可能是零星的,不带有惯性的。倘若能使学生对学习的热爱持续被激发,那么热情就会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动力,当这种精神动力成为一个人的思维习惯时,良好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也就逐渐养成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生活以及今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今我国高校需要提高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并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林毓錡.大学学习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1987.

[2]董奇, 周勇.论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1].

[3]唐华生.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 [4].

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第14篇

关键词: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复习;阅读

叶圣陶认为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仅可以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在学习中受益终身。良好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陶行知认为,儿童时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课前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预习是数学学习过程的第一个环节。如果小学生课前不进行课前预习,不能发现问题,很难抓住解决学习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对一些接受能力稍弱的学生,直到课上完了才知道学习了什么知识,这样不容易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课前预习是在数学中发现问题的方法,课前预习能了解本课的学习知识是什么,重难点在哪里,特别是预习时能发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是疑点。在进行学习新内容的时,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突破重点、难点,准确把握数学学习内容,充分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生由于刚上学不久,认识字很少。所以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课前预习学习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时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学生共同完成课前预习的任务。让学生自己拿出数学课本,让家长辅助学生预习,明天应该学习什么新数学内容了,让学生给家长做些简单的讲解,再让家长出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孩子口头回答。预习中孩子总是出错,家长告诫上课的时候你一定认真听讲,明白错误出在哪儿,改正错误,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专心听课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儿童教育专家M.S.斯特娜认为,学生只有先形成一种专心的习惯,才有可能在日后的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在上课中,学生要先坐稳,仔细听同学发言,听得比较专心,边听边思考,这都是专心听课的好习惯。如果学生不能专心听讲,就不可能学习好,课堂学习任务也不可能很好地完成。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专心听课的学习习惯,专心听课的学习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教师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专心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专心听课习惯。

三、勤于思考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主要的还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因此,它的主要智慧就不应当用到记忆上,而应当用到思考上去。”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与课后辅导中,要加强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仔细看、勤于思考,阅读数学课本时一边仔细读一边认真思考,完成作业时要边思考边做。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全面地、一丝不苟地观察图、题、式,从大量的学习材料中仔细地进行数学题综合分析、比较对照、抽象概括,逐渐形成学生的独立观察能力与思考能力。教师逐渐训练学生学会有条理、有思维地思考问题,培养数学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课后复习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在课堂上学生学习了很多知识,课后有部分是会忘记的。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低年级的学生自己也很难独立完成复习任务,这又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家长可以问问学生:“数学课上教师都讲了什么知识?”“课上你有没有发现比较有意思的题目,能不能说给我听听?”等等,以达到唤起学生的兴趣,以回忆达到复习的目的。

随着学生年龄的慢慢增长,掌握的数学知识越来越多,学习分析能力越来越强,就要慢慢放手,让学生养成独立复习的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完成家庭作业是复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做完数学作业,先验算,再检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看例题对照检查自己的作业,做出正确与否的自我评价,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教师和家长长期这样要求,就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业复习习惯。

五、课外阅读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要想学好数学,在课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让学生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开阔视野,增长更加丰富的知识。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课外书,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地写阅读笔记,教会学生如何从众多的课外读物中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情况的书来学习,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和家长要正确引导学生分辩好习惯和坏习惯,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的好习惯;其次,引导学生克服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的坏习惯,养成全神贯注的好习惯;最后,引导学生去掉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养成认真仔细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唐伟红,崔华芳.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10.

上一篇:我和孙悟空在一起作文下一篇:传热比赛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