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在身边作文

2024-09-23

科学在身边作文(精选16篇)

科学在身边作文 第1篇

科学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的存在。它不仅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也能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知识。

一天,由于我的粗心大意,不小心把家里的生鸡蛋和熟鸡蛋混在了一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奶奶看见我愁眉苦脸的样子,十分诧异,走过来问明事情的缘由后,她说:“我们来做一个鉴别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小实验。”我疑惑不解。

说着,奶奶把那些鸡蛋拿过来,放到一个平整的桌子上,对我说:“奶奶先给你演示一下,你仔细看清楚。”她拿出一个鸡蛋,把尖的一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用力一转,鸡蛋就像喝醉酒的.醉汉一样摔倒了,奶奶说:“这个是生鸡蛋。”接着又转了一个,这次这个鸡蛋就好似在跳芭蕾舞的少女,转起了圈。奶奶说:“这个是熟鸡蛋。”然后奶奶让我自己尝试分辨两种鸡蛋。经过多次试验,生鸡蛋和熟鸡蛋终于分开了。可是我的小脑袋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我问奶奶:“为什么熟鸡蛋会‘跳舞’,生鸡蛋就不行呢?”奶奶说:“因为生鸡蛋里的蛋清和蛋黄是液体状的,中心不稳定,而熟鸡蛋的蛋清和蛋黄是固体的,中心稳定,所以可以飞快地转起来。”听了奶奶的话,我恍然大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实验还蕴藏了如此大的奥秘!

通过这个小小的实验让我明白了,科学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只有掌握了科学知识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科学在身边作文 第2篇

有一次放暑假,妈妈带我去外婆家玩。到了外婆家,我看见外婆正在缝衣服,就叫了声:“外婆。”外婆被我吓了一大跳,把针掉在地上,找不到了。我疑惑不解地问:“外婆,你在干什么。”外婆回答:“最最,你来得正好,帮外婆找一下缝衣服的针。”“行。”我爽快地答应了。我仔细地找找,找了半天,还是找不到。我灵机一动,想起来科学老师的话:“磁铁可以吸住铁的东西。针不就是铁做的吗?我像离弦的箭一样跑到房间。拿了块磁铁,趴在地上爬来爬去。只听“铛”得一声,

针被磁铁紧紧地吸住了。我把针小心翼翼地交给外婆,外婆夸我能把科学用到生活上了。我别提有多开心了。

科学在身边作文 第3篇

“105℃”, 显然违背了我们固有的常识:在常温常压下, 海平面上热水的温度是100℃, 我们处在海拔五、六十米的高度, 热水的温度理应是不可能超过100℃的。

这是怎么回事?是学生的测量不正确?许多听课的老师都纷纷接过学生手中的温度计, 亲自测了起来, 结果, 真的有“102℃”“103℃”“105℃”, 事实再次证明, 学生们测得是正确的。

是温度计计量不准确?听课回来的路上, 我特意去商店买来了几支不同牌子的温度计。回家后重新做了实验。但事实又再次证明温度都超过了100℃。在实验中我还发现温度的高低跟温度计插入水面的深、浅有关。插得越深, 温度越高。插得越浅, 温度越接近100℃。

是测量的方法不对?我参照了教科书, 教科书是这样要求的: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 不要碰到容器的底与壁;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5.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我又上网查了一下, 得到的资料也不多,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 我们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今年2月, 我参加了鄞州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科学骨干教师培训, 其间有一位戴老师又重新提出了这个问题。当时, 我们的班主任俞敏老师经过反复思考, 终于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原来, 普通玻璃液体温度计主要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内径很细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 (2) 玻璃管下端一个薄壁感温泡。其中感温泡中的液体常用水银或酒精 (染成蓝色或红色) 、煤油 (染成红色) 。 (3) 有刻度的管壁。

当温度计中感温泡的温度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时, 其毛细管中液面的读数就表示了物体的温度。

可是, 我们在测热水瓶里的沸水的温度时, 由于热水瓶不是透明的, 所以往往温度计插的过深, 使得有一段玻璃管也产生热胀, 玻璃管内径变小, 使得毛细管中的液面上升, 于是就产生了热水瓶里的热水有“102℃”“103℃”“105℃”的假象。这个原理同样也解释了在实验中, 为什么温度的高低跟温度计插入水面的深、浅有关。为什么插得越深, 温度越高。插得越浅, 温度越接近100℃。因此, 测量热水瓶里热水的温度的正确做法是: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热水瓶里的热水充分接触, 只要玻璃泡浸入热水瓶里的热水就可以了, 不能插得太深。

我还记得曾经有个学生神秘兮兮地跑来告诉我, “老师, 真的有菩萨, 会喝净茶!”原来, 她外婆昨晚给菩萨敬净茶, 满满的一杯水第二天早上就少了一些。那位学生疑惑不解地望着我, 我不由得一愣。为了帮这个同学解谜, 中午, 饭吃好后, 我把那位学生叫进来了办公室, 给她倒了满满一玻璃杯开水, 并对她说老师并没有请菩萨, 请你盯着这水会不会少呢?

一个小时过去了, 结果当然是这杯茶水真的又少了, 这个学生很奇怪。我就告诉她, 其实, 这就是热胀冷缩现象, 因为开水本来温度很高, 变冷了温度降低, 体积也就缩小了。同时, 热水的蒸汽也会蒸发掉一些水, 看上去, 茶水当然变少了。学生恍然大悟。

接着我又拿出一只事先准备好的瘪了的乒乓球, 对她说:“你能用最简单的办法让它鼓起来, 恢复原来的样子吗?”这次这个学生很聪明, 他知道, 只要把乒乓球放入热水中, 它自然会鼓起来。这同样也蕴涵着科学道理。

还有一次, 我们去郊游, 看到公园旁正在清理河道, 于是就观察起来。我们看到原来的河现在差不多都抽干了, 露出了一片湿润润的泥巴, 我们在泥巴上走来走去, 发现各种各样的垃圾都有, 我们的小河是应该好好清理一下了, 看来人类不能把河道当成垃圾场了。

我还带学生们去看了拦水坝。只见河被拦成了三段, 都分别由粗粗的木桩隔开来, 旁边还装着一张张网, 建造这种水坝时, 先把两排木桩扎进河中, 用绳子把防水的篷布牢牢地扎在木桩和竹子上, 这样就形成了两排拦水坝。再将第二排后面的水全部抽光, 再把第一排和第二排中间的水抽掉一半, 从而形成梯级。建造这种水坝时, 不但省钱, 而且这种材料随处可见, 造的时间也不用太长。可谓是一举两得。生活处处皆学问啊!只要留心观察。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第4篇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重力无处不在。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水往低处流等等,都是因为重力的作用。如工人师傅在砌墙时,常常利用重锤线来检验墙身是否竖直,这是充分利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这一原理;羽毛球的下端做得重一些,这是利用降低重心使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容易损坏羽毛;人们骑自行车在下坡时,不需要用脚蹬,非常轻松自如,这也是利用重力的作用而节省体力。假如没有重力,世界不可想象,水不能倒进嘴里,人们起跳后无法落回地面,飞舞的尘土会永远漂浮在空中,整个自然界将是一片浑浊。

摩擦力是一个重要的力,它在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人们行走时,在光滑的地面上行走十分困难,这是因为接触面摩擦太小的缘故;汽车上坡打滑时,在路面上撒些粗石子或垫上枯草树叶,汽车就能顺利前进,这是靠增大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力;鞋底做成各种花纹以及汽车轮胎做成花纹或挂铁链也都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滑冰运动员穿的滑冰鞋安装滚珠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从而减少摩擦力而减小滑行阻力;各类机器中加润滑油是为了减小齿轮间的摩擦,保证机器的良好运行。可见,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都与摩擦力有关,有益的摩擦力要充分利用,有害的摩擦力要尽量减少。

人们利用弹力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衣裤的松紧带,小朋友跳的橡皮筋,拉力器,运动员撑高跳远,弓箭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另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开瓶器,园林剪,核桃夹,镊子,筷子等都是利用杠杆原理来制作的。人体自身身体结构也非常巧妙。拱形,球形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我们的头骨近似于球形,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拱形的肋骨保护着胸腔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拱形,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这些都是科学原理在我们身体中的完美再现。

天气的阴晴、冷暖与人类的各类活动息息相关,包含了很多的物理热学知识。如人们常喝开水、吃熟食,需要对水和食物进行加热,而加热过程中就需知道燃料燃烧或电加热的基本知识;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撒些水,靠水分的蒸发达到降温的目的;严寒冬天的暖气管道,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散热。各种机械轴承、火车轮箍的制造是充分利用固体的热胀冷缩原理。这些都是热学知识的重要应用。

人类生存需要光。白天靠阳光,夜间需要灯光,设想宇宙无光,整个世界将陷入一片漆黑,所有生物将无法生存,由此可见光的重要性。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或高温。医生带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额镜就是凹面镜。我国大力提倡使用以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凹面镜取得的。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曾用凸透镜会聚光线获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汽车的反光镜用凸面镜而不用平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使司机的视觉范围增大,有助于司机安全行驶。夏天人们都喜欢穿浅色衣服,冬天穿深色衣服,照明灯上装灯罩,以及我们房间的的墙面涂成白色。这都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性质。另外,教室的长度限制10m左右是避免回声的干扰,还能使回声与原声叠加在一起,加强原声;电影院的墙面凹凸不平,减弱各个反射面产生的回声,不至于影响放映效果。

电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主要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电的应用。如夜间走路用的手电,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干电池不会发生触电事故,而照明用电如使用不当,将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安全,这是因为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而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远远高于安全电压;煮饭用电饭煲、电炒锅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电力机车的行驶也是靠电能,一切家用电器都需要电。假设没有电,人类社会将会倒退。因此,电是人类的好伙伴。

科学在我身边作文 第5篇

科学就在我身边,我要细心观察。在吃饭时,不能吃水果,在吃完饭时,也不能吃水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一个生活中的科学了,饭时吃水果,水果中会有一种物质,影响胃消化,如果长期这样吃东西,就等于长期服用慢性毒药,一旦胃酸过多,就会造成胃病!这样一个小小的饮食,就能让人得上胃病,可想而知,身边的多少细节,多少习惯存在着不安全,不卫生,儿科学则告诉了你谨慎对待每个小细节。

我们的身边有好多好多科学,一个茶杯、一本书、一个文具盒,一支钢笔,一扇窗等等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发现了科学,制造了我们的一点一滴。还有就是在生活中有些科学是危险的,但只要人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它们的用处也很大。

在房间里,窗户要打开,保持通风,不然室内的空气会变得沉闷,让人觉得昏昏沉沉,每天把窗户打开,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是比每天晕乎乎的好吗?连窗户都不开,这人一定是太懒或是得了超级健忘症,这更进一步说明,不细心地观察生活中的病毒类科学,是很容易使自己死于这些不起眼的细节的,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危险也同时并存,只有那些很尊重身边科学的人,危险才能远离他。在家里,是安全的地方,又是极危险的地方,有的人喜欢种花,就把花养在了卧室,可是你又没有想过,有些花卉会造成身体危害。月季花所散发的香味,个别人闻后会突然感到胸闷不适,憋气与呼吸困难;杜鹃花很美,可却有着毒素,黄色杜鹃花的植株和花均含毒素,人一接触就会中毒,各色杜鹃都有不同的毒素,这种花千万不能养在卧室,有生命危险!

科学就在身边作文 第6篇

做实验前,老师问我们:“你们觉得方糖遇火能烧着吗?”同学们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到底能不能燃烧呢?我也很想知道。

老师把酒精灯点燃了,再用镊子夹起方糖,放在火上烧。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方糖还是没有烧着,却看见方糖底部由白变黄,最后滴落几滴糖汁。这个实验证明,方糖直接烧是烧不着的。

不过,老师就像是个魔术师一样,悄悄“变”出了一盆烟灰,神秘地问:“你们觉得方糖和烟灰在一起能不能燃烧呢?”话音刚落,教室里又沸腾起来,大家众说纷纭,难以定论。最后,老师让我们小组实验。大家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开始了实验。徐路遥小心翼翼地点燃了酒精灯,我用镊子夹起方糖在烟灰里沾了两下,又滚了两下,这方糖便穿上了一层“灰”衣。我把方糖放在火上烧。随着“嗞嗞”的声音,方糖烧起来了。徐路遥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大喊道:“你们快看,方糖着了!方糖着了!”而总是眯着眼睛的袁静怡,此时也把眼睛瞪大了,而我的嘴巴也张成了“O”型……大家都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间,方糖就会突然消失。火烧得太旺了,我赶紧把方糖上放到盆子里。不一会儿,方糖上的火就熄灭了。我们七上八跳的心,终于平静下来。黑乎乎的方糖散发出阵阵糖香,怎么还有的焦糖布丁的味道呢?细细一看,原本白花花的方糖变成了焦黑色,还有一条黑色的“小蛇”从方糖里“钻”了出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方糖里真的有“小蛇”吗?我靠近一看,哦,那条“小蛇”就是这方糖烧焦的糖汁啊。

原本不会燃烧的方糖和烟灰为什么放在一起,就这么易燃呢?老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烟灰中含有碳酸盐以及一些稀有元素,这些化合物可以起到催化的`作用,让方糖燃起来。烟灰在这里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原来这就是方糖燃烧的奥秘啊!”我不禁感叹起来。

科学就在身边作文 第7篇

奇妙的台灯

妈妈买了一盏台灯,雪白的半球形灯罩,顶上有一块金属片,下面是个粉红色的底座。它长得很矮小,像个小蘑菇,多可爱啊。

只要用手轻轻地碰一下金属片,这灯就亮了,再一碰,它又亮一点,继续碰,它就更亮了;再碰,灯就灭了,真奇怪啊。我想,用别的东西碰它,它能不能亮呢。于是,我拿来一本书和乒乓球拍,让它们分别碰金属片,可是灯就是不亮。

这时候,我的耳朵有点烫,想在金属片上凉快一下。我耳朵一碰到金属片,灯也亮了。我再用鼻子碰一下,灯又亮一点;我用嘴巴碰,它就更亮了。

我好奇地问妈妈,这是怎么一回事。妈妈说:“这叫触摸灯,是靠人体感应来调节灯的亮度和开关的。”

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这灯可真奇妙啊!

苹果生“锈”了

一次,我在家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忽然听到妈妈对我说:“快来吃苹果。”我高兴地说:“好的,等我做完作业再吃。”

半个小时过去了,我也把作业做完了,就飞快地跑进洗手间,把手洗好。来到桌子前一看,我顿时傻了眼:苹果那白色的果肉现在变得黄黄的,好像是生锈了一般。这叫我怎么吃啊。我拿起刀,把“生锈”的部分慢慢地削去,这苹果又恢复了本来的面目。可是过了一会儿,苹果又变黄了。我疑惑不解,就问妈妈:“妈妈,苹果为什么会'生锈'啊?”妈妈说:“这是因为苹果肉中的成分遇到空气中的氧气就会氧化,所以才会变颜色的。”我听了,心想:幸亏我有个当化学老师的妈妈,让我今天又学到了一个新知识。

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物理课上,大家格外高兴,因为物理老师让我们先看“科学小实验”视频。

只见一个人拿出一杯水、一盏酒精灯、一根稍粗的试管,里面有半管水,水中还有一条小金鱼在游动。他这是搞什么名堂啊?

做实验之前,老师先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我问你们,把金鱼放在试管里,然后把试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这小金鱼会不会死呢?”

这还要问吗?有一个同学大声说:“鱼肯定是死。”很多人都赞同,还有人附和:“不把鱼煮熟才怪呢!”可是,也有几个同学不同意。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就像有几滴水滴进了热油锅里,瞬间炸开了。

这时,老师笑眯眯地说:“意见不一致没关系,还是先看看小实验吧。”视频中那个人把盛着金鱼的试管上部放在了酒精灯上加热。同学们都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等待着。不一会儿,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了,可那条小金鱼依然优哉游哉地,一摇一摆地在水里游动着,非常神气,好像在说:“怎么样,我不是活得好好的?”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非常惊讶。老师看出了同学们的心思,连忙解释说:“这是由于水传热的本领很差,试管上部的水沸腾,下部的水却还是冷的。那小金鱼呆在下面,当然不会死了。”这一下,同学们全都明白了。

小实验圆满结束了,同学们沉浸在欢乐之中。啊,多有趣的小实验!

身边的科学 第8篇

2.扳子、钳子、剪子可以帮助我们很方便地完成各种手工任务, 利用的是杠杆原理, 既便捷又省力。

3.冬天手脚冰冷的时候, 我们会不自觉地搓手搓脚, 搓一会儿就会觉得不那么冷了, 这是运用了摩擦生热的原理。

4.用高压锅做饭、炖肉, 会感觉做出来的食物特别香, 特别烂, 这是因为气压越高, 食物就越容易煮透。

寻找蕴藏在孩子身边的科学 第9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科学 生活

《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幼儿就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周围的世界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主动地发现、探索周围的环境。对天真烂漫的孩子来说,科学不是公式、定义,是身边的花草鱼虫,是常见的风云雨雪,是有趣的活动,是欢乐的游戏。有心的老师要善于在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兴奋点”,活动内容来源于孩子的身边。

一、探究和认识动植物

幼儿生活周围存在无数有趣的自然现象,它们具体、直观、生动的形象,每时每刻都吸引幼儿。动植物是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它们始终围绕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选择它们成为科学活动的内容,无疑能吸引孩子的目光。

春天来啦,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万物复苏,我在自然角里种植了许多的种子,有绿豆、赤豆、花生、菜子等,上周五种下去的时候,大家都围着我看,在问:“老师,你在种什么呢?”“你用泥把种子盖住了,它能长出来?”“什么时候才能长出来啊?”“长出来的芽都一样的吗?”一个个问号都从孩子的嘴里冒出,看到孩子这样的好奇,停下来听着孩子的疑问,于是我想到,做个小实验,把生长较快的绿豆分别放在三种环境下,干放、水中、泥土里,告诉大家,等到下周一的时候,再来看看这些种子的变化。孩子好不容易上学,一进教室就先跑到自然角观察绿豆的变化,放在水里的绿豆已经冒出芽来,可干放、泥里的绿豆一点变化都没有。孩子好奇地问:“老师,泥里的绿豆是不是因为被埋在泥里,所以它长不出来了呢?”通过观察和探索,幼儿感受到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不同的土质、阳光和温度的条件等,都会取得不同的效果。经过这次的小实验,孩子对植物的生长特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准备记录本,孩子记录下植物的生长变化和他们的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植物顽强的生命力,还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的热情。

孩子除了发现种子的变化外,还注意到在旁边鱼缸里自由徜徉的金鱼和乌龟。动物和孩子有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关爱动物,对于它们的关注不亚于对植物的观察。小金鱼生活在水中,每天都要为金鱼换水喂食,一天当我刚跨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就赶紧跑来告诉我,小金鱼死了。大家都很伤心,但在伤心的同时,优优问我:“老师,金鱼是怎么死的?它昨天还好好的啊?”孩子对金鱼的死亡很疑惑,我发现多多在一旁不说话,经过了解,原来昨天多多肚子饿了,添了饭,他以为小金鱼也没吃饱,鱼食喂多了,结果小金鱼就死了。这时优优又问:“老师,小金鱼怎么吃饱了还要吃呢?”经过大家的调查发现,鱼在水中,食物也在水中,食物会随着金鱼的呼吸进入身体,呼吸是一刻也不会停止的,所以只要水中有食物他就一直在吃,不是它不懂餓。通过对动物的观察、饲养和照顾,会有许多的发现,我们在发现问题、调查解决和了解事实的真相后,大家都有种自豪感,为自己获得许多相关的经验和信息而激动。

二、认识和探究热点话题——珍惜资源,关爱环境

环境是我们生存的载体,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也给生存环境带来麻烦问题。像我们小时候随处可见迁徙的燕子、在夏夜里飞舞的萤火虫、池塘里黑乎乎的小蝌蚪,到了现在,只能用照片、课件向孩子展示。除此之外的一些环境问题,如:土地的沙漠化、垃圾的大量存放、水资源的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凸显。《纲要》指出:“现代幼儿科学教育,更要求从小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幼儿对热点话题不亚于对身边的事物,与环境有关的话题,我们以此为切入点,引导幼儿关爱环境。从“禁塑令”到现在,我们以往使用的塑料袋已经被替代成环保袋,这个替换原因当然也逃不过孩子的眼睛。我们开展了设计环保袋,装饰环保袋,在想一想、画一画、做一做的过程中,除了制作外,还收获、了解使用环保袋的好处,初步建立环保意识。

从这一点可以引申出其他资源保护的行为,看着孩子对此的热情不减,设计调查表,从生活细节里找出一些浪费资源的行为和导致的环境问题。在调查表中,孩子记录如下:外出吃饭用一次性筷子,因为要使用许多的木料,大量砍伐树木,会导致水土的流失,产生沙尘暴;平时使用的餐巾纸也是如此;还有开汽车尾气的排放,空调的温度……还请孩子想办法解决节约资源,自带或使用饭店里消毒的餐具;由原来的餐巾纸改用为手帕;少开汽车改坐公交或骑车;控制空调的温度。善用身边的有利时机,引导孩子从事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响应社会提倡的低碳生活。

科学在我们身边的作文 第10篇

★ 《植株的生长》说课稿

★ 科学说课稿

★ 科学说课稿

★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

★ 《科学记数法》说课稿

★ 《科学之旅》说课稿

★ 初中科学说课稿

★ 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 我们校园说课稿

科学就在身边小学作文 第11篇

来到了低碳科技馆,我们参观了许多地方,如:闪闪的圆点、小时的人影、更衣大变幻、踩自行车------,但是,我最喜欢玩全球变暖、骑自行车和镜子迷宫。

全球变暖这个项目是让我们不要浪费资源。下面让我给大家讲讲吧。全球变暖先是说了美丽的湿地,雄伟的冰山,但等冰融化后,北极那边雪崩了,所有的北极熊全部死亡;热带雨林的树被砍光了,引起了火灾------,真是太可怕了,所以大家要一起保护大自然!

骑自行车是一项消耗热量的活动。这次我消耗了一百一十五焦耳的热量,连老师都还是我厉害!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热量转换成人类所需要的能量,比如电能、热能-----,那该多好啊!

镜子迷宫实在太吸引人了!一走进去,就发现四面八方都是镜子,好像自己被困在镜子里面一样。当有人在你附近时,镜子里就会有很多这个人的影子,好像他从四面八方走向你一样。这就是镜子的反光作用。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初一作文 第12篇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我和科学呢,也可以说是很有缘分的。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买了很多关于科学的书籍,有《神奇校车》、《昆虫记》、《十万个为什么》、《酸酸甜甜的化学》……我刚开始看不懂,妈妈就在临睡前给我读。后来,我识字后,便对科学很感兴趣,经常央求妈妈和我一起看书。这天晚上,我拿着那本《酸酸甜甜的化学》,就和妈妈讨论开了。我问妈妈:“西瓜到底是蔬菜还是水果呢?”这一个问题,竟然还真把妈妈镇住了。

我和妈妈便翻开书本,找到了关于这一项的资料。原来,西瓜是一种含有丰富营养的果实类蔬菜。我呢,也算涨了见识。妈妈刚开始还督促着我,每天要读一段时间关于科学的书。后来,因为看到我对科学浓厚的兴趣,妈妈也就懒得督促我了,反正我也会很自觉的读书的`。

后来,我又对实验有了兴趣。光从书上看那些原理,可自己却不能亲手试一试,真是不过瘾。所以,我又找到了我的救星“老妈”,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了试验。刚开始,我做了蜡烛跳舞这个实验。结果实验的结果非常成功,我从实验中明白了蜡烛跳舞的原理,还非常高兴,看来试验真是个好东西。因此,我也加大了实验的力度,去书店买了几本关于实验的书,又做了悬浮的鸡蛋等实验。在做实验的时候,我总会非常高兴。

在生活中的科学也是数不胜数,比如我是用的《轻轻松松背单词》软件,就是根据人的记忆力而设定的。刚开始遗忘得快,所以第二天就要复习。到了后来,就渐渐地记住了,所以隔很久才会有一次测验。而且,我还把各种科学原理运用到了生活中。比如早上煮鸡蛋的时候,可以在鸡蛋快要熟的时候关闭液化气,让水的余热把鸡蛋蒸熟,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我们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学习。学习的时间要长短适中,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可以读读背背,在计算力最好的时候多做做数学题,晚上可以弹弹琴来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学习的方法也要好,看一看哪门课自己还掌握的不太好,就要多花一些时间来学它。不能够死记硬背,应该设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预习、复习同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样学习的效果会比别的时间要好很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在,我还喜欢去大自然中寻找科学。花朵为什么没有黑色的,树为什么有年轮?风筝怎样才能飞得高?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杠杆原理?这些问题一一在我的脑海中成型。在大自然中的科学,真是数不胜数。这天,我和妈妈一起去黄河滩玩。这里青草芬芳,四处都是春天的气息。妈妈趁机问了我好多问题,幸亏我看了不少书,也都能够一一答出。在大自然中寻找科学,已经成为了我在寻找科学的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项。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从身边做起 第13篇

为什么我们要从自身来做起落实科学发展观呢?

首先,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 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 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中这一理论体系, 经济建设是基本前提, 发展是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核心,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 制度建设是其重心。这几个方面相互联系, 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其实质目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只有全面把握和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 才能更好地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 为我们的事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

其次,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 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 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 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 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 是我们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通过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能够自我反思, 自我培养, 自我改善, 自我提高, 不仅对自身的成长有益, 更利于我们更大程度地发挥才能, 为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更好更多的贡献。

最后,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使之与自身工作紧密结合。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实际情况出发, 因时制宜, 突出重点, 从基础工作做起, 从具体工作入手, 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既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又要从实际出发, 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积极而又扎实地推进。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 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 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我作为一位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 也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 认真分析现在我国的国情, 正确把握发展要求, 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 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具体表现在:

1. 通过认真学习, 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工作实践的措施办法

科学发展观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是理论创新的结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掌握贯穿其中的创新思维, 在学习中吸取理论精华, 在思考中找到正确的方向标, 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 要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自觉做科学发展观的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和深入贯穿的有力推动者。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 带动周围的人,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这一重要指导方针在今后的工作中扎实应用起来, 坚定贯彻下去。对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 我只有做到真信、真学, 才能逐步增强理论上的信心, 实践上的决心, 切实激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

2. 把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践有机结合

立足本职工作, 提高专业水平, 掌握新的知识, 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首先, 在思想上摒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 确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 以崭新的、先进的思维方式去应用于我的日常本职工作中, 针对工作中的新问题、新要求, 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这些新问题和新要求, 切实将日常工作提升到一个更加有序、高效的层次。其次, 要全面应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和方法去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从根本上改善和提升日常工作各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3. 要增强服务意识, 创新服务理念, 拓展空间, 提升高度,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人为本, 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作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我们担负着基础教育以外的, 主要是孩子业余兴趣和能力的培养, 以及潜能的挖掘, 我们所做的正是“人口生意”。那么, 如何打造一个品牌的校外服务机构, 使我们的校外教育事业稳健发展, 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服务于广大的家长和孩子呢?首先, 我们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 切实关心每个孩子的成长,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加强学习, 紧跟时代的步伐, 树立工作一流、服务一流的意识, 工作用力干、用心干, 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其次, 我们要不断地更新服务理念, 关注流行文化,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了解孩子的需求, 关心他们生理心理问题, 关注他们的困难和障碍, 合理引导, 及时调整, 培养引导孩子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最后, 我们要关注政府的需求, 作为一个资源的分配者为纳税人提供公共服务。只有从这个高度出发, 我们才不至于局限在小问题、小集体、小利益上, 才能更好地加强行业间的联合, 拓展空间, 提升高度, 为社会输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发现身边的科学 第14篇

本文通过两个发生在孩子身边的科学案例(灯泡的自转、鲜花的保鲜)的解剖,说明了科学实践活动需引导儿童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去掌握发现的途径和方法,去感受发现的乐趣,孩子才能乐在其中,也才能发现科学的真知,提高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关键词

科学 发现 探索

科学就是探索。身边的科学是儿童最想知道的,也是最能激发儿童探索兴趣的。实践活动需引导儿童去发现身边的科学,去掌握发现的途径和方法,去感受发现的乐趣。在实践中获得科学真知,培养探索精神,提高科学实践能力。

案例一:灯泡的自转(大班孩子和爸爸一起写的科学日记)

一天夜晚,我和奶奶围坐在客厅里的碳火盆前取暖。我一抬头,看见了一件怪事,吊在客厅正中戴着塑料帽的白炽灯自动转起来了,而且还围着火盆上方转圈。开始我以为是风吹动的,但观察了一会并不是,就问奶奶这是什么原因。奶奶盯着看了看越转越快的灯泡神秘地说:“要过年了。可能是去世的爷爷回来了。我们明天炒点菜祭拜一下。”当时我想,老师说过世界上没有鬼的。这不就是身边的科学吗?我一定要问爸爸弄个明明白白。

第二天,爸爸出差回来了。我迫不及待地告诉他昨天晚上发生的怪事。爸爸说:“这是一种正常科学现象,做一个实验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的。”在爸爸的指导下,我找到了实验的材料:酒精灯,一根毛线和一个小风车。我先将风车系在毛线的一头,再将毛线的另一头固定在卫生间的天花板上,使风车离地约一米悬着。然后关紧门窗,这时风车没动,接着我把点燃的酒精灯放在风车的下面仔细观察,不一会儿,风车自己转起来了。我又将酒精灯移开,过一会儿风车又不动了。我一拍脑袋说:“灯泡转起来,并不是鬼的缘故,而是火烧热了引起的。”爸爸启发说:“再想想其中有什么科学道理,找《十万个为什么》吧!”《十万个为什么》中解释了其中的道理:火使它上方的空气温度升高,而热空气比它周围的冷空气轻,就会不断往上升,就这样在火盆的上方形成了空气的气流圈。也就是看不见的热风,在这热风的作用下,吊着的灯泡当然随着气流而转动起来了。我弄懂了道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案例二:鲜花插在萝卜上(孩子们群体一起写的观察日记)

上星期妈妈生日的那天,爸爸下班回家后像变魔术般从背后拿出一大把鲜红的玫瑰花来,妈妈可高兴了!她把玫瑰花插在一只漂亮的花瓶里,每天都换上新鲜的清水,望着那一朵朵的玫瑰,妈妈脸上滋养着幸福的笑容。可是还不满一个星期美丽的鲜花全都谢了,妈妈为此很难过。于是我就想,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花开的时间变长呢?

不懂就要问,我先去请教了老师,在老师那儿,我了解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是鲜花长开不谢的关键。于是我叫了几个小伙伴成立了一个实验小组,以阳台作为我们的实验室,想通过科学实验来寻找答案,可是,怎么实验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有人说把花插在盐水中,不过马上有人反对,这样会使花凋得更快;有人说,可以把鲜花底部的根烧一烧再放进水里;我突发奇想说:“我想问萝卜借个根,把花种萝卜上。”

大家一致赞成:“先试试吧!”便开始行动了。我去商店买了15枝看上去比较均匀的康乃馨,我把买来的康乃馨重新剪了切口,并把3只烧杯分别编了号,我们在1号杯中插入了5枝鲜花,并加入清水。再把另5支康乃馨的切口放在酒精灯上烧,直到切口部分的水分被烧干后,放入2号杯的清水里。把鲜花种在萝卜上更难了,我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剩下的5枝花花茎上切出一个斜面,并在萝卜上也斜切一刀,再把花茎上的斜面紧贴着萝卜的切口插入,用胶带牢牢封住,防止进水,引起腐烂,并把这5枝种进萝卜的康乃馨插入了3号清水杯中,接下来我们可以观察了。

过了9天1号杯中的鲜花枯了,其中2枝花,没有开全。第15天,2号杯上的花也谢了,其中有一枝花没开全。而3号杯中的花一天比一天开得艳,并且全部盛开了,格外鲜艳。

通过这个实验,我了解到不经过处理直接插入清水里的鲜花花茎的切口处会流出原有的养分,这些养分会使细菌在切口处大量繁殖,在失去养分的同时也影响了水分的吸收,鲜花很快就会枯萎,如果烧干切口,花茎中的水分和养分就会被封住,能使鲜花较长时间不凋谢。而种在萝卜上的鲜花,因为不仅能吸收到萝卜内的大量水分、养分,而且新鲜的汁还能防止细菌的繁殖,这样鲜花就会更加美丽长久了。

科学就是探索大自然的秘密。那一套套系统的知识是科学的成果,属于科学的一部分,但不是科学的全部。科学还包含着探究自然的程序和经历。科学之可贵正在这里: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探究,从而发现自然的性质和规律,并对这些规律进行理性化的解释,掌握了这些,才有可能遵循自然的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创造出前无古人的科学奇迹。这种探究自然的程序和经历是一种实践行动。这种探究自然的实践行动才是科学最本质的内涵。案例中以自然现象:“灯泡的自转”“鲜花的如何保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查阅书籍等实践研究行动,了解了热风形成的原理,知道了鲜花“保鲜”的原理,这就是科学的内涵。孩子们在实践行动中逐步学会了这种本领,那就不仅是一个科学知识的接受者,而且成了科学知识的生产者。这就达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即通过学着“像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搞科学”的实践行动,增长知识,提高本领,从小养成爱科学的风尚。

发现就是探索。发现无非是解决三个方面或者说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的,三是为什么。第二方面又包括两层:一层是指事物的外部特征是怎么样的,这是感性认识,再一层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及其规律是怎么样的,这就是科学。发现是逐步的,不断深入的。“案例2”中孩子首先研究鲜花为什么“不鲜”,观探讨“保鲜”的道理,再实践保鲜的方法,逐步从感性到理性,终于发现了其中的科学道理。

应是“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在引导儿童进行身边事物的探索活动中,要把一些先进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渗透在活动过程中,不须灌输,不必说破,而只是领着儿童去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逐步把他们对自然本能的“探究反射”和“求知欲”引导到科学的研究道路上来。“案例1”中儿童有了疑惑,爸爸不去说破,而是让孩子亲自实践、查阅资料自主地去探究其中的奥秘,逐步引导他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要让儿童发表他们的探究结果。发现的过程应是儿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在发现中大人不要去当裁判,要尽量让孩子形成自己的见解。有不同认识就会有争论,真理越辩越明,最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集体讨论辩论、集体讨论,才能使孩子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案例2”中他们发现“保鲜”的道理就是经历了互相交流、相互提高的过程,他们从中获得了发现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使他们的智力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初二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 第15篇

有一天,我正在写作业,土人停到水翻滚的声音,我知道是从厨房传来的`,就蹑手蹑脚的来到厨房,原来这声音正是烧水的锅发出来的。这个声音还伴着雾气腾腾的景象,雾气从锅中飘出。我十分疑惑,心想这就是水烧开的迹象吧!我决定请教一下妈妈,我问妈妈:“妈妈,快告诉我,冒出雾气,发出声音,就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吗?”妈妈听后,笑着摸摸我的头,说:“雾气是因为锅里的水沸腾起来,顶到了锅盖上,变成了蒸汽,声音嘛,就是水沸腾起来的声音喽!”妈妈十分乐意我好奇的提问。“那具体水开的原理又是什么呢?”我决定刨根问底,把隐藏在心底的谜团解开,妈妈似乎也是知道个大概,就把这个问题推给了爸爸,希望爸爸能解开难题。

爸爸听了,做出一副见识多广、学识渊博的样子,说:“因为一般情况下,水加热时,热源液面在下面,所以,液面下离热源最近的水最先达到沸点,沸点就是谁由液体变为气体的临界点,会有一部分液体水变为水蒸气,形成气泡,向上运动,所以水开时,会有气泡和蒸汽。”我听得似懂非懂,拍手称赞,对爸爸不禁生起钦佩之情。我问爸爸为何会如此懂物理,爸爸说:“其实物理、化学并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难,这些还是非常奇妙、有趣的。”我对爸爸的这一番话好好品味了一段时间。

初二科学在我身边的作文 第16篇

前几天我在电视节目中学到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那就是让鸡蛋浮起来,我连忙跑到妈妈面前,说:“我能让鸡蛋在水里浮起来,你信不信?” 妈妈抬起头用怀疑的目光看着我,爸爸在一旁说:“我们贺贺什么时候学会吹牛了?” 我一本正经地说:“这不是吹牛,这是科学!不信,就让事实来说话吧。”

说完,我便走进了厨房内。我先拿出一个小盆,接了一些清水,然后把大量的盐倒了进去,再用力搅拌,很快盐溶解在水中了。我拿出一个鸡蛋,轻轻的往水里一放,可鸡蛋在水面上晃荡了几下就慢慢的沉了下去。我明白了,电视上说只有盐的浓度足够大鸡蛋才能浮起来。于是我把一袋盐全倒了进去,搅拌溶解后,我再把鸡蛋往水中一放,嗬!鸡蛋真的浮在水面上了!

我又反复放了几次,确定不会沉下去了,我才把小盆端了出去。我高声对妈妈说:“下面大家请看我神奇的科学实验了——让鸡蛋浮起来!”我把鸡蛋放在水面上,看到鸡蛋真的浮在水面上,全家人这是的目光中都充满了惊奇与不解。妈妈还好奇地用手把鸡蛋往下按了按,可妈妈手一松,鸡蛋就又弹了上来。妈妈兴奋地说:“真奇怪哟,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呢。”说完就走进了厨房做饭去了。我得意地对爸爸说:“怎么样?我不是吹牛吧?”爸爸点着头说:“不是吹牛,我们的牛牛成了小科学家了?不过,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其实嘛——这道理很简单。”我摇头晃脑地说,“这是因为在水中加入盐后,盐水的密度就会增大,随着水中盐分的增多,盐水的浮力就会越来越大,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量时,鸡蛋就会浮起来。这跟死海能让人浮起来是同样的道理,死海的含盐量非常高,据说是普通海洋的十倍,所以游泳者就极易浮起来。”爸爸听了竖起大拇指说:“说得好,这叫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才是真正的小科学家了!”

上一篇:一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下一篇:我们都是木头人3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