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2024-07-10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精选6篇)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第1篇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1.写作教育随笔是第一线教师及时反映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思想火花的最快捷方式

教师们每天接触新的教学内容,每天与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少年儿童打交道,沸腾的生活必将燃起心灵之火,把那耀眼的一瞬记下来,就是随笔。只要我们每位教师真心实意热爱我们的教育事业,做教育工作的有心人,随时都会发现值得写、值得反映的东西。我们知道,其他教育应用文体的选材较严格,组织结构也较严密,比较而言,教育随笔则更加方便快捷。

2.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师进行教育艺术、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总结的良好形式

传统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否适应现代教学,一个勇于创新的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就会主动去发现问题,并以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教师把这些东西用随笔的形式反映出来,对推动教育事业的进步,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都有一定作用。

3.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提高教师写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

写作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在于勤奋练笔,教师把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是一种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的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随笔的写作是教育科研的初步,可以为教育科研准备素材,可以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育随笔是教学反思的理性提炼

古人强调:“吾日三省吾身”,新课程改革则提出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手段之一。为师者把记写教育随笔作为日常教育反思的主要形式,将一天所见、所想、所读载入日记,这些行动本身就是教育的总结,有助于自身的提高。

教育变革的宝藏隐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通过对教学经验、新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从而发现新理念、新见解,可以促进教师对实践的反思和智慧的提升。教育反思可以避免教学中重复的失误,如果让教育随笔中的反思成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那将是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新的境界。

撰写教育随笔,记录个人成长的所感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重温旧事,回想教育成效,教师常常会品尝理性的感http:///wenzi/受,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这有利于教师提高修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5、教育随笔是撰写科研论文的基石

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大多教师感到无处入笔,无从下手。笔者认为,教育科研论文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教学。每一篇教学日记都是颗明亮的珍珠,把一串明亮的珍珠连起来就是一个漂亮的项链。把许多日记归纳起来,就成了一篇有价值的科研论文。没有实际经验感悟,教育科研论文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夸夸其谈,无实际意义。

教育随笔随处都可以写,可以是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也可以是德育方面的;可以是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精彩一笔,也可以是教育教学沉痛的反悔;可以是班主任组织工作的领悟,也可以是任课教师某一方面败笔的思考;可以写家庭教育,也可以写学校的见闻;或表述,或议论,或呐喊,或助威,所喜、所恶、所思、所见皆可入文。哪怕是点滴小事,都要善于捕捉,记入日记。尤其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均可以以教育随笔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学校、家庭迫切需要高素质教师,教育随笔对教师素质提高显得尤为重要。愿撰写教育随笔能够成为每一位教师的一种职业习惯。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只要对教育决策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只要对教育实践产生影响的行为就是教育科研。”教育随笔来源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每一次对学生的成功谈话、每一次对教育的失败与教训、每一堂课程设计与探索都是教育科研。教育科研是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方面,许多中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感到迷惘,其实对于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而言,通过思考并改进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就是搞教育科研。

教育随笔记录着教师的生命价值。教育科研并不深奥,它就在教师身边。钟情于教育随笔的教师,对一次创新、一次感悟、一次反悔经过思索,都会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帮助,因此教育随笔是一线教师特有而实用的教育科研。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第2篇

地平线 陈东霞

教育就是用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幼小的种子,用自己的真实行动来慢慢影响它,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为生命安放一颗纯真的灵魂,该是何等奢侈和弥足珍贵。放我的真心在你的手心,并非都能得到理想的结果。误会有之,猜疑有之,怨恨有之,总而言之,一个人的心思并不能令所有人为之满意。

没有丝毫经验,可供借鉴,只能在前行中独自摸索,踽踽独行。没有外援,可自己探索而行。不能释怀的则是无端的猜疑和误会,以至积怨愈加深厚。

82个孩子,分明就是82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若何不负家长重托,使这些孩子都朝着理想轨道前行,方是我的初衷。既然选择了陪伴,就没有怨言。自第一天始,即用文字激励,以言行鼓励,以名言警句勉励。

起初,他们也和我一般无二,依靠自身释放的能量温暖自己。无人掉队,无人退缩,无人失落,坚定地迈着刚毅的步伐,向着梦想处进发。

研究表明,任何一个人在长时间与审美对象结合时,对审美对象的兴奋减弱,不再产生较强的美感,甚至表示厌弃.即刻产生“审美疲劳”。美,我自然谈不上,且人老珠黄,何以称之为美,只不过用不同于他人的文字,偶尔调剂一下他们极易冲动的神经末梢罢了。三五日还行,十天半月新鲜感荡然无存,即便是表扬他们的话语,也失去应有的效力。

这不,一月后,回归庐山真面目。原来的那点忍耐,全是在安慰他们,麻痹如此信任他们的我。七八年级的那点积习依然存在,且在悄悄萌芽。这边安抚好,不可预知的下一个即刻发生。脑子根本还没回转,短暂的缺氧后,立即复苏记忆,且不能有丝毫闪失。

在操场上听闻梁田的特长,暗暗为之震惊。要知道一个女生要进入学校的足球队,谈何易事。而她竟凭借其不服输的劲头,硬是在其立足,且代表学校参加各类大小规模不等的比赛,取得不菲的成绩。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但是在严格的质量评价体系面前,真正能落实素质教育的又有几人,无一不在和时间赛跑,赢得时间者即为胜利。

亭亭玉立的她,有着修长的双腿,加之灵活的应变能力,自然在上千人中脱颖而出。如若以前不知道她的优点,会很轻松把她归入平常人行列,知其然后,心中竟莫名对其有了严格要求。中国的足球都没能提出国门,而她刚接触之时,即走出新密,征战河南各大赛场。

要求严格同时,无意识出现一些背经离道之举。她的举止我不明,我的要求她不屑,于是种种误会渐次加深。几次劝解无效之时,遂和其渗入交流。思想上起伏,势必影响其学习,开学初尽头荡然无存。继而成绩滑坡,且越发不可收拾。

置之不理,也能度过。然,非我初衷。从事这样的工作,看不到现在和将来,然却是用一颗真心去做教育。委实不愿看到最后遗憾终生的画面。一次次交流和沟通,还是没能解开其日益积怨的愤懑。

终于在一个冰冷的冬日下午,导火索一触即发。指责,早已司空见惯,苦口婆心说教也失去效用,双方情绪失控之时,理智终没能平息焦灼的空气。相互伤害,互相猜疑,连续的愤懑,在那一刻潮水般在偌大的教室袭来,且所见者众多。

手抵胸口,揪心疼痛撕裂开来,再看看站在外围的她,冷眼旁观的我,那道看不见的深沟愈加深厚,且坠入无底深渊。

连日来的委屈混着泪水留下,虽然内心波涛汹涌,可她就是不愿屈从。针锋相对的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她委屈,我无语。各自心中都难耐相互的怨气,此时任何形式的说教都是毫无意义的单纯语言堆砌,相互接受,自然不是那么简单一件事。

无奈至极,叫来其母,一起劝说梁田。见到妈妈后,非但没有丝毫愧疚,反倒对其母咆哮。此时我明白了,为何在大庭广众之下对我出言不逊的原因所在。

对这个世界上最亲最近的母亲尚且如此,我顿时释怀,原是长久习惯使然。无怪乎,她会对我的严格要求视为与之对抗,而我所谓的好,也仅此是独自一厢情愿而已。

解铃还须系铃人。结合近端时间班级诸多学生公而忘私一系列奉献事件,以及考不上重点高中的严重性和往年失败的案例,一并分析之。

为何进行一月一次常规检查?班级众多学生单偏爱她一人原因所在。这些原本在其大脑中没有触及的空白部分,经的详尽分析后,她那张阴转多云的面孔,终于在最后分手之时,慢慢觉悟。

离开学校之时,业已放学两个小时,如履薄冰走回家,时钟正好指向21点。即便如此,能使坚冰慢慢消融,我亦欣然。

从事着这个世界上最为普通而又平凡的工作,然不希此生留下遗憾,悔恨终生。哪怕有那么一丁点儿微弱的光,也希望能照亮坦途。使其向着良性轨道运行之,方为我之心愿。有能力进行多种选择时,能自如而有尊严地选择。

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关注孩子们的现在,更要着眼于他们的未来。

如若说我从教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之:“可以使我成为一个更谦卑的服务者,更细心的老师,和更成熟的人。”

真正的教育,需要回归到人格的本质上。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你得先有灵魂!

重视学生随笔的写作 第3篇

1.定期上交, 但不作过多规定

记得鲁迅曾说写不出时不硬写, 这确实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因为硬逼着写不太可能写出美文妙作的。但是如果习作阶段完全流于兴趣和自由自在, 那也会出现长期没有兴趣而不写的现象。这里的矛盾在于没有兴趣可能不写, 逼着写又写不好。所以我们采取定期上交随笔的措施。定期, 不得不写;随笔, 写得比较自由。借此解决这个矛盾。

随笔的要求, 我们尽量放宽, 对写作内容、体式、长短等等都不提要求, 一任其自由。这样, 学生写作时没有任何拘限, 叙述、写景、议论、说明, 任其发挥;现实、历史、读书心得, 随其自由。有话则长, 无话则短。我们只规定时限和大体的量。这样学生的自由度就比较大, 但又能控制学生经常动笔。经常动笔, 写作表达的基本能力会得到一定的锻炼。习以为常后, 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2.重视评价, 主要是“评优”

对学生随笔不提过多的硬性要求, 并不等于完全放任自流。要使随笔真正提高质量, 还得在评讲上下功夫。我们一般每周上交一次, 每月重点评讲一次。评讲前老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将4次随笔的详细情况再做一番梳理。将随笔中的优秀习作介绍给全班同学;让特别有特色的习作在课堂交流;挑选一个重点做专门的辅导。这个评讲, 要注意的是只报喜不报忧。不把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作为介绍对象, 努力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长处和优点, 让学生在向好中得到启发。一些老师急于求成, 总是想用指出存在问题和批评不好习作的方法来使学生提高写作水平。其实, 针对不少同学存在的问题, 选择班级中这方面做得好的习作, 更能够使学生获益, 又不伤害一些学生自尊心和积极性。

每次评讲中, 需要有计划地将写作常识和技巧、艺术逐步作专门指导。结合学生随笔中的好例子, 也可以举名家名作中的实例, 讲解写作艺术。由于根据学生习作进行, 学生接受程度较高;又由于一次一讲, 学生容易消化吸收。

3.鼓励交流, 但不随便公示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规律, 老师讲述往往不如学生互相交流的效果。学生间的交流因为年龄相同, 心理特点相似和实际水准接近, 相互间的交流中得到的启发和帮助、激励作用更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鼓励学生之间经常交换随笔, 取长补短;选择随笔写作优秀的学生在课堂进行交流心得。这种交流因对象之间的相近而作用巨大。有时, 我们还在征得学生同意后, 将一些特别好的随笔在班里传阅, 起示范作用。定期挑选优秀随笔, 誊写后张贴在课堂供大家欣赏, 老师作一些简要评语。在班里办一个不定期的打印“刊物”, 专门刊发学生优秀随笔, 配以插图、评语, 让学生自编自印, 又提高了他们的编辑能力。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 需要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隐私。我们一般要交流或者交换之前, 都要得到相关学生的同意, 绝不自行其是;张贴的随笔更是先让学生自选, 然后老师在他们愿意公开的随笔中选择。尊重了学生, 学生的积极性就特别高, 实际效果就特别好。

4.长期坚持, 但不求短期效应

教育随笔写作的意义 第4篇

一、目前课堂写作教学的基本现状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每个单元的Main Task版块是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它有明显的过程写作要求,A,B,C,D各版块都循序渐进地展现了从写作的前期准备(如:确定标题,设计框架,收集信息等)到完成文章的过渡,明确要求通过同伴互助,不断修改,教师指导等活动完成写作任务。很多教师错误地认为这一版块对应试帮助不大,因此简单带过或者当作阅读课,语法课上,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实际上,这种过程取向的写作教学模式注重写作的渐进过程,有利于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写作步骤和要点,课后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教学方式。同时,这种教学模式写前阶段开展大量的听、说、读等活动在为写作铺垫的同时,也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综合技能的发展。因此,我认为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Main Task课,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上限时完成作文,并进行初步修改讲评对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本功是非常有帮助的。通过日积月累,学生头脑中对于作文写些什么,怎么写,如何分段叙述渐渐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自由发挥打下了基础。

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学生仍暴露出不少问题,如(1)汉语影响,中文构思;(2)词汇贫乏,搭配不当。单词易用错,拼错,混淆词性;(3)句型误用,语法不通。前后主谓,单复数,时态,代词不一致,修饰语错位,句子不完整,指代不清;(4)语篇衔接能力差,不懂得运用恰当的连词和过渡词使文章更加的连贯;(5)语言累赘啰嗦(6)易犯综合性语言错误,例如时态,语态,标点符号,大小写等方面的错误。(7)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材料,整体谋篇的能力,应用基本句型的能力还有待加强。

二、促进写作教学效果提高的对策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写作,这就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往教师在教学作文的时候,总是苦于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实际有些孩子们曾经参加过很多实实在在的活动,但一旦要他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来,却常常漏洞百出,甚至于连一个完整的句子也没写成功。现在我针对学生基础差的事实,利用多媒体采用多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写作。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例如,训练学生看图写话,生动的图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我先让学生说,甚至表演,然后写,效果好多了。有时写了一部分,让学生续写或填空。这样经常练习,学生的写作有了提高。此外,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时,我尽可能在上课前就营造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如在大屏幕上打出循环字幕:“Welcome!Let?蒺s enjoy the 45 minutes!”,配以轻松愉快的图片和优雅的英文歌曲,一开始就让学生的心态放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写作情境

杜威指出,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或活动出发,学习者要有一种“经验的真实情境”。在课堂上创造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写作情景与氛围,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与像、动与静、远与近、表与里、虚与实相结合转化等特点,突出形象与动态感,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 时,我布置学生利用假日回家了解家乡近30年的变化,并要求他们带上自己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上课时,我请一部分学生自己走上讲台亲自通过播放图片的方式向其他学生介绍家乡的变化。由于这些图片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观后兴奋异常,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English Presentation。利用学生这种亢奋的情绪,我水到渠成地组织了以小组为单位谈家乡变化情况的讨论,强调在用英语交谈时注意区分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最后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海报,并配以文字图片。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批改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写作成绩的关键。传统的作文批改是在课后进行的,最大的缺点就是反馈不及时。当教师精批细改后,作文反馈到学生的手中时,由于时间长,学生对前次习作的要求已经淡忘,失去了浓厚的兴趣,不再关心教师的批改,更谈不上主动反思。其次评析方式比较单一,学生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的评析当中来,发现问题时并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写作方法,致使学生的写作能力总是得不到提高。

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使我们有了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不仅可以实现及时反馈而且为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提供了可能。由于实行了电子写作,教师在评改作文时,可以直接从学生机上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作文,切换到大屏幕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修改,集思广益,使学生从中受启发。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地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及时得到评判指导,从而不仅使反馈过程变得及时有效,而且实现了教与学的双向交流和良性互动。通过评价修改典型文章,让学生掌握了修改的方法和技巧,再通过同桌讨论、互改,发挥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所写文章进一步修改、完善,促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阅读与写作的教育随笔 第5篇

教学随笔

低年级的写话是整个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学生的说话和写话训练。

运用所学进行联想,把所学过的好词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先说后写,展开精妙的想象。一堂语文课,让我发现了学生们都有一对想象的翅膀,都有一个多彩的想象世界。在学习《语文园地二》时,我出示了以下几个词: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要求学生用上一两个词说句子,看是说得好。学生们纷纷发言,小机灵鬼乔赛北一开始不动声色,等同学们说的差不多了便举起了手。我赶紧叫他回答,每次他都能妙语如珠,我想今天肯定有不同凡响了。只听他条理清晰地说到:“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带着我的黑白相间的小猫到花园玩。花园里的花芬芳扑鼻,每朵花都随风舞动。正在这时,突然,雷声大作,下起了倾盆大雨。”我的心随着他的发言花儿怒放,仿佛能看到他那对彩色的想象翅膀,也似乎感受到了他描绘的那个多彩的童年。全班学生也禁不住为他叫好。

教育随笔写作:两个孩子的世界 第6篇

小萨是一个非常可爱的男孩。他周身散发出的勃勃生机、眼中的星光闪闪、嘴角那晶莹的总也流不完的口水、让你怎么看都看不够。

我是被小萨的口水吸引了去,然后才开始注意到小萨的笑容的,进而,从小萨的笑容起,看到了小萨作为一个整体的儿童的状态。

小萨的笑容非常有感染力,他的嘴角一咧,眼睛里的点点星光一闪一闪,你感到他整个身体的毛孔都在张着嘴笑。

你很难不被这样的笑容感染到,你会发现自己的嘴角也在不知不觉跟着咧。

他就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灿烂、明媚、散发着生命力的美感。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代言着生命的蓬勃与灿烂。他的玩耍是非常具有观赏价值的,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每当小萨或独自、或和同学拳来脚往、呼喝玩耍时,小美笑着、用轻轻柔柔的声音说:“看,又开始表演打仗了。”

我总是被小萨的动作不自觉就吸引了去,也被他的语言吸引了去。小萨的语言太生动了,还配有表情动作,那叫一个活灵活现。

小美

小美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子,一头美丽的长发轻轻柔柔散落下来,散发着淡淡的洗发香波的香气。这是一个非常柔软的孩子,柔软得,像小动物一样,身体又是那样的灵活。

小美刚来的时候,对班级还不大熟悉,还没有确定玩伴,不过,她自己会寻找玩伴,邀请玩伴。

她对语言的感觉极好,我常常是讲了一两次,正准备讲第三次时,她就说,知道啦,你上次已经讲过了,我知道要干什么。

或者,她会带点抗议地说:“我学过,我知道什么意思。”再往下,她就开始充当翻译的角色。有一次我连说带比划说明怎样做一个活动,讲完后,停下,看着学生,询问他们是否明白我的意思,学生们睁着眼睛歪着脑袋看着我,似乎不大明白,于是我开始思索该用怎样的办法解释清楚。这时,小美用汉语跟我确认:“Lee,你的意思是不是......”

我点点头。渐渐地,我看到,小美还挺喜欢这么做的。她很乐意为大家充当一个兼职翻译的角色,她喜欢那种自己有用的感觉。

小美身上有一种愿意服务奉献他人的特质哦,有一次,在进行教学总结时,我忽然就冒出了这样的感受。这让我想起另一个具有同样特质的女孩,那是个受伤小动物的守护精灵一样的孩子,她总是能敏感地感应到那些受伤的心灵,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小美和那女孩在这一点上略有不同,那女孩已经要进入青春期了,而小美还处于前运算阶段,需要跟多的来自成人的引导和支持,来帮她确定她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小萨和小美

小萨有一个习惯,每当同学读完一个故事、写完一个字母之后,他都会点评同学做的怎么样。

无论同学写得如何,他的点评几乎都是:“哎哟写得丑死了。哎哟这么简单,都不会读,还要老师教。” 这点评,配上一个微微上扬的小下巴,和一个生动的向下一斜的眼神、再加上一个二郎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小萨的整个身体语言是非常有喜感的,他的语言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来自于大人的戏谑之语。

就好比一个孩子做得很不错,然而一旁的大人会逗孩子说,哎哟丑死了,哎哟一点也不好看。这大人的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并不一致。

小萨也是这么一个情形,他有时也会点评我写得丑死了,我听完了第一反应不是生气,而是感到好笑。

有一段时间我很纠结,到底是该制止小萨的这种语言呢还是不管他。如果说制止他的这种语言,那么原因何在呢?这就是他的风格,这种风格并没有让我感到不适,我不介意。看看其他同学,他们对小萨的这种语言不十分介意,也没人跟着小萨学。关键是,我的直觉告诉我小萨一点恶意也没有,他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好玩,他大概一点也不知道这种语言到底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吧。

那么不制止?可是,如果不制止,小萨就这样说着这些语言,万一哪一天遇到一个新同学或者其他的什么人,就把人给弄不高兴了呢?这不就是一个潜在的人际交往问题吗?

我要未雨绸缪吗?我要防患于未然吗?我要干预一下吗?我不知道,想了又想,最后还是,等。

小美来了。小美非常懂得表达自己的情绪,开心,不开心,她都能够清晰的通过语言表现出来。

小美和小萨有交集了。他们俩凑到一起,那场面就是非常好笑的。小美刚来不久,有一次,小美读课文,读得不十分流利。刚读完,小萨说:“哎哟难听死了,一点也不好。”

我忍住干预的冲动,看看小美自己怎么解决。小美不高兴,那张小脸写满了抗议,但她什么也没说。

下课了,我在走动,一转身,看到小美坐在椅子上,泫然欲泣。

“怎么啦?”我问?

“真讨厌,到哪里都有这样的男孩子。”小美说。

“什么样的男孩子?”

“我都说了不想玩,还跑过来跟我玩。”(小美指小萨和另一个男孩子)

“那你告诉他们,我不想玩,我现在很生气。”

“说了,没有用。”小美开始哭起来。“在幼儿园也是这样,我都说了我要睡午觉,有一个男孩子还是不听,不让我睡午觉。”小美越说越伤心。

“总是遇到这样的男孩子。”小美说。

我被难住了,是呀,总是遇到这样的事,还能怎么办呢?我说:“是哦,我也不知道怎么办,这真让人烦。”我也跟着小美一起发愁了。

我跟小美聊起了小萨。

“小美,我不知道你在幼儿园的那个男同学是怎样的,但我知道小萨。小萨他就是这个性格,他对你这样,对我也是这样,你看有时我写字,他也说我写得不好看。他对谁都这样。”

一旁正在的玩耍的小美眉跑过来了,安慰小美:“没事的,来带你玩。”

这次事情之后,我想,如果小美再次遇到了同样的情形,她会如何应对这些事情呢?

在接下里的几次课里,小美开始尝试熟悉小萨的世界。

小萨和另一个男孩子玩动物大战,玩得不亦乐乎,他们扮演的是非常凶猛的猛兽,张着血盆大口,十足凶恶的模样。有时候,两只猛兽十分凶猛,都要冲到我的面前了,我说:“哎呀呀,这是我们的领地,回到你们的领地去玩儿。”

两只猛兽就立刻回到自己的领地里去了。如此几轮下来,两只猛兽知道要在自己的领地呆着,我偷笑,两个熊孩子,还挺配合的。

小美扮演一只猫咪,面对两只凶猛的怪兽吓得瑟瑟发抖,那蜷缩的身体,那微微颤抖的模样,那颤巍巍的声音,好像她真的被吓坏了。她躲到我的脚下、躲到我的身后、小脸埋在我的双腿前,求安抚。你真的会非常怜惜这只吓坏了的小猫咪。

而那另一个女孩,却并不害怕,她拿出自己的公交卡,当做食物,一飞,飞到男孩的面前说:“给,这是给你们食物。乖,吃食物去。”两只猛兽真的就乖乖吃食物去了。

再过了一周,小猫咪吓得躲到了沙发后面,而那另一个女孩依然是那两只动物的饲养员或者照看者之类的角色。她喂饱两只猛兽,然后,就跑到沙发那边,说:“猫咪,乖,不怕。”这女孩,很能给小美安全感,她也十分享受照顾小美的这个过程。

我看呆了。我承认,我当时,只想好好休息,一点也不想加入这些熊孩子们的打打杀杀、喂食、安抚一类的活动。这女孩,做得这么好,即安顿好了两只猛兽,也安抚了小美,我也能好好休息了。

同时,也在心里暗暗赞叹,这些孩子们,有一种看不见的默契,他们并不商量,你做这个,我做那个,他们就是先玩着,谁说了句什么,大家都说好,谁定了个什么规则,大家都同意,十分的和谐。实际上玩着玩着,规则也就都忘了,不过,玩着玩着也就都熟悉了,谁也不怕谁了。

在经过几次课之后,小美的成长让我感到非常的惊讶,她已经把那个吓得花容失色的小猫咪的角色放在了一边,她很快就熟悉了小萨的风格,并开始调侃小萨了。她调侃小萨的打打杀杀是在演电视剧,调侃小萨那时不时流下的口水,在小萨没来上课时,小美说,真可惜,今天看不到打仗了。我知道,她说的是小萨。

再往后,小美对小萨的那些的语言就并不在意了。不过,我倒是开始提醒小萨,他说的那些诸如“哎哟丑死了,哎哟一点也不好看。” 的语言意味着什么,同学听了可能会有什么反应。并趁机会教一教其他的孩子,哪些语言对方听了会很生气。我们该如何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不满。

事实上,当小美熟悉了同学,熟悉了我之后,她适应得相当好。她在这个环境里十分安然,她非常善于观察,这一点,跟小萨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小萨不曾观察过小美,但小美在仔细观察小萨。

小美是第一个来了没多久,就开始调侃小萨流口水的孩子。我是等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开始注意到小萨的口水的。

小萨对事物更感兴趣,他观察英语怎么说,他能很快记住名字,一个故事,一首歌,听了一两遍,他就会了。那漂亮的发音,都可以拿去录音了。他跟你描述如何吃一种食物,细微到连那动词都描述得形象生动,我是自叹不如的。

上一篇:美术实习实验计划下一篇: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理论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