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2024-09-05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精选8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第1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十八届五中全会已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开,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规划注定会成为最关键的五年规划之一。中国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又是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时间截点前的最后五年,特殊时点决定了“十三五”规划将更加兼顾稳增长与调结构:一方面,为完成人均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翻两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GPD平均增速需达到6.5%;另一方面,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依然严重而新经济尚未崛起、人口红利消失、出口引擎失速,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加快转型迫在眉睫。会议主要提出了下一步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小康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

奋斗目标: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五中全会公报描绘了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五大发展理念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方式,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减少政府对价格形成的干预,全面放开竞争性领域商品和服务价格。

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全会提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全会确定的基调既立足于过去,又为未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表示,对于工业化阶段发展凸显的问题,需要用绿色来强调,要统筹与自然、能源的关系。提出的绿色的内涵与生活中绿色的内涵有一定差别,这表明突破了传统简单的机械制造,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以及发展的本质。

全会提出,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研究员、国家战略研究中心秘书长何哲指出,分享经济具有是节约性、便利性、效率性、环保性、财富分配均等性等特点,在分享经济的发展上,由于长期形成的管理体制,从而衍生出了固化的管理惰性与管理模式乃至利益藩篱,调动沉睡的社会资源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必须打破制约社会资源的原有固化利益藩篱与机制障碍,为分享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全会提出,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针对公众关注的“普遍二孩”政策,公报首次明确,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作为一名大学生,为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响应国家与党的号召。尤其作为一名工科生,更应该培养创新思维与能力,学好科学知识培养人文素养,为国家科技创新事业添砖加瓦;紧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做一个和谐的人;爱护环境,低碳生活,绿色生活;学习外来文化精髓,不盲目崇拜,做到“走出去,带进来”,不消极对待;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公平性。遵纪守法,勤奋努力,做一个新世界的优秀青年。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第2篇

相信只要是对历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一中全会和二中全会的内容主要落在党和政府、人大、政协等机构的人事变动上,到了三中全会便是看新一届中央领导人“真功夫”的关键点,重大政策一般在此时出台。于是通常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都牵动着国人的心。

2013年11月9日到11月1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的主题主要是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十八届一中全会和十八届二中全会以后的工作规划,根据中国共产党2013年8月份的政治局全体会议的决议,此次会议将进行改革,主要包含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五个体制的改革和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报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在这种经济体制下,邓小平曾说过:“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这在理论上是一项伟大的决策,可是实际实践下来,中国的一部分人确实富裕起来了,可是却没能带动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众所周知,中国的贫富差距正日益增大。对此,我认为,理论本身是绝对没错的,错的是实施理论的人。先富起来的人没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也没有政策去指引他们。因此,在新时期,中国必须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尽全力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

二、政治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制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对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是必须的,这也就意味着与这相关的体制制度必须完善,对此,三中全会的内容还是很令人满意的。美中不足的是现在似乎虽然常常强调这种民主,可是在基层方面的落实工作还远远不够。众所周知,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村长专制的现象,希望在下次全会中能重点解决。

三、文化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十八大在重点强调教育文化的建设,这一点十分令人满意

四、社会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五、生态文明改革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制,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六、中国共产党党内建设制度的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公报指出,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第3篇

一、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内涵

所谓依法行政, 就是依法执行国家意志的功能。通常来讲, 人们可能会认为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是一回事, 实际上, 二者的差别很大。依法治国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 立法机关, 负责起草, 制定和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第二, 行政机关, 主要负责落实、贯彻这些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第三, 司法机关, 主要监督立法机构和行政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此外, 司法机关还有独立审案, 查案, 办案的权力。综上, 从执行国家功能的层面来看,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一部分, 是依法治国具体落实的直接载体及媒介。依法治国, 就是要实现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与国家意志的执行功能相互统一。为此, 要注意三个核心要素。第一, 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法者, 宪令著于官府, 刑罚必于民心, 赏存乎慎法, 而刑加乎奸令者也。”法律是国家意志表达功能的物化, 是其执行的重要依据。第二, 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的核心和灵魂, 建设法治政府需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所谓依法行政就是依照法律来实现国家意志的表达功能, 行政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国家意志物化的各种形式利益的诉求。第三, 依法治国的核心内容, 就是保障司法的独立性。只有这种独立性, 才能保证公平地实现监督、制裁、处罚的功能。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是法律的精神实质, “不患寡, 不患贫, 就患不均。”司法的独立, 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 它是保证国家意志合理表达与顺利执行的重要关节, 亦是立法机关与行政执行机关相互协调的润滑剂。国家意志物化的法律要是被一些特定机构所垄断, 那就会相当危险。杜绝这种垄断, 最好的方式就是实现监督的多元化, 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人是政治动物, 政府更是这种动物的代表, 都是利己的, 让公共权力的代理人自己监督自己, 效用是很差的。

二、权利与权力、监督与被监督的博弈

依法治国是人民固有的权利, 依法行政是人民委托其代理人行使的权力。法治本身就其实质而言, 是要为人们构建一个规则系统, 使所有人在其社会性行为中自觉依制度和规则而行。法治的过程, 就是权力与权利的博弈过程, 权力的代表是统治者, 是代理人;权利的代表是被统治者, 是委托人, 双方都在紧张地计算自己的最大收益, 都在思考如何去选择合适的博弈模型, 来达到自己的最佳收益。在实际的操作中, 博弈双方更多地体现在具体的行政人员与国家机关之间, 即对政府官员的管理和治理方面。腐败的减少, 依赖政府监管效用的真正发挥, 监督的多元化, 实现异体 (不同主体) 监督, 避免同体 (自己) 监督固有的弊病, 这些是促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措施。孟德斯鸠说:“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 即制定法律、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 则一切便都完了。”立法权, 行政权, 司法权, 监督权等等都是掌握在同一类人手中, 就会产生“专制主义”, 导致腐败, 这是制度层面固有的诟病。

实现权力监督的多元化, 是保证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我们的政府应该给人民更多的民主、监督权, 来实现监督的有效性。让人民真正行使监督权力, 让权力在阳光下健康运行, 权力才能在制度的笼子里规规矩矩。当然, 我们所强调的民主, 并非是绝对的民主, 这种绝对的民主也是不可靠的, 比如, 当时法国大革命, 过分强调民主, 会导致政局的动荡不安。再如, 我国从1966到1976年“文革”时期, 绝对的民主达到了极端, 这就极大地破坏了法制, 导致了“多数人的暴政”。十年“文革”中人民的民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说得到了极大的行使, 不足之处, 就是其民主走得过头, 过犹不及。过分的民主是不可取的, 正如政治学中“阿罗的不可能定理” (是指, 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 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 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 所揭示的道理一样, 绝对的民主不可取, 过分的行政集权亦是不可取的。在政党组织力量强大而行政体制软弱的情况下, 过分扩展政治控制会进一步破坏政治控制原来的目的。因为行政组织会被用来实现政党的目标而妨碍国家意志的自由表达。为了达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目的, 就必须实现监督的多元化, 让人民大众有更多的表达权, 赋予人们更多的权力去维护自己的利益。要让监督取得实效性, 就必须实现司法的独立, 进行有效的异体监督。因为当纪委由于某些原因而不能百分之百地实行严格监督时, 对于政府官员来讲, 在超额利益的诱惑下, 其最优化的博弈策略是违规行政, 这时纪委的监督基本是不起作用的, 就要依靠人民群众的监督。因为当政府官员在违规行政时, 获得超额利润, 其必定是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这时被损害者就可以通过独立、公正的司法途径来维护其利益, 一旦维权取得实效, 那些违规行政的政府官员, 必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付出高昂的代价。合理有效的监督也会从侧面来促使政府官员进行依法行政, 同样也会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 为依法治国提供源动力。而这种合理有效的监督, 依赖于一个健全而科学的政治机制设计, 一种合理健全的机制设计, 应该最大限度地输出正义与公平, 即最大限度地让那些违法乱纪分子改过自新, 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而不是把那些德才兼备者、政治精英人士, 变成贪污腐败的社会残渣。这也就是说, 一种科学的制度应该最大限度地输出公平与正义, 而非培育邪恶与腐败的温床。

三、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路径选择

行政官员与异体监督之间的博弈, 司法人员与制度之间的博弈, 不管是哪种博弈, 他们都属于一种有限博弈。博弈的结果能否实现理想化的实效, 取决于一个良好的政治制度、机制的设计。这种制度、机制的建立就是要最大化人民的利益, 公共利益, 激励代理人最大化地去实现委托人的效用。对于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 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建立和完善法律的合法性机制。

法律的合法性是法治的根本, 它是国家意志功能的正确表达, 一旦法律失去其应有的合法性、合理性等功能的内容, 那么它对国家的意志功能只会作出错误的表达, 这种错误的表达, 就会影响到执行, 即影响到国家意志功能的执行以及依法行政的功能, 就会产生所谓的“暴政”。“暴政”的产生不仅仅是在错误的行政执行环节上, 更多的是在于那些错误、不合理、没有认同的法律上, 即失去合法性的法律制度。所以说, 法律的合法性是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法律应该是良法。

(二) 建立和完善合理的奖惩机制。

其分为激励机制与惩戒机制, 所谓激励机制, 就是当代表公共权力的代理人在依法行政时, 切实履行自己的义务, 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 如加薪、升迁、名誉等奖励, 激发代理人的依法行政效能。如“高薪养廉”, 提高代理人的物质待遇, 可减少代理人腐败的客观条件。而惩奖机制, 就是要通过这个机制的设计, 来提高代理人的犯罪成本, 再加上法律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 让其犯罪成本远远大于其犯罪收益。如“重刑治廉”, 提高法律的威严、威慑作用, 将代理人各种犯罪动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 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

权力只有在阳光下运行, 才能促进国家的法制建设。权力监督的多元化, 是监督有效性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对权力的监督有: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审计监督、司法审查、监察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但是其都有共同的一个弊端, 就是属于同体监督, 只能够监督别的部门, 而不能够有效地监督自己部门。这是同体监督固有的机制缺陷, 要割除同体监督的弊端, 必须实现异体监督, 如香港行政公署, 不仅要加强党内监督, 更注重党外监督;除了要对异体实现监督, 更要注重同体的监督, 还要加强对舆论监督和社会成员监督的重视。从监督机制的维度来看, 司法公正, 司法独立是其制度的关键环节。司法的独立, 即独立侦查、审案、办案的权力, 这是依法行政, 依法治国的基石, 也正是这种独立性, 才会让监督这种机制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 从而使监督更具效用性。

(四) 建立和完善人民参政机制。

一是人民参政议政的先决条件是人民的知情权, 信息的不对称就会影响委托人与公共权力代理人之间的正常博弈, 而实施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提高政务的透明度, 确保政务信息的通畅性, 这些措施可以很好地促进二者之间的博弈走上法制化轨道。二是给予人民更多参政议政的权力和权利, 不仅仅包括参政的法定资格, 而更多的是对政务的支配力量。提升参政议政的实效性, 依靠的是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 才能有效地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分析研究依法行政与依法治国之间的关系, 探寻二者之间的本质属性, 对如何依法行政以及如何才能实现依法治国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心得 第4篇

关键词: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人民群众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中國的改革走进了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小康社会的建设步伐,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前景,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一、从国家繁荣强大看人民群众受益

中华民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民始终以不屈不饶的精神,不断奋起抗争。在起伏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挣脱了几千年苦难深重的枷锁,开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伟大进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初步繁荣昌盛,全国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繁荣强大的最大受益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道路决定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是中华儿女几代人前赴后继奋斗的梦想,是全国人民共同的追求。祖国的强大与否,与每个中国人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中国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老百姓都盼望国家好,因为只有国家好,大家才会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战略目标和任务,保证了我国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使我国的发展沿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轨道前进,从而让老百姓放心,使全国人民群众更加受益。

二、从社会经济发展看人民群众受益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前进的,只有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社会才能前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就是体现了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历史观,将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到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做出的正确决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适应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相适应,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必将推动我国经济更好地发展,也必将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将欣喜地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目标完成之日,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时。到那个时候,中国的面貌必将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广大人民群众必将享受到深化改革带来的美好成果。

三、从关注民生看人民群众受益

全面深化改革十分关注民意、关注民生,随着我国改革的全面深化,全国人民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这是执政党的庄严承诺,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中国共产党在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任务时,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深化改革的奋斗目标,总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把惠及人民群众利益,让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的落脚点和目标。我们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人民群众是深化改革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让群众过上期望中的美好生活,让群众有干劲,有希望,有奔头,最终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 第5篇

——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 大家上午好,这段时间通过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对其中的文化方面的内容体验比较深刻,下面就我所学到、理解的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想法很不成熟,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关于文化的论述主要有两处: 一是第一章: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二是第十一章: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其中,改革措施的38-41点对文化管理体制、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开放水平这四个方面的改革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8)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健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体制机制。健全基础管理、内容管理、行业管理以及网络违法犯罪防范和打击等工作联动机制,健全网络突发事件处置机制,形成正面引导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网络舆论工作格局。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 1

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严格新闻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重视新型媒介运用和管理,规范传播秩序。

(39)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继续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对按规定转制的重要国有传媒企业探索实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动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鼓励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发展,降低社会资本进入门槛,允许参与对外出版、网络出版,允许以控股形式参与国有影视制作机构、文艺院团改制经营。支持各种形式小微文化企业发展。

在坚持出版权、播出权特许经营前提下,允许制作和出版、制作和播出分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源相结合。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扩大政府文化资助和文化采购,加强版权保护。健全文化产品评价体系,改革评奖制度,推出更多文化精品。

(40)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明确不同文化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

引入竞争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

(41)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

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引进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人才、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生活、工作体验具体讲一下我对文化的理解。

一、文化的概念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是区别于动物而言的。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文化,是侧重于精神方面的。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知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行为方式、思考习惯、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法律、制度、政治这些词汇相对比较具体,也多强制性,而文化则比较宽泛,也比较模糊,既无处不在又说不出在哪里。说到文化,我不禁就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文明。文化不等于文明。文化有优劣之别,是宽泛的中性词眼;而文明是在一定(旧有)文化基础上进步了的新型文化,也就是新的、好的文化,是相对的褒义词眼。当然,对文明的主观判断也受制于人类的认识水平。比如,工业文明对于原始和封建文化来说是进步的,但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又是不文明的。(非洲丛林部落文化的文明程度与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发达国家现代文化的文明程度就有着鲜明的落差区别,按照现时平等、自由、富有等判定标准,一般很易做出孰优孰劣的

3判断。)

之所以要在讲文化的时候把文明提出来,是因为,归根到底,我们提出的文化发展和文化改革,其方向正是朝着文明前行的。我们运城市现在正在创建省级文明和谐城市,要突出现代、生态、宜居、文化的城市建设理念,说明文化对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

二、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我们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设,这一决策没有错,但为什么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发展被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原因:

1.人是社会性动物,在温饱解决之后,会更加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会追求精神享受,甚至会放弃物质满足而追求精神寄托。现在中国人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精神文明、对文化的关注日益强烈,同时社会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尤其是媒体的发展。电视、报纸、网络公开化、自由化、多样化了,为人们的精神文化提供了广泛的阵地。

2.社会的进步,归根到底是文化的进步,是文明的进步。中国和西方国家现在存在的差距,最突出的体现就是人的差距、人的素质的差距。人们文明的进步严重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生活指数的提高。

3.要进一步建设精神文明,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现在还存在不文明,或者说是不够文明。大家深有体验,我们每天生活的运

4城就到处存在着不文明、不道德的行文,比如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等,除了一定的制度管理缺陷外,更多的是上次陈委员提到的,人们素质方面的原因。(我每天上下班,路过五个小学,路过南街,基本上天天都会有一些堵车,除了因为路窄,大部分时候是有因为车辆乱停乱靠。本来就两车道的路,一辆车停在马路中间,整条街就堵了。要说路窄,人家香港比咱人多,比咱路窄,为什么不堵车,是因为香港市民的交通意识强,司机遵守交通规章,很少抢道并道,行人文明出行,按红绿灯过马路。

我是8月份来到咱们运城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我把自己骑车上下班的体验总结出这么几句话:遇到红灯,该走就走,因为大家都在走;遇到绿灯,也要小心,因为总是有人闯红灯;该抢道抢道,因为行人都走机动车道,该逆行逆行,因为汽车都在随便停。)

这里只是一句玩笑,但生活在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大家也确实屡见不鲜。就比如,咱们今年最突出的工作就是创卫工作,这个工作之所以这么难,这么反反复复,主要是因为广大群众卫生意识淡薄、素质低,到处乱扔,各扫门前雪,乱搭乱建,所以咱们办事处才要张贴倡议书,号召广大群众保护环境卫生。当然这个倡议书的作用是有限的,主要原因不是大家看不懂,二是因为习惯改不了。

三、精神文明发展的艰难性,以及我们应该做出的努力

5我们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词就是“改革”,而相比于经济制度、管理制度的改变,人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是最难改变的。文化的形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是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样,他们的改变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可以说,坏习惯的养成容易改变难。但是,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我们能做的,就是要树立改变的意识,并作出努力,落实到行动上来。细节决定成败、习惯决定人生。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完成上级交给我们的一些关于精神文明创建的任务外,更要从自身的生活做起,反思自己的行为是不是达到了一个现代文明人的要求,不能因为周边的不文明而不文明,而要通过自己的文明来带动周边人的文明。要端正工作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并通过弘扬正能量来改变社会风气,创建文明和谐城市。

(柴浩)十八届四中全会感想 第6篇

——十八届四中全会有感 普定县国家税务局 柴浩

秋叶已凋,寒冬悄然而至。然而季节虽已是冬天,中国的大地上却还回绕着一股热潮。正是这股热潮,驱散了寒冬的冷空气,让时代春意盎然,把微笑绘在全国人民的脸上,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发出的又一次强音。这就是十八届四中全会。

国际形势在不断改变、而中国的改革事业在也在不断发展。从去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之时开始,人民就在期待着、猜想着,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新一届的领导集体,还会给全国人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党又会以什么样的新面貌展现自我,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伟业?接过历史的接力棒,面对世所罕见的风险考验,我们党又以什么样的行动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并没有让全国人民等太久,时隔一年之后,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顺利召开。此次全会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核心议题,勾画出未来法治中国的发展蓝图,寄托着华夏儿女百余年来追求现代化的绵绵厚望。这是中国法治建设从形式法治向实质法治的转型阶段。

中国具有数千年的人治传统,求索法治的道路崎岖曲

折。十八大以来,从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到“建设法治中国”,从新法治十六字方针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执政党力行法治的思路与部署清晰可见。更为可信的是,这种矢志法治的决心在很多领域开始得到践行,诸如反腐“有案必查”对法治原则的兑现,废除劳教对于法治精神的捍卫,司法改革对于法治理念的汲取等等,都预示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站在了新的时代起点。

改革的前沿阵地是基层。基层既是多种矛盾的集中焦点,又是经济体制中的一个最薄弱的环节,这也是改革首先从基层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深知,处于这个阵地上的基层干部,就像是改革的神经末梢,在接受最前沿的信息的同时,还要将具体细微的农村动态反射到中央大脑,以便大脑作出正确的反应。而反过来看,基层干部只有对“大脑”的指示和要求有了正确的理解,才能快速有效正确的传递信息,作出行动。

十八届三中全会感想 doc 第7篇

建筑城规学院景观建筑设计

20125430褚欢欢

(红色字为关键词句)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在北京圆满落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由此展开。这次会议上,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按照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发展蓝图,规划全面深化改革路线图,部署具体施政纲领,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改革,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锻造新引擎,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保证。

改革开放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举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届三中全会,均以改革作为主题,以改革开创道路,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解决问题,以改革铸就辉煌。历史已无可辩驳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历经35年改革开放,中国又到了抉择的时刻。深水区的改革,注定是一场深刻的革命、艰难的博弈。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攻坚克难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想的行动。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历来是改革的核心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着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模式;着力啃硬骨头、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在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城镇化、征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大家普遍关注的关键问题、重要领域上有所突破创新,开启中国经济发展新里程。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党的十八大部署,这次三中全会将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改革的核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和突破口,继续简政放权,不断创新行政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这必将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保障经济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把群众需求作为改革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事关民生的突出矛盾和热点难点问题,继续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享有满意的教育、更高质量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水平、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建设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福祉,将进一步凝聚全社会深化改革的共识,激发全社会深化改革的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就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巨大的磅礴力量。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加强党的建设也将是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从严治党,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气魄重拳反腐,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深得党心民心。这次会议也在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上做出新的部署。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就能有效凝聚党心民心,广泛团结党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调动国内外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我们的改革事业就有了最可靠的领路人和最坚实的保障。

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本次全会是在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将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就新的路线图。这次“关键性会议”,提出了综合改革方案,就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新一届领导班子对于反腐的工作抓得是非常的紧,看作是工作的重点,对于群众教育路线的开展和落实,机关干部也在积极的响应中。此次的改革能不能将反腐“进行到底”,让权利在阳关下运行?民众对反腐的期待很高,如何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如何完善监督渠道让全民参与反腐治贪„„我们仍将拭目以待。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自战国时期,中国就有了以文教化的思想,几千年来,我们的文化不断延伸、积淀、传承,形成了中华文明优渥的资源宝藏,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应植根于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中汲取精华。文化的繁衍贵在传承。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潮流的冲击、西方文明的侵入造成了中华民族自然历史的断层,中华民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作为民族灵魂的文化传统时常处于休克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力的迅速增强,伴随着对外界的真切了解的增加,中国正逐渐恢复文化上的自信,恢复对本民族历史传统应有的尊敬。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一个负面的信号带给执政党很大的考验,即“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在逐渐减弱,中国社会正在物质化、碎片化。”而这种信号正以一个个道德悲剧反馈于世,即“三聚氰胺、动车出轨、瘦肉精、地沟油、小悦悦”及社会群体事件的不断上演。这种状态下,如果不积极的寻求构建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长久以来的发展将不可避免的误入歧途。有人说将文化再造与廉政建设联系到一起,未免有些牵强附会,其实不然。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廉政建设中同样具有独特作用。在我国,廉政文化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礼》曾提出,对官员的考核有六廉,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意思是说一个官员必须具备善良、能干、敬业、公正、守法、明辨是非等基本品格,六个方面均以“廉”为冠。而欧阳修的《廉耻论》到郭允礼的《官箴》,后者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来,四代领导集体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在迈入文化时代的历史转折期,执政者或是理论学者都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大致的范畴不离和谐、公正、仁爱、共享。建立和谐、公平、公正的社会,必须要有坚强的廉政环境做后盾,廉政建设也只有在注入文化的基因之后,才会赢得恒久的生命。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将协同推进其他各方面的改革。可以预期的是,这次会议全面深化改革,也将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

十八届三中全会,激发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

十八届五中全会感想与心得 第8篇

10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全会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调的五大理念。从今年春天政治局会议上提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绿色化”概念,到此次“绿色”理念高度融入未来五年直至更久的发展规划之中,绿色发展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预期,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绿色理念与举措将成为我国破解发展和保护难题,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中国现代化新路径。10月31日,在主题为“共话‘十三五’:绿色背景下的循环经济”的2015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工信部副部长冯飞结合今年以来各自开展的工作深入解读了五中全会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对“十三五”的工作部署进行了讲解。

上一篇:放飞心中的歌日记下一篇:七年级上期期末的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