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2024-07-19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精选6篇)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1篇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2、“”

3、“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4、“”

5、“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6、“……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

7、“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8、“如吾两人耳。”

9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参考译文:我曾经整日地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的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很远的地方也能看见(招手的人);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快,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计24分):

1、简析《逍遥游》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逍遥游》的论证方法主要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为了说明顺应自然、忘却自我的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通过鲲鹏与蜩、鸴鸠、斥鴳、朝菌、蟪蛄、宋荣子、列子等一系列的比喻对比,说明人与万物皆有所待而不得逍遥的事实,并从齐物的角度自然证明了真正逍遥的境界。(6分)《逍遥游的》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表现在奇特的构思和及其丰富的想象上,如文中层层推进对比论证的使用和对鲲鹏变化的描述;其二表现在丰富词汇的熟练运用和对事物的自在描绘上。(6分)

2、简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

辛弃疾的《摸鱼儿》主要通过传统的比兴手法,含蓄委婉地寄托了词人壮志难申的身世之感和深切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憎恨。(9分)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词能以婉媚的儿女情态曲折地体现出“化为绕指柔”的英雄情怀。(3分)

四、论述题(30分):试评析《李将军列传》(节选)中的李广形象。

李广武艺高超,但在战争中并不恃一夫之勇,而是冷静睿智、根据战场的实情灵活机动,故而能凭借其奇正不一的战争谋略扬威于匈奴;他英勇善战,行廉好义,待部下宽让友爱,故多得士兵之心,但仇杀霸陵尉则体现了他性格中刚愎狭隘的一面。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

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圆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3、“”

4、“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5、“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人长困蹇驴嘶。”

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9、“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翻译题(18分):

壬戊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倾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濛濛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计24分):

1、简析《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杜甫思想。

这首诗结合诗人个人的遭遇、感受和对人民的了解,表白了诗人心忧天下的忧患意识和忧世济民的执著意愿。并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反映了封建社会贫富悬殊的矛盾,一针见血地指出统治阶级骄奢荒淫的生活正是建立在剥削掠夺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同时联系他在骊山的所见所感,预示了一触即发的政治危机,倾泻出诗人无比深广的忧愤。诗人对唐代社会的弊病把握准确,诗人是历史的见证人和时代的先驱者,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具有十分鲜明的“诗史”性质。

2、简析龚自珍的《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是龚自珍散文的名篇。文章以“病梅”象征被病态社会扼制和摧残的人才。前半部分写造成“病梅”的原因在于人们病态的审美标准,实际上是借以揭露封建专制统治对人才的思想束缚和精神戕害;后半部分写“疗梅”,作者发誓要拯救那些被扼制和摧残的人才,最后更表明了“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志向和决心。此文托物言志,立意深刻,与其说是记叙文,不如说是言简意赅的政论文。文章形象生动,层次分明,语言简洁,感情色彩浓郁,通篇贯穿着一种难以辩驳的逻辑力量。

四、论述题(30分):试析孟浩然《临洞庭》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此诗大致作于诗人游湘地,张说贬官岳州时。作者写此诗赠张丞相,希望得到他的引荐。诗中生动描绘了秋汛期间洞庭湖的壮阔景象,委婉表达了自己急于求仕的心情。这是一首干谒诗,但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怀糅合在一起,使人不易看出干谒的痕迹。特别是前半首写景,不仅充分表现了洞庭湖动人气魄的气势和声威,而且借以象征唐王朝开明强盛的现实,为后半首的述志作了铺垫和暗示。此诗是孟浩然雄浑壮逸风格的代表作。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1(xí)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

4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5、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已。

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8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二.翻译题(18分):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尚书》上说:“满足会招来损害,谦虚能得到补益。”警惕与勤劳可以振兴国家,安逸和舒适可以丧失性命,这是自然的道理啊。因此当他强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一个能与他争雄,到他衰败时,几十个优伶来困扰他,却使他丧命亡国而被天下所讥笑。可见,祸患常常是在细微的小事上积聚起来的,而聪明勇敢又往往在沉湎嗜好中受到祸患吗?

三.简答题(24分)

1、简析《逍遥游》的论证方法和艺术特色。

《逍遥游》的论证方法主要有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作者为了说明顺应自然、忘却自我的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通过鲲鹏与蜩、鸴鸠、斥鴳、朝菌、蟪蛄、宋荣子、列子等一系列的比喻对比,说明人与万物皆有所待而不得逍遥的事实,并从齐物的角度自然证明了真正逍遥的境界。《逍遥游的》集中体现了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特点,其一表现在奇特的构思和及其丰富的想象上,如文中层层推进对比论证的使用和对鲲鹏变化的描述;其二表现在丰富词汇的熟练运用和对事物的自在描绘上。

2、简析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一词。

辛弃疾的《摸鱼儿》主要通过传统的比兴手法,含蓄委婉地寄托了词人壮志难申的身世之感和深切的爱国热情,表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憎恨。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使得全词能以婉媚的儿女情态曲折地体现出“化为绕指柔”的英雄情怀。

四、论述题(30分):试评析《李将军列传》(节选)中的李广形象。

李广武艺高超,但在战争中并不恃一夫之勇,而是冷静睿智、根据战场的实情灵活机动,故而能凭借其奇正不一的战争谋略扬威于匈奴;他英勇善战,行廉好义,待部下宽让友爱,故多得士兵之心,但仇杀霸陵尉则体现了他性格中刚愎狭隘的一面。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四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4分,9选7,计28分):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得眠。

6、多情自古伤离别,78、“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9、“作的卢飞快,弓似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

二、翻译题(18分):

春冬之時,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两岸山色。极为陡峭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姿态奇特的柏树,大小瀑布,在那里飞射冲刷,江水清澈,树木繁盛,群山峻峭,绿草丰茂,确实很有趣味。每逢雨后初晴或霜天清晨,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计24分):

1、试评析《李将军列传》(节选)中的李广形象。

李广武艺高超,但在战争中并不恃一夫之勇,而是冷静睿智、根据战场的实情灵活机动,故而能凭借其奇正不一的战争谋略扬威于匈奴;他英勇善战,行廉好义,待部下宽让友爱,故多得士兵之心,但仇杀霸陵尉则体现了他性格中刚愎狭隘的一面。

2、请赏析姜夔《扬州慢》(纵豆蔻词工……冷月无声)

这首词为词人东下游淮扬时作。当时金兵屡次南侵,致使扬州荒凉残破。作者目睹萧条的扬州,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歌咏此诗,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上片写他的所见实景及实际感受,着重写经历战乱后扬州的萧条、空阔、冷清和荒芜的面貌;下片深化,主要在形象、感受和意境的扩大,作者用杜牧重新来到扬州的假想,追怀丧乱,感慨今昔,感情悲凉。这首词景中含情,化景物为情思。词人运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写昔日之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四、论述题(30分):请分析《史记·项羽本纪》中刘邦和项羽的人物形象

刘邦:虚伪、奸猾的小人的形象,他岁有善用能臣的一面,但粗鄙、多疑,在整个事件中他始终是胆战心惊的,惟恐丧命。

项羽:仁而爱人、守约重义的贵族将领的形象,他直率,不善计谋,刘邦只是恭维了他几句、道个歉,他就宽恕了对方。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2篇

先秦两汉部分

先秦部分

一、神话

我国现存远古时期著名的神话传说《精卫填海》、《鲧禹治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是原始人以幻想的形式对所接触的自然界和社会现象进行艺术的解释和描述,表现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305篇作品。《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中十五个地方的歌谣称作《风》,又称《国风》,共160篇。《诗经》中周天子王城地区的乐歌称作《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诗经》中,用于王室诸侯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作《颂》,共40篇;宋代以后通行的《诗经》注本是朱熹的《诗集传》。

2、诗经从各个方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生活:(1)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反抗精神。如《豳风·七月》以哀哀倾诉的语气叙写了农夫全家一年到头各种繁重的劳动和无衣无食的穷困生活,还会受到人身侵凌。(2)有许多作品反映了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如《豳风·东山》、《魏风·伯兮》等。(3)恋爱、婚姻题材的作品,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秦风·蒹葭》、《卫风·氓》等,都是其中的名篇。(4)此外,《周南·芣苢》等诗篇反映了劳动的情景。

3、《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表现手法,古人概括为赋、比、兴: 赋,是对事物作直接的陈述和描写; 比,即打比方,是对事物作形象的比况; 兴,是先用别的事物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诗经》创始的赋、比、兴手法,成为我国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注意:兴是一种最具民族特色表现手法,在《诗经》中除了用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起发端作用外,还具有引起联想、比喻、寓意、象征、渲染、烘托等多种微妙的意味,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由于兴中往往具有比的意味,后世诗评家往往分不清《诗经》中哪一篇是比,哪一篇是兴,于是就往往将比兴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指的是一种字面或诗面的意义与作者实际要表达的意思之间不一致的现象。后世诗人作诗,也很注意运用比兴手法以求得含蓄蕴藉的效果。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不断遇到须从比兴手法的角度来赏析的作品)

4、重点作品:

※(1)《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弃妇诗。女主人公心地善良,在结婚前,她单纯天真,对爱情一往情深,与所爱的人私自定下婚期,把自己的一切都寄予心爱的人。婚后她诚挚无私,勤劳持家,毫无过失,但最终却被丈夫休弃。被弃后他一方面非常悲伤,对前情前事难以忘怀,一方面又很清醒理智,对氓的虚伪暴虐进行了揭露、谴责,最后还是镇定而刚强地表示要在感情上与氓决绝。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勤劳、刚强而有主见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妇女的美德和不幸命运。因此,她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2)解释:

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将:请,希望。秋以为期:以秋为期。句意为:请你不要生我气,就以今秋为婚期。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信:真实,诚实。旦旦:诚恳的样子。反:违反,违背;此处指违反誓言。是:指代誓言。已:止,结束。

句意为:当初发誓多诚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 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3)本诗的艺术特色。①本诗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抒情、叙事、议论结合。本诗是一首抒情诗,但结合叙事写出了从相爱到婚姻悲剧的全过程。除了直接的抒情外,叙事中也充满感情,既是叙事,又是抒情。其中的议论如“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也,犹可说也;女之耽也,不可说也”,既充满悔恨之情,又暗示了婚姻的转折;“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是对自己清白无辜的表白和对负心男人的愤怒谴责。诗中的叙事、抒情或议论还大量地运用感叹词,造成具有排比形式的感叹句,以加强感情效果。如第三章十句,有六句都以“兮”字“也”字结尾,句句感叹;第四章偶句皆以“矣”字煞尾,组成五联感叹句式。一连串的感叹句,表达了女主人公缠绵深沉、不绝如缕的幽怨,收到了一唱三叹的感人效果。

②本诗的基本表现手法是赋,但诗中也偶用比兴手法,来造成更加深婉的抒情效果。第三、四章开头都用桑作比兴,非常贴切。蚕桑之事本是古代妇女的天职,于是女主人公信手拈来,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的年轻美貌和象征男女之间的浓情密意,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来比喻女子的年长色衰和象征婚姻的破裂。由桑进而引申到鸠食桑葚,比喻女子过分沉溺于爱情。最后一章中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比喻自己的不幸无边无涯。“隰”是随处可见的低湿之地,“淇”则是女主人公与氓婚前幽会和结婚时及被弃后所必经的河流,用来作比,非常恰切而更见深意。

※ 《蒹葭》本篇是一首情歌,诗中的“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诗人想象寻求她时道路的险远,追求她的艰难,表达情人之间两情阻隔的痛苦。反复咏叹,情深意切。

三、先秦散文

1、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2、重点内容:

(1)左传》善于叙事的特点。

《左传》叙述复杂的历史事件,具体生动,剪裁恰当,详略有致,各种叙事手法运用自如。左传》尤其善于叙述战争。叙述大的战役,更是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曲折细致,并注重把战争的起因和性质、民心的向背、将帅的品格揭示出来,而不是单纯地叙说军事行动。虽不重在刀光剑影的描绘,但也能写出战争的波澜起伏和紧张气氛。例如:《齐晋鞌之战》(节录)通过将帅的动作、语言描写,反映人物性格特征。通过齐侯骄狂、晋国将帅勇猛的语言、动作的对比,来反映战争的胜负的原因。

(2)《战国策》长于辞令的特点。

《战国策》主要记述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这些人物大多思想敏锐,长于辞令。他们游说的辞令大多谈锋矫健,铺陈夸张,迂回曲折,讲究修辞。因此,全书中到处是辞采绚烂、文笔酣畅的篇章。《战国策》中的谋臣策士为了增强游说效果,精心创作了许多譬喻和寓言故事运用于游说辞令中,使辞令显得既委婉曲折又机智幽默、生动有趣。有的寓言故事至今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例如:《冯谖客孟尝君》通过冯谖为孟尝君“市义”和营造“三窟”,反映齐国贵族为巩固政治地位所采用的权术,塑造了一个具有深谋远虑的策士形象。

(3)《论语》散文的特点:文辞简朴平实而富于形象性,在简短的记言、记事中常能表现人物性格,不少格言式的语句也富有文学色彩。

(4)《庄子》散文的特点:善用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来论说极为抽象的哲理,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例如:《庄子.逍遥游》先以鲲鹏变化为喻,与蜩、鸴鸠、斥鷃等作对比,引出一系列比喻,指出大小之间的分别,说明眼光短浅、志量狭小是不能理解伟大境界的。最后归结到庄子所理想的最高境界是顺应自然,忘其自我、超然物外、绝对自由,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庄子》是庄周及其弟子、后学的著作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价值最高。鲁迅评论《庄子》散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5)《孟子》散文的特点:锐气逼人,感情充沛,言辞犀利,又善用譬喻说理。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本文先以六个人的事例来证明,有作为的人都是曾历经挫折磨难的。然后联系到对一个国家来说,如果没有外患的忧惧,上上下下高枕无忧,就会有亡国的危险。在以上两层意思的基础上,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

解释: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句意为:无论是个人或者国家,在忧愁祸患中才知奋发,得以生存发展,而沉湎于安逸欢乐中就会衰败灭亡。

(6)《荀子》散文的特点:论点明确,论证缜密,善用类比,造语简约。例如:《荀子.劝学》

四、楚辞

1、楚辞是形成于战国后期南方楚国的一种新诗体。“楚辞体”诗歌的创造者是屈原。最早把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楚辞体作品辑录成集的人是西汉学者刘向。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自叙性政治抒情诗。

背诵:“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解释:

(1)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頷亦何伤!

苟:只要。信:真正,确实。姱:美好。练要:精诚专一。顑頷:面容憔悴,面黄肌瘦。

句意为:只要我的内心真正坚持美好的操守,精诚专一,即使一直遭受困苦,饿得面黄肌瘦,又有什么值得悲伤!(2)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工巧:善于投机取巧。偭:违背,违反。规矩:这里指法度。错:同措,即措施。句意为:现在的世俗是善于投机取巧者得势;他们违背国家的法度,改变正确的政策措施。

3.《离骚》的思想内容。

《离骚》是一首伟大的爱国诗篇和宏伟的政治抒情诗,表现了诗人的崇高政治理想和为国献身的伟大精神。《离骚》倾吐了诗人赤诚的爱国信念和报国无门的极端痛苦。诗人的理想是革新楚国政治,振兴楚国。诗中一再提及要实现“美政”,就是要“举贤授能”和坚持法度。诗中回顾自己为此不懈的追求和斗争经历,最后在救国事业走投无路之际,表示要以身殉国。《离骚》还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坚持操守的伟大人格和“九死不悔”的斗争精神。

诗人反复强调“好修”和美德,歌颂美善与高洁,鄙视丑恶与污浊,用芳草香花比喻真善美,以恶木臭草比喻假恶丑,表现了诗人崇尚高洁、鄙视流俗的性格。他在诗中揭露统治集团的污浊,表示虽遭排挤、打击而决不同流合污,表现了自己坚持操守、宁死不屈的高洁品格和斗争精神。

两汉部分

一、两汉辞赋

1、赋是产生于汉代的一种新文体,是汉代文学的标志。赋的鼻祖可推战国时的宋玉和荀况。汉赋可以分为骚体赋、大赋、小赋三类。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出来的,所以叫“骚体赋”。贾谊的《鵩鸟赋》是他的代表作。标志汉大赋形成的作品是枚乘的《七发》。汉大赋具有“铺张扬厉”和“劝百讽一”特点

2、汉代各类赋的特点及代表作。

(1)汉初的赋是从楚辞脱胎而来,称作“骚体赋”。它以主观抒情为主,从内容和风格都和楚辞相当接近,也多用带“兮”字的语句。贾谊的《鵩鸟赋》是其代表作。(2)从汉武帝初年到东汉中叶盛行的一类赋,称作“大赋”。它以客观描写为主,采用主客问答形式,内容主要是铺叙帝王贵族的京都、宫殿、林苑、游猎,辞藻富丽,具有“铺张扬厉”的风格特点。汉大赋在大肆铺张的同时,总要对帝王贵族说几句规劝、开导的话,以此标榜作赋的目的是进行讽谏。但由于它铺陈渲染而造成的倡导意义,要大大高出于讽谏的意义,因此有人称大赋的这一特点为“劝百讽一”。汉大赋的形成标志是枚乘的《七发》。

(3)东汉中叶以后,取代大赋成为赋的创作主流的是“小赋”。

二、《史记》

1、首创纪传体史书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体例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大部分,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为历史人物传记。《史记》中为避免重复,让不同的人物传记相互配合的叙事方法,称为“互见法”。

2、《史记》的思想内容。

《史记》记载了上至轩辕皇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其中的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平活动。其进步的思想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歌颂圣君明主的同时,本着“实录”精神,揭露了上层人物乃至最高统治者道德品格上的缺点和弱点。即使对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和“今上”汉武帝,也作了揭露批判。

(2)赞赏为国为民、深明大义的贤臣良将,憎恶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相互倾轧以及他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对这种不光彩的内幕作了大量揭露。

(3)站在同情和爱护人民的立场上,对贪官酷吏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专辟《酷吏列传》,为那些以杀人为乐的官吏立此存照,把他们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4)对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人物,能不带偏见地给予公正的评价。首先发动反抗暴秦起义的陈涉,虽是佣耕出身,被写入“世家”,与诸侯同列:项羽虽然失败,但推翻暴秦主要是他的功劳,并曾一度号令天下,被写入“本纪”,与帝王同列。(5)把一些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人物写进史书,加以表彰。专为小人物立传,称颂他们的精神品格和胆识才能。

3、《史记》人物传记善写人物的特点。

《史记》的人物传记,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的个性鲜明地凸现在读者面前。

《史记》的人物传记,还善于抓住矛盾冲突,营造紧张气氛,让人物性格在矛盾冲突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从而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4、《史记》语言艺术的特征

《史记》的语言明白晓畅,极富表现力。叙述语言通俗、简练,富有感情。人物语言精彩传神,往往只言片语就能传达出说话人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征。

5、重点作品: ※ 《项羽本纪》(节选):(1)分析项羽的形象。

项羽是秦末历史的核心人物之一。灭秦前,他是反秦斗争所造就的起义领袖;灭秦后,由于他有大勇而无大略,善打硬仗而不善计谋的弱点,逐渐陷于孤立,最后失败自杀,成了悲剧人物。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调动多种艺术手法,以饱醮感情之笔从多个侧面写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形象,把这一历史人物写得栩栩如生。

在传记的开头,先写了项羽的两件逸事。一是他小时不屑于学书学剑,要学“万人敌”,叔父教他兵法,他才大喜,但又不认真完成学业,则预示着他的英雄事业的悲剧结局。二是他在观看秦始皇巡游时说出“彼可取而代也”,吓得叔父赶忙捂着他的嘴,提醒他这是灭族之罪。在这样的场合敢于说出这样的话,表现出项羽具有英雄大志和无所顾忌、敢作敢为的英雄气概。这两件逸事为后面逐层展开项羽的英雄性格定下了基调。

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一生的主要事迹,基本上可显示项羽事业的盛衰过程和项羽的完整形象。钜鹿之战是项羽与秦军主力的决战,奠定了项羽在反秦联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充分显示了项羽的盖世英雄本色。除了通过诛杀宋义、破釜沉舟等果敢行为正面写出他的英雄气概外,还通过与宋义的对比,诸侯将观战和拜见时的情态从侧面烘托他的英雄形象。

鸿门宴是项羽兵临咸阳时与刘邦的初次较量,暴露了他缺乏远见的弱点,失去了消灭刘邦的依次大好机会,是他的事业走向衰落的预兆。同时,也显示了他作为大英雄不屑于暗算人的磊落胸怀。在这次事件中项羽的言行很少,主要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映衬,来凸现项羽形象。

垓下突围及乌江自杀是项羽事业的终结,写出了他的执迷不悟和至死不失英雄本色。通过项羽别姬时的慷慨悲歌、屡次强调“天亡我”和毫无意义的大肆冲杀,写出了他心已死而意难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情。最后写他的死法也非同常人,仍然是英雄本色。

三、两汉乐府诗

1、乐府原是汉代掌管配制乐谱、收集歌词的专门官署,后人将汉代乐府机关所采编并演唱的诗简称作乐府。汉乐府最具思想意义和文学价值的部分是从民间搜集的歌词,我们所说的汉乐府,一般是指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的创作精神,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归结为八个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主要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中,这是一部收录乐府诗最为完备的诗歌总集。汉乐府中两篇最著名的五言叙事诗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和《陌上桑》,其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是长篇叙事诗。

2、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1)汉乐府在艺术表现上的最突出特色,是叙事成分的增强。首先,汉乐府中出现了《陌上桑》、《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等完整的叙事诗,对我国叙事诗的发展起了有力的推动作用,标志着我国叙事诗的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的出现。其次,汉乐府中某些抒情诗,也带有很强的叙事性;这些诗歌往往抓住富有特征的生活片断来即事即景进行抒情,具有生动真切的艺术效果。(2)汉乐府艺术上的又一特点是。在叙事或带有叙事性的作品中,对话描写大量出现,还时常出现对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都对塑造人物形象、展开故事情节和表现作品主题起了很好作用。

(3)汉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

3、重点作品: ※《陌上桑》:

(1)本篇最早见于《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徐陵《玉台新咏》收载本诗,题作《日出东南隅行》。

解释: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行者:过路人。下担:放下担子。捋:抚摸。髭须:胡子;唇上为髭,颔下为须。少年:指青年男子。著:戴。帩头:包束头发的纱巾。来归:归来,回到家中。但:只。坐:因为。

这几句的意思为:过路的人看到罗敷的美貌,放下肩上的担子,抚摸着胡子忘情地观看。青年男子看到罗敷的美貌,搔首弄姿地摘下帽子,重新包束头上的纱巾,想以此引起罗敷的注意。由于观看罗敷,耕田的人忘掉了手中扶住的犁把,锄草的人忘掉了握住的锄柄。回到家中对自己的老婆抱怨生气,只因为在外面看到了罗敷。

(2)本诗的思想内容和罗敷形象。

这首民歌写一个美丽的采桑女子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美丽的秦罗敷如同耀眼的太阳出现在城南,牢牢地吸引住了众人的目光;过路的太守垂涎罗敷的美貌,贸然上前求爱,被罗敷一口回绝,接着她通过夸耀自己的丈夫嘲笑了太守的不自量。通过这个故事,揭露封建上层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表示出对他们的鄙视。

诗中着力塑造了罗敷美的形象。她不仅美丽无比,而且乐观机智,自信自尊,是内美与外美和谐统一的鲜明形象。在她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美的理想和斗争精神。(3)本诗的艺术特色。

①构思巧妙、故事完整的五言叙事诗。

本诗写美丽的采桑女子秦罗敷不畏权势,机智拒绝太守无理要求的故事。故事以被侮辱者的胜利而结束,从而把一个在一般情况下本应是悲剧的故事,变为一个喜剧故事。

全诗三层。第一层先以华美的词藻对罗敷的美丽做铺叙性的正面描写,再以夸张手法写众人看到罗敷后的失态反应,从侧面烘托罗敷的美,并由此营造出一种轻松活泼的戏剧气氛,为太守的出场作了铺垫。第二层写罗敷拒绝太守的无理要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太守与罗敷之间本有一段距离,对话虽紧相承接,其实有小吏在中间奔走传话,具有戏剧表演般的效果。第三层写罗敷夸夫。在夸夫中处处暗含着与太守的对比和对太守的讥讽。从罗敷扬眉吐气、越夸越高兴的语气中,可以知道她已镇住了太守,至于太守听后的扫兴之态,就留给读者去想象吧。所以本诗虽嘎然而止,却余意绵绵。②高超的侧面描写和对话描写。

第一层描写罗敷之美,先用华丽词藻极写罗敷服饰之美,接着该描写罗敷资质之美了,但也许作者认为罗敷太美了,再美的语言都不能从正面把她的美充分表现出来;于是换了个角度,从侧面以调侃、夸张之笔描写各色人物见到罗敷后的失态举动,让读者从他们的神魂颠倒中想象罗敷之美。这样反而打破了正面描写的局限性,任何读者都可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在想象中重塑罗敷形象,获得最大的的美感。这种描写方法收到了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二、三层,几乎全用对话写成,非常生动有趣,把罗敷机智、自信、自尊、自爱的性格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参看上文)③夸张、衬托手法和喜剧色彩。

本诗富有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充满活泼、愉悦、轻松的气氛。这是诗歌主人公的美丽、乐观、机智、自爱、自信的品质带来的,也是作者对这位主人公的亲切、热爱、赞美之情渲染出来的,又靠运用某些艺术手法来完成。

本诗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如写罗敷的服饰、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和罗敷夸夫。其次是衬托手法,如用人们见到罗敷的失态衬托罗敷之美,用罗敷夸夫比衬太守的丑恶。通过夸张和衬托,突出了罗敷的美丽、乐观、机智和自信的品质,产生了幽默情趣,渲染了欢快气氛,加强了喜剧效果。

《东门行》这首诗中描述了一个贫民家庭的生活片断:丈夫不堪忍受家中无衣无食的困窘之状,拔剑而起;妻子牵衣而哭,竭力劝阻,但丈夫去意已定,义无反顾。这一场景反映出当时社会贫困化给下层人民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以及由此而造成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艺术特色:本诗善于抓住富有特征性的生活片断和采用对话形式,鲜明地体现出汉乐府民歌的艺术表现特点。诗以杂言写成,句式长短参差,用以表现夫妻对话声口毕肖。妻子的柔顺善良、安分软弱,与丈夫的粗豪刚勇、铤而走险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丈夫的“出”而又“入”,“入”而又“去”的心理发展过程的描写,以及丈夫“拔剑”和妻子“牵衣”动作的描写。也都非常成功。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并序》本篇最早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载入《杂曲歌辞》,以为是古辞,题为《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用两人合葬化为鸳鸯的结尾寄托人们的美好愿望,同时对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进行了批判。

四、汉代古诗

1、《古诗十九首》是指《文选》中编在一起的19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汉代文人五言诗的代表作,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

2、《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文人的作品,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表现人际关系和探讨人生意义两类。表现人际关系的作品都以感伤离别为主题,多写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相互思念,是东汉时期文人士子远离家乡亲人外出求取功名时的真情实感;探讨人生意义的作品拥有一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人生短促。至于如何度过这短暂的人生,除了一两首诗说要谋名夺利以外,大部分作品都鼓吹及时行乐。透露出这些文人对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个人前途的极度失望。

3、重点作品: ※《行行重行行》:

①解释: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胡马:北疆所产的马。依:依恋。越鸟:南疆的鸟。巢南枝:在南向的树枝上筑巢。

句意为:北疆的马到了南方,仍然依恋北风,南疆的鸟飞到北方,也要筑巢于南向的树枝。鸟兽尚且不忘故土,难道远行的游子能不思家吗? ②本诗的艺术特色

本诗写思妇对离家日久的游子的思念。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无一奇字奇句,甚至以穿衣吃饭之事入诗,全是家常口语,但却表达了极深沉曲折的感情。抒情缠绵深挚。本诗先忆别时情景,再说路远难会,后写相似之状,最后以无可奈何的自我排遣作结。通过对思妇感情的发展、曲折的描写,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她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恰切运用比兴。诗中用“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来比喻在外的游子宁不思家,隐含着思妇对游子的抱怨之情;用“浮云蔽白日”来比喻游子可能在外受到诱惑而薄幸不归,写出了她的相思之情的颤栗。这两处比兴含义丰厚,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思妇的情感,增强了本诗的感染力。《上山采蘼芜》反映汉代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地位的地下。

《十五从军征》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无休止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

第一部分测试题(以问答题为主)

1.以《诗经》作品为例,说明什么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简析《卫风·氓》中的弃妇形象。

3、把《卫风·氓》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找出来,谈谈你的理解。

4、分析《卫风·氓》中抒情、叙事、议论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5、《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一文,作者是怎样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结论的?请根据全文,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准确地说出来。

6、分析汉乐府《十五从军征》的人物描写和场景描写。

7、简析汉乐府《陌上桑》中罗敷的形象。

8、《陌上桑》第一段刻画罗敷之美,历来为人激赏,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的,这样刻画的艺术效果怎样。

9、《陌上桑》中有大量的对话描写,非常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10、《陌上桑》具有轻松活泼的喜剧气氛,说说这种喜剧气氛是怎样产生的。

11、分析《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思妇对于游子的思念中包含着哪些内容,她的情绪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12、把《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中的比兴句子找出来,说明它们的比喻意或象征意。

13、简析《史记·项羽本纪》(节选)是怎样刻画项羽形象的,作者的倾向性是怎样表现出来的,14.司马迁写历史人物的传记,往往在传记的开头记载一两件人物早年的小事,请以《项羽本纪》为例,说说这些小事有什么作用。

15、简述屈原及其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3篇

【关键词】泛在学习 网上教学 教学评价

我国远程教育在发展的初期,主要依赖于广播、电视、磁带、文本等形式来传递教学资源,使远程教育课程传播不受时间的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网上教学又成为远程教育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面授和网络等多种方式来组织教学。而如今超微计算机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开始通过更为泛在的学习环境组织学习。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网上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多次对分校教学情况进行实地考察和学生访谈,就现行我校远程教学的缺失进行如下分析:

(一)网上资源点击率较低

我校目前使用的远程资源主要分为多媒体和文本两种资源形式,而目前我校远程资源的点击率较低。就文本资源而言,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远程文本资源缺少使用反馈;二是远程资源间互动、人人互动、人机互动不持续,范围窄,视觉信息交换难以实现,引导性差。

(二)网上教学缺少过程性引导

电大网上学习资源太多太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是一味地、无序地选择资源,随心所欲的学习。资源与资源之间都相对独立,学生的学习流程更是杂乱而不完整,网上教学缺少了过程性引导。

(三)教学资源忽略了“工学矛盾”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学生用于电大学习的日时间多为20分钟左右,电大学生学习时间呈现散离状,无法实现传统教学的集中性学习。而我校授课视频资源多为45分钟,中央电大午间直播课更长达90分钟。强烈的工学矛盾让学生无法参与如此长时间的集中学习。

(四)课程考核重知识目标,轻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实现

目前本课程的考核主要是通过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来实现的,这种方式过于注重知识能力的考核,忽略了该课程应该实现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考核。同时教学氛围的缺失也让教学互动监控评价体系难以建立。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泛在教学模式一体化设计

基于我校现行教学模式下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三级教学平台的实际以及学生“泛在学习”条件,通过科健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实现双向交互,搭建适合于我校实际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课程泛在教学模式一体化方案:

(一)优化虚拟环境下的教学方法

网上教学采用“科健系统、双向视频”环境组织系统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课前导学——课堂学习——课后反思——实训拓展”四流程。首先在“课前导学”环节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对本章所学内容有一个宏观的认识,学生带着老师布置的任务、问题进入课堂学习阶段,每堂课后师生共同对本章内容进行课后反思,总结归纳本章知识节点,最后进入实训拓展。

在使用任务驱动模式推进教学的过程中,“任务”一直贯穿着整个学习过程,因此对于任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以任务设计与布置、任务教学、任务管理、任务评价这四个环节为“任务驱动”模式建设的核心。

(二)建设适宜于现代环境下教学资源库

1. 基于MP3/MP4的古代文学音/视频资源库

我校学生越来越难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学习新的知识,那些短小精悍、并能随时随地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资源,则更适合于学生的实际。综观所有泛在学习设备,MP3/MP4学习资源具有制作难度小、运行成本低、普及广泛、实用性强的优点。把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做成MP3/MP4资源,让学习者可以随身携带、随时学习,真正实现方便地学习。

2. 基于WAP技术下的远程周教学资源库

随着WAP技术的不断成熟、运用,现在大量的同学通过手机浏览WAP网页,登陆WAP邮箱查阅邮件。鉴于我校学生学习缺乏过程性引导,特制作以周为单位的教学资源。将教学目标细化到每周,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周学习目标,便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周学习资源将通过WAP邮箱发放到学生手机上,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实现系统化地移动学习。

3. 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本课程知识特点及本专业学生结构特点,将“学习态度”“个人任务”“小组任务”作为本课程考核的三个重要维度,其中“学习态度”和“个人任务”作为本课程的“形成性考核”部分,“小组任务”则为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三、课程效果反馈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4篇

2.北宋词人柳永的一些词作展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3.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绝句风格独特,被称为“半山体”或“王荆公体”,《书湖阴先生壁》是其代表。

4.著名的咏梅词《啼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5.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6.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的合称。

7.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8.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9.明代冯梦龙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

10.所谓“玉茗堂四梦”是明代汤显祖四部传奇《紫钗记》、《牡丹亭》《柯柯记》和《郴郸记》的合称。

11.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戏曲作品,扩大了这种声腔的影响。

12.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是“桐城派”,姚鼐是其代表。

13.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4.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5.严监生和严贡生是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塑造的著名人物形象。

16.“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17.近代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8.袁宏道是明代著名文学流派“公安派”的代表人物,他文学主张的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19.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20.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二、默写题(每题2分,共20分)2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作者苏轼 22.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作者苏舜钦 2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作者辛弃疾 2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秦观 25.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作者周邦彦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2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贺铸 28.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作者赵师秀 29.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作者汤显祖 30.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作者龚自珍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简述柳永词题材内容的拓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1)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追求。(3分)(2)展现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3分)(3)表现自己的人生感受和个人的情感体验。(4分)32.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表现了哪些积极思想? 答:孙悟空形象中表现的积极思想包括:(1)蔑视尊卑秩序甚至皇权的反抗精神,表现自我的无畏气概,这是孙悟空形象新的精神内涵核心。(5分)(2)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英雄气概,尤其是其中对个人要求和欲望的肯定,对个性的张扬,折射出时代的氛围、气息。(5分)四、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33.试结合作品分析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答:(1)直接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3)表现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4)表现救国理想和英雄怀抱,抒写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

34.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是如何结合人物处境、经历表现人物性格变化的。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5篇

2.北宋著名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他的名作《兰陵王柳》可为代表。

3.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名作《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4.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5.南宋诗人杨万里 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6.登临咏史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都是他的咏史名篇。

7.江湖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戴复古,他的《江阴浮远堂》体现忧国之心,写得极为悲怆。

8.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改变了《莺莺传》中莺莺被张生抛弃的结局,赋予这一爱情故事新的生命。

9.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10.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描写了京师名妓杜十娘和世家公子李甲的爱情悲剧。

11.《四声猿》是明代作家徐渭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的合称。

1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璩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13.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14.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借范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15.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6.清代诗人黄景仁对盛世的虚幻有清醒的认识,《癸巳除夕偶成》其一即预见了社会危机的即将来临。

17.元末明初高明的南戏《琵琶记》通过男主角蔡伯喈的遭遇反映了文人所面对的“忠孝不能两全”的困境。

18.晚明著名小品文作家张岱的名作《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19.明代李开先创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其中的《夜奔》一折至今仍是昆曲舞台上经常搬演的剧目。

20.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是桐城派,方苞、姚鼐都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作家。

二、默写题(每题2分,共20分)21.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作者欧阳修 22.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作者陆游 2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作者龚自珍 24.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风荷举。作者周邦彦 2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作孝李清照 2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27.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辛弃疾 28.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作者王实甫 29.明朝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柳永 3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作者苏轼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31.简要介绍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欧阳修的古文创作包括:(1)议论文:史论文主要是他历史著作中的绪论,体现了深刻的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如《五代史伶官传序》。政论文多针对现实政治问题而作,如《朋党论》。(2)记叙文:平易畅达,富于感情,如《醉翁亭记》。(3)赋体文,清新活泼,如《秋声赋》。

32.王实甫杂剧《西厢记》的结构方式有什么特点? 答:(1)以每本四折为基础,以五本二十一折的篇幅,表现崔张的爱情故事,题材集中,情节波澜起伏。(2)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相互推动。以莺莺、张生、红娘和老夫人的矛盾构成基本线索,以莺莺、张生、红娘间的矛盾构成第二条戏剧线索,表现崔张追求爱情的复杂过程。

四、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33.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3分)(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①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

②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③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9分)(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①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

②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8分)34.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读》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第6篇

2.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3.宋代诗人杨万里以“活法”作诗,创作了轻快活脱的“诚斋体”。

4.赵盼儿是关汉卿杂剧《救风尘》的女主角,剧本通过她解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表现了一个妓女的精明与情义。

5.明代作家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描写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6.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7.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8.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9.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10.近代诗人龚自珍的组诗《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沉闷压抑的不满,对变革的期待。

11.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12.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汉宫秋》第四折借诗歌传统中的大雁意象强化了元帝的孤独和思念。

13.《婴宁》是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篇,小说塑造了一个娇憨爱笑的少女形象。

14.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16.“玉茗堂四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四部传奇的合称,其中《邯郸记》据“黄粱一梦”的故事改编而来。

17.元代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灵魂脱体的形式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

18.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写窦娥因恶汉张驴儿的诬陷而被问成死罪斩首的故事。

19.明代作家凌潆初编写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简称为“二拍”。

20.《登泰山记》是清代桐城派古文的代表作家姚鼐的名作。

21.宋初“白体”诗人最重要的代表是王禹俩,他的名作《村行》学习白居易,但又避免了白体诗内容浅薄、语言浅俗的毛病。

22.南宋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创作,如他的《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23.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24.北宋词人秦观被认为是最“当行本色”的典范,《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雾失楼台)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

25.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26.王国维称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27.李千金是白朴杂剧《墙头马上》塑造的一个带有市民女性特点的人物形象。

28.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29.“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写了书生蒋世龙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30.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从灵魂、躯体两个角度表现了倩女的爱情,表现了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31.明代四大奇书中《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32.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戏曲《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33.明代作家归有光是唐宋派古文的代表,《项脊轩志》即是他的名作。

34.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35.清代著名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通过范进中举发疯的情节表现了科举制对文人精神的戕害。

36.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37.《少年中国说》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38.晚清作家吴趼人的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通过主人公“九死一生”的遭遇见闻,揭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现实。

39.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提倡“神韵说”,主张诗歌追求冲淡闲远的韵味。

40.元代关汉卿的杂剧《救风尘》通过妓女赵盼儿解救结拜姐妹宋引章的故事,赞美了赵盼儿的机智和侠义。

41.西昆派诗人杨亿的《汉武>一诗借汉武帝的好神求长生映射宋真宗的求仙祀神,有鲜明的批判时政的现实意义。

42.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多平易流畅、情韵悠长,《晚泊岳阳》就很能体现这一特色。

4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北宋词人柳永描写杭州的名作《望海潮》中的句子。

44.《寄黄几复》一诗集中体现了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歌特色,如“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不仅用典,声律上也打破常规。

4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宋代隐士诗人林逋的咏梅绝唱《山园小梅》中的名句。

46.话本小说《碾玉观音》中女主人公璩秀秀对崔宁的追求表现了市民女性对美满爱情的强烈渴望。

47.明代汤显祖的传奇《牡丹亭》表现了闺阁女子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超越常理、超越生死的感人爱情。

48.明代公安派代表袁宏道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理论,对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49.杨执中是清代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人物。

50.清代作家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故事、人物都上承《水浒传》而来。

51.“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姚鼐是其代表 52.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5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是清代诗人郑燮的题画诗《竹石》中的句子。

54.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55.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借秦淮名妓李香君和复社名士侯方域的离合之情,写出了明清易代的兴亡之感。

56.《聊斋志异》中的《王子安》一篇借主人公梦里中进士、点翰林写出了读书人对功名富贵的热望;

借秀才如考场的“七似”写出了科举对读书人的毒害异化。

57.“四大南戏”中的《拜月亭》一剧写了书生蒋世隆和尚书之女王瑞兰的爱情故事。

58.《夜奔》是明代李开先的传奇《宝剑记》中的一出,剧本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59.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60.《少年中国说》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61.北宋初年流行的西昆体诗歌学习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

62.北宋欧阳修擅长作史论,他的《五代史伶官传序》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伶官误国的事例,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

63.北宋诗人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绝句,构思新颖别致,语言千锤百炼,古人称之为“半山体”,《书湖阴先生壁》可为代表。

64.“点铁成金”说是北宋诗人黄庭坚提出的诗歌理论,这个理论对江西诗派诗人影响很深。

65.南宋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袤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66.元代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多鲜明生动,如《望江亭》一剧中智胜花花太岁杨衙内的谭记儿。

67.白朴杂剧《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勇敢维护自己尊严的女性形象。

68.《倩女离魂》是元代杂剧作家郑光祖的代表作,剧本借倩女灵魂、躯体的分离写出了当时女性的压抑痛苦。

69.清初李玉等苏州派作家创作的《清忠谱》反映了明末东林党人和阉党魏忠贤的斗争。

70.明代李开先剑作的传奇《宝剑记》取材于小说《水浒传》,搬演林冲被逼上梁山的故事。

71.白话短篇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通过兴哥和王三巧的爱情婚姻故事反映出一种新的爱情观念和道德观念。

72.晚明作家张岱的小品文《西湖七月半》描写了杭州七月半的赏月风俗。

73.清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名篇《好逑传》描写了秀才铁中玉和名门之女水冰心的爱情故事。

74.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75.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76.明代以袁宏道为代表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独抒性灵”为文学理论核心,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

77.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78.清代作家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的故事表现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毒害。

79.宋代词人辛弃疾擅长采用比兴寄托的方式,如<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就以香草美人寄托政治寓意。

80.明代剧作家徐复祚的杂剧《一文钱》借帝释点化吝啬鬼卢至的故事表现了自己对金钱的看法。

81.“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宋初“白体“诗人王禹傅《村行》一诗中的句子。

82.北宋时期险怪晦涩的“太学体”文风是在担任国子监直讲的古文家石介的影响下形成的。

83.江西诗派所谓的“一祖三宗”中“一祖”指的是唐代诗人杜甫。

84.登临咏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词作的重要题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即是这一类代表作。

85.北宋词人周邦彦擅长在咏物词中抒发身世飘零之感,如他的名作《兰陵王·柳》等。

8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宋代作家范仲淹《渔家傲》词中的句子。

87.王国维称元代作家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88.元代作家郑光祖的杂剧《倩女离魂》借肉体和灵魂的分离写出了女性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现实中女性的压抑。

89.元代散曲作家杜仁杰的《般涉调·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套曲透过庄稼汉的眼睛对金末元初的勾栏表演进行了描述。

90.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91.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92.中国戏曲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吴江派是在明代沈琼的理论和创作影响下形成的。

93.明代徐渭的四部杂剧《狂鼓史》、《女状元》、《雌木兰》、《翠乡梦》合称为《四声猿》。

94.明代的文学流派“公安派”以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出的“独抒性灵”作为文学理论核心。

95.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9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97.清代诗人沈德潜作诗特别重视格律声调,创“格调派”。

98.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99.《少年中国说》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散文代表作。

100.清代作家陈忱创作的《水浒后传》是《水浒传》的续书,故事、人物都上承《水浒传》而来。

101.宋初诗坛的西昆体诗人学习唐代诗人李商隐,诗歌艺术上以雕章丽句为宗旨,内容上比较单调。

102.北宋作家欧阳修的名作《秋声赋》强化了赋体文的散文化倾向,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103.北宋词人柳永的一些词作展现了北宋的都市生活和市井风情,其中最著名的是描写杭州的《望海潮》(东南形胜)。

104.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歌风格被称为“山谷体”,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江西诗派就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形成的。

105.《文与可画贫笤谷偃竹记》是北宋古文名家苏轼的作品,作品很好的体现了其文“文无定法,文成法立”的特点。

106.著名的咏梅词《暗香》(旧时月色)和《疏影》(苔枝缀玉)是南宋词人姜夔的代表作。

107.《四声猿》是明代著名作家徐渭四种杂剧<狂鼓史》、<雌木兰》、《女状元》、《翠乡梦》的合称。

108.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是现存最早搬演王昭君故事的戏曲剧本。

109.王国维称元代杂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110.所谓“荆、刘、拜、杀”是四部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和《杀狗记》的合称。

111.元代作家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咏史题材的代表作。

112.明代四大奇书中的《金瓶梅》是“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113.明代冯梦龙编写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为“三言”。

114.所谓“玉茗堂四梦”是《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和《南柯记》的合称。

115.明代梁辰鱼的传奇《浣纱记》是第一部用魏良辅改革后的昆山腔演唱的戏曲作品,扩大了这种声腔的影响。

116.清代孔尚任的传奇《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展示了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

117.清代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中表现出尊重女性的思想,其中的“女儿国”更写出了他对女性的理想。

118.清代作家袁枚继承了明代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理论,创“性灵派”。

119.所谓“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指的是《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孽海花》。

120.近代著名作家梁启超撰写的报章文字,文字平易畅达,号“新文体”,<少年中国说》是其代表作。

二、默写题 1.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作者王安石 2.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作者陆游 3.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作者黄庭坚 4.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作者贺铸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6.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作者辛弃疾 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作者苏轼 8.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作者汤显祖 9.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张岱 10.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作者王实甫 11.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作者晏几道 1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作者苏轼 1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作者秦观 14.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作者苏舜钦 1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姜夔 16.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作者蒋捷 1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苏轼 18.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作者孔尚任 19.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李清照 20.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21.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勘冷落清秋节。作者柳永 22.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作者欧阳修 23.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作者陆游 24.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作者辛弃疾 25.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作者王实甫 26.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作者黄庭坚 27.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作者汤显祖 28.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作者孔尚任 29.封侯万里班超,生逼做叛国的红巾,背主的黄巢。作者李开先 30.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者梁启超 31.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黄庭坚 32.-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作者晏殊 33.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作者苏轼 34.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作者叶绍翁 35.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作者辛弃疾 3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作者姜夔 37.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作者关汉卿 38.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李清照 39.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马致远 40.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作者晏几道 4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作者苏轼 4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者李清照 4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陆游 44.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作者龚自珍 4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马致远 46.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张岱。

47.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48.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作者姜夔 49.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里多。作者袁枚 50.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作者梁启超 5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李清照 5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作者秦观 5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作者黄庭坚 5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作者陆游 55.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作者汤显祖 56.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作者王安石 57.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作者姜夔 58.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作者马致远 5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作者晏殊 60.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作者辛弃疾 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理解。

答:(1)《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美丽多情,贤慧能干,体现了蒲松龄对理想女性的企盼。

(2)《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对清贫书生的深挚爱情,在虚幻的小说世界里寄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2.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呼吁抗战,表现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对投降卖国的权奸的指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

(2)对日常生活的吟咏。

(3)表现真挚深沉的爱情。

3.简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1)长于抒情。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

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内心的情绪。

(2)语言自然、新颖、凝炼。

4.举例介绍关汉卿杂剧的思想内容。

答:(1)揭露与批判社会黑暗。

(2)充分关注下层民众的生活,尤其对妓女形象有全面、真切的展现。

(3)强调儒家的纲常伦理,肯定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

(4)表达对文士风流的欣赏。

(5)歌颂历史上的英雄人物,表达对历史的看法。

5.谈谈你对《聊斋志异》花妖狐魅形象的理解。

答:(1)《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多美丽多情,贤慧能干,体现了蒲松龄对理想女性的企盼。

(2)《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对清贫书生的深挚爱情,在虚幻的小说世界里寄托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婚姻的渴望。

6.陆游诗歌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呼吁抗战,表现以身许国、恢复中原的理想、对投降卖国的权奸的指斥和自己壮志难酬的愤懑。

(2)对日常生活的吟咏。

(3)表现真挚深沉的爱情。

7.“三言舢二拍”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市民阶层的思想情趣? 答:(1)表达了市民阶层的人生价值观念,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唐解元一笑姻缘》中柳永和唐寅。

(2)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爱情观念和贞操观念,如《、卖油郎独占花魁》、《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3)描写日常生活里道德与现实的冲突,如《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等。

8.简析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答:(1)长于抒情。善于创造新颖生动的艺术形象抒写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

善于用日常的细节来展现内心的情绪。

(2)语言自然、新颖、凝炼。

9.简析《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答:(1)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李杨故事进行改造。

(2)成功运用了传奇剧本的双线结构,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主次分明。

(3)在音乐的安排上,注意曲牌的选择,注意音乐与曲词、剧情的紧密结合。

(4)曲词清丽流畅,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10.简述欧阳修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议论文:①史论文笔简练流畅,体现了深刻的史学见解和政治思想;

②政论文多针对现实的政治问题,长于论辩。

(2)记叙文平易畅达,笔端富于感情,艺术性最高。

(3)赋体文借鉴散文的方式作赋,变古赋为清新活泼的文赋。

11.“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包括哪些方面?试举例说明。

答:(1)-些人物形象表达了新的人生价值观念。

(2)描写男女爱情和婚姻题材的作品所表现的新的爱情观念和贞操观念。

(3)描写体面、良心与金钱诱惑的较量,写出了日常生活里某种普遍的人生困惑。

12.简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众体兼备:议论文中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史论善于随机生发;

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四、分析论述题 1.苏轼诗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以文为诗”,在内容、形式、艺术、语言等方面突破文体界限。

(2)极富于联想,擅长比喻。

(3)大量用典,善于用典。

(4)高超的语言技巧,善于活用书本语言,吸收口头语。

2.《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哪些特点?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答:(1)从人物个性的细微差异人手,通过人物言谈举止上的个体特征写出人物的不同形象,凸现对人物的讽刺或批判。

(2)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融会穿插,人物的言谈举止富于喜剧色彩,但整个小说笼罩着一层悲剧的色彩。(3)极善于通过人物前后言语行动的相互矛盾,来确认人物的真实面貌,使故事富有讥刺色彩。

3.试述柳永对宋词发展的主要贡献。

答:(1)创新词调,大量创作慢词。(2)拓展词的表现范围,扩展词的艺术境界。在词中表现世俗女性的爱情追求和痛苦心声;

多方面地展现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

注重表现个人的情感体验,尤其是羁旅行役的感受。

(3)开创抒情艺术的新范型。以赋为词铺叙展衍的抒写方法;

开创了新的通俗生动的语言风格。

4.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答:(1)杜丽娘形象的塑造。

(2)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变幻的色彩。

(3)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词优美含蓄,有丰富的抒情意味。

(4)语言具有个性化,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协调一致。

5.以《窦娥冤》为例分析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

答:《窦娥冤》在艺术上是关汉卿当行之作的代表:(1)全剧对冲突的组织简练、紧凑,同时在情节的推进中插入科诨,使剧情的展开张弛有致。

(2)窦娥形象鲜明,她的善良与刚强在生与死的尖锐冲突中一点一点地得到展示。

(3)语言朴素、畅达,突出体现了关汉卿剧作的语言风格。

6.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众体兼备:议论文中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

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

(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

(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7.试述苏轼古文创作的成就。

答:(1)众体兼备:议论文中政论眼光敏锐,风格铺张扬厉;

杂说、书札、序跋随意发挥、挥洒自如。记叙文叙述、描写与议论错杂并用,结构布局又随内容、主题的不同而各有变化。

(2)善于议论,常“以论为记”。

(3)文无定法、随物赋形,形成“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

8.结合作品分析《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答:(1)主要人物杜丽娘形象鲜明生动。

(2)情节结构上充满离奇变幻的色彩。

(3)将抒情、写景、刻画人物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曲词优美含蓄,有丰富的抒情意味。

(4)语言具有个性化,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地位协调一致。

9.辛弃疾词的题材内容包括哪些?试举例分析。

答:(1)直接歌颂抗金斗争,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也表现壮志难酬的失意悲愤。

(2)借登临江山、咏怀古迹抒写感时忧国的内心。

(3)表现离愁别恨、男女恋情等内容。

(4)表现救国理想和英雄怀抱,抒写英雄失意之悲的遣兴抒怀之作。

(5)描写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表现村居生活情趣。

10.结合作品分析王实甫《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答:(1)人物塑造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①透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

利用曲词和宾白进行心理描写、侧面描写。②充分运用戏剧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

(2)双线结构方式。以莺莺、张生、红娘与老夫人的矛盾构成基本的冲突线索,以莺莺、张生、红娘三人间的矛盾构成第二条戏剧线索,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相互推动。

(3)语言:①语言与剧情、与人物性格紧密结合。②曲词优美自然,融汇古典诗词而不堆砌,提炼口语而不粗俗。

11.试述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答:(1)在词的写作目的上,以词言志,抒写主观怀抱,改变了应歌而作的单一取向。

(2)打破了诗、词的绝对界限,极大地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

(3)在词的审美风格上,苏词改变了以绮丽柔婉为主的比较单一的状况,发展了新的词风。

12.以林冲为例,分析《水浒传》是如何结合社会环境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的。

答:(1)相国寺初次露面时豪爽、英武。

(2)面对调戏妻子的高衙内时,一方面表现得理性稳重,另一方面又倔强愤恨。

(3)发配充军途中一直忍气吞声。

(4)身陷绝境杀陆谦、富安时粗犷狠厉。

上一篇:艺术节美术策划活动方案下一篇:关于黄金分割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