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

2024-06-03

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精选6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 第1篇

音乐之都维也纳同步练习题

一、根据拼音写一写。

1.爸爸去了ōuzhōu,晚上家里没有了他,显得有些沉寂。

2.海南有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叫tiānyáhǎijiǎo。

3.如果说这块草地像一张大地毯,那么cǎopínɡ上的花儿就是地毯上的zhuānɡ

shì物。

二、这里是音乐的天堂。

1.在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一填。

音乐乐章乐曲乐坛乐谱

谱写()大师演奏()

陈列()()回荡古典()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乐章()的设计()的乐声

()的圆舞曲()的表演()的艺术品

三、联系上下文,选择带点词的意思。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A.婴儿睡觉用的睡具。

B.发源地、诞生地。

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

A.搅在一起,分辨不开。

B.乐声与花香混合,使音乐令人神迷。

四、读下面句子,带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为了纪念乐坛大师,维也纳的许多街道,公园、礼堂、剧院、会议大厅等,也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

五、句句有关维也纳,说法变变意不变。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缩句:

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反问句:

3.人们把维也纳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被”字句:

六、“音乐之都”,果真名副其实。

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曾有许多音乐家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

如:、、、……

2.“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就连王宫花园的草坪上,也用鲜花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音乐符号作为装饰。”两句话中的“装饰”一词意思不同。第一个指:;第二个指。

3.在维也纳,最著名的歌剧院是,它被称为。而音乐之友协会大厦则被称为。我们可以用文中的两个词来形容这里,是、。

七、音乐家的雅号,你知道吗?

贝多芬歌曲之父

莫扎特乐圣

舒伯特圆舞曲之父

海顿音乐神童

老施特劳斯交响乐之父

参考答案:

一、欧洲天涯海角装饰草坪

二、1.乐章乐坛乐曲乐谱乐声音乐

2.略

三、BB

四、不能,说明维也纳是名副其实的音乐之都。

五、1.维也纳是音乐之都。

2.维也纳难道不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吗?

3.维也纳被人们称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六、1.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

2.略

3.略

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 第2篇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字,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主要词语。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弄清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具体叙述维也纳的。

教学用具:小黑板、挂图。

教学用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提示课题

(1)我国民族乐团已连续两次在世界三大著中音乐大厅之一的“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你知道这“金色大厅”在哪儿吗?

(2)提示课题。

2、初读指导

(1)自读课文,要求:

①画出生字,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②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生字词及自己读错的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①指导生字词。

维也纳 阿尔卑斯山 北麓 多瑙河

装饰 华尔兹 掺和 甚至 镂花 梁柱

a.提示学生注意字音:纳、瑙是鼻音声母,甚读前鼻音。

b.字形:卑的第六笔为撇,不能分开。

②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

a.分小节读课文。

b.通读课文。

(3)通读课文,指导分段。

①默读,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在一起?

②交流。

第一段(第1节):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第二段:(第2~4节):维也纳无论是历史、装饰还是人们的生活都离不开音乐,不愧为“音乐之都”。

第三段:(5~6节):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非常宏伟壮观,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响。

(4)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1、复习

(1)听写。

优雅 掺和 装饰 星罗棋布

集体订正。

(2)这篇课文分几段,各段段意是什么?

2、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勾划下来。

①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出纳人是世界著 听音乐之都。

②你认为什么叫“音乐之都”?

③训练朗读。

(2)全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交流。

(古典音乐的摇篮;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世界著名的歌剧中心。)

(3)学习第1自然段。

①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

(维也纳的地理位置,这里环境很美)

②指导朗读。

(4)学习第2~4自然段。

①读读想想。

每自然段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②第二自然段。

a.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中心句)

b.你知道什么叫“摇篮”/(我们最初成长的地方)

c.像怎么读懂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的?

d.指导写法:把中心句放在自然段的开头,突出了要写的主要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e.指导朗读。

③第三自然段。

a.找出中心句。

b.你是怎么读懂:维也纳是一座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

c.指导朗读。

④第四自然段。

a.找出中心句。

b.你怎么知道维也纳人一天也离不了音乐?

c.指导朗读。

⑤指导背诵。

a.讨论方法。

b.自由练背。

c.配乐背诵。

第三课时

1、复习

指名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继续精读训练

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读第5自然段,理清顺序。

这一自然段按什么顺序介绍国家歌剧院的?

(先简介历史,再描写它的宏伟壮观)

(2)细读。

①从文中哪些地方乍出歌剧院的历史悠久?

(创建于1869年,世界歌剧中心)

②看录像,读文。

从哪些地方可看出歌剧院宏伟壮观?

从整体造型到内部设施。

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条理清晰)

(3)引读第6自然段。

小结:国家歌剧院是“音乐之都”维也纳璀璨的明珠,让音乐之都更美。

3、.总结课文,朗读课文。

(1)你最喜欢“音乐之都”的什么?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

(2)指名读,评价。

4、指导.写作方法,延伸

(1)这篇课文有一个很重要的.写作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能谈谈吗?

(2)交流。

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 展开叙述,体现特点。

(3)练习。

每小组设计一个中心句,练习围绕中心句从各方面展开叙述。

音乐之都维也纳练习 第3篇

下面笔者从国标本苏版教材五 (上) 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课例谈开去。

教材简介:《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给孩子们介绍了一个有悠久古典音乐文化渊源的异域城市。文章围绕“维也纳是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 歌剧院和音乐大厅星罗棋布”这4个方面介绍了音乐之都。课文是总分结构形式。如果单从文字阅读上看, 学生基本都能明白文章大意, 但由于学生对这个城市很陌生, 对高雅的古典音乐更知之甚少, 对城市文化的感悟能力就太欠缺了。如何从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阅读能力出发寻找课堂突破口, 创设有效性课堂呢?

笔者从古典音乐欣赏入手, 这篇课文的音乐元素, 需要学生有感性认识, 需要大量的古典音乐的知识链接。因此当笔者和音乐教师联手, 启动了一节打破学科壁垒的欣赏课。从欣赏古典音乐出发点燃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兴趣, 让孩子对这个城市产生憧憬, 怀着无限地向往追寻着古典音乐圣地。笔者和孩子们共同聆听了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贝多芬的《第九 (合唱) 交响曲》以及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 美妙的音乐如同进行了一次丰富的精神之旅, 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这个陌生的城市。

一、情境导入, 提出有效问题思考“都”

片断一

(屏幕出现维也纳的城市风光照, 轻柔地播放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

师: (板书课题) 维也纳, 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她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 美丽的蓝色多瑙河哺育着这个城市。她是古典音乐爱好者顶礼膜拜的圣殿, 从那个梦幻美丽的城市中走出的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每一个名字都是那么的如雷贯耳, 她是古典音乐的发源地, 她被誉为“音乐之都”。

生: (齐读课题) 音乐之都维也纳

师:你们了解维也纳吗?是怎么了解的呢?

生:我是在看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知道的, 它可是闻名遐迩的音乐王国呢!

生:我是在音乐欣赏课上知道这座城市的, 有很多的古典音乐大师都出自维也纳, 那里有一流的音乐大厅。

师:你知道音乐之都维也纳中的“都”指什么吗?

生:我认为是首都, 文章第一小节就说它是奥地利的首都。

生:我还查了字典, 这个“都”还有时指大城市。

师:联系课文, 查阅字典都是研究的好方法, 但难道仅仅由于因为首都、大城市就被誉为“音乐之都”了吗?你们觉得这样的理解贴切吗?

(生沉思片刻, 有些犹豫, 有些迟疑, 有的孩子微微摇头)

师:让我们走进维也纳, 走进文章, 也许我们的疑问就会水到渠成地解决了。

备课伊始, 笔者抓住课题的“都”思考, 起先理解为“首都”“大城市”。但感到都不够贴切, 然后又翻阅了《说文解字》《辞源》, 最后在《辞源》中寻找了这样一条解释“汇聚”, 《管子》文曰:“人皆赴高, 己独赴下, 卑也。卑也者, 道之室, 王者之器也。而水以为都居”。笔者觉得这样的理解还是勉强。

果然课堂中也生发了这样的疑问, 甚至更多孩子处于“愤悱”状态, 这样的问题追思就是基于孩子的认知基础, 基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而起的有效问题。孩子在初步感知“都”时, 他们个人探究过程思考的面比较狭窄, 只能从字面上去解释。课堂就是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走向未知, 从狭隘走向宽广, 从浅薄走向深邃。这个过程需要让孩子领会有效研究方法, 在多维对话中感受智慧碰撞的快乐。孩子就在宽松的、民主的氛围中主动发问, 在轻柔的音乐中缓缓地开始异国之旅。

二、多维对话, 运用有效策略走进“都”

片断二

师:作者用了一个极富想象力的比喻, 你能找出来吗?

生: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师:“摇篮”原意是孕育婴儿睡觉用的床具。那维也纳这个“摇篮”孕育了什么呢?

(孩子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问题。)

生:维也纳孕育了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 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

生:维也纳还孕育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维也纳的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大师们的乐谱和手迹呢。

师: (配乐《蓝色多瑙河》) 是啊!小约翰·施特劳斯深情地注视着缓缓流过的多瑙河, 他的创作激情在澎湃, 他脑海中有美妙的音符在游走, 他兴奋地创作了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 是维也纳给了音乐家创作的灵感, 是维也纳给了音乐家心灵栖息的家。维也纳是孕育古典音乐的“摇篮”, 结合搜集的资料, 谈一谈你对“摇篮”的理解。

生:贝多芬在维也纳的森林里漫步, 虽然他双耳失聪了, 但他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盛夏的午后突然雷电交加, 狂风大作, 雨倾盆而下, 贝多芬激情满怀, 回到家中在钢琴上演奏着, 维也纳孕育出闻名遐迩的《雷电波尔卡》。

生:我还想讲舒伯特, 他回忆着曾经母亲温情的怀抱, 他也许就把维也纳当成自己的母亲, 轻轻哼唱着动人的旋律。 (点击播放舒伯特的《摇篮曲》)

生:维也纳还给“音乐神童”莫扎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父子很多灵感呢。

师:这摇篮中有汩汩流淌的营养, 蓝色的多瑙河就像甜美的乳汁, 阿尔卑斯山脉就像健美的臂膀。优美的乐章记录了他们的音乐生涯, 陈列在博物馆的音乐家乐谱无声地向人们讲述了关于这个“摇篮”的辉煌。

教师、孩子、文本、多媒体的多维对话, 有效推进了对“都”的理解, “都”就是摇篮, 就是发祥地, 就是古典音乐诞生的地方, 就是无数音乐大师汇聚的地方。这摇篮中有温暖的人文关怀, 音乐家在这里自由地创作。“都”的思考在文本的解读中不断生成, 在有效对话中不断丰富, 在研究中不断深入。

当教师深情款款地描述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创作环境时, 美丽的多瑙河, 流淌的音乐, 构成了一个有魔力的磁场, 吸引了孩子的注意, 调动了孩子积极的情感体验。课堂上孩子们用一种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原来单一、他主、被动学习方式正发生奇妙的变化。孩子们通过资料的补充理解了“摇篮”, 联系在音乐课堂中的感性认识, 互为补充。

多媒体的优势在提高教师授课的描述魅力, 有助于学生产生形象、直观、丰富的感性认识, 激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积累;还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再创造, 语言蕴藏的无穷想象在美妙的古典乐声中得以彰显。音乐元素和文学元素在这里巧妙地融合, 孩子的人文素养在这里浸润。

片断三

师:“都”是“摇篮”是发祥地, “都”还是城市中每一人生活的必需, 而这里更是让无数音乐爱好者神往的原因是什么?

生:这里有世界一流的被誉为“世界歌剧中心”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 谁都希望能有幸进去听新年音乐会。

生:我们几个同学对维也纳的歌剧院和新年音乐会有浓厚的兴趣, 形成了研究小组。

生:我觉得是规模宏大的, 文中是这样描述的“设计最独特的是移动舞台, 纵深46米”“乐池可以容纳110人的乐队。舞台的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这里列举的数据有:46米, 110人, 1500平方米。它本身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生:更让我们惊叹的是音乐协会大厦—“金色大厅”, 我觉得这是一个装饰精美的“金色大厅”。请允许我来为大家介绍,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4个金色, “金色墙壁”“金色大门口”“金色胸像”“金色镂花梁柱”真不愧为“金色大厅”

师:这金色大厅的确是一部华丽乐章。这“金色大厅”的出名, 更是因为令无数音乐爱好者魂牵梦绕的新年音乐会。

生: (有板有眼地叙述)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已历经半个多世纪, 去维也纳听一次新年音乐会, 是许多人的终生梦想。但是, 金色大厅只有2000多个座位, 且大部分都是属于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会员们的, 一般人必须提前一年预订入场券, 并通过抽签决定谁可以获得入场券—据说有人试了10年也没有被抽到。

目前全球有40多个国家的电视台通过国际卫星进行现场转播, 收视观众接近20亿人, 堪称观众最多的世界第一音乐盛会。

生 (激情满怀地) :我给大家带来的是新年音乐会中保留的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 你听, 它以进行曲的旋律让现场的观众摇摆起来, 它更以铿锵的旋律让全球20亿观众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春天从维也纳的金色大厅里传出。

(点击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极富感染力, 孩子们沉浸其中, 不知不觉地摇摆着身体, 表情充满着神往。)

师:孩子们, 你是不是觉得“音乐之都”的“都”含义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呢?

生:是指汇聚最顶尖音乐大师。

生:是最顶尖音乐发行的地方。

师:是一个生活、生命都熔铸着音乐的圣地。

如果说课前的研究是一种自发行为, 那在这两个片断里他们对“都”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自觉的状态。他们很想走进那“一日也离不开音乐”的维也纳, 他们思绪已经在古典音乐中盘旋。他们很愿意将自己对维也纳的想象与伙伴交流, 这就是爱倾诉、愿意表达的展现, 语文的魅力就在于学生喜爱用优美的语言交谈, 愿意将自己的想象化作一次审美的需要。学生对“都”的理解已经很语文化, 不再是生硬的词条解释, 而是很具象化, 很有意境的理解。他们已经从语言的推敲渗透到一种生活状态的向往, 这应该就是语文的生命所在吧!

孩子们有的采用与文本直接对话, 挖掘文字中列举的数据证明这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有的采用观察图片, 用4个金色说明金色大厅的特色;有的采用的是搜集信息, 用资料补充课堂;有的找来新年音乐会的保留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 富有感染力的解说词, 铿锵的旋律征服了每一个听讲的学生。多媒体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学生各执一端, 然后在一起碰撞后汇总。他们研究后发现“都”指的是这里集中了世界一流的音乐大厅, 汇集了世界最著名的音乐盛会。笔者发现和预设的“汇聚”已经不谋而合了。最后的研究总结, 对“都”的理解是一种很贴近文本的领会, 更是各自独特的感悟。这一节课中融汇了音乐元素, 融汇了语言的感悟, 融汇了对有效研究的叩问。

三、多元生成, 拓展有效研究延伸“都”

片断四

师:我们积极对话中, 逐渐撩开“都”的面纱, 明白它是汇聚, 集大成者的意思, 那我们是否有兴趣拓展研究“都”, 同学们可以伙伴合作搜集资料, 根据城市特色筛选整合材料, 可以制作PPT展示。

对称之都—北京时装之都—巴黎

佛教之都—曼谷沙漠之都—开罗

这样的延伸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发展策略, 孩子课后通过研究, 制作的PPT虽然稚嫩, 但激情可嘉, 一个个信心十足地走上讲台演示, 还真有模有样呢!多媒体的运用有时可以称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台, 换一种角度认识多媒体的使用方法, 增强多媒体运用的互动性, 打破媒体为教师垄断的工具。

音乐之都——维也纳 第4篇

古老历史

宁静的多瑙河畔,早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我们熟知的神圣罗马帝国在976年,将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好事多磨,虽然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1291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1308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1313在位,1312-131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1439奥地利公爵,1438-1439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1493德意志国王,1452-1493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爱国主义第一次在维也纳真正发扬,是1529年奥斯曼帝国首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音乐之都

好多人一提到音乐,就会想到维也纳,而几世纪以来音乐也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每当到夏天夜晚公园便会举行音乐会,与它紧紧相连。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和约翰-施特劳斯父子的圣地。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脱颖而出的乐者。除此之外﹐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引了不少的年轻人。如果您喜欢音乐,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人们在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室内演奏的传统,尤其在阖家欢乐的时候,总要演奏一番,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更有趣的是,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议事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这几乎成了惯例。

音乐大师

想必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施特劳斯父子这些名字,在全世界都如雷贯耳,而他们都曾在维也纳度过多年音乐生涯。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月光奏鸣曲》、《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天鹅之歌》、《冬之旅》,小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如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维也纳的古典主义音乐在世界上闻名遐迩,几百年来贡献了不计其数的作曲家,至今仍影响和激励着当代音乐家。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的1月1日由维也纳爱乐乐团在金色大厅举行并向全球直播,维也纳歌剧院舞会是每年维也纳狂欢节的高潮,其它如维也纳华尔兹、维也纳少年合唱团等和维也纳众多的歌剧院和戏院一起闻名世界。

旅游景点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第5篇

教材说明 〔解题〕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世界名城,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素有“多瑙河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诱人。但本文并不是侧重描写维也纳的自然风光,而是侧重描写维也纳作为“古典音乐的摇篮”,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维也纳的名字始终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许多音乐大师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约翰•斯特劳斯父子和勃拉姆斯等都曾经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他们的许多著名乐曲均诞生于此。维也纳的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不少街道、礼堂和会议大厅都是以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世界著名的新年音乐会。〔结构分析〕

本文描绘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作为“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的独特风情。全文共有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具体描绘作为“音乐之都”的维也纳。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18世纪以来,维也纳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第四层(第5~6自然段),写维也纳著名的金色大厅和盛大的新年音乐会。

第五层(第7自然段),总结维也纳不愧为“音乐之都”。

〔语意理解〕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它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一个山清水秀……更增加了这个城市的风韵。”

本段文字简要介绍了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

奥地利是欧洲中部的内陆国,同捷克、匈牙利、意大利、南斯拉夫、瑞士、德国等国家相邻。面积83853平方千米,人口800多万。全境70%为东阿尔卑斯山地,森林和水力资源丰富。北部多瑙河沿岸为丘陵和平原。温带阔叶林气候,低处气候温和,高山较寒冷。富含矿藏。1955年获得独立,同年10月宣布永久中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达,旅游业甚盛。

阿尔卑斯山是欧洲南部的近期褶皱山脉。西起法国东南部的尼斯,经瑞士、德国南部、意大利北部,东到奥地利维也纳盆地。弧形,长1200千米,宽120~200千米,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山势雄伟,4000米以上的高峰达数十座,最高峰勃朗峰海拔4807米。莱茵河、多瑙河、罗讷河等许多河流发源于此。崇山峻岭,交通不便,山坡森林密布,高处为草地,许多高峰终年积雪。

麓即山麓,山脚的意思。北麓即北面的山脚下。盆地,被山或高地围绕着的平地。

多瑙河,欧洲第二大河。发源于德国南部黑林山东麓,向东流经奥地利、捷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国,在罗马尼亚的苏利纳附近注入黑海。全长2850千米,有支流300余条,流域面积达81.7万平方千米,中游和下游有广大平原。蕴藏巨大水力资源,有多条运河连接河系,是沿岸各国间重要的运输线。河口附近形成巨大的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区。

山清水秀,形容山水风景优美。波光粼粼,水面明净光亮而有细小波纹。风韵,优美的姿态。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风韵几个词语生动描绘出维也纳所处地理环境的优美景色和城市的独特 韵味。

“18世纪以来,维也纳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古典音乐,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的音乐(不包括民间音乐)。有时专指西方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音乐,特别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音乐或师法于该乐派的音乐。也常作为现代派音乐和爵士音乐的对称。

本句为本自然段的总起句,概括介绍了维也纳之所以被称为“音乐之都”的缘由:它是古典音乐的摇篮,是许多世界著名的大音乐家度过音乐生涯,谱写优美乐章的地方。

“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装饰,即装点、使美观。本句为第二层的总起句,概括介绍了维也纳与音乐的不解之缘,整个城市都充满了音乐的氛围,是一座音乐气息极其浓厚的城市。接着从音乐家的雕像、用音乐家名字命名的地点和王室花园的草坪等三方面来具体介绍维也纳是“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维也纳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本句为第三层的总起句,进一步介绍维也纳音乐氛围的浓厚。人们每天离不开的只有空气和水,而音乐对于维也纳来说,就好比空气和水一样重要,是人们生活不能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从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每天都离不开音乐”。一是漫步时随时可闻优雅的圆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有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家庭聚会时演奏室内乐;四是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也有演奏古典音乐的习惯。这四方面表明维也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音乐,音乐如影随形,伴随着人们的生活。

“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本句为第四层的总起句,总写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著名的“歌剧中心”。下文以“总———分”的方式介绍了这座世界著名的歌剧院。首先总写其从造型和色彩上本身就是一件完美艺术品。然后从观众席、乐池、舞台、内部装饰等几方面具体描写了这件完美的艺术品。其后又从歌剧院的用途和知名程度两方面进一步说明了这个“世界歌剧中心”的重要地位。

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

“维也纳真不愧为世界„音乐之都‟。”

本句总结了上文四个方面所介绍的维也纳,赞美维也纳不愧为世界“音乐之都”的美誉。从文章第二段的收束来看,全文介绍维也纳这座音乐之城所用的写作方法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方法;从文章介绍“音乐之都”的每一部分看,运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法。

〔写作特点〕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维也纳作为一座世界名城有许多可写之处,但文章对维也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风光一笔带过,着重介绍维也纳作为一座“音乐之都”的独特风情,重点很突出,详略处理自然得当。2.熟练运用“从部分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的写作方式,使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3.文字生动简洁,优美明快,引人入胜,激发读者对“音乐之都”的向往之情。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无穷魅力,体会作者对维也纳的热爱、赞美和向往之情,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

3.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4.认识2个生字,正确书写9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维也纳“音乐之都”的无穷魅力及风韵。

2.弄清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请学生在课前收集、交流自己对一些音乐家和维也纳这座城市的了解情况和感受,如文章、图片、录像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的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与向往。文章首先介绍“音乐之都”的地理位置,接着从三个方面具体叙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最后介绍了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宏伟壮观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让学生了解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及其在世界乐坛上的影响,是学习本文的重点。课文内容通俗易懂,理解上应该不存在较大的困难,但是学生的理解可能囿于自己的经验,而导致认识的肤浅。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时,要通过对“原因”的探寻,体会到“音乐之都”背后深沉的文化内涵。

(2)课前准备。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找与维也纳相关的资料,如介绍维也纳的文章、书籍、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听一听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等音乐家的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既能为学习本文做准备,也为后面办风光图片展做铺垫。根据本地教学条件,教师可以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音乐和图片等)。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激发探究“音乐之都”的兴趣。

可以先出示维也纳的风光图片,谈话导入:作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三座城市之一的维也纳,至今仍保持着昔日显赫的地位。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南面是深幽的山谷和开阔的平原,是一座典雅、美丽、清洁的花园城市。维也纳的标志就是音乐,古典音乐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板书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产生了哪些问题呢?

②初读课文,感受“音乐之都”的风韵。

一是要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畅。二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可以根据课后思考题,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问题:你觉得维也纳是个怎样的城市?然后互相交流读文后的感受。

③细读课文,触摸“音乐之都”的灵魂。

课文语言简洁、优美,对维也纳的介绍层次清晰、明快、有详有略,如音乐般缓急有致。教学时切忌逐段分析讲解,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语句,边读边思考、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可以参考以下的环节:

第一步,探寻被称为“音乐之都”的原因。先请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叙述的,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组织交流: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其中以创建于1869年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著名,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第二步,触摸“音乐之都”的文化内涵。

首先,可引导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一是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二是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三是为什么说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四是为什么国家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

接下来,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一个问题,认真仔细地读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寻找答案,并将自己读后的感受与学习伙伴交流,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教师组织交流。

组织交流时,教师要把理解、想象与朗读结合起来,尤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受音乐之都强烈的音乐文化氛围。

比如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可以先理解“摇篮”的意思,接着请学生朗读课文,在学生的朗读中,教师播放其中一位音乐家的乐曲(如《蓝色多瑙河》)。学生读完课文,听会儿音乐,教师再作激情引导:维也纳曾是那些著名音乐家生活、学习、进行音乐创作的地方,对他们一生的成就产生极大的影响,从这里走出了一个个音乐巨子———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正是他们造就了欧洲的古典音乐。这样的一座城市难道不是“音乐之都”吗?最后,在音乐声中师生共同朗读课文。

交流其他三个问题时,要注意的几个关键是:

第二个问题(课文第3自然段):先请学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然后交流“到处可以看到”、“多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就连……也用……”,交流时根据学生回答展示图片文字等资料,最后读出浓浓的音乐氛围。

第三个问题(第4自然段):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读着这一自然段你仿佛看到什么?闻到什么?听到什么?你感觉到什么?请抓住重点词语读出你的感受。(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真让人心情舒畅)然后配乐指导朗读。

第四个问题(课文第5、6自然段):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感受到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怎么样?接着交流歌剧院的宏伟壮观,出示相应图片让学生欣赏。然后交流它在全世界的巨大影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歌剧院中浓浓的音乐氛围。然后指导朗读。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充满激情地总结:“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是的,音乐就代表着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这座“音乐之都”的风光景物、行云流水,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父子、勃拉姆斯等音乐巨人,给世人留下无数不朽的乐章。歌剧院、音乐厅几乎遍及全城,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会议厅、剧院、公园比比皆是;在公园、广场或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音乐大师们的雕塑、故居或墓地。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自然、历史和人文的胜景为我们提供了丰盛的大餐。

第三步,诵读课文,积累记忆。可以请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朗读和背诵。

④领悟表达的方法,学习作者的写法。从阅读中学习作文,是“取法乎上”的方法。2、3、4自然段是通过先概括后具体的方式进行描写的,这样的写法条理清楚,事实明白。引导学生在体会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说说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并结合课后练习引导学生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段落。

(2)把读课文的感受写下来,可以写在课文空白处,也可以写在另外的笔记本上。

3.迁移练习。

(1)识字和写字。注意“饰、坪、掺”等字的读音。练写课后的9个生字,注意写好“巷、谐、煌”等容易写错的汉字。要注意强调正确的写字习惯。

(2)填写恰当的词语。

()的歌剧院()的维也纳()的多瑙河

(3)读课后习题2中的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意思以及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找出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或自己感兴趣的段落抄写下来。

4.语文实践。

课外搜集与维也纳这座城市相关的自然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为后面的图片展览做准备。

资料

〔音乐之城———维也纳〕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南岸、阿尔卑斯山北麓的小盆地中,城市依山傍水,绿荫环绕,景色秀丽,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被称为“多瑙河的女神”。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18世纪以来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华尔兹舞曲的故乡。作为音乐名城,维也纳拥有众多的歌剧院、电影院,各式各样的音乐厅遍布全城。最显赫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建于1869年,是一座古罗马式建筑,这里曾经首演过莫扎特和贝多芬的作品,19世纪欧洲所有著名歌剧作家的作品,都在这里上演过。1945年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1955年又按原来的样式重新建造。每年这里都有音乐比赛,是全世界的歌剧中心。漫步维也纳,几乎到处都可以看见音乐对这个城市的影响。许多街道、公园、剧院、会议厅等都是以世界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不少著名音乐家的雕像矗立在花园里或广场上。在内环路的城市公园里,可以看到伟大的约翰•施特劳斯正在聚精会神地演奏小提琴;沿着内环路,还会看到贝多芬、莫扎特等音乐大师的英姿。这些音乐大师都曾在这座音乐名城度过多年音乐生涯。

维也纳的城市布局层次分明。415平方千米的市区,分为“三环一带”,即内城、外城、郊区和一条玉带般的多瑙河。内城街道狭窄,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历史建筑物。19世纪在拆除城墙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环形马路(内环路),宽50米,长4千米,沿街分布着现代化建筑群。外城是维也纳最繁华的商业区和主要的住宅区。外环路的南面和东面是工业区;西郊一直伸展到森林边缘,有众多的公园、宫殿和别墅,参天的山毛榉环绕城市,构成了闻名世界的“维也纳森林”。

历史名城维也纳,一直是东、西欧的重要门户,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交通要道。除了纽约、日内瓦以外,它还是第三个驻有联合国机构的城市。

只要提起维也纳,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约翰•施特劳斯等这些音乐大师的名字,因为这里是著名圆舞曲华尔兹的故乡,也是欧洲许多著名古典音乐作品的诞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乐名城的盛誉。18世纪这里是欧洲古典音乐“维也纳乐派”的中心,19世纪是舞蹈音乐的主要发祥地,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家曾来这里居住,从事创作和演出活动。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父亲是宫廷歌手,他自幼从父学习音乐。1792年起定居维也纳,以教学、演出和创作为生。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贝多芬毕生竭力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在欧洲音乐史上,继承海顿、莫扎特的传统,吸取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音乐成果,集古典派的大成,开浪漫派的先河。他善于运用广阔发展的对比主题,富于动力的和声,使奏鸣曲式发展成戏剧性的结构,赋予管弦乐曲以具有交响性构思的配器。他的创作成就,对近代西洋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主要作品有交响曲9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钢琴奏鸣曲32首(以《悲怆》《热情》等最为著名)、钢琴协奏曲5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16部等。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自幼从父学习钢琴、小提琴,并开始作曲。1761年随父往德、法、英、荷等国旅行演出。1769年三度游历意大利各地,演出其所作歌剧。后曾任大主教宫廷乐师。其作品清丽流畅,结构精致,除奠定了近代协奏曲形式外,继海顿之后进一步丰富了交响乐与室内乐的表现力。主要作品有意大利式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德意志民族歌剧《魔笛》等,交响曲49部(以1788年夏所作降E大调、g小调、C大调三部最为著名)及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钢琴奏鸣曲、各种室内乐,等等。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生于教师家庭。早年在维也纳宫廷唱诗班做歌童。曾任小学教师助手,后以音乐创作为业。在生活贫困,疾病侵扰的情况下,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品以歌曲最为著名,共有600余首,提高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加强了钢琴伴奏的作用。代表作为《魔王》《野玫瑰》《流浪者》,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旅程》等。所做十部交响曲中,以《b小调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最为著名。此外尚作有室内乐、管弦乐序曲、钢琴曲等。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贫苦车匠家庭。8岁起在教堂唱诗班做歌童,后因嗓败被解雇。刻苦自学作曲,1761年起任匈牙利埃斯台哈奇公爵宫廷乐长达三十年。后曾两度去英国演出,创作了《伦敦交响曲》12部。他最早确立近代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形式,废除通奏低音。其创作广泛吸取奥地利、波希米亚等地民族、民间音乐素材,风格质朴。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告别》《惊愕》《时钟》等100余部以及大量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各种独奏乐器的协奏曲、清唱剧等。

〔施特劳斯(1825—1899)〕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其父与他同名,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而他则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老施特劳斯也是位作曲家,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与写过100余首圆舞曲的约瑟夫•兰纳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21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力。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的成就比他父亲更大,他是位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479号。其中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轻歌剧16部。他19岁时就正式登台演奏自己的作品,并获得了巨大成功。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王”。1899年6月3日,他因肺炎在维也纳去逝,维也纳人民为他举行了10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排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美酒、爱情和歌曲》《皇帝圆舞曲》等。其中《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此外还作有《雷鸣电闪》等120多首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16部轻歌剧,对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手迹〕 亲手写的字或画的画。

〔大师〕 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华尔兹〕(英文waltz)现代舞的一种,起源于奥地利民间的一种3/4拍中慢板的舞蹈。用圆舞曲伴奏,舞时两人成对旋转,舞姿舒缓、典雅。也叫慢三步。

〔圆舞曲〕 一种每节三拍的舞曲,起源于奥地利民间,后来流行很广。

〔飘溢〕 飘荡洋溢。

〔街头巷尾〕 指大街小巷。

〔庆典〕 隆重的庆祝典礼。

〔乐池〕 舞台前面乐队伴奏的地方,有矮墙跟观众席隔开。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镂花〕 镂空雕刻的花纹。

〔名流〕(多指学术界、政治界的)著名人士。

〔反响〕 反应,回响。

《音乐之都维也纳》教案 第6篇

有人说:“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失去了音乐维也纳也就失去了一半的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踏上维也纳音乐之旅,去感受音乐之都的魅力吧!板书课题

二.精读训练

1.默读课文,画出中心句。

(1)交流,出示: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

(2)谈谈你对“音乐之都”这个词语的理解。

(3)指导朗读,突出“世界著名”、“音乐之都”。

2.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有名山作为依靠,有名河穿城而过,这里一定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交流。

板书:音乐摇篮

音乐装饰

享受音乐

国家歌剧院

3.仔细读课文,在文中标出重点词语 。全班交流 学习

师: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

讲第2段

(1) 为什么说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

A 生答。同意吗?你真会读书!

B“摇篮”什么意思?(我们最初生长的地方)。在文中指什么?(古典音乐的发源地在维也纳)

C出示多媒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顿、施特劳斯。并对音乐家简介

师:老师在课下搜集了这些音乐并听了听,真是如痴如醉,同学们如果有兴趣,课后也可以找相关音乐听听

讲第3段

过渡:维也纳给这些作曲家以丰富的灵感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为什么说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

A 生答。听懂了没?这么美!想到那儿看看吗?

B 出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小结:维也纳真不愧为音乐之都

讲第4段

过渡:在这个音乐之都里,那里的人几乎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

1.(出示第四小节)从书中哪些文字可以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A.(人们在漫步时……华尔兹圆舞曲。)

(1)了解华尔兹圆舞曲吗?(放音乐)华尔兹就是圆舞曲,是一种三拍子的音乐,一个重拍,紧接两个弱拍。(一边感受乐曲,老师一边轻击节奏,学生很自然的也跟着拍)从乐曲中你感受到什么? (欢快优美 节奏很快) …………

(2)把这种幸福的旋转读出来。(指导朗读)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B.“夏天的夜晚……回荡。”

(1).伴着舒伯特的《小夜曲》,人们享受着夏天夜晚的美妙。谁愿意来读一读。(舒缓而深情地朗读起来) 指名读

(2).欣赏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难怪孔子听到好的音乐,三月不知肉味。听了这么深情的朗读,我们今天午饭都吃不出什么味儿了。还有谁来读?

(3).这就是音乐的魅力 ,读得让人心都醉了。你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小提琴的演奏悠扬婉转。 萨克斯的声音,非常浪漫。手风琴的节奏很欢快,拉得行人直想跳舞。)

(4.)真是个迷人的夏夜!多么令人向往!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学生读剩下的句子。)

C.街头巷尾什么意思?

(1)理解街头巷尾

(2)走在维也纳的街上,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这些音乐。

(3)确实我从网上了解到,在维也纳的宾馆里放的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出租车里放的还是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D.惯例在文中指什么? (在举行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时,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

(1) 在我们觉得应该是庄严肃穆的政府会议上响起的是小夜曲,交响乐, 已经成为惯例、传统。你觉得维也纳人民怎么样?(他们非常喜欢音乐,已经到了痴迷的境界了。 维也纳人很懂得享受音乐,连普通的家庭都能开家庭音乐会,我想他们一个个看上去肯定都是很有修养的样子。维也纳的人们多才多艺。 ………)

2.多么热爱音乐的民族啊!所以维也纳出了那么多的音乐家,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都喜欢到维也纳生活。如果你生活、工作在这充满音乐氛围的维也纳,你感觉怎么样?

(我的心情一定会很轻松,因为音乐可以让我忘记所有的烦恼。我很向往这样的音乐王国,随处能接触到世界各地的音乐大师,有空就去歌剧院,真幸福!相信如果我生活在那里也会每天去参加露天音乐会,当一个小提琴手。 ……)

3.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用你独特的声音,独特的节奏,自由读第四小节。(自由朗读后,指名朗读第四小节)

讲第5段

过渡:是呀,维也纳的人每一天都离不开音乐,在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最著名的是那个歌剧院?

A 自己读,用简洁的词语记下读了这段话的感受。(批注)

B 全班交流。(大:1642个座位,567个站位,舞台总面积达1500平方米。金碧辉煌:连用三个金色)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好处:用具体的数字说明更直观,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 出示多媒体 (国家歌剧院)

过渡:维也纳仅仅是因为它的大,辉煌而闻名世界吗?

D 齐读第6段

E 小结

四 根据板书总结

从四方面详细介绍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音乐之都的无穷魅力,此时此刻,你们最想说什么?齐读最后一段,再读

五 课堂作业

带感情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当小导游把美丽的维也纳介绍给你的家人

板书: 音乐之都维也纳

上一篇:教师师德师风心得体会2010下一篇:我的房间的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