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健康教育课讲稿

2024-07-26

传染病健康教育课讲稿(精选6篇)

传染病健康教育课讲稿 第1篇

春季传染病防治讲稿

主讲人:*** 乡亲们:上午好!

春天是很美好的,但随着气温的回升,一些病毒性传染病也随之而来,尤其是3月份正值冬春交替之际,天气多变,时寒时暖,是麻疹、水痘、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猩红热等。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社区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居民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几种常见传染病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肿胀、疼痛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为特征。

二、防治常识

春季天气变化大,忽冷忽热,若不注意,易引起疾病,其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打喷嚏,部分患儿可有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在春季如何预防。应注意

以下几个问题:

1.春季天气变化大,要及时增减衣服,有些孩子衣服穿得太多,活动时出汗,活动后未能及时擦干,容易受凉感冒。

2.初春天气仍较寒冷,许多老乡不喜欢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不好,因此要经常开门窗通风。

3.春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由于孩子抵抗力差,容易被传染而发病。因此,家中有小孩感冒或患呼吸道传染病者,应及时治疗,劝离回家,治好后返校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4.生活作息要有规律。过度疲劳和兴奋都容易生病,平时应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做适量的运动,增强免疫力,来抵御病菌的入侵。

5.多摄取蛋白质和维生素,有助于增加机体免疫力。教育孩子要注意纠偏食、挑食的习惯,均衡饮食,多吃些鱼、牛奶、蛋、豆腐、蔬菜、水果等食物。

如果我们注意了这些方面,就能减少感冒的发生。

传染病健康教育课讲稿 第2篇

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从小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并懂得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懂得正确的洗手方法。教学难点:懂得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用具:媒体、挂图 教学内容:

一、为什么要洗手?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一马当先,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倒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搽大便等,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手就容易粘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调查,一只没有洗过的手,至少含有4万~40万个细菌。指甲缝里更是细菌和寄生虫卵藏身的好地方,一个指甲缝里可藏细菌38亿之多。另外有人做过一个试验,急性痢疾病人用5~8层卫生纸,痢疾杆菌还能渗透到手上,痢疾杆菌在手上可存活3天。流感病毒可在潮湿温暖的手上存活7天。因此,手是很脏的。为了清除我们手上有害微生物,所以我们必须洗手。

二、什么时候需要洗手?

懂得洗手,也要懂得什么情况下该洗手,除了我们所熟知的“饭前便后”之外,还有很多情况是必须要洗手的:

1.从医院出来

医院是我们看病治病的地方,但也是一个细菌和病毒的“集散地”,医院的各个角落都存在着超乎我们想象的强大致病菌,而我们在医院时肯定会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各种微生物,所以去过医院之后一定要洗手。

2.回家后

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否则外面的细菌一定会被你带回家,在楼梯的扶手、门把手、钥匙、电梯按钮上也都有数以万计的细菌,你肯定不想自己的家也变成是公共场所吧!

3.打喷嚏或咳嗽后

打喷嚏和咳嗽时不可避免地会有无数细小的飞沫,从你的鼻子和嘴里“喷涌而出”,你也许会下意识地用手去捂,而打喷嚏或咳嗽则代表有呼吸道感染存在,所以你的手在这时就成了“接力”传染源。

4.接触钱币之后

所有人都知道钱很脏,没办法,那是要流通的,所以经过数不清多少双手才到了你的手里。但很多人在家里接触完钱之后,就会有侥幸的心理,就算是一个硬币也不行,哪怕你只是用指甲夹了它那么一下也不行。

同学们,你们觉得还有什么时候要洗手呢?

三、什么是六步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能够有效清除手部细菌的洗手方法,它一共包含六个步骤,其中的揉搓过程又包含六个小步骤,顾名思义,我们称其为“六步洗手法”。详细步骤如下: “一湿”:水龙头下把双手淋湿 “二抹”:在手掌上涂抹肥皂或洗手液,均匀涂抹并搓出泡沫 “三搓”:反复搓揉双手的每个部位如:手心、手背、腕部,指尖、指关节、指间隙等。具体又分为关键的六个小步骤(附图)“四冲”:在流动水下,将双手冲洗干净 “五关”:关闭水龙头。如果水龙头不是感应式,可用干净纸巾包裹龙头并关闭,或用双手捧水冲洗龙头2-3次,然后关闭。“六擦”:用干净的个人专用毛巾或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也可用自动干手器把湿手烘干。

一般来说,如果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完成整个洗手过程(从湿手到擦干手)至少需要40秒的时间,其中揉搓至少需要15秒的时间。

免疫接种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预防接种的重要性,并知道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正确对待预防接种。教学难点:知道按时打预防针是防止生病的好方法。

教学用具:媒体、挂图 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预防接种?

通俗的说,预防接种就是通过往人的身体中输入一定量的药品(疫苗),使得人体能够抵抗一些疾病的入侵,从而预防人得病的一种方法。

二、预防接种的意义是什么?

医学专家认为,注射疫苗是一种有效的、经济效益比高的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方法。所有国家的儿童都要进行常规免疫接种以预防主要的儿童时期疾病。疫苗不仅促进儿童健康,还有益于智力发育,为孩子的未来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疫苗不仅可以节省家庭的医疗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对整个社会来说,还可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用于其他疾病患者。

三、疫苗有哪些分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

1.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

2.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目前在学校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乙肝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和A+C流脑疫苗等。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适合在校学生接种的第二类疫苗有水痘疫苗、狂犬疫苗等。

四、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接种完疫苗,一定要留在医院观察30分钟,以防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2.注射疫苗当天不要洗澡;注射疫苗后的三天内洗澡时要避免注射部位被污染,以防止继发感染。

3.不要剧烈活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防止受凉,以免加重反应。

4.一些加入吸附剂的疫苗容易出现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可用热毛巾对红肿的地方进行热敷

5.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应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吞服,服药前后一小时内避免过热饮食,保证减毒活疫苗发生效应。

6.注射疫苗后,个别孩子在二十四小时内体温会有所升高,可多喝些白开水,以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与降温,切莫随意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若有高热或其它异常反应,则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手足口病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手足口病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手足口病。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二、手足口病严重吗? 通常不严重。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三、手足口病会传染吗? 会。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所以,手足口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染,这就是很多孩子并没有直接接触到手足口病患者却被感染的原因。但是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四、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但是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五、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病从口入”,另外也可以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它的传播途径比较多,因此要做到:

1.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认真洗手。2.不直接饮用未烧开的自来水,少吃生冷食物。准备生食的蔬菜、水果时,要注意清洗干净。使用过的餐具、奶瓶,应及时清洗、消毒。

3.避免直接接触患手足口病儿童,特别要避免使用患病儿童的餐具或便盆。4.不要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尽量少去去拥挤的公共场所,不要与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可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进行消毒,对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儿粪便及其它排泄物可用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将衣被阳光曝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危害和传染性,并懂得正确预防传染的方法。

教学重点:从小养成勤良好卫生习惯,懂得正确预防传染的方法。教学难点:懂得不用脏手揉眼睛,可以预防得红眼病。教学用具:媒体、挂图 教学内容:

一、什么叫红眼病?

红眼病医学上称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也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主要特征是眼结膜充血,起病急骤,眼内有异物刺激感或烧灼感,结膜肿胀、怕光,眼部分泌物(眼屎)增多,若伴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眼睑水肿、充血、眼红、流泪、眼球痛。发病起初多为单眼,很快殃及另一侧眼。

二、红眼病有哪些表现?

红眼病病人早期双眼发烫、烧灼、畏光、眼红、疼痛,进而眼皮红肿、怕光、流泪、分泌物(眼屎)较多。有的病人结膜上出现小出血点(斑),重者伴头痛、发热、疲劳、耳前淋巴肿大等全身症状。特点:传播快、发病率高、发病集中

三、什么时候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 红眼病以春夏发病多见。

四、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传染性极强。

五、潜伏期和病程有多长?

潜伏期1-2天,病程10天左右。

六、传播方式是什么?

红眼病人是本病的传染源,密切接触及经水传播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常因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手、游泳池水、公用玩具等而受感染。

由于这一传播途径,故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机关等集体单位广为流行或暴发。

七、出现了眼睛红、肿、热、痛等症状怎么办?

出现了眼睛红、肿、热、痛等症状,应当立即到附近医院眼科门诊检查,并向学校报告。

当确诊为红眼病时,要按医生的嘱咐进行隔离。有症状的儿童不要入学、入托,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没有条件的地区,患者应在家庭内隔离,遵照医嘱按时用药,并搞好个人卫生,防止家庭内传播。隔离期限为7天,到症状消失时为止。

八、如何预防红眼病?

及时向老师报告,并配合老师做好自身的预防。不要去没有资质的游泳场、公共浴室大池等;

提倡淋浴及流水洗脸;

搞好个人卫生及家庭卫生,特别是手部的卫生。要勤洗手,不用脏手揉眼; 家庭内不共用毛巾、水盆等,并注意水龙头的消毒;外出时最好自导消毒纸巾,不借用或共用毛巾、手帕;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猩红热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猩红热的基本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猩红热。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10岁以下的儿童。

二、猩红热是怎么发生的? 本病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多见。传染源主要是猩红热病人及带菌者,猩红热病人自发病前一日至出疹期传染性最强。人群普遍易感,而且无交叉免疫,因而猩红热可再次感染。

三、猩红热会传染吗?

会。病菌一般存在于猩红热病人或带菌者的鼻咽部,通过空气飞沫(说话、咳嗽、打喷嚏)直接传染,也可由带菌的玩具、生活用品等间接传播,偶尔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牛奶或其它食物传播。

四、猩红热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最常见的是普通型,在流行期间95%以上的病人属于此型。

1、前驱期:起病较急、畏寒、发热,体温在38-40℃之间,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白色脓性分泌物,易剥离。病初舌被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为白草莓舌;以后白苔脱落,舌面光滑鲜红,舌乳头红肿突起,称为红草莓舌。颈及颌下淋巴结常肿大并有压痛。

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皮疹最先见于颈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于24小时内布满全身。在全身皮肤弥漫性充血潮红的均匀、密集的红色细小皮疹广泛分布,呈鸡皮样,触之似砂纸样,用手按压可消退,去压后红疹又出现。皮疹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密集,并伴有出血点,形成明显的横纹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形成口周苍白圈。

3、恢复期:一般情况好转,体温降至正常,皮疹按出现时的顺序于3-4天内消退,疹退1周后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

五、如何预防猩红热?

1.本病流行时,儿童应避免到公共场所活动

2.隔离患者 住院或家庭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3.接触者的处理 学校发现猩红热患者时,应进行晨检,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工作人员)7天。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应及时让学生去医院就诊。

六、得了猩红热饮食要注意什么?

1.饮食应清淡,宜食高热量、高蛋白质的流食。伴有咽峡炎的患者,在进食时可能伴有疼痛,予以软食或流质饮食是很有必要的。如牛奶、豆浆、蛋花汤、鸡蛋羹等含优质蛋白高的食物,还应多给藕粉、杏仁茶、莲子粥、麦乳精等补充热量。

2.恢复期应逐渐过渡到高蛋白、高热量的半流质饮食。如鸡泥、肉泥、虾泥、肝泥、菜粥、小薄面片、荷包蛋、龙须面等。

3.病情好转可改为软饭。但仍应注意少油腻及无辛辣刺激的食物。4.高烧注意补充水份,增加饮料、果蔬摄入。

5.如合并急性肾炎,应给少盐、低蛋白质、半流质饮食。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水痘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水痘。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也可在多年后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

二、得了水痘的表现是什么?

潜伏期2-3周,初期仅轻度不适或无症状。皮肤出现小红点,1天左右变成绿豆大水泡,1-2天后疱内容物浑浊,中央凹陷,继而干燥结痂。皮疹陆续出现,故不同分批同时表现。2-7天后疱疹在躯干比四肢更多,可出现在空腔、结合膜、外阴内侧粘膜,结痂2-3周才脱落,痒得难以忍受。痂皮被抓破易引起细菌感染。预后良好。重症者高热不退,皮疹呈出血性或坏死,可并发肺炎、肝炎、心肌炎或脑炎。

三、得了水痘怎么办?

及时就医,并向老师报告。水痘是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隔离期自发病至水痘疱疹全部结痂为止,一般以21天为准,并注意室内通风换气。经常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常洗手,不去搔抓、针挑疱疹,以防抓破痂皮引起感染。患处可涂2%甲紫。5%碳酸氢钠溶液、苯酚、氧化锌药水等止痒。对有继发感染者抗菌治疗。

四、班里有同学得了水痘怎么办?

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水痘疱疹液和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用具传播。因此,班里有同学得了水痘,该同学需单独隔离治疗。

班级教室内应经常通风换气。打扫卫生时应洒水,对课桌椅、门窗、玩具等公共物品进行流水清洗、擦拭和消毒。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同学应进行医学观察21天。

五、出水痘会不会留下疤痕?

水痘发生的部位较广泛,可延及头面部,且成批出现,数目较多,故有人担心会不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一般来说水痘按照自然病程发生、消退,即使水疱较大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也会很快痊愈,愈后不留疤痕。只要正确护理,不搔抓挠破,注意保持患处皮肤的清洁,水痘一般不会留下疤痕。

六、哪些人需要打水痘预防针? 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和未得过水痘的人宜接种水痘疫苗,具体应听从医生的意见。

七、得了水痘,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1、吃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及半流质食物。如绿豆汤、银花露、小麦汤、粥、面片、龙须鸡蛋面等。

2、少吃油腻、姜、辣椒、香菇等刺激性食物及发物。

3、多喝开水。

流行性感冒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流行性感冒的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流行性感冒。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类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秋冬季节高发,易造成暴发流行。

二、流行性感冒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发病急,体温可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至高峰,达到39-40℃甚至更高,同时伴畏寒、怕冷;

2、全身中毒症状:如头痛、全身乏力、肌肉酸痛、食欲减退等。

3、轻度的呼吸道症状:咽干喉痛、干咳,少数有鼻塞、流涕、腹泻等。

三、流感是如何传染的?

以近距离飞沫传播为主(通常为1米以内)。病人在大声说话、咳嗽、喷嚏时流感病毒会随呼出的分泌物和微小的飞沫排出,带病毒的飞沫漂浮在空气中,然后被其他人吸入,从而造成传染。

带病毒的飞沫也可以粘在病人手上,病人用手去接触门把手等公共物品时,病毒就会留在门把手等公共物品上。其他人在使用、接触这些公共物品时,病毒就会转移到其他人手上,如果这些人没及时洗手,而用手触摸自己的眼睛、口、鼻子,流感病毒就传染给其他人了。

四、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普通人都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因为流感病毒经常发生变异,所以以前得过流感的人也有可能会再次得流感。身体免疫功能差和抗病力低的人更加容易得流感。

五、流感严重吗?

流感本身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疾病,但流感可能带来严重的并发症,如肺炎、气管炎、心肌炎、甚至休克等。如严重的并发症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流感可能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六、得了流感怎么办?

如果你出现了类似流感的症状,应该及时到就近医院看医生,不要自己随便吃药,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同时要休息,少外出,咳嗽打喷嚏要捂住口鼻,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七、怎么预防流感?

1、不与咳嗽、喷嚏的人近距离接触(通常在1米以外);

2、勤洗手:经常用科学的六步洗手法洗手;

3、勤洗鼻子:经常用清洁的温水冲洗鼻子;

4、开窗通风: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5、减少外出: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视情况佩带口罩;

6、注意保暖:气候多变,注意加减衣服;

7、注意饮食: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

8、锻炼身体: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抗病能力。

9、接种流感疫苗可以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八、我们要养成哪些好习惯?

咳嗽、喷嚏时背对其他人(面向无人处),并用纸巾或手绢捂住口鼻,可以有效阻止流感病毒的传播。如果一时找不到纸巾或手绢,最好不用手,应用带衣袖的胳膊肘弯曲捂住口鼻。如果用手了,应立即洗手,洗手前不要接触其他物品。

九、普通感冒和流感有什么区别?

普通感冒:是由鼻病毒等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俗称伤风。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与流感相比,普通感冒起病慢,传染性弱,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麻疹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麻疹。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儿童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冬、春季节。因出疹高出皮肤,类似麻粒,故中医称之为麻疹。麻疹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

麻疹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约2~3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临床上会表现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等症状,而以皮肤则会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的病变。

二、麻疹的表现及危害?

典型症状: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畏光、流泪、眼结膜红肿等;第3~7天开始红色斑疹,仍然高热,皮疹首先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然后发展到面部,最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糠皮样脱屑。

麻疹常带来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麻疹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三、麻疹的传播途径?

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病人从接触麻疹病人后7天至出疹的5天内均有传染性,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形成的空气飞沫传播。

该病传染性极强,易感者(未接种过麻疹疫苗,或者以前没得过麻疹)接触后90%以上均发病。

四、怎么应对麻疹?

接种麻疹疫苗是最好的预防方法。

如果出现高热、咽痛、畏光、眼结膜红肿、皮疹等类似麻疹的症状,请速到附近医院就医。如果确诊为麻疹,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家庭隔离。如果身边有类似症状或得麻疹的人,而你又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那你就要特别注意了:

1.不与其近距离接触;

2.常洗手、居室和教室勤通风;

3.咨询医生,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应急接种;

4.注意自己身体变化,一旦有可疑症状立即就医。5.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尽量减少人员的流动和聚会活动。

五、应做好哪些家庭护理?

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发热不严重,可在家中卧床休息,并隔离到疹子消退、所有症状消失后5天。隔离时注意勤洗手,居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衣服、被褥、玩具等在室外晒1~2小时即可消毒; 注意清洁病人的皮肤、眼睛、口腔、鼻腔等处的分泌物;

护理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注射麻疹疫苗、佩带口罩等,接触病人后在户外逗留20分钟,即可不传染他人;

注意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一旦发现并发症或高热不止,应及时就医; 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恢复期。

流行性腮腺炎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主要侵犯腮腺组织。一种丙类传染病,如果及时发现和治疗就没有什么并发症。而且病情也短,一般7-8天左右即可治愈。春季是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多发季节。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丙类传染病之一。

二、腮腺炎病毒不可怕!腮腺炎病毒对物理和化学因素很敏感。乙醇、甲醇等于2-5分钟内将其杀灭。在4℃时其活力可保持2个月。37℃保持活力24小时,加热至55℃-60℃时经过10-20分钟即可灭活。

三、腮腺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潜伏期14-25日,平均18日。多数无前驱症状,少数患者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下降的等前驱其症状,1-2日腺体逐渐肿大,开始为一侧,以后多累及对侧,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周围发展,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感及轻度触疼,张口咀嚼及吃酸性食物时胀疼更甚。发热38-40℃,也有的发热不明显。局部皮肤紧张发硬但多不红,表面发热但不化脓,腮腺肿胀可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症状消失,整个病程7-12天。在腮腺肿胀时,颌下腺亦可受累。接种过腮腺炎疫苗的患者症状不太明显,病情也轻。常并发脑膜炎或其他唾液腺炎、胰腺炎。青春期少年性腺也可受累,睾丸肿痛(常为单侧)。

四、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患者腮腺胀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能从唾液中分离出病毒,在此期间具有传染性。病毒也存于血液、尿液及脑脊液中。

主要经过飞沫传播。人类对腮腺炎病毒普遍易感,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感染后一般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二次发病者少。

五、怎么预防腮腺炎?

1、发现后立即隔离,至腮腺肿消退后。

2、居室空气流通,卧床休息,给易消化流质或半流饮食;保持口腔卫生,多喝水。

3、注意个人卫生,家庭、学校经常保持通风,勤洗手,消毒等常规性预防措施。

4、口、鼻腔分泌物、污染用品应煮沸或暴晒消毒。与患儿密切接触易感儿应检疫2-3周;加强晨检,发现可疑传染病的学生时要及时送诊,去正规医院治疗。

5、根据医生意见接种腮腺炎疫苗。

六、如何防治并发症? 发热、疼痛对症治疗。防止并发症是重点,特别注意观察有无睾丸肿胀;若有,应早期用冰袋冷敷,必要时住院抗菌治疗,防止因睾丸急性损伤影响生育力。

甲型病毒性肝炎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甲型病毒性肝炎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肝炎。甲肝是一种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即甲肝病人的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正常人的胃肠道而传播。

二、甲肝是怎么侵害人体的?

凡是未感染过甲肝病毒或未接种甲肝疫苗的人,都有可能感染甲肝病毒。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病毒15-50天后,开始常常表现出像感冒一样的症状:发烧怕冷、疲乏无力、不想吃饭、肚子饱胀、厌油腻、恶心呕吐等,小便颜色加深,烧退后可表现黄疸、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感染病毒后没有出现任何症状。

甲肝主要损害肝脏,但危害不及乙肝大。甲肝经过及时治疗,可以彻底康复,很少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也很少演变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感染过甲肝后可以获得终生免疫。

三、甲肝病毒怎么传染给人?

甲肝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人与人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粪便中,症状出现前1周或2周达高峰。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具体包括:

1、日常生活接触传播:通过被甲肝病毒污染了的手、食具、公共用品、玩具等,再污染食物后,经口传入而被感染;

2、经水源传播:多发生于暴雨或雨季之后,常引起甲肝暴发流行。患者的排泄物(粪便、唾液、呕吐物等)因雨水冲刷污染了水源,其他人饮用了不洁水源而造成感染;

3、经食物传播:主要是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引起,如生吃瓜果或蔬菜、生吃海鲜或吃未熟透的海鲜、甲肝患者从事餐饮而污染了食物等。

四、如何预防甲肝? 预防甲肝的方法:

1、根据医生意见注射甲肝疫苗;

2、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要洗手,讲究个人卫生;

3、注意饮食,不吃生、冷和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和不洁水,避免到卫生不达标的小餐馆、小摊贩就餐;

4、食品要用高温热透、熟透,加工用具要生熟分开;

5、常晒衣被,杀灭苍蝇、蟑螂等传播媒介。一旦出现发烧怕冷、疲乏无力、不想吃饭等症状,不要抱有以为是感冒的侥幸心理,应立即到医院检查。一旦确认是甲肝,安心治疗、养病,减少与他人的接触。

细菌性痢疾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细菌性痢疾知识,并知道预防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正确预防细菌性痢疾。教学用具:媒体、挂图。教学内容:

一、什么是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是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本病全年均有发生,夏秋季为发病高峰。在流行季节,学校、幼托机构等集体用餐单位,易引起暴发流行。

二、细菌性痢疾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典型病人一般有畏寒、发热,可伴乏力、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之后出现腹泻、腹痛、里急后重,粘液便或脓血便。腹泻频繁者可出现口渴、心慌等脱水表现。轻型(非典型)病人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三、细菌性痢疾是如何传播的?

细菌性痢疾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

食物型传播:痢疾杆菌在蔬菜、瓜果、腌菜中能生存1~2周,并可迅速繁殖,食用生冷及不洁食物可引起菌痢的发生。痢疾杆菌污染食品常可引起菌痢暴发。水型传播:痢疾杆菌污染水源可引起暴发流行。

接触传播:接触桌椅、玩具、房门把手、公共汽车扶手等均可导致手被污染,若不洗手就直接抓食食品,或小孩吸吮手指均可被感染。苍蝇传播:苍蝇叮爬食物易造成食物污染而传播。

四、什么是中毒型菌痢?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病情凶险,可出现抽搐、休克,甚或发生昏迷,危及生命。

中毒性菌痢起病急、发展快,体温可迅速上升达40度以上。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并不明显。早期出现烦躁、惶恐、谵妄和惊厥等。少数可表现抑郁,如嗜睡、精神萎靡、昏迷等,数小时内可发生休克或呼吸衰竭。以儿童多见。

由于中毒型菌痢病人的肠道症状较轻,甚至发病初没有腹痛及腹泻症状,如果患儿在发病24小时内出现高热、神经精神症状或有休克表现的,尽管没有腹痛腹泻症状,也应警惕中毒型菌痢的可能。

五、细菌性痢疾严重吗? 多数菌痢经有效抗菌素治疗后1周左右可以痊愈。急性菌痢经有效抗菌素治疗后多1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人,尤其是原来伴随有一些基础疾病或体弱者,由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则可转为慢性菌痢或慢性带菌者,可反复发作。

中毒型菌痢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出现腹泻症状切不可自行乱服抗菌药物,以免产生耐药,影响疗效。

六、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 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关键是把住“病从口入”这道关,“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讲究饮食卫生,管理好水井和其他水源,使用卫生厕所,消灭苍蝇。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

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 第3篇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

通常情况下, 在传染病的预防控制过程中, 健康教育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即较为常见的健康教育和针对突发情况的健康教育。传染病的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 必须加强健康教育,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1]。所以, 我们应该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进行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 使广大民众了解并能正确应对各种传染病。

健康教育目标

较为常见的健康教育:经常性宣传普及传染病防控知识, 并深入开展传染病防控的教育工作, 让普通民众也能了解并简单实施传染病防控的方法,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环境清洁, 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1]。

突发疫情时的健康教育:在疫情来袭时, 通过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 增加其自我防护及自我保护的意识。传达政府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意义, 引导民众正确实施传染病防控[2]。消除民众对传染病的恐惧心理, 在搞好个人卫生及传染病防控的同时, 指导民众如何配合相关医疗机构实施隔离及治疗, 阻止疫情蔓延, 保障了民众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 实现社会安稳。

健康教育原则

传染病防控的健康教育需遵循以下三原则: (1) 传染病健康宣教方法及宣教内容应遵循科学性原则, 即传染病防控的健康宣教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要求实事求是地对民众进行宣教, 不可虚假夸大宣传, 也不应缩小宣传, 应根据民众所在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宣教。例如, 进行AIDS的健康宣教时应告知民众, 当前还未发现非常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但应对民众讲清楚其传播途径是非常明了的, 只要切断其传播途径, 就可有效降低AIDS的感染率[3]。传染病防控健康宣教的内容也应该因民众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应注意宣传语和宣教内容的有机结合, 不可对民众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让宣教对象能全面认识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2) 传染病健康宣教应具有群众性, 即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阶层群众, 应详细了解各阶层民众对医学常识及心理反面的需求, 实施具有针对性、简单扼要的宣教, 在宣教时尽量减少专业用语及专业知识的使用。在进行传染病健康宣教时, 应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民众的生活习惯, 使民众乐意接受宣教[4]。同时应注意宣教态度, 语气应温和, 使健康宣教符合民众的需求。 (3) 传染病健康宣教还应该体现感染力, 即将宣传内容进行艺术加工, 使其具有艺术性, 同时对民众产生感染力, 还可通过丰富宣传方式、活跃宣教氛围、使用民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方式, 并结合使用道具等, 达到吸引民众的目的[5]。

传染病健康宣教的受众及其侧重点

领导干部:即对普通百姓起到引导作用的群体。这类受众的文化程度及素质较高, 且其对传染病防控的意识也较高。这类受众可影响普通民众的思想, 或具有引导性。针对此类受众, 应大力宣传其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明确宣传其在普通民众中发挥的表率作用[6]。还应让这类受众清楚传染病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应确保健康宣教持续进行。由于我国各地区及各民族有其特别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特点, 应对这类受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

普通民众:针对普通民众进行的传染病健康宣教应包括平时宣教及突发疫情时的宣教。平时宣教的受众包括所有普通民众, 即工厂、社区以及学校等固定群体和高危人群。对这类受众进行宣教的重点内容包括传染病基本知识、可疑情况的早期发现, 让其清楚传染病可防可治, 若对于症状产生怀疑, 应早期就诊, 并告知其就诊的详细地址等[7]。突发疫情的宣教受众为民众密集地区的普通民众, 应教会他们辨别可疑人员, 并会识别与疑似人员接触过的人员。对于这类受众, 还应重点关注民众是否伴有恐惧心理。应帮助普通民众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并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树立传染病是可以防控的观念。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的内容

对于传染病的健康宣教, 必须结合传染病给普通民众带来的身心健康的伤害、对经济及环境的影响, 还应该向这类民众介绍相关法律条文, 向其重申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性, 增强普通民众对传染病防控的责任感。应向民众宣传传染病的相关基础知识, 表明传染病是可防可控的, 并向民众展示我国传染病防控取得的成就。教会民众辨识传染病早期的症状、了解就医地址、明确传染病早诊早治的重要性。引导病患进行合理诊治, 按时检查, 做好自我防护。并帮助普通民众树立信心, 增加对社会团体的宣传, 让民众正确认识传染病防控, 消除对病患的歧视。

传染病防控健康宣教的方法

传染病防控方法包括口头宣教、书面教育及综合教育等。

口头宣教方法:包括讲座、报告、演讲、随访、咨询等。口头宣教是日常较为常用的一种宣教方法。这种宣教方法易操作, 可以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阶层人群, 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并且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书面宣教方式:主要有传单、板报、杂志、报纸、图片等形式。这种宣教方式具有真实性, 并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 因此容易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包括丰富多彩图片、生动文字的健康宣教内容可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综合宣教:此种方式覆盖范围广, 将口头宣教、文字及图片影响等形式有机结合, 将宣教内容进行艺术化加工, 以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形式进行宣传, 普通民众理解起来较容易, 民众更加乐意接受。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的策略

应增强当地各级政府对传染病防控健康宣教的重视, 充分发挥政府的带头作用, 集文教、卫生、广电等部门之力量共同开展传染病健康宣教[8]。应注重宣教过程中的技术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 宣教内容及形式可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实时调整。以为广大普通民众普及传染病防控要点为宣教的核心, 采取形式多样化、多渠道进行宣教。应将传染病健康宣教作为日常工作项目之一, 实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宣教, 对于高危人群, 应广泛开展行为指导, 以避免传染病发生流行。

应尽力争取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取得各级领导干部、居委会成员及宗教领袖人员的支持。应广泛邀请各界民众参与, 以多样化的宣教方式, 来达到提高各阶层民众对传染病防控的认知度。还应考虑不同地区的不同种类的传染病情况, 根据当地传染病的主要危害进行有效的宣教, 还应结合当地民众对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的需求点, 并一定要注意结合当地的文化及风俗习惯, 开展有效的传染病防控健康宣教[9]。

采取多种形式结合, 有效开展宣教工作, 对于不同阶层、不同生活、工作环境的民众进行的传染病健康宣教内容及形式, 应有所不同。传染病健康宣教的形式, 应以当地民众乐意接受的方式开展宣教工作[10]。还应该将宣教的各种方式及方法与媒体等宣传媒介相结合, 来提高传染病防控健康宣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苏晓婷, 姜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 (11) :722.

[2]朱展鹰, 李东悦, 黄国超, 等.新发传染病带给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J].职业与健康, 2009, 25 (8) :878-881.

[3]张胜年.上海市主要传染病流行趋势和防治对策[J].世界感染杂志, 2005, 1 (1) :25.

[4]薛然.浅谈健康教育在传染病区的实施[J].传染病信息, 2002, 15 (1) :45.

[5]范幼兰.小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1) :82-83.

[6]付文亚.对主要传染病实施的健康教育[J].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2, 3 (35) :439-440.

[7]王俊, 白廷军.建筑工地外来务工人员传染病宣传干预效果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1) :76-78.

[8]林健东, 杨北兵.新发传染病流行特点及对应策略[J].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 (4) :597-598.

[9]张旻.大庆市龙凤区居民传染病防病知识普及情况及干预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 7 (2) :196.

对主要传染病实施的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传染宣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39-02

首先要向群众宣传传染病患者和带菌者作为传染源,要进行隔离和管理知识的教育,特别对家庭隔离病人更应注意此方面的教育。其次,随着卫生知识的普及,注意教育公众正确对待传染病患者,防止对常见、多发传染病病人隔离的轻视和麻痹,而对病死率高、少见传染病和感染者的恐惧倾向。如对待痢疾病人,隔离意识差;对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恐惧害怕;对手足口病患儿预防意识差,宣传不到位;狂犬病的宣传意识差,造成死亡率较高等。应该加以引导和教育。

1网络直报资料

根据网络直报系统统计,2009年度本区未发现甲类传染病,发现乙类传染病10种1227例,发病率为590.11/10万,发现丙类传染病4种568例,发病率为273.27/10万。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传染病依次是梅毒、手足口病、淋病、甲型H1N1流感以及细菌性痢疾。

2主要传染病的健康教育

2.1梅毒患者健康教育。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几乎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官,95%是通过不洁性交传染,少数可通过接吻、握手、输血、接触污染的内衣、湿毛巾、茶杯、烟斗、哺乳、尿布等传染,患梅毒的孕妇还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及娩出先天梅毒儿[1]。梅毒是人类独有的疾病,显性和隐性梅毒患者是传染源,其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①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如讲座、宣传栏、宣传手册、广告、视频、顺口溜等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洁身自好,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严禁卖淫嫖娼,提倡固定性伴侣。②梅毒螺旋体在体内可以长期生存繁殖,但在体外不易生存,不耐干燥,40℃时即失去传染性,56℃,3~5min煮沸立即死亡,一般的消毒剂很容易将其杀死,但在潮湿的生活用品上可以存活数小时之久,所以需要经常晒被子,开窗通风,内衣裤要勤换,内衣裤、毛巾等要煮沸消毒,消毒后在太阳下晒干不要与其他人的衣服混在一起洗。脸盆、水桶、毛巾等用具单独使用[2]。③患者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坚持早期、足量用药,性伴侣要同时诊治和随访,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治疗后第1年内每3月复查1次,以后每6月复查1次,持续3年。④梅毒患者治疗期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营养,多吃新鲜的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油腻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提高自身的抵抗力。⑤妊娠梅毒不但能给孕妇健康带来影响,更能影响到胎儿的发育,可导致流产、早产、死胎、先天性梅毒儿等不良情况发生,为了避免悲剧的发生,育龄妇女在怀孕前需要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如果发现自己感染了梅毒,应暂缓怀孕,先进行系统的治疗,并在医师的指导下决定受孕的最佳时机。

2.2手足口病健康教育。手足口病是由数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4岁以内小儿占发病率的85%~95%,可引起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膜炎等病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2008年5月2日我国正式将手足口病列为丙类传染病进行法定传染病管理。

手足口病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是通过人群间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手、毛巾、玩具、奶具等传播,该病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一般可累及10岁以下的儿童。其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

(1)做好个人预防措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做到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水或洗手液洗手,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对儿童的玩具、餐具等日常用品应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处理。

(2)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被子,教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

2.3淋病的健康教育。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男性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及尿道口脓性分泌物,女性常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变黄。淋病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少数可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具传染,如沾有含淋病双球菌的分泌物的毛巾、衣服、厕所等均可传染,孕妇还可在分娩过程中传给胎儿。其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有:①利用各种机会、各种途径如讲座、宣传栏、宣传手册、广告、视频、顺口溜等宣传性传播疾病知识,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倡洁身自好,杜绝不正当的性行为,严禁卖淫嫖娼,提倡固定性伴侣。②淋病双球菌对外界抵抗力差,离开人体不易生存,怕干燥、高温、低温的环境,一般的消毒剂容易将其杀死,但在潮湿、适宜温度的环境下可以长时间生存,做好个人卫生,内衣裤勤换勤洗,煮沸消毒,不要与他人的衣物混在一起洗。③患者要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避免延误治疗,坚持按医嘱全程、规则治疗,切不可自行停药、增减药量等。④患者治疗期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营养,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提高自身的抵抗力。⑤育龄期妇女患淋病应暂缓怀孕、先治疗疾病,在医师的建议下选择最佳受孕时机。

对传染病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有关防病的基本知识,可以提高病人及其家属的自我保健能力,增强防病意识,为彻底预防控制传染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志华主编.皮肤性病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

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 第5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传染病的概念,了解和认识传染病。

2、知道常见的传染病,知道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分别是什么。

3、通过了解传染病的危害、传播途径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如何与病人相处等。

二、教学重点、难点: 传染病的预防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分析归纳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踏着时间的节拍,我们已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冬季。进入冬季之后,气温下降,气候干燥,天气变化无常,早晚温差大,一些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等都是高发的疾病。

2、区分传染病和非传染病。

首先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自己从小到大都得过哪些病?并判断一下会不会传染。(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结核、近视眼等。)

讨论:根据你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来判断下列疾病中,哪些病是传染的?哪些病是不传染的?

总结:这些能传染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出示数据)。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传染病的特点以及怎样预防传染病。

3、传染病的特点:具有传染性。传染病如果控制不好,就会在一定区域暴发,所以传染病还具有流行性。

4、传染病的预防。

以现在正在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为例。

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灰尘使人吸入后而发病,病人咳嗽、吐痰时可将病原体排出体外进入空气和灰尘中,再传给他人。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麻疹、水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喉、百日咳等。其中流行性感冒发病率最高,流脑的死亡率最高。

北宗小学:六二班 黄杏然 患呼吸道传染病后就会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吐痰、闷气、流鼻涕、喷嚏、流泪等,有些还能使人出疹,如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期主要在发病期,病愈之后,传染性就很快减弱。但也有例外情况,如白猴、流脑、百日咳等,病愈后仍有较强的传染性。

预防接种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水痘、麻疹、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等。其他的预防措施主要是加强病人隔离治疗,教育学生不乱吐痰、擤鼻涕,咳嗽时要用手帕捂住口鼻。教室每天要开窗2次,每次10分钟通风换气。这样可以使室内空气中病菌减少80%左右。还可用食醋熏蒸教室、宿舍,以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5、课堂小结:怎样做到预防秋季传染病?

(1)接种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2)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教室、电脑房等;(3)不到人口密集、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商场、浴室等;

(4)勤洗手,洗手时要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5)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家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6)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7)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应多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10)培养健身兴趣,加强体能锻炼,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

(11)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消毒剂喷洒、擦拭。

冬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积极预防、正确对待,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将它们拒之门外。

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 第6篇

1、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制作牌面、黑板报、散发材料、举办知识讲座、问答等措施,大力宣传预防传染病知识,增强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其家属的防患意识。

2、利用周会开办专题教育,参照预防传染病知识相关知识读本,以预防知识教育为主要内容,对本院职工进行教育,加强防范。

3、首诊医生在接到传染病人时,必须坚持首诊负责制对病人全程进行监控与教育。

上一篇:化学实验安全练习题下一篇:经典的给女友的浪漫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