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2024-08-21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精选8篇)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第1篇

小学数学学习总结的方法

一、预习方法的指导

小学高年级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①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②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为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这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高年级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完善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高年级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四、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老师带着复习总结。笔者认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起来,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1.思考:思考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核心。在学这门课中,思考有重大意义。解数学题时,首先要观察、分析、思考。思考往往能发现题目的特点,找出解题的突破口、简便的解题方法。在我们周围,凡 是真正学得好的同学,都有勤于思考,经常开动脑筋的习惯,于是脑子就越用越灵,勤于思考变成了善于思考。我正因为掌握应用了这一方法,所以在全国数学竞赛 中获得了武汉市一等奖。

2.动手试一试:动手有助于消化学习过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课下,我常常把老师讲过的公式进行推导,推导时不要看书,要默记。这样就能使自己对公式掌握滚瓜烂熟,可为公式变形计算打下扎实的基础。

3.培养创造精神:所谓创造,就是想出新办法,做出新成绩,建立新理论。创造,就要不局限于老 师、课本讲的方法。平时,有一些难度高的题目,我在听懂了老师讲的方法后,还要自己去找一找有没有另外的解法,这样能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能比较几种解法的 利弊,使解题思维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内课外应注意些什么呢?

一、认真听老师讲课。这是我取得好成绩的主要原因。听讲时要做到全神贯注,聚精会神,跟着老师 的思路走,不能开小差,更切忌一边讲话一边听讲。其次要专心凝听老师讲的每一个字,因为数学是以严谨著称的,一字之差就非同小可,一字之间就隐藏玄机无 限。听讲时还要注意记笔记。一次老师讲了一个高难度的几何题,我一时没有听懂,多亏我记下了这道题以及解法,回家后仔细琢磨,终于理解透了,以至在一次竞 赛中我轻而易举地解出了类似的一道题,获得了宝贵的10分。上课还要积极举手发言,举手发言的好处可真不少!

①可以巩固当堂学到的知识。

②锻炼了自己的口才。

③那些模糊不清的观念和错误能得到老师的指教。真是一举三得。

总之,听讲要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

二、课外练习。孔子曰:“学而时习之”。课后作业也是学习和巩固数学的重要环 节。我很注意解题的精度和速度。精度就是准确度,专心致志地独立完成作业,力求一次性准确,而一旦有了错,要及时改正。而速度是为了锻炼自己注意力集中, 有紧迫感。我经常是这样做的,在开始做作业时定好闹钟,放在自己看不见的地方再做作业,这样有助于提高作业速度。考试时,就不会紧张,也不会顾此失彼了。

三、复习、预习。对数学的复习,预习我定在每天晚上,在完成当天作业后,我将第 二天要学的新知识简要地看一看,再回忆一下老师已讲过的内容。睡觉时躺在床上,脑海里再像看电影一样将老师上课的过程“看”一遍,如果有什么疑难,我立即 爬起来看书,直到搞懂为止。每个星期天我还作一星期功课的小结复习、预习。这样对学数学有好处,并掌握得牢固,就不会忘记了。

四、提高。在完成作业和预习、复习之后,我就做一些爬坡题。做这类题,尽可能自己独立思考,努力找出隐藏的条件,这是解题的关键。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需要看一看参考书,以及请教师长和同学。总之,要做到多看、多做、多问、虚心、勤奋,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这才是关键的关键。

科学的学习方法不只这几种,各人都有自己的绝招,只要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成绩一定会提高的。我们青少年担负着祖国的重任,人民的希望。同学们,让我们掌握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乘着快艇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吧!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第2篇

一、图示法

所谓图示法,就是按题意整理出一副图来。使用图示法的目的就是使题意更清晰、更直观,近而使题进一步简化,也使解题更方便。最常用的图示法就是线段图图示法――用线段来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假设法

假设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思考方式,它在数学王国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一类题叫作和差问题,解这类问题的公式是:令ab,则[a+b-(a-b)]÷2=b,[a+b+(a-b)]÷2=a。这条公式的根据就是假设法,它假设a减少了a—b,或假设b增加了a—b。还有一类题叫作鸡兔同笼问题,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也是用假设法,这类问题一般都是一个笼子里头数与脚数之间的问题。解题时,我们先假设笼子里的动物是同一种后再进行计算。

三、还原法(逆推法)

在数学王国中,有一类题是先给出经过计算后的得数,在让答题者将计算前的数算出。解决这类问题就应该用还原法。在用还原法解题时,把原题中的+变成-,把-变成+,把×变成÷,把÷变成×。

四、消元法

消元法是用来解一些未知数比较多的应用题的。在使用消元法时,通常我们先设法消去一个或几个未知数,使题中只剩下一个未知数,再求出剩下的那个未知数,最后求出被消去的未知数。注意,消元法只能用于解有R2个未知数的应用题。

五、方程法

在平时,我们在解可以用逆推法解的题时,往往会用方程法来做,这是因为用方程法解时,是一步一步地做,这样一来便会更保险,更不易错。可是,方程法不只可以用来解逆推题,它可以用来解各种各样的应用题。用方程法解应用题不但不用去背各式各样过于复杂的公式,而且很保险。用方程法解应用题也有一些窍门,如:

1、x×x-y×y=(x+y)×(x-y)

2、(x+y)×(x+y)=x×x+2×x×y+y×y

3、(x-y)×(x-y)=x×x-2×x×y+y×y

教给学习方法学会数学学习 第3篇

一、引导类比推理, 学会迁移知识和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提出 :“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 凭借经验和直觉, 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是根据两个对象有一部分属性相类似, 推出这两个对象的其他属性也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较强, 后继学习的知识有不少是先前学习知识的变形、概括、发展和加深。因此, 类比推理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要重视教给学生类比推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 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 由旧知到新知, 促进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 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

例如, 教学“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由于学生有了“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和经验, 推导过程具有相似性, 因此可以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启发学生想一想: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它的面积? 思考转化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如:怎样剪?怎样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然后放手让学生用“割补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并想一想:什么变了? 什么没有变?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同样, 在教学“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也可以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 先启发学生想一想: 怎样用“割补法”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 然后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 归纳、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再如, “除法、分数和比”都具有相除的意思, 根据这种相似性, 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根据商不变性质:“在除法里,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 商不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 利用类比推理得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 叫作分数的基本性质。”同样, 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 也可以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和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 比值不变。”这样的教学过程, 运用迁移规律, 将新知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 引导学生迁移、类推, 实现新知同化, 是一种高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 类比推理不是论证, 用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但它在科学假设、猜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引导求异创新, 学会转换角度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提出 :“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创新离不开思维, 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创新思维具有的发散性、广阔性、灵活性和敏捷性等特点, 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核心能量。求异不应满足于已有的思维成果, 而应向新的角度思考和探索。求异创新就是要沿着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途径, 去探索、思考和分析,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狭隘的解题思路, 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 不断地调整思维方式, 转换角度思考, 沿着不同方向, 选择不同方法, 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加以解决。

例如, 教学“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 它们的面积相等, 圆的半径等于长方形的宽。已知圆的周长是31.4厘米, 求长方形的长”这道题时, 学生一般会按常规思路解答, 先求出圆的半径 (即长方形的宽) , 然后求出圆的面积 (即长方形的面积) , 最后求出长方形的长。即:131.4÷3.14÷2=5 (厘米 ) ; 23.14×5×5=78.5 (平方厘米 ) , 78.5÷5=15.7 (厘米) 。为了让学生跳出常规思维, 教师还可以呈现直观图形, 给学生提供台阶,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图形联想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由于学生会再现先前学习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时的表象, 脑中闪现出把圆剪拼成长方形的图像, 明白圆周长的一半就是长方形的长, 于是便能巧妙地一步解答出来:31.4÷2=15.7 (厘米) 。这种解答方法太简捷了, 促使学生改变已经习惯了的思维定势, 打破常规思维, 充分发挥想象力, 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得到迸发。

学会转换角度思考, 是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由于人的思维过程不是直线上升, 而是螺旋式上升, 犹如爬楼梯的台阶一样, 所以学生在某一点上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仅靠他们自身的力量和现有的水平, 往往是无法跨越或上升的。此时, 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进行启发和点拨, 为学生提供进一步上升的台阶, 或者说脚手架, 让学生继续攀登。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引导质疑问难, 学会提出和解决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提出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古人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问题的发现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有问题才有思考, 有思考才有发展。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 是学习的内驱力。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和机会, 新授后一般应安排学生质疑问题。教师应抓住质疑这个环节, 倡导教学民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敢于发问, 提出富有思考性和挑战性的问难。同时,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整理、概括和选择, 并把必须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疑, 使问题得到解决。

例如, 在教学完《3的倍数的特征》后, 可设计下面的判断题:13、19、26、45、87、89、97、323、867、6825934674, 这些数是不是3的倍数? 对于前面9个较小的数, 学生一般都能根据“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这个 特征进行 快速口算 并作出判 断 , 但对于6825934674这个大数 , 学生就可能需要先动笔计算然后进行判断了, 这样判断速度也就慢多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用一般的方法判断这个大数是不是3的倍数比较麻烦, 有没有比较简捷的方法呢? ”要解决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到比较简捷的判断方法。如果学生无法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 教师再给予启发和点拨, 帮助学生释疑和解疑。如教师启发、指导:先把这个大数分成几个“小节”, 把各“小节”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并组成一个新的数;又把新的数分成几个“小节”, 把各“小节”各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并组成一个新的数, 直到能直接判断为止。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按从左到右的顺序, 各个数位上的数只要碰到是3的倍数的就不用加, 不是3的倍数的几个数字相加得到3的倍数后又可以不加, 再重新加别的数字, 最后加出来的数是3的倍数, 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如6825934674这个数:从高位到低位的顺序, 6是3的倍数不用加, 8+2+5=15, 15是3的倍数, 又可以不用再加了, 9、3都是3的倍数不用加, 4 (后面的6不用加) +7+4=15, 最后结果是15, 而15是3的倍数, 所以6825934674是3的倍数。这个过程不仅是质疑问难的过程, 更是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 一方面, 要把数学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数学学习的主线;另一方面, 要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把数学学习过程看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引导比较辨析, 学会沟通联系和区别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提出 :“教师还应揭示知识的数学实质及其体现的数学思想, 帮助学生理清相关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等。”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方法乃是各种认识和各种思维的基础。”“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帮助学生掌握比较辨析的思维方法, 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学要经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过程, 在这个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中, 由于神经兴奋过程的扩散, 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解题方法的掌握往往容易引起“泛化”现象。这种“泛化”现象, 主要表现在学生或者只注意与自己生活比较密切的属性而忽略其他本质属性, 或者误把非本质属性当作本质属性, 或者把表面相似而本质不同的数学问题混为一谈。为了使“泛化”变为“分化”, 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比较辨析的方法, 学会沟通联系和区别。

例如, 教学完“工程问题”后, 教师可出示“东西两地相距400千米, 甲车自东向西行驶要4小时, 乙车自西向东行驶要5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 多少小时后相遇? ”“一批零件200个, 甲单独做4小时完成, 乙单独做5小时完成。甲、乙合做, 几小时可以完成任务? ”这两道题, 组织学生比较辨析, 让学生进行联系和区别。首先, 引导学生比较题目的特征。让学生理清一道题是相遇问题, 另一道题是生产问题, 它们的情境不同, 问题不同, 而数量既有相同又有不同。其次, 引导学生比较解题思路,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解题思路,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最后算什么, 掌握一般应用问题的解答思路, 感悟这两道题的条件和解题思路是相同的。最后, 引导学生将这两道题与“工程问题”进行比较。把两道题中“全程400千米”和“一批零件200个”的条件去掉 , 就变成了另外两道工程问题的题目。这两道工程问题与前面两道题相比较, 解法迥然不同。这样, 相遇问题、生产问题与工程问题的区别, 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一段路程的全长或一批零件的总数量不知道, 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 进而转化为分数来解答。如把“全程400千米”或“一批零件200个”看作单位“1”, 这两道“工程问题”的解答算式相同:1÷ (1/4+1/5) =20/9 (小时 ) 。这样通过比较 , 不仅沟通了“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学过的整数应用问题的解题思路的联系与区别, 而且使学生掌握了“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 提高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理解概念  重视例题  加强练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6.082

初中数学作为整个中学数学的基础,学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但是大部分学生在接触到几何知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比较困难,甚至在整体知识的理解上出现问题,这些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初中数学成绩的好坏不仅影响到整个中学时期的数学水平,还影响到物理、化学等理科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应该想办法尽快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为中学时期所有理科学科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一、理解各个数学概念的含义,打好初中数学的基础

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的基础,所有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如果学生数学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那么就会导致数学题目不会做,数学成绩不够优秀。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初中数学,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课本上所有基础的数学概念的含义,并对这些基础性的数学概念加以理解和掌握。

很多老师在对于数学概念的处理上往往会比较生硬,强调了概念的重要性之后,硬性要求学生背过。这种方法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只背过概念,对他们数学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多大帮助,想要真正提高数学成绩,就要从理解概念的层面上入手,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题目的解答,这样学生做起题目来才能够得心应手。

老师需要在讲解数学概念的时候,着重提出概念的背景和推导过程,要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含义,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初中数学学科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遇到不理解的概念一定要刨根问底,自己课后查阅资料,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也可以及时向老师进行请教,毕竟数学概念是整个初中数学学科的基石,学生必须将这个基础打牢。

二、重视资料上的例题,借助例题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要做到活学活用,将所理解的数学概念运用到题目中去。然而,大部分学生会在知识点的运用上出现问题,学生不知道具体怎么使用已有的概念,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将概念运用到数学题目中去,最终解答出题目。这时,例题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在每一章节提出的数学概念之后都有几个例题,而且例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往往很容易看懂。老师在进行每一章节知识点的讲解时,往往也会讲到这些例题,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帮助学生学会活学活用,将知识点运用到题目中去。

学生对于某个知识点如果实在不能理解,可以试着从例题入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并且初步学会运用知识点。课本上学习的知识点往往是抽象的,大部分学生不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直观的理解,然而,例题则是将抽象的知识点具体化,将枯燥无味的文字翻译成数学语言,从数学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完成知识点的阐述与诠释,这样学生能够从例题中更加直观地理解知识点的内涵和含义。

然而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只靠眼睛,不能只读一遍题目,扫一眼解答过程,自以为已经理解了题目,然后就草草了事。这种方式并不能将例题的作用发挥出来,例题往往很简单,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看一遍就过目不忘、理解其中的解题思路和内涵。因此,学生在看例题时,要着重记忆例题中所体现的解题方法,深刻挖掘例题中的解题思路。学生在看例题时不能走马观花,不能就题论题,只记住某一道题目中的解答过程,而不去理解题目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学生应该在看每一道题目时,都要理清题目中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掌握题目的思维方式,当再次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就能立马反应出题目的解答思路,这样才能达到看例题的真正意义。

同时,学生要将看和写结合起来,在看例题的过程中自己动笔进行解答,自己动脑思考,真正将看到的东西变成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要借助书写来达到思考的目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要求学生在记忆数学题目的解答方法的时候,通过书写来加深印象。学生在看例题的时候要先思考,自己动笔写出自己的思路,再看正确的解答过程。

三、多做练习题,加强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要通过练习来提高成绩。因此,学生想要学好数学,就要多下工夫,多做几道练习题。但是多做练习并不意味着题做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注重所做题目的质量,学生要做的是从题目中获得解题的思路,学会思考,找到解答初中数学题目的一般规律。

学生在进行题目训练时,要有针对性,比如在每一章节的知识点学完之后,学生要针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进行专题训练。学生不仅要掌握课本上给出的例题,还要掌握课后习题的解答思路,同时,学生还可以借助辅导资料,多做些课外的习题,增强自己对某部分知识点的解答熟练度。然后学生可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综合类题目,从综合类题目中摸索初中数学综合类大题的一般规律和思路。

同时,学生需要在每道题目的解答过程中理清思路,有意识地记忆题目的解答思路,借此形成熟练地数学思维。数学学科往往注重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熟练度,学好数学的关键,往往在于学生是否具有思维技巧。每道数学题目的解答都需要学生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加以利用,因此,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方式的培养,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要养成思维定式,要从多角度进行题目的思考和解答。

除此之外,学生还应该多做些综合类题目。由于综合类题目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多,所运用的解题思路比较灵活,因此更加有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提高自己对数学学科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在综合类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寻找到自己的漏洞与不足,因而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己,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综合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学生长期坚持多做题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来完成,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就要有勇气坚持做题。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5篇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创新是引发历史革命的根本动力,它很可能引发新的数学革命,最终将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数学学习方法总结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公式、定理和规律,这些都是前人毕生心血总结出来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为我们的学习指明了光明的道路。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一点:这些仅仅只是大的轮廓,其中所容纳的空间是十分空旷的。前人的路需要我们不断地开拓,不断地完善,然而这一切又一切的实现要靠敢于“创新”的自我。学习数学,我有很多心得:它好比建筑一栋大厦,在打好地基一砖一瓦建筑的同时,首先应该检验地基的牢固性,是否经得起百层的建筑。在这之后才能随心所欲地装饰你的大厦。从这里可以看出,学习数学既要在“守旧”中“创新”,有要在“创新”中“守旧”。即在最浅显的知识上追求新的发展,在新领域中不脱离根本的原理。这里最重要的是知识的联系,学会举一反三,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会有学习上的进步,否则只能是在原地踏步。创新是引发历史革命的根本动力,它很可能引发新的数学革命,最终将带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在具有创新的精神的同时,具有大胆提出问题、认真研究问题、合理想象问题、巧妙解决问题的信念。由数学联想到的自从上小学起,我们就一直在学习数学,那么花这么长的时间去学,数学到底使我们得到了什么呢?我认为,首先,数学赋予了我们一个清晰的头脑,这使得我们可以看清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数学加深了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能力;第三,数学开发了我们的逻辑思维。最近几年,我不断的体会到数学在学习以及生活各方面都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可利用资源,并不是所有人都理解这一点,毕竟数学是一门非常抽象的学科,数学在本质上完全不同与物理化学。虽然应用学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倘若没有数学作为基础,所有的学科都将变成空中楼阁。一个人要想成为一名科学家,他首先必须成为一名数学家。数学产生一种魔力控制着我们的思维,大脑一旦失去数学的作用有如身体失去地心引力一样虚无缥缈,数学的魔力不仅使人的大脑产生了严谨的逻辑性,而且使人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学习数学需要两个前提:一是要有悟性,二是要有计算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悟性的提高在于勤思考,多发问。以我个人为例,我常把一些离散的信息进行加工,得到另一些连续的或更有价值的信息(如将特殊式反推导得到一般式就可以看到式子变化的规律)以便增加已知量来解决我所要面对的问题。数学是一门计算科学,所以学好数学就必须要有一定的计算能力。而数学没学好的人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逻辑思维发生混乱,二是分析计算能力差。只要找到自己的弱项,努力的拼搏,最终是会成功的。学习数学是没有终点的,成功只是漫漫旅途的一站,而旅途上更多的是失败,数学上的成功来自于实力不是靠运气,而实力则是在坚持不懈的奋斗中点点滴滴磨练出来的

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第6篇

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要抓住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

基本训练反复进行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致电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 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下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前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乍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及时检查落实。

1.制定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

2、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水平,掌握那些知识等,这些都是在制定学习计划前应该非常明确。

3、长期目标和短期安排要相互结合好。应先制定长期计划,据此确定短期学习安排,来促使长期学习计划的实现。学期计划,半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

4、要合理安排计划。计划不能太古板,可根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做适当调整。

数学学习经验方法总结 第7篇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一般方法:

1.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惰”字)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勤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突出一个勤字,克服一个“懒”字,

怎么突出“勤”字“聪”:怎么个勤法,?

要做到五勤:

“耳勤” “眼勤”(耳朵听,眼睛看,接受信息)

“口勤”(讨论,回答问题,而不是讲话,消化信息)

“脑勤”(善于思考问题,积极思考问题——吸收、储存信息)

“手勤”(动手多实践,不仅光做题,做课件,做模型)

最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要做到—— 上课认真听讲(这是根本)

回家先复习再做题

如果课听不好,就别想消化知识

2.学好初中数学还有两个要点,要狠抓两个要点:

学好数学,一要(动手),二要(动脑)。

动脑就是要学会观察分析问题,学会思考,不要拿到题就做,找到已知和未知想象之间有什么联系,多问几个为什么动手就是多实践,

多做题,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同学就是“题不离手”,

这两个要点大家要记住。“动脑又动手,才能最大地发挥大脑的效率”

3.做到“三个一遍”大家听过“失败是成功之母”听过“重复是学习之母”吗?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重复是学习之母”

如何重复?

上课要认真听一遍,

动手推一遍,想一遍

下课 和 考试前都看一遍

4.重视“四个依据

”读好一本教科书——它是教学、中考的主要依据;

记好一本笔记 ——它是教师多年经验的结晶;

做好做净一本习题集——它是使知识拓宽;

记好一本心得笔记,最好每人自己准备一本错题集二、分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数学的学习。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

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那该如何预习,预习些什么内容呢?

第一,要看课本,看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例题,对这部分内容要做到理解。因为这就是基础,万变不离其宗,后面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这个基础。

第二,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完成课后的随堂练习。因为通过什么来检测你是否理解了概念,只有通过题目。课后的随堂练习的设置就是理解基本概念后的简单的运用。如果预习的过程中有不懂的地方,要在书上做好记号,上课时就要着重听这部分内容;如果内容简单,自己能理解,那上课时就要听老师是如何讲解的,和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或者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

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

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

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

二 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较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

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

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

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

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

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

一.选择题

1、排除法(筛选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选项,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计算等方法一一排除明显出错的答案,缩小思考范围,提高解题的速度。

比如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的选择题,逐一排除错误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的一项。

2、验证法

把各个选择项代入原题加以验证,看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得出结论。比如图像是否经过这点,就可以用验证的方法带入题中,得出正确的选项。

3、特殊值法

根据题设条件,选取恰当的特殊数值,替代题中的字母和数式,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再类推一般性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比如规律题,推理结果时,可以用一些数值来进行验证。

二、填空题

填空题是初中数学测试中常见的一种基本题型,突出考查同学们准确、严谨、全面、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填空题只要求写答案,缺少选项提供的目标信息,结果正确与否难以判断,一步失误,全题零分,要想又快又准的做好填空题,要在「准、巧、快」三字上下功夫。

1、直接法

直接法是解填空题最基本的方法,它要求同学们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推理和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条件的具体特点,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从而做到数中想形,以形助数。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启发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的隐含条件,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检验解题结果。

三、解答题

解答题是需要写出解题过程的题型,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考试的竞争也集中在解答题的得分率上。

解答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跨度大、解法灵活,涉及数式计算、函数图像及性质的计算应用等。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语言叙述中获取「符号信息」,从题目的图像、图形中获取「形象信息」,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定理进行计算和推理。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构建各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1、构造图形

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一般需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才能顺利解决,如连接、延长、做平行、做垂直等,将不规则、不常见的图形转化为规则或特殊的图像求解。

如:构造等长线段、三线八角、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从而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2、动静结合

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需要认真研究图形的变化规律,抓住主动变量与从动变量,动静结合,从中探索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利用函数关系解决。

数学重在练习,在实战中要注重总结解题技巧和方法。

有时我们做了几张卷子都在练习一种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时需要举一反

3、一题多解

多解归一是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在探索中和体验中找到解题的突破点,不至于陷入题海无法自拔,还给自己增添了压力和负担。

4、答题思路

在数学考试中,很多同学往往因为时间不够导致数学试卷不能写完,试卷得分不高。

掌握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

建议同学们在做题型训练之前先了解数学解题思想,掌握解题技巧,并将做过的题目加以划分,以便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

1、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细心检查的习惯。先从思路上检查一遍看是否有遗漏,再将答案代回原来的问题验算。若为计算题则仔细检查每一个步骤。

(3)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要干净整洁,这样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

2、强化口算能力

任何计算都是以口算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其它运算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抓好口算的基本训练,所以应当经常性的进行一些口算的练习。

3、速算巧算

平时在做计算的时候要注意运算技巧地运用,加快运算速度,特别是在分数计算的部分,有时候数字比较大比较多,通分将会很困难,这时可能把分母写成乘积的形式将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4、强化估算能力

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应用题,当看到问题后就能够大概地去估计一下结果大概会是一个什么范围的数,有了这种估计能力之后,有时候发生计算错误就能够一下子看出来。所以在做题之前我们也可以估计一下答案的范围,如果算得的答案不在这个范围,那就需要我们去检查了。

5、合理利用一些数的性质

比如说奇数乘以偶数一定是一个偶数,各位数字和是3的倍数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等等性质,都可以帮助我们对运算是否准确做一些辅助的判断。

说了这么多,总结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复习练习,那么数学学习就能够事半功倍,学好数学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6、建立错题本

数学学习方法浅析 第8篇

很多学生和我探讨学习数学的方法, 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 进而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学习方法, 不尽相同, 我们也不可强求和照抄照搬,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总的来说, 一定要在学习中理清思路, 深刻理解, 才能将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这里, 我将个人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一、坚守课堂的45分钟, 提高学习效率

要提高数学能力, 当然是通过课堂来提高, 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 一定听好课, 教师所讲的, 有的书上有, 更多的是书中找不到的, 因此就如专家所言——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活的, 教师教学的对象也是活的, 都在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而变化, 尤其是当教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 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数学能力是随着知识的发生而同时形成的, 无论是形成一个概念, 还是掌握一条公理、定律, 会做一道习题, 都应该从不同的能力角度来培养和提高。通过教师的讲授, 要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弄清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及其内在关系等, 只有把握住教材, 才能掌握学习的主动。学习具有主动性, 才可以向更高层次迈进。这也就是说, 课堂的45分钟听课非常关键, 教材只是起到辅助作用的工具而已。

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作为新课程体系的一门基础学科, 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要培养起学习的情趣来, 只有有兴趣、感兴趣, 才可能深入地学习, 并产生学习的动力。我们一线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的头脑, 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充分运用数学教育心理原理来开展教学, 使大多数学生对学好数学产生极大的热情, 对数学基础知识也掌握得更加牢固, 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问“为什么”

数学的学习, 是培养人的思维缜密的过程, 如何缜密呢?就是在学习和接触到数学知识的时候多提出几个“为什么”, 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尽量完美地回答这些“为什么”。当提出的“为什么”一一被自己解答出来了, 就说明这一些知识是的确掌握了, 学生的思路在课堂中一定要跟上教师的思路, 存在“为什么”的地方要尽快解决。譬如, 不要打扰老师的正常课堂教学, 课间休息时, 可以与别人探讨, 亦可以和老师探讨, 探讨的过程就是解决“为什么”的过程, 大家可以试一试, 这样进步会很明显。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想取得好成绩, 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 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 而且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未来社会对劳动力的需要要求公民有较高的数学素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大任务, 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例如, 培养迅速进行或完成课堂练习的好习惯、培养利用好练习课的好习惯、养成合理利用复习课的好习惯和养成每天预习的好习惯等等。

五、教师应鼓励学生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与同学互相探讨问题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从而解决问题。例如,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时候, 学生甲和乙分别用不同的方法, 证明了要求证的问题, 此时甲、乙之间的互相探讨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探讨的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思路快捷还是拖拉, 简便抑或复杂, 哪种方法更好一些, 从而最大限度地开拓自己的思维。教师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创造机会,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在探讨中共同进步!

六、教师要运用情感和师德魅力, 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运用情感原理, 把广大学生吸引到教师周围。教师要有正确的教育思想, 要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困生, 只有差异”“只要下功夫, 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学生学不好数学, 不能责怪学生, 教师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 教师的责任就是从不懂到教懂, 从不会到教会。学生回答不好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首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 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有普遍性错误, 不要急于评讲, 可以利用作业批改激励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让学生自己去改正, 然后再给学生评分。要让学生认识到, 作业做得差的学生, 通过老师的鼓励和自己的努力同样可以做好,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坚定自己的学习信念。只有学生自信了, 才可能真正学好理论知识, 教师在此过程中, 可以给学生讲解些身边的真人真事, 以身边人的精神感染学生, 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把数学成绩搞上去,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感动学生好好学习, 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总之, 数学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希望我的观点给大家一些指导,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 数学的学习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许多应用科目的学习成效。数学的学习方法多种多样, 因人而异, 对数学的学习方法做了六个方面的分析和总结。

上一篇:给医院工作者的表扬信下一篇:社团申请场地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