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税收导论

2024-05-28

财政与税收导论(精选6篇)

财政与税收导论 第1篇

【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①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②不能打破垄断,尤其是自然垄断③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效应问题④不能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实现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⑤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⑥经济波动

【2】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①为了保护和促进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②通过税收和补贴等手段,或将相关企业合并并消除外部性③政府承担提供适当水平的公共物品的主要职责,如国防、治安、消防和公共卫生④政府消除信息不对称。

【3】养老保险的资金筹集方式:(1)三种不同的资金筹集方式,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2)我国养老保险筹集模式:部分积累制。

【4】公债偿债资金的来源:①设立偿债基金②依靠财政盈余支付③通过预算列支支付④通过举借新债支付。

【5】公债的主要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控宏观经济运行④公开市场业务操作。

【6】预算编制的程序:①首先由国务院下达关于下一预算草案的提示,具体事项由财政部门部署②其次,各级地方政府按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将本级预算草案报国务院汇总③再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在每年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的一个月前,将本级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初审,在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向大会做关于预算草案的报告,预算草案经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方能成立。

【7】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①预算管理;②财政收入管理,又包括税收管理,政府收费管理和公债管理③财政支出管理

【8】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①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的划分②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③原体制下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④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

【9】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和主要效应:工具主要包括税收、财政支出、国债、财政预算等。效应:①“内在稳定器”效应②乘数效应③奖抑效应④货币效应

财政与税收导论 第2篇

★★★财政一般的四大构成要素:①财政主体,是指财政分配行为是由国家或政府来发动、组织和承担的。②财政客体,也称财政对象,是指一定期间内的一部分社会产品与服务,或一部分收入。③财政行为,是指国家或政府组织财政分配活动所采取的具体形式。④财政目的,是指财政分配的直接目的是满足国家或政府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的本质: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

财政一般的属性:财政具有公共性和利益集团性(或阶级性)这两种基本属性。

市场经济下的模式是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或类型。

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财政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市场经济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②公共财政应当是一视同仁的财政。财政必须采取一视同仁的政策,才能避免政府活动对于市场公平竞争条件的破坏。③公共财政是非市场盈利的财政。④公共财政是法治化的财政。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治经济,对于政府来说,其活动和行为也应当置于法律的根本约束规范之下。

★★★财政三大职能: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效率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公平职能、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稳定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活动范围:①国家防务②公共安全③建造公共工程④干预外部效应的发生⑤介入自然垄断行业或部门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活动范围:①公平税负以保证公平竞争环境②转移支付以保证公平竞争实现③用公共支出提供福利进行的公平分配。

3、财政的稳定经济职能

活动范围:

1、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

2、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3、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协调和高级化。

4、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财政支出定义:公共支出或政府支出,是政府为其履行其自身的职能,对其从私人部门集中起来的以货币形式表示的社会资源的支配和使用。

财政支出原则:政冶性原则、财政性原则、国民经济性原则、社会性原则

财政支出分类:理论分类法,按财政支出与市场的关系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按政府职能分配:投资性支出、教科文卫支出、国家行政管理支出、各项补贴性支出和其他支出。

按财政支出受益范围:受益支出和特殊受益支出。、预算分类法:按政府预算所编列的支出项目进行分类,分为政府公共支出与国有资产经营支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定义,范围

购买性支出定义:,也称消耗性支出,是政府用于购买为执行财政职能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购买政府进行日常政务活动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的支出和购买政府进行投资所需要的商品与劳务支出。

范围:国防支出、行政及文教科卫支出、经济建设支出

转移性支出定义:是政府按照一定的形式,将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转移给居民、企业和其他受益人所形成的财政支出,主要包括政府用于养老金、失业救济金、贫困补助金,财政补贴,债务利息,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出。范围: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

★★★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原因:

一、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必要性分析:

1、政府职能的扩张(主要表现:①经济干预的加强②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张③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影响④政府机构的扩增⑤人口增长的压力)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通货膨胀的拉动。

二、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可能性分析:①经济的不断增长②税收制度的完善③公债规模的扩大④财政性货币的增发 财政收入定义:财政收入,又称公共收入,是指一国政府为了满足其财政支出的需要而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自企业、家庭所取得的所有收入。

财政收入形式:经常性税收收入、经济性非税收收入和非经常性的公债收入

财政收入分类:

1、按财政收入取得有无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

2、按财政权力可分为公法权收入和私法权收入

3、按国民经济购买力的影响分为财政政策性收入和货币政策性收入。

4、按财政收入价值可分为分别来自于C、V、M部分的财政收入

5、按产业购成分为来自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收入。

6、按经济成分分为分别来自于各种经济成分的收入。

公债的概念:指国家依据信用原则,以债务人身份筹集财政资金,有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特点:偿还性、自愿性、灵活性

★★★公债采取什么方式发行的?偿还资金哪来的?

发行公债的方法:

1、公募法①直接公募法③公募招标法(2)包销法

3、公卖法

4、交付发行法

偿还方法:买销法、比例偿还法、抽签偿还法、一次偿还法

偿还资金来源:主要依靠预算直接拨款、预算盈余、发行新债还旧债及偿还基金券

政府预算定义:所谓政府预算,通常也叫“政府公共预算”,是指国家(或政府)以社会经济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和用于维持政府公共活动,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发展各项社会公益事业支出的预算。

政府预算的根本特性:法治性

市场经济下政府预算的法制性包含以下内容:计划性、法律性、归一性、政冶程序性、公开性

政府预算的功能:

1、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和公共收支状况

2、对政府活动规模的控制

政府预算原则:公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性原则

政府预算收支划分的形式:分税制、各级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据法律规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

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它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

税收的形式特征:强制性、无偿性(最重要的特征)、固定性

★ ★★

税收制度定义:是指国家(政府)以法律或法规的形式确定的各种课税方法的总称。它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政府税务机关向纳税人征税的法律依据,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法律规范。

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税收主体、税收客体、税基、税源和税目、税率、税收加成、附加和减免、税务违章处置

税收分类的主要方法

(1)不同标准的税收分类:

①按课税对象性质的不同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②按征税基础是否直接指向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分为对人税和对物税③按税收负担是否容易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④其他税收分类标准。如按计税依据不同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不同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按政府征税目的的不同分为一般税和特别税;按税权配置和税款使用的不同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等(2)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税收分类:①所得税,包括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的征收②社会保险税③工薪税,对工薪和劳动者的征税④财产税⑤商品和劳务税⑥其他税

商品税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

商品税概念:是指以商品和劳务为征税对象,并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所课征的税种的统称。特点:对象的普遍性、依据的灵活性、从价比例税率、征管简便、转嫁容易、累退和隐蔽。

类型:

1、按征税范围分为大范围的商品税和小范围的商品税。

2、按征税环节分为单环节征税和多环节征税。

3、按计税方式分类,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按征税地点分国内商品税和国境商品税。

★★★增值税概念:增值税是对从事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特点:

1、以增值税为课税对象。

2、实行普遍征税.3、实行多环节征税

征税范围: 销售货物、提供加工和修理修配劳务、进口货物、视同销售行为、混合销售行为、兼营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

混合销售行为:是指即涉及货务又涉及非应税劳务的行为。混合销售行为的特点是销售货物与提供非应税劳务是由同一纳税人实现,价款是从一个购买方取得的。非应税劳务是指属于应缴营业税的劳务,如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等。

★★★消费税税概念:是以消费物品和消费行为 为课税对象的一种商品税

特征:(1)消费税是选择性的商品税(2)消费税征收环节单一(3)消费税实行价内征税(4)消费税是典型的间接税,税负具有转嫁性(5)消费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①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等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如烟、酒及酒精、鞭炮、烟火等②奢侈品和少数非生活必需品,如化妆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等③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如小汽车,摩托车等④不可再生和替代的石油类消费品,如成品油等⑤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如汽车轮船等

营业税的概念:是指对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商品税

营业税的特点:①课税对象广泛②以营业税为计税依据,税源广泛③按行业涉及税目税率,税负公平合理④计税简便,便于征管

★★★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营业征税范围绕内的其他规定

所得税概念:所得税又称收益税,指纳税人的所得税额或收益额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特点:

1、税负不易转嫁

2、税收中性

3、税收公开

4、税制富有弹性

5、计征复杂,征管难度大

★★★企业所得税征收范围:我国境内的企业和组织取得的生产经营所得、清算所得和其他所得。所得包括销售货物所得、提供劳务所得、转让财产所得、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接受捐赠所得和其他所得。

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措施:①免税收入②减免税额③降低税率④加计扣除⑤加速折旧⑥减计收入⑦抵扣应纳税所得额⑧税额抵免⑨《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其他税收优惠和过渡性税收优惠

★★★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和非居民纳税人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

计算题:

增值税例题:

1、计算该企业9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

解该企业9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100*17%-8 =9(万元)

2、该公司月初增值税进项税余额为6.3万元,试计算该公司8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

解该公司8 月份增值税销项税额=2 468.7/(1+17%)*17%=358.7(万元)

该公司8 月份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30+10*7%+2.2+6.3 =39.2(万元)

该公司8 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镇=358.7-39.2 =319.5(万元)

3、试计算该公司8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

解该公司8月份销项税额=93.6/(1+17%)*17% =13.6(万元)

该公司8 月份进项税额=40*17%+1*7%=6.87(万元)

该公司8月份增值税应纳税额=13.6-6.87 =6.73(万元)

营业税例题:

1、试计算该商店当期应纳营业税税额和增值税税额(装修业务营业税率为3%,租赁业务营非税率为5%)。

解应纳营业税额=65200*3%+3800*5%=2146(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200000*17%=34000(元)

不含税销售额=333450/(1+17%)=285000(元)

增值税销项税额=285000*17%=48450(元)

应纳增值税额=48450-34000=14450(元)

消费税例题:

1、试计算该企业8月份纳消费税税额。

解该企业8月份应纳消费税税额=117/(1+17%)*10%=10(万元)

2、试计算该厂7月份生产汽车轮胎应纳消费税税额。

解该厂7 月份生产汽车轮胎应纳消费税税额=[58.5/(1+17%)] *3% =1.5(万元)

3、试计算该企业9 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和消费税税额。

解该公司9 月份应纳增值税税额=[550+5/(1+17%)+58.5/(1+17%)]*17%-(70+3*7%)

=32.52(万元)

该公司9 月份应纳消费税税额=[550+5/(1+17%)] *5%+[58.5/(1+17%)]*3%

=29.21(万元)

4、1.该厂应纳消费税额是多少?

2.如果该厂同时还提供木箱包装,且木箱单独计价,30元/个,则其应纳消费税额是多少?

3.如果该厂除按上述条件提供木箱包装外,每个木箱还加收押金10元,且经销商在双方约定的期限内未退回木箱,但该厂收取押金期限并未到1年,则该押金是否应计纳消费税? 如需计纳,该押金应纳消费税额是多少?解(1)该厂应纳消费税税额=(3510*200+3000)*40%=282000(元)

(2)该厂应纳消费税税额=(3510*200+3000+200*30)*40% =284400(元)

(3)该押金应计纳消费税税额=200*10*40%=800(元)

5、试计算A烟厂销售卷烟的应纳消费税额(烟丝消费税税率为30%,甲类卷烟消费税税率为45%)。

解委托加工烟丝的组成计税价格=(60000+3700)/(1-30%)=91000(元)

烟丝的消费税额=9l000*30%=27300(元)

卷烟不含税价款=1053000/(1+17%)=900000(元)

销售卷烟应纳消费税额=900000*45%-27300=377700(元)

企业所得税例题

1、要求,计算该厂全年所得税前准许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率为17%、消费税率为3%、城市维护建设税率为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为3%、企业所得税率为25%,假设该厂实行计税工资办法,当地月计税工资标准为2000元)。

解(1)该厂全年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

应纳增值税=[4000+1170/(1+17%)]*17%-510 =340(万元)"

应纳消费税=4000*3%+1170/(l+17%)*3% =150(万元)

应纳城建税=(340+150)*7% =34.3(万元)

教育费附加=(340+150)*3% =14.7(万元)

该厂全年所得税前准予扣除的销售税金及附加=150+34.3+14.7=199(万元)

(2)该厂全年应纳的企业所得税

所得税税前准予扣除的工资及附加“三费”=60*0.2*12*(1+2%+14%+2.5%)

=170.64(万元)

企业实际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和附加“三费”为189.6万元,超标准18.96万元。故当年该企业应纳所得税=(4000+1000-3400-400-600-199+18.96)*25%=104.99(万元)

2、要求: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企业本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中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额。

解全年计税工资总额= 110*2000*12 =2640000(元)

由于全年实发工资总额2116400元小于计税工资总额2640000元,所以工资及职工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无需调整。

全年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265000*60%=159000(元)

全年业务招待费限额=65000000*5‰=325000(元)

由于全年实际列支业务招待费159000元低于全年招待费限额325000元,所以业务招待费无需调整。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80000-12000+10000+30000+265000*40%=214000(元)

全年应纳企业所得税额=214000*25%=53500(元)

全年应补所得税额=535000-20000=33500(元)

个人所得税例题:

1、试计算李某当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税额。

解薪金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2900-2000)*10%-25=65(元)

稿酬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5000*(1-20%)*20%*(1-30%)=560(元)

讲学收入不缴纳个人所得税。

翻译资料收入应纳个人所得税=(3000-800)*20%=440(元)

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

浅析企业财政与税收的关系 第3篇

1.1 财政定义

从人类发展史来看, 财政的产生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此财政有着悠久的历史。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发展史, 可以从中找到财政发的步骤。最初可以看到“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一类用词, 这些都是当时对财政或者政府理财的记载。

“财政”一词, 二层含义:1.从实际意义来讲, 是指国家 (或政府、企业) 的一个经济部门, 即财政部门, 它是国家 (或政府) 的一个综合性部门, 通过其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 保证实现国家 (或政府、企业的职能。2.从经济学的意义来理解, 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 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 财政学是研究"财政"的学说, 它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税收定义

税 (又称税收、税赋、税负、税捐、租税等) 指政府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财, 依照法律规定, 对个人或民间企业 (法人) 无偿征收货币或资源的总称。依税法缴纳的金额称为“税金”。依据不同课税对象、或是不同法律授权、或是不同纳税人可划分为不同的分类, 称为税种或税目。政府依法对民间收取税收的行为称为课税;个人或企业向政府缴纳税金的行为称为纳税。并且税收与其他分配方式相比, 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习惯上称为税收的“三性”.

2 财政税收的现状

2.1 财政税收政策不合理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形势下, 我国正在逐渐针对财政税收体系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可是由于税收财政相关内容存在缺陷, 比如说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制定并不相同, 而且纳税的份额也存在差异比较明显的差距。尽管针对中小企业我国制定了相对比较优惠的税收体系, 可是并没有起到很好的预期效果, 对于准税率来说, 一般情况下只有27%和18%两种税率, 并且这两种类型的税率只能适用于大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这种税率是一种经济上的负担, 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2.2 财政税收政策不健全

现阶段, 我国内部的财政税收政策依然不健全, 常常会出现逃税和偷税的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这种问题严重的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方向。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例如企业或者单位内部开发票, 总所周知, 企业为了报销一些账目, 发票不够用, 就会用个人私生活中的一些发票。把一些虚假交易的费用当做发票, 利用这种发生去逃避税收。另外, 财政税收的不健全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稳定, 规模也相比比较少, 市场竞争小, 在加上税收的制约限制, 这一系列问题就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

2.3 制定的财政税收法律与法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张影响下, 为了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求, 加快经济增长, 税收的一些制度也在不断的改进, 可是因为一些财政税收和体系很难满足中下企业的经济发展需求, 这样就造成了财政税收严重影响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规模比较小, 并且资金也不稳定, 虽然税率不高,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经济情况限制, 税收在一定情况下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负担。

2.4 财政税收管理体系不具备科学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的一些制度也逐渐的曝露出一些明显的经济问题, 这些滞后的管理体系阻止了企业经济发展。再者, 企业税收是通过国家税收部门进行管理的, 国家在制定一些税收时, 并没有考虑到企业的具体的经济情况, 并且没有对市场经济进行有关的调查和分析, 造成在开展中小企业的相关税收工作过程中, 一定程度的压力。而是按照理论依据进行划分。这样在无形之中就给企业带来了经济上的压力。

3 税收与企业财务政策的关系

企业的财政, 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企业资金获取和使用的体系。现在企业的财政和税收已经在日常工作中逐步的相互渗透, 两者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税收是财务决策的重要因素, 在一定情况下制约着财务政策的决定, 因此,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⑴税收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影响

⑵税收风险的存在

⑶多种税收方案影响企业的经济情况

以上这几种现象, 在一定情况下影响企业财务的决策。企业财务部门要考虑好以上的因素在选择对应的方式方法。

3.1 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政一般情况是受以下几点的影响

利润的最大化, 股东盈余的最大化和股东财富的最大化。但是现在税收的影响下财政的目标和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财政目标有了一定意义上的差别, 企业要向有好的发展就要依据税率标准又计划性的对税收进行控制, 当然这里的合理范围并不是越小越好, 而是要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对应的交税计划。

3.2 在税收影响下的企业财政

3.2.1 税收是影响利润水平的重要项目

3.2.2 税收直接影响了股东的决定

3.2.3 在税收的影响下, 企业管理者放弃了以前传统意义上的资金管理, 同时, 也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展, 提出了只有税后利润才能在真正的意义上提高企业的财富的论点。这个论点的提出把企业的资金管理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在一定的情况下也影响到了企业的发展趋向, 改变了企业的一些投资上的决定。

4 政策对企业税收的影响

企业的财政受外部条件的制约, 并且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交税是企业向国家交的最基本的费用, 是对企业资金管理的一种方式。每个企业都希望在不违法的情况下提高企业的规模, 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一般的企业为了取得的经济收入除了要扣除各项成本费用以外, 还要为投资者提供各项费用。在不考虑企业资本结构、负债资金利息的情况下, 税收政策的变化是制约企业财政的重要条件。

4.1 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税收的变化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增值税转型的试点, 第二种是消费税的调整。第三种是统一内外资金的税收。

4.2 税收政策中的消费税变化也会影响企业财政

消费税的提高在无形之中就加大了企业成本价格,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税率的情况。

4.3 利用好企业财政中优惠税率如果能好好的对企业进财政统计, 就必须充分的利用税率, 从而以合法的手段达到最大利润的目的

国家对企业进行税率优惠, 每次都是有根据的, 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对税率的关注。对于中小企业国家就对其进行降税, 以便于中小企业的经济发展。降低税收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在实际上是中小企业的迫切需要。可以认真落实现有政策法规, 为中小企业减税;继续深挖中小企业的减税空间, 为中小企业减税;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税收制度的长效机制, 为中小企业减税。降低税率与中小企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我国社会经济必将迎来一个经济新时代。

总之,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 财务管理在企业中也慢慢的被更多的人重视起来, 虽然各地区个国家对经济发展对税收的影响有不同意见和见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税收。如何将税收为企业经济发展更好的服务, 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以上简单的阐述总结出, 要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信誉度的同时, 也要重视企业税收的影响度。

摘要:在现代经济市场体制下, 企业不但要面对市场的巨大竞争还要受到税收制度的制约。在企业管理中, 财务管理更是管理中的重中之重。笔者从财政和税收的概念入手, 进而分析税收对企业财务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企业税收,管理,变化,政策,关系,利益

参考文献

[1]杜岩双, 胡应荣, 赵恺太.国营企业改征所得税问题的探讨[J].社会科学, 2014 (6)

[2]徐增宏, 刘镜涛, 侯作相.关于“税收”问题的探讨[J];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3 (4)

[3]孙国昌;市场经济与中国公共财政[J].经济问题探索, 2000 (8)

税收、财政与代议制民主 第4篇

美国国会与拨款政治》

刁大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1月第1版

“总统也得找你们要他的钱?”1980年,邓小平会见美国国会众议院时任议长蒂普·奥内尔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毫无疑问,邓小平抛给奥内尔的这个问题触及了代议制民主的一个实质性的制度安排。

“国会之职权,一曰议决法律,二曰监督财政。法律非经国会赞成不能颁布,预算非经国会画诺不能实行。”一百年前,“议会财政权”的核心价值在先贤梁启超的笔下被描述得如此简洁而精准。事实上,解决税收与财政问题,始终是代议制民主存在的重要根源之一。被尊为“议会之母”的英国议会正是因税收争议而崛起,捍卫着“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公民权利;早在奠基时代的美国,“没有代表就没有税收”也成为十三个殖民地的民众要求平等代议权利、平等参与议会财政决策的经典宣言。国家“钱袋子”里的钱“取之于民”,自然要“用之于民”,而“取用”之间的收支事宜,当然也要通过有效的机制交由民众决定、接受民众监督。近年来,“阳光财政”、“民主预算”理念也正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实际运作中从理想逐步走进现实。

1789年,美国以宪政立国、缔结世界史上首部成文宪法之时,“钱袋权”就被国父们列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在宪法中明确赋予国会行使。国会掌握“钱袋子”,就掌握了整个国家政治的命脉。“钱袋权”中的“收”,落实在税收领域,关乎调节政府与民众、社会之间的关系;“支”则表现为对公共财政资源的度支拨付,关乎政府内政外交决策的执行与实施,直接左右着美国政治走向与政府作为,更具政治重要性。在美国国会中,支出部分的拨款权力因其高度重要性,而被多个委员会不同程度地分享,并在立法决策和政治博弈过程中与党团、选区、议员个人、利益集团等众多因素形成交错互动。这一政治过程中反映的多元化与碎片化趋势,可谓是观察美国政治发展与现况的又一独特视角。

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家的钱袋:美国国会与拨款政治》一书正是将重点置于美国国会的拨款政治,对此展开了一次兼具介绍性与研究性的学术尝试。全书在梳理民主财政权与代议民主相关理论基础上,回答为何议会掌握财权、美国国会如何掌握财权等重要理论问题。作者一方面以制度变迁的视角详细剖析了美国国会中涉及拨款政治的制度演进过程,强调制度变迁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强烈互动;另一方面以过程研究的视角通过拨款法案的实例详述当今美国国会拨款的政治过程。本书在重点关注作为国会拨款核心机制的两院拨款委员会的构成政治及其背后的政治逻辑的同时,还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结合最近数年美国联邦财政拨款的数据,从年度、部分、地区等不同角度剖析拨款效果,并将拨款政治与拨款效果建立关联,尝试解释国会政治对财政决策的重要影响。全书最后在美国拨款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政府预算改革尝试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本书选题新颖,可谓是国内首部尝试系统阐释美国国会拨款政治的专论,填补了国内比较政治与财政预算研究领域内拨款研究的空白。全书对美国国会拨款政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介与剖析,在对当代美国政治加以深入理解和为我国财政制度改革提供经验借鉴等维度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将为国内的美国政治、公共财政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观察点。

本书的作者刁大明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的博士后。作者对美国政治研究抱有极大的热情,在长期学习研究中积累较多。他为人朴实诚恳,做事踏实勤奋,具有一定科研能力。作者为书稿的撰写花费了极大的心血,还曾远赴美国收集文献资料。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为刁大明博士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重要的基准,任重而道远,期待他继续努力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把更好更多的学术成果贡献给学界与社会。

(本文为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孙哲教授为该书题写的序言)

财政与税收论文 第5篇

学院:商学院班级:工商管理2班 姓名:王汝重学号:201040204213 课程论文题目: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课程名称:财政与税收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论社会主义公共财政

学生:王汝重

(商学院工商管理2班,学号201040204213)

一、国民核算大改革对财政收支性质的重大影响

国民核算是以社会再生产为核算对象的宏观核算。但是,我国原先采用的MPS核算体系所界定的生产范围仅限于物质生产,它用于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量指标。因未它只能反映物质产品的生产,不能反映非物质性服务的生产,因而也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体规模。这对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地发展尤为不利。鉴于此,199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对国民核算实施了重大改革,采用了以SNA为基础的新国民核算体系,将生产范围从物质生产扩大到非物质生产,包括以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并对其计算了产值。由于生产范围的扩大,分配范围、消费范围和投资范围也相应地扩大,因而对财政理论,首先是对财政收支性质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生产范围的扩大,国家管理、国防治安、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以及众多的服务事业单位统统被列为生产部门,向社会各界提供公共服务。对生产部门提供的服务应该得到相应报酬,对于生产部门则应算作中间消耗C,但很多报酬不直接支付,只能通过财政部门转拨给公共部门作再生产之用。税收是剩余价值m的组成部分,致使剩余价值m之中存在非剩余价值mc。mc属于中间消耗,对mc的分配自然属于中间消耗C的补偿。可见,由于生产范围的扩大,财政分配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与生产费用直接联系在一起了。

过去,我国传统财政理论坚持物质生产的观点,否定公共服务部门的生产性质,所有服务部门包括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国家管理等都没有初次分配,自然会得出税收是凭借政治权力无偿取得的财政收入,支出则是对政府等社会管理部门的活动的货币支付。现在情况不同了,承认了非物质生产也是生产,税收的相当部分是对过去公共服务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价值补偿,财政支出则是对未来公共服务部门的生产投入。财政收支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这种变化导源于改革开放、国民核算大改革和第三产业大发展。一句话,改革开放推动了财政理论的发展。

既然如此,公共财政就不是家计财政。财政理论研究就不能就财政论财政,或者仅仅考察社会福利、公共需求、国家凭权力分配国民收入等等,而是把财政

收支立足于发展生产,建立在提高生产效率和为生产创造更好的条件上。生产发展,财源扩大,从而使财政工作负有更大的责任和使命——优化资源配置。

二、财政收支应为社会再生产创造更好的软硬环境和条件

财政收支与社会生产有着紧密的联系。财政收支要发挥对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为社会生产提供更好的软硬环境和条件,就要做到:

1.充分利用税率杠杆,调节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率提高,财政收入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收入减少。经济繁荣时期,采用增税政策,防止投资膨胀。经济衰减时期,则采用减税政策,促进生产投资,提高经济增长速度。通过免税增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老企业技术改造,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对不发达地区,在税收上给予优惠或财政补贴,调节地区平衡发展。对于同一行业的生产单位采用累进税制,实现公平税负,促进企业的平等竞争。

2.保持合理的财政收入规模,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判断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否合适的标准因不同财政理论而不同,西方财政学以居民对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选择的价格均衡为标准,国家财政论则以需要与可能的均衡为判断标准。我们认为财政收入归根结底来源于生产,自然应以是否促进社会生产顺利发展为标准。社会大生产,三次产业既分工又协作,要求三次产业比例协调,作为第三产业的公共产品部门也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参与社会分工和协作。当前,我国财政比重严重偏低,而我国在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发展落后,资金短缺。说明当前我国财政收入规模极不合理,应调高其比重。

3.财政支出应以促进公共服务结构优化为原则。财政支出表面上是对资金进行分配,实际上是对物资和人力进行分配,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公共服务的内容多种多样,除了国家管理和国防治安等行政性服务外,还有其它种种服务,如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城乡交通管理服务等等。财政支出要处理好两个比例:一是居民服务与生产服务的比例;二是以上两大类服务内部的结构比例,以适应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不同时期的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和结构变化。为社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更好的硬软环境。

三、需要进一步认识的几个财政理论问题

从国家财政到公共财政,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明显的不同,有许多问题仍存在争议,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予以认真回答,有助于公共财政框架的构建,有助于对公共财政的进一步理解。

1.财政不仅仅是一种分配行为。长期以来,我国传统财政理论一直坚持物质生产的观点,不承认服务也是生产,自然得出财政只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属于再分配范畴的结论。计划经济时期,个人和企业都是作为政府的附属物存在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问题主要通过政府计划的途径来解决,财政部门只是围绕政府计划来筹集资金、分配资金,这时期的财政只能起到筹集资金、供给资金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生产范围扩大了,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都是生产单位,在市场经济中,如同企业和个人一样,都是身份相等的市场活动主体。国家依靠提供公共服务取得收入。企业和个人交了税,就有权要求政府提供优质服务,这时财政就担负了更大的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争取以最少的投入生产最多的公共产品。

2.不能将公共产品与公用事业、转移性质的公共福利相混淆。进一步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对于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有重要意义。公用事业一般指邮电、通讯、电力、煤气和自来水业。他们很多都是由国家组织或经营,有的还实行国家补贴,与公字联系,故称公用事业,但不同于公共产品。因为享用公用事业,无论是电、煤气、水或邮政、电讯、服务等都是直接付费,与一般商品和劳动力购买大致相似,用不用自便。另外,公共产品不论是城乡交通、公费医疗、文化馆场等很多都具有福利性质,是为生产、为居民提供的各种公共福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但必须是公共产品部门的劳动成果。而现代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障,其中相当部分为各种福利付款和种种费用减免,这种属于社会义务的各种转移支付,如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的各种补助,不论是现金支付或购物相赠,其经费都来源于企业和个人的缴纳,并构成居民的公共福利,但未经公共产品部门的加工,不算生产成果,所以不论其物质形态还是价值形态,都不能列入公共产品总值之中。

3.财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不能绝对化。坚持财政分配是上层建筑的观点认为,财政是国家运用权力,无偿地、强制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税收被用于维护国家的统治制度。可见,这种观点源自于对国家范畴的认识。现在,生产范围扩大了,国家、军队、警察都列为生产范围,归于经济基础,政府通过财政分配参与社会资源分配,与企业和个人的资源配置活动没有什么不同。提出这一点可能会引起更多、更大的非议。但是,我们冷静地分析一下,哪个时期,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不需要国家的管理和军队、警察提供大量的安全保障服务呢?当然,财政作为政治程序直接安排和操作的活动,它又与政府的具体政治制度和规则密

不可分,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体现政府的政治主张和意图,自然属于上层建筑,并对财政收支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四、社会劳动价值论应该成为公共财政研究的基础性理论

确认公共产品,是以确认第三产业为前提条件的。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部门生产的成果,它与一般产品的差别,只是在于它是公共产出和公共消费,私人不能占有,也不能排斥他人消费。这表明公共产品同样是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产品。但是,我国经济学界至今仍坚持物质生产观点,导致财政理论研究出现逻辑矛盾,原因就在于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存在误解。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只有人类劳动才创造价值,这是理论的核心。物质生产是劳动,第三产业以服务为主要内容,也是劳动,同样创造价值。那么,我国经济学界为何仍然坚持只有物质生产才创造价值呢?原因有二:一是源于马克思提出的“物质生产部门”。在这里要弄清楚,马克思是在19世纪第三产业规模很小,还不能以一个独立产业出现的情况下提出“物质生产”概念的。在当今,第三产业普遍得到迅速发展,在经济发达国家,其产值和劳动力的比重已达到60%70%以上。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低,第三产业的产值过小而被忽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并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大国策之一,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上升到35%左右,现在再也不能对第三产业的生产视而不见了。

现在,我国新国民核算体系扩大了生产范围,就是承认了第三产业创造价值。一、二、三产业劳动合称为社会劳动,也就是社会劳动创造价值。社会劳动价值论是基于改革开放,基于生产范围扩大,基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所形成的理论创新,它推动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因此,社会劳动价值论自然应成为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基础性理论。

财政与税收作业(完) 第6篇

1、请述财政的基本职能。(第二章)

答:财政的基本职能包括:

1、资源配置只能。就是把有限的经济资源作为有效的配置以满足公共需要的智能,包括以下手段:A、根据市场条件下的社会公共需求确定政府职能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B、优化财政支出结构;C、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D、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投资整体效率。

2、收入分配只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之所以具有收入分配功能,在于市场缺陷造成收入和财富分配的不公平。实现财政分配收入的方式有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方式:实行高额累进直接税和各种福利性转移支出,在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进行再分配,以实现收入公平分配。间接方式:政府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方式进行收入再分配。

3、经济稳定与发展智能,就是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及适当的政策组合,以实现国民经济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区域平衡,并求得经济稳定增长的功能。

4、监督管理职能就是指财政在配置、分配和调控经济过程中,对国民经济各方面活动进行综合反映和制约的客观功能,这是财政的必要只能。

2、请述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第三章)

答:公共产品的概念有三种定义具有代表性:

1、萨缪尔森的定义: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有的集体消费品,社会全体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2、奥尔森定义:这是其在《集体行动逻辑》一书中提出的。“任何物品,如果一个集团X1→Xi→Xn中的任何个人Xi能够消费它,它就不能适当地排斥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该产品就是公共产品。

3、布坎南定义:在《民主财政论》中,他指出“任何集团或社团因为任何原因通过集团组织提供的商品或服务,都将被定义为公共产品”

在以上定义中,为现代经济学广泛接受的定义——也就是在各种教科书中普遍使用的,是被后来的经济学家所发展的塞缪尔森的定义。

公共产品的特征:

基本特征:

1、消费的非排他性:产品一旦被提供出来,就不可能排除任何人对他的不付代价的消费。

2、非竞争性:一旦公共产品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任何消费者的受益,也不会增加社会成本,其新增消费者使用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其他特征:生产的不可分性;规模效益大;初始成本特别大,随后所需要的经营者资本额却较小;生产具有自然垄断性;对消费者收费不易,或者收费本身所需要成本过高;其消费具有社会文化价值。

公共产品的分为:

1、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2、混合产品和公共中间品。

3、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公共产品和地方性公共产品。

3、什么是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如何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第三章)

答:所谓外部性,指的是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所产生的对其它经济单位的有力的或有坏的影响。指个体生产或消费活动对其它个体或总体模式的间接影响所产生的生产或效用函数。它不是发送者的主观愿望,也不受价格体系的支配。具有独立于市场机制之外;产生与决策范围之外而具有伴随性;与受损者之间具有某种关联性;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具有某种强制性等特征。

纠正公共产品的外部性可以通过以下手段:

一、政府的管制与指导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协商的和教育的手段纠正。

1、通过采取行政命令手段以国家调节手段为主,只有在产生外部性的厂商缺乏将其污染量控制在社会最有污染控制水平上的内在动力时才成为不得不采取的手段;

2、政府利用经济手段解决外部性问题也是一种传统的方法,及税收、津贴。

3、通过立法来定义产权以解决和处理现代社会产生的各种外部性,他不受利益集团压力的影响,可以通过审判过程得到恰当的阐述。

4、资源协商,科斯认为不管权力归属谁,只要产权关系明确界定,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就不能产生背离,而一定会相等。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和产权的买卖者的互订合约而达到资源最佳配置。但有局限性。

5、社会准则的良心效应与黄金率,社会准则是一种道德教育,运用这种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可发挥很大的作用。

4、什么是寻租,寻租的主要类型?寻租的社会成本是什么?(第四章)

答:一般来说寻租就是腐败。或者说是与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政治制度和法律的角度认为寻租是公职人员为实现其私利而违反制度的一种权力滥用行为;从经济租金的角度分析寻租是一些人通过合法或者非法手段谋求经济租金的政治活动和经济活动;公共选择派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了寻租行为,布坎南认为寻租活动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进行的游说、行贿等行为,其目的仍是追求一种高额垄断利润,即租金,而该租金具体是指支付给要素所有者的报酬中,超过要素在任何可替代用途上所能得到的报酬的那一部分。

寻租是一种创造垄断的活动,而垄断则会导致低效率合资恩的浪费,即垄断虽然给寻租者带来了额外收入,但垄断条件下消费者剩余则减少了,价格升高,产量降低。公共选择派认为寻租所造成的损失远不止这些,对此,布坎南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未获得垄断权,寻租者所进行的努力和支出。即这些企业和个人向政府开展各种游说活动的支出费用。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2、“政治创租”所需要的费用,即政府官员为获得潜在垄断者的支出或对这种支出所作反应的努力。

3、寻租结果所造成的垄断和资源配置的扭曲,也是一种社会福利净损失。

总之,寻租行为所导致的交易成本、院外说客的酬金、以及官僚们为被安置在能收受到行贿的位子上进行竞争而耗费掉的时间和金钱,对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

寻租的类型包括:政府经济管制中的寻租;通过关税和配额的寻租;通过政府特许权的寻租;政府订货;“贿选”等。

5、影响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的因素。(第五章)

答:

1、经济因素:经济增长是社会财富不断增加,消费从低收入状态向高收入状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也必须相应增加。为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政府的财政支出必须随之增加。经济的增长不仅为公共支出的增长提供了可能,也造成政府职能范围的扩大和公共部门的增加,这也是共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动因。

2、人口因素,人口的增长促使对司法、警察、教育、住房、交通设施等需求的增加;人口的结构变化导致了政府支出增加。

3、技术进步因素:技术的进步也有可能引起对公共支出的新的需求。如汽车的出现导致对加大公路设施建设的去求增加势必增加投资。技术密集型的军事设施要比劳动密集型的基础设施更需要大规模的公共支出。

6、请述目前中国财政支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改革思路。(第五章)

答:当前我国财政支出存在的问题包括

1、总量问题,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未能最终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和健全的市场运行机制以及高效的公关调控系统。意味着市场失灵的范围更广,问题更复杂。财政作用的范围已经不局限于资源配置,还要涉足于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调节平衡,而这些领域的公共产品多属于无形产品,使得财政支出总练得确定更加困难,充满难以确定和不可预测的因素。

2、结构问题。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尚未达到优化,表现为:行政支出膨胀只占公共支出项目;教育支出虽有增加但与提高全民整体素质的要求仍有差距;对农业支出比重下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经济建设支出居高不下,基础建设投资下降迅速;财政补贴份额较高,软预算约束未能完全消除;福利保障性支出明显不足;地区间支出结构不平衡。

3、管理方式。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缺乏财政有效的控制和监管,资金使用中存在乱支、挪用、浪费等现象,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贪污受贿、损公肥私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改革思路:

1、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支出的目标和范围,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党务机构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和行政工作人员,强化公共管理。科学界定财政支出范围。凡是能够沟通过市场调节解决的事项,政府不再介入。市场不能承担的需要政府直接接入资源配置过程,提供产品以弥补市场失灵。

2、建立科学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资源最有效的配置促进分配公平以及经济稳定增长与发展的目标实现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国防费用开支,调整公共投资方向和领域。加大事业单位改革力度保证科教文卫事业改革。

3、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转变对公共财政支出相知的认识,树立纳税人意识、民主理财观念。加强预算管理。建立政府报告预算执行情况。

7、转移性支出的主要形式?(第五章)

答: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税收支出等三种主要形式。社会保障支出是社会公共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社会性事业,政府的介入市政府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一方面出于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实施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还可以运用社会保障调节经济的运行。财政补贴支出同社会保障支出有很多相似性,从政府角度来看,无论是以补贴方式还是以社会保障方式拨付指出,都不能换任何东西,支付都是无偿的。从领取补贴者角度看,无论以什么名目得到政府的补贴,都以为这实际收入的增加,而经济状况都较前有所改善。可以改变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税收支出无非是政府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基于特定类型的活动和纳税人以各种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期一般形式大致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

8、影响公共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第六章)

答: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要素包括:

1、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水平因素随着经济发展一方面可支配的社会财富增多财政收入有很大扩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范围随之扩大,也要求有一定的财政收入国模与之相匹配。因此社会的发展水平是财政收入的决定性因素。

2、一定的经济体制 在社会发展水平既定的情况下一定经济体制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重要因素。

3、传统及社会习俗的制约

4、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

5、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在不同经济时期,政府将采取不同的货币政策、税收政策和公债政策。进而影响宏观税负,从而使财政收入的相对规模也发生变化。

9、如何衡量税收负担,税收负担如何转嫁?你有什么启示?(第八章)

答:税收负担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个人或法人)实际承受的税款。依据开叉层次可以分为宏观税收负担和微观税收负担。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是国民经济税收负担率,主要

有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民争产总值的比率。和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一定时期内税收收入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微观税收负担按税负主体可分为企业税收负担——指企业承受的税收,反映企业税收负担的指标为企业整体税负率。和个人税收负担——指个人承担的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财产税等等。个人在购买消费品时还要负担被转嫁的流转税、如增值税和营业税等。

所谓税负转嫁就是纳税人不实际负担国家课于他们的税收,而是通过购入或者卖出商品价格的变动,将全部或部分税收转嫁给他人的过程。包括:

1、前转 纳税人在进行交易时,安课税商品的流转方向,用提高价格的方法,把所纳税款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或者消费者。

2、后转 纳税人用压低价格的办法把税款向后转嫁给货物或者劳动的提供者。

3、混转 对一个纳税人来说,前传和后转兼有,也就是将税款一部分向前转嫁给商品的购买者,另一部分向后转嫁给商品的供应者。

4、辗转转嫁 即发生多次专家行为。

5、消转 又称转化。指纳税人用降低课税品成本的的办法使税负从新增利润中得到抵补。

降低成本是税负转嫁的最好方法,也是不法厂商坑骗消费者的手段。制定适合国情的税收政策是关系到整个社大会的大事。

10、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什么?(第九章)

答: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体包括:

1、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表示一国的产品和劳务按人口平均的实际量的增加,运用财政政策一个目标张是为了引导经济的增长;

2、保持经济稳定,国民经济繁荣发展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减少经济波动的幅度保持经济稳定;

3、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都有机会以自己的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财政政策的一个目标是保证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

4、国际收支平衡;

5、收入公平分配,公平收入分配是指一国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平均程度的提高。国家可以通过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税收政策来调节收入差距,保持社会公平。

财政的目标会影响到其他社会经济主体的目标,财政的新各位可以影响其他社会主体的行动。

11、财政政策的功能是什么?财政政策有哪些类型?(第九章)

答:财政政策的主要功能有:

1、引导功能。引导市场主体也就是私人和企业按照公益的目标来经营和决策,或者使其在决策的时候考虑公众利益,也可以引导非政府的经济行为,是公众的目标社会化,还可以引导个人选择和集团选择用公共资源来带动民间资源的利用;

2、约束和限制作用。对于一些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企业或个人行为,除了行政命令和法律措施已禁止限制之外,也可以通过财政税收政策进行限制和禁止;

3、刺激和拉动经济增长。在社会有笑傲需求不足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公共投资、公共消费和政府采购以及价格税收政策鼓励消费和投资。其他功能包括:

1、内在稳定器功能。只这样一种宏观调控在内的调节机制,能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于稳定,2、乘数效应。乘数效应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扩大、税收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扩大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扩张效应。当政府投资或公共支出削减、税收增加时,对国民收入有加倍收缩的作用,从而产生宏观经济的紧缩效应。

财政政策的类别包括

1、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总量作用方面分类,按其功能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指在国民经济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德国莫来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经济增长。紧缩性财政政策:只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的财政政策:止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收支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

按照财政政策在调节经济周期作用分类,可分为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指能够根据经济波动状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无需外力的作用就可以直接产生调控效果;相机决策财政政策市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消除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缺口来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

12、请述我国财政改革的思路、内容及主要问题。(第十章)

答: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思路包括:

1、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公共财政意识,树立民主财政、效率财政和发展财政的观念

2、继续深化相关改革。财政改革是一个体系工程,必然与其他配套改革产生紧密联系,只有拉动配套改革到位,才能为财政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财政税收立法。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法律应该成为公共财政收支的依据,公共组织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公共收支的程序、方式和标准都应以法律为标准,不以政府官员的意志为改变。

4、加强改革总体协调,决策和指挥。财政改革是一项综合性改革,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这就需要综合协调尤其是相关改革政策的协调。就需要财政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避免“政出多门”的情况出现。

5、坚持公平效率原则。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化的财政体制改革方向,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内容包括:

1、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改革。

2、预算管理体制改革。

3、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改革。

4、税制改革。

主要问题包括:

1、财政职能不明确。建立公共财政就要明确财政职能,而确立财政职能就要先明确政府职能。确立在市场紧急条件下,公共财政的职能范围、地位、目标和原则。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对对现存社会主体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进行重构。

2、事权与财权不一致,规范的分税制要求政府间的事权有明确划分,事权与财权一致。

3、配套改革不到位,制约额财政这能的转换。财政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联系,财政改革需要政府机构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配套改革的配合,而正是由于配套改革不到位,从而制约了财政职能的转换。

上一篇:非在校生证明1下一篇:在七一建党节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