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语言的词汇汇总

2024-06-05

公文语言的词汇汇总(精选5篇)

公文语言的词汇汇总 第1篇

公文写作中出彩词汇汇总

一、表明工作态度

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总结经验、乘势而上

坚定不移

风雨无阻,奋勇向前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懈怠

朝气蓬勃、永葆活力、奋发有为

带头深入学习

坚定理想信念

带头坚决执行

带头自觉践行

提高觉悟、加强修养、改进作风

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革故鼎新、励精图治

满怀信心、勇担使命、接续奋斗、再创辉煌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忠诚、干净、担当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

迎难而上,开拓进取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

精益求精

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

高瞻远瞩、清晰务实

立足本岗、脚踏实地

二、表明工作定位

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扎根人民、依靠人民

坚定信仰者、忠实执行者、模范践行者

历史担当

意志品质

政治坚定、团结统一、坚强有力、奋发有为

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锐意进取、苦干实干

立足新时代、展望新目标、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

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作风品行和较强的议事能力

牢记全党嘱托

担负起神圣职责和庄严使命

不辜负全党的信任和重托

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三、表明工作目标

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

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

正风肃纪、反腐惩恶

初心不改、矢志不渝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

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聚焦实战

创新驱动

体系建设

集约高效

军民融合互利共赢

放创新、包容互惠

和而不同、兼收并蓄

尊崇自然、绿色发展

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

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

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

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

德艺双馨

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

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

塑造态势、管控危机

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

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

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标本兼治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

放飞青春梦想

书写人生华章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新陈代谢、吐故纳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优越性、科学性和先进性

四、表明工作方式

审时度势

革故鼎新、迎难而上

战略定力、政治定力、发展定力、前进定力、改革定力

谋深、行稳、致远

意气风发、脚步铿锵

战略定力

自信从容,彰显特色

抓住机遇、主动作为

敢于亮剑、勇于担当

开拓者与实干家

动真碰硬的决心,激流勇进的魄力,壮士断腕的勇气,统筹兼顾的智慧

登高望远、居安思危,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

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直面问题

刮骨疗毒

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

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

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事业为上、公道正派

专业能力、专业精神

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

政治过硬

本领高强

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政治领导本领

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

狠抓落实

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

攻坚克

钉钉子精神

增强

驾驭风险本领

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

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

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破浪前进

驶向光辉的彼岸

历经磨难、不屈不挠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艰苦奋斗、戒骄戒躁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苦干加巧干

模化、产业化、现代化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反映人民意志、尊重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保障改革发展、引领社会风尚

现民意民智、符合客观规律、便于遵守和执行

论近20年公文语言的书面语回归 第2篇

关键词:公文语言 口语与书面语 语言变异 弱化与强化

一、引言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历程中,公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发生变化。在对当代公文语言的研究中,袁晖(1995)《试谈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象化——论公文语言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一文提出“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象化是公文语言发展的一个新走向”,这是在总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公文语言用例的基础上得出的语言发展结论。近年来的语料表明,相对于1995年的公文语言使用情况,当代公文语言在口语化表达方面有弱化倾向,而在书面语语法方面更加规范、严谨,这两方面都促成了当代公文语言风格有向书面语回归的趋势。

二、近20年公文中口语化成分分化与消失基本情况

袁晖(1995)指出:“建国以来,公文词语的创造和吸收有口语化和形象化的倾向。”1995年以前,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许多新事物、新现象大量涌现并引起了语言领域的深刻变化。近20年来,社会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公文语言口语化成分逐渐减少,具体变化情况如下:

(一)口语中的比喻性用法在当代公文语言中的弱化

1.词汇方面的分化

改革开放初期,公文用例以袁晖(1995)举例为参照,文中“敢于碰硬”“决不手软”“挂靠在民政部”“价格多次浮动”中,像“碰硬,挂靠”这些属于当年的新造词。袁晖认为,“手软,浮动”这样从其他语体吸收进来的现成词,口语化和形象化的色彩都是很鲜明的。本文认为,上述词语都是在当时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经济领域、政策领域的新事物,围绕市场经济价格、市场行为规范等提出的,多数词语借用其他领域的词语比喻性地表达,属于极具时代感的词语。

在袁晖的文章中,“出台”一词在当时是新词语,是戏剧用语中孽生出的新义。而当前公文使用中,该词已经约定俗成地专指“政策和计划制定完毕、开始实施”一义,并成为基本义,而其背后的本义“戏剧用语”却多半不为人知。与此相同的还有“货币回笼”“与经济利益挂钩”“红头文件”中的“回笼”“挂钩”已由原来的比喻义和借代义演化成为常用词。“菜篮子、米袋子、不折腾”等鲜活的口语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量,成为固定化的表达。

“一刀切、关系网、豆腐渣工程”等在袁文中分析为比喻用法或借代用法的词,在当今已经产生了分化:“一刀切、关系网、豆腐渣工程”等词语使用频率降低,被更为直白的“一概而论”“关系链”“利益链”“贪腐链”“劣质工程”等替代。

2.比喻性熟语和惯用语的弱化

“两条腿走路”“既要看到九个指头的成绩,也要重视一个指头的问题”中,“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等具有比喻用法的词语现今只能在口语中出现,公文语言中几乎没有。如“蹲点时解剖几个麻雀”当今则完全不知所云了。比喻具有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这与当时国民整体认知水准较为低下有关。当今社会,即使在反腐背景中提出的“既要打老虎,也要打苍蝇”,也不以公文形式表达,而只能以文学性社论之类的形式作为政治原则进行表达,这反映了公文和行政工作思维更加严谨、精致、科学的特点。

3.比喻性修辞法在公文语言中的式微

(1)国家用于贫困地区的资金和物资,不能采取“撒胡椒面”的办法平均使用,更要严禁挪作他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1984年第25期,第866~867页)

对于文中的比喻“撒胡椒面”,在现代社会公文中将会以平易直白的“不能采取等量平均分配”代之。

当然,袁晖提出的表达新事物、新制度的词语以比喻形式从其他领域借入作为一项规则还在起作用,如: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其中“准入”“召回”含有拟人或者拟物的特点,也是当今经济生活中产品与企业法人具有不可分离的相关性的体现。但相比而言,当今公文中口语化表达局限在名词和极为个别的动词上,一般所涉名词属于新鲜事物,动词多属于坊间用语的比喻性用法,如“不折腾”等。名词中与现代信息社会相关的“云端”“大数据”等词也在相关领域的公文中出现,个别文种有差异,报告(尤其是政府工作报告等需要经由口头表达的文种)多一些,通知、通告、通报、决定、意见、函等文种少一些。除报告外,每篇公文至多有3~5处。

(二)数字缩略语语用表达的式微

较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期的公文,现代公文还有一个较大的变化是:各领域动辄出现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搞好三项建设,达到六好要求”“211”工程(1995年提出)之类的数字缩略语渐趋消失。当今各行各业所发公文中除了有“年内为百姓办十件实事”等缩略语之外,很少出现类似的缩略语,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增长点”之类的更为确切的、可衡量的发展指标。

三、当今公文语言在词汇、语法方面出现的书面语色彩加强的趋势

(一)词汇方面固定短语整合为词语

当今时代是个注重效率的时代,语言在整合效率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体现为一些固定短语兼容合并为词语。例如:

监管——监督管理

扩容——扩大容量

准入——准许进入

听证——听取证明

上述词语一般涉及新制度的表述,且该制度具有一个复杂的流程,反映了现代行政工作思维的精致化、精细化与复杂化等特点。

(二)语法方面更为严谨

从“五四”以来,现代白话文发展刚刚经历了百年的历程,语法日趋规范。从20世纪末至今,公文语言的语法更趋严密、规范,这体现在介词的使用、长句和复杂结构的使用等方面。

1.句式上对偶成分的广泛使用在现代公文中有增强的趋势

(2)为了规范电信设施规划和建设,加强电信设施保护,维护电信用户和电信业务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电信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该句的对偶不仅表现在句子上,也表现在句子成分上。对偶成分往往是近义词或反义词,这使得句子表义严密、完整,体现了现代公文思维理性、逻辑缜密的特点。

2.虚词的用法更加规范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

上述公文的标题“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中动宾短语宾语前置少了介词“对”。这种省略在当下的公文写作环境中是不允许的。

3.长难句与复杂结构广泛使用

当下的公文写作广泛使用联合结构、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等表达含义丰富、完善复杂的长难句。

(4)这实际上是一种行贿受贿、损公肥私的行为。这种行为,相当普遍地存在着。不仅存在于集体所有制的社队小企业中,而且存在于全民所有制的大企业中;不仅存在于一些自产自销活动中,而且存在于一些计划购销活动中;不仅存在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中,而且存在于一些企业购销人员中,以至存在于一些领导人员中。(国务院《关于制止商品流通中不正之风的通知》)

以上排比形式存在于现在的口语讲话中,但在公文中则会将7种并列成分囊括在一个复杂长句中:这种行为相当普遍地存在于集体所有制的社队小企业和全民所有制的大企业中、自产自销活动和计划购销活动中、社会闲散人员和企业购销人员甚至一些领导人员中。

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组件具有很强的可生成性,在现代公文中被广泛使用和推广。

(5)周日下午,我们将进行青少年教育、研讨及总结活动。

该结构的特点是具有可套叠性,即无限延展性,前一成分不断地构成后一成分的受事宾语。该句含有“对青少年的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研讨”“对青少年教育的研讨的总结”三个层次结构,需要不断地通过“对+受事宾语+的+及物动词”的结构来达成句法理解与生成。

四、结语

公文语言的口语化特征逐渐减少。与之相反的是,近年来的公文书面语特征增强,表现为更加重视语法的严谨性,如:公文长句与复杂结构的运用、虚词的合理运用以及用数字目标代替原则性宏观目标的描述等。这是社会进步在语言上的反映,也是根据行文的情景和题旨表达的需要而进行的语用策略调整。公文书面语标志的长句与复杂结构愈益强化的特点,正是现代行政事业日益精致化、思维日益精细化的表现。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文认为,公文语言不存在口语化增强的趋势。当代公文语言将保持其书面语本色,这是由公文的庄重性、严肃性、涉及利益的宽泛性等因素所决定的。

(本文为宁夏大学校内社科项目“应用文语言中口语化现象去除规律与方法研究”[编号:sk1271]。)

注:本文语料均出自袁晖(1995)在《试谈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

象化——论公文语言发展的一个新走向》一文用例和2014年9月1日发布实施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电信设施建设与保护办法》。

参考文献:

[1]袁晖.汉语语体概论(应用语言学系列教材)[M].北京:商务印

书馆,2005.

[2]袁晖.试谈公文语言的口语化和形象化——论公文语言发展的一

个新走向[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3]赵世芳.公文语言中动宾结构受事宾语前置现象分析[J].现代语

文(语言研究版),2011,(12).

[4]赵世芳.应用文语言中不合理口语化现象去除规律与方法研究

[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3).

[5]马国竞.例谈公文语言的错位倾向[J].应用写作,2002,(6).

[6]赵玉苏.略论公文语言中口语词的使用原则[J].徐州师范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公文语言也要讲究辞采 第3篇

关键词:公文;语言;辞采;修辞

Abstract:Document language generally is rigorous, serious, accurate and succinct. But it must be improved. It does not exclude language rhetoric. Document is written by some of classical Chinese in order to be concise and comprehensive. At the same time, application of rhetoric enhances the level of document writing and improves documents appeal and vitality , such as parallelism, metaphor and metonymy etc.

Key words: Document; Language; Language rhetoric; Rhetoric

公文一般指的是公务文书,它有广、狭两义之分,狭义上的公文指的是党政机关公文,即国家权力机关统一制定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它的范围是《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2012 年 4 月 16 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2012年7月1日起施行)中所规定的15种正式文种:(1)决议;(2)决定;(3)命令(令);(4)公报;(5)公告;(6)通告;(7)意见;(8)通知;(9)通报;(10)报告;(11)请示;(12)批复;(13)议案;(14)函;(15)纪要。公文虽然有不同的文种,但因其作用和适用范围所限,公文写作用语也有其较为严格的要求,语言规范严谨,朴实庄重,用词准确,表述精当。一般公文往往重格式,轻语言,但是实际上公文并不是重意轻文的。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尤其现代信息网络发达时代,网络流行语正有着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公文语言也应该具有时代性和鲜明性等特点,追求形象美、辞采美。这是一个文体可读性、接受性、执行性得以延续的必要因素。当然,讲究公文辞采美,是在尊重、保持公文语言的基本特点——准确、简洁、庄重、规范之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公文有更强大的生命力。除去公文中一些命令、公告、通告、条例等有法规性、强制性的文种,如《宪法》、刑法条例,语言必须严格规范之外,其他文种都可以带“辞采”。

公文使用范围的局限,使公文往往像板着严肃面孔的老者说教一般,拒人于千里之外。但是一些受众群体广泛的公文如意见、通知、报告等,也应该像一个健壮英俊的少年备受关注和青睐。那么公文在行文中也是可以适度讲究“美”的,尤其体现在语言上的审美。

1 文言词语的使用,能够使语言凝练精简,同时也蕴涵辞采美

现代公文使用白话文,但它并不排斥文言文。现代公文对古代公文有所承继,主要体现在部分文言词语的使用上。1919年中国白话文运动,改文言文为白话文,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但是一些文言词语仍占有明显优势,沿用至今。公文中出现文言词语也符合公文语言讲求凝练、言简意赅的特点,像“兹”“奉”“悉”“据”“谨此”“当否”“此复”等单字或词来代替冗长的白话文。如“悉”代替“已经知道”四个字的意思,而且用“悉”语意不仅清晰明确而且凝练。“函悉”指代的白话文意思是:来信已经收到并且已经知道来信的内容了。但是仅“函悉”两字就足以概括所有意思,祛除了冗杂用语,言简意赅,甚至有妙笔生辉之感,而最终也达到提高办事效率的效果。还有“之”的广泛应用,如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有句子“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以及“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这些文言词语,一目了然,毫无疑义,是现代人熟识或早已接纳的常用词语。公文语言中文白相济,相得益彰,衬托出语言更加凝练简洁,郑重严肃而不失文雅之美。

2 修辞手法的应用

提起修辞手法,多数人认为它在记叙文、散文中最常用,起到增加辞采、烘托情感、渲染气氛的作用,公文有着严格的行文要求,怎么可能允许修辞手法的出现?实际上,公文从未排斥过修辞,两者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

枯燥乏味、单调刻板、千篇一律的文章总不为人欢迎,即使硬着头皮读下去,内心也有排斥的情绪。实际上,公文作为一定范围内社会交际的流通性文种,它的作用是告知,是公务活动的载体和工具。而且完成一个公文的拟写,行文者往往套公式一样例行公事,无论是行文者还是受众群体,他们的心理都受到忽视,尤其是受众群体的心理需要关注,即受众群体的接受问题。公文受体在理解、认可、执行公文涉及相关事宜时的效率与公文写作效益有着相当程度的联系。所以,公文中适当用些修辞手法,更易于公文被接受和有效执行。

2.1 排比。排比是公文中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排比指的是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排比的作用是:增添语言的韵律美、形式美,使语言整齐匀称,音律铿锵有力,感情洋溢充沛,气势恢宏强大,在公文中使用能增加公文的号召力和说服力。文辞贯通也使公文受体更容易接受。如,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还有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 两次报告中都使用三个“倍加”,使句式整齐、语气恢宏,使民心也备受鼓舞。还有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三句“赢得”,同样也起到增强气势的作用。据概略统计,仅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使用排比修辞的地方就有20多处。由此可见排比在公文中应用的广泛程度。

2.2 比喻。比喻和排比一样,在某些人看来,似乎用在公文中显得有失严谨。实际上比喻在公文中也是常见修辞,只不过它掩藏得较深,多为暗喻和借喻。像“定心丸”“大锅饭”“老虎屁股摸不得”(摆官架子,不许他人批评议论),等等。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用“小脚女人”喻指胆小怕事,走路战战兢兢,不敢迈开步伐去大胆尝试的人,比喻贴切又符合中国国情。党的十 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讲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时均强调,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这里把改革十分形象地比喻为“摸着石头过河”。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里用“阳光”作为喻体,寓意党员干部积极欢迎、接受人民的监督,也寓意只有这样,党员干部才能充满活力地健康成长。所以,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比喻,意味深远丰富,语意凝练生动,用得恰到好处。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到:“……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船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 “船只”这一喻体生动形象,来昭示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虽然困难重重,但仍然是掌舵好手,保证“船只”破除困难,稳步前行。在公文中使用比喻使语言祛除刻板,更重要的是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2.3 借代。借代,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事物来代替另一个事物。即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在公文中,时常用一些司空见惯的借代,使文章精练而生动具体。如,“铁饭碗”“钉子户”“开绿灯”[1]“米袋子”“菜篮子”“小钱柜”(《国务院关于清理和整顿“小钱柜”的通知》),等等。这些词语指代明确,不会产生歧义,还使文章增辉。

总之,公文写作中完全可以应用排比、比喻、借代,还有引用、对偶、对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公文的生命在于真实,但是“真”和“美”不是对立的矛盾关系。“真”强调的是内容的客观真实性,“美”则指的是在语言形式上可以追求适当的辞采美。真和美的结合,才能使文体更富于生命力。公文中的辞采美,并不会影响公文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对公文语言的修饰也应适时适度使用,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公文管理作用和服务效能。公文是一文一事,杜绝一文多事,主旨明确单一,力求“篇无累句,句无累字,字字千钧,简洁明了”[2],这是提高政务效率的必要。

对于那些严格公文条规框架、格式,固定用语,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循规蹈矩者,事实上影响了公文的传达与效用的发挥,而且这也是慵懒之风的体现,因为公文的辞采美的讲究,是需要行文者在词语、句式写作上下苦功夫,反复推敲,才能锤炼出精练美妙又不失严谨的词句。尤其在公文中,选用合适的修辞手法实际上是考验行文者文字功底的“苦差事”,迎难而上,才能在公文语言上有更好的开拓与创新,这也是现代公文语言写作上更高层次的要求。使公文永葆生机,正是响应党和国家呼吁的“创新”,在辞采上下功夫,给公文以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邝安全.公文语言的审美观照[J].中州大学学报,2012(2):80.

公文语言的词汇汇总 第4篇

搭配不当

在汉语的句法成分中,主语(中心语)与谓语(中心语),动语与宾语(中心语),定语、状语、补语与其中心语,都是一对对相互搭配的成分。所谓的搭配不当,一般情况下,是指这些相互搭配的成分在语义上不能贯通。

【例1】深刻分析新形势下争取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是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

此例的问题是动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争取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是一个动宾短语作定语的定中短语,其中的“争取”和“群众路线”搭配成动宾短语。从词义来看,这种搭配是不合理的,宜改为“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方法”。

【例2】党代表认真热心的态度受到来访群众的好评。

此例的问题是定语与其中心语搭配不当。在汉语结构中,短语是“语义上能逐层贯通和结构上都能逐层搭配起来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其中语义的贯通起着决定性作用。定语“热心”是有热情、有兴趣、肯尽力的意思,在语义上与中心语“态度”无法搭配。此例可修改为“党代表态度认真热情,受到来访群众的好评”。

【例3】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

此例是多个动语搭配多个宾语,其问题主要是动语与宾语位置不对应导致搭配不当。可将“经验”与“问题”对换位置,或者修改为“我们要善于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

此外,公文中还有中补、状中、主宾、介宾等搭配不当的现象。

成分残缺

句法成分残缺不全,是指不符合隐含、省略的条件而缺少应有的句法成分。在汉语中,句法成分往往是一对对相互搭配出现的。一般而言,这一对对的成分,出现一个,与它相匹配的另一个就必须出现。否则,就会造成句法结构的不完整,表达的句义不正确,甚至导致句子不能成立。

【例4】走访群众、企业次数不够的干部要被扣奖金,排名较后的干部要被约谈,并作为年终奖惩以及干部选拔的参考依据。

句中“要被扣奖金”和“要被约谈”的主语都是“干部”,是“人”;而“作为年终奖惩以及干部选拔参考的依据”的主语应该是“事”,即某个标准或记录。前两句与第三句的陈述对象不一致,因而造成第三句缺少主语。综合来看,此例可修改为“走访群众、企业次数不够的干部要被扣奖金,排名较后的干部要被约谈,并记录在案,作为年终奖惩以及干部选拔的参考依据”。

此外,公文中还有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残缺的现象。

成分多余

句法成分多余累赘是指已经出现的成分或不该出现的成分,重复出现或强制使用,以致结构不合法,语义啰唆甚至不合逻辑。

【例5】本次谈话紧扣作风建设,聚焦反对“四风”,并结合民生事业建设等方面,谈话直奔主题,谈话问题毫不回避。

首先,此例的最后一句“谈话问题毫不回避”语序不当,宜改为“谈话毫不回避问题”。这样,则“谈话直奔主题”和“谈话毫不回避问题”的主语“谈话”多余,因为它作为全句的主语已经在第一分句中出现,并且可以贯通所有分句,没有必要在后续分句中重复出现。另外,“结合”与“方面”搭配不当。综合来看,此例可修改为“本次谈话紧扣作风建设,聚焦反对‘四风’,并结合民生事业建设等方面情况,直奔主题,毫不回避问题”。

【例6】市督导组充分肯定南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期工作部署,并强调四点工作意见:一是尽快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及下设机构,建立实践活动工作责任制;二是马上动员、落实工作,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三是把握实施进度,加强与市督导组的沟通协调,及时汇报情况;四是规范整理信息素材,总结实践经验,提高理论及实践水平。

从句子意思来看,市督导组强调的四点工作意见是希望南区努力做到的,而不是南区已经做到的。此例中的“做到了‘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因为多了助词“了”,使未完成的动作变成了已完成的动作,所以这一句宜改为“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

此外,公文中还有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成分多余的现象。

语序有误

句法成分语序有误是指一些相搭配的句法成分颠倒应有的语序,或者将某些句法成分置于其他句法成分的位置上,以致结构不合法,语义模糊或不合逻辑。

【例7】团工委、党政办、组织人事办、公安分局、司法所、流管办、个私协、卫计局、技师学院、广东药学院、南区医院、邮政支局等部门携手,共设30个免费摊位,超过100名青年志愿者提供包括义诊、维修、理发、推拿等免费咨询和服务,区内25家企业还提供了近490个就业岗位现场招聘,近千名新老南区人参与体验志愿者的优质服务。

此例中的“区内25家企业还提供了近490个就业岗位现场招聘”一句与前后句子均没有逻辑关系,扰乱了正常语序,自身表述也存在问题。另外,此例还存在语义重复和不当的问题。综合来看,整句可修改为“团工委、党政办……等部门携手,共设30个免费摊位,超过100名青年志愿者提供诊疗、维修、理发、推拿等服务,近千名新老南区人参与体验。另外,区内25家企业还开展现场招聘,提供了近490个就业岗位”。

(摘自《秘书》)

汉英语言词汇的文化对比分析 第5篇

关键词:词汇;对比;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是交流的工具。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不能脱离对方独立存在。汉语和英语都有丰富的词汇,汉英大量的对应词语是汉英翻译的语言基础。从词性上来讲,两种语言都有实词和虚词之分,都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感叹词等。文化差异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反映客观事物的角度方法有很大差异,如black tea(红茶),black coffee(浓咖啡)。英语描述亲属关系的称谓词语较汉语少,处理起来也较困难,可以采用释义的方法,如他的舅舅(his mothers brother )。下面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汉英语言在词汇上的不同。

一、文化与词语选择

汉英两种文化传统在选词上的不同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传统意义上来讲,中国自古以农业文化立国,农业人口众多,所以出现许多与农业有关的谚语等词汇,如瑞雪兆丰年;春打六九头等。而英国靠近大海,这种地理位置决定英国人喜欢与大海有关的事,因此英语中不少俗语都和海洋有关,如Swim against the current./Still waters run deep. 2.由于各自风俗上的差异,使得一些汉英语言中的词语也有所不同。如“猫头鹰”在汉语中为不祥之物,在英语中却说成as wise as an owl.“龙”在汉语文化中代表神圣尊贵,如龙腾虎跃、龙凤呈祥等;而在英语文化里,龙则是罪恶的根源,是引人犯罪的恶魔。因为在基督教中,dragon是evil,是魔鬼Satan(撒但)的化身。3.汉英两种语言在联想意义上也各有不同,这就导致一些成语的选词的不同,如:体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豪饮如牛(drink like a fish)。4.由于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从而使得语言的选词不同。汉语受佛教进入中国的影响,引申出“借花献佛、不看僧面看佛面”等表达;英国等西方国家信仰基督,基督教文化是其传统文化的体现,如“a kiss of death(死亡之吻),Holy Spirit(圣灵)”等。

由于语言中一词多义和一词多类现象的存在,在选择词义时要根据词语本身的词性和上下文联系来确定词的意思。“红茶”英译为black tea,black coffee汉译为浓咖啡,“浓茶”则为strong tea。又如汉语中“开”这个动词,在英语搭配中有不同的对应翻译,例:开灯(turn on the light),开汽车(drive a car),开玩笑(make fun of),开恩(show mercy)等。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中的具体运用是不同的。

二、文化与词语语义

汉语词义比较严谨,英语词义相对灵活。汉英词汇在文化语义的对应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完全对应相同。完全对应相同是指汉英词汇所表达的语义在概念意义与文化内涵都完全相同,如:猫(cat)、树(tree)、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等。2.部分对应相同。汉英词汇并不都是完全对应的,还有文化内涵不完全等值对应的现象。中英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给语言运用带来影响。在亲属称谓词汇的运用上,由于中国传统社会注重家庭等级尊卑观念,亲属称谓出现了较复杂的称谓系统,而对英国来说,相对简单的家庭关系使亲属称谓的词汇亦相对简单。例如英语称谓cousin,对应汉语称谓“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妹……”此外,整体观念使得汉民族偏重直接而全面地观察事物,用词比较笼统含糊,而英美人注重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分析,用词分类更加细微,如“乐”在英语中有多个词与之相对应,有:joy,fun,pleasure,delight,glad,thrill等。3.完全不对应。汉英词汇的语义及其文化内涵均不相同、不对应,如汉语有“赠书、瓢虫、女校友”等词语,其对应的英译为“desk copy,lady bird,old girl”,其语义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含义均不等值。

由于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词位有空缺的现象。词位空缺指的是一种语言中的词汇在另一种语言中没有与之语义相对应的词语,或虽有相应的表达方式,但没有具体的词汇。汉语中一些反映汉民族独特文化和习俗的词汇,如“冰糖葫芦、红娘、大锅饭”等在英语中没有与之相应的表达。一些表示英语国家的独特文化新词,在汉语里也缺乏相应的词汇,如cyperpank,hotdog,cocktail等。

三、结语

汉英文化背景与汉英语言现象的关系非常密切。对于汉英词汇的学习,不仅要了解其语言意义,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展现词汇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崔永华.词汇文字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2]秦钧.文化差异对汉英词汇空缺的影响[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9(07)

[3]李青.汉英词汇词义与文化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1)

上一篇: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书下一篇:创建学习型司法警察队伍的几个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