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2024-09-16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精选8篇)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1篇

2016年-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造纸、化工、纺织、铁钢等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的最主要来源。根据统计数据,2012 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 亿t,其中造纸、化工、纺织、钢铁合计排放占比约为48%,成为工业废水最主要的排放来源。同时,这4 个行业也是废水处理能力最为集中的地方。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2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684.3 亿t,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占比为32.4%,比2002 年下降了14.7个百分点。近些年在我国积极实施淘汰工业落后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节能减排等政策以及企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废水排放在经历2007 年的峰值后开始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数量依然十分庞大。工业废水实际排放达标率与重复利用率较低。

根据环保部数据,2010年我国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就已达到95.3%。但环境状况公报仍显示出我国的水污染还比较严重,水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同时,根据业内权威人士的调研,实际上很多工业废水处理设施处于非正常运行状态,无证排污、偷排和超标排放的情况屡见不鲜,在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我们认为,由于存在工业废水运营服务体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统计局限性等问题,工业废水实际排放达标率要远低于统计数据。另外,统计显示,2012 年我国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85.7%,但陶氏同期发布的《中国渴求水资源》报告指出,中国工业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仅为25%。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4-2019年中国工业废水治理市场态势与投资前景报告》指出:我国在10多年前就已开始治理工业废水,并不断加大投入,大部分工业企业也都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国家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要求直接或者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取得排污许可证。但由于违法成本低,加之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原因,工业企业偷排、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现象仍旧频频发生。废水污染事件引发社会舆论持续关注,并将进一步成为推动政府出台更严格治理政策措施的催化剂。

从2008 年开始,我国进入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密集期,到2013 年包括造纸、化工、纺织、钢铁、医药、有色等主要排放行业在内的大部分工业行业,共计41 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得到修订更新/首次发布,其中部分标准还增设了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新标准收严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既体现了废水污染排放控制的新要求,也预示着工业废水治理提标改造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另外,2013 年国务院发布《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要求“十二五”期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至少要提高4.3%,这将更进一步放大工业废水治理改造的需求。

第三方治理渐行渐近,治污模式转变为行业发展带来新契机。环境第三方治理是指排污企业与专业环境服务公司签订合同协议,通过付费购买污染减排服务,以实现达标排放的目的,并与环保监管部门共同对治理效果进行监督。第三方治理模式将改变长期以来“谁污染,谁治理”的分散、低效治污方式,通过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将提高治污效率,同时降低污染治理及环保监管的成本,对推动工业企业废水治理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据浙江省环保局的不完全统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后的达标排放率可达7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与污染企业自己运营相比,达标率提高30%~50%,运营成本节约10%~20%。

环境第三方治理有望获政策支持:据相关媒体报道,“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报告目前已报国务院讨论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另外,据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透露,未来还将设立国家环保基金,通过提供低利息长周期的贷款来推动工业废水第三方治理。我们认为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推广、治污运营方式的转变,必将进一步壮大工业废水治理市场。

工业园区或成为第三方治理突破口:目前由国家商务部批准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就达1,700多个,市级及以下的工业集中地的数量更是在5,000个以上。工业园区已成为我国工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之一,成为繁荣区域经济,推动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平台。但由于废水成份复杂,治理难度大,要求处理技术复杂,治理需投入大量成本,加之监管失位等原因,原本被视为地方经济发展助推器的工业园区,却逐渐成为了污染聚集区,废水直排、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给当地水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更为有效的治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工业园区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集中、易实现规模效应等特点,使其具备了专业治污条件。因此,我们认为工业园区有望成为第三方污染治理的一个突破口,并为工业废水治理市场带来新的契机。

工业废水治理有望成为“水十条”核心内容,行业或迎黄金发展期。“水十条”目前已报请国务院审议。据此前环境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媒体透露,“水十条”计划将消灭劣V 类水,且时间由原定的2020 年提前到2017 年,工业废水处理将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治理投资分为新建项目“三同时”投资和存量企业的废水治理技术改造投资两部分。“水十条”政策将强力推动工业废水污染治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将启动,行业或迎来黄金发展期。

2014-2018 年工程市场投资需求1,573 亿元,其中2014-2015 年投资需求524 亿元。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近几年呈缓慢下降趋势,但总体下降幅度较小,考虑到我国工业化进程还在加速过程当中,工业总体规模还在增加,用水需求也会增加,预计未来工业废水排放量波动较小。2012 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221.6 亿t(约6,071 万t/日处理规模),按吨水处理投资1,600 元,2014-2018 年废水处理设施改造完成比例10%、20%、40%、60%及80%测算,未来5 年改造投资市场需求为777 亿元,其中2014-2015 年为194 亿元。对于新建工业项目(“三同时”项目)的废水处理设施投资需求,涉及行业众多,但在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要求的大背景下,预计未来大部分工业行业将不会新建产能。新增废水处理设施投资将主要集中在电力(包括火电与核电)、石化、煤化工、钢铁等行业,初步估计2014-2018 年这几个行业的废水治理投资需求分别为436 亿元、210 亿元、120 亿元和30 亿元。即保守计算2014-2018 年工业行业新建项目废水治理投资市场需求约796 亿元,年均159 亿元。

2014-2018 运营市场潜在规模4,932 亿元,其中2014-2015 年市场规模1,697 亿元。2004-2012 年,工业废水运行费用从245 亿增加至668 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考虑到第三方专业治理对降低运营成本的影响,预计2014-2018 年运营市场增速为10%,由此测算2014-2018 年工业废水运营市场潜在规模为4,932 亿元,年均986 亿元,其中2014 年和2015 年分别为808 亿元和889 亿元。目前我国工业污染治理设施的社会化运营比例仅有5%左右,若2014-2018 年第三方运营的比例年增加5 个百分点,测算期间市场规模将合计达1,033 亿元。

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公布第二批政府和社会资本(PPP)合作示范项目的通知》也将助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经过专家评审确定的206个PPP示范项目,其中涉及环保产业的PPP项目数量达76项,投资额达1094.34亿元,政府将节能环保作为“十三五”重要任务。

随着中国工业高速发展,工业废水治理市场无疑是环保产业中的重点领域。《2014-2019年中国工业废水处理产业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预测我国“十三五”时期废水治理投入将达1.39万亿元,其中工业治理投资将达4355亿元,市场份额十分巨大。

由于“水十条”等相关政策的推波助澜,工业废水处理行业处于迅猛增长态势,行业企业纷纷借力转型,寻求异军突起。在“互联网+”的时代,选择正确的“风口“,实现两化融合才。面对工业废水治理行业巨大份额,传统的工业废水处理企业需要轻量化、集约化、移动化、智慧化的运营管理模式。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2篇

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工业仪表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工业自控系统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工业自控系统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工业自控系统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工业仪表市场分析

一、世界工业仪表需求分析

二、世界工业仪表产销分析

三、中外工业仪表市场对比

四、世界工业仪表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工业仪表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工业仪表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工业仪表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工业仪表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工业仪表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工业仪表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二、世界工业仪表行业供给分布

三、世界工业仪表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工业仪表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工业仪表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工业仪表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工业仪表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工业仪表未来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工业仪表对多种现场总线的支持以及对分布式远程IO的支持 第四节 客户对工业仪表的开放性和互联性要求更高 第五节 中外主要工业仪表项目案例对比分析

第六节 我国工业仪表产品研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

第三章

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发展现状

一、技术发展使工业仪表市场面临新的挑战

二、全世界工业仪表供应商都瞩目中国市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我国工业仪表市场保持继续上升的势头

四、国产工业仪表在继续拓展中小型项目市场的同时,积极进入大型工程项目

五、国内工业仪表企业向工业自动化综合企业发展

六、工业仪表市场订单分布分析

七、我国工业仪表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一、功能领域的扩展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硬件技术的发展

三、先进通讯技术的应用

四、工业仪表进入低成本时代

五、现场总线仪表控制功能和工业仪表控制器控制相互备用 第三节 工业仪表行业运行分析

一、工业仪表行业运行分析

二、工业仪表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工业仪表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第四节 对中国工业仪表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工业仪表是一种“服务”而不是“产品”

二、节能、安全是最为看重的两个方向

三、无线仪表技术的应用会进一步扩大

四、虚拟技术(云计算机)将在工业仪表人机界面层广泛应用

五、围绕着先进控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技术和产品会越来越丰富

六、市场越来越细化

七、海外EPC项目及新兴市场越来越受到重视

八、中国工业仪表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九、对中国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仪表市场动态分析

一、工业仪表行业新动态

二、工业仪表主要厂商动态

三、工业仪表行业用户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工业仪表系统新技术应用的追踪 第四节 中国工业仪表市场价格分析

一、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

工业仪表项目的决策与实施 第一节 工业仪表的选型与决策问题 第二节 项目的组织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的设立与管理

二、进程与进度

第三节 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一、概念设计

二、硬件设计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软件设计

四、组态

五、安装

六、调试

七、投运

第六章

中国工业仪表行业需求市场分析 第一节 工业仪表市场需求分析

一、工业仪表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工业仪表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工业仪表不同行业项目需求分析 第二节 工业仪表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一、工业仪表市场需求特点

二、工厂管控一体化

三、仪控电控一体化

四、工业仪表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工业仪表相关政策的方向 第三节 后工业仪表时代的增长点

第七章

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2年我国工业仪表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年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调查分析

一、系统销售额

二、大型工程分析

三、中小型工程分析

四、用户信任度调查

五、不同厂商应用技术

六、不同系统的设计细节对比

七、仪表主承包商

第八章

工业仪表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工业仪表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工业仪表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工业仪表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工业仪表行业的意义

第九章

2013-2018年化工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化工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化工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化工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化工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化工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化工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化工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章

2013-2018年电力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电力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电力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电力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电力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电力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电力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电力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一章

2013-2018年石化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石化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石化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石化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石化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石化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石化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石化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二章

2013-2018年造纸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造纸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造纸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造纸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造纸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造纸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造纸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造纸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三章

2013-2018年建材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建材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建材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三节 2013-2018年建材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建材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建材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建材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建材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四章

2013-2018年冶金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冶金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冶金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冶金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冶金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冶金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冶金企业的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冶金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五章

2013-2018年环保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按区域分析)第一节 环保行业发展状况

第二节 主要工业仪表厂商在环保领域销售额对比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环保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一、2013-2018年环保行业发展态势展望

二、2013-2018年环保行业相关指标预测

三、各级地市的环保新上或改造项目

第四节 2013-2018年环保行业对工业仪表的需求

第十六章

2013-2018年工业仪表细分产品市场容量分析 第一节 温度仪表 第二节 压力仪表 第三节 流量仪表 第四节 分析仪表 第五节 物位仪表 第六节 称重仪表 第七节 转速仪表 第八节 仪表元件 第九节 调节仪表 第十节 执行机构 第十一节 显示记录 第十二节 阀 门 类 第十三节 控制系统

第十七章

主要厂商分析(排名不分先后)第一节 国外工业仪表主要厂家 第二节 国内工业仪表主要厂家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第十八章

工业仪表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仪表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高端产品竞争分析

二、中低端产品竞争分析

三、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集中度

四、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竞争程度

五、2012年工业仪表企业与品牌数量

六、国外品牌厂商海外进口卡件价格控制严格造成的成本压力

七、严重的政策和政府导向性市场

第十九章

工业仪表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工业仪表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工业仪表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工业仪表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工业仪表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工业仪表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工业仪表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工业时代对工业仪表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金融危机后工业仪表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工业仪表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二十章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仪表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工业仪表发展机遇分析

三、工业仪表重点产品的发展机遇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趋势分析

一、工业仪表市场趋势总结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二、2013-2018年工业仪表市场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工业仪表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工业仪表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工业仪表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工业仪表行业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工业仪表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第二节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工业仪表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工业仪表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工业仪表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工业仪表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工业仪表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工业仪表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二十二章

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工业仪表需求与消费预测

一、2013-2018年工业仪表改造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工业仪表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工业仪表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新上项目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技术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工业仪表海外工程预测 第三节 影响工业仪表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一、2013-2018年影响工业仪表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工业仪表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工业仪表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工业仪表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工业仪表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部分图表目录:

图表:2013-2018年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规模增长预期

图表:2010-2012年中国工业仪表主要供应商业绩与市场份额 图表:2013-2018年工业仪表市场增长 图表:中国工业仪表市场规模细分

图表:2005-2012年工业仪表市场容量表 图表:2012年工业仪表厂商数量及规模表 图表:2005-2012年工业仪表工程量统计表 图表:2012年工业仪表工程细分行业统计表

图表:2012年工业仪表产品区域市场需求统计表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利润总额表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销售毛利率走势图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销售利润率走势图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总资产利润率走势图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净资产利润率走势图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产业产值利税率走势图 图表:世界工业仪表供需一览表 图表:国内工业仪表价格走势图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 图表: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速度预测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重点企业市场份额 图表: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区域结构 图表: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渠道结构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需求总量 图表: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需求集中度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需求增长速度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市场饱和度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供给总量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供给增长速度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供给集中度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销售量 图表:工业仪表行业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2009-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承接工程分布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产品价格走势 图表: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产品价格趋势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利润及增长速度 图表:2008-2012年工业仪表行业对外依存度

图表:2013-2018年世界工业仪表的供需预测一览表 图表:2013-2018年工业仪表行业供给量预测

图表:工业仪表下游行业投资项目列表(按具体行业)图表:工业仪表下游行业投资需求关系(按具体行业)略„„

网 址:

浅析2016年农机工业发展前景 第3篇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与农机事业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两者相辅相成, 相互影响。

纵观2015年, 有多项政府政策重点关注或提及农业, 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农业现代化。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的理念, 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在2015年5月公布的《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 农业机械与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钢铁装备、海工装备、高铁、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共同成为未来10年国家重点发展行业之一。

可以看出, 从政策上来讲, 农业及农业机械的战略地位都可谓是举足轻重, 获得的支持也是可见一斑。

即使如此, 但从2015年全国经济数据来看, 大环境并不十分乐观。想必大家对此也都有切身的体会, 工作不好找, 企业效益大幅下滑, 产业产能过剩, 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愈发突出。

2015年12月30日, 马云在某高端论坛上就曾说过“中国经济下滑压力是长期的。我们要学习适应 (经济增速) 放缓, 甚至在未来20年, 我们能保持2%~4% (的增速) , 也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也想提醒大家, 2016年并不好过。”

笔者引用马云的话并非是危言耸听, 只是想说任何时候, 即使是在经济不好的时候也会有好的企业、好的行业。但由于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农机工业仍存在诸多制约, 可以说, 又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在当前经济的大环境下, 如何保证中国农机事业平稳健康甚至快速发展, 仍旧是2016年我们农机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过去的一年中, 笔者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的新闻消息,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内企业在市场上的活跃程度, 雷沃重工收购意大利国宝级高端农业装备品牌阿波斯等一系列新闻成功赚足了眼球。在感叹国内企业能有如此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可以注意到目前仍存在国内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等问题, “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现象仍然存在, 企业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益和集聚效应。就拖拉机行业来说, 仅大中功率拖拉机制造企业就有50多家, 年生产能力40多万台, 大大超过市场的需求。因此, 在笔者看来, 当前最重要的一点, 是农机行业缺乏有效的生产准入制度。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 市场一旦进入低谷, 必然导致缺乏实力的企业大量退出, 产品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 极大损害农民的利益。加上许多企业采取跟随模仿战略, 用低价倾销等手段抢占市场, 优势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投入难以获得应有回报, 严重挫伤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造成行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导致农机工业发展乏力, 不得不承认, 这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在是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十五”期间, 国家投入到农业装备领域重大科研项目开发的经费为2 800万元, 仅占总体投入的0.4%;“十一五”前期, 这个比例虽然已经提高到2%, 但是, 农机制造业一直是利润率最低的行业, 拖拉机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2%, 生产企业长期处于微利和亏损状态, 技术创新步履维艰。如何在“十三五”期间充分利用政策机会, 增加科研投入, 未来仍需不断探讨。

笔者认为从宏观方面来看国家加强宏观产业政策引导, 鼓励和培育大型企业优先发展。重点扶持3~5个大型企业集团, 引领产业发展。对国有控股大型企业, 国家每年应注入一定的资本金, 用于研发和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要建立以大型和科技型企业为主体, 以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对国家实施的购机补贴政策, 笔者认为这项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激发了农民对农机产品的需求。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不足, 补贴项目市场化运作还不充分。购机补贴政策不仅仅服务于农民, 同样也需要为企业提供一定的利益, 要通过购机补贴政策性导向, 促进我国大中型拖拉机、稻麦及玉米联合收割机、农机具等产品的快速发展。一是提高补贴资金结算效率, 缩短补贴资金结算时间。二是保护和扶持国产品牌, 对国外农机产品直接进入市场的不给予补贴, 对于国外独资和国外控股企业在国内生产的农机产品, 应从国产化程度、价格和服务等方面设立有关的补贴条件。三是凡是应该由市场机制解决的事情尽量用市场机制去解决, 在补贴项目运作过程中, 尽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减少对具体操作过程的影响,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 具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及所属单位应该在政策制定、引导、监督等方面发挥作用。

在2016年天津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商务年会上, 农机行业资深专家高元恩认为, 尽管农机行业2015年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但2016年农机市场形势严峻, 行业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农机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农机企业要准备过苦日子。他的这一系列判断与他对我国“三农”发展状况的观察密不可分。

他告诉记者, 中国乃至全球农机工业都处于调整状态。特别是农机行业高企的库存令人“头疼”。农机行业要理性看待所谓的“高端装备”, 产品定位要与我国农业发展实际相符合, 不能一味追求所谓的高端。

谈及国Ⅱ升级国Ⅲ带来的影响, 高元恩说, 农机企业面临着技术储备不足、人员培训不够、用户的使用和维修条件都没有做好准备的问题。“2015年下半年很多企业也做了很多适配国Ⅲ发动机的试验, 出现了很多问题, 诸如发动机无法启动、发动机无力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如果2016年不解决好这些问题, 国Ⅱ升级国Ⅲ的问题无非是推迟了, 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面临的问题。农机企业要在2016年应尽全力解决上述问题。”高元恩说。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4篇

2016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趋势

1.大国政策主导,促使工业与服务机器人市场成长

工业大国提出机器人产业政策,如德国“工业4.0”、日本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伙伴计划、中国“十三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级政策,皆纳入机器人产业发展为重要内涵,不仅将促使工业机器人市场持续增长,也带动专业型与个人/家庭型服务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

2.汽车工业仍为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户

现阶段汽车工业制造厂商仍然是工业机器人的最大用户,以2014年汽车工业使用机器人密度来看,日、德、美、韩每万名人员中皆使用超过一千台以上的工业机器人,而中国大陆则为305台。由于日本、德国、美国与韩国均是汽车工业大国,未来工业机器人主要需求仍在于汽车工业。

3.双臂协作型机器人为工业机器人市场新亮点

随着人事成本持续增长,包括组装代工大厂与中小企业等的人事成本负担相对沉重,加上人口老化嚴重国家劳动人力短缺,使得双臂协作型机器人成为其降低人事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与补足劳力缺口等的解决方案。2015年东京国际机器人展中,全球机器人大厂便大力推广其协作型机器人产品。

4.服务机器人市场成长动能十分可期

服务机器人方面,现阶段以扫地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及医疗看护机器等支撑整体市场。人工智能进步使服务机器人具备与人类沟通互动功能,促使生活陪伴型服务机器人将成为市场新生力军。此外,部分国家地区农业高龄化日益严重,因此也带动农业机器人成长需求。

“工业4.0”产品逐步商业化,协作机器人看好

信息通讯革新带动移动终端应用爆发性成长,揭开物联网时代序幕,亦刺激生产端以“工业4.0”为概念,发起全面产业升级运动。截至2015年年底,德国、日本、美国厂商展出的“工业4.0”解决方案或产品等,大都仍在展示间或实验室阶段,尚未商业化推动。

虽然各国近期内未有明显的研究成果展现,但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产品如协作型机器人、联网工具机等,将于2016年正式商业化推出。这些产品在技术上已届成熟,其发展仍须仰赖客户的认知程度及实际需求。此外,网络连接的安全性及标准化发展是最大的关键课题,因此除工具机厂商外,CiscoSystems等网络公司将扮演重要角色。

部分产品先行商业化,成未来市场接受度指标

各国机构大部分研发中的“工业4.0”技术尚未发展成熟,距离能够转移给厂商还有一段时间,相对而言,机器人及工具机厂商在协作机器人及联网工具机上的发展较快。投入商业化后,市场实质成长要等到2016-2017年后方可实现。

目前正式商业化的第一类产品是“协作型机器人”。瑞士abb推出两只手臂的“Yu-Mi”协作型机器人、德国kuka推出“LBRiiwa”、fanuc推出“CR-35iA”、YASKAWA推出“MOTOMAN-HC10”等等,大部分在2015年间推出。各产品价格从1.6万欧元到10余万欧元不等。

协作型机器人外型锐角少,与人碰触前就会降低速度或停止,具安全性;内建视觉系统,可直接拉动机器手臂移动及教导动作,机器人会记忆路径后自行作业,具备智能能力可与操作员共同作业。广明光电也在2015年12月的东京国际机器人展推出小型协作机器人。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5篇

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发展状况分析

一、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特点分析

二、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分析

一、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需求分析

二、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产销分析

三、中外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对比

四、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规模现状

五、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需求结构分析

六、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下游行业剖析

七、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世界重点需求客户

八、2013-2018年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前景展望 第三节 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供给分析

一、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生产规模现状

二、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产能规模分布

三、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技术现状剖析

四、世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价格走势

五、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世界重点厂商分布

第二章 国内外工业条码打印机生产工艺及技术趋势研究 第一节 当前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产品技术成熟度分析

第三节 中外工业条码打印机技术差距及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四节 提高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技术的对策

第三章

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现状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 2008-2013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第三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产销运行分析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利润情况分析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周期分析

四、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机遇分析

五、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利润增速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 对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特点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分析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产业发展的思考

第四章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运行态势剖析 第一节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动态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新动态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主要品牌动态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需求新动态

第二节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运营格局分析

一、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二、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三、影响市场供需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进出口形式综述 第四节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价格分析

一、热销品牌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二、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分析

第五章

2013-2018年中国各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一、2011-2012年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11-2013年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华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华东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同上下略)第三节 2013-2018年华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第四节 2013-2018年华中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第五节 2013-2018年西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节 2013-2018年西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第七节 2013-2018年东北地区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情况

第六章 2011-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出口状况及预测分析 第一节 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口金额分析

第二节 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出口情况分析

一、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出口量分析

二、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出口金额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2009-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主要进出口国家和地区分析 第四节 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出口预测分析

一、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进口预测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出口预测分析

第七章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分析 第一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的需求变化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需求情况分析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品牌市场需求分析 第二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需求市场状况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特点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分析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四、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存在的问题

五、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的需求方向 第三节 主要应用的发展趋势

第八章

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第一节 2011-2012年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调查分析

一、主要观点

二、市场结构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四、厂商分析

第二节 2011-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用户调查分析

一、整体市场关注度

二、品牌关注度格局

三、产品关注度调查

四、不同价位关注度

第九章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上下游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上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 下游产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意义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章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分析

五、客户议价能力分析 第二节 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综述

一、2011-2013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集中度

二、2011-2013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程度

三、2011-2013年工业条码打印机企业与品牌数量

四、2011-2013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四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国内外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分析

二、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竞争分析

第十一章

工业条码打印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主要潜力品种分析

三、现有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四、潜力工业条码打印机竞争策略选择

五、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后危机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的影响

二、后危机后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三、2013-2018年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竞争趋势

四、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五、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机会分析 第四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风险分析

第十二章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前景与机遇分析

一、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前景

二、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发展机遇分析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的发展机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趋势分析

一、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发展空间

四、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产业政策趋向

五、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技术革新趋势

六、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价格走势分析

七、2013-2018年国际环境对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的影响

第十三章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发展潜力分析

一、市场空间广阔

二、竞争格局变化

三、高科技应用带来新生机

第二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品牌格局趋势

二、渠道分布趋势

三、需求趋势分析

第三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战略综合规划

二、技术开发战略

三、业务组合战略

四、区域战略规划

五、产业战略规划

六、营销品牌战略

七、竞争战略规划

第四节 对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企业品牌的重要性

二、工业条码打印机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三、工业条码打印机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企业的品牌战略

五、工业条码打印机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十四章

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预测 第一节 未来工业条码打印机需求与需求预测

一、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产品需求预测

二、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

三、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总产值预测

四、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销售收入预测

五、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总资产预测

第二节 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供需预测

一、2008-2012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供给预测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产量预测

三、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需求预测

四、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供需平衡预测

五、2013-2018年中国工业条码打印机产品价格预测

六、2013-2018年主要工业条码打印机产品进出口预测 第三节 影响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3-2018年影响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分析

二、2013-2018年影响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分析

三、2013-2018年影响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分析

四、2013-2018年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分析

五、2013-2018年我国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分析 第四节 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风险及控制策略

二、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政策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经营风险及控制策略

四、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技术风险及控制策略

五、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同业竞争风险及控制策略

六、2013-2018年工业条码打印机行业其他风险及控制策略

附表略……

网 址: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6篇

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部分):

第一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概述 第一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定义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发展概况 第四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业链分析

一、产业链模型介绍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业链模型分析

第二章2009-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2009-2013年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一、宏观经济

二、工业形势

三、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相关政策

一、国家“十二五”产业政策

二、其他相关政策

三、出口关税政策

第三节2009-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社会环境分析

一、居民消费水平分析

二、工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三章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生产现状分析 第一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总体规模 第一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能概况

一、2009-2012年产能分析

二、2013-2018年产能预测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容量概况

一、2009-2012年市场容量分析

二、产能配置与产能利用率调查

三、2013-2018年市场容量预测

第四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业的生命周期分析 第五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业供需情况

第四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国内产品2009-2012年价格回顾 第二节国内产品当前市场价格及评述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国内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2013-2018年国内产品未来价格走势预测

第五章2011-2013年我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我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现状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需求市场现状

三、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需求层次分析

四、我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走向分析 第二节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技术分析

一、2011-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技术变化特点

二、2011-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的新技术

三、2011-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现状分析 第三节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存在的问题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的三大瓶颈

三、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市场遭遇的规模难题 第四节对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分析及思考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特点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分析

三、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变化的方向

四、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的新思路

五、对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2011-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2011-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二节2011-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节2011-2013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市场供需分析

第七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第一节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一、现有企业间竞争

二、潜在进入者分析

三、替代品威胁分析

四、供应商议价能力

五、客户议价能力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竞争策略分析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增长潜力分析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三、典型企业产品竞争策略分析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2013-2018年我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竞争趋势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二、2013-2018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竞争格局展望

三、2013-2018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八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11-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1-2013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1-2013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1-2013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1-2013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模式

三、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投资机会

四、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发展前景

二、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九章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一、未来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发展分析

二、未来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技术开发方向

三、总体行业“十二五”整体规划及预测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市场前景分析

一、产品差异化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二、渠道重心下沉

第十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上游原材料供应状况分析 第一节主要原材料

第二节主要原材料2008-2012年价格及供应情况

第三节2013-2018年主要原材料未来价格及供应情况预测

第十一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上下游行业分析 第一节上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的影响

四、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的意义 第二节下游行业分析

一、发展现状

二、发展趋势预测

三、市场现状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四、行业新动态及其对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的影响

五、行业竞争状况及其对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的意义

第十二章2013-2018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风险分析 第一节当前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未来发展预测分析

一、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发展方向分析

二、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规模

三、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

二、原材料压力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四、政策和体制风险

五、外资进入现状及对未来市场的威胁

第十三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 第一节A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二节B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三节C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四节D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五节E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六节F公司

一、企业基本概况

二、2009-2012年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三、2009-2012年企业竞争优势分析

四、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第十四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地区销售分析

第一节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区域销售市场结构变化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东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东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东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东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华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四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中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中南地区销售规模

二、中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中南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五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华东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华东地区销售规模

二、华东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三、2009-2013年华东地区“规格”销售规模分析

第六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西北地区”销售分析

一、2009-2013年西北地区销售规模

二、西北地区“规格”销售分析

第十五章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 第一节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投资策略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投资筹划策略

三、2013年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品牌竞争战略

第二节2013-2018年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品牌建设策略

一、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规划

二、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建设

三、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业成功之道

第十六章 市场指标预测及行业项目投资建议

第一节中国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第二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投资机会

第三节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产品投资趋势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四节项目投资建议

一、行业投资环境考察

二、投资风险及控制策略

三、产品投资方向建议

四、中金企信项目投资建议

1、技术应用注意事项

2、项目投资注意事项

3、生产开发注意事项

4、销售注意事项

第十七章 网管型工业以太网交换机企业制定“十二五”发展战略研究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背景意义 第一节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第二节企业强做大做的需要 第三节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

二、“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原则 第一节科学性 第二节实践性 第三节前瞻性 第四节创新性 第五节全面性 第六节动态性

三、“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依据 第一节国家产业政策 第二节行业发展规律 第三节企业资源与能力 第四节可预期的战略定位

图表......网 址: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7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整体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平阳中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依据《河北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学校此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

基本状况:学校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229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975人;教职工82名,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人,市级师德标兵2人,市级师德先进个人2人。

发展优势:1995年以来,平阳中学励精图治、奋发图强,逐渐形成了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校风和学风,学校声誉逐年提高——教师队伍年青化,高学历,好学上进;学生举止文明,谦谦有礼;教学设施先进,教育教学质量连年攀升,稳居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第一平台(全县前5名)。

制约因素:一是师资队伍发展相对不均衡。长期以来由于教师流动和新教师招收较少,部分学科教师人数不多;学校名师的比例仍偏低,尤其是市县级以上名师数量过少,引领带动作用不明显。

——生源对学校发展的制约性。学校地处全县最东部,生源流失现象严重。由于一系列扶持民办教育政策的出台,优质生源流失到定州、曲阳县民办学校的趋势加剧,影响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化建设仍然比较薄弱。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在学校发展规划中重视不够,信息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度不高,信息的获取方式和教育教学的呈现方式仍比较单

一、封闭和传统。

——硬件建设不足。如餐厅、宿舍建筑面积严重不足,没有合格的操场,学校的现代化建设和特色化办学任重道远;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如何在办学特色上能继续深层次挖掘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资源等。

二、发展思路

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通过文化引领、管理保障、队伍支撑、科研突破等举措,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奠基。

文化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廉洁文化建设,积淀学校文化底蕴。一是健全人文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理论思想基础;二是挖掘校园环境文化,提升内涵发展实力;三是不断充实和创新活动文化内容,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管理保障:一是强化德育管理,以德为先,坚持五育并举,创建特色学校;二是强化教学管理,突出过程和业绩,深入实施基础效益综合管理质量工程。三是强化后勤管理,增强“三个意识”(即服务意识、安全意识、效能意识),实现“两个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四是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从严从细从实,强化制度的规范性、导向性和约束力。

队伍支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思想上想干事、能力上会干事、效能上干成事、廉洁上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素质精良的教师团体。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倾心打造学有示范,做有榜样的教学技艺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

科研突破:在研究中积淀底蕴。一是目标认同。全体教师统一目标,自觉、主动地投入到科研的怀抱,让科研成为全体教师的工作方式和成才之路,形成“群学、群研、群绩”的大好局面。二是措施扎实。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管理,强化工作职能,完善有效机制,促进课题研究高效运作。三是树立品牌意识。以课题研究推动学校特色创建,以科研成果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努力打造窗口学校、示范学校品牌。

三、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加速推进信息技术教学,增强教育实力,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为阜平县平阳镇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

(二)办学理念

以德治校 育人为本

校训:团结 奋发 创新 进取 校风:敬业 乐群

博学 笃志 教风:严、实、新、活 学风:高、严、勤、乐

(三)办学目标

总体目标:

凭借教育教学质量办县级名校;依靠优秀素质团队办特色名校。经过三年不懈努力,将学校建成理念先进质量上乘、管理高效科学民主、骨干精良特色教学、课程完整结构合理、生源稳定学有所长的社会、家长、学校和学生“四满意”的学校。

一年目标: 探索总结自身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初步见效。实现教育强校目标,形成拥有56名专任教师,986名学生和18个教学班的初级中学办学规模格局。学校秩序规范、充满活力,学生行为习惯良好,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校园环境优美,干净卫生,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攀升。

二年目标: 实现“教育普及程度高、师资水平高、教育质量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高、办学条件标准化”的目标。创建县级“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校园安全防范先进学校”、“创先争优先进支部”。

三年目标:力争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主动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县级窗口学校。

四、发展措施(一)学校管理:

基本目标: 进一步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教职工代表大会 制,真正体现校务决策的民主性、公正性;建立和完善以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竞争运行机制,注重业绩实效和人性化管理;切实发挥妇工组织、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解决和处理好教职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切身利益。工作措施: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意识和工作作风,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2、坚持以人为本,倡导“研究先于决策,服务大于领导,协调多于控制,观念重于方法,环境优于制度”的管理理念,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系,形成以“落实目标责任”为核心,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以“科学、民主、高效、和谐”为基本特征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科学高效的岗位目标管理办法;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规范制度;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绩效工资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岗位效益制度,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4、通过科学规划,建章立制,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大的飞跃,基本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和管理理论,创建县级示范管理学校。

(二)队伍建设:

基本目标: 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化发展为中心,以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重点,形成教师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健全奖惩机制,建立一支适应21世纪教育教学要求的新型教师队伍。

工作措施:

1、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全面、综合的师德评价制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每学期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形成“领导当楷模、党员做示范、教师创榜样、学生树形象”的良好德育氛围;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评估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同时,继续完善主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各任课教师和家长齐抓共管的德育教育管理体系,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努力建设一支学历层次高,综合素质好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造就思想上想干事、能力上会干事、效能上干成事、廉洁上不出事的干部队伍。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着力打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奋发有为、素质精良的教师团体。三是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倾心打造学有示范,做有榜样的教学技艺精湛的骨干教师队伍。

3、以“名师工程”为载体,以业务培育为关键,强化教师业务进修和校本师资培训力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水平;建立教师外出学习交流制度,鼓励教师参观名校、拜访名师、学习经验,以达到“博采众长”的目的;不断完善教师苦练内功的教学比武制度,通过开展优质课比赛、说课竞赛、课件制作比赛等教师岗位练兵活动,强化教师基本功,使教师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理论修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能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确保60%的教师能胜任县级及以上级别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教学,涌现10-20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促进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4、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龙头,开展以构建素质教育教学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教研教改活动;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争取每年在市、省、国家级的学术研究会或CN刊物上交流或发表论文的教师达总数的20%左右;

5、加强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培训,鼓励和提供条件让教师学习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技能。要求每位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达到中、高级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考核要求;能根据教学需要自行设计各种辅助教学课件;能掌握网络知识,自由地上网交流、获取信息;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资源、网上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借助校园网熟练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进一步强化信息技术的功能效益,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彰显办学效益;

6、教师能根据学科特点、教育对象,在学校统筹规划下,承担相应的教育科研任务,每年都有1-2项科研成果,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师。

(三)教学改革

基本目标: 以教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以中考改革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以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为特色,积极创设适合师生个体发展和身心健康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取成功,让每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有所提升,把学校建设成为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特色型质量名校。

工作措施:

1、落实《平阳中学教学常规》,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行“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教学法,进一步加大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学手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自主探究和应用实践能力。

2、改革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和教案二次备写模式,注重集体讨论、课后反思等环节的落实,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三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过程、统一课堂训练”)。

3、依据“严格常规检查,严格过程管理,严格质量测评,比教学实效”的“一比三严”原则,注重教学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强化督查评估力度,强化对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各科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4、树立“一年中考三年抓”的意识。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积极参加研讨交流,努力完善切实可行的目标机制和可操作性强的备考方案,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面的学生,重视心理辅导和压力排疏,以考促教,以考促学。

5、加大信息技术的培训,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网络共享教学资源,注重分层教学、分层辅导、分层竞赛,追求学生个性与潜能充分、自由、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制订和完善评价制度,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全面化、方法多样化、时机全程化”。重建对学生学业、非学业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师专业水平和业绩评价,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等,使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

(四)教育科研:

基本目标: 依托教研,突出质量,形成一支能推动学校教科研深入开展的研究性骨干教师队伍群体。以教科研指导改革,以教科研造就师资,以教科研提高质量,以教科研促进发展,争取通过三年努力,教育科研等级跻身于县级一流学校行列。

工作措施:

1、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对规范化教学管理的认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形成“围绕课堂抓教学、围绕质量抓教研、围绕科研抓提高、围绕特长抓竞赛”的学科特色建设,使实施新课程与提高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

2、完善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科研和课题管理网络培训,专任教师参与率达100%。所有专任教师每学期上两堂公开示范课、交一篇教学心得、写一篇教育教学故事、精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心得;学期初上交一份课题研究计划、学期中开展一个有关课题研究的展示活动、学期末交一份课题研究日记和附件材料、有一份课题研究阶段报告、撰写一篇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课题研究专题论文。

3、坚持走“科研兴校”、“教育教学研究聚焦于课堂教学”之路,形成既有自己特色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题管理制度、奖励制度、教师个人教科研档案制度。逐步完善课题的选择、立项论证、申报、开题论证、过程管理、结题、鉴定和成果推广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4、不断完善学校课程管理制度,建立课程开发和教学的资源库,积极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教育功能,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完整的记载。

5、积极聘请专家、学者来校讲座,指导教科研工作和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及时总结教育教学改革经验,将相关课题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6、以语文、理化生等教研组为示范点,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开展学科组小课题的探索、实践和研究。构建骨干研究与全员研究相结合、专题研究与一般研究相结合的科研模式,逐步开创组组有课题,人人搞研究,项项出成果的“群学、群研、群绩”的群众性科研局面。

(五)学生管理:

基本目标: 以人为本,一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奠基。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新方法、新措施,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成材、成人而服务;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工作措施:

1、与时俱进,改革现有的学生管理制度,以培养“会做人、会求知、会劳动、会健体、会审美、会生活、会创造”的高素质现代人、文明人为育人目标,对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地位、内容、方式、方法、途径、层次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完善一套重视流程管理、讲究实效的学生管理制度;

2、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营造健康的活动内容和空间;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展示学校精神风貌;

4、努力营造“绿化、美化、净化、艺术化、教育化、人文化”校园环境,增强美感体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熏陶;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模范班级”、“星级少年”等系列活动,引入竞争机制,创造良好的学风和校风。把优美的环境设施与校风、班风、学风的培养、学校的办学理念、目标结合起来,促进教育资源建设与内涵发展的有机整合;

5、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载体,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达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功效;

6、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7、积极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尊、自强、自律、勤奋的健康心理;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解答和帮助,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勇气和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9、注重人文教育,养成交流与合作的习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团结友爱,健康和谐的生生关系,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与交流,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各种交流和沟通的方法进行合作生活与学习,发展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和谐相处的意识与能力;

10、构建学生发展性综合评价方案。通过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特长表演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评价内容涉及校内外,涉及德智体等各个方面,贯彻全过程;注重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的评价,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科学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效,淡化分数评价意识,注重学生个体成绩发展过程的评价、能力形成的评价、学习方法与学习效率的评价,要求学生能比较客观评价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评价,善于根据评价调整自己的行为。

(六)办学条件:

基本目标: 2016-2018年,我校将充分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应有作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充分保证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办公无纸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网络化、家校联系一体化,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使我校整体办学条件居于全县一流水准。

工作措施:

1、积极向县教育局申请,建设餐厅、师生宿舍楼、标准化操场以满足未来教育教学需求。

2、实验设备、微机室、电教室设备及艺体、图书阅览设施设备均按一类学校标准配备,创建“十配套”达标学校,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3、以校园网配套为重点,实现校园联网(所有办公室、教室),建成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搞好信息媒体设备的装备,每个班级和功能教室均装备彩电和微机,力争教师每人一台微机,使每一个教室都能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学。所有教师和学生都能随时随地借助网络自由获取信息、沟通交流,实现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开展家校一体化的网络教学实验,使教育教学活动由校内向家庭、社会延伸,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体化、网络化。

4、在注重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学软件建设。坚持自主开发与统一购置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各个学科教学软件的装备,使各科教学软件系列化、网络化。

5、逐步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并把这一工作与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高雅、浓厚的教育氛围,创建“绿色学校”、“花园式学校”。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实施和管理本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将定期召开各级会议,积极学习本规划,以取得全体教工的共识,并将其主动上升为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学校将本规划作为校内部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动纲领,在本职工作中加以贯彻执行。

(二)组织保障 专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实施“三年规划”的全程管理。管理小组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确保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的具体落实以及教职员工的全员参与,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三)制度保障

1、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一是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不断修订、完善、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二是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自觉接受监督,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2、测评成效,利益挂钩。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并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四)师资保障

一要着力加强学校行政班子的建设,形成各职能部门“分工不分家,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二要努力建设一支品德好、观念新、学历层次高、教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五)后勤保障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 第8篇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 是改善人居条件、治理生态环境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建材工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材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指导意见》编制, 作为“十三五”时期推进建材工业转型升级、促进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1 发展现状

1.1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持续较快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在10%以上。2015年, 水泥产量23.6亿吨, 平板玻璃产量7.4亿重量箱, 建筑陶瓷产量101.8亿平方米, 较2010年分别增长25.5%、12.1%、30.5%;规模以上建材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比重达7.3%, 比2010年提高1.9个百分点。

1.2 产业结构加速优化

“十二五”期间累计淘汰落后水泥和平板玻璃产能6.57亿吨、1.69亿重量箱。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及水泥制品业发展迅速, 产值居建材工业各子行业之首。玻璃深加工、石材加工、复合材料及制品等行业年均增速超过20%。2015年前十家水泥、平板玻璃企业生产集中度均达53%。以玻璃、陶瓷、石材等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日益成为支撑行业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发展区域经济的重要载体。

1.3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取得了一批支撑行业发展的技术成果。水泥窑协同处置、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技术装备广泛应用。6世代及以下平板显示器件用基板玻璃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超白玻璃基板有力支撑了太阳能光伏组件的发展, 全氧燃烧技术在平板玻璃行业实现工业化应用。大尺寸石英坩埚、陶瓷薄砖制备、喷墨打印等技术逐步推广, 陶瓷原料干法制粉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无碱高强玻纤、高强碳纤维、碳化硅纤维、玄武岩纤维实现工业化生产。低品位矿选矿提纯、均化及再利用等非金属矿加工技术稳步推广, 矿物功能材料在精细化工等领域应用水平明显提升。

1.4 绿色发展进展显著

清洁生产取得显著成效。大型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生产线安装脱硫脱硝综合治理设施, 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明显下降, 脱硝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占比达90%、50%以上。余热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水泥、平板玻璃余热发电普及率分别达80%、60%。煤矸石烧结砖隧道窑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成投产。建材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继续增长, 年资源综合利用量超过10亿吨。依托新型干法水泥窑技改建成或正在建设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产业废弃物的水泥熟料生产线有100多条, 发展势头良好。

1.5 两化融合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 信息技术对建材企业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的渗透日益加深, 能源监测系统、余热回收利用系统、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等适用技术在骨干企业逐步推广应用, 行业信息化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水泥电商比例大幅提高, 玻璃产品现货和期货两大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并平稳运营。建材商城线上线下互动日益广泛, 推动建材模式和业态不断创新。2015年, 建材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47.4%,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0.5%。

1.6 国际竞争能力日益增强

2015年建材工业出口额达383亿美元, 是2010年的2倍, 出口国别和地区200多个。平板玻璃、玻璃纤维、建筑陶瓷国际市场占有率均居第一。建材成套技术装备出口规模继续扩大, 水泥、玻璃建设工程服务占国外市场份额50%以上, 服务总包和投资建设的国外水泥生产线熟料产能超8000万吨。大型建材企业在境外收购、投资建厂步伐明显加快。

总体看, “十二五”期间建材工业发展成绩喜人, 建材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本完成了《建材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但我国建材工业仍“大而不强”, 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产能严重过剩、新型建材发展缓慢,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节能减排水平不高, 公平竞争市场建设滞后等突出问题, 仍有待在今后发展中加以解决。

2 发展环境

2.1 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 也是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重要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将保持中高速, 迈向中高端。建材工业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 既有投资和消费结构变化带来的深刻影响, 也有发展方式转变提出的紧迫要求, 建材工业必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加速优化产业体系, 拓展发展空间, 注重提质增效, 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平稳发展。

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同步推进, 为建材工业提供持续中高速增长空间。“十三五”时期, 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 经济增长仍将保持中高速。特别是铁路、公路、机场、水利、海洋工程等投资扩大, 城镇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建筑能效提升、农业设施、农房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 以及高端装备等重大项目实施, 为建材工业保持中高速发展提供了空间。

需求结构变化和有效供给不足, 迫使建材工业优化调整产业体系。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消费需求日趋多元, 要求建材工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过剩产能, 增加有效供给。发展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 要求建筑材料向绿色化和部品化发展。全面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要求建材工业尽快增强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保障能力。加快发展新兴制造业, 要求建材工业适应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 深化信息技术和建材工业的融合, 优化产业结构。

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 倒逼建材工业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动能。推进绿色发展,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实现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 倒逼高能耗、高排放和资源高消耗的建材工业加快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 提高行业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和低碳发展水平, 注重质量、效益和全要素生产率全面提升。

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要求建材工业加快培育竞争新优势。全球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一带一路”建设战略推进实施, 为我国建材工业推进双向开放, 促进国内外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也对建材工业提升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2.2 需求预测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不断转变, 需求结构不断升级, 传统建材产品需求量保持基本平稳或略有下降的态势, 其中, 水泥需求量会出现下降, 绿色建材和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需求量继续增长。

3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3.1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 着力压减过剩产能,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建材和建材部品部件, 壮大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和建材生产性服务业, 优化要素配置, 构建产业新体系, 拓展发展新空间,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为建材工业“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基本原则

坚持转型发展。引导要素优化配置, 遏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 培育矿物功能材料, 支持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坚持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突破并推广关键共性技术, 加快新产品研发与应用进程, 完善标准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加强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开发推广绿色建材, 促进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业态和模式创新, 促进信息技术与建材工业深度融合, 强化建材工业与建筑业等上下游产业跨界互动, 加快建材工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资源, 本着互利共赢,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 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 加快产业全球布局和国际交流合作, 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3.3 发展目标

到2020年末, 产业结构优化取得重大进展, 技术、装备水平和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传统建材加速换代, 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基本解决, 建材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绿色发展水平更高, 两化融合深度发展, 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 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4 主要任务

4.1 加快结构优化

4.1.1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开展专项行动, 大力压减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建材行业严重过剩产能。

加快传统建材升级换代, 延伸产业链, 推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开发推广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水泥基材料及制品、节能门窗、玻璃幕墙等部品化建材, 生产系列化、标准化的专用水泥、预拌砂浆、混凝土外加剂、砂石骨料等基础原材料。

4.1.2 培育区域特色产业

统筹资源禀赋、环境容量、交通物流、市场需求等因素, 因地制宜, 在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地或规划建设区周边, 支持发展特色非金属矿采选和深加工业, 合理培育区域特色建材产业, 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生产基地。

4.1.3 壮大建材新兴产业

加快开发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 实现关键基础材料产业化规模化, 增强关键基础材料供给保障能力。重点发展玻璃基材料、工业陶瓷、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复合材料, 鼓励发展石墨烯等前沿材料。

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 提高非金属矿资源开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矿物功能材料, 重点开发基于非金属矿物用于节能防火、填充涂敷、环保治理、储能保温等方面的矿物功能材料。

4.1.4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发展建材工业研发设计、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服务业, 推进设备维修专业化服务, 发展壮大面向建材工业的生产性服务业。在玻璃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石材、新型房屋等行业推广创意设计和制造。推进建材行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网络配送体系建设。在装饰装修材料等行业建立设计、选材、配送、施工一体化网络平台。在碳纤维、玻璃纤维等高性能无机纤维及其增强复合材料、精细陶瓷、人工晶体、矿物功能材料等行业建立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等服务平台。完善并加快发展从非金属矿地质勘查、工程咨询、工程设计、工程建设、设备安装到工程总承包的建材工程建设服务产业链。

4.2 强化协同创新

4.2.1 加强技术创新

依托企业集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 构建“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支持科研院所和骨干企业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技术研发、检测测试、验证示范等机构, 提升研发能力。支持建材工业大型企业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双创”平台, 重点突破智能制造、清洁生产、产品设计和应用等关键技术, 着力解决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及其制品加工制造关键技术和装备, 增强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 构建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 加强知识产权建设和保护, 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

4.2.2 完善标准规范

构建新型标准体系, 强化产品标准和应用规范联动衔接。推进修订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传统建材行业能源消耗定额、污染物排放、产品质量等强制性标准, 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加快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 积极研究和推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产品质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应用规范等建设, 加快技术成果向技术标准转化, 促进新材料产业化。制定完善绿色建材产品评价技术要求。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建材产品标准对比研究, 支持参与国际标准制 (修) 订工作。鼓励制修订新产品团体标准。

4.2.3 创新业态和模式

构建产业创新链, 引导和支持建筑卫生陶瓷、防水材料、玻璃幕墙、部品化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等领域建材企业, 针对个性化需求, 开展服务型制造, 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引导水泥、玻璃、建筑卫生陶瓷等行业骨干企业, 从单纯提供材料, 向提供研发设计、采购物流、营销融资、建设维护和技术支持等一体化服务、系统方案业务转变。引导大型建材制造企业采购销售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 提高企业供应链协同水平, 推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向网上交易、加工配送、技术服务、支付结算、供应链金融、大数据分析等综合服务延伸。发展网络制造新型生产方式, 实现产品研发、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管理、维修等生产经营环节的企业间协同, 形成网络化企业集群。

4.3 推进绿色发展

4.3.1 推广绿色建材

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实施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构建贯通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的全产业链, 搭建产业融合协同创新平台, 组织绿色建材新产品、新设计的首批次应用试点示范, 宣传推介绿色建材生产应用成功范例。支持建设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推进构建全国统一的绿色建材市场, 方便消费者选用绿色建材, 提高绿色建材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比例。

4.3.2 加强清洁生产

支持企业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开发并利用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推广适用于建材的能源梯次利用技术装备, 推进能源、环境、节水合同管理, 研究完善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降低能耗和排放水平。推广适用于建材窑炉烟气脱硫脱硝除尘综合治理、煤洁净气化等成套技术装备, 推广节水工艺和技术, 开展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开发推广陶瓷原料干法制粉新工艺, 耐火材料原料均化、级配和用后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提高低品位非金属矿采选及既有尾矿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提升共伴生矿物回收利用能力。鼓励合理利用劣质原料和工业固废, 推进生产环节固废“近零排放”。推广无铬耐火材料, 开发低毒、无毒木材防腐剂, 逐步替代并减少使用铜铬砷 (CCA) 类高毒木材防腐剂, 开发、推广和使用无毒高效脱硝催化材料, 防治重金属污染。

4.3.3 发展循环经济

支持利用现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污染土壤和危险废物等。研究利用新型墙材隧道窑协同处置建筑废弃物、淤泥和污泥等。开展赤泥、铬渣等大宗工业有害固废的无害化处置和综合利用, 开展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副产石膏、矿渣、电石渣等大宗工业固废的综合利用, 发展基于生活垃圾等固废的绿色生态和低碳水泥。在保证产品质量和生态安全的前提下, 在水泥、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机制砂石等产品中提高消纳产业废弃物能力, 逐步增加可消纳固废的品种。基于建筑废弃物生产绿色建材, 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剩余物以及废旧木制品发展生物质建材。

4.3.4 强化低碳发展

开发含能可燃废弃物高效利用技术和成套装备, 鼓励基于含能可燃废弃物生产适合建材窑炉使用的化石能源替代产品, 降低建材工业化石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实施建材工业窑炉热工效率提升行动, 降低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加快发展低钙硅酸盐水泥, 推进镁质胶凝材料无氯化应用, 研究新型低碳胶凝材料。开发建材窑炉烟气中二氧化碳分离、回收和利用技术。加快碳资产管理系统建设, 稳步推进合乎行业特点的碳排放权交易。

4.4 促进融合发展

4.4.1 深化两化融合

深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建材工业应用, 加快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普及推广。重点推进建材企业信息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 实现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信息技术在节能降耗减排和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加快推广企业能源管控中心项目建设。支持建材企业开展信息物理系统应用, 推广应用大数据、数据仓库、决策支持系统 (DSS) 和商务智能 (BI) 等信息技术, 加强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市场动态监控预警。鼓励建设并使用公共云服务平台。

深化智能感知、工艺分析、在线仿真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集成应用。推进数字化车间、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设备、固体废弃物智能化分选装备、智能化除尘装备等应用, 推进建材工业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重点支持开发适合建材工业高温窑炉和大流量传输实时监测的温度、压力、质量、流量、物料成分等传感器, 实现建材生产过程数字化、可视化。开展“机器代人”等专项试点, 应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工业机器人试点示范研究, 推广智能传感器等, 力争到2020年规上建材企业中达到智能制造水平的不少于200家。

4.4.2 加快产业融合

强化需求牵引与创新驱动的协同效应, 推进产业链上下游跨界融合。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需要, 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为牵引, 促进建材部品化、原料标准化, 加快建材部品、构配件产业实现标准化设计、系列化开发、工厂化生产、配套化供应、信息化管理。以木结构建筑为牵引, 促进木材加工和保护产业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高效储能等新兴产业需求为牵引, 促进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发展和应用。

4.4.3 强化军民融合

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促进军民创新要素融合、创新成果共享, 统筹建设和提升军民两用关键基础材料自主保障能力。针对武器装备需求、行业发展短板以及产业转型升级急需的产品, 从设计研发、结构表征、演示验证、应用推广等环节入手, 以材料终极应用为目标, 采用“一条龙”模式组织跨行业、跨领域的军民协同攻关, 建立完善基于生产要素的军民融合发展机制。优先发展高强高模碳纤维、玻璃基板、光纤预制棒、高导热陶瓷基板、闪烁晶体、激光晶体等关键基础材料以及石墨烯、超材料、3D打印材料、智能仿生等前沿材料, 推动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所需的专用建筑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4.5 推进国际合作

4.5.1 深化技术服务

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结合“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实施, 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继续发挥国内建材成套技术、装备、标准与工程服务业竞争优势, 提高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和占有率, 重点保持并扩大在中东、北非、东南亚等区域市场的优势地位, 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拓展工程总承包业务领域范围, 从单一的水泥、玻璃工程领域向太阳能、装配式房屋等领域拓展, 从重点关注单一生产线项目向同时重视余热发电、脱硫除尘、垃圾焚烧等技改和深加工项目发展, 从重视工程总承包向重视技术总承包发展。

4.5.2 扩大资本合作

按照互利共赢原则, 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结合自身优势, 通过资本运用, 以兼并重组、参股入股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的投资与经营。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 支持在有市场需求、生产能力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结合设计、工程建设、设备供应等多种方式, 联合第三方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共同建设生产线。支持有条件的建材企业, 通过全球资源利用、业务流程再造、产业链条整合、资本市场运作等方式, 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和合作, 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鼓励多种形式进口重要非金属矿资源和节能环保技术、产品。积极引导外资合作开展非金属矿高效采选和尾矿综合利用, 开发推广绿色建材, 以及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 鼓励在我国围绕相关领域设立合作研发机构、合作推进相关研究。

4.5.3 拓宽合作路径

推广跨境电商+海外仓、连锁超市等发展模式, 加快建立海外物流贸易中心, 扩大海外营销网络, 将出口产业链向境外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 形成直销、海外子公司互为补充的全球销售网络。鼓励企业与下游核电、高铁等装备制造企业密切协作, 在“一带一路”沿线联合“走出去”。借鉴工业园项目建设经验, 在有条件的海外地区, 发展循环经济, 建立多产业耦合发展的产业园区。

5 重点工程

5.1 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工程

工程目标:促进绿色建材的生产和应用, 到2020年, 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以上。

主要内容:落实《促进绿色建材生产和应用行动方案》, 选择典型城市和工程项目, 开展各类建筑应用绿色建材试点示范。以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为着力点, 以绿色建筑、绿色农房、建筑节能和设施农业需要为导向, 优先从节能门窗、节水洁具、保温材料等产品切入, 开展绿色建材评价标识, 引导生产企业推进绿色生产, 发布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完善绿色建材数据库和第三方信息发布平台, 利用二维码、射频识别等技术构建绿色建材可追溯信息系统。发挥消费者组织和社会中介力量, 倡导绿色消费。在基础好的地区, 建设以绿色建材为特色的产业园区。

5.2 关键材料保障能力提升工程

工程目标:一批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实现产业化, 石墨烯等前沿新材料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内容:落实《中国制造2025》, 围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重大工程, 以应用为导向, 建立产业发展联盟, 采用“一条龙”模式推进关键材料产业化, 突破关键材料产业化瓶颈。组织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首批次应用, 加快应用进程。

5.3 矿物功能材料发展工程

工程目标:培育壮大矿物功能材料, 推进矿物功能材料在土壤改良和环境治理中实用化, 建设若干矿物功能材料特色产业园区, 2020年特色产业园区产值达百亿。

主要内容:以节能环保、生态修复、现代农业、高端装备等需求为牵引, 以大企业为主导, 加快产业示范, 培育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广新技术和产品, 围绕石墨、硅藻土、高岭土、膨润土、海泡石、凹凸棒、石英、云母等优势矿种, 加快传统矿物制品升级换代。开展基于大宗尾矿生产矿物功能材料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 打造尾矿“近零排放”的非金属矿精深加工示范区。建设节能环保用矿物功能材料产业示范项目。结合产业精准扶贫, 加大对连片贫困地区特别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优势非金属矿资源科学开发的支持力度, 打造特色非金属矿产业园区。

5.4 协同处置推广工程

工程目标:发挥建材窑炉特别是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独特优势, 推动建材工业向绿色功能产业转变, 到2020年水泥熟料原燃料中废弃物占比达到20%以上。

主要内容:建设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基地, 推动建筑垃圾等城市废弃物分类集中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选择城市周边具备条件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和墙体材料隧道窑生产线进行适应性改造, 积极稳妥推进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有毒有害产业废弃物、禁烧的农林剩余物、建筑垃圾等协同处置项目。研究制定协同处置水泥产品、墙体材料安全和废气排放标准。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置、基于废弃物生产绿色建材试点示范, 建立工程应用安全监测评价机制, 积累应用安全性技术资料。

5.5“三品”行动推进工程

工程目标:增加适销品种、提升产品品质、打造知名品牌, 更好满足差异化消费需要, 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主要内容:发展适应海洋、交通等领域的特种和专用水泥产品, 提高玻璃原片质量和深加工水平, 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鼓励厨卫、装饰装修材料等行业骨干企业, 针对市场热点和消费偏好, 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 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要。结合质量品牌提升行动, 弘扬工匠精神, 以水泥、玻璃等大宗原材料以及保温材料、防水材料、装饰装修材料等消费者关注产品为重点, 推进质量对标达标, 开展质量对比提升。支持企业加大品牌建设投入, 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打造一批国内、国际市场具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5.6 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工程目标:围绕绿色建材、复合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等领域, 搭建若干产业发展服务平台, 创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主要内容: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 探索技术产业化的新模式, 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规范相关服务标准, 开展技术研发、知识产权运用、检验检测、技术评价、技术交易、质量认证等专业化服务。建立石墨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绿色建材、石墨、玻纤及复合材料、矿物功能材料、石墨烯等产业发展联盟。建设绿色建材、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检测、标准、应用、专利等基础数据库,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分区域、差异化创建若干以绿色建材、非金属矿采选及其精深加工为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6 保障措施

6.1 强化规划指导

本规划由工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 要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 加强规划与产业政策、标准规范的衔接, 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 依据规划和产业政策等组织实施相关建设项目, 推进重点工程落实。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建材工业规划。建立规划实施的动态评估机制, 对规划的完成情况及落实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加强动态监督, 必要时按程序对规划内容进行调整。

6.2 完善配套政策

加大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 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价格、能源、环保等相关政策衔接。研究提出重点支持的技术、产品、项目清单, 实施有保有控的差别化扶持政策。支持各类资本通过提供并购贷款、并购票据、直接融资等多种形式参与建材企业兼并重组。加强生产、施工等全产业专业人员培养和技术人员培训, 营造崇尚专业的社会氛围, 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开展国际技术、标准、品牌等交流, 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强国别产业政策研究, 搭建海外资源开发、项目建设、品牌营销和技术标准体系的专业化服务平台, 为国际产能合作提供服务。

6.3 改善行业管理

完善运行监测网络和指标体系, 强化行业运行监测, 定期发布行业运行信息, 委托第三方发布重点建材产品价格指数, 及时协调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善行业准入规范条件, 规范企业从业行为, 对于实施准入或规范公告管理的行业, 建立企业自我声明制度, 改进完善行业事中事后监管。组织试点示范, 推进重点工程实施。强化标准约束和引导, 完善标准体系。支持建立产业发展联盟, 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融合。

6.4 营造公平环境

构建行业诚信体系, 建立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体系, 发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公开企业环保、节能、质量、安全等信息, 接受社会监督, 严格执法监督, 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理, 并予以公开。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

6.5 强化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研究加强石墨、萤石等战略性非金属矿物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利用, 在矿山开采、土地复垦、地质灾害防护、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产品质量、能源消耗、低品位矿综合利用等方面提高行业规范门槛。研究建立重点非金属矿产品的期货市场。建立监管体系, 开展专项清理整治。建立非金属矿行业数据采集平台, 完善重点产品统计制度。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初级产品出口, 扩大高附加值产品及装备出口。研究建立战略性非金属矿产资源储备制度。

6.6 加强组织领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2018年工业废水处理市场发展前景】相关文章:

上一篇:给去世的爷爷的一封信下一篇:储备经理申请书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