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2024-06-04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精选6篇)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第1篇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一、是简约,更是和谐!

踏上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的土地,映入眼帘的是蓝天白云、绿草如茵,是花繁树茂,牛羊成群,一派自然、清新、和谐的美妙景色。我们感动于大自然的恩赐,我们更感慨于在他们的学前教育领域里,也洋溢着自然、质朴和简约的风格。

环境和材料是简约的。在新、澳两国,我们走访的托幼机构,没有气派的房舍,没有豪华的设施,更没有任何昂贵的材料。幼儿活动的户外场地,基本上都是用泥、沙、草和软木屑等铺成的。孩子们在小山坡上滚爬,在废旧的车轮胎上翻跃,在木质的攀爬架上嬉戏……快乐而自由,简单而又充满生机。教室里幼儿学习与活动的材料也是简约的.。在区角里,随处可见的是树叶、贝壳,沙石、纸绳,还有木制品、纸制品、布制品的玩具等。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探索着,充满想象地游戏着,一切都是那么简简单单、自自然然。

课程和活动是简约的。在新、澳两国的幼儿园里,我们看到的大多是结构化程度很低的课程,教师注重的是观察、了解和分析孩子的行为与发展水平,注重的是如何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与活动。没有繁复的“设计”,鲜有“高结构”的教学,在平平谈谈、真真实实的活动中,与幼儿一起游戏,一起生活。课程是简约的,而孩子们的“成长档案”却是非常“复杂”的。每个婴幼儿都有一本详尽而又丰富多彩的记录本,记下了孩子成长的案例,记下了孩子发展的轨迹,也留下了教师们对每一个孩子的关爱。

简约是美好的。简约的背后是质朴,更是另一种和谐!

二、爱运动,是终身的受益!

晨曦中,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旁,三口之家在海滩边游泳、晒太阳;夕阳下,新西兰的红森林里,忙碌了一天后的“上班族”们,三五成群地在长跑、锻炼身体。白发老人在绿荫场上挥杆打高尔夫球,牙牙学语的孩童在露天泳池里扑腾嬉闹……这是一个热爱阳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民族!这是我们在考察中又一个强烈的感受。

缘何那里的人们如此热爱运动?我们在幼儿园里找到了答案。

在新西兰基督城教育学院的早期幼教中心,孩子们正在洒满阳光的户外场地上活动。教师们创设了多样的、又富有野趣和挑战的运动环境,刺激婴幼儿大胆地锻炼。我们看到,一位老师正积极鼓励一个只有2岁的男孩,从足有一米半高的距离上往下跳。开始,男孩有些惧怕,在老师的鼓励下,试跳一次成功后,他就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跳跃,不断体验着过程的乐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幼教中心的老师向我们介绍,运动,能让婴幼儿获得身心真正的健康。一个从小爱运动、会运动的孩子,将来一定是个热爱生活,意志坚强,人格健全的人。

联想到我们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追求的是让幼儿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益的品质,追求的是能让这一代人将来在世界的舞台上能与别人进行全方位的较量而立于不败之地。现实引发我们思考,对于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不缺乏刺激学习的环境与动力,而缺失的正是鼓励、刺激运动的环境与条件。因此,考察归来,我们得反思,什么是真正有利于孩子终身发展的课程,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婴幼儿能更健康、更全面、更和谐地发展与成长。(完)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第2篇

为了扩大交流、开阔视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旅游管理和经营理念,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由市旅游局朱至珍局长带队,市府办公厅、宁波市旅游局、江东区政府、宁海县政府,镇海、北仑、鄞州区旅游局、东钱湖管委会经发局、市人事局外专局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宁波市旅游考察团一行11人,于10月底前后专程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交流。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凯恩斯、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和新西兰的惠灵顿、罗托鲁阿、奥克兰等城市,分别与澳大利亚的昆土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旅游局进行了交流,还拜会了国家旅游局驻悉尼办事处。澳新所到之处,考察团不仅目睹了澳新两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领路了极具风格的特色旅游景观和异域文化风情,也体验了发达完善的城市旅游和颇具个性的度假旅游,感受了两国同行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澳新之旅还给我们强烈的启发,旅游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迷人的自然风景赋予这两个位于大洋洲的岛国旅游胜地的美誉。旅游业在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变成了能够不断给其带来滚滚财源的大产业。

澳大利亚旅游业2002年达到708亿澳元的收入,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4.5%,已超过了传统的农牧业和采矿业。过去十年来,澳大利亚的旅游业一直强劲增长,2002年其入境游客达484.12万人次,旅游创汇超过170亿澳元,成为最大的服务贸易创汇产业,占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的11.2%。按澳大利亚会计统计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其入境游客增长9%。以悉尼为例,每天有45.8万入境游客和88.6万国内游客在悉尼过夜,游客年消费总额为203亿澳元,全悉尼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2.5万人,间接就业达119万人。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黄金海岸,是典型的以旅游为中心产业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最大“资本”便是长达42公里海岸线上的金色沙滩,全市约50万人口,80%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该市原属布里斯班市的一个区,从5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真正进入快速发展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已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旅游城市和世界闻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新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岛国,作为英联邦国家,它没有照搬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采取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而是立足本国实际,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样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这当中旅游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旅游总产出达到164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0%,旅游业也是该国最大的创汇产业之一,入境旅游总量2002年达到196万,几乎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全国就业市场的10%由旅游业来承担,有1.5万家企业直接经营旅游业。根据新西兰旅游研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03-2009年旅游发展预测报告,新西兰入境旅游人数将在2008年比现在增加70%。

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这是两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当地政府从产业比较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明智地选择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由贸易、工业、旅游和资源部长及业界代表一起,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政方针。政府鼓励私人资本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政府注重利用电视、网络、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将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的市场优势。两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开拓、旅游推广、宣传促销。据介绍,昆士兰洲、维多利亚洲、新南威尔士洲每年政府拨款分别达到4600万、3800万和2800万,而这仅仅是各个旅游局全年开支经费的40%,专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昆士兰洲、新南威尔士洲各自在9个和7个主要客源国家设有办事处,联邦和洲的旅游机构虽有职能分工,但每年都会举办境外促销活动,去年维多利亚洲就在中国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的巡展活动。新西兰的市场促销很具创意,今年1月以来,利用《指环王》三部曲在全球广泛影响,新西兰适时地推出“新西兰—中土世界壮丽景色”推广活动,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达11.8%,今年入境客源总量有望突破220万。前不久亚太地区旅游协会授予新西兰市场推广大奖,政府还十分重视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如新西兰举办的“美洲杯”帆船赛,澳大利亚举办的悉尼奥运会、F1汽车大奖赛、澳网公开赛、墨尔本赛马节等,都对推广促进本国的旅游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旅游项目开发的保护利用并重

澳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地,严格依照资源特征实施规划管理,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产业,排除或转移了可能冲击旅游业的其他产业。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现有人口40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这里除了旅游业、赌博业以及满足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需要服务行业以外,没有其他经济部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黄金海岸至今未建一个工业项目,在众多的海湾未见货运码头,只建游艇码头,而且这些码头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桩、木板搭建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显得和谐自然,既不影响海水流动,也不会造成环境改变。为了保护海滨沙滩,在离海岸较远处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带走海滩上的优质金沙。凯恩斯市实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开发,乱上项目的无秩序状态,世界遗产大堡礁旅游项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筑。当人们尽情地在蔚蓝色大海中与多彩珊瑚、多姿鱼类贝类亲近后,带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梦绕魂牵的眷恋。在摩尔顿岛的天阁路码度假村有喂食宽吻海豚、参与沙丘滑行活动,在菲利普岛有观赏小企鹅归巢,新西兰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维多摩莹火虫洞参观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举办方会详尽介绍地质地貌演变历史和动植物生活规律,同时规定严禁有损害动物和破坏环境行为,否则将受重罚。正是这种产业战略和环保理念,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资源的原生态,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纷纷到这里享受清新自然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空气清、环境好、景色美不是宣传口号,而是游客真切的感受。

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两百年前,英国人还把澳大利亚作为流放地,而新西兰则是毛利人生活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澳新两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建成如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奥克兰、惠灵顿等一批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些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个城市都建有布局合理的中央游憩区,如悉尼歌剧院广场、墨尔本音乐广场等,成为游客必到的观光景点和集散地。黄金海岸50多年来严格控制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的滨水地带没有居民楼和非旅游项目,留出大量空间还自然给大众,仅有的少量建筑都是用于旅游业。

在这些城市,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物几乎都获得了完整的保留,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建筑相融协调,交相辉映。在这些城市的郊区看不到高层住宅,只有星罗棋布掩映在碧树和繁花中千姿百态的别墅。城区庄严的教堂、厚重的博物馆及充满浓浓情调的老火车站、老码头、老饭店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历史,透射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但却丝毫没影响城市的现代化功能和她的生命活力。墨尔本市区街道行驶着三代有轨电车,从最古典的老爷车型到最先进的“子弹头”太空车型,行驶中叮当着城市的历史乐章。把旅游特色景观与城市品牌结合,当首推悉尼和堪培拉,具地标性的悉尼歌剧院和堪培拉国会山超越了旅游的意义,已经成为城市的品牌和国家意义上精神象征。

城市间通往旅游点的道路非常畅通,我们所到的澳大利亚东部,仅走了全长1万多公里的1号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从惠灵顿到奥克兰几乎贯穿新西兰北岛,也全部有高等级公路连接。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筑都已经有十几年甚至有几十年历史,至今质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高,城市风光和自然美景和谐并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仅仅是花园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许多地方,犹如翠绿欲滴的高尔夫球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注重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澳新两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方面有着充分体现。城市和旅游区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城市和旅游区都留有大片绿地和休闲空间,生态性、人性化设施随处可见。城市公园配置设施齐全的烧烤点、游泳池及冲淋设备,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无论是机场、景点、酒店,免费提供数以百计的多种文字宣传资料。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就算偏僻的乡村路边厕所都备有手纸和洁手设备。酒店设计构思巧妙,宾馆主体房间错落有序,使得每一个房间尽量面向阳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设计别具一格,形式多样,很多都在公共空间部分种有植物,构筑流水,这些酒店基本都设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状不同,因地制宜,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喜静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无疑是一种至高享受。客房内的设计和安置也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从床、沙发、桌椅到阳台躺椅摆设,各种功能设计合理,使用舒适而又自然。卫生洁具水箱通常都有节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间里配置独立的厨具、餐具和洗衣、烘干设备,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澳新所到之处,无论是购物还是乘车,都会自觉排队,在酒店到商店,从滨海到社区,面对不管是管理人员或是雇员、或者是老人、学生,到处可以听到亲切的文明用语,感受到友好和热情,在每一个环节我们体验的是管理有序、服务周到、行为规范,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样体现在直接服务上。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第3篇

一、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研究重点

澳新两国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和培训体制。两国学生在历次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PISA)的各项数据均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水平,显示了较高的教育质量。同时,澳新两国高等教育机构每年也吸引着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学生前来求学,显示了较高的教育竞争力。澳新作为英联邦成员国,英国对澳新两国教育的发展影响最大,两国教育体制均属传统的分权模式。受西方国家主义影响,两国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对教育领域进行大幅改革,教育权力上移,联邦政府影响力逐渐加强,国家层面的教育顶层设计、治理与干预行为逐步增加。为了平衡这种趋势的消极影响,两国政府格外重视国家级教育科研机构、重点大学教育研究机构等部门的作用,以科学决策减少国家干预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

(一)澳大利亚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及其研究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The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简称ACER)是中国教科院访问团在澳访问的主要教育科研机构,也是该国各级各类教育智库服务国家决策的重要代表。在卡耐基基金会的支持下,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30年,是澳大利亚国家层面的教育政策咨询与研究的最重要机构,是一个独立于政府的非营利性教育科研单位。该机构以教育科研服务决策为导向,以位于国内外数个研究分院(澳洲、印尼、印度、沙特等)为基地,向全国乃至中东、南亚、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各级政府提供一流的教育决策服务。ACER没有直接来自政府机构的资助,经费主要来自决策服务合同及其相应产品。

ACER服务教育决策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开展大型调查研究、教育测评、开发教育质量标准、实施学业成就测试等来实现。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与公平,澳大利亚各州教育部一直在努力寻求取得与国家级或其他包括重点大学教育智库的高层次合作。如澳大利亚一直积极参与OECD的各类测试,并组织相应的全国性测试——“全国评估项目”(National Assessment Program,NAP)。ACER通过研究各学科,尤其是读、写、算技能与公民素养教育等领域的测试结果,为政府提供精准的决策服务。

(二)新西兰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及其研究

新西兰教育的发展与教育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独立于教育管理部门的第三方机构为教育决策提供的咨询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新西兰的大学以及专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新西兰教育研究委员会(The New Zealand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简称NZCER)等机构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开展教育研究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也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参考。NZCER同样获得了卡耐基基金的支持,成立于1934年,其主要经费来源为政府委托的教育研究(合同)项目,约占总经费的46%;其次为向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提高服务或产品的收入约占35%,而采购协议与利息各占17%和2%。

NZCER是新西兰唯一的国家级独立的教育科研机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于测试结果的教育研究与评价;开发或出版基于研究的产品(如试卷开发、期刊或书籍出版);提供在线调查以及测试评分的服务。该机构不仅为政府提供咨询服务,也会为社会上的一些机构或个人提供相关服务。

二、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研究

(一)主导和开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受西方国家主义思潮及英国国家课程理念影响,澳新两国近些年开始重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的开发及其实践,纷纷以国家教育科研机构或教育智库为中心,构建或实施体系化的国家级质量标准及其监测。

1. 澳大利亚国家教育智库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服务决策的重中之重是构建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框架,积极参与国际大型教育测试并开展全国性调查评估项目(NAP),以及时发现差距,不断修订质量标准框架。澳大利亚质量标准体系(The 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AQF)或者澳大利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始于2000年前后,主要是围绕资格框架构建的,ACER及澳大利亚考试中心(EAA)主要负责这项工作。这些机构通过开展围绕质量标准的学业成就测评,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反映教育质量的重要信息和咨询服务,不仅帮助学校、教师发现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而且还为制定州及联邦层面的质量标准、国家重要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重要参考。

AQF由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制定并发布,旨在保证和控制澳大利亚境内外教育机构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确保学生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当前,澳大利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涵盖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师教育和高等教育。澳大利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框架的建立是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各州和领地政府负责执行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全国培训质量委员会(National Training Quality Council)及相关教育科研机构负责监控各州和领地对质量培训框架标准的执行情况。对这些资格框架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评价和跟踪研究是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机构的重要使命。

2. 新西兰国家教育智库与教育质量国家标准

新西兰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主要是为1至8年级的学生设立在阅读、写作、数学方面应达到的目标。NZCER在这一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NZCER在标准制定初期为教育决策部门提供了意见书,不仅概述了国家教育标准制定的国际经验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相关问题,而且还阐述了标准制定中应注意的基本原则。其次,研究人员为教育部标准制定工作组提供建议与咨询服务,帮助教育部分析标准草案是否合适,以及标准与已有的测试是否匹配等。NZCER的研究不仅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标准是否适用于实践提供了咨询和建议。

(二)主持和开展国家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

1. 结果为导向的澳大利亚全国评估项目(NAP)

从对学生学习进程或课程的评估向结果导向的评估的转变,继而建立起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估体系,是澳大利亚教育科研机构服务政府的主要举措。ACER为主的国家教育智库主持和开展建立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全国教育质量测评标准体系。ACER主导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研发与运作,主要内容体现在如下方面:第一,高中证书的质量;第二,对高中教育证书的国家质量评价(课程开发以取得最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并提出明确的标准作为进行可信评价的基础、注册和认证程序以及协调程序);第三,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国家评价项目,包括:读、写、算三部分评价。读、写、算等能力的测评是澳大利亚NAP测评的重点。政府采用项目制委托ACER在悉尼、墨尔本及其海外分院等机构开展。从2008年开始,ACER对各州和领地3、5、7和9年级实施全国统一的读写能力(阅读、写作和拼写)和算术能力的考试。每三年进行一次科学素养(6年级)、公民和公民教育(6年级和10年级)、信息通讯技术素养(6年级和10年级)的全国抽样评价。

2. 大学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学生学业成就监测项目(NMSSA)

在新西兰的教育监测评估体系中,既有教育系统内部的横向以及垂直进行的各种评价,也有独立于教育系统之外的第三方自上而下的督导以及国家教育部委托大学或研究机构参与的评价项目。不仅评价形式灵活,而且评价主体多元化,教育部、董事会、学区、民间机构、校长、教师、家长各方都可以成为评价主体。新西兰每年一次的全国性教育质量检查则是由政府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科研单位完成。

在新西兰,大学是最早参与新西兰国家教育监测与评估的主体。从1995年开始,新西兰政府在中小学生中抽样,开展每年一次的全国性教育质量检查,早期是由教育部委托奥塔哥(Otago)大学以“国家教育监测项目”(National Education Monitor Project,简称NEMP)形式开展。在大学之后,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开始与大学合作开展评估与调查,双方共同实施了“全国学生学业成就监测研究项目”(National Monitoring Study of Student Achievement,NMSSA)。该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选择4、8年级学生进行测评,涉及对2,000~4,000名学生的调查评估以及对600~800名学生的深入评估,以4年为一个循环,并涵盖课程中的大部分内容,从而对学生的关键能力加以考核。如2003年评估科学、视觉艺术和信息技能,2004年评估语言(读、写)、技术和音乐技能,2005年评估效学、社会学习和信息技能,2006年评估语言(写、听)、观察、健康和生理方面的技能。

与前期的国家教育监测项目相比,“全国学生学业成就检测研究”项目还增加了对大样本学生学习领域的调查,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背景信息帮助理解学生获得学业成就的影响因素,如分别调查校长、教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看法、如何使用时间等。同时,该项目还特别关注毛利(Maori)和帕斯菲卡(Pasifika)学生是如何在英语教学的学校取得学业成功的,以及对有特殊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业成就采取长期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大学与NZCER的合作主要是以数据共享的方式,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为教育部提供决策报告,帮助教育决策部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教育质量及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大学与教育研究机构为中小学校开发极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评价工具和资源,方便学校利用这些工具和资源进行自我评价,以促进教育实践的改进。例如,NZCER的“评价资源银行”以及奥克兰大学领导的评价项目小组的工作等。

3. 积极参与国际大型评价项目

澳新两国对学生学业成就的测评主要采取开展全国评估项目与参加国际学生评价项目相结合的方式。澳新两国都参加了两大国际评价,即OECD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国际学生学业成就评价项目(PISA)和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IEA)每四年进行一次的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趋势(TIMSS)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由两国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主导开展,两国的国家教育科研机构同时也是全国数据采集、交换、计算与分析中心,负责跟踪国际测试对教育实践及其改革政策的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三、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多元文化融合教育发展的研究和促进

澳新两国都共同经历了一个同化教育→移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阶段。自澳洲开发以来,共有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100多个民族的人们到此定居。两国的多元文化教育也是随着人口构成的多元化及多元文化政策的实施而产生的。最初的多元文化教育对非英语裔的移民(特别是亚裔的有色人种)采取排外的白人政策,实行同化教育,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协调种族间矛盾,提供各民族平等、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教育。在两国教育科研机构看来,提高少数民族或土著民族、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业成就,是弥补政治性多元文化教育项目缺陷、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和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澳新两国多元文化的构成稍有区别:澳大利亚是土著黑人文化、欧洲移民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移民文化等相互融合而成的多元一体文化;新西兰人口构成中,除白人、世界各地移民外,土著居民毛利人约占总人口的15%,毛利文化、欧洲文化及世界各地文化是新西兰的多元文化主体。

(一)设立多元文化专项,促进多语言文化教育

澳大利亚为了更好地促进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政府在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大学中设立了专业项目,旨在培养担任多语言教学的中小学、幼儿园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这些大学在多元文化教育方面有系统的教育规划、完善的教学设施、合理的教学模式,拥有丰富的专业资料(多元文化教材、音像资料等)。除大学外,很多教学研究中心、教育科学研究院也提供各种语言文化的音像资料和图书资源,举办多元文化教育知识的研讨会,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师资的专业成长。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新西兰政府与NZCER及部分重点大学的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对毛利人的语言文化教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革,取得了卓越的成效,获得了世界性的声誉,成为世界各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样板。2008年,西兰新政府颁布了《加大毛利教育执行力度政策》,其目的是使教育系统为所有毛利人提供机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独一无二的潜能,通过教育满足自己的需求,并取得成功。

(二)分权管理课程,促进少数民族教学资源多样化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课程一直实行分权管理与国家课程开发并举的政策。大多数大学有联邦提供基金的土著研究中心,该中心以咨询、家教等方式为土著学生提供帮助,同时也为该大学非土著的师生提供文化意识的养成方案。政府与AC-ER及各大学合作在宏观层面对课程进行指导,自上而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设计多元文化课程,出版多种教材供各地使用。各州政府则与各类科研机构积极开发地方学校使用适合本校的教材资源,赋予学校与教师的自主管理权限。

新西兰学校开设有毛利语言和文化课程,但课程占比例较小,毛利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不完整。因此,NZCER与政府合作创设专门学校帮助复兴毛利语言和文化。截止到目前,所有新西兰在校学生中有多达1/5的学生接受了毛利语言教育。新西兰还设立有3所毛利人学院(Wananga),毛利学生占总在校生人数也接近1/5。

(三)缩小学业成就差距,提高重点少数民族与弱势群体教育质量

澳新两国少数民族或土著幼儿和青少年的学业成绩,在主要学习领域都大大落后于非少数民族在校学生,特别是在读、写、算与在校学习时间和学业完成方面。澳新科研机构与所有学校共同努力的重点包括:为少数民族青少年缩小差距提供服务;为弱势学生提供有目标的支持;研究如何促进低社会经济背景及移民背景社区学校的改进。

满足少数民族或土著青少年的学习需要,提高对他们学习表现的高期待,需要策略。澳新两国教育科研机构认为,来自低社会经济背景和偏远地区的学生、难民、无家可归的青少年、残疾学生、移民家庭学生常常会遭遇受教育的不利情形,对他们进行有目标的支持与帮助,有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澳新支持所有青少年不仅获得教育机会的公平,而且获得更为公平的教育结果。

四、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对留学教育的研究

澳新两国的国际学生主要来自亚洲与环太平洋地区国家,尤其是中国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国家或地区。这也意味着对于这些地区而言,目前甚至今后一段时间,学生之间的竞争都比较激烈。数据显示:在全球109个国家中,澳大利亚是接收留学生超过10万人的7个国家之一,澳大利亚国际学生的数量仅次于美国与英国,排名世界第三。在高等教育领域,澳大利亚国际学生净流入量(指进入一国的国际学生与该国出国学生数量比)在全球也处于最高之列。新西兰的这一数字也相当可观,这意味着留学生规模对澳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显示出澳新两国本国学生出国留学的规模相对较小。为了保护留学生利益和澳奖学金的国际声誉,ACER、NZCER等相应机构还承担了澳新两国留学生教育的认证职能,对设施、服务、课程、质量标准、教育资源给予认定,以提高教育竞争力。

澳新两国对国际留学生教育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国家教育智库组织和实施,也有部分是由咨询公司参与的。以新西兰为例,教育部及国家教育科研机构组织发起的关于13个国家学生来新西兰留学前景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报告已于2011年9月公布),通过使用简洁、稳定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海外国家潜在的留学需求进行评估,并根据对需求的预测有针对性地为今后的留学政策规划提供线索和帮助。新西兰国家教育科研机构还对《留学生的指导与照顾之行业规则》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和掌握该法规及涉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效果和评价情况,分析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新西兰政府还委托国际教育科学决策咨询公司(The Illuminate Consulting Group)进行了针对有过新西兰留学经历的海外毕业生的调查(该研究报告已于2009年10月公布),通过这些毕业生在新西兰学习的态度、偏好以及对留学生活的期待等,为改善新西兰目前高等教育院校的教学质量提供重要依据和改进方向。

五、澳新两国国家教育智库及其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一)国家教育政策的出台强调依靠教育科研成果为依据

澳新两国乃至各州及地方政府,在出台一系列有关教育和教育改革的政策时,均强调依靠教育智库即各级教育研究部门的研究成果为重要决策依据,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效果。如研制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国家吸引外国留学生政策、民办教育的发展及促进等政策的出台,均离不开高校,尤其是两个国家教育研究委员会开展的一系列教育科研成果的指导,避免了盲目决策和野蛮决策,促进了教育的科学发展,使得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合格的人力资源支持。

(二)国家教育政策的制定充分吸收教育智库及非政府机构的意见与建议

由于澳新均属于联邦制国家,各地区之间的教育现状各不相同,但在国家重要教育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却十分重视对各区域间差异的平衡以及各地在解决重要问题方面的成功经验或重要举措对决策的参考作用。同时,澳新两国教育决策也都把教育智库、非政府机构的建议作为重要依据,很多重要政策的制定都会专门成立多方参与的“专家组”(智库),听取相关领域不同群体的重要意见。如澳大利亚2010年新国家教师专业标准的制定,就成立了由各州和地区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代表组成的专家工作组,使得政策的制定更具操作性和参考价值。

(三)国家采用项目委托方式鼓励教育智库参与教育决策服务

澳新两国很多重大教育研究项目都是分别由两国的教育部以项目的形式委托相应智库如高校、国家教育研究委员会,以及相关教育咨询公司完成。如澳新两国的全国性学生学业成就测试都是国家以全国评估项目形式委托教育研究委员会或高校开展的。这种通过积极吸纳各种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决策服务研究的方式,避免了由于教育部系统内部研究而带来的不客观、不公正等问题。同时,这两国的国家教育研究机构、高校也积极组建团队,通过自身的研究实力,竞争获得不同的项目以发展壮大自己。目前,我国的重大教育决策服务也正在向这方面转型,越来越多的高校以及像中国教科院这样的科研单位参与到国家教育决策服务项目中。国家应积极依靠这些科研机构,通过不断的科研活动和成果为决策提供借鉴,同时还要促进科研机构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发展关系,通过优化资源和加强自身研究能力的建设,积极争取资源,靠实力发展壮大。

(四)教育质量评估项目注重大规模测评与多方调查相结合

从澳新两国若干教育质量评估项目不难看出,除了以大规模的学生学业成就测试作为评价基础外,澳新两国也十分重视对影响因素的多方调查,涉及学校、教师、家长等相关群体,从而使两者得以互相验证,更加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此外,在测评工具的开发与设计方面,也借鉴国际上较为成熟的评价工具(如PISA)。因此,我国教育研究和教育决策服务不仅应将相关评价技术灵活地应用于我国测评工具和评价资源的开发上,而且也应重视对PISA结果的研究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鉴于此,我国应积极开展与国际间教育研究机构的合作,通过协作,开发出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并适时定期开展大规模的调研和全国样本的抽样调查,动态把握教育质量发展状况,为教育实践提供诊断和指导服务,促进中国教育水平和质量的科学提升。

(五)重视教育评估对决策和实践的双重服务作用

从对澳新两国国家智库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国家教育智库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密切结合教育决策部门的需求,以研究为决策提供参考;二是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领域,使研究成果(如开发的评价工具和资源、提供的咨询服务等)可以直接为教学提供有效帮助。同时,将自身研制的教育研究产品及时推向市场,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并为别国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服务。例如,澳大利亚教育研究委员会就利用英语国家优势,在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地设立了分支机构,为这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教育测量和诊断,提高了自身教育研究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就我国的教育科研而言,也应更加重视对决策和实践推广的结合,既注重为决策服务,也不能忽视对教学实践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同时,在发展壮大自己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通过教育科研,为区域实践乃至国外教育发展提供支持服务,提高教育科研的国际交流服务水平。

(六)重视对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和跟踪研究反馈

澳大利亚新西兰考察随记(之二) 第4篇

早6:00,我们离开黄金海岸市,到布里斯本国际机场乘机赴首都堪培拉 (Canberra)。飞机向西南方向行进,途中俯瞰地面,多是裸露的山地。澳大利亚整个地形分为西部高原、中部低地和东部山地三部分。西部高原地区平均海拔 300米,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约占全国面积的35%,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据说曾有一家7口人驾车穿越沙漠去西部旅行,途中汽油耗尽,因无助均被困死在沙漠中。去年12月—英国自助旅行者也命断大沙漠。中部低地地区多是盆地,靠近大陆中心地带的大盐湖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2米,是澳大利亚的最低点。东部山地地区,由一系列高度不等的山脉组成,一般海拔800~1,000米,最高峰海拔2,228米。

飞行两个小时后,到达堪培拉市。堪培拉作为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面积2,357平方公里,人口31万。“堪培拉”在土著语中的意思是聚会之地。它是一座人造的年轻城市。8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草原,只是山羊和袋鼠的家园。1901年联邦政府确定首都时,墨尔本和悉尼各不相让,只得采取折衷的办法,选择这片介于两城之间的地方建都,1913年开始兴建,1927年正式迁都。

堪培拉是由从未到过澳大利亚的美国建筑师伯利·格里芬设计的。整个城市布局严整、合理,建筑新颖美观,很少有高层建筑,让人感觉和美国首都华盛顿有许多相似之处。以1988年建成的新国会大厦为中心,南侧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各国的大使馆,是政治和外交的中心地区。我们看到,在80多个国家的大使馆中,中国大使馆仿古式的建筑最为气派、典雅、漂亮。北侧则是住宅、商场、酒吧、餐馆,是居民生活区。人工挖凿的格里芬湖周长35公里,湖心有为纪念库克船长登陆200周年而建的喷泉,水柱高达137米。在湖的周围,建有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国家档案馆、战争纪念馆、首都展览馆和高等法院。堪培拉市有两所大学,一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946年建校,在校生9,300多人;二是堪培拉大学(University of Canberra),建于1967年,在校生8,700多人。

堪培拉是一座宁静甚至寂寞的城市。 21日正是星期六,街上偶尔可见到几辆小汽车行驶,几乎见不到行人,和我国首都北京的交通拥堵现象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因为这个只有30多万人口的城市,有一半以上的人在政府机关上班,一到周末,大多都去外地度假,就连联邦政府总理霍华德先生,也在悉尼建有官邸,只是开会时才来堪培拉。所以,对手堪培拉,就有许多不同的说法,诸如“堪培拉就像是政客们的‘走读学校’”、“堪培拉是为开会而建的城市”、“拿棍子在街上舞也打不着人的城市”、“世界上最整齐、也是最不像城市及首都的一个纯朴地区”,甚至有人说“堪培拉是一个无聊的、令人窒息的城市”。尽管如此,堪培拉依然是澳大利亚的象征。在“首都展览馆”的中文说明书中写着这样几句话:“堪培拉是一个借澳大利亚人民的想象力和意志力建立起来的国家首都。国家首都展示了澳大利亚人的性格和成就,是澳大利亚联邦的标志,也是一个属于所有澳大利亚人的地方”。

我们先参观了澳大利亚皇家造币厂,这家工厂有150多年的历史,主要生产硬币,整个流水线都可供人观看,客人还可以在造币机上自己操作制造出一枚面值1元的硬币,厂家会送给你一个印有文字介绍的封套留作纪念,不过,你得投到造币机里2元澳币才行。接着,参观国会大厦,大厦建在山顶上,参众两院的会议厅则设在山顶下面,意为时刻接受人民的监督。参众两院开会时,包括外国人在内的所有公众都可以旁听。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建在和国会大厦遥遥相对的一个山包上,设计得庄严而又别致。澳洲国内从未发生过战争。馆内纪念的都是当年澳、新(西兰)联军在二战中出兵海外战死的将士。

也是老天不争气,这一天堪培拉的气温达40摄氏度,是一年中的最高温度,吹来的风干热干热的,路边的树也都打了蔫儿。从清爽的海滨城市黄金海岸,一下子来到这样的环境,反差确实很大。更令大家扫兴的是,市内所有的商场、购物中心,下午5点以后一律关门,夜晚走在马路上,到处都是静悄悄。据说这里的人们平时晚上8、9点钟就睡觉,早晨5、6点钟起床锻炼身体。我们在“中国城”的中餐馆吃过晚餐后,来自四川省的老滕和老陈,买了两桶当地出产的干红葡萄酒(一桶为4公升),回到酒店的房间里,几个同学把这原汁原味的澳洲干红喝了个精光。堪培拉的寂静之夜就这样度过了。

2月22-24日 悉尼(Sydney)

堪培拉距悉尼约320公里,乘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要行驶4个小时。一路上看到的都是田园风光,山野、森林、草原,由于已到初秋时节,草大多已枯黄,偶尔会看到草地上一群群悠然的牛羊,也不时会有几只袋鼠匆匆跑过。澳大利亚农牧业发达,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农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和牛肉出口国,仅羊的存栏数就有1.6亿只之多,羊脂油、羊胎素等化妆品及羊毛羊皮制品繁多,成为澳洲一大产业。全国的森林覆盖率为20%,天然森林面积约1. 55亿公顷,三分之二的树种为桉树,也是木材出口大国。

离悉尼还有二、三十公里时,景象则大不一样,高速公路两边出现了成片的别墅群,每到一个别墅密集区,路边都建有高高的隔离墙,以防汽车噪音。汽车驶进悉尼市区,给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气度不凡。哥特式建筑恢宏典雅,现代化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碧绿的草坪和林荫大道透出繁华中的宁静。素有“南半球纽约”之称的悉尼有400多万人口(其中华人大约有13万),是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也是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是用当时拍板移民澳洲的英国内务大臣悉尼子爵的名字命名的。库克船长1770年发现这块宝地之后,直到1788年的1月26日,英国最早的一批拓荒者才在此登陆,这一天,被澳大利亚定为他们的国庆日。

悉尼市有三大标志性建筑:悉尼大桥、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塔,号称“悉尼三宝”。悉尼大桥(Harbour Bridge)于1924年始建,1932年3月竣工通车,横跨悉尼港口上空。悉尼港是澳大利亚的重要港口。港湾总面积为55平方公里,口小湾大,是世界上著名的天然良港。悉尼海港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桥,全长1,149米,其单孔跨度503米,桥面高出海平面 59米,从海面到桥顶高达134米,大桥宽49米,有8条机动车道,2条铁轨,1条自行车道及1条人行道,是南半球第一大拱桥,它将悉尼市区南北两部联成一体。大桥管理当局还把步行跨越大桥比赛当作一个旅游项目,行人越过2000多个台阶到最高处欣赏悉尼港湾景色,也是一大享受。大桥一年当中有一天停止使用,就是竣工通车的生日那天——每年的3月 19日。

悉尼歌剧院(The Sydney Opera House)是一个令人久仰的世界级建筑,她那白色的贝壳式造型几乎印在每个人的脑海里。歌剧院的设计者是丹麦年仅 38岁的建筑设计师约翰·乌森(John. Utzon),1957年开始建设,中间历经曲折,1973年才建成。悉尼歌剧院是一个建筑群,由四座建筑物组成,内部的房间超过1,000间,可容纳25,000人在里面活动。主要有一个1,574个座位的歌剧院、一个2,690个座位的音乐厅和一个 400座位的话剧场,另外还有餐厅、酒吧、电影院、艺术画廊和图书馆等。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魅力,主要在于其独特的屋顶造型及其和周围环境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

歌剧院屋顶上数以百万计的白色瓷砖,巧妙地层层叠起,犹如港湾中的片片白帆、沙滩上的靓丽贝壳,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当天晚上,我们在歌剧院欣赏了一台由澳大利亚歌剧院演出的歌剧《快乐的寡妇》(The Merry Widow),从音响效果、舞美设计到演员的表演水平,都体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是一次高雅的艺术享受。

悉尼塔(Sydney Tower)于1970年开工,1981年建成对公众开放,塔高 324.8米(了望层距地面高度为250米),是目前澳大利亚最高的建筑物。悉尼塔是一个多功能建筑物,融观光、购物、餐饮、办公为一体。固定高塔的是56条钢缆,其总长度是悉尼到新西兰的距离。三组高速电梯从塔底到塔顶仅需40秒钟。了望层为游客准备了高倍望远镜,借助它可以把周围70公里内的景物尽收眼底。最值得称道的是塔上的一个旅游项目——悉尼天空游,这是一个旋转大厅,通过声、光、电等现代化手段,配有特殊环境效果和环绕音响,让游客观赏由动画模型、景观艺术和全息投影表现出来的澳洲人文和自然景观,从澳洲的历史,到土著人的生活;从高山碧海,到大漠风光,一览无余,并且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这种先进的旅游推介方式颇值得借鉴。

悉尼不仅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商业性繁华都市,还是一个名牌大学云集的文化之城。这里有建于1850年的澳大利亚第一所大学——悉尼大学(University of Sydney),在校生37,000多人;有世界知名的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1949年建校,在校生29,600多人;还有在科技领域独树一帜的悉尼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ydney),1965年建校,在校生23,000多人。我们访问的是离所住Carlton酒店很近的悉尼科技大学商学研究生院。该院近年来面向中国开办了三个研究生课程项目:国际工商管理硕士(MBA)国际工商管理研究生文凭 (GDBA)和国际工商管理研究生证书 (GCBA)。

接待我们的是金发碧眼的经济学教授凯瑞.斯普妮尔(Cary Spooner)女士,凯瑞教授和南大的周孙铭教授很熟悉。她致了一个热情而简短的欢迎辞,然后,请来自中国的高级讲师王瑗博士,为我们做了一个关于澳大利亚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讲座。王博士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90年代中期来到悉尼,目前在该校主讲《组织行为学》课程,并担任人民大学商学院的兼职教授。她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历史、文化、经济及社会状况,使我们对这个国家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许多国家的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由落后走向先进,由贫穷走向富裕,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民族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管有多么久远的历史,如果不注重吸收人类先进的知识和理念,照样会被时代所抛弃,如巴比伦文化、古埃及文化、玛雅文化,只能领一时之风骚。所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潮流,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永恒主题。

凯瑞女士又安排我们参观了澳大利亚最大的制药厂——GIaxoSmithKline (GSK)公司。这家拥有1,500名员工的制药公司主要生产药品和保健品,治疗感冒、哮喘、麻疹、癫痫等病症,产品行销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和中国也有合作和业务往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向我们系统介绍了该公司对员工进行考核和管理的一套制度和方法,使大家很受启发。

在悉尼两天多的时间里,我们还访问了悉尼大学。走进古老的校园,仿佛进入了知识的圣殿,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参观了奥运村。2000年,悉尼以一票领先击败中国而取得了第27届奥运会的主办权。悉尼奥运村最有特色的设计,是主场馆前面的广场上,如树林般镌刻着万名志愿者姓名的一排排不锈钢钢管,在一个环形大厅里,数台电视播放着当时的比赛盛况。游览了野生动物园。除了有几只袋鼠和考拉(树熊)外,其规模、动物的种类及管理水平,远比不上我们秦皇岛野生动物园。悉尼的唐人街 (Chinatown)则值得一游。在德信街 (Dixon Street)古牌坊的横额上,前面写着“通德履信”四个大字,背面写的是“继往开来”。在一家叫做“满汉酒家”的中餐馆里,悬挂着一副对联,上联是:满堂贵客美酒佳肴谈风月;下联是:汉族儿女文韬武略遍西东。字里行间浸透着中华子孙的自豪感。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第5篇

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马爱国主任率领的中国绿色食品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2年11月10日至11月23日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考察,考察期间访问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及农业署,澳大利亚食品科学研究所,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贵尔费斯大学、新西兰国家食品安全部,新西兰有机食品认证机构BIO—GRO,拜会了昆士兰大学农村自然资源管理系统学院的专家。参加了两国的食品生产企业和贸易市场,并与两国绿色食品的管理机构在质量管理,产品认证,标准体系自欺欺人等方面进行交流。

一、澳大利亚有机食品发展概况

1、地理优势和竞争力:澳大利亚的种植业和畜牧业发达,特别是奶牛、肉牛、羊的饲养,基本是天然牧场放牧,没有农药和化肥及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其它化学残留药品和放射性物质的污染。植物性产品如水果、蔬菜、粮食、牛奶及相关的很多产品通过了有机食品认证,在市场上有很多有机食品专营店。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超级市场有许多经澳大利亚或经新西兰有机食品认证的有机食品在销售,并且销售量每年以较大幅度上升。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素称“花园之州”,肥沃的天然草场和美丽的人工牧场造就了澳大利亚的美丽和富饶,维多利亚生产全澳百分之三十的食品,零售价值一百三十亿元,近十年来食品出口增加了三倍。

2、维多利亚州和全澳有机产品生产及销售情况:维州有机产品出口总值为5000万元,占全州农产品销售总额的1-1.5%。维州的有机食品主要是出口,内销量不大,出口国有日本、香港、欧盟、美国、东南亚各国(如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中东等。全澳大利亚有机产品产量持续上升,生产总值占农产品总量的1-1.5%,但零售价值小于0.5%。有机行业产品零售总额2.5-3亿澳元,出自农口的产品为8000万澳元,出口4000万澳元。英国进口澳大利亚70-80%的有机产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有机食品销售市场,年零售额高达90亿美元。世界对有机食品需求以年10-30%的比例递增,2002年世界范围内有机食品销售总额为250亿美元,并且每年递增20%,到2010年欧盟将食用30%的有机食品。在澳大利亚消费者需要每年增加20-30%的有机食品。到2002年有机产品生产企业达到2200家,取得认证的农场面积为850万公顷,产值为3亿澳元。每年有4000万澳元的有机食品出口到国外,主要是欧盟和日本,新鲜水果和蔬菜占75%,还有少量的果汁,葡萄酒,羊毛和菜籽油出口国外,另有牛肉和本地的特产如袋鼠、鸸鹋肉等。

二、澳大利亚有机食品的认证程序、标准和管理体系:

1、澳大利亚的认证机构有:

ACO:A澳大利亚有机认证机构

BFA:Biologic Farmers OfAustralia(澳大利亚生物农场主认证机构):

AQIS:Australia Quarantine and lnspection Service(澳大利亚检疫监督所)OPEC:有机食品出口委员会。

Australia National Organic Standard and StmCture

COMPETENTAUTHORITY(EXPORT ORDERS)

2、BFA/ACO的管理和控制

a.有机:行业自我控制的典范

b、不是国内的立法,而只是出口的秩序规则

c.通过AQIS官方认可的认证检测机构全澳共有7家,可以认可出口欧盟、日本、美国,认证企业主要针对出口。执行国际标准,可直接出口日本,出口日本要带检测报告,在日本不用再进行检测。

d.通过国际有机农业联盟会议(1FOAM)及IOAS、USDA等的官方认可。

e.通过QAS联合进行IS09001的认证。

f、从现在起顾客很高兴获取世界上有机产品和生物产品进入市场的钥匙。

3、认证程序:对企业进行考察,提交环境报告和产品检测报告,环境报告每三年进行一次考察。认证中心和化学实验室挂钩,随机对有机食品定期或定时抽样检测,定期报告,并有生产环节报告。发现不合格及时反馈到销售部门,然后再反馈到农场生产者,对农药、化肥、兽药、疫病等进行调查,因为上述项目要记录保存多年,调查什么时候生产的,得过什么病,用过什么药等。如奶牛和肉牛打耳号,出现问题后很容易确认牛是从那个农场来的。若发现药物用量超过标准,则追究责任,甚至通过法律手段起诉。

3、BFA合作企业综览:

a、非图利的合作单位,超过1400个成员和预订认可企业(全澳最大的数量)。

b.经ACO认证的企业共有1300个企业。

C.KRAFT,Heinz-Watties,Sanitarium和大的超级市场都成为BFA的成员单位。d,小的农场主为了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及商业目的,都与BFA建立了联系。

5、有机食品在澳大利亚是成功的:

(1)有机食品在国际上的自然认可:CODEX(食品法典委员会);IFOAM(国际有机农业

运动联盟会议);政府间的双边认可。

(2)有机食品有明确的特殊的生产标准,因此界限黑白分明。

(3)有机食品有个最主要的特点是:“环境管理与控制”。在社会方面,如GMO s(转基因食品)是争论的焦点。

(4)有机食品的发展和运行是建立在最多数的消费群体的兴趣基础之上的。(转基因食品和放射性食品都不能入有机食品之列)。

(5)巳识别标记、厂商和商标的管理(三方自主的)和可溯源系统的建立能够维持产品市场的诚实性。

三、新西兰的有机食品概况和有机认证体系及管理情况:

1、食品安全部:新西兰国家食品安全部于2002年7月份刚刚建立,由原来的农业部(生产销售、检疫)和卫生部的相关人员组成,各项工作正在展开。分为畜产品和肉产品司,奶制品司,肥料和农药司,国内市场管理司,法规司五个部门。

2、新西兰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情况:全新西兰年出口有机食品7000万新元,主要出口欧盟、日本和美国。有机乳制品的出口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产品,经过有机认证的奶牛场有40个,奶产量由2001年的1200万升增加到2002年的2100万升,每年按70-80%的幅度递增,奶制品有1500个产品。每年经BIO-GRO认证的有机产品总产量为1亿新元,7000万元出口,3000万元内销。

3、据BIO-GRO介绍有机食品的优点:

(1)杀虫剂可能低残留或无残留。

(2)质量保证。

(3)更加保护环境,使有更大的支撑力。

(4)非转基因食品。

(5)产品安全性更高,不使用或最低限量地使用有害化学物质,提高了对农场主、家人、生产者、销售者及消费者的安全性。

(6)提高动物的福利。

(7)天然。

(8)营养。

(9)味道更好。

4、有机食品认证程序及管理:

A、新西兰有两个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其中之一为BIO-GRO,另一个认证机构为乳品局。现食品安全部正在筹建认证机构。认证机构要经过政府的认可和批准,制定出口欧盟和日本等国的食品安全技术要求,制定规章制度,通过认证机构对生产企业和农牧民进行管理和整个体系的控制。欧盟接受新西兰认证的有机产品,从今年12月始有机食品直接往美国出口。BIO-GRO是全世界17个经IFOAM许可的有机认证机构之一,是新西兰唯一的有机食品认证机构。

B、认证程序:首次认证需要3个时间。

12个月

24个月

36个月

五、对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有机食品的几点观感

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有机食品发展较早,并且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现在本国需求量越来越多。这一点同我国的绿色食品发展情况相似,中国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

2、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适于发展有机食品,前景非常之好。

3、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动植物进出口检疫工作做得好,国际性和欧州发生的一些动物传染病尚未发生。由于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制约因素很多,因此发展动物肉类有机食品相对是比较难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畜产品除牛奶外,其它的有机畜产品较小。

新西兰、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考察的思考 第6篇

发布时间:

2005-01-10

2004年8月中下旬,由北京市委农工委委员张新带队的北京农业合作经济考察团,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所到当地政府、企业及农场,都受到

了热烈欢迎。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情况

目前,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大致有3种形式。

1.政府办的各种行业管理委员会。此类协会主要是各种大宗农牧产品协会。协会领导人由政府任命,农场主志愿加入,可以优先优惠享受协会提供的各种信息和服务。协会根据国际国内市场行情,确定产品收购价格、质量标准,与农场主签订种养合同。建立这类组织的目的,一是政府为了掌握大宗农牧产品,稳定市场;二是统一出口价格,保护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澳大利亚小麦委员会(AWB)、大麦委员会(ABB)、肉类与家禽委员会(AMLB)、奶业委员会(ADC)等。这些

机构虽然属于官办,但在市场行为上均是公司性质的。

2.全国农场主联合会(NFF)和各州农场主联合会。此类联合会也是农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的合作社。由于澳大利亚没有全国统一的合作社法,但各州都有自己的合作社法或与合作社有关的法律条文,所以,澳大利亚的农业合作社在各州发展程度不一。例如,南澳州的农业合作社由于有关法律限制合作社积累,所以合作社在坚持某些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原则的基础上,正不断地向私人公司转变,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合作社又在不断产生。而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在立法和政府有关政

策上都给了合作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所以,这些州的合作社不仅比较好地坚持

了传统的合作社原则,而且其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与经济效率都比较高。

3.股份制的私人公司,包括农场主、加工商等自愿组织起来的产业协会。目前,澳大利亚有很多的合作社组织来加强私营农场主或资本家的权力。在某些领域,合作社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二、农业合作社的种类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业合作社类似,大致起源于19世纪中叶,至今已有约150年的历史。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合作社登记局官员提供的资料,截止到1996年5月,澳大利亚共有2349家合作社组织,还有约350家金融合作社未包括在内。在2349家合作社中,维多利亚州拥有1013家,约占43.1%;新南威尔士州拥有897家,约占38.2%。总体来看,澳大利亚的合作社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坚持部分合作社原则,如门户开放,入退社自由,惠顾者返还,一人一票加持股多少的表决原则等公司型的合作社,这种形式较普遍地存在于南澳州。另一种是传统型的农业合作社,坚持国际合作社联盟公认的门户开放、入退社自由,一人一票,股份红利限制,惠顾者返还,成员教育等原则,这种形式较普遍地存在于维多利亚州、新南威尔士州、西澳州和昆士兰州等地。进一步细分,则可将农业合作社分为以下几种:

1.加工合作社。为农场主所拥有,合作社按合同从农场主手中收购农产品。主

要存在于糖、奶制品、渔业、棉花和水果行业中。

2.市场合作社。为农场主所拥有,一般在水果和蔬菜行业中较普遍,主要从事

分类、分级、包装、运输和销售等工作。

3.供给者合作社。这种合作社专门与买主和加工商谈判,以帮助农场主获得更

好的价格。加南澳州政府设定一个葡萄的最高价与最低价,供给者合作社便与酿酒

商谈判葡萄价格。

4.服务合作社。这种合作社主要从事商品储备和其他服务,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如肥料等投入品和各种日用消费品,以及信贷、保险、住房等。近年来,在新南威尔士州还有一种特殊的合作社,叫网络合作社。它是以各种相关组织和合作社为成员基础成立的合作社,也可以理解为合作社之间的合作,成立网络合作社的目的是提高效益,形成规模经济,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共享资源

和共享信息与思路。

三、农业合作社的运行

两国的农业合作社基本运行程序如下:合作社成员选举产生董事会,董事会雇佣执行主席(总经理),执行主席雇佣各部门经理,各部门经理负责合作社的日常经营管理事务。通常董事会的职能是制订战略策略,监督执行主席执行董事会的决定,与合作社成员联系;执行主席的主要职能是执行董事会的战略策略,向董事会提出财政报告,决定营销战略和经营方针,管理部门经理;各部门经理的主要职能是实

施执行主席的营销战略和经营方针,雇佣本部门合作社雇员。

目前,两国农业合作社的运行普遍面临着三个方面的矛盾:

1.资本控制。合作社属于农民所有,而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希望增加投资,尽管农场主对此是欢迎的,但他们要控制合作社,不希望合作社被外来投资者所控制;

2.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过去,合作社出口的是原料,现在想搞深加工,在国

内就增加附加值,以期在国际市场销售时获得更大的利润;

3.董事会对合作社经营管理的干预。一个好的农场主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好的合作社经理,但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活动往往受到经营管理能力较差的合作社董事会的干预。澳大利亚合作界正在通过各种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合作杜自身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也正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自我,尤其表现在合作社的组织制度正在不断创新,重要标志就是引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

四、政府对合作社的管理

尽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农业合作社组织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至今都缺乏一部统一的合作社法律来规范合作社行为,仅在联邦税法中的部分条文对合作社的定义和行为作出某些界定。不过,澳大利亚各州府均对本州的合作社制订了相应的法律。如新南威尔士州1992年的合作社法,1988年的合作社财务与稽核条例等。总体来看,政府对合作社的管理一是通过立法和制定某些政策框架来规范合作社行为:二是通过税收手段来调节合作社的发展方向。澳大利亚政府通过税收来调节合作社,有利有弊。利者,可以促使合作社坚持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原则,使社员多分利润;弊者,不利于合作社的积累,不少合作社为逃税,而将利润分光,导致经济实力削弱,不利于扩大再生产。目前,不少州的政府正在不断减少对合作社的干预,管理合作社的方式正在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方向转变。

五、几点体会

综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农民合作经济的发展历史,我市郊区在发展合作经济时

应坚持以下基本思路:

1.应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和法制,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方向。但是,规定不宜过细,应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生产主体的积极性,变直接管理为间接管理,变具体管理为宏观管理。

2.应鼓励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的发展。这样可大大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规模效

益,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民的收入。

3.应鼓励区域性合作经济不断扩规,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各种规模的区域性合作经济可以鼓励发展,但一开始就应明确:合作经济是不应受行政区划束缚的。其一开始可以在某行政区域发展,但发展到一定水平和层次,一定会突破行政区划

束缚,扩大、影响到更大空间。

4.网络式合作社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的合作形式,应积极鼓励发

展。

上一篇:全市党办工作总结下一篇:市委书记在体育局调研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