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2024-07-07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精选10篇)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1篇

高中历史必修三导学案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 出现时期: 2. 出现背景: 3. 主要学派:

4. 争论(三方面)问题: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 孔子生活时代: 2. 孔子思想产生背景: 3. 孔子的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2)自然观:(3)教育思想: 4. 孔子的重大贡献:(1)思想上:(2)教育上:(3)典籍上: 5.孔子思想载体: 6.孟子及其主张(1)生活时代:(2)道德规范:(3)政治思想:(4)民本思想: 7.荀子及其思想(1)生活时代:(2)自然观:(3)道德观:

自主落实

(三)老庄之学 1. 所属学派: 2. 思想特点: 3. 思想影响: 4. 老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辩证法思想:(4)思想局限:(5)思想载体: 5. 庄子

(1)生活时代:(2)思想核心:(3)思想载体:

(四)法家思想

1. 战国时期法家代表: 2. 法家思想核心: 3. 法家思想的影响:

4. 法家思想实践者(改革者)

(1)李悝变法(诸侯国?内容?)

(2)商鞅变法(诸侯国?内容?影响?)

5. 法家思想理论集大成者:韩非(思想主张?)

(五)墨家的主张 1. 创始人: 2. 优良作风: 3. 思想主张:

4. 墨子的两大重要贡献(1)认识论:

(2)逻辑学:

合作探究

1.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反映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的是什么学派?

3.维护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什么学派?

4.反映新兴地主阶级蓬勃向上,进取自信风貌的是哪些学派?

5.反映小生产者(平民)愿望的是什么学派?

6.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何地位吗?为什么?

7.你认为在战国时期最受封建统治者推崇的应该是什么学派?为什么?

8.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何历史意义?

9.你认为一定时期的文化与该时期的政治和经济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汉代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落实

(一)“焚书坑儒”批判 1.朝代: 2.背景: 3.过程(1)焚书:(2)坑儒: 4.影响(评价):

(二)罢黜百家 1.时期: 2.背景:

3.确立(汉武帝的措施):

4.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三)太学(中央长安)的出现 1.时期: 2.性质:

3.影响(评价):

4.太学生的参政意识(1)表现(2)原因(3)影响

4.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开始时期: 2.考试内容: 3.影响

(1)积极影响:(2)消极影响:

合作探究

1.秦朝时儒学的命运如何?表现何在?主要原因是什么?

2.西汉时儒学地位怎样?原因有哪些?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秦朝和西汉统治者对儒学的态度有何不同?手段有何区别?对儒学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秦朝的“焚书坑儒”和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相同的实质是什么?相同的根本目的何在?

5.古代思想界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演变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

6.回忆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1)早期:

(2)汉武帝开始:(3)魏晋南北朝时期:(4)隋唐时期: 三.宋明理学(新儒学)(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 儒学的困境(1)东汉末年:(2)魏晋时期: 2儒学复兴运动(1)唐朝中后期 韩愈: 李翱:(2)北宋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理学的开创者:

2.北宋五子的主张及贡献(1)周敦颐和邵雍:(2)张载:(3)二程: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时期: 2.理学体系(1)理气论:(2)修养论:(3)社会政治论: 3.理学经典: 4.地位: 5.影响: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心学开创者(南宋陆九渊): 2.心学集大成者(明朝王守仁):3.心学创立的影响:

合作探究

1..宋明理学有那些显著特点?

2.宋明理学为什么能被官方化?

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哪些异同点?它们之间是何关系? 同:(1)思想主张:

(2)目的:

(3)地位和影响:

异:(1)宇宙观:

(2)道德观:

关系:

5.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2课时)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自主落实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生活时代: 2.思想主张:

3.治学主张: 4.主要著作: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1)政治思想:

(2)经济思想:(3)治学思想: 4.思想影响: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治学思想:

(2)政治思想: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2)哲学思想: 4.地位: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1.生活时代: 2.主要著作: 3.思想主张: 4.思想评价:(1)积极影响:

(2)局限性:

合作探究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出现的条件(背景、原因)是什么?

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有何特点?

3.如何评价明清之际的思想?

4.明清时期的思想家有何共同主张?

5.明清之际的思想与儒家思想是何关系? 6.列举中国古代三个思想活跃时期。

7.古代儒家思想是怎样发展演变的?(1)春秋时期:(2)战国时期:(3)西汉:(4)宋朝:(5)明朝:(6)明末清初:

8.儒家学派的地位是如何变迁的?(1)春秋战国时期:(2)秦朝:

(3)西汉汉武帝时期:(4)东汉末年开始:(5)北宋:(6)明朝:(7)明末清初: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2篇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

旅游业与地理环境(选学)

学生姓名:

班级:

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业的概念、特点和作用

2.理解主要的地理环境因素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3.了解旅游业给环境带来的问题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一、旅游业

1.特点:、、2.发展国际旅游可增加,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发展国内旅游可,加快 ;促进和繁荣 的经济发展;扩大,调整和优化,带动 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1.旅游活动与旅游业是一样的吗?二者的关系如何?

二、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自然地理环境:受其制约,旅游业具有 的特点。2.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距离:

旅游者的 是影响旅游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之间距离过远会制约旅游动机的产生。

3.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_________上,其次,看与其他景观是否构成_____________,再考虑同一区域内是否拥有_____________且更具___________的资源。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4.旅游地的 及交通的_______性。5.旅游地的 能力及环境。6.稳定的社会环境: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预习检测】小试身手

2.红色旅游作为一种主体性旅游活动形式,近几年在神州大地逐渐兴起。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为了进一步合理开发陕西延安旅游资源应采取哪些措施?在协调人地关系方面应注意什么问题?

三、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合理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促进环境及文物保护。2.旅游业发展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1)环境污染:、、、;(2)破坏动植物资源:盗挖 偷猎 ;(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3.对策:

(1)对自然景观区应治理 和,保护 ;

(2)对于古典景观,应修复文物古迹、与旅游区相协调。

探究案(比一比,争当优胜小组)

要求:认真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交流,踊跃发言,大胆展示讨论成果。加油,你能行!

合作探究:旅游业及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1.读图3-3—1 “1978—2005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回答下列问题:(1).1978~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和相应的旅游外汇收入有了什么变化?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2).发展国际旅游,特别是入境旅游有何意义?

2.读图3—3—3 “天柱山地理位置”,回答下例问题:(1).你认为天柱山的游览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必然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如何正确理解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方法·规律】

简述旅游资源评价的基本内容 1.游览价值的评价:

首先取决于资源质量(基本的描述:等级高,特色显著,具有非凡的****价值)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特别提醒:分析旅游资源的价值时应注意:自然旅游资源一般具有美学、科学价值;人文旅游资源一般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所有旅游资源都会产生经济价值;一类旅游资源往往具有多种价值,而常常有一种价值最具特色。

其次,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状况,亦影响其游览价值。2.开发条件的评价(模型)  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客源市场及其市场距离 区域环境背景

自然条件(关系到旅游的舒适度、安全性):地形、气候、自然灾害、环境承载力等 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金、基础设施、接待能力等)社会条件:政治局势、社会治安、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等。

训练案(练一练,学习再上新台阶)

【达标检测】

1.“五一”“十一”假期已成为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做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其主要目的是()①保护景区环境 ②限制到达当地的游客数量

③控制当地的交通流量 ④保障旅游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目前,许多地方提出了“绿色旅游”的口号,主要是针对旅游活动()A、对背景环境的破坏 B、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C、环境污染问题 D、冲击社会秩序

五一节放了七天长假,北京某高中几个同学一起外出旅游。有的提出去昆明,有的提出最好去海南,有的想去武夷山,有的提出去泰山和曲阜。但他们每人只有不足一千元的花费,又想让旅行社全包。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请你替他们拿个主意,完成3~6题: 3.他们最宜选择的旅游风景地是()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A.昆明 B.海南 C.武夷山 D.泰山和曲阜 4.选择的主要理由是()A.交通条件 B.旅游观光地 C.身体状况 D.旅游费用 5.这次旅游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是()A.参观学习B.娱乐消遣 C.市场购物 D.接受教育

6.构成这次旅游的基本要素不包括下列哪项()A.旅游者 B.旅游景观 C.旅游业 D.旅游指南

7.下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当地拟在此建设滨海旅游区,开发项目主要包括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滨海地质公园是利用海岸带的地质地貌景观建设的集观光、科普为一体的主题公园)。读图回答问题。

(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

(1)滨海地质公园的管理者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保护游客安全?

地理学习

地理中学学习资料

【学生反馈】

我学完本节课后还存在的疑问:

【教师评价】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导入,情境

一、研究背景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培养适应21世纪人才的角度思考, 合理、创造性地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资源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所谓多媒体技术, 是把声音、正文、图像、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 再和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技术。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 它打破了“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但多媒体教学终究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 它不应该也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 而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辅相成, 互为补充, 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作用。

二、创意思路

1. 自制视听片段导入。

上好一堂课就如演好一台戏。导得好、引得巧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引发其强烈的求知欲, 使其轻松愉快地进入情境。播放电影片断、电视节目、动画片及教师自己制作的动画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手段。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使教学变得富有生机, 令学生忘记了时间, 忘记了疲劳, 真正充分享受课堂。虽然现在网络上可以下载到很多的视听材料, 但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自己动手, 做一些简单实用的视听片段, 特别是要注意在合适的位置插入外部音乐, 并让其很自然地结束。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就可以这样制作一段符合教学要求的视听片段: (1) 准备一些反映农业活动的图片, 把这些图片按顺序依次插入每张幻灯片中。 (2) 将这些幻灯片之间的切换速度设为“中速”, 切换声音设为“无声音”, 换片方式设为:每隔0.04秒。 (3) 在第一张幻灯片上单击“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 选择所需的声音文件 (例如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非常切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 在出现“是否需要在幻灯片放映时自动播放声音”的对话框中选择“是”。选择声音图标, 再单击“幻灯片放映—自定义动画”, 在幻灯片右侧出现“自定义动画”窗格, 窗格下方列出了该幻灯片中的全部对象, 选择刚插入的声音对象, 在右键菜单中选择“效果选项”, 出现“播放声音”对话框, 在“停止播放”选项中选择第三个选项, 然后在方框内填入需要停止声音的幻灯片的序号, 单击“确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而设计的这个视听片段, 图片与背景音乐浑然一体, 效果非常好。

2. 板书知识结构。

诚然, 运用课件能够实现板书, 但由于屏幕的限制, 画面所显示的信息随着下一个信息的出现而消失, 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和持久性, 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一堂课下来, 学生看到了许多却没有什么印象, 所形成的记忆零散而不系统。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在黑板上逐步写出以下板书:

这样的传统板书结构完整, 逻辑清楚, 因为是随着课堂教学中师生思维的逐渐展开而建构的学习脉络, 充分体现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并为学生传递整堂课的信息。

3. 自动黑屏。

新课程强调设置情境, 但设置情境并不一定都要采用计算机技术。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视野和教学思路上, 呈现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在需要学生自己看书、思考、讨论、动手做的时候, 电脑屏幕上的图片和文字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电脑黑屏, 当用到电脑的时候再让它恢复正常 (操作技巧:按一下键盘“B”键, 使屏幕黑屏。需要用的时候只要按键盘任一字母键即可) 。

三、效果评析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较好, 但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效果较差, 而传统教学方式则刚好相反。在多媒体教学中, 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把课件播放、教师讲解以及学生的主体参与恰到好处地衔接起来,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教基 (2001) 17号][Z] (.2001-06-08) .http://baide.baidu.com/view/1265891.htm.

[2]webmaster.如何连续播放PPT背景音乐[EB/OL]. (2007-10-06) .http://www.pooban.com/html/84/n-84.html.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4篇

从建国至现在我国的人口状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1954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调查显示我国人口已经超过6亿,其中大陆人口就达到了5.8亿。从表1中可得出至2014年末我国总人口达到136782万人,60年间我国增长了7亿多人口。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快速地进入现代型并长期保持低生育水平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指与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自然增长率三者相结合形成的人口再生产的特征。从19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的出生率快速的下降,2014年人口出生率为12.37‰,人口死亡率为7.1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1‰,根据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以及我国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判断(图), 图1 人口再生产类型模式图

中国基本上21世纪左右就进入了现代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低生育陷阱”是奥地利人口学家沃尔夫冈.鲁兹针对许多国家的生育率在降到更替 图2 1954年以来人口自然变动曲线

水平之下后还继续下滑提出的一个人口学假说。这个假说认为,生育率一旦下降到临界水平以后,受人口、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因素的作用,生育率会继续持续走低,其趋势很难逆转,容易形成一个“低生育陷阱”。)。这种超低生育率的水平,无法完成马克思所讲的基本的人口再生產的任务。

二、人口老龄化突出

到2014年末,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占到了10.1%。国际上通常把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认定为老年人口,并将一个国家或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定为老龄化的开始,等于或大于10%定为严重老龄化。由此可见中国的老龄化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从表1从可以看出,我国老年人口在2014年达到了13815万人,绝对数量也是非常大。我国65岁及其以上的人口所占的比例从7%上升到10%用了15年的时间,而发达国家如法国用了75年,美国用了30年,可见我国老龄化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三、性别结构失调

人口的性别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男女两性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人口性别结构常用性别比和性比例来表示。性别比表示每百名女性人数相对应的男性人数。联合国标准,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2—107之间。我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性别比为104.9,而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例为115.88(其中以女性100人来算),据估测,从1980年左右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34年间中国大约多出3000万男性。男女比例的失调,尤其是农村失调程度更为厉害,将严重影响社会的和谐。

四、正在消失的人口红利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人口抚养比也称人口负担系数,是指人口总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一国人口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于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人口经济学家称之为“人口红利”。总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岁~64岁)之比。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在2010年人口负担系数最低。过了2010年,由于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抚养比不降反而开始上升。从2013年以后,劳动人口开始出现了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加速,结束了廉价劳动力的时代,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人口红利转为人口负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人口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政策反应性和灵敏性更强。面对我国的人口现状,中央、国务院进一步调整完善我国的人口政策,适时出台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由于生育观念的改变,再加上房价居高不下,物价的上升以及教育成本的投入大等原因,部分的家庭还是选择生育一个孩子。为了适应新形式的人口状况,我国在各方面也正在进行着尝试,比如改善养老环境、调整性别比例失调问题。同时为了弥补我国劳动力的数量在减少,国家还建议延迟退休。但是政策的反应都具有滞后性,所以我国人口政策的调整还应循序渐进,适时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郑晓瑛,陈立新.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及政策思考[J].中国全科医学,2006(23):1919—1923.

[2]宋全成,文庆英.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128.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5篇

【学习目标】

1、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的证明.2、正方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重点】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证明方法.【难点】运用综合法证明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学习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

1、写出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是特殊的二、初生牛犊不怕虎,让我来探索:

探究一:

1、写出正方形的性质定理:

※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四条边请证明: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求证:(1)∠A=∠B=∠C=∠D=900.(2)AB=BC=CD=DA.※ 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并且,每条对角线

请证明: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求证:(1)AC=BD,AC⊥BD,AO=CO,BO=DO;

(2)AC平分∠BAD和∠BCD,BD平分∠ADC和∠ABC.1 /

3探究二:怎样判别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

1、定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2、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请你证明这个定理.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A=900.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2)对角线.请你证明这个定理.已知:四边形ABCD是菱形,且对角线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三、我的课堂我做主 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四、看我有多棒

1、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相等/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6篇

一、文本解读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教学课时:二课时

三、学生自主学习

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A、为母亲洗一次脚 B、为母亲梳一次头 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

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

四、自学成果展示

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 zhòu 绰号chuò

庶祖母shù

吹笙 shēng

眼翳yì 词义:广漠宽恕 文绉绉面红耳赤 侮辱 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

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教师补充: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父亲是农民。17岁,她嫁给49岁做官的胡传做填房,成了几个孩子的后母。20岁生了胡适,23岁守寡。她命运多舛,但注重对儿子的“智力投资”,在家道中落后,还借钱给儿子买下了《图书集成》一书。3.展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项展示,学生很可能会出现偏颇,可借此展开探究讨论。4.展示为母亲做一件事后的感受。

五、合作探究

探究题目一: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方法指导:如何概括事件?例如:用文中原句、找中心句、自己概括等)明确:

A、每天教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受到责罚——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慈爱

E、新年到来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一点怒色——宽以待人、品性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是忍让,忍无可忍时,就痛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善良、隐忍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很有刚气

探究题目二: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明确: 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他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以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眼病。”——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如:“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可以看出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如实道来,真诚倾吐,流露出对母亲的疼爱之情。

六、达标检测 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 2.欣赏“诗中的母爱” 如: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又如:歌曲《妈妈的吻》(付林)、《烛光里的妈妈》等,通过欣赏歌曲,来感染教育学生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3.课外阅读推荐: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7篇

一、预习目标

1、掌握字词,了解作者

2、反复阅读课文,了解事实,从事实中概括提炼观点。

3、理解以叙述为主科学文艺作品的特点。

4、培养以科学态度探究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增长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阅读课文,归纳北极旅鼠有几大奥秘。

2、作者写作意图是什么?你如何理解“如果人类也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这句话?

三、预习指导

1、通过查字典、查资料等多种方式,了解本文作者、掌握本文的重点字词。

2、本文内容是写自然之迷的,并且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

学习本文宜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入手,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并初步

树立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信念。

3、本文结构清晰,叙述很有条理,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总结归纳文章内容。

四、预习过程

1、通过认真地查阅资料,你会对本文的作者有了比较准确和详细地了解,请把你所掌握的作者的有关情况写下来:

位梦华

2、认真地朗读一遍课文,然后把你认为课文中重要的字词写到下面来(给每个字都注音,遇到不会读或写的字先查字典,确保自己对每个重点字词的音形意都掌握。)

3、朗读课文三至四遍,注意:

(1)注意朗读时对语气、语速、重音等的把握和处理。

(2)感受作者所蕴涵的情感。

(3)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1、归纳北极旅鼠的几大奥秘

2、旅鼠的行为给我们人类什么启示?

《旅鼠之谜》导学练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文章主要以对话的方式来进行叙事的特点。

用心爱心专心 13、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理解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

一、初读课文,自主先学

(一)、预习

1、给划线的字注音

媲美挑衅笃信迷惘啮齿徘徊

2、解释下列词语

媲美:

挑衅:

笃信:

鼠目寸光:

徘徊:

神秘莫测:

迷惘:

荒唐:

(二)、作者及作品简介

位梦华(1940~),科技工作者,中国北极科考队总领队。1940年生于___。1962年考入——,攻读地球物理勘探专业。1967年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地震成因及地震预报的探索与研究。1978年归入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并于1982年10月去南极,从此与两极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回国后,利用业余时间,埋头于南极的综合研究。主要著作有——、——、——、——等。

二、品读课文,展示交流

1、了解本文的叙事特点

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它的写法能不能叫做“用记叙的框

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作者为什么采用这种写法?这种写

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交流

先用记叙的要素来衡量。记叙的要素应该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

时间:“有一天”;

地点:“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

人物:“我”和丹尼斯·马洛拉斯先生;

事情的起因:“我”捉到了一只旅鼠;

经过:“我”听丹尼斯讲述旅鼠的种种奥秘;

结局:丹尼斯就旅鼠的研究和旅鼠的行为的奇特发表他的感想。

记叙的要素完完整整,可见是地地道道的记叙文体。可是这篇记叙文很特殊,它所叙述的故事跟一般记叙文叙述生活故事不一样,讲的全是关于旅鼠的知识。

你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吗?

2、从课文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可以展开讨论,下列内容仅供参考)

篇末写丹尼斯说的话:“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人口问题,是全球第一号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我们还可以从课文中得到哪些启示?

(多方位,多角度去思考,要有发现性和创新)

找出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或者有值得思考的地方进行欣赏与讨论

4、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读整篇课文,真像读有趣的故事一样,叫人越读越起劲,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叙事文学讲究波澜,讲究高潮,仔细揣摩课文的谋篇布局,可以发现,这篇科学小品也讲究波澜,讲究高潮,而且讲究结局的有趣和隽永,所以我们会越读越有兴趣。

旅鼠的三大奥秘言之有序,超强的繁殖能力是前提,其他两大奥秘虽然至今还是一团谜,但总与繁殖有关。三大奥秘一个比一个更神秘莫测,第二大奥秘、第三大奥秘都是自杀行为,但是第三大奥秘比第二大奥秘更神秘。所以这样的总体结构有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效果。

再说对话的详略,丹尼斯讲述前两个奥秘之后,写“我”的反应都比较少,对于第一大奥秘,我由怀疑而计算,由惊讶而感叹,对于第二大奥秘,“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陷入了迷惘的深思”,气氛与前不同,行文显出波澜。讲了第三大奥秘之后,写了反复的谈论,“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发问,谈兴前所未有,如同叙事文学作品的高潮,一问一答之间,实际上也是反复制造悬念,反复解开悬念,最后却又是“一大难解之谜”,让读者也“陷入了迷惘的深思”。篇末,又有丹尼斯发人深思的感慨和让人始而惊吓继而发笑的举止,又庄又谐。通篇寓知识于叙事之中,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让人既长知识又有兴味。

《旅鼠之谜》达标检测

一、听写生字词

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有一天,我独自一人在巴罗附近的爱斯基摩人村落遗址上徘徊,希望能找到一块值得保存的文物作纪念,但转了半天一无所获,却突然从草丛里跑出一只老鼠来,它一看苗头不对,知道出来得不是时候,便仓皇逃窜。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它跑了半天,找不到一个洞口可钻,我急中生智,摘下帽子把它扣住了。当我小心翼翼地把它从帽子里取出时,突然过来一个高个子的白人,他饶有兴趣地看着我,笑眯眯地问道:“你捉到了什么好东西?”

“是一只老鼠。”我说,接着补充了一句,“也许是一只田鼠。”

“不。”他蹲下来,看着那只老鼠,摇摇头说,“这是一只旅鼠。”

“真的?”我惊叫起来,“这就是北极旅鼠?除了颜色深一点之外,它看上去与我们家乡的田鼠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我仔细地端详着它那黑色的绒毛和尖尖的嘴巴,近乎自言自语地说。

“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名片,并自我介绍说,“我是丹尼斯,从纽约来的。”

1.上文选自课文《旅鼠之谜》,作者是______。这是一篇______(文体)。

2.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你能把它说清楚吗?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

3.旅鼠的样子能简单描述一下吗?

4.“是的,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北极旅鼠,人们研究了好几个世纪,却始终解不开它们的奥秘”,加点词语说明了什么?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8篇

【学习目标】

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课时】1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查找相关资料

1.司马光

2.《资治通鉴》

3.孙权、吕蒙、鲁肃

课堂学习

一、情景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后来有了一个“关羽大意失荆州”的故事:“关羽认为东吴大将吕蒙是一个武夫,有勇无谋,掉以轻心,而失去荆州。”轻取荆州的吕蒙,难道真的是一介武夫?让我们一起来看《孙权劝学》一文,再来评价吕蒙其人。

二、自主合作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读课文自主完成: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及断句(熟读)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③及鲁肃过寻阳。

(2)对照注释,疏通课文大意

A、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刮目相待、当涂、治经、见事。

B、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所表示的语气。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语气)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限制语气)

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语气)

C、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翻译全文。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①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③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3.交流点拨,精读课文,深入思考。

(1)学生提出自学中的疑问,全班交流解答,落实自主学习目标。

(2)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点拨: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3)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A、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师点拨: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气、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跃然纸上。

B、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该文对你有何启示?(提示: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

三、点拨讲解

1.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

点拨: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2.板书设计

四、练习测评

①《资治通鉴》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②解释“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并造句。

③模仿表演:

请三位同学分角色扮演孙权、吕蒙与鲁肃,然后进行对话表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语气,体会说话时人物的心境,演完后学生作点评。

五、布置作业

1.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今天学习《孙权劝学》是为了什么呢?难道说只是为了知道古人的言行吗?知道了这个故事,作为跨世纪的一代人,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写篇300字读后感。

2.大家有兴趣了解更多与孙权、吕蒙有关的事情吗?老师建议大家课后读读《三国演义》,从中了解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参考答案:

(3)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①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②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辞→就学

③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

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A、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思考讨论:

①“不可不学!”写出了怎样的口气?表现了怎样的心理?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表达了怎样的心态?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

③“卿言多劳,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思考讨论: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值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目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怎样的心情?

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下该文对你有何启示?(提示:学与不学,使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9篇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中作注的疑难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

2.理清小说线索和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话描写、外貌描写的作用。

3.理解课文通过人物形象的对比来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学习难点】

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朗读法、预习法。【导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查阅资料,走进鲁迅。

一、预习检测

阴晦()

瓦楞()

胯()下

獾()

秕()谷

鹁鸪()()

髀()

嗤()笑

絮絮()

瑟()索

蜷()缩

寒噤()折()本 惘()然

恣睢()()潺潺()黛()色 愕()然

五行()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读完文章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2、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在这些人物中,其中哪些人物刻画 得较详细?

4、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用一两句生动的话对人物 作一评价。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 1.《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 对照?通过对突出了什么?

2. 作者有改变现实“故乡”的愿望,于是就有了一个“理想”故乡。在“我”看来,这个理想到底能否实现呢?

3. 怎样认识故乡中的 “我”

我的发现: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

(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三要素、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一、给画线字注音。

隐晦()

惘然()

颧骨()

嗤笑()

鄙夷()

恣脽()

二、理解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作者是

,原名,文章以

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2.小说主要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形象;杨二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典型;“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变形题)分别用一句概括文中几位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①闰土:是一位勤劳朴素、善良但又迷信、愚昧麻木不仁的旧中国尚未觉醒的贫苦农民的典型。②杨二嫂:是一位自私刻薄、泼悍、放肆而又受到侮辱与损害的城镇小市民的典型。③“我” :是一位进步的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4.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三、整体阅读

5.“豆腐西施”是众人对杨二嫂年轻时的称呼,从这一似乎是褒扬的称号里,你看出了什么?

6.下列几句话中“辛苦”的含义相同吗?如果不同,请分别指出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7.闰土在“迅哥儿”让他挑选一些东西时,拣了香炉和烛台,联系前文闰土叫少年好友“迅哥儿”为“老爷”的情节,请你对“拣香炉”的情节作简要分析。

8.品味下列句子,说说它们刻画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

(1)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人物性格:

(2)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人物性格:

(3)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人物性格:

六、布置作业:

1、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

鲁教版必修三导学案 第10篇

预习质疑:

预习目标:1.概述友情的重要作用。

2.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生活需要友情。

3.正确认识青春期闭锁 心理,知道应怎样克服。4.制定交友计划,感悟友情在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预习重点:生活需要友情 预习任务:

(一)生活需要友情

问题引领:同学之间的友情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重要作用?

(1)阅读教材57页小字材料,思考:如果你被调查会怎样回 从这份调查中能悟出什么道理?

想一想:培根的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生活离不开____________,人生离不开_____________。

(2)阅读教材58页“三人组合”事例,想一想自己曾得到好朋友

哪些帮助?

(结论).友情能使我们互相启发_________、相互激励,有助于我们增

长知识

__________,更快的进步和________________。(3)仔细观察教材58页两副照片,填一填:

自己最知心的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她)对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帮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友情给我们_________和________让我们获得更多的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写一写:友谊的名言两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克服闭锁心理 积极寻找朋友

问题引领:闭锁心理的危害有哪些?怎样克服闭锁心理? 阅读教材59页许娜事例,想一想:许娜现象将对个人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议一议:许娜应怎样摆脱苦恼?

实话实说:教材60页出现的情况自己应该怎样做?

(结论)进入青春期后,有些同学容易产生____________。我们要获得真挚

的友情,就要消除_____________。以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与他人 ______________,培养热情、开朗的______________。

(三)慎交友

问题引领:我们在积极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想一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阅读教材61页毛泽东交友事例

想一想:毛泽东都交了怎样的朋友?对他以后的人生道路起到了怎样的作 用?

(结论).我们在积极寻找友情的过程中,应注意慎交友,努力做到善交

________,乐交_________,不交______________。预习诊断:

一、选择题

1、“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友谊是人生最大的安慰。”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A友谊十分宝贵,我们任何时候都应不惜一切代价维护他 B友谊的价格最高

C友谊十分宝贵,能给我们力量,给我们安慰 D友谊能给我们金钱,给我们财富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意思是()A不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交朋友 B不与跟自己爱好不同的人交朋友 C不与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交朋友 D要慎交友

二、非选择题

3、“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苹果,彼此交换,那么,每个人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的这句名言在交友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预习质疑:

预习目标:

1、懂得交友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2、提高处理与同学、朋友之间矛盾的能力。

3、学会关心、尊重、宽容、理解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养成善于与人合作的习惯

4、培养在实际生活中交友的能力。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

预习重点: 让友谊之树常青

预习任务:问题引领:怎样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

1、想一想:你希望朋友具有什么品质?

说一说:自己愿与教材61页的哪些同学交朋友?为什么?

(结论)平等待人是人际交往的______,是建立和发展友情的_______.尊重朋友就要懂得尊重朋友的__________,不做伤害朋友________的事,不说伤害朋友______的话.朋友相交,贵在_________.只有以________相待,以________相交,才能赢得朋友的______,建立一种真挚持久的___________.2、想一想:自己遇到教材62页的四种情况,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宽容》这首诗说明了什么问题?

(结论)要以_____的胸怀接纳他人,对他人多一份____与______。

写一写:教材63页的故事可能的结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理解、宽容并不是不讲_______。真正的友谊必须以分清_______、_______为前提。那种不分______,只讲“___________”的所谓友谊,决不是真正的友谊。

3、实话实说:你遇到教材64页情况时,会怎样做?

想一想:你周围是否有“只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才会想到别人”这样的人?这样的人能获得真挚的友情吗?

说一说:“读一读”材料中郑冬伟、郑晓晨是怎样帮助同学的?从他们身上自己学到了什么?

(结论)当同学、朋友遇到困难和不幸时,我们应毫不犹豫地伸出_________之手,尽自己所能给予热情的__________,不能______________,更不能_______________。对别人的事不管不问、想不到主动帮助别人的人很难寻求到_____________,发展真挚的_______________。

预习诊断: :

一、选择题

1、建立和发展友情的前提是()

A兴趣相投 B互相帮助 C平等待人 D平易近人

2、要建立真正的友谊,就应该()

①以诚相待②平等待人③够哥们,讲义气④关心帮助他人⑤理解、宽容他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3、考试时,王泽拒绝了好友想看自己答案的请求,王泽的行为()A会伤朋友的心 B是怕朋友超过自己

C是对朋友缺乏诚心的表现 D是讲原则的表现,有利于友谊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二、非选择题

上一篇:湖岭镇大学生村官管理考核办法(暂行)下一篇:观察动物细胞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