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2024-06-17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精选8篇)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第1篇

学校内涵发展应先是教师内涵的发展

——上海访学感悟

永善一中校长

蒋毅

这是第三次以内涵发展访学的名义来上海,新鲜感不复存在,只看到满目繁华,一地时尚,人流如织,车水马龙,而这一切都与家乡小县城的闲适、宁静、偏僻相去甚远,我隐约感觉到,地域、地形不仅仅是一个形象概念,它还可延伸为很多抽象概念。上海的辽阔无垠不仅促成了它的博大,还造就了上海的开放、便利、四通八达,更形成了上海人的坦荡、包容、接纳和兼收并蓄;而家乡县城的永善,原来称为井底的地方,四面环山,“造就”了它的阻隔,也形成了它的宁静、朴实,但却导致了它的封闭、保守、顽固。平原促成了文明与繁华,山野导致了封闭和落后;当然也有相反相成的地方,城市助长了喧嚣,乡村带来了宁静。

现在,我们从宁静的地方来,也想跟上文明的脚步。我得透过高楼、灯光、焰火、地铁、匆匆的行色,寻找文明的思想、理念。

将近一周的时间,聆听专家讲座、参与案例分析,深入名校观摩、进行互动研讨,长途奔袭,紧张访学,踏足中光高级中学、市东中学、奉贤中学、洋泾中学,耳闻目睹,流露的是欣喜仰慕,发出的却是感喟叹息,留下的是困惑反思。因为我知道可尽享视听大餐,却不能够耳濡目染,很难潜移默化。

A专家说,要优化课堂;B专家说,养成教育要讲策略。其实,所有指向都在学校和教师身上,学校方向不明、风气不正、制度不严,教师素质不高、态度不端、意识不明,所有“优化”和“策略”都是天方夜谭。

走访的这几所中学,可能不算上海的顶级中学,没有特别悠久的办学历史,相对于上海本地区域,它没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是却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先进的办学理念,厚重的历史底蕴,严明的管理制度,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原因何在?根源何在?我想,所有的根源在于人,在于学校历届领导下的这个集体,文化积淀,薪火相传,继往开来。他们建章立制,依法治校;他们为人师表,躬亲示范;他们教书育人,孜孜不倦;他们襟怀坦白,心底无私。正是这样的教师群体,开一世新风,成时代风尚。

永善一中的壮大、兴盛,离不开创业者、开拓者。原西南师大教授邓子琴曾担任我校第一任校长,题词“勤学有为”,成为一中校训;著名哲学家熊十力曾题词“勿自欺”,勉励一中师生;原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王日新曾在一中任教多年,学识渊博,口若悬河;曾是一中校长的高月秋、李光明是我校的泰山北斗,他们推行量化考评制度,开创了昭通市教育管理制度的先河;才子邵光权,儒雅风流,吟诗作赋,出口成章„„名人担任名师,名师培养高徒,高徒成就名校。所以,办学思想体系的构建,养成教育的策略,关键在于人,关键在于高素质的人——教师队伍、干部队伍。

“普九”之后,一中也顺应趋势“转型”,成为完全高中,学生规模增加了1.5倍,教师规模也相应增加,可能全国各地都在扩大高中招生办学规模,致使高中教师相应紧缺,我校也遭遇同样的尴尬,大量招聘年青教师,结构参差不齐,学科不配套,学校经费捉襟见肘,教师福利不丰厚;加之社会浮躁、物欲横流、急功近利,教育难免不受社会风气影响,使得一些教师不安心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的到素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素质。用教育行业的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能够德才兼备,有一桶水的教师着实不多。所以我想,学校内涵发展,首先要考虑教师内涵发展,现在,我作为校长来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发展内涵了,但是,我的240多位教职工,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来到这里发展内涵,而且也没有庞大的物力和财力支撑。

虽然有心无力,但是要发展教师内涵,途径也还是有的,我认为,一是要保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过程,不拔苗助长,不搞短平快,这是时间;教师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足够大的平台,这个平台不能局限在校内,更应该是校外,游历名山大川,饱览名胜古迹,养浩然之气,这是空间。二是内化和外力两结合。教师自我完善,苦练内功,提高素养,以求“内化”;学校搭建舞台,出台政策措施、激励机制,“外力”促进。最后将所有的这一切都变成教师的自觉行为,培养成一支积极进取、自我完善、爱岗敬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你还担忧学校不能发展,学生不能发展,教学质量不能提高吗?

2014年11月1日于上海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第2篇

户家塬镇初级中学

郭茂稳

关于学校如何发展,如何将一所学校建设成为有生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品牌学校,并且使学校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具有自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灵魂,学校首先建立一支能适应学校发展的教师队伍,从师生的需求调查入手,了解教师的职业需求,了解教师的幸福指数,了解教师对学校的发展期望,通过综合分析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建立教师发展的共同愿景,使学校形成了学习型组织所需要的内驱力。

在此背景下提出的学校内涵式发展,由此看来,对于学校的内涵发展有如下的畅想:

一是相对于规模发展的质量发展。与外延发展过多关注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同,内涵发展是一种追求质量的发展。它强调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强化优质教学,提升学校的“软实力”,把注意力集中在优质教学,即在先进理念的观照下,运用科学的课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径、方法,产生优质高效的教学结果,使学校工作的中心重回到抓好课堂教学工作上。

二是相对于粗放发展的精细发展。发展有粗放和精细之分。粗放型的发展主要把关注点汇集在标志性成果上,汇集在外在物体形态的改变上,汇集在最终目标的达成上;精细型发展秉承“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的原则,将学校中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教师素质和学生的水平上的提升等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注重点,在事关学校发展的每项工作上都力求精雕细琢。

三是相对于同质发展的特色发展。内涵发展也是一种特色发展。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树立起特色立校的基本理念,将办学特色放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突出地位,在特色的形成和品牌的培育中使学校上升到一个新水平。

四是相对于模仿发展的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不是靠外力推动的,而是源于内部变革力量推动的一种发展,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创新的动力。正确地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与务实的关系,积极挖掘、利用、整合学校资源,将学校导入一种新的发展境地,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五是对近年来一些学校盲目攀比外在形式发展的校正,是科学发展观在学校具体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只有软硬兼备、外力与内源并重、传统与变革并举、做大与做强并行,学校才能真正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才真正是以科学发展观办事。

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途径

1、确立并形成“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就是追求人的发展。人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学校教育的归宿;人是学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我们的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使学校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机器的教育。“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价值追求,它应该是统帅全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就其内涵来说,它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心理追求,是激励全校员工为实现自己的美好目标积极奋进的精神动力,是学校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从其外延看,它体现在每位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体现在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价值准则和性格特征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政治生活和文化形态之中。“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想基础。

2、提高教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第一生产力;是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的重要先导;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途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水平是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内涵式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低耗费”,学校教育的发展不是建立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无限耗费上,而是通过减少投入,降低损耗,提高效率来促进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只有通过科研来反思教育行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才能改变“日光加灯光,时间加汗水”、“耗时、耗量、耗精力”的外延式发展。

3、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学校不仅是传播文化的场所,也是发展和创新文化的园地。文化是学校最丰富、最迷人的内涵。校园文化是师生以校园为背景,围绕教育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造并共享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一所学校由历史传统积淀而成的文化,彰显着学校团队成员的人格意识和道德实践意识,对他人、对社会有着持久的吸引力。校园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物质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环境布置等有形环境;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人际关系、文化生活、集体舆论、心理气氛,以及校风、教风、学风、等无形环境。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对于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校园文化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质量紧密相连,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要素之一。

4、提高管理水平。管理出效益。主导和推动学校教育持续发展的不是外部的力量,而在于系统的内生动力。内涵式发展强调学校教育的内在禀赋、内部动力、内部潜力和内部创造力的不断优化重组,注重对教育资源整合力、组织执行力、教学力、科研力等的整体提高。通过学校教育系统“内在关系”的自发组织、自觉调控、结构调控来提高工作质量和教育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优秀的学校不是被管出来的,而是靠制度和文化发展起来的。管理中真正起作用的是管理文化,其核心是价值观、人才观。管理文化不仅表现在师生日常不易觉察的语言和行为中,更表现在师生对“智慧、美、真、公正、自由、幸福和爱”的自觉刻意追求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建设科学、人本的管理文化,使师生都能自觉地遵守规则,积极幸福地工作或学习。

学校在师资建设中走内涵发展之路不妨偿试:

(一)师德引领,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形象。

我认为,加强师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是:造就一支政治立场坚定、道德品质高尚、心理素质健康的教职工队伍,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确立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构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和保障体系,努力开创师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决纠正教师思想政治倾向淡化、敬业精神弱化、功利倾向严重的行为;坚决纠正教师育人意识淡薄,师表形象模糊,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他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纠正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纠正在招生、考试等工作中的不正之风;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败坏教师声誉的违纪违法行为。

我们应该明确加强师德建设的重点是培养教师的四种精神,即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爱生精神;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奉献精神;奋发进取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奉献精神。唯有奉献,方能自觉抵制铜臭的侵蚀、权势地位的引诱和各种思潮的影响;唯有奉献,方能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唯有奉献,方能真情、真心、真诚地投身教育,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把学生的发展当做自己的努力目标;唯有奉献,方能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唯有奉献,方能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

从学校管理来说,主要依靠学校的干部队伍;从学生管理来说,主要依靠班主任队伍;从各科教学管理来说,主要依靠学科组长队伍;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来说,主要依靠一支教科研队伍。为了打造这样四支精锐队伍,坚持科学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

(三)坚持师德引领的的几点体会

第一,领导班子、党员教师率先垂范,是加强师德建设的前提。俗语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行下效。因此,作为学校党政领导,首先要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纪律,廉洁自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用良好的修养和职业道德行为影响教师群体,树正气,压邪气。

第二,把测评与考核相结合,是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保障机制。作为一个群体,在师德教育过程中,单靠宣传和说教是不够的,必须相应地建立有效机制,约束人的行为。一是要建立相应的师德规章;二是要建立监督机制,如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学生座谈会,使教师的行为受到各方面的监督,学校随时掌握师德动态;三是在建立教师工作考评办法时,把师德师风建设列入重要内容,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

第三,良好的环境是师德培养的必要条件。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是社会价值取向的晴雨表。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随着教育行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师德教育的外部环境逐步优化。学校内部要教育与管理并重,相互促进。要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先进的文化引导教师奋发向上,形成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良好风气,用群体的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影响并激励后进教师进步。

第四,明确的目标是加强师德教育的巨大动力。催人奋进的办学目标,能够焕发群体的活力和激情。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目标,要求教师经过自身努力达到“四个一流”,即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师德水平,一流的教育能力,一流的工作成绩。使得全体教师具有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自我加压,自我提高。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第3篇

一、凝练学校的文化底蕴,实现目标育人

学校文化底蕴是学校的办学方向、理念、目标、特色、思路的一种综合体现,更是办学成效的结晶体现,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多年来,我校一贯坚持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教育理念,确定了“凝练底蕴深厚的陆中文化”的办学思路。

二、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实现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学校实施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

1. 建设学习型师资。

我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帮助教师树立共同的办学理念远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能力超群、善于创新,使学校成为“区内领先、市级有名”的先进学校。聚集学科教师学习群体,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学习、整体互动、协调合作的学科教师群体。学科教师群体具备持久的聚合能力和创造能力。倡导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教师群体要以开放求实的心态互相切磋,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具备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不断变革的能力。

2. 完善机制,营造氛围。

鼓励教师展示特长,舒展才华,建立既鼓励竞争又提倡合作,既鼓励个别冒尖又促进整体提高的管理机制,营造宽松、民主的工作氛围,建设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教师文化。我校出台了《内涵发展三年规划》、《校本研究三年规划》等措施促进教师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理论素养、师德素养、人格魅力,以教师爱心的传递、文化的传承、创造的灵感来引领学生。

3.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校注重以目标鼓舞人,调动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坚持“看主流,重实绩,不求全责备”的原则,为教师的成功创造条件。考虑不同层次教师的发展,设置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加强梯队建设,促其发挥作用,提高层次。对青年教师,关注他们的成长,严格管理,为他们创设各种平台,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比赛。坚持学校以师为本、科研为兴师之本,以“科研工作常规化、常规工作科研化”为基本思路,兴科研,强队伍,提质量。

三、重视管理文化建设,实现管理育人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加快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管理———这个“办学软件”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领导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树立“行政服务教师,教师服务学生”的观念。

班子要带头学习,勤于实践,讲奉献;不断丰富知识涵养,端正办学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政治、业务理论水平,提高岗位工作能力,提高自身威信。干部强化“四个意识”(责任意识、管理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树立“三个形象”(政治形象、工作形象、作风形象),弘扬“两个精神”(团结协作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实现“一个目标”(创建省学术名校)。

2. 不断改进内部管理体制。

(1)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根据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干部竞争上岗。(2)实施教师班主任聘任制。按照“透明、公平、择优”的原则,在教职工聘任中引入逐级评聘机制,最终由班主任决定聘任本班任课老师,从而合理分流安排各类教职工,各尽所能,各施其才。(3)完善考评制度。本着“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定性与定量、过程和结果、集体和个体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对教职工进行德、能、勤、绩综合考核,真正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

3.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遵循学校发展规律,每学年学校教代会都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先后出台了《陆中全员学习制度》、《陆中教学成果管理制度》、《陆中教学质、量评价制度》、《陆中德育管理制度》等多项制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在制度上不断创新,以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规范。

四、注重学生的文化建设,实现过程育人

近年来,学校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注重学生培养能力,引导学生走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持续发展之路。

1. 倡导班级文化建设。

一是抓好班级教导制工作,由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三方组建,构建师师、师生、生生三结合的互动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管理中。二是推进双值日班长制,建设分工明确、相互配合、起表率作用的班干部队伍,从而建立起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三是渗透班级文化,各班针对班级特点提出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目标,在班训、教室布置方面呈现鲜明的个性特征。

2.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能力。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3. 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亲历实证、体验感悟”的过程正是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对生命成长的体验和感悟过程,对学生的能力和情感的发展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我校每周一升旗仪式由学生参与升旗和讲话,接受思想教育,按计划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坚持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组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利用暑假组织学生军训,在节假日开展社会调查、校本研究与实践,等等。

4. 加强学生组织的建设。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队、团组织的建设,让学生在自己的阵地上培养能力。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有:学生会、团支部、校园广播站、文学社、书画社、《银杏苑》校刊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标。

五、关注环境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

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布局合理、优美整洁、生机勃勃、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定发挥着巨大的影响。

我校创设具有特色的校园环境文化,让校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让每面墙、每扇门、每条路、每个角落都具有充满文化气息,体现人文精神,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作用全校师生。

1. 绿化环境,美化校园。

我校通过多年的努力,校园绿树成荫,四季绚丽,绿化面积占学校面积的42%,已形成了园林化的布局,我校也被命名为“无锡市园林化先进单位”。徜徉在校园里,人的心情舒畅,心灵也随之净化。

2. 精心设计,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我校大门广场有一座功德碑,记载着社会知名人士对学校的关心和爱心,教学大楼上是醒目的办学理念、目标、三风一训等,大橱窗内有学校的荣誉和各个时期的教育中心内容;紫藤架、植物园、英语角是学生课间休息的好去处,也是进行英语对话、晨读背诵的场所;教学楼每层楼拐弯处的墙壁上分别有“说话轻,脚步轻,上下楼梯靠右行”的温馨提示;每层楼教室的走廊都悬挂着学生的书画作品;塑胶场地的护网上悬挂着唐诗宋词,让学生可以每日一读,时刻感受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文化意境。

学校内涵发展解释 第4篇

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以帮助、指导学校自主发展为宗旨,根据学校自身发展规律、现有办学水平和学校发展目标,运用评价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学校发展现状和潜能进行价值分析与判断,指导学校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提高学校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学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校最终成为各具特色的办学主体。它一般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强调诊断、改进和提高,具有自主发展性

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实质在于将学校视为一个发展中的办学主体,分析学校优劣,挖掘学校的潜力,选准学校最近发展区和生长点,为学校发展策略的选定提供信息和支持,逐步指导学校形成特色,使学校评价真正成为学校发展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发展性学校评价重视学校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提倡学校自评,根据自身特点制订评价计划,注重评价的增值功能,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不断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强调动态、连续和即时,具有针对性

学校发展性评价注重在学校发展过程中多次、即时、动态的实施评价,把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学校全面自评的基础上,借助于评价专家组的力量,科学、客观、公平、全面地把握学校现实发展状况,寻求和确定学校发展的最佳途径,制订学校发展的最佳措施,倡导建立“评价一反馈一改进一提高”的评价反馈机制。这样的评价、反馈机制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强调基础指标和发展指南的统一,具有差异性

学校是有差异的,各个学校原有的基础不同,在发展过程所呈现的方式和速度也有所不同。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现了以校为本思想,既有每所学校都必须达到的基础性指标,又有体现学校不同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的发展性指标,主张构建学校个体的发展评价体系。

(四)强调主客体的有机统一,具有合作性

学校发展性评价使学校从评价的客体变成了评价的主体。从评价指标看,由上级制定变成上级制订和学校自定相结合,且以学校自定为主;从评估过程看,主要以学校自定主评价体系为主,强调学校自评;从评估反馈看,不再仅仅是对学校成绩的描述,而是立足于学校的发展寻找问题,评估的关注点在于问题导出与解决中来谋求发展;从评估的结果看,不再是简单的分级定等,而是突出质性分析,突出学校的规范发展、特色发展、自主发展。因此学校发展性评价融合了评价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形成了评价合力,推动了评价活动的高效开展和评价信息的有效利用,有利于评价目标的最高效达成,因此具有合作性。

二、学校发展性评价的实施

(一)科学制订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性评价的第一步是制订三年发展规划。三年发展规划主要包括学校发展基础分析、学校发展目标与定位、实现发展目标的措施等三方面,制订规划时需注意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1.学校发展基础

客观分析学校在管理、师资力量、教学与科研、历史文化积淀、生源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高与发展自己提供依据。

2.学校发展目标

通过纵向比较。肯定自己的成绩,找出发展的优势;通过横向比较,找出与国内一流名校之间存在的差距,制订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

3.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学校的发展目标不会自动实现,它需要有具体的措施加以保障,因此制订实施策略是重点。学校要具体列出在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德育工作、教学和科研工作、特色目标创建、后勤服务等方面具体的操作的办法及相关的保障制度。

(二)合理制订学校年度工作目标

1.做好学年初发展性目标分解工作,强化责任制

以学校总目标和三年发展规划引领学校整体工作、部门重点工作、师生个体发展工作,把总目标按年度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化整为零的任务清晰、责任明确、主观能动的目标分解体系,努力创设“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目标引领格局。

2.做好学年中发展性目标检查落实工作,强化监督制度

目标制定和任务分解后,强化检查落实是推动发展性评价的关键,学校要把评价贯穿于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强调多次、即时、动态的实施评价,保证过程监控,倡导“评价一反馈一改进一提高”的全过程动态评价机制。

3.做好学年末目标达成的评价反馈工作,强化反馈制度

学年末学校要对年初目标进行自评和反馈,即通过师生自评、各部门自评、学校自评使整个学校都围绕目标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并为下一年度工作打下基础。

(三)积极开展校本评价

通过校本评价,学校形成自评报告,为发展性教育督导奠定基础。校本评价分四个阶段。

1.评价准备阶段

该阶段主要有两项工作:一是建立学校发展性评价组织,一般由评价者、评价对象和评价对象关系人组成,组织的建立主要考虑有利于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有利于评价后的共同学习、坚持主动自愿参与的原则;二是要制订校本评价方案,包括评价目的和指标内容、选择评价方法和测量工具以及确定评价日程表。

2.收集分析阶段

该阶段是对评价对象相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判断,是发展性学校评价的基础。评价者必经围绕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开展真实、准确、丰富的资料收集活动,评价方法和形式要多样化,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作出全面、科学的发展分析。

3.反馈形成阶段

该阶段包括两方面工作:一是让评价对象全面、准确了解自身的发展水平,看到自身发展程度,明确自己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二是给评价对象发展的建议,调动评价对象的发展积极性,让他们形成发展动机,产生发展愿望,付诸发展行动。

4.发展提高阶段

该阶段重点在通过评价对象的具体行动提升发展程度;通过反思改进具体工作,调整工作策略。当然,这一阶段还需评价者在资金、政策、机制等方面给予保障,推动新一轮评价开展,使校本评价螺旋上升,达到发展的目的。

校本评价的过程可用以下框图概括。

三、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价应注意的地方

(一)要激发学校的内部发展潜力

首先,要改变原有的学校评价观。学校评价工作的首要目标是“有所帮助”,也就是发展性学校评价不是把学校分成三六九等或制裁学校,而是为学校或教职工提供必要帮助,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工作。

其次,要发挥校长的作用。校长对学校发展性评价的态度及其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评价的成败,校长的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以对相关教育问题的认识程度会深深影响评价活动的开展与深化。

再次,必须争取教师的理解与参与。要让学校人员尤其是教师明白,学校发展性评价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任务,而是学校内所有人员的共同责任。教师在整个评价过程中的深度参与能够使他们很

容易地接受学校的任务,并为目标的达成尽心尽力;学校要确定一个评价团队,让评价对象及利益相关人共同参与,及时组织、引导和监控评价过程。

最后,要引导教职工进行反思。发展性学校评价之所以能推动评价对象的自我发展和提高,主要是发展性评价的反思功能。反思是学校和教师以自己的教育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管理、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结果进行认真的自我审视和自我分析的过程。及时反思的价值还在于通过反思开展一种超规范性评价,即对评价标准的评价,在评价中不断完善评价标准,从而保证学校发展拥有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学校发展观。

(二)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可以为学校开展发展性评价指明方向,创设优良的外部环境。

其次,要争取专业人员支持。在发展性评价开始初期,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督导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实践工作者可以帮助学校理性分析自身优势,在此过程中发现学校特色,帮助学校改进计划和行动策略,保证学校发展性评价工作顺利推进。

再次,要组织校际交流。在学校发展性评价开始初期,应组织学校领导走出去学习,听取先行地区工作经验,找准支点,防止走弯路;在推进过程中可以组织本地学校多进行交流,各学校可以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研讨,沟通信息,以求共同发展,整体推进工作。

最后,要正确处理学校自评与教育督导的关系。学校自评是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对本校教育教学水平等作出评价,它是学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政府进行教育督导的良好基础。教育督导应着力制订办学水平的标准和指导意见,并在宏观上加以监控,由“硬指标”评价向“软指标”评价转交,重在引导,做到“督”和“导”最佳结合。所以,在倡导学校自评同时,还要强调教育督导的导向作用,这有利于学校发挥自我评价功能,形成自评机制,以更好地改进学校工作。

(三)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首先,在学校自评与教育督导的关系上,要明确学校自评是主体,教育督导是主导,双方是双向合作的共赢关系。

其次,在评价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上,要总结过去经验,立足现在分析,注重未来规划。

再次,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的关系上,要立足学校现状分析,注意两种比较的结合,不搞无条件的横向比较。

对学校内涵发展思考 第5篇

3月29日下午,路局长一行4人,在xx中学校长办公室,对xx镇义务教育工作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调研。主要内容有3个:一是了解教师队伍建设情况;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进展情况;三是学校的质量与发展。经过交流与研讨,“美育金中”的办学理念更加清晰,“诗意栖居、墨香校园”的金中校园文化建设主题进一步确立,为xx中学的质量提升和发展阔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美国教育家布来森曾说:“任何一所学校的环境都是在黙黙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孩子们会注意它,并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为了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和浸染,金中非常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使其不仅有绿树成荫的自然美,还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强烈的感染力。漫步于金中一尘不染、如诗如画的校园,你能强烈地感受到生态美与文化美相溢得彰,相融相合的独特魅力。

金中校园种植的花草树木很有特色,秀美知性的古化石—银杏布满校园,大象广场桂树飘香,教学楼前伟岸的松树与婀娜的垂柳相映成趣,茶花、玉兰、月季、海棠、百日红、龙爪槐等点缀在绿草红花之中。实验楼前栩栩如生的大象正从东向西稳步健行,喻示教育是稳而慢的艺术,讲究足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一蹴而就;大象石上的纹理从左下到右上与其前行方向成约450夹角,喻示教育有着无限发展的时空,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到真经。大象无形、大爱无疆、大石为基、师生安康,是文化石的全真写照。走进金中,“诗意栖居、墨香校园”的文化主题充溢校园;教学楼大厅及楼梯处处是师生书画作品的展示之地。儒雅的孔子头像与现代文明象征的雷锋头像矗立在大门两侧墙壁的大型浮雕上,传达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金中培养雷锋式青少年的培养目标和思路;实验楼东西两侧的大型彩钢浮雕,分别表现办学目标和办学思路,这些主题文化与校园自然美相映成趣,使师生时刻得到启发和熏陶。

更为突出的是,金中以“三大实践活动”(实施蛋奶工程、写规范字、读经典诗文)系列教育为载体,在师生中开展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读圣贤书、做文明人”的校训教育,使文明礼貌、勤俭节约、感恩励志、健康教育和爱国教育等常规教育融入三大实践活动之中,使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已初见成效。伫立校园,我们会感觉到今天的金中胸怀坦荡,随处可见的师生书画艺术作品散发着浓浓地墨香,传统、现代、科学、文明在金中相得益彰,这就是我们心中的金中。

学校内涵发展基本要求 第6篇

当前学校工作,面临的不仅是外在的、硬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内涵发展。只有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为此,根据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学校内涵发展实施方案。

一、规范学校管理,为内涵发展保驾护航。

学校管理以规范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以合作为方法,强调以人为本,着眼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各项管理做到精细化。

一是加强管理的制度化

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管理办法,客观公正评价教职员工绩效,实行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制度,用足、用好人员经费的分配。

完善学校的各种管理制度,制订绩效考核、教育教学教研、职称评定、课程管理、财务后勤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细则,形成学校管理制度化。

对已经制定的制度,要进行重新梳理,去除虚伪性注重实效性,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反复讨论,采取既民主有集中的制度,确定人文性的各项管理制度。

制度要关键在于执行,通过宣传和教育把执行制度变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加强执行制度人员的公信度和责任感,做到有法可依,公平正义,制度执行坚决,叫全体教职工心悦诚服。

二是加强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关于学校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教学改革、人事制度等重大问题,由全体教师协商讨论,最后由教师代表大会通过,由学校下发。

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及时宣传通过民主程序形成的决策,及时公开有关信息。通过民主化的管理,使学校的工作更严谨,人际关系更和谐,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更强劲。

二、提升教育质量,为内涵发展夯实基础

(一)、配合“师德建设”活动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要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教育质量,实施教育的人是关键。为此,我们要继续抓好两支队伍建设。

一方面抓好班子队伍建设。我们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有一支具有强烈质量意识、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此,我们要求行政人员要争当学者型、创新型、实干型、勤政型领导,带领全校教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积极进取,开创和谐共事、人心思进、生机盎然的新局面。一是行政人员要加强学习,每年至少读1本教育理论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通过读书学习,要学以致用,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二是注重自身形象建设,提升人格魅力,树立团队精神,工作中不推诿、不拖拉、顾大局、互理解、共支持。三是班子成员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并将此作为干部考核标准,及时掌握工作情况,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工作实效。

另一方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质量是立校之本,教师是质量之本。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将继续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主线,建设一支乐于奉献、勤奋工作、主动发展、自主学习、长于研究、业务精良、善于交流、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教师队伍。一是立足校本培训,根据教师专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学校提供不同的校本培训内容,开展基础性培训和发展性培训,今年的校本培训工作以师德师风建设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为培训的主要内容。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青年教师创造展示机会,开放课堂,积极探索并推行教学公开观摩和同伴互助制度。课堂开放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让每位教师不仅开放自己的课堂接受观摩与学习,也有机会进入他人课堂观摩学习。使学校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逐步形成校内公开教学制度。每学期组织开展教研课、示范课、青年教师竞教课等活动。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学校将一如既往加大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考评、奖惩,注重对教师师德师风的学习教育,健全师德师风的评价和监督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引导,重视与中老年教师的沟通交流。

(二)落实创新德育活动

“树人先树德”、“成才先成人”。提升教育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确立“初中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期”的育人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在我校三年中,通过学习生活,形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体魄、美好的灵魂,从而让其一生受用。一是构建新时期德育内容体系和评价体系。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加强德育评价的研究和探索,培养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二是关心学生,关注生命。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教学、开展各项活动要以学生为本,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活泼、聪明、向上。三是形成各方参与的大德育网络,多方形成合力,与家庭、社会联合打造有利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空间,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指导。四是加强团队建设,丰富团队活动,发挥团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效能。五是加强我校心理专业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框架体系,做到心理教师人员、心理健康辅导、心理辅导场所的三落实,上好“心理发展教育”课健全心理教育档案,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成效。各班主任要随时了解本班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不健康的心理苗头要及时给予纠正,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做实教学常规,坚守教育质量主阵地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务必使教学常规落在实处。

第一、以教导处为管理中心,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研究中心,坚持两手抓,随时查的方式,向常规管理过程要质量。

第二、实行三个不定时:学校领导不定时听课,掌握课堂教学现状,教导处对教师实行推门听课,听课结束后,随即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点评,并纳入教师常规工作考评;教导处不定时检查作业批改情况,掌握教师收集学生学习信息的状况;不定时了解班级的学习氛围,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映,听取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学常规工作,学校实行周检查制,考核结果学校在每月末教师会上公示。教学常规检查将严格按照学校奖惩制度执行,做到奖罚分明。

第三、举行学生作业展览评比制。学校要求教师平时加强对学生作业本保洁,字迹书写,作业格式的指导,在每年三月、五月、十月、十二月举行作业展览,展出优秀作业。在全校营造良好的书写氛围,推进学生的钢笔书法学习和练习工作。

第四、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从杜郎口的教学经验可知“教不会的不一定学不会,听不懂的不一定学不懂”,事实证明这也是可信的。利用好自治区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增加学科知识的实践活动,加强理化生的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从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是聚焦课堂,优化教学策略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促进专业的自我更新

以各教研组为主要阵地,组织教师认真地学习新课程标准,不断自我更新,自我重建。在学习的基础上,每位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日常的研究性的教学实践,即主动和充分关注实践中新教育理念的综合渗透、研究实践和反思重建。第二、开展推门听课和跟踪听课活动。每学期听随堂课不少于16节(其中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等每学期不得少于20节),被随堂听课教师不得少于全校教师总数的80%,并与绩效考核挂钩。

第三、优化教师教学策略

学校将利用各种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设计和组织能力,着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第四、加强教育科研,促进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探索符合学校情况的校本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使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促使学校涌现出更多骨干教师、科研型教师。各教研组要开展切实有效的教研活动,针对我校各学科存在的共性问题,力争探讨出有效地解决办法,并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真正做到“科研为教学服务”。

有目的地开展立项课题研究,这样可以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锻炼和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我校要把自治区级课题尽早结题,校级课题尽早上报旗级以上课题。

第五,积极探索杜郎口教学模式

杜郎口教学模式是典型的弱校变强校的教学模式,他科学有效地遵守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把”我学会“为“我会学”。从小班额试点操作,增加教师的课前设计时间减少讲课时间,增加学生的自学、交流和演讲时间。遵守课程标准,不随意提高知识难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形成办学特色,为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特色是一个学校的鲜明个性,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两者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办学特色既是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坚决不能走“特色肤浅化、局限化”之路。为此,我们将继续贯彻校本培训为教学、科研课题为教学、教学研究为教学的“三为一体”的教育理念。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实践。学校的内涵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教育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为内涵发展建立外部环境

校园文化不仅是育人的隐性课程,而且是校园之内全方位的精神文明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也能够熏陶、培育人的优秀品行。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文明幽雅的物质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争创一流的文化传统,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严谨求实的校风学风,应当成为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内涵。

1、整体构建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三位一体,建设好校园物质文化;坚持学习与反思、创新与实践相统一,搞活学校观念文化;坚持知识与能力、智慧与道德相结合,丰富校园活动文化;坚持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相结合,通过主题鲜明、细致入微的物质文化着力打造具有本校特点的、人格健全的学生文化,严禁善诱、灵活高效的教师文化,严谨规范的学校制度文化。

2、打造校园精神,弘扬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血脉,要打造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

3、构建简单、和谐、融洽、便于沟通、利于合作的人际关系,营造融校园、学园、乐园、家园为一园的和谐的人际环境,形成宽松、友善、互助的人际氛围,使广大师生产生在学校工作、学习的自豪感和团体归属感,从而增强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双创”学校内涵发展要求 第7篇

关于做好学校内涵发展工作的基本要求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和陕西省“双高双普”合格县评估验收标准,各校要高度重视内涵发展,争创办学特色,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三个大力宣传”。各校要在学校醒目位置张贴宣传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教职工、德智体各方面进步明显或有特长的学生。

二、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围绕素质教育话题,在全体师生中集中开展学生德育、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素质教育大讨论活动。教师要有学习笔记、学习心得文章。学校要有素质教育大讨论工作实施方案,有活动过程的文字及音像资料。要形成本校素质教育评估机制,形成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学期开展一次师德师风教育,每位教师学期初有师德师风承诺书,承诺书要有本人及校长签字,学期末要有针对承若书做的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学校要向县局报送师德师风自查报告。各校要有师德师风学习会议记录,教师学习笔记,师德师风建设要有专档。

四、规范三个学术报告。校长每学期要针对教师、学生、家长完成三个学术报告,幼儿园园长完成两个学术报告。学术报告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可行性、学术性。内容包括做报告目的、问题形成原因、解决方法及对策、主要观点及结论等。要注明作报告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要有音像资料,要健全会议记录、教师学习笔记等内容,做到有据可查。

五、抓好校级领导听评课工作。校长每学期听评课节数不少于20节,且必须有体音美听评课记录。听评课记录要注明时间、班级、授课教师姓名、评价等内容。要坚持实际听评课,听课时间、内容要与授课教师授课时间、内容相符,做到真实可信。

六、扎实开展校本科研。校本课题研究教职工全员参与,课题数达到教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内容涵盖教育教学、安全管理和后勤服务等方面。校长要独立承担1个校本课题。校本科研资料包括课题申报、研修过程性资料、结题报告、研修成果等。各学科要设立教研组,教研组要有办公地址,要有下组领导、教师分组名单,特别要成立体音美教研组,能分设的尽量要分设。要有教研组教研活动计划、总结、教研专题。要坚持每周1次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要有研讨主题、中心发言人,组员要有教研活动笔记,教研组要有教研活动记录。要建立校本研修、教研活动专档。

七、积极推进高效课堂。各年级、各班级、各学科全面实施平等、互动、和谐、高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有实施高效课堂方案、推进高效课堂措施、学习小组建设方案、小组长培养计划、教师导学案、学生学习案等完善的资料。

八、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校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开齐信息技术课、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在学校课表中呈现,并保证开足课时,要配备专任教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扎扎实实开展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计算机操作、体育运动、艺术素养等方面知识和能力达到要求。体音美教学严禁脱离课程标准,完全抛开课本教学的做法,切实重视体音美和实验课教学效果,保证学生体音美合格率达标。各校要按照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学科知识特点,认真上好实验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避免走形式,确保学生能力达标,抽检合格。

九、严格作息时间规定。严格遵守学生在校学习时间规定,小学不超过6小时,初中不超过7小时。中午12:00---14:00必须为学生安排强制午休时间,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学校不得提前上课或占用午休时间。要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留课外作业,其他年级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课外作业量控制在1.5小时以内。要按时上学、放学,按时上课、下课,按时午休、睡眠,按时吃饭、活动。要落实“两课两操”(“两课”指体育课和活动课,“两操”指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上午、下午各 安排不少于30分钟的阳光锻炼,学校要统一组织,活动要有特色,有安排,确保学生每天阳光体育活动1小时的时间和质量。做好上午、下午每天两次眼保健操。

十、积极开展德育活动。各校要结合岐山县“德润周原、书香岐山”德育实施方案,成立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制定适合本校的德育实施方案。要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人功能。德育要体现“小、近、实”特色,形式灵活多样。要建立德育活动专档,规范每次德育活动的计划、总结及过程性资料。各校要进一步加强师生礼仪教育,确保师生礼仪观测过关。

十一、大力加强校园安全。各校(园)要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安全工作制度和安全预案,落实人防、物防、技防。加强门禁制度,做好来客登记,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演练,音像资料齐全。学校与教师、家长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安全专档资料充实,档案资料与走访询查结果要相符。幼儿园要完善卫生保健制度,配备保安。

十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要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校务会议管理制度,学校重大事务和决策要提交校务会议研究,提交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实行校务公开,有关资料详实。建立家长委员会,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家长学校要有组织机构、章程、办公场所,相关资料要完善。中小学要有帮扶自主学习困难学生实施方案及过程性资料。各镇、校要建立健全学生流转手续,确保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达标。

十三、规范部室管理制度。学校各部室的部室简介、部室管理制度和管理员职责要上墙。部室要有固定财产登记账,使用过程性资料要健全。学校要加强部室管理员培训,管理员对制度、职责、部室财物等要做到心中有数。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功能部室使用,让部室为师生服务,为教育教学服务,认真做好使用记录,严禁本学期使用资料做假。

十四、科学规范班级建设。各校要按照要求加强班级建设,定期对班主任和班干部进行培训,班(团)干部要民主选举,每学期轮换一次,每班设班长1名,男女生副班长各设1名,各学科设科代表且不能兼职,各类活动均让学生全员轮流参与,班务日志要有记载。任何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名次,清除校园、班级内有关成绩排名的痕迹。

塑学校文化促内涵发展 第8篇

加强基础建设,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是前提

环境营造氛围,氛围产生力量。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我们先塑造环境,环境再塑造我们。”学校作为育人的一个重要组织,其环境建设肯定对育人有着重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角度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实现连墙壁都会说话的远大目标。”现代教育愈加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在学校人文精神养育中的作用,更赋予校园环境育人性与生命性的特质。校园中的绿树、草坪和鸟语花香,能让师生置身于自然的恬美环境之中,让自然之美给走进校园的师生带来好心情;校园中的园林小品和各式建筑能让师生感受到错落有致、协调一致的美,让和谐之美、园林之韵给师生带来美的享受;校园中处处整齐有序,室内外布置温馨沁人,能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让师生有“家”的暖融融的感觉;校园中的背景音乐和教工的休闲场所能让校园弥漫文化的高雅气息,让师生得到文化的浸润。总之,学校要营造自然随意、特征鲜明、层次丰富、自然、建筑和人文巧妙融于一体的优美环境,让师生通过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完善人格。

以尊重为导向,创新管理方式是关键

对学校的领导最终是一种教育思想的领导,思想的领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领导。构建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提升师生生命境界的绿色平台,是学校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1. 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文环境

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实质上也是教师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的历程。众所周知,宽松和谐、彼此尊重理解的人际环境能产生很强的凝聚力,能使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成功的学校关键是要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因此,学校必须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教师感到他们是在一个充满支持与关怀的愉悦环境中工作;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师生的发展提供服务、搭建平台。实行人文化管理,建设“宽松、宽容、宽厚”的环境。热心关怀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让全体师生安心地在校园里幸福地栖居。

2. 让学校文化与办学理念相溶共进

愿景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我校建校于2007年9月,首批教师来自全区10所不同的小学,他们大多是有着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建构什么核心价值观,以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凝聚力、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学校文化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学校深入考察师生员工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调查师生班集体生活、课堂生活、寻访师生内心的真实感受,了解师生对学校文化的期待,形成了“阳光六年,相约成长”的办学理念和“健康、自信、求知、明理”的育人目标。

“尊重学生,教在心灵;尊重教师,勤学奋进;尊重自己,塑造人生”是我校尊重型教育理想境界。在“尊重型”学校文化的实践建构过程中,学校努力建构尊重型生活方式,首先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亲和的交往“心理场”。其次是在课堂生活中,让师生真正进入尊重的“场域”,积极地倾听,与学生共同进行有关学习主题的创造与分享。最后是教师要重视“平等中的引领”,给学生指导性的关怀与支持,使师生都能获得智慧的发展。逐步形成富有“尊重”特征,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师生共同品读学校的办学理念,践行学校的办学思想,让学校文化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相溶共进。

3. 促进教师成长,催生学校文化

教师是学校文化的传承者,传承的是文化的“基因”而不是“现象”。学校要创造足够的机会和平台,带领、鼓励大家做事,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局面,让教师在做事中追求理想实现价值,在真实的行动中得到锤炼和锻造,使生命由内而外地浸润上“文化的基因”,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发展,成为最好的自我,提升生命的质量。

要善于为每一位教师搭台铺路、创造机会,善于知人善任,让每一位教师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岗位建功,岗位成才。青年教师的课堂练兵,骨干教师的引领磨砺,使学校这几年走出一批教学能手和新秀;健全学校机构,给年轻骨干以机会和压力,为他们搭建了追求事业的平台;还有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等的评比,都使学校教师获得了最大程度的成长和发展。成长起来的教师群体,勤于、善于并乐于为学生服务,给学生积极的引领,成为学校文化“基因”自觉的传承者。

4. 让学生的主体人格获得发展

学生主体人格的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学生的生存地位不仅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学校的主人,而且取决于其是不是具备了当主人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即是否具有其应有的生命价值。而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体现在他成长过程中迸发的火花是否得到及时的捕捉与呵护。在建构尊重型学校文化的过程中,建设尊重型班级集体文化是很好的抓手。

学校倡导生命化教育,积极地指引学生在尊重的情境中亲历体验,得到积极的启发和暗示,在感悟中发展尊重素质。与此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围绕尊重的共同目标,承担班集体角色,自我管理工作,角色转换,将优化的人物、事件、环境组成教育场,给学生成长所需的道德经历和刻骨铭心的情感记忆,以此来丰厚学生的人格,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

构建科学的制度文化,激发师生的创造力是保障

一种学校文化的形成,特别是在其起始阶段,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去约束,这种强制力量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也是形成良好学校文化的重要条件。为此,学校应该按照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和学校新阶段的要求,对现有的各种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以创新的精神改善和创建各种管理制度,让所有制度真正起到鼓励创新、导引发展、崇尚先进的作用。完善岗位聘任制度与分配制度,加强工作水平评价,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动态管理。落实学校教科研制度,强调学校教科研的全员意识、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实践意识,完善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体系。打造相互支持、欣赏、协作的团队文化,把它作为一项制度文化常抓不懈。建立和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建设作为实现学校文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切入口,最终形成凡事有章可循、有章必依、遵章守纪的学校制度文化。这样的制度文化一旦成功地建立,必将大大减轻学校管理压力、减少学校管理时间,将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从繁重的管理琐事中解放出来,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投入到创新学校文化的建设中去,对整个学校文化建设起到强劲的推动作用。

上一篇:缅怀先烈主题演讲稿优秀下一篇:党委书记在党员民主生活会上的自我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