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2024-08-14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精选15篇)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第1篇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关键词:语文 导语 设计 类型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拨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一、情境渲染型

“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动情,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摹实境、调激情。指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让学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幅画的时候,曾经想到过什么?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啊!有十层楼那么高,看到它,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汉白玉那样庄严,那样雄伟,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而且语言极有感情,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

2借教具、助领悟。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FLASH动画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3述背景、补信息。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甚至还有外国作品。现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意,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知识启迪型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常用方法有下面几种:

1设疑问、引思考。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苦人儿所感染。鲁迅先生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温旧故、引新知。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的。”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总之,情境渲染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中尽情畅游……

参考文献:

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全国中语会教师中心。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第2篇

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积极地思考问题。

如:在教鲁迅的《孔乙己》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受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现象所感到。鲁迅自己也这样说: ‘我最喜欢的作品就是《孔乙己》’。为什么鲁迅创作了许多小说,而最喜欢《孔乙己》呢?鲁迅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来塑造孔乙己这样一个现象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而且人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鲁迅的《孔乙己》写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剧。读悲剧时人们的心情往往很难过,洒下同情的眼泪。但读《孔乙己》时,你的眼泪流不出来,心里阵阵绞痛,眼泪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还是社会悲剧呢?读课文以后我们就可以找到正确的回答”。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巧布疑阵,而且还明确告诉先生答案就在文中,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很大程度的提高。

二、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来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开课时,引导学生学习与新课有关的新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看来,交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教巧之所在。”新旧联系,温故知新,既能巩固旧知,克服遗忘;又能让学生自信百倍,去学习新知。

如在教朱自清的《春》一颗时,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绿满天下,鸟语花香,万象更新。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样描绘的(生背)苏舜钦的《谁中晚泊犊头》一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生背)现在我们就欢快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们往往知春,而不会写春,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呢?”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之后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无形之中,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这样导入,学生必会迫不及待的去赏《春》。

语文课本是一个博大的知识体系,前后的知识点、题材内容、艺术风格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们在运用“温故知新”法的导语时,可以从知识点入手,也可以从题材、内容、风格处着眼。

三、析标题、明重点

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意思,来领会题意和文意。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各有特色,文章的标题是丰富多彩的。有的一目了然,体现主题;有的暗藏玄机,意味深刻……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睛,我们可以审视一个人的心灵;同样,透过标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因此,从标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如,讲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可以开始把课题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析题:题目交待了几个地点?学生们会很快找到答案:两个地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之后继续让学生思考:这两个地点告诉我们什么讯息?在三昧书屋须认真读书,“从……到……”揭示的是:作者记叙两个地点的生活。分析出来后就可以顺势引入:“童年是记忆中最美好的画卷,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将与鲁迅一起重温童年的生活。现在同学们翻开课本速读课文,思考鲁迅先生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态度是什么呢?试着用一个字概括。”

四、作比较、难化易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 第3篇

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教学的艺术, 因此也不会找到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 再加上教师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 所以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选用哪一种方法, 一般由教学内容所决定。

一、情境渲染型

“感人心者, 莫乎于情”, 一定的情境产生一定的情感, 教者动情, 学者方能动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 让他们沉浸于教师所创设的艺术氛围里, 领悟语言所体现的人文精神。

1. 摹实境、调激情。

指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摹一幅图景或一种意境, 让学生深受感染, 激情澎湃。如: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当你们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幅画的时候, 曾经想到过什么?我在一个阳光洒满天安门广场的上午, 瞻仰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啊!有十层楼那么高, 看到它, 先烈们的高大形象如在眼前;坚硬啊!花岗石, 汉白玉那样庄严, 那样雄伟, 象征着革命先烈意志如钢。现在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活动顺序和碑的方位顺序, 认识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接受革命传统的教育。”这段导语描摹出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巍峨和质地坚硬, 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了大体的概念, 而且语言极有感情, 学生们的情感极易激发。

2. 借教具、助领悟。

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学挂图、模型、录音、录像、FLASH动画等教具,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 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 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 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 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

3. 述背景、补信息。中学语文不仅选编了一些现代作品, 而且还选编了古代、当代作品, 甚至还有外国作品。

现代作品容易理解, 而古代、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就会给学生的理解制造障碍。为了消除这些障碍, 就应该在导语中述说历史知识、时代背景, 让学生理解文意, 与作品产生共鸣。

二、知识启迪型

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 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常用方法有下面几种:

1. 设疑问、引思考。

即导语中有意提出疑问, 制造悬念,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解愿望。如:于漪老师在教鲁迅的《孔乙己》时是这样导入的:“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 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是读过《孔乙己》这个短篇小说的人, 无不被鲁迅先生所塑造的那个苦人儿所感染。鲁迅先生究竟用怎样的鬼斧神工之笔, 来塑造孔乙己这一人物呢?我们学习课文以后, 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这则导语抓住课文的重点: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 巧布疑阵, 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 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2. 温旧故、引新知。

即通过复习已学知识的方式进而过渡到新课内容的讲授。如于漪老师在教朱自清的《春》一课时, 是这样导入的:“一提到春天, 我们就会想到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古往今来, 许多文人墨客用彩笔描绘它、歌颂它。同学们想一想, 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是怎样描绘春色的? (生背) 现在我们就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 但是我们往往知春, 而不会写春, 那么请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来描绘春景的色彩、姿态的。”这段导语先温习以前所学关于春的诗句顺势引入新课。回味古诗, 无形之中, 学生就感受到春天的绚丽多彩, 而朱自清的《春》更对他们有了诱惑力。

总之, 情境渲染以“导”激“情”, 而知识启迪以“导”启“思”, 更多地体现了导语设计要求的新颖性与知识性, 艺术性暗含其中。

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体现这些要求, 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 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精心设计、巧妙构思, 才能让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 在知识中尽情畅游……

摘要: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 导语设计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情境渲染和知识启迪。

关键词:语文,导语,设计,类型

参考文献

试析导语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其设计 第4篇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第5篇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本文就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

一、导语设计应具有新奇性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校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动力。倘若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

二、导语设计应不乏知识性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奇性与艺术性时不能忽略导语的知识性。让导语和教学新知紧密联系起来,既能使学生了解本课文的学习内容,又能明确本课文的学习目标,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中。

三、导语设计应具有艺术性

导语设计具有艺术性,是指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时要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才是最美的甘泉。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是极富有情感的,教师要感动学生必须先感动自己,这样设计导语时才能融进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沟通彼此的心,让学生找到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以陶冶,文学才智得以增长。

总之,教师设计的导语只有做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让他们在美与情构筑的艺术天地里尽情地体会语文的魅力。

【组稿编辑:陈志武】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第6篇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某种角度上讲,就是师生之间“人”与“人”沟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性思想与人格魅力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示范、引导与激励作用,能够有利于促进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

一、推动理念升华,优化师生互动

物理学科教学以营造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物理学科思维发展为前提,达到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课程这个载体,将自身个性思想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内在魅力,使自身更主动的参与到与教师的互动中,有利于将过往单向的、机械的提问的课堂,转变为师生之间围绕特定教学目标进行科学探索,科学研究,科学实践,科学创新的过程,从而为强化学科教学奠定基础支撑。比如学习《光的反射》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光的反射含义以及诸如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等概念及相关知识掌握后,为了使其进一步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教师可以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情况,以难度系数相对低、思考掌握较为灵活又兼具代表性的选择题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围绕当堂目标,加以练习。学生在完成以下习题后,教师可以对不同物理基础的学生进行诊断性的点评,从而到达借“题”发挥,实现分层次、多维度、多样性师生互动,促进物理教学的健康发展,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的良好效果。

二、突出方法导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教师个性思想和人格魅力是不断提升充实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正向性的导引,教师应该加强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性研究。在充分考虑不同题材、课型特点的前提下,制定差异化和针对性的课程内容,以期满足不同物理基础学生的需求。在差异化的师生互动内容的设置中,一定要对组织构建、实践方式等进行相应调整,提升物理教学与学生认知情况的匹配度,增进物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度,实现物理内容在知、情、意上的充实与完善,从而使师生之间可以高效发挥其在激趣质疑、合作探究方面的不同作用,从而带动不同学生实现共同提高。

三、创新交互载体,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特别对于有着较强自我思考与选择能力的高中生来说,教师的个性思想与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与认同感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的个性思想与人格魅力发挥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盲目选择,而是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吻合。通过开放有趣的教学活动,实现个性思想与人格魅力的外化,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并做出积极反应,激发学生跳脱课堂束缚,更为主动、开放的进行物理化思考,充分体验参与物理活动的现场感觉,充分体验到情绪与心理的变化,体验到物理课堂活动的内在乐趣,激励学生深刻体验物理内涵,把握物理的思维特点,做到个性化展示,达到提升课堂兴趣的良好效果。总之,教师的个性思想与人格魅力的有效彰显,能够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是提升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应该强化生本意识,真正从学生的认知与情感视角出发,深化与学生的互动,发挥自身对于学生的示范、引导与激励作用,为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官子木.创造力危机(中国教育反思)[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6

[2]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物理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6

[3]章兼中,俞红珍.物理教育心理学[M]警官教育出版社,2009(8):8

[4]梅德明.物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64

导语设计在语文教学中的魅力论文 第7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人格魅力作用

从某种角度讲,“人格魅力”是一种比较意向的事物,它代表的是一种价值、性格甚至尊严层次上的力量,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人更容易吸引别人的关注和注意力。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影响身边周围的许多事物,尤其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发挥重要作用。小学生正处在刚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发现的事物都有新鲜感,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具有非常强的互动性,因此,体育老师要利用这一特点,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学,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世界,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1.将人格魅力的影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主体

1.1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极强的感召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这种感召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人格魅力。小学生的活动性和机动性都比较强,户外体育活动往往更能够激发学生探求和学习的动力。在体育课上,学生表现得更加自由灵活,体育老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灵活运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热情,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在人格魅力的运用上,体育老师应该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恪守死板教条,根据不同学生的思考方式进行不同的教育,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让老师的言传身教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1.2人格魅力在体育教学中具有强烈的示范力

小学体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应用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示范力,这种教学方法的基础就是教师本身就有良好的行为品德,在体育教学中无时无刻不将这种人格魅力展现出来。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从而不断加深印象,并逐渐成为行为习惯。可能在很多小学学校中体育并不是一门相对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要知道,不管学科多么弱势,教学时间多么有限,都应该尽全力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思想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示范力。小学生对于责任等一些比较意相的品格可能难以理解,但是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示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这些人格的认识和思考,从而为今后性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人格魅力是优秀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品质

2.1人格魅力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老师的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人格魅力的体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更是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小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本身对于人格魅力的感知比较强烈,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所散发的人格魅力对小学生的品质塑造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进行性格养成和行为锻炼。另一方面,学生在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对老师的好感,从而激发浓厚兴趣,不断寻找与老师相关的事物,学科积极性会极大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和创造的过程中发掘潜力,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2人格魅力能促进师生感情与交流

有人格魅力的体育老师能够更快地融入学生的圈子中,与学生畅所欲言,师生关系良好,不仅能够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更加勤奋,而且能让老师清晰地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不足,有利于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在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时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形式,以体育课堂上田径跑步这一学习内容为例,一些学生因为训练过程太累而不注意学习,老师就可以将这一项目游戏模拟化,将漫长的跑道距离减压成小段持续性锻炼,进行问题回答和比较竞争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魅力,从而学习热情高涨,促进师生更好地交流与沟通。

3.结语

体育本身就是一门多形式的学科,它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和融合性,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融入自己的风格特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自己人格魅力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老师要根据日常课程进行情景教学,通过自己的示范和行为教育,提高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控制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成长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第8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导语设计,教学策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重视这一环节的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导入技能。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导入方法,才能增强教学效果。语文课怎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关键在于老师的开课导言即导语恰如其分,好似在作者和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 使语文课在最初四五分钟的间隙开创出一个多彩的景观世界,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成功的导入既要新奇,又要自然,跟所学内容天衣无缝。语文教师如能掌握一定的导入技巧, 就可在导入时游刃有余、事半功倍。那么如何设计好每节课的导语呢? 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复习法

由复习旧课导入新课,是最常见的导入法。一般由老师针对性地设计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这样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中。复习新课不是单纯地复习旧知,而是为了引出新知。如讲小说这个单元之前,先提问:“小说的三元素是什么?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小说的有关知识。由此导入新课,这样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小说单元的学习中。

二、故事法

学生都喜欢听故事。教师一走进课堂,先讲一段与本课节有关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力及时转移到有意注意上,故事只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一旦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先讲一段三国的故事, 由此引出这位风流倜傥、英勇神武的少年英雄———周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效果自然好多了。导入法让学生在专心致志的听讲中,初步领会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三、提出疑问、设置悬念法

中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把学生的注意兴趣、思维吸引到悬念上,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这堂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我在讲《林黛玉进贾府》时,这样讲:“同学们,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什么? ”学生回答,然后我说:“那《红楼梦》中关于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引起了多少人的关注?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接着教师 板书题目 ,学生的兴 趣被激发 了 ,急切想了 解新课内容。

四、倒叙法

教师设置倒叙场景,采用倒叙方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形象化地描绘一幅生活的动人场景, 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场景,造成悬念,从而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如讲《祝福》这一课时, 我给学生生动地描绘了祥林嫂流落街头凄惨可怜的情景,然后就此提问,祥林嫂到底为何变成这个样子? 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呢?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悬念,从而导入新课。

五、诗词名言法

名言警句、诗词歌赋读来朗朗上口,本能寓意深蕴,既有很强的说服力,又有很高的艺术境界,可以给人美的享受。

诗词语言要精练、生动、优美,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让学生喜爱朗读、背诵。名言要经典,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知的诗词、名言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故都的秋》这课时,先引导学生回顾了有关秋的一些诗句,然后导入对故都的秋的学习。由于学生被诗的意境感染了,听起课来全神贯注,这节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图示法

教师要抓住时机,把学生的思维从感性升入理性,近距离地将读者与作者沟通起来, 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插图是作者精心绘制而成的,我们可以利用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荷塘月色》这课时,我给学生出示了一幅美丽的荷塘月色图,学生边看图边联想,从而进入到对课文的学习中。由此导入新课既新颖又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热门话题导入法

教师利用学生中流传的热门话题导入新课,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在讲《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课时,适逢电视台播放《三国演义》,学生中正流传三国人物的故事和战争故事。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这一课的导入语:“同学们每天都在看《三国演义》,议论刘备、关羽、张飞、曹操等,你们了解《三国演义》中这些人物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其中一位的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由此导入新课,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八、歌曲法

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产生愉悦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音乐法导入会使学生快乐地进入课文,接受新知识,用音乐感染导入能使学生真正乐学,用歌曲导入极易引起思想共鸣,能活跃课堂气氛,创设情境。由歌曲引入新课学习,一般教师准备好录音磁带, 先播放一段歌曲。由歌曲和歌词的表情术语入手,引入新课。如我在教学《我的母亲》时,先让学生听满文军的《懂你》,悠扬的旋律让学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感人的歌词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了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由此引出对母亲的感悟,从而引入新课。

九、介绍背景

导入时,恰到好处地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本中传达的信息,如文章中涉及的一些内容,或作者的身世背景等,这样能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启迪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种解读文章的方式。每一篇文章所讲的内容都发生在一定历史背景下,给学生介绍有关历史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第9篇

【关键词】导语设计 情感陶冶 文学修养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还有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而灵活运用的. 一段生动形象的导语,会像一股伴随美妙音律的涓涓甘泉,流进学生的心田,潜入他们的记忆深处;一句精辟独到的导语,蕴含丰富深刻的哲理,定能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激励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散文和记叙文。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可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冬天里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二、诱导思索性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是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导语:“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礼’是什么意思?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矛盾对白杨树非但不另眼相看,还情不自禁的讴歌赞美,我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滚烫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白杨礼赞》学习后,大家一定会深刻的感觉到它的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学生的思路紧循着教师这段步步深入,诱发思索的导语,语教师很好地配合,积极思维,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这个简洁的导语会使学生思路开阔,触类旁通,用心去推敲、领悟作品的精髓。

三、“平铺直叙”型导语

用这种“平铺直叙”型导语有助于向学生介绍推介作品,使学生既增加文学常识,同时也了解课文的来龙去脉。这种导语运用于小说等(尤其是长篇小说节选)课文。

如课文《烈日暴雨下的祥子》地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出自《骆驼祥子》。祥子是小说的主人公。他生长在农村,在封建势力压迫下,失去了仅有的几亩田,又死了父母亲,难以度日。便跑到北京,靠拉人力车(租车拉)为生。凭着身强力壮,咬紧牙关,省吃俭用,拼死拼活地干了三年,积累了一些钱,自己买了辆新车,想以此自力更生,不受老板的欺压。不料遇上军阀混战,新车被扣,连人也被抓住当伙夫。后来他在混战中逃了出来,并趁机拉上队伍中的几匹骆驼变卖了钱,又回北京,仍以拉车为生。这时,还希望重新买一辆人力车。但又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钱被抢走,失了业。无可奈何,只好又回到车行,忍受老板的压榨。就在这时,老板的女儿虎妞看中了他,跟他结了婚,虎妞还用自己的积蓄为他买了一辆新车。祥子有了家,负担更重了,不得不拼命拉车挣钱以养活自己和虎妞,还得位家庭人员将增添而做准备。(节选地课文就在这位置上)。后来,祥子的妻子因难产而死,祥子只得卖了车,埋葬了妻子,又去租车拉车。由于生活的折磨,精神的摧残,祥子的希望都成了泡影,他失去了追求。天昏昏,何处去申诉;天茫茫,哪里去安家?为了麻醉自己,开始吸烟、喝酒、赌博、打架……渐渐堕落下去。一个善良淳朴的,壮实勤劳的小伙子,就这样被黑暗的旧社会吞噬,被榨干了身上的血汗,被破坏了灵魂……。”

这段平铺直叙地导语,会深深地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思想感情和阅读作品的兴趣。一石激起千重浪,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会很好的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产生对主人公祥子的同情和对旧社会的憎恶感。

四、激励、劝勉型导语

这种导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醒悟、深思,从而积极进取。如学习《时间篇》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稿松劲腿千寻。古云此日是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在新学期伊始,我们学习《时间篇》有特殊的意义。《时间篇》共有两篇文章,《今》为李大钊所写,《匆匆》为朱自清所写。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名人名家是如何对待‘今’,如何惜时进取的。希望同学们的宝贵,一开始就有个‘惜时’的良好开端,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又如《友谊篇》中《勇于当诤友,乐于交诤友》的导语:“同学们都知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人人有,也人人要交朋友,但交友不可不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朋友,怎样交朋友呢?我认为应该像《三国志·吴书·吕岱传》中地徐源那样忠诚好直言,勇于当诤友:‘像吕岱那样看看徐源,坦率耿直——乐于交诤友,并且以这两位朋友当楷模,正确对待真正的朋友。’”

以上两段出自肺腑,循循善诱地导语,能激励学生探求课文知识之心,同时使学生在“惜时”、“交友”等生活中产生“柳暗花明”的作用。

五、蕴寓哲理型导语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少不了对某一事物作一番议论,表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这种主张和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而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的课文地导语设计可以使蕴含哲理性的。

如吴晗《谈骨气》一文的导语:“我们通常说,做人要有骨气,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战火纷飞年代里无数先辈为了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有数不清的英雄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甚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现在我们仍然一课文题目为论点,请同学们举一些我们周围的人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第10篇

导语,即课文教学时的开场白,教师一走上讲台,就用一段娓娓动听的导语引入课文教学,就像一场精彩的戏拉开了序幕。一堂语文课,学生要学习新知识、接受新内容,老师一开始上课就得扣动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这个“开场白”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步骤,也是思想教育和知识教学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语文教学的导语设计,往往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体类型、作家风格、作品的内容和具体写作方法以及特定的教学环境(包括所教学生的思想水平、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还有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而灵活运用的。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列举下列几例常用的导语,供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激励奔放、奋发向上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文体一般为散文和记叙文。如朱自清著名的散文《春》的导语可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描绘过春天,赞颂过春天。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古代诗人描写春天的佳句――杜甫《绝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穿瓜洲》)……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春》。‘冬天里我们远去,春姑娘姗姗而来,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阳光明媚,和风吹送,郁郁葱葱的美丽景色,这景色给大地注满了无限生机,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力量!’”

这段导语感情真挚,既有知识性,又有启发性,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使学生睁大了求知的双眼,恨不得马上闯入春天的大自然去尽情的浏览、享受。接着,老师就可以因势利导的教学新课了。

二、诱导思索性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时,教师要把作者的思路和行文的线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正确的诱导,驾驭全文的内容,是学生形成一种思索过程。

如茅盾的《白杨礼赞》的导语:“同学们,打开课本仔细的看一下插图――谁能解说一下这幅图画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这幅图画放在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对平凡的白杨树加以礼赞?‘礼’是什么意思?作者又怎样进行‘礼赞’的呢?作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领导人,矛盾对白杨树非但不另眼相看,还情不自禁的讴歌赞美,我们看看他是用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哪些滚烫的语言,把白杨树的形象维妙维肖地描绘出来,从而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白杨礼赞》学习后,大家一定会深刻的感觉到它的确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学生的思路紧循着教师这段步步深入,诱发思索的导语,很好地配合,积极思维,教学的效果是比较显著的。

三、激励、劝勉型导语

这种导语,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能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醒悟、深思,从而积极进取。

如学习《时间篇》时的导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曾写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稿松劲腿千寻。古云此日是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在新学期伊始,我们学习《时间篇》有特殊的意义。《时间篇》共有两篇文章,《今》为李大钊所写,《匆匆》为朱自清所写。通过两篇文章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到名人名家是如何对待‘今’,如何惜时进取的。希望同学们的宝贵,一开始就有个‘惜时’的良好开端,抓紧分分秒秒,努力学习,积极工作,争取新的进步。”

四、比较说明型导语

设计这种导语,多为说明文、应用文教学。这种导语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题目,抓住说明文、应用文的要素。

例如《蜘蛛》两篇文章的导语:“说明文就其说明对象分有实体事物说明文和抽象事理说明文两种。《蜘蛛》两篇是说明动物蜘蛛的,都是实体事物说明文。阅读分析和写作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采用一定的说明顺序,并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动物可以抓住动物的外形、声音、习性等特征,也可抓住动物的生理结构、生理功能、进化过程来说明。请同学们一边看课文一边想,作者是抓住蜘蛛的什么特征、采用怎样的说明顺序、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蜘蛛的?并且将两篇课文细细的作比较,体会两篇《蜘蛛》的写作角度和写作方法有哪些异同?

又如《怎样订计划的导语》:“以前我们学过《读书信》、《新闻两则》、《〈一千零一夜〉出版说明》、《广告》等,学习这类文章是为了平时学习、生活的需要。今天学习《怎样订计划》目的也是如此。通过两篇课文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计划的特点,学会订计划,以提高自己学习工作的效率。”

这两段说明介绍型导语,语言平实朴素,目的就是告诉学生怎样学习和写作说明文、应用文。使学生在学习这类文章时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五、蕴寓哲理型导语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少不了对某一事物作一番议论,表明自己的主张和看法。这种主张和观点必须正确鲜明,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而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有的课文的导语设计可以使蕴含哲理性的。

如吴晗《谈骨气》一文的导语:“我们通常说,做人要有骨气,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战火纷飞年代里无数先辈为了救国救民而抛头颅洒热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又有数不清的英雄夜以继日,忘我工作,甚至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我们中华民族是有骨气的民族,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现在我们仍然以课文题目为论点,请同学们举一些我们周围的人作为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课堂上导语设计的论文 第11篇

所谓“导语艺术”就是指老师在开始讲课时,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或新颖别致或精彩纷呈的开场白。其目的是通过引人人胜的情境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目光吸引到课堂上,从而点亮他们探索知识的心灵之灯。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内容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作为一堂优秀的课,导语运用的好坏,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不要小看了导课艺术,虽然导语只有短短两三句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的提问,但是如果你能在上面花一点心思,精心的设计一下,就会发祥新颖的导语发挥出令人惊奇的效果。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所以导课能用一种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设计,到抛出一个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时,无论学生在上课前关注什么,现在都能把他们的心思集中的老师的问题上,这样一来就为学生认真听课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当一些有趣的故事与我们所讲的课紧紧的相连的时候,学生就会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课的内容。

俗话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般,当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那么他们整堂课都会很兴奋,思维也会比较活跃,不但能够很好的配合老师讲课,还能够积极思考,把心思全部放在课堂中,积极地探索知识。导语艺术就像一把开启课堂宝库的金钥匙,他为学生打开了知识财富的大门,以引领学生不断地探索新的知识宝藏。

小小的导语设计是决定我们课堂情景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有的老师在讲课时,平铺直叙,照本宣科,不重视导语的设计,学生听起来味同嚼蜡,自然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乍开始来一段别出心裁,引人人胜的导语,可以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触发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探奇采异、探新览胜的兴趣,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氛围,甚至能够把枯燥乏味的课上得生动有趣。

运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把握适度的原则,用的得当,它是你解决问题的法宝;用的失误,它就成了你讲课的绊脚石。导语设计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避免把导语设计的过于冗长。

导语在课堂中,起到的是提纲挈领、引发下文的作用。太长就会变得主次不分,而且过于冗长的导语会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好不容忍集中起来的注意力,有可能再次被分散。

(2)避免把导语设计的过于花哨

设计导语要吸引学生,必须做到新颖有趣。但是如果过于为了新颖有趣,而把导语设计的过于花哨,就可能出现不好的效果――方面容易脱离教材,另一方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避免导语空洞跑题

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准备了很不错的课堂导语,但是一段精彩的开场白过后,突然意识到没有办法过渡到下文了――原来导语跑题了。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知道了导语的设计也不是随意而为的,那么怎样才能将课堂导语设计好的呢,怎样将导语的设计与教材、课堂、学生的兴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呢。

导语的设计我们应注意的`问题:

(1)导语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

老师设计导语时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思路带人一个新的知识情景中去,让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知上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进入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中来。

关于导语的针对性需要我们注意的两个问题:

首先要针对教学内容来设计,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太远。因此,老师在设计导语的时候一定要赋予导语的目的性。

其次老师在设计导语时,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注意设计出的导语使学生能够接受。

(2)导语设计要简明扼要

设计的导语过于冗长的话,不但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也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所以导语的设计一定要短。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出对课堂最有吸引力的三五句话,或是一两个能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可以展示一两幅一目了然的图片。

(3)导语设计要蕴含启发性

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讲解上。 老师在设计导语的过程中可以设疑布障,或是设置情景,用教学语言刺激学生,开拓他们的思维,让他们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这样有利于理解问题,又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的渴求知识的欲望。

导语设计要紧扣学生心弦论文 第12篇

在阅读教学中,导入方式是灵活多变的,但不外乎是理论、情境、内容等方面的选择和运用。

1、理论导入,它是一种理性导入方式,常常从文体介绍入手,或从文章特色阐述开始,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明晰的了解,然后以次为基点,在以后学习中,使学生的思路清晰、畅通。如我在教学《长江之歌》中,先从文体谈起,具体阐述了诗歌的特征,让学生先入为主,对诗歌有一个大体认识。在《山谷中的谜底》一文中,我紧抓文章“叙事简洁,说理深刻”的特色人手,介绍了叙事的几种方法,强调一切叙述皆是为了说理。

2、内容导入。就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出发,通过解说和阐释,让学生了解大意,以便步步深入,吃透全文,内容导入形式多样,可以从审题入手,抓住字眼,剖析标题;可以从注释或提示入手,掌握背景阐发中心;可以简介课文,综合分析,概括阐述;可以旧课导入,横向比较,同中求异;也可以引用典故、奇文,激发兴趣,活跃思维;还可以巧设悬念,引起学生求知欲望…….我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时,先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琥珀》,从而让学生的兴趣很自然的过渡到科普知识上来,教育学生老是呆在家中,永远也读不懂大自然的文字。

3、情景导入。这是一种形象生动的导入方式,它能引导学生切身体验作品的情感氛围,去触摸叙述主人公的思想脉络,从而产生情感共鸣。这种导入方式,还可以应用直观教具,展示图片促进联想,还可以渲染气氛创设情景,使学生渐入佳境;还可以激发情感日,陶冶情操,启迪心灵。如教学《船长》时,我首先结合学生生活常识,让学生回忆一般情况下发生危险说,人们惊慌失措的样子,然后朗读描述船长镇定自若、沉着指挥的动人场面,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升华。通过教学,学生体会和联想,船长光辉伟大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清晰明朗的浮现在学生眼前。

二、导语设计的要求要切合实际

尽管导语设计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是必须要求切合实际,必须从教材和教学实际出发,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必须体现一些共同的要求。

其一,导语设计要揭示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必须充分利用每一分钟。在初始阶段,学生精力旺盛,注意力集中,最容易接受新知识,因而导语必须开宗明义,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其二,导语要有情感。情感是连接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和通向作者心路的桥梁。导入时,教师要以饱满的情绪,澎湃的激情去感染学生,要尽可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以创设情景。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反映,尽快和学生的情感接轨,尽快带领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第13篇

一、导语设计应力求新颖、别致

一般来说, 学生对于新奇的、前所未闻的东西必定感兴趣,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而一个新颖别致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跟随教师去探索知识的奥秘。

二、导语设计应注重贴近课文

导语是“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 精心设计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可见, 导语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服务的。因此, 教师在设计导语追求新颖别致时不能忽略导语要与课文相贴近。把导语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能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学习内容, 这样更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中。

三、导语设计应该自然、恰当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导入法, 要灵活机动, 不刻板单一。导语的设计应当是教师语言自然而然的流露, 不能让人感到生搬硬套, 把本来毫不相关的一段语言作为一堂课的前奏, 这往往达不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用自然恰当的导语吸引学生注意学习。

明确了导语设计的要求, 那怎样设计一节课的导语呢?下面就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设计导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浅谈如下:

1. 情境式导入。

情境式导语就是在授课前, 根据文章内容创设某种氛围与整篇文章的氛围相吻合, 力求达到文章内容与授课语言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如在讲授巴金的《繁星》时, 由于繁星是最常见的, 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 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别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 许多年前, 十九岁的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 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你也一定观察过天上的繁星, 你有哪些感受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说说自己的感想, 并比较你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没有什么不同。”这样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 可以达到渲染气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 音乐式导入。

学生都喜欢音乐, 在授课前为学生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音乐, 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可以顺利生动地导入新课。如在讲授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时, 可以设计这样的开场白:“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 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 从而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的故事, 让我们随着《My heart will go on》这首歌曲, 一起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在这样的音乐声中, 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引起学生联想, 从而更好地进入新课学习。

3. 故事式导入。

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因为故事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或事例来吸引学生。如在讲授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一课时, 我先请同学们看一段投影仪上的文字, 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情感背景。“1982年10月28日上午7时, 他去了。这一天本在意料之中, 可是我怎能相信这是事实呢?他躺在那里, 但他已不是他了, 已不是我那正当盛年的弟弟, 他再不会回答我们的呼唤, 再不会劝阻我们的哭泣。你到哪里去了, 小弟!”

“知道这里面的‘我’是谁吗?她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宗璞。今天, 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她的一篇散文《紫藤萝瀑布》。这篇散文写与1982年5月。当时, 小她三岁的弟弟, 50年代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系的一位总工程师, 正当盛年, 患上绝症, 生命即将终结。带着焦虑和悲痛, 姐姐独自徘徊在初夏的庭院里。在一树盛开的紫藤萝面前, 她不由得停住了脚步。那淡紫色的瀑布般的紫藤萝闪烁着生命的光辉, 仿佛在向她倾诉着什么……”通过讲述故事的形式, 让学生很快地了解了课文的写作背景, 对于后面理解文章起了很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设计 第14篇

一、导语设计的原则

1.导语设计要新奇

教师在导语设计时要推陈出新。新鲜有趣的导语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学生前所未闻才感新奇,因新奇才觉有趣,深感有趣才会去学。例如我在教《邹忌讽齐王纳谏》时这样设计导语:“我国古代有一位君主,初理朝政时只知道贪图享乐、豪奢淫逸。国家存亡,危在旦夕。有一天,来了一位琴师,听说国君爱听音乐,特赶来助兴。国君非常高兴,马上召见了他。可这位琴师,调试好了琴弦,两手抚在琴上,就是不开始弹,而是向国君讲了一大通弹琴的道理。国君一听琴师懂得这么多,更想听他弹奏一首曲子了。琴师却慢吞吞地说:“我一时半会没弹,您就急成这样,大王,您是治理国家的,国家在您手中就好像琴在我手中,您抚着国家这张大琴,几年来没有弹奏一曲,难道人们就不着急吗?”国君恍然大悟。于是拜琴师为相,勤于治国,终于使国家强盛起来。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人物是谁吗?他就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和丞相--齐威王和邹忌。你们想知道他们之间还发生了哪些事吗?好,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过时空隧道,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去领略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另一个精彩故事吧!”通过这样的导语设计,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了解课文内容。

2.导语设计要艺术

艺术性的导语设计即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总是喜欢追求美的事物。初中生正处于年龄的黄金时代,正值如诗年华,他们更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要力求达到美感性,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例如在教《春》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导语:春、夏、秋、冬四季构成了一年美好景色。春为我们拉开了一年的序幕,此刻春也在文人墨客笔下向我们缓缓走来。听,韩愈的“田野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听,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听,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眼中如此绚烂的春天在文人朱自清的笔下又是一番怎样的胜景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先生的《春》,去领略大自然的无限美好风光吧。

二、导语设计的方法

1.疑问激趣法

在设计导语时有意提出疑问,制造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积极地思考问题。如在教《范进中举》一课时,我先提出疑问:“人生有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每个人只要碰上其中一件乐事,都会激动不已,但也仅仅是激动而已,但是有一个名叫范进的人却在遇到一件乐事时发疯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吴敬梓的《范进中举》去探究其中的原因吧。”

2.情境感染法

古诗文的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也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激不起兴趣。针对这种现状,我让悠扬、动听的音乐在课堂中响起,从而把学生引入一个优美的旋律世界。如在教诗经中的《蒹葭》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听邓丽君唱的《在水一方》,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声响起,学生完全陶醉其中,我便趁此引导:看那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在萧瑟的秋风中如起伏的波澜,清澈见底的河水从脚下缓缓流过,它带着情,带着爱,漂流向远方,远方的人啊,你可知道我在找你。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去倾听《蒹葭》吧。这样营造优美的氛围,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悟古诗文的奥秘。

3.故事导入法

在讲课之前,教师采用“曲径通幽”的方法,用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开始,故事像磁铁一样,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出师表》时,针对文言文难、课文篇幅长、人物关系复杂、事件头绪纷繁的特点,可先给学生讲一个“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然后导入:“这个故事出自古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位为蜀国鞠躬尽瘁的人物——诸葛亮吧。”

总之,好的导语富有艺术魅力,对学生学习课文起着促进作用,让我们开动脑筋,携手共创成功导语,为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努力奋斗吧!

引导语的魅力 第15篇

针对这一现象,我想:这些玩具可能太吸引孩子了,孩子在园没玩够,想带回家玩儿,但这种现象会导致孩子形成不良习惯。经过再三考虑,我没有呵斥拿玩具的孩子,而是悄悄告诉了家长,让他们协助教育;同时每天适当延长操作游戏时间,并在整理玩具时建议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地,并让小朋友互相监督。可是效果不明显,玩具依然减少。正当我为此事一筹莫展时,我有幸聆听了一位专家的讲座,其中专家谈到:幼儿具有泛灵心理,即幼儿认为万物都有灵性与生命,都有情绪与情感。教师可借助幼儿万物有灵的思维特点,运用适宜的语言对其行为习惯进行引导。还举例说,她发现孩子们每天做操站队总是站得歪歪扭扭时,她伸直两只胳膊,便笑着说:“拿出两只竹签,穿串糖葫芦吧。”一边说,胳膊一边在孩子的头顶上穿梭。一席话,给了我无限启迪,使我茅塞顿开。

操作游戏时,面对孩子悄悄藏小玩具的小动作,我装着没看见,游戏结束后,我指着整理好的玩具神秘地对孩子说:“有几个小玩具很淘气,不小心掉进了小朋友的口袋和书包里,大家快点看一看,如果有,赶快把他们送回来,他们回不了家会很伤心的。”顿时,孩子们忙活起来,又是翻书包又是翻兜。不一会儿,有几个孩子自豪地说:“老师,玩具掉到了我兜里,给你。”看着回归的玩具,我非常激动,一直令我头疼的问题就这样被一句引导语找到了突破口,如果我直接说:“谁拿玩具了?快送回来。”孩子们肯定不会这么爽快地把玩具送回。而这句引导语,既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又生动描绘了玩具回归的必要性,我相信,以后在这种形式的引导语的引导下,孩子们会积极主动地将小玩具放回原处的。看来幼儿教师的引导语有着非常奇妙的.魅力。

组织儿歌复习活动时,由于儿歌较长,孩子们反复朗诵了好多次还是不熟,看着孩子们无精打采像小老头似地趴在桌上,我灵机一动说:“让我们学着老爷爷的声音来朗诵这首儿歌吧”。霎时,班里的气氛像雪后初融的春水一般,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接下来,我们尝试着模仿不同角色的声音来朗诵儿歌,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儿歌,还深深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

午睡时,为使幼儿安静、快速入睡,我自编了一句很顺嘴儿的导语:闭上小眼睛,装进小信封,寄到我的怀抱里,做个甜甜的梦。看着孩子们一个个钻进小信封似的被窝里,闭上小眼睛,一脸憧憬的等着我去拥抱他们,我的内心涌起无限的甜蜜和幸福,并由衷地体会到引导语魅力无穷,它使我在教育上获得许多快乐与成功。

上一篇:半年总结的通知下一篇:改善提案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