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工作随谈

2024-06-26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精选8篇)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 第1篇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

审计信息是审计理论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计宣传的重要内容,是审计机关的重要“喉舌”,是提升审计形象的重要平台。打造审计信息“高端产品”,既是工作要求,也是提升学习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就提高审计信息质量谈一点肤浅看法。

一、深化基本认识

一是反映动态,扩大宣传。通过信息及时反映审计机关工作情况,让党委、政府和民众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怎么干、干得如何。

二是转化成果,提升层次。审计机关同经济主管部门相比,信息资源比较单一,信息报送受到一定局限,但是,只要扬长避短,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成果必然会上新的层次。特别是像“八股文”式的审计报告,篇幅一般比较冗长,通过加工转化为信息,审计成果一目了然并得到充分反映。三是服务决策,推进工作。审计机关通过信息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党委、政府宏观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既报告了工作,反映了成果,对审计工作更是一种推动。

二、规避常见问题

信息不同于总结,也不同于研讨文章,与新闻也有一定的区别,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锤炼,目前信息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 1

题。

一是时效不够强。少数同志报送信息不及时,当天发生的事情数天后才报送,特别是本单位召开的一些重要会议,对上级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如果缺乏时效性,一些工作往往成为“过眼云烟”,信息价值必然大打折扣或基本上失去价值。

二是立意不够高。一些信息角度选得不够准确,同样的问题转换一个角度,信息价值就会不一样,特别是信息主题的提炼至关重要。比如,一信息原标题是《我市森林信息化管理建滞后应引起重视》,后修改为《建设森林重庆应当同步推进森林信息化管理》,新标题显然有画龙点晴之效,立意更高,与“五个重庆”建设紧密联系,该篇信息被市委办公厅采用;又如,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一信息原主标题为《以信息化促进审计现代化》,后修改为《加强审计信息化,推进审计现代化》,稍作调整,信息主题更加鲜明,该篇信息得到审计署领导的重要批示。

三是思路不够清。写信息如同写作文,应该讲究谋篇布局,否则,写出来的信息就容易出现结构不明、思路不清的情况。在日常工作中,一些反映工作情况的信息往往结构层次不明晰,初看不知所云,前面在说成绩,后面在反映成效,结构比较杂乱。因此,起草信息应注意防止通篇整块版的情况,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尽量分清层次,使信息脉络更加清晰一些。

四是语言不够精。特别是综合类、动态类信息,空话、大话、套话比较多,一些正确的“废话”也比较多,通篇信息缺乏实质

性内容。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关键是联系实际,少“穿靴戴帽”。比如,贯彻落实上级会议精神应突出重点,着重反映新思路、新举措,防止小而全,大而空;对工作成绩应着重反映新经验、新成效、新亮点;问题类信息篇幅要精悍,语言要精炼,逻辑要严密,问题要抓准,原因分析切中要害,审计建议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开展主题教育,应紧密结合实际,重点反映工作的措施、形成的共识、取得的成效等。

三、把握关键环节

一是突出重点。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如今年重庆重抓的种树、农户万元增收、开建公租房、城市改造四件大事,正在推进的“五个重庆”建设,以及贯彻落实国发3号文件等,落实到审计机关,就是要坚持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通过信息及时反映审计机关服务大局、跟进监督的措施。

二是总结亮点。结合审计工作重点,及时总结、提炼审计工作经验。如结合全年实施的审计调查和行业审计项目,加强经验类信息的报送工作,总结审计方法,反映工作成效。

三是捕捉热点。关注党委、政府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呼声。如围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在非税收入调查、政府债务调查、住房资金、就业资金、校舍安全资金、三峡移民资金、家电下乡资金、森林工程资金审计中,重点反映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四是关注焦点。审计人员应关注国家大政方针,时事政治。对国家和本地召开的重要会议,对各级出台的重要文件,要把握主要精神,审计信息也要从中汲取灵感。

四、强化工作措施

一是领导带动。领导重视是搞好信息工作的前提,是关键,更是动力。特别是报送问题类信息,领导要亲定主题,部门负责人要反复琢磨锤炼,加强指导修改,把握工作方向,确保信息质量。

二是加压驱动。建立必要的考核机制,将信息工作纳入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要求每位审计人员每年提交一篇信息,并根据各处室项目情况下达全年问题类信息任务,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同时每年对优秀信息、信息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性。

三是整体联动。信息工作单靠某个处室或几个人难以有效推进,必须形成工作合力。负责信息审核的同志要主动加强与处室的联系,加强指导修改,共同学习提高;综合处室的同志应重点抓好综合信息的报送工作,业务处室的同志应重点抓好问题类信息的提炼报送工作。

(市局综合处 李勇军)

审计信息工作随谈 第2篇

(2009年4月30日)

2004年12月30日,永州市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xx召开。全市各县区审计局局长及办公室主任、市局全体班子人员和各科室主要负责人、省审计厅副厅长胡吉祥及省厅计算机管理处正副处长与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永州市审计信息化建设拉开了序幕。

在这种发展的大形势下,xx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可以说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新潮流。回顾我局信息化的发展,还得从从2003年说起。

当时碰到的几件具体事对我们审计人员触动很大。一件是2003年对县人民医院的审计中,该单位的财务核算全部实行了计算机记帐,而我们不仅没有相应的审计软件,就连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也没有,只好一遍一遍地要求财务人员给他们打印有关的会计资料,不仅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事事受制于人,审计质量明显受到影响。第二件是对县地税系统审计中,由于地税局上下已经联网,有关重要资料全都存在计算机内,而审计人员由于不懂计算机审计技术,无法进入网络系统获取重要数据,只能对会计报表、帐簿进行外围审计,审不深、查不透,束手无策。第三件是2003年6月,县委、县政府将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任务交给我们,由于工作项目多、投资额大、技术复杂,仅靠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痛之深则思之切。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经济信息化成为时代主流,过去以算盘、帐簿为主要工具的审计方法已完全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适逢全国审计系统开始部署审计信息化——金审工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从2004年1月开始,我们着手展开金审工程建设。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种条件下,下决心搞金审工程建设的一幕幕,至今仍历历在目。

硬件完工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技术问题。为了尽快发挥局域网的功能,在市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走访了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县——怀化麻阳县和益阳市审计局,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在软件的配置上,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积极引进国家审计署开发的ao、oa系统软件,为管理审计业务和实施现场审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审计法规、审计对象、审计文书等资料库,便于各业务股室资源共享、成果互用,互相探讨、互相交流。

【范文网】

最后一道难关是如何操作运用的问题。为保证全局上下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请省厅、市局审计信息化专家来局授课,讲解技术上的难题,并深入实际现场指导。2005年对县劳动社保系统审计中,省厅熊志明副处长亲临现场,边讲解,边操作,边指导。到2005年底,全局所有审计人员先后参加国家审计署和省审计厅举办的计算机审计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计算机审计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减工程造价220万元,核减率为19.4%,深受院方好评。

浅谈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审计 第3篇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导致计算机技术在全球各种领域应用广泛, 对人类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同时会计信息工作审计的方式也在发生巨大改变, 先进的审计方法的出现, 以及迅速的电算式信息处理方式的应用, 让会计审计工作效率不断的提升, 对人力审计的依靠越来越小, 政府、企业对会计信息系统的依附性相当的强烈。但由于信息系统软件存在漏洞, 使利用漏洞进行舞弊和诈骗的可能性提高, 使政府、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逐渐提高。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减少各种恶性事件的发生, 必须对信息系统存在问题进行梳理,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 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 把安全性的问题降到最低。

二、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审计中存在的风险问题

(一) 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存在安全性漏洞

现在很多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往往很注重财务的账目、核算、统计、处理方面的功能, 而对软件的安全、权限方面的防护性很差, 往往只是用密码机制来保证信息软件登陆的安全性, 但是在完整授权、身份识别、权限控制方面有所欠缺。政府、企业的某些财务数据是安全级别很高的重要资料, 信息系统软件的安全性漏洞导致在其遭到恶意攻击时, 这些重要数据极其容易受到破坏和窃取, 使政府、企业、用户的利益遭受损失。

信息系统软件的安全性漏洞的产生存在很多的原因, 有的可能是客户与开发公司的交流不够, 使软件在某方面的安全性功能产生欠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人为难以避免的漏洞, 因为软件是人编制的, 在软件的开发、测试过程中, 对软件的安全防护性方面不可能完美, 必然存在一些难以察觉的漏洞;有的是由于信息系统的使用年限长, 却由于资金或其他方面原因不能及时更新系统软件, 导致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降低, 总而言之很多的原因造成了软件的安全性漏洞的存在。

(二) 会计信息存储环境对数据的影响

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使用, 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财务数据存储在磁盘上, 这虽然在财务数据的管理方面极其便利, 但是磁盘对保存环境要求极高, 在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环境防尘、震动、防火等等很多因素都有要求, 不正确的保存方式极容易造成磁盘的损坏, 继而导致财务数据被破坏, 对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效能产生极大的影响, 甚至导致系统的宕机, 对财务工作造成危害, 并且对企业经济上和客户的利益造成损失。

正如在2007年发生的一件因磁盘损坏差点造成巨大损失的案例, 西南名城攀枝花市某钢城商业公司总部商业系统核心服务器两块硬盘掉线, 操作系统无法启动, 使所有业务陷入瘫痪, 若硬盘数据丢失, 则会导致所有商业核心数据将会永久性丢失, 供应商结算对帐数据、库存数据、财务数据都将丢失, 配送中心将无法向门店配货, 400多万的储金卡数据将会成为一笔糊涂账, 几十万张储金卡将不能使用, 后在数据公司的努力下, 硬盘数据得到恢复, 随后业务恢复正常。虽只是惊吓, 但这也体现出磁盘数据保存对于财务工作的重要性。

(三) 会计信息工作网络存在安全性问题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 会计信息工作对网络的要求性也在逐渐提升, 有的业务需要实时与银行的网络保持联通, 有些业务必须在网上开展, 并且涉及到网上支付, 诸如现在好多的网络销售业务等, 这都要求各种财务数据必须经过网络渠道进行通信, 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业务流程, 但在相反方面也增大了业务风险性。

现在互联网发展到了一个爆发期, 所有的工作需要更多的与互联网进行联系。同时互联网的犯罪事件也在不断的增加, 许多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互联网络对目标财务系统进行攻击, 从而盗取、修改或破坏目标的财务数据, 以此来获得非法收益, 但这对目标企业及其客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网络的发展带来了便利, 但也带来了风险, 必须在网络的安全性方便时刻进行维护和更新, 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交易的安全性以及财务系统的安全性。

三、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审计的对策建议

(一) 加大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的维护更新, 减少安全漏洞

定期对会计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维护更新, 对已知的安全漏洞进行及时修复, 这样做不仅能够使软件系统运行正常, 而且能够减少系统出错的概率, 并能减少利用漏斗非法牟利的可能性, 减少漏洞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

首先, 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初期, 就应该满足国际的相关标准和规范, 这不仅有利于系统以后的功能扩展, 并且有利于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更新, 减少系统漏洞的产生。其次在信息系统的工作转换上必须经过一定程度安全保护的转换成程序, 并定期检查系统的运行状况, 并对系统的安全性进行测试, 并在得到的安全数据统计基础之上进行升级。最后在对信息系统软件进行升级修改时, 必须对人员进行授权, 保证在修改的过程中没有恶意代码的添加, 保证每一步骤的安全性。

(二) 改善会计信息存储环境, 数据定时备份

数据的保存的环境因素很重要, 必须保证物理介质在保存条件上的安全, 定期对环境的温度、湿度、介质的防震防护、电磁防护等等各种威胁保存数据的物理介质的因素进行检查, 保证数据物理介质有一个安全保存的环境, 避免因为环境的因素导致数据物理介质的损坏, 而导致的业务瘫痪和整体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在保证环境因素安全的前提之下, 但在物理介质的长时间使用, 也难免出现因为老旧而产生的各种问题, 为了避免数据的丢失, 应该建立自己的备份中心, 备份中心应该与系统主机的配置相当, 并且在连通性与系统主机保持实时的联通, 并于系统主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以防止在系统主机数据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的恢复和备用。其次必须对所有数据进行定时备份, 以免发生故障无法备份导致数据的丢失。

(三) 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和维护

网络的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我们不得不去重视, 一个网络的安全保护方案是非常全面的, 这必须覆盖整个企业网络的各个环节, 并且给予相应的安全管理。首先从物理介质层入手, 必须对物理层实行安全性的防护措施, 例如可以加层防火墙, 对网络的访问执行硬件检测;其次在链路层进行安全防护, 对链路之间的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护, 防止数据无意泄露后信息被窃取;继之是对网络层的安全防护措施, 可以在网络层采用软件防火墙进行防护, 开发专门的通信协议, 并在基础之上实时响应的入侵检测;最后实在应用层上的安全防护, 可以通过用户的不同身份, 进行身份认证, 并在数据上进行强加密, 并在访问控制上授权, 防止出现非法登陆等措施。

四、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 我们的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越来越多的方面使用会计信息系统, 从而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 并增强核心竞争力, 在带来效益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同时带来的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种问题也不断出现, 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挑战, 这必须引起高层的重视, 在对会计信息工作上风险采取应有的防护措施, 避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弱化, 防止遭到不法分子的攻击, 从而受到一系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保持信息系统的安全, 就是在保证企业的发展未来, 因此, 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安全性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

参考文献

[1]师志平.信息化下会计信息安全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 2013, (10) .

中小企业信息化随谈 第4篇

足见,更好的推进、实践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势在必行

中小企业总数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小企业信息化对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已逐渐成为全球IT业的热点,预计2008年全球中小企业的IT投资可达到2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伴随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市场快速增长,中小企业IT应用投资规模连创新高。如何更好的推进、实践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希望读者可以籍以此文,管窥一斑。

中小企业信息化有哪些特殊性?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业务的随意性比较大,职能分工比较粗放,决定了信息化需求柔性大,信息化应用必须能够满足业务变动的节奏,有效匹配新的业务模式。信息系统要做到有高度,且必须要便捷、灵活。这是一对矛盾,对于信息化基础并不好的企业,其挑战性更加大。

作为中小企业,其业务发展速度是很快的,整个业务发展形态甚至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信息需求变动大。往往刚刚提出来不久,还没有等信息应用进行推广实施,常常会出现彻底推翻原先需求的困境。

另一方面,企业在信息化方面的资金投入压力大。然而,中小企业的关键在于发展,由于企业间竞争压力大,企业把有限的资金都放在研发和市场上,信息化常常处在一种“零投入”的情况下开展的,许多中小企业凭借可怜的人力成本,进行信息系统研发,以支持业务需求的实现。

此外,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缺乏的是人才,对于信息化人才更是如此。往往处在高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对于信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并不高,源于其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待遇也差强人意。

中小企业信息化过程面临那些困境?

* 信息化只在效率层面发挥作用,信息应用常常是手工电子化的结果。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核心信息化需求是业务层面的支撑,也就是信息功能的实现,以达到提升作业效率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的信息化应用,常常“吃力不讨好”,从管理原理上说,信息化仅仅解决“正确的做事情”的层面,而达不到“做正确的事情”的效果。由此看来,信息化的整合、集成作用及智能决策支持等方面较为欠缺。

* 信息化建设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整合难度大。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一个系统的规划,其建设模式往往是业务提出需求,IT想方设法满足。信息化建设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信息孤岛,如各种各样的职能业务系统并存,甚至一个部门的同一职能存在不同版本的应用系统。信息孤岛的存在使得业务系统数据管理难度非常大,不同的系统需要维护各自独立的主数据,包括物料、部门、供应商、客户等等,各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是系统面临的巨大挑战。

* 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战略规划。中小企业信息化更多的是在业务运作层发挥作用,缺乏有效的同企业战略的对接和匹配,极大地制约了信息化应用的效益。

中小企业应该如何提高企业的规范程度?

梳理短中期业务规划和IT规划,并保持规划的持续调整和持续完善。中小企业最缺乏的是业务蓝图和IT规划——不在乎追求规划的形式,重要的是达到规划的实质,精简高效是原则。只有从业务层面梳理核心业务,优化管理控制点,并制定IT支撑战略规划,通过系统平台来指导并规范业务运作。

进行流程管理实施,特别是要做好流程的版本管理。中小企业要做好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核心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按照流程节拍和流程整体最优的要求做好流程管理规范工作。由于业务变化快,中小企业要在流程版本管理上加强执行力度,严格按照“受控”要求,做好节点控制。

进行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无论是业务规划、IT规划还是流程控制,都仅仅是中小企业提高规范程度的充分条件,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建设是必要条件。整个企业运作系统需要有一套针对性强的管理制度来约束,来监管。

逐步推进信息系统整合。信息系统整合是一个“正规化”过程,需要业务层面进行管理优化,这也是一个规范的过程。中小企业可以借助信息系统整合项目的机会,完成跨职能业务的规范化。

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什么?

资源是信息化的最大瓶颈,要想获得信息化效益,企业必须要投入,这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等。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挑战,绝大多数资源都要向市场和研发倾斜,导致信息化资源的缺乏。市场当中缺乏成熟的适合的解决方案也是中小企业的所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客观地说,现在国内信息化市场还是不太成熟,供应商的推销能力大于解决问题的实力。很多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解决方案都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纯粹是部门级别的应用。而中小企业信息化也面临着大中型企业“借助信息化,达到资源整合,推动变革创新,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等问题。信息应用集成和共享的难度大也是中小企业不得回避的一大难题。

中小企业信息化应该坚持怎样的原则?

坚持建立自己的高效而又精简的信息化专业队伍,把握信息化推进中的方向。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一定要有少而精的信息化人才,他们在企业发挥业务与IT的桥梁作用,制定信息化规划,并推进项目实施。而外部供应商不是技术太狭窄,就是利益驱动,违背甲方利益最大化原则,他们只能作为企业信息化历程中的一个站点,一道风景。

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效益优先、重点突破的原则。总体规划涉及到架构问题,中小企业信息化架构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而只有在统一的架构下,才能达到信息应用的高层次价值和作用。分步实施受制于中小企业的投入有限而业务发展变化很快的影响。效益优先突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投入和产出,抓住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信息化达到很好的支撑。重点突破要求中小企业信息化要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服务。

坚持业务主导,重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为了企业业务发展服务的,所以需要坚持业务主导的原则,但业务主导并不等于业务说了算,需要考虑管理优化,要从全局角度考虑信息化应用,适当考虑信息化解决方案的先进性、可扩展性、科学性等。

重视信息安全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往往会忽视安全建设,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息安全的核心是要规划企业信息访问权限和输出权限,通过管理流程做好安全把关。

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制度 第5篇

今天,信息系统已成为企业业务处理的中枢,信息系统的可靠、安全、效率左右着企业的命运。企业不仅要在内部设立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实施内部审计,还必须委托外部信息系统审计师站在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检查与评价。要实施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确立信息系统审计制度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为了规范部门内部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协助其他部门了解信息系统审计部门的业务支持范围、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促进部门间就项目中设计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范围进行有效沟通,协调项目工作计划的界定和质量管理,避免因项目中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界定不明确而降低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特制订此信息系统审计制度。

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应何时介入企业进行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为财务审计团队提供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的工作范围及本部门其他的工作职责范围,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程序及方法,以及信息系统审计对客户能够达成的效果等,特作以下介绍说明。

一、信息系统审计何时介入

信息系统审计(IT Audit)是信息系统鉴证业务中的一种。信息系统审计是根据业务和信息控制目标,针对信息系统环境内设定的控制,通过搜集和评估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发表结论或意见的过程。

信息系统审计有四个层面:

1.它的目的是对信息系统控制的有效性发表评估结论或审计意见。有效性包括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执行有效性;

2.它的对象是信息系统环境中的各种控制流程或机制,包括IT 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3)

3.它的内容是搜集和评估审计证据;

4.它的依据是业务控制目标,比如系统是否有效实施控制保证财务软件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程序是否准确。通过执行信息系统审计,可以协助财务审计团队了解和评价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财务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财务审计团队在财务审计业务计划阶段,需对客户的信息系统环境进行调查,若客户的信息系统环境评估结果为复杂时,需邀请信息系统审计人员介入共同探讨审计计划,根据业务系统的复杂度、实体业务性质、财务审计团队人员的技能和知识、业务处理本质(如:是否为高度自动化)、交易数量及信息系统的管理方式(如:若信息系统由第三方管理,则需考虑是否需要SAS70或者相关的报告)确定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服务范围,并在信息系统审计计划中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业务约定。若客户的信息系统环境评估结果为不复杂时,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可由审计团队完成,必要时信息系统审计团队可以提供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其中,若在计划审计程序阶段或者审计过程中了解到客户业务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如:银行,保险,电信,和零售业等高度依赖电算化的企业环境和特定行业高度依赖信息系统处理业务),仅仅执行实质性程序无法提供足够的审计证据时,在约定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服务范围时,需考虑同时包括应用控制审计及其他可以辅助财务审计团队确认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截止性的审计程序。

在约定信息系统审计是否介入时,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系统的复杂性;

 ▪业务的本质;

 ▪财务审计团队的技能和知识;

 ▪系统的位置(例如,如果包含一个服务组织,SAS70或相关的报告能否被使用);

 ▪处理的本质(例如高度自动化)和交易的数量。

在评估信息系统是否复杂时,我们认为以下特征是复杂信息系统的指标:

▪客户实施编程和/或开发;

▪信息系统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很少或者没有人工干预;

▪不同的系统接口;

▪信息系统使用批处理(计划任务);

▪实施了新系统或者系统间进行了转换;

▪使用了单点登录(SSO)或者集中权限管理(CRM)系统。

二、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范围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通过收集和评价审计证据,对信息系统是否能够保护资产的安全、维护数据的完整、使被审计单位的目标得以有效地实现、使组织的资源得到高效地使用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信息系统审计业务范围包括:

(一)为财务审计团队提供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

(二)支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三)开展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四)对信息系统控制及安全方面提供独立建议的咨询服务。

(一)为财务审计团队提供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

信息系统审计业务为财务审计提供合理保证,其提供的支持服务内容包括:

1.信息系统一般控制:

▪IT控制环境/关键职责分离;

▪主要业务和财务系统的开发以及程序变更管理;

▪IT系统运维管理,如数据批处理、数据备份、数据中心维护;

▪业务和财务系统环境中关键的信息安全和权限控制管理,包括用户账户和授权管理、应用系统安全、数据库系统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

2.应用控制:

支持重要业务流程的各应用和接口系统中固化在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这要根据财务审计团队确定的业务流程而定。比如销售、采购、库存、应收、应付、总账、资金、电子商务、银行存贷等。

3.根据业务复杂性确定的其他控制:

如根据重大账户余额,交易类型或披露事项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对依赖于计算机生成的信息执行信息(CGI)控制测试,计算机辅助审计(CAATs)测试,会计分录测试(JET)等。

(二)支持企业内部控制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支持,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其主要内容包括:

1.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2.实施审计工作,评价内部控制是否可以应对舞弊风险,测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3.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4.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和对控制风险结果评估提供支持。

(三)开展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

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是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对公司、机构或组织是否达成信息技术管理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基于评价意见提出管理建议,协助组织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有效地履行其受托责任以达成公司、机构或组织的信息技术管理目标。

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也可通过实施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来对公司、机构或组织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与薪酬管理外包、在线数据备份等)进行综合评价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1.判断一切与该公司、机构或组织所提供的专业化服务相关的流程、操作及管理是否合乎行业标准;

2.保障使用此类专业服务的公司或个人的信息安全性;

3.基于评价意见提出整改建议,从而帮助此类专业服务提供商更好地拓展市场与开放客户群体。

信息系统审计部门能够为客户提供的独立的信息系统审计业务内容包括:

▪企业信息系统控制合规审计报告;

▪企业信息系统运行和控制系统设计及评估;

▪企业萨班斯法案审计服务;

▪其他。

其目的是保证其信息技术战略充分反映该组织的业务战略目标,提高公司、机构或组织所依赖的信息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及数据处理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提高信息系统运行的效果与效率,合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符合法律法规及监管的相关要求。

(四)对信息系统控制及安全方面提供独立建议的咨询服务

信息系统咨询业务是指结合信息系统安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与外部审计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提供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安全诊断、信息技术认证及ERP系统相关的咨询业务。

信息系统审计部门能够为客户提供的独立的信息系统咨询业务内容包括:

▪企业信息系统战略策划和评估;

▪企业信息系统执行及项目管理监理咨询;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评估;

▪企业萨班斯法案咨询服务;

▪企业专业服务系统的行业评估;

▪其他。

三、信息系统审计程序

(一)信息系统审计一般程序

审计程序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信息系统审计也可分为这四个阶段,同时结合自身的特殊要求,运用本身特有的方法,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价。

1.准备阶段

初步调查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基本状况,拟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工作:

(1)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基本情况,如信息系统的硬件配置、系统软件的选用、应用软件的范围、网络结构、系统的管理结构和职能分工、文档资料等,调查完成后将审前调查情况记录下来。

(2)提前三天送达审计通知书,要求被审计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作出书面承诺,明确彼此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便确定符合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

(4)确定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范围。

(5)分析审计风险。

(6)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实施方案中除了对时间、人员、工作步骤及任务分配等方面作出安排以外,还要合理确定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的时间和范围,以及测试时的审计方法和测试数据。

在安排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还需列出所选用的通用软件或专用软件。对于复杂的信息系统,也可聘请专家,但必须明确审计人员的责任。

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工作的核心,也是信息系统审计的核心。主要工作是根据准备阶段确定的范围、要点、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综合审计证据,借以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符合性测试。进行符合性测试应以系统安全可靠性的检查结果为前提。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非常差,不值得审计人员信赖,则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取消内控制度的符合性测试,而直接进行实质性测试并加大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在信息系统的符合性测试项目中,主要内容应该是确认输入资料是否正确完整,计算机处理过程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系统安全可靠性比较高,则应对该系统给予较高的信赖,在实质性测试时,就可以相应地减少实质性测试的样本量。

(2)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应该是对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程序、数据、文件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评价和鉴定。进行实质性测试须依赖于符合性测试的结果,如果符合性测试结果得出的审计风险偏高,而且被审计单位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舞弊的动机与可能,并且被审计单位又不能提供完整的会计文字资料,此时审计人员应考虑对会计报表发表保留意见或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行实质性测试时,可考虑采用通过计算机和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方法,具体包括:

①测试数据法:就是将测试数据或模拟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进行手工核算和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进行处理,比较处理结果,作出评价;

②受控处理法:就是选择被审计单位一定时期(最好是12月份)实际业务的数据分别由审计人员和会计电算化系统同时处理,比较结果,作出评价。

(3)利用辅助审计软件直接审查信息系统的数据文件。审计人员可利用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软件(AO)直接对数据进行数据转换,数据查询,抽样审计,查账,账务分析等测试,得出结论,作出评价。

3.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

审计人员对信息系统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后,整理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时,除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合理性、公允性发表意见,作出审计结论外,还要对被审单位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和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审计报告完成后,先要征求被审单位的意见,并报送审计机关和有关部门。审计报告一经审定,所作的审计结论和决定需通知并监督被审单位执行。

4.异议和复审阶段

被审单位对审计结论和决定若有异议,可提出复审要求,审计部门可组织复审并作出复审结论和决定。特别是被审单位信息系统有了新的改进时,还需组织后续审计。

(二)信息系统审计协调程序

为财务审计团队提供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服务前,为了合理安排信息系统审计工作计划,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与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应执行下列协调程序:

1.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制定当年审计计划时应考虑所需信息系统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支持的内容与实行时间;

2.财务审计项目负责人提前在9月底将所需信息系统审计时间告知信息系统审计部门,与信息系统审计部门讨论确定服务内容,预约部门成员;

3.信息系统审计部门搜集所有信息系统审计需求,按照项目时间安排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工作计划,并与财务审计项目团队、客户协调;

4.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及时完成外勤工作、底稿编制和底稿审核,并把结论书面告知财务审计项目团队,并与财务审计团队对信息系统审计部门的最后结论达成口头或书面共识;

5.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将按照事务所要求归档、保管底稿。

其他信息系统项目的工作计划参照上述信息系统审计业务支持服务,与相关方及时沟通制定审计计划,在制定的项目时间内完成工作。

(三)信息系统审计结果报告程序

信息系统审计部门实施信息系统审计的计划、程序、证据、结论等底稿都会按照相应的审计准则进行记录和保存。

1.在财务审计系统审计风险评估当中,信息系统审计部门不会出具某种审计报告,而是出具评估结论,一般以底稿备忘录的形式提交给财务审计团队。该备忘录总结信息系统审计中评估的范围、方法、时间/区间、结论、重大控制缺陷或风险点等内容。

审计信息工作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一、用心准备,用心提炼,用心交流,在宏观与大局背景下去思索写好信息。

1、用心准备。写信息前,要用心占有详尽的材料。首先平时要有宏观意识与大局观念,时刻学习掌握时事动态与政策法规,时刻注意审计要情与当地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相关联事项,从而去充分、深入、详尽收集掌握占有所要写的信息事实材料;其次把握好对不同类别的信息报道的可靠性,对披露问题类的信息,一定反复核对,正确无误,并对处理问题的方案与措施,一定要广泛征求与听取意见;对经验借鉴类的正面报道的信息,一定要体现从个性中能体现共性与可参阅的广泛性,从而使写好高质量信息在准备时就胸有成竹。

2、用心提炼。信息写作要有讲究技巧。根据掌握的`信息材料,提炼主题,在源于事实基础上,对所要综合的信息材料加以概括,用最简单扼要的语言加以表达主题观点;落笔时要讲究谋篇布局,要从信息编辑的角度去考虑一则信息的导语与结尾、背景与主体,陈述层次要分明,逻辑要严密,构思要新颖。

3、用心交流。信息写作是作者对工作生活真切观察的真情流露,是对非曲直与方法态度的真实反映,作者的立场观点一定要体现鲜明的时代特征与社会主旋律。

二、用心写好信息,在实践中体验“五性要领”,从而实现信息的效率与价值

1、鲜明性--使得信息会具有爱憎特征。一则信息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观点一定要鲜旗帜鲜明,丝毫不含糊;反映信息的事实材料要充分,尤其是对问题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要符合客观实际,造用政策、法规与提出的措施建议要恰当好处,带有指导性、操作性、方向性;提示或警示,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人以启示。

2、可读性--使得信息产生共鸣。一则好的审计信息标题要醒目,导语要开宗明义;主体部份反映内容重点要突出;语言表述清晰而简练,通俗易懂,亲切而感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一目了然;提出操作性与政策性方面的措施建议,针对性指导性要很强,这样大家才觉得有可读性,才感到有兴趣。

3、时效性——使得信息会收获更多成效。要通过各种途径,适时准确报道审计反映正反两面信息。正面的信息:要充分利用媒介网络,加以广泛宣传;属于问题披露类信息,可以有选择地向能解决问题的党委、政府机关或者有依法履行职责的部门,以综合报告或情况专报、审计要情形式,加以反映,从而使审计的建议意见,引起领导足够重视与决策参考,被有关部门采纳与落实整改。

4、前瞻性--使得审计成果转化预期目标清晰。信息写作目标一般根据一个微观审计项目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某些事件往往会则射出带有全局性、普遍性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而这个项目能否出审计信息成果,关键取决于审计工作者的对做好这个项目能否从微观项目入手,一开始就着力找出带有全局性与宏观性的倾向性问题,从个性中反映共性,从局部中透视全局,有了这个前瞻性,那么写好信息预期效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方向。

5、准对性--使得信息会有普遍的认同。一则信息从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反映社会上某个层面需要关注、关心、重视的问题。一篇好的信息报道,只有当被领导关注、老百姓关心、全社会普遍热议共性反映时,才具有关注度;一篇好的信息报道,只有“围绕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了社会稳定发展大局,贴近老百姓现实生活”去写时,才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反映社会主流,才能真正使信息具有很强准对性。

审计信息化工作情况汇报 第7篇

几年来审计工作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审计信息化,没有金审工程,就没有今天审计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我县审计事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在这种发展的大形势下,xx审计局信息化建设,可以说顺应了信息化时代的新潮流。回顾我局信息化的发展,还得从

从2003年说起。

当时碰到的几件具体事对我们审计人员触动很大。一件是2003年对县人民医院的审计中,该单位的财务核算全部实行了计算机记帐,而我们不仅没有相应的审计软件,就连能熟练操作计算机的人也没有,只好一遍一遍地要求财务人员给他们打印有关的会计资料,不仅工作效率非常低,而且事事受制于人,审计质量明显受到影响。第二件是对县地税系统审计中,由于地税局上下已经联网,有关重要资料全都存在计算机内,而审计人员由于不懂计算机审计技术,无法进入网络系统获取重要数据,只能对会计报表、帐簿进行外围审计,审不深、查不透,束手无策。第三件是2003年6月,县委、县政府将全县重点工程项目的审计任务交给我们,由于工作项目多、投资额大、技术复杂,仅靠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根本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痛之深则思之切。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经济信息化成为时代主流,过去以算盘、帐簿为主要工具的审计方法已完全适应不了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适逢全国审计系统开始部署审计信息化——金审工程建设,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从2004年1月开始,我们着手展开金审工程建设。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种条件下,下决心搞金审工程建设的一幕幕,至今仍历历在目。

首先,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钱的问题。当时县财政资金比较紧张,没有安排金审工程专批款,我们只有找上级主管部门争取资金。为了尽快落实建设资金,局长柏一秀带领一班人多次跑省厅、访市局,哪怕有一点希望都不放弃。有时为了节省差旅费,早晨六点从xx出发,晚上11、12点从长沙赶回xx,饿了在车上吃点饼干,渴了喝口矿泉水,艰辛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当年省厅给予解决建设资金30万元,市局5万元。从2004年1月到12月,整整一年时间,我们共投入资金60多万元,不仅对原办公楼进行了装修,而且购置了19台电脑,其中手提电脑7台,达到每个股室1台,台式电脑12台,达到每个办公室1台,配置了网络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扫描仪、投影仪和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较先进的硬件设备,建成了微机房和多功能的教学室,组建了局域网,实现了全局计算机的互联互通。

硬件完工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技术问题。为了尽快发挥局域网的功能,在市审计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走访了全省审计信息化建设先进县——怀化麻阳县和益阳市审计局,充分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经验。在软件的配置上,采取“拿来主义”的做法,积极引进国家审计署开发的ao、oa系统软件,为管理审计业务和实施现场审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审计法规、审计对象、审计文书等资料库,便于各业务股室资源共享、成果互用,互相探讨、互相交流。

最后一道难关是如何操作运用的问题。为保证全局上下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审计信息化技术,我们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先后请省厅、市局审计信息化专家来局授课,讲解技术上的难题,并深入实际现场指导。2005年对县劳动社保系统审计中,省厅熊志明副处长亲临现场,边讲解,边操作,边指导。到2005年底,全局所有审计人员先后参加国家审计署和省审计厅举办的计算机审计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全局干部职工计算机审计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一年多的努力没有白费。金审工程的顺利完工,局域网的建成使用,使我们的办公条件“鸟枪换炮”,审计手段、审计方法实现了质的飞跃。自2004年以来,凡是有条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项目,各业务股室都尽量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收到了明显效果,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审计执法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五年来,我们借助计算机辅助审计,累计审计重点工程31项,审计工程造价16594万元,核减工程造价831万元。如2006年对县人民医院二住院楼基建工程审计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审核各类基建费用,核减工程造价220万元,核减率为19.4%,深受院方好评。

几年来审计工作实践已经证明:没有审计信息化,没有金审工程,就没有今天审计发展的新局面。可以说,审计信息化建设为我县审计事业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2004年12月30日,永州市审计系统信息化建设现场会在xx召开。全市各县区审计局局长及办公室主任、市局全体班子人员和各科室主要负

责人、省审计厅副厅长胡吉祥及省厅计算机管理处正副处长与会。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永州市审计信息化建设拉开了序幕。

审计信息化是时代发展进步的产物。20世纪80年代,随着会计信息电子化的发展,以查账为主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计算机技术的挑战。金融、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民航、铁路、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开始广

对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 第8篇

在这个信息激增的时代,计算机正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也毫无例外地深受影响。 相比于传统的审计方式,以计算机为载体和工具的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对单纯的体力劳动依附性越来越小, 提高了审计效率的同时也解放了更多的劳动力,企业、政府越来越离不开会计信息系统,这种新型的审计方式也给各单位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 带来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另外,由于计算机审计的特殊性,操作过程中,离不开网络和软件的支撑,假如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漏洞,就容易造成网络诈骗和信息泄露,给政府和企业带来无法想象的损失,因此正确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工作的审计,了解其规范的操作步骤,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关键。

1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要求

1.1 计算机审计接口的基本要求

大部分企业和政府都有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两个部分,同时内外审计的相互关系正在不断加深,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审计的统一数据要求和统一数据结构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在会计系统中嵌套预处理审计软件, 方便审计人员进行辅助审计时下载数据到计算机上,这是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基本硬件要求。

1.2 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保留数据期限要求

数据信息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查看, 因此需要严格规定一定的保存期限, 一般企业和政府会在每个自然年的年末进行审计,对会计记录进行核查和整理,通常对于用计算机保存的会计信息,至少要保留至每年年末的审计工作结束,否则就失去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记录的最初目的。

1.3 保存信息的备份和恢复

由于信息的记录和查看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一旦这个载体出现不可恢复的问题,保存在上面的信息也将彻底丢失,特别是与企业相关的账单信息, 一旦丢失就会造成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求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系统必须具备完善的系统恢复和数据备份的功能, 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简洁的界面方便地对任意内容进行备份和恢复, 只有这样的计算机审计系统才是安全可靠的。

2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的问题

2.1 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存在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

计算机作为会计审计信息的载体, 不可避免地要使用软件和借助网络,大部分的企业在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时,往往只关注信息的搜集、存储和处理,对于所使用的软件并没有安全防患的意识, 软件的使用和登录只依靠安全系数很低的密码,对于其他较为复杂的身份识别、授权使用、权限管理等十分欠缺,这种安全系数极低的审计环境,容易给黑客以可乘之机,盗取企业和政府的数据资源,造成巨大的损失。 另外,存储媒介的数据保存和安全性也较为薄弱,一旦磁盘损坏,信息便无法读取,正如2007 年攀枝花市某钢铁商业公司的案例,由于两块核心服务器硬盘掉线, 整个审计系统无法启动, 所有业务陷入瘫痪,公司账目无法厘清,如果当时的问题没能得到解决,对于该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由此可见,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的网络和硬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2.2 会计审计人员缺乏基本的计算机使用常识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计算机系统以崭新的姿态, 许多企业的审计人员习惯了以往的手抄式信息处理方式, 对于计算机审计非常陌生,甚至连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常识都没有,更不要说面对复杂的审计对象,如何利用软件搜集和处理信息,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根本无法准确地掌握计算机审计技巧,不能利用各种审计软件快速准确地处理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更是缺乏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审计的优势。

2.3 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

各行各业都应有约束行业行为的规章制度, 目前在计算机会计审计领域,相关的制度和法规都比较欠缺,对于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审计,操作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各企业和政府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 即使有相关规定, 执行起来也是形同虚设。 一方面是因为从业人员没有规范操作的意识,另一方面也是监督惩罚力度不够,上级部门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除非出现较为严重的审计错误,否则没有较为严格的处罚措施,无规矩不成方圆,监督不到位必然会导致审计过程违规现象的发生。

2.4 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软件利用不到位

针对会计审计软件, 人们往往更关注软件的功能和处理过程,对于审计结果的保全性、软件周边开发功能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比于传统手工记录的方式,计算机审计除了在解放双手的文字抄写劳动之外,其他优势并没有显著发挥出来,其强大的数据搜集、保存和处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地加以利用。

3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改进措施

3.1 加强网络安全和软件安全性建设

计算机的使用离不开网络和软件, 企业和政府在合理使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其网络和软件安全性,务必购买正规有保障的审计软件,可以针对内部单位特性,定制需要的功能和安全防范措施, 从软件使用的源头避免信息丢失和泄露的风险;聘请专门的网络管理员,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网络安全性问题,并定期检查审计软件的安全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修复,假如出现审计安全问题,网络管理员也可以及时进行处理,将损失减到最小。 对于审计人员来说,往往审计使用的计算机就是普通密码登录,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极低,要想真正防止信息丢失和泄露,应采用多种保密措施相结合的方式,例如身份验证、权利限制、读写保护等,至少两种保密措施的结合将会大大提高审计信息的安全性。 各单位只有提供安全的网络和可靠的软件,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加强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

从手写审计方式过渡到计算机审计, 大部分的从业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对专业的培训,拿到一台电脑,打开审计软件,往往只会运用其最简单的功能。 作为企业和政府来说,计算机会计审计人员在上岗之前,务必需要组织相应的培训,向他们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的基本使用常识、审计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审计软件带来的便捷,培训结束之后举行计算机审计考核,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在从业人员后期的工作当中,定期举办计算机审计新知识培训, 并通过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从业人员钻研审计软件的新功能,努力做到计算机审计功能的多样化,使每一位审计人员都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审计软件。

3.3 加强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规章制度建设和监督

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 执行起来一定是混乱的,计算机审计同样需要规章制度来约束从业人员的行为。 上级领导部门应针对本单位现实情况, 制定符合实际的计算机审计制度,包括严谨的审计流程、明确的奖惩措施等,监督从业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对于违规行为,决不可姑息纵容,否则制定的规范就形同虚设,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批评指出,进行纠正,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各单位可以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审计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包括保密检查、安全检查、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检查等,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没有问题的工作人员予以奖励,对于有违规操作的人员,要批评教育,并督促其改正。 只有加强监督,规范从业人员的审计操作,才能保证计算机会计信息的审计安全。

3.4 加强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的功能开发

在评审计算机会计审计软件时, 不能只关注其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功能,应根据实际工作需求,听取从业人员的建议,全方位地开发审计软件,避免出现需要的功能没有,有的功能都用不上的尴尬局面, 灵活制定审计软件评审机制, 不可片面肤浅,尽量做到软件评审结合实际需求,从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角度出发设计审计软件。

4结语

综上所述,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会计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企业和政府的运行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审计,因此只有正确认识计算机审计,了解审计基本需求,直面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缺陷,采取合理的方式解决,并加以监督,才能够让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为企业所用,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审计效率,为从业人员带来便捷的同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获得信息和处理存储信息方面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审计不再是一项繁重重复的劳动,借助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信息的审计工作变的更加高效有序,正确地认识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工作,了解其操作步骤,改进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更好地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审计的关键。

关键词:计算机,会计信息,审计,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月川.浅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06.

上一篇:标准辞职信的写法及下一篇:西安旅游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