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学导论

2024-05-22

教育管理学导论(精选6篇)

教育管理学导论 第1篇

本书围绕教育管理学中的一些最为基础的问题,主要是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与关联、研究的方法论、研究的典型方式、理论进展及发展趋向等问题,展开了较为系统深入的讨论。该书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论述系统,力图将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置于全球化这个背景中予以讨论,旨在借鉴国外教育管理学探索的既有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思考我国教育管理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我在他的一个学术视频上看到过本章,他谈的标题: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使命。书上的第一章和视频上的内容大体吻合。本章旨在阐明:教育管理学是一门认识和理解教育管理现象,谋求教育管理改进之道的社会科学。1.1教育管理特殊矛盾性说及其矛盾,一,对毛泽东的《矛盾论》的深入分析,进行再认识;二,教育管理学不能仅仅以效率、效益为追求,指出特殊矛盾性的片面性。1.2教育管理问题说及其问题,问题有三:(1)研究如何界定和理解‚教育管理问题‛;(2)似乎存在将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过度泛化的缺陷;(3)教育管理问题说具有无法克服的‚技术性‛倾向。1.3教育管理现象规律说及其争论,对于争论,有这样几点:(1)这是一种由演绎语意界说派生而出的定义;(2)存在某些逻辑学与语义学方面的问题,其定义项‚属‛的选择不当,外延过宽;(3)将现象与本质并列作为研究对象不合适;(4)教育管理现象纷繁复杂,教育管理学无法研究所有的教育管理现象,只能研究部分教育管理现象。教育管理规律说的主要表现:(1)都宣称揭示规律;(2)都用二元的视角来透析教育管理现象,即把现象区分为表象和本质;(3)在预设了‚事实与价值‛分立的基础上,强调研究事实,用事实反价值,用事实研究反价值规范研究;(4)对教育管理现象采取一种简化和纯粹理想化的思维方式;(5)都异口同声地标榜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1.4教育管理现象的属性分析,黄兆龙先生认为具有两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孙绵涛教授主张共性和个性;陈孝彬教授和吴志宏教授分别对特殊性进行了概括。张新平教授认为对于教育管理现象的认识,既不能满足于过于抽象的哲学分析,也不能停滞于过于具体的特征列举。探究教育管理现象,至关重要的是要确立一种‚中观‛的视野以及整体的联系的态度。1.5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理解性和批判性及其关系,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分物质实在性和精神实在性。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之所以不同于我们所说的纯粹客观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教育管理现象的人为性。与自然现象的实在性相比,教育管理现象的实在性也许还表现在更容易为人们直观感知等方面。科学的教育管理学包括:(1)由于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因而相应地可有侧重其一般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和侧重其特殊性的人类学实地研究。(2)在教育管理现象一般性问题上,由于存在重客观分析和重精神建构、演绎这两种不同的倾向,因而可相应地开展侧重其客观方面的实证研究和侧重其精神方面的思辨研究。张新平教授在研究教育管理现象实在性时所倡导的科学研究,与在逻辑实证主义等思想限定下的科学研究不是一回事。研究教育管理实在性的科学研究,是一种涵盖了原有科学研究的大科学研究,这种科学研究不仅重视普遍性问题,也重视个别性问题;不仅重视探讨有形的物质问题,也探讨无形的精神问题。这些研究由于都是基于实在性的研究,因而都是科学研究。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理解性是指个体基于其个人整体性的社会背景、社会经验、社会阅历、人生信念、生存期望、发展需要等而生成的看待教育管理现象的个体主动性。教育管理现象只有在与个体产生关联后才有意义,也只有在与个体发生关系后才存在。关系个体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问题,本质上就是关心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领导的能力和水平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能在多大程度上理解、改变和解决个体的需要和观念问题。从教育管理现象的理解性层面看,教育管理学不仅要从管理的角度来探究教育管理问题,而且甚至更多地要从被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问题。关于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批判性严格地说是指教育管理现象的可批判性。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是由教育管理现象的否定性决定的。否定性是教育管理现象本身所固有的而非外力添加的一个特性。误解:(1)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摧毁;(2)将批判完全等同于情绪化的抵制和拒斥。教育管理现象的批判性不仅赋予了人们一种新的希望、新的发展动力,同时也向人们的创新意识、批判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是教育管理现象的三种属性,而不是三种不同类型的教育管理现象布雷岑卡的‚三型说‛,实际上教育和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事实与价值、规范并不是分离的,也不是能用分离的眼光认识的了的。1.6教育管理学的新构想:大教育管理学。教育管理学要从根本上防止这种‚片面性深刻‛,而教育管理现象的‚三性‛观大致可为我们提供一个探究的立足点和分析框架。‚大教育管理学‛不同于传统教育管理学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它所秉持的‚科学观‛较之以往任何时候的教育管理学都更加综合,更具包容性。这种新型的教育管理学能够也更善于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中汲取营养,并将它们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达到一种从未有的崭新综合水平。单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审视,这种‚大教育管理学‛在科学观上较之以往的教育管理学,势必出现5种变化。‚大教育管理学‛在批判反思传统教育管理学的过程中,不再视描述、解释为根本任务,也不视预测、控制为教育管理学的核心追求,而是以一种整合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和定位自己的使命。这种使命表现在研究任务和实践活动上。第二章 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与关联 2.1关于教育管理学性质的不同认识及其简要评论 观点之一:教育管理学属于教育学科,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不同看法:(1)研究的视野要进一步拓宽,论证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2)要弄清教育管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系统深入地研究著名教育家的教育管理思想和办学治校实践,由此入手来认识、思考和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和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借用其他学科的概念来组建教育管理学。(3)将教育管理学划归教育学科之列,并未真正指明其性质。观点之二:教育管理学属于管理学科,是管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一方面,确实具有较充分的历史根据;另一方面,正如说教育管理学是一门教育学科存在缺陷一样,主张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观点并未从跟不上回答教育管理学的性质为何这一问题。观点之三:教育管理学属于交叉学科、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或者边缘学科的说法虽然能帮助研究者暂时摆脱在某个确定的学科领域做出明确选择的烦恼,甚至有可能推动人们从科际整合的角度来思考教育管理学的学科建设问题,但是,它也可能导致研究者停留于这些不同学科的表面而不愿深入下去,甚至迷失方向,从而从根本上忘却追问学科性质这一敏感而重要的问题。观点之四:教育管理学属于应用科学、实践科学。黄崴、安文铸、孙绵涛、萨乔万尼等都有理由反对。观点之五: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综合科学。一方面,教育管理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管理学具有综合性特点,由此,教育管理学就不能简单地被置于自然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中。另一方面,必须看到,教育管理学的综合性并不是其根本属性,而只是其中的某一特性。2.2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理由有两点:一是基于历史的根据,二是源于现实的需要。先从国内外的历史谈教育管理学与社会学的渊源,然后谈社会学的发展。再从社会学的角度,教育管理学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1)1951年至1975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开始大踏步地迈向以逻辑实证论、逻辑经验论为理论基石的社会科学阶段。(2)1976年至1990年前后,教育管理学在观点纷呈的社会科学研究背景下开始走向范式多元阶段。(3)自1991年前后开始到现在,教育管理学在走向开放、温和、综合的社会科学的影响下,进入了一个创建新型的‚大教育管理学‛阶段。考察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从中的出了五个结论。2.3教育管理学的关联,通过分析整理,我国大陆研究者经常提及的学科有25门,我国台湾学者论及的学科有9门,而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学家所讨论的相关学科有13门。我国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还相当封闭:一是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研究者至今仍然主要来自教育学领域,具有其他学科训练背景的高学历人员进入教育管理学领域的渠道尚不畅通;二是一年一度的全国性教育管理学学术年会很少有其他学科的研究者参与,教育管理研究似乎还是在重复着‚往日的故事‛。

第三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 3.1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的内涵和根本问题,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开展教育管理工作的方法论并列,共同构成作为整体的教育管理学方法论。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与教育管理工作方法论事实上是相对独立的两个领域,它们之间存在着彼此相通和联系的一面,又表现出差异和不同。3.2我国教育管理研究方法论研究的现状与缺陷,我国理论界对方法论的关注和讨论,对陈孝彬教授、黄云龙教授、安文铸教授、史根东、张新平教授、李保强教授、贺乐凡教授、孙绵涛教授的观点进行呈现和分析。叶澜教授指出:人们简单化地认为马克思主义直接构成教育研究方法论,而且是唯一的。这一观念,使当时我国的研究人员不可能产生有关‘方法论’的问题意识,更谈不上深入研究。陈大超教授将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把主观信仰当成客观真理;二是把辩证法作为思维定势的简单理解和刻板应用;三是简单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用以解释教育管理理论的产生和演进。教育管理研究要突破长期以来徘徊不前的尴尬局面,毫无疑问,方法论的创新已成为一个重要选择。3.3学校组织观及其隐喻,逐个分析了‚学校是工厂‛、‚学校是家庭‛、‚学校是戏院‛、‚学校是官僚机构‛、‚学校是政治斗争的场所‛、‚学校是社会-生态系统‛、‚学校是松散连接的体系‛、‚学校是人类的发明‛。3.4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研究立场与价值伦理取向,教育管理研究者的界定:只能是指那些在大学、学院或者教育科研机构,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学科的教学、科研的专业人员。教育研究者在研究立场上受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1)在代表谁的利益问题上;(2)在价值伦理取向上。不过,教育管理研究并不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纯粹偶发的随机性行为,相反,它是一个具有一定规则的受多种力量综合影响的多向度的社会建构过程。

第四章 教育管理研究的典型方式 4.1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辨研究方式,思辨研究是哲学认识的一种基本方式。进而论述‚思辨‛,然后论述思辨研究,它是一种充分体现思辨特性的研究类型。从历史的角度看,思辨研究不仅比教育管理学的实证研究和实地研究出现得更早,而且甚至可以说,正是思辨研究催发了教育管理学的诞生,推动了教育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思辨研究之所以能在教育管理学中长期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思辨研究方式在教育管理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矛盾思维的方法,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具体与抽象的方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的方法。这五种方法是思辨研究最常采用的方法。教育管理研究中的思辨研究方法是一种强调运用这五种方法,通过概念操作、抽象推理和逻辑论证来获得结论、认识事物和揭示本质的研究类型,具有沉思、重思和否思等引人注目的特征。思辨研究方法本身也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研究者有可能陷入自我思辨和‚独白‛的泥潭,有可能因孤芳自赏于自身经验而成为‚井中之蛙‛。4.2教育管理研究的实证研究方式,作为实证研究哲学基础的实证主义自其产生以来,经历了一个从第一代经典实证主义到第二代逻辑实证主义以及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的发展过程。相应地,奠基在这种哲学基础上的实证研究,在理论主旨、研究假设和规范等方面,也随之出现了调整和修正。实证主义最早出现在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法国哲学家孔德是这一时期实证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作为实证主义第二代的逻辑实证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末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大学培育成功的。它一方面接受了实证主义的基本主张,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阐明了自己的态度,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这主要体现在:(1)进一步彰显了证实原则。(2)强调逻辑证实和间接证实。(3)力图建立一套理想的人工语言,从而实现统一科学之目的。实证主义的第三代操作性实证主义主要是在美国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实证主义,也称实用性的实证主义。我国有研究者曾将实证主义社会学的研究原则概况为八个方面。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卓越贡献表现在,它为教育管理学搭建了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实证研究的理论标准和体系。主要包括:(1)在理论的定义和功能上,实证研究坚持理论既不是价值论也不是常识,而是‚一组相关联的概念、假定和通则,它们有系统地描述和解释教育组织行为上的规律。此外,假设可得自理论,以预测这些概念在此体系中进一步的关系‚。(2)在理论的构成要素上,实证研究坚守理论主要是由概念和构念以及假定和通则等要素组成的。(3)在理论的优劣判定标准上,作为逻辑实证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指引的费格尔在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提出的五大标准,成为教育管理学中实证研究的核心尺度。(4)在理论的特征上,教育管理学家伊沃斯和拉姆斯基认为,以逻辑实证主义为哲学基础的实证研究及其理论具有三个基本特点。(5)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具有强烈的实证主义取向的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希尔韦倾向于认为,‚理论在许多方面和实际是有关的,理论补充了每一个行政人员的习而不察的理论,并提供了共同的语言,使专业人员能互相沟通,相互学习。最后,理论若和实际导向的演绎研究结合起来,就成为一种有效的技术,以解决行政遭遇到的真实的问题‛。实证研究的劣势在于:(1)忽视了个体存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2)机械地僵化地分离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3)过分渲染和突出通用性知识的重要性;(4)仅仅有限地研究那些能够科学地予以研究的问题。4.3教育管理研究的实地研究方式,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方式不同,实地研究的生命力在于‚脚踏实地‛,它高度关注和力求回答的不是所谓的纯理论问题和科学性问题,而是力图对现实中的管理行为和实践问题予以理性的反思和阐述。实地研究是指教育管理研究者离开自己熟悉、习惯和珍视的教学科研场域,较长时段地‚沉入‛到相对陌生的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去,采用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谈等获取资料的方法,系统详尽地描述、理解乃至批判和反思研究对象的物理及精神特征、思想信念与行动逻辑的相对松散的研究方式体系。实地研究与民族志、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等质化研究方法的关系:(1)教育管理学中的民族志是在突破传统教育管理研究的应然叙事、精致的量化分析和铺天盖地的问卷调查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旨在如实描述和分析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教育管理现象,并试图从相关的社会文化背景角度对研究现象做出整体性的解释。(2)教育管理学中的行动研究是在试图消解教育管理理论与教育管理实践的二元分离症结,并承认教育管理实际工作者是合法的研究者和反思的管理者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3)教育管理学中的叙事研究是在后现代的话语理论中生长起来的一种社会研究方式,它尤其钟爱以故事讲述、口述、书信、日记、访谈、自传和传记的形式来贴近和理解有关领导与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实践。实地研究的主要特点和优势:(1)实地研究重视研究者亲临‚实地‛考察,重视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往对话来获取研究资料。(2)实地研究十分重视研究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研究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地研究者应将个人的风格与个性浸染于实地研究之中。(3)实地研究重视从整体的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和理解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关系。(4)实地研究强调从过程的和建构的视角来观照和阐释事件及其意义。(5)实地研究有利于将研究的重点从注重构建理论体系和形成严密科学,转移到注重探究那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的重大现实问题上来。对关于实地研究的代表性、关于实地研究中的‚价值中立‛、关于实地研究中的理论提升进行简要讨论。

第五章 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及发展趋势 论文、著作或教材中原本应该直接讨论的‚教育管理学理论‛问题,经常被一些上位学科的论题所替换。第一部涉及教育管理学理论的著作,即由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格雷基和坎贝宁共同主编的《教育管理行为》,在1957年正式出版了。澳大利亚的两位著名教育管理学家伊沃斯和拉科姆斯基指出,教育管理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仅发展势头迅猛,而且取得了实质性进步。5.1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进展,教育管理科学论:早期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当代著名教育管理学家哈尔平、格林菲斯、坎贝尔和盖茨尔斯等人,后期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管理学家希尔韦、霍伊和米格尔等人。逻辑实证主义关于科学理论的三项基本规定:(1)科学理论应是由一系列环环相扣的可观察的客观主张构成的有机体系。(2)所有主张都可以通过经验加以检验。(3)所有重要的理论术语都应赋予经验性定义,要给予可供操作的界定。教育管理主管论:加拿大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格林菲德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教育管理主观论的理论要点可概括为:(1)人的意图、价值、习惯和信念是构成组织管理的重要要素;(2)所有观察都与特定的理论连结在一起,不存在纯粹客观的观察;(3)理论研究的任务并不在于形成几个‚中看不中用‛的简单律则和原则,而在于努力理解并发现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组织管理现象可以做出如此不同的解释;(4)必须彻底摒弃教育管理科学论所主张的教育管理本身可以为科学所控制的狭隘观念,教育管理学不是为了更强有力的控制和操纵,而是赋予人们一种更深刻的洞察;(5)就探索教育管理世界而言,文学艺术的认识方式较之科学的认识方式更为妥恰和有效。教育管理价值论: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客座教授、当代著名的管理和领导哲学家霍基金森是这一理论最重要的创立者和发言人。教育管理价值论的基本观点:(1)管理是行动科学,它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2)支配管理行为及管理世界的观念是原价值;(3)管理行为领域是由文化的、亚文化的、立法的、群体的及个人的五种不同层次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功能组成的整体;(4)价值思考中的典型错误是逻辑范畴的错误,或者说是逻辑分类错误;(5)价值是复杂的,存在四种不同的类型或范式;(6)逻辑实证主义的失误不仅表现为将价值排斥在科学认识的对象之外,同时也表现为将不同的价值类型归结为单一的情感或情绪;(7)将价值范式运用于组织管理生活,特别是行政管理者的时候,便将形成野心家、政治家、技术专家和诗人四种重要的管理者‚原型‛;(8)价值冲突普遍存在于组织管理生活之中,更具体地说,既存在于范式之中的等级层次之间,又存在于等级层次之内;(9)管理者必须重视价值审查。教育管理批判论:中心思想概括为:(1)教育管理学应是一门关注人间正义、道义、平等和公平的道德科学;(2)教育管理学是由经验的、诠释的和批判的三个向度构成的一个整体(3)教育管理批判论非常重视将教育管理问题置于更为宽广的文化和政治背景中加以分析;(4)教育管理批判论很重视从隐喻的角度研究管理,并提出了文学模式和文学批评家的隐喻;(5)教育管理批判论十分重视学校组织管理活动的根本重建。教育管理整合论:其基本观点:(1)根本旨趣是试图建立一门新型的管理科学;(2)本质上是一种‚信念之网‛,是最具整合性的‚球形理论‛当中的一部分;(3)要求发展一种有关教育管理的后实证科学;(4)重视运用自然科学的成就来理解人的主观性;(5)倡导管理理论与教育理论之间的统一,强调在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之间建立一种更富成效的关系。5.2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趋势之一:从单一简化走向多元综合。格林菲斯提出的策略由四部分构成:(1)针对某个问题选取最恰当的理论;(2)运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理论来探究某一问题;(3)将不同的理论综合起来,以便探讨某一问题;(4)用‚复杂性理论‛这把‚大伞‛将所有理论整合起来。趋势之二:从以‚管‛为中心走向以‚理‛为中心。以‚管‛为中心的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基本特征:(1)强调征服,(2)分而治之,(3)操纵,(4)文化侵犯。‚对话文化行动理论‛的基本特征:(1)合作,(2)为解放而团结,(3)组织,(4)文化合成。趋势之三:从物化、被动、孤立、惟利是图的人走向现实的关系的互主体性的人。坚信人是现实的、关系的和互主体性的信条,将成为21世纪教育管理学理论发展的核心。趋势之四:从描述解释走向批判反思。在我国,教育管理学长期以来被按照一种纯粹应用性与技术性的标准来建设。事实上,教育管理学理论不仅应告诉人们怎样做才更有效率,而且应启迪人们进一步追问这样做的根本理由,并对其合法性给予批判反思。教育管理学知识类型起码存在两种基本形式:(1)有关教育管理现象、行为本身的知识;(2)通过批判反思形成的关于教育管理学知识体系产生、发展的方式、前提、根据、尺度和标准等的系统知识。教育管理学理论的批判反思取向,从本质上说是由教育管理现象所具有的‚三性‛决定的。趋势之五:从效率理性走向价值伦理。霍基金森论述了管理学理论必须重视价值研究的三点理由:(1)管理者开展价值研究可以获得自我的知识,加深对自我的理解;(2)可以加深对下属的了解,增强移情、同情与怜悯,更多地认同并接受人性的消极面;(3)只有掌握价值理论的知识,管理者才可能在解决组织和社会中的对抗、冲突和不合作等问题上有所作为。但就价值伦理的学术研究而言,教育管理学理论急需探讨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1)微观层面的管理者及其行为的价值伦理研究;(2)中观层面的教育组织管理的价值伦理研究;(3)宏观层面的涉及整个国家教育体制和教育政策的价值伦理研究。

教育管理学导论 第2篇

中等护理教育:任务是培养中级护理人员

护理专科教育:任务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护理本科教育:任务是培养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

有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护理管理、护理

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

护理研究生:硕士研究生:任务是培养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负担专门技

术工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

博士研究生:培养具有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精深的专门学科知

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研究和教学工作能力,能够在科学和

专门技术领域内作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护理人才。

简述美国护理教育体系

注册执业护理教育项目

证书护理教育项目

大专护理教育项目

本科护理教育项目

硕士学位护理教育项目

博士学位护理教育项目

简述护理教育学的而研究范畴

护理教育科学研究包括三个范畴:护理教育的概念 ;护理教育的科学规律;护理教育的逻辑体系

简述影响护理教育发展趋势的因素

护理学科的发展

现代教育的发展: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浪潮日益高涨;人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化和现实化;提高教育质量称为重点;终身教育理想正在逐步实现;教育国际化石头日益强劲。科学技术的发展

简述今后护理教育的发展方面 P16

完善护理教育体制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护理教学方法的改革

简述护理教学的教学内容

护理教育理论的发展;护理教育的基本原理;护理教学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与授课模式及教学方法、学习评估与教学评价,护理临床教学等;护理教育资源配置理论及护理教育的组织管理

简述护理教育的任务P17

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开展护理学专业科学研究和教育领域

开展社会服务项目

简述护理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①感知阶段:是指学生感知新教材,形成表象、观念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②理解阶段:是指学生理解新教材、形成科学概念和理论阶段,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③巩固阶段:是指学生巩固知识的阶段。

浅评《汉语国际教育导论》 第3篇

关键词:原典性,基础性,国际性,利用率

评估一本教材, 首先就是要了解这本教材, 如果对一本教材不甚了解就进行评估, 那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做出的评价也是无效的。其次应该至少注重两个角度, 第一是从编写者的层面来看———即教材涉及的专业知识体系, 主要着眼于其包含的内容是否丰富, 结构的设置是否明晰, 要点的选择是否新颖等问题。另一个角度是从使用者的层面来看———即教材的实际使用效果, 主要着眼于教材的可接受程度, 教材的利用率, 教材的吸引力等问题。因为一本教材如果不考虑实用性, 那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一、被评估教材简介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傅其林教授主编, 四川大学以及海内外多所学校的教授学者参与编写的。全书共分为8大章29小节, 从相关学科基础知识, 汉语国际教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实际课堂教学, 国别化的教材选用及其汉语习得情况, 汉语水平测试和汉语国际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等几个方面对汉语国际教育这一学科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并且选用了30余篇国内外的原典供学生阅读。本书的主要编写理念: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 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 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 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所以下文将就这三个理念对该书的知识体系进行评估。

二、编写者角度———专业知识体系

(一) 基础性。

基础性是该书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本书在内容的选择和结构的安排上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 作为大一新生初入大学校园时所使用的教材, 该书充分考虑了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过渡阶段的接受能力, 并未使用晦涩的语言和抽象的概念进行描述。转而采取较为简单、明确、易于接受的语言。该书命名为《汉语国际教育导论》, 显而易见, 有两个要点, 一为汉语国际教育, 二为导论, 明确的表达了课程名称以及课程性质, “导论”二字表示本书主要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可能很多刚入学的新生对自己的专业都不太了解, 在提到自己的专业时, 所作出的解释就是“教外国人说汉语”。这是不全面的。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交叉学科, 它具有跨专业, 多样性的特性。

该书第一章介绍了学科基本概念以及知识。将汉语二语教学与普通语文教学区分开来。第二章就明确的提出了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从业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一来解决了新生对怎样发展完善自己的困惑;二来增强了从业者对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视。第三章根据汉语四要素选取了几种常见的课型进行介绍, 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和发展目标之后, 感受汉语作为二语进行教学的课堂, 有助于学生加强自我认知。此时可结合校内海院真实课堂进行观摩学习。内容安排合理是本书优点之一, 也体现了本书的基础性。在学生熟悉课堂之后, 四至六章对汉语国际教育进行了国别化介绍。介绍了教材以及怎样对待母语负迁移等内容。该书收录了部分教材原文影印版本, 让学生能够直观的体会不同教材的差异。并以美国为例, 对其小学至大学的教材选择做了一个整体介绍。而有一个问题是, 在国别的选择方面稍显片面, 应介绍一下不同国家的选择, 以便学生更好的对比分析。但是考虑到美法汉语发展情况比较好, 又有何宝章教授、白乐桑教授这些知名学者和汉学家的支持, 着重介绍合情合理, 又因该书只是引导学生对于本专业具有一定程度的认知, 不求面面俱到, 其他国家地区的情况可通过课外或其他课程进行补充。测试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快捷有效的手段, 所以第七章适时的提到了HSK相关问题。通过前七章的讲述, 新生们应该对自己的专业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明确了自己的目标, 所以第八章对全书做了一个总结, 回顾学科历史, 分析现在, 并展望未来, 让学生对这个专业充满热情和希望。

(二) 原典性。

原典性是《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编写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也是本教材最具有创新之处, 目前国内外还很少见到立足于原典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材, 而《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作为具有四川大学特色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系列教材之一, 对原典在教学中的作用极其重视, 所以在每一小节的基础知识内容之后都会附上一至两篇论文供学生拓展学习。在该书绪论部分有这样一句话:“‘原典’之‘原’突出原汁原味;‘原典’之‘典’则突出文献的代表性、普遍性。”基于这一理念, 该书选择的原典都比较具有代表性, 多为最新的、广为汉语国际教育学界接受并认可的文章。原典作者包括中外学者, 并且对于原典的选用, 坚持原汁原味, 所以也包含了很多的英文文献。这些文献多是小节所讲内容的延伸。阅读原典, 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 具备科研的眼光, 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业内较为新颖的观点和想法, 培养学生们的前瞻性, 因为我们不仅仅要培养具有语言教学技能的人才, 更需要培养新型的科研型人才, 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提供更大的助力。

(三) 国际性。

自2013年起, “对外汉语”专业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 我们不难看出,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已经在向“走出去”阶段发展。而新名称中“国际”二字更是深入强调了该专业的国际性。的确,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汉语学习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潮, 甚至很多国家和地区汉语教学已经做的相当成熟。该书紧跟新形势, 用了很大篇幅来培养学生的国际性视角。不仅在引入的原典中加入外文文献, 让同学们了解到国外的汉语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并在四至六章进行了国别化介绍。

第四章为“汉语国际教育教材”, 除了大陆本土教材《基础汉语课本》还介绍了何宝璋等人编写的最新美国大学汉语教材《现代汉语课程》以及法国汉学家白乐桑编写的《汉语语音文字启蒙》。第五章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 大区域范围内分别介绍了欧美和亚洲的汉语二语习得情况。第六章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 从总体上概括了美国、法国、意大利和韩国汉语教育状况。这三章的原典阅读也倾向于选择当地汉语教育学者的著述, 比如美国祖炳民的《中文教学在美国》、法国白乐桑的《法国汉语教学历史沿革与现状》、意大利图莉安的《意大利汉学研究的历史》、韩国孟柱亿的《韩国汉语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等等。

作为日后将会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来说, 培养他们的国际性思维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不能将目光只聚集在国内领域中, 应该放眼世界, 了解所从事的专业在整个二语教学界这一大范围内的发展情况。

三、使用者角度———教材利用率

(一) 学生水平影响对教材的理解程度

本书一大特色就是引入了原典阅读, 其中包括了一些英语文章。的确中文翻译有时不能完全表达出撰写者的本意, 尤其是学术文章中, 一个词的意思理解不对可能整个思路就偏了, 所以外语原文是很有必要的, 但本书主要面对大一的新生, 他们的英语水平可能在理解学术论文这一方面有些吃力, 可以在原文后面附上一些注释。除了英语水平之外, 还有专业知识的影响, 本书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位图来代替晦涩的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 但作为初学者, 可能学生对于音位图的掌握也有一定的困难。文字的辅助很有必要。

(二) 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对教材的使用程度

学生在高中时的学习大都是填鸭式教学, 老师讲, 学生记。而本书多采用启发式教学, 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发现, 所以插入了大量的原典供学生阅读拓展。但考虑到学生刚进入大学, 可能尚未适应这种改变。一方面, 没有高中时面对的升学压力, 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督促, 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会放松自己。另一方面, 有更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大一新生很难真正做到自己钻研课本中的原典, 从中吸取学科前辈丰富的知识, 所以我认为在教学伊始, 有些原典可以适当带领学生统一学习, 让学生学会怎样从学术论文中学习知识,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不仅有助于其学习理解本书, 也有助于其日后的学习与科研。

四、总结

总体上来说,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一书符合教材编写的原则, 并且能够立足于基础性、原典性和国际性。针对学科热点问题, 针对大一新生学习特点, 针对培养研究型人才等进行教材编写。作为一本一版教材, 有一些不足之处是很正常的, 我相信通过实际的使用, 编委们会逐渐发现问题, 并能够在后期的修订中弥补这些不足, 结合学科当前情况, 使之更适合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新生使用。

参考文献

[1]潘红.试谈教学法与教材编写原则的协调统一[J].外语界, 2001, 03:69-73.

[2]李禄兴, 王瑞.国别化对外汉语教材的特征和编写原则[A].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2008:8.

[3]曹顺庆.“没有学术大师时代”的反思[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03:88-90+95.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第4篇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是教与学的重要依据。评估教材的好坏,认识教材编写的本质,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明确教材的定位,把握适当的教学方法,也可以帮助学习者挑选到适合自身需求的学习材料。

一、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及其模型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教授McDonough和Shaw的教材评估理论主张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评价。前者主要是检验教材本身告诉了教材使用者什么基本信息,后者主要是检验教材内部所体现的交互性是否适合自主学习的模式。为了尽量简化评估的程序和标准,McDonough和Shaw还设计了具体的教材评估模型,主张教材分析从教材外观的总体评价(impressionisticevaluation)和内部的深度分析(in-depthevaluation)进行,主要由外部、内部及综合三个阶段组成。

二、《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教材评价

(一)教材外部评价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是四川大学2014年出版的本科生教材,是集体探索而编写的成果,教材的编委包括美国的何宝璋、俞志强,韩国的甘瑞瑗、金孝真、来自意大利的莉丽(ValeriaPetrone)博士,中国的翟汛、邓时忠、魏红等学者以及四川大学的编写团队。《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通过浏览教材的封面、封底、绪论、目录,我们得到教材的总体信息大致如下。

1.封面。

(1)具体内容。

正面:教育部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文化原典导读与本科人才]成果

背面:四川大学原典导读系列其他教材的名称,如《中华文化》(曹顺庆)、《现代汉语》(杨文全)等。

(2)评价。

教材封面上的内容明确了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基本理念以及使用对象,有助于教材使用者了解教材编写的本质和适用的对象。

2.编委。

(1)具体内容。

ValeriaPetrone(四川大学)、傅其林(四川大学)、刘颖(四川大学)、邓时忠(西南财经大学)、邓文斌(西南民族大学)、范水平(江西师范大学)、何宝璋(美国圣十字学院)、金孝真(韩国又松大学)、翟汛(武汉大学)、朱其智(中山大学)等一共37位编委成员。

(2)评价。

编委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18所高校,其成员的丰富性体现出教材内容涉及的广泛性,体现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培养人才所要求的全面性。而编委成员都是国内外高校中有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老师与教授,其组成体现出该教材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教师能力的培养极大的重视。

3.目录。

(1)具体内容。

绪论、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语言教学理论、第二章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素质与能力、第三章汉语国际教育课堂教学、第四章汉语国际教育教材、第五章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第六章汉语国际教育的国别化概览、第七章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第八章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

(2)评价。

教材的目录有助于学习者进行初步的专业定位,了解作为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具体应该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对该专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也能有一个基本的把握。

4.绪论。

(1)具体内容。

《汉语国际教育导论》作为汉语国际教育的本科生教材,立足于教育部本科专业之名称由“对外汉语”调整为“汉语国际教育”的精神,旨在探索四川大学独特的汉语国际教育培养模式,其对教材的基本编写理念是突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

(2)评价。

教材的绪论介绍了教材在内容编排、设计理念等方面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三大原则。而通过教材的封面、编委、目录、绪论的外部评价可以看出,该教材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基础性是编写理念的核心思路之一。既满足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者的人文素养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内部评价

外部评估提供了教材的总体直观印象,内部评估则需深入到教材的细节内容,检测各个环节是否体现了教材外部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阅读为基础、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基础性、原典性、国际性的原则定位。

1.教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编写理念。

首先,该教材从学生对象角度出发,适用于刚进入大学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既体现本科生初级阶段的接受心理特性,又提供专业基本知识与能力的概览,切实做到了基础性。

其次,由于汉语国际教育该专业特点的特殊性,涉及的学科范围比较广,在一本教材中想要做到面面俱到有一定困难。该教材一共八章,在章节内容的安排上很好地做到了重点突出、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最后,该教材的每一章节展现的概述很好地彰显了教材名称中的“导论”含义。教材每一章首先是简要概述本章的问题所涉及的基本领域,勾勒简单的历史,概括几个主要的领域成果成效,章节安排合理。

2.教材是否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编写理念。

一方面,原典性是该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之一,也是其突出表达的创新之处。教材每一章每一节在概述之后都有该领域的一篇与章节概述很好结合的代表原典文献。切实做到了以阅读为基础。

另一方面,教材的章节安排也很好地体现了以阅读为基础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章节总体概述,小节概述,小节原典选文,建议阅读书目,思考题。章节安排以递进的方式呈现了以阅读为中心的编写理念,让学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

3.教材编写是否体现了“以专业特点为指导”的编写理念。

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名称的调整也意味着对专业内涵的重新定位。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教材的编写应抓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这个学科的特点,始终贯彻“针对性、实用性、国别化”等方针。《汉语国际教育导论》做到了贯彻方针内容,切实以专业特点为指导来进行教材的编写。

(三)综合评价

通过对教材外部评估与内部评估,可以看出该教材确实发挥了导论的作用,是一本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量身定做的基础性教材。纵观《汉语国际教育》教材全篇,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1.教材特点鲜明,教学对象针对性强。

教材编写适用对象特点十分鲜明,紧抓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结合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知识需求与心理认知,在内容的选取上充分地发挥了“导论”作用。

2.教材章节安排层次分明,部分内容顺序可做调整。

教材在章节安排上是比较合理的,先从基础专业知识入手,有了知识装备后再进入课堂教学,之后进行国别化介绍,最后阐释了汉语国际教育水平测试与等级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历史、现状与未来。基本上涵盖了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

3.教材内容涉及比较全面,可适当增加部分内容。

由于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专业化涉及众多学科,所以该教材的内容尽可能做到了全面。而在具体阐述国别化的四五六章中,由于近年来以泰国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汉语教学发展的十分迅速,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增加上泰国汉语教学以及汉语习得的情况介绍。

除此之外,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对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汉语教师、汉语志愿者等概念的简单介绍,增加学生对这些专业名称的了解进而增加专业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语

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导论》的教材编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刚升入大学的本科生对专业了解的需求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教材切实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特点为指导,突出了四川大学原典阅读的创新之处,章节内容的安排清晰合理,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开展。该教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教育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庶英.试析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教材体系的架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5).

[2]高凌飚.教材分析评估的模型和层次[J].课程·教材·教法,2001(3).

[3]崔希亮.汉语国际教育“三教”问题的核心与基础[J].世界汉语教学,2010(1).

护理学教育导论名解1 第5篇

2.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佳偶这根据一定社会或者一定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活动,以便把受教育着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服务的人。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社会活动。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和品格方面起到影响教育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受教育者: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包括成人教育中的成人学生。教育手段:教育者将教育内容传递给受教育者所采取的方式和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他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在学校教育中主要体现为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科书。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智育: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专门发展受教育者智力的活动,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护理教育学:是护理学与教育学相结合而形成的,研究护理领域内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交叉应用学科。是培养护理人才的专业教育活动。

11护理教育:是指为护理学科培养具有宽厚的医学、人文学、护理学等知识,并能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专业人才的活动。

11临床教学(Meleca等人的定义):帮助学生将既往学到的基础知识与有关诊断、治疗及护理病人的操作技能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把基础理论知识转移到以病人为中心的高质量护理中的媒介,并获得进入健康保健系统和继续教育所必须的专业及个人技能、态度和行为 12中专护理教育:是出击临床应用型护理人员的职业护理教育。高等护理专科教育:是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护理人才的护理教育护理本科教育:是培养较系统的掌握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基本能力,能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级护理专业人才的护理教育。15护理教学过程:护理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对护理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促进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文献法:通过手机病阅读大量的有关护理教育方面的文件、资料、图书、作业和试卷等,经过综合分析准确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并得出研究结论和报告。统计法:是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所得到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便对研究的护理教育问题做出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个案研究法:是针对护理教育中某一具体的研究问题或单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仔细亚牛的一种方法。

教育管理学导论 第6篇

(A)盈利

(B)降低经营风险

(C)融资成本最低化

(D)融资成本和经营风险最低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2.电子货币是以()为基础,商用电子机具和交易卡为媒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手段。

(A)电子信息网络

(B)信息

(C)EDI

(D)货币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3.商德之道不包含以下哪项内容?()

(A)依法经营

(B)注重人与人相处的和谐氛围与环境

(C)规范经营

(D)依靠优质服务而不是投机取巧和邪门歪道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4.经济联盟组织的产生()

(A)是地区经济一体化的结果

(B)减少了市场的复杂性

(C)降低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D)非成员国企业进入联盟的难度提高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5.商业文化的核心因素是()

(A)工作态度

(B)时间观念

(C)空间文化

(D)激励动机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6.浏览Web网页,应使用何种软件?()

(A)资源管理器

(B)浏览器软件

(C)电子邮件

(D)office软件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7.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的两大要素是()。

(A)具体化、自动化

(B)抽象化、标准化

(C)自动化、标准化

(D)具体化、标准化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8.()差异的存在是市场细分的客观依据

(A)产品

(B)价格

(C)需求偏好

(D)细分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9.()是决定用户是否有权执行某一项特殊的操作。

(A)授权

(B)交易

(C)决策

(D)认证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0.企业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向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就是所谓的()

(A)成本扩张战略

(B)成本领先战略

(C)市场领先战略

(D)市场扩张战略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1.向最终消费者直接销售产品和服务用于个人及非商业性用途的活动属于()。

(A)零售

(B)直销

(C)批发

(D)代理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2.世贸组织协议的范围

(A)政府采购

(B)商品

(C)服务

(D)同时包括商品、服务和政府采购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3.(),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实施的侵犯非计算机网络本身及其资源的其他非法使用网络的行为。

(A)滥用网络行为

(B)侵犯计算机资产行为

(C)侵犯网络经营秩序行为

(D)侵犯计算机信息系统行为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4.非关税壁垒

(A)必须通过立法规定

(B)使用时是很僵化的(C)具有很大的针对性

(D)很难具有隐蔽性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5.服务是一方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

(A)实体产品

(B)无形的任何活动或利益

(C)物质产品

(D)有形产品

[参考答案:B]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6.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的主要区别是()

(A)国际营销语言复杂

(B)国际营销利润高

(C)国际营销费用高

(D)国际营销环境复杂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7.市场营销的核心是

(A)促销

(B)生产

(C)交换

(D)分配

[参考答案:C]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8.商务活动在理顺对外关系中的职能不包括哪一项?()

(A)获取最大利润

(B)塑造良好形象

(C)扩大对外宣传

(D)妥善处理商务冲突

[参考答案:A]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19.客户机与服务器的建立连接称为()

(A)上传

(B)连接

(C)握手

(D)登陆

[参考答案:D] 分值:5

得分: 分 系统自动批改于2018年3月16日 10点40分

20.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

上一篇:初中生优秀班干部材料下一篇:小班幼儿语言智能观察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