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玉米》教案

2024-05-24

《收玉米》教案(精选8篇)

《收玉米》教案 第1篇

《收玉米》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

教材分析:

根据小朋友收玉米的情景,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尝试列式计算,并探究减法竖式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秋天到了,地里的玉米熟了,笑笑和淘气都是爱劳动的孩子,他们正在帮爷爷收玉米。(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师出示主题图,请孩子们仔细观察,根据主题图,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笑笑收了42个玉米。淘气收了57个玉米。

2、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生1:笑笑和淘气一共收多少个玉米? 生2: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 生3:淘气比笑笑多收多少个玉米?

3、解决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淘气比笑笑多收多少个玉米? 这两个问题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求两数相差多少,你能列式吗?57-42=。

4、你们能计算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分小组在组内讨论计算方法。学生汇报算法。方法1:用计数器计算。

方法2:用7-2=5、50-40=10、10+5=15。方法3:用竖式计算。(师板书竖式)

5、师小结:列竖式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三、练习巩固 1、57页,说一说,错在哪里? 2、58页,练一练。

第1、3题,学生分组进行比赛。

第4题,学生独立做题,全班讲评,评出最佳医生。第2、5题,读懂题目,学生先自己解决,再交流订正。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反馈。

《收玉米》教案 第2篇

一路上,我看到远处的田野一片金黄,路边时而飘落几片黄树叶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到了奶奶家,爸爸让我和他到玉米地去找奶奶。奶奶在那里收玉米。我们很快找到了奶奶,我和爸爸也立即加入了掰玉米的行列。爸爸告诉我玉米的用处,又告诉我什么是高粱,我仔细观察,发现高粱还真像一束束燃烧的火把。爸爸告诉我那一粒粒红色的种子就是高粱。看着这些红红的小颗粒,真像一张张笑脸。让人看着都高兴,难怪听大人们说“劳动是辛苦的,收获是喜悦的。”

虽然我今天又热又累,但我觉得很开心,因为我感受到了收获的喜悦。学习不也是一样吗?不付出,是不会体会到收获的喜悦的。

《收玉米》教案 第3篇

1 品种对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影响

玉米的品种繁多,有的品种适用于机械收粒,有的则不适合,因为不同品种在相同的发育周期内,所具备的各自独特的特性,生育期、抗倒性、果穗的整齐度、成熟度、籽粒水分含量的不同都会给玉米机械收粒带来影响[1]。

1.1 成熟其因素带来的影响

对于玉米机械收粒而言,玉米的成熟程度是一个关键性因素,从玉米的生长周期来说,在选择播种的时候尽量选择生长发育周期短的。而且玉米从成熟到可以进行机械收粒的过程还需要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是用于脱水的过程。有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某地区播种的玉米在九月十五号左右就已经接近成熟,到十月十五号收获效果最佳,有的品种可能由于成熟的慢,在脱水的时候时间显得不够充分,含水量偏高,不太适宜机械收粒。

1.2 抗倒性和立秆性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玉米品种来说,决定其自身的抗倒性和立杆性。性比较而言,具有这两个性质且性能较高的玉米植株更适合机械化的玉米收粒。因为可以试想,如果这两个性质不好导致田地出现大规模的倒伏现象和果穗脱落的问题,这个时候如果进行玉米机械化的收粒,将会导致大量的玉米粒得不到很好的收割,收获的损失率就会升高,总的收获效率就会降低。为了充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提高玉米机械收粒的效率,品种不仅要求整个生育期抗倒性要好,在成熟后到机械收粒时的立秆性也要好[2]。这是因为在玉米刚成熟的时候含水量较高,应当等脱水一段时间再进行收粒。所以,如果进行机械收粒,应该选择成熟后果穗不易脱落的玉米品种。

2 栽培技术

2.1 栽培地面

在玉米播种前的土地选择非常重要,土体的优良情况决定了其发育周期的快慢,相对较为平整的土地而言,更适宜玉米的生长,而且更有利于玉米在生长发育时期的浇灌和施肥,相比较不平整的土地而言,可以有效的减少玉米生长所需的灌水量,一定程度上来说减少农民的资本投入,带来更多的好处。在进行玉米机械收粒的过程,土地的平整也更加有利于收获,因为如果土地不平整的话,在收割的时候就会造成收割的玉米茬口长短参差不齐,影响收获的质量。

2.2 种植密度

就目前而言,有许多农业方面的专家在研究时发现,育种方向从稀植大穗向高密度发展将会给玉米的收获带来更大的效益,相关的研究资料显示,玉米的生长更适合高密度种植,这样才会达到一个高产的目的。统计显示,全国玉米高产田密度为75000~97500株/hm2,这一数据占所有高产田的75.6%;而田间密度为82500~90000株/hm2的玉高产田是比较稳定的,说明决定高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合理密植。还有一项试验表明,在进行玉米播种的过程中,2500~97500株/hm2的玉米种植密度可以达到产量高,而且其行距更加适宜进行玉米的机械收粒过程。

2.3 播种期

播种期对于玉米机械收粒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玉米成熟度的影响来决定的,导致玉米的品质出现问题,良好的播种期可以使得玉米更好的发育成熟,降低收获时的籽粒水分,从而间接的降低破碎率的,增加玉米的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播种时间为四月中下旬,保证玉米的成熟,并且达到适宜的水分,更加适合机械收粒[3]。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玉米的机械收粒而言,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重点介绍了其影响因素较大的两点,玉米的品种决定其质量是否适合机械收粒,以及合理的栽培技术对于机械收粒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其他施肥等方面的管理技术都会对玉米机械收粒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玉米收获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机械,机械操作者的操作技能也会影响到机械收粒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枫贺.影响玉米机械收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3.

[2]齐华,刘明,张卫建,等.深松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根系分布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2,27(4):191-196.

玉米适时晚收技术 第4篇

1.1延长籽粒灌浆时间,提高玉米产量玉米收获过早会导致生育期不足而减产。玉米绝大部分的籽粒产量是在灌浆期间形成的。从开花到成熟的时间虽短,但对产量形成却十分重要。此期叶片光合产物大部分输送到籽粒中去形成产量,灌浆期不但干物质生产的数量大,而且主要用于籽粒建成,直接关系到经济系数的高低。玉米80%~90%的籽粒产量来自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因此,灌浆期越长,灌浆强度越大,玉米产量就越高。玉米只有在完全成熟的情况下,粒重最大,产量最高。收获偏早,成熟度差,粒重低,产量下降。

1.2增加蛋白质、氨基酸含量,提高玉米品质玉米适当晚收不仅能增加籽粒中淀粉产量,其他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加。玉米籽粒营养品质主要取决于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含量。籽粒营养物质的积累是一个连续过程,随着籽粒的充实增重,蛋白质及氨基酸等营养物质也逐渐积累,至完熟期达最大值。

1.3提高商品性适期收获的玉米籽粒饱满充实,籽粒比较均匀,小粒、秕粒明显减少,籽粒含水量比较低,便于脱粒和贮放,商品质量会有明显提高。

2收獲适期的确定

判断玉米是否正常成熟不能仅看外表,而是要着重考察籽粒灌浆是否停止,以生理成熟作为收获标准。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主要标志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二是籽粒乳线消失。玉米籽粒黑色层形成受水分影响极大,不管玉米籽粒是否正常成熟,当籽粒水分降低到32%时都能形成黑色层,玉米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也是适期收获的重要参考指标。玉米籽粒乳线的形成、下移、消失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般玉米果穗下部籽粒乳线消失,籽粒含水量30%左右,果穗苞叶变白而松散时收获粒重最高,玉米的产量最高,可以作为玉米适期收获的主要标志。

收玉米作文 第5篇

首战:收玉米,我轻快地钻进一垄田地,粗壮的玉米杆上结了一层层裹着绿衣的玉米棒子,头上顶着金头发可爱极了,看我的,我很快就掰下一个丢进麻袋里,记得去年我的手还被锋利的玉米叶子划破了,流了好多血呢,这次可要小心噢!一个多小时候过去了,我手臂酸了,也累得口干舌燥,不行,得喝点水才行,我返回田头,喝了大瓶凉水心里舒服多了,准备继续战斗。

再战:搬玉米,望着田边堆放如小山的战利品,我既高兴又担心,这该怎样运回去啊,我擦擦汗,扯起麻袋就往家拖,一次半袋子,一共运了十几次,我的胜利果实就被我一丁点一丁点的搬回去了,这有点像小蚂蚁的工作哎。

傍晚时分,我煮了一锅玉米,看着黄灿灿的玉米真是令人垂涎欲滴,吃在嘴里美在心里,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比起平时吃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啊!

《收玉米》教学反思 第6篇

学生都已具备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退位、不进位)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提供淘气和笑笑收玉米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笑笑比淘气少收多少个玉米?”这一个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式计算,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所以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通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当然,在教学中有些地方不太理想,需要改进。要加强训练生与生之间的评价。

《收玉米》教学反思 第7篇

在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首先出示小熊的年龄比小兔的年龄小、小汽车的价钱比小飞机的价钱贵、苹果的个数比橘子的个数多等等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多哪个少。然后让学生动手摆一摆10以内的图形比较,让学生通过摆图形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解决问题关键和方法,突破的教学的难点。最后把教材中的例题做为练习让学生去解决。

同学年的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去通过读一读和想一想理解小红收集的饮料瓶子的个数比小林的多3个的意思,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动手摆小棒直观的感知数量,理解含义。在学生计算解决问题之后,反复地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解决了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的难点。然后第二个例题进行了放手,在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利用提问的方式落实了重点。最后进行了多道练习题的训练,在每道练习题中反复的让学生巩固和熟练应用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我的教学课堂和李老师的教学课堂对比,总结了如下的不足之处:

1、在教学设计中处理的还不是很完善,缺少更细致的思考和设计

在对比中,我的教学设计虽然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却没有很好的落实教学重点。虽然学生能清晰的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我花费的课前铺垫很多,因此在教学中,我在给孩子搭建跨越难点的桥梁过于细致,反而就使我的课堂容量就很小。这是我本次设计中的不足之一。

2、在教学环节中我过于牵制学生思维,放手不够

在应用题的教学中,一直是我薄弱的地方。在对比中,我发现我在整个课堂中时刻的带领着学生去学习数学知识,而没有充分的相信学生,让他们去主动的探索数学知识,而且在解决问题中,解决的方式步骤过于惯性化,始终没有变化。应该在处理中,多学习李老师的问的技巧和方式。

《收玉米》教案 第8篇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和商品化是国家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1]。但农作物秸秆蓬松分散和季节性强的特性,使秸秆收集成为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最大风险。数据显示,秸秆资源收储运成本约占其总成本的35%~50%[2],秸秆收储运已成为制约我国秸秆能规模化利用的瓶颈。

为此,以我国最大的玉米优势种植区—东北地区为例,在借鉴国外生物质资源集储运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的收储运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可为推进我国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快速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1 东北地区农作物秸秆收储运流程

一般情况下,农作物籽实收获后,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副产品分散在田间地头。秸秆收储运是指将田间地头的秸秆,在保持其利用价值的前提下,采用经济、有效、及时的收集方法和设备,进行收集(预处理)、运输和中间存储或直接运输至秸秆利用厂作为原料。

东北地区玉米种植方式为一年一熟,每年大约在5月份种植,10月中旬收割,多垄作。玉米秸秆比较粗壮、高大,根部直径一般为2~3cm,植株高在2.8~3.4m之间[3]。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玉米联合收割机械化作业尚未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大部分地区仍依靠农民手工收获玉米。农民割倒玉米秸秆再经过一段时间晾晒后,将玉米穗收走;玉米秸秆留在田间继续晾晒,晾晒后的玉米秸秆可以手工捆扎运到田边村头堆放或由打捆机捡拾打捆后运至秸秆存储点或利用点。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的规模化工业利用方式多为直燃发电,适合直燃发电锅炉上料系统的燃料捆型尺寸为1.2m×0.7m×(1.5~2.5)m或1.2m×0.9m×(1.5~2.5)m或1.2m×1.2m×(1.5~2.5)m或1.2m×1.3m×(1.5~2.5)m。因此,秸秆最终需加工成规则成型的大方捆[4,5]。

2 秸秆收储运成本构成

当前,农作物秸秆还只是作为一种农业副产物或者农业废弃物来处理;但在收储运过程中只考察经济性因素是不全面的,也不利于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产业发展的,还必须考虑到收储运过程中能量的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6,7]。

2.1 秸秆收储运经济成本构成

秸秆收储运经济成本的计算始于收获籽实后的田间,止于秸秆利用厂,基本上包括秸秆的购买、收集、预处理或处理、装运和存储等费用[8]。购买成本主要是由秸秆用途的机会成本和当地农民的机会成本所决定[9]的。因此,在本文中,设定为统一单位价格,不计算在内。

1)加工成本:指为了对秸秆加工到适用于各种用途要求的费用,包含人工费用,辅助材料消耗(如捆绳等)、加工所需燃油和润滑油消耗费用,设备运行和维护费用和设备折旧等与加工有关的费用。

2)运输成本:主要是运输费用,是指将购买到的秸秆或已经过预处理、处理的秸秆运输至秸秆利用工厂所形成的成本。

3)装卸成本:指装卸秸秆所需花费的人工、机械费用等。

4)储存成本:同其他产品的储存类似,秸秆储存或临时储存在仓库的折旧和人员管理等固定成本。

2.2 秸秆收储运能耗构成

收集过程的能耗主要包括秸秆处理,秸秆收集、运输、装载等能量消耗。秸秆预处理或处理能耗:指每吨秸秆为达到运输或利用要求而进行加工所消耗的能量(电能、燃油或其他能量)和人力[10]。秸秆运输能耗:指将每吨自然状态秸秆或经过处理的秸秆运输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和人力。秸秆装载能耗:指将每吨自然状态秸秆或经过处理的秸秆装车、卸车或码垛所消耗的能量和人力。其中,人力消耗以普通工时计算。

2.3秸秆收储运污染物排放构成

秸秆收储运过程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由以下3方面引起:处理耗能排放、运输环节耗能排放和装载耗能引起的排放。由于实际秸秆收储运过程中预处理采用类型、动力车辆类型、燃料种类和控制技术的不同,为简化处理,本文假设秸秆收储运采用以柴油为燃料的发动机作为动力工具。研究中所考虑的仅是因消耗化石能源而排放的CO2,CH4和N2O,其它污染物均未被考虑。

CO2排放量的计算方法:CO2排放量=柴油消耗量(TJ)×柴油排放因子[11]。根据2006 IPCC中给出的CO2缺省的排放因子为74 100kg/TJ,CH4和N2O排放因子均为3.9kg/TJ,折算为CO2当量分别为81.9 kg/TJ和1 209 kg/TJ[12],所以CO2当量总排放量=75 391×柴油消耗量(TJ)。

3东北地区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分析

由于收储运各环节均存在不同作业方式,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流程可能有很多备选方案;但是很多方案受到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农业种植习惯、收储运设备发展现状等影响,不能够实施。目前在东北地区,秸秆从田间至秸秆发电厂可行的秸秆收集储运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

3.1 技术模式1

技术模式1用人力、畜力车辆或农用运输车将捆扎后的玉米散秆从田间输运至秸秆存储点,经过秸秆揉切机揉切后直接抛送到液压打捆机的压缩室进行打捆作业,大方捆直接运输至发电厂利用。

该技术模式所包含的工序有人工捆扎玉米秸秆、玉米散秆运输、玉米散秆揉切、玉米秸秆散料固定打捆、玉米秸秆大方捆存储和玉米秸秆大方捆运输等。所配备的装备有农用运输车、秸秆揉切机、液压打捆机、叉车和平板拖车等。

经过分析技术模式1,大方捆秸秆到厂收储运成本为154元/t,其中主燃油消耗12.6L,劳动力消耗10.24h/t,具体成本如表1所示。

3.2 技术模式2

技术模式2用小方捆打捆机进入田间自动捡拾玉米秸秆打捆。在田间捡拾打成小方捆后,采用人工直接搬运,以农用运输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进行田间小方捆的收集运输。通过农用运输车可将小方捆直接运送至距离最近的存储站,在秸秆存储站内采用传送带喂入方式用机械式打捆机打成大方捆进行存储,根据发电厂收购的量定期定量地向发电厂运送。该技术模式所包含的工序有小方捆打捆机捡拾打捆、小方捆运输、小方捆改大方捆、玉米秸秆大方捆存储和玉米秸秆大方捆运输等。

经过分析技术模式2,大方捆秸秆到厂的收储运成本为146.2元/t,其中主燃油消耗11.1L,劳动力消耗4.184h/t,具体成本如表2所示。

3.3 技术模式3

技术模式3是先将玉米秸秆散秆堆放在地头,用小方捆打捆机进行人工喂入固定打捆作业,然后通过农用运输车可将小方捆直接运送至距离最近的存储站。在秸秆存储站内采用传送带喂入方式用机械式打捆机打成大方捆进行存储,根据发电厂收购的量定期定量地向发电厂运送。

该技术模式所包含工序有玉米秸秆散秆搬运、小方捆打捆机捡拾打捆、小方捆运输、小方捆改大方捆、玉米秸秆大方捆存储和玉米秸秆大方捆运输等。所采用的设备有农用运输车、小方捆打捆机、大方捆打捆机、方捆装载叉车及平板拖车等。

经过分析技术模式3,大方捆秸秆到厂的收储运成本为177.7元/t,其中主燃油消耗12.6L,劳动力消耗8.164h/t,具体成本如表3所示。

3.4 技术模式4

技术模式4是在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基础上,由玉米联合收获机对玉米秸秆进行初步切碎在田间晾晒后,再由大方捆打捆机在田间捡拾将秸秆直接打成大方捆,大方捆直接由田间运输到存储料场。

该技术模式所包含的工序有玉米秸秆捡拾打大方捆、玉米秸秆大方捆运输和玉米秸秆大方捆存储等。所配备的装备有大方捆打捆机、方捆装载叉车和平板运输车等。

经过分析技术模式四,大方捆秸秆到厂的收储运成本为79.55元/t,其中主燃油消耗7.2L,劳动力消耗1.144h/t,具体成本如表4所示。

4 模式比较分析

从以上4种玉米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的经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分析,玉米秸秆收储运经济成本包含劳动力费用、燃油费用、材料(打捆绳)费用、维护保养费用和设备折旧费用,成本构成如图2所示。技术模式对比分析如表5所示。

成本核算受当地经济因素和具体条件影响,本文核算数据仅做参考。

在上述成本构成分析基础上进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计算将5个成本参数上下浮动20%后收储运成本。劳动力费用和燃油消耗费用是前3种模式的主要变动因素,燃油消耗是模式4的主要变动因素,所以加强玉米秸秆收储运的机械化程度和缩减其作业环节将有效地降低其经济成本和减少能耗,综合以上分析可知。

4.1 技术模式1特点

设备配套投资较小,适合农民个人,受气候、农业种植时间、地势等原因影响较小,作业时间灵活且周期较长。但在散秆集中的过程中,运输效率低、成本高;采用人工喂料方式,劳动强度较大、作业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力成本较大。此种技术模式适用于小地块或丘陵地区等无法进行大型机械化作业的地区。

4.2 技术模式2特点

在以田间捡拾方式将玉米秸秆打成小方捆,机械化程度高、劳动强度小,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原料的收集问题。采用机械式打大方捆,工作效率较高,捆型规整;易受天气和农业种植时间影响,适合田间捡拾作业的时间较短。此种技术模式适用于一年一熟且地块起伏不大的地区。

4.3 技术模式3特点

与模式2类似,但受气候、地理条件等原因影响较小,作业时间灵活且周期较长;可以与技术模式2相互配合,提高小方捆打捆机的利用效率。但相对技术模式2增加了将秸秆转移出田地和人工喂料打捆的环节,作业成本增加,将秸秆转移出田间和人工喂入打捆的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比较差。

4.4 技术模式4特点

作业环节最少,机械化程度最高,工作效率高,成本和能耗均较低;但受气候、农业种植时间和地理条件等原因影响较大。由于大方捆打捆机对玉米秸秆的适应性以及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生产机械化现状等多种因素,该模式目前并没有得到推广。随着我国玉米种植规模化的推进和农业机械化装备的完善,尤其是大方捆打捆设备的成熟,玉米生产机械化环节将紧密衔接,技术模式4将成为玉米秸秆规模化收集的主要技术方式。

5 结论

通过对秸秆收储运系统的分析,提出了秸秆收储运不能仅仅考虑其经济成本,还要考虑能量消耗、劳动力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建立了秸秆收储运的经济成本、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的计算模型。对当前我国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的收储运技术模式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调查数据,详细计算了各种技术模式的经济成本、能量消耗、劳动力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1)当前在我国占主导的秸秆收储运技术模式环节多、机械化程度低、收集过程中能量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作业环境恶劣,秸秆收储运成本中,劳动力成本和燃油消耗费用所占比重较大。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日益短缺和燃油价格的上涨,传统的秸秆收储运方式成本也将会更高。

2)在田间对秸秆就地加工,避免秸秆整秆运输、转场,缩减作业环节,将有效降低秸秆收储运成本,也有利于降低石化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籽实收获机具与秸秆收储运装备相衔接,提高秸秆收储运机械化程度,是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必然选择。

摘要:农作物秸秆的收储运已成为我国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瓶颈问题。为此,针对玉米秸秆收储运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农业生产的具体国情,对当前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的收储运技术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根据实际调查数据,计算了各种技术模式下的经济成本、能量消耗、劳动力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通过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籽实收获机具与秸秆收储运装备相衔接,提高秸秆收储运机械化程度是秸秆规模化工业利用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秸秆收储运,东北地区,技术模式

参考文献

[1]毕于运,寇建平,王道龙,等.中国秸秆资源评价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2]那贵森.关于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发电的探讨[J].水利水电机械,2006,28(12):45-49.

[3]《中国农业年鉴》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年鉴2011[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4]王振江,周长鲜.农作物秸秆等燃料直燃发电的几个关键问题[J].四川电力技术,2006,29(6):82-85.

[5]贾小黎,李成柱.秸秆直接燃烧供热发电项目资源可供性调研和相关问题的研究(摘要)[J].太阳能,2006(1):11-12.

[6]李京京,任东明,庄幸.可再生能源资源的系统评价方法及实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1,16(4):373-380.

[7]邢爱华,刘罡,王垚.生物质资源收集过程成本、能耗及环境影响分析[J].过程工程学报,2008(2):305-313.

[8]刘岗.生物质秸秆收集成本研究及实证分析[J].技术经济,2006(2):85-88.

[9]郝辉.生物质直燃发电项目技术经济分析[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8.

[10]余友泰.农业机械化工程[M].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11]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上一篇:安全座谈会材料(团委1)下一篇:一些医学毕业生 苦干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