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2024-06-18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精选10篇)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第1篇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标准,这节课主要内容(1.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2.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和疏密;3.识别五种基本地形图;4分层设色地形图,地面剖面图),我安排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我重点完成前面2个知识点。在具体的课堂实施过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通过课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由于制作的疏忽,课件制得很不理想,有的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按顺序出现,有的是一起出现的。

其次通过新颖的形式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但是我觉得并没有调动所有的学生,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进来。

最后:通过板书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限于黑板的面积,所以板书很简单,至于学生能不能理解我把握不大,毕竟初一学生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

此外,我还准备通过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模型、硬币的教具演示等,但可能我忽略了一角和五角的硬币大小差不多,学生在绘画时,可能出现等高线重合的问题。

在具体的讲授过程中,我觉得有这样几点值得改进:1.对学生引导不够,特别是当学生不会回答时,我没有引导到位,充分启发,使学生回答出来。2课堂结束语没有总结好。可能由于时间把握得不够精确,总结的时候,马上下课,所以匆匆总结了一下。

尽管如此我觉得有几点做得比较成功:1.整堂课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形式比较新颖。

2.我采用少儿用地“握拳记忆法”帮学生理解记忆山体不同部位的地形图形象直观,学生也感兴趣,同时学生自己动手比划,在形象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印象。

通过这节课的讲述让我充分明白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引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愿学。教师应努力使学生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接受,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我爱学,我愿学使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 第2篇

我在讲“等高线地形图”时分别采用了以下三种教学方式。第一种教学方式:直接出示画好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二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由教师予以纠正并解释其含义,然后在图上指出陡坡和缓坡的位置。第三种教学方式:先让学生画出自己印象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然后让学生对照立体图发现陡坡和缓坡的位置。

结果,我发现在三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反应截然不同。第一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第二种教学方式,课堂气氛有所好转,但学生仍很被动。第三种教学方式,学生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整堂课都“活”了起来。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学生在第一种教学方式中完全是被动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是一个听众,只需进行机械记忆,不需要其他方面能力的发挥;第二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但学生仍不是课堂的主角,只是为教师搭好了“戏台子”;第三种教学方式既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一堂课的主人,同时使学生不但能知其然,而且也能知其所以然,实现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第3篇

一、等高线的概念及特点

地形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垂直投影到一个标准面上,并按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就是等高线。等高线的特性:①位于同一等高线的地面点,海拔高度相同。②同一幅图内,除了悬崖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③相邻等高线的高差相等,等高线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

二、等高线的判读

1、根据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判读5种基本地形。

1)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2)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4)高原,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边缘等高线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5)盆地,闭合等高线的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降低。

考题如:材料一欧洲西部局部区域地形图(如图)材料二(略)

根据材料一,简述图示区域南部主要地形特征,指出这种地形对源头河段水文特征的影响。(5分)答案:以山地为主(海拔大于500米,且等高线密集),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地形崎岖。

2、根据等高线数值变化特征及等高线的弯曲方向来判读六种地形类型(部位)及相应的计算。

1)山峰或山顶,等高线数值由四周想中心递增;2)洼地或盆地,等高线数值由四周向中心递减;3)鞍部两个山峰或山顶之间的部位;4)山脊,等高线弯曲处凸向低值则为脊;5)山谷,等高线弯曲吐凸向高值则为谷,且山谷容易发育河流或小溪,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6)陡崖或悬崖,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处为陡崖。陡崖相对高度的甲计算公式:(n-1)x d≤H<(n+1)x d其中n为等高线相交的条数,d为等高距。(图略)

下图,河流流向及流速大小的判读。

(2012海淀适应性考试3题).图1为“某地区等高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河流的流向为东北向西南

B.②山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675米

C.③④两个居民点间距约为3km

D.⑤处的地形部位为鞍部

答案:C

解析:A选项首先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相反的原则,画出河流流向,再平移指向标既可得出河流流向为东南流向西北。B选项根据等高距得出山峰海拔应大于700米小于800米。C选项通过图下角的比例尺量算约为3KM左右,所以答案选C。D选项等高线凸向高值应为山谷。.

3、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线上的值及闭合区域里边的取值。

两条等值线之间出现闭合区域的原因:说明区域值不在两条等值线范围内。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图:

答案:B

解析: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得出M闭合线圈两外侧等高线数值分别为180米,200米,而M外侧取的大值200米,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原则,M闭合线圈外侧取的大值200米,所以里边的值应大于200米小于220.

4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及通视问题

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如下:

解析:根据图中的数据可判断出该图的等高距为50米。因为剖面线和剖面图坐标系都已给出,首先要做的是标出纵坐标轴的高程。因为剖面线的最低点为150米,最高点的高度在55~600米之间,据此可标出纵坐标轴的高程。第二,将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转绘到剖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另外也要将最高点的位置标出(在两条550米等高线之间即可)。第三,通过基线上的各点作基线的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最高点的海拔高度在550~600米之间。最后,将各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我们想要的地形剖面图(见下图)。同时要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以上是我关于等高线判读的常考题型的收集整理,学生只有把基本原理弄清楚了,做题时认真仔细,这样更加容易提高得分率。

参考文献

“等高线地形图”的教学建议 第4篇

关键词:等高线;模型;链接;地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0-0115

地图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特色所在。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也是教师难以突破的教学内容之一,更重要的是地理中考和高考必考的传统内容。笔者谈谈等高线地形图教学研究的探索策略。

一、运用模型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原理

了解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海拔(或绝对高度),二是相对高度,这两个概念都是指垂直距离,但量测起点不同。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都是米。采用模——图演示、图——图转换法,即将立体图形转换成平面图形,讲清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其步骤是:第一,做实验观察:先用透明的玻璃纸制成一个圆锥体,在圆锥上等距离画圆圈,表示等高线(见图①甲)。从圆锥体顶端向下透视看到各圆圈成一组环圈图形(见图①乙)。第二,画一山体素描图,对照上述实验观察:把山体素描图上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如图②甲中的0,100,200,300米等值线,再把各条等高线水平投影成等高线地形图(如图②乙)。第三,小结归纳:等高线是地面高程(也称海拔)相等的各点连成的连续封闭的曲线(同理可知,地图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深线)。地面等高线即水平面与地面的交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地面等高线的水平投影按比例缩小的图形,所以图上的等高线与实际地形之间有一定的数学关系。

由此可见,根据等高线数值辨别地势高低;根据等高线疏密辨认坡度陡缓,是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的两个重点。

二、运用转换掌握常见地形的等高线特征

1. 依据上述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及其绘制原理,讲解归纳等高线的主要特征: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也称高程)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绝对高度之差。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能显示出其全部闭合状态。

(4)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但有可能重合。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海拔高度,所以等高线不相交,但在垂直耸立的峭壁悬崖处等高线在图上显示为重合状态。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密集表示坡度陡。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且指向海拔较低方向的短线,有时也叫降坡线。

2. 图——图转换,分析讲述常见六种基本地形形态等高线的图形特征

引导学生回忆在电视、电影、报刊杂志上看过反映地形的图片及旅游照片中所见到的山体实际地形部位的形态特征,辅用(泡沫或其他材料制作的)地形类型模型,帮助学生建立对山地实体的感性认识。根据不同地形部位的形态模型,一一画出相应的地形素描图;再根据地面等高线水平投影原理分别画出对应各地形部位的等高线地形图(见下表)。

从表中不同地形素描图特征为切入口,辅用地形模型等直观教具,讲解、归纳各种地形形态等高线地形图的表示方法。山顶和盆地等高线略讲,其他则详讲。

(1)山顶。隆起而高于四周的高地称为山地,山的最高部分称为山顶,山地高大的称为山峰。山顶的等高线表示是一个小环圈,环圈外侧有时绘有与等高线垂直、朝向降坡方向的短线(即示坡线)。

(2)盆地。比四周地面低下,且经常无水的低地称为凹地。大范围的低地称为盆地。盆地的等高线表示也是一个小环圈,但示坡线在环圈内侧。

(3)山脊(线)。仔细观察山体模型或素描图的山脊的特征,并与相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相对照,理解山脊是指从山顶到山脚的凸地部分。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脊的是一组由山顶向低处凸出的等高线图形。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分水线。

(4)山谷(线)。对照山谷的立体素描图和对应的平面图形讲解,山谷是指两个山脊间的低凹部分,是山体之集水部位。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山谷的是一组弯曲且向地势高处凸出的等高线。山谷最低点(即山谷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称为集水线。河流沿山谷线向外流出。

(5)鞍部。鞍部是指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其形如马鞍。在地形图上,鞍部由两组对称的等高线组成,一组是山脊等高线,一组是山谷等高线,其凸部共同指向鞍部中心。

(6)陡崖。陡崖是指在山体的山脊或山谷或斜坡上出现坡度近于垂直时形成的悬崖峭壁。等高线地形图上表示陡崖的是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且在多条等高线重合处的降坡方向绘上示坡线。

在讲述以上内容的过程中,应适时强调指出: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种类是这部分的一个难点,突破该难点的办法是理解和熟记各地形形态等高线的图形。

三、运用链接提升学生的应试综合能力

近些年,全国部分地市州中考和全国高考地理题一直把等高线地形图作为传统的必考内容之一。主要考查的疑难知识点有:

1. 高度的计算。例如,结合左下等高线地形图(图③),(1)计算甲、丁两地的相对高度(H)、最大相对高度(Hmax),最小相对高度(Hmin);(2)计算陡崖乙处的相对高度(H)。

计算甲、丁两处相对高度有三种方法:第一,图示法。先作如右上图示:即画一纵线段,标出高程0、100、200……700米,在适当高程处标出丁、甲的位置;读图可知,甲、丁两点相对高度H范围大于500米,小于700米。第二,分点计算法。图中显示甲点高程(即海拔)为600-700米,丁点为0-100米,则甲、丁两点相对高度最大值(记为Hmax);Hmax<700-0=700米,相对高度最小值(记为Hmin):Hmin>600-100=500米,即500米

同理可知,在等高线图上,若有几条等高线在陡崖处相会,则陡崖的相对高度(H)计算公式为(n-1)d米≤H<(n+1)d米(当陡崖最低或最高处与等高线重合时,用公式中等于符号)。上题中陡崖乙处的相对高度(H)为:(3-1)×100米≤H<(3+1)×100米,200米≤H<400米。

2. 线与河流的关系。结合部分中考、高考真题讲解考点内容。

3. 线与坡度的关系。坡度的大小可分三种情况进行判断:

一是据等高线疏密判断比例尺和等高距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距离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例如,图⑥中,等高线分布由密集到稀疏排序为C—A—D—B,所以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A>D>B。

二是根據等高距大小判断。比例尺相同,等高距不同的等高线地形图上,在相同的水平范围内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等高距越小,坡度越小。例如,图⑦中A、B、C、D四图的等高距分别为100、200、50、150米,水平距离相同的情况下,其坡度见图示(图⑦A),故坡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D>A>C。

三是据比例尺判断。在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等高距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水平距离越小),坡度越大;反之,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例如,图⑧中A、B、C、D四图等高距相同(设为d),水平距离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C>D>B。

除以上讲述探索外,考点内容还包括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按要求加绘等高线,如在山谷线附近加绘河流,在有水坝的盆地等高线图上加绘最大集水区域,在山区河流附近村庄选择最佳引水路线等。

上述三个步骤对等高线地形图原理教法研究的专题探索,旨在通过“模——图演示”“图——图转换”变平面等高线地图为立体地形图,拓展等高线知识应用的广度与深度,启迪学生审题解题的多维思路,呈现讲“地”更讲“理”的地理教学魅力,提高地图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模图演示”“图图转换”的教法研究,对地形剖面图教学铺垫了坚实的基石,对地形剖面图教学难点的突破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5篇

郴州市安仁县宜溪学校

刘琼花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练习中的典型错误,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研究不同情境下的答题策略,来提高学生解答等高线地形图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 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着重讲述山脊山谷的区别,以及与河流或瞭望塔的关系。3.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 学习方法

比较分析,精讲精练 学习过程

一、呈现错误,条分缕析。呈现练习中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1,对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记不住,判断不清。2,山谷山脊线的区分困难,河流问题难以做对。3,对生活生产对地形的要求不清楚,遇到这类题错误率高。

二、回顾教材,突破难点。

1.复习山地不同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形态特点

陡崖陡崖缓坡缓坡陡坡山顶:等高线呈闭合的圆圈,且数值有外向里增大。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弯曲。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陡坡 重点讲述山谷与山脊线的区别(凸高为谷,凸低为脊)。2,等高线与河流

山谷是集水线,山脊是分水线,河流分布在山谷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河流流速急;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河流流速慢。流向:“水往低处流”,河流的流向与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3,等高线与生活生产

山体的不同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往往不同,因此,等高线题常常结合生活生产情境出题。如攀岩、漂流、观赏瀑布、修路、修水库、引水等等。这就要求同学们有一定的常识,然后结合地形图进行判断。

① 攀岩、观赏瀑布:陡崖处。

② 修路:沿着等高线修建或者尽可能穿过的等高线少一些,减少工程难度和道路的坡度。③ 修水库:库区选择盆地地形,最好是呈“口袋状”地形,有利于蓄水;坝址选择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工程量小,造价低。④ 引水:从河流的上游引水。

三、回到原题,尝试作答。

四、牛刀小试,辨析山脊山谷 题目:

1.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AB两点中,可能处于河谷的是A500B300AB100300图1图2AB

2.“因地形,以高制塞”是我国古代修筑长城的重要原则.读河北省某段长城的景观,图片及其所在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等高线图中①②③④虚线表示长城在该区域走向,其中正确的是(A ①B ②C③)安平河)D④3.下图中,a、b线条是等高线,则安平河的流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C自东北向西南B自东南向西北D无法确定ab 分析错误:第三题错误率很高,还没有灵活运用等高线知识来作答。

答题要点:河流分布在山谷,而凸高为谷,因此a<b(可以假设a为100,b为200),水往低处流,因此得出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五、综合训练,整体提高 呈现题目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E处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D山顶的海拔高度为()米(2)图中a、b、c三处,不属于河流支流的是();属于支流的两条河流中,适合进行惊险刺激的漂流运动的是()。(3)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设计线路,①、②线路中合理的是理由是()(4)站在甲处的小明和站在乙处的小红能否互相看到对方?(5)本区要修一个水库,请在恰当的位置画出坝址。

六、小结:1,山地五种部位的等高线形态。2.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实际出题。

反思:等高线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抽象,易混淆,学生错误率比较高。我的学生主要存在如下问题:1.错别字:鞍部、山脊;2.地形部位判断不清楚,尤其是山脊山谷分辨不出。3.等高线结合河流、生活生产出题,学生缺乏相关知识作支撑,难以答对。4.有畏难情绪,对学习等高线有抵制心理。针对如上问题,我设计了这堂练习课。首先,接纳学生的不良情绪,告诉他们,这个内容有难度,暂时不太懂,没有关系,慢慢来。再鼓励学生挑战难度。其次,精心设计课堂流程:由示错——诊错——讲解——纠错——归纳等五个步骤组成,并且多次重复,(尤其在山脊山谷的判断上,舍得花时间。)弥补了学生有关等高线知识上的缺漏,并提升了解题能力与信心。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设计 第6篇

秦宏亮

一、高考目标要求

(一)、高考考纲内容:

1)理解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理解等高线和地形图的相互关系。2)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与实践运用。

(二)、高考命题规律:

1)从考核内容上,主要是以等高线图为切入口,考查识图能力与相关计算能力。2)从考核形式上,有直入主题,有设置试题情景,考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从考核能力上,识图能力是根本,也是知识迁移的基础,以后将在多类等值线图中都可以借鉴等高线图的读图技巧!

(三)、高考命题趋势:

综合考核图表语言是未来高考的命题趋势

1)常规的等高线地图的判读,可能会设置新情景,增加试题的灵活度。

2)等高线地形特征的文字描述,试题的难度要求可能降低;等高线与聚落、交通线等的结合运用类的试题可能会增加!

二、知识结构:

1.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2.等高线的特点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单元类型和判读方法(见表格)

4.等高线图的实践运用 附).等高线综合判读和主要应用:(根据要求考虑位置,海拔及其周围的环境)

1)水库坝址的选择:一般选在峡谷地段,“口袋形”洼地处(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

第 1 页

2)铁路、公路选线:一般应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沿等高线建盘山路,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3)建港口、海滨浴场

港口应选在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浴场一般选在海滨缓坡沙岸。

4)建疗养院:一般选在城郊山地向阳坡,清静,新鲜,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5)选择引水线路:不仅考虑距离的远近,还应当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自流。6)选择输油管线:

既考虑线路尽可能短,还要考虑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

7)港口码头的位置:应选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塞;近岸要有足够的水深,表现为沿岸等深线密集并且数值较大。8)工业区、居民区选址:

工业区宜建在平坦开阔的地形区,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9)进行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 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牧业。

三、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从图表及图表语言当中获得相关信息的能力。

导入新课。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等高距、示坡线等概念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特点,判断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高程必相等—等高。

2.各条等高线必然闭合,如不在本幅图闭合,必定在相邻的其他图幅闭合—闭合。3.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相交—不相交。

4.同一幅图内等高距为定值,所以,地面缓和处等高线平距大、陡峭处平距小—稀缓密陡。

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

3)等高线图上基本地形和判读方法

教师出示等高线地形图的地貌素描图,让学生对照观察,总结:如何根据等高线的弯曲、疏密特点和数值变化等,判别地形图上各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1)山头与洼地

第 2 页

山头:曲线内高外低,示坡线向外

洼地:曲线内低外高,示坡线向内(2)山脊与山谷

凸低为脊(中间高两侧低)

凸高为谷(中间低两侧高)

(3)鞍部:两个山头间的低凹处,一般也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的会聚处。

(4)悬崖

悬崖:多条等高线会合重叠在一起。

强调:分水线与集水线 ●雨水垂直于等高线、向下坡方向流淌。因此,山脊线成为分水线、山谷线成为集水线。

第 3 页

●一系列山脊线可作为汇水范围的边界线。

[学生探究点] 1)老师利用下图先讲解崖顶高度、崖底高度的取值原理。

2)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学习:想方设法运用数学不等式的运算原理列出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

附)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相对高度与等高距之间的关系:

(n-1)×等高距≤h<(n+1)×等高距

[布置课后练习]

1.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顶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顶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顶

④鞍部

5.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6..下面叙述土地利用方式中较不合适的是 A.甲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第 4 页

B.丙坡种植果树 C.乙坡植树种草

D.乙坡修水平梯田种水稻 [教学反思]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作为等值线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学习为学习其他等值线铺路,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本节的学习只作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容的深化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强化。

等高线地形图教案 第7篇

一、【教学构思】

地图及等高线内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主要包括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及其应用,高考题注重能力考查,往往以变式图出现,讲解过程重点讲一般规律去推理特殊规律。

二、【教学目标】

1.区分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并能熟练读出海拔,计算相对高度。

2.了解等高线,能够在等高线图上,根据等高线的形状、疏密正确判读地形名称和坡陡程度,识别山谷、山脊、山顶和悬崖。

3.学会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高度计算:两地间气温差、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三、【教材分析】

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计算问题。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难点:运用等高线进行选线、选点、选面等人类实际活动。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地图册

六、【课时安排】3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三要素,三要素都包括什么啊?(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地形图的一种——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而且在实际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战争,水库选址,公路,铁路的线路选择。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1、海拔高度: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珠穆朗玛峰 8844.43(中尼边境)。死海(陆地最低点,-415米,约旦与巴勒斯坦边界)。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

5、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陡崖峭壁处重合

6、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它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在手上标出示坡线)

7、等高线地形图中,山脊线称为分水线,山谷线称为集水线。(右手上标出山谷线与山脊线,并演示说明它们为何被称为分水线和集水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问题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如何计算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性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该地形区的:

最大海拔:H高<H大<H高+d;

最小海拔:H低-d<H小<H低;

相对高度:H相=H大- H小;

注: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崖顶海拔: H高≤H大<H高+d;

崖底海拔: H低-d<H小≤H低;

陡崖的相对高度为(n-1)d≤H<(n+1)d;

注:重合的等高线有n条,等高距为d。(1)计算:tan ª=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有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间距离,可有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求出。(2)比例尺大小与坡度大小规律: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

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 等高线疏密、比例尺相同:

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等高线(高度相同的所有点的连线)地形图的形成(2)游戏:以手为山地,在手上画等高线。小组合作,探究,画出图并展示。运用地形图进行对比,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理解等高线如何来表示各种地形

如图:

山顶: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升高 盆地: 闭合等高线,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逐渐降低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是两个山顶之间的最低处,两个山谷之间的最高处 山脊: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低处,中间高于两侧 山谷: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数值较高处,中间低于两侧 坡度陡,等高线密集,坡度缓,等高线稀疏。陡崖:等高线重叠

四、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①选“点”:气象观侧站、疗养院。

②选“线”:交通线(公路、铁路)、引水线、输油管线。

③选“面”:水库汇水面积及坝址,开辟梯田,工业区和居民区。(1)水库、坝址的选择: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①库区: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在“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理由:库容大;集水区域的面积大 ②坝址:峡谷地段。

理由:工程量少,投资少。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 m B.55 m C.60 m D.65 m(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A.15 m B.40 m C.65 m D.90 m

(2)港口码头的位置:

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即陆域平坦、水域阔深的避风港湾

右为某海湾附近等高线、等深线图,该区域的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和东南风。读图判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最适宜建港口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引水线路:

路线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五、如何绘制地形剖面图

(1)确定剖面线。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题目要求,在要作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一直线,作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剖面线。上图中上半部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海洋。AB横线是要切开地表的剖面线。

(2)确定比例尺。一般来说,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有特殊要求时除外);垂直比例尺应视图中地形的起伏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形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几倍,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状况。

(3)建立剖面图坐标系。

①确定剖面图的水平基线。因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一般保持与原图一致,因而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与剖面线长度相等。

②确定坐标纵轴的高程。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但图上高程的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标出各高程的数值,并通过各高程点作平行于剖面图基线的高程线。

③找出等高线地形图中剖面线与等高线的交点,量出各点之间的距离,并把它们转绘到剖面图基线的相应位置上。

④通过转绘到剖面图基线上的各点作垂线,标出各垂线与相应高程线的交点。

⑤把各交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并在曲线内画上阴影部分,以更加清楚地显示剖面的起伏状况。

⑥在剖面图的下方,标出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擦去垂线的痕迹,一幅完美的剖面图就完成了。

通视问题

(1)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2)利用地形剖面图可以很好地了解实际地点的通视情况。

如下图,从A点观察,C点到D点的山坡以及B山北坡 通视情况良好,而阴影区表示不可通视的地区。

八、【板书设计】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区别 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3.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2.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3.坡度的计算

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九、【布置作业】

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和剖面图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1)图中的水库大坝选择的地

形条件 这样选

择的理由是。

(2)大坝的设计与建设需考虑 的自然条件是(3)按照图中的大坝设计(若

图距为0.8㎝),坝长和

坝高(坝顶到坝底的相对高度)分别大约是、(4)在图中绘出水库淹没的最大范围

(5)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铁路上经过H处火车车辆的是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经图中的铁路从山区外运的物产主要有茶叶、柑橘、毛竹等,该地所在的

省区简称是A、鲁 B、浙 C、青D、吉

(1)峡谷 建坝工程量小,同时上游又有较广的集水区域(2)流域内的降水量及其季节分配状况;河流的流量、含沙量等水文特征;坝址所在地的地质条件(3)72m 50--100m(5)G 因为G地到H点之间没有地形障碍,可以清晰地观察(9)B 某山区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边交通流量进行调查。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在E、F、G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过H处的车辆是___点。(2)试用地形剖面图解释你所做判断,并作简要说明。图画在下面的框内。

•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

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 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

如何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第8篇

一、掌握等高线特性

1.同线等高: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图一致: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一般相等,即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相隔的高度差一般相同,称为等高距。

3.等高线不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陡崖和悬崖处,等高线可以重合。

4.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5.等高线注记的字头趋向高处,字列平行于等高线。

二、地形图的判读技巧

1.根据等高线的特性计算某地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依据等高线的特性,只要知道某地在哪条等高线上便可知该地的海拔,只要知道两地的海拔,就能算出两地间相对高度。了解该地的海拔和相对高度,就可推断出该地区的地势、地形状况。

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米线是平原和低丘的区分线;500米线、1000米线显示低山丘陵或高原;2000米线、3000米线反映中山和高原;4000米线反映青藏高原和高山的特征。

2.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地面坡度的陡缓。

(1)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2)在不同的地形图上,根据相对高度与比例尺的大小推断,相对高度相同的,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坡度越缓。

(3)根据坡度陡缓状况。就可以了解该地区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3.根据等高线的分布形式识别地表形态。

(1)凸地和凹地:凸地和凹地的等高线都是封闭的曲线,但它们的等高线值的里外变化情况刚好相反。凸地(山顶或丘顶等)等高线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如右图③中的甲处;凹地(盆地或洼地等)等高线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如右图④中的乙处。

(2)山脊和山谷: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如上图①中的CD处。其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即为山脊线,一般是山地的分水岭。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如上图⑦中的CD处。其各条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即为山谷线,一般是山地的集水线。

(3)鞍部: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呈马鞍形的部位,其相对两侧等高线的突出部分都指向鞍部中心。鞍部是山谷线的最高处,山脊线的最低处。

(4)陡崖:等高线相交的地方为陡崖。

(5)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石灵学王爱娟

[知识梳理]

1.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2)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3)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7)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基本国情。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立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与此相适应,我们还必须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6)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党和同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7)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既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又要解决好“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时还建立了村民自治、居民自治和职工代表大会等基层民主制度。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2)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3)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4.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1)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要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2)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选择。其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的环境形势严峻,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4)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利于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5.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总的特点;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口诀 第9篇

数值大小

1.平原:海拔<200米;等高线稀疏。

2.丘陵:200米<海拔<5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较疏,弯曲处较和缓。

3.山地: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4.高原:海拔>500米,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疏密程度

密集:坡度陡;

稀疏:坡度缓。

形状特征

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等高线封闭,数值中高周低}。

②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③山脊: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低处。等高线从高往低突,就是山脊。

④山谷:等高线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较高处。等高线从低往高突,就是山谷。

⑤鞍部:正对的两山脊或山谷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形状与马鞍相似。

第二节 等高线与地形图 第10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在图上判断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2)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制作(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4)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了解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还有等高线的概念(2)在活动与实验中了解怎样绘制等高线及等高线的特征

三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形图的积极性与自觉性(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

教学过程

导入:观看世界上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的相片,提出问题

1、珠峰高度测量起点是?

2、要把珠峰表示在地图上要怎么做?

讲授新课:

在学习等高线之前了我们先来了解两个概念—--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请大家看到35页的黄色方框一起来告诉老师什么是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学生朗读:相对高度,,,,,绝度高度,,,)我们的绝对高度还有个别名是什么?(海拔),说到海拔大家就很熟悉了是不是,我们平常都是用海拔用的比较多。刚才同学们读了绝度高度和相对高度的概念,有没有发现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同:垂直距离 异:绝—高于海平面 相—高于另一点

关于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同学们能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也就能很好的进行区分了。现在同学们来完成35页的活动题检验一下是不是都能准确的区分了?完成的怎么样,我请一位同学来说一下他的答案。讲解书上练习题。

练习检验: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升级版的题:A海拔650米 AB相对高度200米 B? 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渡:刚才我们对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进行了学习,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是我们 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基础打好了我们来进入今天的重点学习。首先什么是等高线了?(生:等高线......)方案一(板书试讲用)

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怎样来理解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板书,等高线)。请大家看到36页的活动,完成了这个活动我们就能知道什么是等高线(板书,36页活动)。我们刚才已经了解到等高线是在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现在我们的玻璃盒里是没有水的,我们可以看到土豆的最底部的海拔是0,在地图上做一条海拔为0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一条等高线。现在我们往里面加水,加至两厘米的地方,我们水刚好淹没到的地方海拔都为两厘米,在地图上画一条海拔为2的连线,得到了我们的第二条等高线。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完成4 和6 的等高线。现在我们要加水把整个土豆淹没,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海拔为8厘米的地方是不是只有一个点,那它在在地图上是不是也应该是一个点?我们暂时用一个点来表示。

我们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图就完成了,这个活动有兴趣的同学下来可以自己做一做。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图上海拔相同点的连线了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我们刚才做的等高线图,现在老师要给同学们布置任务了。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做的图和37页的活动来观察我们的等高线图有什么样的特征,可以从形状,单一的一条等高线,稀疏,数值大小这几个方面来考虑。同学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的怎么样?有没有哪位同学有什么重大发现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的?,,,(生:,,,)

方案二(PPT试讲用)观看等高线绘制方法视频 总结

1:同一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绝对高度)相等

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山体的形状决定了等高线的形状 3: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相等 4:各条等高线不相交(陡崖除外)

5: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我们说学习要学以致用,学习了等高线的特征我们也要把它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同学们看到老师黑板上的图,这是一个简单的等高线图,有AB两面,如果是你们去爬这座山会选择AB中的那一面上去了?为什么?

作业:要想更加形象的吧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光是等高线地形图是不够的,还需要其他的方法,同学们下去预习还需要什么方法,下节课将进行具体的学习

小结:以上了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同学们还记得老师上课前提出的问题吗?

1、珠峰的8844.43米指的是绝对高度测量起点是?

海平面

2、要把珠峰简洁形象的表示在地图上可以用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等高线地形图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等高连续箱梁06-05

高线生产技术发展与探讨05-30

南钢高线厂16#轧机传动柜改造09-14

韶钢高线厂主电机风机控制系统的改进09-16

上一篇:继续教育通识答案下一篇:生鲜电商行业报告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