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2024-07-25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精选8篇)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第1篇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评《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周文彰

文化是培养和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树立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因素。文化建设作为我国“五位一体”战略之一,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而和谐文化则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对于如何推动和谐文化建设与发展,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苹等人完成的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给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

西南地区急需构建和谐文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西南地区经济落后,文化发展相对缓慢,特别在一些较为封闭的“老少边穷”地区,文化贫瘠现象相当严重,和谐文化建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和繁重。

如何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新课题。建设和谐文化首先要弄懂什么是和谐文化。该书认为:“和谐文化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们依附的精神家园,还是和谐社会具有

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对于建设西南地区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该书认为,这是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保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度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实施的灵魂工程。建设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可以为深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巩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提供思想氛围,为繁荣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提供文化资源。

用丰富的调研资料探索和谐文化发展路径

一本好书,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有现实意义,提出的观点有原创性和时代感。该书立足于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科技现代化突飞猛进、市场化竞争激烈、经济全球化方兴未艾、网络化快速普及、信息化广泛应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八化”并举时代,以“和谐文化建设”、“建设文化强国”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等重要精神为指导,选取“西南农村”、“四川省”和“成都市”作为调研样本,对“西南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四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情况”、“西南地区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社会中的作用”、“构建农村和谐文化的框架与对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

由于著者拥有较为丰富的调研案例,《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才避免成为一本“喊口号、讲空话”的书。该书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增加可信性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可读性。

在第一章“和谐文化建设概述”中,著者通过对西南地区诸多农户、村庄和乡镇政府的走访调研,对“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推进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路径与对策”等实践性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在第三章中,著者通过对四川地震灾区的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的灾民访谈及受灾数据资料,对“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实践问题进行了重点论述。在第五章“成都和谐文化建设专题研究报告”中,共选取了“成都百姓故事会”、“成都金沙讲坛”两个调研案例。这两个研究案例,是成都市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实践创新,先后被中央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这些创新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该书的可读性和借鉴性进一步增强。

和谐文化始终与人民的利益紧密相连

和谐文化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和谐文化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以提高人民群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目标,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鲜明的群众性,建设和谐文化始终要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紧密相连。因此,该书指出,建设和谐文化要正确处理好四个基本关系:“正确处理好农

村和谐文化建设的统一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良性互动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农村城市化与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示范先行与全面推进的关系。”这四个基本关系体现了该书的理论创新性和思想文化内涵。

同时,该书对西南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提出了八条建议,即“建立科学评价指标体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完善城乡文化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切实抓好农村文化扶贫”、“全面推进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这些措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对推进西部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第2篇

1.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 引导企业形成共同价值观, 增强企业凝聚力, 构建和谐企业,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国有企业更要建设不同特色的企业信息文化, 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 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同成长、同发展。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实现“人企合一”。要办好企业, 必须研究好企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家企业能持续发展的不是产品或服务, 而是企业文化。

2. 注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良好的企业形象, 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能吸引比同行更多的投资、人才和资源。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企业要脱颖而出, 形象战略尤为重要, 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 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 企业形象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管理相互融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意味着抛开制度管理。没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 企业就无法进行有效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但是, 不论规章制度多么完善, 也不可能包罗企业的一切活动, 不能从根本上规范每一个职工的行为意识。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无形的文化上的约束力量, 形成一种规范和理念, 来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企业文化对管理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在于挖掘文化管理的本质, 丰富文化管理的内涵, 提高文化管理的导向作用。企业文化优势是:可以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加强职工的自我控制;能激励职工工作激情, 提高生产效率, 形成创业动力;有助于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 产生极大的协同力;有利于树立企业形象, 提高企业声誉, 扩大企业影响。通过文化对管理的先导作用, 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使企业不断提高品位, 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

培养企业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它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培育能表现本企业精神风貌、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群体意识, 并以此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强化职业道德。“人心齐, 泰山移”。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就是切实做好企业员工的相互了解和沟通, 强调协作与团队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外延就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文化的附加值。协作与团队精神培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它包括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感情紧密度、企业的团队精神、向心力等。团队精神是通过运用集体智慧将整修团队的人力、物力、财力整合于某一方面, 使整个团队拥有同一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 各方的价值体系得以融合, 从而迸发出创造力, 主动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荣誉融为一体。

5. 建立激励机制培养学习氛围。

企业要保持永久的创造力, 必须建立起激励机制。将调动员工积极性当成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行为, 在企业中养成一种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文化氛围, 每个人都能从中感受到事业成就感。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企业文化得到认同和执行的有力保障。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 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 对组织成员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6. 管理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者。

企业文化通过组织、群体、个体的行为和语言表现出来, 但企业文化需要管理者来设计、创建和推动。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领导者、传播者、驾驭者。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 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来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将呈国际化、本土化、多元化、人性化。我们要以开放、兼容的学习精神, 主动吸纳外国优秀的企业文化, 把它融合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之中, 而不能全盘西化。

7. 牢固树立人本思想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人本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使每个职工都有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 从而调动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 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广大员工的参与和创建, 企业文化建设只能是空谈。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因而要高度重视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功能作用的发挥;从资源角度看,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水平决定了企业发展水平、竞争力。因此, 牢固树立人本思想, 大力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是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

廉洁文化推动企业和谐发展 第3篇

上海石化在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使反腐倡廉与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廉洁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和谐发展方面作了积极探索。

教育为先,内化于心

上海石化的建设、发展和改革之路,蕴含着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艰苦创业、科学求实、团结进取、忘我献身”16字的“金山精神”,到21世纪初,提出符合上海石化企业特点的“遵章守纪做老实人、敬业守职做明白人、明礼守信做文明人”、“三守三人”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和“两个规范,两个保护”,即“规范领导干部个人行为,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护公司资产不流失,保护干部健康成长”的反腐倡廉工作基本思路,反映出上海石化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中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培育廉洁理念的轨迹,体现了教育为先、内化于心、注重廉洁自律意识培养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廉洁文化的过程中,必须把握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必须形成具有时代特征、自身特色和岗位特点的廉洁文化建设体系,丰富和拓展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内容和文化内涵,并注重在推进过程中,以群众为主体,不断丰富廉洁文化活动载体,拓宽廉洁文化建设参与面,并积极尝试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上海石化坚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方针,既采取有形的、见效比较快的方式,又注重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式的教育,以领导干部和管人、财、物的敏感岗位人员为重点,通过警示教育、专题教育和日常教育“三项教育”的模式分层分类开展廉洁从业教育。以反面案例警示教育,以先进典型正面引导。并通过开展廉政格言征集、勤政廉政领导干部评选、《典型案例汇编》、寄送廉洁贺卡、播放反腐倡廉公益广告、举行“廉洁文化在石化”宣传巡展等,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化廉洁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重点在重要装置、对外经营业务交往的部门(岗位)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确立进班子、进处室、进装置、进班组、进项目“五进”活动示范点,通过公司面上活动和示范点的有机结合,以点带面,推动了廉洁文化建设活动向纵深发展,并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健全制度,外化于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企业,在推进廉洁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惩防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反腐倡廉教育长效机制,靠教育倡廉;通过完善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制度,靠制度保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靠文化兴廉;通过不断拓宽内外监督渠道,靠监督促廉。上海石化在推进廉洁文化的过程中,相继制定了《公司领导人员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关于加强公司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公司党风廉政教育工作制度》、《公司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规定,通过建立制衡机制,减少和限制了权力不当行使的空间和条件,为不断规范领导干部从业行为、规范生产经营行为,落实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责任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大力弘扬中石化集团公司“诚信、崇廉、律己、敬业”廉洁理念的基础上,2007年《关于加强上海石化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制定,以及对今后几年分阶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目标的明确和实施,使上海石化廉洁文化资源进一步得以挖掘、提炼和弘扬,“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的廉洁文化体系基本构建。

加强监督,见之于行

上海石化在推进廉洁文化过程中,积极整合监督力量,拓宽监督渠道,努力形成良好的民主监督氛围。建立和完善了党政联席会议、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规定;在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的同时,以推行厂务公开为切入点,积极推进职工民主监督,坚持职工代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坚持平等协商制度,企业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向职工代表报告。在《公司职代会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中,明确提出了“对出现评议分数不满60分、评议不信任率超过40%,或本评议年度不信任率超过30%,连续两年评议分数排在班子最末位情况之一的领导干部,提出免职或降职建议”。同时,严把干部提拔任用關。凡在党风廉政上有问题未查清的,坚决不上班子讨论,并提出了“三不提,三暂缓”的原则。“三不提”即: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确实有问题者不提;多次违反上级有关廉洁自律规定者不提;以权谋私或民主意识差,员工意见反映强烈者不提。“三暂缓”即:在廉洁自律上要求不高者暂缓;在党风廉政建设上责任未落实者暂缓;信访举报不断,正在核实过程中的暂缓。这种做法,为选好人、用好人提供了保证,得到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肯定,对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廉洁自律意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廉洁与企业发展,相辅相成

腐败现象往往都是与经济发展、经济活动交织在一起,它们是一对矛盾,也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程度上,还存在着“经济要上、廉洁要让”的错误观念和认识。保持企业的持续和谐健康发展离不开廉洁文化的支撑。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对经济发展能够起到“扶正祛邪”和内聚动力、外树形象的效用。但是,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紧紧围绕企业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来开展,创造出适应本企业的廉洁文化品牌。只有正确处理好抓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才能使企业廉洁文化建设富有成效,并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才能既促进企业发展,又让干部清正廉洁。

廉洁文化主要针对哪些群体?廉洁文化建设是否有必要延伸至普通员工?“廉洁”似乎是一个官方名词,只与党政机关有关,与领导干部有关。人们往往认为廉洁文化就是针对领导干部的,与员工无关。显然,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是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廉洁文化首先针对的是领导干部,但事实证明,弘扬廉洁文化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群体,廉洁文化建设对象应该是全体员工,重点在领导干部及重要岗位人员,只是侧重点不同。要进一步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必须依靠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廉洁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只有成为“大众文化”,才能被广泛了解、接受和认可,作为企业,关键是引导和培养干部群众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行为规范,并让其成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高尚境界,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腐败问题才有可能降低到最小范围,才能达到共建和谐企业的目的。

同时,廉洁文化与制度文化又都是反腐败的两个利器。制度与文化,一个是刚性的,一个是柔性的。就反腐败而言,文化是第一道防线,制度是第二道防线。与制度不同,文化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行为准则,是一种行为规范。文化没有强制手段,没有制裁力量,因而它在反腐败当中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在制度所不及的领域,文化又具有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建设有助于弥补制度不及的地方。因为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可能留下漏洞,使授予的权力被滥用,在制度不及的地方,就有赖于文化的作用。反之,制度对文化的产生有促进和保障的作用,通过文化这层防线不能管住的,最终要通过制度来约束。但是,如果第一道防线不设防,更多腐败的压力都到了制度层面,就很容易造成法不责众的局面。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廉洁文化建设与制度文化建设它们是互动和互补的关系,只有有效地把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结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第4篇

医院文化是一种新型的医院管理理论, 医院文化即医院在长期医疗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以人为核心的文化理论、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等等。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 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 是提高医院整体素质和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是决定医院持续发展的精髓[2]。医院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 医院文化建设已成为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凝聚职工思想、提高职工素质、展现医院形象的有效途径和根本保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 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打造鲜明的文化特色, 推进医院改革发展, 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是一项值得广大医院管理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笔者以安徽省立医院为例, 阐述加强医院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

安徽省立医院是一所集医教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始建于1898年, 前身是合肥和平基督医院, 其所倡导的和平、关爱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经过115年的积淀, 已成为省医文化的宝贵源泉和发展基础。近年来, 院党委注重发扬优良传统, 传承百年精神, 强化文化创新, 营造人文氛围, 使省医这所百年老院扬起理想信念的风帆, 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 朝着国内知名的临床研究型医院这一愿景不断迈进。

1 提高认识, 形成医院文化建设之力

作为中国医院协会文化专业委员会的会员单位, 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 2007年举办了全国省级综合性医院思想政治与文化建设研讨会, 每年举办文化建设专题培训班, 开设支部书记文化论坛, 坚持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党委书记和院长牵头负责的医院文化建设组织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 逐步完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省医文化建设实施体系, 把医院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到了医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 制定医院文化建设规划和具体步骤, 并将宣传思想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医院管理与医院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确立以人为本, 建立“两个中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即对外以病人为中心, 对内以职工为中心, 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加强对中层干部、职工的医院文化培训, 努力形成一种人人讲文化、事事讲文化的氛围。

2 提炼和培育新理念, 铸就文化之魂

医院理念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精髓。完善医院文化建设的理念体系, 发掘医院发展过程中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 继承和发扬医院传统的特色文化, 总结医院文化建设的特点和经验, 探索新时期医院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努力实现医院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统一[3]。

为适应医院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院党委2005年着手逐步完善省医文化建设的理念体系, 发掘百年老院积累的丰富文化底蕴, 凝炼价值理念, 提升医院精神。本着易懂、易记、易识别的原则, 注重继承、借鉴、创新相结合, 几经修改, 确立了院训、院歌、院徽, 统一医院标识, 总结提炼出了富有时代特征的“与人类文明共存 与祖国发展共进 与效力团队同心 与百年老院同命” 安徽省立医院院训、“忠诚敬业、博学精术、追求卓越、永续创新”的安徽省立医院精神、“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依法治院”的发展战略和“国内知名的临床研究型医院”的愿景等, 并以院报、年刊、网络等形式进行宣传。

院党委领导亲自授课, 分支部书记、科主任、护上长、新员工等层次进行文化理论、医院文化理念宣讲。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大讨论活动, 各支部、科室分层开展讨论, 并开展职业精神征文, 收到各类文章近200篇, 活动的开展使良好的职业精神自上而下得以贯彻, 自下而上得以升华。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 如岗位格言、服务理念征集和演讲比赛, 举办礼仪讲座、服务规范展示赛, 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 如健身操、舞蹈培训班和服务规范培训班、演讲比赛、歌唱比赛、优质服务情景剧等, 让医院理念潜移默化地融入职工心中, 形成根本性的群体价值观, 使广大职工从中获得一种团结向上的精神力量, 从而提升医院文化氛围和凝聚力。

3 构建学习型医院, 激活文化创新之源

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推动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 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 将职工素质工程融入医院总体发展战略之中。

一是建立院-总支-支部三层次、党政工团四主线的立体思想教育工作网络, 进一步改进和严格了中心组、党员干部、党员、职工理论学习制度, 以培训为手段, 以活动为载体, 坚持不懈对医院员工实施素质提升计划。

二是加强基地建设, 对住院医师的实行规范化培训、考评工作, 首批有24个专科成为卫生部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 设立“安徽急救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和“安徽省急救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 为国内开展急救专科护士培训的第一家。与香港圣约翰救伤队正式签署了联合设立安徽省急救技能交流及培训基地的协议, 确定了我院急救中心在皖培训急救员的领军地位。基地发展为广大医学人才构建了一条由初级到高级成才通道。

三是创造条件加强医护员工的后续教育和学历教育, 改善专业知识结构, 提升学历层次。选派人员到国内著名院校攻读博士学位。组织省重点学科科主任赴欧洲考察, 加强与国内外学者交流协作, 与日、澳、加、新、德等国家建立了课题合作、学术交流和互访关系。

四是文化与科技携手, 组织大型学术讲座、沙龙, 申报国家和省级医学教育项目50项, 为广大干部职工搭建了一个先进快捷、全面系统的学习课堂。

五是引入竞争机制, 制定了科主任、护士长、高中级职称聘任管理办法, 对博士、中青年骨干、学科学术带头人实行量化考核, 促进了医务人员刻苦学习业务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完善章制, 形成文化之规

制度是医院文化理念落地生根的桥梁, 是成为员工日常力行的保障。

一是医院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医院管理年为契机, 组织全院职能部门、临床、医技、后勤等各部门对制度进行修订完善, 编印医院管理丛书, 完善服务流程规范。

二是规范服务行为, 医院制定了各级各类人员的行为规范和岗位职责, 坚持医德考评制度, 加强三个合理的监管, 以合理用药为重点, 逐步规范医疗行为。进一步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药品比重, 合理确定医院药品结构。建立医院用药分析制度, 从数量和金额两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督查结果全院通报并将书面反馈给具体科室, 对异常情况, 一经查实, 严肃处理。

三是强化医疗安全, 针对医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先后制定各学科诊疗常规 (SOP) 、《住院总遴选、培训和考核方案》、《医患纠纷的内部公开处理办法》、《无名氏患者收治管理》、《药品供销监督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等制度, 逐步规范医疗行为;完善医师外出会诊管理规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和干部保健管理等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5 人文服务, 巩固文化之本

服务理念是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关键路径[4]。

一是针对不同群体特点, 开展分类分级人员培训。组织老专家撰写《医学生涯》, 并在医院网页、院报上刊载, 在中青年中倡导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组织门诊、急救中心、窗口部门员工开展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培训, 急救中心开展“百场专家讲座”, 护理人员实行分级培训, 量身定做不同的教育内容。

二是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文明示范岗活动, 2010年以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之际, 开展“党员示范岗”申报评选, 今年全院30个“党员示范岗”全部正式挂牌。每季度评选“病人最满意的服务之星”, 每年评选文明温馨科室, 张榜公示, 结合“5.12”护士节进行操作比武, 评选优质服务个人, 把对患者的关注渗透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中。

三是便民利民, 不断满足患者需求。近两年来, 我院投资对医院诊疗区域分步实施改造, 在门诊候诊区安装了流媒体信息系统及自助挂号机。进一步完善标识系统, 进行系统的形象设计, 使医院视觉识别系统做到醒目、规范、统一。以数字化建设为依托, 以简化环节、缩短等候时间、减少往返次数为重点, 不断优化服务流程。逐步推行使用“一卡通”, 将挂号、划价和收费融为一体, , 并于2012年初推出“银医卡”, 患者只需持四大银行“银联”卡就可以在安徽省立医院完成挂号、缴费、检查、取药等就诊全过程, 无需再办理就诊卡, 也无需再携带大量现金来院就医。医技部门、出院记帐、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无假日服务, 努力缩短“无效住院日”。 拓展服务功能, 满足不同层次需求。设立知名专家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夜间专家门诊、肠道门诊、方便门诊等, 成立体检中心和VIP门诊, 有效缓解患者看病难的矛盾。

医学本质的双重性, 它既是一门科学, 又是一门人学, 需要人文滋润。医学关注全人类, 全人类关注医学[5]。医乃仁术, 人文精神是医学精神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关爱生命是医院和谐发展的要求, 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而要在实践中注重用人文精神引领医疗服务, 照耀文化建设之途, 从而不断增强医院软实力, 推动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储晓红.浅论医院文化建设继续推进与实施[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2) :93-94.

[2]王秀云.浅谈我院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航空航天医药, 2010, 1 (10) :1876-1877.

[3]王进.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提高职工素质[J].《中国医学创新》, 2012, 9 (16) :152-153.

[4]董日生, 熊东亮, 王燕华.医院文化建设的理念和路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5, 21 (5) :340-343.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第5篇

从西山煤电集团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致力于建设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先后出台了多个指导性文件,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和肯定,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迈上了企业文化促治理、企业治理推动文化建设的良性发展轨道。

但在建设具有西山特色企业文化的前进道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要切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建设向更深、更高的层次稳步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一、领导带头,全体行动

公司及各部门领导要以身作则,忠实履行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的职责,不断探索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内在规律,做到真用、善用。既要完成好指导者的任务,又要演好被教育者的角色。既要把握住特色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进度和力度,又要自觉成为企业文化内涵的典范。各行政职能部门要把文化建设的内涵融入企业治理中来,不断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积极倡导并大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企业文化促治理水平提高、通过治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分发挥基层班组、基层党组织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干部、基层党员、班组长直接参加企业的生产、治理工作,和广大一线职工接触最多,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职工,他们的整体表现是否良好直接关系到能否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好,这需要他们在良好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带头用企业文化指导自己的行为,把领导集体的行为规范辐射作用做到等力的传递。各部门要注重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激发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鼓励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二、抓住要害,突破难点

企业文化的要害是深入人心,尤其是数量占绝大多数的广大一线职工的心灵。只有让企业文化精神扎根到了每一个员工的内心灵魂,让广大员工自觉运用企业文化的精神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才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倡导力、指导力和凝聚力。这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难点,也是企业文化走向成熟的要害和必不可少的一步。要把具有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向更高的层次推进,真正把企业文化建设好。各部门要充分吸取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良好经验,结合各自实际,借助合理的载体,想方设法地把西山煤电企业文化的精髓植根于每一个员工,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向先进化、科学化、人文化的目标前进。

三、丰富载体,注重实效

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内容,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载体,不断挖掘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企业文化表现形式;要善于采它山之石,积极学习其他单位在文化建设中好的做法,将别人的东西通过创造性地吸收为我所用。要善于自我总结和提高,将企业文化建设中一些好的做法、方法提炼出来、固定下来,并加以推广。要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文化活动,对每一次文化活动都要精心策划、认真组织,使员工愿意接受,乐于参加,积极互动,搞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使职工在娱乐中接受企业文化的教育,在玩闹中得到企业文化的滋润。要认真探索能真正打动员工心灵、引起心理共鸣的事物,紧紧抓住福利、待遇、能力的展现、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广大员工关心的问题,通过浅显易懂、广大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建设对西山煤电发展的深刻意义诠释出来,将企业文化建设和这些关系到职工切身利益的事情联系起来。通过不断拨动员工的心弦,不断撞击职工内心的灵魂,让企业文化扎根于每一员职工的心灵,并自觉用企业文化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固化于制,使西山煤电特色的企业文化尽快扎根于每一位职工的心灵。

四、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构建和谐文化推动企业协调发展 第6篇

一、构建企业和谐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寻求构建和谐型企业新路子的问题, 越来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基础在企业。企业是个小社会、大舞台, 五花八门的问题层出不穷, 大大小小的矛盾不断出现。在改革发展中, 遇到的是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 必然会涉及到职工的切身利益, 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引发许多新的矛盾和疑虑, 引起思想上的困惑不解、心理上的失衡与失落、工作上的压力加大等。这些, 均需要从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企业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 为和谐企业的建设提供更坚定的思想基础着手, 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矛盾, 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行为, 不断增加企业和谐因素, 建立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制度和道德规范体系, 努力使企业显现一种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

企业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30年, 广东在困难重重中“杀出一条血路”, 奠定了今后发展的良好基础, 让国人和世人瞩目, 和谐文化的建设显现了与和谐社会相伴而至的融和。30年的风雷激荡, 30年的风雨兼程, 收获良多, 但也挑战无限。无数事实证明, 许多企业之所以能克服各种困难, 自主创新, 协调发展, 就是因为有一种新的理念在支撑。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培育企业精神。企业的发展需要和谐文化的支撑和推动。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 是国家的经济支柱。企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企业发展了, 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兴旺发达。

作为企业, 务必要把构建和谐企业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来抓。如广东新会农业机械厂, 从1958年建厂到现在, 专业生产手扶拖拉机等农机产品。50年风雨兼程, 与中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同呼吸、共命运;50年辛勤耕耘, 与中国的农机工业同发展、共进步。过去非凡的50年, 靠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精神支撑。50年来, 企业高举着周恩来总理关于坚定发展农业机械、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旗帜, 以“难不倒、压不垮的金凤精神, 坚持一举二上三提高的建厂方针”为主题, 形成了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战略创新为方向、组织创新为保障、技术创新为手段、市场创新为目标的特色企业文化体系。50年来, 企业定格在平淡的一帧画面之上:企业名称主题元素, 新会农业机械厂没变, 生产手扶拖拉机等农机产品没变, 销售产品面向农民、农业、农村等对象没变——情系“三农”, 始终不渝。以企业精神为主题的和谐文化, 将继续支撑企业有效地前行,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和谐文化支撑和推动企业协调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需要而产生的管理思想, 已被很多企业普遍认同。企业文化不是一种符号的表白, 而是一种行动的表象。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 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 树立企业形象, 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人性化管理, 是一条创新企业文化, 建设和谐企业的新途径。

建设企业和谐文化, 就是要不断改变员工的价值观念, 培育全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建立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和谐关系, 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习惯与整个企业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 形成持久的稳固的和谐文化氛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全员的积极主动性和智慧创造性, 使企业产生极强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竞争力, 支撑和推动企业与市场俱进, 协调发展。

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稳固基础。“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就是以人为本的理性发展, 以人为本是激发企业和谐文化潜能、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主体力量。重视人的价值、开发人力资源, 是建设企业和谐文化的精髓。如何深入开展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建设, 关键在于立足“人本”这个核心因素做文章:一是要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精神的熏陶, 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 提升他们的执政为民、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发挥人格示范作用;二是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原则, 在企业内营造一个使全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浓郁的人文环境;三是大力发挥先进典型的启迪、昭示、引路、激励功能, 达到学有榜样、比有对手、赶有目标、超有创新, 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四是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亲情、团结奋进的人际关系, 满足职工的参与欲;五是关心职工生活、热情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 以增强全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让全体员工在行动上为圆满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尽心献力。

培植诚信经营的和谐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建设企业和谐文化、促进企业发展, 诚信经营是根本点。常言道:人无信不立。而企业无信则难长久。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 又是企业最宝贵、最难得的资源。作为企业, 要牢固树立“诚信、和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和“为用户着想, 让用户满意, 一切为用户服务”的诚信经营理念, 以诚信经营去开拓和发展市场。在当今高度竞争商业社会中, 良好的形象, 知名的品牌是信誉的象征, 是竞争的武器, 是待采的金矿;而失信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自杀。所以说, 诚信是和谐文化的根基。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 才能内部有和谐, 外部有形象, 市场有信誉, 才能为净化社会风尚贡献力量。

营造人人可为的和谐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无限活力。在日益人性化的今天, 人性永远是第一位, 以人为本不是用报酬和待遇来衡量的。面对社会的竞争、内部的竞争、时代的竞争, 给企业文化注入更多的人性元素, 是企业能实现长久、和谐、充满活力的理性选择:一方面要下功夫培养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员工市场认知教育力度, 使员工对国内外大的经济走势有所了解, 以增强员工对市场的敏锐感、危机感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让员工努力掌握当今国内乃至国际最先进、最适用的科技成果, 不断摆脱落后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 提高员工用“第一生产力”创造财富的自觉性;另一方面, 要用创新的思维审时度势, 持续营造“创新人人可为, 事事可以创新”的和谐工作氛围。员工的技术创新要紧紧围绕市场的需求进行工艺、产品的改进创新, 更新换代产品, 不断开发出企业具有市场竞争实力的高档次、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只有这样, 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才能彰显企业和谐文化建设的无穷和旺盛活力。

三、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企业好又快发展

加强作风建设 推动工厂和谐发展 第7篇

一、领会精神实质,深刻认识和理解开展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历来都把作风建设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工厂党的各级组织要求真务实地开展好作风建设,首先要深刻理解其重要意义。

——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是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需要。作风问题无小事。中层管理人员是工厂建设发展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带头人,其综合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本部门管理水平的高低。因此,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全面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解决中层管理人员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应该说,合资四年来,随着新的管理理念、方式方法的导入和运用,管理的日趋科学、规范和严格,使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的同时,也促进了工厂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总体上看,我们干部的作风是好的,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氛围浓厚,是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团队。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与构建和谐工厂、推动工厂可持续性发展对中层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是提升工厂管理水平的需要。作为工厂决策的执行者、企业文化的传承者、各项改革的推动者、沟通平台的构建者、管理效益的承载者、团队力量的凝聚者,中层管理人员的一切行为都直接关系到工厂发展的方方面面,其素质如何、作风如何,关系到工厂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对工厂的建设、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我们一再强调“管理管理者”,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加强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来加强工厂的管理,提升工厂的管理水平。作风正,干部强,事业兴。干部作风不正,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工厂的制度和各项举措就无法在群众中得到有效落实。干部作风不实,就会给发展造成恶劣影响,给构建和谐工厂带来巨大阻力。作风问题不解决,就会影响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就会阻碍工厂建设发展的步伐,工厂管理水平提升就是一句空话。

——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是构建和谐工厂的需要。中层管理人员是构建和谐工厂的重要力量。我们知道,要想实现既定目标,需要一个和谐的、稳定的发展环境。就工厂而言,工厂稳定的基础在基层,基层稳定的关键在基层管理者,也就是我们全体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的作风建设的好坏,从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的和谐。中层管理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地把握和谐工厂的特征、科学定位和谐工厂的蓝图,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工厂的历史重任。然而,在构建和谐工厂的进程中,我们从个别中层管理人员身上,可以见到很多不和谐的现象,虽然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个别现象,但如果任其发展蔓延,就会影响到团队的建设、工厂的稳定发展大局。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和谐工厂建设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我们之所以开展中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活动,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和谐工厂建设。只有中层管理人员的作风过硬了,员工的满意度提高了,和谐工厂建设才有良好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作风建设与构建和谐工厂建设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开展作风建设活动是推动工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要实现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中层管理人员真抓实干,务求实效,通过实在的举措、具体的行动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见一些观念上、体制上、制度上的障碍,这就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中层管理人员彰显人文关怀,心系员工,切实解决关系员工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我们常说“龙头怎么摆,龙尾怎么甩”。干部的自身作风如何,直接关系到单位工作的成效和工厂的建设与发展。干部作风问题不解决好,科学发展观就很难落到实处。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而使全体中层管理人员进一步认清自己的职责,落实责任,履行使命,才能更好地推动工厂健康、协调、稳定发展。否则,持续发展就无从谈起。

二、践行讲话精神,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开展作风建设活动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干部的思想、工作实际,做到多管齐下、内外结合、标本兼治,着力解决中层管理人员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和谐工厂、推动工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着力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表率。思想作风是党的作风的灵魂,对学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等起着支配的作用,是树立良好作风的根本。因此,加强中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首要的是加强思想作风建设。

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思想作风。首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决防止和克服脱离实际、盲目蛮干的行为,坚决防止和纠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等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其次,要体现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要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中解放出来,克服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僵化”思想;要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克服不从实际出发、主观臆断的观念。三是要大兴调研之风。要围绕重大决策和员工关心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善于总结和提炼员工创造的成功经验。中层管理人员要善于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措施、领导工作的本领、创造业绩的行动。

——着力加强学风建设,做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的表率。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七次全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谦逊的态度、顽强的毅力抓好学习。学习,既是领导干部的一项政治责任,也是领导干部的一种精神境界;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础。

加强学习,首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政治上的清醒与坚定来源于理论上清醒与成熟。对于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加强理论修养,既是一个提高理论素质的问题,更是一个坚定理想信念的问题。要克服烦学厌学、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的现象,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其次,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上级的有关文件以及领导讲话等的学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政策水平。再次,要自觉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丰富做好领导工作的知识储备。在学习中,要做到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坚持向书本学习与向实践学习相结合、坚持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着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做发扬民主、维护大局的表率。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践证明,民主集中制坚持得好,干部之间就能团结共事、互相补台,就能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民主集中制坚持得不好,干部之间各行其是、互相拆台,单位工作就会受影响,正气就难以形成。

加强领导作风建设,做发扬民主、维护大局的表率,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正确处理好维护工厂整体利益与部门利益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一把手”与一班人的关系。

——着力加强工作作风建设,做联系员工、真抓实干的表率。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关系到政令是否畅通,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关系到工厂的繁荣和稳定。加强中层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建设,核心问题在于保持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密切联系员工,最重要的是要树立群众观念,强化宗旨意识,学会换位思考。中层管理人员要俯下身去,倾听员工呼声,摸清员工利益诉求,了解员工生产生活状况,把员工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对员工动真情、真动情,不断增进同员工的感情,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努力为员工办实事。对工作和生活遇到困难的员工,要格外关注,重点帮助。对涉及员工切身利益的决策,要充分听取员工意见,切实解决作风粗暴、办事不公的问题。对员工提出的合理的、但一时难以实现的要求,要主动向员工说明情况,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把工厂决策和部署变为广大员工的实际行动,切实解决好为谁服务、为什么当干部的问题。

——着力加强生活作风建设,做艰苦朴素、修身立德的表率。中层管理人员的生活作风是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外在体现,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影响着干部作风建设的其他方面,决不是小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严格执行厉行节约有关规定,反对奢靡之风。要加强道德修养,反对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一是严禁赌博,二是谨防交友不慎,三是防止生活作风不检点,四是要讲德行。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三、开展作风建设活动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要树立长远思想,并有针对性地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做到“五个注重”:注重深化认识,进一步增强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注重解决突出问题,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注重建章立制,进一步形成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注重统筹兼顾,进一步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协调发展;注重领导带头,进一步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示范表率作用。要通过作风建设活动,树立政治坚定、勤奋好学,心系工厂、服务员工,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民主和谐、团结协作,道德高尚、清廉节俭的良好干部形象。

在具体地推进中,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学习,要掌握精髓。要认真学习党委推荐的相关文章和书籍,尤其是要重点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七次全会的重要讲话精神,这一讲话有很多新思想、新论断、新内容、新要求,我们要系统学习、深刻领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自查,要深刻反省。作风建设活动本身也存在着作风问题,在查摆问题的时候,要针对各自不同的情况,从自身实际出发,求真求准,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摆问题要具体,谈认识要深刻,订措施要有力,并在此基础上,开好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确保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整改,要符合实际。每个中层管理人员的情况都不尽相同,要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的整改措施,切切实实地改进作风问题,不应付、不做官样文章、不搞形式主义,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面貌,要焕然一新。要通过干部作风建设活动,把全体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有一个崭新的工作面貌和精神风貌,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从而去影响、带动更多的党员和群众。

推动和谐文化建设有例可循 第8篇

一、深刻理解高校工会文化的内涵

谈到具有鲜明社会和时代特征的高校工会文化, 就要从文化和高校工会两个概念说起。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 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文化在更深层次的表述则可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学识的传播和品德的教养, 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但又作用于社会政治与经济。高校工会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的群众团体, 是高校党组织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高校工会文化这一概念, 有些人感觉陌生。其实, 长期以来, 我们在从事工会的各项工作中, 它已自觉不自觉地融进了高校工会的各项工作, 只是我们没有从文化建设的层面加以总结、提炼和升华, 形成自身的体系。高校工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工会组织, 在上级工会和同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 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工作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是高校工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创造的具有工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工会文化是关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层面上的宝贵结晶, 是传统文化、制度文化、群众文化等深层底蕴的综合反映。高校工会文化是引导教职工对共同理想、科学态度、创新意识、不懈追求的集中体现, 是被全体会员广泛认同、普遍信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高校工会文化是以人为本、以维权为本, 内增凝聚力、外争知名度的重要管理思想, 是上下互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胜利旗帜。高校工会文化的灵魂是工会精神, 其核心是个体的、群体的和社会的价值观。高校工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高校及高校工会间长期形成的传统文化观念的产物。它以全校教职工为工作对象, 通过宣传、教育、文化娱乐和健美健身等方式, 以最大限度地统一教职工的意志, 规范行为, 凝聚力量, 为高校工会总目标服务。高校工会文化是高校和高校工会倡导、挖掘、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 它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会员和教职工的日常行为中去, 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

二、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文化的作用

高校是社会的文化高地, 裆案馆、图书馆、阅览室, 展览馆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 高校工会是被广大教职工誉为“教工之家”的活动阵地, 广大教职工队伍当中的各种思想、理念、价值观等等在这里相互交融碰撞, 迸发出巨大的思想之光和创新睿智。正是鉴于高校工会区别于其他行业工会的特殊性, 高校工会文化就具有了以下三种作用。

1. 具有导向作用。

高校工会文化的导向作用又有校外和校内之分, 本文主要以后者分析为主。高校工会通过卓有成效、形式多样、富有创意、喜闻乐见的教职工群众活动的开展, 用先进文化占领教职工文化阵地, 使广大教职工受教娱乐之中, 提升他们的精神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以文铸魂、以文育人、以文塑形, 能引领广大教职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从而增强教职工竞争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拼搏奉献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 使广大教职工在接受工会文化的熏陶中, 形成一种实现共同愿景、助推校园和谐的动力。

2. 具有凝聚作用。

教职工队伍结构组成的多元化, 需要“教工之家”注入更多的和谐元素, 以增强内部的团结, 进而发展其先进性。高校工会是“教职工意愿的第一知情人”, “帮扶困难教职工的第一责任人”, 这是高校工会的天职, 也是高校工会文化的建设性要求。高校工会必须始终坚持从广大教职工的愿望和需求出发而开展工作, 把教职工团结在党的周围。具体讲, 就是要切实保障教职工经济、精神和文化利益, 维护教职工这一群体自身具有的强烈的体面劳动意识。通过依法维护教职工劳动权、保障权、民主参与权等等, 增加教职工的信任程度, 增强教职工对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投入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主动性, 从而为推进高校持续协调健康和谐发展形成一种凝聚力、战斗力。

3. 具有弘扬作用。

劳模、标兵、先进的教育、培养、评树、表彰, 学习型教职工的培育, 各种创建活动的开展, 既彰扬了典范, 又弘扬了“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时代精神。服务型、创新型、学习型、维权型工会组织的建设, 文明之家、模范职工之家的创建, 既彰显了高校工会建设的软实力, 又弘扬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时代主旋律。高校工会文化以各类活动为载体, 通过精神、理念、传统等无形的因素渗透, 在陶冶教职工健康情操, 培育教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恪守教师道德、严守职业纪律、履行职业责任的现代知识分子队伍等方面都能发挥出无法替代的作用。

三、积极构建高校工会文化的路径

构建我国高校工会文化一定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深厚背景, 结合我国工会组织建设的丰富实践和发展进程, 同时也要借鉴国内外其他行业工会文化研究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高校工会文化建设道路, 为高校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 积极开展各种“创争”活动, 建设高校传统的学习型工会文化。

近几年来, 高校工会在上级工会的统一部署下, 组织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 已得到广大教职工的认可和参与。在教职工中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加强教职工的教育培训和学习, 不仅是高校工会的职能所在, 也是每一个教职工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 学习是发展的源泉, 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增强高校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教职工作为高校的主体, 其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了高校文化的内蕴, 出类拔萃的高校文化必须依靠一支具有卓越品质的教职工队伍。因此, 高校工会组织要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特有的教育职能, 着力营造全员学习、全程学习的氛围, 打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机制, 培育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 为教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 全面提高教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通过单位培养、岗位培训、个人自学等方式, 加强拔尖人才和教学骨干的培养。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岗位练兵、技能竞赛等活动, 加强教职工专业技能训练, 激发教职工获取知识、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工作实践中磨砺品质, 锤炼技能, 提高素养, 升华自我。

2. 开展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 建塑高校创新型工会文化。

鉴于高校这一特点, 高校工会就要在把握方向、引领疏导的基础上, 积极在这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要进一步扶助、支持、鼓励教职工为高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建功立业, 积极投入到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教学科研的创新活动中, 使个人的独立实践在前沿科学的发现及创新上起到引领作用, 最终形成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同时, 高校工会也要在工作中时刻保持政治敏感度, 把握上级工会的部署, 善于借鉴优点, 寻找工作重点, 发现工作突破点。要敢于尝试别人尚无做过的工作, 走别人尚无走过的道路, 拿别人尚无取得的经验、亮点。要根据时代变化, 建立起一整套创新机制, 动员激励教职工和工会干部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自我超越。

3.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建设高校文体型工会文化。

教职工文体活动是高校工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文体活动的开展, 不仅仅是为了教职工的休息和娱乐, 更重要的是培养教职工的文化兴趣, 提高教职工的文化素质, 提升教职工的文化品位, 激发教职工对先进文化的追求。在加强高校工会文化建设中, 工会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 发挥文化功能作用, 大力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和知识竞赛比赛等活动提高教职工的求美、求知欲望。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活动, 增强教职工的体质, 从而使教职工的集体主义精神、参与意识、荣誉感和成就感等这些体现高校教职工精神风貌的观念和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文体活动对教职工不但是一种文化教育手段, 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教育手段, 它以教职工的自主参与为出发点, 通过自我教育形式, 使教育变被动为主动, 克服了思想政治工作单一说教式的弱点。

4. 贯彻落实依靠方针, 建设高校维权型工会文化。

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文化建设的根本和前提, 也是工会组织的安身立命之本。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公开等多种途径注重维护全体教职工的政治权益, 做到民主监督、保障权利、化解矛盾、共建共享。要主动为党委和行政分忧, 努力适应高校劳动关系变化的现实, 尽快转变观念, 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发展建设的大局中, 切实做到维护教职工劳动权利。维护职工的热点, 学校的焦点。要在高校民主政治建设不断进步, 教职工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 积极维护教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 保障广大教职工的学习权、发展权。使广大教职工都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 都能成为教学优良、管理优良、服务优良的劳动者, 都能成为举止优雅、谈吐体面、精神高雅的工作者。

现代社会, 谁拥有文化优势, 谁就拥有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兴起中国特色文化建设新高潮,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工会组织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工会文化、高校文化。由此可见, 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会文化建设发展方兴未艾, 创建高校工会文化是客观历史的选择, 和谐校园的要求, 未来发展的呼唤。

摘要:建设高校工会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和谐校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 加快建设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当前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及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和谐校园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结合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工作实践认为, 营造工会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所内含的大学理论的和谐, 以小家推动大家建设, 以文化建设思路来营造和谐校园建设, 完善工会理论, 是非常有帮助的。

上一篇:网络信息中心各岗位职责下一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