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2024-07-25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精选10篇)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1篇

《美术说课方案(标志设计)》

我说课的内容赣版教材初中第三册第9课《标志设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3.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三、学法指导

标志是实用性很强的设计艺术,需要全面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思维,要想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设计出标志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本课利用大量实例和制作过程的演示,使学生沿着形象简洁、手法概括,表达以象征为主的思路前提下,启发学生发展创造思维。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穿插打出学生都熟悉的标志,增加了直观性。

无论是教法,还是学法,都全方位的渗透到教学程序中去。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教学由导入、新授、巡回指导、小结四个环节组成。

1、导入

上课以后,我先向学生出示印有各种标识的产品和印刷品,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去分析、归类,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再具体分析一种标志,得出标志的概念:象征性的表达事物特性和类别的一种设计形式。从而引出新课《标志设计》。

2、讲授新课

<1>让学生掌握标志的基本分类

1集团标识:最早的标志,如原始部落的图腾,现在多是各种组织、机构的徽志。2商标: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标记。

3、节庆徽志:个别传统节庆活动和大型文体活动均设置专用徽志,有以宣传号召人们积极参加。

4、识别符号:在公共场所、道路交通中用以代替文字的简洁形象,约定俗成为民众公认的标识。<2>标志的图形类别

具象:有写实的、有写意的;有直观的、有指代象征的两大类别。具体如:白猫洗衣粉等。

抽象:有简单的几何形的组合,也有刻意构造的抽象形的组合。前者如:奥林匹克运动,用五个圆环表示五大洲紧密团结在一起。

文字符号:有中文变形组合、有英文变形组合,还有汉语拼音、阿拉伯数字和其它的图形组合。‘中国铁路’是中文工和人的组合,‘美国柯达胶卷’是英文变形。<3>标志的构成手段

因为标志是平面设计的一个种类,几乎所有的平面构成原则都可以为标志设计所应用。如有对称、适合、反复、渐变、特异,均是标志设计的常用形式。

3、作业要求

展示课前制作标志---禁止吸烟。以教师亲手制作的标志为范例向学生讲授介绍制作过程:

1)确定制作标志的大小 2)画出大体轮廓和比例 3)进行细部的加工 4)填充颜色

2)学生作业

从课本中选择“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中国银行”等标志中的一个标志,然后按要求进行临摹练习。(教师作巡回指导)

4、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对学生作业做简单评述。

本课的时间安排:导入3分钟,讲授20分钟,学生创作20分钟,小结2分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2篇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设计和说课竞赛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同时,为我校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大赛做好选拔工作,制定本竞赛方案。

一、竞赛组织 1.主办

预 赛:各系、实训中心 决 赛:教务处

2.技术保障:实训中心 网络中心

3.评委组成

组 长:刘明才 李伟萍 竞赛总裁判:李 敏 评 委:

柳逸春 叶邵 李赞长 彭华婷 曾德辉 汤朝晖 付南萍 杨凌各系推荐一名骨干教师代表

二、竞赛内容及要求

(一)竞赛内容

参赛作品应包括教学设计方案和相应教学课件两部分,并要求进行现场说课。比赛要求见附件1。

(二)参赛学科 学校现开设的所有课程。

(三)教材版本

以教师现有授课教材为主(注:省赛国赛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

版的国家规划教材)

三、竞赛时间与程序

(一)预赛阶段

1.各各系、实训中心须认真组织此次预赛活动,成立预赛阶段评委会在2013年12月13日前开展预赛活动。教务处提供咨询和督导服务。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重在过程和团队协作,目的是引导教师通过撰写教学设计方案,制作多媒体课件和开展说课活动,真正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艺术水平,比赛要求见附件1。

各各系、实训中心预赛评选后,于2013年12月16日向学校教务处推荐1-2名教师参加决赛,并将填写好的决赛选手作品登记表(见附件5)及教学设计和说课电子稿提交比赛组委会(教务处付南萍收)。

(二)决赛阶段

决赛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进行。

决赛时间: 2013年12月28日(周六)。

决赛地点:网络中心210室。如有调整,另行通知。(三)决赛顺序

选手随机抽签,现场打分。

四、奖项设置

竞赛将评出一、二、三名和优秀奖。获奖教师学校颁发荣誉证书证书。按照《萍乡市工业学校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给予奖励;评委及工作人员补助按照参赛选手说课次数折算课时计入工作量。

附件: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3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恋爱挫折应对”,说课方案

中职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 正值青春期, 大部分学生生理趋向成熟, 性意识已经完全形成, 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 渴望“爱”与“被爱”[1]。随着性观念的日益开放以及大量良莠不齐的性信息充斥网络和媒体, 谈恋爱在中职生中早已司空见惯。2012年上海某中职学校有45%的中职生表示有过恋爱经历或者正在谈恋爱[2], 其他省市的报道中, 某些学校这一比例甚至达70%[3]。但是由于心理不成熟, 也缺少必要的青春期知识和性伦理道德观念, 使得他们在对恋爱进行盲目探索和尝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痛苦和困惑。而与此相反, 由于缺乏合适教材、师资力量不足、缺少有效教学方式等原因, 职业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基本还处在起步阶段[4], 中职学生在适合年龄接受科学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所以, 本文以“恋爱挫折应对”的说课方案为切入点, 阐述如何帮助中职生积极、正面地理解和解决青春期恋爱问题。

说课以说为主, 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 但说课又不等同于说教案, 两者既有关系又有区别。教案是教师备课结果的记录, 它重在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内容和行为, 即“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课虽也包括教案中的这部分内容, 但更重要的是要说出教师在备课中确定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的思维过程和理论依据, 也就是说, 它不仅要精要地说出“教什么”和“怎么教”, 更重要的是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具体阐述“为什么这样教”[5]。而“恋爱挫折应对”的说课就是从这3个方面展开的。

1 确定“教什么”

此环节应说清楚课程的教学背景、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 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

1.1 教学背景

国家从2002年起就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提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育部于2008年底正式把心理健康课程纳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中, 印发了《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教职成[2008]6号) 。根据文件中的心理健康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共分5个部分, 其中第2部分“悦纳自我, 健康成长”是连接心理健康基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恋爱挫折应对”又是此部分的高度综合, 同时符合“成长中的我”、“直面困难和挫折”、“青春期性话题”以及“情绪的调适”4个主题的要求, 见表1。因此, 本节课对于帮助中职生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 培养积极、乐观、勇敢、坚强等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1.2 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多数是中职一、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常表现为恋爱动机的简单化或不端正化;在对待恋爱问题时简单幼稚, 思想上易冲动, 具有不成熟性和不稳定性;在恋爱行为中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 具有自我控制和耐挫能力弱等特点[6]。因此, 中职学生恋情成功率低, 最终能走入婚姻的更是寥寥无几。除了与恋人分手而受到打击伤害, 他们也为处理不好与恋人的关系而烦恼, 还有想爱而不敢爱的矛盾心理、暗恋某人无法自拔、求爱不成而感到无地自容、意外怀孕等, 这些都易使他们情感受挫, 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产生自卑感和屈辱感。因此, 帮助中职生认识恋爱挫折, 并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今后战胜生活中的各种挫折都具有重要意义。

分析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会发现, 他们思维敏捷, 可塑性强, 渴望得到认可。如果课堂氛围营造得好, 稍加点拨即可达到教学效果。同时, 他们个性突出, 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 特别反感空洞的理论和说教, 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因此, 根据学情分析, 本节课将采用中职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中职生的心理成长需要为根本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 以中职生的直接体验和感官活动为中心, 让每位中职生在这堂课上都有所收获。

1.3 教学目标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对此课题提出了明确要求。在大纲的教学总体目标中指出“帮助学生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 而大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懂得直面人生挫折和困难的方法。因此, 本节课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 综合教学背景和学情分析设定以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中职生恋爱的特点和常见的挫折, 了解挫折产生的原因, 明确成熟恋爱的发展阶段。

(2) 能力目标:学习应对恋爱挫折的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积极情绪的自我调适, 掌握正确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知晓中职阶段要完成的任务, 能够积极面对挫折, 培养健康向上的心理。

2 分析“怎么教”

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后, 此环节则应说清楚如何设计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2.1 重难点突破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重点是提高中职生应对恋爱挫折的能力。通过拍摄源于中职生生活的微电影引起中职生对重点知识的关注, 采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 调动中职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重点知识。本节课的难点是使中职生学会正确对待恋爱挫折, 因此, 可以采用中职生充分参与的形式, 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用这种自我探索的方式,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

2.2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 通过互动参与式教学, 发挥中职生的主体作用, 使中职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 鼓励中职生积极发言, 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讨使中职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或态度。总结整个教学环节, 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包括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游戏、小组讨论、师生互动等方式, 并结合多媒体图片、视频等各种教学资源。

2.3 教学设计

课堂整体设计以活动为引领, 充分调动中职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促进中职生积极思考、相互启发, 在各种团体互动中,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具体而言, 本堂课以中职生业余时间拍摄的一部微电影贯穿始终, 激发中职生的学习热情, 按照“新课导入—感受恋爱挫折—认识恋爱挫折—应对恋爱挫折”的思路展开, 每个环节紧密围绕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教学活动, 见表2。

(1)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系列图片, 提出中职生恋爱不仅仅意味着甜蜜与美好, 还存在着争吵、冷战、失恋等情感纠葛, 从而引出主题词“恋爱挫折”, 并过渡到“感受恋爱挫折”活动。

(2) 活动1:感受恋爱挫折。以微电影中男女主角的一次争吵为切入点, 切实感受恋爱挫折, 引导中职生思考中职生恋爱中常见的挫折以及受挫后带来的一系列消极情绪, 形成对恋爱挫折的初步认识, 并为之后的课堂活动打下基础。

(3) 活动2:认识恋爱挫折。继续播放微电影片段———男女主角从恋爱走向分手。通过视频总结中职生恋爱的特点, 分析这些特点与中职生心理发展的联系, 引入人生发展八阶段理论, 使中职生明白中职阶段恋爱受挫的根本原因。在课堂中穿插游戏“分不开的无名指”, 呼应主题, 调动中职生的积极性。

(4) 活动3:应对恋爱挫折。最后的环节主要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以微电影中男主角的失恋痛苦为案例开展小组讨论, 通过探讨帮助男主角走出失恋的阴影, 给中职生提供自我觉察的机会。在最后, 播放男主角的内心独白并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 加深中职生对知识的掌握。

3 解释“为什么这么教”

说课最后应阐明教学设计的理由和预期的教学目标达成度。

3.1 改革创新

一般学科课程侧重于对学科知识的传授, 目的是为学生掌握知识而服务, 但心理健康课程并不是单纯心理学知识的传授, 根本目的是使中职生应用心理健康的有关理论和知识, 解决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扰和心理行为问题。因此, 本节课对课程资源进行重新开发与利用, 采用微电影这种新颖的教学手段, 加上选材源于中职生的真实生活, 完全激发了中职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以完成任务为前提灵活设计各类教学活动, 突出培养中职生认真观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可以说, 课程避免了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 中职生成了课堂的主角。

3.2 教学目标达成度

从中职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反馈来看,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中职生分组“晒方案”时可以看到, 他们能正确分析恋爱挫折的原因, 提出了许多应对挫折的方案, 并树立了正确的恋爱观。总体而言, 中职生能顺利完成每项任务, 且乐于参与活动, 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 课后作业也能认真完成。

3.3 反思与总结

整堂课准确把握了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层次清晰、衔接顺畅、结构完整,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教学问题设计合理。虽然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是依然存在需改进之处: (1) 活动“应对恋爱挫折”预设的讨论时间为5分钟, 要求中职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具体方案时间紧张, 今后应注意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并适当延长讨论时间。同时, 可以设置一些奖惩措施, 督促中职生抓紧时间。 (2) 还需继续丰富课程内容, 不限于“失恋挫折”, 在教学中应注意挖掘中职生身边的例子, 使论据更充分、论点更有说服力。教学活动也需不断更新, 并考虑融入一些专业的心理训练, 将课程扩展为2个课时, 将这一主题讲深、讲透。

参考文献

[1]蒋国强.中职生恋爱心理特征及心理教育[J].文学教育, 2012 (5) :46.

[2]颜苏勤.中职生青春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3]张幸福, 何颖, 许曙光, 等.中职生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J].黑河学刊, 2013 (4) :186-188.

[4]陈丽明, 王凤英.中职生性教育现状的矛盾分析及对策思考[J].中国性科学, 2012 (2) :39-42.

[5]卞加花.新教师培训——静脉输液技术说课方案设计探讨[J].临床护理杂志, 2009 (5) :62-64.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4篇

【关键词】高职护理 生物化学教学 方案设计

本文以我校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蛋白质的理化性质”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实施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制定了详尽的说课方案。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体系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是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之一。它与日常生活、生产、医疗保健有着密切的联系,属于必须掌握的知识。

1.2 内容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得学生对蛋白质的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蛋白质的两性电离、胶体性质、变性、沉淀等性质,为今后各章节如酶、氨基酸代谢、蛋白质合成等学习打下基础。

2 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都是五年制高职学生,换句话说也就是初中毕业,她们有自身的特点,比如基础知识总体欠佳,缺乏扎实的化学知识基础,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应激刺激反应迟缓,难适应新环境,独立学习和生活能力弱。而课程内容抽象、途径繁杂、更新快,使得学生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但是我们的学生以女生为主,课堂纪律好,态度端正,因此整体学习氛围好。同时,本课程又不同于义务教育中的公共基础知识,学生首次接触到相关专业知识,积极性较高,有热情和新鲜感,但缺乏经验,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导演”角色。

3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期望学生在知识、态度和能力等方面有所收获。

3.1 知识目标

掌握蛋白质的亲水胶体溶液性质及两性电离,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及变性后理化性质的改变,理解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3.2 能力目标

通过临床上消毒杀菌方法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蛋白质沉淀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法进行学习。

3.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她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

4 教学重点、难点

4.1 教学重点

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

4.2 教学难点

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这是由于学生普遍缺乏化学基础,而两性电离的概念相对抽象。

5 教法与学法

5.1 教法

总体的构思是多方面,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地位。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实践去亲自感悟。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师生互动。

①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宜采用讲述法、图示法、比较法、举例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深入讲述本节四个基本概念。

②待学生基本掌握概念之后,使用问题式教学法,提出问题,使学生思维再次兴奋,促其积极思考,重新通读全文。之后由教师归纳总结,以便学生对本次课堂内容有一个整体认识。

5.2学法

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由于概念平淡、枯燥,学生往往忽略了基本概念是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关键。故学法指导上,结合本教材的特点及教学方法,首先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再教会学生如何剖析概念,找出概念中的知识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思考、观察、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展开学习活动;动眼看、动手做、动口说、动脑想,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一个整体。

6 具体的教学过程

6.1 复习,引出问题

通过复习提问唤起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原有知识使大脑兴奋,激发探知欲望。复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待学生回忆出氨基酸的结构,再让他们思考:由氨基酸结构中的官能团能推测出氨基酸应有什么性质?

6.2 讲授理论知识

由两个任务即牛奶加热、制作豆腐来引出本堂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加热牛奶来观察现象从而总结出何为蛋白质的变性,进一步讲解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以及为什么外界环境下蛋白质能稳定存在。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5篇

作者:365范文网 文章来源:本站收集整理 点击数:698 更新时间:2010-4-22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完成由立体图形到视图,再由视图想到立体图形的复杂过程。这对于刚刚接触几何的初一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较大的挑战,顺利地完成教学,对今后学习兴趣、信心的培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接受能力对教材做如下设计:

首先我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巧妙地唤起学生的生活感受,让他们认识到视图的知识在生活中我们早有亲身体验,只是还没有形成概念,然后我再用“粉笔”这一简单的教具,让学生再次体会,加深认识,这样,教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既有自然地导入课题,又消除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同时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然后,我不适时地出示“三视图”这一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视图就是由立体图形转化成的平面图形,并不断地训练、讨论、总结,得出画三视图的正确方法。这时教师要巧妙点拨,学生如何从正面、上面、侧面三个角度来观察,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能力。

由视图到立体图形与上面的过程恰恰相反,需要学生根据视图进行想象,在大脑中构建一个立体形象。我引导学生利用直观形象与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联系,通过归纳、总结、对比的方法,有效的突破这一难点。

为了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用一些小立方体随意摆出几种组合并描绘出它的视图,再由视图到立体图形的课堂训练。最后,让学生归纳所学知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以上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望老师们不吝赐教,我不胜感激。评课记录

开发区李玉:于坤老师这节课有几个突出特点:

1、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问题情境。本节课用宋朝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著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来引入课题,从横、侧、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来观察庐山,引出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个切入点非常好,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多找这样的例子。如在教七年级《代数式》时,有的老师这样引入“童年是美好而幸福的,大家还记得那首“唱不完的儿歌吧”,然后同学们一起念“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腾一声跳下水;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扑腾两声跳下水;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12条腿,扑腾三声跳下水……”,然后问: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唱完这首儿歌?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有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扑腾n声跳下水,将字母表示数的优点一下子表现出来,令学生顿觉耳目一新。

2、注重过程教学和学法指导

在教学画圆柱体、长方体、球体和圆锥体的三视图时,老师不是直接给学生讲解它们的三视图是什么,然后让学生记忆、变式练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观察老师手中的教具、学生自己的学具或学生自制的模型,再找学生回答、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确定答案。这种教学模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观察实物或学生看书、计算、画图、独立思考、猜想———小组讨论交流———让一个小组代表发言,其它小组补充说明———师生交流总结———拓展应用的模式,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在合作学习中学会与他人交流,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3、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法指导

教师在本节课上处处关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肯定、被激励之中,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学习的空间:如观察、讨论、动手摆放学具等,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充分思考并给予适时的点拨。教科院李洪光老师:

1、周六研究课的定位:本学期的周六研究课不再是一节公开课,而是为解决我们在平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开设的研究、研讨课。

标志设计说课方案 第6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爱琴文明的基本内容,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希腊城邦兴起和发展的关系,归纳希腊城邦政体形式,概括主要特征,培养概括、提炼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识读《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分布图,了解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城邦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希腊公民政治的前提是小国寡民,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希腊城邦民主制度是希腊文明的重要内容,辉煌灿烂的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二 教学重难点分析

1重点:古希腊城邦的兴起和城邦政体。俄国历史学者弗罗洛夫认为:“古希腊社会的全部历史过程就是城邦的历史过程”。城邦的兴起是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前提,古希腊城邦政体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难点:城邦的特征及对公民政治的分析。

公民政治是希腊城邦的共同特点,这个概念很抽象,不易理解,因而是本课的难点。三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目 “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或用爱琴文明)

教学的要点是 1爱琴文明的概念2克里特文明的特征3迈锡尼文明的特征4黑暗时代 第二目 “古希腊城邦”

教学要点 1城邦的概念及特点

2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形成的影响3希腊城邦的殖民扩张 第三目 ”古希腊城邦政体“

教学要点1公民2公民政治3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 四 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运用图片,从学生们耳熟能详的希腊文化的内容导入新课。如木马计的故事,阿波罗飞船,宙斯盾巡洋舰等以希腊神话人物命名的事物,还有丘比特箭、迷宫等经常用到的词语,以及四年一次的奥运会。

2爱琴文明(即“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一目”)

在课标中没有对这一目的内容的规定,教学时老师们根据情况灵活掌握,建议以引发学习兴趣为主要目的,同时兼顾希腊历史渊源的介绍,使学生对希腊历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1)运用古希腊地图明确爱琴文明的基本概念:时间、地理范围、主要内容。(2)克里特文明的考古发现是轰动世界的大事,可以向学生介绍伊文思发掘克诺索斯王宫的过程,增强学生尊重历史遗产、保护文物的意识。

克里特文明的特征:王宫建筑群和象形文字。(配米诺斯宫复原图、象形文字图)(3)迈锡尼文明的基本特征:新的君主国、王宫、卫城、王室陵墓和泥板文书。克里特文明结束的原因,教师介绍几种说法,激发兴趣,引起进一步思考。(4)“黑暗时代”:时间大约从公元前1200年到公元前800年:“黑暗时代”的表现教师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希腊人没有建造任何新的宫殿,贸易活动锐减,丧失了书写技能,许多传统技能也逐渐消失。同时黑暗时代也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铁取代了青铜,这是黑暗时代生产力进步的一方面。3古希腊城邦(1)什么是城邦?学生阅读教材即可了解这个概念,教师要补充说明并非所有城邦都有一个中心城市,斯巴达就是一个没有城市的城邦。

(2)城邦形成的因素: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讲城邦形成及城邦的殖民活动时都要涉及地理环境,教师可精选地理环境的资料从兴起和发展两个方面说明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古希腊地理环境十分破碎,不少地区彼此隔绝,形成了多种经济形态并存,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政治中心,使希腊缺乏像印度、中国那样建立庞大帝国组织的天然条件。)

图示:支离破碎的地理环境——经济的分散性和独立性——各邦的政治自治。

(3)城邦的发展:早期海外殖民。教材只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说明早期殖民的有利条件。关于希腊早期海外殖民的原因,教师可适当补充以下因素:人口增长造成的土地压力、粮食紧张和政治动荡等,最主要的还是商贸的需求,需要获得金、银、粮食等。海外殖民的影响可由学生阅读教材正文提炼概括,教师需说明希腊早期殖民与近代初期欧洲殖民扩张的不同,城邦与殖民地新建城邦是母邦与子邦的关系,双方政治经济贸易联系十分密切。4古希腊城邦政体

(1)城邦公民:阅读教材,民却成为公民的条件、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公民政治:城邦公民通过公民大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公民在共同法律下分享共同生活和权利义务的政治体系。公民归属的国家是公民共同体,他们是共同体的成员而不是任何人的臣仆。

(3)城邦政体的主要类型。教师设问:古希腊城邦政体有哪几种形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政体类型——权力的分配

民主制---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公民大会拥有国家最好统治权力。贵族制---权力掌握在一部分人手中,贵族权力受公民大会的制约。僭主制---权力掌握在一人手中,但是其权力是通过非法手段夺取的。

总结:图示法总结本课知识线索,再次突出重点。

爱琴文明(主要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黑暗时代——古希腊城邦——地理环境在城邦兴起和发展中的作用;城邦政体及共同特点

六、学习评价建议

1.通过谈话法了解学生对希腊城邦兴起和发展及希腊化的认知程度

说课大赛方案 第7篇

为进一步提高大家的专业教学技能,加强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家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我班特举办此次说课大赛。

一、参赛对象:全班全体同学。

二、比赛内容与方式:每位参赛选手根据自己所选的说课题目,备好一堂时间为

12分钟左右的说课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和必要的板书介绍这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

三、参赛要求:

1、参赛选手说课时间为10~12分钟;

2、参赛选手需提前20分钟到场抽签。

四、活动安排:

1、第13周星期五进行说课预赛,预赛后根据成绩优劣前10名者进行决赛。

2、预赛评委由各组挑选一名代表再加班委中挑选2名班委共7人组成,打分时除去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后求平均分。决赛时邀请评委老师,时间地点另定。

3、比赛当天场地布置及后勤服务等由班委负责。

4、比赛抽签、填表、统计分数及证书的制作等由班委负责。

五、评分标准:(满分为100分)

1、教学设计10分;

2、说教材20分;

3、说教法学法20分;

4、说教学过程20分;

5、说课技巧20分;

6、普通话及临时表现10分

六、比赛具体要求:

1、教学设计思想,能体现教学改革要求,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注重技能实践环节教学,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2、说课课件内容要与说课教学方案一致。

3、时间要求不超过12分钟,所选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考核内容一致,倡导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4、教学仪态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语言表达准确规范、生动活泼、富于启发性和感染力。

七、奖励办法:

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奖品若干。

八、时间、地点安排:

1、报名时间:13周之前到各组组长处报名。

2、本次初赛拟定于13周星期五,决赛拟定于14周。

《乡愁》说课设计 第8篇

(一)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 结合上述对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分析, 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品味诗中的意象, 深入理解诗歌主旨;2.赏析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3.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

(二) 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通过浅显质朴的语言, 表达了深挚的爱国情怀。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诗歌的文体特点, 我确定品味诗中的意象, 深入理解诗歌主旨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由于时空隔膜和本诗乡愁的丰富内涵,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将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感受“乡愁”的文化意蕴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说教学方法】

(一) 朗读法

通过个人朗读、小组朗读、竞赛朗读的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探究法

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的教学主问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符合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 对比阅读法

通过对比阅读, 加深对本诗对比、比喻、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体会, 遵循精讲巧练的原则。

【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思考, 我拟用一课时完成本课教学, 具体设计为以下五个环节:

(一) 联系旧知, 情境导入

播放背景音乐, 以“乡愁爱国”为主题的古诗词导入,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 设置悬念, 激发兴趣。

(二) 整体感知, 朗读品味 (6分钟)

第一步, 学生个人有感情地朗读, 进行整体感知, 教师对朗读情况加以点评;

第二步, 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聆听, 教师从语气、语调、节奏等方面予以指导;

第三步, 小组朗读竞赛, 学生互评, 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 提高诗歌朗读能力。

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意象, 读出感情、读出情怀, 从而突出教学重点。通过朗读, 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 下面就将进入教学的重点环节。

(三) 精读文本, 合作探究

遵循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我设计了三个有能力层级梯度的教学问题。

1.全诗四个小节之间的顺序可以调换吗?

引导学生抓住时间关键词, 明确诗歌四小节的顺序, 就是感情发展的顺序, 不可调换。由课文表面时间的变换线索, 上升到对内在层层递进的感情的初步感受。

2.诗歌运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乡愁?效果怎样?

提出探究要求:先自主探究, 再交流合作。

首先, 通过分析意象,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借助分析比喻的修辞手法, 理解意象中寄寓了作者浓浓的思国念乡之情。

其次, 并在学生对作者思乡感情有了初步感受的此时, 介绍作者余光中的成长经历, 及本诗的写作背景。避免了语文教学中知人论世、先入为主的刻板模式, 可能会造成的架空文本, 肢解分析的现象。

3.本诗用了哪些词来修饰这些意象?有什么效果?

展示更换过修饰词的诗歌, 让学生小组讨论评议, 体会“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用法之妙。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 明确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使本诗含蓄的语言中, 饱含了深沉厚重的家国之思。通过这三个问题, 指导学生从品味语言, 到分析意象, 再升华到对情感的理解。在深入理解余光中的家国情怀之后, 为了深入理解《乡愁》的文化意蕴, 我设计了第四环节:

(四) 对比阅读, 加深理解

首先, 我向学生展示台湾诗人席慕容的《乡愁》, 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 体会相同的乡关之思, 怀亲之情, 进一步理解乡愁文化这一主题;

其次, 介绍琦君的散文, 节选精彩片段, 让学生从文化意蕴的角度, 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并对学生的思考和表达做相应的点评。

(五) 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

然后,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遵循课内和课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布置相应的作业

最后, 课堂小结: (略)

摘要:本文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着眼点, 对余光中的《乡愁》进行说课设计, 追求在语文课堂中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知识的探索过程和能力的提高过程。

病理学《大叶性肺炎》说课方案 第9篇

关键词:病理学;大叶性肺炎;说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09-02

《病理学》是一门从疾病本质探究疾病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也是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重要的桥梁学科。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孝骞院士为代表的一代医学教育家皆因《病理学》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十分重视这门学科。在《病理学》教学中,如何把基础与临床、形态与功能相互紧密结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特别是在高校大规模扩招导致生源质量有所下降的情况下,如何使医学院校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一直是我们病理专业教师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持续做好病理学教学研究,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所谓说课,是指教师在钻研教材、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以类似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专家、同行、教研人员等,以口头形式系统阐述某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行为。但说课又异于讲课,它是针对具体课程内容或一个观点、一个问题,围绕教学目标,面对同行、评委、专家或领导,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讲清“教什么”、“怎样教”和“为什么这样教” 三个问题[1-2]。说课自提出以来,以其能实现教学经验的多向交流,提高教研效益;使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高度融合;不受时空限制,时效性高等教研意义已成为高校教师提高自身教研素质的重要手段[3]。本文以病理学中大叶性肺炎为对象,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方案的设计,阐述我校《病理学》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以提高教学水平,供大家参考。

一、说教材

1、教材

本门课程采用的《病理学》教材由李玉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该教材秉承着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实用性的编写宗旨,已经成为国家统编或规划教材的精品,所以我们选取该教材作为本校西医类专业学生《病理学》用书。

2、授课内容与作用

大叶性肺炎是病理学各论部分第八章第一节“细菌性肺炎”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大叶性肺炎是病理学疾病各论中呼吸系统疾病这一章节的重点内容。编者从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疾病转归等方面详细阐述此病。此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让学生把病理学总论内容灵活运用于脏器病变中,做到学以致用,并通过实际病例牢记复杂的总论概念,又是下一步学习与比较其他细菌性肺炎,如:小叶性肺炎的基础。

3、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掌握机体在大叶性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态结构、机能和代谢的改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熟悉肺炎球菌的生理活性及致病性,大叶性肺炎的并发症,了解疾病发生的诱因。

(2)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强调掌握疾病的病理变化为病理学学习重心。使学生逐步形成从病理变化切入疾病的本质,进而分析疾病的临床表现的意识,为将来临床科目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大叶性肺炎各期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合并症为本课重点。根据以往经验,学生对肺部解剖学及肺组织正常组胚学知识或多或少存在淡忘现象,结果导致学习的困难和新知识掌握程度底下,尤其体现在本课中对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这个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因旧知识点短板,新知识的接受必然受限。有学生表示尽管从考试结果来看成绩理想,但因内容抽象而投入过多的时间。故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把抽象的四个阶段病理变化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阐明其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根据本章节课程重点难点和学生具体情况,拟采用以传统讲授法为主、辅以病例导入法、多媒体演示法、板书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传统讲授法:传统讲授法是病理学教学中的经典教学方法,尤其对于刚开始由医学基础学科的学习进入到临床学科学习的大二学生而言,传统讲授法能让学生尽可能快速而平稳的接受并掌握病理学这门课程,提高学习的效率。尽管近年来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提倡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已被证明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4],从而逐步运用于病理学的教学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也尝试过将PBL教学法运用于大叶性肺炎的学习中却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与本课难度较大,学生自学能力与学习积极性差异明显,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大叶性肺炎的学习中,我们仍然把传统教授法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

说课活动方案 第10篇

一、活动宗旨: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以及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能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使教师进一步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对教学备课、教学设计等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说课活动能提高教师表达能力,对课的设计能力。为了促进教师加深对课程理念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研讨教法、学法,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学习,互相帮助提高,特别是带动青年教师成长和进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开展本次活动。

二、活动安排:

1、说课对象:本学期我园全体教师

2、说课时间:2011年10月13日

3、说课地点:幼儿园办公室

4、说课内容范围 :参赛教师所说课内容必须是本学期所担任课程。

5、每位教师说课时间为15-20分钟。

6、评委安排

毛彦华毛武臣郝增元徐彦强

7、奖项设置:

不设等级,按实际得分计入教师的考核分数中。

三、说课要求:

1、9月20日-10月12日为准备阶段。

2、纸质说课稿在说课后上交。

说课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为我园教育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园于2011年10月13日组织了教师说课竞赛。此次说课比赛,参赛教师都进行了精心和充分的准备,从说课教案的编写到课件的制作,从时间的把握到教法的运用,都力求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种高度认真的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们无论在教育教学理论上,还是在教学实践上都有较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成绩

1、说课突出了学科特点。绝大多数教师能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课标为指导,以教材为凭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面对听众,讲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体现出了学科教学要求及学科教学目标,彰显了学科魅力,给大家呈现一份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品质高雅的文化大餐。

2、说课的整体水平较高。参赛教师从思想上能够重视此次比赛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与人研讨、对说课稿进行反复斟酌,精心准备,表现了比较高的驾驭理论、驾驭教材和科学设计的能力。多数教师语言流畅优美,富于感染力。处理教材得当,教学设计活泼新颖,说课有根有据,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有内涵。在教材分析,重难点的把握上,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都做得比较好。

3、教师们对教材、教法、学法分析比较透彻。能紧密联系学段的训练重点设计教学内容。

4、教师们在说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教学理念体现了教无定式,贵在得法。不少教师都能转变角色,在设计中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资源学习法等,积极为学生开创充分张扬个性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模式。

二、有待探讨和改进的问题

本期活动,在发现成绩的同时,也显露出一些今后值得我们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1、个别教师说课程序的各个环节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亮点或衔接不够紧密。

2、有的教师设计的说课方案,借鉴别人的成份多,自己备得少。说老师理解的多,关注学生的少,没有创新特色。

上一篇:《四十八个脚趾》读书心得下一篇:初三中考冲刺励志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