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2024-08-02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精选8篇)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1篇

【摘 要】结合当前教育实况,就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和书面表达能力同步培养,同步训练进行探讨,务求达至提升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最终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英语 口语交际能力 书面表述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沟通是英语的最重要的价值观,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沟通的效率和效果,着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目前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书面考试,轻口语听说的情况。这大大制约着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及正确表述能力的提高。在我们惊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太差,要奋起直追的时候,我们又会发现有些因素制约着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如: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没积累语言素材,不知怎么说;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说;还有客观上母语干扰过多,缺乏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

一、明确培养目标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清楚明白我们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既然让学生学英语也就要学生学会用英语,只写不说不成,只说不会写也不成。因此,教学要从英语交际入手,听说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实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写”并非指抄抄写写,而是实实在在的写词写话乃至写作能力。

二、形成学习策略

1.英语思维习惯培养

在这一论点上,我认为得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英语教英语(teach in English),二是用英语思考英语(Think in English)。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坚持做到在语言情景中呈现句型,尽量避免母语的介入,使学生直接以英语的思维接受语言知识,从而逐渐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教过的英语,或者学生能听懂的英语教英语,并借助肢体语言、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加以说明,尽量跳过母语的介入,以建立英语和事物的直接联系。

在汉语里我们说“缺了一条腿”。英语中相应的表达却是:with only one leg,一个强调“有”一个强调“无”,思维习惯上的差异明显,用心体会,分析比较英汉表达上的差异将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启发学生归结中英文化差异,如总结指出“in the morning ,at noon , after school…”等表示时间的词组多用在句末。鼓励、训练学生“Think in English”,以英文解释英文,形成使用英语展开思维的习惯,并在一定语境中运用,形成良好的语感。

2.听说为本,以听导说

儿童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都要借助于模仿作为桥梁,但凡学英语的人都知道,语言的感觉实在是太重要了。培养英语语感一方面要多读多模仿,另一方面要多听多说。听是说的基本。教学中宜着力抓好听力训练,通过听引导说,遇到较难突破的说的内容,学生一时间无法说清楚,说具体的时候,可以设计系列听力的练习,让孩子们先听懂,后说清。如PEP 7 Unit 2习作的要求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说说从学校到家的路线。可是现实中有的孩子从学校回家的路线可复杂了!透过听力练习作为过渡,学生在直观感性的语言中领悟到例文语言运用技巧,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的练说练写效果自然不错。

3.多维互动,拓展延伸

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探索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控,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培养孩子们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1)主题谈话或报告

坚持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主题性报告或谈话。内容可以是值日报告、自我介绍、新闻介绍、幽默演说、才艺表演等等。这样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达至人人动脑、动耳、动眼、动口,全方位刺激各个感官,形成立体思维。由于形式多样,且人人有份,内向胆小的同学也得到锻炼,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

有趣的故事或情节总是很容易抓住孩子们的心,教师也要在这一环上学会抓住机遇。恰如其分地创设或利用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愿意说,乐意演。如:PEP 7 Unit 2“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整个单元都围绕问路这一主题展开,我在设计教学时,以故事“黑猫警长值周”贯穿教学,孩子们特别是男生,可爱扮演这一角色了!个个争着给别人指路,在这样的氛围之下,本单元的重点句型“It’s next to…/You can go by…/Walk straight for…/Turn left at…./It’s east of the…”迎刃而解。

4.与书面表述能力同步训练

(1)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融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之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中,我坚持用肯定的语言激励学生敢说,多说。如:“Excellence!How about this one ?”,“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try?”在学生答错的时候,用鼓励的语言引导他再大胆尝试,如“Never mind!Listen carefully and you’ll get it!”在听懂听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评价以及学习给同学提建议。如:“You are right.But can you say it clearly?”在课堂口语交际训练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不忘说写结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并运用规范语言记录下来与组员分享学习成果。

(2)口头叙述过渡到作文小练笔

写作能力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能力培养过程,在小学阶段,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能写简短的几句话,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孩子们口头复述能力的培养,如在听短文判断对错这一类练习中,我要求学生们把听到的短文分句复述,遇到难度较大的老师适当加以点拔辅助。在积累一定的口头叙述能力的基础上,可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仿写,或用自已的语言创作小作文。在学生仿写和复述的过程中,他们要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这样的语言实践,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课文要点,而且给学生提供想象空间,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说听读写的能力。如:PEP 7 Unit 3“Part A Let’s read”内容是运用一般将来时介绍自己的周末计划,在完成阅读教学任务的同时,我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简要复述文中“Liu Yun’s weekend plan”,这一学习任务有效突破了人称的变化使用,“I’m going to…”顺利过渡到第三人称的“She is going to…”完成口头叙述任务以后,我进一步扩展延伸,让学生们按照同学们刚才的复述,以“Liu Yun’s weekend plan”为题进行仿写练笔。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2篇

内容摘要:口语交际教学任务是规范小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针对《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应注意创设民主、和谐的语言环境;根据语文教材,加强交际训练;培养小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创设机会,让孩子乐于说。

关键词:口语交际;教学;小学生;交际能力

《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重要素养”,“应重视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但是在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口语交际教学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还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孩子们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施外,听说能力的先天习得性也使社会与教师对口语交际教学产生了误解,认为说话如同吃饭走路一样生来就会,用不着训练。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口语交际教学,但是一个更为主要的原因则是目前的考试中只考察读写能力,不考察口语交际能力,而新的评价体系还未确定,很多学校对此还持观望态度,以不变应万变,冀求在平稳中保持自己的升学率的学校还占很大一部分。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仍然发挥着它的余威,这促使不少教师放松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当前小学口语教学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具有以下特征:1.语言环境的孤立性特征,学生刚刚进入校园,存在明显的过渡期,对语言接触有恐惧心理,与同学之间交际的距离增大,不愿与他人接触、谈话。有的学生在家里活蹦乱跳、能说会道,而进入校园则一言不发或很少说话,不能大胆发挥语言交际的作用,缺乏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的简单沟通。这也是造成 “ 试卷上满分,表达上零分 ” 的重要因素。2.交际内容的粗糙性特征,小学生受知识量、感知面的影响,在口语交际中,即使能够主动、大胆地在课堂内外进行表达交流,其内容也只能是简略的。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 “ 下面 ” 说成 “ 底下 ”,“ 地上 ” 说成 “ 地下 ” 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3.交际载体的多元化特征,低年级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际时,还带有明显的茫然性。著名教育家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要素中,说是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也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交际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从作文的评改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偏低,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如果不及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加大口语教学的力度,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如果我们的学生日常会话用规范流利的语言,语感好了,不规范的方言词汇和句式就会减少,语言表达的通顺流畅程度也就会随之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更何况,新课标强调课堂上师生双方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对话交流,通过对话式的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但若我们的学生还

无法用语言大胆清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看法的话,对话就难以顺利展开,教学也就难以顺利进行。

由此看来,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将新课程的理念切实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新转变,就一定要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如何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系统有序地培养学生能说,会说,善说的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课题。笔者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了对学生的说话能力的训练与培养,现将自己的一些心得和做法总结如下,和各位同行一起商讨。

一、创设语言环境,克服畏难情绪

针对每个孩子的独特的心理特点,要训练他们的说话能力,首先就要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说。语言环境指特定的说话环境,如即席答问、小组争议等。所谓“建立语场”是指充分制造上述形式的说话场地和环境。然而要达到以上的效果,教师首先要相信学生能说,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说话的机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留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自已去思考,去解疑,让学生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教师要适时地把“舞台”让出来给学生,从“大胆”“大声”“大方”这一“敢说”的基本程序出发,创造练胆、练声、练大方的语场,使学生经受锻炼。

说话首先要有胆气。壮胆不能光靠表扬和鼓励,还应有具体的方法。比如进行阅读教学可让学生先说对文章的理解;散文、诗歌教学可让学生先谈对意境的理解和体会;笔头作文可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再写„„例如新学期开学初,由于是新组建的班级体,还没有确定班长人选,我就举行了一个小范围的班级竞选,以“假如我来当班长”为题,让学生全部参加,竞争上岗。起初,学生都很紧张,不敢尝试。后来在我的鼓励之下,学生们跃跃欲试,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在后来的日记中许多学生写到此次竞选让他们勇敢地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以后他们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课堂的教学中来。更有一部分同学写到虽然此次没有胆量站出来,但同学们在讲台前的表现深深地触动了他们,下一次,一定会挑战自己。果不其然,在以后的课堂讨论中,由于有这堂课做基奠,学生们发言踊跃,课堂氛围有了很大的转变。由此可见,学生的胆量是完全可以练出来的,根源在于教师是否给他们创造出练胆量的环境。

除了要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思维背景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面部表情、眼神、手势及语言来保护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顾虑增多、怕出丑的心理日趋严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调动自身的一切因素去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克服害羞心理,将胆壮起来。教师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设几个“斗胆性”的语场,设置创造性思维议题,有意引导争论。因此,“讨论法”是一种值得一试的方法。讨论法主要是让学生就某个问题展开讨论,教师积极引导。每节课都针对学习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会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会非常活跃。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多的同学就会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讨论法体现了 “探究——发现”教学模式。它把质疑,谈话,讲授等结合起来,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者言传身教,树立学习典范

为了锻炼学生,在每天早读课开始时,让学生进行五分钟的演讲,每天一个同学,全班学生按学号逐一上台,轮完以后再从第一个登台的同学开始。演讲的内容可以由易到难,具体的要求可以根据最新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中口语交际方面提出的,逐步提升标准,融入情感、知识、技巧方面的要求,“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每一次演讲都要求学生在登台前做充分的准备,这样到登台时就基本上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了。学生在五分钟演讲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说话的胆量,而且还锻炼了积极的思维情势,而教师也能针对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有时,教师也可以就学生演讲的内容做一次即兴演讲,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供学习的鲜活的范例。经过这样适时地点拨和示范,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水平就会有较为明显地提高。一方面,教师要树立好自己的良好形象,力争做到讲话大方、得体,吐字清晰,同时富于感情,为学生树立一个学习的典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帮助学生掌握一般性的发声技巧,纠正本地方音对读音的误导,使普通话得到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同时,还可以通过听录音、观看录像等方式掌握副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恰当应用。

三、培养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小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小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小学生以人文关怀,以满足所有小学生的交际需要,让小学生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教学渗透于各学科以及小学生课余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小学生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小学生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长期以来,口语交际教学往往是善于表达、乐于表达小学生的殿堂,他们是在侃侃而谈,教师也会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口语交际就成了少数小学生表现自我的舞台,而大多数小学生则充当了“忠实观众”。针对这种现状,教师要把交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小学生。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采用讨论、辩论赛,课本剧本,小记者采访,实话实说,演讲会,自我介绍,问答等多种交流形式,让所有小学生都感到自身的责任,积极参与到交际活动的过程中。

三、训练学生思维,提升表达能力

学生只有说话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语言和思维密不可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辅相成。在语言训练的过程中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思维训练要贯穿在语言训练中,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和思维的训练是分不开的。思维训练和说话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大致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步提高的阶段:复述——口头作文——语体训练。

第一阶段:复述。这是初级阶段。利用对所学知识的复述,一方面可以达到锻炼学生组织语言、口头说话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钱学森》时,文中细腻的细节描写深深打动了学生们的心。而细节描写恰是学生在平时作文时被忽略或难以做到传神的一种描写手法。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用课本中的语言或是自己的语言把文中感动自己的细节描绘出来,听的同学也可针对他所讲的不足之处予以评点和修改。这样,全班同学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起到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第二阶段:口头作文。口头作文的进行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凡是在有感可发,有话可说的情况下都可适时地让学生进行口头作文。例如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许

多竞赛场景都让人回味至深,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的学生。因此在课堂上,结合阅读《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我让学生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趁热打铁,学生有情可发,有感可谈,积极思维,组织语言,踊跃发言。这在复述的基础上,训练的程度又加深了一步。

第三阶段:语体训练。这又将说话的能力提到了另一高度。所谓“语体”,即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目的,反复使用不同的语言材料而形成的各具不同言语特点的有机统一体。口头语体由于外部语境(对象、目的、情境等)的差异,就会有不同的用词、择句、设格的方式,从而形成不同的言语风格。这种风格又大致可归结为三种:通俗语体、正规语体、典雅语体。作为学生就要明确在什么样的场合,什么样的情形之下,对什么样人,应该使用怎么样的语体,不然,很容易闹笑话。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学生说话的内容,对学生展开语体训练,让他们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适应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要求。

在课堂上我经常会结合具体的学习生活实际,设置一定的场景,对学生进行语体训练。看似简单,可学生们在转述的时候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不注意说话的对象了,人称不会转换了,语气不合说话人的身份等等。针对学生们存在的的问题,我一一予以指出,并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经常转换角色加以训练,目前学生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在课下通过“课本剧表演”加以训练效果也很不错。“课本剧表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揣摩人物的身份、性格,使自己的表演能够恰如其分的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在课本剧的改编过程中,在不同文本的演绎过程中,学生渐渐就会感悟到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与不同性格的人语言的不同,进而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当他们积极地投入到课文角色的演绎时,谁还会担心他们不会开口说话?因此在教授课文时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如《负荆请罪》就是一个现在的剧本,很便于学生去表演。在表演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流畅地表达又使表演更有声有色,何乐而不为呢?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表现能力在这项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3篇

一、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口语交际的持久兴趣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让学生在想说中参与口语交际。如果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 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 因而成绩很好。这种现象也许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 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教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教师的课, 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确实, 教学过程既是知识传授的过程, 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当学生犯了错, 教师的一个宽容的微笑,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教师那安慰的眼神, 都能在教学中起到润滑作用, 默契的师生关系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快乐地参与口语交际。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总是教师“一言堂”, 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 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 没有什么轻松、愉快可言, 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 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 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 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 从而导致“两极分化”, 教学质量不佳。小学生年纪小, 好新奇, 好活动, 丰富多彩的游戏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 也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多种游戏。

(3) 创设自然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参与口语交际。语言来源于生活, 每一个人都在不同的交流环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将真实生活情境引进课堂, 既缩短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又使学生似乎回到了活生生的现实。而且, 学生所获得的认识, 只有经过实际锻炼, 才能变成行为, 而且从体验中获得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我觉得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现学现用, 活学活用。

(4) 建立竞争和交流机制, 让学生在兴趣和激情中参与口语交际。对自尊心、荣誉感都很强的学生来说, 竞赛的形式往往能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学习一些动作和指令词时, 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组每次派出一名代表, 按照教师的指令做活动, 进行竞争。在学习“on the farm”时, 可以分组设计自己的农场, 并讨论怎样把自己农场中最好、最美的地方介绍给大家, 最后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的农场, 进行比赛。在教育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兴趣和使用英语的能力。

(5) 重视激励教学评价, 增强口语交际的兴趣。口语交际课上, 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兴趣。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内心都有渴望被别人赏识的愿望, 小学生更是如此, 他们需要教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对他们充满自信。所以课堂教学中, 鼓励性的话语对小学生来说很重要, 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培养孩子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所以, 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 多激励少指责。

二、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加强口语初步交际能力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教师过于重视语法的教学, 却忽略了对听、说、读、写等实际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 听、说的用与读、写的学严重脱节, 我们培养出来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哑巴英语”人。“学”得好, 却“说”不好, 问题就出在一个学与用的关系上:学无以致用。

(1) 听。听是学习语言的首要环节。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听的重要性, 凡教单词前, 都要求学生先听2~3遍, 并且看准教师的口型后再跟读, 那么学生的读音准确度就能有所提高, 同时教师要注意正音。

(2) 说。说是学习语言的必经之路, 是学习语言的必要手段。美国语言学家威廉莫尔顿曾提过: (1) 语言是说不是写; (2) 语言是一种习惯; (3) 教语言不是教关于语言的知识。那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会说, 大胆地说?我的做法是:首先, 课堂上巩固、逐一过关 (通常配上情境会话更好) 。其二, 营造英语环境, 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采取比赛、小组对话、英语角等, 制造情境让学生多说多练;同时, 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 大胆去与同学交流。

(3) 读。读是为了培养语感。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 又指导语言实践, 正如球类运动员要打好球必须熟悉球性、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 要学好、用好英语, 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 听起来顺耳, 说起来顺口, 但又说不出清其原因, 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虽然语感随着语言实践的积累必然会产生, 但教师认识到语感的存在和它的积极作用,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会加速学生语感的早日形成和优化。

总之, 影响学生口语交际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途径也是多样的。教师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材料, 选择最佳的提高口语能力的策略, 使学生从敢于开口、易于开口到乐于开口, 尽一切努力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茗馨.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J].2006 (6) .

[2]叶淑娴.小议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2005.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4篇

【关键词】口语交际 书面表述 同步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注重沟通是英语最重要的价值观,教师应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英语沟通的效率和效果,着力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目前中国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重书面考试、轻口语听说的情况,这大大制约了学生英语听说读写及正确表述能力的提高。在我们惊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太差,要奋起直追的时候,我们又发现有些因素制约着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如: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没有积累语言素材,不知怎么说;还有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不愿意说;还有客观上母语干扰过多,缺乏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等。

一、明确培养目标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师生之间的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语音、词汇、功能、话题、语法),建立语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我们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既然让学生学英语也就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只会写不会说不行,只会说不会写也不行。因此,教学要从英语交际入手,听说读写结合,提高英语实用价值。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写”并非指抄抄写写,而是实实在在的写词写话乃至写作能力。

二、形成学习策略

1.英语思维习惯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坚持做到在语言情境中呈现句型,尽量避免母语的介入,使学生直接以英语的思维接受语言知识,从而逐渐形成英语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我总是尽可能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用教过的英语或者学生能听懂的英语教英语,并借助肢体语言、简笔画、多媒体等手段来加以说明,尽量跳过母语的介入,以建立英语和事物的直接联系。

2.创设情境巧说。学生学习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在不同的语言情境中进行交际。运用电教媒体教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能创设出许多学习英语的语境,无论是在听说读写哪个环节,都会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我常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贴近日常学习、生活的情境组织课堂教学,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在有声有色的语言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运用。

3.多维互动,拓展延伸。教学实践中,要坚持了行之有效的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运用双向或多向互动的交际方式,对口语交际教学活动进行全面、合理的调控,并拓展延伸到生活中去,培养孩子们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1)主题谈话或报告。坚持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主题性报告或谈话,内容可以是值日报告、自我介绍、新闻介绍、幽默演说、才艺表演等等。

这样便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台下学生也得到了听英语的机会,通过这些活动,形成了立体思维。由于形式多样,且人人有份,内向胆小的同学也得到了锻炼,充分调动了各层次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

(2)角色扮演。有趣的故事或情节总是很容易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教师也要在这一环节上学会抓住机遇,恰如其分地创设或利用故事的情节,让学生愿意说、乐意演。

(3)小组活动。Group work 和Pair work 都是教材常见的活动项目,可见团队活动在编者眼中独有的地位。合理利用这些板块,辅助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有赖于教师和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教学中,我喜欢下放权力给小组长们,由他们自己组织,自由讨论,甚至团队自学。唯一的要求就是:人人都參与,人人要发言。讨论的结果可以是达成共识或者保持不同意见。汇报反馈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发表看法,互相补充,也可以推荐代表阐明本小组的观点。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广度更大,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也能大大增加。

(4)课外延伸。不少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课后根本不用英语,自己也不会听英语。这是客观的阻碍因素,不能归咎于孩子。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我们怎样引导、怎样安排布置课后的延伸学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①与家人朋友分享学习成果;②教爸爸妈妈学简单英文;③搜集记录身边的英语;④与伙伴合编合演对话;⑤全班合作制作出版作文集等。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仅仅依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口语交际知识,积极主动地在平时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而丰富多彩的生活又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

三、与书面表达能力同步训练

1.口语交际训练与阅读教学结合。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双向学习交流的过程。每一节课都为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融入口语交际训练于阅读课之中,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意义。在课堂口语交际训练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应当说写结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并运用规范语言记录下来与组员分享学习成果。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和培养

口语是民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种表达自身意愿以及与他人交流沟通的有效方法。口语同时也是书面表达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认识口语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建立一个有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的平台,借此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转变教学理念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着重注意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比如在传统教学过程当中都是有老师作为教学主体,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育,回事了学生的感受。比如在进行小学课文神笔马良的过程中,由于该课文属于故事课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让小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感受语文的乐趣。但是采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会导致课程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无味,学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身在一旁进行辅助,让小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了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

二、情景教学法

要想有效培养出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需要激发出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而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就必须要在小学语文课堂当中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口语训练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创新,比如说可以通过开展游戏以及课堂讨论等方法来有效加强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2]。比如说在进行我不能失信这一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出一个情境,让小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然后进行互动式交流,将自身的想法以及问题表达出来。借此不仅能够有效拉近小学生与语文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借此鼓励小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在此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忌采用批评性语言对待小学生,应当让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交流的乐趣,激发出他们对于口语训练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三、因材施教

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通过结合每一位小学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比如说对于一些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以及语音基础比较差的小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训练;对于性格比较内向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当多鼓励他们与他人记性交流,树立起小学生的自信息。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分类施教的方法如对于语音能力比较差的小学生就鼓励他们上台回答问题,之后让其他人对其记性评价,借此不仅能够有效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能够有效鼓励其他小学生,起到榜样的作用;对于自卑的小学生,要让其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给予表扬和正面的评价,借此有效树立小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口语训练的效率和质量[3]。

四、实践活动教学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进行实践锻炼,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到养老院和福利院之中参加志愿者活动,除了风险爱心之外还能够有效锻炼其口语交流能力。

五、提高小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进行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工作的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出小学生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小学生学会斟酌自身的说话方式是否符合情境以及沟通对象,对于他人传递的想法也需要掌握中心思想。由于小学生尚处于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总体文学基础偏弱,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倾听能力,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清晰完整地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有助于其正确理解他人的想法,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小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和诗词进行朗诵,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锻炼了其口语交际能力。

六、重视教材之中的口语交际内容

教科书的编写是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的,在教科书之中任何一部分的安排和编写都能够给小学生的成长带来有利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孩子的字词默写、考试分数十分重视,却不在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比如在教科书之中的每一个单元之中都至少有一个口语交际能力的不同角度引导活动,但是绝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都将之忽视了,认为这部分属于课外活动,对于考试毫无帮助,这就导致许多小学生无法有效锻炼自身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起来,严格按照教科书之中的大纲要求,对每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有序指导,借此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总而言之,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基本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融入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还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口语交流中,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6篇

论文摘要:语用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部分,是用适当的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要提高学生外语交际能力,必须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而课堂教学对语用能力的习得有直接的帮助。在外语教学中,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来创造教学环境,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进而提高实际交际能力。

论文关键词:语用能力 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

一、语用能力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自20世纪中叶以来,语言学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在以语言研究为中心的语言学各领域,语用学研究是其中发展比较系统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detence)一词虽然已出现多时,但其确切的定义与具体范围还未有定论。关于语用能力的这一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定义或解释。有人认为语用能力是语言能力的一部分;也有人解释其为运用语言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简化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也有人把其分为语用语言能力(pragmalinguisticcompetence)和社交语用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detence)。总体来说,根据语用能力研究的范畴和其基本理论,我们可以归纳语用能力为学习者通过识别不同的交际语境,认识话语的言内及言外意义,根据语用及各种交际之原则,得体、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理解他人语言的能力。它是研究在特定情形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在不同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您太慷慨了”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产生不同的交际意义。即使同样都是吃完饭A付给B小费,如果小费数目惊人,B说这句话,那意思可能是“你真是太慷慨了,我很感谢您”;如果小费数目是一般,喊这句话,那意思可能是“谢谢,我客气一下”;如果小费非常少,B说这句话,那意思可能是“你怎么这么小气”。类似这样的例子,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应该如何理解和运用,正是语用能力要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语用能力的研究是离不开语境的,否则不能恰当地理解说话人在特定语境中所传递的交际信息。威多森认为,语言能力包括了知识和技能两个部分,即语法能力及语用能力。其中,语用能力可以进一步分为语用语言能力和社交语用能力。语用语言能力指的是,以语法能力为基础,涉及正确利用语法规则遣词造句以及在一定语境条件下,正确使用语言形式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社交语用能力主要指依据一定社会文化规则进行得体交际的能力。而我们外语教学或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用于实际交际的能力,语用能力就是其中一个核心部分,它包括以言行事能力(illocutionary comdetence)、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等。这种能力不仅仅只是单词和语法的堆砌,也是社会和文化的,更是策略和智慧的。语用能力的研究内容正是基于这种目的在一定程度上研究说话人希望通过话语表达怎样的信息或意图,以及语境如何对所说的内容产生影响。其核心是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往往会根据谈话对象、时间、地点以及其他客观条件去组织、构建自己希望表达的内容或信息。这就要求人们特别注意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差异。

作为一门使用者的第二语言,由于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习惯差异等,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语用失误问题。而现阶段,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接触越来越频繁,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但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正确理解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说话者的真实意图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通过外语学习,尤其是通过对语用能力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去发现和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应该要求学生在使用目的语时充分考虑社会和文化语境因素,灵活恰当地将所掌握的词语、语法规则运用到恰当的交际场合,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研究和提高语用能力,对于英语口语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以及写作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英语语用能力对英语交际能力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作为第一语言的母语,在实际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在将信息传递给同母语的接收人时,由于同文、同习惯、同背景等,任何微小的暗示、借喻、隐语等往往可以做到言简意赅,于含意之外有含意,对于接收者而言也可以洞悉一切于不言中或是在言外。但是作为第二语言的外语,在通过口头或是书面的交际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输出或是接收,往往存在相当的难度。即使是掌握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如语音、语调、语法、词汇、句型)和语言的基本技能(听、说、读、写)后,在实际的英语交际中,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便于利用英语语言来进行交际的现象,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经常看见一些人即使有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能说流利的英语来交谈,但交际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实质上引出了英语语言能力不等同于英语交际能力的问题。因此,从上个世纪中叶开始,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就有不少的学者开始关注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研究,其概念及其范围逐渐为人们所知。通过对语言的语音、语调、语境等研究,语用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的学术概念被提出来,并使之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领域。

作为中国人,英语毕竟不是母语,在语言的运用中,如果需要有良好英语交际能力,较好的英语语言水平(包括基本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用英语进行良好沟通交际的前提条件,这个方面已经有大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了。但显而易见,良好的语言水平并不等同于良好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应该不限于分辨语句是否合乎英语语法的能力,还应该包括判断语句是否适合交际环境的能力,也应该包括理解言外之意和运用这种技能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在复杂的国际环境或者人际关系中,如果只有单纯的英语语言能力,那是远远不够的。时机不妥,语气表达不当,人们甚至无法进行最平常的言语交往和思想沟通。所以交际能力的核心之一就是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这种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又包括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使用语言实现交际目的与效果的能力。综合来说,就是知道在合适的时候和地点,对特定的人知道用得体的方式来直接还是间接地说,少说或是不说,以确切表达自己所要传达的信息。

1.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随着时代的变革以及我国开放程度的深化,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重要性在学校和社会中正不断得到重视和加强,也在不断激发学习者以高度热情去学习。但毕竟英语是第二语言,在课堂或是课外英语学习中,很多学习者往往花了大量的时间,背了大量的单词、语法和句型等,但一到英语的日常交流时,还是出现张口结舌的现象。这就表明,即使经过了大量的单词语法的训练,很多学习者仍然不能很好掌握英语在实际交际中的使用。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英语语言能力的不足,而是语用能力的缺乏或是训练不足。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化,听说技能的培养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重视口语教学和对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支持。尽管如此,但是对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却绝少有学校能提到学生英语能力教学培养的实践中,这是我们目前英语语用能力教育的薄弱之处。

2.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必要性。我们常说“锣鼓听声,说话听音”,在相同的风俗文化等背景下,作为同一母语的使用者或受听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理解或运用言中之意或言外之意的话语并不是太难的事;但对绝大多数英语的中国学习者和使用者来说,在使用第二语言的英语的交际过程中,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差甚远。这是一个普遍现象,其结果是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远远落后于英语语言能力。但我们所面临的外部世界越来越复杂,对英语的使用要求早已超出一定语言水平的层次,所以要倡导培养学生的英语语用能力,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环境中提高英语实际交际水平和能力,使之成为我们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基于语用能力培养和提高交际能力的外语课程设置

语言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或地区的语言特点往往体现其固有的传统文化背景或是与外来文化杂糅交织的文化历史。人们在交谈过程中会不由自主遵循母语的说话习惯和规则。对于中国人来说,巨大的中西文化的差别以及我们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缺失,再加上运用语言实践经验的不足,经常会出现语用失误的情况。所以,要想高层次地掌握英语这一语言,对于学生自身来说,要在课外能自发深入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等;对于教师来说,也要意识到英语交际能力中英语的语用能力的重要性,要有目的地在教学中加强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应用语用学知识,既能让学生了解语言的形式结构,也能让学生根据语境恰当、得体、灵活地使用语言。

1.加强文化背景知识输入,提高英语交际能力

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包括了语言水平和语用能力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现在我们大多数的日常英语教学是偏向于单词句段等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对语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正如Cripper & Widdowson所指出的,在外语教学中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在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之间划等号致使学生错误地认为发命令就一律使用祈使句,提问就一律使用疑问句。这种做法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也经常出现,因此,我们在英语日常教学的同时能将英语的文化习俗知识、社会文化知识、历史文化知识和思维习惯等教授给学生,必定能使学生利用英语这一第二语言来进行交际的能力大为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让学生能明白相同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语用功能,看起来完全相反的词或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完成近似或相同的言语行为。语言的使用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有时简单的一句话可能蕴含着复杂的内涵,需要信息的接收者能在不同的环境下迅速理解、准确掌握。如果教师不为学生分析这些特定的语境中句子的语用功能,即便学生知道了句子的表面意思,可能也无法掌握说话者的真正含意,在实际交际中只能以失败告终。如果学生在实际语言应用中不能理解或得体地使用那些带双关语意和有隐语等的语言形式,往往也会造成交际障碍,产生语用失误。教师要通过课程设计,适当增加语用输入,引导学生能意识到语用能力的重要性,逐步提高学习者的语用意识,培养语用能力。 2.开展课堂英语模仿活动,减少文化背景差异

在有英语交际的背景环境中,通过模仿实践和教师对英语语用知识的传授与强调,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语用能力基础后,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来组织特定的课堂教学活动,根据所学的语用知识设计相关的活动话题和类型,让学生通过各种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来充分理解和运用基本的语用技巧,提高学生的语用意识,从而培养、掌握和提高语用能力。通过对语用学理论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开展课堂外语教学实践既可以解决不同语言间结构差异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外语教学中因文化背景差异而引起的一系列语用失误的问题,促使学生显著地提高英语理解和交际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学生认为课堂是否能让他们感兴趣、愿意积极参与,主要看教师是怎样安排教学和指导课堂的。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理解语言的本意与言外之意,训练学生运用语用的知识和使用必要的语用技巧等,关键看教师是如何设计组织课堂活动,进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分配课时比例,设计语言交际的背景与假设前提,鼓励学生自主地在课堂上针对不同语境与案例进行模仿和交际。当学生交流遇到障碍时,要进行提示、启发,并在最后评价学生的课堂模仿的好与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学习的方向。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地在课堂实践中寻找机会,适时介绍相关的交际策略、语用知识和浯言背景等,使学生能意识到掌握语用能力的重要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自觉努力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语言水平和结合语境的语用水平。

使用第二语言英语来进行交际,实际上是两种文化双向交流的过程。当以汉语等为母语的学习者在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通常会容易发生一些带有共性的语用失误。因此英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与训练,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语用意识和培养他们的语用能力。比如在口语短剧的训练中,在让学生学会英语句式表达的同时,了解英语适合的语境,包含的文化习俗因素等,避免出现交际中的语用错误。此外,教师应在课堂内创造更多不同的充满戏剧性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这样学生在掌握语用知识,有了一定的语用能力后,还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语境开展模仿的交际活动。通过模仿英语语言的特点及特定语境训练,熟悉语用及文化规范,使英语的交际活动由语言知识水平的提高向语用能力的提高进行转化。

四、结语

本文综述了外语语用能力的理论及其与外语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和研究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在当今深化外语教学改革的热潮中,语言的实际交际能力成为外语教学改革所关注的重点。在外语教学中要认识到语用能力对于实际交际能力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上要建立能够提供更多的自然语用信息,培养跨文化能力和文化意识的语用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Bachman, L.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2] Leech, Geoffrey. 1983.Principals ofpragmafics. London: Longman.

[3] 何自然.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 Widdowson H G. Teaching language communica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5] Leech. Geoffrey. 1983.Ptincipals of pragmaitcs. London: Longman.

[6] 杨文秀.语用能力・语言能力・交际能力[J].外语与外语教学,, (3) :5-8.

[7] Kasper, G .. Classroom research on interlanguage pragmatics [A]. In K R. Rose & G Kasper (eds).Pragma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CI .Cambridge: CUP.

[8] Cripper C, Widdowson H. 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aage Teaching[A ]. Allen J P B, Corder S P. Papers in App lied Linguistics[ G]. Oxford: OUP, 1975.

浅议小学英语口语交际与书面表述能力培养论文 第7篇

交际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引入中国,从那以后,交际教学法就开始影响中国的外语教学。许多教师都尝试着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原则,提高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理解交际教学法的含义而走入误区。所以要正确实施交际性英语教学,就必须走出以下误区:

(1)把交际能力狭隘地理解为口头表达能力,而忽视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在运用交际教学法时。忘记了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把课堂教学重点放在组织口语训练上,结果由于缺乏有效的笔头练习。学生所学的新知识技能得不到及时巩固,基本功不扎实,学生运用英语的综合能力也会下降。

(2)对交际中语言错误是有错必纠还是听之任之。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强调的只是语言的流畅性,而不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流畅性在个人语言的表达中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把语言说得流畅。但我们知道英语不是我们的本族语,因此当我们用英语交谈时,不可能避免犯错误。

(3)过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忽视或否定教师的作用。交际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所以在交际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改变各自在传统教学中的角色。不少外语教师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转入以学生为中心,避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但是又把精讲多练中的精讲理解成少讲,甚至不讲,缺乏对语言知识的系统讲解,以及对文化背景和交际原则的介绍;把多练简单地理解成增加练习的数量和时间,忽视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

(4)强调语言的运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教学。一些教师认为交际教学法只重视语言的使用,而忽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语法是重要的,没有语法,我们与别人交流时,语言就没有逻辑性。所以把语法教学从训练交际能力中分离开来是错误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2.1 语言的输入(input)与输出(output)并举

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首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语言输入。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输入大量的语言材料再经他们的大脑进行加工,重新组织。变成自己的东西,用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没有语言的输入,语言输出就成为无源之水。在交际教学中,就必须把语言的输入当成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头等大事。教师在进行语言的输入时要遵循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原则。

视听可以同步进行,比如经常让学生观看英语电视节目、电影等,让学生既看到有情景的画面,又听到真实情景中的英语对话,这样,既提高了学英语的兴趣,又利于听力水平的提高。语言的输入以课堂输入为中心,课堂输入是培养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课堂教学以精读为主,发展学生的口语和笔语能力,巩固扩展学生的词汇语法知识都有赖于精读教学。但是大学生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因此课堂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

从语言学习的原理上讲,一种语言的掌握是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的,也是经过反复操练完成的,而不是单靠教师讲授教会的。因此在语言输入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开展口语练习,培养学生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在操练中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要采取一些有趣的活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供选择的活动有以下几种:(1)课堂报道:每堂课利用十几分钟的时间,让四到五位学生用英语每人向全班报道一件有趣的事情,内容不限,可以自己编,也可以是从报纸杂志上看到的,但一定要求学生尽量用自己学过的词汇和句型来表达,而不是背诵。(2)看图说话;利用课本插图,或选择一些报纸杂志上剪裁下来的图画,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描述,也可以就图画进行问答练习。练习时也要鼓励学生尽量用已学会的词语句型进行操练。(3)表演:教师给学生一定的情景,要求学生按情景进行表演。也可以让学生把将要学的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改编成英语小品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把课本知识活学活用。(4)讨论;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也可在每次课结束时,留给学生一个题目,下次课讨论。讨论时先分成小组进行。然后每组选出一个发言人向全班做讨论汇报。(5)辩论:可根据个别课文内容引出两种不同的观点,要求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无论持哪种观点都须用充分的论据推理说服对方。

2.2 识别英汉文化差异

英语和汉语由于受不同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文化。其差异往往成为英语初学者进行交际的绊脚石。所以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要让同学们识别和了解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比如,中国人见到老师总是称呼:“老师,您早”;而像我们中学英语课堂上常用的Good morning。Teacher!就不是太正确,因为在英语里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一般不用作称呼,应改为Goodmorning,Sir或Good morning,Madame。“小张、小李”在汉语里是很亲切的称呼,而用“小汤姆”称呼一位英国青年却是不礼貌的,用汉语称呼“张老、李老、老人家”,中国老人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很自然地接受年轻人对他们的尊敬和照顾。可是英美老人对此却不习惯。因为在美国,人人讲究独立,老人也不例外,过度的热情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英汉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日常用语方面,两种语言中很多词汇的含义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为了避免与英美人士交际中出现尴尬场面,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讲解英汉词汇的语义差异。比如我国电影的“金鸡奖”,先译成Golden Cock Prize,谁料到cock一词除“公鸡”外,还有“雄性器官”的意思,在英语里属于禁忌语,后改译为Golden Rooster Prize。中国生产的“山羊”牌闹钟曾经出口英国,但销售很不理想,原因不是质量问题,也不是价格太高,而在商标的选词goat上。山羊在汉语中含有“博学之士”的意思,但goat在英语中却有“好色的,不正经的男人”之意,英国人自然不愿用这种牌子的闹钟。结语

英语课堂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浅议 第8篇

一、活化教材, 奠定交际活动的基础

教材是统编的, 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 因此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 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维, 借助各种教学媒体, 把教材内容激活起来, 还原为活生生的交际现实。

首先, 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教材是以文字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的, 而英语教学的实质是语言实践, 说又是语言实践关键的一环。说之前, 首先要听。因此, 教师应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语言材料及其主要语言结构。通过听录音模仿自然的语音语调, 听学生对话、朗读、表演, 加深理解和记忆, 并检验其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程度。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并贯穿始终, 使学生在注意情景、句型、词汇内容的同时, 通过听力理解, 潜意识地吸收大量语言信息, 为交际活动奠定基础。

其次, 把教材内容活化为生活实际。情景需要语言, 语言应当从情景教起。因此, 教师应想方设法使学生置身于正确使用语言结构的场合, 借助简笔画、投影、实物等创设情景。

例如, 在上JEFC BookⅢLesson 33现在完成时这一语言项目时, 应把握住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生活经历的好奇心态。笔者向学生展示了如下句子:I came to this school in 2008.So I have been at this school for about four years, I have worked here since 2008...将任课教师的工作经历通过以上句型向学生展示。在这样的情景中教学现在完成时的语言结构, 显得简单易懂, 因为紧扣了课本内容进行操练, 学生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二、活化学生, 把握交际活动的关键

文字活化为话语, 教材内容活化为现实生活, 都为交际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交际活动的关键所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是一个示范表演者、一个组织者、一个裁判,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服务的。正如英语语言教学家C·E·Fekersley所说:“凡是课堂上绝大部分活动是由学生不是由教师进行的课, 则是最成功的课。”因此,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 要善于观察学生课堂内的表情和反应, 随时调整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接触英语, 运用英语。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 解决困难, 享受到解决困难之后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形成一种推动学生前进的内部动力。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是这样操作的:

1. 诱导学生“开口说”

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中表现为不愿说, 担心说错了被别人笑, 尤其是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而对于英语这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工具来说, “开口”是学好的第一要素。因此, 首先要建立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 两者之间是平等协作而不是主辅关系。让学生们觉得教师是朋友, 这样能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紧张心理, 创设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 学生就会想说, 愿说, 不怕说错。说的方式很多, 在诱导学生开口说的过程中, 要精心设计每一步, 化难为易。例如, 在上第三册Lesson 37宾语从句时, 首先和学生展开简单的对话, 询问他们的喜好。这既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 又使绝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说出喜好。What subject do you like?这个问题的答案各不相同, 根据不同的答案, 教师重复说She (He) says she (he) likes...best.学生经过几次重复的听力训练, 基本上能“仿说”这一语言结构, 他们便开始学着说, 然后听录音带跟着说。学生从被动地听到主动地开口说, 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 也树立起了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英语的过程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2. 引导学生“抢着说”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应把握契机, 调动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从“开口”到“抢嘴”, 充分地运用英语。在课堂教学中, 精心设计游戏, 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有新鲜感, 学生能在畅快的笑声中, 兴趣盎然地吸收新知识, 而且印象深。如在教初三Unit 9 Lesson 33现在完成时 (二) 时, 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游戏, 全班分为四组, 一组在纸上写人物, 一组写动作, 一组写时间, 一组写地点。然后根据学生所写的内容连词成句, 全体学生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他们把所学的动词、人物等词汇都用上了, 人人抢着做连词成句。当然, 进行语言训练学生会不时地犯这样那样的错, 教师在此时进行适当的指导, 采取委婉的方法纠错, 既不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加深印象。其次, 在课堂中展开竞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 竞赛是用来鼓励进取, 反对懈怠的诱因之一。开展竞赛, 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上阅读课文时, 笔者常进行问答竞赛、复述课文竞赛等。在实践过程中, 笔者发现原以为很枯燥的课文教学常常是学生很乐意上的课, 会出现一次次的高潮。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言语操练, 基础较差的学生提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基础好的学生问题越提越多, 越想越深, 通过学生自己的提问和解答能更牢固地掌握语言知识。这样的竞赛, 即使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会积极参与, 把已学的语言知识作为自己的交际工具加以运用, 都会抢着说。

3. 倡导学生“自己说”

课堂中, 从学生开口说到抢着说, 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相当重要, 学生在控制与半控制中进行语言操练。但我们教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掌握的语言技巧自然地运用于语言交际活动中, 应让学生尝试“自己说”。比如, 笔者建立了值日报告制度, 按学号轮流, 值日生先写出书面报告, 用所学的语言材料谈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 发表自己的观点, 或根据课文自编对话, 进行表演。在每堂课前用两到三分钟进行Duty Report, 再向全班学生针对报告内容提问, 或做判断是非的练习, 这样既强化了学的语言知识, 又培养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对全班学生来说也是一次极好的听力训练。在复述课文这样的练习中, 笔者都倡导学生自己说, 不要照搬课文句子,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活化教法, 推起交际活动的高潮

教无定法, 作为教师, 不断地探索符合本学科特点、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教学方法是永无止境的。英语是语言实践课, 而不是语言知识传授课。教学语言就如教人学自行车, 应让骑车人自己骑, 在骑中悟出规律, 在骑中给他们点明要领, 并适时放手。我们教学生学习语言也是如此。让学生从练中学, 在练中悟, 在练中讲, 在练中让他们学会语言的运用。

在教学中, 不管结构操练, 还是情景操练, 都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单纯地练, 而是让语言操练具有部分交际方面的特征, 这样比一般的操练形式更易达到大纲提出的“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目的。如在上过去进行时What were (was) ...doing?这一语言结构时, 笔者用简笔画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It was six in the morning last Sunday.There were many people in the park.They were doing differentthings.Guess“Who are they?”“What are they?”“What were they doing?”学生接下来便叽叽喳喳地开始了自由对话。

不难看出, 学生在对话过程中, 基本上不受教材约束, 他们对话自由, 语言灵活, 句型多变, 话语表达清楚。学生根据对方的反应把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重新传递给对方, 达到了各自传达的目的。这样的操练形式使得教学活动与现实更加贴近, 这样的课堂教学, 不仅给学生操练, 更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已掌握的语言知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上一篇:小学生四年级作文童年趣事400字下一篇:英语阅读能力金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