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范文

2024-07-26

社会道德范文(精选14篇)

社会道德 第1篇

网络道德是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而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调节的伦理准则,是网络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网络道德相对于社会主流道德而言,属于“亚道德”范畴,它源于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体系,又有别于现实道德,它既可能对其进行补充、创新,也可能对其进行偏离、反叛。我们只有认识到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存在一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一、现实杜会道德对网络道德的主导作用

现实社会道德是现实社会既有的对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影响到人们行为的方方面面,具有整体性和一般性,它对其他诸如工商业、教育等具体领域的道德行为都具有普遍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当然,在信息时代,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之间也存在这种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所谓网络道德问题是指人在网络中的行为和信息的本体与人在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发生的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道德问题的滋生仅牵扯网络自身。网络不是一个独立的、封闭的系统,其形成和运转离不开现实的社会大系统。作为系统的现实社会道德会对人们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激励和约束功能:

1‘精神动力功能由于现实社会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以及社会舆论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的精神力量,而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是要通过主体人来进行的,因此,这种精神力量就可以作为一种动力,推动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的形成和发展。

2.评价功能所谓道德评价,就是人们依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人们的行为所作的善与恶、正确与错误、应当与不应当、有利与不利的评论判断。通过评判,推动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道德沿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

3。指向功能现实社会道德也通过社会舆论和人们的良心引导着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道德的发展方向。

4.规范功能现实社会道德的规范性就是道德的约束性,表现为社会整体价值取向对个人、个人对个人、个人对自身的约束。道德在网络活动中的调控功能怎样,就具体表现为这三个方面约束力的大小上,而这种约束性又离不开道德的规范调节。

5.调节功能网络时代,它不仅需要运用正确的科技政策、法律和一些行政制度、措施来调节和处理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还需要人们利用内心的道德信念来自觉地调节和控制。由于作为系统整体的现实社会道德会对人们网络行为和网络伦理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上述激励和约束功能,所以可以说,良好的现实社会道德必然会推进良好的网络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反之就会凸现网络道德危机问题。不仅整体的社会道德水平在理论上会影响网络道德,而且就个体的人而言,不同的个体所接受的现实社会道德程度时不一样,所以不同的个体在网络上就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行为。并且同一个体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的地点其社会道德水平也可能表现出不一样,所以同一个体在网络上有时也表现出不同的道德行为。当其灵魂中的“天使”战胜“恶魔”时,个体在网络上的行为就表现出人性善的一面,反之,就是“恶魔”在网络上横行之时。也就是说,一个人在现实中具有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和素质,在网络生活中他会表现出同样的道德素养。网络道德问题是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在网络上的具体体现而已,并非完全是新事物。所谓网络道德危机实际上是作为系统整体的现实社会道德的危机,是现实社会道德在受到全球化、经济变革、政治多元化等多重冲击下表现出来的种种非道德言行在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延伸。

二、网络技术和网络道德对现实社会道德的反作用

虽然作为整体的现实社会道德对网络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精神动力、评价、指向、规范和调节等功能,但是作为部分的网络道德由于网络技术的特性而有其特殊的表现,并对现实社会道德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影响。

1.网络技术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包含本我、自我和超我。只有三种“我”和谐协调发展,人的品格才会健康。网络中的人除了“真实的我”、“现实的我”等之外,还有“网络的我”。“真实的我”受制于本能。“现实的我”受制于社会道德和法律。“网络的我”受制于网络社区的法律和道德。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上网的人都缺少“他人在场”的压力,“快乐原则”支配着个人欲望,日常生活中被压抑的人性中恶的一面,会以这种无约束或低约束的状况在网上得到宣泄。由于网络社区鲜有有效的法律和道德来约束这种行为,于是“网络的我”更贴近“真实的我”,一旦“现实的我”放松警惕的时候,也就是“网络的我”在网上大行其道,疯狂冒险之时。广东团省委谢宗宝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提到:有31.4%的青少年并不认为“网上聊天时撒谎是不道德的”,有37.4%的青少年认为“偶尔在网上说说粗话没什么大不了的”,还有24. 9%的人认为“在网上做什么都可以毫无顾忌”。由于网络中基本上不存在什么压力和要求,很难让人独善其身,也很难让人独慎其行。新闻组中和BBS上的不健康言论进行人身相互攻击、漫骂已经司空见惯,千百万网站和数不清的电子刊物使剿窃、修改、他人的文章能够完成在分秒之间。还有充斥网上的假新闻,泛滥成灾的网络色情,横行肆虐的黑客。在网上很可能是莽汉泼妇,在生活中却是温文而雅的人。生活中不苟言笑的人却在网上侃侃而谈。许多大学生从网络中走出时,常常问这样一个问题“我还是我吗?”。由此可见,“网络的我”不断地转换于“真实的我”、“现实的我”之间,这样就形成了网络道德行为的动态性,从而异化人的道德行为。网上道德感的弱化会直接影响网络的建设,而且可能反作用于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行为。

社会道德 第2篇

大众道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道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新的道德观与之相适应.在道德教育与道德实践中,我们应该承认适当利已的合理性,不但要推崇精英道德,而且也要弘扬利己不损人,利己又利人的大众道德,这样才能让道德教育走进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在大众道德的实践中,要正确处理好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基本道德和特殊道德的关系,使人生过程不断地进入一个道德化的过程,进入更高的道德层次,从而德化人生,构建和谐社会.

作 者:张颖夫 廖其发 Zhang Yingfu Liao Qifa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重庆,400715 刊 名:兰州学刊 英文刊名:LANZHOU ACADEMIC JOURNAL 年,卷(期):2007 “”(9)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大众道德   精英道德   道德层次  

社会道德 第3篇

一、社会新闻的定义

对社会新闻问题所进行的探讨, 一般会关系到三个方面, 也就是社会新闻的特点、范围以及定义。那么, 社会新闻到底是什么呢?就这个问题, 各相关专家都有其独特的看法:一些专家认为, 社会新闻主要是反映大的方面, 也就是社会主义时期各公众之间关系的一类新闻;一些专家讲, 社会新闻着重发表个人的品德行为, 是一种社会教育意义比较强的新闻;一些专家认为, 社会新闻也可以被称之为法制新闻或者是道德新闻;还有一些专家认为, 社会新闻是一种报道社会中各种新生事物或者是事情的新闻。本人的看法为:社会新闻与文教、政治以及经济等新闻都有关联, 其可以及时报道各种社会事件、社会动态以及能够引起公众研究以及思考的社会问题、社会趋向, 其可以反映出各种社会风貌以及社会现象。因此, 社会新闻应当为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社会风貌、社会趋向以及社会风貌等方面的报道。除此之外, 就某种意义角度, 社会新闻的报道范围可以说是社会学研究以及探讨的范围, 也可以说是伦理学探讨以及研究的范围。

二、社会新闻以及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社会新闻以及社会道德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体现, 这两者都用自己的方式存在于社会中, 反映各种社会现象。与此同时, 这两者又是一种互相作用、联系的关系。社会道德主要是对人们的行为规范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可以体现在道德规范的约束、社会舆论的引导、自我反省、道德行为的褒贬以及道德规范的约束等方面。具体而言, 社会新闻以及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是一种认识主体以及认识客体, 反映者以及被反映者之间的关系。社会新闻可以对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风貌以及变化进行直接的反映, 进而引导民众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在某种程度来说, 社会新闻加强了社会道德的发展以及形成。

三、社会新闻进行社会道德引导的具体途径

(一) 进行道德规范教育

道德教育具体指的是为了让公众履行某种义务, 所进行的系统性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些道德影响。与此同时, 道德教育的教学任务应当由家庭、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等一起承担, 而社会新闻作为一种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同别的形式相比, 社会新闻在快速性以及广泛性这两方面更占优势。这是因为社会新闻具有很强的实时性, 可以及时地报道社会中所出现的各种新鲜事实, 进而对众多读者产生良好的影响, 直接使读者受到道德感染, 进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及感知社会道德, 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二) 引导民众形成道德习惯

社会道德的形成有一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习惯性。任何社会道德的形成都需要人们日积月累, 都需要一定人群经过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长期调整才能够得到。无论是哪一种社会制度的演变过程, 一定会存在该社会道德的演变。并且在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后, 需要人们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才能够缓和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一个让人们习惯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就慢慢地形成了新的社会道德。

社会新闻具有强化社会道德的作用, 其中的强化又可分为负强化以及正强化。其中的正强化具体指的是社会新闻宣扬以及肯定人们的一些好的道德行为, 并发扬光大, 推动其在在社会中得到发展以及巩固;其中的负强化具体指的是利用社会新闻鞭挞或者是否定人们的一些不良道德行为, 降低其发生率, 使其失去社会市场。

四、社会新闻发挥社会道德功能的做法

(一) 不但要关注光明面, 还必须揭尽黑暗面

社会主义社会每天都在发生各种新气象、新风貌、新事物, 而且社会新闻主要是对积极健康向上的内容进行报道, 这样就可以发挥积极因素的优势, 在正面角度宣传以及倡导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正面社会内容的报道, 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使我们感到我们的民族以及事业正在不断的进步, 进而加强人们精神文明以及物质文明建设的勇气与信心。

除此之外, 社会新闻还需要实事求是的报道各种不好的道德问题, 比如说“小悦悦事件”、“食品问题”等等, 真实的揭发现实生活中违背道德底线的阴暗面。部分人认为社会新闻如果对社会阴暗面进行揭露, 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恐慌, 劣处大于优处, 所以主张不予反映。

(二) 加强新闻的趣闻性

说到社会新闻所起到的道德规范功能, 免不了谈到社会新闻的趣味性等情况。社会新闻所发布的各种新闻具有趣味性强、生动性高等特点。一般可以成为社会新闻的社会事实, 普遍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趣味也有高低之分。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 常常报道血腥、怪异的内容, 这种新闻报道只会“带坏”读者的道德思想。

摘要: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转型阶段, 公众的社会现实以及社会价值观之间存在着非常大的冲突, 人们的道德标准处于困惑阶段。而社会新闻决定着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是怎样的, 所以社会新闻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度是巨大的。本文主要说明了社会新闻的定义、社会新闻以及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社会新闻进行社会道德引导的具体途径以及社会新闻发挥社会道德功能的做法。

关键词:社会新闻,社会道德

参考文献

[1]赵兵, 孟瑞君.从“热效应”探党报社会新闻特质[J].采.写.编.2001 (06) .

[2]范长敏, 黄本军.社会新闻的拓展与挖掘——浅析《南方周末》头版头条引发的思考[J].新闻采编.1999 (06) .

[3]靖鸣.试析社会新闻的类型[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2) .

道德缺失关乎社会形象 第4篇

◆【读者来函】◆

提高科學施政能力首先

應提高“官德”

讀了澳門月刊社會民意調查研究中心4月11日至5月10日民調結果,其中2750份問卷中受訪市民反映澳門部分司局官員對民眾民生問題避重就輕、敷衍塞責、高高在上的衙門作風,無形中和市民形成了隔膜……當中佔65%的受訪者認為作為政府官員,他們的不良言行不僅影響了澳門特區政府形象,也對小城澳門傳統的和諧文化造成了衝擊,長久下去甚至會拖累澳門特區的發展步伐。目前澳門的公務員隊伍迅速膨脹、人浮於事,澳門每10萬市民要供養4000餘公務員,而香港每10萬市民祇不過供養800餘公務員。澳門部分官員專講官話、套話在官場中已成為一種潛規則,這也是澳門社會官民關係日益分化的關鍵所在,亦是貴刊該項民意調查反映出來的一個根本的社會實際問題。澳門特區政府應儘快針對這些問題從“官德”整治著手,祇有特區政府的官員提高了施政為民的基本官德思想意識,才會有提高科學施政能力的可能。(深圳/雷宇明)

澳門政治的香港化傾向

值得注意

最近看了貴刊一篇文章《澳門政治的香港化傾向值得注意》,可以看得出作者是一個學術素養很高的學者,有很深的社會學和政治學的研究功底。儘管文章很理性地分析了澳門立法會裏“紙飛機”的前因後果,然而作者沒有很大膽地指出問題的嚴重性,或許作者礙於別的原因,而霧裏看花般地點到爲止,這是建制內學者的主要特點。

關於立法會裏的“紙飛機”事件,澳門之所以出現今天這種狀況,最關鍵的問題就在於立法會並不能代表澳門民衆,就是長期以來立法會根本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很多層面上祇不過是充當一個橡皮圖章、擦鞋機而已。對於這樣的立法機構,談何權威和尊嚴,民衆爲何不能反對?別說扔紙飛機,就是扔真飛機,也應多檢討多反省問題的根本原因在哪?

澳門回歸超過10年了,出現了太多的社會弊端,恰恰是這個政府本身的問題引起的,加上歷屆特區政府官員沒有執政經驗,在用人方面、政策管理方面更一而再連番失誤。澳門政治水準不能與時俱進。政府官員看問題太短視,往往變成了急功近利,沒有考慮澳門的中期利益,當然也沒有考慮長期利益;而所謂的建制外民主派水準也高不到哪裏去,往往也是從自身利益出發,鼓動青年拉幫結派,小成即安。正是這樣的政治生態環境,把好好的蓮花寶地變成了烏煙瘴氣的賭場、毒場、色情場……從這些現象分析,歸根结底,如果說誰要對“澳門政治的香港化傾向”承擔責任的話,首先應是澳門政府要敢於承擔責任。

(澳門/周姓市民)

澳門公共房屋防線內外的

艱難就是失衡

經常聽到社會人士明裡暗裡質疑今屆政府房屋局有明顯的好大喜功、玩躲貓貓的遊戲,將經濟屋幾千萬元錯賣的經濟損失無人需承擔責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萬九公屋年底即將落成,將怎樣合理分配成了新的問題。原因是房屋大小、質量等問題令到部分人士不滿意而放棄。因此,有聲音建議政府經濟屋,是否可以考慮改為廉租屋,也就是說所有權是政府所有,政府適時按照不同收入的家庭收取租金,既可避免錯買錯賣,也可防止炒賣經濟房屋的問題發生。我很贊成貴刊6月號刊發的澳門“公共房屋,防線內外的艱難平衡”文章的觀點,按照國際慣例,以中等家庭4-6年的收入為基礎,可以購買一套全家人居住的基本面積房屋為合理價格基準,但目前澳門中等收入的家庭最少得30餘年的全部收入才是目前樓價的比例,這也是大部分市民企侯公屋的主因,但一旦等到可以上樓的一天,又為要交數十萬的首期買樓款項而心絞力瘁。因此,建議政府擴大向市民提供廉租房屋群體範圍以符合市民期望和訴求。

(澳門/夏匡敖)

讀《澳門月刊》了解青洲歷史

我在澳門土生土長幾十年,卻對青洲山的歷史瞭解少之又少。今次意外地在《澳門月刊》發現了青洲不少奧秘及不為人知的史料。澳門半島地方細小,從南到北不需半小時可以圍繞小城兜幾圈。我曾住在青洲山附近20餘年,卻從未到過山上,也不知曉早在1606年耶穌會曾居住青洲山。聽說過山上有炮臺,但不知青洲山炮台的來龍去脈,更不知道是1865年澳葡政府建築炮臺的真實歷史。有可能當年澳葡修建青洲山炮台,目的就是對準清朝政府的。近日我們一班球友忙裡偷閒,帶著《澳門月刊》文中的揭秘,上到青洲山頂,果然發現1865年修建的炮臺遺址清楚可見,更令我們流連的是山上的自然植被,確實讓我們好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心情難以平靜,可以預見,未來的青洲山一定會成為澳門又一休閒、觀光、健身的好地方。澳門政府已宣佈將在青洲山腳下建設珠澳24小時行人邊檢通道,將不僅改變目前青洲區雜亂市容市貌,且一旦通關每天幾十萬人流出入境,肯定會快速帶動該地區全面發展。 (澳門/蔚東敖)

怎樣解讀“新通道、

新局面與新考驗”

關注《澳門月刊》多年,特別是貴刊作者隊伍中相當多的評論性文章。今期《澳門月刊》6月號的“新通道、新局面與新考驗”卻意外地令人耳目一新。文中不僅從理論上綜述了該通道將為珠澳兩地市民帶來人財物的利與弊,和兩地通道對解決民生問題的意義和作用,最根本的焦點是指出了為什麼該口岸的設計與施工和建設指定祇能由廣東省的窗口公司澳門南粵集團來承建?暫且不究現行中的橫琴新區澳門大學工程瘋狂追加數十億的天文預算數字,在當今科學發達的社會中,怎麼會允許一個講究科學發展觀的特別行政區政府公開表示:該口岸將從設計、施工、建設等全由南粵集團獨家說了算,這不是在開國際玩笑、在公然挑戰中央政府的科學管理發展觀嗎?這種不公平、不公正、不公開、不正常的新考驗能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高官口中堂而皇之公佈於天下。簡單而言,應該說連普通的小學生都不會同意。但就是這麼簡單的問題,為何在“一國兩制”下最講公平、公正、民主發展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呢?這就是今期讀者對該文作者的一次全新的發現。其實任何讀者,對於時政類文章的作者,並無特別的什麼要求,要的是作者應站在公民社會的利益角度,評出社會需要的真實信息,論中問題存在的關鍵所在,指出問題對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實事求是地替公民社會負責,就是讀者喜歡的好作者。

(北京/閆延萍)

社会道德缺失案例 第5篇

成瑞龙(1973.1.10-2010.11.2)男,出生于广东省连州市大路边镇浦东管理区旱冲村。于1996年6月至1999年4月间分别伙同他人在广东肇庆、佛山市,广西桂林市、重庆市持枪抢劫、杀人作案6起,杀害6人,致伤2人,并且枪杀了4位警察。一共犯案10起,杀害13人,劫财28.8万元。此后,成瑞龙一直潜逃。2009年5月31日,南昌警方通过技术手段,终于将成瑞龙抓获,并于2010年11月2日上午,被执行死刑。

初中社会道德作文 第6篇

----题记

有谁会相信,为了一个甜筒,怀孕女店长竟会遭顾客爆打?有谁会相信,轻而易举就可避免的悲剧,却因人们的袖手旁观而差点遭成一尸两命?有谁会相信,在当今社会下,中国教育竟然还停留在鲁迅先生的那个年代?

下午四时,一名女子打进外卖电话,点了一个三块钱的冰激淋甜筒,并要求店员送到附近的一间网吧里,由于甜筒不在外卖范围内,店员便拒绝了此女子的要求。但是就在四点十二分的时候,一名无良男子突然出现,并且二话不说就开始砸东西,当时女店长正在招待顾客,看到这一幕后急忙上前阻止,但男子并不听女店长的劝告,反而冲进收银台,对着女店长就是一顿爆打!被打的店长已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而在她的旁边,几名男店员正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在收银台的外边,也同样站着几位男顾客,可怜的店长就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无良男子进行了长达五分钟的爆打。。。。

一个无辜的女人,一个怀孕的女人,被打成这样,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教育还存在着问题,说明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最为骄傲的传统美德正在逐步淡化,同时,也反映了当地社会治安的混乱,为什么这件事持续了长达五分钟之久却没有一个治安人员出面阻止?同样身为中华儿女,为什么会有人对此事无动于衷?就算你胆小,就算你无能为力,难道你就不能打下110?想到这些,我不仅觉得浑身颤抖,难道这就是人性?这就是进步?

然而,从另一方面讲,店长也存在着疑团,为什么她朝夕相处的店员会站在一边而不是出面阻止?是不是源于她平时为人不好而得罪了大家?还是真的是因为大家的思想已经完全麻木了?

总之,

用爷们的话说,我很想爆打他一顿,

用旁观者的话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反正和我没关系。

用店员的话说,这店长平时就看不惯她,现在被打活该

心寒啊,这可能仅仅是社会的一个小镜头,但就是这么一个小镜头,背后却藏着道德的台阶,只要你踏过了你就是聪明人,更可笑的是很多人都想当聪明人,都希望能够出现一件大事来让自己“出风头”,而当真正遇到的时候,为什么就没有人肯站出来?仅仅只需要一个小小的动作,只要你肯拿出手机按下三个数字!

我有一个朋友,她在学了三年的法律之后,越学越感到恐怖,直到最后终于半途而废,放弃了这个美好的梦想,原因很简单,因为她觉得现在的律法多得可以把她压死,而律法越多就代表着社会的不安定,她很害怕,所以她宁愿活在梦中,也不忍去面对这个“美好的世界”。

究竟是什么原因而导致人类再一次变得冷血?难道人类真的需要回到猿人时代?难道我们所说的光明真的只是太阳的功劳而不是人心所照?

社会道德作文 第7篇

在路上,我看见一位老奶奶拄着拐棍颤颤巍巍,突然脚下一滑,老奶老奶奶一下子摔在了地上。我连忙跑了过去,正准备把老奶奶扶起来,一对中年夫妇走在了我的前面,“小朋友,你力气太小,扶不起老奶奶,让我来扶。”那个叔叔和蔼可亲地对我说。

当叔叔正准备扶起老奶奶时,站在他身旁的阿姨对叔叔说:“别扶,一会儿你把她扶起来,万一她又说是你把她弄到的怎么办?现在的人,包括很多老年人都惹不起,算了,我们走,别去管那么多的闲事。”那位叔叔点了点头说是,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老奶奶此时无助地眼神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让我终身难忘。

我望着他们离我远去的背影,心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可耻、让人可恨的人呢?我转过身子,吃力地把老奶奶扶起,轻轻地用手抹去老奶奶身上的灰尘,并对老奶奶说:“老奶奶,下次一定要小心,走路要看好,千万别再摔着了。”我看见老奶奶的眼眶里含着泪水,对我说:“好孩子,真乖,快回家吧,谢谢你了。”

网络社会道德适度问题研究 第8篇

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一种约束人们日常行为的力量;有其自身的一个范围;作为一种范围性的概念有两个节点, 超出道德限制的界定, 我们成为道德的过度或者道德的过失, 未达到道德的要求标准的表现称为道德的不足,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关于, 道德过失或者道德不足, 因此, 我们提出要坚持道德适度问题, 当发生道德过度的情况时, 应及时的将其拉回至正常的道德行为模式下, 避免“矫枉过正”的情况发生, 当发生道德不足的情况时, 应进一步推进道德的约束力量, 使道德行为达到道德两个节点的限制范围内, 这样的道德情况被称之为道德适度, 既不要未达到道德的行为约束标准, 也不要因为矫正道德不足的情况而变成“矫枉过正”使道德产生了过度的情况。

二、网络中道德适度问题的表现

1、青少年的网络道德失范

网络的开放性、隐蔽性与无约束性会导致青少年道德失范, 社会、学校、家庭不能无视网络社会问题的存在。目前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主要有以下表现:

(1) 网络言行随意放纵。根据一项可靠调查发现, 有18.8%的学生在网上聊天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使用过不文明的语言或符号缩写;有61.8%的学生表示在聊天室或论坛中曾遇到过其他网友使用脏话或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

(2) 网络价值观念模糊。青少年在网络中没有树立好正确的价值观, 认为在网上聊天可以随意欺骗对方, 认为互相欺骗是很正常的, 因为在网络社会中, 谁也看不见谁, 这样就导致他们以此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进行的活动, 最终导致价值观的偏离。

2、成人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适度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媒介不断革新发展的时代, 在现在比较热门的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道德中出现了信任危机, 网络社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便利的信息资源和丰富的社会新闻传播途径, 同时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也出现了混乱。

(1) “网络推手”对网络社会的影响

在近几年的网络发展中, 出现了一个叫“网络推手”的代名词, 从字面上看, “网络推手”这个词是“网络”和“推手”组合而成的词, 从2005年10月起, 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新的词:网络推手, 由于这个词很好地诠释网络推广从业者的角色, 迅速被媒体和公众传开, 成为人所熟知的一个词汇。

随着媒体和网络的推波助澜, 网络推手这个词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 网络推手通过制造舆论来挑衅网民的承受极限、他们长期潜水于社区凭借对网民的了解就可以把所有人玩弄在股掌之中、他们制造许多无中生有的故事都成为了热点新闻、他们使一个个平民百姓转眼变成网络明星。这些对娱乐圈的虚构、炒作、夸张到政府、新闻、社会、教育, 那这个道德底线就越来越偏离轨道甚至已经超出了道德底线问题。

(2) “人肉搜索”对网民的影响

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 网络交流方式便的十分便利, 因此就出现了“人肉搜索”这个词汇, 最早起源于猫扑网, 指利用人工参与来提纯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 实际上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 与知识搜索的概念差不多, 只是更强调搜索过程的互动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不能进行解答, 当用户的疑问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时, 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找到答案, 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

三、对于网络道德适度问题的对策

网络道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上, 观念层面的网络道德观念混乱, 行为层面的网络道德问题层出不穷。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与网络及网络本身的特征、网络空间赖以产生和存在的现实社会背景密切相关。规范网络道德问题, 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网络技术的开发, 网络通

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可否自身的局限性, 在方便人们交流的同事是网民的交往更加透明化, 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2、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是网络事业和网络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人们进行网络教育, 使公民把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技术在实际运用中有机的结合起来, 更有效的解决网络道德问题。

3、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网络执法力度。

网络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仅仅依靠网络伦理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还需要法律手段的保障, 根据我国网络的具体特征, 进一步制定和完善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 以此来规范网民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 北京出版社, 1998年。

[2]刘云章等:《网络伦理学》, 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1年。

“网络社会”的道德罗盘 第9篇

“网络社会”:新型道德“孵化器”

网络化交往改变了道德行为和道德活动的方式。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主要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而网络化交往的形式是间接的、虚拟的、符号化的,交往的范围和首先活动的领域超越了物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点对点交往的局限性,实现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多种交往形式。交往范围的扩大必然使人们包括道德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经常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在这样的关系中,特别是在这些关系的冲突中,人们的道德需要必然实现新的觉醒。

网络化交往使人们的道德意识更丰富,有利于培育完善的道德心理、健全的道德人格和坚强的道德意识。网络化交往具有开放性、全球性和虚拟性的特点,它在人类进程中的价值和对道德主体的塑造是前所未有的。

网络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网络作为高科技的卓越代表,它以独特的方式和丰富的内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上根本改变了传统道德的信息交流方式和道德评价标准。在网络化的社会进程中,形成了许多与时代共鸣的价值观念和伦理精神,例姐自由、自主精神,民主、平等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如果说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依赖型的价值观,那么网络化的价值观就是一种自主型的价值观。

“网络社会”:传统道德的意外之遇

快速变动和不确性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反映在道德领域,是人们对传统的伦理和价值观念不再深信不疑,而是充满了怀疑和不信任,同时对未来充满焦虑。网络的非线性和不平衡的发展,更加速了人们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否认,导致了相对主义和怀疑论的盛行。而相对主义和怀疑论发展到极点就必然会产生对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等的判断与衡量标准的丧失;此外,网络技术的多元化、无中心化为道德相对主义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借口,个体在无边无际的网络中显得毫不足道,无法把握自己有无能力对任何行为负责。这种情况容易使人忘记对精神境界和终极目标的追求,失去最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传统的道德规范无疑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冲击,约束力减弱,新的规范不断出现,急待整合。网络社会是人类为自己开拓的另类生存空间。在这个崭新的信息世界里,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的规范,人们只是按照自己在现实社会基础上的人生体验来约束自己。

目前,网络空间已自发地形成了一系列相应的道德规范,这些规范广泛涉及网络行为的方方面面:从邮件的传输格式、通讯网络的道德协议,到网上聊天、电子公告版的语言格式,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些规范是对原有的道德规范的补充和发展,随着它们在数量上的不断增加和扩大,如何整合这些日益庞大、涉及面广泛的规范和原则,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当一种社会规范缺乏、含混或者社会规范变化多端以至于不能为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社会情境的时候,那么失落现象必然会产生。主要表现为:黄毒泛滥、版权侵权、计算机病毒、黑客骚扰等一系列极端不道德的网络犯罪行为。

网上的不道德行为可能会破坏优良的道德传统,网上的不道德行为会对真实世界的道德产生直接的抑制和冲击,给社会的道德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在网络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主流伦理观念可能淹没于散沙式的个人祈求之中,自觉的传统道德要求可能陷匿于信息的随意接受之中,社会可能会陷入伦理上的分裂、矛盾、无序状态中。

“网络社会”:个人道德自觉的唤起

在“网络社会”中,社会问题和伦理问题不仅已经浮现,而且也呈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因此唤醒个人的道德自觉就显得极其重要,尤其是作为一名军人,我们更应响应总政的号召,自觉做维护网络道德的排头兵。

首先,因为在“网络社会”中,法律和公开的社会道德舆论对个人的行为的监管力度已经减弱。因此,在做与不做、如何做的问题上,决定权完全在个人手里。

其次,网络技术正在逐步改变着原有的社会结构。知识、信息、技术在顷刻间可以赋予个人力量和财富,从而改变个人的命运。对于那些掌握和精通了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人来说,坐在一台计算机前,稍不留神或心术不正,就有可能在瞬间做出对个人和社会都危害极大的事情来。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唤醒人们对自己和对社会的道德自觉的要求,可以说是网络化时代的一种伦理的必然发展。

社会道德作文 第10篇

读完这本书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件案例:一件是有一个沉迷于网络的学生,连续三个通宵在网吧里上网没有回家。由于父母生气,所以对其进行了批评与。他因不服,竟然一气之下跳了楼,结果摔伤,留下了残疾,使得他一生受到了影响。

还有一件事是美国有一位少年“网虫”上网成癖,整天茶不思,饭不想的。最后,父母实在无奈,只得给他配备了轮椅,以便于吃饭时能强行将他从前推开。他的手指总是不停地在动着,仿佛想要移动想象中的。他只是为了活下去才吃饭、睡觉,除此之外,他从不离开电脑屏幕。经医生确诊,他已得了严重的网络成瘾综合症。

喜爱电脑可以,不过千万不要太迷恋它。否则你也会像他们那样成为“网虫”的。那样你将和一个废人没有什么区别了。你的身心,你的学习……我想你一定不想成为一个不的人吧!而且,千万不要去了解那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网站和信息。

社会道德作文 第11篇

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一个星期天,我与一位同学去游泳馆游泳,无意中听到了几位大姐姐在聊天的内容。他们是初三的学生,班主任深受学生爱戴。那天报名后,她们老师叫了班上几个同学去帮班里打扫卫生,顺便把破旧桌椅搬到杂物室。正当同学们出去办这些事的时候,一个打扮很时髦的阿姨提着许多礼品走了进来,正在擦桌子的老师看见了,走过去问:“请问你找谁?”那阿姨傲慢地说:我找这个班的班主任。”“我就是。”老师继续干活。阿姨一听,马上换了一幅表情:“原来您就是刘老师呀!刚才我有眼不识泰山,多有冒犯之处,请原谅。”

“有事吗?”“那个,这些礼品是给您的,我是XXX的妈妈,我们XXX学习不太好,能不能把座位调到成绩最好的人身边,多帮助帮助他。”老师提起礼品,往哪阿姨手上一塞:“孩子的问题我们会解决好的,请回吧!”那阿姨吃惊地望着刘老师,刘老师却一边塞袋子一边把她往教室外送,说:“请回!”看见这样,那阿姨只好失望地走了。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个3岁小男孩,在解放军叔叔救出他的那一刻,高高举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队礼!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启示着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呼唤社会道德作文 第12篇

“人”字看着书写简单,要想书写好“人”字,不太容易,“人”字只有两笔,其内容丰富,哲理深邃。每个人都需要写一笔付出,这样才能从付出中得一份收获。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市场经济也在不断的发育成熟,教育部门也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的道德,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弘扬优秀传统道德,以及学校的德育。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们,大力弘扬的在宣传民族优秀道德,为培养民族文化。道德,这一字眼,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也是一种无形而又巨大的力量。

每个人都应该有勤劳朴质的品格,来激发道德责任感,道德的自觉精神和见利思义,都是崇德尚义的价值取向。

中华儿女有着五千年的优良历史文化,一旦有了良好的道德责任感,就能确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静饮一杯茶,静墨一盏墨,碧翠淡研,滋长对文字的馨香。

人情和人性的美德在于求真,向善,在真善美的理想上,优化这人性美的健康人格,让真善美存在对事物的向往,让一些邪恶丑恶的事物排斥,让每个人都正视人生,完善人格。

人,往往对过远的事物通常兴趣不够多,除了考古进化学家,谁会研究原始社会的恋爱婚配?太现实的东西缺乏一种美感,因此距离就产生一种美。

在尘世中,应该让每个人的心都不霄于浅表的浮华,懂于社会与道德的深邃。闲抒一册墨卷,盈香在手,一阙笔墨,墨绕于心,让真善美追索生命的质朴本真。

在这个高科技里,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人处事,处事交往,话语间和字里行间,多半需要的是“留白”,因为“留白”是培除不必要的旁枝杂蔓。

中华文明是礼仪邦,五千年道德熏陶长,讲仁爱,守诚信,自我约束凭心良;道德要弘扬,小康生活与文化建设来伴航,切莫一脚短来一脚长,经济发展文化道德要同步,道德是中华精神的支柱,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切莫背叛于家庭。

人的一生中,要找寻永远的`依附,只有自信,自立,自爱,自珍;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天空和天地,那么在各自的灵魂深处,就会种上馨香的蓓蕾。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谨记,有些话不要超过五句,说多了别人听着就会腻,其实很多时候,说到两句话对方就明白了,那么剩下的三句话,跟主题不要有过多的关系,只要满足于倾诉欲就行了。

道德的价值取向,是立国安邦和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若,敢于少讲话的人,必定是对话中的传达威力而又有信心的人,因为真正有分量的人,只会讲有分量的话。

在这个社会中,若,一个人的信任少了的话,那么流言蜚语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威重,故而言贵。在社交关系中一定要牢记,你若与别人对话时,对方的眼神中若少了几分的敬意,那么提醒你,这时候你可以减少自己的话量了。

人的一生中,需要“留白”,道德与责任,能让各自的言谈保留几分的服重和稳重,也会让各自得几分的应急把握。

社会道德 第13篇

道德是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 应当遵循的自律性道德准则和规范, 它是社会公德在新闻实践中的体现。新闻职业道德建立在普遍的社会伦理规范、道德基础之上。因此, 社会道德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是一致的。

1.1 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职业道德是用于调整新闻行业内外的矛盾关系, 规范新闻传播职业行为的一种道德。它是以新闻职业责任为核心的一个综合价值体系, 是新闻传媒及其从业者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一般而言, 新闻职业道德有两类, 一类是个人提出的, 一类是由某一新闻单位、某一新闻组织或团体提出的[1]。前者是存在于新闻工作者心中, 是其自身所认同的内在的职业道德约束, 后者是在权利体系和意识形态的框架下, 媒体机构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 是一种外在的道德要求。

1.2 社会道德

如果说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那么记者无疑也应该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无记者作为个人, 也许没有什么了不起, 一旦代表人民, 力量就显得强大, 说话也有了份量。

《南方周末》作为一张崇尚“理性, 正义, 爱心, 良知”的报纸, 一纸风行天下, 曾旗帜鲜明扛起舆论监督的大旗, 在舆论监督上声名显赫, 其报道之严厉、批评之尖锐, 人所共知。《南方周末》在受众中有很高的可信度。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其身后, 支撑起风骨的精髓也就必然归于那些乐于、敢于深入百姓中间, 反映百姓风雨疾苦的有崇高社会道德意识的新闻记者们。新闻界有句话:“先做人, 再作文。”新闻工作者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 因此, 新闻工作者必须以人民利益为重, 把社会道德放在首位, 坚持和发扬优良传统。

以上如以新闻工作本身而言, 是敬业;如果在道德上讲, 它体现的就是记者的一种情怀民生的情结, 是记者的良知本能的社会道德体现。

2新闻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现实冲突

当人们在社会活动过程中, 同时扮演两种或多种角色, 或在执行专业任务时, 面临个人利益、组织利益、社会利益与专业责任间的冲突, 便会产生利益冲突问题, 陷入角色忠诚度的困境, 也就是“角色冲突”。从职业化的角度来看, 记者的基本职责是发现新闻, 捕捉信息, 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 向公众传播有用的信息。改革开放后, 新闻媒体不再仅仅是政治控制的工具, 而开始具有了提供信息、普及知识、传达思想、凝聚公众意识、表达公众利益、甚至有限度地评判政府政策、制约政治权力的功能。同时, 中国传媒行使监督、制约功能也具有自身的特点:既是政治治理结构的一部分, 又承担了国家与社会“中间领域”的角色, 开始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反映社会的要求, 表达和整合社会的呼声。由此看来, 新时期新闻从业人员在社会中担当着多种角色, 其中最重要的是———作为“耳目”、“喉舌”的意识形态角色、市场竞争主体的角色和作为“社会公共信息传播者”的角色。当这三种不同“角色”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行为有不同的期待时, 就构成了大众传媒最常见的角色冲突。无论是利益冲突还是角色冲突, 都是个人或组织的专业角色和其他角色间冲突的细化。造成传媒组织及个人角色这种冲突的根本原因, 是多种角色所追求和维护的利益之间的冲突——个人/商业利益和公众/社会利益。这已成为现代社会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面对的角色冲突与道德失范问题。随之而来的社会良知与人文关怀方面的缺失已成为“四大公害”之外的另一重要问题, 危及传媒的社会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整体形象。

佛山小月月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对记者职业道德的批判和思考。女童被碾压, 18路人见死不救。在冷漠蔓延的同时, 新闻媒体为了追求时效性和收视率, 无视人文关怀, 袖手旁观。人们发问:究竟记者是应当以职业活动为中心, 不顾一切地抢新闻, 还是应当以社会良知为行为的先导, 维护新闻采访客体的人格尊严与个体利益?当天灾人祸正在发生时, 记者是应该迅速报警, 或者作为社会成员参与救援, 尽力避免灾难的蔓延, 还是端起相机等着灾难发生, 以便完成自己的职业任务, 甚至不顾及周围人的感觉和被采访者是否受到伤害, 把镜头对准血腥和恐怖, 追求报道的感官刺激?

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的意义, 同时也折射出了新闻从业者的社会道德的缺失和新闻价值取向的偏颇。上述事件都可以看作是记者职业角色与社会角色发生冲突的典型例证。这些事例反映出同一个问题:记者在职业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于新闻人物、新闻事件的态度与处理方式, 不被社会公众所认可、所接受。长此以往, 其结果将必然导致媒介伦理与公信力的渐渐丧失。

3 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必须和谐统一

3.1 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的共同价值观

对于记者而言, 忠于事实、忠于真理, 真实报道是崇高的职责要求。但是作为一名记者, 他首先是一名社会人, 其次才是一名新闻人。应该自觉遵循通行的伦理道德原则, 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只有具备了社会责任感, 他才会在一些所谓的很难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的冲突中, 舍弃片面的新闻专业理念、改变对周围的一切尤其是生命麻木不仁的态度, 从而寻找和参照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社会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选择。

社会主义的新闻价值观[6]是一种和谐的新闻价值观, 这种新闻价值观在技术层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 既重视正面新闻, 同时也重视负面新闻, 强调新闻的平衡性, 重视新闻的正面效果;

第二, 既强调新闻监督政府的作用, 同时又强调新闻配合政府的功能, 在社会转型时期, 求同存异, 努力营造和谐的新闻舆论氛围;

第三, 既关注成功人士, 同时又关心弱势群体, 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不能把版面让给那些成功人士, 而忘记了劳苦大众;

第四, 既重视社会新闻现象, 同时也重视社会新闻观点, 强调事件新闻与观点新闻并重, 努力发掘新闻背后深层次的东西, 充分体现新闻的引导价值;

第五, 既宣传政府的施政方针, 同时也关注实施的效果, 尽可能地做到广纳善言, 为政府献计献策;

第六, 既尊重司法独立, 同时也强调司法监督, 恪守新闻报道的分寸, 在司法判决尚未生效之前, 努力克制自己的报道欲望;在司法判决生效之后, 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

第七, 既关注政府的宏观政策, 也关注民生新闻, 努力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架起沟通和理解的桥梁, 积极增加社会信息的供应量;

第八, 既强调权利与权力之间的紧张关系, 同时也提供舒缓权利与权力之间紧张关系的渠道, 努力化解分歧, 尽可能地避免激化社会矛盾;

第九, 既强调新闻媒体的市场主体地位, 同时也强调新闻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 在鼓励竞争的同时, 防止不正当竞争;

第十, 既强调新闻信息的丰富多样性, 充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同时又尽可能地防止信息市场驳杂混乱, 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纷争。

3.2 如何促进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的和谐统一

新闻职业道德与社会道德是新闻记者的左膀右臂, 我们应该努力促进两者的和谐统一:

3.2.1加强自身修养, 坚持实事求是

只有传播者、新闻工作者对自身素质坚持更高要求, 才能不断地进步, 加强自律。另外, 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仔细核实新闻, 许多假新闻还是可以避免的。

3.2.2 加强记者的职业素养和社会公德意识

素质高的记者应有敏锐的洞察力, 把最有价值的新闻传播给受众, 记者要把真实性放在首位, 这是对新闻职业的尊重和负责。但是作为记者, 还一定要以正当合理的手段获取新闻, 要坚持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不唯钱, 只唯真。在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出现冲突时, 作为记者一定要有人本精神,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3.2.3 加强媒介的道德建设和社会监督

加强媒体的道德建设, 就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协调配合。首先要提高媒体的道德自觉意识, 加强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构筑当代中国传播伦理学学科体系;加强媒体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加强媒体与社会的相互监督, 加强大众传播立法, 这也是媒体道德建设的前提和保证。

3.2.4 加强政治和业务教育

要加强政治、业务素质教育, 使新闻工作者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 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进行自我约束, 自觉地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摘要:新闻记者作为现代信息社会重要的社会角色, 肩负着向社会及时报告事件进展及因果的重要责任。但是记者常常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突发事件, 在及时客观地进行新闻报道与友爱、互助的人类道德之间, 在报道与被报道者之间, 在报道者与广大接受媒体信息的受众之间, 蕴含着复杂的伦理关系和道德冲突。

关键词:新闻职业道德,社会道德,统一

参考文献

[1]藤竹晓.现代大众传播理论[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社, 1968.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3]郑保卫.新闻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建设[J].新闻战线, 2004, 5.

[4]曹陇生.新闻职业道德评议[J].新闻知识, 2005, 7.

社会道德的理性呼唤 第14篇

《地球之眼》这部作品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复杂的问题,表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复杂因素,进一步探讨当今时代道德缺失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石一枫擅长讲述对立人物的故事,本文将运用结构主义中二元对立的方法对社会复杂矛盾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

一、社会标准与学校标准的对立

在生活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标准来衡量成功与失败,在学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好坏是衡量一个学生的不二准则,而大学毕业走向社会之后,一切就发生了变化。在《地球之眼》中男主人公安小男和李牧光正是学校标准和社会标准对立的典型代表。

在《地球之眼》这部小说中,安小男在大学本科期间就是一个“天才”,他本身学的是电子信息与自动化专业,“据林琳介绍,安小男的确是个‘神人’,这里的‘神’是神奇的‘神’,而非神神道道的‘神’。他简直可以被称为近几届理科生中的传奇:高中曾经获得过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从来没上过高等数学、理论物理的专业课,但考试的时候随随便便一写就是满分;可以背诵小数点后一千多位的圆周率……他还是个电脑高手,不管多复杂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只要看一遍就无师自通。”就连电子系的系主任也笃定地说安小男的脑子里装着半个硅谷。这从侧面反映出安小男在学校的确很不一般,他拥有天才般的敏锐思维。而安小男并不满足于现在所学的知识,还向“我”请教历史方面的知识,他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他在不断地寻找方法解答内心的疑惑,理工课程的学习不能给他想要的答案,他就转向历史。这样聪明好学上进的学生,在我们看来他的未来一定是充满希望的,一定会拥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在学校期間,与安小男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李牧光。他睡在上铺,大学四年里,除了睡觉很少做其他事,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睡觉,宿舍的人每天早上出门之前都要去试一下他的鼻息,他从来没去上过一堂课,以至于多年后历史系的商教授都不知道李牧光是本学院的学生,而且出国必须要有的毕业论文都是花两万块钱买来的。将二者进行比较,就学校标准而言,一定是安小男比李牧光优秀。

可是,当大学毕业后,校园生活结束了,他们都面临新一轮的选择,安小男拒绝了学校提供给他的免试研究生机会,按照妈妈的意愿进入银行工作,一开始凭借自己过硬的知识还生活得不错,可是后来由于不会协调人际关系,一度失业,没有工作的他只能替别人考试从而拿到微薄的报酬,住在破烂不堪的屋子里,勉强维持生活。李牧光大学毕业后,出国留学,在美国的几年里,拿到美国绿卡,还开了销售芭比娃娃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按照通常的社会标准来评价,李牧光无疑是成功的代表,安小男成了失败者的典型。

从两个人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是固定不变的,还是那两个人,但是由于在不同时期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价,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也是不同的,这就表现出了学校标准和社会标准二者存在的二元对立,它们之间既是相互矛盾的,又是存在着某种关联的。

二、不同价值观的对立

《地球之眼》中的不同人物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并形成各自独特的价值观念。安小男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社会道德”这一命题上,这个名词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作品中多次借安小男之口提及道德问题,第一次是安小男向“我”请教历史方面知识的时候,他让“我”谈谈中国人的道德问题,问“我”是否觉得当前的形势很严峻,这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是不是失效了?这个问题在“我”这里他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又问了商教授:“研究历史是否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当下问题?比如说中国人的道德缺失问题。”在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更是一贯坚守自己所谓的“社会道德”,银行老板让他去搞一种软件,把一部分人上班期间收发的所有邮件、用通信软件和别人说的话都保存下来,每周拷给行长过目,安小男以“您这么做很不道德”这简短的几个字一口回绝,最后导致失业。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他在李牧光的身边谋得了一个不错的职位,收入也十分可观,但当他发现李牧光公司背后“洗钱”的秘密后,他宁可舍去优越的工作也不能忍受道德的谴责,最后揭发了李牧光的秘密。

如果说安小男属于维护道德的极端代表,那么李牧光则是利益至上的代表人物。对于李牧光来说,永恒不变的只有利益,他与林琳假结婚属于各取所需,他可以利用林琳清白的身份达到自己“洗钱”的目的,他回到中国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回报祖国,仅仅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让自己的投资成本更低,他甚至完全不顾及被拆迁居民的感受。在李牧光的眼中,获取最大的利益是最终目的,至于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并不重要,他对生养他的祖国丝毫没有归属感,反而对自己是“美国人”而倍感自豪。

从社会道德这一标准上来说,安小男是一个十分有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的人,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但是从侧面来看,像李牧光这样的人也并不少见,他们的眼中只有利益没有任何道德可言,由此也可以看出当今社会道德的缺失。可是当道德与生活本身发生了冲突时,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

三、互联网自身的矛盾对立

小说的题目《地球之眼》实际上是“道德之眼”,所有人都必须接受道德的审判,就像作品开头写的那样:“‘地球之眼’开启,罪恶无处遁形。陈金芳之后,石一枫再次为我们带来一位奇人——安小男,一个行走在罪与罚、黑暗与光明中间地带的‘监控侠’。”安小男受雇于李牧光,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中国的显示屏前帮助看管美国的仓库,安小男对这份工作十分用心,每天几乎寸步不离显示器,观察着仓库里的一举一动,所以很快就立下了功劳,他帮助李牧光抓住了企图点燃货仓的老头,避免了可能造成的损失。这对李牧光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有互联网的存在,他可以放心地把美国的仓库交给身在中国的安小男看管,这样不仅节约了雇佣成本,还保障了仓库的安全,他更可以让这种高科技国际化,利用这一技术再发一笔财。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安小男在监控中发现了李牧光公司的单据,了解了公司不盈利的经营状况,也发现了他利用公司帮家里“洗钱”的行为,李牧光的这些行为触及了安小男坚守的社会道德底线,他决定把这些证据公布于众,让他受到该有的惩罚。

同样是互联网,对于安小男和李牧光来说却具有不同的作用,对安小男来说,互联网是一种谋生手段,利用高科技可以使自己获得比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报酬,但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李牧光的犯罪证据,再利用网络传播出去;对于李牧光来说,互联网作为一种高端的电子科技,把握好这个契机,就可以从中获取更大的利润,就小说的结局来讲,网络对于李牧光来说也是一种灾难。

每个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更多时候,我们总是被复杂的利益关系左右,不能遵从自己的本心,我们在社会上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事不同的社会分工,这就导致了不同阶层之间的复杂性与矛盾性,让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不知道如何平衡道德原则与自身利益之间的复杂关系,《地球之眼》这部作品正是揭露了这样一个现实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

上一篇:管理层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教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