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2024-07-23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精选15篇)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第1篇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雨过天晴,前几天还是大雨纷纷,这几天就是阳光明媚。这时,学校决定让我们全校师生去乡村春游,去欣赏乡村的美景。同学们听到了这个消息,都欢呼雀跃起来。

我们来到乡村了。呵!多美的旷野。同伴中有人用感叹的腔调赞美着。不知道究竟是他寻到了诗?还是诗寻到了他?看样子,他正沉醉在一种诗意的朦胧中。大家却被他认真的态度逗乐了。欢笑,如同飘荡着的云朵一样,飞扬在四月的晴空里。

天空好蓝!蓝得晶莹,蓝得澄澈。偶尔滑过几片白云,宛如轻纱飞絮,玲珑轻薄而不可捉摸。燕子呢?要是有燕子来剪云该多好。让燕子把云剪成软软的垫子,铺在绿色的原野上,躺在上面,去凝望蓝天,忽忽悠悠地什么也不想了。

踩着松软的泥土,心里的舒服感觉,好象捡回一份童年似的,竟有些飘飘然了!可不是?呼吸青草的`气息,呼吸泥土的气息,呼吸着的,芑不就是童年的记忆和思念吗?在乡村里长大的,忘不了乡村,吸吮过泥土的乳汁的,忘不了泥土。我来了,来拥抱曾经呵护过我的村庄。

拥抱田野,拥抱吹着口哨的清风,拥抱每一个村人。我们正陶醉在这仙境般的风景里,可是我得走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村庄。

美丽的村庄,我一定会再来欣赏你的美景的!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第2篇

站在外婆家南300米左右的小水塘边,闭上眼睛,可以闻到泥土的气息,可以闻到收割水稻时的清香,还可以闻到淡淡的来自水塘里的鱼腥味。睁开双眼,脚下就是清澈的水,芦苇在水中随风舞动,还有不知名称的小鱼时不时地将头露出水面,甚至还会来个“鲤鱼跳龙门”的姿势。水面上有时会有说不出名字的水鸟悠闲地游来游去。

放眼望去,水塘周围是大片成熟的水稻,金灿灿的,低着头向我这位远方的来客问好。在大片稻田里还有劳动的人们,他们头戴草帽、弯着腰、正挥着镰刀收割水稻呢。窄窄的小路两边是一株株一排排玉米,它们也不甘示弱,争先恐后地展露出棒槌般大小的玉米棒。

如此美景,如此空旷的田野,能够在这小池塘里垂钓是多么令人陶醉的事。于是,我、爸爸、姨父等人挖蚯蚓、找鱼竿、拴鱼线。可是,只能凑成两副钓竿。我钓鱼的水平不行,只能成为看客。当然,只要有人钓到鱼,我就会飞快地跑过去,帮着他们将鱼送到鱼篓里。虽然弄得双手都是鱼腥味,但是,那也是很快乐的事。

正当我无所事事地在塘埂上走来走去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条“小船”,就在水塘的角落里,靠近岸边。我走近才发现,“小船”圆乎乎的,是木头围成的,像一只大型的洗脚盆,里面有一只小木桨、一把小椅子,很别致。我很好奇,心想,这个东西肯定能在水面上划行,否则,里面怎么会有这些东西呢?

于是我一下子就跳了进去。谁知,小船竟然左晃晃右晃晃,翻了。我“哗”地一下翻到了水里,幸亏靠近岸边的水不深,我狼狈地从水中爬上岸边。我成了名符其实的“落汤鸡”,腿上、手上还有烂泥巴。秋风吹来,冷嗖嗖的。真惨呀!爸爸赶紧让我回外婆家换上干净的衣服。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渔盆(一种很小的船,可以划着它去打鱼),只有有技术的大人才可以掌控。幸亏大人就在旁边钓鱼,否则,划到了深水处翻了,那后果不堪设想。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第3篇

一、重视学生兴趣力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对兴趣重要作用的阐述。如果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强大兴趣,那么何愁写不好作文?教学中,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话题,贴近生活实际,让他们有话可写,有感可叹。四年级学生逐渐学会了观察和思考,渴望用眼睛和双手去了解、触碰他们未知的领域。利用这种探究的心理,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可以组织学生对班容班貌进行设计、布置,然后书面表达,学生就有材可写。除此之外,我们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习作的恐惧。有的学生习作词语匮乏,语句单一;有的内容枯燥,如流水账,若老师一开始就以高标准评判,则很容易让学生自信受创,对作文畏惧厌恶。反之,若将每次的阅评当成“淘宝”,哪怕只能找到一个字写得好,则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二、努力提高学生表达欲望

我发现,在课堂学习中愿意主动表达思考见解的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比不喜欢开口的学生进步要快得多。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我们清楚,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其思维逻辑、想象力等各方面关系深远,具体来说,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更准确、更好地表达自己,除了要将所要表达的题旨想透彻外,还要精心选择更得体、更适合于语言环境的言语,要努力使言语的内容与形式达到比较完美的结合与统一,这样的言语才能产生较好的表达效果。这也就是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的一环———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缘由,因此提高学生表达欲望,让他们想说、多说无疑对写作水平的提高有益。我们常说“我手写我口”,但如果连说都没法清楚表达,那么何来的写呢?因此,教学中还得重视“说”的训练。把课堂还得学生,给学生真正交流学习的课堂,让他们能主动进行“文本交流”、“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开放的课堂里没有包袱地尽情展示自己的思考和体会。

三、引导积累,多读多写

选材是学生写好作文的一大难关。四年级学生在布置写作文时,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写什么?”其实,作文的内容多来源于生活,只是没有积累成自己的东西才无话可说。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故事,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积累的素材越来越多,那无话可写的尴尬就迎刃而解。如:校运动会班级克服困难共同努力取得好成绩感悟“团结就是力量”,和同学吵架后明白“团结友爱”,无数身边事都是我们作文的良好选材。当然,要想把作文写得生动优美仅靠这些“小故事大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生活,学校到家里,家里到学校,没有丰富的实践材料,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贫乏而单调。在引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同时,还需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自主积累美词美句。学生写作空洞无味,内容千篇一律不就是阅读太少导致的吗?自古以来,每个文学巨匠都是博览群书,知识广博。同样,学生如果没有多看、多积累,弥补狭小的生活阅历缺陷,则写出来的文字大多枯燥乏味。因此,在习作教学之余,让学生携带课外书籍进教室,让阅读走进课堂必然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同时指导学生有效阅读做好读书笔记;阅读后不定期开展活动,展示学生阅读成果,调动学生积极性,爱上阅读,爱上作文。

四、加强写作指导,教给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习作主题,指导学生掌握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对其写作大有益处。如:写作前可以点拨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制定提纲。四年级学生接触作文学习已有一定时间,这时教他们根据中心制定写作提纲的方法尤为重要。如,四年级一次习作主题“我们在大自然中成长”,要求是:想一想你童年生活中最有趣、最难忘的是什么?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互相分享自己的1-2个故事,然后每组推举故事讲得最精彩的同学在班内分享,听完后大家评一评哪位同学讲的故事最精彩、最有趣并说说评选的理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明白怎样将故事讲得精彩。最后,我插入对此次活动的知识辅导:叙事性的文章写作必须做到完整、具体、生动。完整性指故事应具备“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而要“具体、生动”就需试着用多种描写手法再现当时的场景,如环境、人物描写、修辞使用等。还可以板书学生讲故事过程中的有趣、生动语句,使学生更理解及掌握这类作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当然,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的讲述不能一蹴而就,过分灌输学生写作技巧有时反会弄巧成拙,应提醒学生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适当选用。

五、重视作文评改,反馈及时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推敲”的故事广传人知。可见,一篇好的文章需通过反复的修改和推敲而成。因此,作文教学中语文老师要特别注重作文的评改并及时反馈,效果会更显著。首先,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习惯,也可以让学生作文互改,发现彼此闪光点和问题,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在习惯养成初期,教师要加大检查和监督的力度。其次,重视作文修改后的讲评。尽管学生掌握了作文修改的诀窍,但在“手术”过程中仍会出现很多困扰。这时候老师及时的反馈和点拨就尤为重要,它像夏日的一杯冷饮醍醐灌顶,让学生对习作存在的问题有更深的领悟。当然,最后需要老师批改,指出修改建议或代笔修改。教师在修改时要更多地欣赏学生的进步和亮点,让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更自信。

写作在语文教学中是一项浩大的工程,需要语文老师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实践,用心、踏实教学。当然,也需耐心等待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梦丹丹.论语文能力的培养[M].中国当代基础教育论丛,2014,5:325-327.

二年级写景作文:乡村游记 第4篇

各种植物,在田野里肆意而疯狂地生长着,喷薄着大片大片的美丽与生机。点点不知名的野花,缀在丝绒般的绿地上,显出几分蓬勃的野性。和风卷着一声鸟鸣,一缕花香,柔柔地吹拂着,拂去我心灵的忧伤与疲惫。

我在田间的小路上信步走着,空气中浸润着泥土的芬芳。走到一株梅树前,看见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凑在一起,正叽叽喳喳地说些什么。我一笑,是小表弟他们几个。看见我,他们惊喜地大叫一声,伸出几双脏兮兮的小手,竞相地拥抱我。生在乡村的孩子,触目便是盈盈绿意,眸子清明如水晶,里面仿佛蕴满了青山绿水。

只听见一阵轻微的噼啪声,小表弟一声欢呼,轻轻拨开身后冒着轻烟的小火堆,十几颗白白胖胖的东西正挤挤挨挨地偎在一起,一股香甜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爆米花?几个孩子早已经将它们掸去草灰,争先恐后地递给我吃。我犹疑地咬了一口,居然又脆又香,焦香可口。这时,孩子们也“嚓嚓”地吃了起来,边吃边唧唧喳喳地讨论奇闻异事。

就这样,我捧着一捧热乎乎的米花,坐在落花缤纷的梅树下,含笑望着这群稚嫩的孩童谈天说地。阳光轻柔地洒进来,勾勒着他们柔和的眉眼。这是最简单不过的米花,远比不上商店里的美味可口,可就是这粗劣的、用炭火烧制的米花,却勾起了我儿时依稀的、童稚的梦。梅花瓣,在阳光下显出淡淡的透明,携着些许暖意,盈盈地坠下来,如一只翩迁的蝶。一吸一吐之间,仿佛满是梅花的芬芳。

夜晚,黑丝绒般的天幕上,一弯皎洁的新月,倾泻着莹润的微光。周围几颗银色的孤星,愈发衬出那月牙的黄,浓得醇厚,仿佛不染纤尘。在城里,如斯美景是没有的,月儿隐在稀薄的云层里,霓虹灯的华美夺着你的眼球,而那点浅淡的月色,不过是些许苍白的点缀罢了。

月朗风清,清辉遍地。一片沉沉夜色中,我闭眼。盈盈的绿意,皎皎的月光,凄凄的鸟鸣,携着一缕幽幽的梅花香,随着清风流转,交织,缠绵。

二年级写景作文:乡村游记 第5篇

“叮铃铃,叮铃铃……”闹钟也响了,我揉了揉朦胧的睡眼。虽然还有点慵懒,想赖在床上不起,但是,想起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便急匆匆地穿上了衣服。我翻过了一页台历,看着红色的劳动节,马上来了精神,因为我们今天要去远在农村的奶奶家。

进了乡村,一股熟悉的“味道”迎面扑来。啊!这就是家乡的味道!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一幅幅与同伴们嬉戏玩耍、与爷爷奶奶散步、与爸爸一起悠闲、与妈妈在溪边洗衣服的画面从我的脑海中浮过。

这个小村子,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我尤其熟悉,因为我是喝着那里的水吃着那里的粮食长大的。刚拐进巷子口,就看见爷爷扛着?头出来了,他说要去种地,我也要跟着过去,爷爷便同意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可以野一把,我三步并作两步就跑到田野了,消失在了枯草新绿的草丛中,惊得休息的小鸟“叽叽喳喳”四处飞起。我不想打扰它们说悄悄话,进去没太久就钻出来了。我看见了爷爷焦急找我,就告诉他我不会走失。爷爷心里还是忐忑不安,不时偷瞅着我,生怕我一不小心又玩起了失踪。爷爷挖了几个坑后,浇上水,等水湿润了泥土以后,这才放进西红柿苗。爷爷夸我手巧,干得快,可是他不让我埋土,说是技术活。我坐在地垄上看什么都好奇,不由自主又跑出去玩了,采摘了一束野花,那种香味沁人心脾。爷爷已经栽好了西红柿苗,这可真是传说中的“神速”啊!我惊讶地叫了一声,说:“爷爷你怎么这么快啊?我才玩了一会儿,你就把西红柿苗全栽好了!”

要回家时,爷爷看见了我手中的花儿,批评我说:“不可以乱摘花草,它们也是有生命的,你没发现它们的茎上长着小刺吗?那是它们保护自己的。”我听了以后,觉得自己的确错了,惭愧地低下了头。

二年级写景作文:乡村游记 第6篇

“好!”

我们班跟着吴老师,坐了很久的小船才到麦乡。一路上摇摇晃晃,大家都显得很疲惫。吴老师发现了便叫我们先睡一觉。“这儿的景色好美!”小黄小声对我说。我回头一看,情不自禁回了一声:“是呀。”夜晚的大河,平静地流淌着。月亮挂在天空,水面犹如洒满了细碎的银子。几只停泊的渔船,晃动着渔火。看着那渔火,看着看着,渔火不再晃动,却觉得天与地,垂柳与大河在晃动。麦乡的夜,很梦幻。“走了,走了。”被小黄提醒的我这才发现,他们已经走远了。我们俩急忙追上去,总算跟上了。

“嘎嘎,嘎嘎嘎?”被叫声唤醒,我跑下楼,想看看这可爱的生物。一群大白鹅从门前走过,它们穿着黄鞋,微摇尾巴,伸长脖子叫着。

“可爱吧。领队的那只叫欢欢。跟在欢欢身后的那只叫可可,一只脚有轻度受伤,没什么大碍。它可有很多鹅朋友呢!

楼主走过来,倚着门框说道。

“都是您养的.吗?”

“那肯定!”她露出得意的神情。

“集合!今天去抓青蛙。”

“耶!”每个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到了田里,所有人穿上长筒靴,戴上手套,便去草笼边上寻找。青蛙背上为绿色,可以很好的和草融为一体。这便需要细心和耐心。虽然田中蛙声一片,都听得人有些烦。但捉住一只可不容易,因为它们学过“隐身。”“捉到了!捉到了!”小蔡两眼发光地将青蛙放进篮子里,瞬间吸引来了许多眼球。

不过一会儿,我也捉到一只。但刚一捉住它,它双眼黯淡了下来,可怜巴巴的。于是,我又将它放了。它围着我跳了一圈,走了。

回去的路上,大河两岸的垂柳飘动,几千条几万条柔韧的枝条舞着,远远望去,像是绿色的雨丝,又像是笼罩在绿色的云雾里。河水在春天的阳光里流淌着,水中的水草一团一团地甩动,如同奔腾的马群飘动在气流中的尾巴。流水和潮湿泥土的气味儿飘散在近处的空气中?“

怎么睡着了?口水流了一桌子。写吴老师的作文写完了吗?没写就快写!”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第7篇

采用绘画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忆起夏夜的美丽景色, 有层次地描述星星、动物、花草、月亮的状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师:这节作文课, 我们要学写《美丽的夏夜》。这是一篇描写夏夜景物的文章。怎样写好它呢?我有两个办法, 一是“画夏夜”, 二是“演夏夜”。我先来“画夏夜”。你们仔细看, 我画下了什么? (在黑板一角画下一个不规则图案。随后说明“这是一颗星星”。并且问:“样子像什么?”)

(学生开始有点疑惑不解, 好奇地看着黑板上的图形。可是当教师先说明“星星”, 再提问“样子像什么”后, 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 纷纷回答:“像闪电”“像一把勺子”“像一把刀”“像烟斗”……气氛热烈起来。)

师:天上的星星是各式各样的。请各位同学也来画一画。这样, 每组第一个同学先上黑板画, 五秒钟画好, 然后像接力赛一样把粉笔传给第二个同学, 直到最后一位。每个同学都画一颗星星后, 黑板就变成“星斗满天”啦。只是你要先想想, 该画怎样一颗星星。 (稍后, 教师问:“有问题吗?”)

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要画不一样的星星么?

师:当然。不但和老师画的不一样, 还要和同学画的星星形状都不一样。好好想想啊, 画怎样的星星? (学生正思考着, 教师走向座位, 轻声提问学生:“你画了啥样子的星星?”学生起身和老师“咬耳朵”, 似乎在讨论着什么。而教师却有意大声说“啊!想得真有趣!”引得其他学生好奇猜测。一分钟后, 各组学生以接力赛形式依次在黑板上画星星。学生上上下下川流不息, 煞是热闹。大约两分钟后, 黑板上画满各式各样的星星。)

师: (指着黑板问) 这片“天空”怎么样?

生: (迟疑一下) 星星漫天, 浩瀚无际。

师: (转身板书“星空”) 请大胆想象, 此刻你正坐在哪里观赏这片星空?

(学生似乎有点不解。当即, 教师果断地喊出口令:“全体起立!走出座位, 自己找地儿, 1、2、3———坐下!”学生嘻嘻哈哈地席地而坐, 多数学生坐在黑板前, 也有的坐在座位过道, 还有的坐在桌面上。)

师:想象一下, 此时的你坐在哪里观赏星空呢? (板书:坐哪里) 要各想各的, 各说各的, 自言自语地说说。

(学生纷纷回答:“我坐在草地上……”“我坐在柔软的沙土上……”“我坐在公园亭子里……”“我坐在茂盛的 大树下……”“我坐在房顶……”“我坐在秋千上……”答案不一。)

师:现在夜色浓郁, 四野宁静。请大家注意倾听自己的心跳。好, 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了。此外, 再想象, 你似乎能听见什么声音? (板书:夜深人静)

生1:能听见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生2:树叶甩来甩去的声音。

师: (竖食指贴住嘴唇, 示意“要安静”) 是啊!夜深就会人静, 静得能听见最细最轻的声音。请大家仰望着“浩瀚无际的星空”, 低声回答我, 星星多不多啊?

生:多!数也数不清。

师:星星美不美? (板书:星星多而美)

生:美!

师:请细细看看星星的形状, 很有趣呢。它们的形状让你产生想象, 一颗颗星星像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像一道闪电!像一只袜子!像一把勺子!还有的像茶壶!一朵小花!一个海星!……)

师:哦!星星很美。请大家回到原位。

(学生纷纷坐到座位上。)

师:在这夜深人静的夜晚, 动物们乘机热闹起来。先来听听蛐蛐是怎么叫的? (教师信手一指一组同学) 来!你们这群蛐蛐先叫唤叫唤, 给夏夜添些音乐。 (板书:动物音乐会)

(那组学生“蛐蛐———蛐蛐”地叫起来。有一个学生大叫:“老师, 还有鸟叫。”)

师:是呢, 现在我们就来开一个动物音乐会。这一组学猫叫, 这一组学狗叫, 你们一组学青蛙叫, 加上蛐蛐, 很热闹了。先自由地学着叫唤叫唤, 看哪一组是小动物达人?预备———叫!

(教室里顿时闹成一团, 这里“喵喵”, 那里“汪汪”, 还有“呱呱”和“蛐蛐”。学生们相互笑着, 各种“动物”叫个不停。)

师: (示意打住) 各位“动物”, 请服从我的指挥表演“音乐”。我说“远”, 你们叫唤的声音就要“远一点, 轻一点”, 我说“近”, 声音则要“响一点, 猛一点”。先请“青蛙”们做个示范。

师:各位“青蛙”准备好了吗?看老师的手势, 听指挥“, 远———”

生:呱……呱……呱……

师:近一点。

生:呱!呱!呱!

师:再近一点。

生 (用力地) :呱呱呱!呱呱呱!呱呱呱!……

师:好!青蛙组叫得顶呱呱。以下, 小狗组、小鸟组、蛐蛐组都准备好, 根据老师指挥, 留心先怎样叫, 再怎样叫, 后来怎样叫, 要叫出层次和花样来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角色, 教师指挥着他们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

师:叫得好!现在, 请同学们根据板书, 思考:要写哪些内容?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写作要注意什么?想好就动笔。时间13分钟。

(板书呈现的写作脉络十分清晰, 再加上课堂上的亲身体验, 学生明白描写星星的多和美能突出夏夜的安静, 也明白描写动物的叫声能表现夏夜的热闹。此外, 教师还强调写作时要注意多分小节。随后, 学生伏案奋笔, 多数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写作。)

第二课时

师:继续感受夏夜。请想象:一阵风吹过来……哦, 谁上黑板来画一画风呢?

(一生走上前来, 在大家的注视中, 他先是画下一棵向一边倒去的树。)

师:这位同学没有直接画风, 而是画了树。可是, 我们明显感到了风正吹过来, 树枝正在摇晃, 这叫衬托法。谁也来运用这个方法, 画一画小草?

(又一生画下两丛草叶, 各自往左右倾倒。最后在黑板一角斜着画下有力的两道斜杠, 以示“风刮过来了”。)

师:我请两个同学来表演风中的花朵。 (叫起两名学生站在讲台前, 转身问一名学生:你是含苞欲放的花, 还是已经盛开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盛开的花。”教师又打趣地说:“你这朵花是在风中盛开的吗?”那学生爽快地说:“是的。”教师又问另一学生:“你是怎样的花?”那学生答道:“我是花骨朵。”教师又问:“花骨朵在风中有什么表现?”那学生笑着没有回答。)

师: (又叫起两名学生, 让这四名学生确认所要扮演的角色。) 好啊, 我们来观看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在凉风中的奇异表演。 (又对他们说“当我们全体同学“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时, 你们这些“大树、小草、花儿”就要开始表演啦!四名学生笑着点头。)

师: (面对全体) 好!老师说“风刮过来啦”的时候, 所有同学就一起喊 “哗啦啦 ———哗啦啦———哗啦啦———”地刮风, 同时仔细观察“大树、小草、花儿”的出色表演。

生: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

(讲台前的“大树“”小草“”花儿”开始表演了“, 大树”把手用力往左右伸展, 似乎展开很大的树冠。手臂和五指还不断地颤动, 表示“风吹来了”;“小草”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地摇摆, 表示“前俯后仰”;那朵“盛开的花”正一点一点地展开双臂, 表示“绽开”, 而“花骨朵”只是使劲晃动。)

师:“大树”“小草”“花儿”的表演很生动。请愿意挑战这些“大树”“小草”“花儿”的同学起立。然后, 我指挥剩下的同学“刮风”, 你们就得演出“风吹草动, 树起舞, 花绽开”的情景。好吗? (生:好!) 预备———起!

(教师一次又一次地说“风刮过来啦”, 学生便一次又一次地“哗啦啦———哗啦啦———哗啦啦———”地喊起来, 扮演“花草树木”的学生站起来开始舞动, 各有各的姿态、表情、动作, 虽然不知道他们演的是什么意思, 但从投入的神态可以看出, 他们正在表演夏夜风景。大约一分钟后, 学生嘻嘻哈哈地结束表演。)

师: (采访大树) 风刮过来啦, 大树, 怎样了?

生:树叶飘落, 枝干摇晃……

师: (采访小草) 风刮过来啦, 小草, 怎样了?

生:前俯后仰, 都贴着地面了……

师: (采访花朵) 风刮过来啦, 花儿, 感觉如何?

生:凉爽快乐!绽开花苞……

师:好!如果请大家把这些花草树木的景象用并列的三个小节写出来, 每一小节开头都可以写同样一句话, 再加上象声词, 可以吗?

生: (异口同声) 可以。

师:对, 谁来画月亮?

(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下一弯朝着左边的钩月, 还在月牙上画上笑脸。)

师:画得真好!这是一弯新月, 一弯有表情的新月。

生:月亮在笑呢。

师:这弯新月是怎样的?

生1:弯弯的, 像把镰刀。

生2:像眉毛。

生3:像一个钩子。

生4:像一只小船。

生5:像豌豆!

生6:还像牛角!

师:像得很呢!这是一弯新月, 它朝着左边, 如果是朝着右边, 那叫残月。这新月像什么呢?好!新月为什么笑得那么高兴?请结合当时的情景来想象。

(学生想了一会儿便陆续回答:它看到美丽的花草树木的舞蹈;它听到了悦耳动听的叫声;它被风吹得很凉爽呢。)

师:对!请问, 能不能将月亮的样子和表情, 以及内心写进文章呢?

生:能。

师:我们一起来整理写作提纲: (接住上节课所写的内容) , 继续要写的内容有:用并列的段落, 写出阵风中花草树木的动态;采用拟人句式写出月亮的样子、表情和内心。有问题吗?

生:没问题!

师:那就快写吧。

(学生写作, 教师边巡视边在学生的作文上画下红色波浪线, 并且与学生低声交谈。15分钟后, 多数学生基本完成写作任务。)

师: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写作任务, 少数没有写完的请在课余抓紧。下课!

【教学反思】

这节作文课的内容是学习描写“夏天夜晚的景物”。课堂教学活动自始至终以“绘画”为主线, 可以称之为“绘本作文”, 也可以称为“游戏作文”, 因为“绘画”中有“游戏”。

我在开始讲课时就告诉学生:写好本文要用到“画”和“演”两种方法。

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方式, 是因为我在乎: (1) 学生是否能够进入“教学境界”; (2) 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活动写出层次分明、内容生动的文章。

我很清楚, 不但要将教学活动设计得让学生“快乐”些, 还要把写作的内容塞进活动中去, 在形式和内容一致的情况下, 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有以下三个亮点:

1.引领作画。

上课伊始, 为了激发学生观察“星空”的快乐情绪, 我领先一步, 先行在黑板上画下一颗形态鲜明的“星星”。这“宕开一笔”为学生拓开了“想象云天”的基础。当黑板上满满地出现所有学生亲手画下的各式星星时, 想象的快乐思绪就汩汩而来了。

2.体验角色。

课堂上, 我用尽心思让学生获得各种体验的快乐。

比如:我要求学生随意地坐在地面上, 想象自己在何地抬头看“星空” (画满云朵的黑板) 。学生们怎么会不感到新鲜有趣呢?

又比如:我要求一半学生扮演“风”, 夸张地喊“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 另一半学生扮演“花草树木”表现出“享受凉爽”的意思。“大树”在阵风中舒展、摇晃;“小草”在阵风中颤抖、仰俯。它们夸张地钻到桌子底下, 表示“恨不得钻进泥土里”。如此夸张的戏剧动作怎么不令他们感到“好玩”呢?

事实上, 学生在体验景物的同时, 脑子里已经想象出一棵大树、一丛小草的鲜明形态, 写作情绪已经激发出来了。

3.模拟声音。

夏天的气象特征是有声有色。因此教学活动现场是不能够没有声音的。

我想起了夏天夜里小动物的生动叫声。备课时, 我曾经考虑采用“录音”制作出虫鸣、蛙叫、犬吠的声音, 但很快就被否定了。理由是:其一, 让学生旁听动物“录音”, 学生缺乏对声音变化的体验, 写作成文字有一定困难。其二, 请学生模拟动物的叫声, 在课堂上会营造出快乐的气氛。重要的是, 我可以“指挥”这些“动物”表演出“音乐会”的层次和高潮, 和文章内容的详略高低吻合起来。其三, 我内心里希望作文教学设计少些“洋气”, 多些“土气”, 希望形成“随心拈来, 徒手一绝”的教学风格。

在课堂上, 学生开心地转变成小动物的角色, 在我的指挥下, 他们先轮着叫唤, 再此起彼伏地相互呼应, 声音先由远到近, 再由近到远, 先由急到轻, 再由轻到急……学生很投入很快乐地叫唤着, 俨然是在排练一场音乐会。我内心非常得意。

教学中的“快乐”活动是有意义的。

首先, “快乐”设计的要义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而不是单一地让学生“高兴”, 甚至“得意忘言”。文章的写作内容有什么要求, 就要把含有“快乐”因素的教学活动与写作内容吻合起来, 让学生在其中摄取到写作素材, 甚至形成构段谋篇的写作思路。

二年级写景作文:乡村游记 第8篇

刚进农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房屋,简朴而又舒心,这里的房子都是用砖瓦石头砌成的。虽然,没有高楼大厦那般雄伟,却有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我们在山路往下望,原来光秃秃的泥地此刻种上了小麦、油菜花等农作物,可都还没有成熟,还都只是嫩苗,所以看到的是绿色的海洋,阳光照着它们,不时闪过一道光,格外的耀眼。

到了吃饭的时间,我们去的是一个农家乐,一进去,看见的就是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小鸡,摇摆着它们的身体,在地上觅食;小狗,亲切地摇晃着尾巴;小鸟,在叽叽喳喳地嘀咕着什么,像是在讲它们的小秘密。

这一天,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抓螃蟹!我们抓的是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螃蟹,可爱极了。来到河边,这儿的水格外的清澈,清澈得都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开始捉小螃蟹了,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跳得很快。我感觉今天的太阳格外的温和,照在我的身上暖和极了。我撩起袖子,蓄势待发,像是一只捕食猎物的老虎一样。

我拿起一个水桶,放在河边,想想一会就会有好多小螃蟹,心中都扬起了小波浪。我一脚踩进水里,又小心翼翼地搬起一个大石头,因为小螃蟹都喜欢藏在石头下面来保护自己。果然石头下面有好多好多的小螃蟹啊,我急忙伸手去抓。“嘿嘿!太好了,捉住了一只。”我开心地蹦了起来,我拿起来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个小家伙。他有两只小小的钳子,就像两把小剪刀一样,可爱极了。把它放在手里,它在我的手里爬来爬去,痒痒的,乐得我笑哈哈的。

二年级写景作文:乡村游记 第9篇

我莫名奇怪的问:“弟弟?我哪儿有弟弟啊?”可我回头一看,却发现有两个小男孩在挥舞着木棒在玩耍着。“哦,我知道了,不就多几个围观人群吗?”我开心的接过iPad,玩了起来。不过一会儿,两个小男孩就围了过来,看着我玩耍。终于,大一点的那个小男孩接过iPad,跟我一起开始了比赛。我们斗的很激烈,式子一出来我们就抢先给出答案。结果,我125分,他97分,我可得意啦!

终于,我开口了:“你们刚才玩的那个木棒在哪儿捡的?看起来很结实。”他们俩自豪的回答道:“不是捡的,是我们自己砍的!”我一下就激动起来:“能给我拿一根吗?我也想要。”大一点的弟弟点了点头,消失在了一片片叶子之中。

我等了几十分钟,正想离开。突然小一点的弟弟捂住嘴巴拼命的不让自己笑出来,我觉得很奇怪,便问他:“怎么啦,莫名奇妙的。”他指指我身后,我一转过身,突然有一只毛茸茸的东西掉在了我头上,我差点吓得晕过去:原来那是一只黄色的小甲虫!那是另一个弟弟丢给我的,他解释道:“夜色黑了,我找不到合适的竹棍,发现了这个,我们一起养它吧!”我疑惑的问:“那你知道它吃什么吗?”他举着一个黑色的瓶子说:“瞧,这儿呢!我抓了好半天才抓住的!”我凑近一看,原来是半瓶蚂蚁!我赞叹道:“原来我以为农村里人人都不太懂文化,但是相比之下,你们更强啊!”

四年级作文:乡村游记 第10篇

来到了乡下,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我的一切烦恼都被抛在脑后。我见到了表舅家的坤表哥,便和他一起快乐地区摘玉米。来到了菜地,更让我大开眼界。菜地里的农作物多得出齐,有金黄色的玉米,有淡绿色的青菜,还有又大又紫的茄子,还有青里透红的西红柿。我们来到了玉米地,只见一个个金黄色的玉米棒,犹如一个个可爱的小娃娃,可爱极了。一阵风吹来,它们便翩翩起舞,好像一个个身穿黄衣小娃娃在快乐地跳舞。我们便摘下了一个个玉米回家去了。 回到家里,坤表哥便把我们摘回的玉米放在锅里煮,煮熟后把玉米给我吃。

我们吃过玉米后,坤表哥便把我带去鱼塘边。坤表哥在鱼塘前的一块地里挖出了十几条蚯蚓,然后把蚯蚓用罐子装好,我们便回家拿渔具了。过了一会儿表哥拿着钓鱼竿,在鱼钩上刺上蚯蚓,我们便开始钓鱼了。我看着鱼塘中央,发现了一只正在游泳的鸭子,我走近点看清楚它的样子。它白白胖胖的身子,加上白里透黄的嘴巴和炯炯有神的眼睛,真可爱。过了一会儿鸭子又一头钻进水里觅食了。我完全看到入了迷,居然忘记了回家。后来还是表哥来叫我回家吃饭了。

乡村中学作文教学小议 第11篇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样的要求不高, 但农村的学生还是怕写作文, 就是大多数教师对此也是束手无策。农村的孩子见识面窄, 作文素材贫乏;农村孩子惯用方言, 表达能力不佳,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想, 关键还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利用农村资源优势, 加强作文教学。以下是本人在农村教学中努力用过的几种方法:

一.注重观察, 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鲁迅说过:“如要创作, 第一需要观察, 对于任何事物, 必须观察准确透彻, 才好下笔。”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要我们平时留心观察, 认真思考, 便会发现, 乡土题材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绝的。利用课余时间, 我带学生到安龙招堤、大水井村去郊游, 只见到处是连绵不断的山峦, 漫山遍野的山花, 成群结队的鸡鸭鹅;高楼一幢幢, 房前花果香, 屋后树成行……这天然的动物园、植物园, 不正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养鸡喂鸭、种菜锄草、钓鱼捕蝉……这生趣盎然的生活体验, 城市孩子怎能有呢?而那多姿多彩的乡俗民情、婚丧喜事, 更容易让人窥见人间百态……在整个考察过程中, 我充当了导游角色, 适时给予介绍, 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春游结束后, 学生初步体会到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 他们的作文题材更宽、更广、更有新意, 并不再为没什么可写而烦恼。

二.强调口心如一, 加强作文表达练习

第一, 坚持普通话交谈, 使语言规范化。

为了帮助农村学生克服方言的影响, 使语言规范化,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我告诉学生, 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 这“口”其实就是普通话, 要求学生当好“翻译官”, 变“土”为“洋”, 使方言变为规范化语言。课堂上, 我用普通话讲, 学生也用普通话说;课间, 师生皆用普通话交谈。我还要求学生把普通话带回家里、带到社会, 时时处处坚持说普通话。随着时间的推移, 学生的普通话变得流利了, 作文中的语句也通顺多了。

第二, 先说后写, 边读边改, 改后再抄。

在作文教学中, 在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 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知道, 在整个写作过程中, 写作和思考是同时产生的, 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考的过程。因此, 每次练习, 我都强调学生先想好了再说, 说通后才写下来, 并对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改。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逐步达到“心口如一、口手如一”。

第三, 多向评议, 互相欣赏, 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 兴趣和自信是作文的最大内驱力, 这种内驱力除了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 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因此, 在习作指导过程中, 如何抓好习作讲评对于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根据习作的目的及要求灵活采用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小组轮读、推荐习作、集体交流、评选佳作、优秀习作展评等评议方式, 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学会欣赏、学会修改, 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加强指导练笔, 让学生变知识为技能

“中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 是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因此, 当学生有了写作材料, 并学会了使用规范化语言时, 我们应当有意识地把“书本”与“乡土”紧密联系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指导学生写有“洋味”的“乡土文”, 逐步引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 使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 利用农村资源优势, 加强、整合、优化作文教学是乡村中学作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只有从农村的实际出发, 根据农家孩子的特点, 帮助他们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 指导他们把生活实践、乡土题材与阅读和写作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才能促使他们把知识变为技巧, 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乡村四年级作文 第12篇

在那里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满是绿色的葡萄园和人们在葡萄园干活的情景。在葡萄架上一串串还没有成熟的葡萄绿莹莹的,葡萄上面还有一个个晶莹的露珠,真像碧绿的翡翠上镶着一颗颗光滑的珍珠。园子里辛勤的人们干得那么卖力,我觉得他们盼望着丰收带给他的喜悦能够早一点到来。

路上,一大片一大片的麦地绿油油的。在晚霞的照映下,向远处望去,大片的麦田上泛着一层金黄,像是披了一层金色的薄沙,还有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个的麦穗儿,就像那一个个跳动的音符。这时,突然听见了“哞”的一声,顺着声音我们来到了奶牛场,在那里一只只黑白花的奶牛,有的是白头黑牛,有的是白腰白腰蓝嘴黑牛,正在安闲的卧在那里,小牛犊正在贪婪的吸吮着奶水,美美的享受着自己的晚餐,隔不多远堆着一个个草垛,拢得高高的,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在晚霞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金黄!

乡村作文四年级 第13篇

清晨,随着太阳爬上东方的楼梯,随着公鸡那清脆、响亮的叫声,村子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大人们都去田里插秧,一行行小苗插得整整齐齐,风姑娘一来,小苗们就跳起了优美的琵琶舞。从远处望去,绿油油的,给人眼前一亮。

中午,从乡村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河边觅食。“嘎嘎,嘎嘎”,可爱的鸭子排着队,一个接着一个跳进水中,欢乐地嬉戏玩耍。村庄的孩子们也常在小溪里捉鱼,捉螃蟹。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孩子们在小溪里打水仗,拼个“你死我活”,“啪、啪”水花伴着笑声溅了出来,看他们打得那么激烈,好像在真正的战场上似的,动作那么熟练,一定都是“老将”!孩子们玩耍的快乐也融进了空气当中,给闷热的正午增添了几分乐趣。

晚上,吃完晚饭后,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不约而同坐在树下乘凉。他们有的谈天说地;有的在下象棋;还有的在打扑克,多么开心!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使人神清气爽。邻近几户人家的孩子们凑在一起,在院子里捉迷藏,过家家,玩得可开心了。

乡村作文四年级 第14篇

乡村的房屋都是平平矮矮的,前院有树,后院有花,房前屋后满眼的五颜六色,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金色的油菜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最让人惊艳的,要数那片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城市里花坛中的鲜花完全不同,它们开得那么灿烂、自由,那成片的金黄色耀眼地让你连眨一下眼睛的时间都不舍得浪费。再向远望去,成片的映山红热烈的绽放,跑到近处才发现还有惊喜,映山红的旁边破土而出的竹笋,全身沾满泥土,充满着勃勃生机,仿佛是映山红的守护者。

乡村的小溪是一条天然的分界线,左边是那灿烂耀眼的油菜花和热情似火的映山红,右边却有一望无际,白云般洁白的棉花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仿佛是画家笔中最美风景。

晨雾中乡村,朦胧可见白墙红瓦的农舍,偶尔几声狗吠,成片浓郁欲滴的玉米地,沾染着晶莹的晨露,宁静而清新,一条青石板路延伸到小溪边,勤劳的农家姑娘正在浣洗衣衫。

乡村学校作文教学浅谈 第15篇

一、用范文引路, 学会写作技巧

在命题后, 以范文导之, 令其仿写。必要时, 教师不妨先写一篇范文, 然后念给学生听, 并让学生评价教师的作文。评议时逐步向学生讲明为什么写, 写什么, 怎么写。只有学生明白了为什么写, 写什么, 指向什么目标, 才会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写作热情。

“写什么”是取材立意的问题, 也就是文章内容的问题。教师只有用范文写完“写什么”的内容指导, 才能让学生理解“怎么写”的技巧问题。阅读、思考、写作三者彼此渗透, 相互紧密联系, 才能扩大学生运用写作知识的范围, 增强学生联想的能力。

二、在讲解课文中渗进作文教学, 学习写作

乡村的小孩缺少作文书, 而且阅读又少, 只靠老师在课堂传授的点滴知识, 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我们在教学上就更应该利用我们的教科书, 因为, 课文里有写人物的品质, 有写景物的, 有的借物喻理, 有的借事喻理等, 所以, 在讲解课文中注重渗透作文教学, 学习写作。如教学六年级上册《山雨》这一课, 我同样在授课中一边讲解一边让学生根据课文对山中的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变化及雨声的变化让学生进行仿写, 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又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 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飞翔, 从而产生写作文的东西———路。在练习时不一定写一篇完整的文章,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部分, 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如联句扩写、看图练写等进行基本训练。学生通过训练, 逐渐融会贯通, 熟能生巧。如:我在讲小学语文第八册的课文《我们家的猫》时, 让学生突出课文的写作知识, 模仿写一篇家中的小动物。这样模仿课文学习写作, 对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三、明确习作总目标, 作文得心应手

让学生在习作之前首先明确本学期的习作要求, 即习作总目标、每单元目标各要求写什么, 学生心中有了这个目标数, 作文起来就不会感到突然和陌生。如在四年级作文教学中, 我先让学生明确本学期作文的总目标, 然后在单元的作文指导里把每一个单元的目标列出来, 让学生心中有数, 同时, 让学生根据单元的要求去学习课文, 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在授课前我把第三组教材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本组的教学目标, 习作就容易联想本组的课文内容与联想生活中人与人之间, 需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也可以把这个目标一开学就公布与学生, 让他们在课外阅读时, 留意寻找有用的资料来充实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捕捉积累有关习作的素材, 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四、围绕乡村的变化, 布置相应的作文

乡村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宽广, 对乡村生活和风土人情都很熟悉, 许多活动亲自体验。如星期天或者放假时都亲自跟着父母下田插秧、种菜, 上山砍柴、除橡胶草等。对此, 我根据学生的亲身体验诱导他们写乡村的人、物和事, 观察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乡村四季的气候特征;农民辛勤耕种的情形和获得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乡村的民俗活动。真正使学生感到有事可写, 有情可叙, 有感可发。达到我口说我思, 我手写我想的目的。让学生明白作文并不难, 也不神秘。它就是描写我们生活的, 抒发自己感情的, 只不过要写清楚。

五、增加阅读量, 积累“好词佳句”

乡村学校缺课外书, 多数小学没有阅览室, 学生除了阅读教科书外, 几乎不能读到其他书籍。作文描写的东西无法用更多的词汇去修饰。文章读起来词汇贫乏, 感到只有骨头, 没有血肉。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词语积累, 如《索溪峪的“野”》一课抓住索溪峪的山、水、动物及人的“野”, 文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的词语和成语, 如“随心所欲、不拘一格亭亭玉立、年过花甲”等词语, 要求学生按不同分类的积累下来。同时, 还要求学生每天背一句名言名句或者背一句诗歌, 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对此, 在国家加大教育投入的时候, 我们也要尽绵薄之力尽量通过各种途径找一些课外书让学生阅读。通过建立班级“小小图书柜”, 使学生们有课外书可读。长时间的课外阅读, 可使一大部分学生积累大量的“好词佳句”, 用在平时日记和周记中。

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化的作文俢改

乡村学校学生的大部分作文都由教师批改, 批改时常用“纠谬法”, 专找学生作文的不足之处。学生有优美的句子, 老师都很少给学生的赏识。这既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对此, 我在教学上常常以激励表扬为主, 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在形式上, 作文俢改多样化。如学生自我修改, 学生同桌相互修改, 师生共同修改等。

上一篇:公司新春联欢大会董事长致辞下一篇:来吧克隆人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