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

2024-09-09

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精选6篇)

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 第1篇

2005年人事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增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四中全会的精神上来。必须紧密结合人事人才工作实际,找准人事人才工作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的结合点和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任务,完善思路,锐意改革,狠抓落实。

一要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切实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到人事人才工作的各个方面,不断认识和把握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和人事管理工作规律,提高人事人才工作水平。

二要进一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人事部门一项根本任务,统领人事人才工作全局,坚持不懈地抓好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落实,突出加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三要努力营造和谐的人才发展环境,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维护和实现人事公正,使各类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四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按照国务院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努力健全人事法制,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

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明年人事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以公务员法出台为契机,完善公务员制度;以转换用人机制为重点,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为突破口,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健全法制为保障,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以建立长效机制为目标,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按照这个总的思路和要求,明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继续健全完善公务员制度

做好《公务员法》出台及配套法规的制定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健全公务员制度”。制定颁布《公务员法》是健全公务员制度的重大举措。要继续做好《公务员法》出台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务员法》出台后,要会同中组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学习、宣传、实施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完善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分批制定出台有关公务员范围、职务职级、录用、考核、工资、培训、申诉控告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研究修改公务员行政处分条例草案。

进一步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考试录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分类考试、突出能力的要求,提高考试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指导建立国家级公务员考试录用科研基地,加强考录基础科研工作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对各地检查清理违规进人工作的指导力度,制定出台公务员考试违纪处理规定,加大对各地各部门体检工作的指导监督,加强公务员体检标准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完善相关措施,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改进考核办法,健全考核机制。研究起草关于加强公务员能力和绩效考核的意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简便易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考核流于形式等问题。继续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有计划地进行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人员管理的试点工作,研究国家公务员分类管理的总体框架和配套管理办法。

大力提高公务员能力素质。以提高公务员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公务员培训,深化公务员初任、任职、专门业务和更新知识四类培训。依据《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把培训目标、培训方法与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创新培训形式,更新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开展以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公共服务和依法行政为核心内容的培训。调研起草公务员培训“十一五”规划纲要,对下一个五年的公务员培训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基本目标和主要任务。做好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工作。加强对培训工作和培训施教机构的指导协调,强化对培训骨干的培训。继续搞好公务员对口培训工作,重点加强东西部地区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对口培训,提高质量,办成品牌。制定健全公务员调任、转任政策,加大公务员轮岗、交流力度。研究制定公务员基层锻炼的管理办法,使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制度化。

加强公务员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做好典型事迹的宣传工作,召开“做人民满意公务员,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座谈会。继续开展公务员行为规范教育活动,加强公务员思想作风建设,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进行新录用公务员上岗宣誓制度的试点。推广“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等典型经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奖励工作的意见》,会同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做好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

(二)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今年下半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事业单位改革问题。事业单位改革涉及机构分类、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财政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作为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思路,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分行业实施与整体推进相结合,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

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建立分类管理的用人制度。结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对行使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对转制为企业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人事管理制度;其它事业单位要根据不同功能,实行符合其特点及其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规定,研究制定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改革的基本思路、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和工作安排。抓紧研究制定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定,加快研究制定公开招聘、合同文本、岗位设置管理、竞聘上岗、考核、奖惩、人事监管等单项制度和政策规定。

加大聘用制度的推行力度。各地区、各部门在目前工作的基础上,可“先入轨、后完善”,进一步扩大聘用制度的推行面。已经推行聘用制度的地区,要完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努力实现聘用制度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尚处于启动阶段的地区,要抓紧总结经验,尽快推开。明年要在事业单位大力推行公开招聘制度,除涉密岗位外,逐步实现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要积极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办法,强化岗位管理,在聘用制推行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未聘人员安置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推进。

加强分类指导,做好试点工作。要抓好现有15个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联系点的工作,深入调查研究,解剖麻雀,总结经验,推进工作。明年要适当扩大试点联系点范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要加强分类指导,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明年将在适当时候召开全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谈会。

(三)加强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专业技术人才成长规律,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弘扬科学精神为核心,完善政策、创新机制、营造环境,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壮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统筹做好各地区、各部门、各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推动人才队伍协调发展。

进一步做好高级专家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关于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研究完善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办法,继续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选拔工作。提出关于加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培养的意见,强化培养措施。同时,还要注意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老专家、老教授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

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在继续调研和深入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抓紧研究提出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根据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为目标,按照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要求,借鉴国外的经验,坚持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研究提出职称系列分类改革的办法,拓展人才评价领域。进一步完善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丰富评价手段,为多种所有制人才提供公平公正的评价服务。对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专业领域,要加快依法推进职业准入资格制度建设。继续做好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职称工作政策性强,情况复杂,我们既要积极探索,又要注意维护职称工作的整体性和严肃性。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能力建设。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修改完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办好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做好西部少数民族科技骨干特殊培养工作。召开全国继续教育工作座谈会。鼓励各地各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活动。

(四)进一步推动机关和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

根据党的十六大关于“完善干部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干部激励和保障机制”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以规范政策外津补贴为突破口,继续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

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综合体现工作职责、能力、业绩、年功等因素,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事业单位整体改革的要求,研究拟定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根据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和财政支持程度,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体系,研究建立高层次人才激励机制和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收入分配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指导,研究拟定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兼职兼薪管理办法。

推动规范政策外津贴补贴工作。要按照“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完善和规范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要求,继续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规范津贴补贴工作,加强对实施情况的跟踪调研,及时总结经验。正确处理规范津贴补贴对社会其他群体产生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五)推进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建设

近年来,人才市场平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我们要把握人才市场发展的现状和规律,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

加强人才市场立法与管理。抓紧制定人才市场条例,起草或修订有关人才中介机构审批、全国性人才交流会审批、网上人才市场管理等相关配套法规。加快人事争议仲裁立法,推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的开展。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加大人才市场执法力度,着力解决人才交流中出现的就业歧视、恶性竞争等问题,加强市场信用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秩序。研究建立宏观调控体系,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为人才提供更广泛的社会化公共服务。修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探索建立社会化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的途径。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有关部门互相配合,努力做好明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千方百计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不断完善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办好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加强对人才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完善定期信息发布制度,为广大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

建设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区域间人才市场的合作,努力打破人才市场地区壁垒,逐步消除市场分割和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促进区域人才市场一体化进程,巩固东北三省、长三角、泛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人才市场一体化成果,加强人才市场间的贯通合作。进一步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探索建立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管理协调机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促进各类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逐步贯通,形成法则统一、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

推动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体制改革。按照“管办分离、政事分开”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不搞“一刀切”。有条件的可继续探索人才市场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分开运作;不能分开的要将两块业务分清,各按各的规则办。公共服务强调公益性,不得以盈利为目的;市场服务参与市场有序竞争,不能打着政府的招牌乱收费。政府部门所属人才流动服务机构的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提高人才市场服务水平,有利于人才市场的发展。要积极争取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财政支持力度。

(六)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

明年是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承上启下的第二年,接收安置好军转干部,对于实现中央关于裁减军队员额的战略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安置渠道,缓解安置矛盾,认真完成军转安置任务。要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推进自主择业工作,通过宣传政策,宣传先进典型,宣传改革形势,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转业干部选择自主择业。要结合各地实际,认真落实自主择业政策,不断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就业指导。同时,做好深化军转安置制度改革的调研和改革方案制定工作。

(七)全力做好“十一五”人才规划和人才统计工作

认真编制“十一五”人才规划。总结“十五”人才规划实施情况,以“十一五”人才规划前期重点课题研究为基础,加强调查研究,搞好人才规划与教育、科技等专项规划的衔接,按期完成“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任务,使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各地区和有条件的部门都要做好各自的“十一五”人才规划编制工作。

开展全国人才资源统计工作。人事部负责全国事业单位管理人才资源、公有经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和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并负责全国人才资源统计汇总工作。人事部承担的任务,要靠人事系统共同努力来完成。各级人事部门要及时总结人才资源统计报表制度实施的情况,抓紧建立科学、规范的人才资源统计调查制度。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开创人事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事工作的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狠抓落实。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勇于开拓创新,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抓落实,以过硬的能力和作风推动落实,以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保证落实。

抓好学习培训,加强人事部门能力建设。面对人事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提高人事干部的理论和业务素质。要把加强人事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摆到突出位置,努力提高人事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要发扬我们好的传统,在建设学习型人事部门方面迈出新步子。明年要组织开展全国人事系统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人事干部职业道德建设,严肃人事工作纪律。

切实转变职能,提高依法行政和科学决策水平。要适应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突出管宏观、管政策、管服务、管监督。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高人事工作的法治化水平。要完善人事决策机制,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人事决策,要经过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和听证程序,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要进一步强化人事人才服务,切实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快办事、办成事。

搞好统筹兼顾,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人事制度改革攻坚阶段,要进一步树立和谐发展的理念,更加注重统筹兼顾。在制定人事政策时,要将其置于全局中去考量,不仅要考虑政策本身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还要考虑政策出台后的社会影响和效果,注意政策的衔接和配套。要把握好政策出台的时机和步骤,把改革的力度、推进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健全人才权益保护机制,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公务员申诉控告等制度。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建立人事工作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事工作和谐发展。

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 第2篇

2006年全县人事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人事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县域经济为己任,以加强执政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和“百千万”人才工程,突出

抓好公务员法的贯彻实施、工资制度改革,事业单位改革和人才资源综合开发、人事部门自身建设五项重点工作,在加强教育培训、人事代理和人事宏观管理三项服务工作上取得新突破,为全面建设山区绿色经济强县提供人才服务和人才保证。[本文出自-http:///]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年着重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教育培训和继续教育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整体素质

1、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公务员队伍培训工作。重点做好全县公务员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工作。今年拟在县委党校举办23期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培训班。

2、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加强对行业主管部门培训办班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指导协调各部门规范有序的开展各类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教育培训申报审批制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登记,严格实行证书年审制度。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电子运用基础》与《创新思维与方法训练》公共科目培训。

3、扎实有效地开展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培训工作。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安排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要,适时开展中初级计算机的培训考试工作。

二、加强公务员综合与计划管理工作,全力做好公务员法贯彻实施、事业单位改革和军转干部安置工作

1、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做好全县公务员调查摸底和重新登记工作。

2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进一步深化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推进改革进程。一是进一步加强对改革政策的宣传;二是对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

3、积极做好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转制单位人员的相关服务工作。

4、根据《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加强事业单位人员进出管理工作。

5、加强军转干部安置和企业军转干部维稳工作。按照上级下达的指令性计划任务,切实做好军转干部和随调家属的安置就业工作,加强政策的引导和信息服务,积极做好军转干部的自主择业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切实做好企业军转干部信息采集,政策待遇和有关遗留落实工作,及时上报不稳定因素和信息,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职称改革和人才资源开发工作,为人才健康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

1、重视高层次人才选拔和管理工作。积极做好省管以上专家人选选拔推荐及专家津贴发放工作。

2、加强职称考试报名和考务工作。认真做好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考试、水平能力测试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的政策宣传、资格审查、报名及有关考务工作。

3、认真做好初级职称评审和高中级职称评审的材料审核、推荐工作。严格职称评审基础性材料审核关,高标准高起点做好推荐评审工作。

4、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按照《远安县优秀乡土人才和农村乡土后备人才选拔管理办法》的规定,在农村优秀乡土人才和乡土后备人才中组织部分人员到外地学习培训。

5、积极探索和完善职称工作的新办法,进一步拓展职称评审工作的服务范围和服务领域。

四、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工作,不断增强服务工作的力度

1、积极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的考核及调资相关工作。

2、积极配合推行合同聘用制,加强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的宏观管理、指导协调和相关服务工作。

3、认真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滚动升级、三年优秀、职务晋升工资档次等工作和退休手续办理、新进、调出人员工资转移手续办理及一次性抚恤金、遗属生活困难补助的审批工作。

4、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做好工资制度改革相关工作。

五、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1、进一步规范人事代理,加强人事代理政策宣传,提高人理代理信息化管理程度与业务办理自动化水平。深入扩大人事代理覆盖面,完成改制机关事业单位及新建事业单位的人事代理。

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 第3篇

本届年会旨在通过学习贯彻“加强顶层设计深入研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重大问题”的相关精神, 重点围绕人事人才工作的重大问题展开理论探讨、政策分析、经验交流。大会分设“人事人才重大政策顶层设计”与“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两场研讨会, 这是全国人事人才科研年会举办八届以来, 首次将全国研讨主题和地方研讨主题联系起来, 是一次可喜的创新与尝试。

在“人事人才重大政策顶层设计”主题研讨会中, 戴光前结合“建立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探索”和“建立人才市场体系的决策”两个案例, 从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角度, 论证了顶层设计应注重全局性、系统性、长远性, 以提高决策的整体性、协同性和可操作性。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柏良泽发表了《基础研究在顶层设计中的作用》的主题演讲。

在“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主题研讨会上, 来自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武汉工程大学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所、省发展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等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发展这一主题, 分析了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支撑与优先开发、营造人才创新创业新模式、确立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源比较优势、建设人才特区、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等思路和对策。这些观点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和我省实施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本刊特将专家观点摘录如下, 供读者学习参考。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郭俊民

建设中原经济区对河南人力资源开发提出了新要求

中原经济区建设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走好“两不三新”协调发展的路子, 需要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随着“三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步伐的加快, 全省人力资源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更加突出,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对新兴专业人才的需求, 基础的农业专业人才数量和素质更不适应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的更高要求, 壮大人力资源总量、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优化人力资源发展的区域和产业布局, 加快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 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

河南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为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新探索

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对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带来的新要求, 我们积极主动融入, 持续探索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科技创新型人才支撑, 为扩大开放、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为“三化”协调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 以省部共建和省局合作为载体, 突出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两支队伍, 统筹做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在开发人力资源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方面作了一些新探索。一是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为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打造了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过去我省院士很少, 现在全省拥有院士19名, 均为本地培养。全省博士后工作站数量全国排名第六, 博士后招收总数也从2006年以前的100多人增长到现在的1630人, 增长了10倍以上。三是大力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国外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 通过引智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四是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开展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试点, 打破资历、年龄和身份限制选拔高技能人才。设立“中原技能大奖”, 开展“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专家”评选。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思考

人力资源是发展的重要动力, 发展为人力资源开发使用提供广阔天地, 人力资源开发事业只有在服务发展大局中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如何使人力资源开发工作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 作为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工作的职能部门, 首要的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当前, 从河南人力资源整体状况来看,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数量、质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而从政府综合管理人力资源工作情况来看,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体制机制不新、不活的问题。只有体制机制创新了、搞活了, 才能破解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的问题, 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效能, 努力打造全国人力资源高地, 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一是创新培养选拔机制, 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合理培养、科学选拔人才, 使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相适应, 与就业结构相适应, 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与个人诉求相适应, 加快提升人才在人力资源中的占比。二是创新评价机制, 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目前, 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仍然存在过于强调学历、资历、职称等问题, 灵活性不足, 针对性不强, 评价的准确性和评价质量有待提高。要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上寻求新突破, 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 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鉴定、企业技能人才评价、院校职业资格认证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办法。三是创新激励机制, 激发人才活力。人才的成长有其内在的动力, 但外在的激励也至关重要。而外在的激励靠政府, 我们一定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 不断创新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为各类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宽松的、良好的环境, 给予他们应有的荣誉、地位和待遇。四是创新引进机制, 促进人才集聚。建立引才绿色通道, 落实引才优惠政策, 鼓励人才柔性流动, 吸引集聚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来。

实施人才发展规划的现状评估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

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总体上都有增长, 目前全国的人才资源总数是1.2亿, 而2008年是1.14亿。但是具体到每个省来看, 差距不仅没有缩小, 而是仍在拉大。上海是12的投入36.7的产出, 投入产出比是两倍。广东是8.3的投入30.2的产出, 投入产出比是3.8倍。而河南是12.8的投入12.2的产出。相比来看, 河南是高投入低产出, 这个问题已经相当突出。换句话说, 人才培养的时候在你这里, 可是贡献的时候不在你这里, 这说明我们的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所以人才既有引进的问题也有如何留住的问题。

调查问卷显示, 专业技术人员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主要集中在职称改革、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国家荣誉制度改革等, 反映出当前的体制机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建议一是要继续加大科学人才观的普及程度, 二是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各类人才满意度比较低、期望值比较高的难点、重点政策的破解上, 三是应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不断提高人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关于建设人才特区的建议

中国人才研究会顾问王通讯

2010年, 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人才工作会议, 提出鼓励建立人才管理制度改革试验区, 这应当就是最早的人才特区概念。建设人才特区有三个目的,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 三是实现地区的崛起。人才特区应拥有特殊的政策、特殊的权利, 同时肩负特殊的使命, 还应当是特定的区域。中原经济区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拥有“先行先试”权利, 因此应当加快人才特区的建设。

建设人才特区可以由点及面带动经济发展, 在人才特区内, 人才资源将加快聚集, 体制机制不断创新, 自主创新更加活跃, 各类企业发展更加迅速。特区在国外不叫特区, 叫科技园区。比如美国的硅谷就是当今世界最好的科技园区, 是科技产出率、经济产出率最高的地方, 因此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人才特区。

在建设人才特区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同质竞争趋势、国际化程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低、生态比例不科学等问题。

如何建设好人才特区?一是要充分认识当前国外科技园区的发展变化趋势, 找到存在的差距。二是要构建科学的生态比例, 加强对中介平台的培育, 与此同时, 政府要找准自身定位, 有所为有所不为, 要在推动官产研学金几个方面融合上多想办法、出点子, 融合得越好, 创新度就越高。

参与国际人才竞争以人才驱动发展转型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

全球化人才发展面临新的浪潮, 人才流动不断加剧, 未来可能有几千万人在全球流动, 包括在中国流动, 目前全世界有3%的人不在他们的出生国工作。各国都更加重视吸引人才, 同时人才的竞争也趋于低龄化, 签证也更容易。当前, 移民制度已经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主要方式。还有一个趋势是, 我们正从只面对国内人才资源, 到面对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 硅谷创业公司里面50%以上来自国外移民, 这对中国也很有启示。

河南有得天独厚的国际人才发展优势, 河南是中华文化发祥地, 在全球华人中有较强的品牌号召力。河南是中国的人口大省, 吸引人才有很好的人力资源基础, 加之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优势, 以及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 这些都为人才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河南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吸引全球人才来河南发展。河南应开展人才特区建设, 以体制机制的创新推动形成人才驱动发展的新模式。比如出台国际人才环流计划和国际人才鸟巢计划, 抓住河南产业升级的机遇, 加快同国际的接轨。如实行海外人才地方绿卡计划, 放宽相关绿卡和签证制度, 吸引海外人才来河南工作。同时建设一流的国际学校, 吸引海内外人才子女来河南就学。还应当建立河南国际人才库和国际人才服务常设机构, 吸引海内外人才来河南发展。还应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海外留学生到河南留学, 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优秀外国留学生留在河南工作等。

中原经济区人才发展急需解决的五大问题

上海市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沈荣华

一是必须解决人才转型问题, 靠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人才转型是转型发展的基础, 必须以人才资源的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 大家都认识到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但在实践中人才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比较普遍, 重物轻人的倾向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所以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实现资源战略的跨越式演进。

二是必须解决人才泛化的问题, 加快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人才泛化就是把人才扩大化, 没有把创新型人才放在重要地位, 具体来说, 主要指不重视科学家、工程师等科技人才的培养。中原经济区必须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人才发展的突出位置, 进一步提高创新型科技人才的社会地位, 赋予领军人才资源调度权力;要给创新创业人才特殊政策, 较大幅度地提高他们的经济地位;同时高度重视职业和技能教育, 培养高技能人才;要重视科研团队的建设, 积极扶持一批学术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

三是必须解决人才开放的问题, 加快人才国际化进程。未来5-10年是中原经济区扩大开放、集聚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最好时期, 应积极寻找水平与自己相当或者比自己高的人才;要敢于唯才是举;要重点吸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人才;要在发达国家建立人才战略储备库, 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加强心灵沟通;要注重环境特别是软环境的建设。

四是必须解决人才制度问题。中原经济区人才建设最重要的是制度问题, 一个好的制度是最根本的竞争力。要注意打破官本位瓶颈, 扭转成才理念和社会价值观念, 特别是要避免精英人才的官本位。

五是必须解决政策碎片化的问题。要突破政策瓶颈, 加强工作创新, 充分发挥人才专项基金的激励作用, 着力解决创业支持、融资贷款、税收优惠等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要营造服务环境, 建立高端人才服务机构, 把各种服务功能整合起来, 实现一口受理、协同办理, 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服务、成果转化、住房就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综合服务。

中原经济区建设急需三类人力资源支撑

河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省政府参事郑泰森

中原经济区的建设有五大战略定位, 这五大战略定位都需要人才来支撑。战略定位之一叫做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这个经济增长板块的培育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支撑, 另一个定位是全国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和粮食生产基地, 这需要大力培养职业农民来支撑。还有一个定位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这需要有一大批文化人才来支撑。

围绕五大战略定位的需要, 河南一是要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转型提供人才保障。要加紧开发重点领域紧缺的创新型人才, 围绕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 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材料、国际商务、生态环保、能源资源、现代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农业科技等重点领域急需紧缺创新型人才的开发力度。要以企业为载体, 强化各类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 包括培养经营管理人才, 掌握核心知识、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 高素质、高水平的产业工人等。

二是要大力培养职业农民, 适应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即要大力培养在农村中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 掌握农业专业技能, 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 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发展潜力, 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农民。

三是要大力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 与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要求相适应。这种复合型文化人才既可以是艺术家也可以是管理专家, 既懂得文化专业又懂得战略谋划, 既懂得国内法律政策, 又懂得国外的文化运作模式。这类人才主要包括复合型文化引导干部、复合型文化企业家、复合型文化专业人才等。具体的途径一是要利用“省百千万工程”来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 二是要利用中原文化艺术学院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 三是要利用文化单位培养复合型文化人才。

中原经济区建设需要优先开发人力资源

河南省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中原经济区研究会会长欧继中

要实现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宏伟目标, 必须使政策、资本、人才、信息、管理、技术等要素快速集聚增长, 在诸多要素中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要素是第一要素, 必须始终把优先开发人力资源、建设人才队伍放在首位,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河南省人力资源现状要求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河南省是人口大省, 但人才需求不足、结构优化欠缺、地区分布不平衡、产业间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力资源素质滞后等情况是现实的客观存在。因此必须从战略高度加大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力度, 同时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为中原经济区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建设中原经济区也要求人力资源优先开发。从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来看, 河南必须拥有一批吃透河南省情、懂得农业科技的专业人才, 必须造就一批能够深谋远虑的优秀领军企业家, 必须打造一大批头脑灵活、善于经营的管理者队伍, 必须造就一大批勇于攻坚克难的技术能手, 以人才结构的调整引领产业结构调整, 以人才聚集引领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 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这是河南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 人力资源的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 人均GDP增长率将会提高0.14%到2%。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说, 人类的未来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 而是取决于人类的智慧, 可见人力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谁拥有大量高素质人才谁就抢占了经济增长的制高点, 谁就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掌握主动权。河南省处在赶超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人力资源优先开发形成新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是符合河南省情的战略选择。

中原崛起的人才经济可行性解析

武汉工程大学人才资源开发研究所教授桂昭明

从河南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规模看, 河南在总人力资源规模上遥遥领先, 在20个省份中仅次于广东, 是人力资源大省, 人才资源居第四, 显示河南具有丰富的人力与人才资源, 堪称人力资源大省和人才资源大省。从河南所具有的人力资源的质量看, 当前现状不容乐观, 河南高级人才资源的总量比较大, 但是高级人才资源在总人力资源当中的占比比较低, 大部分都是高中、中专, 大专以上的比较少。同时, 河南的高级人才资源量比较多, 但是高级人才资源在总人力资本当中的占比倒数第一, 这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河南也有优势, 就是河南在城市发展的规模上具有很大的优势, 河南的城市人口在20个省区中名列第一。

从农业现代化标准出发来分析, 河南要以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对农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产业情况看, 河南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非常好, 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总产量、农业总产值在20个省区中都名列前茅, 但与之不相称的是在农村人才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 需要继续推进。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为中原经济区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撑和智力保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是鉴于河南丰富的人力与人才资源, 同时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质量比较差的现实, 建议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加快提升河南人才资源在总人力资源中的占比, 特别是高级人才资源在总人力资源中的占比。二是鉴于河南在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新产品产值在20个省区中不具有优势的现状, 建议河南加强研发人才的培养, 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提升第二产业人才的创造、创新、创业能力, 以推进河南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为新型工业化提供雄厚的人才支撑。三是针对河南农村劳动力文盲、半文盲率比较高的情况, 建议普遍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 以推进河南农业现代化进程。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确立中原人才比较优势

河海大学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赵永乐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于创新,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必须拥有创新型的科技人才。中原经济区区域内的经济总量、产业层次结构、层次功能架构虽已经跃上新台阶, 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着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缺乏活力等问题, 正处在人才需求重新调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期间, 河南应借助已有的改革开放基础、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科教人才基础来加快重点产业的发展和升级换代。在这一阶段, 应着力培养高水准的企业家和市场经营者, 立足中原占领中国市场, 进而走向世界, 占领世界市场。同时还要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建成若干个世界级制造中心, 鼓励创新创业, 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大规模聚集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 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培养一批具有国内前沿水平的高级专家, 加速打造高层次人才的第一方阵, 加强对外合作, 建设具有中原特色的创新支撑体系。

河南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应根据中原人才需求的战略定位, 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特色做法。要通过人才特区引领中原的发展, 通过人才特区实现人才的发展。要通过建设人才特区, 把一般性的服务升华至引领发展的层次。一要坚持引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要坚持引领科技进步和创新, 三要坚持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四要坚持引领和谐社会的建设。按照这一目标, 要考虑清楚几个问题, 包括中原经济区未来产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人才发展能否引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中原人才特区具备什么功能, 等等。

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谷建全

欠发达地区在人才竞争中的关键点和着力点是如何营造创新创业环境。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是集聚人才、吸引人才的关键。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 急需大批高层次人才做支撑, 而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要吸引或集聚高层次人才就必须根据其需要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环境优则人才聚、事业兴, 环境劣则人才散、事业衰, 只有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才能筑巢引凤, 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必须从人才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应认真研究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规律, 把握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的趋势和潮流, 集聚创新创业所需要的各种要素或资源, 为他们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工作环境, 不断改善其生活条件, 使高层次人才能够在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中发挥聪明才智。

为高层次人才营造优良的创新创业环境应从八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大对高层次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二是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三是不断改善创新创业的投融资环境。四是积极搭建人才创新创业的载体和平台。五是建立健全人才创新创业的激励机制。六是为人才创新创业营造宽松的社会氛围。七是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八是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勤于实践、追求卓越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中原经济区建设与人才资源支撑

河南省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张占仓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河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在这样的机遇下, 河南应从科技、教育这些基础性工作着手考虑抓好三件事情。

2025年人事人才要点 第4篇

一、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情况

2005年,全国产金224.05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增产11.7吨,同比增长5.5%。黄金行业实现总产值395亿元,同比增长21.1%,实现利润40.36亿元,同比增长32.7%。2005年黄金行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黄金地质勘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统计新增金矿资源/储量620吨,较去年净增120吨,同比增长24%。

二是技术创新带动难选冶金矿资源开发。我国保有难选冶金矿储量1000余吨,过去受技术限制,资源利用程度较低。针对这一状况,国家加大了支持力度,安排了一批国债专项,鼓励企业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一些大型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或与科研单位紧密合作,将实验室直接建设在矿区,通过攻关,目前已掌握了世界上处理难选冶金矿的全部技术工艺,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菌提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原矿焙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三是利用尾矿、残矿及废弃的低品位矿石取得进展。吉林夹皮沟、辽宁五龙、山东招远金矿等一批老矿山,通过国债项目支持,扩大处理矿石能力,二次开发了尾矿、井下边角矿和废弃资源,延长了矿山开采年限,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2005年,黄金行业开采矿石的最低品位降低到0.3克/吨,从过去的“废石”中提取的黄金达10吨以上。

四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已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共识。河南省灵宝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气整合境内黄金资源,将原来20多座金矿首先整合为3个矿业公司,解决了资源纠纷,提高了生产设施和资源利用效率,随着灵宝黄金股份公司在香港上市的成功,还将继续进行资源整合工作,进一步减少小型金矿数量,提高企业规模,增强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企业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黄金企业基本消化了原材料、电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大部分企业的生产成本与2004年持平,其中,难选冶金矿的处理成本降低8%左右。去年黄金行业产金同比增长5.5%,利润同比增长32.7%,一些大型企业的利润增长超过40%。

二、2006年工作要点

受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影响,2006年初,国际金价上涨10%以上,并有继续上涨的趋势。金价持续提高对黄金工业发展是难得的历史机遇。2006年黄金行业的工作重点:一是尽快出台黄金工业产业政策和“十一五”行业规划,适时调整利用外资政策,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二是加强黄金工业运行调控,计划新增产量和地质储量5%左右。三是强化资源保护和利用,一方面防止滥采乱挖抬头;另一方面引导企业进一步利用低品位和废弃尾矿等资源。四是加大重点地区的结构调整力度,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实现资源规模开发并以此帶动矿业秩序的好转。五是鼓励和积极引导技术创新,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效益和资源利用水平,提高竞争能力,更多地利用境外资源。六是加强黄金地质勘查工作,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的作用,探明更多的金矿资源,保证黄金工业持续发展。

二00七年人事人才工作要点 第5篇

2007年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省人事局长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南平市“十一五”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深入实

施《公务员法》,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各项人事人才工作,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又好又快发展。

一、深人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

1、继续做好公务员登记工作,抓紧建立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善公务员日常登记制度。做好非领导职务设置和管理工作,规范职务与级别管理。依法依规开展事业单位参照管理工作,指导监督参照管理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组织开展实施公务员法情况的专项检查。

2、继续完善公务员录用制度,逐步扩大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会同有关部门,探索从优秀村主干中招收乡镇公务员。健全制度,积极推行竞争上岗。

3、下发贯彻《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完善公务员考核制度,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下发实施《南平市公务员培训“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和规范公务员各类培训,全面开展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培训。做好公务员参加培训学时复核、登记和党政机关及其所属单位培训办班计划登记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档案,切实把干部参加学习培训的情况作为干部考核的内容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参加任职培训的,当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等次;对不服从所在单位安排更新知识培训的,在培训周期的最末一年年度考核不得定为基本称职以上。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进一步弘扬公务员精神,加强公务员的思想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道德建设。

二、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认真开展规范津贴补贴工作

4、抓紧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的后续工作。认真做好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人员登记后的工资套改和兑现工作。加强对改革实施工作的指导,跟踪了解进展情况,及时研究改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5、认真落实《福建省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根据省上的精神,研究制定《南平市直机关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稳妥推进全市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三、全面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职称制度改革

6、抓紧出台实施《南平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做好事业单位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岗位宏观调控和岗位设置的核准、备案及管理工作。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的原则,确定具体岗位,明确岗位等级,签订聘用合同,规范合同管理。

7、贯彻《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把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落实到每个事业单位,规范进人行为。进一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及时妥善处理人事争议,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人员竞聘上岗和奖惩制度。

8、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专业技术人员评价机制。继续推行“评聘分开”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拓展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价工作,健全评价标准,规范评价程序,改进服务方式。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引导、鼓励、支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到社区、农村基层单位服务。加强资格考试管理和监督工作,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安全,全面完成专业技术人员各类资格考试任务。

四、加大选拔培养力度,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9、以实施“538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资助一批优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参加高层次继续教育研修活动。抓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选派高层次青年人才到闽籍院士、专家身边或到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深造学习。

10、加大对南孚、亚明、长富等三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的引进力度,确保工作正常运行,及时帮助解决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在吸引、培养、使用高层次人才方面的平台作用。

11、实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十一五”规划,大力开展专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职业道德公共课教育。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旅游产业、文化事业产业等重点领域的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做好各类培训班计划的登记管理工作,加强指导检查,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健康发展。加强专业技术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抓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举办全省专业技术人员示范性高中级研修班。进一步健全专业技

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深入调研,重新规范南平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关问题,加大开展非公经济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进一步规范继续教育证书的发放、登记、验证和管理等工作,并将对专业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考核结果记入业务考绩档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聘任、续聘或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

五、创新

人才引进和交流机制,促进人才资源优化配置

12、积极参加省“6.18”专家项目成果展和全省人才交流会,广泛征集项目成果、技术难题和人才需求,争取在项目对接和人才智力引进上取得实效。加强人才引进的宏观指导,进一步突出我市人才引进工作重点,根据2007年度我市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重点做好我市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集成电路产品开发、有色金属压力加工、模具设计制造、纺织、路桥等23个产业或行业需求的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工作,增强人才引进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合理流动。

13、实施南平市人才市场“1123”工程,做大做强南平市人才市场;重点发展建阳闽北农村人才市场;培育扶持邵武市、政和县两个县级区域性人才市场;加快建设建瓯市东峰镇、顺昌县双溪街道办事处、松溪县松源镇三个乡镇人才服务工作站。加强调控与监管,建立较完善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

六、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14、认真抓好中央和省里关于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通过重点就业项目带动,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非公经济组织和单位就业。继续实施“选调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抓好“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职业见习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毕业生见习期间,见习单位和县、市(区)政府要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基本生活补助;当地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中介机构、劳动保障部门及有关服务机构要在户口迁移、档案管理等方面,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服务,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15、以引导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单位和农村基层就业为重点,拓展服务项目,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要规范和完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保障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继续加强毕业生服务窗口建设,提高工作效率。要进一步完善和全面推广南平人才网,建立就业信息公布制度,依托南平人才网实行毕业生需求信息网上登记和申报,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

16、要充分发挥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的作用,进一步形成人事、教育、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用人单位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合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七、、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确保完成军转安置任务

17、认真落实军转安置政策,加大计划安置力度,严肃计划,确保安置任务完成。落实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调整等各项政策,拓展就业创业培训,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军转干部选择自主择业。健全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维稳的长效机制,加大解困政策措施落实的督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切实把解决实际问题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起来,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工作预案,严格落实“五包”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

八、大力推进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18、全面推进岗位继续教育,制定考聘分开办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技师评审办法,规范等级岗位升级考核管理。

19、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把社会工作人才列入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积极搭建工作载体和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吸纳社会工作人才,特别是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职业水平评价、职业水平考试、薪酬指导、奖励保障等机制,努力调动社会工作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20、配合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农村人才培养工程,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人才智力引进、乡土人才职称评定、拔尖人才评选表彰等活动,大力培养一大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和发展农村人才市场,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服务体系,切实发挥农村各类实用人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

21、统筹抓好人事系统“五五”普法教育、人事人才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人事人才理论和政策研究、退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等工作。

九、切实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

22、注重基础资料积累,做好信息采集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健全专家库、外国专家库、专业技术职务评委库。注重基本制度完善,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23、拓宽公共服务领域,切实做好毕业生就业、人才信息发布、人事档案管理、专家服务、职称评定、人事考试、退休干部管理等公共服务工作,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加强人事信息宣传和舆情工作,营造正确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4、进一步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工作效率。大力推进人事政务公开,创新公开形式,健全公开制度,明确公开责任,增强公开实效,努力打造“阳光人事”。

25、弘扬“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埋头苦干、不为名利,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作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原则,依法办事,严格把关,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深入开展人事系统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推进人事部门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开展2005-2007年度全市人事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树立人事部门的良好形象。

劳动人事处2005年工作总结 第6篇

一、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等上级部门的文件要求,努力做好我区的党建和工青妇等工作

1、做好党建和工青妇工作根据市直机关工委的部署,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行了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等活动;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和发展新党员工作,全年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2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7名,发展新党员8名。组织党员干部赴革命圣地井岗山、韶山参观学习,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大工业区党委领导下,完成了本稿件版权属于文秘公文第一站第二届管委会工会改选工作,并组织了一系列文体活动,保证了广大干部职工的身心健康;进行了“迎三八”活动,为广大干部职工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为女职工购买了“女性安康”保险,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每年例行的体检。

2、组织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加强本文来自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组织成立了大工业区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主要包括组织管委会和开发管理集团公司党员干部参观深圳市监狱,组织全体党员参加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领导主讲的党风廉政教育讲座,收看廉政教育宣传片等。

3、继续认真贯彻执行《深圳市市管单位领导集体决定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和《深圳市大工业区党委重大问题议事规范》,在重大问题和干部人事问题上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干部任免问题的客观公正性,做到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健全。

4、组织完成了管委会本的民主生活会,解决干部群众较为关心的一些工作和生活问题。此外,还深入到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逐步在各企业建立基层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作用,保护外来工的合法权益。

二、认真做好管委会的组织人事工作

1、继续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主要是出台了《深圳市大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管委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加强以提高综合能力为主的知识更新培训、自选专门业务培训等的基础上,组织管委会处级以下(含处级)公务员参加行政许可法学习,强化公务员队伍的依法行政观念,提高干部队伍依法行政水平。

2、根据全市机构改革的要求,结合管委会的工作实际,重新上报了管委会“三定”方案

3、做好2005干部职员考核的准备工作此外,还认真做好工资福利的发放、工资晋升、社会保险、符合分房条件公务员房改资料的填报、党务人事系统的升级、外事手续的办理等日常业务工作,共办理外事手续54人次。

三、劳动管理各项业务逐步得到加强随着大工业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区内的劳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为更好地做好劳动管理各项工作,从综合服务中心抽调2名干部专门从事人才引进、劳动监察等工作。截止11月30日,进行了劳动监察巡查100余次,处理劳资纠纷案件180宗;办理劳务工手续3581人,办理外国人/港澳台人员就业证25人。

四、为区内企业构建人力资源服务平台根据大工业区企业需求和特点,注册成立了深圳市大工业区人力资源公司,建立了“大工业区人力资源网”,组织区内企业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才交易会,推出了劳动事务代理、人才引进代理和网上人才市场业务。截止11月底,共为区内企业办理引进干部8名,接收应届毕业生25名,招调技术工人31名;受理档案托管40人,发展人力资源网会员8家,与企业签定常年劳动法律法规顾问1家。2006年我处工作计划是,在大工业区党委、管委会的统一部署下,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筹备召开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大工业区党委、纪委

二、进一步做好大工业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三、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机关党务工作

四、继续做好以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为目的的干部培训工作

五、理顺大工业区劳动管理各项工作

上一篇:成本会计的课程心得下一篇:幕墙工程质量控制