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2024-06-21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精选6篇)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第1篇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此书是人物传记,类故事书籍,思来想去无法用思维脑图的方式整理脉络而后归纳,所以试试用文本的方式来记录一下,旨在希望通过总结,能让自己不至于忘的这么快,也方便以后回顾。这是红衣教主的第三本书,据说第四本书已经在路上,算是互联网大佬里写书最积极的一个了,这本书依旧维持他之前的风格,全篇用通俗的故事叙事手法讲述了从小学到目前为止的人生经历,简单来说就是流水账,但又不失细节,读起来毫不费力。最初想阅读的动力是想对比《腾讯传》,利用这两本书,两个当事人的描述,将3Q大战进行梳理和还原,但读来发现书中还是有很多其他高价值内容所在,所以3Q大战整理暂且待本书整理完毕后再整理吧。整书从他小学时候讲起,然后经历大学创业阶段、投身方正阶段、3721阶段、雅虎阶段、投资人阶段以及奇虎阶段这几个阶段回顾了此前经历。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通篇理念应该是受《颠覆者》和《创新者的窘境》等的影响,红衣教主特别推崇“颠覆”这个概念,这也跟他的性格相吻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干。小学阶段:从小学开始,老周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属于那种调皮捣蛋叛逆聪明的类型,但在这个时候,他就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对一件事儿极其执着的态度,确切的说,是兴趣。为了能看同学的一本关于计算机的书,可以二话不说用弥足珍贵的邮票来换取,想方设法的找机会接触计算机,努力拿到竞赛好成绩,竞赛最大动力是可以毫无限制级的在图书馆博览群书。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老周养成了2个习惯,1)博览群书,以后即便是等飞机的时候,都要买上几本飞机上看。2)阅读快速,配合第一个习惯,使得老周的阅读量大大超过常人。

更重要的一点,此时的老周不仅仅是对科技类的书感兴趣,对人文书籍一样入迷,也使得他后来很自豪的感觉能将科技和人文结合在一起,而不单纯的是一个理科男。发现但凡自传类书籍,在写到很久之前的事情的时候,都会有很多生动的细节描述,包括心理活动。但按照常理来说,人对自己小时候的事情不可能记得这么连贯,只能断断续续记起来片段而已。而且,心理学上表示,人的记忆是不可靠的,因为人的记忆会被拆解成一块一块存储在大脑中,想起来的时候就要进行组合成片段,这就导致大脑组合的时候会把相似的记忆组合起来,造成记忆与真实有所差别,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突然遇到某一幕在之前遇到过一样。虽然如此,但并不影响作者想表述的内容和主旨的正确性--即:老周确实小时候对计算机近乎痴迷,性格上极其叛逆,喜欢人文书籍。

大学及研究生阶段:保送考试因为情绪问题导致失败,又倔强的不想参加高考,所幸当时的物理老师向许多名校发了推荐信,才使得老周最终进入了西安交大少年班计算机系,来到了一个高手云集的学校,开始了不安分的新旅程。刚入学没多久,就因为打架事件被迫偿还债务(其实是对方勒索),于是他趁着暑假期间,在高中学校门口卖起了毕业生的笔记,旧书籍,这是他第一次与商业模式的接触,敏锐的他又发现有人在街头科学算命,对于擅长计算机的他来说,这小事一桩。随后便约了几个同学,编写了一个黄历程序,开始了街头1元1次的商业赚钱,随后还上债务自然不在话下。而在大学阶段,不安分的老周一直想着创业,所以瞄准了“反病毒卡”,于是和2个同学,偷偷摸摸借用机房、到处蹭电脑,开始了产品研发的心酸历程。一个人学生揣着火车票从西安到深圳购买原材料、自己焊接电路板、自己弄包装、自己找合作渠道等一系列车库创业旅程,整个过程之辛酸、疯狂、困难,只能在书中读过方可体会啦。

当然中间还有小插曲:机房丢失东西而周等三人成嫌疑犯被连夜审讯,差点招认入狱。反病毒卡自己做成之后,自己开始试着推广到市场售卖,才卖出没多少,老周就意识到了现实和理想完全是不同的:用户的使用场景完全不是想象中的美好,客户的电脑上会出现各种软件冲突。引用书中:这个过程对我触动很大,它让我意识到,真实的世界原始洪水猛兽。现实的世界让我认识到,客户使用产品的环境远远比实验室中的环境复杂,你必须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老周虽然是技术狂人,但从做第一款产品开始,就一直是以一个产品经理的角度去看,去做,去思考,这也是后来他做所有软件所秉持的态度。接下来就是要选好销售渠道,自己没有能力做渠道,卖出去一些后做售后也让他焦头烂额,所以他决定寻找销售渠道。于是只身一人来到北京,先是去找了瑞星,直言说我做了一个反病毒卡给你们瞧瞧,但是被一个不懂业务的年轻人直接赶了出来(班门弄斧,不赶你才怪,哈哈),后来又去找联想,但是联想说不做这一块业务。再后来找到晓君电脑这块的负责人,负责人却让周把技术给他们,钱等赚到了再分。于是老周折戟后回到西安,开始自己找渠道---代理商,但又被代理商压榨,自己拿小头,代理商拿大头。最终代理商帮忙卖出去了一两千张反病毒卡但老周疲惫不堪。但最后,反病毒显卡还是失败了。因为老周做的是硬件,不能及时升级病毒库。对于这次失败老周总结失败的原因是:

失败原因:1)自己固执,太相信直觉,虽然有过感觉要做软件,但还是因为固执坚持做了硬件,导致无法升级。2)不够专注,在此同时老周还做了许多其他事情,导致不够专注。

“不够专注”这个原因需要注意,因为在老周接下来的几次创业失败中,都觉得这个原因是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当今绝大多数创业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看人家做了什么好,自己就要往上加,最后让自己做了一堆60分的功能,一个大杂烩,却没有一个能达到80分。

再次可以对不专注这件事,许多初创公司,都有这个通病,自己模式没想明白,看对手有什么,甚至不是对手看人家这个功能好,或者觉得这个功能有用就开始抄袭、闭门造车,最后做出一个大杂烩,根本不考虑自己的目标用户、这个功能对目标用户是否有价值和自身的能力范围。

举个例子:A公司20人,B公司200人。

B公司做的产品比较庞大,A看到什么都想抄过来,这就好比A国有2万军队,B国有20万大军,A国却要和B国做一样的事情。更何况,A公司还以20人之力去做很多功能,就好比把2万大军分成10队,每队2000人去攻打B国、C国、D国等。孙子兵法《谋攻篇》言道: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守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用在创业初期应该也是适用的。在初期人数少,资源少的情况下,应该集中资源做深度,在某一特定方向做出成绩,站稳脚跟后方可慢慢的再扩展,然后扩展之后再根据情况向上攻击,即:先谋生存,再求发展。

而不够专注的另一个弊端就是猴子掰棒子,每一个都浅尝辄止尚未触达核心就开始分心进入下个领域,继续浅尝辄止,结果弄出一堆蜻蜓点水,却从来没能在一个领域内深入研究,找对方向。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这个产品确实是有价值的,功能对于用户来说是有意义的,做减法而非加法。正如周鸿祎在《我的互联网方法论》里说道:任何不以解决用户问题为目的的功能,都是耍流氓。

大学阶段的第二次创业是做了一个叫“信心”平面广告创意系统,就是将国外的设计软件进行汉化。这是个很好的产品,给当时的设计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强大的设计工具。但老周还是失败了。老周开始布局河南市场,想在河南市场打开,但应投资人的建议,老周开始在全国遍地撒花,招聘大量人员全国推销。导致最后兵力分散,老本营河南都被对手给渗透攻破了。当然其中还有个小插曲,老周与投资人之间的矛盾和被骗的经历,此处不赘述。

看这次的失败,原因还是“不够专注”。脚跟还没站稳,就开始分散兵力扩散到全国市场,正如上面所言。2w军队和20w军队竞争,2w的还要分散成10队。

这里可以借鉴柳井正在《九死一生》一书中提到的优衣库的成功之道。

柳井正先根据优衣库的定位,选择了合适的开店地址,然后店铺开张后,用这种模式验证是否可行,店铺盈利后,确认模式无问题,然后再将模式复制到下个城市,一步一步来。

毕业投身方正阶段这段经历一开篇,老周就告诫所有年轻人:1)创业是一种精神,但不要为创业而创业,做CEO太容易,但是成功很难。将自己开公司失败归结为:大跃进和揠苗助长。

2)建议毕业生不要一毕业就去创业,开公司很复杂,其中有很多流程是毕业生根本不懂的。要先去大公司了解公司的运作体系后,创业才更有机会。投身方正后做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利用程序员的技术 产品的思维,做了一个更人性化、体验更好的可视化操作软件,获得了一致好评。有此基础,老周向上面请示要做一个“飞扬”的邮件系统,原本这个在局域网内使用的邮件系统极其难用,老周借助游戏模式将邮件系统体验方面进行优化。比如,一登录就看到一个美女秘书站在办公桌前说:您有xxx的邮件。桌子上放着未读邮件的信封,上面写着来自xxx。但最终飞扬还是失败了,具体原因如下: 飞扬失败原因:

1)把自己的需求当做用户的需求,2)一味的沉迷于游戏界面的趣味性,却忘记了软件应该有的效率性、直观性。,3)忘记了简单是美,在邮件里加入了日历、时钟等,又一次没有保持“专注性”。

在这里老周想明白后,向公司申请将邮件免费给用户使用。当时老周隐约感觉到互联网免费是个趋势,但是被高层否决。感觉孤独,不被理解的老周感慨离职。

3721阶段1998年,老周再次创业,创建了赫赫有名的3721,做出了3721客户端。其初期想法是做一个中文网址服务,当时用户进入某个网站都是要记住http://NIC有关。CNNIC,中国互联网中心,负责我国域名注册管理的唯一机构,与3721相辅相成,号称有国家主管部门成立。与3721业务相辅相成。3721想寻求与CNNIC合作,但CNNIC给出了霸王条款,让3721交出核心机密、源代码,明白是直接拿到核心技术自己做一个,然后打死3721。双方谈判破裂,因为这个巧取豪夺的合作计划,老周开始起疑心,发现CNNIC根本不是国家成立的政府官方部门,只是中科院计算机和网络信息中心下属的一个科室。往外打着官方旗号进行宣传和运营。最后一次谈判失败,CNNIC直言自己非官非商,亦官亦商,收不了你就自己做,然后压死你。矛盾爆发,于是双方在媒体和公众面前展开了公开对战。2001年CNNIC和realname合作,不用再下载客户端即可使用服务,将3721直接处于危险境地。3721为了应对,采用了插件的形式,将软件压缩到100k,找网站合作,只要有用户访问了合作网站,电脑检测到用户没有安装插件,就开始弹出插件安装弹层,引导用户安装插件。随后竞争对手公司也开始大肆使用插件,并且肆意在安装自己插件的时候,卸载对手插件。为了应对这种做法,所有公司都让自己的插件变得难以卸载。3721开始自己找渠道推广,老周又开始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打法,把三线城市的所有代理商、烟酒经销商等等渠道都变成了自己的渠道,并且让渠道商拿大头,自己拿小头,提高了渠道商的积极性。由此,3721到了2002年销售额突破2亿。在3721和CNNIC竞争过程中,百度悄然壮大了。周鸿祎去找李彦宏谈合作,周鸿祎讲解完自己的看法后,沉默的李彦宏淡定的说了一句话“我觉得3721本质上也是搜索,以后我们肯定会有竞争”,于是合作无疾而终。百度也开始做插件,进而变成了百度搜霸。并且采用了让用户安装百度插件的时候,删除3721插件。于是多方展开了卸载、安装大战,后安装的直接将先安装的卸载。于是3721和百度对簿公堂。百度诉3721不正当竞争。后寻求与google合作无果,google也被迫退出中国市场。在多次交锋后,老周心力交瘁,心生退意。而且3721模式并不被看好,搜索也错过了最佳时机。新浪、搜狐、阿里都要斥巨资,甚至使用40%左右的股权来收购3721。最后雅虎出价1.2亿,老周想着借助雅虎的声望、品牌、和业务契合度发展3721,于是卖给了雅虎。但老周回忆道此时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雅虎阶段:在雅虎阶段的老周,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憋屈到家。在雅虎,老周开始发力搜索,雅虎在全球布局搜索,老周向总部申请争取布局中国搜索。1)决策冲突老周有自己的想法和决策,但总部并不同意,包括定位和品牌名字都产生了冲突。2)中西方企业管理制度冲突老周雷厉风行,想到就干,中国市场高速发展,很注重谁先出手谁先占领。但老周的每一个申请申报上去,都要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有一个答复,繁杂的流程手续让老周觉得过错很多时机。3)工作环境冲突雅虎员工注重人权,享受生活,没有干劲和拼劲,这让老周很不爽,训斥下属后,还被总部警告要尊重员工人权,该员工被开除后居然被调回总部“升职了”。雅虎员工善于做漂亮的PPT汇报,但执行力却让老周极度不满意。4)文化差异老周利用本土化热点来做宣传推广,但是总部根本不理解。比如想在开心辞典中进行宣传,老外根本不懂什么是开心辞典,王小丫又是谁。随后双方价值观一再发生冲突,比如老周想做免费,总部不同意。于是最终导致两者分道扬镳。在此阶段有两个地方产品做得比较精彩:

1)定位:利用《定位》一书的理论,新的搜索引擎不使用雅虎的名字,不叫“雅虎”搜索,而叫做“一搜”。其目的是避免造成用户心中定位混淆。比如,IBM生产了水杯,人们会觉得一个做电脑的做水杯,肯定做的不好。所以大多数企业都会采取新品牌来进入市场,比如丰田和雷克萨斯、本田和讴歌、日产和英菲尼迪、腾讯和搜搜、淘宝和天猫等等。当然定位理论不仅这些。建议看看本书。2)功能定位

直接进军搜索无异于正面交锋,起步较晚、实力差异会造成被动,于是聚焦MP3音乐搜索,由此入手,后续追求扩大业务范围,巧妙避开竞争。

投资人阶段因为雅虎的竞业协议,老周1年内不得回到前线,于是做起了IDG投资人。在此期间,便投资了奇虎360.1年后,重新回到战场,加入奇虎,进军搜索,避开正面交锋,借助当时高速发展的社区网站,从社区搜索入手打入市场。此处不多赘述。奇虎阶段:在奇虎,周鸿祎注意到了网络安全是一个用户确实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用户需求。由他开启的流氓软件,对用户造成的不便,也该由他来解决。在网络安全业务之上,老周也开始了他的互联网免费战略,开始用免费策略再市场上搅弄风云,大肆屠杀,将杀毒软件带入了免费时代。时间问题,该阶段就重点只记述【3Q大战这一件事儿】

2010年春节,腾讯推出QQ医生,在PC端捆绑安装,只要上QQ就强制性下载QQ医生,主要在北京地区试水,杀毒软件互不兼容,导致矛盾显露。但因其产品不成熟,QQ医生卸载率高,未造成大威胁。

2010年5月31日,腾讯推出简易版QQ电脑管家。2010年9月22日,腾讯QQ管家全功能版正式上线,功能高度重合安全卫士,QQ捆绑安装。

2010年9月27日,因之前与马化腾沟通无果,奇虎推出QQ隐私保护器,斥责QQ扫描用户硬盘,并发文斥责腾讯抄袭、逼死创新,引起舆论共鸣。

2010年9月28日,腾讯发表联合其他公司声明,只是安全检查,并不扫描用户隐私。

2010年10月27日,腾讯发表《反对360不正当竞争以及加强行业自律的联合声明》。

2010年10月27日,周鸿祎通过微博发声,声明因免费战略损坏多家企业利益,招致群攻。但奇虎敢于向灰色利益宣战。

2010年10月29日,奇虎推出360扣扣保镖。主要功能涵盖隐私保护、防止盗号、过滤QQ广告、清理QQ垃圾。同时用户安装360扣扣保镖后,点击QQ上的安全icon,直接链接到360扣扣保镖。72小时内,装机量突破1000万。2010年10月29日,腾讯发布声明,称360扣扣保镖是非法外挂。警察突击360,周鸿祎出逃香港。

2011年11月3日晚上,腾讯以360安全卫士劫持qq用户为由,为维护QQ用户利益,宣布了著名的“艰难的决定”,让用户在QQ和安全卫士之间二选一。

腾讯出此决策后,引起网民舆论大潮,这种绑架用户的行为,让腾讯失去口碑,抄袭逼死其他公司的做法,也让其公众印象很不友好。舆论天秤向360倾斜,虽然安全卫士卸载率飙升,但也导致QQ卸载率飙升。

1小时后,奇虎斥责腾讯绑架用户,同时推出web QQ版本。腾讯随即做出技术反应,web QQ服务停止,QQ空间不支持360浏览器访问。

奇虎:上市主承销商撤退。请王功权做和事佬,调解失败。11月4日9点10分,奇虎发表公开信,360扣扣保镖下线,并发布致网民求助信,请用户坚定的站出来,3天内不要使用QQ。

11月4日9点腾讯召开新闻发布会,声明立场。遭网上舆论一边倒的声讨以及媒体记者质问。处于舆论不利地位。

11月5日上午,腾讯 金山 搜狗 遨游 可牛 百度联手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不兼容360系列软件,披露360的八大谎言。(但搜狐CEO张朝阳表示并不知道不兼容计划)新浪宣布支持360并达成合作协议,还与MSN展开合作。11月10日,奇虎宣布,QQ和360兼容,同时启动上市工作会。

11月15日,周鸿祎发表“与其苟活着,不如奋起抗争”站在弱者立场上表达观点。

11月20日,工信部正式发布通告,责令两家公司5个工作日内向公众道歉并停止战争。

2012年4月,腾讯诉360扣扣保镖不正当竞争。2014年2月,奇虎败诉。在3Q大战中: 360战队:盛大、迅雷、搜狐、暴风、新浪

腾讯战队:卡巴斯基、瑞星、金山、百度、遨游、可牛 老矛盾:

奇虎VS金山===安全卫士和金山网盾

奇虎VS遨游===360安全浏览器和傲游浏览器,遨游浏览器安全组件为金山提供,被360安全卫士拦截定义为木马 奇虎VS百度===百度搜霸和3721插件,百度工具栏被360安全卫士定义为恶意插件,提示卸载。

奇虎VS可牛===周鸿祎和傅盛老同事之间的矛盾。

360杀毒和可牛杀毒之间的矛盾,奇虎直接拦截肯牛杀毒。

可牛又被金山收购。3Q总结:

3Q大战之前,腾讯是中国最强大的抄袭之王,肆无忌惮的等创业公司趟出道路,模式验证成功后,利用QQ用户量和粘性直接抄袭,逼死创业公司。当时任何创业公司都逃不开一个问题:如果腾讯也做了这件事,你怎么办? 也因此,2010年7月24日,2010年第28期《计算机世界》在封面打出“狗日的腾讯”大幅标题,并且配上一张一只被插上三刀的QQ企鹅为图。

腾讯着实为创业公司的公敌,扼杀创新的杀手。

3Q大战之后,腾讯意识到这种做法失去民心,引起舆论声讨,用户对腾讯的认可度和依赖度也因此没有好印象,故在此之后,腾讯成立投资部,不再以抄袭为主,而已投资、扶持、收购创业公司为主。

毫无疑问,3Q大战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在此后,创新公司林立。

而奇虎方面,很少有企业能抵挡得住腾讯的抄袭,老周不按常理出牌和招招致命的打法,成功让奇虎活了下来,并让腾讯吃了亏。其中360扣扣保镖直击要害,直接拦截腾讯广告,让其损失了主要营收。再强制修改qq客户端,点击qq客户端上的安全icon,直接连接到了360扣扣保镖。

虽然打法流氓,但胜的漂亮。

书中没有提及另外的几次,周鸿祎VS李彦宏,周鸿祎VS马云等其他经典战役,这些也是值得总结的点,有时间会再总结补上。

另外,3721进入雅虎导致失败,为阿里后来被雅虎收购提供了经验,让马云意识到要掌控公司控制权,并在最后马云将雅虎逐出董事会,而后又成为了雅虎中国的股东的戏剧性谍战打下伏笔。这场战役,一样值得总结,稍后补上。至此,全书完。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第2篇

这本书是周鸿祎的一个自传。看完书之后就会觉得,哦,原来周鸿祎就是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颠覆者,喜欢颠覆认知,挑战原有规则。通过网上还了解到,媒体或者同行对他的评价是好斗,健谈、富有攻击性等,对他褒贬不一,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当然,不管别人对他评价好与坏,跟我没有什么关系,他做成了今天的成就那是实打实的本事,我去看这本书,是希望通过这本书中的描写,给我一些启发,给我一些改变,给我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不是看完书再去评价人家,那没有什么意义,说句不好听的,个人对人家的评论完全可以忽略,因为没有资格,不是一个档次的。

言归正传。客观来说,这本书给我印象还是蛮深刻的。

一个就是他的童年“熊孩子”经历。

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安分的人,但人家喜欢读书,这点又和一般的熊孩子有一些不同。有时候想想自己,想想身边朋友们的孩子,感觉一般有一定成就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传统上的从小通过努力读书,刻苦学习,长大之后做出了成绩,另一种是非传统上的“熊孩子”、“坏学生”长大后突然发家致富,成了励志的另一面。当然具体情况还得具体分析,暂不赘述。

想想周鸿祎,想想像他这类的“熊孩子”,或许他们从小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然后敢于去挑战,去做一些世俗或者家人可能不太接受的事情,去追求自己想要达成的目标。如果万事都被条条框框束缚,活在这些世俗或者自己给自己建立的束缚之下,这个不能做那个不敢做,这个不可能成功那个是大人们的经验教条,那样估计有什么太大成就,因为他的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可能相对会比较低下吧。

小结:颠覆自己的认知观念比颠覆行为更重要。以此书提醒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敢于挑战。

第二个就是知道了互联网史上震惊世界的3Q大战,360和腾讯的巅峰对决。简单来说,就是,360不满腾讯抢他的客户,开发了一个软件,制止腾讯捆绑下载软件,腾讯反击最终两家企业对簿公堂,腾讯使出杀手锏凡电脑上用360软件的都不能用腾讯,两者不能兼容,那段时间搞得用户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刚好今天经历360误删系统文件的事情,对这个案例有了新的深刻的体会,故写下此文作读后感。真的,互联网产品,用户的体验非常重要。即使你做得再好,但你有那么一样对用户来说是制造麻烦,是感到非常不爽的,甚至是深恶痛绝的,那我是那个用户我也会狠心舍弃你。

延伸思考一下工作。之前看过某位企业家一句话,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力如果相差不大,做到最后可以说是服务的竞争。所以除了硬件很重要,人性化、贴心服务这些软件也很重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

“颠覆者”周鸿祎 第3篇

7月3日在北京的一场媒体沟通会上,“红衣大炮”周鸿祎穿着一件红色的衣服,他用“我唯一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骂不还口”来解释在微博上与雷军之间的隔空骂战,在场的几十名记者笑了,周鸿祎的脸上也露出了狡黠的祎情。

那一天,360公司发布了第二款特供手机,定价1999元,和小米手机的价格一模一样。

在周鸿祎抛出1999元的手机来“恶心”雷军之前,公开交战数月的两人有着太多的相似——两人是湖北老乡,年龄相仿,经历雷同,甚至两人的妻子都在方正集团工作。

“我觉得他是一个非常聪明,非常能干的人,但是他是一个商人,可是他总是要把自己打扮成一个伟大的圣徒”,现在的周鸿祎这样评价雷军。而据媒体报道,周鸿祎从西安交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方正工作,在刚刚进入方正的那一年,周鸿祎托朋友请雷军吃饭,几人还经常一起到北大看电影、滑冰。

有意思的是,周鸿祎在方正的经历并没有出现在他的百度百科词条里,他自己也很少谈起。也许是因为周鸿祎还在没日没夜地敲代码时,只大他一岁的雷军已经是金山公司总经理了。时过境迁,昔日的程序员周鸿祎辗转雅虎中国之后,已成为了上市公司奇虎的董事长,而雷军也早已成为了上市公司金山的董事会主席,同时执掌小米手机的大印。

今年6月,这两个曾经的好友在微博上撕破了脸。周鸿祎在微博上爆料,“恭喜小米作价40亿美金融资成功,每部(小米手机)利润七八百元。”一时间,包括雷军在内的一千小米高管对周鸿祎口诛笔伐,而屡次与人掐架的周鸿祎显得十分淡定,围绕“小米暴利”连续发布微博。6月27日,小米宣布第三轮融资完成,从融资金额到公司估值均“不幸”被周鸿祎言中。就在融资消息公布的第二天,360特供机AK47开始网上预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业内消息人士曾向媒体透露,“以口水战的形式宣传360特供机,其实是手机厂商的意图,手机厂商没有互联网营销和推广的经验,而周鸿祎在这方面经验丰富。”

近日,一家名叫“匿名分析”的国外做空机构发布了一份质疑奇虎360网站流量的报告,报告中还历数了周鸿祎从2000年涉足互联网行业后的“战斗记录”,从最初创办3721网站,遭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起诉,到将3721网站以1.2亿美元估值出售给雅虎后因诈骗等遭雅虎起诉并败诉,随后与金山交恶,和马化腾的“3Q大战”更是让他声名远播。最近周鸿祎又和雷军在微博上吵得昏天黑地,不仅给雷军起了“雷不群”的外号,吵到兴起甚至约雷军到北京朝阳公园面谈。用周鸿祎自己的话说,他“说话比较糙,但说的都是真话”。

對于自己的战斗史,周鸿祎在3日的发布会上说,“从我做免费杀毒开始,我觉得我从不主动挑口水战了。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我做事情可能会让对手觉得受到威胁,他们就有点反应过激。”

周鸿祎似乎全身都流淌着战斗的血液。这一点从他的新浪微博账号便可窥见一二:他的头像是一张自己身着迷彩服,抗着冲锋枪的照片。而他近期更新的一条微博内容是,“迷宫似的街区和房间,四面都是空当,很难找死角坚守,只有不断快速移动,在运动中消灭敌人,先开枪再瞄准,快鱼吃慢鱼,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他在打CS模拟野战呢!

对于旷日持久的“小三大战”,雷军说:“手机是个黑盒子,消费者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和360相互剖析对方产品,倒是有助于行业透明化。”周鸿祎称,“360做手机可以讨好我的用户,还可以通过360的软件获得手机入口。”其实,互联网对于手机的冲击一定会到来的,但有了周鸿祎,一切都在加速。

不以百度的方式挑战百度

对执掌360帅印、意气风发接连推出两款360特供机的周鸿祎来说,他也有遗憾,卖掉3721,使周鸿祎在IT业输掉了第一轮比赛,结果腾讯、百度成功了。

“当时3721已经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了,如果我没有把它卖掉,而是将不好的用户影响修正过来,现在它至少可以跟百度平分中国市场,3721是一个至少几十亿美金的教训。”所以,做360是为了弥补他这个错误的心结。

1998年,互联网在中国还处于蒙昧时代,周鸿祎发现身边不懂技术的朋友上网时,畏惧输入wWW开头的网址,在直觉上他认为中文网址将会是个大市场。于是他离开方正成立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公司网站名叫3721,并一炮走红。

现在在网上搜索“3721”,大量链接的关键词仍指向流氓软件。当年周鸿祎为推广3721,曾找很多个人网站合作,让他们帮着做弹出窗口广告,甚至有些窗口无法关掉。这也让周鸿祎背负了“流氓软件之父”的骂名。

“当年推广3721时,确实给用户造成很不好的印象,干过的事我认账。”谈及这段往事,周鸿祎挺爽快。“我做360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里面承载了我个人很多爱恨情仇在里面,这事因我而起,我有责任把它给推动下去。对我来讲,有个自我修正的想法。做360是要在行业里重新确认大家对我的一个认知、认可。很多公司有钱了之后,不还得回过头来做公益吗?为什么不能在最初做企业的时候就做好事?所以我把这个免费杀毒的一半看成是我的一个公益事业。就算我在这块不挣钱,但是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大家觉得我很棒,这种成就感远远超越挣很多钱的感觉。第二,当年追随我的员工很多,我对他们得有个交待。所以我希望让它上市,让投资人有好的回报,让我的员工也能有很多人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2002年,为争夺IE地址栏,3721和百度兵戎相见。当时3721的销售额已达到2亿元,纯利润有6000万元。但2003年周鸿祎以1.2亿美元价格把3721卖给了雅虎。后来周鸿祎从雅虎出来做反流氓软件,几乎是亲手杀死了3721。而当年的对手百度,现在已经占有了国内70%以上的搜索市场,市值370多亿美元。

“我卖掉3721跟马云卖掉阿里巴巴40%的股份出发点是一样的,马云今天肯定也特后悔做了这个交易。”周鸿祎说,他愿赌服输。

最近,网上疯传新浪微博的一条传言“奇虎360要进军搜索领域,现在正在狂挖百度的人才”,信以为真的人不在少数。

花旗银行日前发布研究报告,预计奇虎360最早今年底就会推出完整的搜索服务,理由是周鸿祎本身就是做搜索出身的,其首次创业时所创办的3721曾经是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如今,周鸿祎若想重操旧业,360导航页的巨大流量可以为其提供有力支撑,而且360已经推出了视频搜索,在垂直搜索领域做出了尝试。

“如果360能拿下10%的市场份额,营收和利润就会有700%的增长。”基于对360进军搜索的坚定看好,花旗给予了奇虎股票“买入”评级。

大格局已经稳定了数年的搜索市场真的会迎来360的搅局吗?

对于这一传言,360官方的回应很简单:近期没有这方面的战略公布,若有新动态,肯定会及时发公告。如果仔细翻看周鸿祎过往的微博,会发现较为明确的表态:“不会有什么搜索大战。互联网上从来没有以相同的商业模式、技术、市场定位颠覆掉市场垄断者的案例。还有,评论家看好的东西,往往不会好,评论家看好的方向,往往是错的。”

这样的表态很符合周鸿祎的一贯作风。人行以来,周鸿祎向来不按常理出牌,其最擅长的招数是破坏性创新。

对于360的成功,他曾这样解释:“360进入安全市场,如果模仿别人成功的做法,如卖软件,那一定掉进红海。如果颠覆已有的游戏规则创新出免费杀毒的模式,市场就变成蓝海。世界上本无蓝海,你能想到的别人也能,所以处处是红海,所谓红海蓝海其实都在一念之间。”

显然,周鸿祎喜欢做的并非是跟进者,而是颠覆者。

所以,虽未直接参战,但360在搜索市场也并非“安分守己”。雪球财经美股分析师陶然分析,截至去年底,优酷已经有10%的流量来自360的视频搜索,这说明360在垂直搜索上的探索还是获得了相当的成功,虽然360目前尚未借此收费盈利,但这无疑给其盈利增长留出了不小的想象空间。

一位曾在360影视供职的员工透露,实际上360影视这个产品还未完成,视频搜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接下来还要扩充功能,打造品牌,未来它有可能成长为平台,成为网民观看网络视频的人口。360影视其实已然是百度视频最大的竞争对手。

而且,从公司成立开始,360的搜索团队就是一个独立部门,尽管后来公司业务以安全和浏览器为主,但搜索团队也并未被合并或者裁撤。显然,对于搜索,周鸿祎并非放弃,他所放弃的只是按百度的方式挑战百度。

“中国文化,不喜欢我这种人”

周鸿祎常被人唤作“老周”,“老周”喜欢看书,一个星期10本。和江湖上骁勇的形象不同,他的书柜里居然摆着好几本洗涤心灵的书。

相对他听古典音乐的喜好,周鸿祎更广为人知的是他的好勇斗狠。周鸿祎在管理上很强势。3721时代,生存压力极大。周鸿祎着急起来就摔东西、拍桌子大吼,甚至把声带喊撕裂了,说不出话来,就在黑板上写。

“中国传统文化,不喜欢我这种人。”周鸿祎坦然承认。他既是中国互联网里最能挑起“口水战”的人,又是最能打破已有规则的人。

1970年10月,周鸿祎出生于湖北。幼年随同作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的父母,迁居河南,后求学于西安交通大学。

当时个人电脑是很奢侈的事情,周鸿祎为了搞防病毒卡,半夜跑到机房蹭电脑用。丢了电脑的机房工作人员误认为他是小偷,报警把他抓进了公安局。审问了两天没什么证据,放了出来。周鸿祎说:“我对抓我的人说,将来有一天我能做出一个别人都没做出来的东西,拥有自己的公司。他们都在笑。我的导师也觉得我是一个不安分守己的人。”

现在,在中国互联网界,周鸿祎绝对是个“人物”:他和李彦宏抢过生意打过官司,和马云相互“封杀”对方,抢过网易丁磊的地盘,连杨致远都亲自给VC写信,劝阻海外风险投资商为奇虎融资。

周鸿祎成名互联网的第一仗,是与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交锋。CNNIC成立于1997年,行使国家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的职责,具有半官方的性质。当时3721中文域名卖得很火,CNNIC也推出了它的中文域名,与3721形成竞争,周鸿祎回忆此事说:“当时我也很蒙,这么一个小公司,不知道怎么办。王功权(3721第一笔投资的投资人)这时一反常态,他告诉我:你投降也是死,反正是死,为什么不奮力一搏?”

最后,周鸿祎胜出了。到现在他还是认为,王功权对他影响至深。“我这个人,从来不畏惧任何形式的强权。谁惹我,我都敢上。”

“但是,我打完就忘了。”他说,“在圈里,我和那么多人打了,谈事、喝酒还照常。”

周鸿祎读大学时,有一次学校说某时间不安排考试,突然又安排了。同学们很生气。他和另外一个同学挑头:“你们考,老子不考了!”说着就走出教室。其他同学一看,也跟着罢考了。从大学起,周鸿祎身上就体现出很强的江湖色彩:不服管,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话一定要抗争、好打抱不平、讲义气。尽管,周鸿祎在外界富有争议,但是仍然赢得众多追随者。

“而且,我还喜欢干点颠覆产业的事。”现在,周鸿祎唯一想干的,就是别人不敢干或者别人想都没想过的事。

具体来说,四年前是做免费杀毒,如今是和手机厂商结盟,推出360特供机。“自己不做硬件,与手机厂商合作。”周鸿祎选择了一种快捷、小风险的方式,切入智能手机市场。

事实上,360与硬件厂商之间是等价交换。360在合作中的角色,就是做低成本的互联网营销,向自己近4亿的用户推广性价比高的360特供机,帮助硬件厂商把销量做上去。而作为交换,360的软件和应用将会被预装进入硬件产品,取得更高的用户覆盖。“忙活了一小时,替厂商卖出手机,周老板才得到5000个手机用户啊。”对于对手的嘲笑,周鸿祎倒毫不为意。“四年前,大家都觉得免费杀毒大逆不道,但今天都在效仿。未来很多互联网公司,一定会学我这个模式。”

“别人老觉得我有点二。”他说,“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其实就是从众,如果小众了,别人就会觉得你很二。可一件事情,已十拿九稳。一味模仿,还有什么趣味?”

周鸿祎认为,360不属于那种外圆内方的企业,这跟他的个性有关。他自认“说话比较直率,有时候有点口无遮拦,而且喜欢公开地批评别人的做法,这个也不太符合中国传统文化。”

“但根源在于我们破坏潜规则。我做免费,人家的产品卖不动,收入下降没法上市,怎么可能放过我。我是等着被他骂死还是起来还嘴呢。”周鸿祎认为,他做免费杀毒、杀流氓软件、杀木马,包括推隐私保护器,都得到了用户支持。“360能够成长到今天,我们总结到一个经验,不管多少人骂你,只要你对用户好,得到用户支持,最终还是会赢的。”

“回顾人生,我发现自己作为一个创业者的心态从未改变过。在方正工作,我从来不觉得是在给老板干活,我是在学习创业。后来到了雅虎,虽然样子变成职业经理人,但我是想用创业精神改变雅虎,希望赋予雅虎中国一种创新精神,最后把雅虎的人都换光了。当时雅虎中国真的做了很多美国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年大家觉得这叛逆。”周鸿祎说,他最崇拜史蒂夫·乔布斯,他希望把奇虎360打造成一个伟大的公司,至少是有影响力、受人尊重的公司。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第4篇

老常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是一本以奇虎公司即360卫士董事长周鸿祎自述为素材的人物传记,作者范海涛。书中主要内容就是周鸿祎本人从小到大学习、创业的经历。

对计算机或互联网稍有点了解的人大概对周鸿祎这个人或多或少的都有一定了解,可惜,我对这个行业基本就是个半个文盲,除了对这个行业几个大佬如马云、马化腾、李彦宏稍微了解点外,其他的真的是知之甚少,在读了周鸿祎的这本自传后我才真正了解了互联网行业的江湖风雨。

原来周鸿祎本人就是最早一批从事计算机程序开发、软件制作、网址导航、搜索引擎、病毒软件研发的人,他跟阿里巴巴的马云、网易的丁磊、搜狐的张朝阳、财富的李彦宏、腾讯的马化腾等都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学生时代的叛逆,到从事计算机软件研发的痴迷;从入职北大方正,到从方正离职;从创办3721网站,到入职雅虎;再从雅虎离职到创办360安全卫士,直至360在美国纽约纳斯达克上市,一路走来,周鸿祎已从一个毛头少年成长为一个拥有员工上千人,身价上亿元的成功企业家,年龄也从十几二十几到了现在四十大几的年纪,这中间二十多年的人生旅程有成功,有失败,有挫折,有打击,有开心,亦有痛苦,几多欢乐,几多愁绪,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能知道。

本书是按照周鸿祎的成长历经写就的,所以内容和顺序也都是以周鸿祎各个时期的主要经历排序的。书中既介绍了周鸿祎出生的家庭、学生时代心路的历程,又详细介绍了其本人从创业到失败,到再创业再失败,直至成功的整个过程,读完不由得对周鸿祎这个人有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同时对其创业的艰辛,经受的挫折以及永不服输的精神表示深深的钦佩。一个痴迷于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男,凭借着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不抛弃,不放弃,几经挫折,失败,毅然决然的走向创业之路,并通过自己巨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取得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动人的励志故事,从中也让我们作为一个平凡人知道了创业的艰辛。

我们大多数人看到别人成功时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羡慕,羡慕人家的辉煌,羡慕人家的精彩,殊不知每个人的成功背后都充满着无数的艰辛和坎坷。或许因为自己以前也有过在企业工作过的经历吧,我对在企业工作的人特别是老板有着深深的理解。

一个企业从初创到稳固,从弱小到壮大,每一步都无不考验着老板的智慧、毅力和耐心,有时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就会有回报的,你还要认清趋势,把握机遇,正确决策,即古人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所有条件缺一不可。我们现在好多的中小企业,之所以久做不大,就是太过于目光短浅,不善于把握机遇,大多只看眼前,不看长远,企业没有长远规划和远景目标所致。

周鸿祎之所以取得成功通过本书我总结有以下几点:

一是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熟悉自己的行业。这是因为周鸿祎别人从小到大一直痴迷计算机行业,并善于钻研,自身理论技术扎实,同时更能够不断深入学习,实时掌握这个行业的前沿信息,把握机遇。二是他本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认准的事情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和阻力都能一往无前的坚持到底。三是他本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未来趋势的认知能力,善于把握机遇,虽然在他的创业历程中也有过判断失误,但大多都能及时改正。四是他本人有着坚强的斗志和百折不挠,永不服输的精神,在遇到压力,挫折时能坚持到最后。五是他善于学习,从小到大他不但对计算机有着绝对的痴迷,而且对文学、音乐亦热爱有佳,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够始终保持学习阅读的习惯。这些习惯和特质的养成最终成就了他本人在事业上的成功。

与周鸿祎为代表的成功企业家相比,我们现在当地的好多老板、企业家,之所以难以做强做大,我想大多都缺乏了像周鸿祎这样的企业家精神,太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不爱学习,缺乏恒心和韧劲儿,最终促使自己的企业停滞不前。

企业如此,人也一样,我们要想取得持续的进步,拥有丰富多彩的人生,就要善于学习,懂得取舍,放大视野,满怀激情,而不是因循守旧,目光短浅,庸俗懒散。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但若不想碌碌无为,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坚持,去追逐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信念。

《颠覆者周鸿祎自传》读后总结 第5篇

互联网时代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有时候甚至是让企业做了一些很不起眼的创新。但是这个微小的变化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一种冲击。一旦打动客户,这个“微”创新实际上一点都不微。

作为360公司的董事长和CEO,周鸿祎的“微创新”理论正在由小众走向业界主流。360作为微创新的典型案例,其快速的发展速度和颠覆式创新也给业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南方都市报主办的2011年3C创新传媒大奖即将于12月揭晓获奖名单,周鸿祎作为“创新人物”候选人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周鸿祎认为,颠覆性创新是马后炮,“微创新”是最适合创业型企业的方法论和价值观,而不是“点子大师”。采访中周一再强调用户体验,“微创新的世界观就是用户利益至上,企业应该忘掉技术,微创新,人人都是产品顾问”。“所谓颠覆性创新,实际是马后炮”

南都:360在互联网行业打拼多年,很多举措都是颠覆性的。但您最近却一直在宣讲“微创新”理念,能不能谈谈其中的逻辑?

周鸿祎:“颠覆性创新”的经典教材我都读过。其

一、所谓颠覆性创新在刚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属于微创新。颠覆的出现,实际上都经历了好几年,甚至是五年到十年一个更长的时间。开始的时候都是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局部市场先切入。其二,颠覆性创新从来不是在一夜之间发生的。他所谓的改进有时候是技术上的改变,但更多时候是用户使用或者体验上的一些微小的改变。它通过这些不断的微小创新,逐步从市场中拿到市场份额,最后就把原来的市场给颠覆了。所谓颠覆性创新,实际上是一个马后炮的总结。

其三、连推动创新的发明者本人都未必意识到这个东西可能是一个颠覆。比如说现在很多人认为苹果颠覆了这个颠覆了那个,但实际上今天苹果所有的一切都是从MP3做起的。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iPod,当时刚出来的时候没有人会意识到这个东西是一个颠覆。iPod就是在一个成熟的产品中做了一个微小的创新,进而得到用户,然后再在技术上将iPod改造成iPhone,把itunes变成appstore。所以说,不是说没有弄出几百个专利,没搞出一个石破天惊的创新就不能叫做创新。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创业公司来讲,本身就没什么资源,也没能力,可能连活下去都成了一个问题,他怎么去十年磨一剑呢。基本上每个人都在谈创新,创新基本上成为一个时髦的口号和标签。我在思考有没有一种创新适合创业公司去做的方法论,后来我觉得微创新是一种成本比较低,每个人都可以身体力行,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的创新方法。

“微创新就是从用户的体验出发”

南都:您是“微创新”理论最早的倡导者,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商界的主流观点,理论的出现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周鸿祎:从行业来看,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用户体验为王、消费者驱动的时代。以前用户购买商品更多是一种被动选择,没有主动权,可是随着互联网及社区的出现,你会发现用户的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用户和公司里做产品开发的人看问题的角度是完全不一样的。从产品开发的人来看,是想想我要用怎样的技术去教训用户,我要用户感觉我的产品怎样。但用户看产品往往是这样想,这个东西怎么用起来很方便很简单,可以为自己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所以,互联网时代很多创新不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改善用户的体验出发,有时候甚至是让企业做了一些很不起眼的创新。但是这个微小的变化给用户带来了一种新的感觉,一种冲击。一旦打动客户,这个“微”创新实际上一点都不微,可能成为占领市场的巨大力量。

我提出这个微创新,就是看到很多企业很自负,老想着怎么去搞出一个大的创新,但是从用户那边来看,即便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没有打动用户,你的创新可能是投入很大,但却无法占有市场。我们企业认为不重要的东西,用户可能觉得很重要。比如微软(微博)研发Vista的时候都是从微软的角度来看的,着力于创造出一种新的语言和文件系统、界面。这导致研发周期很长,但实际效果上看Vista并没有打动客户。Win8开始关注开机速度了。开机速度在搞操作系统的人看来可能很小儿科的技术,但是在客户看来,开机速度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一个微小的创新如果打对了点,能够改善用户的体验,并且让上百万上千万的人因为这个微小的点来用你的产品,这个微小的创新一点都不微。

“人人都是产品顾问”

南都:具体企业如何实践“微创新”?

周鸿祎:实践“微创新”,一、企业要有价值观上的转变。做微创新的时候你要去忘掉技术,忘掉之前的成功,要求你真正地转换看问题的视角,从用户的角度去看,从中会发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像我们当年做杀毒软件的时候,很多企业都认为他的杀毒软件已经很好了,每年可以卖几个亿,但是用户发现这些杀毒软件并不好,做得很复杂,而且不能解决电脑的很多问题。

二,就是企业重视用户,重视用户的体验,就是要把用户的体验和利益放在最高。我碰到很多企业说是用户第一,但一旦用户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冲突时,你就很难真正做到用户第一,也就很难做到真正的创新了。

三,既然是微,不要老是想着创一个大牌,弄一个大的专利,搞一个可口可乐秘方,期望一招制敌,我觉得微创新就是点点滴滴地,从很多细微的地方去改进。让用户用起来更方便了、更简单了、更便宜了,甚至只是一个细节的变化,我认为这些都是创新。

四、微创新实际上不是一个自上而下的,不是让企业制定一个很大的战略,然后分开来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离用户太远了,把那些基层人员、做客户管理的一线管理人员发动起来,让他们提出很多建议来。这样的话微创新不需要搞专利实验室,不需要科学家才能搞,企业的每个员工都能够提出改进。这样就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由外到内的推动模式。所以我提出:“微创新,人人都是产品顾问。”

周鸿祎:暴躁的颠覆者 第6篇

在互联网业界的人看来,周鸿祎和宋祖德、方舟子一样令人“讨厌”,他愿意把一切矛盾展示给众人看,以一个率真且有点“二”、有点横冲直撞的形象跳到公众面前。

这样的人,总是会更受互联网用户欢迎一点。

周鸿祎在微博上,对自己的描述是:360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曾经的程序员现在的产品经理。同时他也评价自己“好斗和争强好胜”,微博的配图似乎是在佐证这句话——一张周鸿祎身着CS装备的照片。

这个在福布斯排行榜上以31.8亿元身家,排名第357位的第一代IT人,成功地将自己的名字和排名前十的马化腾、马云、李彦宏等人的名字放在一起出现在各大公开场合。

2011年奇虎360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周鸿祎持股奇虎360股份18.46%,跻身IT富豪榜。事实上,早在十年前,周鸿祎的名字就该出现在上面。

周鸿祎对自己在财富积累上的评价是:“以我个人能力和对事物的前瞻性和执行力,不比马化腾、丁磊逊色,然而就是性格上急于求成,干扰了成功。”

缠斗:就是要打破规则

在周鸿祎看来,想要做成事情就不能同时指望公众夸奖你,赢得美名,“大丈夫做事情光明磊落,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谦谦君子。”

一位奇虎360的员工告诉记者,周鸿祎曾对自己周围的管理者说过:“为达目的要不择手段,要快,不要怕犯错误。”

这种想法似乎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一种魄力,容易成功;另一方面也容易超越“底线”。早在1998年的时候,周鸿祎创立3721,寓意互联网用户“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以中文搜索到网站。此前企业域名都是一大串的英文字符,在3721可以以中文域名注册,当然,前提是要付钱。除政府网站等非营利性网站外,3721向每家欲进入其网址库的网站收取60美元。同年,3721的营收要超过百度。

2001年,3721和百度都遭遇到了流量压力,双方开始争夺IE地址,后来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也加入了战局。三方在互联网用户的电脑上大打出手,除了让自己的客户端难以卸载外,还在客户端的PC机上强行卸载对手的软件。这是一种非常强硬的解决方式,在那个年代,互联网用户的凝聚力和敏感度还没有现在这样强,如果周鸿祎现在用同样的竞争方式,或许奇虎360会遭受用户的抵制。

自此,周鸿祎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恶名,有趣的是,这个名头之于周鸿祎,不是说他把流氓软件放出了潘多拉魔盒,而是在他的商业行为中,多少带有一些“我就是这样做了又能怎样”的“流氓风格”。

周鸿祎在将3721出售给雅虎后,出任了雅虎中国区总裁,周鸿祎在雅虎中国力推搜索业务,希望推出雅虎一搜。但是雅虎总部方面认为,此项业务会造成知识产权方面的纷争,以“不太道德”为理由反对。

在周鸿祎看来,“百度等一直都是这样做的,无论如何,先把市场份额争过来再说。”

2006年,周鸿祎在雅虎中国搜索业务失败后的遗憾,在奇虎360得以弥补。虽然奇虎360首推的是搜索业务,但有趣的是,奇虎360的门户业务和搜索业务都萎靡不振,而专杀3721等流氓软件的360安全卫士却发展迅速。

在周鸿祎成立奇虎360后的最初几年,他表示不会进入杀毒领域,当时的杀毒市场被金山和瑞星等厂家占有,奇虎360要是成立后就做杀毒软件那是在找死。

2010年初,周鸿祎正式推出360免费杀毒软件,当时传统杀毒软件厂商在此市场每年有数亿元的收入,而周鸿祎迅速推出的免费杀毒软件,让这些杀毒软件市场的巨头很快陷入被动,失掉大量的客户。

周鸿祎此举惹怒了众厂商,纷纷指责他的模式“损害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让360免费杀毒软件扬名的则是专杀流氓软件的功能。在周鸿祎的理念中,“自己不挣钱也坚决不让对手挣钱”,现在看来,似乎这种“死缠烂打”的态度确实为他带来了某种意义上的突破。

在周鸿祎的办公室,有一整面墙的黑胶唱片,还有一套硕大的高级音响,而在另一侧的墙壁上,则挂着十几张靶纸,靶纸的中心位置无一例外,都被打得乱七八糟,也许它们所折射出的正是周鸿祎身上既文艺又好斗的性格。

战斗:习惯单兵作战

周鸿祎喜欢看《拯救大兵瑞恩》《亮剑》等战争题材的影视剧。无论在媒体公开场合还是在奇虎360员工面前,周鸿祎都愿意自己以一个“好战分子”的形象出现。这似乎也很合理:迷恋真人CS等战斗型活动,颠覆“商业潜规则”的创业者,奇虎360在战略发展中遇到挑战时,周鸿祎也总是第一时间跳出来和对手“战斗”。

似乎公众对那些福布斯排行榜上的“大人物”遭遇商业竞争时,以一种如热血青年般的简单方式进行“战斗”的场景,非常宽容和喜闻乐见。江湖气和好斗对于周鸿祎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商业准则来说,是最容易被人理解和原谅的载体。

每个月有两次,奇虎360的员工会被拉到北京怀柔的“360特种兵训练基地”,被追得像兔子一样满山跑,风雨无阻。对他们来说,更糟糕的是他们的老板擅长单兵作战,无论是野战还是巷战,周鸿祎的身影会冷不防地出现在任何角落,然后KO掉他们的一整个团队。

周鸿祎对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非常有信心,这是经过十几年验证的。从1998年开始,周鸿祎就开始一个人挑战对手,这些对手有时候是一个人,有时候是一个甚至数个团队。

在与CNNIC竞争时,网上隔空吵架操作起来还有难度。周鸿祎便跑到CNNIC负责人的办公室,质问对方:“你究竟是官员还是商人?”

这样的战斗每隔几年总要上演一次。3Q大战,把周鸿祎的这项特质发挥到了极致。

奇虎360在借道“免费”而拥有除腾讯之外最大的客户端公司之后,遭遇了腾讯和360安全卫士类似的产品——QQ电脑管家。此次事件周鸿祎以新浪微博为战场,单兵作战和腾讯的市场部及公关公司蓝标奋战到底。在这次战斗中,马化腾被曝领取经适房补贴,360禁止QQ各种插件……似乎无论马化腾迎战与否都会落于下风,而腾讯最后的一篇新闻稿更成为网友调笑的对象。

nlc202309010744

熟悉周鸿祎的人都知道,周鸿祎平时发微博的频率并不高,一旦他发微博的频率提高了,那就是要“打仗”了。在与雷军的战斗中,周鸿祎曾经一个下午发了40多条微博。

2012年5月,雷军发微博暗指周鸿祎通过“骂人吵架做市场推广”,此前深受其害的马化腾马上呼应:“哎!其实他就是个演员。剧情、套路、表情每次都差不多。雷总(雷军)看透了就陪他练到底吧。”

在这次口水仗中,雷军、黎万强等小米高管、金山网络CEO傅盛、华为余承东、高通沈劲都加入了战斗。双方把各自的手机全部进行了分解拆机。而360这边,周鸿祎一人应战。最后,云科科技博客发起人程苓峰评价这次网上口水仗为:“老周果然完胜,小米还是卷入了口水战。360手机还没有上市,已经和小米站在了一个量级的PK台上。以小搏大、借力打力,一个四流公司主动向一流公司挑战,当被一流公司视为竞争对手时,就算无本也赢了很多了。这个势借到位了。”

事实上,奇虎360从杀毒软件起家,到后来的浏览器、抢占客户终端、移动终端,每一次的战略调整,都伴随着周鸿祎亲自操刀吸引公众注意的“公关口水仗”。

当然,他最喜欢的还是把控局面,周鸿祎在与人交谈时,更愿意成为那个控制话题走向的人,他会以“你让我说完”为口头禅,拒绝对方另起主题,当然,这对媒体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容易把控的采访对象。

历数周鸿祎的这些“口水仗”对象,从CNNIC到腾讯,再到雷军、百度,他把那些互联网界的大佬都卷了进来。而最终无论“战斗”的结果如何,周鸿祎和奇虎360都已被公众所熟知。

最早一批IT人在评价周鸿祎时说:“他选择这些业内外熟知的互联网大佬大打口水仗,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周鸿祎通过和这些互联网知名人士大打口水仗而被公众所熟知,其间或许有有意为之的营销理由,但其本身的“好战因子”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决斗:赢得整个战役才是胜利

在周鸿祎的办公室门口,贴着苹果的标签,乔布斯是周鸿祎提到最多的企业家。在周鸿祎的案头,摆放着《创新者的困局》和《颠覆者的方案》两本书。

周鸿祎的对手即便讨厌他,但是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中国最好的产品经理——他对用户需求的满足非常精准。这是因为他一直都喜欢和用户“混”在一起。

有时候出差坐飞机,周鸿祎看到身边的人用电脑,就会在旁边搭讪,“要不要我帮你打补丁或者装上360?”被搭讪者的反应往往是警惕地看着他,或者是大叫一声“啊,周鸿祎”。

一次,空中网CEO王雷雷的电脑出现了问题,周鸿祎查看的时候,发现开机速度特别慢,查杀了所有的木马和病毒后还是很慢,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开机启动了很多不必要的软件,借此,360添加了开机优化功能。

“在机场等飞机的时候,他会把机场贵宾室所有的电脑都装上360,他直到现在每天的工作已经很忙了,但还是特别愿意帮别人修电脑。”一位周鸿祎的朋友说道。

“在陌生的低端的电脑环境里,更容易发现产品问题。”周鸿祎说。

在360,如果你用几个月或者半年的时间拿出一个“大作”来,你的作品会被周鸿祎“拍死”。他会要求你在几个星期内拿出一个功能来,然后根据客户需求不断地修改。

在公众场合中,让周鸿祎谈资本运作、产业趋势他未必会感兴趣,甚至会粗暴地拒绝。而当被问到有关互联网产品和创新的问题时,他会马上打开话匣子,眉飞色舞地和你聊起来。“最早我是优秀的技术人员,后来是好的产品经理,未来我希望是个好的创新者。”周鸿祎对自己评价道。

有趣的是,在周鸿祎看来:李彦宏的本质是商人,而不算产品经理;丁磊是好的产品经理,但是在游戏之外没有野心;马化腾则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战略问题上。

如果借用凡客体来表述,那么一定是:爱斗嘴也爱创新,爱写程序也爱CS,我是产品经理,我不是典型IT男,我是周鸿祎。

福布斯曾经计算过周鸿祎的财富,与周鸿祎确认结果的时候,周鸿祎说:“我脑子里根本就没想过这个事儿,也不知道这个数字对不对,随便你们算吧。”

在周鸿祎看来,一个人要想有一个理想的生活,100万美元就足够了。他对财富的要求并不高,在周鸿祎的衣柜中,最贵的一套衣服是为了上市而准备的一套西装。

在奇虎360上市之前,制订了全员持股计划,在360的股权结构中,员工和团队的股票加期权,占公司总股本20%以上,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超过周鸿祎个人18.46%的持股份额。

在主流的判断标准中,上市是衡量一个创业者成功与否的标准,与周鸿祎同期创业的马化腾、李彦宏等人通过资本市场,达到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时候,周鸿祎仍在寻找出路。

与他那些“旧相识”相比,周鸿祎的财富之路走得更加曲折漫长。

2006年,创立奇虎公司为周鸿祎搬回了一局。

雷锋网发起人林军曾经在公开场合评价周鸿祎:“周鸿祎的战斗能力,在互联网界最强,但是在长期布局上相对较弱,他能重新开始,但是很难长期在一个基业上守住阵地。”在林军看来,周鸿祎有的时候会赢得单位战争,却输掉整个战役。

2002年年底,周鸿祎赢得了与百度的局部战争,但是输掉了自己的财富战役。

有媒体曾这样描述周鸿祎:“他多次告诉媒体,自己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失败者,搜索是一个百亿美元的市场,他看着李彦宏成为首富,自己却落下了一身骂名。”

当年,周鸿祎以1.2亿美元的价格把3721出售给雅虎,这在当时也是业界不看好的一宗收购,周鸿祎同样没有对互联网搜索做出正确判断。将3721出售给雅虎,虽然获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是却断送了3721的前途,周鸿祎随后在雅虎想要延续搜索业务却无功而返。

当时的1.2亿美元是周鸿祎创业后的第一桶金,直到2005年,昔日对手百度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李彦宏当日身家超过9亿美元,周鸿祎才意识到自己可能犯了错误。当周鸿祎离开雅虎中国,对于前路一筹莫展投身天使投资之时,正是百度登陆纳斯达克、李彦宏获取财富之时。

周鸿祎将出售3721视作自己做出的最后悔的决定,“这是10亿美元的教训”。

而在此之前,周鸿祎急欲打败百度,背上了“流氓软件之父”的名头。后来周鸿祎自己反思自己的问题:“卖掉3721是一个错误,如果当初及时修正不好的用户影响,它至少可以和百度平分国内搜索市场。当时眼里只有竞争对手,只想跟百度竞争,其实如果不盯着百度,只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是我太喜欢和人竞争,一旦跟人斗上了,就恨不得把对方干掉。”

在当时的周鸿祎看来,“只要能把对手打败,自己做什么都可以。”

最终缩短周鸿祎和李彦宏财富差距的是“免费”。周鸿祎赚到了免费模式的钱,在奇虎360上市之后。他投资的包括迅雷在内的多家互联网企业都开始了上市的进程。

事实上,迅雷、快播、酷狗这些周鸿祎“插了一脚”的产品,都是以免费模式来赢得客户的。

周鸿祎自己打趣自己说:“我们就是一帮挺傻的人老做免费的事儿,还不挣钱,挣钱的模式还有待于将来去探索。”2011年,周鸿祎自掏腰包认购了1000本美国学者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并为之作序,高喊“免费的力量不可阻挡”。

在互联网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3721的流氓软件,还是免费杀毒软件,周鸿祎都是通过颠覆业界规则来赢得市场份额的,无论如何,他已经开始在财富榜上占有一席之地。

十年前同一财富起跑线上的对手今天已经远超在周鸿祎前面,未来周鸿祎是否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仍然是一种未知。

上一篇:科研成果认定办法下一篇:“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培训计划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