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之我见

2024-06-27

网络文明之我见(精选6篇)

网络文明之我见 第1篇

网络文明建设之我见

——以“人肉搜索”为例“人肉搜索”,指的是通过大量人工参与来寻找问题答案的网络机制,即根据网络上的一张照片、一个视频场景、一个网名甚至一个QQ号码,网民们互通信息进行寻找,往往可以挖掘出目标人物在现实中的真名实姓、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甚至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经历、亲朋好友等私人信息也一概会“暴露于阳光之下”。近年来,“人肉搜索”事件层出不穷,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引发了不少争议。那么,我们应当怎样看待“人肉搜索”现象呢?

一、“人肉搜索”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产生的社会根源肯定涉及多种社会因素,但就其得以发生的条件来看,主要涉及三方面因素:互联网、焦点社会问题和网民。

首先,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使原本人们认为是“深不可测”的互联网等高技术信息产品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且日益“飞入寻常百姓 家”。这使各种社会信息迅速得到更大范围地传播和网民在虚拟的“网络社区”进行各种形式的超时空的社会互动成为现实。可以说,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达是 “人肉搜索”这种新社会现象产生的物质基础。

其次,中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过渡转型时期,由于思想多样、价值多元、规范缺失、道德弱化等 原因,出现了一些社会失范问题,而且有些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引起人们普遍关注。比如,前段时间被“人肉搜索”曝光的一些轻视生命、婚外恋、造假、不遵守公共规则、以强欺弱以及违反基本道德的事件,就是如此。人们为什么对此高度关注?我认为主要是这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 始对物质以外的社会价值普遍关注与追求,比如社会公平、公正和正义。

再次,产生“人肉搜索”现象的直接动因应该是网民的广泛参与。从微观心理层 面来看,为什么网民乐于广泛参与此事呢?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方面:一是猎奇探究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打破沙锅一探到底,是每个人自然产生的、普遍具有的心理活动。二是减压宣泄的心理。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讲的“投射”。将自己积累在心中的压抑情绪,发泄到网络上声讨的那个人身上,以此来减轻自己 的心理压力。三是平等参与的心理。每个人都盼望获得平等和尊重,希望自己能够拥有发言权。“网络社区”给予了人们平等参与的权力,使人们由被动的信息接收 者变为主动的信息提供者,自我成就感得以提高。四是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看重自己的价值,都有施展能力、实现目标的本能愿望。竞争日趋激烈和相对复杂的现实社会充满了变数,实现自我价值并非易事。相对而言,虚幻的网络世界所创造的独特的网络沟通环境,却正好能够满足网民追求自我实现的心理要求,他们从中可以感受到自身具有的潜在能力,品尝到自我“义举”被网友认同的自我价值感。

二、如何评价“人肉搜索”?

绝大多数社会事物和现象都具有社会正功能和负功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应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它的社会作用,对待“人肉搜索”也是如此。如果“人肉搜索”超越一定界限,甚至向“私刑”的性质发展,就会伤害当事人、激化矛盾;而运用得当,又确实能对社会有所帮助。所以,我们对其社会功能应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

总的来说,“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社会的假、丑、恶等现象进行揭露,起到社会舆论监督与制约作用。二是对广大普通网民来说,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规范或矫正自己的言行。三是可以促进真善美、公平正义等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弘扬。

但是,我们在看到“人肉搜索”正功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其社会负功能主要表现在:其一,如果在不知事实真相的前提下,任意挖掘他 人的个人信息,并在网络公共领域随意散布,以至于影响他人的家庭生活甚至工作学习,这就很可能成为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违犯法律的行为。其二,“人肉搜 索”如果被滥用,就会转化为网络舆论暴力工具,失去公平正义的立场,反而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三,由于网络规则的不健全,“人肉搜索”很有可能被一些 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攻击他人的工具。

所以,我们应发挥“人肉搜索”的社会正功能,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其所带来的社会负功能得到有效抑制或降到最低。我想这些除了依靠网友的道德自律、网络监管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外,还需要尽快 建立健全网络社会规范,为实现网络社会和谐提供制度保障。

四、如何加强对“人肉搜索”的管理、引导和规范?

国外对于网络中的个人隐私保护方面,除了在民法中规定外,还颁布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律体系相对要更完善。例如,2000年4月,美国《儿童网 络隐私保护法》正式生效,这是美国出台的第一部有关保护网民隐私的联邦法律,该法的主要目的是保护13岁以下网民的隐私。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先后颁布了 《个人数据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借鉴这些国家对于网络中个人隐私保护的经验,对于“人肉搜索”,我们很有必要完善以下工作:第一,进一步完善网络管理法律 法规,在网络管理法律法规中具体规定公民个人隐私的范围。第二,完善网络管理制度。明确网站的监管义务和相关法律责任,加强网站对“人肉搜索”行为的管 理。例如,规定网站对网友的不当留言要及时删除,网站在服务条款中要严格界定属于威胁、中伤、诽谤、猥亵、侮辱或其他违犯法律的行为。同时,在条件成熟的 情况下,实行网络实名制。第三,大力宣传和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的隐私权保护意识。我国的一些网民法律意识不强、隐私观念淡薄,网络经营商的个人隐 私权保护意识也较为淡薄,缺乏尊重与保护个人隐私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导致网络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公民法律意识和隐私权保护意识的增强,有利于减少网络违法行为的发生,同时一旦权利遭到侵害,公民也会勇于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网络文明之我见 第2篇

作为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人员,文明服务是我们工作中永远不变的主题,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如何做好文明服务,并在其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话题。现在对照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文明服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服务的信念

为司乘人员服务是我们持之以恒的信念,因此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做到时刻牢记“服务至上、精细管理,形神兼备、确保畅通”的神圣使命。既然选择了这个工作,就要热爱这个工作,热爱这个工作,就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在工作中发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把工作做的更有特色,才能向社会展示我们青银人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2、服务理念的提升

文明服务如同一件产品一样,要满足社会各界的不同的需求,怎样使我们的服务从合格变为优秀、从优秀变为标杆,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从我们收费系统来说,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就是我们理念提升方式之一。也就是说,在工作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注重自身的窗口环境,对待每一位司乘人员就像对待自己的朋友一样,落落大方,亲切自然。我们能够做到的就

要努力去做好它,让每一位司乘人员满意。我们力不能及的方面,要在解释、态度和感情方面让司乘人员理解并满意。

3、优质服务是坚持与积累的结果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把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的做好它,就是不容易。”这是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曾经说过的话,追求成功是艰难的,需要信念激励,需要意志支撑,需要积极进取。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提高自己文明服务的本领;要讲究方法,注重实际,加强自己工作能力和修养;需要毅力坚持完成任务。只有坚持才能掌握文明服务的精髓。

在走向成功的征途中,坚持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通行费征收是一个长期循环的、面对不同的司乘人员服务的工作,是我们交通人窗口单位,直接关系到个人和单位组织的形象问题,如何在小小的岗亭内实现自我价值这就需要我们一步步地积累,需要我们意识到,在平凡的岗位中,每完成一次收费任务都是为我们的青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做一份小小的贡献而骄傲和自豪,人生为之而奋斗,无怨无悔。只有不断鼓舞与激励自己,不断获得与困难作斗争的动力,从而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4、服务需要忍耐

我们不仅要能忍而且要有耐心的去解释的心态,同时窦妪站收费班长白静强的事迹更是让我们学习到,遇事要冷静不冲动,不计较个

人得失,面对部分司乘人员无视公路法规恶意逃费,甚至暴力抗费等恶劣的收费环境,我们忍耐,坚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耐心礼貌地解释劝说。从而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也正是体现青银立德、忠诚、敬业、奉献、感恩、包容的厚德价值理念。

我们收费员的工作是单调而枯燥的,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工作:收钱,撕票,找钱。年复一年重复着同样的话语:“您好,请交费!”“请走好”。面对单调的工作,我们更需要有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更需要有一种“主人翁”的服务意识。也许有人要问,面对无理取闹的司机,一次两次还可以微笑对待,次数多了再爱岗敬业、再有奉献精神也笑不出来了。但是我坚信,绝大多数的人是通情达理的,无理取闹的人只是个别的,只要以心换心,耐心解释,热心服务,我们的收费工作一定能够搞好。

网络文明之我见 第3篇

1. 必须采取积极引导的态度, 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自觉抵制网络不良环境的影响, 使网络成为学习的有利工具, 而非单纯的娱乐工具。

1.1 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自觉抵制网络不良因素, 真正将网络作为一种工具由使用者驾御而非受其左右。

崇高的人生观来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正确认识。朱光潜认为, 人生有无价值, 就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 他就成为一种行尸走肉了。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有高远的人生理想, 树立的理想越高远动力越大, 但是远大的理想是要有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精神才能实现的, 因此大学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掌握先进的硬件、软件技术是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服务。其次,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在网络上传播、下载的各类信息, 其中一些内容是有政治性的, 有些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中带有倾向性的东西, 如非法组织“法轮功”的网上宣传等, 体现在网络道德上的倾向性和意图更为明显。因此, 大学生应认识到网络上的虚拟世界绝不是世外桃源、空中楼阁, 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 还应提高政治上的观察力, 有选择地借鉴, 有鉴别地汲取, 自觉抵制不良网络内容的诱惑。

1.2 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高等学校是培养优秀专门人才的摇篮, 每位莘莘学子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 具有对社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无论在网络外还是在网络上都应如此, 绝不能片面地认为现实社会中窃贼、诈骗是一种犯罪, 而对网络上窥探、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各类侵权行为和伤害别人的行为不以为然、无所谓, 甚至不认为是犯罪。教师要教育每位大学生在网上遨游时, 不要忘记自己的责任, 不要损害别人计算机的工作, 更不能对网上的正常访问造成伤害, 要严格要求自己, 严守网络道德规范, 在网络上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 不做网上的“害群之马”, 不做“不良信息内容”的奴隶, 自觉塑造网络健康人格。在网络世界上,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的网络人格形象, 带动整个校园网络文化的繁荣。

2. 培育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对大学生做好网络责任教育, 并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辅助做好网络责任教育。

2.1 培育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高校有自己的小环境, 它既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又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大环境。我们应该依据现实形势的发展变化对思政工作的具体内容做相应调整, 充分发挥思政工作的导向作用, 优化校园文化环境, 从而反作用于网络大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 我们应该下功夫营造多层次的校园文化, 以高品位和高术性为目标, 广泛组织以思想、文化、娱乐、学术科技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 形成良好的整体氛围。现时, 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时, 高校要用现代高新技术的手段来提炼、丰富和完善各种文化内容和形式, 使之更吸引大学生来参与。校园中这种积极、健康的文化环境, 能净化人们的心灵, 鼓舞人们的精神, 提高大学生民族优秀文化的功底和文化品位。

2.2 建立网上德育阵地。

拓宽领域, 把握主动, 开辟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输渠道。建立健全校园信息网, 该网络既应充当“把关人”的角色, 尽可能把一些流入学校的消极消息过滤, 又应发挥“天平”的作用, 对一些难以过滤的消极信息进行平衡。目前在校园网络信息资源方面存在如下一些问题:信息内容太少, 信息更新太慢, 网上关于专业及科研方面的信息缺乏。针对这些问题, 高校应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PTP站点, 并多装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学生下载使用和学习;将学校的宣传版制成网页;定期推荐一批好的网址, 指导学生正确上网。在增加专业信息资源方面, 高校可在校园网中多设一些权威性的专业学术站点的镜像, 设立一些有实在内容的专业学术主页。

2.3 建立网络德育教育阵地辅助做好网络责任教育。

普及使用网络知识, 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德育软件, 直接上网竞争。普及使用网络知识是现在大部分大学生中呼声最强烈的内容之一。他们提出, 影响自己上网的积极性与效率的主要障碍, 是对网络缺乏详细的了解, 而目前一些网络知识讲座, 因缺乏系统性而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 他们希望学校能将网络培训作为一个经常性的建设计划, 通过组织一些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 或将网络应用渗透到有关课程中, 来提高学生使用网络的水平。另外, 一方面高校在注意传授网络应用知识的同时, 加强网络素质教育, 注意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 使学生上网时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自我管理。另一方面高校要坚持和强化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文化教育, 努力实现教育方式的现代化、多媒体化。高校要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 组织专家制作一批思想性高、教育性强、趣味性好、适应性广的思想文化信息资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声像交融的特点, 使政治教育更加生动。

3. 建议尽快建立健全涉网立法, 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良好

的网络环境,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 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

3.1 建立健全涉网立法, 运用法律手段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涉网立法, 就是以法律为武器, 阻止网上的各种损人利己行为, 使用国家强制力, 威慑、打击网上犯罪分子和各种非法的网上行为。高校应教育广大学生, 认真守法, 增强网上法制观念, 做执行网上法律的模范。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如何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网络业法律制度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法律学者都要积极参与研究, 使涉网法律规范与日益发展的网络技术、网络行为相适应, 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保驾护航, 创造良好的网络法制教育环境, 保证网络世界的各种活动有序向上健康地发展。

3.2 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

3.2.1 强化网络法制教育。

因为网络世界是复杂的, 具有多样性, 反映在大学生身上各有不同, 有些思想问题靠思想政治教育, 靠网络责任教育是不够的, 所以高校还需强化网络法制教育, 建立校园网管理制度, 加强对各类计算机实验室的监管。高校要明确规范各终端负责人、BBS站点主板负责人、各种大型电子屏幕负责人的责任范围和奖惩办法, 使他们努力工作, 认真管理, 做到对网上不良现象及时处理、及时纠正, 避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从校园网的管理上不要出现疏漏, 确保管理制度健全、管理教育到位, 不允许违反社会公德的各种倾向伺机泛滥, 甚至无人管理, 产生更多的自由化的东西。

3.2.2 加强网络法制教育高校还要从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上, 教育大学生做好自我防范工作。

大学校园网管理不仅仅是对机器的技术管理, 更重要的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教育。随着大学生上网频率增加, 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御和防范黄色网站的侵蚀, 已成为网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我们要采取技术措施, 提前预防。如在服务器上对信息流进行检测, 根据IP地址对测览黄色网站的用户进行跟踪、监控, 对一些经教育不改的用户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要教育大学生恪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 遵守大学生精神文明行为守则;追求崇高的精神产品, 抛弃低级趣味的精神垃圾;访问高雅网点, 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名师、大师聊天;采用信息安全程度高的软件, 学习掌握好的软件应用技术, 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防范能力和免疫能力。

总之, 提高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是一项具有前沿性的重大工作。我们能否切合时代要求, 将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与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有机结合起来, 找到一套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 是决定大学生文明上网意识教育的成败的关键。这也是构建和谐网络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广大师生员工要从“我”做起, 从本职岗位做起, 全员动员, 全体参与, 人人为创建和谐网络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新造.网络环境下的学校德育工作, 中国教育现代化网络生活, 2004, (8) .

[2]李亚东.网络时代学校德育的前瞻性探索, 教育探索, 2003, (12) .

[3]刘守旗.网络德育:21世纪的德育革命, 南京师大学报社科版, 2004, (2) .

[4]马倩, 裴旭.青少年交往特点及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青少年研究, 2000, (5) .

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之我见 第4篇

【摘 要】文章阐述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指出了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等问题;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文明城市;创建;对策

自我市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以来,城市各级全面动员,鼎力推进,市容市貌得以极大改观,城市环境整体提质;群情高涨,人心思进,城市活力明显增强。至省级文明城市达标前后,已见高潮。但潮落后陋习卷土重来、依然故我的现象,却清楚地昭示我们: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绝不能只是满足于硬件问题的解决,而忽视软件问题-——全民科学素养建设的重要!提高湘潭市全民礼仪素养事关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大局和城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全局。

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如火如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距离2017年国检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公共安全亟待加;交通状况有待改进;市容市貌必须改观;市民素养还需提高;等等等等湘潭市城市的文明,说到底是人的文明。广大市民的参与,是湘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因此,作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只有充分动员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才能真正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那么,如何做才能进一步增强湘潭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积极性呢?本文将围绕如何创建文明城市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加强与市民互动

“创文对一座城市提出了很多综合性指标,必将有力地促进城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广大市民也会感到更加幸福和自豪。”本人认为,从这点上说,湘潭市民对创文应该是非常关注与支持的。 对此,湘潭市委市政府给与了积极回应,加快文明创建步伐,并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宣传,创建氛围日益浓厚。特别是今年,湘潭新的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上任后,主抓精美湘潭建设,推出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这些工程项目都是湘潭市民长期关注与期盼的。如沿江风光带,一二十年前就提出修建,但进展非常缓慢,而精美湘潭建设让市民感到希望就要成真。风光带的建成将对市民休闲、出行、市区旅游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精美湘潭建设的推进,湘潭的变化会更快、更大。”本人认为,湘潭市委市政府不但要持之以恒地抓好精美湘潭建设,而且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不断强化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关注城市建设与发展,从而积极参与其中。 本人欣喜地看到,在精美湘潭规划公示方面,湘潭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每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湘潭市委市政府都通过微信、电话、报纸、网络等方式,向市民征求意见建议。本人建议,今后,这种宣传互动也要紧随项目的发展,对相关情况及时公示。

文明创建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湘潭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也诞生了许多历史名人,留下了很多历史建筑。但随着时间流逝,一些古建筑已不复存在。 本人认为,从考核评比上讲,这直接关系到文明创建的实际效果,而从文化价值上讲,这些历史人物、事迹、古迹是湘潭的魂、湘潭的根,也是最让湘潭人留得住乡愁的地方。我建议建议,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保护好城市古建筑。“保护的最好办法就是发动群众,让他们积极参与、监督。”我建议,应将古建筑保护列入精美湘潭建设统筹考虑,达到新城市与旧风貌的和谐统一。

精美湘潭建设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举措,是硬件条件,而提升市民素质则是软件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如何做文明市民的宣传,即文明市民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并长期坚持下去,让市民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 做好“人”的工作

近年来,围绕湘潭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我常常深入机关、学校、医院、企业、街道、社区等地,进行文明礼仪知识讲座。热心创文的我,目前,还在就《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礼仪素养的路径和对策》等课题进行研究。“创文与每个市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市民的参与率就是创建的成功率。”湘潭对创文非常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但市民对文明创建的认同感还需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通过进行过创文知识讲座100多场次,本人发现,尽管湘潭通过宣传展板、文娱活动、发放资料等多种方式,营造了创文的良好氛围,但很多人对创文是什么、为什么创文、创文跟我有什么关系、创文我该做什么等等问题,仍然不知晓、不理解甚至抱怨。

出现这种情况,应该还是宣传没有到位。如何进一步增强市民创文的意识,进而支持创文,参与创文?关键是做好“人”的工作,通过多种形式,把一些人集中起来,重点宣讲什么是文明创建,市民应该怎么做,然后口口相传,共同进步。如同有的老师平时对评职称不关注,不在乎,不行动,临退休才感叹诸多。如果,我们事先做工作,讲清楚评职称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不评有什么坏处,唤醒他们的意识,然后让他们制定近期与远期目标,并且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目标就能一步步地实现。

创文亦然。不真正唤醒市民意识,万事空谈。如今时间紧迫,必须制定时间表,分块、分层,组织一批得力的人,做有渲染力的宣讲,然后一步步实施创文工作,才会有好效果。

首先,要组建一支创文宣讲队。尽量吸纳一些有一定理论水平、文明素养高的创文热心者、优秀代表,讲清楚创文的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

其次,一定要采取分块、分层的集中宣传方式,时间长短不一,人数不限。尽快对创文宣传相关情况进行摸底,对效果不佳的再制定宣讲计划。宣讲要覆盖不同的对象,如机关、学校、医院、企业、街道、社区等。以社区为例,把所有居民集中起来不现实,那么可以要求一些居民代表参加,再由他们将宣讲的内容传达给其他的居民。

只要每个市民都积极参与,围绕创文工作,真正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那么我们的市民就都将成为文明的市民。家庭是文明家庭,小区是文明小区,街道是文明街道,湘潭当然是文明湘潭了。“没有文明人,哪来文明城?!”

三、提高市民礼仪素养常态化

礼仪文化的功能是造就和谐社会,就个人来说,求人际和谐、家庭和睦,立足人际文明秩序之协调;就国家来看,求国强国泰,立足于社会大秩序之稳定。礼仪文化不仅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发挥着积极的功能,譬如建立规范与秩序、培养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以及通过社会化过程来传递社会文化、内化价值规范、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等。礼仪文化使人类的社会交往在一定规范内进行,使社会关系更趋和谐。无论是从宏观还是微观方面来看,礼仪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礼仪是有关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湘潭市能否步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民礼仪素养事关全局。湘潭市如果有幸步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提高全民礼仪素养的常态化建设,同样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贺亮明(1964-),女,汉族,湖南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田芸(1987-),女,汉族,山东沂水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讲师职称,湖南省商业技师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比较研究、职业教育实证研究。

刘勇(1973-),男,汉族,湘乡人;本科学历,硕士学位,副教授职称,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

文明礼仪之我见 第5篇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驰誉世界,讲文明、懂礼仪一直以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明礼诚信”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公民道德标准。在08奥运临近之际,举国上下更是掀起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热潮。可见,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那么学校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呢?下面谈几点个人肤浅看法,供各位有志同仁参考。

一、出淤泥受其污,入兰室染其香

我们知道,时世造英雄,环境造就人。环境好坏,直接影响个人素质高低。真正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成年人尚且鲜有人者,何况身心尚未健全的学生。因此,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必备条件。试想,走进一所学校,如果到处污水横流、蚊蝇肆飞、窗污几垢,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培育出文明的胚胎。反之,走进一所校园,如果处处鸟语花香、芳草依依、窗明几净,整个校园一派和谐文明之风,可以肯定,莘莘学子置身于这个文明大“氧吧”中,久而久之,其吸收的文明分子必然会在心中发酵而溢香。

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孩子是成人的镜子,成人是孩子的航标。古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培育文明的学生,得先有文明的师长。所以,作为教师,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做一名文明的护花使者。而诸如“衣冠不整来去,污言秽语谈吐;怒则暴跳如雷,烦时冷嘲热讽;见„优生‟笑嘻嘻,对„差生‟冷冰冰;争名勾心斗角,夺利尔虞我诈”等此类不文明言行,如不彻底改正,学生耳闻目睹,必定依葫芦画瓢。其后果是“懦将带孬兵,劣师出恶徒”。所谓“欲正人,先正己”,为人师表者,必先明礼仪。只有教师衣着整洁朴素,优言雅行、喜怒无形、不亢不卑、一视同仁、普爱众生、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学生耳染目濡,才能见贤思齐,慕仁者之风而心生羡意,最后潜移默化为自己的自觉文明言行。

三、不积跬步,无以千里

能成大业者,先从小节起。一代伟人周恩来以其儒雅风度征服了整个世界。他还在读中学时,每天早上起床后总要面壁静立几分钟。同学奇怪,问周恩来“所为者何”。周恩来答曰“照镜子”。诸生愈加迷惑,墙壁上并无镜子呀。周恩来指着墙壁上的一张纸条说“这就是我的镜子”。诸生细看,见墙上贴有一张纸条,上书:身要正,发要齐,衣要整,气要平。原来周恩来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照这面“字条镜子”检查自己的衣着表情等是否大方得体,正是由于他从小就从细节处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才能成就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欲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应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持之以恒,才能积跬步而致千里,才能达到汇滴水而成大海,垒微尘而成高山。如果一个学生从小就养成陋习,满嘴脏话、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等,长大后习惯成自然,要想纠正,恐怕难上加难。因此建议班级、学校可成立“文明礼仪岗”,让学生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也可指导学生建立自己个人的文明礼仪成长档案或撰写文明礼仪日记,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进步,如此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才能渐渐提高自身文明礼仪素养。

四、寓教于乐、乐中有悟

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但靠枯燥的说教效果肯定是不理想的,应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采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而达到育人效果。如可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络、宣传栏、校刊校报等大力宣传,营造一种浓厚的“讲文明、树新风”的舆论氛围;可召开启动仪式,印发倡议书,进行签名仪式等,激发学生投入活动的热情;可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如以班级为主体,召开“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队会;以校报校刊为载体,结合奥运礼仪知识,用连载方式介绍日常生活中及有关奥运的一些文明礼仪常识;以“知识竞赛”、“读精品文章,摘礼仪名言”、“编办手抄报”、“文明礼仪征文”等方式,让学生“我手写我心,我口抒我情”。还可开展“寻找身边的礼仪细节”、“我看不文明行为”活动,组织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身边的讲文明的细节和不讲文明的行为,使学生分美丑、辨荣辱、明是非。在充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基础上,可阶段性开展“文明礼仪之星”评选活动,展示当选礼仪之星学生的照片及先进事迹材料,以身边活生生的榜样激励学生。总之,应联系学生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乐趣,在乐趣中受教育,在教育中有觉悟,在觉悟中养习惯,最终使学生打下良好的文明礼仪基础。

最后应指出的是,学生文明礼仪素质的培养不是单独靠学校一方的教育就能实现的。我们应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的整体作用,形成合力,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努力把全体学生培养成“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守礼仪规,做文明人”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多样方法 做活工作。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学校必须切实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从小掌握校园、家庭和公共场所的礼仪基本知识,逐步养成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成为在校是个好学生,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个好公民。

1、规范校园教育阵地(1)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广播站、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内容以“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为主线,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每周讲话内容有明确的主题,内容充实,能真正起到引起师生的共识,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2)狠抓养成教育。坚持举行校周会,总结各班开展活动情况,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激励孩子们。利用周会课、品德与生活课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教育,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层次有针对性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指导和文明养成教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入手,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逐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3)抓好校园建设。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通过学习校风和校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

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目前,学生对该知识的认识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规范也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无外乎有这样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说声“对不起”也是最常用的礼仪用语之一,它似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3、教师树立学习榜样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必要性,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陶行知先生一生恪守自己提出的“以教人者教己”箴言,始终严以律己。纵观古今中外,但凡著名的教育家,无一不以他崇高的人格力量而在世上树立起丰碑,成为“万世师表”。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也应该点头或招手向学生问好;当老师做错了,也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的小节,体现出尊重学生,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如何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实质是培养人的教养,是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它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健全人格的教育。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有时显得智力有余而教养不足、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礼仪的人。由此可见,在少年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阶段),加强礼仪教育,对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㈠、学科结合,起好先导作用。

在礼仪养成教育中,首先应坚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授课时力求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发挥、思想情操陶冶于一炉。在课堂管理中,注意礼仪要求的规范和准确,充分挖掘学科教育中礼仪教育的因素,形成全方位礼仪教育的态势,聚合礼仪教育的各种积极因素,形成和谐共振的综合效应。使学生的礼仪意识多方面反复强化,逐步渗入灵魂深处。

文明礼仪教育,从性质上讲,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品德课。因此,《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在学校文明礼仪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地将文明礼仪内容结合到相关的思品课程教学中,通过老师的情感教学,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先导作用。促使学生自发自愿地形成文明礼仪,以便指导日常行为。㈡、营造环境,优化校园,形成文明礼仪氛围

优化校园环境是养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外部条件,创立一个整洁、优美、文明的氛围,给学生以一种良好的环境,对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在礼仪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对校园环境做到布局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有陶冶性。教室正前方有国旗悬挂、教室有名人名言、图书角、黑板报、阅报栏、学习园地、卫生角,在走廊楼道悬挂整容镜,张贴“请使用礼貌用语"宣传牌,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伟人画像及警句,并狠抓教室环境布置。整个校园显得整洁、清新、优美,使校园的每个角落都在说话。紧紧抓住舆论宣传,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周三的小雏鹰广播、以及板报、班队会时间大力弘扬学校良好的精神风貌,积极的舆论宣传,优良、文明的环境熏陶,促进了礼仪规范的养成。

㈢、摒弃说教,通过活动实践,进行礼仪教育。

在开学的第一个月,我们设计推出了“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月”活动,并提出了“从点点滴滴做起,当文明小绅士,做礼仪小淑女,成微笑小天使”的口号,还制定了每周一个主题:第一周“文明用语大家说”,第二周“文明行为大家做”,第三周“室内环境大家美”,第四周“绅士淑女大家争”。并根据不同年段学生有针对性的制定礼仪教育规范。其中包括学校礼仪:主要包括升降国旗礼仪;进校离校礼仪;上课礼仪;课间师生交往礼仪;集会礼仪;食堂就

餐礼仪。家庭礼仪:包括孝敬长辈礼仪;兄弟姐妹相处礼仪;社会交往礼仪:包括交通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外出活动、购物、参观);打接电话礼仪;待人接客礼仪等。自我形象礼仪:包括仪态礼仪;语言礼仪等。这些内容兼顾了小学生在律己、待人、处世等方面最基本、最常使用、最需要养成的礼仪规范。还制订了学生在校一日文明行为常规。

通过一段时间,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月活动深入人心,校园里随处都能听到礼貌用语,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改变。㈣、率先垂范,促进学生形成礼仪行为

家长与教师是学生最亲近的人,最信任的人,俗话说:“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和教师文明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在文明礼仪规范月活动之初,我们编写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力求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将校内教育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并对教师进行言谈举止的礼仪规范。要求教师做到以生为本,课堂教学语言礼仪化。举止行为规范化。在教师和家长的配合下,学生的礼仪教育就能得到深化。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教育肩负着选择、传递、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使命。小学生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传承者,又是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教育者。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礼仪水平,上庄完小结合课题,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积极从师生身边细小处着手,在行动中培养学生庄重大方、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

一、了解文明礼仪历史,增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热情度。

文明礼仪教育结合我校《与古诗同行,让习惯滋生》课题组编写的校本课程《徜徉诗海》,学生诵读脍炙人口的优秀中华诗文经典,熟背《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但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对古诗文喜欢,也不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积极参与的态度,要提高学生的认同感,就要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历史。为此我班通过编制诗词操、小游戏、创作诗词歌曲、诵读比赛及诵读展示等活动,了解中华经典诗文的历史,中国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二、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我班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小故事,我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

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我班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三、开展文明礼仪活动,有效养成文明行为。

开学初,为了规范学生的行为,利用学校开展“上庄完小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全体师生认真学习“穿着礼仪”、“行走礼仪”、“ 尊师重孝礼仪”、“上课礼仪”“课间礼仪”“ 同学礼仪”、“ 升旗礼仪”、“ 集会礼仪”、“ 乘车礼仪”、“ 餐桌礼仪”,通过规范的指导和训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举止。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常规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如班队会、板报、作文、手抄报、讲相声、小品表演等形式宣传礼仪知识,引导学生系统了解基本的礼仪常识,学会以礼待人、文明处事。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文艺演出、礼仪长廊、文明礼貌用语征集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开展了“文明礼仪的班级环境”评比活动,营造文明礼仪的浓厚氛围,班级的角角落落,处处是温馨的文明用语和亲切的行为提示,细细的文明小溪涓涓流进学生的心田。

四、营造文化班级环境,浓厚礼仪教育氛围。

学校围绕文明礼仪教育主题,实行全员育人,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风气育人。通过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审美,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通过美化、净化、绿化校园,让学生置身于整洁、清新、优美又有文化氛围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

五、提出礼仪要求,指导学生去实践。

利用三八妇女节,开展孝敬父母的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特举办关爱妈妈主题活动: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生日;了解妈妈(奶奶、姥姥)的爱好;帮助妈妈(奶奶、姥姥)做一件家务;清晨,对妈妈说一声:“我爱您”;睡觉前为妈妈洗脚;为妈妈绘画、写祝贺语、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帮妈妈捶背等。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母亲,真正从内心感到母亲对家庭的付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学生尊重长辈、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以及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小孩子们就以实际行动实施了礼的行为。

红花需要绿叶的衬托,种子需要阳光的照耀,校园需要文明和谐的春风。结合我班“与古诗同行,让习惯滋生”的课题,通过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活动中去体验、感悟礼仪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形成人人讲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的良好风尚,让学子在这茫茫学海中,扬起理想的风帆,做新世纪的太阳,让文明礼仪之花“香飘”校园,让他们终生受益。

农村学生基本上进入校园就在不同层度上带着家里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比如:爱在地上玩耍,见到老师怕生、害羞等情况。家庭是学生们生活的第一个群体。在家庭中与亲人共同生活,家风人情,耳濡目染。如果父母品行不端,行为不轨,则在子女心中留下了一些不良的印象,孩子天生就会模仿,从而也就染上了父母所遗留的不文明行为。由此可见,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通过调查得知,学生不文明行为是几个方面所养成的:

1、教唆型。这类家庭成员中,有劣迹或者品行不端、作风不正,他们直接通过自己平时的言行影响子女。例如:一父母发现自己的子女早恋,不进行正面教育,反而夸奖孩子能够找到媳妇。

2、娇惯型。家长把子女看成小皇帝,过分娇宠、溺爱。孩子就形成自私、贪婪、蛮横的心理,一旦他们遇到不顺其心意的事情,就

涌现出各种不文明的行为。

3、教育不当型。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由于采用的教育方式不当,经常打骂子女,虽然看上去是教育,却容易造成子女“压而不服”,思想不通,形成逆反心理,从而在学校也经常和同学

发生打骂行为。

4、留守儿童型。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把子女留给家里的爷爷婆婆以及其他亲戚朋友来照看,务必造成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加上时间的推移,就导致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和增长。

上述四个方面从不同层度影响着学生礼仪的养成,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着手呢?我主要从学校这个角度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加强宣传教育,增进学生礼仪知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如播放礼仪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举办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组织有征文,组织模拟法庭,开办礼仪宣传园地,印发一日常规礼仪,开展心理咨询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礼仪修

养。我校的几点做法:

1、加强法制宣传。学校应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校外辅导员,每学期到学校对全体师生开展1-2次法制宣传。

2、利用好学校红领巾广播站、板报、宣传挂图。通过听、看到达学生思想上的统一,能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3、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班级是学生所不能分开的整体,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树立班级凝聚力,增强集体荣誉感,时时提醒自己的行为为班级争光,并以此为榜样。

二、帮扶留守儿童,以点带面规范礼仪行为

1、教师和留守儿童之间开展结对帮扶。孩子在成长阶段,与教师接触更为亲密,时间较多,教师就应该用师爱辅助孩子健康成长,弥补孩子心理的缺憾。同时,要充分做好自己生活中的细节,让孩子在这种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认知、学习。

2、设置心理咨询室,给留守儿童一个“悄悄话”空间。孩子有很多想倾诉的话语,学校给予这种条件,使孩子能找到对象倾诉,减轻他们心理的负担,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三、以活动为载体,增进学生礼仪修养

首先,在学校建立文明示范岗、文明监督岗。促使所有的孩子在校园内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差的孩子变好,好的孩子更好。其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多开展文明养成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感悟,活动中收获。最后,应适当给予文明学生物质精神奖励,通过表彰、鼓励等形式使更多的孩子学文明,讲文明。

此外,家庭是促成文明养成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所以作为家长

更应该注重养成的教育。

交通文明之我见 第6篇

1、在日常交通活动中,不管是驾车还是步行,都会遇到很多交通陋习,如闯红灯、超速行驶,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穿越双黄线、违章掉头、乱停乱放,闯禁行、强行超车、乱鸣喇叭,拐弯、并线不打转向灯,强行加塞,向车外抛掷杂物,开车打手机、吸烟,夜间会车不关闭远光灯,严重的还有酒后驾车等。而行人的交通陋习主要是:路口不看信号灯,想过马路就过,以及翻护栏、不走过街天桥等。

2、央文明办、公安部召开全国部署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电视电话会议。在这个会议中,紧紧围绕“关爱生命,文明出行”这一活动主题,重点组织开展“四项活动”,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教育广大交通参与者“摒弃六大交通陋习”,即自觉告别机动车随意变更车道、占用应急车道、开车打手机、不系安全带、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行人过街跨越隔离设施等交通陋习。

3、交通陋习的存在,让安全存在隐患。今年初,京珠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六车连环相撞事故,就是因为货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接听手机,注意力分散酿成的灾祸;它既导致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受损,同时又严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又比如宁波市各个区每个时刻都会出现堵车的现象。其实,有些堵车就是因为不文明交通行为导致的,像一些十字路口,人和车、车和车各不相让。还有一些车辆占道不让,人为造成混乱。一旦这些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泛滥成灾只会令我市交通现状雪上加霜,也会造成更多的交通不畅、管理难度加大和社会指责增多。对于这些不文明交通现象,应该说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不对的,甚至可以说是深恶痛绝;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这种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受害者。可思想上的“知道”却未必行为上能“做到”,究其原因就是市民的社会责任和交通文明意识并没有同步进入汽车社会和文明时代,往往还是习惯用过去的小农思维方式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去支配言行;城市管理也没有真正进入法治社会

4、交通是城市的“血脉”。血脉”畅通与否,既要靠管理,又要靠自觉,自觉就是文明,它既体现出城市管理水平,又体现出市民道德水平,它既是一件“小事”,又是一件“大事”。

(一)切实贯彻“政府是书责,市民是毛体”理念,发扬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精神

文明需要倡导、需要教化,主责在政府;文明需要认同、需要参与,主体是市民。周文王曾为西伯侯时,施行仁德,教化百姓,域内百姓互相仁爱、谦恭、礼让,民心归附,就是强调

政府对风气、文明的教化,引导作用。为迎接奥运会,举国上下把奥运作为树立文明理念,提高文明素质的一个契机,时任北京市副市长吉林同志在全市共建交通文明动员部署大会上明确提出建设六大文明政府是主责,市民是主体。政府相关部门在发出倡导的同时,陆续组织开展了各种主题活动,广大市民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志愿者们成为了活动的主力。至奥运会后,初步形成了以政府主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积极搭设平台、青年志愿者发挥主力军作用,市民积极响应、广泛参与的交通文明创建格局。

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精神是实现文明互动的根本基础,交通文明,人人有责。奥运会的举办,将全体市民、国人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精神凝聚到了一起,强烈的荣辱观念使人民群众认识到什么文明、什么不文明、怎样傲才能文明,作为奥运会东道国家和东道城市,强烈激发了北京市民的主人翁精神,政府的适时倡导和市民的热情参与一拍即合,并迅速发挥出巨大力量,实现了交通文明的有效教育和引导,有效促进了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 明程度的提升。

(二)细微处下工夫,长期坚持见实效

文明的亮点体现在细节中,细节决定成败。文明的养成在于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坚持。从北京市第一个全市性交通文明宣传教育活动开始,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市交通委制定的《迎奥运,共建首都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方案》提出的措施,都是针对日常出行中比较常见的问题而提出的,是从行车、停车、行路、乘车等具体交通行为入手的,因而,措施一经推出,便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与以往的短期活动不同的是,这次活动持续的时间长 达三年半,而且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点,每年都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活动,仅交通运输部门参与开展的活动就达十几项。正是这种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一些长期困扰北京人出行的问题开始慢慢克服,文明风气开始慢慢养成,如以“文明交通伴我行”为主题的活动就开 展了三四次,排队日活动开展了30次,让座日活动开展了17次,这些长期坚持的活动对首都交通文明风尚的养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软”“硬”兼施,标本兼治

如同北京市治理交通拥堵一样,在倡导交通文明的过程中,北京市也遵循标本兼治的方法,一方面大力重视对社会的宣传教育,开展各种交通文明实践活动,强化法制意识、秩序意识。另一方面健全制度约束,强化交通管理,改善交通设施,加大对不安全、不文明交通行为的预防和控制,从“标”和“本”两个方面建设交通文明。开展交通文明宣传教育实践活动,既提高了市民的文明交通意识,也反映出交通在硬件建设和软件管理中的一些薄弱方面,建设交通文明既需要大力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意识,也需要改进那些与现代交通不相符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方式。如在开展乘车文明的过程中,就改进了购票方式,全市公共交通实现了刷IC卡乘车,并借机改进了公交、地铁站台设施,为排队秩序创造了条件,一举实现车内、车外文明风气的显著改变。建设了北京公众出行网,整合公交,地铁、出租车、省际长途、停车、修车、实时路况等众多出行信息资源,为市民提供了全面、迅捷的交通信息服务。公安交通管理部f-l力n大对酒后驾车查处力度、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改进交通安全设施,一举将万车交通事故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

一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教育网络。一个以政府牵头,以机关部门、乡镇、街道、厂矿、企事

业单位、社会团体、部队等组织为主体,由公安交警部门指导,全民参与的交通安全教育网络,是开展全民交通安全教育的组织保障。在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教育中,可由当地交通管理部门以《道路交通安全法》为蓝本,结合交通管理经验、交通日常安全知识.分年龄段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在各个系统中选拔培训交通安全宣教员,再经由他们给予各自系统中的交通参与者以及时准确的交通安全指导。同时可通过新闻媒介、图片展出等多种手段形成交通 安全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是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幼儿、中小学校教材。教育部门可按学历的进程,在各个年龄段,运用不同形式授予幼儿、中小学生交通安全常识。比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可采用视图、歌谣等形式进行教育.寓教于乐。使规范的交通行为成为他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三是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保障制度中。要有目标、有计划地实行《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普及教育,把交通安全教育作为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制度之一来抓落实。对进入单位的新成员要开展现代交通理念引导教育,告知新成员自身所处的交通新环境以及要确保安全所必须遵循的交通规范。要定期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分析当前的交通形势.时时敲响交通安全的警钟。

四是充分发挥街道、,镇的作用,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I作深入到千家万户。各街道、乡镇要以社区、村居为单位对广大市民、村民进行交通安全普及教育,特别是要把退离休在家的老人、无固定职业的人员、个体经营户、外来人口作为安全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来对待。五是强化对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一是对实习期驾驶员、特种车辆的驾驶员推行体验性的交通安全教育。各级交通管理部门要建立汽车安全驾驶辅导中心和汽车培训学校合作制度,利用汽车培训学校的各种训练设施,实施实习期驾驶员、特种驾驶员初期上岗期间的陪驾计划,进行体验性的交通安全教育。这样有利于交通安全经验的快速传递,增强实习期驾驶员适应交通复杂环境和特种车辆驾驶员掌握特种车辆技术性能操作的能力,确保交通安全。二是利用驾驶员协会这一民间社会团体实行驾驶员职业道德和安全行车的自我教育。在当前驾驶员队伍与车辆数量不断壮大的情况下,可以地域来划分、组织民间的驾驶员分会,进行驾驶员的自我日常教育和交通安全信息的互相交流,尤其要对重点违章行为进行日常性的教育和警示。三是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要建立安全运输制度,强化安全行车意识。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建立安全运输制度是遏制违章与事故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单位可通过建立自己的驾驶员分会}对超载、疲劳驾驶等违章追究车辆及使用者、货主的责任等方 法来进一步完善安全运输、安全行车制度,强化本单位人员以规范的行车行为参与交通的意识。

五是抓好宣传教育。各地要以宣传《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为契机,结合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关爱生命,文明出行”等活动,在春运第一天即“全区2010年春运交通安全统一宣传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在辖区选择城市广场、客运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火车站等人流聚集地图,通过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交通安全宣传活动,掀起春运的宣传高潮。要分阶段、分人群开展以“不坐超员车,不开超速车”、“拒绝酒后驾驶”、“文明出行,安全出行”等为主题的春运交通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春运氛围。

一、政府主导、行业联动、全民参与,共建文明交通

(一)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中央文明办、公安部部署开展的为期三年的“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与深化文明城市管理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在全市开展文明交通指数测评,定期对外公布测评结果,加大督查考核力度。

(二)发动社会力量共创文明交通。各县(市、区)政府牵头,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为主力军,以街道办事处或社区为单元,探索建立专(兼)职交通信息员队伍,及时收集反馈辖区交通管理问题,并协助属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开展综合治理。由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牵头,市财政局配合,加强文明交通协管员队伍建设,严格培训、考核,合理提高待遇,形成正常增长机制,充分发挥文明交通协管员协助管理交通的作用。

二、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扩大文明交通影响

(一)加强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由市委宣传部负责,围绕“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专题策划,开辟专栏宣传报道,并适时在市级媒体刊播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广告。

(二)加强文明出行的氛围营造。一是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委文明办、市建设局、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配合,利用中心城区公益广告资源,发布文明交通公益宣传广告。二是由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牵头,市建设局配合,探索利用大型交通指示牌背面的闲置空间发布交通公益广告。

(三)加强文明交通志愿宣传劝导服务。由市文明办牵头,团市委、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配合,进一步健全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上岗制度,利用每年的“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开展全市性的志愿宣传和劝导服务活动。

三、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文明交通教育,践行文明交通

(一)开展万名以上驾驶人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市交通局牵头,市委文明办、建设局、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配合,开展机动车驾驶人交通安全学习教育活动、“四个一”(一场交通安全图片展,一场交通安全知识讲座,一张安全知识试卷,一次文明安全经验交流)宣传教育活动等,落实交通违法和事故信息抄告制度,强化驾驶人交通运输安全和文明礼让意识。

(二)开展万名以上外来务工人员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市总工会办牵头,市文明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开发区管委会、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配合,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培训教育、组织文明交通志愿服务活动,提高其守法意识和文明意识。

(三)开展万名以上网民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文明办、公安局配合,通过在闽西新闻网、KK社区、公安公众服务网等开设“关爱生命、文明出行”主题专栏,组织知名博主和论坛高手积极参与“文明交

通行为”等,发动广大网民参与“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在网络上形成浓厚宣传氛围。

(四)开展万名以上学生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市教育局牵头,市文明办、公安局交巡警支队配合,通过开展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月、“排队日”、“让座日”、文明交通示范学校创建等活动和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道路秩序整治等工作。提高广大中小学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减少涉及学生的道路交通事故。要强力推进中小学生教育基地建设,尽快安排学生进驻基地参加培训,发挥作用。

(五)开展万名以上干部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市委文明办牵头,市直机关各单位配合,通过深入开展“车辆礼让斑马线”、文明交通志愿劝导服务等活动,不断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遵章守法意识,促动其主动争当文明行车的标杆和模范。

(六)开展万名以上居民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活动。由新罗区政府牵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配合,通过开展“一次知识竞赛、一次宣传教育、一次文明车辆文明驾驶评选活动”等“三个一”工程、推进平安畅通县区建设,在居民中形成“平安出行、拒绝违法”的文明交通理念。

陈永峰。抵制交通陋习保证交通安全。《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4年9期 晓朱。交通文明细节决定城市形象,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6月

周江萍。推行全民道路交通安全终身教育的若干思考。公安学刊2004年2期

口荣兴。交通陋习危害大《云浮日报》2012年4月

上一篇:AE修炼考试下一篇:水浒四大名著导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