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2024-07-30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精选8篇)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第1篇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编者按:作为一项惠农政策—————良种补贴,从政策一开始制订就被高层及业内寄予厚望,体现了当中央对广大农民朋友的关心;然而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新华社记者在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采访时发现,一些乡镇存在截留、挤占和挪用惠农资金被等非法行为,有些地区还发生贪污、商业贿赂、非法供应假冒伪劣种子的犯罪行为。除了人为的因素外,这说明支农资金在发放方式、监督管理上还不够完善科学。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展开水稻良种补贴及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试点工作,试点县实行“谁购良种给谁补贴”和“一票一卡”兑付方式的试点方案很有创意,和符合实际便于掌控和操作。本报记者李鑫结合自己工作经验,试图对安徽省试点县的做法进行分析,提出科学方方良种补贴的办法,同时也期望对全国实行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登直补资金的发放提供依据和参考。

补贴资金并轨“一折通”

霍丘县的具体做法是:采取农民先购种→后凭购种票据到当地财政部门登记→公示→审核→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民存折→农民凭身份证领取补贴。根据安徽省农委、省财政厅的安排,2007年霍邱县开展了水稻良种补贴与良种挂钩试点工作。位于皖西的霍邱县是安徽省粮食大县和水稻生产大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今年被安徽省农委确定为实施水稻良种补贴及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的试点县。过去,霍丘县将补贴资金补贴给供种企业,现在将这种“传统”做法改为直接通过一折通发给购种农户,变“谁种水稻补贴谁”为“谁购水稻良种补贴谁”。显然,这种做法不仅从根本上保证了资金的安全运行,也使惠农政策的精神实质得以充分体现。

霍丘县的具体做法是:采取农民先购种→后凭购种票据到当地财政部门登记→公示→审核→由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打入农民存折-农民凭身份证领取补贴。这种做法不仅使专项资金全部补贴给了农民,而且有效的防止了补贴资金运行中可能产生“跑冒滴漏”现象。对此,该县龙潭镇财政所的工作人员也向笔者表示:实行这种做法在登记、造册时候的工作量可能要增加,但由于资金实际上是封闭性运行,因此没有很大的压力;同时由于“一折通”在当地早已施行,因此良种补贴资金操作应属“驾轻就熟”的做法,对资金的发放充满了安全感。该县马集镇的一些农民尽管还不都能说出种植一亩水稻要享受多少补贴,但却对购买指定的水稻品种可以享受到实实在在的补贴,感到非常踏实!

一个原本被很多决策者认为很难解决的问题,在霍丘、天长、凤台得以解决值得决策部门深思;很显然,这种做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推广。良种选择权的回归

与小麦良种补贴相同的是,实施这个方案的前提仍然离不开补贴品种的确定。而品种的确定乃至供种企业的选定都是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中饱受非议的关键环节。

试点县的农民如果想获得水稻良种补贴款,就必须购买试点县推荐的水稻品种,然后凭购种发票到村里登记,报财政部门核实后补贴款就会被打入个人存折。与小麦良种补贴相同的是,实施这个方案的前提仍然离不开补贴品种的确定。而品种的确定乃至供种企业的选定都是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中饱受非议的关键环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品种的选择权在农民手中,政府只能引导农民进行选购而不能强制农民购买指定品种,尤其是划定很少的品种和指定一些公司搞统一供种,从而完全剥夺农民的选择权。当然还有一个悲情的现实是:今天留守在农村从事传统种植业的农民中大多是老弱人群,不仅缺少文化更缺少辨别假冒伪劣农资的能力;加上种子市场长期以来管理缺位、秩序混乱,这一切都让农民朋友在选购种子的时候经常遭遇欺诈。法律赋予的权力难以得到保障,选择权无疑变成了“鸡肋”。如何既尊重农民权利,又能通过项目的实施让农民获得实质性增收确实需要一定的智慧。

据霍丘县农委调查,2006年全县有近300个品种,涉及20多家经营批发种业公司和500多个经营户。很显然,该县市场上水稻品种太多太乱,因此造成群众分不清优劣,不知选择什么品种好。为此,该县采取了“民推、评选”相结合的办法,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公开、公平、公正、科学地优选挂钩品种。经层层筛选,确定48个品种为今年挂钩品种,由农民自主选购。凡选购48个品种以内的享受补贴,否则,不享受补贴。

霍丘县农委正是基于对品种多乱杂、农民购种难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水稻良种补贴试点工作开始前就积极的做好准备工作。早在去年10月份就向种子企业打招呼,要求县内各种子公司慎重订购和调运种子,优选品种、减少数量。11月份明确要求种子企业今年实行先备案,后预订种源,不得随意调进销售种子。12月份对备案预订种源进行审查,民推评选,从而有效地限制了今年市场种子数量和盲目调进种子的现象,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品种审定进入大跃进时代,加上没有从制度上制定老品种的退出机制,以至于造成种子市场普遍存在品种多、乱、杂的乱象。对此很多基层农业管理部门往往束手无策,而一些未审先推的品种、假冒伪劣的品种也混迹其中。基层监管面临的压力和困境可想而知,从市场上300个品种选出48个品种供农民选购应该说费了一番心思。农民的选择虽然从范围上是缩小了,但安全性和丰产性无疑是增加了。农民的选择权似乎受到了一定“限制”,但这种做法同强制农民购种显然还是有质的区别。48个品种的额度足以让农民选择,况且农民不选择这些品种只是失去了补贴的“机会”,选购其它品种却仍然是自主的。因此当我们在该县马集镇和农民谈心的时候,农民表示基本能接受这种安排。知情权的保证

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明确意义和目的,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和监督是这项工作能够得以开展的保证。水稻良种补贴方案的实施涉及千家万户,因此必须将政策让广大群众知晓。这不仅是实施方案本身需要启动的工作,也是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满足知情权的需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知晓政策,讲明意义和目的,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和监督是这项工作能够得以开展的保证。为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得到尊重该县印发“政策、技术明白纸”进行宣传。县农委与财政局联合印发了36万份《致全县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并把48个水稻补贴挂钩品种印在背面,让农民自主选择。

保证农民知情权的另外一个发力点,是虚假种子标签的审查机制的建立。长期以来虚假种子标签泛滥,很多品种的真实信息农民看不到。更有一些不法经销商为了对农民实施欺诈性销售,肆意伪造标签;不仅伪造株高、产量、抗病性甚至伪造种性和播期。这些非法行为不仅破坏了种业市场经营秩序侵害农民消费者知情权,而且对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都构成了严重威胁。基于这种现实的考量,该县农业部门率先推行了标签备案审查制度:要求承担良种补贴的供种企业将种子标签提存、备案接受合法性审查,为防止经营者对农民进行欺诈首先建立起了一堵“防火墙”。细节决定成败

制订品种推荐程序严密、细致,品种选定实行“两推、两审、四评”。不论是方案实施前的及早动手和对种子经营者的预告,还是其后严密、细致的品种推荐;也不论是对种子企业种子来源、资质考察,还是到标签合法性审查制度的设立,都要求基层农业工作者恪尽职守做好每一个些细节。如霍丘县为避免弱春性小麦发生冻害,该县农委要求供种单位必须在10月15日之后才能向农民供应弱春性小麦种子。正是这样一个看似非常简单的做法,挽救了安徽很多项目区的弱春性小麦,使得弱春性小麦安全的躲过了倒春寒的危害。制订品种推荐程序严密、细致,品种选定实行“两推、两审、四评”。“两推”:种子企业和基层干部农技人员推荐;“两审”:农业执法大队初审、农委专家组再审;“四评”:采取问卷调查评议、种粮大户评议、基层农资经营户评议、最后由农委专家组和乡镇农技站长共同评定。经层层筛选,确定48个品种为霍丘县挂钩品种。

执行良种推广补贴项目时,一些地方出现问题就是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在内的具体方案的制定者、实施者对良种推广补贴的性质认识不清,混淆了项目和政策的概念,没有充分考虑到细节。农业项目往往是由农业部门承担实施,通过项目建设间接地扶持农业,农民是间接的受益人,项目资金由农业部门直接支配,资金使用的自主权较大。而良种推广补贴是通过项目化管理和操作的一项重大政策,是通过良种推广的方式,以良种为载体对优势区域内种植优质专用品种的农民进行补贴,农民是直接的受益人,专项资金必须足额补贴到户,这一点是与传统的农业项目最大的不同点。因此,当前应当加紧纠正农业部门对该项政策的错误认识,一定要确保专项资金足额补贴到户 除此之外,各级农业部门绝对不能因为患上“财政饥饿症”将良种补贴资金视为“唐僧肉”,谁都上来咬一口;同时更不能以“政府项目”名义排斥工商机关的监督,自己唱“独角戏”;而工商机关为了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应当勇于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加强对该项政策实施工作的监管。各级工商机关尤其应该通过对实施工作期间发生的商业贿赂案件,加大执法力度。保证该项惠农政策名至实归,让良种补贴发挥出科技与政策的双重效应。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第2篇

以来良种补贴的具体政策是,补贴作物实行了全覆盖,不区分作物品种,水田每亩补贴15元,旱田每亩补贴10元。具体内容是:

第一是补贴范围。总的原则是,在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耕地上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补贴。但是,在草原、荒山、荒坡、滩涂等违规开垦的耕地上种植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等不列入补贴范围。

第二是补贴方式。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实行良种推介、自愿购种、直接发放。

第三是补贴标准。玉米、大豆和小麦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0元;水稻良种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

第四是补贴对象。对生产中使用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良种的农民(农场职工)给予补贴。

第五是补贴品种。凡种植经过审定通过的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不含退出品种),均可作为良种给予补贴。种

植未经审定和过期淘汰品种不享受补贴。

关于粮食补贴资金发放政策的思考 第3篇

一、开展农村耕地二轮延包时的具体情况

(一) 级差地租的存在。等量资本投资于等面积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所产生的利润不相同, 因而所支付的地租也就不同, 这样的差别地租就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又可分为因土地肥力和位置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和因投资的生产率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在实践中, 人们对级差地租的理解及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是不同的, 即便是同一块耕地因距离水源远近或光照、坡度等的不同土壤肥力也存在很大差异。二是距离居住区的远近、耕作收获的便利程度等, 使得不同地块投入和产出存在较大差异。长期以来, 人们结合土壤肥力及地块的投入产出关系将村民小组内的土地分成若干等级。总额不变的情况下, 村民小组将农业税按耕地等级量化到具体的地块上。一般情况下将耕地分成三等。一等地最好, 二等地次之, 三等地最差。一、二、三等地由多到少分别负担不同的农业税。个别村组还将耕地近一步细化成大田地、菜地、水田, 再将这三种田地分成三等或多个等级。级差地租的收税方法在人类历史上很早就出现了, 建国后在我国广大农村仍然长期采用。在耕地第一轮发包时, 广大农村普遍按土地等级发包耕地, 同时采用级差地租的形式向农民收取税费。

(二) 土地等级 (级差地租) 的存在使得在耕地二轮延包时明山区的广大村组在将耕地打乱重分 (在耕地第一轮承包期的后期, 由于人地矛盾十分突出, 大多数村组在耕地二轮延包时实行了将耕地打乱重分的发包方法) 时采取了两种不同的耕地发包方法。一是有的村组实行将各类等级的土地按人均分的发包方法, 每个农户都承包到一、二、三等地。这种发包耕地的方法优点是平均、平等, 全组范围内人均土地平等, 税费可以平摊到人头, 按人收税费;缺点是地块过于分散不便耕种、经营, 发包时容易出现舞弊行为。采取这种发包耕地方法的村组, 发包后有些农户自发地对承包的耕地进行了互换。在坡地居住的人家与在平地居住的人家土地互换的频率较高, 一般是舍远地换近地。这样便在一定程度打破了人均承包耕地面积相对平均的局面。二是有的村组为了使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结合级差地租采取“以地定产、以产分配、拔桩分地”的发包耕地方法。即测算出每块土地的等级、亩产、面积、总产量, 然后测算出全组所有土地的总产量, 用总产量除以总承包耕地人口, 测算出人均产量, 再将人均产量落实到具体地块、钉木桩。发包耕地时农户按抓阄顺序号到地块认地, 每户多少个承包人就按木桩顺序号拔多少个木桩。此种发包耕地的方法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 发包耕地时可以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缺点是承包人没有选择承包哪个等级土地的权利, 全组范围内人均土地并不平均。此外, 个别的村组按水田、菜田、旱田的田种折算出玉米产量后发包耕地, 每户只能承包到一个田种的耕地, 其人均耕地就更不平均了。但以上发包耕地的方法都是经过群众认可的, 在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前农民没有对以往的发包耕地方法提出异议。

(三) 采取顺延或小调整的方法发包土地时, 会导致农户间的承包地面积差距较大。在开展土地二轮延包时, 当时的政策是顺延, 可以适当小规模调整土地, 严禁打乱重分。采取顺延方式发包耕地的村组, 是因为该村组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每户农民的承包耕地变化不大, 但这并不意味着耕地的绝对平均, 大多数农民对个别农户耕地面积相对较多的情况容忍了, 或者说一些农户对其他农户的耕地面积不太清楚或不感兴趣。在签订完土地承包合同后, 大多数农户对土地不平均的状况也默认了。毕竟顺延是当时的政策, 再加上村民大会已经通过, 反对也没有什么意义。

(四) 个别村组的农民因人多地少不便耕种, 经村组做工作被迫放弃了耕地承包权。农民负担及农业税向承包到耕地的农户收取, 作为部分农户放弃承包权的交换条件。这一措施在当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群众也认可。

二、现行粮补资金发放政策存在的不足

一是以农民实际承包的耕地面积测算并发放粮补资金是建立在人均承包耕地面积相同的基础之上的, 而实际情况是人均承包耕地面积往往不等。二是二轮延包时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包土地, 承包多少耕地非承包户所能左右。如以产量为基础发包耕地、以地类作选择发包耕地, 都会造成农户间耕地的不平均。这种不平均不是农户造成的, 客观上这种不平均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如果按农户实际承包耕地面积发放粮补资金, 土地的不平均发包就显得不合理了。三是二轮延包工作在前, 农村税费改革、发放粮补资金工作在后, 前者是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基石, 后者为前者服务。耕地三十年承包合同一旦签订就要保持其长期的稳定性, 不能因发放粮补资金而动摇其稳定性。所以, 发放粮补资金一定要结合二轮延包时的实际情况。

三、实行以二轮延包家庭承包耕地时的承包人口为依据发放粮补资金具有可操作性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新疆;林木良种;成效;问题;建议

林木良种是实施科技兴林战略的主要载体,是林业生产的源头。只有发挥良种的遗传特性,才能实现林业的稳产高产和优质高效。提高种苗科技含量、提高种苗品种质量,提高造林良种使用率,对推进我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我区从2009年,国家从2010年相继启动了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为了解此项政策执行几年来的效果如何,对新疆林业和生态保护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先后前往和田、昌吉调研,通过深入调研思考分析,现将有关情况和政策建议报告如下,以供政策参考。

一、新疆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执行情况及成效

我区特色林果业发展之初,由于起步规模大,速度快,自身的苗木供应远远跟不上特色林果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为满足林果业发展需要,我区从外省区大量调入苗木,但由于苗木质量和苗木的适应性差,成活率低;品种混杂不清,一些品种需进行二次改造净化,增加了造林成本;调入的苗木价格较低,冲击了我区的特色林果育苗,我区企业、个人育苗的积极性不高,削弱了我区自身的良种生产能力。供应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林地生产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2009年,自治区经过认真调研,试点启动对适合我区种植的核桃、红枣、石榴、巴旦姆、酸梅、香梨、杏、葡萄等八个树种的25个优良品种进行补贴。2010年,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根据我区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开展情况,启动了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对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和主要造林树种的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单位进行补贴,促进造林良种苗木供应能力的提高。截至目前,中央及自治区共安排资金17450万元,全区建设林木良种基地共89处,总面积1.78万亩,年出圃苗木7.86亿株。全区良种苗木产量达到5.64亿株,总产苗量19.51亿株,良种苗木占到总产苗量的28.92%。全区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达到82%。

(一)自治区良种补贴情况。一是自2009年自治区林木良种补贴实施以来,补贴资金规模、补贴品种、范围和补贴标准逐渐扩大和提高。补贴资金规模由2009年的500万扩大到现在的每年1200万左右。二是补贴标准不断提高。2009年特色林果良种造林、品种改良、良种繁育补贴标准分别为60元/亩、40元/亩、300元/亩;2010年分别达到100元/亩、80元/亩、500元/亩。2009—2014年享受自治区林木良种补贴政策的面积达到391265亩,其中良种造林110435亩,品种改良213180亩,良种繁育67650亩。

(二)中央良种补贴情况。2010年,国家启动林木良种补贴试点工作,我区被纳入试点地区。主要包括:一是对我区10处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进行补贴,标准为:种子园600元/亩、种质资源库600元/亩、采穗圃300元/亩、试验林100元/亩、母树林100元/亩。二是对主要造林树种的林木良种苗木培育单位进行补贴。补贴对象上, 2014年以前为自治区各级国有育苗单位,2015年扩大为自治区各类所有制育苗单位。补贴标准:根据不同树种给予不同补贴标准,一般每株补贴0.2元,核桃、巴旦木、白蜡、杏李、苹果、榛子每株良种苗木平均补贴0.5元。补贴面积、品种不断扩大,有力推进了全区良种化进程。2010年至2015年全区共补助种子园15100亩,母树林4058亩,采穗圃39272亩,种质资源库8264亩,实验林14018亩,林木良种苗木38740万株。

(三)资金投入情况。2009—2015年,中央及自治区共安排资金17450万元,年均增长超过10%。其中:中央财政安排10300万元,自治区财政安排7150万元(见表1)。

(四)林木良种补贴政策成效。

1.产业发展基础明显加强。全区种苗生产以良种工程建设为契机,引进新技术,购置新设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我区建立的种子园、母树林、采穗园生产的落叶松、云杉、桦树、白蜡等,建立良种繁殖圃生产的核桃、红枣、杨树、沙棘等优良苗木,为造林绿化使用良种起到了保障作用。在巩固和发展国有育苗基地良种苗木生产地基础上,积极引导全社会开展良种育苗,初步形成了以国有育苗基地为示范、股份合作和个体育苗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良种苗木生产体系。如呼图壁县通过土地流转、土地租赁和公司、专业合作社集约化生产方式,目前已达14.6万亩,发展苗木花卉生产销售公司20多家,苗木种植合作社187个,个体苗圃100个,辐射带动6000多农户、近3万人从事苗木花卉生产。

2.全区各地更加重视良种育苗。实施良种补贴政策以来,自治区不断强化宣传力度,部分试点单位大力营建示范林,把良种优势直接展示在老百姓眼前,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林农购买良种、使用良种的热情。同时,享受补贴的良种苗木比未享受良种补贴的苗木价格低,缩小了良种苗木与普通种苗木之间的价格差异,提高了林农使用良种苗木的积极性,林农们争相竞购良种苗,在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高价难求良种苗木的局面,如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的杨树良种苗木、吉木萨尔县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的大果沙棘良种苗木和呼图壁县生态及园林绿化树种苗木等,都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社会对林木良种的需求节节攀升。

3.有力地推动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通过4年的补贴和其他良种生产扶持措施,特色林果良种苗木的本地化生产供应能力大幅提高,红枣、核桃等的良种苗木、穗条基本做到了自给自足,林果树种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质量不断提高。老果园和低质林品种改良,因良种穗条供应增大和补贴资金的扶持,改良速度明显加快,为提升我区特色林果发展质量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区特色林果总面积已从2008年底的1400万亩增加到目前的2200多万亩,林果总产量达到650万吨,年产值近450亿元。

4.带动农民增收效果凸显。2014年底,我区农民人均林果收入增加到5000元以上,占农民人均收入的20%以上,南疆部分地区达40%左右。如若羌县利用良种补贴资金在酸枣苗上嫁接灰枣,嫁接第二年平均亩产量达50公斤以上,每亩收入达1000元以上。林果业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伊犁州林木良种繁育试验中心通过良种补贴项目的实施,降低了良种苗木价格,满足了伊犁州营造10万余亩农田防护林和速生丰产用材林对良种壮苗的需要。每亩每年可增产木材2立方米,可为当地农牧民实现经济收入6000余万元。

nlc202309021834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资金投入点多面散。目前林木良种补贴资金使用点多面散,每个项目平均补助10—40万元不等,有限的资金对龙头企业、规模化种植、种植大户扶持力度不足,影响了财政资金扶优扶强、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也不符合中央加强涉农资金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要求。

2.资金使用效益需加强。从近年投入资金来看,2009—2015年自治区累计安排17450万元。目前我区年良种苗木只占到总产苗量的28.92%,苗木信息不畅、宏观调控能力不强,生产苗木品种较为单一,优良品种数量和良种育苗面积不够,不能满足林业生产需求。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盐碱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品种选育和遗传改良尤为急迫。

3.财权与事权匹配性不强。资金多为“带帽”下达,即:确定补助方式、指定建设地点、点明具体项目和使用内容,导致项目与需求对接欠佳。部分地州林业主管部门对良种补贴政策的涵义和认识还有明显不足,没有把良种基地建设当作提高林业生产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将林木良种补贴与建设项目的性质等同,政策效应未能显现。在实地调研中,洛浦县、呼图壁县林业部门和苗木生产单位也反映不够贴合实际。

4.种苗供给保障能力有待提升。一是良种基地建设基础薄弱,后续维护投入不够,难以实现集约化经营,效益较低。南疆多数地州良种基地地方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二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足、专业培训开展不够,制约林木良种发展。三是种苗企业发挥作用不明显。我区林木种苗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研发能力不强,林木种苗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三、今后工作思路和建议

1.规划先行。一是明确计划目标。认真总结“十二五”期间林木种苗工作,结合当前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造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以及种苗产业发展实际,科学制定林木种苗产业中远期发展规划,明确扶持重点和区域,分类管理、分区施策。二是编制滚动预算。根据发展规划,合理编制资金预算,分年度、分阶段确定支持重点。三是建立项目库。推动各地建立林木良种补贴项目库,并建立定期滚动更新机制,促进政策、资金与需求的对接,健全机制、规范运作,提高资金效益。

2.突出支持重点。一是结合全区实际,分区域、分种类确定支持重点。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生产主体作用,逐步减少或取消对市场化程度高、社会参与度高、经济效益明显的树种的扶持。重点扶持林业重点工程、重点防护林等以及解决农民生计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林木重点需要及优质特色林果良种补贴。在南疆重点支持以核桃、红枣、苹果等为主特色林果树种更新、改良;在北疆重点支持生态林、用材林以及抚育、更新,以及小浆果、枸杞等优良品种的更新、推广。二是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提高林木良种供种保障能力。以10个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为依托,开展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利用研究,种苗生产新技术研究,新品种选育的研究。认定一批自治区级林木良种基地,提高基地的良种供应能力。三是加强林木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工作。积极开展珍稀濒危树种、特色乡土树种、沙生植物、野生树种等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建立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林木种质资源库和国家林木种质资源数据分库。四是充分利用新疆呼图壁国家级苗木交易市场平台,建设林木种苗信息和交易电子网络平台,扩大新疆林木种苗在全国的影响力。

3.统筹整合资金。近年来,中央和自治区先后安排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保工程、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抚育、“三北”造林等专项资金,要统筹整合,每年根据发展规划,拿出一定规模资金支持扩大补贴试点面积,提高补贴标准。通过对林木良种培育、品种改良、良种造林给予财政补贴,提升良种产量和质量,降低良种生产使用成本,提高林木良种使用率,促进林农增收和现代林业建设。

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贷款担保平台,通过财政贷款担保杠杆效应,解决林木种苗从业者资金来源问题。充分发挥林业贷款贴息政策效应,用足用好林业贷款贴息政策,向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倾斜。探索设立林业发展基金,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积极引导企业、农牧民、社会闲散资金、金融资本多元化投入,支持林木种苗产业发展。

5.强化绩效评价。推进资金监管和项目执行有机结合,减少资金拨付中间环节,按照“谁申请用款谁落实效益”的原则,实现“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任务走”。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落实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产业发展、资金效益发挥的目标实现。

(作者单位:新疆自治区财政厅农业处)

责任编辑:洪峰

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简要问答 第5篇

问:粮食直补与良种补贴有什么区别。

答:粮食直补是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实行的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的做法。良种补贴是国家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能力,建立优势产业,鼓励农民种植优质专用品种而设立的补贴。

问:在我省良种补贴的范围有哪些?

答:国家确定的良种补贴范围有大豆、小麦、玉米和水稻四种作物,分解给我省的有大豆、玉米和水稻三种作物。

问:国家分解给我省的良种补贴数量是多少?为什么有些农民反映得不到良种补贴? 答:良种补贴不是普惠制。国家今年补贴的大豆和玉米都只有1000万亩,主要补贴优质专用品种,其中大豆良种补贴200万亩,主要补贴含油率21%以上、蛋白质含量在38%以上的、已经审定的适区种植的高油大豆品种。玉米良种补贴300万亩,主要补贴粮食主产区农民,是已经审定并适区种植的淀粉含量在72%以上的高淀粉专用玉米品种和含油率在8%以上的高油专用玉米品种;此外还要在水稻产区补贴优质粳稻,初步确定面积为811.5万亩,主要是省农委推荐的当地主推的优质水稻品种。

由于国家分解给我省的良种补贴面积较少,今年良种补贴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按照国家要求我们把良种补贴任务下达给粮食主产区,其中高油大豆良种补贴落实在8个县(市),专用玉米良种补贴落实在中部粮食主产区12个县(市),优质水稻良种补贴为全省有水稻种植面积的县(市、区)。

问:是不是粮食主产区种植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的农民都能得到补贴?

答:不是。因为今年国家分解给我省的良种补贴面积有限。高油大豆补贴面积只占我省大豆面积的20%,专用玉米补贴面积只有玉米面积的6.7%,只有到省农委经过招标中标的.供种企业购买指定品种的农民才能得到补贴。

问:为什么要到省农委招标的供种企业去购买指定品种?

答:国家农业部、财政部农办农[]9号文件规定,享受良种补贴政策的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实行统一供种,供种企业要通过招投标办法确定。这是因为目前供种企业较多,全省有3800多家,各企业供种能力、信誉程度都不一致,所有种子企业都供种不仅不可能,而且会把政策弄乱,影响政策的落实,因此要采取招投标的办法选择实力强、信誉度好的供种企业。从农作物专用品种看,目前不仅品种多、乱、杂,而且未审先推、私引滥调、越区种植严重,农民上当受骗很多,为此省农委组织专家组对享受补贴的专用品种进行认真筛先,确定了在我省主推的优质专用品种。据上所述,享受补贴政策的农民必须到中标的供种企业去购买指定的品种。

问:农作物良种补贴的面积怎样落实到农户?

答:农作物良种补贴任务由省农委与省财政厅共同分解到粮食主产区县(市、区),然后由县(市、区)政府分解到乡镇和农户。原则要求良种补贴面积要以乡镇为单位相对集中,以便于加强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

问:怎样确认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的落实?

答: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面积落实到农户后,由各县统一印制订单卡,标注姓名、村社、种植面积等内容发放到农户,作为农户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和领取补贴之用。

水稻补贴面积依据插秧后农户申报的面积,由乡镇政府核实后汇总造册,按自然屯张榜公布

七天以上,群众无异议后,上报县(市、区)政府。

问:供种企业是怎么样确定的?

答:供种企业通过招投标办法确定。

供种企业招投标主要分四步:一是种子企业的资质评估。根据供种企业的注册资本、经营场地与库房、检验仪器设备、生产技术人员、种子检验人员、企业金融信用等级、企业资产负债情况和企业供种服务情况等因素,由吉林省种子总站进行资质评估,确定投标企业的资格。二是进行种子情况调查。三是确定标的,投标种子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有生产和经营种子的资格;有供应20万亩高油大豆或50万亩以上专用玉米良种的能力;有订单企业需要的优质品种的种子;有良好的供种服务和相应的责任能力。四是评标,成立专家评标组,对基地县农业部门推荐的投标企业进行背对背的评标,确定中标的供种企业及供种范围。 问:国营农场是否享受良种补贴政策?

答:国营农场只享受水稻良种补贴政策。各基地县水稻良种补贴面积中含本行政区内各级国营农场水稻面积。其补贴资金按照省里规定的补贴办法单独运作。

问:农民怎么样取得购种凭证?

答:由于今年国家出台政策较晚,实施良种补贴的基地县许多农民已经购买了种子。为扎扎实实落实补贴政策,我们经与省财政厅协商,统一印制了“购种凭证”,中标的供种企业按照省政府推荐的推广品种,在验明农民的购种发票后,发给农民“购种凭证”,让农民以此为凭据与订单企业签订产销合同,向政府有关部门领取良种补贴资金。农民购种时,供种企业要按实名开据正规发票,并向购种农民配发统一印制的购种凭证。

问:补贴的农作物良种品种有什么要求?

答:享受补贴政策的农作物品种必须是优质专用品种。各中标的供种企业销售的高油大豆、专用玉米必须是省农委推荐的优良品种,补贴良种的数量不能超过该县良种补贴面积用种量,各基地县不得擅自扩大补贴品种范围。

问:对中标的供种企业有哪些要求?

答:各基地县要加强对供种企业的管理,不允许向农民做虚假广告宣传,不允许借补贴政策之机乱涨价。一旦发现供种企业有违规供种行为,将对其进行通报批评、经济处罚,严重的将取消其供种资格,对监督不力的县(市)取消其良种补贴面积指标。

问:享受补贴政策的农民生产的粮食卖给谁?

答:良种补贴的高油大豆、专用玉米、优质水稻实行订单生产。参与作物良种补贴订单生产的企业,由省政府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企业类型,加工、经营能力,金融信用等级,企业经营状况和企业地域分布等情况确定。

大豆订单企业应具备:企业银行金融信誉等级为AA级;年加工大豆能力在30万吨以上;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专用玉米订单企业应是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质水稻可由各地选定省内大型稻米加工及营销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订单。

问:农民怎样与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

答:订单企业和基地县政府签订高油大豆、专用玉米种植收购协议,农民出据订单卡和购种凭证与订单企业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合同要明确种植作物、种植面积、单位产量、收购数量及双方责任与义务。合同签订以村为单位,签单农户登记列表。登记注明农民姓名、所在村社、身份证号码、种植面积、种植品种、收购数量等内容。

问:怎么样普查确认产销合同?

答:对已签订的产销合同,基地县政府和订单企业要在玉米、大豆出苗和水稻插秧后进行田间普查,并将结果上报省政府良种补贴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签而不种的,终止合同;多签少种的,调整合同。

农户经过田间普查确认的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合同面积,要在订单卡上标明。并以社为

单位向农户张榜公布七天以上,接受群众监督。做到补贴政策、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农户“四公开”。

问:收购订单生产的粮食有什么规定?

答:收购订单生产的粮食的工作要在春节前结束。高油大豆收购价格随行就市。专用玉米、优质水稻收购价格要高于国家确定的最低收购价。专用玉米收购价格要在高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基础上,每斤要高0.01-0.02元。各订单企业要在每个基地县设置5个以上的固定、流动收购点。由于条件所限不能设收购点和进行流动收购的地方,运距超过20公里的,企业要给予农户运费补贴。

问:农作物良种补贴的标准是多少?

答: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良种补贴从供种环节补贴给农民,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10元;水稻良种补贴按面积直接补贴给农民,补贴标准为每亩15元。

问: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怎么样拨付?

答:由省财政厅将良种补贴资金逐级下拨到基地县实施良种补贴的乡镇财政所,再转到乡镇农经站,由乡镇农经站兑付良种补贴,乡镇财政所监督良种补贴发放工作。 问:农作物良种补贴怎么样发放到农民手中?

答: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良种补贴,农户以购种时得到的“购种凭证”和县(市)分解面积时发放的经过普查确认的订单卡为依据,到乡镇农经站领取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良种补贴,高油大豆(专用玉米)每亩地用种量按8斤(5斤)计算,农民每购买8斤(5斤)种子,领取良种补贴10元。实际种植面积不低于一亩,每亩领取补贴10元;低于一亩的,按实际面积领取补贴。优质水稻良种补贴以乡镇普查、基地县政府核查确定的面积为依据,省政府组织抽查确认的面积作为核发补贴资金标准,每亩补贴15元。领取良种补贴时农民要出具身份证和订单卡,领取高油大豆和专用玉米良种补贴还要出具“购种凭证”。

问:怎么样建立良种补贴管理档案?

答:各基地县都要将有关文件、工作方案、技术方案、合同文本、田间普查结果、统一供种、落实面积、测产验收方案及结果、生产管理活动等情况建档立案,建立分级管理制度。做到“县有图、乡有表、村有册、户有卡”,基地县要有农作物良种补贴面积分布图,乡镇要将各村落实补贴面积、购种量、享受补贴农户数、补贴金额等内容列成表,村要将享受补贴农户姓名、身份证号、所在社组、购种数量、售种企业名称、补贴合同面积、补贴金额汇制成册,农户有县(市、区)统一核发的购种凭证、订单卡和水稻良种补贴卡。

问:落实良种补贴政策要把握哪些工作原则?

答:在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工作中,坚持做到“八个必须,八个不允许”。一是必须严格按国家文件办事,不允许基层随意制定地方政策;二是必须按照省里确定的补贴办法将补贴补到农民手里,不允许随意改变补贴操作程序;三是必须实事求是地执行政策,不允许弄虚作假;四是必须严格执行政策,不允许借机乱涨价和扩大补贴范围;五是必须照章办事,加强对供种企业的管理,不允许做虚假宣传欺骗群众;六是必须增加良种补贴政策落实透明度,不允许搞暗箱操作;七是必须积极主动抓好落实,不允许遇到矛盾绕着走;八是必须树立大局意识,做细致的工作,不允许工作简单化,各行其是。

问:落实良种补贴政策要把握好哪些环节?

答:主要是掌握好补贴政策宣传、专用良种供应、补贴品种确定、补贴面积分配、“购种凭证”发放、补贴面积落实、订单合同签订、补贴档案建设和责任制度建立等进行重要环节,此外,还要搞好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问:发现执行良种补贴政策有违规违纪行为怎么办?

答:可以举报。各基地县农业局和财政局都设有良种补贴举报电话,省农业委员会的举报电话是0431-2718407,省财政厅的举报电话是0431-8906566。省农委、省财政厅和省监

察厅将认真查证群众举报事项,对违规违纪行为及时严肃查处。

问:执行良种补贴政策有违规违纪行为怎么处理?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 第6篇

1 六年推广良种千万亩, 落实补贴资金逾亿元

随着国家逐年加大农作物良种补贴实施力度, 我市良种补贴面积由50万亩扩大到小麦、玉米、棉花全覆盖350多万亩, 试点实施24万亩花生良种补贴;补贴资金规模由2005年的50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3700多万元;补贴作物由小麦一种作物扩大到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四种农作物;补贴方式从差价购种补贴到采用现金直接补贴和差价购种补贴两种方式;补贴范围由优势主产区扩大到全市全覆盖, 受益农户由500多个村庄的8万多户增加到全市31个镇 (街道、园区) 1700多个村庄及1个农场的25万多农户 (农场职工) 。通过连续六年实施良种补贴, 推广小麦良种补贴556万亩、玉米良种补贴420万亩、棉花良种补贴12万亩、花生良种繁育补贴4万亩、花生大田生产补贴20万亩, 累计补贴面积1000多万亩, 补贴资金1亿多元。

2 落实八项措施, 确保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到位

2.1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责任落实

为切实把良种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我们成立了市镇村三级良种补贴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 一级抓一级, 明确各自的责任。市级分别与项目实施镇和供种企业签订了良种补贴责任书, 村委与镇政府签订承诺书, 确保良种补贴任务全面落实。

2.2 广泛宣传发动, 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随着良种补贴逐年实施, 为了让全市广大农民全方位了解国家今年的良种补贴政策, 我们通过平度政务网、江北农业信息网、平度人民广播电台、今日平度、平度农业等媒体广泛宣传国家良种补贴政策, 使农民及时了解国家政策, 积极参与良种补贴项目, 群众对国家的良种补贴政策知晓率达到99%以上。结合我市实际情况, 科学制定了《平度市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 并由市政府办公室转发给项目实施单位。各镇相应制订了《实施方案》, 把任务逐村分解, 落实到户, 整镇、整村地推进良种补贴工作。对种植推介小麦良种及玉米、棉花良种的农户 (含农场职工) , 按照实际种植面积全部给予补贴, 小麦良种每亩补贴10元, 花生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补贴50元;玉米良种、花生良种每亩补贴10元, 棉花良种每亩补贴15元。小麦和花生良种繁育实行差价统一供种补贴方式, 玉米、棉花和花生大田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方式, 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发放到户。

2.3 创新工作方法, 认真落实补贴面积

在落实良种补贴面积时, 我们创新工作方法, 针对不同作物和不同补贴方式, 科学全面地落实补贴面积。

2.3.1全面落实小麦良种补贴面积。

小麦良种补贴采用招标采购统一供种的补贴方式.为充分调动农民使用良种的积极性, 一方面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我市连续六年小麦招标价格明显低于全省及其他市区, 补贴后的价格比商品粮食价格还要低) , 最大限度地让农民得到实惠;另一方面与粮食直补相结合, 避免出现虚报、瞒报良种补贴面积、粮食直补面积的现象, 农民对惠农政策的认识程度进一步提高, 普遍种植良种补贴推介的小麦品种。

2.3.2 严格核实玉米、棉花补贴面积。

玉米与棉花良种补贴政策是根据农户实际种植面积采取直接补贴方式, 通过“齐鲁惠民一本通”直接发放到户。为避免虚报面积套取国家良种补贴资金的现象, 我们把工作重心下移, 面积核实的关键放在村委这一级, 农民对申报的补贴面积负责, 村委会对本村的补贴面积核实工作负责, 保障数字来源真实、准确、唯一;镇级负责统计上报全镇的补贴面积;我们对各镇上报的面积进行抽查, 及时纠正瞒报或虚报良种补贴面积的违规行为。

2.3.3 集中优势区域安排花生良种补贴面积。

2010年新增24万亩花生良种补贴项目, 占我市花生种植面积的52%, 包括4万亩良种繁育补贴和20万亩大田生产补贴。集中安排在万家等16个花生优势产区, 根据区域优势原则, 选择生产条件好、规模优势明显的村庄进行试点实施, 加快优质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推进花生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增加食用植物油供给和农民收入。

2.4 因地制宜确定主导品种, 公开招标确定供种企业

良种补贴品种实行推介制, 主要根据青岛市推介确定的品种范围和我市每年的小麦品种统一评价示范结果, 结合平度地区生产、生态特点, 科学推介良种补贴品种。同时, 按照《政府采购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统一规定, 每年由青岛市农委、财政局公开招标采购我市小麦、花生良种补贴项目所需良种, 并与供种企业签订供种合同, 确保供种到位。

2.5 做好种子质量检验, 确保供种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认真组织好供种企业与农户的衔接, 做好良种的选定和种源供应。通过优选单穗提纯复壮, 建立三圃田等措施, 品种纯度有了较大提高。对种子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控, 从基地选择、原种供应、去杂到收储、加工, 每道工序都设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检查, 严防机械和人为混杂, 严格进行扦样、检验以及田间种植鉴定试验, 确保良种补贴用种质量安全。

2.6 加强技术指导, 搞好培训服务

为提高技术到位率, 按照乡镇有技术骨干、村组有技术标兵、户有技术明白人的目标, 对广大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同时抓好示范区及展示点建设, 搞好小麦、玉米、花生品种观摩会;举办培训班30多期, 培训农民10多万人次、发放各种技术资料20多万份;结合科技联户工作, 成立良种补贴技术指导队,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 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2.7 强化项目监督管理, 确保良种补贴资金落实到户

首先, 建立健全书面及电子版档案资料, 确保补贴资金准确发放;其次, 严格公示制度, 确保项目公正透明, 逐户登记造册, 将享受补贴的农户名单、种植面积、品种、优惠供种价格、联系电话等在各村政务公开栏张榜公示, 公布监督电话, 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第三在各镇自查自纠的基础上, 进村入户监督检查, 对补贴面积较大的农户重点检查核实, 及时纠正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确保良种补贴政策不走样, 农民实惠不减少。

2.8 严格资金使用管理, 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我们严格按照《良种补贴资金管理办法》规定, 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与绩效考核, 强化责任追究, 切实保障了良种补贴资金专款专用, 杜绝了套取、挤占、挪用补贴资金等违规问题的发生。市审计局、检察院每年都对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财务审计检查, 确保资金使用合理合法, 并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国家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检查和青岛市纪委等组织的良种补贴检查, 确保了国家良种补贴资金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了农民手中, 真正把良种补贴项目办成一个农民群众满意、党和政府放心、社会各界赞誉的民心工程。

3 一补多效, 凸显良种补贴政策的放大效应

良种补贴作为一项重要的惠农专项补贴措施, 抓住了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良种, 实现了“一补多效”,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粮食生产的发展。农业科技成果得到推广, 粮食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 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实惠。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已经成为继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之后, 又一项提升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发展政策。

3.1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提高了粮食产业化水平

良种补贴通过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良种, 推广节本增效技术, 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并降低了生产成本, 改变了品种“多、乱、杂”的局面, 良种覆盖率、种子统供率、产品优质率达到100%, 有效提高了小麦、玉米的品质, 使龙头企业购销成本大大降低, 订单生产积极性高, 市场竞争力增强, 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从而保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3.2 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 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我市是全国农业大市和全国粮食主产市。在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 我市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 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应用具有较大增产潜力的优质专用主导品种, 对于提高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单产水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平均亩产小麦441.6公斤, 玉米509公斤, 棉花皮棉94公斤, 花生322公斤;全市粮食总产突破15亿公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1100公斤。

3.3 良种良法配套, 提高了农户科学种田水平

市、镇、村三级良种补贴技术指导小组把种子包衣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氮肥后移高产技术、一喷三防技术、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带到田间地头, 确保良种良法配套, 加快了配套主推技术的普及推广, 广大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大大提高。

3.4 推进了我市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实现了优质高产高效

良种补贴政策的利与弊 第7篇

【关键词】良种补贴 利弊 建议

国家良种补贴政策实施以来,极大地调动了种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拉大了多地农民与少地农民、没地农民的收入差距。实施过程中也出现很多弊端。自政策实施以来,我一直参与这项工作,从亲身体验中发现良种补贴项目实施中的利与弊,并感觉应该提出补贴项目实施的建议。

一、棉花、玉米、水稻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弊

1.项目实施任务目标有利于生产增收

项目实施任务目标以“稳定面积、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为出发点,以“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民”为思路,“品种择优、公开推介、农民自愿”为原则,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按照玉米每亩10元、水稻、棉花每亩15元的标准进行补贴,鼓励农民使用优良品种,加快良种推广步伐,进一步稳定玉米和水稻面积,增加棉花、玉米和水稻总产,提高单产,优化结构,改善品质,此为利。

2.种子款的利用成问题

在购买玉米杂交种和水稻种子上可操作性强,农民仍然可以像过去那样用钱购买优质种子;而棉花種子是常规种子,利津县棉花面积大,种子用量大,尽管混杂退化影响棉花产量,但是农民为了节约生产成本,经常性自留种。补贴资金直接发放的补贴方式,会使大部分农民不把棉花良种补贴款用来购种子,发挥不了棉花良种补贴的真实作用。不利于棉花优良新品种的推广,不利于新品种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在生产上发挥良种先行的作用,此为弊。

3.良种补贴项目要求农民自愿购种,必须加强种子市场监管

农业局积极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净化种子市场经营主体,维护种子市场的良好秩序。坚决打击坑农害农等不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种子进入生产领域,切实保障种子市场供应渠道畅通、规范有序,保障农民生产用种安全,为良种补贴项目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对农民此为利。

4.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必须增大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的大量投入

为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增加了公安和工商等部门的支出,农业局比统一供种时多出动执法车129辆次,人员645人次。增加经费意味着纳税人增加负担,为弊。

5.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准确核定

做好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是保证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到农民手中的重要基础。农业局、财政局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准确、及时和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行分级负责制,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周密部署并层层落实责任,确保如期完成分区域、分农户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的核定工作。面积核实准确此为利。

6.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量大、没有经费

面积核定主要由乡(镇)、村两级负责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作为基层政府,肩负将棉花、玉米和水稻良种补贴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民手中的直接责任,为第一责任主体。村民委员会要在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组织协助监督下,做好本村棉花、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核定工作。村级没有财务支出,可丈量就必须劳动力力,人工必须花钱,所以村级基础工作能省则省,面积核实准确令人质疑。乡(镇)核实依村为准,为工作支出也认了,但乡(镇)对良种补贴工作很消极,这为弊。

二、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施的利、弊

1.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通过为农民提供优质价廉的小麦良种和推广节本增效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有效提高了单产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小麦商品质量和市场销售价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增加了农民收益,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为利。

2.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

通过在项目区内全面推行统一区划统一供种,实现了优质小麦品种大面积集中连片种植,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优势产业带优势水平,加快了商品小麦市场培育步伐,为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我县主要推广济麦22、良星99这两个品种,下一步着重推广优质专用小麦,提升品种与品质结构调整优化水平,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速度,为利。

3.项目经营商和品种选择性差

中标的经营商规模达到时,有时其专利品种不一定是我们要选择的,比如一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此为弊。

4.种子发放难

小麦种供种时到乡镇容易,到村、到户难,还是费用的问题,装卸、运输、分发费用承担成问题。种子分发消耗也难处理,此为弊。

三、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建议

补贴资金少,补贴程序复杂,组织实施经费少等原因已使良种补贴成为鸡肋。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必须要有改进。

1.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六年来,物价涨了近四成,可良种补贴资金仍是10~15元每亩,实施成本也在增加,建议补贴资金涨到20~30元每亩。

2.变棉花、玉米、水稻、小麦、花生良种补贴为农作物良种补贴,因为这五种补贴占地一般在95%以上,剩下的如利津县是蔬菜也该补贴。所以多品种补贴改为农作物补贴,直接按土地面积补贴,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简化了实施程序,节约了国家资源。

3.直接补贴农业人口,体现社会公正公平。土地多者本身资源占有多已不公平,再增加多的补贴收入,更拉大农民间的贫富分化。按人口补贴农民都受益,增加农民生产积极性,对维护社会稳定,加快土地流转等都起重要作用。

对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思考 第8篇

关键词:农机补贴,政策,思考

2004年正式启动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这项“惠农”政策是国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进一步调动农民购机积极性、推进农业机械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重大作用,对稳定粮食安全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有深远意义。随着购置补贴工作地开展,政策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问题,如何解决好补贴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事情。

1农机补贴现状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减免、三补贴”支农惠农政策重要内容之一。农机购置补贴在我国实行以来,农户购机积极性高涨。以淮南市为例,截止目前,该市共补贴各类农机具24529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5 205台,联合收割机6 560台。2015年,该市共获省级下达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 191.6万元,较2014年有小幅增长,其中凤台县1 915万元,市辖区2 276.6万元, 实际可用资金为4 025.33万元(含2014年结余和深松占用资金等因素),截至11月底,全市累计实施完成补贴资金3 981.94万元,占总资金量的98.92%,完成结算资金3 981.94万元,占总资金量的98.92%,按照规定要求实现了实施和结算进度同步走的目标。全年累计补贴各类农机具2 039台套,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拖拉机及配套农具和联合收割机占较大比重,其中拖拉机补贴563台,联合收割机677台,耕整地机械331部,种植施肥机械128部,秸秆粉碎还田机292部,打捆机25台,享受补贴农户1 409户,刺激农民购机投入1.07亿元,起到了很好的引导和带动作用。

2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综合效应

2.1增加了农机装备总量

购机补贴政策的实施,极大刺激了农民群众的购机热情,农机装备总量快速增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2.2有效拉动了内需

淮南市从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仅2015年,全市共享受购机财政补贴资金达3 982万元,带动农民投入1.2亿元,拉动农机销售9816万元。农机销售的增长,对整个机械制造、钢材生产的增长有较大的拉动作用。

2.3改善了农机装备结构

淮南市在补贴政策实施前,由于农民购买力有限,使用的多是小型农业机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后,我市购买机具数量大幅度提升,特别是大中型农业机械快速发展,有力改善了我市农机装备结构。

2.4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有效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外出务工农民数量增加,直接和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5促进农机服务组织发展

随着农机数量和品种的迅速增多,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应运而生,从实施购置补贴以来,我市农机大户和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数量快速增长。

3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

3.1补贴名额少,覆盖面不广

目前按规定,补贴申请人的资格进一步放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包括各类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均可以申请补贴,农户购机申请补贴积极性高涨,但由于不是普惠制,补贴指标有限,一部分农民的购机补贴需求得不到满足,并且需求大于供给,一些地方根据补贴额度和优先补贴条件审核确定补贴对象,为权利寻租留下一定的空间。

3.2机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充足

兼职人员多,仍然存在业务不熟练现象,多地由于政策学习不深刻,领会不透彻,造成实施过程中因存在资金缺口带来的各种矛盾和压力,造成补贴实施和结算进度迟缓等现象。

3.3补贴一定程度上存在“挤出效应”

按照国家文件规定,农机补贴主要针对大中型农机具。大中型农机具价格高,一般农户难以承受。这几年的农机补贴,使部分头脑灵活、经济能力强的农机大户享受到了补贴。而他们享受补贴购置机具后,又强化了其经济收益,使得普通老百姓在经济实力上根本竞争不过这些富户,被挤出补贴的门槛,并且绝大部分农户因经济原因需要小型机具却没有得到补贴。其实这部分人更应该得到政府的扶持。

3.4一些地方农机企业的服务意识较差

目前,农机生产厂家的主要精力仍围绕入围补贴目录展开, 随着农机的猛增,农机生产厂家在售后服务、机械维修等方面的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加强。尤其是在农业生产关键时节,机具的零部件供应不到位,机具损坏得不到及时修理,贻误农时。虽然在补贴产品选型时,要求企业对售后服务等作出书面承诺,但在实际作业季节,企业接到用户反映后24h内到达作业现场的生产厂家寥寥无几,影响了农机具作用的有效发挥。

3.5针对农民的售后培训没跟上

农机户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其直接收益。有些产品售后对农民的培训没有跟上,农民不熟悉新机操作规程,出现机具操作故障频繁、经营入不敷出甚至亏本的现象。另外,一些地方农机部门不能根据形势的发展,开设田间课堂,为农民检修农业机械,培育机械化育秧和农机操作手,不能帮助农民解决缺机械、缺技术的难题,影响了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进程。

4建议与对策

4.1加大购机补贴投入力度

建议加大补贴资金投入总量,设立农业机械购置补贴专项资金,将购机补贴政策纳入财政长期预算,从资金上逐步加大投入, 保障购机补贴政策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大力推广节水、节油、节药、节种和环保型农机。针对购买较早、多数机械功能差、作业效果差甚至无法使用的小麦联合收割机,建议给予报废补贴。另外, 对农机维修设备的购置补贴也应尽早列入目录。

4.2加大政策服务力度,搞好宣传引导

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广泛地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让农民普遍了解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好处、补贴 程序以及补贴机具类型,不断提高农户购机的积极性。

4.3公开信息,接受监督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制度, 及时、主动公开所有可以公开的补贴资料、文件等信息。公示信息应做到及时、完整,便于查询。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应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情况列入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目录,至少每半月公布1次补贴资金使用进度。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确保专栏有效运行。县级农机化主管部门重点公开实施方案、补贴额一览表、操作程序、投诉咨询方式、资金规模和使用进度、补贴受益对象、违规现象和问题等,并且要将经批准的补贴实施方案下发到乡镇,宣传到村组,切实做到政策家喻户晓。

4.4提高农机产品质量

在大量利好因素下,农机生产企业应进一步狠抓产品质量,切实做好零配件及外协外购件的质量检验,提高产品零配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水平。努力做好售后服务,解决购机户维修和购买配件难等问题,免除农民购机的后顾之忧。建立县级农机销售“三包”服务网点,并配备专门人员定期回访广大新老购机户。

4.5加强监管,严惩违规

各级农机、财政部门要全面履行监管职责,加强专项督导检查力度,发现问题迅速处理。要严格执行农机购置补贴信访投诉管理制度。实名投诉举报的问题和线索,凡报必查、一查到底。对于问题较大的市、县,要严肃处理。对于购机者投诉多、服务不到位、 产品质量差的产销企业,以及参与违法违规操作的产销企业和购机者,一经查实,严厉惩处。农机生产和经销企业产品补贴资格或经销补贴产品的资格被暂停、取消,所引起的纠纷和经济损失由违规农机生产或经销企业自行承担。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同时期的情况也会不同,农机要推广什么,补贴什么,要适合当地的农业产业结构,符合当前的农业产业规划。农机的补多补少也要看农机产品和技术而定,看该农机产品和技术所应用的农业在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尽量做到各类农机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农机补贴政策在农机化发展中的导向作用,不仅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也使农业产业更加优化、合理。总之,作为落实农机补贴政策的农机管理部门,要深入研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断总结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践经验,不断完善农机购置补贴工作方式,管好用好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解决好农机购置补贴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建立起扶持农机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对良种补贴政策科学发放的思考】相关文章:

良种补贴05-19

良种补贴总结07-01

良种补贴范文05-19

良种补贴户主更换07-23

畜牧良种补贴项目08-06

良种补贴实施方案07-23

花生良种补贴种植方法02-10

林木良种补贴作业设计03-03

生猪良种补贴项目介绍04-10

河南省畜牧良种补贴09-15

上一篇:那小溪作文900字下一篇:认购书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