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张思德精神

2024-07-16

学习张思德精神(精选8篇)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1篇

学习张思德精神做好服务工作

影片《张思德》是为了纪念6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的著名演讲《为人民服务》而拍摄的。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一个平凡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思德》以全新的视角刻画了张思德这个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的不平凡的革命历程,看完影片《张思德》后,对这一评价,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张思德是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兵,在战斗部队打过仗,负过伤,在大生产运动中纺过线、烧过炭;从战士到班长,再从班长到战士,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党的需要出发,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其高尚品质十分可贵。

他少言寡语,按毛主席的话说这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缺点,但在关键时刻,他的行动却是一个放大的优秀军人的背影。张思德,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0年后银幕下的我们肃然起敬,久久回味。

影片《张思德》通过许多感人的画面赞颂了张思德同志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张思德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我们图书馆党支部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大家一致认为: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我们这些做服务工作的人如果缺乏了这种精神,就会失去动力,失去方向。缺乏了这种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关注读者需求,读者的利益,最终图书馆在师生中就会失去应有的位置。第二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不计较个人得失(包括局部利益),不计较工作贵贱,不计较职位高低的高尚品德,只有这样,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才能做到不患得患失,不挑肥拣瘦,把本职工作做好。第三我们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对同志满腔热情的态度,要热情关心积极帮助每一个人,我们这些基层干部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把自己摆在虽然是一个管理者,但更是群众的知心朋友的位置,要学会换位思考的方法,要用真情去关心帮助同志并做到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在图书馆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感动他们团结一心,共同把每一个工作环节做好,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为人民服务”其实很简单,它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口号,而是从点滴小事入手,去做好自己的事,去爱自己周围的人。影片中的张思德对待同志如春风化雨,爱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对老红军就像儿子一样;对孩子就像父亲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更是恪尽职守,干一样爱一样。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这样的党员教师,他们工作上有“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对待同事就像对待自己的密友……我为他们感动,为自己是这样的一片净土上的一员而感到幸福和欣慰。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们不禁想起雷锋的一段话:“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我们会接过张思德同志手中的钢枪,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用青春和汗水为祖国、为人民做奉献。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2篇

这个普通士兵的牺牲,让一代伟人毛泽东悲伤、沉思。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深情地说:“我们的队伍里到处是这样的人,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会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可正是这些人支撑了我们的事业。”毛泽东以“为人民服务”为题发表那篇著名讲话,这五个字,被我们党写入党章,奉为宗旨,数十年回响不绝。是啊,真正的崇高,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冲淡;真正的美善,只会因朴素的质地更生光辉。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马克思说:“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张思德开启了为人民服务的新的历史起点,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共产党人奋斗的华章,中华浩茫的历史长卷因为有了他们愈益生动,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平凡中可以做出不平凡,平凡中蕴涵着不平凡。影片《张思德》,没有战火硝烟,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塑造了一个平凡之中见伟大的一个英雄故事,弥补了社会发展中的一种需要,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发展中的新内涵。今天,在前进的道路上,“张思德”是生动的,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有人说把公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只要需要不管大小就去做,这是为人民服务;有人说,为他人做有利的事情就是为人民服务;还有人说,在本职之外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是为人民服务。我认为除此之外,在我们周围,在我们的工作中,有很多需要去做但又是很平凡的小事情,如果看到了又默默地去做了,并且坚持做下去几十年如一日,这就是为人民服务,而这个人就是一个伟大的人,就是“张思德”。其实只要有伟大的理想,努力做个有心人,就能够在平凡中找到伟大。为人民服务是平凡的,为人民服务更是伟大的!感谢组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影片《张思德》让我感受了那艰苦峥嵘的岁月,让我感悟了那平凡中见伟大的精神,让我的心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感动。追忆英雄张思德,想想自己的实践经历,我下决心一定要继续珍惜为农民服务的机会,扎根基层,踏实苦干,努力在基层锻炼才干,在基层树立形象,在基层体现价值。

一、学习张思德,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信念,好好工作 基层锻炼是成长的必修课。乡镇是整个社会的缩影,通过乡镇工作可以了解和熟悉社会,掌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只有在基层,切实了解百姓的所思、所需、所为,将来工作才能少走弯路,少出偏差,少有失误。我要时刻以张思德为榜样,好好珍惜这宝贵的机遇,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增强本领,通过踏实苦干和实践奉献来锻炼自己的意志,磨炼自己的品行,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实事、做好事。我深知:只有面对着社会的惊涛骇浪,体味过生活的酸甜苦辣,保持一颗平静、平和、平凡的心才能锻炼出过人的体能、坚毅的品格,培养出周到细致的办事能力和遇难则上的精神面貌,才有可能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二、学习张思德,以苦为乐,勇于平凡,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自己 来到艰苦的环境,清苦和寂寞总是难免的。“孤独刺痛心灵的同时,常常会引发思考的激情;寂寞渗透沉默的双眼,往往也会掘出生命的泉水”。我深知清苦与寂寞是一个人对一系列的人生重大命题进行思考的最佳时期,是一个人在认识上、习惯上发生蜕变与进步的关键时刻。对这种关键时刻如果不好好把握而错过某种体会,也许永远都无法领悟。我会努力学习张思德甘于艰苦、勤于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以艰苦为乐,以寂寞为伴,以学习为友,多思考、多总结、多探索,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加强自身的政治修养,努力提高服务本领,力争稳重而快速的成熟起来。

三、学习张思德,注重细节,脚踏实地,始终如一的去奉献 态度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展示完美的自己很难,需要每个细节都完美,但毁坏自己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注意,就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往往只有很小的差异,但这种小的差异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小的差异就是态度上的积极和消极,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现今社会上普通存在着一种浮躁现象,由于浮躁,使人觉得自己是做大事者,而不屑于去做小事,由于浮躁,就不能冷静下来考虑一些细节问题,就不可能将工作提升上层次,工作质量也无法保证。细微之处见精神,我要以张思德同志为榜样,咬定青山不放松,在工作中拒绝浮躁,排除干扰,认认真真的做好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的完成工作任务,始终如一的为老百姓服务。“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讲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向他人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少说话,多做事,用自己的真心、热心、虚心去服务去奉献。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3篇

一、合理划分小组,明确职责

陈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向学生单向进行,大多是师生问答式,很少有学生之间的讨论,即使有,也是流于形式,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农村初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很少,通常的讨论、发言只局限在几个学生身上,大部分学生充当旁观者。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它的作用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我按照“组内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尽量做到优势互补,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同时注意男女搭配的原则,使男女生优势互补,利于协调,形成合力。分组后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组长全权负责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按照教师要求安排活动步骤,带领大家完成学习任务;发言人代表本组进行发言,阐述本组观点,表达本组见解;书记员则把组内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整理记录。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二、精心备课,构建有效课堂

新课程要求:“课程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生发展。”教师应该把学习、探索和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精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赢得实效。

1. 精心设置问题,优化教学过程

新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根据这一要求,我从教学重难点中设置问题,从时政与教材的结合点中设置问题,从学生易产生的疑惑中问题,从学生设计的问题中选择问题,明确合作学习任务,避免讨论的随意性、盲目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例如:在施教《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时,我首先通过“生活在线”展示:赵强的遗产之争材料。 (1) 组织学生讨论:赵刚的哪些财产可以作为遗产?为什么? (2) 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辩论:“赵刚的遗产怎样继承?” (3) 在辩论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什么是继承权?什么是遗产?财产继承的方式有哪两种?继承遗产时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分别是怎样的?其次通过“探究”材料,组织学生讨论:刘某这份遗嘱合法吗?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法律保护公民经济权利的基本内容;增强了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等经济权利的意识与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况,准确把握要领。我预先设计了大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几次,什么时间来进行,每一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又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做到优化小组合作过程,使课堂达到实效。

2. 积极参与其中,面向全体学生

小组合作学习最主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同时也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突出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鼓励组内、组间学生互相辩论、探讨, 在相互争论中得到对问题的认识, 在反思和批判中建构起新的深层次的理解, 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要关注那些学习目的不明确,学有困难的学生,耐心细致地和他们交流探讨,倾听他们的见解。遇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赞扬他们、激励他们,使他们鼓足信心,形成强烈的探究、发言欲望,提高学习成绩。如我任教的毕业班起初有几个学生学习无信心,上课没精打采,发言不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热情不高。我首先找他们谈心,了解动向,摸清原因,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不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歧视他们,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们,使他们合作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

三、建立多元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障,必须引进多元评价机制,落实各层级的学习责任,体现生生是“主体”、生生是“代表”、生生有“责任”的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确保新型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效能。如我实行了同伴评价、组长评价、课代表评价、教师评价,做到课堂学习的随机评价与定期评价相结合;小组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小组成员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加深对合作学习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对于学习表现较差的学生,我们要精心呵护和格外关注,要采用个性化指导方案,与他们建立朋友式关系,在适当时机与他们签订学习“契约”,让他们在有限时间内补上所缺知识内容,让他们树立信心,跟上全班“队伍”,逐步缩小全班同学的学习差异。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4篇

【关键词】张思德精神,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平

张思德从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之后,不到12的年的时间里,他负过伤,参加过长征,尤其在长征途中,他曾两度经过人迹罕到的雪山、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到达陕北后,张思德因在长征路上多次受伤,身体虚弱,组织决定让他到延安“荣誉军人学校”休养、治疗,也就是在那里,1937年10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思德一生做过3个班长,一个是红四方面军特务连的班长,一个是延安荣誉军人学校警卫班班长,第三个是中央军委警备连通信班班长。1942年10月,根据党中央“精兵简政”的政策,张思德从一名班长转为一名普通战士,1944年组织又安排他负责烧木炭。1944年9月5日,那是在一个下雨天,张思德在进窑挖木炭过程中牺牲了。张思德牺牲是因为阴雨连绵的天气致使烧木炭的土窑发生的土崩,但就在窑洞崩塌的一瞬间,他仍然想着战友,他把另外一名战士小白一把推了出去,自己被埋在土里,战友得救了,张思德却牺牲了。

张思德牺牲前是中央警备团的一名普通战士,在枣园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具体的位置在哪里,有很多说法,有人讲,他做过外勤,有人讲,是大院的警卫,甚至有人讲是毛主席贴身警卫。据后来有人回忆,张思德给毛主席放哨的时候,晚上是不穿草鞋的,因为毛主席住的窑洞的门口台阶不宽,穿上草鞋行走会影响毛主席工作休息。另外,毛主席喜欢工作到深夜,或者是到天明,枣园树多鸟多,张思德很早就起床,用土块把鸟赶走,为了不影响毛主席休息。

张思德的一生并不轰轰烈烈也不惊天动地,但是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的誓言,正如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的,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

二、学习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讲话

(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诞生

毛主席的演讲,开宗明义的就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的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在是毛主席第一次用鲜明的语言概况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也集中概况了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服务。

(二)从人生价值观的高度评价张思德

张思德的牺牲引发了毛主席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他在演讲的第二自然段中引用了司马迁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取义重于泰山。精忠报国者可以名垂青史,不忠不义者遗臭万年。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所以他讲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三)提出了共產党人要敢于接受批评和别人的意见

在演讲的第三自然段提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就要为人民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进错的,如果我们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样的说法可以从历史中找到根据,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遭遇严重的财政危机,公家的吃饭穿衣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政府首先向老百姓买粮,后来没钱买就借粮,两次向老百姓借四万石;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公粮征收20万石,但1940年才是9万石,一年后陡然增加了11万石;当时食盐外销是解决边区金融财政的重要举措,1941年的运盐任务是30万驮,每一驮是150斤,老百姓用毛驴一驮一驮地从定边盐池往边区运送。

这些事情致使老百姓的负担相当地重,搞的是天怒人怨、怨声载道。所以就出现了老百姓骂毛主席的故事,但他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决定开展更大规模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采纳了党外人士、边区政府副主席李鼎铭先生提出的精兵简政建议。因此在演讲中,毛主席才发自肺腑地提出了共产党人要敢于接受批评和别人的意见的说法。

三、学习张思德精神,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张思德,不是让我们说在嘴上,写在报告里的,而是体现在小到平常帮助战友,大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的无数事迹。今天我们并不缺少毛主席当年站在讲话台上所称赞的为人民服务的普通战士,我们也不缺少为人民服务的资源,与组织这个资源的条件和能力。因为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有十三四亿的人口,有着八九千万的共产党员,但是对于某些人来说,缺少的是像张思德那样实实在在的行动,特别是十二年如一日的行动。几句话描述张思德的一生就是:苦大仇深盼解放,投身革命意志坚,长征路上帮战友,荣誉军校加入党,三个地方任班长,服从安排当战士,烧得一手好木炭,以身殉职留英名。

张思德的作风就是延安作风的写照,张思德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体现,延安精神概括讲,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视察讲话中提到,延安精神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从这个意义上讲,张思德精神不是历史的沉寂供我们去怀旧,延安精神也不是历史的古董,供我们去鉴赏,它应该,也能够融入新时期党的建设、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强大的精神动力。

张思德在革命战争艰苦的岁月中,始终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直至献出自己的年轻生命。当代大学生都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物质生活条件相对好了,但是他们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意识?能不能从行动上做到为人民服务呢?从一些日常中表现可以观察到,可以体现出来。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我们可以去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去宽容理解同学朋友,在利益面前,比如评奖评优,应该能做到先人后己,做到延迟满足,在集体生活中,应该做到有“服从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做好同学老师的沟通桥梁,做好老师的得力助手。如果能够做到了这些,当大学毕业时,我们就能够满载着知识和收获,满载着大学锻炼得到的素质和能力,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为了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就可以用一生的行动践行张思德的作风和他的精神。

张思德精神离我们并不遥远,当代大学生认真学习践行张思德精神,对于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朱慧,张华春.弘扬张思德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3期.

[2]余华.论张思德的生命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之启迪[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年,第7期.

[3]戴安林.论张思德精神的内涵、意义及其时代价值[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第1期.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5篇

张思德精神是党的根本宗旨的生动体现

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一切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成长壮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因为这样,我们党才拥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张思德正是用行动履行了“为了人民,为了革命,要敢于献出自己的一切”的承诺;用生命实践了“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入党誓词。在张思德追悼大会上,毛泽东同志亲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词,“为人民服务”五个光耀千秋的大字,既是对张思德为人民谋利益勇于牺牲精神的充分肯定,又是对共产党人生死观的高度概括。

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任劳任怨的精神。务实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容。张思德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毛泽东同志对他高度评价:“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为人民服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空洞的,而是实在的。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在什么岗位,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区别,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平台。张思德当过战斗员、当过炊事员,在军委警卫营与中央教导大队合编为中央警卫团时,又由班长变成了战士。岗位的变换、职位的升降丝毫没有影响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服从革命的需要,就是个人利益对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服从。平凡彰显伟大,为人民服务,就是要靠脚踏实地的行动,就是要靠点点滴滴的实干。

张思德精神就是为人民利益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人要为民谋利,不能与民争利;要吃苦耐劳,不能贪图享乐。在工作和生活中张思德都保持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他从不贪图享乐,单衣和袜子都打满了补钉,却把每月的津贴积攒起来,用于帮助解决他人困难。张思德长期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但从无非分之想,总是吃苦耐劳,努力工作,直至牺牲。他的行为是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我们党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张思德这样的人艰苦奋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张思德精神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

坚守思想道德底线,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张思德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昭示每位共产党人都必须具有无私奉献的思想品格。在革命战争年代,枪林弹雨中要“冲得上去”,敢于牺牲;在和平建设时期,物质利益面前要“守得下来”,勇于奉献。学习张思德,就要坚守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坚守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坚守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要克服各种私心杂念,为了人民的利益,在任何困难面前、在任何险阻面前要“冲得上去”,铸造无私奉献的思想品格。

坚持群众利益至上,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人民性。张思德精神的核心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党性和人民性是统一的、一致的。毛泽东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神,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虚心接受各方面的批评意见建议。为人民服务的效果要通过人民群众来衡量,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试金石。

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永远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张思德精神的显著特点是艰苦奋斗,爱岗敬业,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艰苦奋斗是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过硬本领是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条件。革命和建设年代,共产党以艰苦奋斗的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取得了一个个巨大成就。今天,我们必须牢记“两个务必”,继续弘扬艰苦奋斗作风。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能不能坚守艰苦奋斗精神,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为此,党员干部必须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埋头本职工作,认真钻研业务,以行家里手干出卓越成绩,保持先进性,体现示范性。

张思德精神是改进工作作风的现实楷模

坚持做执政为民的模范。人民群众是施政的基础,是智慧的源泉。领导干部弘扬张思德精神,执政为民是根本,问

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前提。“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群众路线的精髓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群众路线与张思德精神的关键契合点,是党的理论与现实楷模的生动辉映。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学习、宣传和弘扬张思德精神,就要求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度挖掘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的宣传讲精神、讲信仰、讲奉献的先进事迹,从实际出发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用楷模的精神力量去引领社会风尚、带动学习实践,并以此彰显党的伟大宗旨。

坚持做求真务实的模范。求真务实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途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务实是为人民服务的基本要求。不论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学习、宣传和弘扬张思德精神,真正的目的都是解决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必须在求实、务实、落实、扎实上出真招、下真功、动真格、见真效。领导干部要做带头实干的模范,心系群众、埋头苦干,无论事大事小,只要群众有需要,就应当有始有终,作出实效。广泛深入宣传沉身基层、直面难题、化解矛盾、团结群众、乐于奉献的人和事,将实际成果摆在群众面前,用实效取信于民。

弘扬张思德的爱岗敬业精神 第6篇

内容摘要:弘扬张思德的爱岗敬业精神关系的国家、民族的发展。各行各业都离不开这种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当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并且要明白如何把这种精神落实到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去。

关键词:弘扬爱岗敬业张思德教师精神

张思德是我们仪陇人中的一员是我们仪陇人的骄傲,他没有惊人的壮举,也没有显赫的战功,只是默默的奉献,勤勤恳恳的工作,但他却是我们党和队伍中的优秀典范。他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爱岗敬业,模范地实行党的宗旨,体现一名共产党员的豁达胸怀,他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我们党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甘于奉献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并不是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来,才称算是,而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做好工作,做有益人民的事,就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常的事,最能体现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想、所急、所盼,我们能不做好吗?平凡的工作中最能体现人民群众的需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平凡的往往是容易被忽视,恰恰相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善于在平凡的工作服务群众,才能密切联系群众,才能使我们党永远成为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

张思德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不论资历,做的工作是极其平凡的,始终以为党工作而光荣,服从组织安排,甘于奉献,做无名英雄,毫无怨言。比他晚参加革命的同志,都已当上团长,而他仍是一名普通战士,组织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平凡的他却震憾了我们广大党员和中国人民,都知道有这么一

个普通的革命战士——张思德,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平淡是真,平凡是真,平凡的事最能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共产党员是中国人民的先进代表。现在我们有些同志对组织的工作安排,讲条件、讲理由,不服从组织安排,不愿去艰苦的工作岗位,百般推托,不愿去服务群众的岗位,这是为我们党的宗旨和组织原则相违背,我们党是为人民谋利益、服务大众的党、服从组织是每位党员的义务,也是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表现所在。

有的党员热衷于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而忽视了人民的利益,甚至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与党的宗旨相违背,这样的党员、干部是不受欢迎的。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只有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没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党、我们的工作就没有方向和目标,就会亡党亡国。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牺牲,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误,我们党的队伍就会兴旺起来,就能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事业。

现阶段正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这样才能有资格与人民群众走向新的胜利。教师被人们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干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了这个称呼,多少教师放弃优厚的物质生活条件,甘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智慧书写平凡的人生,用心血和汗水谱写动人的诗篇。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应深知是人民 赋予了我们教书育人的权利,更要向张思德同志那样处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中国的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为人师表

“教师的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一辈子。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要求学生不迟到,预备铃一响,教师就提前到教室门口等待等等,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它爆发的内驱力不可估量。因此,为人师表是当好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二、身教重于言教

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应该承认,目前,敬业乐教、无私奉献于教坛的教师是绝大多数,他们在工作台繁重,生活清贫的情况下以自身高尚的师德与良好的师表行为影响与培育了大量德才兼备的学生,的确令人可敬可贺,然而,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也有少数教师在改革开放特定环境中表失师德和人格,在学生中、社会上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工作消极,纪律涣散;有的弄虚作假,活名钓誉;有的赌博成性,作风下劣;有的吃喝玩乐,贪图享受;有的计得患失,事必讲报酬。如此种种,都玷污了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有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本要求。因此,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敬业精神

具有敬业精神的教师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能呕心沥血

对工作一丝不苟,即使碰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快乐不快乐,启发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作为教育教学工作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尽管农村学校教育经费拮据,敬业者仍能以积极因素的心态饱满的热情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台。

四、服务心态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等称号,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像商口行业一样,将“为顾客服务”溶进“为学生服务”之中去,并且要具备这种心大态。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高高丰,对学生指东点西,把他们当作指挥的工具来使唤。教师在教学中的服务心态,不应只少数优等生服务,而应该平等对待那些后进生,因为他们同样也是“财富”的源泉。教师甚至要给予他们最优惠的服务,设法调动全心全意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且有特色的“产品”。此外,教师的课外辅导,上门家访,以及与学生的抵足谈心等,都可以看作是这种服务心态的具体表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种心态,才会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使“太阳下最光辉的事业”更焕以光彩。天地,也是一方包含情感的空间。姑且从理想境界的高度,来谈师德的高尚,要求

(一)、师品,德高为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

(二)、师智。学高为师,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

人的师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

(三)、师能。技高为师,1、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

2、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3、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四)、师表。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会则从,其身不正,虽会不从”。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三、“爱岗敬业、尽职尽责”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

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体现了教师教书育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的教育不是单靠语言的宣传,也不是为了教育而故意的做作。它是一种表率.是一种深入到心灵的影响和感染,也是一种让学生能亲身体验到的无言的感受。应提倡“捧着一棵心,不带半根草”的奉献精神.激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爱岗敬业、尽职尽责作为教师自己的道德品质来看.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情感。即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这项职业,喜欢自己的本职工作。第二,态度。即尊重自己的职业选择,尊重职业的规范和要求.重视职业的社会意义的实现。第三,行为。即按照职业规范和要求行事,恪尽职守,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完成或实现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爱岗敬业的道德境界——乐教勤业。

张思德的爱岗敬业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现在都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我们每一个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人,都要有这种意识这种责任感,都要有这种热爱自己的职业,努力干好本职工作的精神。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和谐、健康、欣欣向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7篇

作者:黄婷婷

中共仪陇县委党校

[摘要]:“名利”两字看似简单,却是自古以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新时期的党员,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面对名和利,以健康、积极、豁达的态度来正确对待,做到为民争利、肯让名利、淡泊名利。

[关键词]:张思德精神 正确名利观 为人民服务

曾经在一本党员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幅对联,上联是“履职尽责应努力争当先进”,下联是“爱岗敬业要能够淡泊名利”。这幅对联,一方面鼓励大家争当先进,另一方面又让大家淡泊名利,从内容上看似乎有些自相矛盾,但细想一下又不无道理。名利之心人皆有,综观历史,为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而追逐名利的人比比皆是。古代穷书生寒窗苦读,为的是求取功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难道只是苦其心志复国,却没有个人的名利因素吗?我看是有的。连大思想家孔子都说过,“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人活一辈子,没有可称道的名声是最可悲的。名利是人生的坐标,适度追求名和利,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至少是一个有所追求,不断进取的过程。但是,“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名利又像一束魔绳,困惑人、缠绕人,处理不当,就可能为名所累,为利所伤。秦桧贪功求权,死后遭人唾弃;清朝“和大人”视财如命,成为后人笑柄;当今腐败官员文强为了追求个人的权力,一步步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在这个充满诱惑、充满竞争的时代,正确看待名利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尤其是在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与促进党政廉政建设上,显得更为重要。如何正确看待名利?在“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身上我们能找到答案。

一、张思德精神内涵

张思德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一名普通的战士。然而,就是这样一名普通战士却能引起领袖毛泽东的高度关注,并在他的追悼会上作了题为《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在张思德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这个宗旨,正是我们党和军队战胜一切敌人、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所在。张思德出身贫苦,却对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有着深厚感情。1933年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长征,作战机智勇敢,曾在一次战斗中创造一人夺得2挺机枪的战绩,先后3次负伤。1938年他任中央军委警卫营通信班长,工作认真负责,在带领全班完成机要通信、站岗放哨、开荒生产和建窑烧炭等各项任务中,成绩优异。后来,由于部队

整编,他被调任到中央警卫团第1连当战士。对待岗位变动,他愉快服从组织分配,在毛泽东内卫班执行警卫任务。同时,他还经常帮助战友补洗衣服、编织草鞋,带头帮助驻地群众生产劳动。1944年,他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被选为农场副队长。7月,他进入陕北安塞县山中烧木炭。在艰苦的环境中,他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每到出炭时都争先钻进窑中作业。9月5日,因炭窑崩塌,不幸牺牲,时年29岁。

张思德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让我们在70年后的今天仍然深深怀念?首先是淡泊名利、冰心一片的精神。张思德能够根据工作需要毫无怨言地对待职务升降和岗位调整,就像他本人所讲:“当班长是革命工作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工作需要”;其次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张思德对待工作已经到了忘我、拼命的境界。张思德在山里烧木炭时,因为三个月要烧出八万斤,任务十分艰巨,但他从未畏惧艰苦。他曾说:“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我是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就是拼出命,也要把炭烧好”;再次是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革命队伍里是关心同志,爱护战友的模范。他心里总想着同志,时时处处都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在“尝百草”的活动中,他总是抢在前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们,把牺牲的危险留给自己;在部队粮食不足的时候,他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少吃多做,让年轻人多吃一些;当有战友生病时,他细心照顾,几天几夜不眠不休,直到病员痊愈为止。无私、敬业、奉献就是张思德精神的最好诠释。

二、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名利得失的考验,或提职晋升,或发展受限;或一帆风顺,或事事艰辛;或贪图享受,或甘于清贫,这种种情形如影随形,关键在于自己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号召党员干部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自身利益,做人民的公仆”。军委关于贯彻中央《决定》的《意见》中,要求”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贯彻落实这些重要指示,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防线,重要的一点就是以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个人名利得失。

(一)要超越功利范畴,留给百姓名利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天职。要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干部,不妨把追求“名利”变成追求“民利”,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个人计,追求更多为百姓认可的“名”,争取更多对群众有益的“利”,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种“民利”是超越了功利范畴的“名利”,是党员干部奋

斗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人生的追求,是催人奋进、励人心志的巨大动力。焦裕禄心中有“民利”鞠躬尽瘁做工作;袁隆平面对各类荣誉,冷静待之,将奖金捐赠以表彰科技工作者和扶植新人。而我们敬爱的张思德同志一生都没有考虑过个人利益,无论把他安排在哪一个岗位上,他都不讲条件、愉快接受,无论是当勤务员、通信员、警卫员,还是搞生产、烧木炭,他心中想的都是集体,都是战友。他们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无疑是那些整天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人的一服促醒剂。时下,的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恶实干而好虚名,不仅不为民谋利,还与民争利。他们对学习、对工作兴趣不大,敷衍凑合,可对职称评定、职位升迁等关乎个人名利地位是事,看得比什么都重。一旦如愿,便喜不自禁、忘乎所以,稍不顺心,便牢骚满腹、怨天尤人,甚至精神萎靡、工作消极。这些人把官位看作是能够给个人带来私利和荣耀的资本,没有想着要为人民服务、为百姓谋利,绝不是纯粹的共产党人。只有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才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立党为公、勤政敬业的好形象。

(二)顾全集体利益,力辞肯让名利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得到领导的赞许和群众的褒奖,没有人不希望自已成为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甚至是劳动模范,谁都盼望在工作中争先创优,功成名就。但我们所从事的是共同的事业,有台前幕后,有主角配角,不可能人人都往显处站、人人都担当主角。能因为“价值所在”、“众望所归”而得到承认和荣誉固然很好,但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发生冲突时,党员干部应坚决克服小我、服从集体,把名利归于党和人民。也就是说,对待荣誉,过程一定要争,结果要学会让。在争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争中激发活力,创造出色业绩;在让中体现党员的高风亮节,在让中弘扬美德,营造温暖和谐。同时,在名利面前要有广阔的胸怀。能够争取到的东西就努力争取,锲而不舍,不属于自己的也不要强求。要想到,自己之所以没有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要清醒地认识这些不足并不断克服,同时对别人的成绩抱以热情的掌声,做一个不计小节顾全大局的人,不做斤斤计较却无原则的人。张思德的指导员王益华曾这样评价他,“张思德一生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从不计较个人职务的高低和名利的得失”。张思德当兵11年仍然是普通一兵,那些名利思想严重,为党作了一点工作,就想到要有回报,争荣誉,争地位,特别是在职务的升迁上,更是斤斤计较,只能上不能下,只能快不能慢的同志跟他相比,应该感到汗颜。

(三)常修为政之德,做到淡泊名利

有诗句“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番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告诫人们不要追名逐利;著名文学家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

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告诉人们淡泊世俗名利。淡泊名利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一份清醒。现在的社会是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充斥着各种炫人耳目的名利诱惑,要做到淡泊名利并不容易,但作为受党培养多年的党员干部,必须摆脱名利枷锁的束缚,克服贪图享乐、盲目攀比的错误思想,自觉用艰苦奋斗传统教育自己,用反面典型警示自己,用家人的牵挂提示自己,用组织的培育告诫自己,始终保持满足心理、健康心态;其次要在行动上始终恪守一份理智,我们提倡“见红旗就扛、见荣誉就让”的高尚品德,但我们决不鼓励碌碌无为、虚度年华,一生无所追求、无所建树的想法和行为。党员干部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实践,换来应得的利益(包括报酬、职务提升等),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也是促进党员干部努力向上、创新求进、建功立业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追逐名利,但不能不择手段,甚至出卖灵魂。每一位党员干部取得的所有利益,都必须建立在自已辛勤、诚实的劳动所得,来之于我们所服务的人民的真心回报,来之于社会对你所作贡献的充分肯定,否则,其他一切利益都可认为是非法所得、不义之财。而作为领导而言,更要想到权力是一种责任,权力是党和人民所赋予的,作为一方干部,就要承担一方责任,否则就会留下骂名,就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因此,党员干部要远离沽名钓誉,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在品德上更加纯洁、在作风上更加务实、在行为上更加先进、在生活上更加廉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对待得失,以奉献的精神对待事业,达到淡泊名利的境界,才能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名利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穿肠毒药”,之所以成为人们争论不休、不敢触及、避而不谈的“忌讳”,往往就是因为有人曲解了“名利”的涵义,没有好好地去利用它。张思德,一名普通的战士却留下千古美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已有了“名”,服务群众、回馈社会,他何尝没有“利”? 70年来,张思德精神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引导着无数人谱写着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荣历史。在他身上我们学会了 “一切以国家为重,以人民为重”大局意识,懂得了甘于淡泊、无私奉献的名利观、价值观。在全党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今天,作为长期执政党的党员干部,弘扬张思德精神、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乃是对群众路线最好的学习,更是对张思德最好的怀念。总之,党员干部只有正确对待名利,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学习张思德精神 第8篇

一、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创新

1.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

从初中升入的学生, 尤其是在一、二年级阶段, 一般年龄比较小, 培养他们成人是首要的任务。对这些学生主要进行遵纪守法、安全防范、学习目的、身心健康、公民道德规范等内容的教育。通过教育帮助学生适应职校的学习与管理模式, 增强识别力、判断力, 从而完成从少年向成年人的转变。当他们进入三年级以后, 可以与高中后进校的一年级学生进行相同内容的教育。

2. 针对职校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教育的内容。

根据中央的要求,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 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对于职校学生来说, 理想信念教育格外重要。学校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帮助他们去掉自卑感, 鼓舞他们的上进心。

3.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有所侧重。

职校学生虽然考进学校时的文化分数比较低, 但是他们在动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比较强, 他们毕业后要到生产、经营、管理一线去工作。今后就业的稳定与事业的发展状况,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因此, 职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理论教学、名人名家做专题报告, 组织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演讲、辩论、征文比赛等方式, 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敬业爱岗意识、团队意识、奉献精神、诚实守信的品质。在心理素质教育方面, 针对职校生的具体情况, 要着重帮助职校生消除自卑心理。可以通过心理教育课、讲座、个别咨询、舆论宣传、他助与自助等方式, 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学会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等方式, 帮助学生转变消极心理, 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坚定成才的信心。要进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感恩意识教育、磨砺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

二、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

1. 在基本原则方面, 做到灌输与自发教育相结合。

19世纪以来, 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毫无例外地根据本国、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 向本国、本地区甚至向别国进行“灌输”。只是在社会发展的现代, 灌输的具体形式和方法已经在不断创新、不断丰富, 借助了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形象化的灌输形式。灌输是为了提高人们的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它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 达到最终的不灌输即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对于教育灌输, 一忌“硬灌”, 二忌“空灌”, 反对注入式, 坚持启发式灌输。在教育灌输中, 大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启发他们的自我教育是根本。实践中, 教育者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化的主观能动性,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通过老师、舆论的引导, 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更新、自觉践行行为, 这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认知水平的根本途径。

2. 职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应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必须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坚持贴近学生深入学生, 注意了解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真诚关心他们的冷暖疾苦, 及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了解学生关心的问题并给予直接的回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也要尽量接近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和接受规律, 采用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 帮助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学习、择业、健康生活等方面的具体问题。要深入学生中调查研究, 准确掌握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 通过座谈会、报告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帮助学生提高认识, 解除学生的困惑。当前, 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 确保贫困大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学校可通过完善奖学助学工作体系, 多渠道筹措奖助学金, 多方面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 激励学生自立自强, 勤俭节约, 艰苦奋斗, 勤奋读书, 努力成才。其次是促进高职学生就业服务指导体系, 帮助高职学生成才立业, 解决高职学生最关心的就业问题。另外要完善高职院校后勤保障体系, 改善高职学生学习、生活条件。

3. 关爱教育。

关爱学生, 帮助学生, 妥善处理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赋予德育教育以爱和人性美。教育是情和爱的事业。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大写的人。关心和爱护学生, 是做德育工作的基础。

4. 示范性教育。

身正为范, 即展示高尚的人格魅力。作为职业教育工作者, 除了在思想品德、学识水平、仪容仪表等方面作出表率以外, 更应该在职业道德方面为学生示范。教育者兢兢业业地教书育人, 无怨无悔地奉献爱心, 教育者尽心尽责地实施理论, 细致周全地提供服务, 其一举手、一投足、一喜一怒、一笑一颦, 都是对职业道德的最好诠释, 他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风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陶冶和教化作用。

三、思想道德教育渠道的创新

1. 思想道德教育重视实践性教育。

在具体的教育方法方面, 除了传统的说理引导法、熏陶感染法和榜样示范法以外, 要更加注重发挥实践锻炼在提高职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

2. 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之中。

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 将传授专业课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如法治教育除显性课程形式之外, 还可以渗入学校课程中的所有学科, 可以在计算机课中使用软件时, 提醒大学生考虑到版权问题;在科学课中考虑到人与自然和谐生存和文化遗产保护时, 自然环境保护法的作用也就会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在外语教学中, 设计阅读理解习作时, 可选择与民主法律有关的文章。或者可以在文化传统课上专门讲授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价值观, 例如节日、礼仪、风俗、家庭观念、奋斗历史, 中国古代的神话、音乐、戏曲等, 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 吸收蕴含在课文中的孝亲、礼让、睦邻、公德心等价值观, 树立民族意识。

3. 思想道德教育运用网络教育。

上一篇:筹备近义词下一篇:小学生军训比赛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