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戏剧心得范文

2024-06-30

教育戏剧心得范文(精选12篇)

教育戏剧心得 第1篇

浅谈教育排演课心得体会

摘要:在大戏剧的背景之下,以创造性戏剧和教育戏剧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要线索,体验以过程为主的戏剧活动,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主要线索。了解什么是戏剧、创造性戏剧、教育戏剧,掌握教育戏剧的一般活动方式以及流程,引导戏剧活动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本课程的目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32个课时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学习和进步,本文主要概括对教育戏剧的理解,以及在学习教育戏剧中的心得体会!

一,创造性戏剧概念

美国的儿童戏剧学者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了“创造性戏剧”。旨在通过儿童的做戏剧”实现促进儿童发展的教育目的。创造性戏剧被界定为‘一种即兴的、非演出的、以过程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参与者在指导下想像、扮演和反思人类真实的或想像的经验。美国学者艾林纳·蔡斯·约克对创造性戏剧带给儿童的作用进行了总结具体包括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就其中的创造性而言,儿童在创造性戏剧活动中,要把自己完全放置到某一个角色上,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深处的思想、感受,这样使得孩子自身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以我们这次的教育排演课为例,我们在两部剧《白雪公主》和《三打白骨精》中通过剧本修改,角色选定,台词分析,配乐选择,道具制作以及最重要的扮演相应的角色的过程中激发了创造性、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想像力、情绪稳定性、社会合作能力、道德态度、身体平衡协调能力以及交流能力。

英国儿童戏剧学者多萝西·海滋考称DorthyHeathcote),作为‘戏剧教学”流派的创始人,她大力将戏剧视为教学的媒介,即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戏剧来丰富儿童的觉察力,使他们能通过想像发现现实,发掘行为表面下所隐含的深刻意义,比如“白雪公主”这一主题中,我们首先把自己置身于一个童话的非现实的情景里,装扮成白雪公主,皇后,王子等角色,然后进一步继续主题的探索和学习。尽管戏剧教学出现了角色扮演,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创造剧本或扮演角色,而是为了深入体验学习主题。多萝西·海兹考称DorthyHe athcote)把戏剧教学目标确定为提供反思和分析生活经验的舞台,并通过扮演来验证这些经验,使我们在戏剧活动中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一般来说即兴表演是最好的形式,而且扮演和反思是同等重要的,各占一半活动时间。

二,课程心得体会

教育排演课一共就8周,由于种种原因的耽误,加上理论的一节课。跟大家一起排练的时间也就短暂的6周。时间很短,却也有很多感想。整个一天在我心里留下最多的是关于三个字:创造性。

“创造性”是老师的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无论是台词,还是走位,虽然形式上差不多,但内容上还是有的新的体验。我们大家在活动中自己在感受,在体验,充分发挥了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白雪公主》表演时,大家都好像真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童话世界。自己有入戏的的感觉。但因为没有经历过经验不足也出现了台词生硬、走位不当、动作僵硬等问题。经过老师每节课的小结和指导。到了第二出剧《三打白骨精》,大家都对流程更熟悉也更兴致勃勃,对自己的角色也时不时提出修改意见。甚至在道具制作上也有了很多新的创意。所以人的创造性真的是无限的,在最后创编的部分,同学带来的呈现也是很让人惊喜的。记得第一出戏有一个在《国王的新装》里演国王侍从的同学,他真是把这个角色演活了呢,让人印象深刻。在演戏与看戏间我们也体会到了这门课真正的趣味。

三,发展与建议

个人而言,觉得创造性戏剧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就教学而言,会觉得对自己而言是个和那的挑战,这种别具一格的上课方式,与呈现出来的东西,都是与常规的课程不一样的。由于这种新的上课方式大家都还在摸索当中,难免很多迷茫。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多的困扰。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用到并且不断的开拓与发展!

教育戏剧心得 第2篇

——戏剧鉴赏课心得

无法否认,戏剧鉴赏是一门极具艺术的课程。是它,让喜欢文学的我真正领会到浩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它的魅力在于那生动淋漓,在于那雅俗共赏,更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

能选择这门课程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奋斗”。大一开始,对于文学的挚爱,使学理科的我义不容辞的选择这门课程,想要在这样一个文学的殿堂里找到自己的信仰。可是,总是那么遗憾,每次的期盼最后都落空。终于在大三选上了这门课程。每次,看着和蔼的老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的讲戏剧,讲他的看法,他的见解,讲他对戏剧的热爱,总是莫名的感动,年近古稀的老师,为了他对戏剧的追求,年迈却还是坚持自己不变的信仰。

都说,人生就像一场独一无二的戏剧,从出生到生命殁乎,就像在舞台上的倾情独舞一样,扮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时期的角色。故,人生就如同一场戏,演好了换取的是喝彩、掌声以及声名显赫,演不好,则观众稀少,场面冷落。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无形的舞台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这个问题很值得思考。就如同表演一般,演员的戏份很多时候在于你的争取,争取了,或许就此刻辉煌。舞台上的主角配角何尝不是我们的真实写照呢?记得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大概就如此。

戏剧鉴赏课,实话说,刚刚开始听时并不觉得是有多精彩。可是,慢慢的,我发现,戏剧是用来品的,或许它没有像电影那般跌宕起伏,没有像偶像剧那般唯美梦幻。但,我确定的是,它不像电影那样商业化,更不像偶像剧那样仿佛水面上的泡沫那般不堪一击。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综合艺术,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等多种的形式。它生动形象,避实就虚,很好的将人生搬到了舞台上,让人若有所思。

上了一个学期的戏剧鉴赏课,不管是听邱老师满怀热情的解说他对戏剧独到的见解,还是观看《雷雨》、《左岸》、《立秋》等戏剧名作,每节课总是那么的充实,那么的有收获。不可否认,邱老师介绍的这三部戏剧可以说是文学的经典。给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立秋》,它折射出了中国当代最经典最值得传承的“企业经营”之道——勤奋、敬业、谨慎、诚信!丰德票号祖祖辈辈传承的祖训: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晋商的经营之道,让我叹为观止。故事以两条线交叉并进展开,一条是发展事业与家族该如何应对时代的变革;另一条是几代人不同的生活与命运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豪门恩怨,爱恨情仇,彷徨徘徊,锐意革新,生死关头,何去何从!晋商票号跌宕惊魂!看完《立秋》后,竟情不自禁的鼓起掌来,或许这就是老师说的对戏剧的感触吧!只有真正用心去体会戏剧,才能跟随故事走到最后。

教育戏剧心得 第3篇

关键词:戏剧,教育戏剧,儿童戏剧,戏剧创作

一、教育戏剧的起源与发展

教育戏剧是将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于教学或社会文化活动中,让学习主体在戏剧实践中达成学习目标,其重点在于学员参与,从感受中领略知识的意蕴,从相互交流中发现可能性、创造新意义。在欧美国家,教育戏剧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方法,甚至被认为是最好的一种教学手段1。“将戏剧融入教学”起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

我国相对于欧美国家来说,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实践与创作性,艺术课程发展较为缓慢。直至1995年,教育戏剧研究专家李婴宁老师出国学习并开始致力于教育戏剧在中国的引入和推广,引进国外专家讲学、交流和实践,由此才开始了中国的教育戏剧发展。

教育戏剧与戏剧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育戏剧面向的对象是学前(幼儿园)学生以及小、中学生,重点在于推崇儿童对戏剧的参与,设定一个假设的情境,邀请孩子登台随着剧情的发展认识、感悟世界,在剧中充分挖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不自觉地进入情境。而戏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专业戏剧的编、导、演和舞台美术人才以及普及专业戏剧的鉴赏知识型人才。

二、儿童戏剧创作

(一)当儿童戏剧与童话故事相遇。儿童戏剧是指用语言、肢体、表情等表现形式表现的一种表演形式,设计轻松、 愉悦、有情节、有故事性、有理念的表演。它所面向的观众群主要是儿童,追求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所以,我们会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作为创作蓝本,如《白雪公主》《灰姑娘》《匹诺曹》等。 通常也会将几部童话故事串起来一起改编,将本来毫无联系的童话融入到一部儿童剧作品当中,如儿童剧《童年》由《曹冲称象》《田忌赛马》《二虎子》三个故事改编而成。

(二)童话故事与儿童戏剧的趣味结合。怎样更好地将童话与戏剧融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要考虑的,拿我们曾经演出的儿童剧作品《匹诺曹》来说,创作阶段就要考虑到这个童话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寓意,将其作为创作核心,之后对故事情节的改编、故事背景的渲染等等都得围绕这个核心走。其次,独具特色的舞台、服装、道具是人物角色的重要表现, 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物的特点,加深观众的印象。用色彩绚丽的高大景片拼接搭建舞台,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演出服, 报幕人也要融入“角色”,身着奇特的服饰,仿佛从童话里走出来一样,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童话!背景音乐是剧中必不可少的,包括营造氛围的声音特效,如夸张的大笑、恐惧的尖叫、紧张的心跳等等,配合着情节发展的节奏,“霸占” 了观众的视觉感与听觉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中, 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故事情节简洁紧凑、不要过于烧脑也不要枯燥乏味,让演员在有限的时间里不紧不慢地阐述完整个故事。最后是舞台动作和舞台语言,主要通过演员的表演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演员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 一转身,都应该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而不是随意的。舞台语言的基础是剧本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2。幽默的台词设计也是剧中一大亮点。

三、教育戏剧在儿童戏剧中的运用

儿童戏剧在中国并不“出名”,居住在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孩子几乎没有机会走进剧场,这应该是“没得看”;多数学校与家庭对儿童戏剧了解太少,并没有让孩子去观看儿童剧的意识,只有少数学校和家庭偶尔会组织、鼓励孩子走进剧场,这就是“很少看”。儿童文学作家萧萍说,现在儿童剧对孩子的影响微乎其微,繁重的课业压力、捉襟见肘的经费投入和儿童剧本身存在的问题使得看儿童剧的孩子越来越少。儿童剧真的越来越不重要了吗?并非如此!儿童文学作家班马提到,在儿童剧中其实可以提倡一个观点——生活就是戏剧,人生就是舞台。将戏剧舞台日常化、生活化,吸引更多孩子参与表演。在表演中,孩子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 他们可以大喊大叫,做鬼脸,宣泄各种情感,找到更多的对世界进行表达的方式。

教育戏剧能在很大程度上契合儿童心理,让孩子参与创作并亲身体验角色,在戏剧实践中达成学习目标,全面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质。儿童戏剧可以作为教育戏剧运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通过孩子对剧中角色的演绎从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含义。同时,儿童戏剧也是教育戏剧的一种成果,通过教育戏剧方法培养的孩子可以与演员共同参与创作并出演儿童戏剧,便是教育戏剧运用成果的体现之一。

戏剧教育不小众 第4篇

冯小刚决定投资卓美教育的时候,卓美教育还只有一家门店,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教育公司如何入得了冯小刚的法眼?其中的渊源还要从电影《唐山大地震》说起。《唐山大地震》中童年方达的扮演者叫张家骏,其父张思路正是卓美教育的CEO,另外一个联合创始人英童则是和冯小刚合作的副导演。

拍摄《唐山大地震》过程中,7岁的张家骏从娇惯到坚持带病拍摄、不让剧组蒙受损失的转变启发了张思路,他不让儿子再参加商业演出,但希望能够继续接受戏剧方面的教育。当时市场上的戏剧培训学校都是冲着一个目的:造星。这和张思路的初衷完全背离,便和英童商量合伙做一家少儿戏剧教育公司。后来,他找到全球最大的儿童戏剧学院Helen O’Grady。该学院创建于1979年,在27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覆盖学生600万名。购买了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代理权后,卓美教育于2011年1月正式开始运营。

卓美教育采用纯英文授课,授课内容和教师都是由Helen O’Grady英国总部直接输送。每次课程包含两节戏剧课和一节舞台艺术课。舞台艺术包括道具制作、服装设计、声乐、舞蹈、合唱等,通常是配合要演出的剧目。戏剧课包括六个部分:第一,热身运动,从表演的角度讲就是打开天性,通过一些冲突性的表演让孩子兴奋起来;第二,演讲,通过英文绕口令训练舌部肌肉,学习腹式发音,让声音洪亮;第三,肢体表演,练习用肢体动作讲故事;第四,即兴表演,让学生在一个故事框架下自由想象发挥,使内容丰富并具有创造性;第五,对话,训练说话时的表情、姿态;第六,戏剧游戏,通过绘画、音乐等让孩子感受艺术。

常规课本剧都是设计好情景、台词,孩子往往被台词束缚,而戏剧课的核心是即兴表演。张思路的妻子张丹(卓美教育副总裁)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二者的区别:“话剧演员在生活中言谈举止也很有魅力,而电影演员就不见得。”国外部分学校有一门必修课叫“情商课”,其授课内容和戏剧课十分相近。

教育戏剧最早由上海戏剧学院李一鸣教授引入中国,目前全国只有上海戏剧学院开设教育戏剧专业,大多数人对此还比较陌生。为了普及教育戏剧这个概念,并且树立卓美教育在该领域的龙头地位,卓美教育和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艺术团、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合作举办“走进美妙的戏剧花园”,在全国举行展演交流会。

张丹加入卓美教育之前,拥有一家年营收1000万元的软件公司,但她厌倦了针对企业客户的生意,想要做一些“更加女人的事情”。2011年9月,张丹询问卓美教育招收了多少学生,张思路答道:9个。张丹立刻就跳了起来:“不管你同不同意,我明天就去上班!”第二天张丹果真去了卓美教育上班,不久后又把软件公司搬到位于西直门的同一栋楼里。

张丹参与日常运营后开始抓招生。经朋友介绍,他们尝试和学校合作,先在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开设兴趣班,第一期招收了13个学生。2012年7月份,第二届教育戏剧展演比赛中,卓美教育为北师大附属实验小学建立的剧团获得了银奖。9月份招生当天,早上6点钟开始,负责招生的老师就接到了家长的电话,到下午3点钟,离招生开始还有一个小时,家长竟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原本计划招4个班、80个学生,结果招了10个班、250个学生。

与此同时,卓美教育还进入了北师大附小、北师大亚泰实验小学、东城区曙光小学、中关村二小等学校。和语文、数学一样,“创造性英文戏剧”也成了这些学校的校本课。张丹曾问东城区曙光小学校长为什么选择和卓美合作,他回答道:“我们总在强调国际化,学英语并不能让孩子国际化,但戏剧可以让孩子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化。”

2012年5月18日下午,张思路和英童带着两年积累的成果去见冯小刚。看完资料,冯问他能做什么,二人回答希望冯能参与进来。一周之后,投资方案敲定。尽管张、殷提议冯小刚以无形资产入股,但冯小刚还是坚持现金投资。他说:“我觉得这事有意义。”

当年10月份,卓美教育望京店开业。起初张丹心里没底儿,把价格定为1.2万元/年,结果家长一拥而上,不得已连续几次提价,最终定在2.4万元/年。目前卓美教育望京店和西直门店各有学生100多人,校内学生1400余人。2012年9月份,卓美教育的月收入只有50万元,尽管冯小刚在投资的时候没打算赚钱,但卓美教育现在已实现赢利,计划今年6月份在朝阳区再开一家分店,全年营收达到2000万元。

曾有投资机构问张丹:教育戏剧会不会太小众?张丹回答:“我们已经进入学校成为校本课,证明不小众。教育界人士已经认识到了教育戏剧的价值,70后、80后父母对教育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我们希望未来能够像国外一样,把戏剧推向学校和社区。”

投资人点评

某早期天使基金合伙人:英文儿童戏剧这样理念近乎完美的产品,为中国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由表达、通往世界的窗口。作为舶来的、顶级的儿童教育产品,市场没有问题,师资和场地也不是瓶颈。这个项目在中国可以走多远,团队运营和营销能力显然更加重要。

戏剧鉴赏上课心得 第5篇

时间如白驹过隙,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戏剧,一直以来都被我忽视的伟大的文学作品、表演艺术,在这次迫不得已的选修课中颠覆了我对它的看法。一直以来,每每看到剧本我都只是翻翻就放下,觉得都是人物的对话,没有过多的描写,比起我常看的小说、散文、纪实等等的文学作品乏味多了。但是通过这次的课程我觉得我的想法甚是愚昧无知。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它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并通过表演的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通过戏剧中的重重矛盾,深刻地揭示真实的社会矛盾。所以戏剧的矛盾以及真实深深地让我领略到戏剧的博大精深。

虽然其他的文学作品也是以矛盾的呈现来表达思想,揭露事实,然而,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更加集中,强烈,典型,也更富有戏剧性。以最近一次课上所讲的《女驸马》为例,剧中的主角冯素珍表现的是一位知书识礼,贤惠聪明同时又对爱情有着忠贞不渝的信念的女性,代表着当时社会中的和她一样的待字闺中的贤良女子。但是其继母等又代表着当时社会中见钱眼开,讲求门当户对,追求虚荣的迂腐派,不惜逼走儿子,拆散女儿婚姻来达到自己目的。这两者的矛盾冲突反应的就是当时古代社会的明显矛盾,因此戏剧就有了它的感应力,让观众知道它是虚构的还是愿意看下去,达到虽假尤真的程度。但是,在戏剧中矛盾的表现形式则更为剧烈,因为现实中大部分女性都是屈从的,而不能像冯素珍那样在皇帝面前博回公道。因此可以看出戏剧的矛盾远比现实更加集中,典型也更加夸张,同时矛盾越为冲突戏剧就越扣人心弦,戏剧也就越精彩。该剧最后重重矛盾的化解更是体现了编剧的智慧与才能以及丰富的想象,应该这也是戏剧吸引人的地方吧。这样的矛盾在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人的意志与命运的矛盾,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稳健的构思和戏剧的矛盾相辅相成。

戏剧的另外一个奥妙之处就是真实。通过一个小小的简单的舞台,时间、空间上的高度集中,时间,人物,场景,情节都集中在方寸之间,这对编剧,台词,演员,动作等等都有极高的要求。因此,看似不可能达到的真是却被巧妙地实现了。戏剧的真实首先体现在它反映的社会现实,社会矛盾与观众达到了共鸣,让观众在这虚构的剧情,场景中将自己的精神世界交由戏剧支配,并且在心理上乐意地接受这种支配。其中原因就在于戏剧在舞台上表现的人生让观众对自身的经历产生了种种联想,或者是出于情感上的影响。出于这种联想,可以从中得到某种人生体会,从而放心地让自己沉醉于这种虽假尤真的享受中,同时这种戏假而情真的也让观众沉醉不已。其次,戏剧的真实在于其力量与深度,能够表达某种“人类具有普遍意义的旨趣”或者是“具有较大的历史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因此戏剧必须有其应有的深度和旨意,表现特定历史阶段的先进世界观,以及某些方面的社会本质反应的深刻的思想。

在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戏剧的真实表现在戏剧的演员的表演。戏剧有四大元素——剧本(故事),演员,场景(舞台)以及观众。因此演员的表演对戏剧的真实性有着难以言喻的深刻的影响。演员是角色的代言,透过演员的扮演,剧本中的角色才得以伸张,情感才得以流露,主题才得以显现。因此演员所创造的舞台角色形象是戏剧表演艺术的最大特征。舞台人物形象是直观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它诉诸观众的直接视听。演员是否投入,感情是否真挚,动作是否到位,以及像中国戏剧中的做打念唱等等是否达到高水平,这些都对戏剧的真实性甚至于戏剧的整体有着莫大的影响。

廉政戏剧心得体会 第6篇

革命前辈陈毅有一句名言:“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古人也早有言在先:贪欲之心不除,如飞蛾扑火,焚身方休。这些平淡而深奥的语言背后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学,它一再向我们形象的表露出贪图私欲的危害和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定要不断强化廉洁自律意识,从“小节”做起,严格自我约束,时刻牢记党的纪律。

防腐、拒腐、不腐。只有学会自我约束,思想境界才会高一分,道德水平才会长一分,工作起来才会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点滴做起,做一名勤政廉政的党员干部,这样才不会走上以权谋私、贪污收贿腐化的犯罪道路。

廉政戏剧心得体会 第7篇

豫剧《天职》以主人公纪超书记查办“李秀莲案件”为主线,以“同学对决”“母子谈话”、“妻子手术”等剧目交织推进,谱写了曲纪检监察工作秉公办案、执纪为民的正气之歌。

通过观看该剧,我认为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加强政治素养,提升思想境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增强纪律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应该树立三种意识。

一是学习主人公的公仆情怀,树立执政为民的意识。把“执政为民作为我们解决工作难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要真诚对待百姓群众,从群众利益考虑,工作上依靠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帮助解决他们生活的具体困难。群众利益无大小之分,再小也要必须认真对待,也要全力办好,这样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道路,才能在群众中树立威信。

二是学习主人公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树立廉政意识。要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记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更要加强廉政意识,只有在思想上加强了廉政意识,才能在工作中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侵蚀,才能敢于同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进而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推动全区经济发展。

三是学习主人公一心为公的工作热情,树立苦干意识。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目前我区各项事业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委提出大干第四季度,我们更应该振奋精神,奋勇拼搏,树立苦干意识,不仅要有“5+2”“白加黑”的奉献精神,还要有敢于担当,忘我拼搏,人讲奉献,事争一流的苦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完成区委区政府制定的目标任务。

作为发改委,目前,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对我区两个“双十五”工程、六个“市级重点项目”抓进度,强督导。对我区31个重点项目中进展缓慢的11个项目倒排工期,建立台帐,督促项目,完成时间节点和序时进度。积极谋划重点项目的筛选工作,积极筹备做好省、市项目观摩工作。

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扶持。——20我区共争取中央投资项目29个,争取资金4281.4万元,下一步要加强与省、市发改委协调力度,在项目资金争取上要有新突破,在近期新开工项目上作好跟踪服务。

教育戏剧心得 第8篇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 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 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 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 能充分发挥想象, 表达思想, 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 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

目前, 教育戏剧在欧美、亚洲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 台湾地区甚至把教育戏剧纳入《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的“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范围之内, 而我国大陆地区教育戏剧的实践才刚刚起步,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教育戏剧界, 教育戏剧在中学教育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多种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理念:

一是戏剧作为工具论, 即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引入教育戏剧的方法, 从而促进该学科课程的教学。著名教育戏剧家桃乐丝·希斯考特“强调学习必须与生活结合, 并作练习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则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调整, 并将戏剧作为学习的工具, 以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学概念和方法”。[2]

二是戏剧作为独立学科论。此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教育戏剧家大卫·宏恩布鲁克。他认为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是教育戏剧课程的本质, 戏剧作为学习工具只是戏剧在教育中的一种应用。宏恩布鲁克指出“教育戏剧一定要教学生学习戏剧的文法, 并同时以其规范来学习欣赏、理解与操作技巧, 来实现他们的想法。因此, 有戏剧主题及戏剧技巧、知识与理解的学习, 终能填补戏剧与剧场的间隙, 成为完整教育戏剧的教学”。[3]

三是戏剧促进人格成长论。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 并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人格完善的障碍, 影响了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4]我国目前现阶段的青少年基本上是新一代的独生子女, 处于家庭的“小太阳”的地位, 长期形成的养尊处优的习惯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失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自己理当面对的问题, 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与他人以及外部世界的关系, 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时往往会显得过于滞后和片面, 而相比之下带有创新性、富有参与感、形式新颖的教育戏剧方式更符合青少年的需要。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 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团队选择上戏附中的高二文学班开设戏剧教育课程。

二、教育戏剧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

结合教育戏剧理念的三个方面和上戏附中学生的具体情况, 上戏附中06文学班在高二整个学年安排了教育戏剧课程的学习。学校分别从戏剧作为教学工具、戏剧作为教学本身和戏剧促进人格发展三个方向, 对应地开设了经典课本剧、原创小品和心理剧的课程。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从感性实践训练入手, 进而从理性概念提升。依据这一实际要求, 上戏附中在安排教育戏剧课程时将整个学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经典课本剧的学习, 第二部分以原创小品的创作为主体内容, 第三部分是心理剧的学习提升。根据每周4学时 (180分钟) 的授课量, 共行课26周。

1. 经典课本剧

对于经典课本剧《威尼斯商人》采用教育戏剧的学习是学生通过阅读、分角色朗诵、模仿、角色扮演的方式对经典剧目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和诠释, 让学生站在当代的角度上接触曾经的历史背景、结构设置、立意主题, 真正掌握剧本的精髓。

应用阶段设置:

(1) 教师叙述《威尼斯商人》故事, 适当加入多媒体素材的影像资料 (电影《威尼斯商人》及同名戏剧片段) 。

(2) 根据故事提出可能会有不同发展的故事走向, 学生分组讨论。

(3) 暖身活动。

(4) 分角色朗读材料中的戏剧对话, 设置必要的时空结构, 进行分组讨论。

(5) 教师入组提出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案供学生选择, 学生在继续讨论协调下统一可以实施的方案。

(6) 学生将小组共同协议进行记录, 并排演统一的内容, 教师入戏访问角色。

(7) 挑选出最值得探讨的片断进行全班整体讨论 (例如剧中《法庭审判》段落) , 最后进行总结。

应用总结:

经典课本剧的学习让学生从历史经典中了解自我, 学生逐渐发现从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的历史故事中能寻找到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过程中学生从模仿中找到了扮演的兴趣, 打开自己内心的约束, 也在过程中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 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很多学生反映这种形式的学习, 不仅强化了他们学习的记忆, 而且还发现了自己学习的潜力。

2. 原创小品创作

原创小品创作是由学生们在教师的命题下进行创作并进行即兴演出的学习, 我们的要求是学生们能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创作素材, 以生活为基点拓展想象力, 进而延展创作的内容。

应用阶段设置:

(1) 教师把课程内容进行解说, 并叙述规则要求, 学生分组讨论议题。

(2) 暖身训练、游戏。

(3) 教师布置具体创作议题, 学生个人对议题进行文字简述, 小组讨论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提案进行角色分配、场景设置等准备。

(4) 观看即兴演出, 并进行评点, 学生、教师入戏评点, 修改演出提案。

(5) 挑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小品进行讨论, 再由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学生再次进行创作演出。

(6) 学生轮流对戏剧教学内容进行分享, 教师提供建议。

(7) 学生们分别将本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和整理。应用实例:

地点:多媒体教室班级:08级文学班教学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讲述教师命名的小故事。

以自己组的小故事为基础, 以小组同学为演员, 共同编排小练习。

在老师的引导下, 了解每组小练习在结构、规定情境等方面的问题, 进行修改, 再次排演并呈现。

教学内容:命题故事《诱惑》

学生上讲台书写他们能想到的诱惑, 简单如下:大:权力、毒品、赌博、金钱、游戏……

小:吸烟、美食、游戏、首饰、帅哥、钱包……

同学们分成5组讲述故事的构思, 之后又对自己组的构思进行了排演。因为是初次“动作起来”, 所以老师对大家的表现还是基本满意, 甚至发现了班级几位同学的表演非常细腻和清晰。

应用总结:

原创小品的创作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新颖的学习之门, 激发了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部分性格外向、活跃的学生带动了一些内向、害羞的学生, 甚至个别平时在其他科目上经常借故缺课的学生也正常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而且主动参与演出和评点。出于原创的原因, 很多学生起先不愿意讲述并演出自己的故事, 但在行课过程中逐步放开自己的内心束缚, 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深藏已久的内心世界。

3. 心理剧

在心理剧中, 当事人是主角, 当事人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现场演绎的形式展示给团体, 通过场景模拟再现培养和提高当事人的洞察力, 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整个过程中, 老师充当“导演”的角色, 邀请在场的同学作为辅助者, 扮演与来访者相关的辅助人物。心理剧将个案当事人的思考、行为与感受以动作化的方式实时呈现, 因此是极富震撼力的, 亦能帮助当事人从多层角度去省视自我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关系和心理反应。

“在心理剧中, 参与者们被邀请重新演出一些意义重大的生活经验, 当下, 他们的主观世界里有了团体的帮助。生活的每一层面都可以重新演出……心理剧中的场景饰演出生活事件可预测的发展变化或是突发的危机, 个体内在冲突或是纠结的人际关系……所有心理剧所共有的一项疗效因子是:个体在受保护的和好玩的环境中演出其内心的真实世界, 并以这种创造性和适应性的方法替代性地掌控和应对那些带给个体压力的生活事件。”[5]

我们以“成长剧场”命名心理剧的教学阶段, 希望更进一步靠近学生, 了解并帮助解决学生们自己想要解决的内心问题。在之前的两个阶段中学生逐步放开身心, 彼此之间也有了更好的了解, 这都是必要的前提准备, 于是在本阶段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成长和提升。

应用阶段设置:

(1) 教师将课程学习内容进行解说, 布置规则并要求遵守, 学生提疑, 教师解答。

(2) 暖身活动。

(3) 在音乐的帮助下用色彩、线条、图像画出自己内心世界看到的画面。

(4) 学生和教师一起自由选择想排演的画面中的故事, 并征求主角的同意。

(5) 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角叙述故事, 并由主角挑选辅角, 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场景再现。

(6) 遇到问题时,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换位的角色扮演, 让主角从过去、现在、将来不同的时间中, 了解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尝试正确的解决方法。

(7) 学生分享、去角, 在共同喜爱的歌声中给与彼此成长的力量。

应用实例:

地点:上戏附中

内容:主题为“爸爸、妈妈、我”的成长剧场

过程:

引导主题:教师引出“爸爸、妈妈、我”的主题, 要学生来讲述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学生们在教室中找一个最舒服的方式, 边听音乐感受, 边用彩色的画笔在纸上画出记忆中的故事。在所有同学绘画完成后, 学生与教师一起选出大家都感兴趣并想演出的故事。

呈现故事:

图画内容:画面左侧是一个小女孩, 中上方是一架飞机, 右面是一位手拿行李箱的女人。

图画故事内容:10岁的小女孩在机场, 妈妈要出国, 小女孩拖住妈妈的行李箱不想让妈妈走, 可是妈妈为了工作必须要离开。

故事背景:女孩小时候父母离异, 被判给妈妈, 妈妈从事的工作要出国, 将其托付给姨妈, 女孩在成长过程中很向往像其他同学那样有父母陪伴, 对母亲有很多怨言和希望, 但是总是无法在电话中说出口。

“过去”的故事:主角 (故事讲述者) 从同学中选择10岁的自己的扮演者, 自己10岁时的妈妈的扮演者, 还原10岁那年在机场送别的场景。主角在老师的引导下时而讲述旁观, 时而进入戏中扮演10岁的自己, 时而又换位扮演当时的母亲。

“现在”的故事:“现在”的自己 (由扮演者扮演) 与“现在”的母亲越洋电话。主角在开始时告知扮演者自己现在接到妈妈电话里的问候和关心时的言语 (一些口是心非的简单语言) , 然而在内心却压抑着自己对母亲的思念。通过老师的引导, 主角开始把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通过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出来, 例如“妈妈, 我想和你在一起。我要你回来, 我不要你赚钱, 只要你现在就能回来, 和我在一起……”继而通过自己的扮演者的讲述更形象地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角又感受了妈妈听电话的内心世界, 体会到身在母亲的位置的无奈和不易, 但同时提出了一个滞留在自己心底的问题“如果人长大了要承担那么多的责任, 为何我们要长大?”为了更好地帮助主角解答这个问题, 老师让其在同学中再选择一位来扮演一个主角希望中的“智者”, 用对话问答的方式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最后找到答案。

“未来”的故事:在“现在”的故事的基础上, 教师向主角提出“你愿意告诉妈妈你能做什么, 让她体会到你的成长?”主角提出的回答是代替妈妈去看望陪伴自己的外公外婆。

主角用红色、绿色和白色的布来布置一个外婆家的花园, 三种颜色的布分别代表外婆家花园中的石榴树、薄荷树和白玉兰。主角再次在同学中选择一位扮演自己外婆的人, 上演在花园中陪伴外婆浇花、种花的故事。教师适时地告知主角, 假设花园中有个远程摄像头, 妈妈可以通过它看到一切, 引导主角说出想对妈妈所说的话, 以及妈妈可能会说的话, 妈妈“你现在懂事了, 长大了, 妈妈很开心……”主角“我会尽量做得越来越好, 妈妈请放心”。

去角与结语:

参加此次心理剧演出的每个同学都向主角去角“我不是你的……, 我是你的同学……”并与主角拥抱、握手。

应用总结:

学生们在本阶段反映青少年自我发展的问题更为直接, 其中包括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过高的标准带给孩子的精神压力、父母的工作繁忙对孩子缺乏真正的关爱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在心理剧完成之后, 一些学生感受到了父母对于自己的爱的重要性, 也有学生想对于自己曾经无意中伤害过的家人和朋友说声道歉的话, 更有学生说要好好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 从他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从未意识到的问题, 换角度地思考问题后给与自己积极生活和学习的理由, 确定自己未来的正确方向。

三、教育戏剧在青少年自我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课本剧、原创小品和心理剧这三种方式在上海戏剧学院附中的实验, 我们发现, 教育戏剧具备多种功能。而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教育戏剧是一种能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认同的方式, 能够有效地缓解、疏导、解决问题, 推动问题向良性方向发展。教育戏剧对于青少年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大致可以整理为以下几点:

首先, 培养对于自己正确的认知。在教育戏剧的学习过程中逐步了解自我, 直视自己的缺点和优点, 并有效地改变自己的缺点, 进而明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

其次, 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教师在教育戏剧的执行过程中扮演了提问者的角色, 把主角位置留给青少年自己, 学生们要解决问题, 必须要自己进行反复的尝试, 促使了各种新颖的构想和议案的萌发。青少年在教育戏剧的学习中经常会从时空、角色、结构、主题的处理上带给教师惊喜。

再次, 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教育戏剧学习让青少年及时了解到沟通的重要性, 逐步尝试带着包容和理解去与自己的家人、师长、同学进行交流, 并学会换位思考, 多角度思考分析的方法。

最后, 快乐的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戏剧的学习过程中, 青少年了解到他人有比自己更大的困难但仍然要面对, 相比较而言自己要幸运很多时面对现实问题就会远离消极的情绪。

参考文献: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责任编辑:马赞)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创作性戏剧原理与实作[M].台北: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 1999.

[2][3]张晓华.教育戏剧理论与发展[M].台北:心理出版社, 2004.

[4]马建青.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论丛[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实施教育戏剧的做法 第9篇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副教授高祥荣、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天虹在《外国中小学教育》第6期上撰文认为,教育戏剧是将戏剧应用于学校课程教育的一种统称,即把戏剧方法与戏剧元素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对象在戏剧实践中获取知识,在相互交流中观察发现、创新思维。目前,我国的教育戏剧还处于尝试和起步阶段,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去探索和实践。第一,教师多组织学生观摩优秀经典的戏剧戏曲,让学生熟悉戏剧艺术,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国家课程,让戏剧走进校园。第二,将戏剧从艺术学科渗透到其他学科,以戏剧的结构、要素来构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除了语文、历史课程外,数理化课程也可以运用戏剧元素。如上物理课时,教师可以以科学家牛顿为例,讲述万有引力等力学规律;上化学课时,可以让学生扮成各种化学元素,相互争论谁的作用大,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公式的理解。第三,完善教育设施,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场地,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包括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成效评估。第四,教育戏剧的教案可以设置成“模块+课件”形式,即标准化和灵活性相组合教案范本,供不同层次的学校和教师选用。

nlc202309090655

廉政戏剧心得体会 第10篇

近日,市纪委组织全市县级以上干部集体观看省豫剧三团演出的廉政戏剧《全家福》。观看后,市工信局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大家踊跃发言,畅谈观看感想和体会,并对下一步工信系统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通过交流和讨论,局领导一致认为,廉政豫剧《全家福》通过独特的角度和开阔的视野,表现了腐败罪行对人民群众的深重伤害和当事者个人及家庭亲人付出的惨痛代价,敲响了振聋发聩的警钟,同时也通过人物的思考和命运选择,表现了我们党反腐的决心和对我们国家民族前途的信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作用。

市工信局党委书记、局长杜家武结合市工信局近期重点工作,提出以下要求:第一,要高度重视工信系统反腐倡廉建设,切实增强党委主体责任意识,做到把廉政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一起安排、一起检查;第二,要把好廉关,过好年关,春节将至,大家要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带头执行廉洁自律有关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管好分管部门及身边工作人员;第三,要持之以恒加强机关理论学习,用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的“守纪律、讲规矩”来规范每位机关工作人员的言行,要深刻汲取《全家福》中主人公的惨痛教训,促进机关党员干部时刻坚守底线、廉洁从政;第四,要运用多种形式,扎实推进单位廉政集中教育系列活动的深入开展,使工信系统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戏剧《哈姆雷特》阅读心得优秀 第11篇

戏剧是人生的放大,人生就如一场戏。无论你在人生的哪一个阶段,当你经历了一段丰富而深刻的精神生活,重新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自我,你总是能在《哈姆雷特》里找到那些你会觉得那似乎应该是属于永恒与不朽东西。

因为它谈到了人生的抉择,谈到了选择的人生之路——面对正义、爱情、责任,一颗矛盾而又决绝的心,在那样一个混沌的世界里毅然背叛了命运,坚守住了他的正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经验也代表了我们自己的经验,他所面对的命运在我们人生的某个阶段里也是我们所要面对的。

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是非理性的,热血中正义的沸腾让他失去理智,比如当他在激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时。然而或许正是他这种不理智的抉择,这种人性的弱点,让我们从心底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我们常常可以在自己身上看见他的影子……

哈姆雷特又是极其重视感情的,一个忧郁多情的王子。当他以装疯来躲避国王的迫害时,依然抑制不住对奥菲利亚的思念,不忍心让她因为自己装疯而痛苦,冒着可能受到国王怀疑的风险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当他倾听了父王鬼魂的诉说,一颗心困扰在亲情与正义之间,忧郁不已。

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哈姆雷特,在对命运的抉择中构造了自己的悲剧。本来他完全可以屈服于自己的命运,不去探询父王死去的真相,但性格不允许他带着疑问庸庸碌碌地生活,所以,他毅然走上了找寻真相的道路。此后,只要他做出的任何抉择稍有不同,所有人最终的命运都会改变,但是经验驱使他一次又一次作出在他认为是正确的而实际上是致命的抉择,然而,他并没有为自己的抉择感到遗憾,他只是希望霍拉旭能为他“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因为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抉择在特定情况下都是唯一的,所以我不会指责他的愚蠢、不值得与对正义的狂热,他是黑暗中的英雄,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

小学戏剧教育 第12篇

课 题 方 案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我国的小学艺术教育只限于开设音乐、美术课程。在世界艺术教育日益综合化改革浪潮的推动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把戏剧、舞蹈列入艺术课程标准之中,使之与传统的音乐、美术并列,并指出:艺术课程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美术等单科艺术课程,而是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以及相关的影视、书法、篆刻等艺术的综合以及相关的教学活动,构成整体的综合艺术课程。艺术教育的这种综合化趋势,体现了一种崭新的现代教育观念,说明艺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新的复兴和生机,而戏剧艺术的加入,更是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戏剧,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能以直观有效的方法使人产生感同身受的直接体验,从而对人们的思想施加政治的、道德的、宗教的、审美的多方面影响,最终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古希腊雅典的公民教育中,戏剧教育是重要的一部分,政府甚至给公民发“观剧津贴”;中国上古时代学校教育中“六艺”之一的“乐”,似乎说的是音乐,实质包含了诗、歌、舞三要素,是一种歌舞剧的表演艺术,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戏剧教育”;20世纪初期,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包戏剧原理与教育原理相贯通,并作了成功的尝试,在我国首创了把校园戏剧纳入整个教育体制这一种现代教育方式。历史上的这些成功实践,为戏剧艺术教育的可行性提供了佐证。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真正重要的是唤起学生创造的热忱,帮助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以利于学生积极灵活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帮助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学会生存。根据这一宗旨,在小学中开展戏剧教育,也应定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即以培养一个健全的公民,使其具备一个公民应有的一般性基本条件,而不在于培养专业理论、技能和创作人才。因此,学校戏剧艺术教育不是“天才教育”,也不走专业化教育的路子,它具有普及性,面对全体学生,为全体学生所享用,为全体学生服务。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艺术教育基本上还是停留于音乐、美术两科,且对戏剧作为素质教育是重要载体和作为教育的辅助工具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功能等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虽然这几年通过素质教育的大力宣传和各级新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实验,综合艺术教育的观念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但戏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仍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对戏剧在学校艺术教育中的作用和价值,也缺乏必要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戏剧教育的缺席,已经成为我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综合艺术教育的重要难点和困境。只有突破这个“瓶颈”,《艺术课程标准》才能顺利实施,综合艺术教育也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作为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开展戏剧教育这个具有前瞻性的课题研究,针对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构建起小学戏剧教育的框架体系,形成学校实施戏剧教育的途径与策略,填补我国在小学阶段系统实施戏剧教育的空白。

二、研究依据

1、在所有艺术门类中,戏剧是离人最近的艺术。戏剧教育是最便捷、最恰当的人文素质教育。戏剧教育的座钟目标是人格教育,是致力于人性的发展与完善。将戏剧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人格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已为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成功地实践着。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艺术教育改革浪潮的掀起,开放、多元、综合的艺术教育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戏剧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方法之一被纳入学校教育的范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戏剧纳入普通学校教育之中,以立法或课程计划等形式确立戏剧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2、在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学科中,戏剧是最具有综合性和多元功能的。因为它本身就是综合艺术,涉及了文学、音乐、舞蹈、表演、灯光、布置、化妆、音响效果等等,所以戏剧教育的理念最能代表综合艺术教育的理念,能统领音乐、美术、舞蹈教育;同时,戏剧教育本身又会反过来促进音乐、美术、舞蹈教育。而且,戏剧艺术无论在感情强度还是理性深度上,都位于所有艺术门类之首,其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完善也最为有力。戏剧教育注重人的语言能力、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交流能力、表现能力、角色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尤其致力于综合素质和人格的塑造。

3、较早在英国出现的“戏剧教学法”,(Drama In Education,简称DIE)2 又称为“教育剧场”、“教育戏剧”、“戏剧教学活动”,它是关于整体课程的规划,而不是单一科目的课程教学,所以它使用于任何科目的教学。它的理念就是将戏剧的元素作为一种教学与学习的媒介,而不仅仅是一门学科科目。教师借由经过设计的戏剧活动,让参与的学生了解知识,不仅可用在艺术方面,包括科学、历史与人文等知识的传授。“戏剧教学法”是以戏剧艺术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即以戏剧的结构、要素来构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以强化教学效果。

三、课题界定

“戏剧教育”分为专业戏剧教育和非专业戏剧教育两种。前者以培养编剧、演员、导演和舞美等戏剧专业工作者为主,如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以及各种艺校的戏剧专业,都是专门的戏剧教育机构;而后者是面向社会,面向全体人群,是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本课题所说的戏剧教育,是指非专业戏剧教育,是面向全体小学生的。它是通过戏剧的元素、戏剧的结构和戏剧的过程,把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导向教育目标,促进其全面和谐的发展。它隶属于学校艺术教育范畴。

四、研究基础

杭州市大关小学进行《戏剧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的研究,具有可行性,因为该校具有丰厚的研究基础。

学校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就一直坚持进行艺术普及教育,被誉为“艺术的摇篮”,曾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是“浙江省艺术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是浙江省的教育科研200强,杭州市的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有一支高素质的,具有很强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曾多次承担国家级、省市级重点课题、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有多项在全国、省、市获奖。

自2004年以来,学校与杭州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戏剧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功能及其实施的策略研究》。在戏剧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学校已完成了对我国小学戏剧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进行了“戏剧艺术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及其发展策略的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果将于2007年的7月由浙江大学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准备参加8月在香港举行的国际戏剧教育研讨会的交流。

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既有杭州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黄爱华博士,副所 3 长徐大军教授以及长期从事校园戏剧创作的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黄岳杰等一些大专院校的戏剧教育专家,也有长期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这是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一次合作。本课题的负责人为学校的副校长,是中学高级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教师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均参与过国家级、省市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教科研能力。

五、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将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实践戏剧教育的成功经验,并与杭州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的戏剧教育专家合作,通过对戏剧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化对学校戏剧教育的独特功能的认识,构建起学校戏剧教育的框架体系,形成学校戏剧教育的发展策略,总结出小学阶段学校戏剧教育实施的新模式。

六、研究内容

1、研究戏剧教育在小学生心智发展、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的育人价值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从“丰富感知,完善人格”和“提升能力,全面发展”等方面提炼和总结出戏剧教育的独特功能。

2、研究如何从课程设置、与其它学科的有机结合以及校园戏剧活动的组织开展三个层面构建起学校戏剧教育的框架体系,形成学校戏剧教育的发展策略,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增添生机与活力。

3、研究如何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在职教师戏剧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保证学校戏剧教育的实施。

七、研究原则及方法

1、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相结合

在我国,小学阶段开展戏剧教育,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工作,缺乏相关的理论指导,而没有理论指导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首先应加强有关戏剧教育的理论研究,认真学习国家艺术课程标准和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实践戏剧教育的成功经验,从艺术教育的目标出发,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心理素质出发,进行理论研究,构建戏剧教育模式,提供操作策略,加强实践探索。通过实践的方式检验、验证、充实和发展戏剧教育理论,并将科研人员的理论研 4 究和实验班级、教师的实践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从而形成较完善的内容体系、教学模式体系、管理体系、评价体系等。

2、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戏剧教育要在小学阶段全方位地实施,途径应该是多渠道、多层次的。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人格修养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小学阶段的戏剧教育,必须全面探索,整体推进。但戏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必须确定实验班级重点突破。通过行动研究,结合使用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等,加强理论指导,总结探索经验,然后及时把实验班级的经验成果转化为全面实施的措施,进行整体推进,以达到“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目的。

3、引领示范与激励评价相结合

邀请杭州师范学院戏剧影视研究所的专家,在课题方案的制定、实施以及总结推广的各个阶段,通过与课题组成员进行座谈和参加研讨会,开设与课题相关的专题报告以及观摩研究课等各种形式,对本课题进行多方位的指导。通过专家的引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励评价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引领示范与激励评价相结合,全面推进课题的纵深发展。

本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

八、操作思路

根据我国《艺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综合艺术课程”的总目标,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戏剧教育的现状,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在戏剧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保证“戏剧教育对各学科具有统领和整合作用”和“戏剧教育要落实到教学目标和教育宗旨上”的前提下,围绕学科性、渗透性和活动性三个层面的戏剧教育,构建起学校戏剧教育的框架体系,形成学校戏剧教育的发展策略。

(一)学科性戏剧教育,是指把戏剧作为学科来教学,通过课程进行戏剧教育。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开设综合艺术课程和开设专门的戏剧课程。通过开发校本课程,设立选修课,组织戏剧表演兴趣小组等途径加以落实。

(二)渗透性戏剧教育,是指把戏剧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戏剧的内容和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方法,是指以戏剧艺术为手 5 段,以戏剧的结构、要素来构思教学过程,完善教学方法,强化教学效果。教师在设计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思路:一是以戏剧形式呈现教学内容,二是以戏剧结构设计教学过程。

(三)活动性戏剧教育,是指戏剧教育的主题活动。它是通过各种戏剧活动达到教育的目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课本剧编演,角色扮演,校园剧演出。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周期:1年(2008年6月结题)课题研究阶段:

(一)申报阶段:(2007/1—2007/3)

主要内容:课题前期调研、形成方案、方案申报。

(二)准备阶段:(2007/3—2007/6)

主要内容:成立由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组,讨论实验内容和研究方案,确定环节和相关研究内容的负责人及其组成人员。务必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位。

(三)实施阶段:(2007/9—2008/5)

主要内容:根据实验研究的进程和出现的问题,随时调整实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1)面向教师,不定期举行专题讲座、专题研讨,共同总结经验,解决研究中出现的实际问题。专题讲座与研讨的内容可以涉及“当前艺术教育改革的背景及现状”、“戏剧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国内外实施情况”、“戏剧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功能”、“戏剧教育的实施策略”、“学科性戏剧教育”、“渗透性戏剧教育”、“活动性戏剧教育”等等。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开设戏剧选修课,组织戏剧表演兴趣班,学生自愿报名,开展戏剧实践活动。

(3)成立小学生剧社,并定期开展活动。

(4)开展多轮关于戏剧教育的课堂教学专题研究活动,内容包括开发“综合艺术课程”,在学科教学中注入戏剧教育的内容,将戏剧的方法渗透于学科教学中。通过研讨,引导教师把戏剧教育的理论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探索戏剧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5)组织开展戏剧形式的主题活动:课本剧的编演、角色的扮演、校园剧 6 表演、举办校园戏剧节等。

总结深化阶段:(2008/4—2008/6)

主要内容:总结经验,形成实验研究报告,汇总成果。

九、研究人员

课题组长:陆军裔 课题副组长:朱玉林

课题组成员:黄爱华 蒋枚禾 石晓云 孙慧敏 赵春艳 王咏梅 严 莹

刘 芬 陆轶智 胡鸣芳 王 瑾 陈 芬 汪水英 张 蕾 郑慧华 赵正清 陆顺良 张勇梅 周慧霞 方琼岚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戏剧艺术》2002年第1期。

2、郭声健《新中国艺术教育大事记》,《艺术教育论》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版。

3、蔡奇璋、许瑞芳《在那涌动的潮音中——教习剧场TIE》,《扬智文化》(2001)。

4、孙惠蛀《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戏剧艺术》2001年第1期。

5、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名家通适讲座书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版。

6、陈恒辉、陈瑞如合著《戏剧:让儿童在戏剧中学习和成长》香港嘉昱有限公司2001年版。

7、顾自芳《戏剧交响——演剧艺术撷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胡知凡主编《艺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版。

9、俞理明、韦爱诗《加拿大中小学戏剧课程及其启发》外国中小学教育,2002,5。

上一篇:爷爷·爸爸·我·姑姑下一篇:神州通信实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