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2024-06-06

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精选8篇)

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第1篇

Friendship第六课时教学设计

Writing 第一步:学生独立阅读课文(P7: Reading and writing)内容;

第二步:小组活动,分小组根据课文中提出的“offering advice to the editor”的要求讨论(注意提醒学生突破已经给出的提示,发表个人的独立见解);

第三步:学生在学习写作前进行 Brainstorming,积累写作时需要的表达个人观点和看法的词汇和句型(前文已经列出部分典型例词和句型);

第四步:教师用更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如何开展 Brainstorming 并鼓励学生平时也用这一方法积累和巩固词汇。以 suggestion 为例,可以通过列举它的近义词的方式整理之前掌握的单词,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造句以巩固记忆这些词汇的意义、用法和相关句型);

第五步: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要注意对学生写作时间的控制,15-20 分钟内完成比较合适);

第六步:选择一至两篇作文作为例文进行评讲(最好能够在学生完成课堂作文后马上进行这一环节。在评讲过程中建议教师让学生先在课堂上交流他们在写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再由老师根据例文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

Homework: 将练习册部分的写作任务(P 46: Writing task)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

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第2篇

教学内容:

Unit 1 part B Let’s check part C Story-time

教学目标:

掌握形容词成为比较级的.规则和应用。

教学重点:

掌握形容词成为比较级的规则和应用。

教学难点:

掌握形容词成为比较级的规则和应用。

教具学具:

磁带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Cup (热身)

接龙拼单词游戏

活动一 games

Play more games to consolidatethe new words

活动二 接龙问答

学习对话

(1)教师让学生自己看看图形,然后听录音。

(2)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句子:“How tall is he? How tall is she?

(3)与学生展开对话

T:Football needs teamwork.

(4)教师放对话录音,学生跟读。

二、Summering up:

1.words.

2.rules

三、完成表格

请学生填写Who is the goalkeeper?的表格。

板书设计:

Words:stronger,smaller,heavier,funnier,happier

如何恰当设计课时目标 第3篇

一、课时目标明确,具体细化

教师在设计课时目标时,一定要保证目标明确,清晰地知道教学时要达成的目标,学生要重点完成的任务。我在教学设计时将目标具体细化,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比如,我在讲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这节课时,将字词认知做了细化,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准确的认读。首先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本文中的14个词语:“名字”“征兵”“朝廷”“年龄”“将士”“战袍”“燕山”“胜利”“焦急万分”“年老多病”“女扮男装”“赫赫战功”“英勇善战”“文静俊美”,教学生朗读,学习准确的读音。在教学时,我采取了放映幻灯片的方式,对目标的字词注上拼音,让学生借助拼音来记忆。另外,我对多音字进行了强调与辨析,比如“将士”的“将”是四声,“将军”的“将”是一声,“燕山”的“燕”是一声,“燕子”的“燕”是四声。通过我不断领读,学生能够基本记忆本课字词后,我便用另一张只有字词没有拼音注释的幻灯片对学生进行提问,检验学生对字词的认知情况。我发现,学生对“朝廷”中“廷”的读音和“赫赫战功”中“赫”的读音还没有掌握好,就再对这些词语重新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学生全部掌握读音后,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能读通顺。

在上述课堂的教学中,我通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目标教学,让学生掌握了字词,知识水平得到了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对字词不断积累,提升了自身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课时目标适中,基于学情

教师对于课时目标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有些学生接受能力强,掌握快,教师应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教学。课程目标定位过高,会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导致学习成绩很难提高,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我在课堂教学时,合理适中地设计教学目标,既有重点目标也有差异目标。

比如三年级下册《习作一》,题目要求是让学生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写一篇习作。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始阶段,习作难度不宜设置过大,否则容易让学生对写作产生畏惧心理。为了能够保持学生对习作的兴趣,我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就注意难度适中。《习作一》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将所看到的图用语言叙述出来,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在习作中表达出来,不需要学生熟练地掌握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特点。例如图一的习作只需要叙述出图画的主题思想“小猴孙小圣偶遇小熊,两人一起来到公园,小猴在公园柱子上写了‘孙小圣到此一游’这句话,小熊批评他这样做是不对的”,然后再进行适当的扩充和描述即可。如果要求学生把小猴与小熊的动作特点和心理特点写出来,难度是较大的,所以我让学生就像平时看图画书一样,将图画中的情节基于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即可,从而完成习作,达成学习目标。

在上述课堂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构建具体的课时目标,保证了难度适中、有整体性。做到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所学内容,慢慢提升习作水平。这样先打好写作基础,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帮助。

三、课时目标灵动,尊重差异

每个学生的喜好不同,习惯不同,学习方式也不同,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尊重个体差异,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约束学生,这样容易限制学生的发展。我在教学时,课时目标因“人”而设,做到目标灵动、适中。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九寨沟》一课时,向学生介绍了九寨沟的秀美与神奇,让学生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同时让学生学会写作时如何介绍自然风景。我将最后一节课的课时目标定为拓展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习作,写出自己喜欢的自然风景、人文风景或生活场景,可以自由发挥。虽然这堂课的主题是自然风景,但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差异,所以我把景观的范围定得很大。有些学生喜欢旅游,非常喜欢欣赏怡人的自然风景;有些学生喜欢由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景观,包含历史元素、宗教元素等,喜欢那些充满文化韵味的人文风景;有些学生可能更加贴近生活,热爱生活,喜欢一些生活景观,比如有些学生生活在喧闹繁华的城市中可能就向往那些朴实、放松、宁静的生活景观。在习作时,学生对自己向往的景观进行描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在学生完成习作后,我让学生踊跃报名来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大家欣赏和评价。我在评价时,除了对作文的结构、内容进行点评和指导外,还给予学生极大的鼓励,告诉他们选取的景观很棒,很有特色,以此激发学生对这些景观的热爱,保持习作的兴趣。

在上述这堂课中,我以人为本,尊重差异,通过设计灵动的课时目标,在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学生对习作的热情,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合理设计课时目标非常重要,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课时目标要结合教学内容做到明确、细化,要根据学生知识接受水平做到合理、适中,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此来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水平。

优化教学 精简课时 第4篇

一、巧用教学方法——依据学情?摇指导预习

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语文教学新授课前,让学生事先预习,扫清部分的知识障碍,便可以压缩课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实效,缩短课文教学时间。然而,学生年龄小,谈到课文预习,学生总是茫然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要点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些相关课文的“根本”的问题指引学生探索。(根本“是指问题不能游离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所必须掌握的知识”。)

就前年任教的五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思维活跃,已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能通过多方资源搜索资料,解决问题。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指导学生预习:朗读课文,认读并理解生字词,练习书写;搜索资料,了解《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相关内容;课文中写到了哪几个人?他们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知道的?这一个个问题给学生的预习指引了方向,学生基本完成得很好。他们理解了“军令状”“神机妙算”等词语的意思;他们知道了《三国演义》中的一些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等等;他们还从一些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了周瑜、鲁肃、曹操三人的性格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教学时,对于学生预习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不再重复,而是针对他们预习后存在的疑惑与不足进行重点讲解或指导。比如:学生未发现诸葛亮“识天文”的特点。于是,我抓住一些关键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如:我出示了“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并启发学生思考:“这时候的大雾只是巧遇吗?”学生联系上文,马上意识到这样的天气是诸葛亮早已预测到的,他有“识天文”的本事。

像这样采用先预习后教学的方法,有针对性,效率高。它使原本需要花费两节课教学的课文(教材参考书建议),只需一节课就圆满完成了。教学时间缩短了,就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文本,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优化教学内容——以人为本?摇智慧设计

一篇课文所蕴含的知识是非常丰富的,为了让学生吃透文本的方方面面,精讲细讲便成了教师们普通的授课模式。总以为所有的知识和内容都讲遍了,讲透了,学生自然能掌握。其实不然,郭思乐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谈到:“师本教育体系的致命问题是过度分析。”繁琐的细讲带给学生的是的疲惫与厌烦,造成的是课时的严重浪费。所以,语文教学需要优化教学内容,缩短教学时间。

2011年9月,我担任学校语文组的一堂示范教学课,当时我选定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作为授课内容,反复思索后便定下初稿(第二课时),大体思路如下:

1. 复习生字。

2. 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这一环节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反复朗读,并围绕关键词句设计一个个问题:“请大家表演‘踮脚尖儿’走路,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走?”“疲倦是什么意思?老师为什么会疲倦?你会给老师唱支什么歌?你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达对老师的感激?”“挂牵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牵挂?“夜深之时,老师还在干什么?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3. 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4. 指导书写。

根据设计的教案,我试上了一堂课,结果不尽如人意,觉得课上得太费劲了,学生的表现回答也拘束了。正当我茫然时,厦门市教科院专家李日芳老师一句话唤醒了我:“诗歌是不可以肢解的,层层剥笋似的讲解反而稀释了诗歌的味道。”于是,我重新设计教案。第二版本的教学思路大体如下:

1. 情境导入,唤醒学生学习的向往。

2. 朗读诗歌,识记并书写生字词。

3. 再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反复读诗,发现押韵的秘密,感受押韵的美妙。

4. 品读诗歌,欣赏诗歌中的想象美。这一环节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再读想象画面:绿色伸进老师的窗口,此时它看到了什么;在读中品味“作伴”的含义,猜猜老师梦到什么……

5. 背诵诗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美。

示范课我采用了第二版本的教案,觉得挺成功的。可以说,这两次教学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第一次设计这篇课文,需要用两节课的教学时间,花费心思,也浪费时间。课堂上对每个词每句话都做了精心的讲解,试图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中蕴含的情感。而第二次教学,只花了一节课时间。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让学生自读自悟,学生反而入情入境,深情朗读,深深地体会到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也缩短课文教学时间,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受最大的信息量,实现高效教学。

三、整合单元知识——群文阅览,系列教学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里指出:“通过课程整合,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给学生更多的活动余地。”由此可见,整合课程教学,也是实现“精简教学时数”的一个有效方法。人教版语文教材按主题单元编排。“主题单元”是全册教材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它也是一个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位。同一主题单元的几篇课文有着内在的联系。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个主题单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系列教学。这样既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连贯性,也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如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时,我采用了“单元整合,五课渐进”的教学法。所谓“五课”即为“生字过关课”(1课时)、课文诵读过关课(1课时)、课文领悟过关课(1课时)、自由阅读课(1课时)、综合训练课(2课时)。用此教学法,一单元的内容用6课时即可完成,这比教材参考书建议的9课时可省时多了。

那么单元整合教学具体要如何操作呢?我个人认为,首先要通晓全册教材的内容,明确单元教材在全册中的地位作用;其次要综观整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需要整合的相关课文的共同特点,并针对共同点,创造性地处理教学。人教版第十册第四组课文是《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这四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因此,“领悟过关课”我设计了一个主题:“精彩故事,感动你我”,并围绕主题设计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在四个感动天地的故事中,一直留在你心中的是哪一个?”“在这些震撼心灵的文章中,你画出了哪些打动你心的词句?”这两个问题把课文的相关知识融为一体。学生谈起那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时,我便相机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画出那一句句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语句时,我就引导学生品读推敲。若是精读课文里的句子,就扶手教给学生品读的方法——理解重点词,领悟作者写作方法等等,从而感受文本主题的内涵和语言魅力。若是略读课文里的句子,就放手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自悟。这样详略得当,扶放结合,学生学以致用,不但效果好,而且省时。

总之,学习语文需要有大量的丰富的阅读,因此,语文教学应改变观念,巧用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精简教学课时,从而赢得更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走进广阔的语文天地,丰富积累,扩大视野。

第六单元第四课时教学设计 第5篇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内容以前,学生已经能够熟练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并掌握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在学习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正确列出算式,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加法的含义,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2.在观察、比较、交流等学习活动中,经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理解连加的运算顺序,并会计算。

难点:算法的多样性及优化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小星星。

教学设计

【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口算卡):

4+3+1= 5+7+6= 9+1+4= 6+6+2=

9-6-2= 10+2-3=? 5-2+1=? 8-0-3=

师:先说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左往右算。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有3个同学在折小星星,每个人折了6个,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

师:观察得很细致!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要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生:我是用加法列式解答的,算式是6+6+6=18(个)。

板书:6+6+6=18(个)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吗?算式中的3个“6”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1:题目说“每人折了6个”,也就是说佳佳折了6个,浩浩折了6个,小芳也折了6个,求“他们一共折了多少个小星星”,就是把3个“6”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列式是6+6+6=18(个)。

师:真聪明!说得真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我是用数数的方法解答的。因为有3个同学,每人折6个小星星,那就是6个6个地数3次。1人折了6个,2个人就折了12个,3个人就折了18个。

板书:6个→12个→18个

生3:还可以列表解答。列表方法:

人数









☆数









生4:还可以先画图,再数出结果。

2.总结、比较解答的方法。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解题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喜欢的理由。

生1:我喜欢第一种方法,因为它简便些。

生2:我喜欢画图、数数的方法,因为它不容易错。

师:解题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有道理的都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解答方法。

【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第1、2题。(第2题重点练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计算,练习时让学生先独立计算,再交流算法)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快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6+6+6=18(个)

6个→12个→18个

人数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第6篇

第三单元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吨的.认识2教学反思

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表格的结构和内容,知道表格里的条件和问题不是随意摆放的,是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安排的,然后让学生尝试填表,在反馈中进行比较,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的好处是能有效避免疏漏和重复。

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第7篇

Unit2.Myschoolbag第六课时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旨在通过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技巧。为了更好地突出重难点,以活动为主线,以兴趣吸引学生。教学故事部分,通过录音和图片引出话题,并帮助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对话。

课时教学设计第六课时 第8篇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出了什么问题

1.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模糊。在我们在观摩各种级别的展示课、观摩课和优质课时,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是这样一番景象:既有字词的学习也有全文的初步感知, 既有把课文读通读顺的要求也有对全文的深度解读, 一节课把全部课文上完了。在会场我们经常会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疑问:这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教学?这样设计小学生能消化得了吗?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字词掌握不了, 课文也理解不透……一线教师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出现了“乱花迷眼”的局面,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相对固化。为了改变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定位模糊的局面, 有的学校和地方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采取相对固定的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化”, 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化”, 只解决了一些共性问题, 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问题。

二、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确立教学目标需要遵循什么规律

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确立需要尊重学生实际, 遵循实际的生长规律和读书学习的规律。

1.要深刻认识到小学生的“小”字。我们小学语文的教学对象是小学生, 他们学习语文的规律基本是按照“字——词——句——段——篇”的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进行的, 而且随着年级和年龄的增加, 对段、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逐渐增强。所以, 在阅读教学要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 遵循他们语文学习规律, 恰当定位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2.要清楚认识到深度阅读的规律。我们读书一般可以分为如下有三个步骤, 一是读通、读顺句子。二是初步感知文章。三是细读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把文章学好, 记牢。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深度阅读, 那么我们小学的阅读教学难道不应该遵循这样的学习规律吗?

三、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如何确立

第一课时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该有其合理的路径, 其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教学内容的确定问题。具体来说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的确立应该走好以下几步:第一步, 清晰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第二步, 确定不同选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价值;第三步, 明确“这一篇”第一课时的可为之处。以上三步走通, 才可能据此设计该文第一课时的抓手和路径, 即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三个步骤可以分别简称“定位”“定值”“定法”。教学策略的选择一方面依赖于教学内容的确定, 另一方面也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中, 不同年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文本特性也是教学策略选择的重要依据。

四、阅读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应该做些什么

1.导入新课, 读题质疑。第一课时主要是帮助学生在扫清阅读障碍的同时, 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要向我们传达的心声、文意。从这个角度来看, 第一课时教学就是要解决初读和识字正音的问题, 解决怎样让学生一步步读出兴趣, 读出疑问的问题。中高年级的学生应当初步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时需要对预习进行检查、反馈。同时, 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建构阅读话题, 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本进行碰撞, 引发他们的疑问与猜测, 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2.初读感知, 学习字词。首先放手让学生试读,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人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整体的形式入手的, 然后再到关系和结构的认识, 并逐渐逼近事物的本质。在初读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依据学生实际情况, 有目的地进行字词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还要抓住关键词句学习, 让初读扎实有效。

3.梳理脉络, 理清思路。阅读教学中“复述”和整体概括目标的落实尤为重要。在课文读通读熟的基础上, 教学的重点要放在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读通读顺文章的基础上进行篇章的教学引入上, 通过给课文分段、概括大意, 来梳理文章脉络, 理清思路。针对不同的文本特点要有的放矢。同时, 还要抓住课始激起的阅读期望,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内容, 解决一部分可以通过初读解答的问题。

4.写字教学, 强化练习。第一课时的识字写字中, 要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注重书写姿势和习惯的巩固和行款格式。指导书写时, 可以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生字的间架结构再添资格中的位置安排, 要求写正确、写美观。当然, 在具体应用的时候应当根据教材、教者、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变通。

上一篇:s开头的单词寓意好的下一篇:焦点小组访谈调研课程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