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升入三年级的准备家长会发言稿

2024-05-21

做好升入三年级的准备家长会发言稿(精选5篇)

做好升入三年级的准备家长会发言稿 第1篇

还有几个月孩子们就要升入三年级了,二升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孩子们会有很多转变:学习上的,性格上的,还有身心方面的。三年级在小学阶段是过渡年级,是孩子跨入中高年级的起始年级,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有了许多新的要求。同时,三年级是孩子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从可塑性强转向逐渐定型的重要过渡阶段。处在这一时期的孩子更需要家长关切的眼神、真诚的鼓励和热情地帮助,只要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就会顺利度过这一时期。所以,我们家长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各方面的情况。

一、孩子的心理

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个性差别大: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

三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二、学习方面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三年级课程似乎一下子变得难了,许多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解决。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然而到了三年级就没有那么简单了,稍有马虎,学习成绩就有可能滑下来。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00分,怎么到三年级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的确是这样,三年级是一个两极分化的阶段,由于学习内容多了,难度大了,孩子要保持高分,需要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马虎的话,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但是只要在座的各位家长和孩子的老师密切配合抓住这关键的一年,培养孩子养成踏实、勤奋的学习态度,一般成绩不会下滑,而且这一年保持了良好成绩的话,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相反,如果三年级成绩滑下去了,那基础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所以,如果现在孩子的成绩偶尔下滑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家长要正确帮助他们顺利学好这一年。在教育孩子中要掌握技巧,常夸孩子。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拇指别用食指。当然,表扬、鼓励也要注意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如今,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取得高分时给50元或上百元的奖励,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长注意,此刻你所培养的不是孩子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而是让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标蜕变为50元钱,这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毕竟,让孩子高兴的是50元,而不是你对他成绩的认可。当孩子学习马虎时,我们要及时督促,严格教育,更不能听之任之,过于迁就,溺爱孩子。“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有位成功的父亲曾这告诫人们:“爱他,就不要抱他”。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为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不要围着孩子转,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欲望。

三、交往方面:

三年级的学生与同伴的友谊进入了一个双向帮助阶段、但是还不能共患难。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提高,但还具有明显的功利性特点。他们的择友标准也在发生着变化,往往把学习的好坏当作衡量人的能力的标志。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在外面见到什么事或者自己做了什么事回家都要讲给大人听,大人不听还不高兴,但是到了三年级情况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把在外面发生的事讲述给家长,有时自己经历的事也不告诉家长,显示出独立的个性。并且此时父母对他们的要求也从“听话”标准上升到“学习好,能力强”的标准,而对他们的照料和关注则比以前要减少许多,因此父子、母女之间的沟通通常被忽视,矛盾与代沟开始出现。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这些特点,我建议各位家长:多花些时间陪孩子,多做一些沟通和交流有的家长说,我的事多得不得了,哪有时间去问孩子的学习,哪里顾得上孩子的教育。心理学家对几千例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多的孩子,在学业成绩、能力素质和品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明显优于与父母在一起时间少的孩子。

方法对策:

训练孩子倾听与理解的习惯与能力。

倾听与理解是成功人际交往的重要条件。这种训练对于三年级的孩子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个阶段孩子的面临着更多的信息刺激,通过倾听与理解,提高队员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这个阶段孩子希望人们认为他们是小大人,并急于证明自己的成长,因此,敢于尝试,喜欢通过各种表现来显示自己,男生经常打架、女生爱争执都是这种心理的外在表现。通过倾听与理解的训练,有利于帮助孩子克制盲目冲动,使心智走向成熟。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获取信息的技术,对孩子进行倾听训练,首先要孩子学会尊重说话者,别人的话没说完不能打断。其次要学会多听少讲,要关注说话者的内容,不要将谈话的话题转向自己喜欢的内容然后抢着发言。再次,要学会引导别人的话题,把话题引向说话者感兴趣,有话可说的方面,例如,在交谈过程中,学会使用复述、征询、疑问等技术,使谈话内容深入下去。一次成功的谈话,往往不是自己说了多少,提供了什么信息,而是自己通过交谈获得了什么信息。善于交谈的人,不是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而是那些能引导话题,使谈话得以热烈进行的人。

倾听效果与理解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仅学习倾听技术而不学习理解技术也无法使孩子通过交流扩大见识,了解事物。如果说倾听可以使孩子能获得更多的信息刺激的话,那么理解就是使得孩子能理解这些刺激信息的意义,仅有信息刺激而不理解信息意义就如同我们平时所说的“水过鸭背”一样没有意义。理解训练首先要使孩子学会归纳,总结说话者的主要意思。其次,要使孩子学会向说话者征询。例如,养成询问对方“您的意思是……对吗”,“您是说……我理解对吗?”等的习惯。再次,要使孩子学会通过关联方法获得有关内容的更多信息。与谈话内容关联的信息很多,如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后续发展可能、谈话者的体验等。如果谈论的是一般的信息,则可进一步与谈话者交流其观点、态度,对不同意见的看法等等。通过理解技术的训练,使孩子通过交谈获得有关交谈对象的完整的信息。

说了这么多,主要是因为升入三年级后孩子们的学业负担以及学业难度都急剧增加,孩子的年龄毕竟还小,不能够很快的适应这种转变,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及老师的共同努力了。我相信,各位家长一定能够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时期的。

做好升入三年级的准备家长会发言稿 第2篇

小学家长见面会讲话稿:孩子即将升入初中,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一、小升初,不得不提的中小学衔接问题

2012年5月,区教育局组织全区部分中小学校长召开了一次关于中小学衔接问题的研讨会,其实更早一些时候人们已经将目光关注到了中小学衔接问题,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山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又一次的把这个问题摆到了桌面上?这说明中小衔接的的确确是存在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制约全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部分中学校长对课改以来的小学质量是有异议的,他们怀疑小学成绩的真实性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性。很多人会看到这样的状况:小学毕业抽测成绩很好,而刚进入初中举行的摸底水平测试中,英语不及格的人数很多学校会超过50%甚至会达到80%,考试成绩也参差不齐从3、5分到90多分的都有,不敢相信小学的教学质量会是如此地经不起考验。一些家长也提出说孩子到中学以后成绩直线下降和小学时清一色的“优良”“A”形成了明显反差,或怀疑孩子的潜力或怀疑初中的教学质量或怀疑小学教育有问题。而我们小学老师们则认为,教学改革是树立全面的质量观,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个性化发展,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研究分数问题是对素质教育的片面理解。至于两极分化,学生的差异原本就存在。然而从全区实际状况来看,确有一些小学阶段成绩很不错的学生,在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那么究竟是课改的理念和实践之间出现了偏差,还是小学取消了小升初后降低了对学生的要求,使升学压力“转嫁”到了中学老师的身上?面对小学的“全体、全面、主动、个性”化的发展和初中无法回避的中考选拔,其中的矛盾令家长困惑,令老师头痛,也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中小学衔接出现问题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1、中小学教学工作侧重点不同。小学由于免试入学,尽管毕业年级有质量抽测评价,但对学习结果的要求相对低很多,所以小学可以也有相对多的空余时间进行“智艺体”(学习、艺术专长、体育专长)的全面培养,而中学因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初中校长和教师不得不把学习的结果放在首位,造成了教育工作的侧重点不一致。

2、中小学学校设置相对独立。中小学之间相对独立各成体系,中小学教师之间很少面对面的交流,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师的具体工作,小学教师不知道中学教师的需要,中间缺乏了解,缺乏沟通,缺少共识。试想一个中学教师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学生在小学里是如何学习的,学得怎么样,其“衔接”又从何谈起?

3、学生年龄差异与环境发生了变化。小学教师多是哄着、牵着、循循善诱地耐心地告诉学生该如何做,怎么做,以表扬的方式居多且很少批评学生。特别是到中学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不再喜欢老师的唠叨,对老师的批评不能认可,甚至于耿耿于怀,产生逆反心理,你说往东我偏要往西。加之青春期一些生理上的变化是他们从未遇到过的;环境上,新的学校、老师、同学,也会有不适应感;情绪上,表现为从性格活泼到突然沉默寡言。特别是有些小学成绩好的孩子进入中学相对庞大的集体中,从以前的“众星捧月”到成绩平平,优势的不明显,越容易产生失落感。加上小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不够,难以适应初中课程学习的需要。

4、中小学教学方式的不同。我们在中学阶段作过一个调查,大多数教师认为,部分小学生不适应初中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正确。小学学科少,反复练习,重复训练为主,有时是老师哄着完成作业,方式方法相对单一。而初中学科多,内容信息广、容量大,更多的要靠主动自觉来学习,灵活运用多样的方式方法。由于教师要讲解的知识点多,有些内容只能靠学生自习理解,不可能像小学那样知识点较少,可以手把手地一一讲解。在课堂上,小学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敢说乐说,注重情感态度多一些,对知识的标准相对低一些,初中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能力,鼓励学生会说,注重知识技能多一些。以早自习为例,很多刚上初中的孩子不会自习,他们习惯于学习老师布置的东西,老师不布置就不知道学习什么,所以说在小学就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习习惯,对于一名即将步入初中的孩子来说是相当的重要。

5、中小学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小学的课程内容较少,课程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较低,书面作业大多为抄写的内容缺乏独立动脑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到了初中,课程内容多,教学进度快,学习难度增大,学习时间延长,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成为学习的基本能力,学生在书中根本找不到现成的答案,不会动脑或懒于动脑的学生,很难完成作业,造成两极分化。(爱人的例子)

所以说,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六年级到七年级(尤其是小六,因为毕竟是小学要去适应中学)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衔接过渡的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但这一结合部的衔接是基础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薄弱环节。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心理、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特别是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心理年龄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状态。在他们的眼里,初中是一个全新的环境、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增加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加上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规范要求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走了弯路,出现滑坡。现在一些地区出现了“五四”制,应该说就是对中小衔接的一种尝试。我们去过的上海、新加坡都是这样的,新加坡更是从小学4年级就开始将学生分类,中学直接就分层,因为他们的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服务于经济服务于产业,他们培养的人才都是对应着经济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新加坡的中小衔接做得相当的不错。

三、小升初对家长的几点建议

1、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从小学到初中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青春期的临近,孩子的叛逆性也愈发强烈。此时,家长首先不要着急,要有耐心,要学会用表扬的话语来表达批评之意,(例子:妻子班级事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在孩子的成绩不仅仅学要孩子自身去努力,他是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及孩子自身素质及努力的集大成。现代教育研究表明,家庭教育在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远远大于学校和社会。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往往来自于他第一任教师——父母。(孩子外出补课的是例,现在的教育是综合实力的体现。)

2、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学习。为什么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哪些问题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学困生,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就会在其它方面展现出负能量来。此外,对于我们普通百姓,对于一众屌丝来说,学而优则仕是几千年来我们子女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在优秀的大学我们会和更优秀的人群成为同学成为朋友,这都是孩子日后进入社会有效资源,都是各自前进途中正能量。关注学习就要关注孩子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研究表明学习的牢固程度与难易度和孩子掌握相关知识的多少是有直接关联的,好比一张网,网眼越细,捕获的东西就会越多。因此说提前学习和广泛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符合现在的课改趋势,即先学后教的原则。要重视预习与复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预习、学习、复习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为什么有的孩子也在外面补课,效果却不十分明显?这和有些家长只管送出去学,而忽视让孩子提前预习和事后巩固的做法是有直接关系的。)

3、要关注孩子的性格,性格决定孩子的命运。这个我不用多说,你们每个人都有亲身体会。没有人愿意和爱计较、叽歪、任性、猜忌、妒忌、自私等等之类性格的人交往,没有了交往就会缺少朋友,而朋友的多寡意味着一个人精神财富的多寡,意味着一个人成功和获得帮助的几率的多寡。

4、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品德决定一个人发展的高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这方面家长的影响,家长自身的德行尤为重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在学校一直提师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与修炼,之所以提素养而不提素质,就是更看重后天的习得,其实品德有先天的遗传但更多的是后天的习得。要不先贤说:“人之初性本善”吗。

5、要关注孩子的习惯,习惯决定一个人的成就。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进入初中马上就掉队的,基本上都是小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固,和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关系。基础知识往往就是个熟能生巧的过程,(而基础知识对于孩子升入初中进一步提升非常重要,中学不应该在这方面再去下更多的功夫,耽误时间,能力的培养成为第一要务)。初中教师不再像小学教师那样,保姆式地扶着走,使大部分初中生在心理、学习、交往等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预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学校往往都继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知识不如教方法,教方法不如叫习惯。(好的习惯不仅仅有助于学习,也有助于进入社会后的工作与事业。)

家长如何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 第3篇

关键词家长;孩子;入学前;准备

虽然幼儿园和小学都是教育机构,但是,在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体现在:1,学习上的不同。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幼儿是在游戏活动玩中学习,而小学以学习为主要活动,有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有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要预习、要考试等。2,生活上的不同。幼儿园是以保教结合,小学是以学为主,幼儿园一日作息时间和日常生活等活动的时间比较宽松,小学的一日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另外,在幼儿园孩子老师是一日都生活学习在一起的,而上小学以后,孩子生活上的事情都要自己管理,遇到问题和困难要自己想办法解决。从幼儿园的生活到小学的学习生活,对孩子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因此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各项准备,使孩子能够尽快的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一、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首先,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和愉快,让他们满怀渴望的、积极的情绪状态。使他们愿意上学,向往做一名小学生。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讲有关小学的事情,讲爸爸妈妈在小学的故事,或哥哥姐姐在小学的学习情况或活动,使他们从心里感到上小学真好,当一个小学生是件很神气的事。家长也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些小学的环境和学习活动,带孩子到附近的小学看看,让孩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不感到陌生。

其次,不让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有些家长在孩子事情没有做好的时候,常常拿上小学来吓唬孩子,什么“象你这样还想上小学?”“现在就这么笨以后上小学怎么办?”“字写的这么慢,以后上小学天天让老师留下来不要回家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言语,很容易使孩子对小学产生恐惧、害怕心理,也容易使他们在还没有人小学的大门之前就害怕上小学,造成孩子怕学习、讨厌学习的心理压力。因此,希望家长千万不要拿这些话吓唬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要耐心的帮助孩子,慢慢地使孩子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让他们愉快的、充满自信的跨入小学的大门。

第三,要让孩子做好认真学习、遵守纪律的思想准备。在幼儿园,学习是在生活、游戏中进行,而且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家庭作业和考试。如果今天生病了可以请假不去幼儿园,作业在家忘了做可以说明理由,上学迟到了也没有关系。而一旦进入小学,有些孩子面对课堂较多的板书和老师长时间的讲课形式,感到单调、枯燥,没有幼儿园里那么开心,遇到事情也没有象幼儿园老师那样关心、在意。有的孩子就会感到不适应,不喜欢上学甚至讨厌上学。因此,家长要让孩子对学习的艰苦性、长期性有充分的认识,当然不能用生硬的说教方式,家长可以借助讲故事、说寓言或哥哥、姐姐的事迹等形式,让幼儿明白学习是件要付出努力的事,同时让孩子每天按时完成一定的事情和作业,如:收拾玩具、画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等,让他们体验完成作业并不困难,只要自己主动的、努力的去做,去学习,就能做到。从而使孩子做好认真、努力学习的思想准备。同时,要要求孩子努力遵守学校的纪律,家长可以从大班开始,培养孩子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幼我园的好习惯,坚持要求孩子做到不迟到,不请假,风雨无阻。

二、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第一、要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语言能力。所有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准备都很重视,但比较多的家长都偏重于知识方面的准备,认为孩子要上小学了,还是多教点知识吧,于是每天让孩子做数学,写拼音,有的家长甚至将小学的课本拿来给孩子做,认为这样系统的学习,就是为孩子的入学做了全面的准备,就万无一失了。其实,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这样的孩子一时看起来挺聪明的,但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没有后劲。家长应花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看书、交谈、观察大自然的各种变化。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观察、较长时间的记忆和复杂的思考,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孩子的智力处于最佳状态。这样孩子才能自信、自如地应付与日俱增的学习任务,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例如:经常和孩子一起下棋。能有效的培养孩子专注和思维的良好心理品质,不管周围有什么事情都能不受到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并非智力落后,而是由于注意力涣散,精神集中造成的。我们知道,对于学生来讲,注意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在上学初期不能养成专注习惯和积极思维的习惯,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涯会造成很多的困难。因此,家长要在学前期多陪同孩子一起玩,下下棋,玩玩拼图游戏,这些活动都是需要集中注意力才能进行的,对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很有益处。

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语言、记忆等能力的发展。一起看书时,多让孩子讲述书中的内容,一是可以了解孩子记住了多少,二是看孩子观察图片的细致情况,三是看孩子语言是否清楚;家长可以反复的和孩子一起分析图片人物和事件的发生过程。对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第二、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包括兴趣、自信心、情感、意志品质等。孩子面对知识之林,如果兴趣索然,自信心缺乏,意志软弱,是不能胜任学习任务的。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不能将孩子禁锢在家里,也不要满足于孩子能背多少诗、认多少字,而应该将他们带人社会、带人自然,让他们产生了解千奇百怪的世界的兴趣;带他们到书店、学校、或图书馆去,让他们仰慕刻苦学习的人,产生学习的兴趣与愿望。同时,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各种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孩子成功了,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如学会自己系鞋带,会在客人面前唱歌了,会自己起床和整理床铺了……都会使他们产生愉快的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家长要让孩子明白自己是一个挺聪明、挺能干的人,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各种困难的。这样,孩子就会有学习的自信心。另外,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需要孩子有坚强的毅力。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克服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缺点,培养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做好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的能力和习惯,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保持文具和书本整齐清洁的习惯,做事有条不紊的习惯以及正确的握笔书写姿势等。(附页)家长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是小事,认为“树大自然直”,有些小毛病以后会改的,要知道习惯一旦养成,再改掉这些习惯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家长一开始就应该防微杜渐,使孩子有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现在开始,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懂得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做好,什么时间不该做什么事情,并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如该写作业时一定要认真写,写完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电视和玩。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帮助孩子做好入学前的生活和物质准备

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有很大的差异的,家长要利用孩子入学前的这段时间,做好孩子的生活准备。

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逐步减少午睡时间。体质较弱的孩子,家长要有目的的为孩子进行营养补充或调理,加强体育锻炼,使幼儿精力充沛的进入小学。

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简单劳动的能力。在入小学前的这一段时间里,家长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在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逐渐减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顾,也就是说要学会生存。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学会自己铺床叠被,自己起床,脱穿衣服、鞋、袜,学会洗脸、洗脚、漱口、刷牙,自己大小便,学会摆放、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等。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会自己取放玩具、图书、其它用具等。而且能帮助孩子适应入学后的集体活动和胜任值日生的劳动。

孩子入学的物质准备,家长都非常重视。但许多家长在准备学习用品时,求全、求多、求美,结果效果适得其反。学习用品应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准备,力求简洁,实用、小巧、安全。如文具盒的图案不宜太花,卷笔刀应简单、朴素、实用,尺子也不要有变形图案的塑料尺。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好动又好奇,自制力也差。这些花花绿绿有玩具特点的文具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又如书包应该买双肩包,既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又便于孩子活动,书包里的小口袋也不宜过多,以免孩子将东西随手乱放,最后又翻包倒袋地乱找。另外孩子容易忘记家庭作业的内容,所以要准备一本小本子让孩子记每天的家庭作业。

做好升入高中的心理准备 第4篇

一般说来,初中生升入高中,无论是从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老师的教学形式、学校及老师管理学生的手段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身心变化等方面来看,都有质的转变。我们姑且将这一过渡时期的变化,称为“更学期”。由于对“更学期”缺乏认识或认识不足,未能根据高中时期学生生活的新特点进行调整,不少孩子上高中后不仅未能将初中时期好的学习成绩“发扬光大”,甚至对高中学习生活产生消极、沮丧、焦虑、烦躁等亚健康心理,导致高中学习生活质量每况愈下。那么,高一新生该如何更快更好地度过“更学期”,步入高中学习生活的“快车道”呢?

第一,要确立自觉自主的学习观。较之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要为高考做准备,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家长“看管式”的办法来抓学习,潜力不大。故高中生学习的自觉意识尤其重要。对上高中的学生而言,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控制约束力与搅扰他们学习注意力的内外因素,这二者几乎是与日俱增。因此,要着重培养高中新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否则极有可能出现不适应高中生活的情况。

第二,为顺利度过“更学期”做准备。高中学习是初中学习的发展,许多知识点都和初中基础知识密切相关。当前,不少准高一新生存在着“贪多求快”心理,抓紧时间提前学习高一教材。其实,倒不如花一些精力走访一下上一届及当年结束高考的师哥师姐们,向他们讨教,获取有关学习方面的经验及技巧,以便为高一学习打好扎实全面的基础。第三,结合自身基础条件,探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同,所处的学校、家庭环境也不尽相同。高一新生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及特点,找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应将自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并像弹钢琴那样,做到有轻有重,使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第四,尽快适应环境,正确认识自我。和初中相比,高中阶段人际关系比以前复杂了。城市同学与农村同学之间,家境较好的同学与家境困难的同学之间,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之间,常常会出现一些冲突,有些孩子一时应付不了新的情况,于是就出现了不适应表现。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认识这些冲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使孩子变得宽容,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学习氛围。第五,培养自己独立的生活能力。上初中时,孩子的生活方式可能很单纯,无非是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来回。进了高中,许多孩子住校后,日常生活不像初中那样处处由家长照料了,于是一些高中生就产生了迷茫,不知道怎样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使他们逐步养成作息有规律、合理支出、衣袜自洗、讲究卫生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这是走上社会后应对新的挑战不可缺少的。

做好升入三年级的准备家长会发言稿 第5篇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得非常迅速,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之间既存在着个别差异,又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只有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才能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影响。

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由于之前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信息的积累,但是还不够充分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对于其他年龄的孩子,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可概括如下: 1.活泼好动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如果问孩子“4与2相比谁多谁少?”有些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我们的课程一定要遵循幼儿不同的心理和年龄发展特征来制定,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计算课程的特点,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上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中班的孩子要开始学数的形成了,也就是分成和组成。)

4.好提问题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小狗有妈妈吗?”等等。(这个特点更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应该有问必答。但是有的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希奇古怪,很难回答,您可以和孩子一同查资料,或者先让孩子思考,给自己留一点回旋时间,好去请教别人或查资料,切记不可说“你真烦”或不懂装懂,说不定你家就有一个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设计家......看到这儿,忙碌的您还敢胡乱敷衍孩子的问题了吗?)5.口语发展迅速

中班幼儿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尤其是语音能力发展很快,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文明,家长切记不能过多的使用宝宝语言,如,吃慢慢,喝水水,睡觉觉,屙巴巴等,这样会阻碍孩子正常的语言发展和孩子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上一篇:电商运营述职模板下一篇:人事总监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