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编辑部)

2024-05-28

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编辑部)(精选6篇)

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编辑部) 第1篇

馨语广播站编辑部刘照衡

部门工作总结报告

回顾一学期的部门工作,意味着对自我领导工作的细致分析归纳与点评,意味着一学期以来,我编辑部事无巨细的详情盘点,更意味着对优良工作经验的总结与错误教训的严时改正,寄望在来年的部门建设及站内发展尽量少走弯路,积极向上,打造学院有声传媒的品牌力量,树立广播传音的美妙形象。

我编辑部立足学院广播站,立意文字编辑与栏目策划,从新成员实习阶段结束后,到参与学院运动会的审稿工作,在这项工作中,新成员初步认识工作的性质,懂得在服务与工作中达到有机的平衡,懂得部门工作服务的重心倾向。在运动会审稿中,新进成员,工作热情高,态度好,听从调派服从指令,我为此感到高兴,感谢主席团和老成员在招新笔试面试所做出的一切。

值得一说的是,今年校园广播剧的重磅登台,使得以往从来没有得到这么高的参与度,关注性与曝光率的广播剧开始展示在全校师生的视听感受中,作为编辑部的部长,我感到十分欣慰,在这学期第一季的广播剧中,我绵薄之力的付出,对广播剧的后期美工花费心思。在如此的发展背景下,无异于对我部创艺激情的点燃与原创热情的提高有了极大的肯定与鼓励。我相信,下半学期的广播剧创作中,我们会观察入微,思考入深,以学院发展工作为关键点,以党委宣传工作为首要性,以广播传达为平台,以文字编辑为着手,励志大学,健全心理,高瞻理想,成功的创作出更能体现精神风貌的广播剧。

承担广播站的文字编辑工作,这是传承与沿袭,这是各司其职与工种分派。

馨语广播站编辑部刘照衡

自然,这学期我编辑部代表广播站以团体参赛方式参与“华翔”文学社的征文活动,取得了优秀团体奖。能为广播站争的荣誉,这是大家的心愿,更是大家在实际工作中的不竭动力。

部门工作小到小组开会,大到部门例会,都形成了定规定性的工作开展形式。有效的机制运行,有效的部门工作开展,不仅提高了部员工作业务能力,也更加强了部门新老工作成员的联系与沟通。

从新闻供稿到栏目编导,从播音监听到剧本创写,编辑部时刻都和播音部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期间的工作讨论与协商,这期间的工作磨合与默契的成效都直接的反应在新闻与栏目质量上。对于和播音部的加强合作与协商,作为编辑部的部长我一定表率为先,督促部员对于工作合作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新闻宣传与栏目策划工作,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和播音员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编辑部这一学期的工作展望回顾,满怀寄望,希望来年的部门建设与站内发展有再大的提升与发展。当然,在这一学期的工作中,我发现了自我领导工作一方面的一些不足与错误,也认识到部门一些情况的不乐观。因此一下提出。

对自己:

1,提高工作积极心,不拖不欠。

2,加强部门纪律观念。

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编辑部) 第2篇

不知不觉,在编辑部的日子已过去一个半学年了。

一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通过在部门不断的锻炼,我确实感觉自己成长了许多,工作的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与此相应的是自信与处世能力的增长

而大一时的新闻稿,参加的各种活动都成为了我珍贵的财富。现在作为副部的我,就需要用我的经验引导年轻的干事们迅速成长起来,在一年的部门活动中让自己得到最大的锻炼,熟悉部门的工作, 同时培养待人处事的自信与经验。

在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跟踪活动的人员安排与部门的财务。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副部的我,希望和干事们一起营造一个温暖的,放松却又积极向上的大家庭在这一个学期中,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副部,经过一段时间和大家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我从不认为自己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会尽全力按这个思路向前走,希望能对得起这个职位。

半年的副部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在编辑部的责任,我需要更有担当,需要继续去提高自己。我不确定大三是否还会在部门工作但我会认真的做好当下的!

以下,是我对下学期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社管会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没一次例会,让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与社管会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部门工作总结报告(编辑部) 第3篇

一、编译所史地部时期

1922-1932年间,商务印书馆的地理学编辑部门是编译所史地部。1922年1月,王云五正式就职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在接任编译所长的第一年,王云五主持了编译所改革,对编译所实行按学科分组。王云五在《初长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与初步整顿计划》一文中说明了按学科设置编译所的意图:“此为就编译所原设各部酌予调整,俾更合于学术分科性质。”[1]编译所设总编译处,由原先的四个编译部扩充为国文、英文、史地、哲学教育、法制经济、数学、博物生理、物理化学、杂纂等九个编译部。[2]史地部是1922年新建立的编辑部门。[3]1922年,编译所史地部部长由庄百俞兼任,成员有傅纬平、谭廉逊、陈俊生、陈稼轩、马轶群、孟稚蓉、蒋公伟、严君实。1923年,史地部部长由朱经农接任,成员不变。1924年,史地部部长仍由朱经农担任,成员有谭廉逊、王伯祥、陈俊生、陈稼轩、马绍良、孟宪文、熊仲甫、黄善伦。1925年,史地部部长仍由朱经农担任,成员有王伯祥、陈俊生、叶绍钧、陈稼轩、马绍良、熊仲甫、孟宪文。[4]可见,编译所史地部基本维持了8-9人的规模。直至1932年,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王云五将编译所撤销。

除了编译所史地部的成员外,张其昀、王勤堉等地理学者也曾担任商务印书馆的地理学编辑。1923年,张其昀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商务印书馆从事初高中地理教科书编辑,任职期间编撰的教科书《本国地理》, 成为当时全国的通用教材。王勤堉从东南大学地学系毕业后,也曾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他翻译并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从法兰西到斯干的那维亚》、《地理学史》、《地质学浅说》、《近代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五种译著。1949年底,王勤堉进入开明书店任自然科学编辑室主任。民国时期,曾经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并兼事地理学翻译的有郑次川、汪今鸾、张其春、沐绍良、黄静渊、吕金录、徐应昶、周传儒、顾德隆、贺昌群、胡荣铨等人。这些编辑大多从中央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毕业,具备优秀的学历背景。但是,由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部门繁多,且史地部仅存在于1922-1932年间,因而极少有资料可以考证到这些编辑是否在编译所史地部工作。

二、地理编辑室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商务印书馆组建了地理编辑室。地理学图书的选题策划和出版主要由地理编辑室完成。地理编辑室延续了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按学科分组的传统,成为国内出版社中惟一的地理学学术图书编辑室。

(一)1958 年的变革

1958年是商务印书馆馆史中关键的一年,这一年的若干重要事件对商务印书馆地理学图书出版工作影响深远。

首先,商务印书馆恢复独立建制,陈翰伯担任总编辑。1954年,商务印书馆与高等教育部教材编审处重新组合为高等教育出版社。1956年,中央同意商务印书馆恢复独立建制。但直到1958年,商务印书馆才从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分离出来,正式独立建制。恢复建制后的商务印书馆由文化部领导,以翻译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著作和出版中外文语文辞书为主。同年,陈翰伯担任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在1958年到1966年间,陈翰伯主持商务印书馆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引入了一批编辑,组织了高水准的翻译出版队伍。在他主持期间,商务印书馆编制了一份《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3)规划(草案)》,将地理类图书列入出版规划之中。[5]同时,陈翰伯也注重建立与学术界的联系。从陈翰伯1959年4月和1962年的记录本可以发现,他1959年曾经拜访了杭州大学地理系徐松年,1962年在北京大学访问了地理等院系的21位老师。[6]可见,陈翰伯也与地理学界建立了联系。

其次,新知识出版社和三联书店的地理编辑工作并入商务印书馆。新知识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其史地编辑室出版了多种地理著作和译著,在业界颇有影响。由于新知识出版社的地理图书被认为失密,文化部出版局决定将新知识出版社地理编辑室迁到北京。当时,商务印书馆有俄华词典编辑室、外语编辑室、哲学社会科学编辑室、汉语编辑室四个编辑室。1958年,新知识出版社地理编辑室主任陈建堂带领新知识出版社地理编辑室编辑到商务印书馆,组建了第五编辑室,编辑室书稿交由商务编辑出版。同时,北京三联书店原来承担的出版地理书的任务(主要翻译外国地理学重要著作)归口划给“商务”,已经出书的版权和未出的书稿全部转“商务”继承和处理。[7]《商务印书馆地理学图书目录(1949-1990)》在《编辑说明》中也谈到了地理编辑室成立的意义:“1958年春举行的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决定将三联书店(北京)和新知识出版社(上海)的地理编辑出版任务统一转移到商务印书馆,我馆成立了当时文化部系统出版社中惟一的地理编辑室,自此开始更系统地出版地理学图书。”[8]

再次,中央限定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1958年,中央确定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为“以翻译外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并出版中外文的语文辞书”[9]。为了与商务印书馆总体出版任务保持一致,也考虑到出版中国地理图书容易“失密”,地理编辑室的出版重心逐步转移到地理学学术著作和译著上来。

(二)地理编辑室的出版重心

20世纪60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决定以翻译出版世界地理学名著和重要学术著作为主要任务。[10]陈建堂积极引进编辑人员,制订一系列学术著作出版计划。这一时期,地理编辑室除了译介西方学术著作外,还出版了《世界地理丛书》、《中国地理丛书》、《世界地名大词典》、《中国地名大词典》等一系列丛书和工具书。

此后,在陈仲雍带领下,地理编辑室制订了地理学翻译出版规划。1962年春,由商务印书馆时任总经理陈翰伯主持,在政协俱乐部(欧美同学会)举行了座谈会,竺可桢、黄秉维、吴传钧、瞿宁淑、赵松乔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几位老师共10余人参加。会上成立了“外国地理学名著翻译出版委员会”,成为中国地理学会所属一个专业委员会,由陈翰伯担任主任委员。[11]1973年,出版口组织召开翻译出版外国地理的会议,确定了140多种国别地理的选题。商务印书馆等17家单位承担了翻译出版国别地理的任务。中央将“外国地理翻译出版办公室”设在商务印书馆,表明了商务在国别地理翻译出版中的地位。[12]

“文革”结束以后,商务印书馆仍然重视地理学译著的出版。1977年11月14日,商务印书馆邀请中科院地理所高泳源、赵松乔,及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几位老师共10人到商务印书馆座谈。[13]根据学者们的建议,商务印书馆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补充了西方地理学译著出版选题。随后商务印书馆又组织了几次地理学学者座谈会,对地理学译著选题做了调整。

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国家出版任务的下达,《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成为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出版工作的重心。虽然商务印书馆在1960年就曾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辞典》的编纂工作,但由于经济原因,辞典编纂工作最终搁置下来。1980年起,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重新担当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的编纂出版任务,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14]凌荫崧、汪守本、李平等地理编辑室编者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编辑工作。

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务印书馆开始加强当代地理学学术著作的出版工作,尤其是西方地理学著作的翻译出版。在李平担任地理编辑室主任以后,商务印书馆非常注重地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流。1998年,时任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主任的李平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到商务印书馆与地理学家讨论地理学的发展。[15]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希望通过这次跨学科交流,策划一套人文地理学理论著作。由于地理学者课题任务重,写作时机尚不成熟,最终商务印书馆没有出版这套丛书。

(三)地理编辑室的人员构成

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编辑人员有陈建堂、陈仲雍、祖友义、林尔蔚、周舜武、凌荫崧、汪守本、金永春、陈江、谢开志、包森铭、李平、田文祝、朱竞梅、张春梅等。这些编者大多有地理学学科背景。其中,周舜武毕业于南京大学地理系,凌荫崧、李平、张春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

在职务上,林尔蔚曾担任地理编辑室副主任。周舜武、李平曾经担任地理编辑室主任。一直以来,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在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担任着重要职务。1989年,在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上, 周舜武被聘任为副主任委员。李平曾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16]

商务印书馆地理编辑室也经历着编辑人员的更新换代。编辑人员变更主要有老编辑退休、编辑调离、新编辑入职等动因。一些编辑在商务印书馆内部获得职位提升。曾任地理编辑室副主任的林尔蔚,后来担任总经理,主持商务印书馆长达十三年。

三、科技图书编辑室时期

2003年,商务印书馆的地理编辑室更名为科技图书编辑室。[17]此前地理编辑室是商务印书馆惟一以学科命名的编辑室。地理编辑室更名后,不再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变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图书编辑室。由地理编辑室更名为科技图书编辑室,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这一出版任务已经完成。另一方面是由于编辑市场的要求。商务印书馆是以人文社会科学图书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在商务印书馆的编辑部门中,只有地理编辑室和自然科学相关。为了拓展编辑出版领域,商务印书馆决定改变编辑部门的设置,在地理编辑室基础上组建科技图书编辑室,让原来的编辑室由地理学图书出版逐渐转向科技图书出版。地理编辑室改成科技图书编辑室后,在出版工作中试图以人文社会科学视角来阐释自然科学。目前,商务印书馆下辖汉语中心、外语中心、学术出版中心、教科文中心四个出版中心。科技图书编辑室是商务印书馆教科文中心下属的一个编辑部门。

笔者在商务印书馆调研了解到,商务印书馆科技图书编辑室的出版业务仍以地理学著作和译著为主。[18]另外,科技图书编辑室也出版一些资源环境方面的自然科学图书,这些图书仍然和地理学有紧密联系。在科技图书出版中,编辑室多选择出版以人文社会科学视角阐释自然科学的图书。虽然在商务印书馆内部管理上称作科技图书编辑室,但编辑室人员发表文章的作者单位、对外的名片等仍以地理编辑室命名。商务印书馆编辑、学界以及出版界,均认同“地理编辑室”这一称谓。

目前,商务印书馆科技图书编辑室共有田文祝、孟锴、颜廷真、李娟、姚文五名编辑。现任商务印书馆科技编辑室主任是田文祝。

四、结语

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设计与实现 第4篇

美国管理专家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的概念。[1]目标管理属于结果导向性的管理方法,主要是以实际产出为基础,重点考评工作成效和劳动成果。企业管理必须为各部门和员工设定目标,使部门和员工被“目标”管理。出版企业追求“双效益”,这决定了出版企业中编辑部门的工作目标是打造一流的产品,“坚持高质量、特色鲜明、成规模、成体系、具有较好的前瞻性和市场适应性”,[2]开展内容和形式创新,为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奠定基础。

编辑工作是一个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的劳动。传统编辑工作包括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辑加工、校对、装帧设计和相关辅文撰写等内容。迫于市场压力,出版企业纷纷将编辑推向市场,赋予编辑产品成本控制和推广营销的职能,因此,当今的编辑工作可分为产品研发、加工和营销三大过程。如果说目标管理主要考核结果,那么在设计编辑部门考核方案时,还要加上过程考核的元素。过程管理要求企业根据经营目标,优化业务流程设计,确定业务流程质检的联结和组合方式,并以业务过程为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和机构设置,并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综上,我们认为,编辑部门的考核目标应该是:全面反映编辑部门工作实际,客观评估编辑工作过程以及由编辑过程创造的产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部门是主要考核对象①

编辑部门考核应基于当前大多数出版企业编辑业务运作机制和机构设置,是出版企业建立企业考核部门、部门考核员工的责、权、利明确的考核体系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推动编辑部门更好地发挥在图书产品研发、制作和营销推广中的职能。

对编辑部门的考核,其核心和落脚点是绩效。所谓绩效考核,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生产经营目的,运用特定的标准和指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职能部门和员工工作行为和业绩进行评估,并运用评估结果对以后的工作过程和结果产生正面导向。编辑工作的绩效分为编辑行为和工作业绩。编辑行为主要是指编辑在出版活动中付出的努力,业绩是指产品所取得的社会反响和市场表现。此外,由于分工不同,部分编辑部门还承担着对内、对外的服务职能,其服务质量也应该纳入编辑部门绩效考核的范畴。

三、考核方案的设计原则

因为绩效考核具有导向性,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应公平公正、科学合理,才能更好地激发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提升工作效率和效益,具体可参照下列原则。

SMART原则。管理学上的SMART原则为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和操作方法。SMART的五个字母各有所指:S(specific)指绩效考核目标应是具体的、明确的;M(measurable)指绩效考核的指标应是可衡量的、可量化的;A(attainable)指考核的目标在考核对象付出努力后可以实现,不应不切实际地太高或太低;R(relevant)指考核指标以实现整体目标为基础,具有关联性,与整体目标无关的孤立指标即使达到也意义不大;T(time-bound)要求明确绩效考核的时间。按照该原则,结合编辑工作的客观规律,编辑部门的绩效考核宜以一个工作年为时限,以可实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全面、相关的各项绩效指标为内容,以可量化或客观的数据为基础,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

提炼共性、分类考核原则。有考核必有奖罚,因而在设计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时,要尽可能提炼编辑部下属各子部门工作的共性,使考核结果具有可比性和说服力,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同时,各子部门根据出版企业赋予的职责,具有不同的工作职能和范围,工作特点因此也不相同,在提炼共性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分类考核的因素。

各出版企业根据自身特点,编辑部门设置不尽相同且各有特色,但基本可分为专业事业部或编辑部、项目部、编辑校对部、美术设计部、版权部和总编办公室,专门的产品策划部门逐渐被专业事业部等承担产品研发和制作的部门所取代。

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教社”)为例,自2008年取消策划编辑室,打通产品研发和制作环节,实施专业化运作后,编辑部机构设置包括高等教育事业部等六个专业事业部、数字出版中心、文字编辑室、校对室、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对外合作部、期刊编辑部②和总编办公室。外教社在设计编辑部门绩效考核方案时,按工作范围将各部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参与产品生产流程全环节,对产品整体负责的业务部门,包括六个事业部和数字出版中心;第二类为参与产品生产单一环节,为产品生产提供加工、设计服务的部门,包括文字编辑室、校对室和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第三类为参与产品生产部分环节,为产品生产提供协调和信息等服务的部门,包括对外合作部和承担“组织、协调、管理、服务”职能的总编办公室。[3]

四、考核体系的构建

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每个部门和每位员工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这就是“二八原理”。“二八原理”为绩效考核体系设计和指标确定指明了方向,即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关键结果和关键过程上,具体体现在关键业绩指标的确定上。

根据工作性质和特点,外教社编辑部门考核体系由社会效益模块、产品市场表现模块、出版计划执行模块、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和服务评估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设若干关键业绩指标。

社会效益模块下设基础分和附加分指标。基础分以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每年组织的上海市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估③排名结果为依据确定。附加分以重点项目完成情况、产品获奖、规划教材与重大立项、出版管理部门开展的出版物质量检查结果为依据确定。基础分指标对所有被考核部门适用,因为社会效益的创造是各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附加分指标对产品和所涉部门适用。

产品市场表现模块设产品规模、产品效益、部门投入、版权输出和收益等指标。产品规模主要考核部门产品码洋总量和对全社码洋的贡献。出版社根据某部门前三年平均码洋和前一年码洋,确定该部门考核码洋指标,根据考核当年实际码洋与指标码洋的比例关系确定码洋总量指标分数。部门码洋贡献指标由某一部门当年码洋与全社码洋总量的比例确定分数。产品效益指标主要考核部门产品平均销售册数变化,以此评估产品的生命力,同时引进第三方销售排行榜上榜情况变化数据,评估产品市场竞争力,数字产品以网络和移动产品用户规模和访问量变化数据替代第三方上榜数据。部门投入指标考核某部门当年发生的除劳动力成本外的实际费用与出版社确定的指标费用的比例关系,以增强各部门成本控制意识为目的。版权输出和收益指标考核版权部门引进产品的效益和版权输出情况。产品市场表现模块对第一类和第三类中的对外合作部适用。

nlc202309030704

出版计划执行模块设年度计划执行率和当月计划执行率指标。近十年来,外教社每年将上报的年度出版计划落实到人、落实到月,并逐月监控和公布计划完成情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年度计划执行率考核各部门全年计划完成率,要求不低于85%;当月计划执行率考核部门出版计划按月完成率,要求不低于60%。同时,方案设定了计划调整率系数,当调整率超过许可值时,产生系数,并影响该模块总分。出版计划执行模块对第一类各部门和第三类中的总编办公室适用。

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设产品数量(编辑工作量)和产品质量(差错率)指标。产品数量考核某一部门当年实际完成的编辑工作量与年初设定的编辑工作量的比例关系。为了控制产品规模,产品数量指标设分数上限。产品质量以编辑部日常产品质量抽检和年度质量检查数据为基础,根据部门产品平均差错率与国家编校质量等级的关系扣分,对平均差错率大于万分之一的部门,实施惩罚性评分。产品数量与质量模块总体导向是控制产品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对第一、二类各部门适用。

服务评估模块设产品服务评估和年度服务评估指标。产品服务评估是指产品责任部门对产品加工、设计服务提供部门按项目进行评分,也就是说由第一类各部门按项目对第二类各部门评分。以《新世纪英语听力教程》一书为例,图书产品责任部门高等教育事业部对提供编辑加工和装帧设计服务的文字编辑编室、校对室和装帧设计与美术编辑室的有关工作按质量、进度和沟通效果分别评级,按规定比例折合成被评部门该项目的分数。服务提供部门当年承担服务的所有项目的平均分为产品服务评估指标分数。年度服务评估主要适用于第三类的对外合作部和总编办公室,也部分适用于为编辑数字化提供服务的数字出版中心,考核这些部门为编辑部整体工作和各部门业务顺利开展提供服务的质量。业务相关的编辑部门就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沟通效果对被评部门进行评级,按规定比例折合成被评部门该项目的分数,取各部门评分的平均分作为该指标分数。

以上各模块分别按百分制计算分数,再根据模块的重要性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成总分。为了防止极端情况出现,各模块分数设上限和下限,上限通常为130分,下限为70分。折算比例和上下限可根据年度工作重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考核体系和指标分布参见表。

绩效考核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也不是为了发奖或扣薪,而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手段,更是企业发现和解决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准确、高效地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途径。各出版企业都有自己的编辑部门考核办法,并在出版实践中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能就此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对推进编辑部门工作,更好地实现产品社会和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高云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社长总编办公室主任、副编审)

注释:

① 本文中编辑部门考核的对象是指出版企业中承担图书生产任务及为生产 提供支持服务的有关部门,不包括由事业部发展建立的具有独立编、 印、发职能的分社。

② 因工作职能和特点与其他部门不同,期刊编辑部绩效考核不在本文讨 论范畴之列。

③ 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于2005年建立了图书出版社会效益评估制度,将社 会效益分解为社会贡献和社会责任,通过出书结构和出书质量加以衡 量,采用量化与专家评审相结合、政府与中介组织相结合、考核与讲评 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对上一年度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社会效益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1]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 庄智象.二十一世纪买的就是品牌——出版社品牌建设的若干思考[J]. 编辑学刊,2009(6).

[3] 高云松.总编办,出版社的润滑剂——总编办职能与工作模式探索[J]. 编辑学刊,2007(4).

大学编辑部门干事工作总结 第5篇

时光飞逝,从刚进大学到今天,已经一个学期过去了。

半年之前,我还是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拿着部门招新的表格紧张面对着学长学姐的面试,在他们的面前我显得那么的渺小,那时的我,觉得他们怎么可以那么的自信,觉得我可以学到很多。而回首这过去的一个学期,我确实感觉自己变了许多。

不想被太多的人远远地抛在后面,不想沮丧,不想失落,不想有太多的挫败感缠身。而平凡的我需要锻炼,各种能力的锻炼,正是带着这样的初衷我加入了通讯社。身为通讯社编辑部的一员,我在勤勤恳恳,埋头做好自己为院报的文艺稿专栏撰写稿件,并负责《瓯风商韵》杂志的文章收录的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参与院报的折叠和分发,和部门的各种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自己的机会。固然有时有点累,但我认为这叫充实,这叫收获,这叫幸福。同时,作为一个干事的我,深深体会到通讯社大家庭的温暖,上至主席团,下至各位部长,还有我们的干事,大家如兄弟姐妹一样,不分彼此。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一直都感觉到大家对我的关心,在此,我想说声谢谢。

自从进入编辑部,我一直思索如何成为一个好干事,经过一段时间和部门干事以及部长们的沟通,我体会到这一点,也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听从安排,做好本职工作,最后凸现一点自己的特色。这一年我不敢说我做得有多优秀,但我一直按这个思路走到现在,只要做到对得起这个职位就行。

通讯社半年的工作让我成长很多,同时也让我更清醒地认识到在通讯社的路还要继续走下去,因为我感觉我还需要去历练,去提高自己。

我想有机会我能接任编辑部部长的职位,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能力还有待提高,或许目前不能达到胜任部长这个职务的能力,但我有信心,因为我会永不止步地向前,直到达到那个目标为止。

因此,我为这一年的编辑部工作做一个计划。

第一,本职工作一定会做好,同时和通讯社的其他部门共同协作完成通讯社的每一份工作和每一个活动,努力的朝一个积极心态的方向去奋斗。第二,加强部门内部融入,经过一学期的磨合,我相信我们干事们都会真正的融进入这个部门,强烈的归属感会让我们的工作完成的更为出色。第三,部门例会很重要,因为大家平时很少聚在一起,难得半个月一次,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次例会,让这一次例会发挥它最大的价值。第四,加强本部门与我通讯社其他部门的交流以及院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编辑部的视野,更能为我编辑部在院里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最后,我希望我可以有这个机会 ,现在说任何话都是纸上谈兵,因此,我期望可以给我一个”战场”,让我实现这个任重而远大的目标。

学生会编辑部门工作总结 第6篇

随着五四评优的到来,编辑部在2010-2011学年度的工作使命也完成大半。新一届的团委学生已经在各自的岗位和角色上工作半年,本学期我部门在工作上较上学期有了较大提高。根据本学期以来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第十五期报纸编排工作完成顺利

作为编辑部,院报的工作是核心。本期我们完成了第十五期报纸的编排工作,为我院同学提供全面知讯。并在此过程中让新干事了解了编排过程,方便以后工作。

第一版报道了我院组织的特色代表活动,并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我院的各项活动安排。另外,还报道了我院在运动会中取得的优异成绩。

第二版记录了我院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多彩的校园活动。这些颇具特色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还锻炼了身体,提高了同学们的各种能力。

第三版对上学期同学们在团委学生会活动中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了表彰,以列表的形式通告了各种奖项。此外,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三位同学关于学习生活的心得体会更是亮点,让同学们以此为榜样,吸取经验,自我提高。

第四版展示了在我部门组织的征文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使同学们感受人文氛围,提高自身写作水平,提倡书香满校园。在中缝中,各项奖学金的通告更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

激情。

当然,在此过程中依旧存在着不足之处。由于新学期期间活动较多,报纸的编排稍显延迟。好在在干事们的协调配合下,报纸的分发工作进展很快。此外,由于课程安排及交通等不可抗拒因素,有个别干事并未深入参与编排工作,今后应更注意。

二、协助其他部门积极完成各项工作

本学期由我部门主办的活动还未开展,在此之前,我部门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及时参与,并进行拍照写稿。是同学们对于我院组织的各项活动有及时的参与和了解。

在此过程中,我部门干事也得到了机会锻炼,经过这些锻炼,一些优秀的成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部门成员整体写作水平得到了提高,任务完成效率逐渐提高。这也为将来部门工作接替打下了基础。

此外,本学期我部门与其他部门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团结,这也得益与我院组织的活动,这不仅有利于我部门接下来活动的开展,也对于整个团学联的工作有很大益处。

上一篇:石油公司片区经理述职报告下一篇:江苏高考英语作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