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2024-05-13

携手奋进共克时艰(精选9篇)

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第1篇

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在改革开发的大形势下,在全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后,开始起步发展第三产业。进而提出了“以主带副,以副养主”的战略。随着直管站段体制的实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企业改革重组的有力推进,确立了“客运全局化、货运区域化。工程专业化”的思路。铁路多经企业非主营资产的重组整合不仅主业和多经企业资产、人员关系密切,而且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推动,优化运输主业生产布局将会推动多经企业经营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多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主业分流人员的安置可提供“储水池”作用,也必将促进优化铁路运输主业生产布局开展。

目前铁路多种经营企业基本状况,具有两方面的结构性特点:一方面,企业法人林立,“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更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较强的核心竞争能力,有的甚至没有明确的主营业务。另一方面,企业利润贡献因所处行业不同差别很大,且主营收入与主营利润不相匹配。铁路建筑企业绝大部分收益来自于与主业单位的关联交易,作为多元经营系统的一员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冲击和考验,面对改革带来的新变化,铁路建筑企业如何主动适应新形势,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如何加快公司发展,全面提升企业素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仅就个人认识谈几点看法。

一、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多元经营需要依靠主业优势起步,但不能依赖主业生存。过多地强调依靠主业优势,依靠不确定的政策,不愿意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去发展经得起政策推敲的“自主经营,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项目,必然导致在项目发展上的盲目性和依赖性,影响了多元经营的发展,也不符合刘部长提出铁路多元经营与铁路运输主业“长期共存”观点。铁路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着“重揽轻干”“重效益轻管理”等现象,尽管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但并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许多还停留在本本上,有时不得不靠“人盯人”“人管人”的人治管理手段,没有发挥制度

管理的效用。企业各项指标能否完成,关键点还是要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身上。应围绕安全、质量、效益等主题,围绕实业项目开发、规范经营管理多向职工征集合理化建议。多开展一些保安全、保稳定、增效益等各项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劳动竞赛,最大限度的调动职工的劳动热情。以实业开发、规范管理、节支增效等为重点,发动职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动员职工结合本部门、本岗位的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观念的更新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员工突破观念“围墙”,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兴衰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蕴藏在职工群众中的创造热情动员起来,聪明才智挖掘出来。

二、培养人才,充实力量。就人才而言,铁路建筑企业目前的一个尴尬是:一方面人浮于事,机构臃肿,冗员众多;另一方面人才短缺,人才流失严重。人员多,包袱重,制约了企业管理突破速度。目前,铁路各单位所处的工作环境和产业性质,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不具任何优势,但公司要生存、要发展,又必须吸引一批优秀人才,用好、培养好现有人才。应全面优化队伍结构,坚持从源头抓起,继续控制进人数量,实现职工总量逐年减少,已引进急需为原则,全面清理其他用工,腾岗安置主业富余人员。着力培养木、瓦、油、水、电工复合型工人,满足正常生产需要,促进队伍精干高效。实现配齐配强,结构优化和素质升级,努力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必要条件,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个人成为多面手,企业也提升了队伍的竞争力,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严把安全质量关。“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质量安全,始终是我们企业的生命线,事关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所建造的工程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企业就会丢掉市场,职工就会丢掉饭碗。我们施工企业要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生产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必须是合格产品。作为施工单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明确规定必须做到或明令禁止的刚性条款

是“红线”,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决不能“撞红线”。每个人要把安全责任转化为一种约定俗成的机制,一种象喝水、吃饭、穿衣一样的自然习惯和需求。我们的铁路巡道工,一把铁锤,沿钱敲打,可就是管用,与现在的各类先进检测设备和方法相比,各有千秋。庄子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环环相扣,道理显然,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没有安全的保障,生命受到威胁,倘若连生命都不复存在了,还谈什么现代化建设,百年大计。应实施考核办法等制度,细化完善干部安全绩效,职工作业“两违”考核办法,健全领导干部责任包保、检查写实等制度。将安全实绩与干部任免挂钩,与职工收入挂钩。突出劳动、消防、设备、食品、交通安全等重点,干部作风得到强化,健全了安全责任落实体系。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干好一个工程,树一块丰碑,交一方朋友,建一片市场。

发展的任务艰巨且充满艰辛,任务虽繁重艰巨,但前途灿烂辉煌,我始终坚信一句话“一根火柴再亮,也只有豆大的光。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柴,则会熊熊燃烧”,我们大家应携手奋进共克时艰,为公司实现更大发展而努力奋斗!

设计公司:王娟

2010年12月3日

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第2篇

今天我们组人员有所调整,来了个大三的志愿者,比我的一对孩子还小。对于孩子,自然嘱咐了几句。小孩非常好,有爱心,在疫情面前,别人躲还来不及,她却知难而上,说明她有社会责任感、有担当。虽然裹得严严实实的,但依然感觉到她是外表非常漂亮、内心安静纯洁的女孩,而且声音就像流淌的小溪、清澈见底。通过这件事,我对九零后还真是刮目相看。因为不止是这个孩子,这次疫情,单位有很多年轻的志愿者和积极分子,他们勇敢地站出来,冲在第一线,让我看到了下一代的未来和希望。欢迎年轻人加入我们的队伍。感觉我们的接力棒可以放心地传给孩子们,天气再冷,心里也是暖的。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将来都是孩子们的,相信他们会大有作为、大有可为,想到这些,是多么令人欣慰。

一直以来都是我给别人照相,几乎没有我的影像。今天我们就拍了一张照片,是一起值班的同事给我拍的,发到单位工作群。后来我要给她拍照片,她说不用。“咱们在岗,问心无愧就好”。是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问心无愧就好。

携手奋进共克时艰 第3篇

当金融危机爆发, 当很多中小企业的生存面临极大的考验, 当突如其来的市场恐慌让经营者们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的时候, 作为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国家一级经济期刊, 我们密切地关注着局势的变化, 我们坚定一个信念———《现代营销》杂志的读者和企业绝不能倒下。

应对这场历史上罕见的金融危机, 我们首先清醒地意识到, 我们肩负着比以往更大的责任。《现代营销》厚积十余年, 作为中小经营投资和创富领域的龙头期刊而备受各界读者和企业的支持与厚爱, 凭借这样的实力和号召力, 我们有责任有信心把“化危为机”的营销方略传递给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 给他们打气加油, 给他们提供宏观经济形势的最新动态以及度过危机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出路。

危机当前, 经营者最不能倒下的是精神, 最不能缺少的是信心。如果精神垮了, 信心没了, 企业也就挨不过经济寒冬了。为了给全国的中小企业提振精神, 我们做出的首要事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恢复经营者们战胜危机的信心和勇气, 使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逆境, 并在挑战困难中调整、学习和成长。

在危机正在蔓延的第一时间, 我刊就在“开篇”栏目中提出:“能够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文中提到:“这是我们谁也不能回避的命题:我们是立足以往, 迎头而上?还是消极守望, 蜷缩“冬眠”?而这一切问题的探讨都需要企业经营者在挑战面前保持绝对的信心……危机的打击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危机中实质性的东西触动了我们的核心, 直接造成了企业经营中效益的衰退;而二危机中出现的一些衰退现象作用了我们的心理, 间接地导致了我们丧失掉信心或是信心不足, 但它也足以动摇军心, 溃败事业, 甚至比真正到来的危机所造成的损害更可怕。所以, 战胜任何危机和困难都是要以树立绝对的信心为前提的。”

在随后的几期中, 我们始终贯彻这一重点, 相继推出《危机因素绝不是评判经营者成败的指标》、《长征精神与经营意志》、《从央视广告招标看企业“冬天”里的“春天”》等文章, 围绕坚持信心这个话题, 反复地、从多角度多层次来剖析树立绝对的信心在应对危机中的重要性。正如温家宝总理说的“信心比黄金更贵重”。在所有企业都无可避免地笼罩在经济阴霾下的时候, 谁能树立绝对的信心, 谁就有了加速起跑的冲力, 谁就有了“迎难而上、逆势而上、创新而上”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不遗余力地鼓舞经营者树立绝对的信心, 收到的成效是非常可喜的。最初, 无数经营者来自心理上的压力远比来自市场的压力要大得多。他们看到报纸电视中频频报道的多少多少企业倒闭的新闻而忧心忡忡、顾影自怜;听到经济学家关于消费指数降低、需求减少的分析, 而担心投资减少, 不敢继续招商推广。就在他们举棋不定、看不清方向的时候, 我刊推出的这一些鼓舞士气的文章在市场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篇篇文章说信心, 篇篇文章分析树立信心的重要性, 篇篇文章指出树立信心的充分理由, 这都让经营者触动颇深。他们纷纷打来电话或来信表示感谢, 他们说, 在他们举棋不定的时候, 是这些文字鼓舞了他们的信心, 鼓舞了他们“即使是跪着我们也要是最后一个倒下”的豪气, 由此才使企业有信心度过危机中最寒冷的冬天。

关注危机动态提供最及时最全面的市场信息和最实用的经营策略

当广大中小企业在危机面前措手不及时, 我们作为中小企业的挚友和贴心人, 最关键的是要肩负起帮助经营者找到对抗危机的办法和出路, 帮助企业应对经营中的实际困难。

《现代营销》十余年的好口碑从何而来?全国数万企业和读者的信赖从何而来?是《现代营销》从诞生时就从未动摇过的办刊风格———从实际出发, 从市场出发, 用朴实无华的语言, 简明扼要的道理, 清晰可学的办法, 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从不喊空洞的口号, 我们坚持做的是给企业提供可操作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危机当前, 什么是中小企业在市场经营中最需要的?信息!我们就在第一时间搜集、发布关于金融危机的动态、经济形势的走向、国家应对危机的宏观政策。在“经营动态”栏目中, 我们尽可能多地覆盖各个经济领域, 尽可能多地提供危机下各种行业的发展信息:“金融危机使加工业减产废品回收跌价六成”、“节能减排有望成为新经济增长点”、“广东批发零售企业注销最多”、“鞋服企业找准定位抗危机”……别小看这个栏目中一个个豆腐块大小的信息, 由于贴近市场前线, 涵盖信息广泛全面, 它是经营者每期必看的, 也是了解市场动态的风向标。

我们曾收到一位读者的来信, 他是一名从事废品收购的经营者, 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收废品的经营有一天会与美国的华尔街有什么关系。由于之前眼光闭塞, 他最初没有关心这场危机的动态, 总觉得和自己没有关系, 但几乎一夜间, 他差点儿为此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原来, 危机爆发后, 废品价格暴跌, 但他根本没留意, 仍然按原价收购废品, 到了向上一级废品回收站结算的时候, 库房里满满的废品竟然让他一下赔了100多万。惨痛的教训让他猛然惊醒。从此, 他期期要买《现代营销》杂志看, 了解市场动态。后来, 他正是凭借着对信息的把握和对市场的预测, 才逐渐从亏损中走出来, 避免了倾家荡产的结局。在信中, 他说:“感谢的心无以形容, 《现代营销》是救命的杂志, 编辑们是我最贴心的人……”

着眼实际困难帮助企业找到对抗危机的有效办法和出路

上半年, 我刊所有文章的编排都始终围绕一个核心, 那就是用大量的篇幅向读者传递对抗危机有建设性的营销方略。

危机令企业茫然不知所措是可以理解的。要从危急中突围, 除了要树立绝对的信心之外, 还应该要有正确的应对危机的有效办法。我刊的使命就是要广泛搜集对抗危机的意见和办法, 把这些好招妙招及时地传递给企业, 让广大中小企业经营者在困惑中有路可走, 在迷茫中找准前进的方向。

由此, 一篇篇经过严格筛选、精心编辑加工的文章相继刊出。《重新审视营销战略中小企业在转型中创造赢机》、《透视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闷炉现象》、《企业“软重生”: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精神》、《面对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如何应对》、《缩短供应链连锁零售商积极御寒》、《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借势腾飞的五个方法》、《吸取两大教训让企业在金融危机中寻求突围》《在危机中锤炼重新站起的能力》、《中小日化企业练好内功好过冬》、《旅行社面对金融危机的对策》、《聚强势单点突破弱势企业也能在竞争中逆势而起》……每篇文章、每个营销策略的有效判断, 都是在编辑们查看分析了大量数据和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来的, 每个观点都是建立在客观的市场动态基础上的, 都是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切切实实的困难的。

我们因企业之困而焦虑而忙碌, 为他们献计献策, 这是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媒体的本分。也因此, 每当新一期杂志投放市场, 《现代营销》几乎是所有报刊亭最抢手的财经杂志。因为全国的读者和经营者都知道, 在这本杂志里能够找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的办法。一位读者在来信中写道:“我是名个体经营者, 1999年与贵刊相识后, 是贵刊伴我成长, 它从此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伴侣’和良师益友。贵刊内容充实, 文章精悍实用, 风格清新怡人, 真是看一看相见恨晚, 读一读难舍难分。……贵刊不媚俗, 保持了高品位, 摆脱了当今报刊华而不实的通病, 没有空话虚话, 没有无病呻吟的套话, 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 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品位。”他还说, “贵刊每期都有很多实用性很强的文章, 我都将它剪裁下来, 集中收藏, 按照各个栏目分门别类, 装订成《现代营销》荟萃, 以便查阅学习……”每当收到这样的来信, 我们感到十分欣慰。广大读者和企业经营者们不畏艰难, 拼搏向上的精神和行动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曾有位与《现代营销》相识相知八年的老板感慨地说:“古有楚怀王雪中送炭, 今有《现代营销》危难中援手相救”。我们认为, 救企业就是救我们自己, 帮企业就是帮我们自己。正是秉着这种思想, 现代营销全体编辑始终与企业一起, 守望相助, 风雨同舟。

为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保驾护航是我们对市场经济的最大贡献

危机当前, 在文章的统筹安排上, 一方面我们加大了信息量的提供, 另一方面更使用了不小的篇幅和版面来刊出指导企业走出危机的偏重理论性的文章。有同行曾善意地提醒我们, 《现代营销》自创立以来, 始终定位于中小投资领域, 坚持可读性与可操作性并重。而如今这么大量的理论性文章会不会有走向高端的嫌疑, 会不会影响企业信息的传递进而使企业的宣传效果有所折扣?

不会!任何时候, 我们努力做到保护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危机当前, 我们在文章选材上做出的这种调整和侧重恰恰是出于保护企业最大经济效益的考虑。只有侧重指导企业走出危机的理论性文章, 才能强化本刊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才能使企业尽快找到突围经济危机的办法, 将损失降至最低, 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而任何一本杂志, 只有不断强化时效性和实用性, 才能被市场认可, 才能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中脱颖而出, 受到广大读者的衷心拥护, 才能不断提升发行量和传阅率, 企业的宣传信息才能最广泛地传递到更多读者手中, 让企业收到最好的市场反馈。而且, 很重要的一点是, 实际上, 这些文章说是偏重理论性, 但文中始终坚持理论与案例相结合, 使经营者一看就懂, 一学就会, 并未脱离可操作性的现实要求。

《现代营销》能够成为最受读者喜爱的投资经营杂志之一, 就在于我们善于观察和把握市场动态, 敢于及时调整变化。正是这种变化, 使我们贴近了企业客户的实际需求, 使我们的文章在指导客户解决实际困难的角色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现代营销》提供出的超前的经营策略、独特的办刊风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前景光明、立志品牌建设的优秀企业。他们选择《现代营销》作为第一宣传平台, 来实现将产品推广全国的市场目标。

除了用文字的力量指引企业突围危机之外, 我们还坚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 使企业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金融危机以来, 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 广大中小企业和投资者进入了更加务实的阶段, 在参展观众中, 旨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投资者比例加大, 这对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也是企业扩大宣传效果的良机。我刊紧紧把握这个机会, 在企业没有想到、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 主动奔赴全国各大展会。在每个展会上我刊都免费发放近万本杂志, 使企业在《现代营销》上刊登的宣传信息能够直接面对广大投资者。我们把展会发展成《现代营销》的第二阵地, 借展会的平台宣传我们的客户, 增大企业信息的辐射面和受众群。

企业选择了《现代营销》, 就等于选择了双平台, 极大地扩展了宣传范围, 收到了双倍的宣传效果。企业花一份钱, 获得了两种媒介的宣传效果, 这种真心为企业服务的态度和做法受到了很多新老客户的欢迎和赞赏。

还记得在2008年最后一期杂志上, 在总结一年的工作时, 我曾写道:

“凝视《现代营销》不断进取的品牌高度, 面对不断壮大的读者客户群体, 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到《现代营销》对卓越的追求仍在持续, 企业对竞争和追逐利润的不懈努力仍在持续。在不远的2009年, 我们将献给全国读者一本更加体现本刊实力的特色期刊, 在这个方向上, 我们将不遗余力地全心投入, 我们也必将与企业全力合作, 积极应对各种困境。”

今天, 我们可以自信地说, 2009年上半年, 在帮助企业突围金融危机的努力中, 我们实践了当初的诺言。继往开来, 下半年, 我们仍将在此方向上全力以赴。面对危机, 温家宝总理鼓舞我们“信心比黄金更贵重”、“希望像盏明灯, 给予我们方向, 永不熄灭”, 我们定将这种希望的信念传递下去, 将“迎难而上、逆势而上、创新而上”的出路和办法传递下去, 与企业和读者一起, 迎接阴霾中微露的曙光, 迎接倍加欢人的下一个经济春天……

携手应对 共克时艰 第4篇

采访中发现,昆山和深圳台企中的中小型出口企业,跟往年相比,大部分订单缩减二三成。而北京的台企从事服务业的居多,其服务对象在大陆,挖掘的是内需市场,所以这类台企受危机影响较小,基本上按着既定步骤发展,像呷哺呷哺这样的台企甚至从中抓到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对于这种或大或小的冲击,大陆各地台商保持清晰认识,并且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困难当前,台商们普遍采取缩小生产规模、缩减各项成本、加强内部管理及员工培训等措施,昆达电脑科技甚至将缩减日常费用具体到少开一个灯泡、少用一个垃圾袋。而部分有竞争力的台企,经营战略上作出调整,进行转型升级,或展开内销,或加强研发,或迁厂内地。它们的这种战略调整也有效地减缓了所遭受的冲击。

除了台商自救,社会各界也给予台企各种帮助和支持。2008年12月,国共论坛上,中央政府推出10项惠台政策,其中支持台企参与扩大内需的建设工程和项目、大陆商业银行为台企增加融资800亿人民币、支持和帮助大陆台资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和扶持台资企业自主创新等都是实实在在地惠及大陆台企的政策;此后,台商集中的昆山市专门为中小台企成立担保公司,解决其融资问题。

岛内相关部门也对在大陆投资的台企给予了扶持,如台湾当局经济部门松绑企业赴大陆投资金额上限,由公司净值40%放宽为60%,自2008年8月1日起正式施行。2009年2月19日,第二届上海金融论坛召开,两岸金融监理备忘录(MOU)的签署被提上论坛,这将大大有利于金融危机下的台商扩大融资。在这困难时刻,两岸齐心协力,携手应对,共克时艰。

回顾过去20多年,台资企业在大陆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截至2008年2月底,大陆共设立台资企业超过7.5万家,实际利用台资达461亿美元。

大陆非常珍惜这些台企,在这20多年中,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法规支持和保护台商投资,例如1988年国务院就发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93年4月《汪辜会谈共同协议》提出将互补互利作为两岸经济交流的原则。目前,两岸有关方面正探讨签定综合经济合作协议(CECA)的可行性。

携手抗疫共克时艰征文 第5篇

我从新闻里了解到,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危害远远超过了的“非典”,每天的确诊数据都在不断地上涨着,甚至死亡的人员也在一天天地更新着。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很沉重,看着那些冲锋在最前线奋斗的“白衣天使”们,我不禁鼻子一酸,春节原本是个与家人团聚,共进美餐的美好节日,然而这些“白衣天使”们一直在与病魔拼命地做着斗争,拼命地把那些危重病人从死亡线的边缘给拉回来,同时他们自己也面临着被感染的危险。他们大多也是父母,但在这团圆之际却不能与自己的孩子、父母共度良宵佳节,甚至没时间给家人打个电话。

由于物资匮乏,人员紧缺,在这场不见硝烟但事关无数人生死命运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也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人士,他们主动请战去一线支援,各大单位纷纷向湖北武汉捐款、捐献物资,这些都是爱国的一种表现。那我们家能做什么贡献呢?首先,爸爸的公司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倡导集团495名党员,6800余名员工,及业务发展商们,向武汉疫情重灾区捐款,通过“滴滴爱心”和各种转账方式汇聚在一起,截止1月29日,捐款金额累积已达223万元。紧接着,妈妈的公司也积极捐献,向湖北省肺炎医院捐赠数台价值近百万元的纳滤净水设备,尽全力为疫区做好饮水防护后勤工作。我能做什么呢?我还是个学生呀!妈妈告诉我可以做好自己该做的防护,假期不到处乱跑,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做好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不给国家添乱,就是给国家减轻负担,做到这些,我就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就等于为国家出了一份力。就这么简单!我告诉妈妈:我还要在假期里好好学习,努力打好基础,要研究出这些害人的病毒的解药,长大为国家做贡献!

共克时艰促发展征文 第6篇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用足政策,推动发展。政策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对政策的贯彻落实。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我们要研究国家、省、市出台的政策,用足、用好、用活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释放效应。在用足政策上,我们不要说不能办,而是要多思多想怎么办。我们要真正与创业者同呼吸、共命运,真正把政策化为推动青阳快速发展的动力。

越是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就越要有干劲。我们不但要创新招商方式,还要强化招商服务,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招商成效。近几年,我县积极开展网上招商、小分队招商、驻点招商,这些形式不同的招商方式,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引进了一大批项目。我们必须把这些项目和企业建设好,发展好,让其做大做强,最大限度拓展招商效应,使青阳真正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

当前,我们还要改善民生,服务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民生是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桥梁,而良好的民风则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环境。我们要发挥道德的引领作用,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构建真正体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营造政府服务人民、民众拥戴政府的政治生态环境。

共克时艰 赶考“开门红” 第7篇

赶考“开门红”

对银行业而言,“开门红”是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赢在“开门红”,则能“全年红”。然而,今年突然来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打乱了XX支行的工作节奏,面临着疫情下的“开门红”大考!

迎考,需要强信心。“赶考”中,XX支行在省联社XX办事处和总行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强信心、激斗志、拼干劲,下好先手棋,做到疫情防控和业务经营两手抓、两不误。XX支行党员将战斗堡垒建在最前沿,激励全行上下勠力同心,共同迎考,带着“首战必赢”的决心,促攻坚。

备考,需要聚人心。按照XX农村商业银行2020年“开门红”营销工作要求,XX支行及时召开“开门红”动员部署会,提出“确保目标”“争取目标”和“冲刺目标”,激发员工拼搏奋进的雄心,营造出早谋划早开局、早投放早收益的氛围,压力层层传导、任务层层落实。以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考核导向,增强员工的战斗力和向心力。

加考,需要拼用心。按照总行的决策部署,抗疫,为“开门红”增加了一道“加考题”。对此,XX支行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专班,制定详细周密的防疫举措和应急预案。购买到酒精24斤、84消毒水30瓶、医用肥皂2件、手套100个、体温枪2支,加上总行发放的口罩等防疫物资,使支行

有较为充足的物资应对疫情,强化疫情防控,确保客户和员工的安全;严格执行“三管理三询问三引导”和“四个一律”工作机制,凝聚众志成城的力量,助力企事业单位复产复工。

赶考,需要筑同心。战“疫”以来,总行行迅速出台了“支持实体经济十条”和“战疫贷”信贷产品,XX支行按照总行要求,通过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筛选高值客户和价值客户进行拜访和维护。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及“三农”相关贷款单列信贷计划,满足需求,提高产能,提供“保姆式和一站式上门”服务。截至3月末,投放个人生产实体生产经营贷款506万元。与信贷客户携手同心,共度难关,承诺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

赢考,需要暖民心。按照总行党委要求,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的生动实践,一方面在科学防控的基础上坚持开门营业,确保金融服务“不打烊”;另一方面,主动对接辖内客户,利用大走访和百行进万企等活动为载体,下沉服务,主动关心、关爱客户,了解客户生产经营、受疫影响及资金需求等,模清底数,制定金融支持计划,做客户的贴心人。同时,做到因户施策、一户多策,分类排队梳理,灵活应用信贷政策工具,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下调利率、展期、延长还款期限、续期等手段,与企业共患难,共克时艰。在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向高值客

户送去口罩200只,打好感情牌,培植忠诚客户群体,做真正有温度的银行。同时,还组织员工党员向社会捐款捐物,充分体现守望相助、向上向善的慈善力量,以实际行动驰援抗“疫”一线。

破冰前行共克时艰 第8篇

孙光圻:航运业这两年并没有出现回暖, 整体来看还属于度寒冬, 今年上半年集装箱运价调整, 上扬是临时性反弹措施, 是航运企业为扭亏为盈的保本策略, 但这也只是暂时现象, 其实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很大程度上是航运受到经济危机影响,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以令人震惊的速度席卷全球, 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性金融危机, 影响范围之广、冲击强度之大、破坏程度之深, 为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所罕见。单从表象上看, 全球性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 但如果将金融危机放入经济周期中再认识, 这是必然的经济规律, 次贷危机仅仅只是一个导火索。金融危机爆发后, 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 快速传导至航运业, 使得航运业遭受重创。然而, 金融危机对航运业的重创既是挑战, 也是机遇。当前的形势, 正是相关企业和部门修炼内功、调整结构, 使中国航运充分与国际接轨, 争取成为航运强国的好时机。

蒋利群:天宝轮船公司成立于1993年, 总部位于美国纽约。主要经营全球散杂货和工程项目运输业务, 现拥有船舶37艘, 大部分是20000~40000吨级双甲板多用途船, 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灵活多样的海运需求。

如果谈到眼下航运海运业, 我们只能用“不景气”这三个字表示。个中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我们认为主要是前期造船多, 导致运力过剩和眼下经济不景气造成的。从造船来说, 在2007、2008年几乎船东和货主都掀起了造船高潮。2009年以后到现在, 船舶运力严重过剩加上经济不景气的局面, 使整个船运、海运都不好。

许群:上海格林福德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 是商务部批准的国家一级货运代理企业, 总部设在上海。如果谈到近几年航运、海运市场, 我们的感受当然是最直接的。可以说自从2008年以来, 几乎一直处于直线下降的状态。虽然说从今年四月、五月海运方面曾出现过小的“高潮”, 但其实各家船东纷纷在六月份的摇旗呐喊的涨价状态里, 最终坚持不过市场低迷的状况。海运、海运市场的低迷, 实际上直接反映了世界经济的现阶段格局。从大方面讲, 无论是政治因素还是金融危机的后期因素, 都导致了经济的下滑, 进而影响到航运、海运。这种态势据我们看, 应该说还会持续一定阶段。各个船家都在受到仓位箱量的压力, 产生了互相竞价的趋势。就目前来看, 这种竞价的趋势起码在2012年底也不太会改变。”

中国储运:目前运价整体上扬, 对航运业有何影响?能使企业摆脱困境, 渡过难关吗?

孙光圻:应客观看待和评价航运企业的提价动作。应从航运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生存、竞争与合作之道观察, 这样更为全面与客观。

首先, 是航运企业的生存法则。任何一个企业在市场中当首求生存。如果连活都活不下去了, 何谈发展二字。应该看到, 在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风暴以及欧债危机的巨大压力下, 航运界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滑铁卢”。散货与集装箱的运价指数大幅下滑, 跌幅高达5~10倍, 企业入不敷出、负债严重、亏损巨大, 有的竟高达一百几十个亿。在此严酷状况下, 如听凭运价继续“自由落体”, 则航运企业将面临破产前景。而且从运价变动的规律观察, 去年运价之低迷实已跌至低于成本的扭曲状态, 因此今年以来, 航运企业的提价动作, 实际上是一种不得不为之的“图存救亡”, 即使连涨3次运价, 也只不过是恢复到往昔一种市场景气时的正常水平。这是一种平衡赢亏的运价, 并非牟取非正常超额利润的垄断市场行为。另外, 从航运市场的波动规律来看, 这次运价回调也是一种“触底反弹”的正常现象。

其次是竞争。任何一个航运企业为追求市场中的制高点, 都会采取必要的个性化竞争手段。在去年的航运“寒冬”中, 可以看到各类航运企业使出浑身解数, 力图在市场低迷的萧条环境下脱颖而出。从竞争策略角度无非两大类基本手段, 一是提高服务质量, 如“天天马士基”之类, 力图以明确的捷便的“准班率”承诺 (以及相应的误时赔偿) 来争取客户;另一类则是内部深挖潜力, 调整船队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拆解或闲置部分运力, 力求在缩减成本的基础上降低价格, 来吸引更多的客户。应该说, 去年运价之严重下跌, 也正是各航运企业竞相降价以争夺客户的苦果。

最后是合作。去年在航运“寒冬”下航运企业的竞争应对之道, 显然没有使之脱困。在严酷的市场冲击下, 航运企业应能认识到竞相跌价不是办法, 特别是在航运巨头之间, 这种残酷的杀价竞争只能带来悉败俱伤的危局, 任何一家航运企业都无法“独善其身”。因此我们终于看到了今年以来, 一家宣布提价, 其他家不是“按兵不动”而是相应跟上, 连环提价的反“竞争现象”。这从另一角度来看, 是一种新的合作策略, 是新形势下的“抱团取暖”, 是一种出自生存危机下的“条件反射”。

然而, 从国内外的经贸与航运演变趋势评价, 导致这场航运“寒冬”的冰雪源头尚未消泯。在可预见的未来, 燃油价格之不稳, 运力供需之失衡, 人民币汇率之波动, 仍似“三座大山”压在航运界的头上。现在的运价上升, 只是暂时。而更重要的是, 航运企业不应在运价的联席攀升中走向诸如“班轮公会”般的运价垄断。如果那样, 则很可能引起贸易界的强烈反弹而再吞新的苦果, 因为航运和贸易总是一组无法解脱的“利益攸关方”。故而, 应寻找彼此之间的赢亏平衡点, 共渡难关。

中国储运:现在, 一方面是航运业运力过剩, 一方面是造船业产能过剩, 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非常突出, 你们对此有何看法?

孙光圻:现在普遍认为造船业产能过剩, 据了解新船价格被推至8年来新低, 如果企业有足够的资金, 在造船价格最低的时候也可以执行, 因为过两年航运业形势转好后, 船价一定还会上升。

许群:目前, 还有些“政治因素”, 像美国打压中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影响等等, 都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成了一定制约, 尤其是在欧洲市场低迷、美国复苏缓慢、新兴的一些发展中市场现在又极力排挤我们的情况下, 不管是贸易还是一些国际工程, 都对我们有着极大的不利影响。当前全球各个区域的一些不稳定因素, 诸如埃及、土耳其、西班牙、伊朗、叙利亚、非洲大陆等等, 对我们整个海运都有着难以规避的影响。当然, 市场萎缩导致的运力过剩, 进而导致的运力裁减, 更使大家对航运、海运市场的复苏持悲观态度。

叶勇:最近几年, 航运业一直处于低迷状态, 目前中国整体出口表现不佳, 造成所有船公司亏舱严重, 运价处于震荡阶段。特别是2012年运费不断上涨, 国内运费翻了三倍, 对航运业冲击很大, 市场反应冷淡。航运业似乎陷入一个怪圈, 一方面, 船东亏损太多, 干散货、油轮、国内沿海运输三个方面均将受制于运力过剩。而集装箱运价则由于类似马士基等企业拥有较大话语权, 变数较大。对于国内航运企业, 叶勇认为依然面临挑战。如干散货总量及品种的增长率都在下降, 并且未来依然保持下滑趋势;油轮运输可能是重灾区, 从而影响国内油运企业的业绩。

中国储运:在目前形势下, 航运企业出现大幅亏损, 为了生存, 企业需要寻找一个新的盈利模式, 那么这个盈利模式是什么样的呢?

孙光圻:还是提升航运业服务质量, 虽然航运业仍深陷市场低谷, 暂无复苏景象, 但令人宽慰的是, 航运企业正在积极应对, 航运业内部盘整的力度也逐步升温, 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剧烈演变。沧海横流, 方显英雄本色。有危机, 就有机遇;有竞争, 就有提高。可以预期, 航运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将在业界的奋力抗争中登上新的台阶。

蒋利群:天宝轮船公司是以散杂货船为主, 比较有专业性。大部分船有双层甲板, 底舱可以装钢材、水泥等大宗货, 上面可以装车辆、设备等甲板上还可以装集装箱、钢结构等其他货物。天宝有37条船, 吨位是100万吨左右, 其中每个月有一到两条船专门跑中国到南美的航线。我们在南美有一个很好的公司网络, 对南美各个国家的海运港口环境非常熟悉, 所以我们的业务主要是坚持南美“特色”。从1993年我们开始运营, 主要是进口货物, 出口是从2000年开始的。近十年以来的经济变化很大, 我们也在根据形势的变化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但主线还是在南美。我们在南美还有一些仓储设施。虽然在国内我们的规模不大, 但在南美有相当大的规模, 在厄瓜多尔、秘鲁我们都建了配套的仓库, 把服务延伸到仓储和内陆运输。

叶勇:作为货代企业, 在航运业低迷时期受到的影响不是很大。谈到盈利模式, 我认为上海永顺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是面向国内外的货运代理企业, 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 并承接国内外主要港口的各种进出口业务, 杂货和集装箱的海运、陆运、空运、国际多式联运和国内港口运输;门到门服务;代办租船、订舱、港口交接、报关、报验、仓储、分拨、转运、制单、保险等各项业务。不仅涵盖了运输业务还包括产业延伸业务, 并且永顺丰凭借多年的业务经营中培养了一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素质员工队伍, 这些都是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据了解, 国际航线均以马士基为标杆, 我认为马士基的成功在于成功的系统管理, 受人为左右很小。由于拥有完善的流程, 国外货物运输大多由马士基来完成, 船的准点率很高, 为客户节省了时间以及到港的仓储用地, 所以深受客户的推崇, 虽然它的运费最高, 但是由于准点率高, 会为客户省去其他的相应费用。这也跟马士基每年都会做市场调查, 服务做得更多有关系。

中国储运:面对这种困难局面, 请你们站在行业的高度来看有什么好的建议?

孙光圻:低迷的市场氛围在整体上对航运企业是不利的, 但如果处变不惊, 应对得当, 在客观上可促使航运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历史性进步。比如, 前些日子轰动一时的欠租扣船事件, 从策略上分析, 无非是航运企业应对市场低迷的惯用之举, 其实也无可厚非。然而, 从博弈论观之, 欠租之举乃是企业应对危机时的低端策略, 由于原先的合作伙伴不愿或不能跟进, 引发纠纷。在租赁双方的共同协商下, 欠租扣船事态已告平息。吃一堑长一智, 此举为航运界的同行上了一课, 即做生意, 无论是国际的还是国内的, 诚信最重要。一旦签约, 就要履行, 个中未尽事宜或出现难以预料的变化, 应遵循协商一致的原则妥善解决。

航运企业在签约时, 对市场发展的形势, 要尽可能有准确和周密的判断, 要居安思危, 有风险防范意识, 不能因为当时的市场形势对己有利就“眼前有余忘缩手”。在签订合同时, 要审慎地把“丑话”说在前面, 先小人后君子, 增加风险共担的条款内容, 给双方都留有一定的回转余地。这样, 不管市场如何风云突变, 都可以从容面对。

除了这种被动应对外, 行业内还涌现出主动提升服务质量的竞争策略。比如, “天天马士基”服务项目在群雄逐鹿的亚欧线上重磅推出。这项化周班服务为日班服务的创新性服务, 打出了超越承诺的固定运输时间就将赔款的牌, 非常吸引货主的眼球。“天天马士基”登场后, 全球前15大班轮公司都被卷入其中, 地中海航运与达飞轮船结为经营联盟, 伟大联盟和新世界联盟成立远东———欧洲联盟 (G6联盟) , 中远与中海将深化亚欧线上舱位共享……中外重量级航运企业捉对厮杀、合纵连横, 客观上将促使集装箱班轮行业服务水平与“天天马士基”一较短长, 从而拉动集装箱运输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攀登新高。

发生在亚欧航线上的这些“联盟”, 其实是一种市场变动态势所催生的“软整合”, 目的是降低成本、盘活资源、提高效益, 而客观上促进行业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是不言而喻的。相较这种“联盟”性质的“软整合”, 市场还可能会出现“硬整合”———兼并和重组。前几年, 马士基在这方面的精彩演出, 人们还记忆犹新。相信随着市场的长期低迷, 类似的“大剧”还将粉墨登场。这种刚性“整合”, 不失为应对航运“寒冬”的可行法门, 它有利于行业资源“合并同类项”, 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亦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另外, 发展内河航线, 对解决中国航运业低迷难题亦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并且中国内河航运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内河港口建设热潮, 并且普遍采用海港建设和发展的思想指导内河港口建设和发展。河港在建设特点、生产规律及运营环境等方面都与海港明显不同, 如果完全照搬海港的建设和发展模式, 也势必造成投资浪费而达不到港口应有的发展效果。

蒋利群:眼下航运业相对低迷, 无论是集装箱船还是散货船, 都不能幸免, 正所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前一段巴西造了四十万吨的船。不光是对国内的船东, 对全世界的船东都有影响。运力过剩是国际性的。

因为我们是跑远洋的, 所以国务院出台的物流调整方案对我们的调整力度不大, 眼下亏损是个普遍现象, 最困难的时候只有靠大家压缩成本, 开拓市场, 努力渡过难关。2008年金融危机是“飓风”, 而现在是长期低迷。我们没有办法确定这种长期的低迷会有多久。

如何应对当前的难点呢?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特色。双层甲板多用途船, 具有灵活多变, 适应性强的特点, 找到合适的项目来配套是比较关键的。这种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比较流行的, 八十年代后期大家认为集装箱可以替代所有的杂货船, 于是在九十年代这种船型几乎被淘汰了。事实上还有很多货是集装箱不能装的。这种船是集装箱船和大型散货船的一个重要“补充”, 存在着一定的独特市场。

许群:面对这样的情况, 作为一家成立近十五年的国家一级货运代理企业, 我们的应对措施是以不变应万变, 坚定不移地按照我们原有的既定目标前进。我们的既定方向就是做好亚洲, 立足南亚, 走向非洲。目前, 我们除了在上海的总部外, 还在中国的主要港口如香港、天津、厦门、深圳、合肥以及海外如:科特迪瓦、马里、多哥、尼日尔都有直属的分公司及办事机构, 所有的分支机构之间都紧密联系, 并提供一体化的货运操作服务, 公司2008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认证, 获得无船承运人 (NVOCC) 证书, 是WCA、WCAPROJECT、CIFA国际运输协会会员。所以说, 无论怎样, 我们都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为客户提供完善周到高质量的海运服务!GREENROAD, ROADGREEN!我们永远不变的宗旨!

油画《共克时艰》令人动容 第9篇

2008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乘飞机抵达四川绵阳,慰问灾区干部群众,看望抗震救灾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医护人员。一直在前线指挥抗震救灾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机场迎接胡锦涛。当天上午11时许,两位领导人在机场紧紧握手,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下了这张弥足珍贵的照片。

油画作品《共克时艰》描绘的就是两位国家领导人握手的历史瞬间。

这一握,曾让无数国人为之动容。有人说,胡温巨手相握,握出无限深情,握出崇高使命,握出坚定信心。有人说,两位最高领导人的执手相望,是两个亲密战友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传递和凝聚了信任、鼓励、默契、信心、决心、关切和力量。有人说,在这场几十年不遇的抗灾斗争中,没有前方和后方,两位领导人与以前任何时候一样,密切配合,心心相印,共同领导着这场惊心动魄、载入史册的斗争。有人说,两位领导人的真情对视,也是共和国领导人与人民群众的心手相握,凝聚的是13亿中华儿女的合力。网友们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着同一个心声:有这样的国家领导人,中华民族将无往而不胜!

油画作者王征深入解读相关新闻事实,深深理解网民们发自肺腑的声音。“书生报国纸一张”,经过反复思考和构思,王征决定以总书记和总理深情握手的瞬间入画,表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他在简陋的寝室里支起画布,全身心投入创作。他将传统中国画大写意的表现语言、古代佛教壁画的技法和写实性的油画创作方法相结合,对正面描绘领袖形象的绘画形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取得了积极的突破。

上一篇:提高班主任工作待遇的措施范文下一篇:学术研讨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