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发展前景

2024-07-16

平安银行发展前景(精选8篇)

平安银行发展前景 第1篇

平安银行嘉兴桐乡支行发展规划

一、网点现状

1、开业情况

平安银行嘉兴桐乡支行筹备于2011年11月,在2012年6月26日试营业,目前尚无正式营业,但目前前除汇票、本票和外汇业务外,其它各项业务均已开展。目前还是挂着深发展的招牌试营业,我行预计准备在今年10月中旬以新银行“平安银行嘉兴桐乡支行”正式开张营业。

2、网点基本情况

目前桐乡支行的网点位置在桐乡市梧桐 街道校场东路196号,网点营业面积1490平方米,留有500平方米的发展空间,网点离嘉兴支行在35公里左右,离杭州分行80公里左右。网点位于桐乡市的南路,地处市中心的边上,周围有众多的居民小区,邻近桐乡经济开发区,网点周围交通比较方便,网点有30多个独立停车位,停车比较方便。网点所在地的桐乡市位于嘉兴、杭州和湖州三市的交界处,东边和嘉兴交界,南边和海宁交界,西面和杭州余杭交界,北面和湖州和江苏吴江交界。桐乡有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沪杭高铁、京杭大运河贯穿桐乡,目前桐乡总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81.58万人,桐乡是浙江省十个经济发达县(市)和首批小康县(市)之一,从2000年首届中国经济百强县到2011年第九届中国经济百强县连续九届、十二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2012年中国百强县排名27位。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78.99亿元,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7.5亿元和36.3亿元。桐乡目前的支柱产业主要有化纤、玻纤、毛纺、羊毛衫、丝绸等,其中桐昆集团、巨石集团、新澳毛纺、华佑钴业、双箭集团均为国内行业龙头。桐乡濮院的羊毛衫市场是中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中田平均每三人有一人穿濮院生产的羊毛衫。乌镇是桐乡的名片,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市。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102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7亿元,好多外地人不知道桐乡但知道乌镇。

3、同业情况

截止2012年8月桐乡当地共有银行金融机构16家,除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银行、邮政银行、桐乡市信用合作联社外,股份制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嘉兴银行、杭州银行、浙商银行、招商银行、民泰村镇银行均在当地有分支机构。截止2012年7月桐乡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为675亿,本外币贷款500亿。股份制银行最早成立的是嘉兴银行(成立于2004年3月),目前有三个网点,本外币存款22.3亿元,本外币贷款15.5亿元。浦发银行成立于2004年9月,目前本外币存款24.3亿元,本外币贷款17.2亿元。中信银行成立于2007年1月,目前本外币存款33.7亿元,本外币贷款25.3亿元。交通银行成立于2007年10月,目前本外币存款14.7亿元,本外币贷款12.8亿元。杭州银行成将于2010年10月,目前本外币存款9.5亿元,本外币贷款11.9亿元。浙商银行成立于2011年4月,目前本外币存款6.5亿元,本外币贷款6.9亿元。招商银行成立于2011年10月,目前本外币存款4.07亿元,本外币贷款3.5亿元。民泰村镇银行成立于2012年7月,目前本外币存款1.9亿元,本外币贷款1.3亿元。目前股份制银行中中信银行做得最好,成立2007年目前各项存款已达33亿,在股份制银行中最大。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1、是客户定位清晰,主要是中高端客户,当地市场中回报率较高的中高端客户。

2、是授权权限较大,光桐乡就有2000万元的授信权限,嘉兴有捌仟万元的权限,基本当地的大客户多能搞定,工作的效率较高,在当地企业中的口碑较好。

3、对当地政府平台的支持力度较大,有较好的财政存款支持,有近6个亿的政府性存款。

4、人员结构

目前我行已有正式员工26人,其中运营部人员9名,其中行长人员2名,一正一副,副行长任对公团队团队长。公司部客户经理7名,其中引进它行客户经理4名,社会招聘3名。运营主管1名,对公业务人员4名,对私业务人员4名。全为它行引进人材。零售理财经理团队6名,其中大堂经理2名,理财经理4名,其中2名员工它行引进,4名为应届毕业生,目前团队长人员未到位。综合部人员2名,一名主管,一名员工。人员结构比较年较,平均年龄32岁。目前我行的员工人数和其它股份制银行相比基本差不多,目前我行对客户经理的人员编制相对较松,目前我行还招聘了8名对公实习客户经理,我们要求存款达到3000万元以上才签劳动合同,对实业客户经理也是一种激励,目前有一半左右的实业客户经理基本能达到标准。但目前我行有一定信贷从业经验的客户经理人员还是偏少,从事过5年以上信贷岗位的客户经理岗位的只有2位,客户经理的培养压力很大,一个师傅要带5-6名客户经理,引进它行的信贷客户经理的任务很重,目前确实也不好找,现在国有银行的客户经理的收入也在提高。

5、业务现状

截止2012年8月17日,桐乡支行报表各项存款27493万元,其中公司存款26688万元,储蓄存款805万元,销售理财产品7443万元。公司贷款17200万元。其中在嘉兴支行桐乡企业存款34426万元,合计存款61919万元,公司贷款52860万元。存贷比在85%左右,目前共有授信客户49户,开立存款结算帐户106个,户均贷款1078万元,对公客户经理户均存款8000万元左右。授信客户中授信敞口在5000万元以上的客户4户,1000万元-5000万元的客户6户,500万元-1000万元的客户36户,100万元-500万元3户。我们的客户大多为授信1000万元的客户,主要原因是我们嘉兴支行的授信权限在1000万元,客户经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不愿报分行,其实我们好多的客户其它行的授信多在5000万元以上的,我们基本上好多多是占比最小的。这个原因有多方面的。

6、经营特色

我行的经营特色主要是目标中小企业,特别当地中流的客户,过份高端的客户我行不管是授信额度,还是产品支持方面的先天的劣势。所以我们一般会找一些当地的一些发展型的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有的,成本不太讲究的,回存好谈的,承兑可用的,风险可控的,这类客户相对比较难找的。开承兑是我们的特色,保证金存款比例高是我们的特色,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有我们的贸易融资产品链金融也是我们的特色,这也是四大行不太愿意做的产品,我们有这个空隙,但也确实也要表扬我们的贸易融资部门的同事,确实我们做得比较专业,风险把握比较好。还有我们的理财成品目前在同业市场上表现不错,有一定竞争力,但也对我们的零售存款影响较大,但这对我们的长远发展有利。

二、桐乡支行发展规划

1、我们的目标

今年我们6月底成立,全年只有半年时间,我们的目标是到2012年底总存款余额力争8亿,争取10亿。贷款余额6亿。新增授信客户30户,总授信客户达到80个。中间业务收入达到100万元,中长期目标我们结合当地同业力争各项业务前三年递增不少于50%,明年的目标总存款不低于15亿,力争20亿。各项贷款余额15亿。新增授信客户80户。人力资源上我们的目标是在培养一定客户经理基础上,客户经理人均产能不低于6000万元,在当地股份制银行中处于中上水平。

2、发展思路

A是加强队伍建设,目前我行是一个对公团队,一个零售理财团队,明年准备增加一个对公团队,客户经理人数达到20名。增加一个零售理财团队。成立零售小微贷款团队,零售贷款团队人员不少于10名。

B做好网点的拓展,明年我们计划成立桐乡濮院小微支行,目前正在进行选址工作,争取明年上半年开业。

C争取成立机构业务部,抓好机构存款的营销,争取年新增机构存款2亿以上。

D争取投行业务拓展,目前我行还没有投行业务的开展,明年我们争取在投行业务上要有突破。

E大力拓展授信客户和存量客升级工作,接下来我们既要完成年内的任务,又要为明年的储备项目,明年我们要在政府平台的贷款上要有进展,因为目前我们当地政府把政府贷款的支持力度作为政府存款支持的一个条件,我们要吸收机构存款必须在政府贷款上要有一定的支持。在房地产项目贷款要有进展,目前我们当地的房地产市场有回升的趋势。房地产贷款的风险在减小,目前我行已储备了二个房产项目准备上报,其中主要一个平安不动产公司在桐乡投资的养老区项目是今年我们浙江的重点项目,本来昨于马总要来桐乡参加奠基,因赵洪祝书记有事推迟了,这个项目总投资要100多个亿,今年开始动工,首期投资20个亿,我行营销贷款10个亿,预计会带来较多的回存和收益,作为我们集团公司的成员,我们桐乡行也希望我们东区和总行的领导能支持我们做好这个项目,下面的营销工作我们正在做,他们现在已在我行开立基本帐户,有意向和我们开展全面合作,主要是关联方交易。

F做好我行优势产品贸易融资的营销,目前我行已正在营销的4个贸易融资客户,总授信量在2.5亿元,已批8000万元,明年我们将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加在这项业务的营销,因为目前我们感到这项业务相对风险容易把握。还有我们还将做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开展,目前我行新成立,这项业务还未开展,明年希望领导在外债额度指标,内保外贷额度指标上多给我们分行支持。

G提高产能的一些困难

1运营核心系统的优化、目前我行的系统在同业中处于落后水平,我们现在很担心我们的业务发展我们的运营能

跟得上吗,最近分行在推代发工资,但按我行目前的开卡速度我们柜员能行吗,还有我们运营对我们柜员几乎苛刻的差错率要求,和6开营销要求,影响柜员的速度。对工开帐户速度很慢,基本要半天时间开一个帐户。开承兑汇票我行的流程和速度也是客户抱怨的业务,开一张承兑汇票二个小时算快的。所以我们想我们的业务大起来我们运营能保证吗,我们嘉兴现在的业务很忙,速度很慢。

2、我们的授信权限在当地无竞争力,我们不要说中信这样的大股份制银行,我们连一些城商行多比上,造成我们的客户多做不大,引不起客户的重视,一旦授信政策宽松我们回存要求高,额度小的劣势将直接造成客户的退出。我们不求比同业有多少优势,只求和同业比差距不太大。我们的授信小,不利于我们做大回报较大的客户,也造成客户经理管户太多精力分散,不利于产能做大。我们分析当地做得好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客户其实并不多,只有120多个授信客户,户均贷款在2500万元左右,11个客户经理,平均每个客户经理管10个左右贷款户,提升空间较大。而我们要达到产能,基本不能少于15个客户,提升的空间较小。

3、最近出台的4个行业上报东区对我们影响较大,浙江是纺织大省,嘉兴地区纺织行业更是多,其中不乏质量较好的企业,比如我们有的企业的印染设备、纺织设备是世界最先进的。但由于受这个行业限制,好多企业我们不能做,目前我们嘉兴地区资产质量较好,我们也没有出现一笔不良,但大部份多是中小企业,以前我们客户经理报分行多有危机感,现在要报东区,等于叫他们不要报了,东区的审查员凭报表能了解我们嘉兴企业的情况,值得怀疑,还是不做。东区审查的效率也不能保证。我们不能一方面要求我们的产能提升在同业中保持最快,另一方面在执行行业限制中在同业中最快。

平安银行发展前景 第2篇

而对于监管层要求的平安3年内解决深发展和平安银行的同业竞争问题,这项由平安主导双方都忌讳莫深的合并案也已经进入了操作阶段。本报从多个渠道获悉,与市场普遍预期由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不同的是,此次合并将是深发展私有化退市后被平安银行合并而打造一家纯正平安文化的大平安银行。

平安集团新闻发言人盛瑞生未对上述消息置评,他说一切交易事宜都在按照既定程序进行。而深发展表示并不知情,至于合并方案无最新消息。迟来的批复背后

2月20日,在孙健一给平安银行深圳分行的拜年会上,孙健一讲话时表示平安收购深发展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平安银行和深发展合并后的银行网点数量在深圳将居于前列。

“当时的气氛非常鼓舞人心,对平安和深发展的事,孙总就说了这么一句,后来没有接着往下说。”当时与会的一位平安银行人士说。

此时距离深发展停牌公告平安入主已过去了将近8个月。今年4月30日,是平安收购深发展延期后股权购买的最后终止日。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0年春节前夕,“平深恋”交易已获国务院批准,就该交易项目的性质而言,将可能由银监会具体操作。

“收购涉及到金融混业经营和外资等问题,具有方向性指导作用,影响很大,因此监管层对此保持谨慎态度也在预期之中现在如果国务院已经批准了,理论上,在剩下的两个月时间里,保监会、银监会和证监会应该会对这宗并购案放行。”一家大型商业银行的副行长说,三个监管部门的审批延后这么长时间肯定是有分歧,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沟通后现在应该已经协调一致。

在这宗收购案8个月等待获批的背后,监管部门也展开了长时间的探讨。

一位接近保监会人士说,保监会的态度已经阐明,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届时由哪个部门牵头操作即可。换言之,交易获准之后,保监会或不参与其中。

上述知情人士说,由于平安集团上报材料都是将子公司纳入其总资产之中,这意味着吸收深发展之后的平安集团,其监管部门仍归保监会。

对此,银监会与保监会的态度可能有所不同,保监会持谨慎且积极的态度。而银监会对于合并之后,出乎风险管控考虑,对将深发展的监管权划转等具体细节问题尚未达成最终共识。

“其实交易本身问题并不大,包括吸收合并的技术细节等问题,关键在于监管部门之间需要达成一致意见。平安收购深发展久拖未决可能还是银监会对其中的某些方案持保留态度。”上述知情人士说,深发展本身市场规模并不大,加之有关部门将其作为银保参股试点,交易不存在制度瓶颈。

证监会对此也有自己的想法。上述知情人士说,在日后的合并操作之中,还涉及对其上市公司重新估值的问题以及测算方法等。对此,证监会也持谨慎态度。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现在交易已经接近尾声,主要焦点在于双方资产如何并账,吸收合并上市后,哪些事宜需要披露,包括其挂牌后平安股份变化较大而造成的估值影响,

“因为平安银行规模相对较小,其对平安股价影响不大,但深发展吸收进去后则对平安银行的贡献很大,因此需要对其估值重新考虑,但这也只是技术细节问题。对于人事任命等均有待几方协调,由于涉及综合经营,最终需要突破的还是监管方达成监管共识。”知情人士称。绸缪大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和深发展的合并已经进入了操作阶段,与市场普遍预期深发展合并平安银行不同的是,平安高层现在更倾向于将深发展私有化后被平安银行合并而打造一家纯正的大平安银行。”平安的一位高层说,“这是平安综合考虑了平安文化的结果。”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已获国务院批准的合并方案中,“两行合并”新方案也在上报的材料之中,理论上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认可,最终两行合并之后,留下的将是平安银行。

本报从平安和深发展等多位高层处也获悉深发展将被并入平安银行。

平安合并深发展后,平安将持有30%的深发展股份和超过90%的平安银行股份,两家银行所形成的同业竞争不为监管条例所允许。监管部门已经提出平安需要在收购完成后三年内解决这一问题。

一位平安人士说,新合并方案还在讨论之中,现在谈论业务合并以及人事问题为时过早。深发展的一位高层说,两家银行的最终合并方式决定权在平安,不方便置评。

上述平安高层说,处理两家银行同业竞争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从而控股深发展成为平安旗下的银行平台;二是平安继续增持深发展股权,从而将其私有化,最终退市与平安银行合并。

“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平安选择了后者。虽然这样会牺牲掉深发展巨大的品牌资产和付出更高昂的成本,但是能够快速建立一家血统更加纯正的大平安银行来服务于整个集团战略。”上述平安高层说。

“平安的战略是打造金融控股集团,平安银行是没有单独的战略的。在集团的战略中,平安银行的作用就是为集团的客户提供服务支撑。”一家商业银行的副行长认为。

“如果将深发展并入平安是从文化磨合这个角度考虑,虽然付出了更高的成本,但是还是值得的。文化磨合的问题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从这个角度看,平安还是很有远见的。不过这个决定可能也包含了和监管层沟通的结果。”一位外资投行人士表示。

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也显示,超过7成的并购案失败案例都是因为文化难以磨合。

上述副行长认为,如果将平安银行并入深发展确实很难贯彻平安的文化,但是将深发展并入平安可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平安银行是一家从保险起家的公司发展银行业务,有很多保险文化的烙印,深发展能不能融入平安的这种保险文化还有待观察。

举个简单的例子,平安银行现在每天到了规定时间所有人还要唱平安之歌,很多人可能很难短时间内接受这种平安文化”。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小罡认为,在平安全国销售网络中,35万名寿险代理人和2万名产险销售人员在合并深发展后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在这种协同效应中,作为服务支撑的大平安银行对保险文化的认同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平安银行早已经为合并开始布局了。此前有媒体披露,平安银行已经暂停招聘等待与深发展合并。平安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社会招聘确实有所减少。依靠深发展相对较多的网点,平安银行已经在有深发展网点机构的商圈发放信用卡。

事实上,平安已有吸收合并银行而快速进行企业文化改造的经验。此前平安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快速更名为平安银行和深圳市商业银行,最终使平安银行成为一家全国性商业银行。

★ 平安福计划书怎么写

★ 少儿谜语

★ 少儿诗歌

★ 少儿诗朗诵

★ 少儿朗诵稿

深发展平安银行正式合并 第3篇

两行合并完成后,原平安银行全部资产、负债、证照、许可、业务以及人员均由深发展依法承继,附着于其资产上的全部权利和义务亦由深发展依法享有和承担。由于两行业务和系统整合的完成尚需一段时间,现阶段两行仍以“深发展”或“平安银行”名义开展业务、签署合同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所有以平安银行名义开展的业务和经营活动,其相关的法律责任与义务均由深发展承担。

深发展股东大会已经通过了合并后的银行名称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尚待相关工商登记管理机关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审批。

深发展表示,两行的整合是国内金融史上史无前例的巨大工程,在两行合并完成之际已实现了两行绝大多数业务的互联互通、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一致,原两行的特色业务也基本实现了共享。

深发展与平安银行合并完成 第4篇

工行承销私募债

支持保障房建设

近日,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为北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销发行了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所募集的5.3亿元资金将全部用于北京怀柔区怀柔镇新贤街定向安置房项目建设。自2011年10月以来,工商银行已经陆续为北京金隅集团、保障房建设投资中心、中关村发展集团和北控集团等北京市保障房试点企业成功发行了保障房项目私募债券,募集资金已经达到54.3亿元。

中小微企业

成长指数发布

2012年6月18日,交通银行和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2011年下半年中国中小微企业成长指数。报告显示,2011年下半年中国中小微企业的成长性有所下降,为96.91,反映了处于经济低迷期的中小微型企业的成长情况。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内部环境紧缩的两难局面之下,相比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更易受到冲击。涉及内需消费的相关行业成长性较好,如医药制造、木材加工、家具制造、纺织服装皮毛等行业,这些行业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移动金融领域

出创新成果

近日,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携手推出四款战略合作创新产品,移动金融领域初见成果。中国移动、浦发银行推出四款战略合作产品: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及演进产品(NFC技术的手机),手机汇款,全网客户话费代缴和生活缴费。新潮、便捷,是这些移动支付产品的共同特点。“中国移动浦发银行联名卡”是一款三账户合一产品,具有金融IC卡标准的个人信用卡账户、借记卡账户和电子现金账户功能,可加载其他行业应用功能,如公共交通、社会保障、单位内部管理等。

光大银行推出

“撒娇支付”

平安银行面试经验 第5篇

原本我也没听过还有这么个银行,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平安银行是中国平安集团和汇丰银行合资成立的。面试的过程一点都不紧张,一方面是我自己早已被以往的面试什么的搞的百毒不侵,另一方面面试我的那位领导很随和,所以,整个面试就像在聊天。

无非是先介绍自己,然后面试官问些问题。今天还是这样。不过,今天有点不一样的是,我被问到了很多过去的事,包括我家和我个人过去的一些事情,当然,这些事情原本是我所不愿再面对的。可是面试官就像跟我在聊天,而且他也说只是为了更全面了解和概括我这个人。于是我涛涛不绝的几乎没有停过的讲了30多分钟。

平安银行工作证明 第6篇

兹证明先生(女士)是我单位职工,工作年 限年,在我单位工作 年,职务为 ,岗位为 ,工作性质为(正式制;合同制;临时制;其他),职称为 ,该员工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有;无)。

人事负责人签字: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平安银行 第7篇

2012-10-09 14:48

在成功完成两行资源整合后,平安银行目前已顺利完成一整套全方位的投资者管理和保护体系构建。该套体系充分吸纳了平安银行多年上市发展经验,通过章程、制度规范保障流程,切实保障投资者权益以及形式多样的沟通渠道高效为投资者传递信息,在资本市场成功搭建起与投资者和谐紧密互动的平台。章程、制度确定保障“军规”

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平安银行专门订立了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制度,并明确纳入平安银行公司章程,将其作为银行日常运作中的“军规”。

目前,平安银行在董事会秘书处下设了专门的投资者关系管理部门,并与其他部门密切协调配合;董事会秘书、证券事务代表以及其他投资者关系管理人员可列席公司战略研讨会、经营例会等重要会议,并根据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与相关监管部门及时沟通以获取政策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获知相关信息。

全力保障股东和投资者权益

将公司成长的每一步都与股东和投资者分享,切实保障股东和投资者权益,是平安银行长期以来秉承的态度和做法。今年7月,为完善和切实履行分红分配政策,使股东和投资者能够感受到银行点滴进步和不断发展的成果,平安银行制定了《未来三年(2012-2014年)股东回报规划》。同时,秉持着对股东和投资者负责的态度,平安银行主动对投资者进行正向引导,将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作为引导核心。

全效沟通:给投资者想要的,安全感

为使投资者更安心,平安银行利用形式多样的沟通平台,将有关信息最快捷地传递给投资者,例如,公告、股东大会、公司网站、电话咨询、网上路演、业绩说明会、分析师会议、实地调研等。2011全年及2012上半年,平安银行在深圳、北京、上海等地与投资者就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件举行的沟通会议多达78次。

平安银行发展前景 第8篇

并购是企业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有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手段。在并购发展的1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 曾经出现了5次大的并购浪潮, 许多公司在这种并购浪潮的过程中抓住机会, 通过并购使得自身快速成长, 一举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其中富有代表性的便是德国戴姆勒一一奔驰公司通过与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合并成为年营业收入1500亿美元的大公司, 于1998年在全球500强排名第二。国内也同样有着并购成功案例, 海尔集团自1988年开始兼并青岛电镀厂, 其后十年的过程中先后收购了18家企业, 使得其从一家曾经有过年亏损100多万经历的小企业发展成了拥有400亿资产的大型跨国公司, 成为了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然而, 这些令人激动不已的成功并购案例并不能掩饰整个并购环境中的70%的失败率。相较于这些成功, 更多的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惨遭滑铁卢。本文的案例企业: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的收购富通的投资行动就被市场无情的击溃。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 平安集团投资所换回的是高达157亿元的巨额亏损。这种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往往忽视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从而导致并购计划的破产。造成并购的失败原因有许多, 战略选择, 财务管理以及文化整合等等都是其中之一。这之中财务问题又占了重要的位置。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管理以及规避是否成功, 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整个并购活动的结局。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应该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整合等并购中的各项财务决策所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以及并购收益的不确定性。按照企业并购的流程, 其中的财务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并购前的企业决策所带来的战略制定风险、并购过程中由目标价值评估风险和融资支付风险所组成的操作风险以及并购结束后的整合风险。不同阶段的并购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机制以及特征皆有所差别。但是他们彼此间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着重对并购过程中的操作风险进行分析, 即目标价值评估风险、融资风险以及支付风险。

二、并购财务风险分析

(一)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过程存在的财务风险

目标价值评估的风险主要来源于对目标企业当前价值与未来收益的不准确判断, 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对目标企业未来收益的大小及时间的忽视。并购的目的在于有多种, 包括了对目标企业技术、销售渠道、管理方针的需求, 也有希望分散风险以及企业多元化发展的战略考虑。如果对上述这些并购目的进行概括, 可以表达为企业并购是为了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并且, 其带来的效益应当至少能够在抵消并购成本的基础上使企业获得超额收益。但在某些并购活动中, 一些企业将对目标企业评估简单的当做资产评估, 忽视目标企业未来经营的估值做出误判。因此根据目标企业资产价值作为主要评估方法会导致评估结果出现较大偏差和严重的财务风险。 (2) 对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了解不足。企业在执行并购活动过程中, 为了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状况, 通常从财务报表获得相关信息。但是, 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只是过去某个时间点上的有限的信息。一些可能导致重大经营风险的消息如未决诉讼、自然灾害、企业担保等虽然在会计准则的要求下需在附注中注明, 但仍有很大的选择空间。目标企业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披露这些数据, 而当企业在面临被收购的情况下, 股东为了提高企业价值也完全有理由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对一些事项进行隐瞒。 (3) 目标企业股价所反映信息的不确定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股票价格通常会成为收购价格中的重要决定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 理论上股票价格因由企业目前的价值以及未来收益的贴现值相加而得, 而在现实情况中, 由于证券市场的不确定性, 股票价格往往难以准确的反应目标企业的这两部分价值。尤其对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而言, 股票价格往往会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大幅度变化。此时, 很容易出现股票价值被高估的情况, 造成企业并购风险。另一方面, 证券市场中还存在着非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交易, 对于这些非上市股票, 其估值就显得更加困难。对于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而言, 其股东人数相对较少, 并且规模也不大, 从某种程度上更加影响了价值的判断。

(二) 融资风险

并购活动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已支持并购交易中的产权交易, 企业一般难以通过直接采用流动资金的方式完成企业的并购, 或多或少的都需要进行融资已保证并购的资金充足。事实上, 被并购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所经历的也是一种融资过程, 其取得外部资金以保证自身的发展。但受于篇幅所限, 本文主要研究并购方的融资活动及其带来的相关财务风险。按融资来源分, 融资风险分为内部融资风险、债务融资风险和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 (1) 内部融资财务风险。内源融资取决于企业盈利水平, 虽然并购企业通常都会有一定的经营规模, 但是仅仅通过内部融资在大多数情况下很难满足并购资金的庞大需求。另一方面, 如果大量采用内部融资, 将可能占用企业的流动资金, 从而使得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变得迟缓。更为令人担忧的是, 一旦企业内部流动资金被并购活动所占据, 而为应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重新融资又出现困难, 就会危及整个企业的正常经营, 增加财务风险。 (2) 债权融资财务风险。债权融资是西方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融资工具。公司债券属于一种固定利率收益型证券, 它是依照法律程序发行、代表投资者拥有一定权利的债权凭证。其基本特点是通过债券契约承诺在一定日期以固定利率支付利息, 并在特定日期偿还本金, 同时在发生违约时提供法律规定的补偿。相比于内部融资, 债权融资不仅需要偿还本金, 还需定期支付利息。这种约束是定性的并且受到法律的保护, 不过由于债权风险较低, 其成本也会相对较低。债权融资所表现出的风险有两方面:从市场环境来看, 和内部融资相似, 债权融资的过程中会降低企业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的反映能力, 因为债权的增加通常会使得企业的进一步融资产生困难。企业如果在债权融资后面临经营困难, 可能会陷入无法支付利息, 进而面临无法继续融资的困境, 最后使企业经营产生更大的问题这样的恶性循环。从企业内部来看, 由于股权融资的高成本以及避税因素等原因的共同作用, 企业往往会选择最优于自身的负债权益比以保证总成本和总风险的最优配置。此时, 如果仅采用债权融资, 无疑会使得这种最优配置发生改变。同时, 如果负债经营企业的负债成本率大于预期的经营利润率、负债数量过大或者是数量和期限没有与资产很好的匹配, 就会进一步影响企业总体收益和现金流, 造成财务损失。 (3) 外部权益融资财务风险。股票是企业并购外部权益融资最常用的工具。股票融资会存在股价波动的风险, 股价波动表现为单个股票价格相对于整个市场产生的价格变化。小波动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果偏离过大则会增加并购的股权融资风险。这里主要指的是由于企业大量发行股票以取得融资, 导致股权价值被稀释, 也就是新股降低了现存股票的价值, 使现有股东受损, 这与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不符。另外, 与债权融资的低成本高风险不同, 股权融资是一种高成本低风险的融资。大量使用股权融资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企业面临更高的并购成本, 而且还包括了权益比重上升所导致的企业平均资本成本的上升。企业可能会同时面临效益下降, 股权稀释以及股息义务等一系列问题, 加大财务压力。

(三) 支付风险

支付是定价的结果, 是融资的目的。融资与支付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 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这里, 主要对现金支付、股权支付和杠杆支付这三种主要支付方式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1) 现金支付风险。未来现金流的变化状况和现金支付成本费用率增大组成了先进支付的双重风险。由于现金来源是由内外部融资相组成, 因此, 企业一方面需要未来的现金流来保证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并且能够应对应融资所带来的一系列财务负担;另一方面, 需要这些现金流以保证企业仍能对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做出迅速反应。如果未来现金流未能达到预计所要求的金额, 将会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产生资金流动性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是现金支付风险最突出的表现。现金支付的成本费用的问题主要在于并购交易执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有关。如果现金支付的资金来源、债务结构、支付时间、支付方式等设计的不够合理, 就有可能导致诸如债务成本增加、资金闲置、中间费用以及税收成本外的成本费用, 导致收购方的损失。一般情况下, 由现金支付所带来的成本费用问题都会在当期表现出来, 即为即期风险。 (2) 股权支付风险。股权支付是指并购方企业直接用股票作为支付工具来换取目标公司的股票 (或资产) , 从而完成并购交易的支付方式。对于并购方而言, 换股可使其免于即时支付的压力, 把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投入到合并后的生产和经营中;对于被并方来说, 换股这一做法使得并购方自动成为被并购方的股东, 直接享受合并企业利润和增加, 同时, 收益时间的延迟使得资本利得税可以延迟交纳。但是, 股权支付方式也存在着其特有风险。同企业外部权益融资类似, 通过换股支付会增加自身股东的基数, 摊薄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 对原有股东造成损失。并且因为扩大了股东基数, 可能会导致收购当年及之后数年内的每股收益下降, 造成公司整体股价的下滑。另外, 股权的稀释更有可能削弱第一大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如果收购企业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较低, 而目标企业股权又较集中, 则可能出现并购方为被并方所控制的情况, 即反收购。 (3) 杠杆支付风险。杠杆支付并非通过本公司的资产进行抵押从而贷款, 而是通过目标公司的资产以及未来现金流作为抵押来获得资金。在这一个过程中, 收购企业自身只需付出少量的资金即可通过高杠杆来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所以, 它属于典型的金融支持型支付方式。这种支付方式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在杠杆收购中债务成本超出一般水平, 其膨胀的结果将导致偿债风险的增加;二是高风险债权面临更为苛刻的监管, 可能会导致产生更多的中间费用, 造成成本的上升。其中偿债风险是杠杆支付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在杠杆收购的过程中, 收购方所付出的金额只在总交易资金中占了很小一部分 (通常为5%-20%) , 其余大多为贷款以及垃圾债权。由于庞大的债务所导致的利息需要很大的回报率才能足够应对, 企业将面临比一般情况下更为严重偿债风险。

三、平安并购案例分析

(一) 并购动因

纵观世界金融行业的现状, 金融混业已经成为金融行业中的一个主要经营方式。在我国, 虽然受限于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 一直实行分业经营的金融体系。但是银行以及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广泛合作, 早已打破了这一限制。目前, 我国的混业经营方式主要表现为建立在银行、保险、证券等子公司之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下属子公司各自独立运营, 但是宏观发展理念、风险控制以及资源配置等问题由控股公司进行管理。这种经营方式的好处在于其通过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以及总体发展计划能够调整子公司之间的利益分配, 使得原本存在竞争关系的子公司之间能够跳过收益这一最容易出现矛盾的方面, 更好的对各自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这种方式实现了子公司之间客户关系群、咨询、以及营销网络等优势方面的互补, 并通过捆绑产品等销售方式扩大收益。同时, 由于集团式经营能够剔除许多的交易成本, 资源的共享更是省去了一些市场调查的成本, 大大节约了企业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 旗下各金融行业中的子公司既能专业化的发展, 又能互相协作, 提高凝聚力, 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专一与多元的有效统一。最后, 对于控股公司来说, 其能够通过频繁的并购, 更容易摆脱单个金融机构资金的限制局面, 获得向超大型混业金融企业发展的机会。在混业经营的金融集团中, 保险、银行和投资是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三者之间互为命脉, 缺一不可。保险业务可以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现金流, 但可以提供的利润却比较少, 而且保险业本身就存在较高的系统风险。与此相反, 银行业务能够提供大量的利润, 但是银行业务的发展需要有强大的现金流作为支撑。同时, 银行业务在具有一定规模后可以有效的在保险业面临系统风险是予以缓冲。投资业则是作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对于上述二者是一个补充。平安集团在收购深圳发展银行之前, 其保险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而投资行业也有旗下众多子公司一并支持, 但是原平安银行的发展却并不如人意, 因此平安集团急需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银行企业来完善其银行体系, 保证保险、银行和投资三部分的平衡, 从而带动企业的整体发展。这些战略层面的决策同样可以反映在企业的一些财务指标上。具体而言的话, 平安并购深发展的动因可以从每股收益的提高、每股成本的降低以及并购所带来的一些效应上加以分析。

(1) 每股收益的提高。首先, 任何盈利型公司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增加股东的收益。在此, 简单的将其归纳为提高每股收益。可见, 如果并购不能提高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 甚至将其拉低, 是不可能得到公司股东的认可的。具体而言, 可以将提高每股平均收益的因素分为战略收益、市场势力以及资源互补。战略收益在本案例中表现为银行和保险业务之间相互代理并分享客户的收益。原中国平安银行因规模所限, 只能覆盖整个中国平安客户群的15%, 但是在其并购深发展后, 其业务可以覆盖到80%的平安用户。这使得更多的银行用户享受到保险产品, 同时也让保险在营销时加入银行渠道, 销售利润率更高的产品, 实现二者的共赢。这种高利润的产品, 丰富的客户群以及交叉销售的模式, 提高了整体盈利的稳定以及效率。银行庞大资本的加入也使得整个集团的负债久期、资产组合效率以及风险应对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深发展和平安两家银行的总部都在深圳, 其业务在当地有一定的竞争。并购后使得两家银行在这一区域的竞争消失, 能够更好的发展业务, 使得其能够快速的据此建立起银行、保险和投资业务的分销网络, 弥补了营销网络上的不足, 在全国范围获得并购的协同效应。资源互补是指并购集团能够更好的整合、利用自身资源或者为了获得企业更大成长机会而收购企业需要但缺乏的要素。中国平安集团在并购之前拥有中国第二的保险业务以及庞大的投资子公司, 但银行业的缺乏使得其不能很好的达到“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主业的平衡发展。收购了深发展后弥补了这一缺憾, 使得巨额的保险“浮存金”能够通过银行以及投资渠道获得收益。

(2) 每股成本的下降。中国平安在并购深发展后可以很好地控制集团业务的每股平均经营成本, 主要来自于规模经济、业务整合和精简管理层。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运营成本随着其规模的增加而减少的过程。中国平安原本只是一家地方性的银行, 规模较小。在并购深发展后, 其规模逐步由地方转为全国范围, 业务规模的快速增长、人员数量的增加以及机构网点等的合理布局使得其单位运营成本在更多的方便得意分摊, 单位运营成本下降。业务整合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会将现有的业务进行管理, 增强业务整个业务网络中相对薄弱的部分。其具体操作方式例如合并相同业务, 取消相邻及相近的网点以及调整经营管理人员等等。多余的功能被整合后, 整个企业的运营成本就会下降。精简管理层是指原平安银行和深发展银行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的一部分离职的行为。在企业合并后, 原先的两套领导班底的一些职位产生冲突会造成一些管理人员的离职。这种离职不仅整个提高了经营管理效率, 也节约了大量薪金。以原深发展CEO法兰克·纽曼的离职为例, 可节省平均约1800万/年的薪酬支出。通常情况下因为企业规模的增加, 每股平均成本仍然会呈上升趋势。但是, 在上述几点的反作用下, 每股成本的增加程度会被大大的抑制。

(3) 节税效应。平安并购深发展可以带来节税效应,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税收利得, 二是资金再配置。税收利得是指平安集团在大规模业务的前提下通过合法的手段规避收税。首先, 整体企业规模增加以后, 其常规性的投资行为以及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 (增加业务投资支出、业务整合成本) 都能够带来一定的节税效应。其次, 中国平安原股东由于此次并购活动避开了本应缴纳的高额盈利税金。最后, 在并购深发展以后, 每年从深发展获取的每股收益和分红都能一定比例的免于征税, 从来带来节税效应。资金再配置是指并购完成后, 并购集团能够提高其债务权益比率, 创造更多的税收效应和企业价值。中国平安集团在扩大其银行业务后, 能够通过银行来很好地调配其整体的负债权益比, 达到最佳的资本配置。保证了更多的节税效应和企业成长。

(二) 并购过程

在发展初期, 深发展依靠政策环境以及股本扩张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随着竞争环境的改变, 深发展资产质量低卜、资本充足率不足、缺本资本补充机制、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不断暴露出来, 特别是由于没有良性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使得它至今仍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中资本金最小的, 这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2002年, 在有关部门的推动下, 深发展引入战略投资, 融入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概念和技术支持, 率先进行了业务管理体系的改革, 并退出“供应链金融”品牌, 在业内发展迅速。2009年, 其母公司新桥投资因投资失误急需流动资金, 迫使其不得不出售深发展的股份。平安集团抓住了这个机会, 为了填补其业务上的缺陷, 对深发展进行了收购, 整个收购过程共分为三步, 如表 (1) 所示。第一步, 2009年6月12日, 按照中国平安与新桥投资签订的《股份购买协议》, 中国平安受让新桥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 占深发展目前总股本的16.76%, 中国平安集团公司以增发H股作为支付对价方式。以中国平安新发行2.99亿股H股的方式支付即换股收购。第二步, 股份认购暨定向增发。深发展与平安寿险于2009年6月12日在深圳签署《股份认购协议》, 深发展拟向平安寿险非公开发行股票, 发行数量不少于3.70亿股但不超过5.85亿股, 发行价格为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即18.26元/股, 募集资金金额不超过106.83亿元, 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第三步, 再次定向增发。平安银行注入深发展, 完成控股和初步整合。6月30日, 深发展和中国平安同时发布公告:因与平安银行进行重大资产重组, 连续停牌。9月1日, 交易双方公告了本次交易的方案:深发展以非公开发行方式向中国平安定向发行16.39亿股份, 中国平安的支付对价及方式为:以其所持有的平安银行全部股份即90.75%股份和26.92亿元现金 (该现金相当于平安银行约9.25%股份价值的认购对价) 即以平安银行的全部价值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9亿股股份。交易完成后, 加上平安之前持有的10.42亿股, 合计持股26.81亿股, 对深发展的持股比例将达到52.4%, 成为其控股股东。按照公告日前20日交易均价, 本次定向增发的价格为每股17.75元, 合计291亿。

数据来源:根据WIND数据整理 (以下各表同)

(三) 并购结果分析

(1) 中国平安并购前后整体情况。由于2008年欧洲金融集团富通的股份出现巨额亏损, 直接导致其第一大股东中国平安集团计提了攻击228亿人民币的减值准备。因此, 从表中可以看到, 2008年中国平安的利润大幅度缩水, 各项指标均远低于一般水平。但是, 在2009年开始, 中国平安盈利能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 比起2007年的各项指标出了成本费用理论率外均由不同程度的增长。将其与同行业中国人寿以及中国太保相比, 可以看到中国平安的毛利率已经超越了两家公司, 而净资产收益率也大幅度超越中国太保, 和中国人寿基本相同。考虑到中国人寿的规模, 基本可以认定中国平安自2009年后基本走出阴影, 重新成为行业领头之一。进一步观察在并购前后的中国平安的盈利指数, 可以看到, 在2009年下半年中国平安的整体收益率都比上半年有着显著的提高, 一举扭转了2008年的颓势, 其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00%, 而其毛利率更是提高了1200%左右。而就2009年这一个年来看, 各项指标均直线上升。可见, 其通过收购深发展这一举措, 成功的扩大的其盈利能力, 并且继续朝着较好的方向发展。 (2) 每股收益与成本。通过折现图 (1) 的直观分析可以看到在2008年之后, 中国平安的每股收益有着显著的增长。而于2010年, 中国人寿集团的每股收益为1.19、中国太保的每股收益为1.00。可见, 中国平安的每股盈利能力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每股成本计算相对复杂, 通过将总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比较来反应并购活动对每股成本的作用体现。将中国平安4年年末所提供的利润表上的数据进行整合, 可以直观得出总收入与总成本的之间的比较, 如图 (2) 所示。可以很明显的看到2009年的总成本较2008年有很大的下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组成有许多, 但不能否认在并购深发展前后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业务整合以及管理层精简等要素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3) 避税成果。同样, 比较4年内的利润总额与所得税费用可以看出在并购前后的避税成果, 如图 (3) 所示。2009年所得税费用占总利润水平的27.29%, 而在2010年, 这个数值降低为19.72%。可见, 随着两家公司的进一步整合, 其常规性投资与偶然性的重大经营净损失业务所带来的协同效应获得巨大成效。

四、平安并购案例启示

(一) 目标企业价值判断

纵观平安集团收购的案例来看, 企业对于目标企业当下及未来价值有一个合理准确的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其中主要的问题在于如何能够在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准确判断企业的资产价值以及对目标企业的未来现金流以及并购后带来的一系列作用有一个可靠的估计。就目前的国内整体经济环境以及发展程度来说, 可行的办法有如下几种。

(1) 提高信息质量。高质量的信息有助于收购方了解目标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一些会产生重大风险的或有事项从而避免企业蒙受损失。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 聘请可靠的会计师事务所对目标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审计。虽然前文提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导致国内整体中介机构环境相对较差, 但是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措施。收购方可以通过聘请国际知名的事务所, 如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业对目标企业进行审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事务所与目标企业相互串通的可能性。第二, 可以再收购过程中与目标企业签订法律合同, 来确保并购完成后目标企业价值与预期相符。在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中签署一些保证条款能够很好的避免由于信息不堆成所带来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其中对于重大或有事项的约束可以使企业面临的风险的进一步的降低。第三, 合理利用财务报表的信息也能够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通常历年财务报表之间应当存在关联性。如果在审视财务报表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科目的重大变化如营业外收入等等, 需全方位了解企业财务情况变化的源头。对于一些目标企业不能给出准确信息的重大变化, 则应予以谨慎考虑。第四, 除财务报销所提供的信息外, 第三方机构所提供的信息也非常值得重视。如本案例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及不良贷款余额。这些信息或许会在企业中披露, 但通过第三方的整理能够使收购方很好的进行横向比较, 从而判断出其中的风险以及可接受程度。

(2) 对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选择。对企业价值的整体评估通常情况下比较依赖于模型的运用。企业价值评估的三大主要方法有现金流贴现法、可比公司分析法和EVA估价法, 从理论上讲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固有的使用范围及缺陷, 在实际应用中, 应根据实际情况扬长避短, 将方法的缺陷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这三种方法的应用中关键就是要确定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 可以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进行确定。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降低缺陷, 在市场中操作与理论要求一定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 因此即使选择了相对正确的方法也不能完全依靠其计算结果进行交易。在对使用模型后的情况仍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下, 应当邀请第三方资产评估的专业人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判断。

(二) 融资支付风险的把握

防范和控制企业并购活动中的融资风险是企业并购执行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并购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对融资方法做出一个合理选择。采用合理的搭配使得整体融资成本以及风险最小化, 保证风险处于可以掌控的范围内。具体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可控融资的渠道、企业融资能力、企业偿债能力以及融资后支付方式的影响等。 (1) 可供融资的渠道。企业通常有三种渠道可以进行融资:内部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对于这三种渠道应当了解其各自的利弊, 并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如流动资金的充足程度、负债成本比例以及企业原有的平均资本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选择一个尽量合理的搭配保证融资过程的顺利实施。 (2) 企业融资能力与偿债能力。企业融资能力也针对三种融资方式有不同的结果, 分别对应资金链的控制、债务利息的支付以及股权成本的增加。任何企业都有一个可以承受的成本或者风险范围, 一旦超出这个范围, 企业或因偿债压力过大而陷入无法偿债的境地直至破产, 也可能使得由于风险过大使得资本市场对其失去信心而造成企业价值的全面缩水。富通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 在企业融资并购时应当量力而行, 不应因为并购而对企业本身的经营造成巨大压力。 (3) 融资支付方式的相互作用。融资和支付是并购的操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对于这相互关联的风险, 应当考虑这几点:第一, 企业应当考虑被并购方的实际情况。如被并购方是非上市公司, 则只能通过现金进行交易, 而如果被并购方是上市公司, 则可以通过股票以及现金搭配的方式进行并购, 相对而言更加灵活。第二, 企业融资以及支付过程将导致企业自身的负债权益比发生变化, 为了防止这种变化带来的损失, 应当尽可能的保证在融资以及支付过后企业的负债权益比仍能接近最优模式。一些可行的办法即在债权融资和股权支付中做出平衡, 采用现金与股票的搭配支付, 而其中比例也尽可能靠近企业自身的最优结构。第三, 考虑在整个融资支付过程中市场的反应, 避免因为股权稀释的关系过多的损害股东利益。在可能的范围内增加市场信心, 通过放出积极信息, 以及面向整个市场对并购进行合理的分析, 使得投资者产生积极的心里以维持股价甚至借助并购进一步推动股价的上涨。

(三) 其他要素

除了在并购的操作过程中的风险, 从并购整个活动来看还需注意: (1) 时机的选择。案例中平安收购深发展的时机恰好是新桥集团希望出售手中股份的时候, 因此很容易的便完成的这笔交易。而在企业并购过程中, 如果造到被并购方的抵制, 则可能增加并购的成本以及相应的风险。对于这种情况, 并购应当选择一些急需资金以谋求进一步发展并且经营良好的公司来选择收购。并且需要对目标企业的股东或者持有人进行一个深入的调查, 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避免敌意收购的情况的发生。 (2) 企业并购后期的整合。企业并购结束后面临的是两个企业的整合, 这其中包含了销售渠道、技术、管理理念以及企业文化等一系列方面的因素。对于这一点, 企业应该在并购之前以及谈判过程中逐渐考虑这些问题, 并为此提前做好准备, 如同案例中平安对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的处理一样。从最根本问题开始解决直到双方能够融洽的进行资源的配置。

参考文献

[1]黄大荣:《企业购并的效益研究》, 《辽宁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王学信:《从国有商业银行组织的变迁看我国银行并购的意义》, 《商业研究》2009年第8期。

上一篇:我的苹果初二作文下一篇:公司禁烟禁火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