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职称论文

2024-07-28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精选6篇)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 第1篇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发表

就学术而言,教育职称具有学衔的性质;就专业技术水平而言,它具有岗位的性质。以下是基础教育职称论文发表,请参考!

“位育”是潘光旦先生重要的学术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之一,它涉及领域广,蕴含道理深刻,挖掘其存在价值和作用,以阐述现代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以其之道治其社会之“道”,也许将给我们某种程度的启发,特别是对现在教育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之一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过程中,工作的重点应从宏观层面集中至微观层面教学环节、教师队伍的建设层面的发展。

基础教育均衡思想的着眼点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区域差距。

作为最关键而具有能动性的教师队伍怎样在国家政策思想指导下利用外在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资源并自觉地促进自我内在发展,同时带动教育均衡发展?这也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动力。

笔者认为不妨用潘光旦先生“位育”之道迁移至教师队伍建设之道,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围绕“位育”之道而展开,先阐释“位育”视野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姿态,从而分析教师队伍在其的地位与作用,并以“位育”之道给教师队伍建设之道指路。

1 “位育”视野下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中庸》上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有一位学着下注脚说:‘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

所以,‘安所遂生’,不妨叫做‘位育’。”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位育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位,即是务本,也谓安其所。

从整体上说,基础教育均衡的发展应由根部向外发展,也就是由内至外的发展路线。

而且基础教育根植的社会土壤的文化环境具有固有的棉续性和物质的连带性,所以每一个发展的物体有必须基于自身固有的现实基础。

从局部上说,不同区域之间,同一区域不同的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的群体之间,也因物质经济文化的差别,也存在着不同阶段,不同层面的“异”。

因此不同的发展个体要从不同的“位”出发,因地制宜;同一发展个体在不同时期也从不同的“位”出发,与时俱进。

从“位”层面出发,由宏观至微观的剖析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存在适当的不均衡的合理性与现实性。

另一方面是育,即是进步的,进步的根据是基础教育分子间适当的“异”,“异”而逾量,引起质的变化。

基础教育均衡中的不均衡过于异化,将恶化均衡发展的局面,使基础教育均衡走极端化、阶级化,造成教育系统处于混乱不和谐的状态,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成严重的威胁。

“异”而适量,才能成为发展的动力与和谐的局面,方能遂生。

基础教育均衡方能自由、长久而增益其质量的发展。

‘育’而积量,当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步入另一个状态、阶段,又生成一个新的“位”。

由此形成据“位”而“育”、因“育”而另“位”的循环发展模式。

在此,“位”与“育”的循环发展才能不断提高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与水平,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教师队伍的整合与发展问题

“事在人为”,发挥人的潜力,运用人的智慧,准确合理的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方向,从而有效地控制事物在其规律的轨道上运行,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是人所具有的能动性,也是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不仅是“事”的发展,更是“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利用“事”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更好的发展。

不成“人”无法成就“事”,“人”只有自愿融入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之“事”,才推动基础教育的发展,从而转化为自身与“他人”的发展。

细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人为”因素,至上而下,有党政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社会人群的有关人员以及学校管理队伍与第一线教师队伍。

其中目标达成的关键、最活跃、最基础的群体是第一线的教师队伍。

再看,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有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人力资源的均衡性问题、有关法规与政策公平性问题等。

近几年来基于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事实,我国针对偏远、贫穷、落后及不发达地区的教育制定了相关的地方法规与政策,给该地区教育发展提供了优惠政策与制度的保障,同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然而我们发现我国教育整体素质与水平并不高,整体水平呈不均衡发展趋势,缺乏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不可否认,在物质资源丰富的年代,在政府大力支持与物资大量投资下我国落后的农村地区的硬件设施绝大部分已经达标或接近达标的水平。

孩子们可以坐在图书馆里博览群书,通过计算机可以感受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利用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剖析物质结构隐藏的微妙等。

由于孩子们暂不具备完整的学识完成此学习任务,这需要教师在其间的指导。

试想如果缺乏教师“人”的因素,一切合理的政策、法规,优质的物质资源只不过仅仅是口号与摆设而已。

我们知道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四要素组成。

教育者利用教育内容及教育资源作用于受教育者,其最终目的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教育资源在其间的作用是中介、手段与工具。

教育者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中的“东风”。

基于如此重要与关键地位,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知识与能力,才能在整个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是一种有文化传播和语言组织起来的解释性范式的储存”,一般包括文化、社会、人格三种结构,教师的生活世界不只要考虑可见可感的显性因素,而且应尤其注意隐藏在宗教、文化、理想、态度、情感、价值观中的隐性因素。

我们可以通过准确地分析、认识、理解教师生活世界显性知识的表征来透视其隐性因素,而隐性因素往往是教师生活的精神世界。

它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看法,一种不易改变、稳定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它的稳定性、固定性常常与时代赋予教师综合素质应有的多样性、复杂性起冲突,具体表现在操作层面上,教师已有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的显性知识不相匹配。

特别是教育情境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封闭及落后地区的教师,应审时度势、更新观念,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学习新知识,丰富已有的理论基础知识,并调整已有的认知结构,通过注入新的血液途径以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树立现代化的学生观、教学观、职业观和人才观,在实践中不断的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

3 “位育”教师队伍发展的解读与出路

3.1 “位”——安其所

“所位与所由育的背景,当然是环境,环境可分为二:一是体内的环境,一是体外的环境。

体外的环境就人而论,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横亘空间的物质环境,二是纵贯时间的文化的环境。

教育的目的又当然在设法使我们和这两种或三种环境打成一片,使相成而不相害。

”学校分别分布在拥有不同的经济、文化、人口、自然条件和人文历史等区域,这些因素各异,优劣并存,错综复杂,构成了具有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的教学体外环境。

教学体外环境的差异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立足点,我们应本着特色办学、个性办学的理念,促进教育本土化的发展。

位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首当其中的任务就是了解、适应并融入其中的地理人文历史环境,在心理上接受、尊重并认同,避免在实践中因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而引起教学、生活上的冲突。

为此,应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与长期坚持教学的信念。

安其所,服其所。

达到“人”与“物”的和谐。

体内环境,笔者认为专指教师岗位的特质。

教师岗位的特质也就决定了教师从事该行业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等。

如何才能具备其岗位应有的专业素质服务其岗位?也就是安其岗。

随着市场经济如火如荼地展开,经济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异常丰富。

这些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对物质的需求,然而顾此失彼。

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使其上层建筑精神层面的上空弥漫着拜金主义、唯利主义等。

这些空气侵蚀人们的思想,扭曲人们的价值观,使其不能各司其职,各献其能。

从事教师行业的人在金钱的诱惑下,身兼数职,从教的同时兼经商行业以赚取更多的钱财。

从事经商工作者想方设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以损害人民生活利益为途径。

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想利用职务便利谋取更多的钱财或者盘算投资多少金钱方能从中买回多大的权势,做的是人民的公仆,过的是挥霍人民钱财、滥用权力谋取暴利的生活,等等。

由此可见,“事不对岗,岗不对位”的现象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与问题:不和谐局面愈演愈烈。

“在柏拉图看来,各做各的就是和谐,反之相互干涉就是不和谐,保持和符合和谐状态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指导这种和谐状态的知识是智慧。

破坏和谐状态的行为是不正义的行为,指导这种不和谐状态的意见称为愚昧无知”(柏拉图与理想国 )。

在实施基础教育均衡战略过程中,在学校教学的教师应恪守其岗,因不同的岗位要求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同一岗位针对不同的学生也有所差异,所以教师要灵活变通,积极营造和谐的气氛。

其实学校教学的和谐问题是各个教师在岗位上”安其所,服其生“的问题,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地位适宜,关系也就得当。

教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使之对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能有所贡献,不管在何阶段、何层面,即各有所用。

这就是柏拉图所谓的智慧。

3.2 “育”——遂其生

“位者安其所,育者遂其生”。

“育”是进步的,以“人”的进步带动“事”地发展,以“事”的发展促进“人”的进步。

同样的道理,以进步带动整个基础教育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发展促进基础教育的普及,以普及提供给每个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权,以平等的受教育权促进人的发展,因此,进步的根据是基础教育均衡教师队伍适当的“异”。

“异”的根源是教学的体外环境、教学对象等之间的“异”。

教师的体内环境: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道德、专业精神要与之相匹配、相吻合,也是时代前进的步伐赋予教师应具备的智慧。

这种智慧是教师的生存状态、教学状态,是成功的处理背景、情境、教学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在具体情境、复杂关系的教学中,在解决问题同时教好每个学生。

这种智慧是基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把握,对教学对象的充分理解和接受,对具体教学情境的理解,并在教育实践中自觉、能动的配置教学资源的同时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适当调节教学决策,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实践水平。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 第2篇

一、谈话法平等待人,一视同仁,以鼓励为主

案例一:有一位同学平时不愿意学习,上课经常溜号,搞小动作,当老师提醒时她答应得非常好,但就是不改。后来我了解到她喜欢朗诵,口才好,有很强的表现,经常参与广播电台的节目,并获过奖,了解这些情况后,我找到她,首先对她的才能给予赞赏,又从朗读的技巧和知识的重要性,从在外参与电台的节目到参与班团会的主持,让她谈想法,慢慢地,她向我说了心里话。为了使她不被别人落下,我先是鼓励她继续在朗诵方面加强锻炼,并答应她参加班会的主持,给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同时向她提出要求,那就是听好每一节课,不懂就问,她答应了这个条件。之后,陆陆续续又和她进行了多次谈话,每次提出一点小要求,后来我发现,她上课溜号、说话的毛病少多了,学习成绩也跟上来了。分析:在一个班级中的学生由于生长环境,先天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学习成绩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教师普遍喜欢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关爱,使之更加优秀。而对少数品学稍差的学生则有时是熟视无睹,甚至是讨厌她们。其实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从心理上讲,她们更需要师爱,更需

要老师重视和关心,需要老师的鼓励和欣赏,因此,在和她们谈话时,绝不能戴有色眼镜,但同时也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赏识也不是无原则的,更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是非不分,颠倒黑白,而是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她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给予肯定,扬其所长,并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强化其优点,淡化其缺点,消除学生的自卑心理,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厚爱和期望,从而接受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谈话法语言得体,句句入心,以平和为主

案例二:有的学生上课时经常趴着睡觉,提不起精神,开始时我以为是前一节课疲劳了,后来一打听原来是每节课都这样;还有的学生回答提问时理直气壮地说“我不会”,更有甚者,上课时在下面看手机。对待这样的学生我并没有简单粗暴的批评,而是利用课余时间仔细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经过多次谈话大多数学生都表示:以为老师会狠狠批评,没想到老师态度这么好,以后上课要认真听讲。分析: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真正解决它。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和风细雨式的谈话比暴风骤雨式的训话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关怀式的询问比审问式的探究更能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有时暗示性的语言比打开天窗说亮话更能解决问题。当学生取得成绩最需要有人分享时,教师一句热情的鼓励和充分的肯定,不但能激发成功者的进取心,强化好的心理品质和学习动机,对其他学生也可以起到良好的促动作用。谈话时 不用质问的语言,如你为什么老犯错误?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话?而是用比较温和的语气告诉学生“我一直在关注你,出现这种情况我很伤心”“你有什么话要和老师说吗?”“你对老师个人有看法还是对老师所上的课有意见呢?”“请你给老师提点建议,你希望老师怎样上课?”“你喜欢学什么课程?”等,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谈中对自己的过失产生悔过之意,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交谈中应始终贯彻教育性、规范性、正面性原则,语言忌“冷、硬”,提倡“三月雨”“六月风”,用热忱感染学生,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谈话法双向交流,忌一言堂,以学生为主

案例三:一次上课铃声响过后,忽闻两个同学的口角声,几经劝阻,二人毫无休战之意,正常的教学已无法进行,我只好让全班学生先自习,然后把二人领出教室,经过了解,原来是一场误会,后来又经过劝说和开导,二人都流下悔恨的眼泪,并握手言和,事情似乎可以 句号了。事后我一直在想,缘何一点小小的误会竟会使二人怒目相向,更何况目前正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如果同学间的小误会、小摩擦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来如何教育别人。为此,我又与二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交谈,帮她们分析此次误会产生的真正原因,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结合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帮她们明确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自身修养的方法等,后来二人主动要求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 第3篇

全国敬业杯教育论文有奖评优活动的参评论文, 将由此次评优活动组委会组成的专门班子评审, 获奖作品可获得相应的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盖全国敬业杯教育论文评优活动组委会印章。应征作品须在其信封和文章首页右上角注明“敬业杯”字样。

一、征稿内容及要求:

有关教育教学诸方面的科研论文均可。每篇限2100字左右;题目下依次注明邮编、单位、姓名、联系电话, 并附作者简介。

二、有关事项:

(1) 来稿必复。随时可来电来函查询; (2) 订书自愿, 作者购书优惠; (3) 优稿可优先在全国发行的杂志《神州》 (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1/I, 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9-5071, 邮发代号:2-871) 上刊发。获奖作者名单及获奖等级在其杂志上公布, 并可获得当期期刊一本。

特告:有特殊需求在“核心期刊”上刊登论文的作者, 请您在稿件右上方注明“期刊”二字。

三、收稿时间:常年征稿, 分册出版。约两个月出一册

来稿请寄:北京市朝阳区100012-02信箱书刊编委会

邮编:100012 电话:010-84966439 联系人:莫老师

教育论文之私塾教育论 第4篇

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民族的复兴在于人才的培养。怎样才能催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怎样才能让创新之花盛开、创新之树常绿?这是一道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

当北京大学校长骄傲地宣布北大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内地中国造福大学排行榜之首时,当教授放出“40岁挣不够四千万不要来见我”的狂言时,我们是该庆幸欣喜,还是该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耶鲁大学前任校长曾揶揄过中国的大学“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了教育的成功,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笑话。”虽然我们摒弃了“君子重义不言利”的束缚,但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法则是不能丢弃的。如果用铜臭代替书香,用金钱衡量水平,无疑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德行的培养。从孔子设立杏坛开始,中国教育的馨香已飘过了2500多年的历史,然而孔夫子所创立的私塾却成了众人声讨的对象,有人称私塾传播的传统经典使国人泯灭了个性,使少年变得老成,无形之中扼杀了创造性。可是当“弱肉强食”的法则被奉为圭臬,当亲情遭遇寒光闪闪的利刃,当道德让位于功利私欲,当幸福指数被GDP远远甩在身后,我们才发现生活中更需要的是扶持和关爱。所以,更需要重视的是教育方法,而不是课程内容本身。素养的提升不在于姓“公”还是姓“私”,而在于它能否以人为本,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

所以,近几年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湖北、云南等地,出现了大量“在家上学”的私塾式学堂,其涵盖了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等教学阶段,存在形式也多种多样,有些甚至已初具微型学校的规模。家长们认为私塾学堂不考试、不评比的教学模式能让孩子们自由发展,更适合个性化,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但也有家长认为,这种教育的环境相对封闭,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还是一个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群体舞台”。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阶段或许可以选择“在家学习”,但最终这些孩子还是要回归正规国民教育体系的轨道,还是要参加高考上大学,这样才能就业融入社会。很难想象,没有经过学校的培养。“在家学习”的孩子如何适应和通过高考!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代私塾的兴起,将成为传统教育模式有力的补充,是对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因材施教”的落实。而且在当前这个教育需求多样化、教育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教育多元化已经是必然的趋势,社会需要人才,但人才不一定需要按照千人一面的模式来培养。尽管创新性思维一再被强调,但在批量生产式的同质教育的体系下,各种努力均被证明收效甚微。比同质化更具破坏性的,则是个性个性的压抑与摧毁。无法适应的学生很容易出现极端严重的心理问题。当孩子把复仇的刀刺向父母或老师时,当处于豆蔻年华的孩子绝望地结束生命时,人们才开始叩问教育。而比极端案例更为普遍的,则是人们对诸多社会现象的不满,比如啃老,比如道德失范……

一种制度一旦形成就必然伴随着惯性,尽管其存在不合理之处,但若突然改变则会造成更大的不适,个体拥有选择的权利和空间,人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上海孟母堂的创办者周应之认为,教育是人对教育资源的综合运用,大家教有自己的路径,教有自己的思考。教育的改革不应仅仅局限于校内的改革,而应放眼于整个社会人群,鼓励民间参与,使教育回归民众。培养全方位的人才,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

因此,现代私塾的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现行教育的一种补充。在这里,学生们可以“读经典、尊孔孟、颂莎翁、演数理,”接受礼仪之教,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典籍,濡染熏陶,构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甚至能够实现超越特定时代的永久价值。

教育职称论文 第5篇

“两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天气温升高,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地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这样学生不仅从古诗中欣赏到了江南春天的美景,还对植物类群中的藻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为藻类植物的进一步学习起到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农民种F去的是种子,收获的粮食也主要是果实和种子,可以说,我们都是靠种子植物来养活的.。这样学生对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即能产生种子且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就印象深刻。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古诗是对于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动写照,被子植物的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联系到每个人类个体,不也是经历类似植物这样的生命周期吗?人生苦短,每个人只有在人生成长阶段,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才能在人生成熟时期,享受到丰硕的果实。这样对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括的情感态度则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大多数作物的播种季节。为什么在春天播下去的种子容易长成幼苗?这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有关。通过知识的讲授之后,进而让学生联系自己,将来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不同样也与自身内因和外因密切相关吗?希望同学们能把握好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就有水到渠成之感。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学生熟悉的歌咏春风绿柳的诗句,可了解干万枝条及绿叶,都是由芽发育成。这样非常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芽的结构怎样?为什么小小的芽能萌发成新的茎叶来?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古诗生动贴切地比喻了人猿同祖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人类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保护我们的近亲这些濒危的现存猿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否则,人类也有可能走向绝灭的境地。从而迫切地唤起人类爱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千里莺啼绿映红“。在唐代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笔下,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啁啾的鸟鸣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鸟类是_人类的好朋友。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唐代诗人白居易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描写了燕子生儿育女的艰辛,反映了生物繁衍后代的本能。联想到每个同学的父母,哪一个不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这首委婉凄美的爱情诗句,曾影响许多后人。但当我们学完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知识之后,再分析这首诗其中有失科学性的地方,同学们若让你做个小诗人,你能通过改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吗?学生都跃跃欲试,其中不乏有妙笔之处。

当课堂上学生吟诵宋代诗人赵师秀《约客》诗句,“梅雨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闹敲棋子落灯花”。这时教师适时提出思考问题:1、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声?2、雌雄蛙都能鸣叫吗?3、蛙的鸣叫有什么意义呢?这样学生对青蛙的生殖发育的有关知识就有了初步了解。

总之,学校教育应发挥各学科的特点,井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渗透,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和人格的塑造,在达到认识、技能领域里的教学目标的同时,更好地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 中级职称论文

★ 职称论文发表

★ 职称论文评鉴通知

★ 高中英语教师职称论文

★ 职称论文发表通信

★ 中级职称论文撰写

★ 工程中级职称论文

★ 中级职称论文怎么发表论文

★ 职称论文查重多少能过

基础教育职称论文 第6篇

有自己新颖的观点,要用有力的论据去充分论证你的观点;俗语是:要有理有据。

★ 写作时要注意格式要求

★ 严禁上网摘抄他人的作品

提供:毕业论文题目

一、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001.怎么样才能使小孩变得更加聪明

002.浅谈民间游戏与幼儿教育

003.课堂教学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004.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005.试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006.谈幼儿劳动与幼儿德育教育

007.多媒体在幼儿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008.浅谈幼儿读写发展策略

009.让孩子学会自我赏识

010.如何对待孩子的任性行为

011.幼儿园开放型语言教育活动初探

012.科学识字,开发幼儿智力潜能

013.幼儿良好性及品德教育的培养

014.试述教师在幼儿自主活动中的作用

015.制作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016.浅谈幼儿合作精神的培养

017.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

018.大班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培养

019.小班幼儿意识萌芽的培养

020.早期家庭教育的心理误区与对策

021.构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园本课程

022.幼儿园教科研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

023.让孩子在环境的互动中成长 024.成人如何对待幼儿之间的交往 025.浅析玩具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 026.浅谈诗歌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 027.试论如何对待孩子的恐惧心理 028.对于幼儿泛灵心理的研究

上一篇:小学生常见疾病防治主题班会教案范文下一篇:小学学科竞赛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