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2024-06-26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精选13篇)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1篇

年轻的力量

——有感于青年教师风采大赛 为了给新教师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加快成长的步伐,激励更多的青年教师不断完善自我。日前,中山区英语学科青年教师风采大赛拉开战幕。作为评委之一,我有幸聆听了七位中山区新生代英语教师的课。

应该说,在此次大赛中,这群年轻教师们所展现出来的活力,确实让我们耳目一新。丁娜老师教学机智,稳而不乱;胡明坤老师富有激情,干练利落;李鑫老师心灵手巧,神采飞扬;王兴颖老师内秀优雅,极有思想;高月老师秀气温柔,淡定有序;张莹莹老师年轻活泼,极具朝气;李茵老师大气沉着,稳扎稳打。当她们一张张年轻的面庞跳跃在我们面前时,也让我们这些“老”教师们不由地慨叹,岁月之无情!

课堂,就是教师的阵地。对于课堂教学的研究,无论是对新师,还是于老手,都将是永恒的话题。谈不上指点,只想抛出几个看点,与同行探讨切磋。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话题

每模块皆有话题,每堂课必须有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活动的设计不能偏离话题,且同时由学生的学情与教师个人对课的理解而定。一课有一得,得得相联系。把各种知识点分散到每模块,再把每单元的知识点落实到每一课,在避免重复劳动的同时,忌流于蜻蜓点水。教学需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不必要在一堂课上挖空

心思求全责备。回首观课过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有走进“面面俱到”的误区。以课为例,本课的话题是发明,时态为一般过去时。但我们在研究把握全册教材时会发现,本册书是以一般过去时贯彻始终。也就是说,过去时态在之前之后的模块教学中,我们需要反复“打磨”,因此,不必在本课教学中作为重头戏,演来演去。新课的导入,采取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为好,时态练习的复习导入不易过多。英语教师需要的基本功

优秀的老师应该有人文关怀,有创新意识,有课堂智慧。教坛新秀以“新”字当头,兼具激情、敏锐、开拓、活力等特质。但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我们更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我们教给孩子们的是——语言。纵观参赛七名选手的课堂表现,多多少少都存在夹带方言、平翘舌不分、发音不准确的现象,这样的现状就不得不令人担忧了。听、说、读、写是学生英语能力的综合体现,其实也是一个英语老师的教学基本功,要善于倾听,要生动表达,要表情朗读,要端正书写。回顾赛课过程,倾听学生的回答不得要领,由于紧张,老师自身有口误,学生的有些失误也没有及时发现,只笼统的给予肯定或否定,评价词单一;部分老师翘舌音成为难以克服的缺陷,语音语调略显平淡无高潮;至于板书方面,部分老师忽视了板书提纲挈领的重要性,内容缺乏,当堂书写的内容过少,排版缺乏美观、条理,希望以后加以注意。阅读教学到底是什么

跟随着区教研员,我们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已然有了一定的理解,且在不断地探索其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对于阅读教学的目的,我有着比较粗浅的认识,我的理解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就如侯老师对阅读课过程模式的梳理分解,我们看这七节课,新教师对阅读课过程的设计把握还是理解不够。比如,有的老师边读边讲解,将课文拆分的缺乏整体性;有的老师对词汇的导出和讲解,费时费力,过分讲求悬念;有的老师步骤大颠倒,让各种读的目的,如正音、细节理解等,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不可否认,此次赛课,我们欣喜地发现,在新教师身后有着一批坚强有力的后盾在扶持着她们。从教学设计的精心细致,充分地体现出了教研组的智慧与协作。但愿,新教师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愈来愈成熟,拥有生活化的课堂,使其成为孩子们轻松学习、真正语言习得的天地。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2篇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青年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各位指导教师的辛苦指导,正因为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这次活动才能顺利的开始和圆满的结束;我提议用掌声感谢我们各位师傅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指导和帮助!谢谢你们

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赛出了各自的特点,以新颖的方式展现着课堂内容。各位青年教师都落实了初中“学导练” 模式及小学 “5215” 有效课堂模式。做到了以学生“学”为主,教师讲为“辅”,精讲多练,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特别是在课堂之中看到了许多新的课堂教学环节和形式:比如 李晓静老师:过程设计清晰,题型设计符合该班特点,讲解到位,讲练结合较好,能体现“学、导、练”模式;教师充满激情、耐心。

高莹老师:师亲和力强,语言生动,用故事引人,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积极投入;教材重难点处理较好,课堂能体现新课改要求。

朱春老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关爱学生,整堂课体现了学生动手,合作学习发现的过程,课堂气氛活跃,适合学生特点,时间安排合理,课堂模式值得提倡。

施金寒 老师:采用了生活当中的事列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体会理解表述为主,教师点评答案,较好地进行组织,特别是学生上台表演很有创意,效果好。徐永红 老师:教学设计思路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学生思考和动手时间较多,体现了教师的导;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展开讨论,演练,最后解决问题非常好。

罗 有 丽老师:课堂设计新颖采用了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引导拓展,各环节衔接自然紧密,教师语言运用较好,板书工整,而且善于控制课堂,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列如(抢答题等),氛围轻松,基本上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杨 镜 潼老师:学习目标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目标明确,板书工整,活动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多,积极性较高。教师具有亲和力,中心意思突出有感情升华。

胡 红 丽老师:教师准备充分,利用图片引出知识,图文并茂的教法处理成熟,板书工整合理,符合本班特点,重难点把握较好,并组织学生围绕句型开展多种形势的练习。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3篇

一、树立“有效课堂”的教育意识

什么是有效课堂?有效课堂教学要具备全面性与过程性, 以完成正确的教育目标落实;同时, 注重单位时间的教育效率。对于目标, 教师必须“心中有数”, 但不能“胸有成竹”, 目标的实现就是由不会到会、由模糊到清晰、由收获到吸引其继续探索深入的过程, 即让孩子产生课前课后的感悟, 让孩子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 更重要的是, 让孩子因课堂中深入持续的学习而产生认同感与向心力。

有的课堂效率低下。大班语言活动《我想飞》, 教育目标落实在感受坚定意志、萌生锲而不舍精神, 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整堂课以理解故事内容为主轴, “加油!”“坚持!”为决心的表征, 却没有设计一些“打击性”对话或环节, 突显矮房子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决心, 对主题仅蜻蜓点水浮于表面, 幼儿对困难的感知有待具体化, 心愿有待进一步唤醒, 课堂教育目标落实有所欠缺。

有的课堂为求形式多样, 过于做作, 为形式而形式。《爱唱歌的大恐龙》为唤起小班幼儿的学习兴趣, 教师穿着恐龙服执教, 这一夸张的举动, 适得其反, 削减了孩子的注意力, 致使整堂课无法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将目标内化于心, 杜绝流于形式, 走流程。

以浣江幼儿园陈娜佳老师的《再见, 幼儿园》为例, 它选自大班第二学期最后一个主题《离园倒计时》, 主题原意旨在体验离园依惜、升学快乐。几乎所有孩子三年的记忆是零散的、模糊的, 散落于零星的回忆中。如何将这种“云里雾里”的情感体验, 落到实处, 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看得见, 环节简单、思路简约, 是陈娜佳老师的课堂能一举成功的根本所在。

二、构建“主题深度备课”的教学思路

所谓主题深度备课, 就是指以教材为依托, 在深度解读教材的基础上, 将与幼儿密切相关的人事物融入主题, 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开发课程资源, 达到教材解读的深度、高度和热度, 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它强调主题的整体性、宽泛性、生活性,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形成合力, 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趋于适度合理, 使师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成长。

(一) 备教材———深度解读

一堂好课首要的就是分析教材、解读教材, 才能保证课堂的深入。如小班语言《彩色牛奶》, 教师将课堂粗浅地定位于感知故事内容。课堂上教师一再错过让幼儿学习完整说话的机会, 没有挖掘出一些对幼儿终身发展真正有益的情感品质。如果教学从头就开始简单, 然后领着孩子再回到简单, 结果最后, 一定是肤浅。

一个有智慧的教师, 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教材”者, 而且还是一个“调整教材”“补充教材”, 或者说是“重新开发教材”的人。没有深入分析, 就不会有提升, 也无法保证高质量的“浅出”, 失去“深入”的“浅出”, 教育只能变得“肤浅”, 深入决定深度。

《再见, 幼儿园》在原教材中, 是一节以记录物品为主的数学课, 以统计的方式记录物品的种类和数量, 为弟弟妹妹做标志。以“读者”的身份体会教参的“原生价值”后, 还可以“教者”的身份思考怎样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我们从《再见, 幼儿园》五个字的字面理解, 似乎从情感和语言的切入更为合理。陈娜佳老师和她的团队, 做了大胆的整改, “以情感串联为主线, 强调语言目标的渗透”, 实现了从“科学领域”到“语言领域”的飞跃。情感又是错综复杂、方方面面, 如何避免不合理的取舍而造成的教学内容过多、过杂、过深、过浅, 孩子能否接受与消化?“度”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沿着情感线的深入挖掘, 课堂流程水到渠成:通过介绍自己、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师生深情表白, 激发幼儿对教师、同伴、幼儿园的感恩之情。

(二) 备孩子———知己知彼

“研究孩子”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预设教学内容, 孩子的原有经验是什么?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学习需要有哪些?学习困难在哪里?需要提供怎样的学习支架?如何唤起孩子的精神成长?这些都需要研究。

有了“钻进”教材的力量, 更要有“飞出”教材的勇气。课堂教学面对的是孩子, 三年幼儿园生活, 对孩子来说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最想和朋友说什么?舍不得的是什么?五六岁孩子对离别的定义又停留在什么程度?教师通过设计教学形式,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应, 这些要点的把握是本堂课的关键所在。正是基于对孩子的深入了解, 对孩子年龄的正确把握, 回忆 (介绍自己、认识朋友) ———再现 (和朋友现场玩游戏、与教师深情对话) ———离别 (赠语) ———盼重逢, 这些环节才能环环相扣、直逼主题。

(三) 备教法———曲径通幽

课堂上, 教师要心态平和, 教风平实, 不应该一味追求好看和花哨。热闹和只是教学的一种肤浅理解和简单执行, 教学要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再见, 幼儿园》整堂课基本采用“聊课”的形式进行, “聊”是课堂教学的一道美丽风景。聊绝对不是随心所欲, 而是看似轻松, 实则掌控全局, 恰如放风筝时握在手里的风筝线, 远了拉回来, 近了扬出去。通过对主题的回忆、梳理、提升, 在师幼、幼幼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游戏中, “感恩”的主题得以落实。

三、呈现“大道无形”的课堂技巧

“好课”是润物无声、风过无痕的。在看似简单朴素的师生互动、对话中, 其实是教师在引领孩子回忆三年生活, 经历着“自然”的成长回顾。看似教师的随便聊天, 却不断唤起孩子情感的觉醒, 课上高潮迭起, 悬念频生, 往往是山重水复, 别有洞天。《再见, 幼儿园》从孩子快乐游戏到眼睛微红, 到最后的抱头痛哭, 而这些, 其实都是教师有意备课的结果, 是对孩子情感的唤醒。课堂结尾处, “老师一直等着你的好消息, 常回幼儿园看看”又峰回路转, 将积淀的情感安放, 给了孩子轻松前行的勇气。

这样的课堂, 教学内容在保持相对确定的同时, 也拥有了更多的变数, 有时是教师的有意拓展延伸, 有的则是孩子无意的“节外生枝”。孩子既有计划内的收获, 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既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 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有感于“教师是学生的镜子” 第4篇

一、教师要塑造健康的自我,能够包容学生

只有健康的教师才能教出健康的学生。进入新世纪,健康的内涵更为丰富,心理健康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这一点,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成立宣言中就已明确指出:“健康是指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的状态。”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塑造健康的自我,做好学生的榜样。乐观、豁达、开朗和宽容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另外,教师要有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如果我们经常被情绪所动,带着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走进教室,必然不能让课堂充满活力。并且,由教师的负性情绪引起的沉重气氛会让学生手忙脚乱,畏首畏尾,达不到快乐学习的效果。更糟的是如果教师带着情绪走进教室,将一腔怒火发给学生,我们很难想象这会给学生心理造成多大的伤害。相反,如果我们能够宽容地对待学生,能用和蔼的态度悦纳学生,用认真倾听的态度与学生相处,那么,“好言一句三冬暖”,你不但能给学生一个表述的机会,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你关爱的和风细雨中感受到师爱的伟大。长此以往,学生定会将老师当作一个可信的朋友,乐于将自己的心声与之倾吐。那时,即便是真正有错误的学生也会有悔改的诚意了。

二、教师要当好“镜子”,反射学生的亮点,让学生增强自信

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都还不成熟,尚未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如我教过的一个小学生所说的一样,有时候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但老师一时冲动的情绪会影响到一个班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要想当好学生的“镜子”,就不要吝惜激励的言语,不要轻易放过给每一位学生热情鼓励和真诚帮助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自信,使他们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换句话说,教师要用正确的评价尺度,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学习状况给予恰当的评价。古语说得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映射出学生身上的一切可激发他们上进的东西并加以合理的引导,便能唤起学生莫大的上进心。对于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绝对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有了这样的认识,教师便能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鼓励他们正确地评价自己,不断地积累学习与生活的经验,使他们逐渐成长起来。教师作为学生的一面“镜子”,只有能显现出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让他们敢于面对困难,才算是真正体现了“甘为人梯”的师德格言。

三、教师要成为榜样,让学生站在自己的肩上看得更远

教师每时每刻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有怎样的老师就有怎样的学生”,“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这些话早已言明了榜样的力量。作为教师,往往言传不如身教,大事小事,如果我们处处身体力行,便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如,如果教师始终做到学而不厌,知难而上,并能精益求精,那么他的学生就可能会像这位老师一样,在学习中乐于拼搏,不知疲倦。在生活中,如果教师能做到洁身自好,关心他人,遵纪守时,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拥有先人后己,尊师重教的良好品德。在行为习惯上,教师若能持之以恒,不耻下问,那么,他的学生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上下求索。但是,榜样并不是不可超越的,在当好学生的镜子的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的道理。换而言之,就是要鼓励学生超越自己。这或许正是每个甘为孺子牛的教师的最大心愿。让学生站在教师的肩膀上,他们就能看得更远,走得更长。

作者单位

云南省大理州教育局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 第5篇

王xx老师《点阵中的规律》,以“古希腊数学家的故事――追随数学家的足迹――学习数学家的精神――赠送数学家的名言”为情境线,环环紧扣,层层递进讲,展现了数形结合的完美艺术。让听者赏心悦目,使学者轻松愉快。

赵xx老师《课桌有多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找一找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亲身体验1厘米的长度。既增强了学生对实际长度的直观体验,又渗透了估测的方法,同时又巩固了测量的方法,一箭多雕,较好完成了教学目标。

《数字的用途》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开头别致新颖的导入:数字1的千变万化所表示的不同意义和用途。还有结尾破案视频的播放:渗透数字在生活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杨慧老师在课的探究中重视了学生的主题作用:整节课,学生是在发现――猜想――探究――实践中自主学习,发散了孩子的思维,彰显了孩子的个性。

李xx老师《时间与数学》,巧设情境主线,以“飞飞一家的休息日”贯穿课的始终,大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其次,她尊重孩子的差异,运用多元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中。

姚xx老师的《卫星与时间》,讲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整堂课,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言。但不论从算式、算法、算理,还是生活运用上都讲得细致入微,让人感觉简简单单,朴朴实实。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王瑞娟老师《小明的一天》这节课,教师基于孩子年龄小特点,花费大量心思创造了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把认识整时、半时这一节课上的生动有趣,轻松快乐。

青年教师赛课心得 第6篇

李 雪

11月8日,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区进修校组织的青年语文教师赛课,上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1课,《搭石》。在知道要参加赛课的那一刻,我心里打起了退堂鼓:已经大半年没有摸过书本的我,能否担起这个重任?曾经犹豫过,但是转念一想,这也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如此难得的一个学习机会,为什么不好好把握?于是,在王兰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我的赛课之路。

一开始拦在我面前的,就是选课这一难题。选课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关系着一堂课的效果如何。由于本次赛程要求的是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在选课时,要选择结构清晰的课文来上,这样,对于课时的划分比较容易掌握。其次,在题材选择上,要兼顾自己的比较擅长的文体,更利于一堂课的发挥。在这两个问题上,我纠结了很久,虽然可以选择其他版本教材,但我觉得,作为一个新老师来说,选择比较熟悉的人教版教材,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结合自身实际,我选择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搭石》作为本次赛课的内容。

在确定了内容之后,就是教案的书写。在动笔之前,我思考了很多,这堂课该怎么上?我想达到怎样的目的?怎样的教学方式才适合四年级的学生?… ….许多的问题纠结于脑海中,不知所措。最后,我决定抛开一切,从原点开始。我把自己当成学生,拿起教材,边读边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从这节课中了解些什么,我应该学懂些什么。带着这样的目的,我再次研究教材。第一次,我将本次学习的重点放在体会搭石的美上,并写出了第一份教案。在书写教案时,我遇到一个难题:怎样来理解体会重点句,即人们走搭石的句子,而本句的重点又再于“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三个四字词语上,而怎样理解这三个词又让我犯难了。通过参考其他优秀课堂,我发现,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可以很轻松的理解这几个词,从而体会课文内容。于是,我将这样的设计放入教案中并在四年级一班做了第一次试讲。然而,这次试讲的效果不太理想,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首先课程的设计还不够合理,还需要再钻研;其次,在设计上,对读的训练还不够;老师的语言不够精炼,提示语不够丰富等等。

结合老师们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一次的修改。然而,接下来在育才小学的试讲之后,莫主任和彭老师指出我这堂课最大的一个硬伤——对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课时的划分是最大的问题。对于精读课文的第一课时,有一个基本的环节,而我这堂中,忽略的最重要的两个——检查预习,即对生字新词的把握及对课文内容的感知。于是,带着这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做了第三次修改,这次修改可以说是一个“大手术”,几乎推翻以前的一切,重新来过。重新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词语的识记、课文内容的把握。在经过两天的修改之后,我又到育才小学做了第二次试讲,这次,点评老师是张校长和莫主任。她们首先肯定了我对课时的把握,也提出了更多更具体的意见:比如对词语的理解比较表面,不够深入;对孩子们读书的训练也不够到位,只是蜻蜓点水的读了,并没有指导孩子读出感情;对学习方法的渗透不够到位等等。带着两位老师的意见,我对教案再次做了一定的修改,定下了最终上课的程序。上课前,王兰老师再三的说,我一定要克服语言罗嗦、重复学生话的习惯,让语言更加的精炼。

青年教师赛课通讯稿 第7篇

-----石家园街小学青年教师赛课通讯

为进一步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进程,创建高效课堂,石家园小学举行为期两周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

参赛教师精心设计教案,与教研组教师群策群力。课堂精彩纷呈,学生畅游在美妙的课堂氛围里,有辨析与交流、有感悟与体验、有欢笑又有惊喜。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8篇

问题解决理论认为, 思维起源于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 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 愚者问得笨. ”创新教育要求数学教师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 提出带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 具体实践中, 教师预设的问题不是太难就是太简单, 不注重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关联, 预设的问题不能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不注重提问的方式方法等. 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知道怎样回答, 阻碍了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互动. 这样的问题, 起不了好的效果, 有时还误导学生, 甚至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 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预设有效的问题.

一、预设能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问题, 重视结构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他的成名之作《教育过程》中反复强调结构的重要性和学习结构的必要性. 布鲁纳指出, 如果不去学习学科的基本结构, 则有三点弊病:学生要从已学得的知识推广到他后来将碰到的问题, 就非常困难;陷于缺乏掌握一般原理的学习, 对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来说, 并无多大益处;学生获得的知识, 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 多半会被遗忘. 因此, 我们的视角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具体的教学内容、某节具体的课, 而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 从知识的背景和前沿出发, 从整个知识体系出发.

比如在“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关系”一节的教学中, 大部分教师不能将例1中的“两直线平行, 其中一条垂直于一平面, 则另一条也垂直于该平面”与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求证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进行对比, 进而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什么此两结论能同时成立, 两者之间有没有本质的一致性?

又如, 教师在讲解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求证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时, 以长方体举例:两条侧棱垂直于底面, 能不能得到这两条侧棱平行? 会让学生产生误解, 以后在说明长方体侧棱平行时是否都要先证明垂直于底面? 到底是“先有鸡, 还是先有蛋?”这在学生后续的学习中会产生大麻烦. 其实上一章已经学习过长方体是棱柱的特例, 侧棱互相平行是它的特点, 是不需要证明的.

二、预设问题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 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 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 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 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其潜能, 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 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比如, 在“对数”一节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举例:“ab= N中, N叫做幂, logaN = b中N叫做什么?”教师在设计该问题的时可能觉得很简单, 实际上却犯了一个错误:对数的概念没给出, 学生怎么会回答呢? 此问题看似简单, 实则违背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学生无从回答, 问题也就变成了废问题.

又如, 大多数教师在课堂小结时都是简单地问: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只能绞尽脑汁想收获, 可还是不知道说什么. 问题太大、太笼统, 实则也违背了“最近发展区”理论, 其实课堂小结也应灵活多样, 不仅限于问题式, 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运用讨论、表格、绘图等多种方式.

研究表明, 知识处于“最近发展区”时, 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预设的问题坡度太大, 或过于笼统, 超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学生无从回答, 提问也只能流于形式, 导致多数情况下变成了教师自问自答.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9篇

我们一大早赶到招考城市,吃早饭的时候,主办方向评委们讲了几点注意事项,最后强调要照顾一下男生。大家听了有些哗然。另一领导赶忙解释道:照顾男生不是针对某一个人,而是男教师当班主任比较有优势。我觉得,把“照顾男生”堂而皇之地摆在桌面上有些不妥,不管怎么说有性别歧视的成分,不利于公平竞争。

诚然,女性作为人类繁育后代的主要承担着,在性别上的确存在着很多天然的弱点。结婚、生子、照顾家庭等社会负担都毫无疑问地落在了女性身上,特别是现在生育二孩化。对女教师来说,经历两次怀孕哺乳,休假时间会更长,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对学校工作安排带来实际困难,这应该是喜欢要男生的主要原因吧。另一方面,男生不喜欢报考教师,特别是优秀男生更不愿干教师,教师行业本身阴盛阳衰,教育更需要充实男教师队伍。

实际情况是,我们一天面试的四十个考生中,男生只有六七人,而且从总体水平上看,这几个男生逊色于女生,最后分数也居于女生之下。然而,作为面试评委还是抱着一颗公平公正的心,抱着对每一个考生负责的态度去赋分的,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找份工作很不容易,考官凭的是良心。至于主办方照顾男生的要求,也只能是在同等情况下,男生优先一点了。

其实在找工作上,用人单位喜欢要男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女生就业难是普遍存在的事实。往往各方面比较一般的男孩会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而同样一份工作,女孩要比男孩更加优秀方能被选中。不过,从基础教育来看,教师这一职业还是比较适合女性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学校,多是女教师顶起学校的大半个天,不论是班主任工作还是学科教学,女教师凭借自身细腻柔和认真的特点,往往比男教师容易出成绩,干得更出色。

青年教师赛课校长讲话 第10篇

一、教师参与度大(学区3/1教师参与),学科覆盖层面广。对于学区来说,规模较大。

本次赛课活动,共28位老师奉献了28堂精彩的课。其中教师们共同参与上课、反思、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28节课是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二、高度重视

本次活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领导小组和评委组,全体老师大力支持。教师们很重视学校为大家搭建的这个“展示自我成长”的平台,可以说每位教师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认真推敲和准备的,所以,每个教学活动,不论是选材、目标的设定、学习环境的创设,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课堂气氛的营造、互动的水平等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进步。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都是乐学、好学、善于学习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我校过硬的师资队伍。

三、教学活动质量高

通过本次的赛课活动,我们一起见证和感悟了教师们的成长:

1、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明晰。无论是整堂课,还是各环节,均有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能较好地将知识、能力、情感融为一体。课堂结构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能较好地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和学生思路的点拨与引领。如:李科星老师的数学,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推理讲解清楚,分析十分透彻;高圆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分析借助直观的课件,教学效果好。

2、面向全体,全方位训练。精心设计教法,注重学法指导,注重预习、听讲、笔记、答问、复习、作业等各环节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充分挖掘教材和学生内在潜质,融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于一体。努力实现课堂的两个转变,注重课堂实效。多数参赛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并通过活动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朗读(宋志琴老师的《巨人的花园》)、小组讨论、自主完成练习、动手操作实验(朱艳霞老师的科学课)等。

3、本次赛课,大多数老师均能坚持启发式教学,常以问题为诱因,设疑重点处、点拨关键处、敲打易错处,不断唤起学生求知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课标理念,使学生在和谐静谧的环境中,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各项任务。

4、方法灵活,气氛活跃。老师们大多以一两种基本教法为主线,多种教法杂揉,充分发挥教育机智,力求做到定中有变,活而不乱,使课堂动静交替,张驰有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师生配合默契,既掌握了所学内容的中心和条理,又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侯雪菊老师在课堂中设计的游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每个学生都想当数学王国的国王。李云霞老师的对教材的处理,先设计一、四自然段的教学,人物心理上的变化对比形成悬念,自然过渡到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上。教学方法有了大胆的创新。 5、训练扎实,教风朴实。老师们大多能紧扣教材,把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落实在字、词、句、概念、计算上,不架空、不拔高。理解→掌握→运用,层层深入,环环紧扣,一步一脚印,一步一台阶。

6.本次赛课参赛的所有老师都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制作了高质量的课件,很好地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尤其是李永霞、魏明霞、老师制作的课件内容丰富,知识面宽,与教材结合紧密,富有较强吸引力。

7.在评课方面。张财慧和杨景川老师的点评,能深入到问题的实质,让各位评委、老师学习如何看课,评课。也学会在思考评价中反思对照自己的教学实践,积累经验,提高自己。 四、问题与建议

本次赛课,虽然成效显著、优点较多,但不得不说,某些课堂和老师,对角色的定位、对教材的把握、对教法的选择、对内容的取舍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堂课的目标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高度,这应是我们上课首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目标已定,就应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一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使其达到既定要求。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个别老师只顾完成自己事先预设好的教学内容,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从根本上忽略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些做法可以说是高耗低效,也可以说是劳而无功,到头来,教师喊累,学生想睡。

2、如何立足课堂、提高40分钟内知识传播的有效性,使课堂内容既丰满充实又形式多变、别具一格。这就要求我们从根本上摒弃固有的模式化和呆板的老一套,既要注重学法指导,又要关注学生感受,真正使学生由知识的奴隶成为求知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板书是无声的语言,具有形象、直观、简洁等特点。边讲边写的板书,更生动更直观,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讲写结合,还可避免单调和生硬。板书讲求精明扼要、纲目清楚,切忌面面俱到、满天繁星。

4.教师在说课过程中,对课题研究涉及的内容比较少。应在教法和学法上进行详细的阐述。如:采用怎样策略进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 5.在课堂上,学生活动时间仍不充分。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欠充分。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有的课堂仍是教师讲授太多,少数教师讲解空洞,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放手,学生发言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沉闷。有的课堂只是师生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很好地体现精讲多练,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的培养。

6.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学法指导需要加强。从整个赛课活动来看,一些教师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或是没有有意识地实施学法指导。对课程性质的体现不是很充分。

7.在赛课中进行相互学习、交流和研讨的氛围还不够,在本次赛课活动中,教师都是青年教师,他们有创新精神,但在业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积极帮助。由于赛程较集中,时间安排紧,评委不能很好与教师进行交流,教研讨论还不够深入,对提高赛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尚未完全实现。

8.个别教师学习借鉴的意识不强,不能主动的去听课。

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方案 第11篇

2012年春期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实施方案

教师素质是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我专业部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教学质量在课堂、教师成长在课堂为活动宗旨,坚持立足岗位,全员参与,有机整合,突出重点,实在有效,力求特色的原则,扎实有序开展赛课活动,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

以每学年为一个活动周期,开展青年教师赛课活动,引导教师关注课堂、关注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问题,研究课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有效性。

三、活动原则

全员参与原则:赛课活动涵盖全校所有学科任课教师,作为一项常规活动,每学年一次,让教师全员得到锻炼和提升。

注重过程原则:重视赛课的过程,关注教师在活动中的收获。以有效的课堂教学为核心,做好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和反思,提炼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尊重差异原则:赛课活动立足实际,承认差异,关注发展,突出激励。

四、赛课对象

旅游部三十周岁以下所有学科任课教师。

五、方法途径

1、赛课要求:教师自主选择最能展示自己水平与风采的课题来参赛。

2、评价办法:对参赛教师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3、结果表彰。赛课结果要根据参赛教师的得分评出2名最佳选手代表本专业部

参加学校的决赛。

六、实施步骤

活动将于3月中、下旬进行,以3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体,邀请学校相关领导指导工作,本专业部教师提前调课观摩学习,参与到听课评课中,目的是培养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迅速成长。

七、保障措施

1、注重宣传、统一思想。实践证明课堂教学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有效的途径,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关键。把学校的赛课活动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有效载体,势在必行。也是我们一线教师体现自身价值,展示自己水平的一次机会。

2、认真组织、加强领导。

3、建章立制,保证落实。

八、参赛名单:

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总结 第12篇

2016年市评优课选拔赛活动总结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教师展示才能的良好舞台。我校为了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探索和实践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备战2016年石家庄市青年教师评优课,在4月6日至5月19日进行了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赛课暨2016年市评优课选拔赛活动。

此次赛课涵盖所有9个文化学科,参赛教师达38人。本次活动,要求赛课教师的公开课在教研组内举全组之力反复研改,认真打磨。赛课时,要求各位教研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听课、评课。赛课后,聘请二中教育集团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名师担任评委开展评课。我校高度重视此次大赛,由主抓教学的苑东志副校长亲自牵头,全程参与,专门成立了评委小组,严格以市教科所修订的《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为依据,对教师的作课进行量化评价。

全体参赛教师能合理、科学的安排教学内容,及时完成了课堂的教学任务。教师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在教学的过程中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由此从学生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激发,课堂学习氛围热烈、和谐,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在愉悦的课堂情景之中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能结合学科特点,在关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在教学中更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寓德于教。促进了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的贯彻与落实,增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教师们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我的平台,达到了互通、互动、教学相长的目的。给青年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有效推进了校本教研。

通过课堂观摩、点评,促进了教师间经验分享、困惑研讨,激励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积极投入教学,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

在此次赛课中,不少教师脱颖而出,但由于名额有限,我校推选出初中1名,高中4名优秀年轻教师参加市评优课大赛,希望这些教师能展现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争取在此次大赛中获取优异成绩。

石家庄二中西校区(五中)

有感于青年教师赛课 第13篇

关键词: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14-2

一、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

2007年9月份我来到丹阳五中,成为一名历史教师。在三年的成长期内,我一直循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认真备课,虚心向老教师请教,逐渐站稳讲台。2010—2013年,我先后多次获得丹阳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镇江市首届教坛新秀称号。正是基于我在历史学科上的优异表现,2013年3月份经学校推荐,我参加丹阳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并获得第一名,从此开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下缘分。2013年5月份,我代表丹阳市参加镇江市初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再次斩获高中组第一名并获得参加2013年江苏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功竞赛的资格。

2013年5月28日上午,丹阳市首届高、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市教师发展中心隆重举行。开班仪式由市教师发展中心综合研训处狄留芬主任主持。市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王先进代表教师发展中心表示祝贺,并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培训班同时聘请丹阳六中赵守拙老师为培训班兼职教师,并聘请我和徐闽老师担任本期培训班的正、副班长,以协助培训班班主任侯建成老师完成相关培训任务。

2013年7月2日我参加丹阳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镇江市一中教科室主任、特级教师王生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选题》的讲座,丹阳市第五中学教科室副主任、特级教师丁双六教授做了《青年教师教科研成长例谈》讲座,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生主任参加培训活动,并做重要讲话。培训活动中,我开设了《丹阳石头“会说话”》示范课。

2013年7月份我参加在扬州举行的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新课标培训,聆听了南通大学张建平教授《综合实践活动不同课型的有效教学》;无锡市洛社初级中学严建国老师的《漫谈“问卷调查”》;拿到了江苏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万伟博士的《综合实践活动建构创意与实施策略》一书。这些理论和实践都让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为参加省综合实践基本功竞赛做了很好铺垫。

当我获得参赛资格之后,我深深明白,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之人。首先,由于我在历史学科上优异的表现才获得学校的推荐。其次,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陌生领域,我敢于探索,有计划地进行赛前准备,抓住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二、细节决定成败,常思常戒

在镇江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赵春声老师和地理特级教师侯建成老师的指导下,我首先熟悉了省基本功竞赛的流程和各个项目的权重,共有理论考试(分值25%)、教学设计(分值20%)、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才艺展示(分值10%)七大环节。根据自身实际结合分值设置,我重点准备理论知识、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课堂教学。在理论知识的准备中,我重点突破课程纲要,明确课程理念和课型。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以“光盘行动”为模拟课题,立足选题指导课和方法指导课的课型,实战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书写,课件的制作。在行程安排上我和赵春声老师12月1日下午出发乘坐大巴于晚上7点半入住赣榆国际大酒店。提前入住让我们避开了雾霾的干扰,赢得平稳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

三、赛出自信,博出精彩,收获友谊

由于天气关系,原定于1号中午开始的比赛一直被推迟。下午赛事组委会召开了发布会,会后选手熟悉场地和比赛顺序和规则,并进行了抽签,我是甲组T号,教学、演讲、才艺分别是11号、3号、25号。

在熟悉试场的时候,选手间开始了相互之间的交流,在了解中我探知来参赛的绝非等闲之辈,很多人都有后援团,也带来大量的助赛设备。

两天半的比赛日程,对于我们任何一位选手而言都是紧张而激烈的。为了充分利用好比赛的空闲时间,那三个晚上我都只睡了五个小时。

第一天晚上一个半小时的理论考试(分值25%),七道大题,时间很紧。我快速浏览题目后,根据分值和难易程度,调整了自己的答题顺序,铃声一响我刚好写完。晚上9点回到宾馆后,我根据镇江市教研员的建议,对第二天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调整和规划。

第二天进行教学设计(分值20%)与课件制作(分值10%)、课堂教学(分值20%)、粉笔字(分值5%),即兴演讲(分值10%)四个环节的考核,我印象深刻的项目是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课堂教学。我下午13点半进入机房,16点55分结束,17点05分到教室进行课堂教学。一共有两个素材包“健康问题”和“幸福指数”,相关文字资料和图片,内容丰富。凭借第一感觉我果断选择主题“幸福中学生”,确立课型为方法论指导——问卷调查的设计。我用了2个小时进行PPT制作,1个小时进行教学设计的编排。最后半小时我按照教学设计流程逐一熟悉教学设计:活动背景、活动目标、重难点分析、教学方法,从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等方面体现过程与方法,并着眼于课堂细节,注重了过渡语的衔接。PPT的制作,图文并茂,色彩和谐,简洁大方。面对专家进行教学展示时,我拿出平时历史教学中培养出的功底,自我感觉良好。走下讲台,我就暗示自己:不错,继续努力。

吃过晚饭,我们开始粉笔字测试,每人一块小黑板,几只粉笔,一首李白的《望庐山瀑布》,10分钟内书写完毕,可能是由于紧张的情绪,粉笔断了几次,最后时刻幸运地纠正了一个错别字。在赛后的交流中我才得知很多选手都是自带优质粉笔,很遗憾,自己还是没有做到未雨绸缪,全面准备。

在即兴演讲环节,我是3号,我抽到的是“我的教育观”,原以为即兴演讲是自己的长处,所以并未像其他选手一样准备很多素材。再则,由于组委会没有给我们准备笔和纸,使得我在匆忙之中走上讲台,脑海之中一片空白。凭借自己不错的应变能力,我把我的教育观的升华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相联系,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所信奉的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念入手,阐述自身教育观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的确,由于准备不充分,5分钟我只用了3分半钟。走下舞台我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看了其他选手的演讲展示,我觉察到自身的不足之处:盲目自信,没有准备素材、纸和笔;面对大赛和专家还是有紧张的情绪,导致发挥受到限制。

第三天,才艺展示,经过两天的激烈赛程,才艺展示更像是选手们的汇报演出,很多选手的展示别出心裁,有绘画和书法;相声和小品、二人转、朗诵、舞蹈、弹唱等,更有创意者把茶艺也搬上舞台,都是有备而来。在才艺展示中,我以“情”动人,以父爱为主题,配乐朗诵和歌唱展示。

四、感悟、感动、感谢

通过这场比赛,我看到了自己与其他选手的差距,更清醒地认识了自己,也发现了自己教学的瓶颈。

首先,缺乏思考力。在理论考试的开放性试题上,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展示中,在即兴演讲乃至综合才艺的编排上,我都有些忐忑乃至不安,总觉得自己的思考力不够,没有灵感,没有创新。单纯的知识记忆,在真正考试来临时便忘得一干二净了。由此联想到我的历史教学,也要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那么思考力从哪里来?阅读和思考教育理论书籍,关注课程改革的动态发展,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等对象的敏感度,联系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形成自己的评价,有机会就多练笔,坚持把自己的思考整理成文。

思考力不是靠短暂的突击集训就能达到的,需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进行点滴的积累。同样,基本功的提高也是如此。

其次,课程理念没有与时俱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就是新课改的最大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最后,教学基本功差强人意。教师基本功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教育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在基本功竞赛中,选手完全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比拼,这完全是靠平时教学的历练。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教学基本功被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新形势需要教师练就新的教学基本功。如,解读教材的基本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课程开发与课程实施的基本功等。

12月4日当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结束之后,我似乎对成绩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是觉得有一种解脱的感觉,比赛结果出来后,我马上打电话给朱满华副校长、侯特、史主任和历史教研组同事,分享喜讯。我的成绩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一路走来,首先候特引领我走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领域,在他的指导和鼓励下我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候特不仅给了我课程理念的指导,还充分给予我展示的机会。为了我能更好地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极帮我争取在扬州的培训学习机会;多次对我进行基本功竞赛各个项目的培训和指导。在他的关心指导下我增加自信,熟悉课程,为成绩的取得奠定坚实基础。

其次,让我感动的是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支持。为了保证我的备赛时间,备课组的同事主动承担起我的教学任务,让我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准备工作中去。高二年级部的领导朱满华副校长和史主任帮我安排好班级管理工作,并一再叮嘱不要有后顾之忧,放开手去比赛。

压力生成动力、动力使我充实、充实让我收获。我很感谢人生中有这样一次的机会,在大赛中能够品味这种紧张与快乐交集,压力与幸福并存这段丰盈的人生经历。一路走来,要感谢省教育厅能够组织这样公平公正的比赛,感谢省中小学教研室、连云港市教科研中心、海头中学的周密组织,感谢大赛组委会的辛勤付出,感谢我所在学校——丹阳市第五中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与支持!大家的鼓励让我坚持不懈地走到最后。

上一篇:IT公司年会搞笑小品《年终总结》下一篇:新疆劳动合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