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2024-08-28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精选14篇)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第1篇

幼儿园社会教案模板幼儿社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找园徽、设计海报的环节,萌发对幼儿园的热爱之情。

2、识别并能表达清楚幼儿园的名称、地理位置等。

3、知道园徽的作用,尝试为幼儿园设计宣传海报。

4、理解散文的内容,初步学习朗诵散文。

5、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二、活动准备:

1、活动前幼儿参观幼儿园,教师介绍幼儿园在社区的位置和园内的设施等。

2、空白广告牌;笔;幼儿园的名字与标识;幼儿园广告宣传单。

三、活动过程:

1、讨论参观所见所闻。

(1)幼儿说说:我们的幼儿园名称是什么?,在哪个位置?周围都有什么?

(2)教师提问:我们的书包上都有一个标识,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标识?

2、再次参观幼儿园场地,寻找园徽标识。

3、幼儿讲述幼儿园标识的作用。

(1)提问:你在哪里看到园徽的标识了,为什么我们幼儿园要有标识呢?

(2)教师小结:看到标识就能明白是幼儿园,标识就像广告一样,让很多的人认识我的幼儿园。

4、提出问题,引出任务。

(1)你们想不想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幼儿园?

(2)你有什么其他的方法介绍我们的幼儿园?

(3)今天我们先尝试用小海报的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幼儿园,你想介绍什么呢?

5、幼儿尝试设计小海报。

提醒幼儿将想要宣传的内容放在海报最显眼的位置上;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材料,继续制作海报。

活动建议与提示:

1、最后环节的活动,可延续纸区域活动中进行,可以个别指导幼儿选择各种材,料制作幼儿园小海报,也可以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一起制作海报。当幼儿完成海报后,可组织幼儿展示、介绍海报。

2、美工区投放园徽的模板,让那个幼儿用拓印的方法印出园徽的形状。还可投放不同园徽、园服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比较园服的颜色、款式和园徽的异同。

3、准备品面图、字卡及图片,协助幼儿以所属的教室为中心点,在平面图上找出其他场所的位置。例如,保健室隔壁就是洗手间,然后贴上合适的图卡,并说出其功能。

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结合图片认识一些常见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观察,有斜线的标志就是不能做的事情,是禁止性标志;引导幼儿结合现实生活,进一步理解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志,注意了知识与实际的结合。本次教育活动动静交替、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幼儿参与积极性高。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第2篇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合作、激发他们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讲讲、看看、玩玩、种种等活动。

3、让幼儿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加深幼儿对常见树的认识,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植树的工具,在幼儿园内开辟种植角,备好柳树枝段。

2、制作好树木与人类关系以及春天特征的多媒体课件。

3、自制常见树小纸牌人手3~4张。

活动过程:

一、讲树

1.观看“风沙的危害” 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二、夸树(植树对人类的益处)

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三、玩树牌

幼儿每人3~4张小纸牌,上面绘有各种已认识的常见树木。幼儿自由结伴,两人一组玩树牌。

玩法:双方同时出一张树牌,先拍桌者先讲:一要讲出这两种树的树名,二要讲出每种树的一二个主要特征。三要讲出其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都讲对了,两张数牌就归讲者所有;讲错了,就有对方讲。如双方均未讲对,就把这两张牌搁一边,双方重新出牌。最后以牌多者为胜。

四、种树

1.激发幼儿参与种树的兴趣——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让幼儿说说如何种植“柳树”

(1)种植工具

(2)种植方法

2.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3.插上小标志,便于日后负责照看和护理。

编后语: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第3篇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伍香平博士、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院金晓梅处长、湖北省第二师范学院陈纳博士、湖北省特级教师胡家凤园长、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教研员尹力、市直属机关永红幼儿园陈金芝园长、江岸区教育局幼教科教研员曾瑛以及湖北省技能名师杨慧玲园长担任此次活动评委。

本次评比活动设定了现场教学、活动反思和现场回答问题几个环节。在每天评比活动结束后,评委们就当天活动进行案例剖析和全方位的质量分析。本次活动还采取了手机扫二维码的形式提供资料查询服务,极大地便利了活动参与者即时查阅活动方案,及时了解评比内容,有目的地去观摩现场教学活动。

本次评比活动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题材广泛,紧跟热点、贴近生活。本次教学活动中,教师所选题材面广,涵盖了3~6岁幼儿的教育内容,囊括了小、中、大班各年龄段。内容上贴近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生活,关注了每个年龄段幼儿的人际交往需求和社会适应性需求,如《同桌的你》;关注了社会热点,如《“汉马”从我家门过》;关注了特殊人群的特殊生活,如《看不见世界的人们》;关注了中国传统文化,如《品味中国茶》;注重了爱国主义教育,如《国旗背后的秘密》等。

二是教学手段和形式灵活、多元,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各位参评教师可谓脑洞大开,教学手段层出不穷。图片、实物、图表、多媒体视频、自制情境化教具、家长微信群朋友圈等都运用到了活动现场;有的教师还请来幼儿的爸爸妈妈,现场和幼儿互动,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家长无私的爱,也是让家长明白了“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家长的陪伴”,盲人按摩师丁爷爷亲临现场,激发了幼儿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真人扮演的大狗熊的到来更是让幼儿惊喜连连。各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集体教学活动不再单调、乏味,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让“教”无声渗透,让“学”有迹可循。

三是游戏化、情境化教学让幼儿可感可知。集体教学中的游戏化,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更能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进而提升幼儿的能力。32位选手的现场教学活动中,几乎都设置了游戏环节,有些活动更是以游戏贯穿始终,特别是竞技、益智、娱乐、亲子、体育、合作等游戏活动的运用,吸引了幼儿,也让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四是切中要害、指明方向。专家点评一致肯定了选手在选材、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各方面的努力和付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不是每个题材都适合集体教学。专家指出,题材选择要依据《指南》要求,更要视幼儿发展的具体情况,要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专家特别强调,关于社会领域的集体教学活动,一定要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本次活动为我市幼儿教师搭建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为观摩园长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通过社会领域教学活动的评比、观摩,可以进一步引导广大教师关注社会领域教育特点,挖掘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价值,解决教师们在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在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第4篇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第5篇

活动目标:知道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事项,掌握一些必要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活动准备:挂图两幅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组织教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基本部分:

1、请幼儿回忆已有经验,说说坐过那些车?乘车时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2、教师出示挂图,提问:图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第1幅图片:把头伸出窗外和把手伸出窗外。

第2幅图片:车开动时在车厢内走路;坐在开动的车内吃带棒的食物。

第3幅图片:反向跪坐在车位上。

第4幅图片:从车中往窗外吐痰或扔废物。

3、进一步引发幼儿讨论:怎样做才是安全的小乘客?

4、让幼儿进行分组表演《我是安全文明的小乘客》。

请幼儿自己设置场景,分配角色扮演司机和乘客。

小组讨论:哪位小朋友扮演得好? 为什么?

5、请表演好的一组幼儿进行表演,教师与幼儿一起进行欣赏,并让幼儿说说:你从哪儿看出他们是文明、安全的小乘客。

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幼儿排队随音乐做开车状走出教室。

1、培养幼儿安全乘车的良好行为习惯。

2、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活动准备:

“安全乘车宣传旗”一面。活动建议:

一、谈话引出

“小朋友,我们平时或假日出去经常会乘车,那么谁来说一下乘车时要注意什么?你是怎么做的?

二、幼儿充分自由交流,讨论有关乘车安全的话题,教师注意倾听、总结。

三、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乘车时应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四、幼儿充分讨论后,师幼共同总结:乘车时要坐在座位上,不能四处走动,并系好安全带,不能随手把垃圾从窗户扔到外面,不能把头、手伸出车外……

五、游戏”我说你做“。

教师随机说出一些有关乘车的行为,如:教师说乘车系好安全带,幼儿就露出笑脸。如果教师说”乘车时把头、手伸出车外。“幼儿马上露出生气的表情。

六、小小宣传员

幼儿园教育教案 第6篇

设计意图:美术活动是幼儿日常非常喜爱的游戏之一,绘画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

小肌肉的灵活性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操作性活动。但就画直线这一内容而言,小班幼儿的小肌肉控制力较差,因此表现的兴趣和结果都不理想。尤其是初期练习阶段,是比较枯燥的。因此,根据小班幼儿游戏性强的年龄特点,将活动形式进行加工,设计有趣的情节来吸引幼儿,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愿意参加美术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情节既是幼儿喜欢的,又能满足发展幼儿绘画的初期阶段水平呢?我观察到,一次孩子们在观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时,情绪特别高涨,当喜羊羊遇到危险时,孩子们跟着一起紧张,当喜羊羊获得胜利时孩子们也跟着欢呼雀跃。我突然来了灵感,对,就选用这个孩子们都喜欢的内容来开展此次活动。

目标: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画直线(横线及竖线)。2引导幼儿喜欢参加绘画活动,初步培养幼儿正确用笔。3培养幼儿乐于帮助小动物的情感。准备:1媒体准备:实物投影仪、电脑、投影仪。

2其他准备:彩笔、小筐、大筐、画有灰太郎图案的纸等。重难点:引导幼儿掌握画直线的正确方法。

反思:

1、由于此次课程形式是以幼儿兴趣点出发,因此在整节课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课

程内容的兴趣度、参与度始终很高。并从幼儿完成的绘画作品来看,幼儿整体完成目标

的情况达到预期效果。掌握了画直线的正确方法。

2、本次活动的环节紧密相连,层层深入,为幼儿更好的完成目标而服务。如由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引入,马上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并主动的跟随老师开展活动。又如请幼儿到前面试画栏杆而不是教师直接示范这一环节,充分调动起幼儿的主动性,做到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而不是老师单一的传授。通过幼儿对这一环节的参与,教师再由此引导幼儿正确的画直线方法也更自然。再如出示错误画法的环节,请幼儿观察后说出“这样画行吗?”“为什么不行?”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巩固了画直线的正确方法。

3、通过相关环节的设计,如幼儿讨论环节、幼儿试画环节、教师示范环节、出示错误画法环节,幼儿通过充分的反复的感知,掌握了画直线的正确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幼儿园社会教案 第7篇

1、培养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幼儿的劳动观念。

2、引导幼儿学会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

1、幼儿叠衣服图一张,幼儿扔衣服图一张。

2、幼儿穿衣图一张,幼儿找衣图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第一组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图上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喜欢哪个小朋友?

你为什么喜欢第一个小朋友而不喜欢第二个小朋友?

2、出示第二组土图,教师根据图意讲故事。

第二个小朋友为什么哭呢?

我们小朋友早上来园应该怎么做呢?我们都来教他,帮助他好吗?

3、请一幼儿上来示范叠衣服。

4、教师讲解,教幼儿正确的叠衣方法。

改进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有效策略 第8篇

一.目前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 我国在幼儿园社会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 并且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与体系, 但是由于社会教育的复杂性, 再加上起步时间较晚, 所以, 至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对社会教育认识不足, 将其简单化、表面化

虽然很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并且在幼儿园也开设了幼儿社会教育课程, 但从思想与观念上并没有真正的对其加以重视, 没有摆正社会教育的位置, 与语言教育、数学教育等基础教育相比, 仍然处于次要地位。一方面, 说明我国的幼儿教育仍然功利性较强, 过分强调智力教育。另一方面, 说明社会教育的内容相对宽泛、复杂, 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对社会教育认识不足, 提出的相关的社会教育目标多以强制与灌输的语气提出来的, 如“认识”、“遵守”、“懂得”等, 这都使幼儿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众所周知, 幼儿园社会教育应把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首要前提, 幼儿的社会性是互动的、双向的发展过程。幼儿不应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而应该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参加者, 行使其主体性, 发挥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而目前普遍存在, 对社会教育相对忽视, 部分幼儿园认为社会教育主要应该在家庭中实施与开展, 也有的幼儿园认为社会教育只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课程, 只要让幼儿接受集体生活的规范即可。这种思想与观念上的欠缺, 直接导致幼儿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大大降低, 不能积极主动地去丰富和发展自己的集体生活体验, 这样会使幼儿只知道教师所教授的书面知识与道理, 很难去真正理解其中的真谛, 使社会教育流于简单化、表面化、虚假化。

(二) 课程设计过于死板, 制定内容要求偏高

在我国很多幼儿园对社会教育的课程设计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 一些课程设计没有认清社会教育自身的特点, 设计得过于死板。某些幼儿园对社会教育课程设计过分强调计划性、组织性、结果性, 教师在制定好的具体目标指导下, 严格按照其教学方案开展社会教育活动, 这直接导致了所开展的教育活动过于刻板、激发不起幼儿对社会教育的兴趣与热情, 国外的幼儿园社会教育, 教师只要从宏观上把握其课程目标, 至于活动的具体内容与设计都带有很大的随机性, 这该引起我国学前教育工作者的集体反思。此外, 有些幼儿园则没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所制定的目标、内容等要求偏高, 不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如, 在社会情感教育方面, 目前很多社会情感教育都是首先从爱他人开始的, 并且是命令、要求式的, 然而在课程设计时, 教师并没有预留让幼儿感受到爱的空间与时间, 甚至有时, 期待通过一次半次的教育活动就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而实际上, 教师应该教育幼儿如果想要真正爱他人, 应该首先从爱自己, 并爱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的人, 使幼儿明白自己为什么去爱, 给幼儿搭建一个爱的平台, 这些都是教师在课程设计中所忽视的。

(三) 幼儿社会教育方法落后, 对幼儿个性品质的某些方面重视不够

我国很多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都比较落后, 不能跟上社会教育本身的步伐, 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是实施教学方法的主体, 而我国大部分幼儿教师接受的培训或教育都是被动式的, 都养成了拿着笔和本, 用感官去学习的习惯, 被动的接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准则。教师的经验与经历直接决定了其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而我国目前幼儿社会教育主流的教学方法都忽视了对幼儿个性品质的培养, 教师对幼儿某些个性方面的发展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 对幼儿的自信心、受挫能力、判断力等都不够重视, 在相关教学活动中都很少提及, 即使有所涉及也都没有一套有效的方法去指导。此外, 教学方法的单一, 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幼儿社会态度的培养。现在某些幼儿园过分强调幼儿的知识性、规则性, 没有去认真研究培养幼儿对社会一些现象的兴趣起因, 缺少行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改进策略

我国幼儿园社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直接影响着社会教育的成效。因此,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改进策略:

(一) 强化幼儿社会教育观念

强化社会教育观念, 首先教师要认识到社会教育的重要性, 把握社会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从根本上转变对社会教育的误读, 把幼儿社会教育摆到应有的地位。我国一些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直接影响着幼儿社会教育的开展, 一些传统观念容易让幼儿失去个性、失去自我主导力与判断力, 阻碍了对幼儿个性的培养, 这样进一步导致了幼儿主体精神与独立思考的欠缺, 因此, 教育工作者要对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注意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此外, 社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局限于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促进幼儿顺利融入社会, 顺应社会文化环境, 还在于要从思想上转变对幼儿相关社会需要, 形成带有社会性的价值观, 促进幼儿积极主动的适应社会, 快乐地成长。当然了, 转变幼儿的社会观念不单是教师方面, 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对幼儿的社会教育加以重视。

(二) 拓展幼儿社会教育课程领域

幼儿社会教育课程是幼儿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因此, 我国幼儿园急需改变课程设计过于死板的现况, 构建灵活多样的社会教育课程。社会教育课程设计首先要考虑到社会教育的自身特殊性, 掌握其发展规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 遵循其整体教学目标, 采取灵活有效的课程设计, 注重幼儿的潜能开发, 使社会教育不局限在课堂上, 也要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此外, 要从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社会教育课程领域的改革。教师要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 注重同伴交往, 对幼儿社会性学习的反复性加以重视。如, 在幼儿通过在一个学期在幼儿的社会教育的培养, 有可能一个假期就能把所培养的良好习惯与行为破坏掉。所以, 教师要注意在在制定课程规划时, 要把社会领域的相关影响因素考虑进去, 加强家园合作。

(三) 改进幼儿社会教育方法

谈幼儿社会教育在幼儿园的开展 第9篇

关键词:社会性 幼儿社会教育

所谓社会性,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作为特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包括其中的事物)的认识和情感态度,以及行为等方面的特征。

幼儿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引导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社会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及社会行为技能三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

幼儿期是人的社会性行为、情绪情感、性格和认知等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一生中发展速度最快、可塑性最强的时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整体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要求年轻一代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要对新事物有敏锐感,讲究质量和效率,惜时守信,有勇于进取和开拓的精神。因此,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放眼于未来,将对幼儿社会教育渗透到幼儿园的一日工作中,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

一、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

幼儿因为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理解能力差,容易混淆正确与错误,常常各种教育都容易接受。但是,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因此,对幼儿进行社会教育,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以热爱幼儿、尊重幼儿为前提,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正面的榜样,以鼓励表扬为主,用积极的因素调动幼儿自觉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提高认识,分辨是非,引导幼儿积极向上,逐步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二、注重一日生活的渗透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的社会教育是跟社会紧密相关的,渗透在一日生活中。因此,我们必须在大量的生活细节中,在不改变生活原有的特质的前提下,将与某种生活内容或生活方式相应的社会教育目标结合起来。

(一)通过主题活动进行社会教育

主题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应依据幼儿的特点和社会性发展的水平,制定与之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围绕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活动中接受社会教育,养成优良的社会品质。

(二)注重一日生活中開展社会教育

幼儿优良的社会品质,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加以练习,进行强化训练,使良好的社会品质得以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和标准。因此,教师要注重幼儿的养成教育。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和规则是否切合孩子实际?师生关系是否平等?是否给予孩子充分的实践机会?是否让孩子充分参与常规的制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三)通过家园共育进行幼儿社会教育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家长与孩子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的强烈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方法的机制灵活性在幼儿社会教育中有着极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其作用,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的社会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工作。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应依据幼儿的身心特点,长期一贯的用心坚持,努力创设适合幼儿成长的优良环境,并提供机会,让幼儿在不断的、长期的、重复性的活动中习得优良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3] 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社会教案 第10篇

1、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了解“小尾巴”的真正含义。

2、通过表演及学做不同的事情,理解帮助爸爸做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3、通过表演活动,感受做事情的快乐,乐意参与各种劳动。

活动准备:幼儿用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与幼儿共同建构故事内容。

教师和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共同建构故事。

1、教师讲故事至:“好吧!我就来当一次你们的小尾巴”时问:你们猜猜小尾巴是什么呢?

2、教师讲故事至:“用长刷子刷起墙来”时问:你们猜小猪会做什么呢?

3、教师讲故事至:“修修枝叶”时问:你们猜猜小猪会做什么呢?

4、教师讲至:“想在院子里歇一歇”时问:你们猜小猪会做些什么呢?

5、教师继续讲故事到结束。

二、幼儿理解“小尾巴”的含义。

1、你知道小尾巴是什么意思吗?

2、你们愿意做小尾巴吗?

3、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样的事情呢?

三、教师与幼儿边讲述边表演动作。

1、教师与幼儿共同讲述故事,边用动作学做不同的事情。

2、幼儿学做不同的事情。

3、玩游戏:说说做做。

幼儿园中班社会教案:蛋和蛋制品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什么蛋是什么小动物生的。

2.在认识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制作蛋沙拉的过程中形成文明的好习惯,享受生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每位幼儿家长联系好,请他们帮忙从鸡蛋、鸭蛋、鸽子蛋和鹌鹑蛋中任选一种蛋带一只来园。

2.幼儿人手一只盆子、一只碗和一只勺。

3.教师自己也准备一些各种蛋特别是鸽子蛋和鹌鹑蛋。

4.准备一些毛巾及做蛋沙拉用的熟的切成小快的土豆和白煮蛋,一瓶沙拉酱。

5.一只明炉、铲子、油、盐、味精、料酒等调味品,抹布若干块。

活动过程:

一.挑蛋。

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很多的蛋,请你们挑一只你喜欢的蛋,然后说说你挑了一个什么蛋?它是谁生的?

幼:我挑的是鸡蛋是鸡妈妈生的……

二.摸蛋。

1.师:现在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你的蛋和别人的蛋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

幼:我的蛋比他的大。我的蛋比他的颜色深。

2.师: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蛋你见过那些?

教师总结:小朋友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蛋。他们的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他们摸上去都是很光滑的。

三.认识蛋清和蛋黄。

1.师:你们知道这些光滑的蛋壳里到底藏了些什么东西呢?我们打开来看一看就知道了。

2.教师介绍磕蛋的方法和应注意的方面。并提醒幼儿要注意卫生。

3.幼儿动手磕蛋,教师在旁协作指导。

4.幼儿个别回答。

教师总结:不管什么蛋,里面都有黄颜色的叫蛋黄,透明的粘糊糊的叫蛋清。蛋清煮熟了之后才叫蛋白。

四.教师现场煮蛋。

1.师:今天老师来为小朋友们做一道好吃的蛋做的菜好吗?

幼:好。

2.教师边炒蛋边提问:

1)师:小朋友你们吃过那些菜是用蛋做的?

幼:番茄炒蛋、荷包蛋、番茄蛋汤。

2)师:蛋除了可以做好吃的菜之外还可以做很多好吃的点心呢!你知道那些点心里有蛋吗?

幼:蛋糕、蛋卷、蛋黄派。

延伸活动:制作蛋沙拉。

1.师:我们一起来学做好吃的蛋沙拉,并开一个“蛋的party”吧!

2.师:介绍制作蛋沙拉的方法,和应注意的方面。

幼儿园社会教案 第11篇

1.能配合成人穿脱鞋,成人帮助穿脱鞋时不乱动。

2.愿意和成人脱了鞋玩游戏。

活动准备:

每人一副手铃。

活动过程:

1.教师将手铃藏在身后,摇手铃,使手铃发出响声,引起孩子的注意。再将手铃从身后拿出来:“是什么在响呀?是铃铛在响,铃铛的声音真好听。”然后教师脱下鞋,将手铃套在脚腕上,走动,踢腿、跳跃等做一些脚部运动,使手铃发出叮叮铛铛的声音引起孩子对这种活动的兴趣。

2.家长让孩子坐在地毯上,对孩子说:“宝宝,妈妈帮你把鞋脱掉,带上铃铛跳舞好吗?”当孩子理解家长的意思后,帮孩子脱掉鞋子带上手铃,如果孩子配合得很好,家长应该大大地表扬他:“宝宝真乖,小脚不乱动。”再将鞋子给孩子穿上,此时也要表扬他。穿好后家长拉着孩子的手坐在一起,引导他模仿摇、蹬、上下、左右动脚等脚部动作,还可以站起来走一走,使铃铛发出好听的声音,孩于会很开心。玩过之后,家长再以同样的方法帮孩于把鞋脱掉、穿上。

注意事项:

在婴幼教室活动时,经常会涉及到穿脱鞋子,因此家长要引导孩子配合成人穿不乱动。

活动结束:

幼儿园社会教案 第12篇

1、引导幼儿了解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过程。

2、培养幼儿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图书,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让幼儿观看大屏幕,提问,引出主题。

二、基本部分

1、师:猫宝宝是从哪里出来的?幼儿:猫宝宝是从猫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

2、让幼儿说一说哪些可以从蛋里出来?(鸡、鸭、鹅……)老师告诉幼儿从肚子里生出来的宝宝叫胎生,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叫软生。

3、在黑板上出示写有“十月怀胎”的卡片,让幼儿说一说十月怀胎是什么意思?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变化的?

4、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奇妙的生命》,让幼儿自己欣赏,看一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一点点发生变化的.?

5、让幼儿观看大屏幕,从书中找出宝宝是怎么一个月一个月长大的?(在书的14页、16页、17页)

6、在黑板上出示十张(十月怀胎)图片,请幼儿找一找第一个月什么样?第二个月什么样?以此类推,老师讲解。

7、让幼儿欣赏视频,观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样子。脐带有什么作用?(是一根生命的管道)

8、让幼儿欣赏视频,看看脐带是怎样剪掉的?几天之后,脐带就会自动脱落。

活动延伸:

老师再次讲解宝宝在肚子里的成长,让幼儿加深对妈妈的爱。

精彩推荐

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 第13篇

幼儿园是对学前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 幼儿园教育属于学校教育体系, 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 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 结合社会需求, 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有计划、有组织、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 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园教育体现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 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身心特点为依据的教育, 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 更要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育内容的连贯和有序, 以及注重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个性养成、幼小衔接等, 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贯穿在人一生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实践, 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成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年幼的孩子进行教育和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首先, 父母对幼儿的教育并不受时间、地点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父母可灵活对其进行教育, 并且教育的内容也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这样幼儿掌握的知识更为牢固。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 对幼儿有较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这使得父母能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个性特征,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这是幼儿园的集体教育所无法比拟的。其次, 幼儿的家庭生活条件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有太大变化, 教育者始终是父母, 教育过程不会中断, 有着特殊的连续性。在这个熟悉的环境中, 幼儿与父母有较为稳定的亲子关系, 幼儿并不需要特殊的适应期, 在熟悉而稳定的环境中幼儿易于巩固已有的良好品德行为, 形成良好习惯, 可见幼儿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三、幼儿园与家庭合作, 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

1.教师要为人师表, 幼儿教师本身就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启蒙教育, 幼儿园是儿童走进社会的第一站。三到六岁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而幼儿教师是这个时期对其产生影响的关键人物。这个期间的孩子兴趣广泛好奇心强, 活泼好动模仿力强是孩子们接受外界影响, 形成性格特点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老师的语言行为, 为人处事, 时刻都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甚至对幼儿今后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 在他们心里教师的话比父母的话还重要, 在他们眼里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效仿的偶像, 老师的举止言谈如此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 其作用是其他任何人替代不了的, 也是幼儿教师一个有别于其他职业的突出特点, 抓住利用儿童这种心理特点用自己良好的生活习惯, 文明的言谈举止, 端庄的形象仪表, 得体的待人接物来影响和改变儿童入园以前不良习惯对幼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 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幼儿的教育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 幼儿教师要特别注意自身素养。在教育他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完美自己, 时刻谨记“为人师表”, 教育好每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2.幼儿园多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亲子活动是促使家长直接参与幼儿园活动最为有效的活动形式。亲子活动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 家长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沟通, 并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 是幼儿园与家长进行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参与亲子活动, 家长可以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 并对幼儿园的教育情况有所了解, 这样可以让幼儿在家中所接受的教育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有助于保证幼儿知识和经验的系统、连贯。我园为家长提供了很多机会让家长积极参与。亲子活动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使家长从各方面对幼儿有所理解, 要参与亲子活动就必须对幼儿园的教学情况有所了解, 这为幼儿园与家长相互配合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同时, 幼儿园也给家长带来更多关于正确教育幼儿的知识理论, 使家长能做到用理论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教育, 以确保提高幼儿家庭教育的质量。

3.幼儿园和家长应经常进行沟通, 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与家长沟通。家园合作成功与否, 往往取决于家长的参与态度。家长的理解、支持、主动参与和相互信任, 是保证家园共育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两者在对幼儿教育时应尽量做到相互沟通、理解和支持, 这样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能有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与幼儿园进行沟通时, 应该站在主动的位置上, 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被动接受教师的意见, 对一些认为不合理的方面, 家长可提出自己的想法, 幼儿园也应该适当采取家长的合理建议, 只有处于这样一个平等的关系中, 家长与幼儿园才可能建立起相互信任感, 从而让家园合作在幼儿教育中发挥出最大效用。

4.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为幼儿能力的发展服务

教育幼儿不像解数学题, 错了还可以纠正, 还可以反复修改。在教育孩子上不允许出现这种错误。如果在教育孩子上出现失误, 也许就埋没了孩子的天分, 也许就抑制了孩子优良个性的形成, 也许就阻碍了孩子求知的欲望, 最后, 很有可能扼杀了孩子创造个性的萌芽。因此, 家长的责任重于泰山。对家长教育工作的指导, 也是实现家园合作的一种形式。许多家长在教育幼儿时常常会觉得束手无策, 原因就是缺乏一些理论的指导, 我园通过创建“父母课堂”、“亲子活动”、组织家教案例辨析活动, 创设家长之间互动的氛围。在此过程中, 我园还把自己园内的教育特色、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 让家长在教育幼儿的同时也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以便使家园合作紧密相连, 相互贯穿于幼儿的整个教育过程中。这一过程也使幼儿成为了教育的受益者, 使教育真正做到是从幼儿自身发展需要出发, 是为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而服务的。

5.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 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所受教育的情况越来越关注, 他们急切的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每一阶段的进步与发展, 也非常愿意与老师配合使孩子有更大的进步。教师要通过家长工作, 让家长了解幼儿成长的轨迹, 亲眼目睹孩子的表现, 亲自体验并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去, 真切看到孩子各方面的成长幅度, 充分认识孩子性格、心理成长的重要意义, 全面看待孩子的成长, 并且从中具体了解幼儿园工作, 以及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方法等方面对孩子成长的促进作用, 充分理解教师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中所付出的努力。我园还通过建立成长档案、组织大型汇报活动等多种方式, 向家长展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的成果。

幼儿园社会教育教案 第14篇

【关键词】幼儿园;社会教育;数学教育;融合

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正式提出将“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明确了“社会”范畴的教育目标以及指导要点。社会领域课程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与行为品质,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为目的,是幼儿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社会教育主要是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在幼儿社会教育的过程中,很多的时候离不开用数学经验解决现实问题,数学的学习是为人的社会交往服务的。

一、数学与社会

(1)数学来源社会。数学产生于人类的实际需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数学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认识社会的工具。数学是社会国际化的工具,用规定的社会语言符号来表示,达到社会通用的效果。数学是一种思维工具,是人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工具。数学来源于现实社会,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和作用。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充满了数、量、形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从《指南》中的指导性的论述中得知,社会生活包含着数学,空间的形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生活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的指导,数学教育与社会生活是不可分开的,也是人类交往的需要。数学教育离开社会生活,将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作用。

(2)社会需要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人的全部生活实践(衣、食、住、行)几乎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实践活动的必要基础知识和工具。《纲要》提出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要求是培养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社会生活某些简单的问题,让幼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事物,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景,让幼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达到社会交往的需要。比如: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学写数字,让幼儿统计家里或幼儿园物品的数量,这样既练习了数字、学会计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理解练习了较抽象的统计,又能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二、社会教育与数学教育相辅相成

(1)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学习情境。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主要是以社会为依据,社会现实是选择幼儿园领域课程内容的基础。幼儿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进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完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现实是幼儿园学科知识选择的重要依据。幼儿生活的周围环境中,各类知识是相互联系和渗透的。而数学在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植根于现实社会的土壤,反映现实世界的规律,并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服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让幼儿“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社会教育为数学教育提供方向指引,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丰富经验支持。莱夫和温格提出认知与学习的情境性能提供有意义的学习,基于情境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就要不断地为孩子创设情境,在情境学习中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含义。在教育实践中,创设情境的方式有:一是通过一日生活的环节把数学学习与生活的真实情境相结合。如排队时谁在前面,谁在后面;吃饭时,请小朋友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等是幼儿在自身的各种日常生活中学习辨别方位。二是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注意生活情境的创设。如在“超市购物”主题的系列活动中,认识10元以内的钱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运用有关加减、组成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在活动区中创设情境性的学习机会。如创设“银行”的模拟生活情境,儿童练习点数物体,用自己的方式表征数量以及学习实物与数点的一一对应。幼儿的数学学习,是在生活中的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感性的经验,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不断具体化。

(2)数学教育为社会教育提供操作交往机会。数学本身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幼儿主要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建立在幼儿充分操作的基础上。“操作式学习”被普遍认为是幼儿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环境,以促进幼儿对数概念的建构。在教师预设好的环境下,幼儿产生了交往、交流的需求,在活动中互动,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如大班数学活动《小猴请客》,通过不同动物的角色扮演,幼儿既学会了数的加减运算,在请客的过程中学会礼貌用语,学会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丰富了数学教育在发展幼儿情感、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的价值。

三、幼儿园社会活动与数学教育融合的策略

(1)社会主题活动与数学教育活动的整合。现今,幼儿园教育以主题活动为基本线索,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使主题活动能与数学学习结合的活动,依据幼儿学习数学与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在主题的指导下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大班主题活动“祖国各地的特产”,可以开展旨在感受祖国物产丰富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开展多角度分类的数学教育活动。这样的整合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获得。

(2)社会教育活动情景学习与数学教育活动的结合。认知与学习的情景性理论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所强调的是教育过程中个体从学习者到实践参与者的转换,社会行为规范是一种行为模式,数学是一种抽象的知识,幼儿只有在具体情景中学习与运用才能真正理解与掌握。在社会教育活动中,为幼儿预设活动的情景,融合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社会活动“我的爸爸妈妈”,可以设计为爸爸妈妈整理衣物的情境,引导幼儿对爸爸妈妈的衣物进行分类,以发展其相应的数学能力。

(3)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融合。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性品质。鲁戈夫认为,同伴地位的相似性有时能使他们起到成人不能起到的作用,同伴的合作性学习,更能促进幼儿知识、技能的掌握。在数学教育活动中可以预设幼儿合作才能完成的任务,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操作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又发展了与同伴的互动、交流及协作。如大班数学活动“地铁线路图”,通过幼儿自己收集的资料,共同合作完成地铁线路图的设计,并能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站台的数量,在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完成,达到了数学教育活动与社会教育活动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要真正实现与数学活动的融合,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思考两者教学活动内容的融合性与目的性,找到二者之间的适切点,挖掘其对幼儿教育的促进作用,努力实现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指导纲要(施行)[S],2001.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虞永平.用渗透的思维建设幼儿园课程[J].幼儿教育,2005(1).

上一篇:2022武汉市房地产市场调查问卷下一篇:做律师的素质及如何面试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