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2024-06-22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精选6篇)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1篇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同志们:

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1.8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99亿元。县金融服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担当起了主角,挑起了大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此,县政府向工作在一线的全体信用社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农村信用社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20xx年,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信贷服务,增加支农投入,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农村信用社问题,不仅是一个单纯的金融问题,而且是事关农业、农村、农民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问题。因此,我们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有效地做好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当前,在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信用社必须把提高支农服务水平贯穿于整体工作的始终。在农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发展战略、经营策略、组织管理等方面,都要围绕提高支农水平进行调整。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加收入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资金投向,特别是要围绕马铃薯、草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制定扶持产业发展的意见,切实加大支农资金投入。要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多种便民贷款方式,不断探索既能适应不同经济实力的农民需要、又能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贷款方式。要努力拓宽服务领域,改进服务手段,为“三农”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金融服务。

二、始终把小额信贷作为提高服务水平的有效载体。

农村信用社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优质的金融服务,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问题,最大限度地增加农民收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矛盾,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配合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得到了政府支持,分散化解了信贷资金风险,促进了信用社稳健经营,是一举三得的事情。今后,要积极开展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工作,全面发放小额贷款,提高小额贷款比重。发放的范围要扩大,凡是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的资金需求都要支持,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发放的手续要简化,努力提高信用社服务水平;发放的限额要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需求。

三、始终把增资扩股作为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保障。

增资扩股是确保农村信用社改革成功与否的一项关键工作,同时又是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如期完成增资扩股任务,才能从中央银行申请票据置换。要高度重视,把增资扩股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紧抓好,认真组织力量,物色入股对象,做好动员入股工作,提高资本充足率。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维护农村金融秩序和农村社会稳定,使农村中有投资入股能力、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广大农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各类经济组织看到农村信用社的美好前景和良好预期回报,踊跃投资入股。

同志们,农村信用社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既要克服来自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上的重重障碍,又要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发展才能壮大,落后就要挨打。农村信用社干部职工务必对当前的经济金融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立足当前,立足实际,坚持实事求是,大胆解放思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科学分析的态度,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借鉴新经验,不断提高信用社的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三农”的水平。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2篇

今天的会议非常重要,因为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自己的银行,在支持“三农”、促进农民增收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国家深化信用社改革,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必将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这是一件利国、利县、利乡(镇)、利民的大事、好事。前不久,建国同志已经组织召开了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制定和上报了《**县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实施方案》;县信用社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认真研究了改革的有关事宜;基本完成了信用社的清产核资工作,各项前期准备已经就绪。今天我们召开全县动员会议,主要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市政府关于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抓好增资扩股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动员各部门、各乡镇和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配合信用社改革,真正把信用社建设成为管理科学、内控严密、服务良好、机制灵活的现代金融企业。刚才,县信用联社雷永华理事长代表改革领导小组作了动员报告。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大意义

这次农村信用社改革不是“婆婆”的简单改变,而是从体制上、机制上的全面、彻底的改革,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明晰产权关系,改革管理体制。完成好这次改革任务,不管是对信用社,还是对农村、农业和农民,都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1、深化信用社改革,将使支农资金主渠道和服务农民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近年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向城市发展,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减少;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及其金融业务,也在进行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吸收了部分农村资金,农业生产保险相对短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农村金融体系比较脆弱,信贷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在这种形势下,中央作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决策,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解决城乡金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让农村金融这条短腿长起来,特别是国家把信用社的管理权放到省一级政府,把信用社的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信用社的支农作用更加突出,使农村金融服务惠及到最广大的农民群众,将更好地发挥信用社的支农资金主渠道和金融纽带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

2、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将使信用社与广大社员之间形成资本连接机制。信用社改革之前,由于贷款人与信用社之间没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争抢“唐僧肉”的问题,还贷难、贷款难的矛盾同时存在,影响了信用社支农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次信用社改革后,所有社会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都可以申请其户口所在地或注册农村信用社入股成为社员,不仅实行按股分红,而且享有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及行使表决的权力,实行“一人一票”制;享有理事、监事的选举权力;享有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行为的监督权力,而且随时可以提出建议和质询。因此,可以说,改革后的信用社资本就是农民自己的资本,这个“肉”是农民自己的“肉”,这种资本联结机制,必将充分调动经营者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开创“社农双赢”的局面。

3、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将彻底消化信用社的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加快发展。从我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上看,到2004年底,不良贷款余额为8.2亿元,不良贷款占用率为22.62,只要我们把不良贷款占用率降到19.96,就能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这些支持政策是:保值贴补息5510万元,申请中央银行票据3.74亿元,合计4.3亿元。此外还有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即2004—2006三年,对农村信用社营业税税率,由原来的5降为按3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由原来的33降为按16.5征收,这些优惠政策是历史没有过的,这对我们彻底消化信用社的历史包袱是一个重大机遇。

4、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将使信用社的经营机制更加完善。过来,由于信用社的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不活,出现了诸多不和谐、不适应的问题。这次信用社改革后,促使农村信用社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真正形成“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良性运行机制。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3篇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金融纽带。近年来, 各地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 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 不断改进信贷服务, 增加支农投入, 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 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

农村信用社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有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特殊金融组织, 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村信用社遍布各乡镇, 离农民最近, 服务最便利;信用社的服务对象就是农民, 与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天然的联系;农村信用社在长期支农过程中, 总结出了一整套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行业服务规范和管理经验, 最了解农业、熟悉农民, 农民的许多经济活动都需要农村信用社的支持, 已成为广大农民经济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部分, 这些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是最适合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金融组织, 在我国的各类金融形式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信用社大规模的资金支持。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围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等展开, 这些基础性设施建设包括政府主导下的农村通讯、电信、水电等项目建设, 在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 必然会出现较大的资金缺口, 这些缺口的资金需要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导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予以解决。二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加大经济建设力度的同时, 要求整合农村各种资源, 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 鼓励商贸企业、邮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 在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 同时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强化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这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客观上要求农村信用社对传统信贷项目进行重新界定。

二、目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 农村信用社的实践定位与资金问题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入, 县及县以下的营业网点大量撤销, 农业发展银行由于政策的调整, 并没有承担起其相应的支农责任, 多数县以下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可以提供农村金融服务, 无形当中农村信用社己承担起政策性银行的角色, 这不但违背了银行的商业取向, 也与农信社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改革方向形成了一定的冲突。在边远的乡镇, 经济停滞不前, 存款上不去, 贷款没项目, 从企业的角度考虑, 已失去了生存的空间, 实际上多一个网点, 并不能多一份存款, 多的只是一份投入和多一份费用, 农村信用社的实践定位问题急需解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 无疑需要大量的资金, 农村信用社在支农工作中积极扩大新农村建设贷款的总量, 切实增加投入, 适当控制利率浮动的幅度, 尽可能给农民以利率优惠, 做到让利于农, 反哺于农。但是随着商业银行在农村区域存款市场的不断介入, 存款大量上调城市, 农村资金“抽水机”作用在不断加大, 农村信用社吸存空间已变得越来越狭小, 在县域资金大量流失的情况下, 与建设新农村旺盛的资金需求相比, 农村信用社将不得不面临支农资金“荒”的窘境。

(二)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是由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以及经营管理层等机构之间形成相互制衡的权责关系的制度表现。这种制度化表现, 通过对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职责权限制约等方面的界定, 形成一系列运行机制。我国农村信用社在由合作社转向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过程中, 现有的法人治理结构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还没有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之间的相互制衡机制, 激励和约束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匹配。具体表现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各自的职责分工尚未明确, 现有的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 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 股东 (社员) 会和理事会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一长独大”的现象仍然严重。法人治理结构的非对称性使得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明显弱化, 对大多数风险没有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以及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 或者即使有相应程序也难以严格执行, 尤其是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的管理控制上。

(三) 缺少相关法律法规行政干预影响较大

我国尚未针对农村信用社制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取而代之的是银监会、人民银行制订并负责实施的一些条例、规定, 以及各地农村信用社制订的一些章程, 法律效力低下, 约束能力弱, 极易产生内部人控制和道德风险。由于农村信用社地位的特殊性, 行政干预不仅对其影响较大, 而且往往首当其冲。在各级政府、部门强力逼迫下, 农村信用社只能牺牲贷款制度, 以资金风险为代价支持地方经济目标的实现。然而, 政府行为往往背离了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 造成许多项目从一上马就出现问题, 最终损失的是农村信用社的贷款。

(四) 缺乏先进经营理念、历史包袱重、员工素质差、核算水平低

农村信用社员工长期居守农村, 服务于农村经济, 因而受传统计划经济和小农生产思想的影响较深。同时, 由于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管理体制仍然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模式和“官办”色彩, 使员工在经营观念上养成了依赖性和简单化, 僵化和半僵化的思想严重, 经营上坐等观望, 缺乏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决策观念、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和开拓创新意识、管理意识, 很不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这是当前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主观上的最大障碍。

为了明晰产权关系, 真正转换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 国家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 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 弥补或部分弥补了历年亏损挂账, 减免了税收, 希望达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但是, 农村信用社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风险状况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主要表现在:农村信用社票据兑付条件“门槛”较高, 即使票据兑付后历史包袱仍然较重, 不良贷款总量仍然很大, 而且还有许多潜在不良资产没有反映出来;人均利润、资产利润率等指标较小而亏损面、亏损额仍然较大;拨备严重不足, 抗风险能力尚未得到明显增强;农村信用社股金虽然增加很多, 但是不少股金在本质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 基础很不稳固;农村信用社在提足各项风险拨备后实际资本充足率仍然很低;内控制度很不健全, 案件时常发生, 潜在风险不容乐观。行社脱钩以来, 农村信用社投入大量资金意图完善服务功能, 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农村信用社功能不全, 结算渠道不畅:一是网点服务功能落后较单一, 至今只能办理存、取款业务;二是对中间业务缺乏认识, 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开拓中间业务, 经营思想上习惯于争夺传统的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三是对深化金融改革后产生的投资多样化表现出僵化不适应, 对新兴的资本市场对农村信用社产生的服务需求无动于衷, 毫无创新意识。

由于农村信用社员工大部份来自农村, 员工队伍文化素质差, 经营核算水平低, 很不适应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需要。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差,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不讲核算, 不讲经营效益, 大部份农村信用社领导讲排场, 开支大手大脚, 亏损照样领报酬, 很难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商业经营的需要。

三、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 应当在新农村建设中提供多样化新产品、奉献高效率服务, 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绿色金融通道。

(一) 明确定位, 转变观念, 理清发展思路, 不断提高支农资金实力

深化农信社改革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所在, 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坚持商业化与服务新农村相结合, 以增强服务新农村建设功能为目标, 进一步提高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和同业竞争能力, 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扶持, 用好用活支农再贷款等支农优惠性资金, 切实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多年来, 农民向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购买一些必需的农用生产资料。但是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三农”政策的出台,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民资金需求也出现多元化特点, 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向和方式必须适时而变, 跟上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因此,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变化、新需求, 转变观念、创新思维, 适时调整信贷结构, 在信贷支持对象和贷款投向上, 要由数量型的低效传统农业向科技支撑型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由分散农户向产业化经营转变;由单纯农业生产领域向生产流通领域转变;要以信贷政策为导向, 大力支持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环保事业建设, 促进农村资源的综合利用, 发展节约型循环经济;对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立体种养业、庭院经济、生态农庄等优质高效的生态农业, 以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业, 优先给予信贷支持。

(二)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 规范股金投入, 改善股权结构, 积极引进具有较强管理能力和管理意愿的投资者, 建立健全不同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下的法人治理结构, 强化社员 (股东) 的股权意识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

建立风险防范长效机制, 加强风险管理信息化建设, 建立信贷管理信息咨询系统, 形成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信息平台, 在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业务处理、数据控制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实现全面优化;全面更新客户内部评级体系, 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导向, 引入先进的计量经济学方法, 设计开发客户违约概率模型, 提高信用风险计量的科学性;加快贷款五级分类步伐, 提高贷款定价和限额设定的精确度。农村信用社要倡导和强化全员风险意识, 树立包括各个部门、各项业务、各种产品的全方位风险管理理念, 推行涵盖事前监测、事中管理、事后处置的全过程风险管理行为, 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和奖惩制度, 引导全社员工树立对风险管理的认同感, 使风险意识突破传统的部门界限真正融入全社各个部门、每位员工的行为规范和工作习惯之中, 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岗位上存在的风险点, 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三) 完善农村信用社立法,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农村信用社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金融企业, 是经济力量弱小者的联合体, 它所服务的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农业, 它所服务的区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弱势地区—农村, 它所服务的对象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农民。具有这种特殊性的农村信用社, 既要借助市场力量挖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潜能, 又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成长与壮大。完善农村信用社立法, 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 将实践证明有效的政策法律化、依法确定和巩固信用社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确立合理的管理体制、管理程序及同地方党政之间的法律关系, 规范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范围, 同时保护信用社不良资产, 打击企业逃废债务的行为, 从根本上捍卫其合法权益。

国家要给予信用社相关政策扶持, 解决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性亏损和不良贷款, 拨足保值贴补款项, 以减轻农村信用社经营困境及压力;各级党政要落实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责任制, 对地方政府干预信用社发放的不良乡镇企业贷款, 应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弥补或贴息, 分年度按比例消化;在未成立专门处置信用社不良资产公司的情况下帮助信用社消化不良资产包袱, 对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断的办法, 对无法收回的呆滞贷款实行挂账停息, 欠款户经营形势好转后实行专项清收。对乡级财政所欠信用社贷款由县级财政偿还, 县级财政所欠贷款由地级财政偿还, 帮助信用社处理坏账。财政部门要给予政策支持, 提高信用社呆坏账准备金比例, 逐步降低呆账比重, 促进信用社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实施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 快速消化历史包袱。对近年来不规范破产造成农村信用社资金损失的部分比照国有商业银行执行抵扣营业税的政策;凡允许在国有商业银行开立户头的单位同时允许在农村信用社开户。按照国际惯例, 农村信用社享有免交税赋的政策, 对农村信用社免征所得税;农业贷款免征或降低征收营业税;农村信用社处理土地、房地产等贷款抵押物时免收或降级标准收取税费。

(四) 转换农村信用社的营销理念, 积极探索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新方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 随着农民贷款需求品种和方式的不断变化, 农村信用社要大力进行业务开拓, 创新信贷品种、完善服务手段、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 改善信用环境。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应优先用于满足农民种养业的有效资金需求, 剩余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农民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多种经营活动, 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二是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 采取不同的担保方式。对一些农民生产经营中形成的有组织的新型合作经营互助组织, 可以将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运用到其中, 帮助其发展;对农村中小企业贷款, 鼓励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协会, 通过协会的共同担保, 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生产资金的需要;对一些成规模、效益好、风险小、资金需求量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社区内的民营、私营企业, 尝试开办社团贷款。三是应根据经济变化的新需求, 强化服务功能。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 积极探索服务业收费权贷款;对经营效益好、产品适销对路、信用记录良好, 但临时资金周转有困难的农村中小企业, 试办应收账款和存货抵押贷款;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可发放仓单质押贷款等。在业务品种上, 提供包括贷款、承兑、贴现、综合授信等信贷服务, 满足企业需求。四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开办信贷新产品。以信息技术手段为重点, 农村信用社实现了从“手操手算”到“电子化”、“网络化”的历史性跨越。尽快实现储蓄存款通存通兑, 积极改善支付结算服务环境, 快速有效提升农信社结算服务水平, 开展电子银行业务, 如:开通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业务, 开展为农民代缴水、电、保险、基金、股票等业务, 为农民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通道, 开办农村金融超市, 提供存款、贷款?、结算、投融资咨询等全方位服务。加快银行卡系统建设, 全力推进银行卡工作, 开展银联卡服务农民工问题。五是对贷款期限和利率进行合理规划。目前, 农村信用社贷款存在着期限过短、利率过高的现象, 与农民农业生产周期及利率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差距。因此, 农村信用社要对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周期进行调查了解, 合理调整贷款期限, 适当延长。同时完善利率定价机制, 根据农民生产发展项目的不同, 灵活运用利率杠杆, 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利率浮动政策, 让利于农民, 只有农民富裕, 才能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五) 加强员工培训, 引进创新型人才, 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新业务的广泛应用和金融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 要求业务人员既要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 还要具备较强的操作技能, 从而为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但目前农村信用社老龄化问题较为突出, 员工知识结构参差不齐。要改变目前状况必须加强农村信用社阶梯性队伍建设: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农村信用社要将科技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的测评列为达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并与日常工作绩效挂钩。采取持证上岗制, 能者上, 庸者下。二是内部培养。农村信用社将科技知识培训作为年度职工教育培训的工作重点之一, 采用脱产、半脱产、分期轮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有重点、分层次地对辖内员工进行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三是引进创新型人才, 加大培训力度。金融业务是一家银行发展的基础, 只有你推出了新业务, 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使用。新产品业务人才需要一大批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际经验丰富、勇于开拓创新的人, 可以从国外引进具有创新业务能力强的人才来充实农村信用社员工队伍建设, 进行梯队能力培养, 从而使农村信用社更好的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对发展我国农村金融的几点浅见[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 2006, (01) .

[2]高月河.增强农信社竞争力之我见[N].中华合作时报, 2007-9-14.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4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自3月10日正式启动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认真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党员为主体,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突出实践特色、开门搞教育、解决问题的原则,紧密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强化“五种意识”,即强化机遇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发展意识,领导干部坚持做到“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抓好联系点、带头抓好调研、带头查找和解决突出问题,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一)强化学习,深化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全面学习与专题辅导相结合,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一是学习形式多样。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讨论交流、撰写读书笔记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各级领导深入基层进行宣讲,邀请省委宣传部马克副部长、省农委陈巳副主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倪连山副厅长做专题辅导讲座。各联社制定了学习制度,每周至少学习一次。同时,结合庆祝省联社成立五周年,组织了演讲、征文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学习内容丰富。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报告》、《党章》、《科学发展观读本》、《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农信员工风采录》、《吉林农信警示录》。为增强广大干部员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省联社编写了《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供全辖学习。三是宣传攻势强大。省联社开办了《简报》,在网站上开辟了学习专栏,信用社设立了学习园地,为员工搭建学习交流平台,组建了60人的宣传联络员队伍,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深入学习,增强了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推动吉林农信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各级联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总结五年改革实践经验为契机,以推动吉林农信全面发展为目的,广泛开展调研。省联社班子成员围绕规范化管理、资产质量、风险管控、干部员工素质、未来发展战略等方面,确定课题,带领职能部门下基层、进客户,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了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专题调研报告。市县联社围绕总结过去五年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奋斗目标,认真总结反思。活动期间,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共形成调研报告234篇,为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找准科学发展的着力点、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三)坚持开门搞活动,充分调动全体党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扬民主,干部员工广泛参与,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显著特点。一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发放征求意见函、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干部员工的意见,尤其听取了广大客户、业务联系单位、监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全省农村信用社召开座谈会2583场,参加人数28413人次,发出征求意见函24295份,征求到意见和建议1645条。二是发挥干部员工的主体作用。学习调研阶段,组织广大员工一起学习《十七大报告》和《科学发展观读本》,共同提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分析评议阶段,征求党员、广大员工对学习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让全体干部员工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三是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广大干部员工结合工作实际,为吉林农信科学发展踊跃建言献策。活动期间,共提出合理化建议927条。经评选有73条建议获奖。四是广泛开展分析评议活动。省联社召开了机关中层干部和市州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民主生活会,认真总结五年改革发展取得的成就,深刻剖析影响和制约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办法,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市县联社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召开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形成了剖析材料,制定了整改方案。

(四)坚持边学边改,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我们把查找和解决影响吉林农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贯穿始终,着重抓好七个方面的整改,即在提升服务水平,增强业务拓展能力上抓整改;在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执行能力上抓整改;在风险防范,案件专项治理上抓整改;在达标升级,提升内在素质上抓整改;在弘扬企业精神,深化理念文化上抓整改;在规范流程,提升管理水平上抓整改;在强化执业技能,提升干部员工素质上抓整改。在整改过程中,由领导班子成员挂帅,具体落实到相关部门,对近期能够解决的明确了整改步骤和期限,对需要长期坚持的制定了长远规划。

(五)立足于巩固扩大学习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在活动中,既立足于当前,研究解决经营管理中的现实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建章立制。在推进法人治理方面,进一步完善了议事规则,使日常经营和管理科学、有效。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制定了全省组建农村商业银行规划,长春农村商业银行正式挂牌营业。在风险内控机制方面,出台了贷款损失率控制实施办法;上收了基层信用社发放非农贷款和大额贷款的权限;指纹识别系统上线运行;建立和完善了加强票据业务风险控制办法,印章、印鉴、授权卡、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在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方面,以防范道德风险为重点,开展了“携手自律行动”,研究制定了《员工自律公约》;细化了信贷品种,规范了操作流程,推行农户贷款精细化管理。

二、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显著

8月1日-7日,以县级联社为单位对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满意度测评,全省1800名领导干部和党员群众参加了测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7.3%。这说明,全省农村信用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得到了广大干部员工的充分认可。总结全省农村信用社学习实践活动,主要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成效:

(一)在推进科学发展上形成了广泛共识。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加深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全省农村信用社在事关发展的问题上形成了四点共识。一是矢志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二是坚定不移地实施科学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责任。三是坚持不懈地完善科学发展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四是持之以恒地增强干部员工的科学发展能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

(二)在推动吉林农信科学发展上思路更加明确。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全面总结过去五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省联社党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了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即:高举科学发展大旗,坚持“三农”方向,走商业化、市场化的路子,实现“四大发展目标”,即资产规模实现全省金融机构第一;在全国省级联社综合排名上升到15位以内;全省70%以上的县级联社达到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标准;资产质量达到省内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确定了“科学发展、提高质量、产权突破、人才兴社”四大战略。努力实现“八个转变”,全力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三)在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上取得了新进展。活动中,我们始终把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和解决经营发展难题紧密结合起来,探索实践,大胆创新。一是紧紧围绕提高资产质量,破解干部员工风险意识差难题,在提高风险防范上收到成效。二是紧紧围绕打造现代金融企业目标,破解管理基础薄弱难题,在推进规范化建设上收到成效。全面开展业务辅导检查和风险排查工作。通过业务辅导检查,建章立制,完善操作流程。通过风险排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堵塞漏洞。组织开展了“流程化管理”试点,着力打造流程银行。三是紧紧围绕客户需求,破解经济建设融资难题,在拓展市场上收到成效。

(四)在提高发展水平上跃上了新台阶。始终坚持“两不误、两促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农信改革发展全局,推动吉林农信发展上水平。今年前七个月,农村信用社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结构都有了新变化。至7月末,全省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55亿元,比年初增加68.4亿元,增长6.9%;各项贷款余额825.2亿元,比年初增加132.5亿元,增长19.1%;存贷结构得到优化,低成本存款和贷款总量不断上升;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稳步提高,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7.15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3.9个百分点;实现账面利润1.5亿元,同比减亏增盈2.7亿元; “吉卡”发行量达到280万张,卡内余额89亿元。这些成绩,是全省农村信用社干部员工奋发努力的结果,也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丰硕成果。

三、认真整改,建章立制,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五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省委的要求相比,与广大干部员工和客户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不断提高、不断深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要求,切实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成果。

一是要抓好科学发展观的继续学习教育。二是要切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回头看”。三是要建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5篇

一、当前我市经济金融运行情况的基本估价

(一)经济持续增长。今年是第十个五年计划 实施的最后一年,“十五”期间是XX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改革开放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坚持以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开放促发展,将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推到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时期。20xx年,全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比20xx年增加7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800元。预计财政总收入5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预计20亿元,其主要特点是:一是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全市已建立农业产业化基地76万亩,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0家,带动农户38万户。20xx年预计可实现增加值91亿元,增长4.5%。二是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全市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577家,20xx年可实现增加值235亿元,增长16.3%,实现利税71.32亿元,增长25.6%,总量双双跃居全省第二。三是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不断提高,市场消费持续活跃。20xx年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152亿元,增加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增长11.69%,从事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37%。四是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20xx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达59000户,增长5%,私营企业8100户,增长18%,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增长13.65%。五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80元,增加680元,增长8%。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全面提高,汽车、旅游等消费品正处于加速上升态势。

(二)金融运行环境全面改善。近年来,我市以建设“诚信XX”为核心,大力改善金融运行环境,努力为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金融良性互动。20xx年11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已达到485.36亿元,比年初增加59.2亿元,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213.85亿元,比同期下降5.94亿元,加上剥离和核销及表外授信业务,实际信贷总量增加10.53亿元,我市在改善金融环境方面,重点开展了:

第一、注重发挥四个作用,构建“诚信XX”。20xx年以来,我市在全省较早提出了创建A级金融安全区的目标,制定了创建A级金融安全区五年规划,明确了工作总体目标及阶段性目标,确定了“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条块结合、市县联动;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成立了XX市A级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领导 小组及其办公室,把抓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政府的一项常规性工作,构建了以地方政府为领导 ,银行业监管部门为主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创建A级金融安全区工作机制。

第二、着力抓好三个环节,改善XX金融生态环境。(1)优化金融运行的政策环境。一是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了企业信用评估管理中心,对企业信用进行调查、征集、评估、咨询,对守信企业给予扶持,对失信企业给予制裁,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诚信意识。二是出台了《关于降低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和接收处置不良资产费用成本的意见》,规范了相关部门及中介机构行为,大幅降低了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和接收、处置不良资产的费用。三是出台了《关于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四川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指导 意见〉的实施意见》,确定了《XX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置换不良资产方案 》,帮助农村信用社置换不良资产4.9亿元,用政府优质资产置换XX市商业银行不良资产3.5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历史包袱的化解和经营状况的改善。(2)突出三个重点,改善金融运行的信用环境。一是以清退公职人员在金融机构的不良债务为切入点,提高公民诚信意识。截至20xx年11月底,全市国家公职人员拖欠银行贷款清偿率达到87.86%,增强了国家公职人员的诚信意识,提升了公职人员的诚信形象。二是以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为突破口,提高企业的诚信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切实规范企业破产改制行为,严禁借改制之机悬逃银行债务。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来,市县两级政府先后协调金融债务纠纷15件,涉及金融机构债权标的3.15亿元,帮助金融机构挽回损失1.53亿元,切实维护了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三是以创建信用村(镇)、评定信用农户为着力点,净化农村信用环境,使全市农村逐步形成起了“守信光荣、失信可耻”、“人人讲诚信、事事讲诚信、时时讲诚信”的社会氛围,有力地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3)围绕一个核心,净化金融法制环境。严格司法是金融权利的最好保障。近三年来,以加大金融司法维权力度为核心,以开展金融胜诉案件集中执行为手段,推动金融案件的快审、快结和快执行,金融胜诉案件执结率得到显著提高,有效地打击了金融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了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

二、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回顾

根据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和省政府的安排部署,20xx年9月,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全面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做到了“改革、发展、稳定”三不误。截止20xx年11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呈现出存、贷两旺,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1.82亿元,同比增加10.12亿元,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6.01亿元,同比增加5.36亿元,增长10.58%;不良贷款余额由21.76亿元降到13.38亿元,占比降为23.89%,净下降10.04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已达2.85%;所有者权益净值达到3.85亿元,同比增加3.09亿元,其中股本金余额3.26亿元,同比增加2.18亿元;经营效益大幅提升,11月末全市信用社实现经营利润总额4303万元,同比增加1978万元(同期利润2325万元);全市六县(市、区)的农村信用社共获得中央银行专项票据6.98亿元,其主要作法是:

(一)认识到位,扎实推进改革各项工作。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三农”的地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 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提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通过深化改革,巩固和加强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水平。我市各级党、政都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省、市的部署上,树立了“早改早受益、早改早主动”的机遇意识,从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认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中的各项工作。一是六县(市、区)政府都成立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具体负责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日常工作。二是认真摸清家底,制定改革方案。在农村信用社自查的基础上,组织审计部门全面清查了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状况;核实了政策扶持的基数和20xx年6月底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状况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罗江县联社实行“统一法人”,其他5家联社维持“两级法人”,底前全部实现以县为单位的“统一法人”的改革模式。

(二)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支持信用社改革的氛围。为在全市上下形成关心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氛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宣传工作宣传重点》;《XX日报》刊发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问答;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市级新闻单位进行了6次大型集体采访,在市级报刊刊发文章10余篇,电视、电台新闻报道10余次;在党政网上制作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专栏。据统计,市级和各县(市、区)政府在电视台、报刊、县乡电台播出宣传农村信用社的新闻报道360余次,印发宣传资料10余万份,组织开展改革知识竞赛、送文化下乡等活动10余场(次)。

(三)把握改革重点,努力攻坚破难。在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围绕改革的总体目标,积极推进三项重点(产权制度、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大胆攻坚破难,即不良贷款处置和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信用社增资扩股。1、分类处置。根据省政府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提出的要求,我们明确将不良贷款额下降和达到票据发行和兑付条件作为工作重点。为此,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实施意见》,各级政府着重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大力清收公职人员不良贷款。通过强制清收、落实债权、财政扣收等方式,共收回贷款本金800万元,利息120万元。占本类贷款的31.63%,落实还款计划 和还款来源808万元,占本类拖欠贷款的50%。二是用政府可支配的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资产,据统计,全市各级政府共用优质资产61400万元(其中:土地2507亩,价值49442万元,房产231143M2,价值6350万元,其他资产3496万元)置换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61111万元(其中不良贷款49430万元,其他贷款1242万元)。三是各级政府共注入现金1585.5万元,用于消化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市政府带头解决了市基金会联合会并入旌阳区联社贷款遗留问题1168万元,绵竹市政府注入现金1500万元用于清偿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四是协调落实债权,中江县政府协调落实了悬空三年之久的基金会并入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3012万元。2、求真务实。为了使用政府可支配的优质资产置换不良资产真正落实达到合规条件,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处置抵贷资产有关税费处理的通知》,国税、地税、国土、建设、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配合,使全市的资产置换达到了真实、合规、合法。

3、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部分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较差,分红率低,股金对公众吸引力差的状况,我市制定了《XX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增资扩股指导 意见》,全市各级农村信用社通过深入乡(村)组宣传入股农村信用社对自身、对农村经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引导农民朋友和相关企业入股农村信用社。辖内企业和农户共计入股农村信用社2.3亿多元。4、争取央行票据支持。为早日完成央行票据发行申请任务,我市财办、银监和人行在信息、政策上的协调,实行联合办公,集中对专项票据发行申请进行初检,查找问题,查缺补漏,确保质量达标。通过不懈努力,二季度6家信用联社均达到央行专项票据发行申请条件,人民银行总行获准四家联社20xx年9月1日正式签约,广汉市、绵竹市信用联社20xx年12月1日签约。全市申请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69827万元,已全部落实。

(四)落实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有效发展。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省政府的扶持政策。全市共落实营业税、所得税税收减免1916万元,其中营业税减免898万元,所得税减免1017万元。二是降低信用社的改革成本。在置换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工作中,各种行政性收费只收了工本费,对中介收费减半收取。三是对农村信用社增加存款,提出了各种支农资金应存入农村信用社。据统计,全市从改革以来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农村信用社新增存款4000余万元。四是支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目前什邡市民主镇、罗江县大井镇正在试点建立农贷担保基金,拟在总结 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

三、扎实有效地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向纵深发展

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同时申请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发行全面获准,这只是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还将继续按国务院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要求向纵深推进,确保专项票据如期兑付,因此,各级政府和农村信用社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项改革工作。

总的目标要求:通过农村信用社改革,进一步增强为三农服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支农投入明显增加;内部管理逐步规范,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逐渐好转;金融监管得到加强,金融风险得到初步控制。真正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资产优良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

具体的工作目标:全市六县(市、区)农村信用社通过人民银行的专项考核,20xx年底全面实现申请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信贷资产20xx年内全部处置完毕;在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各级政府用优质资产置换的不良资产力争用1-2年时间将已置换的资产处置完毕;农村信用社现结存的不良信贷资产力争在2-3年内下降50%;资本充足率,一级法人保持在4%以上,两级法人保持在2%以上;经营效益逐年上升。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县(市、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认真履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职责,承担农村信用社改革后期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并做到“一把手”负总责,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逗硬实施,通过不懈的努力,确保20xx年底,全市农村信用社申请中央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面实现。

(二)突出重点,分类清收不良贷款。一是要严格按照德委办[20xx]86号文件要求,认真清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拖欠及担保拖欠形成的不良贷款,并在20xx年6月底前全额还清贷款本息。二是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形成的不良贷款,县联社要专门制定清收办法限期清收,要在20xx年6月底前全额还清贷款本息。三是对个体工商户、农村自然人拖欠或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区分情况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手段大力清收,对确因客观影响暂无偿还能力的,要视其困难程度适当给予延长还款期限、优惠利率等照顾。对个别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要坚决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公安、法院要及时介入,密切配合,要坚持“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处理农村信用社债权诉讼,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四是对因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分清责任,如因个人原因造成的损失,要由责任人进行赔偿,因决策失误造成的损失要追究领导责任,限期清收贷款。对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发放不良贷款,要分别不同情况移交监察部门查处或移交司法机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五是对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业务归并后形成的遗留问题,要按原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规定给予落实。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原合作基金会公职人员因私借公用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并主动承担还款义务,与信用社商讨解决办法,确因财力有限,还款困难的可用优质资产置换等办法进行解决,以减轻公职人员的还款压力。

(三)落实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处置不良资产。一是各级政府要将已过户给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全权交付给农村信用社进行公开处置,不准设置障碍,确保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置已置换资产。二是按照国家计委、农业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联合下发的《关于免缴农村信用社接收农村合作基金会财产产权过户税费的通知》(银发[]21号)和(德办函[20xx]81号)文件规定,对基金会并入的固定资产和抵贷资产在变卖、过户、处置中发生的有关税费,予以免收。三是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要取消一切限制自然人和法人到农村信用社开户、存款等方面的歧视性规定;利用农村信用社网点覆盖面广、与农户关系密切的优势,将各类涉及农户的资金尽量由农村信用社管理和发放;积极引导财政预算外资金存入农村信用社,增强财政支农资金和信贷支农资金的合力。四是要加大诚信社会建设力度,在全社会中树立诚信意识,改善社会信用环境,通过建立多层次的担保体系、规范中介机构服务行为等方式,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拓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五是要支持农村信用社开展好信贷支农“五个一”工程。六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农村信用社信贷拓展上起好桥梁作用,及时通报当地招商引资情况、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状况,积极在优质企业和农村信用社之间牵线搭桥,引导、支持农村信用社加大信贷投入,提高经营效益,解除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拓展上的后顾之忧。七是要认真落实改革期间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农村信用社经营负担,提高经济效益。八是各级政府要按时向农村信用社兑现注入资金承诺。

(四)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各级农村信用社要按照中央银行关于票据兑付考核的要求,围绕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内控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际成效等四个重点认真做好工作,按期达到票据兑付条件。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把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要在进一步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力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进一步加强信贷管理,努力提高贷款质量。加快抵债资产处置,减少损失。要通过强化内部管理,降低成本,压缩开支,努力提高资产盈利水平,不断提高经营质量。

(五)加大信贷投入,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突破束缚,贴近我市经济发展实际,在继续做好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的情况下,努力寻求新的信贷增长点,把信贷资金用活用好,达到既支持XX经济建设,又实现自身效益的双赢格局。在信贷投放上,要紧密结合XX经济特色,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重装基地、中小企业、职教基地等的信贷投入力度。

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大会讲话稿 第6篇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会,主要任务是:通过总结分析前段工作,使各县(市、区)政府、农村信用联社认识到申请中央专项票据兑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确保中央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如期实现。前面,市人民银行、市银监分局、省信用联社XX办事处的负责同志,已就前期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我表示赞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在工作中参考。

一、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04年9月,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全面启动。在各县(市、区)及其政府职能部门的积极支持配合下,通过全体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共同努力,全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三提高、两完善、一加强”的阶段性成果。

三提高。资产质量明显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经营效益提高。截止2006年9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分别比2004年9月末下降10.6亿元和19.68个百分点;股本金余额增加2.63亿元,资本充足率由-16.59%上升到6.23%。2006年9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实现利润2656万元。

两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市农村信用社对原有股金和积累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明晰了产权关系;完善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等机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议事规则,初步建立起了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制衡的机制。以联社为单位,按照监管、行管部门及业务发展的要求,修订完善和建立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内部管理明显改善。

一加强。信贷服务功能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市农村信用社坚持“三农”服务宗旨,不断改进和加强对“三农”的金融服务。通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较好地解决农户小额信贷需求,同时,认真落实小祥副省长提出的“三个一百”,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截至2006年9月末,全市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63.3亿元,较年初净增9.84亿元,增长18.4%。“三农”贷款38.65亿元,比年初增加4.86亿元。支持中小企业达到2957户,贷款余额26.39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3.2%和20.9%。

二、当前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按照央行申请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和成立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法人”的要求,我市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和落实的问题。

(一)认识不统一,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存在盲目乐观的思想。去年12月2日前,我市6家信用联社申请中央专项票据“入门”全面实现后,12月9日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部署票据“出门”工作,从实施近一年的工作情况看,效果很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是个别县(市、区)政府及其联社认为改革已经达到了目的,后续工作简单化;二是对改革后期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今年二季度,央行对首批改革试点的农村信用社57家进行审核,通过率仅为31.58%。按照《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专项中央银行票据兑付考核指引》[银发(2006)130号]的要求,信用社申请兑付的机会只有两次,期限两年。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如不及时把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做好,农村信用社已申请的央行专项票据就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

(二)清收不良贷款措施不力。截止9月底,全市农村信用社还有11.12亿元的不良贷款,占比17.58%。其中:政府部门贷款5556万元,乡(镇)、村组贷款9611万元。不良贷款虽然比2004年下降了19.68个百分点,但主要是依靠去年政府用资产置换一部分和信贷增量稀释一部分来消化的,通过清收化解的不良贷款实在太少。在清收不良贷款中,一是农村信用社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没有按照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的实施意见》认真抓好落实。二是组织清收和处置的工作措施不力。对国家公职人员、信用社员工和各级政府及部门在农村信用社的直接贷款或担保、基金会业务并入等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债务没有衔接落实好。三是部分信用社的不良贷款存在不降反升的现象。据统计,今年1-9月全市新增不良贷款3.04亿元,处置3.39亿元,品迭后仅下降0.35万元。

(三)处置抵贷资产的力度不大。截止9月,全市农村信用社抵贷资产总额13.07亿元,其中自身抵贷资产7.3亿元,政府置换资产5.77亿元。当年处置额983万元,处置率为0.75%,与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办法的规定:“抵债资产、政府置换资产应在两年内处置完毕”的要求相距甚远。

(四)基金会业务归并时的遗留问题至今仍未落实。据统计,截止9月底,全市基金会的遗留问题共有2.58亿元债权债务未落实。其中:现金未移交的1193万元,贷款未换据的2319万元,担保未履约、抵押手续不全的共1.57亿元。

(五)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资产处置进度迟缓,政府承诺未兑现。截止9月,央行票据置换的不良资产5.98亿元,仅处置2188万元,占3.6%。原基金会业务归并时政府承诺的注入资金5724.3万元,至今仍未落实。去年票据“入门”时,政府承诺的扶持政策个别地方也没有完全到位。

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如不能落实,农村信用社已申请的央行专项票据就有可能成为“水中月”、“镜中花”。

三、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向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针对当前全市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信用社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性和责任感,加强内部管理,拓展业务发展,认真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

(一)总的要求

我市农村信用社改革下一步工作总的要求是:做到“两确保,三达到,一实现”。确保中央专项票据“出门”如期完成,确保以县建立统一法人工作目标的实现。达到“服务‘三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支农投入明显增加、内部管理规范有序,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趋好,金融风险控制达标”的要求。使农村信用社实现向“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资产优良”的现代农村金融企业转变。

(二)工作目标

中央银行专项票据置换的不良信贷资产在2007年9月底以前处置80%以上;改革中各级政府用优质资产置换的不良资产在2007年9月底以前处置完毕;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比例与2002年相比,降幅不低于50%;资本充足率,一级法人保持在4%以上,两级法人保持在2%以上;经营效益逐年上升,呆账准备金提取不低于表内外加权风险资产的1%;2007年底申请中央银行专项票据兑付工作全面完成。

(三)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职责,做到“一把手”负总责。一是要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支持力度。广泛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进行宣传,引导社会各界支持农村信用社改革并积极到信用社投资入股,保持股本金的稳定。二是要协调落实好有关具体工作。今天会上与各县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中,对各级政府应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的具体问题作了明确,并要求在2007年底以前完成,请各县(市、区)认真组织实施,做到“一事一议、一类一策”,市政府到时将组织考核。农村信用社要主动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按照银发[2006]130号文件规定的9方面问题逐项抓落实,省农村信用社XX办事处要认真加强督促检查。五是人民银行、银监局要加强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指导,帮助农村信用社做好中央专项票据兑付材料的申报工作,确保兑付工作如期实现。

2.突出重点,分类清收不良贷款。

一是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机关干部职工个人拖欠及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要继续按照德委办[2003]86号文件要求清收,对农村信用社内部职工形成的不良贷款,县联社要制定清收办法限期清收,并在2007年6月底以前全额还清贷款本息。对个体工商户、农村自然人拖欠或担保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区分情况,采取行政、经济、司法等多种措施清收,对确实无偿还能力的,要视其困难程度在还款期限、利率等方面给予优惠。对个别有钱不还的“赖债户”、“钉子户”,要采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公安、法院要及时介入,密切配合,按照“快立、快审、快结”的原则处理农村信用社债权诉讼,切实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合法权益。二是对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形成的不良贷款,要分清责任,限期清收。对于农村合作基金会业务归并后形成的遗留问题,要按原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的规定给予落实。对部门、乡(镇)、村、组形成的不良贷款,各县(市、区)农村信用社改革办公室要制定方案,落实债务,认真清收。

这里,特别提出的是:原合作基金会公职人员因私借公用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级政府应落实债务,承担还款责任,并与信用社协商落实还款期限,以减轻公职人员压力。

3.落实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处置置换资产,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一是各级政府要真心实意的将已过户给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全部交付给农村信用社进行公开处置。2005年置换的资产由信用社单独处置难度较大、问题较多,在不影响央行票据兑付的前提下,政府可与信用社研究协商解决办法。要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鼓励各级党政部门、团体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帐户,尽可能将各类涉农资金通过由农村信用社管理和发放。

二是认真落实农村信用社改革期间国家出台的各项税费优惠政策,减轻农村信用社经营负担,提高经济效益。按照《关于免缴农村信用社接收农村合作基金会财产产权过户税费的通知》(银发[2000]21号)和德办函[2005]81号文件规定,对基金会并入的固定资产和抵贷资产在变卖、过户、处置中发生的有关税费,予以免收。

三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在农村信用社拓展信贷业务上建立信息沟通平台,及时通报当地发展规划、招商引资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积极将优质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农头企业推荐给农村信用社。同时,要加大“诚信社会”建设的力度,改善社会信用环境。

4.农村信用社自身要加强内部管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按照中央银行关于票据兑付考核的要求,围绕提高资本充足率、强化内控管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际成效等四个重点考核内容认真做好工作,按期达到票据兑付条件。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把农村信用社建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同时,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突破束缚,紧密结合我市经济发展情况,在继续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的前提下,把信贷资金用活用好,努力寻求新的信贷增长点,达到既支持XX经济建设,又实现自身效益的双赢格局。

上一篇:祝好友生日快乐的句子下一篇:2桂林山水a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