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2024-07-08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精选6篇)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第1篇

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2006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注意:①联想或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③不少于800字。

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第2篇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2007年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人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

针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写篇作文。

2008年

2008高考湖北省作文题目: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藓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肩而过?你怎么和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

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点击此处查看全国各省市作文》》

2009年

请以《站在___________的门口》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

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

④不少于800字。

2010年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行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的科幻小说家凡尔纳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职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1年

从高考作文自拟题目说开去 第3篇

常言道,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题好一半文, 文好一半题。

谁都知道, 写作文首先要审题, 而考生自拟的题目则是他自己通过审题后提炼出来的最直接的产品, 它是作文的“靶心”———虽然文章的拟题方法很多, 但对除少数写作尖子之外的大多数人而言, “把主旨提炼成标题”更不失为一种最切题、最直观的好办法。遗憾的是, 在监考的时候, 我们会发现有些考生写作时要么拟题不准, 下笔千言, 谬以千里;要么先写正文, 标题空着, 信笔而行, 不知所云。但不管哪种原因, 这都叫做“打无准备之仗”, “靶心”没有树起来, “哒哒哒———”, 子弹过去了, 敌人没倒下!

这里, 笔者要对考生们提出忠告:先瞄准, 再开枪;先拟题, 再行文。

当然, 这里的“瞄准”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瞄准主题, 二是瞄准热点。前者关系到文章主题的准确性, 是基础;后者关系到文章主题的深刻性, 是提升。两者水乳交融, 浑然一体。因此, 笔者试图从“两个瞄准”的角度选取一些2013年全国各地命题有新意且有一定难度的作文题, 来介绍四种开宗明义的“瞄准方法”。

方法之一:提取关键语句, 凝成题目

示例一:新课标卷 (2013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 他请专家检验, 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 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 他们都不愿动手, 说风险太大。后来, 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 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 “要有经验,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这个题目中包含了原材料中的几个条件:经验、技术、勇气。重点写“勇气”, 但三者缺一不可, 轻重不可偏废。这是一篇关系型的作文, 弄不好考生就只去写“勇气’了, 要防止“跑偏”。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要经验技术, 更要勇气。2.瞄准热点, 深化点题:创新是灵魂, 改革不能瞻前顾后、缩手缩脚, 既要经验技术, 更要大胆探索。

示例二:湖北卷 (2013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 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 装酒的圆瓶子又一般放在方盒子里, 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 功用信具至。”人生也是如此, 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 自选一个角度,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这则材料的主题句有两处:一是“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 二是“上善若水任方圆”。毋庸置疑, 这就是两个标准的作文标题了。不过, 考生要写好这篇作文也不太容易。首先, 他要搞懂“方”“圆”的本义和引申义———即由生活中常见的方圆之用, 推广到器物的方圆之用, 进而升华到人生的方圆之用;考生用笔不能只停留在方与圆的“功用”层面;更要生发开去, 广泛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人生, 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辨分析。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方圆之间, 各得其妙; (2) 上善若水任方圆。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方, 就是做人要正气, 具备优秀的品质。圆, 就是灵活应变:人生为人处世也要把握好方与圆的关系, 要将原则、智慧与情商结合起来, 才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示例三:江苏卷 (2013高考作文题)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 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 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 他们欣赏了一会儿, 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 他们回到原地, 想看看蝴蝶在不在, 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 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 自选角度, 题材不限, 诗歌除外, 完成作文。

审题:这段材料意境很美, 主题句也很明显, 就是最后一句:他们在想, 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据此, 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主旨是生态保护。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 共建生态文明。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处理好人文与生态的关系。

▲注意:提取关键语做标题, 仍需通观全局, 切勿断章取义, 以偏概全。

方法之二:多角度拟题, 择其善者而从之

示例一:广东卷 (2013高考作文题)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 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 热心于慈善事业。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 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 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一家十分感激, 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一家犹豫着接受了, 但声明一定会偿还。一家谢谢他的好意, 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 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 自拟标题, 文体不限。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这则材料一二段文字都是正面肯定慈善富翁的, 理解并不难;穷人甲一段要抓住“感激”“高兴接受”这些表述, 可以看出他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穷人乙一段要关注他“犹豫接受”“声明偿还”这些细节, 说明他今后要报恩;穷人丙先是“谢谢好意”然后才是“拒绝施舍”, 可见他较有志气:人穷志不短。 (而不是“出现了信任危机”或“仇富”)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从富翁的角度:为富且仁, 高哉美哉。 (2) 从贫困家庭甲的角度:感谢有你。 (3) 从贫困家庭乙的角度:滴水之恩, 涌泉相报。 (4) 从贫困家庭丙的角度:人穷志在, 拒绝施舍。 (5) 从材料整体把握的角度:社会需要大爱。最佳角度依次为: (1) 、 (5) 、 (4) 。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多做慈善事, 奉献爱心;互爱互助, 共建和谐社会。

示例二:福建卷 (2013高考作文)

我仰望着夜空, 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 我就会变成流星, 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哦, 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 我愿变成一段树根, 深深地扎进地层。 (顾城的《忧天》)

阅读以上材料, 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感悟?文体不限 (不含诗歌) , 不少于800字。

审题:要弄懂本诗的主旨, 首先要弄懂意象“夜空”“引力”“自由”“根”的象征意义。而象征意义的多元性决定了诗歌主旨的不确定性。考生可以把“夜空”理解为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引力”理解为正能量的东西, “自由”理解为诱惑等不好的东西, “根”理解为优良品德、民族精神等等。另外, 在结构上, 顾城这首诗歌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写假设地球失去引力带来的惊恐, 第二层是全诗的“眼”, 写主人公为拒绝所谓的“自由”而采取的措施———扎根地层。全诗的格调是奋进的、向上的、正能量的。

1.瞄准主题, 自拟题目: (1) 从“夜空”与“引力”的关系的角度:把准前进的方向。 (2) 从“拒绝这种自由”的角度:拒绝诱惑。 (3) 从“扎根地层”的角度:A.脚踏实地, 求真务实;B.坚守道德底线C.守望民族精神;D.树高千丈叶落归根。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求真务实, 实干兴邦;爱国情怀。

▲注意: (1) 可以多角度立意、拟题的材料作文, 命题者一般会有“自选角度”之类的提示。 (2) 多角度立意, 拟题后, 仍然要选择最佳角度的那个题目来写, 看哪个内容最易于切入, 哪个文体最易于下笔, 扬长避短。

方法之三:整体把握, 提炼内涵

示例一:江西卷 (2013高考作文题) :一段时间以来, “中学生有三怕, 奥数、英文、周树人”成了校园流行语。实际情况是, 有些同学有这“三怕” (或其中“一怕”“二怕”) , 有些同学不但不怕反倒喜欢。

你对上述“怕”或“不怕” (含喜欢) 有何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要求: (1) 写记叙文或议论文。 (2) 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3) 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4) 不少于700字。

审题:完成这篇作文, 考生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三怕”中的三个概念分别指什么, 二是这个材料要告诉考生什么。前“两怕”不难理解。关键要搞懂最后“一怕”指的什么。“周树人”即鲁迅, 在语境中是“语文”的代名词, 再拓展一点可以理解为“传统文化”的代名词。从当前不少学生热衷于参加奥数考试和参加外语培训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创造捷径, 所以会喜欢上奥数和英语, 却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语的学习。

题目核心旨意是要求中学生摈除急功近利思想, 在对奥数、外语感兴趣的同时不能排斥语文, 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 否则这样的教育就是跛脚教育、失败教育。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从考生自身的角度:A.不要轻视传统文化;B.全面发展自己;C.切莫急功近利。 (2) 从教育机制的角度:A要培养“健全”的人;B.不办缺失的教育。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重视传统文化, 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示例二:浙江卷 (2013高考作文题)

丰子恺说, 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 不会转弯的。英国作家说, 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 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英国作家戈尔丁说,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 那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 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浙江今年的作文题《中新网》指出有错, 这里登出来的是更改后的正确材料。更改之后, 通观材料, 不难看出, 三位名人说的话是一脉相承的, 都是说要保持一颗童真的心:看事物客观, 心灵不僵化, 不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 否则, 那是真正的沉沦。由此可见, 材料的命意是十分清晰的。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永葆童心; (2) 为心灵保鲜; (3) 别失去孩提王国。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净化社会环境, 给青少年创造一种纯洁的成长空间。

示例三:重庆卷 (2013高考作文) 大豆是蛋白质含量极其丰富而又十分廉价的食物。可它的境遇曾一度尴尬, 煮熟的大豆难以引起人们的食欲, 并且会使肠胃胀气。人们需要更好的大豆食用方式, 后来, 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豆腐的诞生彻底改变了大豆的命运。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 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 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 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 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

要求: (1)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2) 自拟标题, 自选文体 (诗歌除外) , 不少于800字; (3) 不得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这段说明文着重介绍尴尬的大豆转化成人们喜爱的豆腐, 其中“后来, 用盐卤点制豆浆而发明了豆腐”“所有这些, 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可以说是“文眼”, 结合整体把握全文, 再想想, 大豆是怎样得到升华的呢?哦, 原来是人的智慧。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 (1) 思路决定出路; (2)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3) 点子的魅力; (4) 要敢于创新; (5) 智慧无敌; (6) 科技创造奇迹。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创新是灵魂,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注意:“整体把握, 提炼内涵”方法又称鸟瞰式拟题方法, 这类材料常以寓言形式出现, 一般没有主题提示语, 要准确立意拟题, 就只能靠我们总揽全局来整体把握了。切不可摘取片言只语。

方法之四:总揽全局, 正反照应

示例一:安徽卷 (2013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 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从未有过的事物, 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 (萧伯纳)

要求选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诗歌除外) ,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萧伯纳的这段话有两句组成, 前句从“有的人”的角度来说的, 它隐含这样的意思:A.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B.别停留在原地发傻;C.不要迷恋过去。等等。后句从“我”的角度来说的, 它告诉人们:A.有梦才有美好未来;B.追求梦想;C.好奇成就梦想。请注意, 这是一个转折句群, 作者明确的告诉大家:他对“有的人”的做法持否定态度, 而自己追求的是梦想与未来。考生在自拟标题时可用“总揽全局, 正反照应”的方法来自拟标题。

1.瞄准主题, 自拟标题:告别过去, 追求梦想。2.瞄准热点, 深化主题:中国梦;人人都应有梦, 有梦才会有美好的未来。

▲注意:为多材料 (2则以上材料) 拟题, 所拟题目, 务必涵盖所有材料, 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不可顾此失彼。尤其是当材料一正一反时, 最好用“对照式”方法拟题;如若两个材料同为“正”, 或同为“反”, 就用“提取公因式”或“概括归纳”的方法拟题。

其实作文的材料类型及其拟题方法还有很多, 以上只概括介绍了常用的四类, 考生可视具体情况而定。

总的来说, 拟题规则应该是:

1.标题点题, 观点醒目;2.准确在先, 漂亮次之;3.借用诗句, 增光添彩;4.力求简练, 言简意赅。5.句式完整清晰, 切勿模棱两可。 (句式最好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 偏正短语、单词易于造成标题理解上的歧义。)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第4篇

(山东卷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星 星

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

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

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

那儿有灰尘、石渣,

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联想和感悟要与整首诗的寓意有关。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创 意 导 引

张凤山(山东泰安英雄山中学):这首诗以“星星”作为意象,创造意境来表明哲理。诗分为两节,通过对比的方式来传达蕴含的意蕴和道理。第一诗节,诗人通过透露情感的词语“总以为”来阐发自我的态度,仰望天空的人的这种认识,是自我的一种积习感觉,是对未涉足的遥远星际的未知理解,是一种想象的美好,也是一种美好情感的寄托。第二诗节,诗人也通过透露情感的词语“知道”来阐发自我的态度,飞上星星的人是在星星上亲眼看到的情景——有灰尘、石渣,而且还针对前一诗节中所表达的态度作了暗示性的映照——和地球上一样复杂。显然这首诗所表达的是对同一事物的两种认识,一种是美好的想象,一种是对实际状况的非美好的本色的揭示。“星星”那儿也“和地球上一样复杂”的客观真理,警示人们: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被情绪和物象所迷惑!由此可以产生以下联想和感悟:①莫让浮云遮望眼;②要识庐山真面目;③超越感性认识追求理性认知;④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⑤消除认识与现实的差别;⑥让主观的视网膜安装上客观的角质;⑦“猜想”为虚,“眼见”为实;⑧“心知”方需“践行”识;⑨名副其实乃为大;⑩让单纯的自我成熟起来,等等。以上所列的十条既可作为表情达意的内核,又可作为文章的标题,可以说是一箭双雕了。当然,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联系现实,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申,由此及彼地探究更深远的意义。

唐惠忠(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写材料作文,吃透材料的内涵,进而审清题意、准确立意至关重要。山东卷提供的是一首哲理诗。所谓“哲理”,就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道理。据作者雷抒雁讲,写《星星》的时候正是改革开放初期,不论对文学界还是整个社会,都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一个从虚幻浮躁向现实转变的时代。在诗中,“星星”是人们向往的,这个意象具有广泛的象征性和暗示性——因为人们常把自己喜欢的、崇拜的东西比喻成“星星”,它们遥不可及,似乎美妙至极,无与伦比。正是这种强烈的喜爱之情,使人们放弃了冷静的思考,使自己的眼睛被假象和情感蒙蔽,从而犯下一些低级的错误。这首小诗就是那个时代大背景的写照,就是要告诉读者现实是很复杂的,你崇拜、向往的地方、领域也有黑暗的东西。我们的考生,临场解读这首诗,当然有可能不了解它的创作背景,但品出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应该说难度不算大——如果对小诗内容作一个简单的压缩,那它说的就是“仰望是星星,置身其中见灰尘”;这其中,“距离”(远与近的差别)、情感起到了蒙蔽作用。如果考生把作文立意确定为“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脚踏实地”“距离产生美”等,都符合题意。具体写作时,可摘录《星星》中的某些句子作为引子,再举例论述开来;也可让诗歌的寓意统率全篇,用形象化的笔法诠释道理;当然,从文体选择来说,散文(包括叙事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是可以优先考虑的,选写散文,一定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始终围绕“星星”也“和地球上一样复杂”这一客观真理,警示人们擦亮眼睛,千万别被情绪和表象所迷惑)。其实,只要善于联想,就会发现社会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以类比、选用,比如盲目的出国留学,使不少青年甚至少年学子浪费了宝贵的时光;盲目的追星,使有些未成年人迷失了自我……在这些方面,你个人的亲身经历很可能也不少,把自己的生活画面、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原汁原味地展现出来,再设法加入一点儿“生活的味精”——生动、感人的细节,那么你的作文就会有亮点,就能向“发展等级”进军了。

陈鲁峰(山东淄博教研室):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除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发散思维的能力。因此,好的作文题应该给考生们提供一个“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的情境,要有利于放飞考生们五彩斑斓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培养考生“辩证”思维的能力。本题要求考生依据阅读诗歌后的感悟或联想来作文,因考生阅历不同,对这首诗歌的思考与感悟也会千差万别。从距离的角度来谈,至少可以得出两种相对的寓意:距离产生美抑或“零距离”方能瞧得清;从错觉与真相的角度来谈,至少也可以得出两种相对的寓意:不小心,假象就会蒙蔽你的眼睛;真相总会水落石出的……这就留下了开阔的写作空间,可以从更多角度立意,可以用辩证方法加以分析。

佳 作 展 示 台

不要为美丽的想象迷惑了双眼

山东一考生

仰望星星,灿烂美丽,而走近一看,则尘埃遍地,如同地球一般。

有些事情,想象与真实是不一样的,千万不要为表象迷惑了双眼。

为什么人们错误地把星星看成是宝石呢?因为它离得你太远,你看不清它的真面目,所以你错误地认为它多么地晶莹,多么地透明,而一旦走近它,你就会马上认识到事物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这让我们想到了很多事情,产生了很多联想与感悟。

(一)

我想起了李白,想起了他对长安的美好想象,“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那份得意,那份天真,那份渴望,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想象着朝廷的美丽,宫殿的美丽,自己施展才华的美丽。然而当他走进宫廷,走到天子脚下,如何呢?他失望了,他的感覺犹如冰火呀!于是,他睁开了眼,他没有让想象迷惑双眼,而更擦亮了双眼,他又“须行即骑访名山”了。

陶渊明为什么毅然离开官场而选择田园呢?因为心目中想象的仕宦,与真实的情景发生了反差,于是他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想象与真实有时是不一样的啊!

不要为心目中的想象迷惑了双眼。

(二)

我又想到了中央电视台报道的一个初中男孩儿,他腿有残疾,但对某一歌星十分崇拜。于是他离家了,奔走于这位歌星的大陆演唱会上,一个城市又一个城市,他用仅有的钱买昂贵的票,有时是饿着冻着,在疯狂中沉迷,在偶像中生活。他的目的是什么?他想象歌星能为他治病,但最终他无法靠近歌星,于是,他在演唱会上喝了毒药,然而歌星的回答是:不会见他。

想象是一回事,真实又是一回事,盲目地把感情寄托在想象中能行吗?那最终吃亏的是自己。男孩儿当然被救了,但他的心何时被疗救?

不要为心目中的偶像迷惑了双眼。

(三)

当前的出国留学方兴未艾,国外的星星就一定晶莹剔透?不是照常洗碗、刷碟,不是照常失业、抢劫?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也是这样,每位大学生心目中想象的职业确实美好,然而,一旦与现实生活结合呢?

在校大学生允许结婚了。不是有两位痴迷者,想象结婚是多么美好,多么浪漫,而结果呢?大四又离婚了。因为他们没有生活的来源,真实的生活与他们想象的距离太大了。

不要为美丽的想象迷惑了双眼。

生活是可以想象的,但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人们不能只生活在美丽的想象中,关键是生活在现实的真实之中,千万不要为美丽的想象迷惑了你的双眼。

点 评

本文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我认为有以下几点优点:一是观点鲜明,开头甚至标题就清楚明白地亮出自己的观点,毫不含糊;二是结构层次清楚,几个板块结构相当清晰;三是正反论述、事理论述、举例论证相结合;四是卒章显志,鲜明地亮出主旨:“生活是可以想象的,但一定要与现实结合起来,人们不能只生活在美丽的想象中,关键是生活在现实的真实之中,千万不要为美丽的想象迷惑了你的双眼。”

(荐评教师 李弗不)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山东一考生

仰望星空,那似乎没有纤瑕的星辰在银河中闪耀,而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那不染纤尘的星空里,放飞了多少人美丽的梦想。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里像地球一样,也有灰尘和石渣,于是他们失去了幻想的自由和权利。我们不能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幻想之中,却也不能让自由飞翔的思想湮没在无情的现实里。

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劝晋王笺》被人唾弃。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了。

我们如何才能让仰望星空的人了解现实,又如何才能让飞上星星的人保留梦想呢?

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张允和先生亦是一位智慧的老人,她一生经历了大富大贵,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十年浩劫,而她却永远葆有一副悲天悯人的情怀、一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她那悲天悯人的情怀使她正视现实并战胜现实,而她那颗永不衰老的童心则使她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不放弃幻想的权利。

川端康成浅浅的一句“凌晨四点钟,看到海棠花未眠”瞬间感动了多少心灵。这是梦和现实完美的结合,让那些世俗之物顷刻间土崩瓦解,让多少在现实中日渐麻木的心灵得到了温暖。

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让梦想在现实中跳一曲酣畅淋漓的舞蹈吧。

点 评

这是一篇颇具思辨哲理的考场佳作。作者巧妙地使用了阮籍逃避现实,而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的精当事例,表达出了“正视现实,但不委身于现实;保持幻想,但不沉溺于幻想”的辩证观点,读来有说服力。

(荐评教师 李弗不)

窗棂边的栀子花

山东一考生

生命中,我们常常忽略窗棂边的栀子花,而去徒然想象邻家花园中的花一定更为馥郁芬芳;就如同我们明明住在一个最适合生存的星球上,却总以为夜空中的星辰如同宝石般晶莹透亮。漫漫人生中,我们不也总认为自己的人生之路总是充满坎坷、荆棘不断,而别人的生命中总充满花儿般的芬芳!然而,没有谁可以拒绝痛苦,没有哪个生命不刻烙苦痛的伤痕。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只是在寂静的暗夜,你未曾听过他的呜咽。

你是否羡慕过东坡的人生?是啊,他乐游赤壁,醉饮山林,写下光照千秋的激昂文字。然而,你是否看到他内心的累累伤痕?作为一个人,他肩负着出將入相、封妻荫子的期许,却接连惨遭贬谪。他的不平,他的郁闷,他的痛苦,他的无奈,你看到了吗?

是啊,你把苏轼生命中的伤痛忽略了,只看到了他的光环,看到了世人对他的敬重与赞扬,于是羡慕他的生命,于是遗憾于自己生命的苍白乏味。你何时才懂得去欣赏自己,去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你是否羡慕过陶渊明的人生?是啊,他归隐田园,品乡间淡酒,观风中寒菊,活得多么潇洒自在!然而,你是否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他也有济世的抱负,却无从施展。在那个黑暗的时代,容不下这一铮铮的风骨,于是,他在无尽的无奈中选择了出世。他的无奈,他的焦灼,他的伤痛,你懂吗?

是啊,你未曾看到,你只顾嗅五柳先生舍前黄菊的芬芳,你只顾陶醉于南山的山水,于是你羡慕他的生命,同时埋怨自己生命的焦灼与劳累。你何时才懂得正视自己生命的欢乐,嗅一下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

不要总认为自己的生命苦难重重,而别人的生命充满阳光,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而在不顺的生命里,你也会有欢乐的踪影。

正视自己的生命,欣赏自己的命运,纵然命途多舛也要淡然,也要坦然。历史的河流中,没有不受伤的船。多希望明早醒来,你可以面带微笑,去嗅一嗅窗棂边的栀子花。人面与栀子花交相辉映,或许会构成这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点 评

这是一篇充满才气、富于思辨性的考场美文。其突出的优点,主要有三:

一、拟题精彩,结尾不俗。标题“窗棂边的栀子花”相当别致,而且寓有深意——在文中,它象征“自己生命的欢乐”。与其形成比照的,包括“邻家花园中的花”“夜空中的星辰”“别人的生命”等。撷来这一意象,是全文化抽象为形象的关键所在,也是构思上最大的亮点。末尾一句,巧妙化用了唐诗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贴切自然,可见作者的写作灵性。

二、选材典型,认识独到。主体部分举苏轼、陶渊明的人生为例,这两个例子本无多少新意,但用来阐述“别人的微笑中,也可能隐藏深深的痛楚”“生命中的苦难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却极有说服力。作者能在苏轼、陶渊明“光环”的背后,以独特的眼光看到他们内心的“不平”“郁闷”“痛苦”与“无奈”,这是难能可贵的,这就使自己的文章有了高人一筹的深度。

三、行文颇具气势。这位考生善于运用设问、反问句,既加强了与读者的交流,又强化了表达的力度;而“窗棂边栀子花的芬芳”一语反复出现,更带给我们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2006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 第5篇

(2012-2006)

2013年题目《理想与现实》 2012广东高考作文题:你想生活的时代2011高考作文题目——广东卷:《回到原点》

2010广东省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2009广东省高考作文题:谈谈你对常识的认识

山东省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第6篇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上一篇:发展型党组织简报下一篇:大学职业规划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